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如何做?中科院院士這樣建議

自然資源部“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方案眼下正在加緊編制。“三定”該怎麽定?

5月5日一早,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侯增謙通過微信公號表達了自己的建議。

3月30日,侯增謙應邀參加了自然資源部就機構改革方向、職責定位和職能設置等問題組織召開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並作了發言。

4月11日,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黨組書記鐘自然對侯增謙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的發言稿作出批示:“侯增謙院士的發言蘊含真知灼見,既有前瞻性的理論思考,又有務實性的實踐探索,對推動地質工作的理論基礎從傳統的地質科學向地球系統科學轉變,服務領域從傳統的礦產資源向多門類自然資源轉變,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侯增謙認為,地球科學21世紀的突破點就在地球系統科學。當前,構建和發展地球系統科學,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重大科學使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統一管理和系統修複,為發展地球系統科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踐平臺。

侯增謙說,在整個地球系統科學中,自然資源部應特別關註從地殼淺部(“根”),到關鍵帶(“枝”),再到人地耦合系統(“葉”)的三個關鍵問題:

他分析說,淺部地殼(0-10km)蘊含著人們生產、生活所必需的能源資源和空間資源,受地球深部過程的控制和影響。向深部要資源、要空間,是必然選擇。自然資源部應更加關註0-10km範圍內的地殼精細結構與能源資源分布和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問題,為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帶是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巖石圈高度交匯和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層複雜系統,也是地上、地下物質和能量循環的重要紐帶。侯增謙認為,應從系統科學的角度,探測研究關鍵帶的結構、形成與演化機制,物質轉化過程與相互作用,觀測關鍵帶內能量和物質通量、遷移和轉化,為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供地球科學解決方案。

“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交互作用已逐漸成為地球表層系統演化的主要驅動力。”侯增謙說,人地耦合系統研究,能夠增進對地球表層變化趨勢及機制的理解,記錄和解釋地球變化的特征,提出有效應對策略。

侯增謙認為,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系統修複,需要建立強大的調查與評價-探測與觀測-模擬與預測全流程技術體系。在自然資源綜合管理體制下,需要利用空天地一體化的調查方法技術,獲取自然資源的數量、產狀、分布等要素特征數據;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各門類資源的屬性特征,對自然資源的質量、生態價值或效益開展綜合評價,為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提供準確可靠的基礎支撐。

自然資源部面臨如何合理界定自然資源監管與環境治理的權責邊界的問題。攝影/章軻

目前,在全球層面已建立環境、陸地、氣候、生態的觀測網絡。美國建立了包括10個關鍵帶觀測站和1個關鍵帶研究網在內的地球關鍵帶觀測網絡(CZO),歐盟建立了4個關鍵帶觀測站。它們正逐步成為全球尺度和區域尺度能源資源、環境綜合利用與治理的基礎。

侯增謙認為,目前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所發生的水文過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生態過程進行模擬,從國家、區域、局部等不同尺度對自然資源生態系統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預測、預警還是短板,亟待加強。

“全面履行自然資源管理職責,提升科學管理水平,要做好摸家底、做評價、定規劃、用護監4個環節。”侯增謙說,過去條塊式的自然資源管理模式,造成現有多門類自然資源數據之間標準不統一,相互矛盾的情況時有發生。急需統一標準、規範,對現有的自然資源家底數據進行清理、核查與整合。

侯增謙認為,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系統修複,需要按使命整合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支撐力量。建議按國際發展趨向,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統一地礦海水林草等多門類自然資源的綜合調查、綜合評價職能,組建新的“中國地質調查局”(類似美國想建沒建成的地球系統科學機構)。

侯增謙說,新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在自然資源數據提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系統性模擬預測等方面,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通過自然資源調查示範,制定評價標準規範,引領40萬地勘行業隊伍轉型,全面參與並支撐服務中央、地方各級政府的自然資源綜合管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與保護。

同時,應整合原各部委的規劃研究力量,打造統一、規整的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支撐隊伍,打通從綜合調查、綜合評價到國土空間規劃最後一公里問題,無縫對接、支撐服務部空間規劃職能。

對於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管,存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潛在問題;如何實現資源管理與資產管理的統一,規劃與監管的協調,資源節約集約與高效利用;如何合理界定自然資源監管與環境治理的權責邊界;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應該區分公益性(如各類保護地)與經營性(礦產等),進行分類管理;資源安全與保障等問題,侯增謙認為,這些都是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需要盡快破題,加快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62

一財漠河報道後續:回應“綠盾”巡查結果 黑龍江部署北極村自然保護區整改

黑龍江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昨日(8月31日)經第一財經報道和生態環境部通報後,立即引起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大興安嶺地委、行政公署和漠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部署整改。

昨日下午,第一財經詳細報道了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多處違規建設和經營的問題。當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公號通報稱,8月30日-31日,“綠盾2018”專項行動第三巡查組對黑龍江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個問題點位開展現場核查,發現存在多處違規問題,其中緩沖區違規問題突出。

巡查組發現,“綠盾2017”專項行動以來,該保護區新增問題點位1處,位於緩沖區內,為集住宿、餐飲、釣魚、野炊於一體的經營設施;未按要求上報違法違規問題2處,為緩沖區內正在營業的神龍灣旅遊景區和規模化養豬場。

9月1日上午,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整改現場。照片由漠河市委宣傳部提供

巡查組還發現,該保護區上報臺賬與實際情況不符,臺賬中整改完成的2處采石場轉變為養蜂點和養禽場,臺賬中已銷號的2處采石場,其中1處仍在進行取料作業,另1處轉變為道路施工的攪拌場;整改不到位即申請銷號8處,1處廢棄木材加工點未開展生態修複工作,7處廢棄取料場生態修複效果差,明顯不符合銷號標準。此外,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滯後,建設管理亟待加強。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31日17時,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王慧傑針對巡查組督查發現的問題和第一財經的報道,召集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和漠河市相關領導,就落實整改進行部署,要求漠河市政府主管領導及北極村保護區管理局立即向漠河市黨政一把手匯報有關情況,高度重視巡查組通報的問題,提高政治站位。

王慧傑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漠河市、北極村保護區管理局必須立行立改,該拆除的要馬上拆除,徹底清理老溝驛站的飯店、住宿等旅遊設施,恢複植被。舉一反三,進一步排查問題,制定整改方案,搬遷養殖場。完善管理體制,明確西林吉林業局和保護區管理局管理責任,理順管理關系,加大保護力度。

昨日下午,大興安嶺環保局局長鄭學慧在第一時間將巡查組發現的問題向大興安嶺林管局副局長姜蒙紅作了匯報。

今天上午,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蘇春雨就巡查組發現的問題,作出批示,“經與李大義專員研究,對發現的問題照單全收,誠懇接受。責成漠河市委、政府、西林吉林業局立即組織整改,能恢複的立即恢複,立即整改。有困難的要制定整改方案,限定時間,明確措施,落實責任,限期整改。”

蘇春雨要求,全區要舉一反三,對各類保護區管理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明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依法管理。通過整改排查,進一步增強保護意識,規範保護區管理,確保不再發生此類問題和其它違反保護管理的行為。

今天一早,漠河市委宣傳部部長裴誌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正在外地出差的漠河市委書記白永清、市長姚占軍昨晚看到反饋問題後,分別通過電話等方式安排部署整改事宜,漠河市在家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連夜制定整改方案,並要求第一時間向巡查組上報整改方案。

漠河市政府今天提交給巡查組的《關於巡查問題整改的表態》表示,“針對此次巡查中發現的在北極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展旅遊、養殖、取料等8個問題,我們深感自責,誠懇接受,堅決整改,並將把巡查整改作為嚴肅的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以堅決的態度、果斷的措施確保整改見底到位。”

該《表態》稱,“直面問題照單全收”,成立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明確責任分工,確定完成時限,確保存在問題第一時間整改到位。按照邊督邊改、務求實效的原則,堅決做到問題查不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放過,以問題的切實整改體現巡查的成效,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的顯著提升。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管護區經濟關系,確保優勢生態資源得到永續發展。

根據漠河市委、市政府昨晚確定的整改方案,河灣老場址老溝驛站將在今天清除道邊牌匾、大門,15日內拆除人工設施、完成平整土地和植被恢複;河灣老場址蜜蜂養殖今天遷出保護區,10日內完成平整土地和植被恢複;河灣老場址生豬養殖今天清除道邊牌匾、大門,9月末拆除人工設施、完成平整土地和植被恢複;河灣老場址廢棄木材加工點今天開始,15日內完成地面堆積物清理,平整土地和植被恢複。北紅村道路維修拌料站、北紅村取料場15日內完成平整場地和植被恢複。

此外,神龍灣景點即日起不對遊客開放,停止一切旅遊項目,用於保護區科研觀測工作使用。管護站養雞場今天拆除養殖設施。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漠河市政府已責成漠河市環保局牽頭總負責本方案的落實,保護區管理局、河灣經營所、築路隊負責具體執行,綜合設計隊配合做好本方案涉及植被恢複地塊的設計工作。漠河市政府督查室把整改工作納入市政府重點督辦項目,定期督查,及時通報整改進展。市紀委監察委全程監督,對整改工作中推諉、不作為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予以嚴肅處理,確保整改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58

自然美(0157)控股家族出售股權予東森系

自然美(157)今次已是第二次賣盤了,以0.9元出售51%股份予東森國際及相關人士。

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久,公司打算以1.2元私有化,後來可能眼見有威脅,但是沒有加價最終失敗次年售予私募基金凱雷,但後來曾爆發大股東不滿意營運模式,加上盈利暴降,有後悔之意,最後在2015年以0.8608元購回全部股份最後取得超過90%股份,後來通過1次2次脫手,回復持股量,但股權仍是集中。但今次買盤交易中,卻發現大部份都不接受收購,現時就算是辭任董事,明手及暗手持逾40%股份,看來是上次退出後學乖了。

今次似乎目標是看上東森國際旗下「草苺網」的網絡銷售,加快銷售渠道的優化,促進銷售增長,似乎兩者是有協同效應,但是效果有多少,筆者確實有懷疑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08

自然保育區變私人樂園 貨櫃大王南丫建碼頭養孔雀 批地自動續約

1 : GS(14)@2010-09-20 22:11: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468293'

【本報訊】南丫島模達灣一幅臨海用地,被「貨櫃大王」林良成興建作私家花園,飼養孔雀等多種珍禽異鳥,長達 10年。私家花園四周正是瀕危的盧文氏樹蛙棲息地。政府不但未有阻止,地政總署 99年起更已將毗鄰的保育地帶,以短期租約方式批予林良成興建私人碼頭與網球場,約滿後無限期按季自動續租。保育人士狠批政府黑箱作業,令自然保育區淪為富商私人樂園。
記者:黃偉駿

富商私人樂園位於南丫島模達灣,由香港仔乘船出發,約 20分鐘便抵達。一般船隻只能泊在模達灣公眾渡頭,但林良成的私人樂園設有私人碼頭。模達灣村民表示,每逢假期林良成都會跟家人乘坐私人遊艇回來度假,樂園建成十多年,近日聽聞他打算擴大樂園範圍,在附近興建別墅出售。
放大圖片
孔雀遊園
私人樂園內飼養了多隻孔雀,四處活動。漁護署表示,園內的孔雀不屬受規管的瀕危物種,所以只須入口領牌。

孔雀遊園
私人樂園內飼養了多隻孔雀,四處活動。漁護署表示,園內的孔雀不屬受規管的瀕危物種,所以只須入口領牌。
12345678910

記者日前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私人樂園探秘。樂園位於山上,有一條滑行道連接海邊的私人碼頭。從公眾渡頭上岸,沿鋪了地磚的小徑而行,未進入私人範圍,已接連發現「內有惡犬」警告牌。快抵達樂園時,便看見三隻孔雀在小徑上覓食。
樂園內建有豪華別墅、網球場、泳池及花圃,並有多個巨型鳥籠,養着多種珍禽異鳥;籠外有水池,供四處活動的孔雀飲用。附近又停泊了一部小型挖土機,旁邊堆滿紅磚等建材。日常大小雜務由居於園內的數名南亞裔員工打理。
10萬呎樂園 別墅區劃作住宅

整個私人樂園估計面積達 10萬平方呎。根據「南丫島分區計劃大綱圖」,樂園四周分別是自然保育區與海岸保護區,私人碼頭與網球場也是在自然保育區範圍內;惟獨由別墅、鳥籠、泳池等組成的樂園主體,劃作低密度發展的住宅(丙類)。
地政總署證實,私人碼頭、部份花園、起落架及網球場,分別以兩份短期租約租予林良成。碼頭由 00年起租,首兩年約滿後按季自動續租;網球場由 99年起租,首三年約滿後同樣按季自動續租。至於政府為何租地給林良成、毋須招標又無限期自動續租,以及准許承租人者在官地興建私人碼頭,署方一律無解釋,只表示承租人需繳付市值租金。兩幅短約土地面積估計逾 5萬平方呎。

南丫島一直是生態天堂,南丫島分區計劃大綱圖註明模達灣一帶是本港獨有的瀕危物種盧文氏樹蛙的棲息地;海岸保護區則有極具景觀價值的海岸景物。
城市規劃委員會前成員詹志勇表示,南丫島是數年前訂出分區計劃大綱圖,按慣例盡量不影響現有設施,不排除十多年前落成的私人樂園,因此獲「優待」在自然保育區中,仍准許劃為住宅(丙類)。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批評,政府批出短期租約黑箱作業,質問「點解唔招標」。他指該帶有豐富生態價值,政府不但沒有好好保育,反而出租予富商擴建私人樂園,「呢啲係公眾財產,唔係曾蔭權口袋嘅私人土地」。促請政府盡快交代。
2 : GS(14)@2010-09-20 22:12:01

低調商人
隱形富豪「潮州系」馬主 雷曼兄弟生意拍檔
2010年09月20日

從事貨櫃業務的富商林良成,是作風低調的隱形富豪,唯一在媒體曝光的是其馬主身份。他跟行政會議前成員陳智思的父親陳有慶熟稔,共同擁有馬匹「勇士」。
與陳有慶關係密切

被模達灣村民形容為「貨櫃大王」的林良成,貨櫃業務遍佈內地,根據內地媒體報道,早於 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已經透過補償貿易方式,率先進軍內地市場,而且投資業務越來越廣泛,除了貨櫃業,還有金融、房地產、醫藥及航運等。
林良成在政治上並不活躍,多年來沒有出任公職,惟無礙他在商場上長袖善舞。
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他已跟特大國企中遠集團成立多間子公司合作做生意,又曾跟已破產的美國雷曼兄弟成立合營公司,為投資於中、港兩地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
平日林良成甚少出席公開場合,唯一露面是在馬場。他名下擁有多匹「潮州系」馬匹,包括「潮州大兄」、「潮州英雄」及「潮州勇士」,並跟陳智思父親陳有慶關係密切,兩人共同擁有馬匹「勇士」。本報記者
3 : GS(14)@2010-09-20 22:12:24

生態危機
收購土地擬建住宅項目 發展商覬覦南丫島
2010年09月20日

生態價值豐富的南丫島,近年逐漸被發展商入侵。由建旺集團與雅居樂等發展商組成的博寮港有限公司,早前以推廣本港成為國際帆船比賽基地為名,要求港府的發展機遇辦事處支持該公司在南丫島興建大型住宅酒店項目,結果被拒。博寮港在林良成的私人樂園旁邊持有多幅土地。
博寮港項目被打回頭

博寮港有限公司今年初曾向機遇辦提出,要求協助該公司在南丫島東澳發展遊艇會、酒店及住宅的綜合發展項目,作為國際帆船比賽基地,以及精英運動員的水上訓練設施,另建會所及會議場地。
由於項目主要範圍均是農地,須跟政府換地及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機遇辦當時將建議書先交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審議,惟被委員會質疑發展密度太大而「打回頭」。
事實上,林良成私人樂園旁邊的多幅土地,早前已被博寮港從村民手上收購,暫時仍是自然保育區的土地用途。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擔心,南丫島有明顯發展壓力,是被發展商入侵的高危地帶,要求政府加緊把關。
本報記者
4 : 龍生(798)@2010-09-20 23:23:24

還有龍生的村屋投資旗艦....正一步步入侵南丫島...新聞報漏了呢smiley
5 : GS(14)@2010-09-21 21:50:49

4樓提及
還有龍生的村屋投資旗艦....正一步步入侵南丫島...新聞報漏了呢smiley


幾時龍生建設集團登陸?
6 : 龍生(798)@2010-09-22 00:01:44

指日可待, 哈哈哈哈smiley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25

自然美 (0157) 專區

1 : GS(14)@2010-10-17 09:22:00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599
新聞專區
2 : GS(14)@2010-10-17 09:22: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15234_C.pdf
本公司董事會欣然宣布,其一全資子公司,上海自然美三聯化妝品有限公司(「自然美」)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五日與家樂福集團多個在中國的子公司(「家樂福」)簽訂了一項總合作協議(「該協議」),以加強彼此在中國的戰略合作關係。

該協議規定了自然美和家樂福之間安排,據此,家樂福應提供位於家樂福超市及新開業的和現有的家樂福購物商場內的合適地點予以租賃,而自然美應促使其加盟商租賃有關合適地點,並根據該協議商定的條款以“自然美”品牌經營化妝品零售及美容院業務。
3 : david395(4434)@2011-02-17 08:48:38

自然美盈警 惟不減末期息
欄名:簡訊

自然美(00157)發布盈利警告,預計2010年全年綜合業績將出現重大倒退,主要由於貿易庫存策略變化導致銷售額下降、一次性市場營銷費用及新管理團隊工資導致較高的經營費用、終止虧損業務的成本,以及一次性陳舊存貨的撥備。

集團又表示,年度末期股息不會低於2009年同期水平。
4 : GS(14)@2011-02-19 13:41: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216178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綜合業績可能會較去年同期之業績出現重大倒退。出現倒退之主要原因為
(一)由於貿易庫存策略的變化導致銷售額下降;
(二)由於一次性市場營銷費用和新的管理團隊工資報酬導致較高的經營費用;
(三)終止虧損業務成本; 和
(四)進一步一次性陳舊存貨撥備。


全年盈利下降,大部份由於今年上半年盈利下降所致。

由於本公司現正落實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故本公告所載資料僅以本公司管理層按照本集團未經審核之管理賬目作出之初步評估,而非根據經本公司核數師審核或審閱之資料或數據而作出。

董事會謹此通知本公司股東,儘管預期本集團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可能會較去年同期之業績出現重大倒退,惟我們的業務持續強勁現金流,本年度之末期股息將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5 : kamfaiAthrun(1488)@2011-03-24 17:40:28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公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24371_C.pdf
6 : GS(14)@2011-03-27 01:06:07

5樓提及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公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324371_C.pdf


業績大減,派息卻增
7 : GS(14)@2011-03-27 01:06:19

現金約20仙
8 : CHAUCHAU(1254)@2011-07-29 11:33:2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728468_C.pdf
盈喜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本集團管理層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之初步評估,預期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較截至二零一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純利將錄得可觀增幅。
根據現時可供查閱之資料,預期盈利增長主要原因為(一)由於在中國的銷售額顯著增加; 及(二)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上半年顯著減少對滯銷及陳舊存貨的撥備。
9 : GS(14)@2011-07-29 22:10:11

做得唔錯,派息應該唔低
10 : GS(14)@2011-08-23 22:21: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23091_C.pdf

摘 要
• 營 業 額 增 加25.6%至288,500,000港 元
• 純 利 飆 升280.9%至60,400,000港 元
• 邊 際 毛 利 維 持 在78%之 高 位
• 儘 管 首 六 個 月 支 付 股 息90,000,000港 元,淨 現 金 在 無 借 貸 之 情 況 下 仍 小
幅 增 至577,100,000港 元
• 每 股0.035港 元 之 中 期 股 息(派 息 比 率 達115.9%),與 二 零 一 零 年 上 半 年 持


實肉盈利由2,500萬增至5,300萬,4.6億現金,76仙

資 本 開 支
本 集 團 主 要 資 本 開 支 涉 及 自 資 經 營 水 療 中 心、辦 公 室 翻 修、資 訊 科 技 基 建 及
本 集 團 廠 房 內 的 機 器。截 至 二 零 一 一 年 六 月 三 十 日 止 六 個 月,固 定 資 產 增 加
12,600,000港 元(二 零 一 零 年 上 半 年:4,000,000港 元),主 要 源 於 中 國 大 陸 之 新 廠
房 成 本 約7,200,000港 元。
於 二 零 一 零 年 十 二 月,本 集 團 將 其 舊 奉 賢 護 膚 產 品 生 產 廠 房 移 至 同 區 內 新 工
業 發 展 區。新 廠 房 已 按GMP標 準 設 立,以 提 升 本 集 團 謢 膚 產 品 之 質 素。同 時,
憑 藉 新 生 產 廠 房 規 劃 及 結 合 現 有 產 能,產 品 生 產 力 將 有 所 改 善。新 廠 房 已 於 二
零 一 一 年 第 一 季 投 產。
前 景
隨 著 中 國 政 府 全 力 拓 展 內 需 市 場,中 國 的 城 市 化 不 斷 推 進 以 及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將 維 持 快 速 增 長。儘 管 處 於 高 通 脹 及 工 資 成 本 上 升,本 集 團 對 於 中
國 美 容 美 體 及 水 療 市 場 的 前 景 持 續 樂 觀。
基 於 二 零 一 零 年 成 功 開 設 本 集 團 之 新 概 念 店,本 集 團 於 二 零 一 一 年 及 往 後 將
繼 續 集 中 開 設 新 概 念 店
11 : GS(14)@2011-12-15 00:19:4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214212_C.pdf
創辦人仔女轉任執董
12 : GS(14)@2012-02-18 10:38:3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217168_C.pdf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根據本集團管理層就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之初步評估,相比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純利而言,預期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純利將錄得可觀增幅。
根據現時可供查閱之資料,預期盈利增長主要原因為
(一)由於在中國的銷售額顯著增加;
及(二)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相比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顯著減少對滯銷及陳舊存貨的撥備。
13 : dummy(3077)@2012-03-27 20:37:28

日期 : 12年03月27日 18:27
新聞來源 : 匯港通訊

財經消息 自然美(00157):今年資本開支較去年少 續拓分店網站

<匯港通訊> 自然美(00157)零售業務管理部副總裁李明和於業績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的
資本開支會較去年的6000萬元為少,因投放於系統建設的開支會按年減少;今年會繼續開拓
分店網絡,其中加盟店會佔大部分;並於會一線城市集中開建新概念店,所需資本約每間
70-80萬元,在2-3線城市開建簡易版新概念店,每間所需資本約50萬元,但仍需視乎個別情
況而定。

他期望,今年新開設的店舖中,新概念店和簡易版新概念店的佔比各為一半。

集團行政總裁曾新生亦指,今年可保持與去年相若的毛利水平,而去年毛利率為79%,毛利
為4.69億元,他預期,今年亦會如去年一樣並無負債;他亦指,今年首季國內整體零售將不
會理想,但仍為對集團並無大影響,並指雖然去年下半年零售並不理想,但新概念店的銷售
並無放緩,但其他類型的店舖銷售則有壓力。
14 : GS(14)@2012-03-28 00:12:3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327165_C.pdf
摘要:
• 營業額增加21.8% 至591,300,000 港元。
• 純利飊升275.0% 至115,200,000 港元。
• 邊際毛利由73.2% 上升至79.3%。
• 每股0.05 港元之末期股息(派息比率達147.8%)。

盈利急增650%,至9,700萬,21仙現金,最多70仙

前景
隨著中國大陸政府全力推動更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大陸的城市化不斷推進以及預
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維持快速增長。因此,儘管處於高通脹及工資成本
上升,本集團相信中國大陸美容及水療市場於二零一二年將繼續增長。
基於二零一零年成功開設本集團之新概念店,本集團於未來數年將繼續集中於中
國大陸三、四線城市開設更多新店舖及於台灣市場開設新概念店。
15 : GS(14)@2012-04-23 22:42: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272572
管理層坦言,以往靠「放數」去催谷生意的模式是無法持久,要重拾投資者對特許經營模式的信心,企業必須着重現金流管理,並在零售點設追蹤系統來監控存貨。
今年爆煲、走樣的內需股中,大部份都是以特許經營模式( Franchise Model)運作,特點是透過加盟商開店,不用大量資金即可產生高速增長。但高回報的同時亦存在高風險,當市況稍有逆轉,存貨在零售終端積壓,加盟商開始拖數,最終泡沫只落得爆破收場。

監控代理商存貨

「自然美的盈利最好是 08年,毛利率超過 80%,但同時 AR(應收賬)、存貨亦是在高位。但你家睇公司,可能盈利率不及過去水平,但我們 balance sheet很乾淨,又有唔錯增長,這樣就夠了。」自然美首席財務官陳耀榮如此表示。
自從凱雷入主自然美後,新管理層要接手改革這間老牌公司,首先把舊存貨全數減值,翻新舊有店舖,重新做品牌宣傳及推廣。陳耀榮表示:「舊店翻新以及新開的分店,我們全部都要鋪 POS系統,即可以隨時監控到代理商的存貨水平,不要等到他們隱瞞到出事先知。」
連同新開及翻新的舊舖,自然美去年新型態店共增加了 191間;目前逾 1500間零售點中,已有約四分之一是屬於新型態店。
另外,改革後的自然美更着重現金流管理,目前其特許經營商一律是採用「先俾錢、後送貨」( Cash before delivery)的模式,基本上是「零賬期」。「我們現時只有小量 AR是來自百貨公司專櫃。同其他特許經營商唔同,我哋現金流好健康,每年基本都會派晒我哋嘅盈利,而且仲持有 5.6億元現金。」
批發生意增五成

自然美總裁曾新生表示,舊店舖翻新後,帶給公司的批發生意( sell-in)平均能增加 50%,「我們目前店舖的 sell-in和 sell-through(最終零售額)增長是很接近,始終我們才剛剛轉型約 1年,未有這麼快遭遇瓶頸。」不過曾新生同意,今次內地消費「很不好」,原有分店的 sell-through正放慢,故今年會加快開店步伐,新增 200間店,主力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並翻新舊店 200間,希望維持銷售有雙位數字的增長。
16 : ken9981(25673)@2012-06-14 09:08:09

"今次內地消費「很不好」"有呢句,业绩好唔到去边。最近他大做投资者的广告,未知意欲何为?难道基金想出货啦?
17 : GS(14)@2012-06-14 23:58:03

16樓提及
"今次內地消費「很不好」"有呢句,业绩好唔到去边。最近他大做投资者的广告,未知意欲何为?难道基金想出货啦?


應是
18 : greatsoup38(830)@2012-06-17 00:52:36

找外資國際化 蔡燕萍輕忽後坐力?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4339
五月中旬,自然美在台舉辦四十週年慶祝活動,但,這麼重要的品牌活動,現場卻不見過去常被和自然美畫上等號的創辦人蔡燕萍。這不是蔡燕萍第一次缺席自然美的重要場合。二○一一年自然美股東會,蔡燕萍缺席,根據年報所述:「本公司主席蔡燕玉(蔡燕萍本名)博士(因進行植牙)獲醫生診斷不適合外遊……。」
...
但,近期媒體卻刊載,蔡燕萍無法認同新團隊的經營方式,甚至想要從凱雷手上買回股權。主因是新團隊的經營成效不如她自己經營的時期,翻開自然美生技的財報,凱雷引進新經營團隊直接主導自然美的第一年(二○一○年)的營收只有港幣四億八千五百萬元,比起前一年減少了將近一成,當年獲利數字更是大不如前,只有港幣三千多萬元,比起蔡燕萍自己經營高峰○八年的二億三千八百萬元,衰退幅度達八七%。二○一一年營收雖然回到○八年的水準,獲利卻只有當年的一半不到。
19 : greatsoup38(830)@2012-06-17 00:54:36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4&i=TXT20120502175419XRI

自然美,一個創辦於台灣、茁壯於中國大陸的美妝品牌,為了一圓國際化的大夢,三年前,引進國際私募基金凱雷公司資金與管理方式,改造自然美。
今年五月,凱雷聘任的自然美生技首席執行官(CEO)曾新生即將來台灣,一方面宣揚自然美在中國的成績,另一方面台灣自然美也將引進凱雷所制訂的經營模式,這一切看來是如此美好,但是,與自然美畫上等號的創辦人蔡燕萍卻在背後哭了!
在自然美生技首席執行官曾新生來台的新聞簡介資料上,祇說,「自然美品牌創辦於一九七二年,以自然美容術,以及秉持『 自然就是美』 的經營理念在台灣扎下深厚根基;也是最早由國人自行創立、並營銷國際的生物科技天然護膚美容品牌。」從頭到尾,竟然連自然美創辦人蔡燕萍的名字都沒提,讓蔡燕萍與凱雷之間顯得很不「自然」,是哪裡出了問題?
知情人士指出,過去一年來,蔡燕萍至少特別約見過三批訪客,這三批訪客的共同之處,都有過協助企業進行併購,或曾經在國際私募基金從事企業併購的成功經驗,同時每一批訪客都和蔡燕萍談過至少三個小時,而蔡燕萍談話的主題祇有一項,要怎樣才能從凱雷手上買回自然美。

盼走上國際化
雷凱負責營運

曾經見過蔡燕萍的人士指出,「和蔡博士(蔡燕萍)三個多小時的談話裡,蔡博士有一半的時間在哭!自然美是她一手創辦,就像是她另一個孩子,但是現在自然美的發展方式不是她希望的方向,可是她卻使不上力。」
二○○二年,蔡燕萍以自然美生技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控股自然美生技的是蔡燕萍及其子女蘇建誠、蘇詩琇名下三家控股公司,當時這三家控股公司共持有自然美生技約六五‧五三%的股權,在二○○九年時,當時自然美生技的稅後淨利達到二億五千多萬港幣。
...
20 : siuman1986(6109)@2012-06-17 22:00:54

剛剛進行股票指南逐隻睇行動,見到隻野同心水股票種類差唔多入黎睇睇,原來最近都有咁多新聞
又密切跟進先~
越睇得多越覺識得少。隻野上左巿成十年,我完全唔知有間咁嘅野.....
21 : GS(14)@2012-06-18 23:04:11

20樓提及
剛剛進行股票指南逐隻睇行動,見到隻野同心水股票種類差唔多入黎睇睇,原來最近都有咁多新聞
又密切跟進先~
越睇得多越覺識得少。隻野上左巿成十年,我完全唔知有間咁嘅野.....


呢隻野都是低調些,記得當年還是1蚊以下就有留意,升了上來就放棄了看
22 : siuman1986(6109)@2012-06-18 23:51:10

21樓提及
20樓提及
剛剛進行股票指南逐隻睇行動,見到隻野同心水股票種類差唔多入黎睇睇,原來最近都有咁多新聞
又密切跟進先~
越睇得多越覺識得少。隻野上左巿成十年,我完全唔知有間咁嘅野.....

呢隻野都是低調些,記得當年還是1蚊以下就有留意,升了上來就放棄了看


嗯嗯~
等我都納入觀察名單先~
23 : Clark0713(1453)@2012-08-16 12:28:13

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公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816132_C.pdf
24 : greatsoup38(830)@2012-08-16 12:42:04

盈利跌33%,至3,900萬,銷售下降,但稅項增加,3.5億現金,大約48仙

分銷及行政開支
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分銷及銷售費用佔本集團營業額百分比較截至二
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33.8%提高至35.3%。總費用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
日止六個月之97,600,000港元減少9,100,000港元至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之88,500,000港元。該減少主要與二零一二年之銷售表現一致。目前,本集團正使用雜誌
及互聯網(如網站及博客),以代替更昂貴及更傳統的推廣渠道(如禮品及免費試用品等)
推動其存貨出售。廣告及推廣開支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21,400,000港
元增加1,200,000港元至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22,600,000港元,而其佔
本集團總營業額之百分比則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7.4%增加至截至二
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9.0%。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其他重要
開支項目包括薪金、差旅費及應酬開支以及行政人員住宿及專櫃租金開支,分別為
28,200,000港元、4,500,000港元及17,700,000港元。
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總行政開支減少500,000港元至48,800,000港元。
行政費用佔營業額百分比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17.1%增加至截至二零
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19.4%。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行政成本主
要包括非現金認股權開支14,000,000港元、員工成本及退休福利11,900,000港元、法律及
專業費用4,300,000港元、差旅費1,500,000港元、折舊費用5,800,000港元以及辦公室和水
電開支2,900,000港元。

...
稅項
稅項支出由截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19,800,000港元增加39.6%至截至二零
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27,600,000港元。本集團截至二零一一年及二零一二年六月
三十日止六個月之實際稅率分別為24.7%及35.5%。截至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之實際稅率偏高乃由於中國附屬公司享有之稅務減免期屆滿及期內扣除股利預扣稅
7,900,000港元。
...
前景
在全球經濟不明朗、本地經濟步伐減慢及股票市場情緒疲弱下,消費者一般於消費方面
更為保守,尤其是若干高檔奢華用品。於經營成本(尤其租金及員工成本)一直上升之情
況下,我們面對具挑戰性的零售環境(尤其中國之一、二線城市)。由於小型的邊緣公司
更難賺取利潤,故我們預期此於不久將來會帶動新一輪的行業合併。
基於本集團成功開設新概念店,其將繼續集中於中國大陸三、四線城市開設更多新店舖
及使其他水療營運公司轉型成為自然美之加盟店。本集團亦將持續於台灣開設新概念店
及控制本集團之成本。
25 : qt(2571)@2013-01-31 19:35:0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131412_C.pdf



盈利警告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於截至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財政年度錄得之利潤與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財政
年度錄得之利潤相比將大幅下降。利潤下降主要由於惡劣的經濟及零售環境,導致在中國和台灣的
銷售下降。


26 : siuman1986(6109)@2013-01-31 22:33:05

25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131/LTN20130131412_C.pdf



盈利警告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於截至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財政年度錄得之利潤與於截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之財政
年度錄得之利潤相比將大幅下降。利潤下降主要由於惡劣的經濟及零售環境,導致在中國和台灣的
銷售下降。



o, 我跑馬仔隻冷馬脫腳 XD
睇下咁搞法會唔會迫得走啲基金佬先~
27 : fujimi(10947)@2013-02-14 21:54:47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28 : greatsoup38(830)@2013-02-14 21:59:57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29 : siuman1986(6109)@2013-02-14 22:03:15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30 : fujimi(10947)@2013-02-14 22:28:27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我想問佢做呢行賺女人錢,又賺人民幣,人工租金其實可以轉比消費者,上面人應該消費得起,而且上幾年講話咩三四線城市開分店,又話新concept shop, 冇奶油越做越梅。
31 : fujimi(10947)@2013-02-14 22:28:52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我想問佢做呢行賺女人錢,又賺人民幣,人工租金其實可以轉比消費者,上面人應該消費得起,而且上幾年講話咩三四線城市開分店,又話新concept shop, 冇奶油越做越梅。
32 : greatsoup38(830)@2013-02-14 22:33:05

31樓提及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我想問佢做呢行賺女人錢,又賺人民幣,人工租金其實可以轉比消費者,上面人應該消費得起,而且上幾年講話咩三四線城市開分店,又話新concept shop, 冇奶油越做越梅。


其實他那些好似做加盟店的方式,收筆錢賣產品咁的方式,好難做到直營店咁的,何況他如果搞直營店,加盟店就會吵...
33 : wilyty(1376)@2013-02-15 08:38:19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me 2, have this suspicion
34 : qt(2571)@2013-02-15 09:00:42

33樓提及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me 2, have this suspicion


D雞金都唔少貨, 若果走, 佢咪要自己接返d貨, 有冇咁多水?
35 : greatsoup38(830)@2013-02-16 13:08:38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29樓提及
28樓提及
27樓提及
我想問下呢隻股正氣嗎?今日已跌至10年橫行區,佢派息唔差,睇盤數有冇可能維持?


一般啦,其實隻股派息唔差,但業務真是做唔起


其實我成日懷疑佢係咪想報差啲,整走基金佬,之後先再做好/私有化左佢



me 2, have this suspicion


D雞金都唔少貨, 若果走, 佢咪要自己接返d貨, 有冇咁多水?


他當年賣左d股,應該都有錢的
36 : greatsoup38(830)@2013-03-16 14:31:2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313634_C.pdf
157 CFO走埋
37 : Clark0713(1453)@2013-03-19 14:10:10

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公告

  《經濟通通訊社19日專訊》自然美(00157)宣布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期內
多賺3﹒5%至1﹒19億元,每股基本盈利6仙,派末期息每股0﹒28仙(對上一個年度派
5仙)。
  期內收入為4﹒83億元,跌18﹒3%;毛利3﹒8億元,跌19﹒1%。(ms)
38 : greatsoup38(830)@2013-03-20 01:07:39

盈利跌45%,至7,000萬,3.6億現金
39 : greatsoup38(830)@2013-04-06 22:23: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30319181_C.pdf
157
盈利降45%,至7,000萬,3.2-億現金
40 : siuman1986(6109)@2013-05-28 22:28:30

Keywise Capital Management (HK) Limited 減持@11/4/2013

但係又多左個JP MORGAN

隻野立立亂咁,都係小心啲好~
(我唔識貼下面條link,如果好似貼PDF咁佢會變左樣嘅@@)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7&src=MAIN&lang=ZH&
41 : patricklau1236(18474)@2013-06-26 20:52:49

這股應該末落了,策略失敗。 使失去巿場份額。主席如果能重掌管理權, 或許可以一博。但現在又有一個新的CEO上場,不知她是否明白到這公司的問題所在。如果她再怪競爭激烈,或經濟差,甘這股真最後一博的機會也沒有了。 之前的CEO一直在破壞它安守的空隙巿場,迫它的特許經營合伙人投入競爭激烈的現代美容巿場。舊的巿場沒有了,新的爭不多少回來。結果裏外不是人。
42 : greatsoup38(830)@2013-06-26 21:51:44

41樓提及
這股應該末落了,策略失敗。 使失去巿場份額。主席如果能重掌管理權, 或許可以一博。但現在又有一個新的CEO上場,不知她是否明白到這公司的問題所在。如果她再怪競爭激烈,或經濟差,甘這股真最後一博的機會也沒有了。 之前的CEO一直在破壞它安守的空隙巿場,迫它的特許經營合伙人投入競爭激烈的現代美容巿場。舊的巿場沒有了,新的爭不多少回來。結果裏外不是人。


他的品牌只能做中檔
43 : siuman1986(6109)@2013-06-26 22:07:14

跟左咁耐,真可惜~
44 : GS(14)@2013-08-16 14:53:07

157
盈利下降25%,至3,000萬,3.8億現金
45 : greatsoup38(830)@2013-08-17 11:40:34

http://www.hkstockinvestment.blo ... 8/blog-post_11.html
阿楊2013年8月14日 下午9:29

偉哥,關於157,有事請教。我一直沒有研究此股,但從 aastock 的歷史資料看來,似乎它去年的末期息比任何一年都要低 (去年的末期息為 $0.0028, 過往幾年都是 $0.3, $0.4 左右),是不是 157改變了其派息政策?另,你認為有可能重提私有化嗎?
回覆
回覆

  偉哥2013年8月14日 下午10:33

  其上年度突然大減派息,但資金仍然充裕,而且沒有重大資本開支。以陰謀論,故意大減派息,悶走小股東,以便其重提私有化時可以通過。
46 : MrYeung(15476)@2013-08-17 12:18:33

呢份業績,加咁嘅派息,收市拗得返上黎微跌一格都算有交待
47 : greatsoup38(830)@2013-08-17 12:19:18

提唔起興趣,個網絡真是唔掂
48 : qt(2571)@2013-12-04 20:37:10

CFO跳船.
49 : iniesta(1400)@2013-12-04 23:32:32

個秘書好強的資歷
50 : VC(35825)@2013-12-05 01:52:29

連續走左幾個CFO,大家小心啦
51 : siuman1986(6109)@2013-12-05 21:53:53

咁多古怪事,睇黎都係睇少隻安全啲喇~
52 : 自動波人(1313)@2013-12-05 22:10:44

現金可能有問題
53 : VC(35825)@2013-12-05 23:53:13

自動波人52樓提及
現金可能有問題


用德勤真係驚驚地
54 : greatsoup38(830)@2013-12-06 00:25:21

自動波人52樓提及
現金可能有問題


台仔問題唔大的
55 : 自動波人(1313)@2013-12-06 01:30:38

小心為炒
56 : greatsoup38(830)@2013-12-06 01:40:42

是內部業績問題
57 : pcp7838(1616)@2014-03-06 22:44:29

我見過最正既盈警原因之一

所預期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1)管理層
期權非現金費用升高
58 : greatsoup38(830)@2014-08-26 17:53:32

盈利增20%,至3,500萬,3.1億現金
59 : greatsoup38(830)@2015-03-31 02:30:32

盈利增9成,至8,100萬,3.9億現金
60 : greatsoup38(830)@2015-08-31 00:17:29

盈利增90%,至6,400萬,4.6億現金
61 : jj1984(29252)@2015-08-31 03:23:46

偉哥新歡股,派息高
62 : GS(14)@2015-10-21 02:53:40

死心不息
63 : Clark0713(1453)@2015-10-24 11:09:46

"股份要約

就每股要約股份而言 .................................. 現金0.8608港元"
64 : GS(14)@2015-10-25 03:25: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4/news/eb_ebd1.htm
凱雷退出自然美 6年蝕2.5億
  2015年10月24日

【明報專訊】台資美容股自然美(0157)早年希望改革家族事業,一度引入凱雷基金進行改革,但幾番撞板後,如今又打回原形。自然美宣布,凱雷基金已於9月16日退出集團,手上股權6.57億股獲自然美創辦人蔡燕萍家族回購,作價5.66億元,同時以每股0.8606元提出全購,較停牌前溢價三成,帶動股價急升超過三成。

創辦人三成溢價提全購

自然美今次公布回購細節,每股作價0.8608元,較停牌前(8月28日)收市價0.66元溢價30.42%。昨日早上復牌後,開市股價瞬即抽高逾四成至0.89元;全日收報0.85元,大漲36.9%,但距回購價仍有逾1%水位。早於2009年凱雷斥資8.2億元向自然美母公司入股五成,與自然美創辦人蔡燕萍家族對等,即間接持有自然美股權約32.8%。凱雷持貨近6年後退出,帳面虧損2.54億元或31%。

自然美當年引入凱雷作策略股東,旨在革新公司,惟市場一向認為蔡氏家族與凱雷經營理念有出入,如蔡氏家族希望顧及加盟商,凱雷則追逐盈利,雙方爭拗甚至可能連累業績。翻查2008年及2009年年報,自然美全年純利分別錄得2.38億元及1.5億元,但2010年經凱雷入股後,全年純利按年大削79%至3130萬元。去年自然美純利雖然回升至7150萬元,但仍不及2009年一半。不過,市場9月時亦盛傳凱雷有見明年台灣大選,要審視局勢,故逐步退出在台灣的投資。事實上,除了自然美之外,凱雷今年亦先後計劃出售大眾銀行及東森電視股權,撤出台灣。

65 : qt(2571)@2015-10-25 11:58:24

雞金都要走. 典算..
66 : GS(14)@2015-10-25 12:15:47

我對呢家人無乜信心
67 : ngsw(26385)@2015-10-27 00:28:01

呢家人唔係差播,對加盟商幾好呀,you win I win。
今年生意又開始有番D起色。
若跟往年一樣,末期息>中期息3﹒92仙,咁股價應可到一蚊啦!
我唔走住,等見一蚊。
68 : ngsw(26385)@2015-10-27 00:44:30

我幾鍾意這位老板,基金佬都輸埋俾佢,要高買低賣,好野!
佢自己掌櫃時,盈利仲高永過基金的團隊,所以我對佢有信心!
69 : greatsoup38(830)@2015-10-27 00:44:46

希望他真是掂
70 : greatsoup38(830)@2015-10-27 00:45:18

ngsw67樓提及
我幾鍾意這位老板,基金佬都輸埋俾佢,要高買低賣,好野!
佢自己掌櫃時,盈利仲高永過基金的團隊,所以我對佢有信心!


唔知是咪啦
71 : GS(14)@2015-12-20 00:23:50

換CEO
72 : GS(14)@2015-12-20 00:24:01

93%
73 : jj1984(29252)@2015-12-20 00:32:35

仲咩要自己買突貨呢?
74 : GS(14)@2015-12-20 00:37:42

無計規定他是要收
75 : hohoho~(25586)@2016-01-05 23:03:03

會唔會唔復牌?
76 : beer(32037)@2016-01-06 00:19:01

不像吧,特意收那麽多
77 : greatsoup38(830)@2016-01-06 01:17:34

應該市場唔好,賣好耐
78 : greatsoup38(830)@2016-02-01 01:36:10

賣部分予人頭?
79 : GS(14)@2016-02-19 02:31:06

盈喜
80 : greatsoup38(830)@2016-03-30 01:25:27

盈利增44%,至1.16億,3.8億現金
81 : GS(14)@2016-06-06 03:38:41

ok
82 : greatsoup38(830)@2016-06-17 04:03:26

減持完成
83 : GS(14)@2016-08-31 03:01:05

維持賺6,400萬,4.08億現金
84 : GS(14)@2016-10-25 17:16:27

證監會最近曾就該公司之股權分佈進行查訊。查訊結果顯示該公司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六日,有十九名股東合共持有434,435,570股該公司股份,相當於該公司之已發行股本之21.70%。有關股權連同由該公司一名主要股東持有之1,466,386,559股(佔已發行股份73.24%),相當於該公司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六日已發行股份總額之94.94%。
85 : GS(14)@2016-10-26 18:20:44

誠如證監會公佈所披露,證監會最近已完成就本公司之股權分佈查訊。查訊結果
顯示本公司於二零一六年十月六日,有十九名股東合共持有434,435,570股本公司
股份(「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本之21.70%。有關股權連同由本公司一名主要股
東持有之1,466,386,559股(佔已發行股份73.24%),相當於本公司於二零一六年十
月六日已發行股份總額之94.94%。因此,本公司只有101,278,803股(佔已發行股
份5.06%)由其他股東持有。
86 : GS(14)@2017-04-11 19:02:52

盈利增2%,至1.18億,2.8億現金
87 : GS(14)@2017-07-25 17:40:59

PROFIT WARNING
88 : GS(14)@2018-10-03 07:36:51

盈利降一半,至2,000萬,1.9億現金
89 : GS(14)@2018-10-06 09:05:35

把控股權賣予東森,留下40%明手及暗手
90 : GS(14)@2018-11-19 01:47:27

要約結果
於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五)下午四時正(即接納要約之最後時間及日
期),要約方就要約收訖涉及合共87,658,160股股份(相當於本公司於本聯合公
告日期之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38%)之有效接納。
公眾持股量
緊隨要約截止後,待過戶登記處正式登記其後之要約股份(已接獲之有效接納
涉及之股份)轉讓後,448,056,213股股份(相當於本公司之全部已發行股本約
22.38%)由公眾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持有。因此,本公司並未符合上市規則
第8.08(1)(a)條所載之25%最低公眾持股量規定。本公司將向聯交所申請暫時豁
免嚴格遵守上市規則第8.08(1)(a)條,自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五)要約
截止起不超過三個月。要約方之唯一董事及董事將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要約
截止後股份盡快存在足夠公眾持股量。本公司將根據上市規則適時就恢復股份
之公眾持股量作出進一步公告。
91 : GS(14)@2019-01-25 17:13:25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知會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預期本集團截至二
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錄得之利潤與去年同期錄得之利潤相比將出現重
大倒退。出現倒退之主要原因係經營團隊調整運營策略、改變連鎖加盟結構與條
件、投入行銷資源、以及延遲新品上市。
由於本公司現正落實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業績,故本公告所載
資料僅以本公司管理層按照本集團未經審核之管理賬目作出之初步評估,而非根
據經本公司核數師審核或審閱之資料或數據而作出。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務
請細閱預期於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日發表之本集團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
日止年度財務業績公告。
92 : GS(14)@2019-03-21 09:12:33

盈利降8成,至2,000萬,無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32

豆瓣:自然生长的“慢公司”

1 : GS(14)@2010-10-17 13:00:2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13/156090.html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豆瓣。
  对普罗大众来说,它是交流生活常识的百宝箱;对于阅读、音乐和影视的爱好者来说,它是汲取与分享的沙龙;对文艺青年来说,它甚至是点燃激情的网络圣地。
  很多时候,用户心中的豆瓣既不是公司,也不像产品——因为从2005年创立到现在,豆瓣网一点也不像典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那样喧闹,似乎没热过也没冷过,发展得没快过也没慢过。就这样看似不温不火,却以缓慢而持续的速度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家低调但强大的公司。
  5年多的时间,豆瓣积攒了4500万活跃用户,虽比不上人人网、开心网的庞大用户数量,但豆瓣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之大,早已在图书、影视和音乐圈中达成共识。并且,由于这4500万人群的“范儿”很接近,真正有“人群”的味道,所以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正在尝试和豆瓣进行更深度的合作。比如,当麦当劳第一次决定把餐盘纸作为媒介与其他品牌合作时,豆瓣就吃上了这个“螃蟹”。
  豆瓣是家“慢公司”。在“复制一个模式,找到钱,然后烧钱冲流量,之后再融资,最后或上市或被并购或被更大家伙干掉”的中国互联网领域,无数风光的成功故事中,速度从来都是成败的关键。只有豆瓣,俨然成了国内互联网成千上万只兔子中,一只安静独行的乌龟。它没有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国标杆,没有环环相扣的资本跃进,即便在产品和发展速度上,当其他人大干快上、渴望引爆流行的时候,它却坚持做“细细雕琢一个新玩意儿,然后捧在手里等待它自然生长”的“田园诗”。
  或许,豆瓣的意义就是在于让中国互联网保留了一种少见但也最了不起的模式──通过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绝对专注和持续改进,也能长出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自然生长
  豆瓣现在的办公室位于一座层高4.8米的厂房式建筑中,前苏式框架结构不仅采光和通风极佳,而且为大小开间的自由布局留出空间,似乎暗示豆瓣的工具主义肌理。进门左侧是一张宽大到给人安全感的吧台,令人想起雕刻时光咖啡馆,这个设计给整体环境营造出一种夹带着咖啡因和极客气质的精英文化氛围。据说作为团队文化的一种体现,豆瓣的每台服务器每个开发项目都被取了一个《指环王》里的角色名字。
  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人文和生活化的豆瓣,在内部其实依然保持这种气质。而且就像这种环境营造出的氛围一样,豆瓣的所有产品给用户的感觉都是功能简单易用,又潜藏一点聪明劲儿的。最近推出的豆瓣小站,之所以能获得首批使用者的争相试用与热议,可能也源于豆瓣的这种魔力。
  所谓豆瓣小站,就是用户可以经营一个小店铺、一个品牌或者组织,抑或是个人才艺的展示,也可以建立一个兴趣圈子。具体而言,它是一个长得像豆瓣的Mini Site,但整合了论坛、相册、投票、日记、我说等各类已有却分散的功能,并最多可以包含6个页面的站点。
  而更令用户着迷的是页面格局的自定义,你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页面背景,自行划分的功能分区。它比小组更多元,比主办方更灵活,比音乐人更丰富。豆瓣的创始人和CEO阿北对豆瓣小站这个产品的功能描述是:基本且强大。
  “我们并不是想通过小站来改变豆瓣,而是小站顺应了豆瓣正在发生的变化。”阿北一直笃信产品的自然生长。今天,豆瓣的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例也在增大。但现实是,这些信息的承载仍主要依赖小组和个人日志这两种形态,相比较之下,书籍、电影、音乐这三大类内容不但已经独立拆分,而且还有针对性很强的主办方和音乐人页面进行支持。而生活类内容的特点就是多姿多彩,吃穿住行无所不包,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用简单的一张海报配上活动介绍就能体现的。
  所以,当用户每天登录后,不再是奔着书评、影评、乐评而来,而是为了看哪里有好看、好玩的。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为“为生活提供发现”的豆瓣,越发需要提供给用户更多元的工具去表达,以顺应豆瓣自身用户群和他们在豆瓣上讨论的内容所发生的变化。
      对于小站,阿北说公测是没有时限的,要“测到满意为止”才会最后公布。因为豆瓣需要自然的使用数据积累,以及用户对于新产品的自然接受。这种自然生长的功能和产品开发模式,很可能源于豆瓣从一个小功能长成一个大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比如豆瓣最初并没有用户上传书目的功能,但用户抱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于是阿北一个人以超强的执行能力,一个月就推出了上传书目功能。而豆瓣后来推出的二手书(碟)交易功能也是如此。由于交换易物的小组接二连三地出现,所以豆瓣干脆在每一种图书、电影、唱片的页面都增加了类似“我有一本闲着,可以转让”的链接,以方便二手交易。
  豆瓣就是用这种跟着用户需求“边跑边修正”的方式,逐渐丰富网站功能和产品外延,也让用户自己去“惊喜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新改变。正是这种自然生长,让豆瓣从一个人开发的小功能,变成了今天拥有4500万用户的大社区。
  而小站今天的状况,就如同豆瓣历史发展的缩影。它就那么静静地存在着,没有推荐使用,没有让用户争取邀请码。你知道更好,如果不知的话,就等待你发现它的那一天吧。
  还会很慢,但不再埋头
  阿北酷爱苹果公司产品,从创业时白漆都用到开裂的MacBook,到现在办公室里用的21英寸iMac,以及几乎不离手的iPad,阿北是典型重症“果粉”一枚。而放眼整个办公室,使用MacBook办公的员工也不在少数。阿北笑称豆瓣的企业文化和苹果极其相似——伟大的产品总有些共性。
  豆瓣是“酷”的。因为它充分尊重个性,让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你并不是一把写作的好手,也可以为某张专辑或某部电影贴个标签,打个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没有特约作者,没有网络编辑,没有滚动的时政要闻或是新闻首页,最重要的是个性化的自我。
  豆瓣又是大众的。从成立那天起,阿北就希望豆瓣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能够使用的。豆瓣希望每个人在此都能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无论是关于精神层面的满足还是物质方面的享受。豆瓣不排斥任何一类人,“豆瓣是很多元化的,甚至它的用户定位和本身的内容定位都没有一个明晰的界定,完全取决于现在拥有什么样的用户。”阿北如此解释道。
  豆瓣想做成如iPhone一般的产品——虽然泛滥到成为欧美随处可见的“街机”,却仍不改人们对它“酷”的印象。阿北曾在日记中兴奋地记录过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写的顾客体验至上的信;豆瓣办公室家具选自宜家;豆瓣团队崇尚谷歌和苹果……要知道这些品牌无一例外都已经是这个星球上的大众时尚品牌。豆瓣希望能像这些品牌一样,将大众与时尚结合,让早期用户和新进入的更多主流人群各得其所,并确保豆瓣的风格不变。
  要从优秀的产品走到真正卓越的产品,用阿北的话说,“豆瓣这壶水,其实还差那么一两度就烧开了”。这一两度的能量从哪里来?显然,一个不能获得商务上的成功进而支持自己持续发展的产品,就谈不上是卓越的产品。
  阿北从来不认为豆瓣面对的是小众市场。每年几十万种图书的出版,上千部电影的生产,其背后所带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时下文化创意产业越发红火,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产业链的上游制作环节,还是下游的流通渠道,都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白热化阶段。
  最近一两年,服务生活文化消费的网站也在迅速涌现,豆瓣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淘宝、京东、卓越亚马逊等大型电子商务都在自建或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打造自己的导购社区和用户评价系统;腾讯、百度等肯定会利用自身的用户、流量以及大把钞票砸向社区和电子商务。而美团、糯米等团购网站能把电影票卖到一天十几万张,也让无数电商眼红。
 面对几大平台攻城略地,不断向中间地带侵略与加压,阿北坦言:“这个行业的变化其实由来已久,不过现在越来越突显,豆瓣也不能不管、不顾。” 豆瓣需要从那只埋头看路的乌龟,变成警觉的、时刻抬头观察兔子动向的乌龟了。“豆瓣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产品正在进入更主流的用户群,而能让豆瓣一路走下去的关键还是内功,我理解为长久的核心能力。但一家成功公司的核心能力取决于团队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阿北说。
  实际上,豆瓣的核心能力是从技术引擎开始的。阿北对豆瓣最初的设想是通过精准强大的算法为用户进行产品推荐。就像豆瓣电台,通过分析5年间积累的用户音乐偏好,设计出一套复杂的算法,选择为用户播放的歌曲。然而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内容更为生活化之后,阿北发现依靠机器完成的算法推荐远没有用户推荐的效果好,于是核心能力慢慢转化为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和挖掘。随着用户量增长,每日请求量增加,网站承载大用户量使用的构架建设也成为内功。洪强宁作为首席构架师使得豆瓣成为国内代码界使用Python语言的一面旗帜。现在多产品线并行运营,快速推出新产品,Python支持的敏捷开发功不可没。
  现在,豆瓣已经长成了拥有4500万活跃用户的大社区,公司也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商业能力。比如豆瓣在十几、二十人的规模上发展了两三年时间,最近一两年才从20多人扩大到90多人。而其中除了产品运营人数增加,就是商务团队的扩大。
  豆瓣的成功在于从来没有逆潮流而动,总是顺势而为。阿北介绍“虽然我们一直习惯原来的用户和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未来也会在产品上加快一些。”但阿北所指的加速,是基于对互联网大势的判断,而非看着某些局部过热、每月都翻倍的生意而眼红。因为他觉得做商务与做产品一样,赚钱的事情也要顺势而行。
  以豆瓣稍带有商业化意味的购书单功能为例。阿北说这还真不是从商务角度设计的,而是用户在选择、发现、购买一系列流程中的一环。购书单的比价功能也并非如导购网站那样赤裸裸地商业化。其实豆瓣一直和电子商务领域保持着安全距离,帮助用户发现自己想要的,提供多种获得的渠道。按阿北的志趣,“这是豆瓣非常愿意帮忙的事情。” 但转向电子商务,却不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最后,豆瓣很可能会变成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伴侣,一个民间的评级筛选系统,发挥着引导用户的功用。当然,结合豆瓣的数千万用户,这将是个电子商务领域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而豆瓣未来的业务发展也有着很多可能性。其用户从互有好感到彼此信任,让豆瓣在文化产品评价、比价之外,还可以衍生出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二手买卖到招聘信息、租房信息、购物信息,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能够在豆瓣得到实际有效的解决。甚至有用户反映,在豆瓣进行人员招聘比在垂直的招聘网站发布信息传播更广,成功率更高。究其原因,是因为豆瓣实质上一直在帮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世界观的用户进行区隔,形成众多个性趋同的小圈子,并建立了信任。用阿北的话说,“服务靠谱,其实还是因为人靠谱”。
  显然,真正的社区平台,最终把以信息截流与聚合为立身之本的垂直中介类网站“拍在沙滩上”,并不是没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62

激進創新 師法自然──網絡年代企業創新應變策略思維系列之一

1 : GS(14)@2011-03-13 17:07:49

2011-2 HJM

著重穩健發展、循序漸進的中國商業社會,「激進創新」顯然與我們的傳統企業文化格格不入。但今天的網絡經濟年代,是一個不斷激進創新的動盪年代。這股企業創新浪潮已對我們神州大地,乃至於全球企業的營運模式,造成了重大的衝擊。

新年伊始,企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概仍離不開美國《時代雜誌》選出的2010 年風雲人物——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劄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他以二十六歲青春之年, 自2004年創辦Facebook 至今不過六年多,就其公司估值四分之一股權計算( 高盛最近估值為500 億美元),擁有的身家已高達百多億美元;其社交網站今天已聯上了全球用戶五億之多,首創前所未見的資訊交換平台,並營造一無遠弗屆的社交網路,改變了億萬人的生活聯絡方式,甚至影響未來的商貿模式。論財富,劄克伯格已堪傲視國際同儕!論影響,雖未至於獨領風騷,至今誰與爭鋒?

羨慕之餘,或有人說,這是不過是時勢造英雄而已!是嗎?今天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時勢?幹嗎自己就闖不出什麼英雄名堂來?我們當中或有不少縱橫商場幾十年的企業老大,至今還不大適應瞬息萬變的網絡年代,對目前世界企業發展唯北美馬首是瞻的形勢仍大不服氣。但回顧過去十年,當今網絡年代的大趨勢,不正是由創辦微軟、穀歌、亞瑪遜、Facebook 和其他許多善用網絡創新的商貿奇才推動而成的嗎?而時勢的形成不僅在於人才,更在於這些人能否洞悉市場先機、高瞻遠矚、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的勇氣。

激進創新漸成趨勢

過去幾年,我們在資產管理和技術投資之餘,由於專業所需,不但密切留意歐美企業管理思潮的發展,而且對網絡經濟和創新科技的發展特別關注。鑑於這個由不斷創激進創新技術所驅動的網絡經濟,很可能在未來二十年間成為主導全球企業的大趨勢,我們在五年前決定成立一個營商創意小組,專責研究最近十年間企業管理思潮及其在中國的應用,並致力建立一套適用於本地企業的激進創新及迅速商品化範式。為進一步落實這項承諾,2007 年我們加盟由未來學家沃爾夫岡. 魯格爾克(WolfgangGrulke) 所創辦的FutureWorld,在港成立「未來世界」( 中國) ; 2009 年,我們又投資由賴倫斯(Bill Rylance)在2008 美國金融危機後建立的企業顧問集團Watatawa為策略夥伴。此顧問集團的商貿諮詢服務在於為亞州太平洋地區的企業客戶建立緊密的商務夥伴關係,著眼於信任資本,致力為客戶企業的未來發展作多方位的籌策,宗旨與我們標榜的企業原則一致。在2010 年,我們開始在香港和中國籌辦一個為促進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中國基金」。此「基金」將為中國及本地創新技術迅速商品化的融資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今年,我們有意在本地成立一個全球企業及技術創新智庫, 一方面從「師法未來」的觀點思辯網絡年代的社會經濟、企業和創新技術發展;另一方面為「智庫」羅致熟悉中國國情而又能胸懷世界、放眼未來的本地智囊人才。

經過多年對最新歐美企業創新思潮的研討和思辯,最近我們整理出一套企業創新範式,並總結過去兩年北美企業穩度金融危機的一些成功案例,給本地企業借鑑,使之能在動盪不安的網路年代中沉著應變,持續穩健地增長發展。為讓本刊讀者率先分享這套理念,蒙本刊編者賞識,為我們開設一個名為「營商創意」的專欄,為期一年多,每月供稿一篇,期能藉此拋磚引玉,以匡我們蠡測管見之不逮。但在深入探討這套理念之前,有必要在此進一步闡述本文標題所謂「激進創新、師法自然」的一些重要概念,以作日後討論的框架和依歸。

企業創新衝擊神州大地

開宗明義, 從經濟角度看「創新」,其概念大可追溯至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J.Schumpeter) 在1934 年倡議的定義( 《經濟發展》1934年,哈佛大學出版社)。據熊彼特闡釋, 「創新」乃指經濟體系中一些基本價值的根本改變——即從未有之的事物或概念。當人們引進創新系統價值之際,舊經濟體系必將予以讓路。言中之意, 「創新」必然「汰舊」。因此,對現存系統(包括經濟體系中的企業和技術)而言,「創新」具有「創造的破壞力」。而所謂「激進」創新,是指這些創新不是漸進的,而是激進的、跳躍式的、《黑天鵝》(Black Swan)式的1。由於「創新」具有摧枯拉朽的巨大破壞力, 「激進創新」的出現可令一些相關的傳統行業消失於旦夕之間,就如八十年代電腦文書處理軟件的出現淘汰了打字機;九十年代手機取代了傳呼機;如今數碼相機已令傳統菲林和沖曬業瀕臨滅絕,將來在網報刊與電字書的流行,也可能威脅到傳統紙張印刷業的存亡。

在著重穩健發展、循序漸進的中國商業社會, 「激進創新」顯然與我們的傳統企業文化格格不入。但今天的網絡經濟年代,是一個不斷激進創新的動盪年代。目前的大趨勢是,全球企業在萬維網商貿創新的衝擊下正不斷地變更和革新;創新的網絡商貿模式和戰略,消費者新的消費模式和行為趨向,及一些嶄新的商貿營運方式,都足以影響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不言而喻,這股企業創新浪潮已對我們神州大地,乃至於全球企業的營運模式,造成了重大的衝擊。配合資訊科技的商業革新,全球企業正面臨不進則退、汰弱留強的嚴峻考驗。今日我們如仍未能緊貼世界潮流大勢所趨,創新求變,試問如何為我們企業籌謀未來發展?如果我們冀望自己的企業在今後二十年仍能持續增長和繁榮,不能再固步自封了,是時候反思我們的傳統營運方式、企業的未來定位、應採用的商貿模式及策略。

首先,我們或須反思一下, 中國人是不是一個擅長於「激進創新」的民族?過去二、三十年間,我們到底有什麼移時易世的創新理念,或破舊立新的激進技術創新和發明?當七十年代個人電腦起飛、八十年代互聯網應用日廣、九十年代電子商貿開始蓬勃,如今已醞釀成一個嶄新的網絡年代,我們中國人在幹什麼?我們既缺乏「激進創新」的意識和勇氣, 又無「洞悉先機」和「高瞻遠矚」的能力,也看不透「未來」,我們究竟憑什麼認為中國人能在二十世紀再領風騷五十年呢?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也不宜妄自菲薄,認定中國人不能創新,本地也無值得投資的創新專案。從八十年代至今,國家不是一直在倡議「科教興國」嗎?至少由國防主導的航太科技,和目前內地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汽車製造業,投資創新高科技而成功例子仍然不勝枚舉。但在香港,高科技投資的成功率確是差強人意。至今, 為人熟悉的成功案例僅有「八達通」和「千里眼」(一家以電子智慧遠距監控技術為本的公司)等寥寥可數幾家。這兩家公司的創新由技術研發到融資上市都是由港人主導,可惜的是,這樣的成功故事在港有如鳳毛麟角。

香港創新科技成功案例寥寥無幾

那麼,這是否意味香港根本缺乏值得投資的高科技創新專案可言?那倒不是。事實上,香港確有不少本地研發的高科技專案,不過鮮為人知而已。根據我們最近對創新科技署(ITC)的小企業研究援助計劃(SERAP)年報的分析,在過去十年間(2000-2010) ,SERAP 曾撥款3.36 億港元資助了316 個高科技專案。就成功通過專家評審而獲的資助的平均比率約20% 推算, 估計在十年間,本地共有1580 專案曾向SEARP 遞交資助申請。換言之,本港每年約有158項創新科技的計劃。對於一個人口剛好超過700 萬的地區而言,這是不俗的表現。對上述年報作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 在獲SERAP 資助的316 個高科技公司當中:

?7 家(2.2%)參與高科技材料的商品化,例如高溫超導體或可用於煞車系統的電流變智能液;

?22 家(7%)從事生物科技產品的開發,例如新穎抗癌治療,或利用不朽人骨髓體細胞作為幹細胞基因表達的載體;

?15 家(4.7% ) 在研發通訊系統, 例如與互聯網IPQoS 引擎的網路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或者虛擬媒體的安全門鎖系統;

?44 家(13.9%)參與新穎電子應用產品的開發,例如基於指紋的生物測量學和無接觸智慧卡或OS 智能電話,或行動感覺遠紅外線感測器,和以ASIC 研製的輻射探測器;

? 在從事環境技術(3.8%)研發的12 家,其項目包括以等離子技術制裁的窒內空氣潔淨系統,及低成本高效率的CIGS 薄膜太陽能電池;

?121 家(38.3% ) 在開發嶄新的互聯網應用軟件和內容;

?28 家(8.9% ) 在流動電子商務,例如能通過流動電話安全轉移款項的系統;

?6 家(1.9%)從事光電子技術(photonics)的應用開發,例如感覺處理器纖維;

?18 家(5.7% ) 在半導體例如智能多媒體與人類相互關係控制器;

?43 家(13.6%)從事其他創新應用系統的研發,例如具有識別針織圖案能力的毛線衣紡織連接系統,或在網智能控制無人駕駛汽車。

從上引案例可見,本港的創新科技專案雖非每項絕對創新,但其種類之多、範圍之廣,相信大出本地投資者意料之外。上述科技專案在獲ITC 資助之前, 必須通過SERAP 一個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審核,而審核水準之嚴格不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為遜色;且每個評審委員,都是在有關科技有深厚科研背景或在有關工業和技術專案管理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專家。通過這樣的評審而獲資助的316 個專案,應有不少會成為香港科技創新的成功案例吧?總結十年來的成績,如以有關專案的企業上市(IPO)作為成功指標, 十年間獲SERAP資助的316 家專案公司最終成功上市的可惜不足十家!它們大部分仍在商品化和市場化的摸索中。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無法為香港創造更多高新科技企業和創新的成功案例?就我們對本港高新科技創業與投資的認識來說,箇中原因既有創業者個人因素的內因,和有關資金來源、市場形勢與潮流趨勢等外因。內因在The First TenYards 一書中有精闢的分析2,於此不贅了;外因則有如下數端:

一、前期投入資金不足(SERAP 最高資助金額為800萬港元) , 而後續資金不繼(本港投資者大多不願投資於高新科技專案,認為風險太高,回報期太長);二、未能確立一個令投資者信服的營運和收益模式(如何能順利運作和真正能賺錢?);三、創業者對國際的創新的潮流大勢認識不足,未能掌握時世,從而因勢利導;四、對市場的形勢與預測認識不足(市場形勢千變萬化,不容閉門造車!);五、缺乏使創新科技迅速商品化的能力。一項創新科技,幾年之內已有更新的發明取而代之。試問十年內不能上市的專案,還有成功的機會嗎?

創新商品化的六大法則

出於對本地企業創新的關注,和鼓勵更多後起之秀企業家把其創新項目迅速商業化,我們從多年創辦企業上市和科技投資管理所得的經驗,再借鑑近年倡議的激進創新理念和北美一些傑出的成功企業案例,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迅速創新商品化理念。為使這套理念能形象化為企業策劃的指引,我們以「風火雷電雨」五種大自然現象的特性為象徵,把這些象徵化的理念法歸納為切實可行的六項法則:一、順應潮流;二、掌握趨勢;三、只爭朝夕;四、建立信任;五、認定目標;和六、勇於創新。在上述五種自然現象中, 「風」象徵當前世代的潮流和趨勢,「火」乃創新和追求未來業務發展的熱忱和趨向, 「雷」是創新在銷售策略和業務模式的衝擊, 「閃電」象徵我們在創新商品化應持有的速度, 而「雨」本有滋潤萬物和孕育生機的能力,象徵在不斷激進創新的網絡年代,我們可從創新思維的雨露中獲得啟示,不但能迅速適應時代的挑戰,且能透過技術和商貿模式的創新在生物科技、電訊、環境技術和電子商務進行超級融合(super-fusion)項目的開發。

打破「零和思維」

在這套法則之上,我們倡議一套以「超越零和」(beyondzero) 為基本理念的企業創新範式,作為本地企業在成功上市以後的長遠發展原則。所謂「超越零和」,其概念源於「遊戲理論」眾所周知的「零和現象」——在紙牌遊戲中,一方輸,另一方贏,因此總和為零。在股票市場如是,在商場也如是。在傳統生意上,我們大都接受這種思路,就是你輸我贏,很少能做到彼此雙贏的局面。此思路仍然見於今天大多數慣用的營商手段,例如把汙染製造業的製造活動外判至其他國家或地區,或乾脆把汙染的廢料運到其他國家,管它對他們環境是否有嚴重遺害;又或為節省物料成本,以獲致自己企業最大收益,大力榨壓我們的供應商,不理他們是否虧損與死活。這樣的思路,顯然無助於促進商務夥伴間的信任,也不利於在全球網絡中建立國際團隊和營造合作關係。

顯而易見,在今天的網絡年代,我們如欲贏取商務夥伴的信任,建立國際合作團隊,必須打破這個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改而採用我們「超越零和」的企業範式:在企業員工間促進互信、在社會間贏取公信、在商務夥伴間建立互信、致力營造雙贏的關係。在這套新範式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將以靈活的適應能力和誠摯的態度,尋找創造性的合作,並從未來角度探索網絡關係,特別致力於瞭解Y 世代年輕人的訴求與期望。

過去幾年間,我們欣然目睹內地一些高瞻遠矚的企業培訓家,正致力於中國企業創新的再培訓,而其所揭櫫的培訓宗旨,竟和我們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因而相信:如果中國企業經過創新再培訓而能在今後二十年間採用一套開誠布公、靈活變通和勇於創新的企業範式和業務模式,則在未來世界的經濟舞台上,中國未嘗不可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註1 根據《黑天鵝》一書作者塔立(N. Taleb)的闡釋,乃指一些不大可能發生的事件。《黑天鵝》有三種主要特徵: 它是變化莫測的; 它帶有巨大的衝擊力;而在事後, 人們往往予以一個較不隨意出現和更可預測的解釋。

註2 Po Chung and Saimond Ip (2009): ''The First Ten Yards-The 5Dynamics of Entrepreneurship'',CENGAGE Learning.

周博裕為亨亞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倫敦商學院理學碩士、南澳洲大學博士及香港城市大學之工程博士。周博士於管理從事製造、市場推廣及金融服務之上市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擅長於收購合併事項。現任香港上市公眾公司華普智通系統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美國上市公眾公司CelsionCorporation 董事,以及加拿大上市公眾公司Augyva MiningResources Inc.獨立董事。

李鈞陶為法國里昂大學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生化哲學博士,先後出任《信報》科技版編輯、《信報月刊》總編輯及《信報》專欄作家;曾就職於本港多家生化醫藥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現居溫哥華,閑來寫作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88

師法自然的創新營商思維——企業創新應變策略思維繫列之二

1 : GS(14)@2011-04-10 23:44:46

2011-3 HJM
在今天高科技的網路年代,難道營商創意也可師法自然?

為何不可?須知創意出於人的思維,而人由大地孕育而生,千萬年以來與大自然共同進化。

在環保已成社會主流關注

的今天,綠色營商的概念大有市場,但至今所見的綠色營商主意,仍然侷限於節源減碳、循環再用或另類能源之上,即使利用最新微菌生物科技降解廢料,也不見得是令人驚嘆的創意了。其實,綠色營商思維又何須囿於環保?而自然又何必為「綠色」,我們不妨跳出框框,看看一套師法自然的營商思維,如何能應用於企業的激進創新之上。

「去妄求真」認清強弱項

在這套營商創意理念中,我們認為所有創意發明,及一切事務的成敗,都在乎人的意識(consciousness) , 此意識包涵人的識見和心態。例如港人投資買賣,營商賺錢,往往以「搵快錢」為目的。以這種急功近利的意識來投資營商,許多時反因人性的貪婪執著及其他物慾而判斷錯誤,最終招致失敗收場。所謂「去妄求真」,求真就是恢復自我的本性意識,認清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不弄虛作假,不妄自尊大;而「去妄」,就是去除人性的貪婪執著等物慾所造成的智障。這個理念是從修禪而來,筆者非禪道中人,不敢妄談修禪,但從多年得來的投資經驗,我們領悟到投資的失敗,十之八、九乃由判斷錯誤所造成;而能矇蔽我們意識的,往往是自己的貪婪、執著、嗔怒、愚痴、傲慢和疑心所造成的智障。如何能去除這些智障呢?法門甚多,說易非易,但亦非難,不妨引一則寓言以供參考。

莊子《應帝王》篇最後有

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說: 「南海之帝為儵(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在這則寓言中,儵與忽代表計較眼前得失而忽略生命圓滿的人,渾沌則代表個性單純寬容、生活知足常樂之人。後者雖然七竅無有,卻保持單純寬容的天性,一旦開竅,於是有計較得失之心,已非天性渾沌之渾沌了。從修禪觀點看,開竅反能使人單純寬容的本性受到外界色相所引誘,意識遂受到物慾智障所矇蔽。因此,金融投資或營商創業,雖然為的都是利,但若斤斤計較於眼前得失,往往會財迷心竅、利令智昏。個中道理,知易難行,所以要求「去妄求真」,然後才能把師法自然的營商創意理念,運用得得心應手。

「看得通」也要「看得遠」

從投資角度看, 「求真」就是要「看得通」。看不通的投資,十居八九都會慘澹收場。多年前,美國多家投資銀行推出了一系列如accumulator 之類設計複雜的投資產品,透過各地金融機構向投資者推銷。但真正能「看得通」這類產品的投資者究竟有多少?在雷曼兄弟倒閉後,受累的投資者以千萬計,其中包括不少專業機構投資者。可見為物慾智障矇蔽者大不乏人。在「看得通」之餘,也要「看得遠」。

與歐美相比,本港投資者大都目光短淺,汲汲於眼前短利,除寥寥可數幾家企業外,如堅持本地3G 流動電話的發展者,甚少有高瞻遠矚的氣魄。因此,要為高科技項目而融資,倒不如問津於內地。但一個項目無論是從一己創意構想出來,還是應邀投資,怎樣去「求真」才確信自己是「看得通」和「看得遠」呢?當中並無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然若能完全契合於師法自然的五大元素,則雖不中亦不遠矣。

師法「風火雷電雨」

一、風

或問,在今天高科技的網路年代,難道營商創意也可師法自然?為何不可?須知創意出於人的思維,而人由大地孕育而生,千萬年以來與大自然共同進化。自古文明始,我們的先祖不是仰觀天象而創造曆法嗎? 相傳包犧氏俯察萬物而作八卦1,文王演八卦爻辭為《易經》;乃至中古時代

日本著名武術家宮本武藏

(1584-1645) 辭世前所寫的《五輪書》, 以「地水火風空」闡釋其武術秘笈,不也是師法自然嗎?商場如戰場,倘能「去妄求真」,不難發現營商致勝的策略,其實一直隱藏於自然界的「風火雷電雨」之中。

在自然,氣流動而為風。

在人,一念之由生,其起之初,恍若拂面之微風。微風不易察覺;及至其積聚成勢,則可演變為所向披靡的龍捲風,甚或排山倒海的烈風和颱風。激進創新科技的發展也如是,互聯網的發明是一個好例子。據美國互聯網學會歷史檔案的記述,互聯網最先是由麻省理工大學(MIT) 的李克利達(J.

Licklider)博士在1962 年8 月一封討論「星系網」的電郵中所倡議的概念。在隨後一系列歸檔於MIT 的備忘錄中,他構想了一個能促進社會相互作用的全球性網絡。這網絡可由全球互聯的計算機所組成,借此可在任何一方迅速交換數據和程式。當時,李克利達乃受聘於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計算機研究方案的首席研究員。及至1962 年10 月離職時,李克利達說服其繼任者鮑伯.泰勒有關這個互聯網概念的重要性。結果,在其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這個互聯網概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形成一個全球參與的嶄新網路技術,乃見今天網路經濟年代的來臨。

若把營商的創意喻之為

「起風」,則仍須「求真」,確信此創意之重要及可行,並堅持地努力說服他人予以支持,直至聚風成勢,方能發揮風之威力!我們營商創業,倘能領悟自然風勢之由起,必然獲益良多。當然,風勢毋需凡事皆由個人的創意而起,也可由社會人心所趨所形成的風尚潮流、或市場經濟所促成的市場大勢、或政府發展策劃所導致的政策形勢。不言而喻,任何投資創業項目,不管創意如何天才,利潤如何豐厚,如不能符合「風勢」此首要條件,勿為。反之,如項目能乘風順勢,大都能御風而起!

除勢力外, 風尚能挾帶「訊息」。宮本武藏在《五輪書》的「風之卷」中,以風喻為其他武術流派的風格(兵法之道)。他認為,不知其他流派的武術風格,就無法確知自己兵法之長短,試問如何能克敵?這個道理與《孫子兵法》在「計謀篇」結論所說的「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如出一轍。在商場上,風的資訊可以是市場趨勢、同業競爭者的動向、時下潮流、消費者最新行為和偏好、嶄新技術趨勢和凝聚、國家經濟發展的焦點、政府政策和宏觀指令等等。因此,營商創業者必須經常「聞風」,確保資訊靈通,然後才能洞悉先機,凡事快人一步,捷足先登。

二、火

火是燃燒的物理現象,其生髮必須先有火種及助燃的溫度和氧氣。當這些條件足夠時,自能生出熊熊烈火;如能再輔之以風,尚可造成「風頭火勢」。把這現象引申到投資創業上,即使面對一個非常吸引的投資項目(火種),我們仍須「求真」,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否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和持久力(助燃),把項目發展到「風頭火勢」的階段呢?去年初,我們的商貿夥伴從當事人得知, 上水粉嶺間有一塊500 萬英呎的地皮待售,可申請轉作商業用地,作價5 億港元,訂金5000 萬,但須於三個月內完交易,逾期沒收訂金。在「求真」後,我們認為此項目大有可為,無奈公司財力不足,故曾與本港一知名地產商商議合作投資, 但對方表示毫無興趣。在無法符合「起火」的條件下,我們唯有放棄。是項地皮隨後由該地產商以橫手購去。至今年初,此地皮已升值至300 億港元。有人因我們把這個賺大錢機會拱手讓人而大呼不值;我們則以平常心待之,並以此為經驗,明白一切事務的成敗在人而不在於事。

火所發出的熱力可喻之為

創新者的堅持、熱忱和能量。

回想半個世紀前,李克利達若非堅信互聯網概念的重要性,又具備發明者應有之熱忱能量,說服其繼任者繼續努力開發互聯網,可能不會有今天的網路年代。同樣, Facebook 也因創辦人扎克伯格的創業「熱火」,才見今天的成功。此外,火尚有激進創新的破壞力。

舊的技術和概念付之一炬之後,創新的技術才能像浴火鳳凰一樣冉冉而升。

三、雷電

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雨雲

在空中相遇,電荷跳躍於兩端雨雲間而相擊,立即出現閃閃電光,繼而隆隆巨響。後者就是震撼山川河岳的雷鳴,其特徵在於聲響與震撼力。此現象可喻為發展至上市(IPO)階段的企業,或已開發至市場拓展期的創新科技。在此階段,企業理應聲名大噪,而創新科技也因所造成的經濟效益而一鳴驚人。此外,雷的震撼力也可比喻為企業為重振中興,或變換營運模式而進行的內部架構重整。

電之特徵在於其速度及催

化作用。在網路年代營商創業,須以石火電光的速度儘快上市,因為商場兢爭激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一項創新發明如未能迅速商品化,很快會被其他更好的創新技術所取代。投資亦如是,商場上的合縱連橫,尤其是網路業務,合則成,不合則敗。機會出現,大多稍縱即逝,只要自己能看得透,必須在電光一閃之間當機立斷,作出果斷的投資決定。

最近,內地投資界有一則人人津津樂道的報導2 說,被人譽為中國個人網站「教父」、互聯網著名天使投資人的蔡文勝3,竟能在半小時之內果斷決定投資,入股廈門一家以化妝品網路零售業務為主的PBA 公司。據說, 蔡文勝與PBA 老闆蘇桂強相識不過兩月,便迅速成為其商貿夥伴,無怪乎業界譽其果斷投資決定為「迅雷不及掩耳」。當然,蔡先生事前顯然下過一番「求真」的工夫。據瞭解,近年內地有很多B2C 企業聲名鵲起,圖書品類有噹噹,3C 品類有京東,服裝服飾品類有凡客。它們在各自品類中幾乎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其他企業很難再超越, 但化妝品品類的B2C 市場格局尚未成熟。去年廈門PBA 公司B2C 網路零售額增長四倍,甚至在今年將有可能衝破1 個億,如此迅速成長的企業其市場前景可觀,只要注入足夠的資本,PBA 成長為化妝品品類中的B2C 龍頭企業指日可待。「在未來五年的『全民互聯網』時代,只有個別幸運兒成就大事業,那需要能力、膽識、團隊和運氣。

但是,找到賺錢的有效閥門,開拓一個良性發展的生意,許多人還有機會,電子商務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蔡文勝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他坦承這次果斷入股PBA,看中的就是化妝品品類的B2C 領域裡的巨大潛力。引述所以不厭其詳,無非點明石火電光的果斷投資決定背後,大都經一番審時度勢的深思熟慮。

電的催化作用見於激進創新中,因新思維和革新力的不斷湧現和相互衝擊而迸出火花,最終凝聚成推動經濟發展一道又一道的新里程碑。此外,電也是一種具有電勢的能量。

當此能量增長至其電容量的極限,一個相當於網路發展的傾覆點(tipping point) , 就會迸發出火樹銀花的光景。

四、雨

雨有滋潤萬物和孕育生機

功能,象徵在不斷激進創新的網絡年代,我們可從創新思維的雨露中獲得啟示,不但能迅速適應時代的挑戰,且能透過技術和商貿模式的創新在生物科技、電訊、環境技術和電子商務進行超級融合項目的開發。雨的本質為水,有洗滌革新的作用;且水為財也,乃營商投資不可或缺的資源。所以雨露充沛,也是今天營商創業所亟需。然而,大水也能氾濫成災,企業為營運發展經費不足引資供股,在獲雨露滋潤和孕育之餘,也毋忘公司股權控制的重要性。茲舉一企業實例以

說明之:

A 是一家由本地企業家在國內創建的現代生物醫藥公司。該公司於2003 年遷冊加拿大溫哥華,並在多倫多股市成功主板上市。2005 年, 由於藥物開發至臨床研究階段在在需財,亟需引資供股,結果引入一個來自國內的20% 大股東B。後者聯同另一股東立即入主董事局, 並把股權少於20%的企業創辦人逐出其親手建立的企業。豈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本港一家生物科技集團C 自上市以來一直未有值得開發的藥物項目,當B股東在2007 年中邀約C 集團入股A 公司,談判一拍即合。

C 集團願意入股2000 萬股,其中1800 萬股為優先可換股債券,並完全控制董事局,B股東則被摒於董事局外。今年初,眼見A 公司的藥物開發進入收成期,於是行使所持債券的優先可換股權,成為持股量接近90% 的單一最大股東,並僅以A 公司上市至2005 年的最低股價(約2.0 加元)的7% (0.14 加元) 向小股東進行全面強制性收購,實行私有化;其欺壓小股東之無良手法固然令人髮指!A 公司為引資而先後招狼引虎入室,一錯再錯,最終導致小股東慘然被迫接受賤價收購,創辦人則喪失所創企業在先,又失餘下股份九成以上價值在後,足為業者之訓。古語有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信焉。

上述這套師法「風火雷電

雨」的創新營商思維,可以作為我們評估創意及投資項目的指導原則。須知此五元素的生髮可以先後相繼,亦可同時演變,營商致勝,萬萬缺一不可,惟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參而悟之,可把眼前投資機遇、或剎那間之創意,轉化為成功的事業。

注1 《易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則取諸身,遠則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注2 《廈門商報》2011 年1 月27 日,記者童一粟。

3 蔡文勝現任北京聯網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4399 遊戲、暴風影音、網際快車、優化大師、Zcom 電子雜誌。CNZZ 資料統計、中國站長站、易名中國、美圖秀秀等諸多公司董事,2005 年被譽為個人網站「教父」,業內說他是「真正意義上創業者榜樣之一」。

周博裕為亨亞管理有限公司主席、未來世界中國有限公司創辦人。倫敦商學院理學碩士、南澳洲大學博士及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博士。周博士於管理從事製造、市場推廣及金融服務的上市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擅長於收購合併事項。現任香港上市公眾公司華普智通系統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美國上市公眾公司Celsion Corporation 董事,以及加拿大上市公眾公司Augyva Mining Resources Inc.獨立董事。

李鈞陶為法國里昂大學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生化哲學博士,先後出任《信報》科技版編輯、《信報月刊》總編輯及《信報》專欄作家;曾就職於本港多家生化醫藥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

現居溫哥華,閒來寫作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91

自然美(0157)新聞專區

1 : GS(14)@2011-07-29 22:38: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29&sec_id=15307&art_id=15474849
自然美盈喜 吐一口烏氣
2011年07月2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81

股市沒有「有麝自然香」

1 : GS(14)@2011-09-17 11:43:15

我信只是消息未夠快。我認為我們未來會有,只是你不懂未來趨勢,facebook和媒體的創新會加速這過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18986
投資者的故事
市面上關於價值投資的書籍多如牛毛。

投資者購買一隻股票之前,一定要準備一個故事。現股價是 5元,投資者估計會升至 8元,由 5元至 8元的差距,必會有一個故事。這故事不能含糊,一定要清清楚楚,我阿媽都要聽得明。故事另一個重點,是必須包括時間元素,即是由 5元升至 8元需要大約幾長時間。時間元素不需要準確,大概便可以。
故事內容可以是管理層變動,為公司帶來新氣象;可以是市場情況出現突變;可以是公司推出的產品受落;可以是公司重組成功;可以是一些過去籠罩公司的負面因素消失。故事內容會大幅影響公司的賺錢能力,即使未必即時發生,但發生的可能性頗肯定。

股市沒有「有麝自然香」
買一隻估值便宜而欠缺故事的股票,很容易墮入價值陷阱。從基本因素看,股票非常抵買:公司有錢賺、資產豐厚、管理層算老實,但便宜股票可以一世便宜,或變得更便宜,因為沒有一個動聽故事。緊記這一點,香港有 1400間上市公司,投資者沒有責任去找出每一間公司的長短處,股市沒有「有麝自然香」這回事。最容易墮入價值陷阱的股票,包括綜合性企業(旗下附屬公司資產值加起來總和遠超股價)、工業(行業不景氣)、二三線地產股(坐擁資產但乏力貨如輪轉)等。沒有故事的便宜股票會繼續便宜。
好故事的特徵是有人不相信,甚至是大部份人不相信。反過來說,所有人都相信的故事不是好故事,因為當所有人相信這個故事,消息已反映在股價上,催情劑失去效用。股票投資難在這裏,跟大隊通常無運行,因為投資者會發現自己是接火棒的最後一棒。好故事發生的可能性未可料,而且多數從旁有人潑冷水,驟眼看,好故事跟流料分別不大。投資者須具備多面性格:主觀願望太強是投資的大敵,欠缺主觀願望卻只會成為羊群一員。
市面上關於價值投資的書籍多如牛毛,書本中的理論大都無用,因為現實世界不完美:太多三姑六婆、財經演員、陳仔、肥龍,一人一句,搞到個人心煩意亂。書本中的故事無瑕疵,現實生活中投資機會總是佈滿瑕疵。投資者不是在羊群中迷路,便是嫌三嫌四,事後發現,跟好故事總是擦身而過。
丘亦生
2 : GS(14)@2011-09-17 11:43: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615283
我們都是價值投資者

投資者都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者。

上一堂基本課。其實「價值投資」( Value Investing)已無多大意義,因為所有投資者都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任何投資方法都可稱為價值投資。投資者買入股票之前,心中盤算過股票的真正價值是多少,而現股價與真正價值之間有一段距離,由現股價升至真正價值,中間要有一些事情發生,這些事情是一些催化劑( Catalyst,「催情劑」可能更貼切),或者可統稱為一個故事。買一隻股票,要有一個故事,報紙專欄推介一個冧巴也是一個故事。
價值投資的好處之一,是任何市況都適用,因為價值投資的分析方法是由下至上,從公司的基本因素開始,未必受經濟或股市概況影響。 1400隻港股,一定可以找到動聽的故事。
價值投資另一個好處(同時是壞處),是應用方法主觀,個人因素非常明顯,我百分百肯定價值投資是藝術,而不是科學。從構思故事到分析故事發生的可能性,投資者的思維框架是根據個人經歷,當中必定有偏見。因此,從投資可看到投資者的性格,或者反過來說,性格決定投資。

性格決定投資 招式各適其適
投資者擁有一套最適合自己性格、最耍家的武功,這套武功經過實戰測試,投資者深信不疑。武功具體招式各有不同,但必定擁有以下 3個重點:
第一、處理風險的方法。風險是投資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投資者處理風險之前,先要量度自己接受風險的能耐。投資者無時無刻都要自覺自己未必是對,假如是錯的話,要怎辦。風險管理是接受自己會錯,而錯了之後如何收拾。
第二、投資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很多事情是不知道的,因此,會特別留意一些行業或個別股票,對其他事情只保留八卦態度。隨着新興行業冒起,投資者熟悉範圍一定會擴大,因為投資者天性八卦,由八卦升級至留意是理所當然。
最後,投資者須擁有看得通透的能力。容易看得到的,一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已在股價上反映,一是事情未必如此簡單,內有蹊蹺。最需要看得通透的,是撥開雜草,隔開噪音,懂得計算公司的真正賺錢能力。
就是這麼簡單,我們就是如此這樣的價值投資者──懂得說故事,懂得認清自己的性格,知道風險的存在,有自知之明,異常八卦,不停尋真,看通世事沒有不勞而獲。我們的投資目標,是跌市和上落市跑贏大市,牛市未必可追過無懼勇者。

丘亦生
3 : 鱷不群(1248)@2011-09-17 15:39:25

金融雲端:大鱷高估唐唐膽量

我對這個較有興趣,鬼佬IQ低低地,港人不停買人民幣,點升三成。H股因匯率盈利暴跌,股災都似
4 : GS(14)@2011-09-17 15:48:0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5105
he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