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機載通信服務,聯通最後一個信息孤島
機載通信系統介紹
民航機載通信系統是指機上乘客或機組人員通過衛星或地面基站方式接入互聯網或與地面人員進行語音通信的系統。
機載通信一般包括前艙(駕駛艙)通信和後艙通信兩部分。前艙通信屬於安全業務通信,需要高度完整性和快速響應。而後艙通信主要指在飛機上安裝WI-FI接入點(AP)以及機載服務器等設備向機艙內的終端乘客提供WI-FI無線數據上網等服務。衛星或地面站和飛機之間采用航空專用頻段,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機艙內采用Wi-Fi接入,采用的頻段和功率均經過論證、測試,不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
機載通信主要應用在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客艙互聯網服務等幾個方面。其中,運行控制、機務維修、地面服務屬於駕駛艙通信範疇。
隨著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技術的發展,在民航客機行為旅客提供語音和數據移動通信業務在技術上已日趨成熟。像ATG、海事衛星、中低軌衛星、熱氣球、無人機等,這些針對航空互聯網接入技術新開發的技術,都只是解決了飛機的地空互聯的問題,真正能解決航空乘客需求的是機載Wi-Fi。
機載Wi-Fi系統構成
機載Wi-Fi系統由三個部分構成:機載硬件設備、通信連接技術以及地面站和其他支持工作。
機載硬件設備主要由客艙服務器、天線和天線罩以及艙內網絡構成。其中客艙服務器主要負責天線與客艙無線網絡之間的連接和關閉任務;天線安裝在飛機外部用來發送和接受數據;天線罩一般采用空氣動力學設計,用來覆蓋和保護衛星通信天線;艙內網絡設備則是創建了客艙內WI-FI網絡的室內設備,例如無線接入點、射頻轉換器等等。除了硬件本身,這些設備的安裝、維護、網絡管理和油耗等也是機載通信系統在飛機上實現功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機載Wi-Fi可實現的技術有ATG(Air-To-Ground)和衛星通信兩大類。其中ATG技術需在地面建立大量的中繼基站,向在不同高度層中飛行的飛機提供寬帶無線數據傳輸通道,但在跨洋飛行中不具備可行性;衛星傳輸技術得益於衛星較高的覆蓋率以及供應商選擇的多樣性具備較高的可行性,目前主要的發展趨勢為Ku波段衛星和Ka波段衛星。目前我國的衛星主要為Ku波段衛星,帶寬資源不足以滿足中等機隊規模的使用,Ka衛星技術為真正的寬帶衛星,一顆衛星擁有的帶寬容量是Ku衛星的百倍。
地面站和其他支持端包括地面基站、地面站運營管理和數據中心系統。
機載Wi-Fi服務的主要解決方案
基於技術角度,目前機載Wi-Fi服務主要有兩大解決方案: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和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
地空寬帶(ATG)無線通信系統采用定制的無線收發設備,沿飛行航路或特定空域架設地面基站和對空天線,形成地空通信鏈路。在機艙內,機載ATG設備向乘客提供無線局域網數據業務,用戶可通過WI-FI與之建立連接。而在機艙外,實現地面基站與機載ATG設備建立數據鏈路。最終將乘客與地面互聯網連接到一起,實現上網服務。地空寬帶通信所提供的通信帶寬可達數十兆甚至數百兆比特每秒。
地面用戶手機信號是基於運營商通信基站上的發射天線獲取,通常發射方式為橫向,且有一定覆蓋範圍限制。而“地空寬帶”則是指天線發射為垂直方向,且距離較長,所以可直達萬米高空。另外,地空寬帶通信系統和飛機自身的飛行駕駛航行系統在物理層面上是獨立的,並不會影響飛行安全。
地空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架構:機載移動臺系統、地面基站系統、核心網絡系統。地面基站沿飛行航線或在指定空域內部署,各個地面站通過網絡連接構成一個專用網絡,並能通過網關與其它地面通信系統(如:GSM、CDMA、4G、PSTN、Internet)連接。機載移動收發電臺與地面基站建立寬帶無線鏈路,地面核心網絡提供機上業務落地後的路由選擇。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系統,基本由空間衛星系統、地面控制服務主站、移動交換系統以及用戶終端等組成,用戶終端發起的信息通過無線信號傳遞給在軌衛星、轉接到地面主站,由地面主站解碼後,移動交換系統根據信息的目的地址將呼叫信息送至本網或他網的被叫用戶,實現衛星通信。衛星通信主要應於遠距離地面及海洋通信等,可以提供話音、數據和視頻圖像等實時通信業務服務。
目前衛星通信的頻率劃分主要有L、S、C、Ku和Ka頻段。
機載衛星通信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空間段、地面段、以及機載段。
機載段,指的是位於飛機上的通信設備,包括機外天線、天線控制單元、高功放、調制解調器以及艙內無線接入設備。其中,駕駛艙部分主要包括衛星收發機、天線和控制系統。機載衛星設備(A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空中部分,安裝於飛機上,和飛機的通信系統相連接。
地面段,主要指地面上負責發送和接收衛星信號以及對衛星網絡進行管理的地面設施,通常稱為地面站,包括天線、射頻、主站Hub以及網管系統和網絡運營中心(NOC)等設備/設施。地面基站(GES)是衛星通信系統的地面部分,和地面的通信網絡相連。
空間段指的是通信衛星網絡,提供地面基站(GES)和機載設備(AES)之間的連接。目前覆蓋我國傳統Ku衛星的只有中星6A、10、11、12,亞洲5、6、7,亞太5、6、7、9等幾顆可用衛星。2017年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由長征三號B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也是我國首次基於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的全新通信衛星。
機載衛星設備主要由4大部件組成,分別是衛星數據組件(SDU)、SDU構型組件(SCM)、低噪放大器和天線雙工器(LNA/DIP)和高增益天線(HGA)。SDU是機載衛星系統的中央控制器。LNA/DIP可以實現該系統只利用一個天線同時發射和接收數據,同時增加衛星信號增益。HGA能夠接收和發射衛星射頻信號。飛機其他系統通過機載衛星系統提供的接口與之相連。
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
國際主流機載衛星通信系統
國際上主要的機載衛星通信系統包括海事衛星通信系統(Inmarsat)、銥星移動通信系統(Iridium)、ViaSat寬帶衛星系統。
海事衛星通信系統先前是用於海上救援的無線電聯絡通信衛星,隨著第四代海事衛星的出現,其技術和應用範圍都有了質上的飛躍,現在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能為海、陸、空三大領域提供全球、全時、全天候公眾通信和遇險安全通信服務的結構。第四代海事衛星系統由亞太區域衛星、歐非區域衛星和美洲區域衛星三顆星組成,實現了全球覆蓋(除了南北兩極)。
Inmar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成立於1979年,是唯一的全球海上、空中和陸地商用及遇險安全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提供者。截止現在,Inmarsat已經完成了1~5代衛星的發射,並在全球運營。
Inmarsat公司最新的Global Xpress全球無線寬帶網絡的構建始於2010年。GlobalXpress網絡的空間段包括3顆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第五代Inmarsat衛星(Inmarsat-5)。
銥星移動通信系統由79顆低軌道衛星組成(其中13顆為備份用星),66顆低軌衛星分布在6個極平面上,每個平面分別有一個在軌備用星。在極平面上的11顆工作衛星如電話網絡中的各個節點一樣,進行數據交換。銥星的下一代衛星系統Iridium Next於2015年發射,同時保留現有的66顆衛星。銥星公司意在今後20年內與波音公司合作發射128顆銥星,從而將整個銥星系統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並大大加寬系統通訊帶寬,使數據通訊實現基於IP的點對點傳輸。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銥星充分解決了海事衛星、ACARS在極地不覆蓋無法通信的不足,是海事衛星及ACARS通信的完美補充。
ViaSat寬帶衛星系統是美國Viasat有限公司率先推出的基於Exede空中寬帶服務的創新的、高容量的Ka波段衛星系統,其服務質量和速度均超過其他航空公司目前在機艙的同類服務。美國衛訊Exede空中服務計劃項目計劃在2016年之前完成近400架民航飛機Ka終端的裝備,其中Ka機載終端的性能是保證該項目順利實施的關鍵。美國捷藍航空和美聯航已經正式推出該服務,相關安裝工程正在持續順利進行。
國外機載Wi-Fi市場不斷成長,北美普及率最高
國際機載Wi-Fi應用市場綜述
國外的機載Wi-Fi項目,始於十年前的“波音計劃”,隨著各種通信技術、安全技術的成熟,近年來國外的機載WI-FI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目前,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的幾十家航空公司已經安裝了機載移動通信系統,並且均成立了專門的運營公司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
根據國外有關機構的統計,截止2015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系統的飛機有4000余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飛機超過80%,其次是中東航空公司和歐洲航空公司。另外根據統計,目前美國現已有超過71%的民航飛機完成了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另外還有7%的民航飛機正在進行機載WI-FI系統的安裝。而美國以外的民航飛機這兩組數據僅為13%和12%,可見目前北美地區是機載WI-FI普及率最高的地區。
根據預測,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是亞太地區航空公司(2015年該數據為3%),相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以中國為主要增長地區。
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提供具備航空資格、性能卓越的客艙Wi-Fi系統的供應商為數不多,主要包括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KID-Systeme、GEE、Gogo、Viasat等。其中,松下航電、泰雷茲、羅克韋爾科林斯、霍尼韋爾具備客艙娛樂系統(IFEC)的綜合航電供應商,KID-Systeme、GEE、Gogo則是專門針對機載WI-FI設備進行生產和裝配的公司。Viasat則是主要經營衛星通信業務的無線網絡技術公司。
全球機載Wi-Fi應用規模分布
2016年全球乘坐民航客機39%的可用座位里程(available seat miles,ASM)提供機載Wi-Fi設備,該數值2015年為36%。(ASM:Available Seat Miles,可用座位里程,航空公司客運能力的標準工業衡量標準,即出售的座位數乘以飛行的英里數)
美國航空公司的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仍在不斷增長中,2016年達到了80%,比2015年增長了8.7%。美國以外地區航空公司完全裝配機載Wi-Fi的比例在2016年達到了18.5%。
全球航空公司機載Wi-Fi裝配情況
按航空公司裝配機載Wi-Fi航班的總ASM計算,前二十名的航空公司如下圖。
其中美國Delta和United航空公司在其寬體客機航班上增加了機載Wi-Fi的應用;作為機載Wi-Fi應用先驅的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最近在飛往的夏威夷航班上推出了Ku/Ka衛星通信系統的機載Wi-Fi服務。
在航空公司機載Wi-Fi覆蓋率上,2016年只有幾家公司獲得了較大的增長。其中冰島航空和VirginAmerica航空公司達到了航班上100%的Wi-Fi覆蓋。部分機載Wi-Fi應用新成員,如塞爾維亞航空和歐洲航空(西班牙)分別增加了48和62個百分點。EVAAir(臺灣)和WestJet(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機載Wi-Fi覆蓋了在2016年獲得了較大增長。另外,挪威航空的機載Wi-Fi覆蓋率在2016年下降,主要原因是挪威航空新開通的B787多條航線並為安裝機載Wi-Fi服務。
國內機載Wi-Fi市場仍在起步,目前相關進度正在加速
國內推進滯後的主要考慮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從歷史原因來看:民航法修訂思路較保守、山寨機頻段占用混亂、出於對安全最大考慮等原因,導致國內機載Wi-Fi推進較慢。
國內三大運營商競逐機載Wi-Fi,最快年底商用
機載Wi-Fi,作為提升旅客出行舒適度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乘客的歡迎。數據顯示,國外的航空乘客,在選擇航班時,超過60%會首選有無線網絡服務的飛機,50%的乘客願意為享受空中Wi-Fi而放棄旅途中的其他便利。根據中國民航網調查,在我國,超過73%的旅客其旅途行為第一意願就是上網,而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後,這一意願接近100%;超過70%的旅客願意付費享受空中Wi-Fi服務,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這一意願更是高達88.8%。
載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方面,載預計我國機載Wi-Fi最快將在今年底商用。中國聯通子公司聯通寬帶在線有限公司於4月25日與航美在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海特凱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聯通航美”,所占市場份額已超過60%。中國電信表示已於2014年開通空中Wi-Fi測試,並在2015年11月,聯合東航在上海往返紐約、洛杉磯、多倫多航線上開啟空中互聯服務。
中國移動在2014年4月北京飛往程度的中國國航CA4116航班以及返程的CA4109航班上,完成了基於4G技術的機上互聯網服務體驗測試。據中國移動車聯網官方微信介紹,按照目前進度,預計今年6月份,基於Ku衛星的中國移動航空機載通信業務開始首飛。
航空公司試水機載Wi-Fi,搶食百億級藍海市場
我國機載Wi-Fi仍處於初級階段,截至目前,已有部分航空公司小範圍試運行機載Wi-Fi。目前,東航、國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經試水機載Wi-Fi。而截至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務。我國的航空公司目前仍無規模化的商用Wi-Fi服務,還處於免費體驗階段。
作為過渡,我國很多航空公司的航班在真正接入互聯網之前,采用“空中無線局域網”為機上乘客提供機上局域網娛樂項目。整體來看,中國的航空業雖然在2013年就已經試驗完成天地互聯網通信,但是從航班服務上來看,空中Wi-Fi的布局是在進入2016年之後逐漸加速的。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指出,到2022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設備的民航飛機將達到11000余架次,其中19%的飛機屬於亞太地區航空公司,會比2015年增長近17倍,其中主要增長來源為中國市場。
機載Wi-Fi未來預期雖好,但政策和技術上仍存在瓶頸
機載Wi-Fi的大規模商用和普及仍在政策和技術上存在瓶頸。一方面,通訊資源稀缺問題主要涉及衛星資源和大型通訊基站資源。如南航和東航等航空公司需要KU波段衛星通信系統來提供機載Wi-Fi,但價格非常昂貴,波段資源非常稀缺。如果采用地面基站發送信號的通訊方式,則受雲層和基站切換的因素影響較大,信號不穩定。
另一方面,航電系統的改造也是一大技術瓶頸。目前已有的客機出廠沒有加載空中Wi-Fi系統,航空公司要拓展空中Wi-Fi業務需要改裝現有飛機。據報道,改造需要在機身頂部加裝由玻璃鋼整流罩蓋住的衛星接收天線,飛機內部還要安裝相應的控制器、文件服務器以及多部無線網絡熱點設備。我國法律規定,搭乘民航客機需要關閉手機,就是因為存在手機信號幹擾航班航電系統的危險,空中Wi-Fi的使用也有幹擾信號的風險存在,如何更好升級改造航電系統也是航空公司需要探索的問題。根據聯通航美副總經理周宏介紹,改裝一架飛機光是硬件產品就大約需要40萬美元,在不包括後期運維的情況下,改裝一架飛機需要350萬人民幣,這對民營航企而言費用不小。
在規模化商用問題上,各國航空公司空中Wi-Fi收費模式主要有按航段、流量、使用時間、設備數量和內容點播以及24小時共享模式收費,也有包年和包月的計費方式。高額的數據傳輸費用導致了付費模式是必然趨勢。同時,機載Wi-Fi帶來的衍生商業模式——空中購物也可能成為乘客的一個消費興奮點。這一新的消費模式有望成為另一片藍海。
國內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發射,無縫“動中通”助力機載Wi-Fi發展
4月12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中星16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首次在高軌道上應用激光通信和電推進等技術,通信總容量達20G以上,超過我國此前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試驗驗證完成過後,中星16號將采用Ka頻段進行通信,使我國成為繼美、歐等少數發達國家後掌握Ka頻段寬帶通信這一先進技術的國家。
中星16號通過26個用戶波束,提供Ka頻段高通量衛星通信服務。相比傳統C、Ku頻段衛星、Ka頻段高通量衛星具有大容量、抗幹擾、價格低、業務模式靈活等特點;對比地面網絡,也具有部署快速、建設周期短等優勢。同時,中星16號可以實現無縫“動中通”,解決飛機機艙內無法上網,高鐵列車上手機信號時斷時續等問題。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徹底改善上網體驗。
後續,中國衛通還將部署更大容量的高通信衛星。國內衛星運營公司預計會在三年後投入商用。預計到2020年,中國全國以及亞太地區將全覆蓋,擁有接近200Gbps容量的衛星通信能力。
技術的應用實施目標何時能實現呢?據了解,隨著“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研發成功,預計在3年內,我國的2000多架民航客機、3000多輛高速列車和數萬艘輪船,可隨時隨地實現高速上網。
機載通信需求拉動產業鏈發展,多方受益
機載通信需求漸增,產業鏈各方將迎新機遇
根據Oliver Wyman(奧緯咨詢)對航空市場發展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機隊將從2016年的24540架增長到2026年的34437架,複合增長率為3.4%。
中國是增速最快的兩個地區之一,在未來20年間需要補充約6200架新飛機。隨著民航運輸業的蓬勃發展,民航通信業務量大大增加,將對機載通信網的速率和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民用航空的快速發展,民航飛機數量、航線里程以及乘客數量都將增加,飛機上網的需求也會激增,機載通信業務勢必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無疑將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衛星運營商及航空公司等各方帶來一片藍海市場。
另外,5月5日,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幹線民用飛機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這意味著未來伴隨著大型客機項目的推進和我國噴氣客機進入批產,這條產業鏈必將逐步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潛力。在飛機的制造過程中,大量先進而成熟的技術會擴散溢出到制造業的很多細分領域,拉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成長。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衛星運營商和機載天線商受益
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units),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
機載衛星通信領域的參與角色主要分四類,分別是機載設備提供商、衛星通道供應商、面向公眾服務的電信運營商、駕駛艙數據鏈的數據服務提供商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和最終客戶。
衛星運營商
機載衛星通信產業中,衛星運營商提供通信所需要的衛星,機載通信服務提供商租用衛星運營商的帶寬,再向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或者衛星運營商直接為航空公司的航班提供機載通信服務。
機載通信為衛星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遇。隨著大容量、高頻段、點波束及複用技術的發展,衛星通信在機載通信服務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據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SR)的分析數據,未來10年機載衛星通信市場會有穩步發展。預計到2024年,全球機載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7500單元(units)增長到95500單元,零售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我國衛星運營商的主體,衛星通信集團,中國電信、中國
聯通、中國移動等國有電信運營商及一些民營企業將受益。
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
天線在機載設備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線的增益、覆蓋方向、波束、可用驅動功率、天線配置、極化方向等都會影響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的性能,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移動通信的質量。
機載Ku/Ka衛星天線有機械式、機械分段陣列天線、相控陣天線等多種天線形態。由於機械式衛星天線使用了馬達等機械部件,設備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時在接近赤道地區往往通過降低發射功率方式確保幹擾水平可控,速率也大打折扣。當前國內試驗的Ku天線均為機械式。
PAA相控陣天線技術在軍事領域已經開始應用,未來PAA相控陣天線或將在民航領域商用。PAA相控陣天線沒有機械部件,天線更薄、可靠性更高,不需安裝在雷達罩下,甚至可以安裝在機翼上,天線改裝及燃油經濟性方面將大大提升。
目前,通信衛星的通信頻段已向Ka/Ku雙頻段發展,新一代衛星通信調制解調和糾錯編碼技術已開始應用,新一代Ka頻段地球同步衛星和多頻段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正在研制。國內外對多頻段、小型化、低輪廓、高增益衛星移動通信天線提出了新的需求,對於國內機載Ku/Ka衛星天線制造商來說機遇難得。
地空寬帶通信產業:ATG基站設備提供商受益
航路沿線的一部分基站不需要新建,只需要在航線區域內改造現有基站,改造後的單個基站覆蓋半徑可達100公里,對空覆蓋距離為6000米到12000米。
要保證機上網絡信號的穩定性,需要在地面每隔約100公里設置一個基站。ATG基站可以是地面固定基站(如鐵塔等)、也可以是移動通信車的方式。
相比衛星上網而言,ATG的單位帶寬成本要低很多,基於3G、4G的通信技術也非常成熟。但是ATG未大範圍建設的一個原因是頻率幹擾問題。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沒有多余的頻率給ATG使用,只能將地面網絡的相同頻率複用給ATG網絡。當飛機在萬米高空使用ATG通信時,飛機會對地面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產生同頻幹擾,幹擾範圍能達到上百公里,導致大面積移動用戶通信受到影響。
地面ATG設備主要由:ATG天線、射頻設備、基帶設備、核心網設備、運行維護設備組成。
通信運營商:拓展增量市場
三大運營商紛紛布局機載Wi-Fi業務,隨著一系列組合收費套餐的推出,這部分增量市場也將為運營商帶來紅利。
其中,“聯通航美”成立,聯通將推出收費組合套餐,滿足不同需求。聯通航美也將開發航空客艙互聯網接入平臺,幫助航空公司完成需求研發、機上網絡門戶運維、制定機上網絡門戶準入標準、設計開發機上網絡門戶的應用軟件和旅客展示頁面。
航空檢測維修商:加裝改造帶來收入
現有飛機的升級改造。據航空領域專家閔紅慶透露,目前每架航班改裝的平均成本約350萬美元。目前國內的機載通信加改裝廠商包括北京飛機維修工程、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成都富凱飛機工程服務等。
機載通信設備供應商:直接受益
相比國外的機載通信系統供應商,國內的機載通信設備廠商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企業有多尼卡、飛天聯合、喜樂航、海航航空技術、世紀空連航空電子等企業。除了多尼卡的機載WI-FI產品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外,其它公司產品基本處於產品樣機研發,離真正的商業裝機,特別是在波音、空客飛機上裝機距離還很遠,這主要是由於航電產品安全高要求和適航取證的嚴格。因此面對未來國內快速擴大的機載WI-FI市場,國外供應商的產品仍將是主流。
機載通信產業鏈相關公司簡單梳理
機載通信產業鏈涉及細分行業較多,機載通信相關上市公司將充分受益於市場空間的擴大。我們認為首顆高通量衛星的發射以及C919大飛機的試飛,都是我國空天產業發展的代表。而本文所提到的民航通信長期將帶動衛星制造、地面設備、衛星運營服務、航空檢測維修商等行業和公司的成長機會,我們對相關公司做了簡單的梳理,)(涉及公司梳理,不做推薦依據),詳見下表。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全域零售時代,正在來臨。
9月1日下午,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年度峰會在京舉行。此次會議上,21·京東BD研究院發布了“2017中國網上超市消費趨勢報告”,以京東大數據為基礎,結合行業數據,對國內線上商超市場進行透視。
報告指出,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新興中產人群迅速崛起。在消費升級,居民消費意願持續走高的大背景下,2016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達53288億元,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9%。其中,線上商超仍保持著7倍於線下零售業的增長速度,母嬰、食品等眾多消費品保持著爆發式的增長。從趨勢來看,女性用戶崛起態勢明顯,同時,品質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仍將是線上商超發展的機遇所在。
(資料圖/圖)
報告預判,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對服務業基礎設施與商業模式改造的不斷加深,消費升級與數字經濟的關系越發密切。強調多元化、參與感和個性化的新消費,和註重感知、互聯和智能的新技術,將成為以“無界”和“精準”為標誌的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要推動力,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全域零售時代正在到來。
21·京東BD研究院認為,消費升級帶來的線上紅利仍在持續。其背後實現邏輯在於,隨著消費升級的持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持續改變,使得相較傳統零售業,更能滿足和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線上零售業迅速獲利。
報告從多個角度解構線上商超用戶群體,分析其消費升級需求帶來的發展紅利。報告指出,各級城市中大約90%的調查者表示願意為高端產品增加至少5%的支出,近六成的人表示願意增加10%以上。數據顯示,京東消費者在非生活必需品瀏覽量增長大幅高於必需品。
從消費能力的角度看,對高消費用戶而言,線上零售的渠道優勢更好地滿足了其品牌消費、精神消費需求。在消費結構方面,過去一年中,客單價較高,相較線下渠道有更多國外品牌的酒類產品,成為高消費用戶在線上消費總額最大的商品大類,其消費規模增長率超過210%,占此群體總消費額的比值從前一年的18.31%躍升至26.82%。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線上商超仍是其主要的追求品質生活的渠道。這使得普通消費者的消費結構中,家庭消費的相關商品占到主要比例。其中,低消費能力用戶的消費市場相對最集中於母嬰、食品、美妝和個護等日用品,占其線上消費總規模的84.77%。酒類、玩具樂器、寵物生活和綠植等偏重精神消費的產品占比則只有15.23%,
而從年齡劃分來看,商品越來越多成為消費者彰顯個性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其中,超過60%的35歲以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希望體現個性追求,因此在寵物主糧、遙控電動等商品的人均消費較高。而50%左右的36歲以上消費者,則希望購買的商品能夠更好的體現其社會地位,名酒、茗茶、樂器等商品是其人均消費較高的商品。
隨著電商物流、服務條件的進一步改善,線上商超不斷在新的產品品類和用戶場景呈現爆發式增長。
比如牛奶和酒類等物流條件要求較高、利潤也相對較高的“重物”銷售,就在近年來成為線上消費新的增長點。
以酒類銷售為例,自2012年以來,酒類銷量進入“寒冬”,批發、零售均出現下跌。2015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典型酒類流通企業白酒銷售額同比下降15.3%。盡管在2016年後有所好轉,2016年上述企業白酒銷售額也僅增長7.5%。
而在過去一年中,京東線上酒水消費額增長超過40%,在六線城市增長超過60%。此外,對於白酒和啤酒而言,其線上銷售品牌數加速增長的趨勢明顯,物流條件的改善和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讓越來越多的國產白酒和國外啤酒品牌開始關註和進入線上市場。
品類以外,電商下滲帶來的另一大利好,在於其消費群體從一二線城市和發達地區為主,開始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進一步擴展。從京東超市的線上銷售規模增幅上看,二線以下城市出現“逆襲”,三線城市、六線城市的同比增幅最高,不同線級城市滲透率不斷提高。
來自中小城市的消費群體,同樣帶來了新的增長熱區。以母嬰用品為例,對於中小城市消費者而言。由於缺乏線下購買品牌母嬰用品的渠道,消費者們更加依賴線上渠道,四五六線城市消費同比增速均超過55%。
隨著線上商超開始全面融入家庭生活,主導中國社會家庭消費的女性用戶數量增長明顯。
數據顯示,12個月以來,京東超市女性用戶數同比增長119%。新增用戶中,女性用戶增速在過去12個月大幅增加。近一年來京東女性新用戶數同比增幅達到236.29%,明顯高出前一年同期(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的157.48%增速。
21·京東BD研究院認為,與男性消費者相比,女性線上消費受評價、促銷影響更大,人均下單量也更多。同時,消費能力越強的群體,女性消費規模越大,消費越多元化。
這使得女性消費者開始在家庭消費的眾多領域引領線上零售市場。在女性用戶數占比最高的品類中,前10位中有8位是育兒、清潔類家庭用品,香水彩妝僅位於第6。
報告指出,女性消費帶動了商超銷售一批新藍海產品。過去12個月,衛生棉條銷售額同比增長3倍、假睫毛增長190%、花草茶增長124%,養寵、喝茶、護理等新中產生活方式盛行開來。
隨著線上線下渠道的進一步打通,線上零售商與供應商、與線下零售平臺的渠道將進一步融合,生態共生模式進一步成熟,以“無界”、“精準”為標誌的第四次零售革命,正在到來。
在線上零售商與供貨商的關系層面,報告從物流、營銷和技術等維度,分析京東案例。京東通過共建協同倉、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手段,簡化與供應商之間繁瑣的合作流程,給予供應商創新發展的空間,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鞏固線上商超與供應商之間良好的生態共生關系。
而在與線下零售渠道的合作方面,針對日益分化的消費者需求,京東與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等多方開展合作,同時發起了百萬便利店、百城計劃等行動,逐步通過豐富、完善的商品和品牌布局,覆蓋多層次消費者,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未來1年京東將助力500個快消品牌銷售額過億。
通過和大型零售商的庫存互通+門店互通+用戶互通,京東嘗試實現零售行業從後端向前端的線上線下無縫融合。
而這其中又有著差異化的布局,數據顯示,山姆會員店銷量較多的調味品、牛奶、糖巧、葡萄酒、雜糧等品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高端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而沃爾瑪的消費品類代表了大多數的城市普通家庭常見的消費結構。
實際上,不僅是銷售層面,報告指出,通過大數據等新興手段,未來的線上商超,將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分析市場走向,發掘消費新熱點,拓寬市場和消費者群體;另一方面,提供零售基礎服務,為產品供應商向服務提供商的轉變提供助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每日影視記者 蓋源源 實習生 張玉路
每經編輯 杜蔚
2017年,影視劇IP熱潮衰減,“主旋律們”卻大放異彩。電影市場上,《戰狼2》《建軍大業》《空天獵》等接連登上大銀幕,其中《戰狼2》以56.8億元的票房奇跡刷新中國影史。電視劇市場也分外熱鬧,《人民的名義》《雞毛滿天飛》《深海利劍》等一系列“正劇”紛紛霸占小熒屏,值得註意的是“劇王”《人民的名義》創下了單集收視率破8、近10年國產劇的收視最高紀錄。
以“院線+影視”業務齊頭並進的A股上市公司幸福藍海(300528),也嗅到了主旋律劇的市場吸引力。11月21日,幸福藍海公告稱,擬以7.2億元現金收購重慶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80%股權(以下簡稱“笛女傳媒”),笛女傳媒深耕電視劇投資、制作及發行業務,尤其擅長制作主旋律影視劇,此次收購有望提升幸福藍海的影視劇業務實力。
本次收購的資金來自於公司的自有資金,交易完成後笛女傳媒將納入公司合並財務報表。笛女傳媒管理層承諾2017~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影視劇相關的政府補貼和獎勵)分別不低於7500萬元、8500萬元、9500萬元、1億元、1.05億元。
▲老牌電視劇公司笛女傳媒制作的經典劇集(豆瓣/圖)
2017年度承諾業績7500萬元相對幸福藍海2016年歸母凈利潤占比達67%,若笛女傳媒能逐年實現承諾的凈利潤,將為公司業績帶來較大增厚。受此消息影響,昨日早盤幸福藍海一度漲幅達7.06%,最終報收13.53元/股。
私募股東套現2.5億 三位管理層股東承擔業績承諾與補償責任
幸福藍海擬以7.2億元現金收購傅曉陽、瑞嘉創投、白雲蕊、國君源禾、芳秦投資、永安財富等14名股東合計持有的笛女傳媒80%股權。交易完成後,笛女傳媒將成為幸福藍海的控股子公司,傅曉陽和白雲蕊分別持有笛女傳媒19%和1%股份。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按照本次交易情況,笛女傳媒全部股東權益價值的評估值為9億元。但由於笛女傳媒管理層股東傅曉陽、瑞嘉創投、白雲蕊將承擔未來的業績承諾與補償責任,而非管理層股東不承擔上述責任,因此管理層股東出讓笛女傳媒股權所獲對價對應的標的公司整體估值高於非管理層股東。其中,幸福藍海購買管理層股東對應的笛女傳媒整體估值為10億元,購買非管理層股東對應的笛女傳媒整體估值為7.5億元。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本次交易前,笛女傳媒共有14位股東,11位非管理層股東除了自然人王誌波,其他10位非管理層股東均為私募機構,如中融鼎新、國君源禾、芳秦投資、永安財富、君豐銀泰等。本次並購完成後,這些私募機構也得以順利退出,並合計套現2.5億元。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笛女傳媒是一家老牌的電視劇公司,成立於2004年,其創始人傅曉陽是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文化藝術),系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文化經營管理類),其擔任過多部劇的編劇和制片人,創作過多部優秀影視劇。笛女傳媒近年制作並發行了《母親母親》《霧都》《雙槍老太婆》《突圍突圍》《姐妹姐妹》等眾多優秀的影視劇,擅長制作的主旋律影視劇在行業中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幸福藍海收購笛女傳媒公告截圖
笛女傳媒2016年度、2017年1~7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4億元、5583.9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5117.78萬元、894.94萬元。公司表示,笛女傳媒2017年上半年實現發行收入的項目較少,因此2017年1~7月實現凈利潤較少,但2017年8月、9月在CCTV8黃金時段播出了電視劇《黑土熱血》《我的仨媽倆爸》,截止10月31日,笛女傳媒2017年度已實現未經審計的凈利潤超過了5000萬元。
▲笛女傳媒2017年劇集《我的仨媽倆爸》口碑未及格(豆瓣/圖)
幸福藍海電視劇業務核心競爭力 有望大幅提升
本次交易,笛女傳媒管理層承諾 2017~2021 年度實現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影視劇相關的政府補貼和獎勵)分別不低於 7500萬元、 8500萬元、9500萬元、1億元、 1.05億元。 其中,2017年承諾業績 7500萬元相對幸福藍海 2016年歸母凈利潤占比達到67%。並購完成後,若笛女傳媒逐年實現承諾業績,那麽將為幸福藍海業績帶來較大增厚。
幸福藍海於2016年8月8日上市,主營院線發行及放映,2014~2016年,院線發行及放映板塊在營收中占比均高於60%,公司同時制作一些電視劇,因背靠江蘇廣電,制作的電視劇大多能在江蘇衛視等平臺播出。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同比增加6.98%;電視劇業務向電影業務進一步傾斜,電視劇業務收入占比10.45%,電影業務收入占比80.63%為歷年峰值;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45.10萬元,同比下降1.42%,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為6539.62萬元,同比增長3.53%。
▲幸福藍海2017年半年報 截圖
此番並購笛女傳媒,幸福藍海電視劇業務的競爭力有望大幅提升,實現電視劇業務的跨越式發展。
笛女傳媒在電視劇制作領域已樹立了領先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成功推出的《母親母親》《雙槍老太婆》《霧都》《義勇義勇》《突圍突圍》《三妹》《我的仨媽倆爸》等電視劇獲得了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等較多殊榮。笛女傳媒儲備的影視劇項目還有《三妹》續集、《紅色商人》《原來是你》(暫定名)等近30部,項目資源充足,創作及孵化能力較強。目前,笛女傳媒超過半數以上的劇本項目為原創劇本。
幸福藍海2017年上半年出品了一些收視較好、口碑爆棚的電視劇,如開年的反法西斯大劇《最後一張簽證》《迫在眉睫》《中國式關系》等項目實現銷售,為電視劇板塊帶來了60.98%的毛利率。《最後一張簽證》《中國式關系》均入圍了第23屆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提名,《中國式關系》還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兩個重磅獎項。
▲幸福藍海2017年半年報 截圖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幸福藍海與笛女傳媒均在戰爭、年代、情感等反映時代特征、弘揚社會主旋律的正能量題材作品的制作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二者合力有望成為正劇領域的龍頭公司。
移動支付的場景爭奪終於從商家付款來到了公共交通領域,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京東支付等移動支付巨頭紛紛瞄準了公交出行新藍海。
5月8日,騰訊乘車碼在騰訊大本營深圳落地。前不久,北京軌道交通也開始全面試運行手機掃碼進站。在此之前,上海、杭州、武漢、廣州等城市已經先後開通了移動支付的公交出行新模式。
據了解,目前至少有50個以上城市的地鐵、公交系統支持移動支付。公共交通的高頻度、高粘性、低額度等獨有性特點,成為了移動支付巨頭搶灘的黃金場景。
然而,在“移動支付+公交出行”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新的商業模式被開啟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數據使用邊界問題的思考。
NFC與二維碼支付鏖戰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公交出行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分為NFC支付模式以及掃碼付模式。掃碼付又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公交地鐵官方APP綁定移動支付作為支付方式,北京、上海就是采用這種模式;另一種是移動支付軟件內自帶的小模塊支持掃碼乘車,例如在杭州,支付寶內會有一個乘車二維碼。
公交地鐵場景中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網絡穩定性差,掃碼付必然對網絡的穩定性提出了挑戰,特別是在乘車高峰期,公共出行支付必須要短時間高速度處理巨大客流量,這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支付寶介紹,“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解決了進出站閘機、手機離線無信號的支付問題。支付信息並不是瞬間顯示,而是在“叮叮”聲響後的大約2-3秒內,在閘機、手機雙雙離線的情況也可以保證乘客可以順利刷卡乘車。
二維碼模式面臨很多挑戰。首先,二維碼信息承載能力有限,編碼的信息越多,識別率和解碼效率越差,因此信息編碼需要盡可能緊湊,同時算法安全強度不能降低。螞蟻金服表示,技術團隊通過采用了ECC的兩級非對稱算法,在信息長度和識別效果上達到平衡來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二維碼技術只能進行單項的信息交互,掃碼設備可以識別手機二維碼,但難以反過來同時給手機提供反饋信息。對此,螞蟻金服表示,引入實名和信用,為信用良好的用戶(芝麻信用分550分以上的)提供“先乘車後付款”的體驗,也為公共出行解決了實名制的問題。
與支付寶的“雙離線二維碼”技術類似,銀聯其實也很早就推出了“脫機二維碼”應用。“目前銀聯的二維碼有兩種,一種是聯機交易的消費二維碼,另一種是脫機二維碼,這種脫機二維碼適用於公交地鐵對於信號有要求的應用場景,即便移動設別與閘機端均處於離線脫機狀態,可以實現乘車體驗。”中國銀聯金融與民生事業部大出行行業負責人陳朋表示。
其實,相比二維碼支付技術近兩年的迅速崛起,NFC支付的推廣時間更早,但卻一直不溫不火。
在公共交通場景下,NFC近場支付相對有著數據傳輸、安全性及用戶體驗三大優勢。無需連接移動網絡,可避免因手機沒有信號而無法支付的尷尬。此外,NFC模式省去了打開App、點擊掃碼等多個繁瑣環節。
然而,在移動支付領域,用戶規模與用戶對支付品牌的熟知度對交易規模的影響較大。“如果純粹從技術角度來看,NFC技術應該是公交出行的未來。從用戶的使用來看NFC是最直接最簡單的,一拍就走,既不用打開APP界面,也不用調出二維碼。在同等條件下,體驗感、效率更強,但目前掃碼也已成為一種支付習慣之一。而廣州地鐵、杭州地鐵等使用銀聯NFC技術快速過閘,非常方便,也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喜愛。”陳朋表示。
早在2014年至2015年,支付寶就嘗試了手機NFC支付技術,遇到設備兼容性較差、手機普適性低、行業利益鏈複雜等諸多挑戰。支付寶人士表示,嘗試了各種技術後發現,在中國的現狀下,只有二維碼技術是在兼容性、普適性和用戶使用習慣的多因素平衡下的最佳載體,所以最終選擇以二維碼作為切入點。
在移動支付搶灘公交出行的過程中,面對用戶的不同需求,支付巨頭在增加用戶粘性、培養用戶習慣上也想盡辦法。
近日,京東支付“一分錢乘公交”活動相繼在四川綿陽、湖南湘潭兩地展開,兩地市民使用京東閃付或京東二維碼支付乘坐指定公交,毎人每日可享受2次一分錢乘車優惠。
無獨有偶,在支付寶的大本營杭州,就有市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里現在都刷銀聯了,有優惠,我早晚坐兩次公交,各一分錢。”由於優惠力度較大,這位市民近期都在用銀聯支付公交費用。
陳朋表示,銀聯非常重視產品體驗,“移動支付+公交出行”貼近老百姓,是一款民生產品,為百姓服務,提供方便。銀聯的用戶基礎很大,目前在NFC近場支付及二維碼支付上均有布局,可以根據行業方的不同訴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目前來看,銀聯更多的是NFC‘一揮即付’模式,當然NFC支付習慣需要培育,通過優惠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用戶養成使用習慣後進而增加用戶粘性。”他稱。
“今天剛剛綁定了蘋果手機支付,過安檢時正在打電話,手機放在閘機上就通過了,也不需要我退出通話界面,體驗很好。”一位上海市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她用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寶二維碼支付。
支付巨頭的推廣方式除了與優惠力度息息相關外,第一財經記者還發現,支付寶在其生態系統內還提供其他功能來沈澱客戶。例如,在選擇支付寶掃碼乘車後的第二天,支付寶螞蟻森林會產生52g的能量。
而騰訊方面則依托社交優勢,將微信和QQ流量觸角不斷延伸到各個領域。例如,在騰訊乘車碼的推廣中,今年春節期間,騰訊在廣州上線試點微信車票功能,用戶可向群好友及單個好友贈送車票,好友領取之後可在騰訊乘車碼小程序中打開,並直接刷碼使用,將線下傳統車票進行電子化、社交化,增加其收藏性、環保性和便利性。
業內人士表示,公共出行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對於支付巨頭而言,是一個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流量入口,從目前來看還處於爭搶流量入口、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階段,短時間內難分高低。
新商業模式與數據隱憂
“以前我們面對成噸成噸的零錢,看著是錢,實際上費錢。”江西九江公交集團負責人說,乘客買車票的硬幣,一直以來令人頭疼,“倉庫盛不下,銀行不願收,只能拿硬幣來支付供貨商的貨款,四五十萬的硬幣,一輛皮卡才拉走。”2018年1月19日,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寶掃碼乘車,成噸的硬幣開始逐漸減少。
現金管理是傳統公交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可以幫助實現產業升級。數據顯示,杭州公交以往每天收到約170萬零錢,約占公交票款金額的48%,約200人的團隊專門負責清點零錢。隨著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的使用,目前零錢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
另外,“互聯網+公交”可以使公交車將具有網約車一樣的體驗。支付寶表示,在全面數據化的情況下,乘客、公交車的信息可以實時互通,其實人們可以像打網約車一樣‘打’公交車,只不過網約車是2—3個人拼車,公交車是20-30人拼車,未來這種理想的“定制公交”可以達到效率和環保的統一。
當然,移動支付與公交出行領域在合作與轉型升級中除了技術難題、用戶習慣的培養外,仍要面臨合作模式等難題。
支付寶方面表示,公交出行一直是個傳統行業,刷卡、投幣等運營了二三十年,有著比較固定的“遊戲玩家”、服務模式和利益格局。推進移動公交,不僅意味著技術方面的探索,還考驗著互聯網企業在產業協同方面的智慧。
記者發現,相比三四線城市的推進進度,一些一線城市反而稍顯落後。
“大的城市體量大、行業方業主方比較多,談判過程較長。在此之前,公交地鐵有很多一卡通公司存在,有發卡方、有相對成熟的運營模式,現在接受新的互聯網化的模式,這需要一定的消化過程。另外,各地想法不同,會有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也是推廣進度不同的一個原因。”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移動支付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成功應用,印證了移動支付在公共出行領域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對於傳統的公交公司而言,可以幫助其解決現金管理的問題,同時提升了用戶的乘車體驗。但對於支付巨頭而言,移動支付的真正價值在於數據的獲取。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移動支付的方式,可以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也完善了數據積累以及用戶的精準畫像,對於後續自身的運營與精準營銷服務都是一次提升。
“這些互聯網公司獲得用戶數據後,可以了解消費者的特點,拓寬消費金融的服務,公交出行領域是了解消費者的一個渠道,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間。”北京大學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劉新海對第一財經表示。
對於支付巨頭及傳統公交公司而言,獲取用戶數據後,意味著新的商業模式的開啟。支付寶表示,例如公交車沿線經過一家盒馬鮮生,那麽就可以推送給乘客一個盒馬的券給乘客。對於不同乘車習慣的乘客,公交公司可以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給不同的優惠。個性化的運營服務,將商業化想象空間擴大。
但也有用戶擔心數據濫用的問題,比如根據已有用戶信息可以得到消費者的相關生活軌跡數據,將數據建模分析後,可將此類數據進行交易後用於商業營銷。此類大數據信息交易一直存在。例如,通信公司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並不直接將大數據分析得到的目標用戶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機構,卻通過提供語音坐席外呼的方式向第三方機構提供大數據精準營銷。
陳朋表示:“銀聯布局公交出行領域不是為了拿數據,是為了服務銀聯的持卡人。在與公交地鐵談判的過程中,並不是要把數據拿過來,實際上銀聯獲得的數據很簡單,例如,某用戶在某公交車上刷了2元錢。銀聯並不會看到用戶上下車的站點等額外的數據信息。這也是一卡通公司、公交公司願意與銀聯合作的一個原因。”
螞蟻金服對第一財經也表示,“當涉及相關信息的沈澱、用途時,我們會提前告知用戶,只有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才會有後續操作。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出行場景,還是其他場景,我們都會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根據螞蟻金服介紹,目前在技術方面,自動化脫敏與加密、虛擬安全操作環境、數據防泄密、終端敏感數據掃描等安全管控工具已覆蓋了多個業務場景,能在發現風險時自動進行警告和阻止。
劉新海表示,個人信息的濫用的界定,目前在法律層面一直沒有明確。科技創新是一把雙刃劍,漏洞是創新的空間,但仍要有消費者的保護措施。移動支付切入公共交通出行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公共交通領域是政府主導,這對支付巨頭來說可能也有一定約束。”劉新海稱。
6月中旬的上海,中午室外氣溫攀升到接近35攝氏度。和天氣一樣火熱的,是一年一度的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
13日開幕當天上午,不到十點,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的註冊大廳內就人頭攢動。剛走出地鐵口的人群會遇到熱情的黃牛圍上來搭話,另一些黃牛已經早早地收購了一批證件,在展覽中心大門外叫嚷兜售。
亞洲消費電子展是CES的亞洲版,更能體現中國消費電子的發展趨勢。值得註意的是,本次參展企業的五分之一是初創企業,而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成為展會的兩大熱點。
隨著“互聯網+”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產業的人才和資金正澎湃湧動。國務院於去年7月發布的上述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正因為這一發展趨勢,海外企業的參展熱情愈發高漲。
“我們已經關註CES亞洲展兩年了,正在尋求合適的時機參展。因為這里有很多我們潛在的客戶。”一家美國雲服務公司在中國的商業拓展負責人小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過這次看了一下,最大的顧慮是很多消費電子類的公司仍然是奔著國內市場去的,我們更希望找到那些有出海需求的中國公司。”
“智能化”的車企獨占鰲頭
今年是亞洲消費電子展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個年頭,展會的規模也是空前。
就像小R所說的,在亞洲消費電子展上,那些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企業永遠不會缺席,以汽車、家電類巨頭為主。今年也辟出了歷屆亞洲消費電子展規模最大的汽車技術展區,面積較上一屆增長近50%。
在N5汽車館,奔馳、凱迪拉克、起亞、本田等汽車大牌雲集,場館的搭建也非常國際化,完全不亞於CES美國版。
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參與度,凱迪拉克甚至在碩大的展臺邊上搭起一個“勇敢者遊戲”滑梯。在這個高足有3米、坡度接近垂直的滑梯上,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嘗試更多的是女性觀眾,一些姑娘尖叫著“從天而降”,為展臺賺足人氣。
緊挨著凱迪拉克的是奔馳汽車。奔馳帶來了一款智能互聯的Smart概念車,並且針對中國用戶的需求做了很多本土化的設計,比如其語音識別系統MBUX已經不僅能聽懂普通話,甚至可以聽懂粵語和四川話。系統還內置了喜馬拉雅FM、酷我音樂、大眾點評和微信等本地應用。
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也是從不缺席CES的常客。今年在上海,大陸集團還首次展出了“AllCharge萬能充”充電系統。這款新型系統能把電動動力總集成系統變成“萬能鑰匙”,可匹配所有類型的有線充電樁。
作為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以及供應商,大陸集團已經將自己轉型定位成一家科技公司。
據CES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介紹,今年的展會一共迎來56家汽車技術展商,占到全部500家參展公司的十分之一強。國際品牌除了凱迪拉克和奔馳以外,還包括本田、現代、起亞等,國內企業則包括拜騰、廣汽、奇點等。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國際項目高級總監兼亞洲消費電子展展會總監約翰·凱利(John Kell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領先的整車廠商和汽車技術公司除了會發布最新自動駕駛技術和全新的概念車以外,觀眾也有機會親身體驗自動駕駛汽車最新的突破性技術以及更多人車交互的功能,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在汽車系統中的應用。”
無人機“跳水”:小廠同質化嚴重
第一財經記者來到N3無人機機器人館內,發現今年展會與往年相比,一個很大的趨勢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級無人機新品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水下無人機產品。
“消費級無人機基本已經被大疆消滅了,現在開始集體‘跳水’。”一位從事無人機行業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疆現在主攻視覺系,水下無人機的技術難點是通訊和控制,比如無線傳圖等技術,現在好幾家企業都在爭霸水下‘大疆’的地位。”
根據國際數據咨詢公司IDC預測,2018年全球機器人與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31億美元(約合6590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22.1%;到2021年更將高達2184億美元。相較於快速增長期過後監管日趨嚴格的無人機市場,水下機器人作為尚待開發的新型應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比如一家來自北京的水下無人機參展企業博雅工道(Robosea)就面向企業和消費者推出不同功能的水下無人機產品。企業級產品可以廣泛應用於水下偵測、測繪等領域,並實現遠距離水下實時通信;而在消費級市場,水下攝影機器魚能夠實現無纜水下操控、拍照、4K視頻錄制及失聯返航等功能和互動體驗。
約肯機器人是另一家來自上海的水下追蹤拍攝無人機生產商。他們也推出一款能夠在水下0.2至7米內識別出目標人物、自動跟隨目標拍攝的水下無人機產品。
兩家公司均表示,在人工智能逐漸興起,各種機器人公司搏殺越發激烈的今天,消費級別的水下無人機市場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
博雅工道創始人熊明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水下機器人市場是一片容量巨大的優質市場,但潛力未被完全打開。可以預見,未來水下機器人的市場會像無人機市場一樣迅速爆發。”
不過小R認為,雖然水下無人機實屬“黑科技”,也有其實際用途,但是國內小企業喜歡一窩蜂地投入一個領域,也未必是好事。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小企業業務重疊嚴重,要想全部活到明年的CES,幾乎是不可能的。”小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同樣的情況也在智能可穿戴電子產品市場發生。目前可穿戴市場基本被蘋果、佳明(Garmin)、小米等大公司掌控。Garmin每年都在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發布新品,今年發布了內置音樂支付功能的GPS智能運動支付手表,讓運動的人能在路上隨時買杯咖啡或來份早點。
而小公司只能在很小的市場份額中相互競爭,也令它們的生存更加艱難。連續三年參加CES亞洲消費電子展的一家上海的智能可穿戴企業創始人今年放棄參展。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ES對於初創公司剛剛開始打造品牌時有點用,因為你能夠被消費者認識。”之後,還是得看產品能否經受市場考驗。
日本巨頭跨界創新主導
如果要說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真正的“黑科技”產品,這還不得不佩服日本公司。傳統日本巨頭正在通過跨界創新帶給市場更多驚喜。
本田一直都是“黑科技”的引領者。去年的展會上,本田配備“情感引擎”的Honda NeuV電動汽車,以及讓摩托車“不再跌倒”的駕駛輔助科技讓人印象深刻。
今年,本田又與合作夥伴一起開發了新技術,能夠向車內釋放多種不同氣味,並將本田的展臺打造成一個“氣味王國”,人們可以根據駕駛場景和喜好,向車內釋放模擬外部環境的氣味、自己量身定制的氣味。
另一個“黑科技”是被稱作Tactual Labs的手勢分析技術,它能將手部骨骼的動作同步識別為3D數據,並具有先進的手勢分析功能。這項技術的主要意義在於駕駛時,手不用離開方向盤,也能進行各種常用操作。
本田的最後一項新技術是基於全息光學元件的頭顯技術WayRay,這項技術能使擡頭顯示系統比傳統的視目鏡和鏡頭技術更加緊湊,並且能夠實現在駕駛員的正前方進行高分辨率投影。駕駛者不需要佩戴任何裝備,就能在視野範圍內體驗和瀏覽行車信息、導航信息等。這一系統可以讓駕駛員感受到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行車體驗。
專註於打印機和投影設備的日本巨頭精工愛普生也在這次CES亞洲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兩款AR(增強現實)眼鏡,Moverio BT-350和BT-30,分別用於工業和消費級領域。精工愛普生HMD(頭戴式可視設備)事業推進部總經理津田敦也(TSUDA ATSUNAR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R眼鏡是我們過去很長時間技術積累的一個新領域的試點,愛普生正在從為大家所認知的打印機、投影機廠商的印象轉向新的領域。”
到2025年,AR眼鏡很可能發展成為愛普生的支柱事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CES亞洲消費電子展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參展商。作為每年的海外參展大團,法國的科技企業組織“La French Tech(法國科創)”今年亮相亞洲消費電子展的初創公司數量由去年的16家增加到22家,涉及無人機、醫療健康、虛擬現實和科技金融等領域。
它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也越來越多。今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時,曾與京東的劉強東等著名企業家和創業者會面。當時,劉強東就表示希望與更多法國中小企業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展開合作。法國對於人工智能的重視由來已久。早在2013年,法國就借助歐盟機器人研發等計劃引入人才,成立“法國科創”,推出了《法國機器人發展計劃》等。2017年,法國政府還制定出《法國人工智能戰略》。
“京東前兩個月已經在法國悄然設立了辦公室,他們正在積極地向歐洲擴張。”La French Tech聯合創始人迪里耶(Pascal Duriez)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7月31日,半導體行業的韋爾股份發布2018年中報,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1.6倍。此前也有多家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預告今年上半年業績向好。
文治芯成半導體基金負責人傅城告訴記者,目前A股市場上的半導體企業產品絕大部分是應用於消費類電子領域,不涉及國內緊缺的技術,受境外環境的影響較小,而涉及被國外巨頭們壟斷技術的公司,多停留在早期孕育和成長的階段。
放眼到中國的整體半導體行業,供需錯配、依賴進口無疑是一大隱憂。在此背景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府多項支持政策以及國家級和地方基金的資本支持。這也讓多數企業和資本“聞風而動”,紮堆半導體行業。
如何甄別真成長的項目以及準確把握投資機會,則考驗半導體投資界的投資能力。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蘇民投”)總裁胡穎以及傅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均提到,目前半導體產業發展進口替代技術成為趨勢,這其中不管是上遊原材料還是應用於下遊的產品若能有實質性發展,滿足國內所需,均存在投資機會。
痛點即是藍海
目前A股市場上,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子行業下細分的半導體板塊共有上市公司33家,主要涉及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半導體材料三大細分領域。這其中有26家披露了2018年中報預告,18家公司業績預喜。
這33家公司中,韋爾股份首個披露2018年中報,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凈利潤數額。該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產品設計、銷售和分銷業務,產品應用於移動通信、車載電子、安防、網絡通信、家用電器等領域。
傅城對此分析稱,A股市場上絕大多數覆蓋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企業,一方面不涉及現在國內緊缺的技術;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下遊產業鏈基本都在國內,且國內的電子制造業又較為發達,所以受到境外貿易環境的影響不大。
不過,這並非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全貌。上海偉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駢文勝從半導體設備角度分析稱,晶圓制造設備基本上95%靠進口,封裝設備90%靠進口,測試設備則是80%;這其中,測試設備國內的20%也主要為中低端設備,高端設備則是100%進口。據了解,半導體設備鏈主要集中在矽片制備、晶圓加工、封裝測試環節。
而據申萬宏源機械組分析師稱,由於集成電路產業制造過程需要多種設備協同工作,而如光刻機等高精度設備造價極高,因而使得半導體設備成為產業鏈最大投資項,占產業總支出接近80%。
“如果從市場份額來說,在集成電路的制造過程中,國內在封裝方面的市場份額應該占到全球的20%~30%左右,晶圓制造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占到10%左右。”駢文勝介紹,中國封裝這塊在產能和技術上跟國際相對更接軌,半導體產業鏈上,國內封裝方面的企業集中度相對高一點。
申萬宏源機械組分析師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占全球30%,2017年集成電路進口額超2600億美元,進口數量4000億件,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單品,然而供需嚴重錯配,目前高端技術仍被國外龍頭企業壟斷,進口替代勢在必行。
“絕大多數國內企業創業團隊想要做進口替代技術,那些技術目前還是被國外巨頭們所壟斷,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機遇,但是這些公司還遠沒有走到上市公司的階段,還停留在早期的孕育和成長的一個階段。”在傅城看來,對這些企業而言,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存在較大機遇,但也是一個挑戰,取決於在行業壁壘較高的一些產品領域中,國內的這些企業團隊能否做出跟國外相媲美的同類產品,能否滿足國內的需求,因為國內廠商原來都是采購進口的芯片。
把脈投資機會
面對“集成電路國產化”的急迫需求,現階段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受到政府多項支持政策、國家“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地方產業基金的推動,通過培養一批表現優異的本土企業,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半導體產業鏈。
在這個過程中,半導體產業也迎來投資熱。蘇民投總裁胡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半導體產業的投資環境較之前發生了變化,但不同的省市投資環境不一樣,一方面是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以及扶持基金等,另一方面則是投資能力要與當地的產業資源相匹配。
對於應對投資環境的變化,胡穎表示,對於一個成熟的投資團隊而言,一般會長期堅持投資理念,不會在短期內發生變化,但是投資策略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據了解,蘇民投於2016年6月正式掛牌運營,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半導體等戰略新興行業進行了產業布局。其中半導體方面,在2017年2月份投資了氮化鎵企業江蘇能華微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今年7月份投資上海偉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之後將與傅城為核心的股權投資團隊合作發起設立文治芯成半導體產業基金,該基金將定位於半導體產業領域階段偏中期的輕資產項目投資。
“現在大家都覺得國家支持半導體行業,很多產業項目和資本都紮堆進入其中,有些企業明明不是做半導體也稱是半導體項目,不過這也是一個雙向選擇。”傅城表示,真正做投資的人會選擇優質的項目,真正做實業的企業也一定會選擇優質的投資人,“這是一個談戀愛結婚的過程,也不能簡單想象成大家一哄而上就會把市場弄亂,真正做實業、做投資的人會選擇優勢跟優勢結合”。
對於未來半導體行業會有哪些投資機會?傅城分析稱,一方面從應用上來講,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的5G通訊、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應用領域,背後芯片的支撐必不可少,相關產品具有投資機會,但是也有很多公司打著這樣的旗號紮堆在這些領域,投資的時候則需要進行仔細甄別;另外一方面,從上遊來看,上遊的制造、工藝、設備、服務、軟件技術,包括原材料、特殊氣體、特殊液體、大宗氣體等相關方面,在半導體領域里面其實也有很多的機會。
傅城以化學品舉例稱,在半導體制造過程中和封裝測試過程中,合在一起需要使用的化學品大概在150種~200種,其中99%的化學品依靠進口。而化學品在中國最近三年到五年被限制發展,“我們看到的投資機會是傳統的化工廠引入新的團隊,轉型成電子級、半導體級的化學品工廠,而半導體的制造領域有巨大的進口替代的一些機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5日目錄
►萌寵時代來臨,寵物食品行業千億藍海已經開啟!(中信建投)
►基本面支撐強勁,水泥龍頭王者歸來有望再綻芳華(東財證券)
►鋼鐵消費升級拉動需求,供需持續改善支撐鉬價上行(中信證券)
►政策拐點夯實板塊底部根基,優選穩健銀行品種(中銀國際)
►剝離非核心業務,杉杉鋰電材料業績有望持續釋放(中信建投)
1.萌寵時代來臨,寵物食品行業千億藍海已經開啟!(中信建投)
2017年全球寵物商品市場規模達1098億美元,北美地區約占寵物商品市場44%,居首位。寵物行業總規模約20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比約35%,中國總市場約200億美元,占比較大,但產品檔次、產業鏈發展成熟度不足。
中信建投認為,從寵物產業鏈看,我國寵物食品率先爆發,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寵物產業鏈出現由上遊產品向下遊服務蔓延的趨勢,寵物醫療、美容有望引領下遊崛起,均有望迎千億市場。而目前及未來幾年寵物食品仍將受益最大。
2017國內人均GDP達到5.966萬元,同比增長10.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64萬元,同比增長8.27%。中信建投認為,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可支配收入上升,寵物消費升級趨勢將得以延續,望迎量價齊升。與此同時,獨生子女家庭增多、人口老齡化明顯、普遍晚婚晚育等因素也將刺激陪伴需求。此外,寵物“人性化”加之社會廣泛對寵物的關懷氛圍,驅動寵物消費增長。
中信建投指出,我國目前的寵物市場類似美國80年代狀況,兩者在經濟基礎、寵物數量、寵物市場規模、寵物政策方面匹配度高。以城鎮化率、人均居住面積、人口數據等指標預測,到2023年我國寵物(貓狗)數量將升至1.5億只,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預測,到2023年單個寵物食品支出將達到800元,整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翻倍達1200億元,全面趕超德國、日本。
2017年我國寵物行業總消費額達1340億元,其中作為上遊“剛需”的寵物食品消費額近500億元,占比約33.8%,是規模最大的寵物細分市場,但國內寵物食品市場為外商主導,CR5達62.7%,基本為外資品牌。渠道方面,2017年我國線上渠道銷售占比44%,2010~2017年銷售額CAGR約26%,占比以龍頭電商為主;線下占比56%,我國寵物相關門店共約6.7萬家,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
中信建投認為,隨著線上、線下渠道建設推進、寵物數量增長、寵物角色轉變,我國寵物食品市場將迎爆發,國內企業發力搶奪渠道布局,推薦關註佩蒂股份(300673.SZ)、中寵股份(002891.SZ)。
2.基本面支撐強勁,水泥龍頭王者歸來有望再綻芳華(東財證券)
東方財富證券對水泥行業2008年以來變化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認為當前水泥行業供需緊平衡態勢有望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看好行業景氣的持續性。
從供給方面看,礦山整治、嚴格的環保督查以及行業自律推動的錯峰限產是當前產量去化的核心動力。中長期來看,去產能又將是控供給的又一抓手。東方財富證券預計《產能置換實施細則》會加速制定,置換標準進一步提高,減量(等量)置換去產能有望落實。另外各地淘汰32.5水泥積極推進,通過提高熟料添加比,有望部分化解熟料過剩產能。
相比供給銳減,需求相對弱勢平穩,區域分化明顯。東方財富證券認為當前華東、中南地區需求相對較好,產能過剩程度低,企業集中度高限產執行力強,供需面更好,價格彈性仍然較高。
東方財富證券認為,在去產能、資源約束下,行業集中度預計進一步提升。一方面,小企業多以小產線生產低標號水泥為主,將率先成為被淘汰或置換的對象。另一方面,隨著熟料生產受限,熟料資源屬性凸顯,大企業有節奏的控熟料或將加速粉磨站退出。另外,礦山整治嚴格,采礦許可、續延審批難度提高,石灰石資源儲備不足的小企業新拿資源的難度和資金成本加大,外購石灰石的成本也將推高。
東方財富證券指出,在區域市場格局明朗下,水泥企業通過優化產品組合、提升能源效率挖掘新的利潤。整合上下遊產業鏈,拓展骨料和混凝土業務成為行業共識,大型熟料基地普遍擁有較大規模的石灰石礦山資源,利用低品位的尾礦用於骨料生產,成本低亷收入相當可觀。此外,通過技術創新,利用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危廢等項目,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時保護環境、節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
當前水泥行業PE、PB均處於低位,東方財富證券認為在良好的供需格局支撐下,行業盈利有望持續邊際改善。成本優勢突出的水泥企業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有望迎來估值部分修複。
據東方財富證券判斷,華東、中南地區行業景氣具有持續性,水泥企業馬太效應日益顯著,龍頭企業王者歸來,預計股價仍能再創新高。東方財富證券謹慎看好海螺水泥(600585.SH)、華新水泥(600801.SH),建議關註萬年青(000789.SZ)、冀東水泥(000401.SZ)。
3.鋼鐵消費升級拉動需求,供需持續改善支撐鉬價上行(中信證券)
鉬屬於全球最稀缺礦種之一,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18年全球鉬資源儲量約1700萬噸,中國儲量為830萬噸,占比約49%,中國、美國、智利、秘魯為全球鉬主要生產國,四國合計鉬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3%。
中信證券指出鋼鐵行業消費升級刺激鉬需求持續增長。根據國際鉬業協會(IMOA)數據,2017年全球鉬消費量為25.31萬噸,同比增長8.9%,鉬消費增速重新實現快速增長,預計隨著高端制造、汽車輕量化、核電、石油化工、武器裝備、高性能鋼等領域的快速發展而持續穩步增長,2020年全球鉬消費量有望達到28.69萬噸,2018~2020年CAGR為4.27%。
全球鉬產能當前處於過剩狀態,冶煉產能不是限制供應的主要原因,限制未來供給的源頭還在於鉬精礦的供應。未來三年,受環保、品位下降等制約,短期新增礦山投產有限,並且現有礦山未來三年產量增幅亦相對有限。中信證券預計2018年全球鉬產量為27.2萬噸,2020年全球鉬產量約28萬噸,2018~2020年CAGR為1.5%。
在全球經濟持續複蘇、鋼鐵行業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認為鉬消費有望持續增長,而供給端受環保、品位下降等制約,短期新增礦山投產有限,2018年供需情況將得到較大改善,預計2020年將出現供應短缺0.09萬噸,供需基本面持續改善有利於鉬價上漲,鉬價將進入上行通道。中信證券預計2018年45%鉬精礦價格運行區間為1500~2000元/噸度,2020年45%鉬精礦價格有望沖擊2500元/噸度。
根據國際鉬業協會和安泰科數據,2017年全球十大鉬生產商占全球產量的64.2%,行業集中度高,是寡頭競爭的行業,擁有規模效應的企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在未來鉬價上行的預期下,中信證券預計行業內具備上遊資源優勢、全產業鏈優勢、產銷規模優勢以及持續經營能力強的公司將顯著受益。
在全球經濟持續複蘇的宏觀經濟背景下,隨著高端制造、汽車輕量化、核電、武器裝備、高性能鋼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鋼鐵消費升級將支撐鉬消費持續增長,未來全球鉬供需情況改善,對鉬價形成支撐。中信證券預計2018~2019年鉬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長將達到10%~15%的水平,鉬價上漲直接催化企業盈利彈性,行業內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提高。
中信證券首次覆蓋鉬行業並給予“強於大市”評級,重點推薦金鉬股份(601958.SH)、洛陽鉬業(603993.SH),給予“買入”評級。
4.政策拐點夯實板塊底部根基,優選穩健銀行品種(中銀國際)
近期釋放的政策信號十分積極,疊加下半年央行提供額外信貸配額、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對非標監管適當的放松以及MPA參數的調整,中銀國際認為,在多項舉措共同推進下,實體資金供給緊張的現狀有望得到改善,政策拐點的確立以及監管不確定性的消除進一步夯實板塊底部根基。
中銀國際認為,綜合考慮部分表外融資需求回流表內以及央行定向降準的影響,預計8月新增信貸規模為1.0~1.1萬億,高於去年同期(8255億)。但結構上,今年以來銀行對票據融資支持力度加大,由於短期銀行風險偏好難有顯著提升,預計票據規模仍維持高增。社融方面,在整體融資收緊背景下,預計7月社融增量約為1.0萬億。需要註意的是,7月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對非標業務監管有所放松,且部分信托公司獲窗口指導加快項目投放,預計後續以信托貸款為代表的表外融資壓降規模將減小。
展望下半年,中銀國際認為存款市場競爭將會持續,存款成本依然存在上行壓力。但7月以來,在央行定向降準等政策影響下,市場資金利率有所下行,7月末同業存單利率水平已回落至2016年融資環境寬松時期的中樞水平。預計同業利率的邊際改善會對三季度銀行息差表現帶來超預期改善,結構上中小銀行將有大的改善彈性。
中銀國際認為,銀行賬面不良率或隨著監管偏離度考核趨嚴而有所擡升,但行業真實的資產質量整體仍將維持穩定,發生系統性風險可能較低。從已披露快報的幾家銀行來看,二季度銀行資產質量仍處於改善通道。下半年來看,由於宏觀經濟仍存不確定性,企業的資產質量動態變化有待進一步觀察。預計2018年不良生成率將在0.8%左右,但後續仍需關註內外經濟形勢變化。
目前銀行板塊估值對應2018年0.83xPB,估值安全墊厚實,短期體現防禦配置價值。從中長期來看,在行業業績穩健背景下,絕對收益確定性依然較強,後續仍需關註政策落地情況及中美貿易沖突進程。中銀國際建議關註業務穩健的大行和招商銀行(600036.SH)、邊際改善顯著的上海銀行(601229.SH)。
5.剝離非核心業務,杉杉鋰電材料業績有望持續釋放(中信建投)
杉杉股份(600884.SH)日前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2.86億元,同比增加11.25%;歸母凈利潤4.65億元,同比增加37.13%;扣非後歸母凈利潤3.03億元,同比增加18.87%;公司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4.3%,同比下滑0.9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0.8%,扣非後凈利率為7.1%。
中信建投指出,鋰電材料業務增長和新能源車運營扭虧是公司業績高增長的主要原因。其中,公司新能車運營上半年減虧顯著,主要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子公司估值上升,會計變更帶來投資收益,顯著對沖了運營的虧損,同比去年虧損下降40%~50%水平,預計全年有望在去年基礎上減虧一半。
安信證券指出,公司近兩年在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聚焦鋰電材料業務,打造鋰電材料綜合供應商。其中,正極材料方面,公司正極材料主要產品為鈷酸鋰和三元材料,下遊客戶資源優質,主要包括ATL、BYD、LG等國內外電池業巨頭現在高鎳三元材料技術已突破,有望逐步擴大11等產品市場份額。負極材料方面,公司人造石墨出貨量全國第一,未來年產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如期進行,規模效應將大幅降低公司成本,未來負極材料業務對公司業繢貢獻有望顯著提升。電解液方面,去年虧損2188萬元,隨著公司今年重新調整市場戰略,經營趨向改善,全年有望減虧。
根據GGII(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公司上半年實現正極產量1.02萬噸,同比增加32.5%,其中三元材料、鈷酸鋰分別為5200噸、5000噸;負極產量1.6萬噸,同比增長14.3%。由於二季度起鋰鈷價格有所走弱,公司難以維持高庫存收益,正極業務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上半年整體毛利率為24.3%,同比下滑0.9個百分點,環比2018年一季度下降1.9個百分點。公司上半年新投產7200噸高鎳正極產線,年底新增1萬噸正極材料產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動力類正極出貨量;負極在建的10萬噸產能包頭項目,將提升公司石墨化產能。中信建投表示,考慮到緩沖期後電池行業將進入備貨、加庫存周期,有望顯著改善中遊排產景氣度,並推動公司鋰電材料業績釋放。預計公司2018~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81億元、10.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