📖 ZKIZ Archives


一財點睛丨上海將建百家示範性智能工廠 區域內企業受益

3月6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通知,上海市經信委近日印發了《關於上海創新智能制造應用模式和機制的實施意見》,以加快上海智能制造發展,實施期限為2017-2020年。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成效明顯,各種關鍵技術裝備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不過,從我國當前的發展水平來看,智能制造的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等基礎還相對薄弱,只有標準中國化才能保證中國智能制造的世界話語權。

在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中,重點強調了對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這樣,一方面龍頭企業能夠率先實現對智能制造中的技術瓶頸攻關,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將在未來的智能制造標準和智能制造體系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為了支持智能制造行業發展,上海還將為相關行業提供資金及政策上的支持,這將為相關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此次上海提出的智能制造應用“十百千”工程具體內容是:培育10家引領性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建設10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帶動1000家企業實施智能化轉型。其中,建設10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將聚焦汽車、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重點產業。

按照智能制造產業鏈發展的順序,首先實現自動化,然後信息化,再次互聯化,最後智能化。隨著政策的加碼,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將持續受益。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海得控制(002184.SZ)、新時達(002527.SZ)、上海機電(600835.SH)以及鋼構工程(600072.SH)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21

一財點睛丨旅遊公共服務規劃發布 推動產業發展

3月6日,據國家旅遊局消息稱,《“十三五”全國旅遊公共服務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旨在加速推進全國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適應大眾旅遊新時代的要求。

近年來,旅遊已經成為我國民眾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國大眾旅遊消費日益提高。然而,與此同時,門票貴、休假難、如廁難、停車難等各種旅遊問題也不斷顯現。隨著規劃落地,未來民眾旅遊將能享受到更完善的公共服務,以上旅遊痛點有望得到緩解,旅遊產業有望進一步健康發展。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旅遊公共服務發展的主要任務將包括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優化旅遊交通便捷服務體系、提升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構建國民旅遊休閑網絡、加強旅遊惠民便民服務、構築旅遊安全保障網、優化旅遊公共行政服務、推動旅遊公共服務走出去。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遊”,據悉,這是“全域旅遊”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表示,我國旅遊產業正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在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然而,旅遊業現在已經發展到全民旅遊和個人遊、自駕遊為主的全新階段,傳統的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大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此時發布《“十三五”全國旅遊公共服務規劃》有助於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為旅遊產業向“全域旅遊”轉型提供助力。A股市場上,黃山旅遊(600054.SH)、麗江旅遊(002033.SZ)、長白山(603099.SH)、張家界(000430.SZ)等相關概念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26

如何評價去年糧食總產量回落?農業部答一財記者問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7日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張桃林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了首次回落,但這也是第二歷史高產年。減的主要是玉米,這是主動調整的結果。糧食產量根據當期的供求關系適當有一些增減,這是正常的,而且也會成為一種常態。

第一財經記者邵海鵬:我的問題和糧食總產量有關。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出現了首次回落,當然這也是我們第二歷史高產年,請問農業部怎麽評價這一回落的?今後是否會繼續加強對糧食生產的一些政策支持呢?謝謝。

韓長賦:農業是全面小康社會和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基礎,糧食應該說是基礎的基礎。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糧食生產增產那麽多年,去年確實減產了,大家有一些不太習慣,因為我們是“十二連增”,2016年糧食減少104億斤,但是我想說明的是,仍然是第二個歷史的高產年。而且減的主要是玉米,這是我們主動調整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糧食產量根據當期的供求關系適當有一些增減,這是正常的,而且也會成為一種常態。比如玉米這些年確實產量增加,進口也增加,庫存也增加,三量齊增,供大於求,所以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去年,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啟動了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將實行了8年的玉米臨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就是市場化收購,加上給農民補貼,這是我國糧食收儲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現在看,這項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理順了價格,激活了市場,提高了競爭力,帶動了玉米加工,也倒逼了結構調整。所以,我們去年玉米面積減少了近3000萬畝,那些停產、半停產的玉米加工企業都轉起來了。因此,對我們的糧食產量的年度間合理性波動,我們也要理性來看。

坦率來說,糧食生產是一個兩難,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們糧食生產沒有放松,也不能放松,作為農業部門來說,我們的第一位的職責還是要保障全國人民能夠到點開飯。

剛才你問到下一步的措施,我們將貫徹國家新的糧食安全戰略,首先要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概括來說,就是“三個兩”:

一個是要保住兩大口糧。就是要保持稻谷、小麥這兩大口糧的面積和產量總體穩定,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為此要完善稻谷、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特別要加快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把口糧生產任務落到地塊,當然對此要有政策支持。

二是穩住兩個積極性。就是要穩住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要完善糧食價格政策,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給種糧農民以適當補貼。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讓種糧的人有賬算。同時,要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重點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補力度,讓地方發展糧食生產不吃虧。

三是實施“兩藏”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鞏固提升糧食產能。這樣的話,市場和年度產量有一些波動,這個沒有關系,只要我們有需要,就產得出、供得上。“藏糧於地”,就是重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三五”末要確保達到8億畝,力爭搞到10億畝。“藏糧於技”,就是重點支持種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集成創新,還要通過機械化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總之,我們要給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這三點是我們是下一步糧食方面的基本方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73

一財點睛丨養老十三五規劃出臺 推動社會資本介入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持續加快,對於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然而,目前我國現有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中,公立養老機構依舊占主導地位,民營占比不足30%。由於公辦養老院發展遲緩,面臨著床位資源嚴重不足,專業化程度及服務質量低下等種種問題,已完全不能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我國相關政策陸續推出,旨在加快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動社會資本介入。此次《規劃》對未來我國養老產業發展作出了更為詳盡的部署,也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政府運營的養老床位數占比不超過50%,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於30%;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口比例達到20%以上;老年誌願者註冊人數占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2%,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達90%以上。

在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方面,《規劃》再次強調,要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準入條件,落實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投融資、稅費、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鼓勵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鼓勵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於養老服務。

《規劃》同時還指出,要豐富養老服務業態,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養生、旅遊、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金融、地產、互聯網等企業進入養老服務產業。同時,引導支持相關行業、企業圍繞健康促進、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慢性病治療、康複護理、輔助器具和智能看護等重點領域,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受益於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續加大,國內企業涉足養老產業積極性有望提高。A股市場上,金陵飯店(601007.SH)、宜華健康(000150.SZ)、雙箭股份(002381.SZ)、峨眉山A(000888.SZ)等提前布局的相關上市公司均有望獲得關註,並從中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77

一財點睛丨美股科技股成市場寵兒 國內同行望受益

今年以來美國科技股的表現良好,以約10%的漲幅領漲標普500指數各大板塊,科技企業成為美股近日創紀錄的漲勢背後重要驅動力。

據了解,根據最新一季財務報告來看,標普500企業中大型科技股業績表現普遍超預期,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行業企業成長最為顯著。與此同時,隨著特朗普政府進行稅改和放松監管,企業在諸如雲計算、自動化等方面支出成本降低,投資意願有望進一步加強,矽谷科技類企業未來受益最為顯著。

受此影響,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將科技行業作為美國股市投資的首選。據追蹤資金流向機構ETF.com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投資者向美國上市的SPDR科技類股ETF投入3.25億美元。在二級市場上,動視暴雪、施樂公司今年以來漲幅均接近30%,而蘋果、Facebook、谷歌等科技巨頭股票表現也較為強勁。

在國內,科技企業同樣受到關註。諸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發展前沿領域已成為目前正在召開的兩會的重要關註點。李克強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轉化,並將其列為需要培育壯大的新興產業之一。人工智能進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其發展前景得到認可,該項技術開始由國家“背書”。未來,隨著相關支持政策陸續落地,產業發展有望提速。

A股市場上,受到政策面以及海外市場的影響,以人工智能、5G概念為首的科技類上市公司近期表現活躍。未來隨著熱點逐步擴散,諸如機器人(300024.SZ)、川大智勝(002253.SZ)、科大國創、浪潮軟件(600756.SH)等相關科技領域上市公司同樣有望受到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90

一財點睛丨文化旅遊提升方案印發 產業發展迎機遇

3月7日,發改委印發《“十三五”時期文化旅遊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方案》明確,針對文化旅遊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方案提出,著力解決廣播電視覆蓋、民文出版等突出問題,到2020年,在公共文化服務、遺產保護利用、旅遊設施方面取得顯著提升。

文化旅遊是一種以富含文化內涵的目的地為客體的綜合性旅遊活動,不僅有助於保護和開發各民族各地方的特色文化,豐富和完善旅遊產品的內涵及價值,還有助於促進地區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發展。因此,近年來,國內文化旅遊市場開始得到重視和發展,文化旅遊已成為催生我國旅遊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然而,我國雖然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但部分文化景區存在過度商業開發、配套基礎設施落後、文物保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近年來,針對文化景區的旅遊投訴頻出,引發社會高度關註。

發改委表示,針對目前文化旅遊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將優化投資結構,在公共文化領域重點保基本,著力解決廣播電視覆蓋、民文出版等突出問題。在文化遺產有效保護的基礎上補齊合理利用的短板,改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集中打造新景區。

3月6日,國家旅遊局發布《“十三五”全國旅遊公共服務規劃》,旨在加速推進全國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適應大眾旅遊新時代的要求。《旅遊公共服務規劃》和《文化旅遊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相繼發布,標誌著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獲得政府高度關註,相關產業有望駛入發展快車道。A股市場上,三湘印象(000863.SZ)、新華聯(000620.SZ)、中青旅(600138.SH)、宋城演藝(300144.SZ)等相關概念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98

一財點睛丨半導體產業強勁複蘇 集成電路加速國產化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6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在2017年迎來良好開局,受中國市場強勁表現的推動,1月份全球芯片銷量同比增長13.9%,達到306億美元,增幅創2010年11月以來最高。報告顯示,1月面向中國市場的芯片銷售同比增長20.5%,面向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13.3%,對日銷售增長12.3%,對歐銷售增長4.8%。

全球電子制造業景氣度正在持續穩定升溫,從數據上來看,我國芯片的進口量在不斷增加。隨著更多終端的智能化,將繼續為全球電子消費需求帶來增量。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每年消費的半導體價值超過1千億美元,占全球出貨總量的近1/3,但中國半導體產值僅占全球的6%~7%。中國的許多用於裝配個人計算機、智能手機以及其他設備的芯片、半導體等嚴重依賴進口。隨著集成電路消費的不斷增長,產品的國產化迫在眉睫。

集成電路在信息安全中處於關鍵地位。發展集成電路是實現信息安全的基石,涉及CPU、存儲芯片、特色半導體、特種計算機及打印機等環節的自主可控。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國內相關公司也將通過資本運作,研發核心技術、擴大產能、提升經營規模,以對抗外部的激烈競爭從而維護國家信息安全。

隨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國產化進程加速推進,相關龍頭企業將受益。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大唐電信(600198.SH)、長電科技(600584.SH)、士蘭微(600460.SH)以及通富微電(002156.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24

一財點睛丨土壤汙染防治將立法 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3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表示,將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修改水汙染防治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我國土壤汙染仍舊嚴重,“鎘大米”、“鉛汙染”等問題仍層出不窮,土壤鹽堿化、酸化等退化現象嚴重。數據顯示,我國受鹽漬化影響的耕地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8.5%,而酸性土壤的比例則高達25%。此外,水、土、氣是個循環系統,水體和空氣汙染物大約有80%最終進入土壤,因此如不註重土壤汙染防治及土壤資源的改良利用,食品安全、環境安全以及社會穩定都將受到影響。

此次《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制定有望推進我國環保產業建設。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汙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此前,我國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兩會記者會上已經表示,要增加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資金投入,有望給我國土壤汙染治理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016年5月《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印發。這對構建和完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提供了指導,為管控與執法提供了法規依據,被視為我國土壤修複工程的里程碑。這也是此次土壤汙染防治立法的奠基石。數據顯示,受“土十條”等政策影響,土壤修複的產業規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產業規模只有30億元,2016年增長至90億元,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

隨著《土壤汙染防治法》的起草,我國土壤治理修複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大幅增長。A股市場上,永清環保(300187.SZ)、維爾利(300190.SZ)、高能環境(603588.SH)、博世科(300422.SZ)等土壤治理相關環保個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79

一財點睛丨電價新政傾斜分布式 光伏龍頭更顯優勢

據英國《衛報》網站3月7日報道,2016年新增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超過76千兆瓦,遠遠高於上一年的50千兆瓦。中國和美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近一半的新增產能來自中國,同時,亞洲的新增裝機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

光伏產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朝陽性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占有率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光伏大國。

國家能源局發布2016年光伏發電統計信息,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同比增長128%;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同比增長77.5%。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繼續位列全球第一。2016年全國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4.24GW,比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增長200%。

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光伏產業延續了上年以來的回暖態勢,產業總產值達到3360億元,同比增長27%,整體運行狀況良好。

我們前期分析曾指出:由於2017年光伏上網電價調整帶來的搶裝,全年新增裝機量創歷史新高。而新電價政策向分布式傾斜,將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分布式市場啟動。2016年底光伏標桿電價調整政策中,由於分布式光伏的就地消納優點,其補貼未向下調整,分布式光伏裝機在2017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單晶組件在裝機上更節省土地空間和EPC費用,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上優勢更為突顯。建議關註分布式光伏運營商及單晶產業鏈龍頭:林洋能源(601222.SH)、隆基股份(601012.SH)、中來股份(300393.SZ)和晶盛機電(300316.SZ)等。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81

一財點睛丨量子計算商用化加速 產業鏈空間廣闊

近日,谷歌量子AI實驗室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量子計算領域即將迎來歷史性的里程碑,小型的量子計算機會在5年內逐漸興起。

國際巨頭加速布局量子計算產業,為行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量子計算是一種新型的信息處理方式。量子計算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處理方式,可廣泛應用於加密解密、金融交易、醫學、仿真、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等領域。

量子芯片是量子計算機的大腦,中國是量子芯片研究領域的領跑者。2016年8月,我國量子計算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半導體量子芯片。 量子芯片相當於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大腦”,研制成功後可實現量子的邏輯運算和信息處理。基於高精度量子操控技術的極端複雜性,目前的量子計算研究仍然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但未來量子計算速度有望打破摩爾定律極限。

隨著量子產業的加速發展,量子計算的商業應用已近悄然開啟。IBM日前宣布,今年將推出全球第一個商業化量子計算雲服務——IBM Q。根據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將從2016年的2092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億美元,增幅高達18%。也有行業專家表示,到2021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910億美元。

未來,量子計算的商用化將為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浙江東方(600120.SH)、亨通光電(600487.SH)、神州信息(000555.SZ)以及福晶科技(002222.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