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產霸權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周顯

1 : GS(14)@2014-12-12 18:12: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如果有看我的專欄,當然知道,我不止一次地指出,中央政府已經進行了收回香港的大計,其中的一招,就是內地的地產商將會大量進入香港的地產市場,逐步取代香港的地產霸權,成為了新一代的地產霸權。


在這幾年之間,一宗又一宗的投地事件,愈來愈證明我的判斷正確,在日前又有一單,就是由央企中國城市建設,爆冷地擊敗了新鴻基地產 (0016)、恒基地產(0012)、長江實業(0001)等本地傳統地產霸權,奪得了馬鞍山的地皮。

內房高價搶地 不怕虧本

為什麼這些內地地產商可以擊敗香港的土豪呢?他們人生路不熟,在香港有什麼經營優勢呢?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在1997年之後,樓價大跌,地產商很多項目都岌岌可危,要虧本了。結果,香港政府批准長江實業的海名軒更高,變成了九龍區最高的地產住宅,增加了它的地皮價值,政府也批准了信和置業(0083)的藍灣半島項目的地積比率提高,大幅增加了可售樓面面積,令到地產霸權的這兩個項目從蝕變賺。

換言之,同政府關係好的發展商,在香港搞地產,可以由蝕變賺,在很久以前,英資公司都享有這個特權,在回歸之後,港資公司享有這個特權,在未來,則由中資公司享有這個特權。因此,在未來的香港,港資地產公司是無法和中資地產公司競爭的。

此外,新鴻基地產為了向中央政府「投誠」,還要用217億元去投上海地王,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它也很少經營內地的人際網絡。因此,我向來對新地的長期股價不看好,是有理由的﹕因為它在香港的壟斷地位已經沒有了,還要不停的向內地泵水,以表忠誠,你話死未!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65

逃出電視城:前監製見證無綫盛轉衰鍾澍佳控訴霸權廢人

1 : GS(14)@2015-01-11 21:05:25





「TVB裏有三類人:三分之一員工是有理想,有毅力,有才華和潛力而努力工作的!另外三分之一是不工作,不動腦,每天過着返工想着去哪吃午飯,未到四點來個tea,四點九去廁所洗手準備放工的頤養天年分子!而最後三分之一的是每天上班都絞盡腦汁來阻住人做事的真廢人!」以上是一位在無綫工作13年的監製鍾澍佳一番肺腑之言。撰文:楊潔雯



鍾澍佳19歲入無綫,由助理編導做起,做過編導、高級編導,再升做監製。在無綫經歷年少氣盛的黃金十年,近年眼見無綫由盛轉衰,本來是創意工業主導的電視台,竟然變成工廠,甚至是工具,難怪鍾澍佳在一位服務無綫28年的劇務一鳥被離職後,突然冒出頭來鬧爆無綫內有三分一都是廢人。



■鍾澍佳在無綫出身,由低做起,所以電視圈有不少朋友。資料圖片

■一鳥在無綫做了28年劇務,早前突「被離職」。資料圖片



戥一鳥被離職唔抵


鍾澍佳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說:「我講嗰段嘢係針對事囉!係針對一件事同一個政策,唔係某一個個別事件,一鳥其實都唔係第一個,舊年《東張西望》福哥(資深攝影師黃展倫)被迫提早退休,發哥(周潤發)都去幫佢,之前都有好多前輩都遇過呢個問題,我講嗰段嘢,係我當年離開TVB嘅少少感受,呢段嘢放喺好多大型機構、政府私營機構,上市公司越大型都係一樣,好不幸,電視行業唔係一個工廠,係一個創意媒體行業,放喺一個創意行業,咁就好得人驚喇!」鍾澍佳公然在微博向電視霸權開火,令不少圈中人咋舌,他說:「係呀!我同天華食飯,佢話:『你做乜咁夠膽!』,我冇針對任何人,我只係想講自己少少嘅感受,其實我都喺TVB大,佢教識咗我好多嘢,裏面我都遇到一啲好好嘅老師,有呢啲老師我先會慢慢成長,愛之深恨之切,因為咁先會覺得佢唔應該咁樣落去。」



所以,當鍾澍佳見到一個又一個舊同事「被離職」,自然感觸良多,他重提一鳥被離職的事,他說:「佢係咪炒我唔係好清楚,但係一鳥絕對係第一類嘅好員工,我哋前後腳入TVB,佢入咗劇務組,劇務喺TVB嘅體制係好重要,成個製作嗰日嘅拍攝順唔順利,好多時就係個劇務好唔好,TVB傳統個劇務組係好強,呢樣係無可厚非,佢哋都係會好忙,我哋拍嘢嘅人,聲譽好好,唔係買水買飯咁簡單。TVB製作拍外景喺導演之外係得一個PA,咁下面係冇人喇!一個有經驗劇務係可以幫PA解決好多問題,所以係好重要一個部門,你睇佢同咁多藝人嘅關係,唔係口講,係累積返嚟,所以係咪拍過戲劇都會識佢。」



「制度扼殺咗佢哋」

在TVB過了黃金十年,鍾澍佳一再懷緬過去說:「我諗我個年代,其他喺行業裏面好多電影導演,無可否認幫香港訓練好多優秀製作人才,我係最後一個出嚟可以拍到電影,其實仲有三分一人好做得嘢,只係個制度扼殺咗佢哋。」



■資深攝影師黃展倫(左)被裁,發哥仗義相助。

■鍾澍佳對無綫開火,全因愛之深,恨之切。


《蘭陵王》劇照

【人物誌】執導《蘭陵王》威水

鍾澍佳,又名佳佳導演。離開無綫拍電影,北上搵食,定居北京,本想落地生根,隨後結婚,之後生了兩個女,最近為了兩女生活和教育,又決定回港居住。鍾澍佳執導的內地劇《蘭陵王》在東南亞等地熱播,在台灣破古裝劇收視紀錄,去年8月在浙江、東方、深圳、雲南四大衛視播映,更取得三天收視破億的視頻點擊率。但在香港,他繼續堅持拍攝港式小品,為香港電影出一分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0/189974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40

【旅遊籽】對霸權說不的手工啤酒

1 : GS(14)@2015-03-17 02:08:41





啤酒不是用來劈,是用來慢慢品嚐,質量好的手工啤酒,過了二十分鐘仍味道濃郁,不會走樣。



【旅遊籽:賞物尋源】啤酒,已不知多少年被幾個牌子的孤寡味道籠絡味蕾,用機械快速生產上千億罐啤酒作劈酒用,難登大雅之堂。在慢香港十五小時的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被稱為手工啤酒之鄉,他們對啤酒有另番見解,一杯充滿啤酒花苦澀中帶辛辣又甘香的啤酒,是釀酒師心血結晶,蘊含熱情、創意和堅持,下肚不是酒精,是門藝術,背後還有推動本土工業使命。


只要有大麥和啤酒花和配合優良水質,全年皆可釀製啤酒,不像去葡萄酒莊,收成和釀製有序。三月初來到聖地牙哥(San Diego),蔚藍天空,萬里無雲,人人穿背心短褲,確是喝啤酒好地方。集天時地利人和,今天聖地牙哥能成為手工啤酒之鄉(the birthplace of craft beer),追溯至十九世紀,已是美國釀啤酒主要城市,更一條龍盛產大麥和啤酒花,與墨西哥距離只有三十分鐘車程,可直銷到中南美州,甚至古巴。只是,啤酒城因二十年代禁酒令和五十年代禁止商業釀酒而滿盤落索,嚴苛政策下迫使聖地牙哥人在家自釀,創造獨特口味,拉闊啤酒味道,為手工啤酒訂立基礎。





截至今年二月記載,聖地牙哥的手工啤酒類種有七十七種。 

聖地牙哥一年到晚大大小小手工啤酒節數十個,我去了春天首個Westcoast Beer Fest。

老闆Mike Hess(中),首席釀酒師Jason Stockberger(右)



互補不足 到處去學釀酒

要認識手工啤酒,最方便去酒廠參加導賞團,但只短短半小時,講講方法和看看器皿再飲幾款酒就完,到喉唔到肺。要真正了解,最好親自跟釀酒師學藝。走入剛獲得2014年最佳小型釀酒廠的Mike Hess Brewery學了半天釀酒,在North Park區,全開放式,沒玻璃和大門阻隔,從門外已見各大小器材,若眼力好一點,連電腦控制台寫甚麼也知。可惜不是常有機會落手腳做,我幸運撞正三八婦女節開放讓女性參加。老闆Mike Hess曾辦不少女性釀酒班,相信女人都有能力創做具性格的啤酒味道,不知我能否釀製一款世上最「小氣」的啤酒呢?與我一起上堂,竟是在另一間酒廠Green Flash做酒保的Ashley Devonshire,難道來偷師?「到不同酒廠學習,取長補短,才有進步。」教我們的首席釀酒師Jason Stockberger於廿年前已在家自釀,知道故步自封,死路一條。早上八時,開課。說真,釀啤酒已全自動化,多企在旁看電腦,再用五官感覺,今日主要學發酵前步驟,即是混合大麥、過濾、加啤酒花和攪拌,完成四部曲需花四小時。





不要只看數據,釀酒最重要親眼看過程。

IPA啤酒最適合配油炸食物,因為略帶苦澀味,可沖走油膩感覺。



捕捉啤酒花發情之味

「若煮得不好,麥芽味不出來,啤酒花亦混不出味,發酵都無法做出理想味道。」Jason很仔細教每步驟,雖則他知我眼裏充滿問號。手工啤酒很重視煮大麥這一環,正是釀酒之靈魂,與一般大產量的國際品牌最不同之處,後者為求高速生產,放很少時間在煮法上。「沒有麥味的啤酒,還因為原材料的質素不佳。」學習時,我不斷看電腦顯示數據,一到某溫泉或時間,就問:「得未?」其實,我還打開蓋看,嗅嗅麥的味道,才知份量需否增加。釀酒靠耐性,不能跟數據行事,自身五官才最真實。手工啤酒中,最受歡迎是IPA啤酒(Indian Pale Ale),無論對飲者或釀酒師也最具挑戰性。記得初嚐IPA是在香港買的支裝,入口如wasabi般刺鼻,不易接受。此味源自十七世紀,英軍駐守印度時因沒乾淨水和大麥,故從英國千里迢迢運酒來,避免途中變壞而加入大量啤酒花來殺菌,減低糖份增加酒精度。IPA是手工啤酒中最受歡迎味道,記得在聖地牙哥甫落機買電話卡時與服務員談到,她立即寫下幾款最愛的IPA牌子,臨走預告:「你定必愛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學的正是得到2014年World Beer Cup金獎的Habitus IPA,酒精達7.5%。「做IPA重點如何擴闊啤酒花味道。」Jason邊倒啤酒花邊說,若太濃似喝苦茶,太淡失去性格,我們要感受啤酒花發情一刻的味道,控制就在溫度與時間,說得容易,還要計酸鹼度,途中要多番測試。當我還探頭看啤酒花時,Jason的助手Mike Beebe捧了杯Habitus IPA讓我試,生啤當然比支裝新鮮。 凍冰冰一大杯,色澤金黃,氣泡源源不絕,挨近杯邊,還留一股撲鼻wasabi味,入口一刻,辛辣味從舌尖流到喉嚨邊,突然間弄醒了帶睡意的頭腦,誇張點說,有叮一聲感覺,當啤酒流入食道,回甘味慢慢溢出,還留陣芳香,估不到真會一試愛上IPA,但只限新鮮。



特立獨行 發展本土產業

在我們嚴謹研究啤酒花質素之際,有女人抱着BB女入來!“Ba,ba”竟是Jason小女兒Jasmine,這位鐵漢一見曲髮女兒,臉上那種教我們釀酒時古板表情立即鬆馳下來。酒廠於五年前成立時只得六百平方呎,老闆Mike形容如洗手間般大,到今天稍有規模還奪獎,全靠員工齊心合力,釀酒非一天半日。「所有員工都住附近,工作多忙都可快快回家享天倫樂。」去過多間酒廠,發現老闆們都愛招聘同區人,賺錢之餘不忘建設社區。這點真讓我對美國改觀,從前愛用大工廠壟斷市場,相反聖地牙哥卻讚頌一群特立獨行釀酒人來發展本土文化,運用創意支撐經濟,對商業霸權說:「不。」
Mike Hess Brewing
http://www.mikehessbrewing.com



各有性格

幾年前,San Diego Beer Guide成立,收集各釀酒館資料製成完整指南,我們可以按圖索翼去酒廠參觀,大部份都開放入內,看完可以試酒,與釀酒師交流心得。





祖師爺 Mission酒廠早於1913年成立,因禁酒令而關閉,到2007年重開,計牌子,可算資格最老。現設釀酒廠設在一幢建於十九世紀的紅磚屋內,形象復古,酒吧與釀酒區沒有阻隔,隨時可與釀酒師溝通。如參加導覽團,還可入穀倉看看大麥原形,其他酒廠較少有,但只在星期五及周末才有,位置便利設於市中心,坐電車和巴士都到。
http://missionbrewery.com





早餐派 Coronado二十年前,Coronado Brewing Co.合夥人Shawn DeWitt只是在Cafe沖咖啡,一天兩位同學走來說不如趁手工啤酒萌芽,齊齊去學釀酒。二十年後,終於得到2014 World Beer Cup頒發全美中型釀酒廠金獎。酒廠有兩間,一個在Coronado,另一間在市中心外的Knoxville Street。每早四時半,Shawn已坐鎮,想飲啤酒做早餐可來這裏。
http://coronadobrewingcompany.com





食環境 Stone產量最大的Stone Brewing Co.,九十年代開業,現在不少小型酒廠的老闆都在此出身。產量大,有幾個酒廠,參觀只得在Escondido區,,一天四場,人頭湧湧,但過程有點悶,因只是站在廠內解說釀酒過程,甚麼也看不到。反之,Stone是唯一擁有飲食牌的釀酒廠,去年開了花園餐廳,一草一木連石枱凳都由員工製造,比參觀釀酒區更吸引。




手工啤酒準則

一:傳統釀酒材料,水、大麥和啤酒花,用酵母發酵製造味道和顏色二:不能超過全國產量百分之五,保持小量生產,控制質素三:酒廠老闆或釀酒師持股不得少於百分之二十五,保持獨立原則四:以顏色、酒精度(ABU)和苦澀度(IBU)來分門別類




TRAVEL MEMO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均需簽證。查詢:25239011(美國領事館)航班:乘聯合航空經三藩市往聖地牙哥,來回票價$6,250起,未連稅。查詢:http://www.united.com住宿:市中心酒店Manchester Grand Hyatt,雙人房每晚$2,088起。查詢:http://www.manchestergrand.hyatt.com匯率:1美元約兌7.76港元鳴謝:聯合航空、San Diego Tourism Authority



聖地牙哥手工啤酒發展

1868:聖地牙哥首間啤酒廠Conrad Doblier成立,年產二百桶,全國最大1869:解決用料問題,聖地牙哥人決定自種啤酒花,至今仍是全美最大生產地1897:美國首間使用電雪櫃儲貯啤酒的酒廠San Diego Brewing Company成立1918:Mission Brewery成為所有進出口啤酒的疫站,負責衞生檢查1920-33:為打擊社會問題,美國政府訂禁酒令,即時停賣及釀製,卻令人私釀啤酒後在邊境買賣1940:解除禁酒令後,聖地牙哥三大酒廠Anheuser-Busch、 Coors和Miller的產量佔全國四成1953-87:聖地牙哥再次禁止大規模商業化釀酒,卻立法准許在家釀酒,手工啤酒現雛形1978:加利福尼亞州立法,需年滿二十一歲方可喝酒和買賣酒品1989:首間手工啤酒廠Bolt Brewing開業,能從九十年代成功留到現在有Stone和Coronado等2012:市長訂立十一月為Beer Month,主辦San Diego International Craft Beer Championship2014:手工啤酒銷售額創新高達六億美元(約四十六億港元),平均每日賣超過二十九萬杯2015:截至二月為止,聖地牙哥共有九十九間手工啤酒釀酒廠2015秋:Stone Brewery於柏林開釀酒廠,成為首間非德國公司在德國境內釀酒



記者:梁佩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16/190750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89

反地產霸權 變助紂為虐 周顯

1 : GS(14)@2015-04-22 17:37:2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反地產霸權 變助紂為虐
2015年4月22日

【明報專訊】大家都知道,今日的殼價高達幾億元,但是只要年賺幾千萬元,就可以把公司推上市,因此,「啤殼上市」便變成了一本十利的生意,自然也有很多人會參與這個商業行為。

  幾千萬盈利 啤出幾億

如果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去看,這簡直是交易所送錢給這些搞上市的大賊,當然是很不公平的事。或者有人會去問﹕送錢給這些賊人去花,為什麼不去收緊上市條例,加高上市的門檻,讓這些垃圾上市公司,不能這麼容易啤殼上市,輕輕鬆鬆賺幾億元呢?

收緊上市門檻 炒殼將更癲

但是,之所以啤殼有價,原因就是因為上市公司的數目太少,殼價才會節節上升。如果收緊了上市的門檻,那麼,殼價將會升得更快,這顯然是對市場更加不好的事。或許我們甚至可以這樣想,在現在的客觀環境之下,也許交易所應該鼓勵更多的公司上市,才能夠稍為紓緩上市公司不足的局面。(按﹕我其實並不同意這樣做,因為太離譜了,這裏只是打個比喻,以作說明而已。)

以上的情,令我想起了那些反對地產霸權的人。

發展商起樓賺錢 多勞多得

當政府要收地起樓,很多人去抗議,說政府要明益地產商,因而起來反對,反對地產商官商勾結去賺錢。

但是,這些反對者卻忘記了,這些大地產商同時也是大地主,坐收巨租來賺錢,當政府因為這些反對,不讓地產商去起樓賺錢時,地產霸權手頭的地產資產也坐地升值,大加其租,賺取更多的錢,而且這是不勞而獲,賺得更爽,這就是曾蔭權政府時代的政策。

所以,我常常說,我絕對同意地產發展商起樓賺錢,因為我同意多勞多得,至於那些反對地產霸權的人,則其實是助長了地產霸權的不勞而獲,是助紂為虐。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99

談南海軍事化傅瑩斥美「語言霸權」

1 : GS(14)@2016-03-06 03:14:17

「要說軍事化的話,如果仔細看一看,在南海進進出出的先進的飛機、軍艦,最多的是不是還是美國的?」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表示,美國稱中國在南海區域進行軍事化活動的說法是「霸權」。而兩會舉行期間,美方證實美軍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戰鬥群與數艘驅逐艦和巡洋艦已由西太平洋駛入南海,並稱這是依循國際法規定,按例巡行。



美航母駛入南海

傅瑩昨回答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的有關提問時表示:「『軍事化』這個詞炒得挺唬人的,我認為這是不是有點語言霸權?」她說,美重返亞太後要將60%以上的海軍軍力部署在亞太區,且不時派出軍艦在中國劃定的邊界以內巡航,近距離「炫耀武力」,「這種做法容易誤導形勢」。無獨有偶,美《海軍時報》昨引述美軍方官員說,第七艦隊所屬「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在巡洋艦「莫比灣號」和「安提坦號」、驅逐艦「史托克代爾號」和「鐘雲號」的伴隨下,正駛入南海。太平洋艦隊發言人奈特(Matt Knight)少校電郵答覆中央社記者詢問時表示,艦隊的艦艇與航空母艦,在包括南海的西太平洋海域,執行例行任務已有數十年,僅2015年,太平洋艦隊的船艦巡行南海共700個艦艇巡弋日。
BBC中文網/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3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97

暉灑自如:不流血的霸權摧殘

1 : GS(14)@2016-04-15 16:25:05

巴拿馬檔案在全球高調洩露後把一眾國家及政要弄得手忙腳亂,而多國政府包括歐盟亦極速地把利用離岸公司瞞稅及用作合法避稅的漏洞堵塞。本欄上周提到這只是冰山一角,而香港作為擁有最多離岸公司的地區,亦給人「幾時輪到你」的憧憬。英國首相卡梅倫是第一批被開刀示眾的政要,涉及的是他先父設立的離岸公司,他從該公司分享過收入、及他媽媽五年前送給他的20萬英鎊現金。在英國「繼承稅法」下,先人離世前七年轉出的資產,要被追付45%的繼承稅,令坊間嘲笑地說卡梅倫媽媽兩年內千祈不要死!為挽救誠信,卡梅倫日前與財相區思邦及倫敦市長約翰遜,把自己去年的入息稅清單公開披露。卡梅倫及區思邦的稅前總入息都是20萬英鎊左右,折合港幣大約200萬元,其中亦包括卡梅倫未搬入唐寧街首相府前住所的租金、以及區思邦從家族牆紙公司收到的股息。若與香港公務員作個比較,一個高級政務官的稅後收入比他們可能還高呢!又如與香港一位打工皇帝去年兩億港元的收入比較,那分別就是100倍了!嚴肅點分析,一眾政治家迫於無奈的披露自己的入息,把自己的私隱赤裸裸地脫光。這會進一步引起仇富潮、令有財富人士拋身參政的意願卻步。



香港有何對策呢?從香港角度看,香港獨特的「在岸稅制」不抽離岸盈利或入息稅,亦沒有遺產稅及資產增值稅。客觀說,外國爭議到天翻地覆的稅種在香港是不存在的。可怕的是被分析後的巴拿馬檔案得出,擁有離岸公司最多的地區是香港。所以國際傳媒把槍頭指向香港,只是時間上的事。我們會否坐以待斃,讓我們幾十年來默默耕耘創造的積極不干預、低稅制營商環境及模式被摧殘呢?作為亞洲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我們會否把個人及客戶的合法私隱赤裸裸地脫光呢?卡梅倫在下議院直接轉播歷時兩句鐘的答問大會,當中亦提到英國將立法把協助客戶進行過激避稅活動的公司、僱員及僱主刑事化。販毒、洗黑錢及瞞稅活動應刑事化,無可厚非。然而,合法避稅、過激避稅及瞞稅的分別則可能需要漫長的法律程序才搞得清楚。如上述新法例凌駕於香港,或香港照辦煮碗與國際看齊的話,我相信很多財經及專業服務的從業員要進一步趕客及另謀高就。對於這連串問題,政府、立法會特別是一眾功能組別議員、工商及專業團體不能不思考。坐以待斃地等待這場不流血的挑戰不是上策,因我們可被一炮打沉!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5/195720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99

黃國英﹕守買霸權股 攻要快狠準

1 : GS(14)@2016-07-11 23:34:31

【明報專訊】現今市場變成了兩極化,投資者主要是買入防守股如領展(0823)、置富產業信託(0778)一類房託和買債買金,另方面又力沽金融股。若股票盈利不跌,市場又有信心的話,投資者就會當債券來買;但反過來,若股份盈利下跌,市場覺得不安全,就會全線拋售!宏觀經濟不佳,投資者就傾向尋找安全的投資,現在世界已進入了負利率的時代,只要是有穩定的收益,就已經是市場瑰寶,資金就會絡繹於途,這是無可改變的趨勢,至於如何跑贏大巿,讀者可參加本周四《明報》主辦、由我和嶺南大學前經濟系主任何濼生教授主講的投資講座,到時會作更深入分析(詳情及報名 :link.mingpao.com/45062.htm)。

英國「脫歐」餘波仍在市場中蕩漾,但情况仍未算太壞;市况正處於陰乾格局,但還未至於一瀉千里。市場信心並未恢復,投資者就不敢再行入市,但也不至於要即時強行沽貨,市况是「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的格局,在「你眼望我眼」的氛圍下,買賣雙方都「因住因住」,市場的動力就可想而知了。現在市場正在注視局勢的發展,英國會否有新強人主政?能否帶領英國擺脫這個亂局?有沒有奇招妙計來拆局?在一切尚未明朗之前,投資者都是傾向拖得就拖,以不變應萬變。市場中的投資者現在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是買一些防守型「類債券」的股份以期獲得穩定的收益;另外一派就會不甘於如此「不進取」的選擇,而去冒險殺入高風險但預期高增長的領域以圖巨利。當然所有的投資者都沒有水晶球,未來的事,沒有人可以知道,是吉是凶,其實是個人的選擇,正是「前途偏偏多挑戰,若問吉凶我亦難判斷」了。

負利率時代 降低期望值

現在市場已向大環境妥協,已經接受了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造成了低回報的事實。以往收取5厘的息口回報,投資者大多嗤之以鼻,現在債息可以低至負數,能有3厘的回報就已經是市場中的莫大恩賜。以往認為太高的價位,但因為有穩定的「高」息口回報,就可以造成股價一放絕塵,這正是市場的畸形發展,顛覆了以往的投資經驗。如果投資者不與時並進,取向就會在市場中迷失、決定就會造成閃失、結果就會變成金錢的損失了!市場中對回報率的要求降低,其實對股價的爆發力是影響很大的,只要期望降低少許,股價就可以暴升!市場格局正在悄然變化,如投資者仍在用老一套來霧裏看花,遠觀美好的幻影可能近見就會變成嚇人的夜叉,想轉身後退就可能來不及了。

過去5年,那些「聰明錢」已經早着先鞭,把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贏家股票」(如領展)一囊盡取;但普通的散戶,卻在市場中營營役役,不斷地用舊方式去買賣如匯豐(0005)及渣打(2888)這些「輸家股票」!「贏家股票」輕輕鬆鬆地坐盤,結果早已對本對利;「輸家股票」緊緊張張地買賣,結果可能「得個桔」,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事到如今,市場中已出現了百年都難得一遇的負利率,如果投資者仍在「執迷不悔」,恐怕只會是「勉強與你,到底終會,在熱烈後變飛灰」了。

拋棄「偽高息股」迷思

市場中早已三分天下,不外乎「霸權股」(如facebook、騰訊(0700))、「革命股」(如Tesla)和「衰退股」(如匯豐、渣打)。金融類股正是衰退股的表表者,參與者都是賭徒心態,市場中來回衝殺,但卻沒有什麼人會真心想着長期持有!這些「偽高息股」最大問題是盈利有隱憂,只能靠老一套的「息口高」和「PE低」誘騙受眾,但若真的如此理想,股價又怎會一沉不起?市場中不會有「天降嗎哪」,更沒有「死錯人」這回事!投資者若不拋棄以往的迷思,只會在「曠野中流浪」,不知何時才能到達「迦南」這塊應許之地了。

現今投資市場的資訊極端高效率,風險亦必定會和回報成正比,因此想攫取高的回報,投資的目標就必定有明顯的瑕疵,這是必然的道理。若投資者熱中於短炒來博取高回報,就必定要如職業賭徒一樣要「快」、「狠」、「準」、「勁」!正是缺一不可;如投資者覺得這並不是自己那杯茶,那就不如買些霸權股如領展、港鐵(0066)和騰訊來坐盤。「簡單就是美」,假以時日,就會有可觀的回報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59&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80

地產霸權將失護城河 盧志威

1 : GS(14)@2016-08-22 02:39:30

2016-08-16 Metro
長和系公布業績,最大新聞應是長實地產(1113)表明,如果價錢合適,所有物業除長江中心外,都有可能出售,此舉被視為長和系進一步撤出香港的證明,短線來說,商廈仍有升值潛力,但中長線誠哥明顯看淡樓市,部分原因可能是「地產霸權」將失去護城河。

以往香港投地,最終入手的發展商不超過10間,不外乎是你來我往,左手交右手,這班「地產霸權」熟知遊戲規則,知道如何透過建屋沽給散戶,獲取最大利潤。

不過,近年中資願意來港投地,令發展商數目可能由10間加至20間,最終可能有幾十間。加上,土地供應增多,可見將來發展商利潤空間,將比以往10年大大壓縮,因此除非地價急跌,長地不想進入這個紅海。

趁低收集長實地產

7月30日《都市日報》講座提到,內地富豪、國企極想買入維港兩岸的全棟商廈,原意是在二三線地產股中尋寶,博賣出後有特別息,估唔到連長地都話明有靚價,除了總部所有都沽得,一方面為誠哥都身體力行,支持這個點子高興,另一方面表示香港潛力要見頂,長地日後可能更積極收購海外業務。

無論是派特別息,或是有新收購,對於長地的股價都是催化劑,因為目前股價對資產淨值折讓四成多,任何套現行動都會推高股價,所以趁市場對於轉型有憂慮時,可能趁低收集。

本人客戶持有長地(1113)

盧志威(逢周二見報)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82

【雞蛋擲高牆】領展迫死漫畫店 人情味快遞抗霸權

1 : GS(14)@2016-09-06 04:42:19

由全盛時期十間分店,張老闆現在只剩下彩虹邨一間漫畫店。



「當年一大班細路會喺門口等《龍珠》、新一期《男兒當入樽》,包都包唔切!」張老闆笑道。張老闆(張志忠)在一九九二年開始經營首間漫畫店,全盛時期曾同時擁有十間分店,可惜,近年這個行業以驚人速度萎縮,現在張老闆只剩下彩虹邨一間漫畫店「漫畫世界」,人們也只能從他的分享中窺視昔日本地漫畫店業的黃金時代。



偶爾碰上小孩到訪「漫畫世界」。

Pokémon Go可能玩得多,《寵物小精靈》漫畫你又有看過嗎?

漫畫店後方一角成為了猫兒休息的地方,牠們可以自由進出,到處遊玩。

「最大嗰間喺龍翔中心,一千三百幾呎,如果係商場裡面,全香港最大就呢間o架喇!」不少名人都是張老闆的客人:「倪震呢,佢就嚟租一套《男兒當入樽》,當時職員唔敢租晒三十幾本畀佢,佢就擺低一千蚊,跟住成套書搬番寫字樓睇。」就連本地漫畫家《Feel100%》作者劉雲傑也是常客。他保守估計高峰時有四至五萬名會員,你又會是其中之一嗎?



彩虹邨籃球場是近期文青影相熱門之地,到訪時可順道逛逛小店。

領展於去年出售翠林商場後,有不少「吉」舖,場面冷清。

黎先生是張老闆的熟客,一星期最少到訪書車兩次。

「漫畫世界」由二零零七年開始於彩虹邨金碧樓營業,這裡收藏了近十萬本漫畫和小說,在大家熟識的漫畫店書牆背後,原來發生過一些鮮為人知的秘事。當年的《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新增了保障範圍,包括為漫畫書引入租賃權。本地四大出版社正文社、文化傳信、天下出版和玉皇朝的管理層特意到漫畫店藉租賃費價格談判,書店空間淺窄,張老闆惟有請他們到後面儲物室,七、八位高層於不足三十呎的空間蹲在一起談判的場面,令他印象難忘。



郭小姐一家都是書車支持者,她盛讚老闆為人很好。

張老闆感激一班舊顧客多年來的支持。

可惜,租賃費也沒談好,漫畫店結業潮已無聲無色的展開,張老闆慨嘆現在行業已是夕陽工業:「年輕嗰班,大多數喺網上睇書。」續說:「(以前)去出版社攞書,要搵架即車將一版書拉落樓下,搵貨車車番嚟;o依家嘅情形,就係我帶幾個膠袋去就可以裝晒。」的確,現今免費漫畫資源俯拾皆是。年輕一輩當中,誰還會到漫畫店租一大堆書,過著深宵在家裡被窩偷看漫畫的日子?



時代巨輪是致命傷,還有一個「兇手」就在我們之中。「由領匯(現名為領展)接手之後,租金(升幅)大約超過一倍。」張老闆只能忍痛結束某些由領展管理的商場分店。除了租金問題,小商戶即使有意繼續經營,也未必獲得續約。他在將軍澳彩明苑的分店便遭到無情對待。「租約係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到期,去到三月四日,領匯女職員打電話嚟,話唔同我續約喇,當時梗係好驚訝啦,o依家都冇一個月,得廿幾日,佢就同我講,我補番嗰幾日畀你囉。」他隨即苦笑。書店最後來不及清貨,那些書刊就只能長眠堆填區。領展扼殺了小店生存空間,甚至令庶民生活也不好過。於將軍澳翠林居住了二十八年的張老闆,親歷翠林商場(現名為翠林新城)的變遷,「以往熱鬧好多,髮型屋、五金鋪、家品店,都唔係連鎖店式經營。」自從領展於去年出售商場後,現在只有零星商鋪,「而家係好冷清,文具鋪已經喺門口話要清貨結業啦,賣嘅貨品比以前貴咗,所以有啲市民可能搭車去第二個屋邨買餸。」問及香港有領展是好是壞,他馬上回應:「絕對係壞事!」並對領展心存疑問:「點解政府經常口口聲聲話唔會回購?政府當初未諗清楚,就整咗個領匯出嚟,以賺錢為先。」為了繼續照顧舊街坊,張老闆決定使出新招數,以汗水對抗霸權。去年八月,他以一輛流動漫漫書車,供會員於facebook或Whatspp留言預訂心儀的漫畫和小說,翌日便以此漫畫書車到達不同屋邨,將漫畫書送到會員手上,一星期送足六日。老會員均對於這輛書車叫好,熟客郭先生表示:「我一個禮拜起碼租兩次,最少o架喇!」年輕會員黎小姐一家也是書車的支持者,「始終鍾意攞住本書睇,多過上網碌。」她更大讚老闆為人很好,不介意他們有時延期還書。看到客人支持,張老闆也不禁說:「三十幾度企喺度,大汗疊細汗咁,但佢地都一樣照嚟,真係好多謝佢哋。」有人說,看《男兒當入樽》順境看赤木,逆境看流川,絕境看三井。面對巨牆,張老闆跟三井一樣,選擇做「一個永不放棄的人」;面對巨牆,你又會站在哪一方?


後記

訪問中,問到老闆有沒有關於與客人的故事可以分享,他謂沒甚麼特別。到訪問完結,沒有出鏡接受訪問、一起經營漫畫店多年的張太搖頭道,老闆為人老實,不懂說話。不久,我們發現夫妻二人盯著收銀櫃旁的閉路電視指指點點,原來,書牆背後有兩隻小貓在流連。老闆便帶我們到儲物室,介紹牠們:「以前出面欄杆有個窿,(小貓)走咗入嚟,咁我就索性封咗佢,畀番一個入口佢哋,佢哋可以喺呢個空間瞓覺、食嘢,出去玩又得,好自由o架。」小編問,沒有想過趕走小貓嗎?他淡言:「冇呀,佢入到嚟,咪諗吓點樣畀空間佢哋喺度活動。」又謂,由於已圍起欄杆,牠們不會隨便爬進店內抓破漫畫。這裡甚至是五隻猫兒的出生之地,有數隻已讓客人帶走照顧了。有時候,人與萬物的關係,便是如此般,於「漫畫世界」、於社區無聲的築了起來。採訪:何宛珊(表妹)攝影:馮峰、Teddy後期:Roy編審:仙、懷鈺編導:Kama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5/1976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52

反映選民渴望對抗霸權

1 : GS(14)@2016-09-06 22:15:45

【本報訊】第一次參選立法會就成為票王的新界西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憑深耕細作、單車巡遊等「貼地」宣傳,打出一場漂亮的選戰,支持者短時間內倍數增長。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獨立無黨派的新人高票當選,除了得益於雷動配票的結果外,亦顯示出年輕人對抗地產霸權、關注人與自然、實踐主流以外生活方式的決心。朱凱廸的選戰着重展示對抗鄉郊霸權、黑勢力,反省人與土地關係。蔡子強分析指,朱的政綱提到鄉郊惡勢力,針對以往較少人關注的社會問題,同時充份反映新世代聲音。


不屈服惡勢力獲同情票

理大社會研究政策中心主任鍾劍華則稱,朱凱廸參與天水圍泥頭山示威、高鐵地盤抗議等行動時,多次在社交網站直播,成功增加知名度,而他在參選前數日,表明不會向惡勢力低頭,相信會令他獲得不少同情票。除了朱凱廸外,參選香港島的香港眾志羅冠聰、九龍西的劉小麗,也獲高票贏得議席。蔡子強綜合多個選前民調分析,羅冠聰主要受益於雷動計劃,而小麗則因選舉論壇表現拉攏到不少支持者。鍾劍華則稱,港島有約5%的60歲以上選民投票予羅冠聰,顯示港島部份中產階級傾向給予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年輕人執政機會。鍾稱,黃毓民一向在九龍西得票較多,惟其4年內的言論有極大轉變,相信因此令不少支持者轉投劉小麗等表現較佳的政壇新人。■記者廖梓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6/197619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