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跳出框框 回報更佳 林少陽

1 : GS(14)@2013-05-22 13:10: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22/18267535

                近日港股跟隨外圍造好,然而其表現跟外圍比,總是打了一個不小的折扣。早前跟一位熟悉國情的機構投資者談及中國市場,我們頗有同感,就是中國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上市的股份雖然很多,但是可投資(investable)的股份總值,相對市場上追逐表現的資金數量,卻是少得可憐。

港股近年表現難言合格

                近年所見,我們的本港同業之中,表現較佳的基金,大多是區域性基金,而他們近年的主要表現來源,均是來自中港以外的亞洲其他地區。事實上,過去幾年東南亞市場的表現,遠比中國及香港市場出色。年初至今,日本這個沉寂已久的市場,亦在日本央行大規模量化寬鬆之下,錄得近30年來罕見的大型資產升值潮。
反觀中國市場,中央2009年濫發貨幣刺激經濟,結果新增資金並沒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推高國內的工資及物價通脹,嚴重打擊國內企業的盈利能力。
話雖如此,年初至今港股並不是真的一池死水。從《爽報》300萬爽組合參賽者的表現可以看出,此期間二三線股份的投機味道其實頗濃。雖然恒生指數於固定的區間窄幅徘徊,但是在六位參賽者之中,竟然共有三位參賽者第二季至今,獲得超過20%以上的賬面利潤,而領先的兩位截至周一為止,更分別升49%及46%。
細看這批參賽者的持股,十居其九都是幾乎沒有盈利甚至連年虧損的蚊型市值股票。參賽者夠膽豪花數百萬港元,賭一隻不知能否轉型成功的殼股翻身,只因那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遊戲,輸了錢是不需要埋單找數的。任何一位認清游戲規則的參賽者,都會博到盡。
然而,對絕大部份投資者來說,他們的財富還是主力投放於大市值的藍籌股上,代表港股市值近70%的恒生指數,才是大部份投資者停泊個人財富的地方。以此作為基準,我們不得不承認,港股過去幾年的表現,確實是不合格的。
去年已有部份過往只投資中港股票的行家轉投高息債券,亦有部份行家近年消除地域界限,將股票投資組合的範圍,擴展至環球股票市場。

分析決策力是致勝關鍵

                  然而,一個過往專長於投資中港股市的基金經理,轉移陣地,將無可避色地受到客戶的挑戰:你怎麼有能力在你熟悉的市場以外,比當地投資者獲得更大的投資優勢?
或者我們應該換轉另一個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假如我們相信資產價格的分析框架,是全球通用的話,基金經理的分析及資產配置決策能力,才是其致勝的關鍵所在,則無論其投資的地域在何方,其競爭優勢都不會有所改變。當然,正如與任何運動比賽一樣,我們依然不能排除投資者一樣具備「主場優勢」,因此折衷的做法,將是主力投資(例如60%至70%的個人資產,配置予自己最熟悉的市場及投資工具)仍然投資自己的主場。但在當今市場競爭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例如在歐美日及其他新興市場,各自找到一至兩個投資機會,會否比死守主場獲得更佳回報呢?

                  林少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12

立論:價值投資非單睇估值 林少陽

1 : GS(14)@2013-07-17 22:00: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717/18337247

                  上周四晚在讀者會上向與會者分享了我的一些分析框架,相信《蘋果日報》的讀者亦可能會有興趣。
很多讀者知道,我一向崇尚價值投資。不過,與很多傳統的價值投資者不同的地方在於,我並不滿足於買入估值被低估的資產,還要有足夠的證據證實,相關的投資項目具備足夠的盈利及股價上升催化劑。

要有催化劑撐起股價

                股價的催化劑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其一為短線的催化劑,其二為長線的盈利推動催化劑。推動短線股價升越資產應有價值的催化劑,我們稱之為事件主導投資方法;至於推動長線盈利及股價上升動力的,我們稱之為主題投資法。
主題投資法主要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社會結構或生活環境改變,為相關行業提供一個歷時數年,以至十數二十年的黃金投資機會。
舉個例子,中國由1978年開始的開放改革,為一個歷時30年的投資主題,首先受惠的是華南及華東地區出口主導沿海城市,以及相關參與三來一補或來料加工的外資廠商。當中的重點在於,中國當時的勞動力成本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國的工人向來逆來順受工作勤快,令參與其中的外資,可以輕易獲取巨額超常利潤。
超額的利潤吸引了更多的廠商來華建廠。不單是香港廠商懂得這麼做,還有台灣、南韓、日本、美國以至整個歐洲大陸的廠商,也懂得如何從中國改革開放中,獲得一點好處。經過幾十年的市場力量推動,現時供求關係開始逆轉,來華開廠已不能保證賺錢,經營不善者甚至有倒閉破產的風險。
另一個例子,是最近很多傳媒經常談及的所謂城鎮化概念。這不過是伴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副主題。外資進入中國招聘工人或服務人員,就業情況改善造就城鄉遷移,城市化過程中所有的建設,包括道路房屋醫院等所有基礎建設,是因應人類生活改變必然產生的需求。
這個已經發生了30幾年的現象,最近竟然被傳媒古老當時興,實在可笑。

內地舊模式已到極限

                現時迫在眉睫急須解決的問題,已非城鎮化,而是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工資急升、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產能過剩無處消化,以致醫療需要上升、老百姓老無所依,以及幾十年來的工業化,亦令內地大量的工業重鎮環境污染嚴重。
一方面政府急須解決當前的社會保障、環境污染問題,一方面又要設法解決人口斷層所造成未來財政收入減少,各項開銷卻開始逐步上升。畢竟,依靠地方政府賣地支撐開支這條萬應靈丹,總有其極限。
舊有的發展模式已到了極限,現在正好是習李新政,提倡經濟及社會改革的大好時機。本欄擔心的,反而是情況未夠壞,令改革派提出的改革建議,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令國民錯過了改革的黃金72小時。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415

立論:中概股返中國無望

1 : GS(14)@2016-05-21 13:09:16

前晚美股向好,加上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中午抵達香港,部份市場人士憧憬其將帶來一些利好後市的消息,帶動昨日港股跟隨外圍高收。雖然如此,雖然恒指全日的升幅高達234點,但是全日總成交量卻不足600億元,這反映投資者入市的意欲仍然頗為薄弱。看來,港股要突破目前悶局,仍然頗為困難。



投資者近月宜觀望

由於近月美國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參差,市場普遍預期下月美國加息機會只有兩成。假如屆時美國出乎意料地加息,將對市場造成衝擊,假如屆時維持利率不變,市場亦不太有任何驚喜。另外,下月23日英國將進行脫歐公投,現時市場普遍相信英國群眾將作出不退出歐盟的英明決定。但是民意調查反映雙方力量參半,萬一公眾結果是退出歐盟,恐怕將對市場造成另一場衝擊。在兩項不明朗因素夾雜之下,投資者現時最佳的策略,恐怕還是按兵不動較為上算。當然,投資者買賣的是個別股票,其持股未必跟隨大市上落。因此,在目前沒有方向感的市況,仍然有機會出現逆市之星。事實上,近日推動恒指上升的最大功臣,便是近年的股王騰訊(700),該股將於今天公佈首季業績,不排除有部份投資者於業績前偷步入市。



股王騰訊逆市增長

騰訊是一隻極少數在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之下,仍然保持強勁業績增長的科技股。假如股價於業績公佈後,有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或有投機者因為沽空了指數相關衍生工具,而要利用騰訊的權重地位沽低這隻優質藍籌,屆時將是投資者人棄我取的時機。反之,為了控制資金外流,多個行業持續受到負面消息影響。例如澳門便剛剛宣佈禁止電話博彩活動,預期相關措施將進一步打擊澳門賭業的營收。另一方面,昨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包括復星(656)及綠地香港(337)母公司在內的多家民企,最近被中國政府告知將限制其海外投資規模。此事發生於上周由於中國證監會收緊海外企業私有化後返回大陸A股上市的申請,多家已提出私有化的美國上市中概股,股價連日急跌。其中歡聚時代(美股代號:YY)更已率先決定取消其私有化的提案。消息公佈後,目前股價已較去年高位回落逾半。經過連日急跌之後,歡聚時代目前的估值只是未來一年盈利的10至12倍。



中資科技股可低吸

即使這批中資科技股不能重返大陸掛牌,其目前估值已較大股東當初提出私有化的價錢折讓逾33%,或潛在升幅約50%。不介意長線持倉的投資者,或認為現時為趁低吸納的時機。然而,投資中資股份永遠涉及政治風險。事實上,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之下,短期之內要求中國政府放寬滙率管制,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作者客戶持有YY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8/196164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11

立論:一個絕佳入市時機

1 : GS(14)@2016-07-06 08:09:58

作者外遊,本文寫於英國脫歐公投當日,市場一片兵荒馬亂之時。雖文章出街後,對於讀者判斷市況,或已失卻時效,但我堅信,假如能虛心向市場先生學習,總能從每次投資經歷中,獲得一些得益,無論這次經驗,是一日前發生,還是在十年前。今次英國公投結果出乎市場所料,事關在公投之前一個多星期,英國留歐派議員Jo Cox遇刺身亡,令市場傾向相信留歐派的同情票將增加,而今次脫歐公投只會在有驚無險下,遭到國民以近比數否決。然而,本欄繼續維持原判,傾向相信6月24日當日低位的英鎊滙率,很大機會就是今次調整的底部,即使在未來一兩個星期內,英鎊及環球股市繼續下滑,亦不會影響本欄原來的看法。猶記得14年前的9月11日,亦即筆者結婚周年紀念日(本港的晚飯時間),美國紐約的世貿中心雙子塔,遭恐怖份子挾持的兩架民航客機攔腰撞擊,並在全世界的電視直播下,在不消兩小時之內倒塌。當時才剛由Tony身上接手為華富財經研究部主管的我,於翌日環球股市急挫時,寫下了一段引發重大爭議的言論。當時我說,美國今次這場慘劇,當然是極端令人痛心,但是這次事件,對在遠東區的中國及香港社會來說,其影響實在遠不及1989年「六四」事件那麼深遠。然而,當年港股依然受到拖累而急挫,這將是另一次趁壞消息入市的大好機會。文章一出,我受到一位白人帶有恐嚇的電郵抨擊,認為我是一個眼光淺窄及自我中心的種族主義者。我的評論不單貶低了自己人格,而且我及當時跟隨我意見的讀者,將為我當時的錯誤判斷,付上沉重的財務代價。這次慘劇發生的時間太過巧合,對我的情緒困擾亦一直維持到現在。為紀念在「911」慘案中遇難的受害者,我及內子同意,此後不再在9月11日慶祝結婚周年紀念。然而,無論是多麼痛苦的經歷,我們做事,依然必須感情歸感情,理智還理智。任何成功的投資及生意,都必須將個人感情,暫時放在一旁。今次英國公投,對全世界的情緒打擊,以至對全世界經濟的打擊,當然不能與「六四」及「911」相提並論。我很肯定,14年後的今天,人們肯定仍然會記得「六四」及「911」兩場人為的慘劇,但相信未必有人會再care,2016年6月23日,英國人民選擇了自此與其他歐盟國家分道揚鑣。除非及後發生其他完全與今次事件無關的重大政治及經濟事故,否則的話,今次將不例外地,為投資者提供另一個絕佳的入市時機,尤其是在東半球,與歐盟關係不是那麼密切的香港及日本股市。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6/196827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58

立論:希慎比REITs更吸引

1 : GS(14)@2016-08-04 04:00:57

昨日政府公佈6月份本港零售總值,連跌16個月,上半年累計按年跌逾一成。惟本港租務市場表現仍然企穩,預期在利率低迷之下,收租股或將繼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昨日公佈上半年業績的銅鑼灣大業主希慎(014),寫字樓及商場出租率分別下跌3及1個百分點,在新簽寫字樓及商場租約,分別較舊約上調25%及10%之下,收入按年升2.7%,推動核心盈利上升1.3%至11.8億元,每股基本溢利1.12元,中期息按年增加4%至每股26仙。希慎旗下商場租金水平,向來定價較毗鄰的時代廣場大業主九倉(004)保守,按營業額收取的租金(turnover rent)收入比例,只佔零售租金總額一個中單位數的比率,即使期內turnover rent收入按年大減44%,零售租金收入仍按年升3.8%。希慎向以銅鑼灣區內居民為主要目標顧客,旅客比例不高。即使過去一年訪港旅客減少,旗下商場仍錄得按年5%的人流增長。只是從turnover rent收入按年大減看,旗下商場租戶期內旺丁不旺財,按最新零售數據,下半年不似有重大改善。幸好,希慎有近四成收入來自寫字樓租金及管理費收入。受惠於中資金融機構持續於本港擴展業務,自去年底以來,中環及金鐘一帶核心地段的寫字樓空置率迭破歷史新低,帶動港島東的寫字樓租金收入持續上調。希慎上半年寫字樓業務收入只是微升2.8%,只是主要租客宏利於年初退租,令空置率暫時上升3個百分點,相信有關空置單位,將很快被市場所承接。預期今明兩年寫字樓的租金將穩步向上。利園三期預期於2017年底落成,該大廈包括五層零售物業及20層寫字樓物業,估計將推動2018至19年度租金收入增長。希慎財政向來保守,淨債務佔股東資金比率只得3.4%。集團曾表示,未來有意在銅鑼灣以外的本港或境外核心地段收購地皮興建投資物業作長線投資。以集團目前財務狀況看,應可應付總投資額在100億元上下的新項目,而仍然不至於對集團的債務評級有太大的影響。大部份商場多於下半年舉行較多的推廣活動以吸引人流,下半年營運開支向來較高,希慎全年盈利或略低於上半年的兩倍,但相信亦不會相距太遠,全年每股核心盈利或報2.22港元,全年預期派息1.37元,按周一收市價35.9元計,市盈率約16倍,息率3.8%。由於盈利下跌的風險不大,且有望2018年利園三期落成盈利將再次上升。現價的希慎估值其實比近期熱炒的REITs吸引,只是因為派息比率只得六成左右,令投資者覺得其息率不夠吸引而已。自英國脫歐公投後,多隻地產股已累積不少升幅,有耐性的投資者,可留待股價回順時收集。筆者並沒持有希慎股權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1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51

立論:內房股年尾有得炒

1 : GS(14)@2016-08-17 07:56:59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晚宣佈落實《深港通實施方案》,預期正式通車日期為今年12月。由於事前相關安排已於市場廣泛流傳,亦得到傳媒廣泛報道,不排除周三開市後,市場或出現借好消息出貨的現象。有意入市的投資者,宜待市場出現調整時分段吸納。


券商股或現回吐

日前《信報》引述市場消息表示,在國務院宣佈深港通的同時,滬港通將同步不設累計投資配額上限,而「港股通」可投資的股份數量,亦將由原來的大及中市值股份,擴闊至恒生小型股指數成份股。有關新的安排,將大幅提高投資者跨境買賣對方股份的靈活性,有利雙方的金融中介人拓展業務跨境業務,而當中最直接受惠的股份,相信是港交所(388)。不過,多隻本港上市的證券商,其股價已於消息獲證實前大幅上升,有關的炒作,或將於消息公佈後,引發一場獲利回吐。港交所由於之前升幅並不顯著,而且其股份市場流通量充足,預期沽盤應不難被市場內的買盤所消化。市場流通量較差的中小型證券行,或將出現較深的獲利回吐。然而以滬港通的市場行為分析,深港通在12月正式通車之前,市場或將有另一輪的投機炒作。雖然在過去一個星期,市場因為流傳深港通即將通車,交投較今年上半年大部份時間暢旺,每日成交上升至較為正常的800多億元水平。然而,與去年港股大時代的高峯期相比,每日成交金額近3,000億元不可同日而語。股市的成交金額是衡量股市是否存在泡沫最客觀的指標。以目前港股的成交金額計算,本欄傾向相信港股於現水平仍未至於出現泡沫,只是近年港股長期處於上落市,任何具意義的升浪,往往慣性地引發短線投資者的獲利回吐。因為那些較長線的投資者,除非買中了極少數盈利及估值持續上升的股份,否則若不能及時在升市高峯期獲利回吐,及後的賬面利潤往往見財化水。現時距離12月深港通通車尚有四個月,部份沒有耐性的投資者或會在途中暫時離場。然而由於有深港通的憧憬,以及最近中港兩地宏觀數據稍見改善的基本因素支持,今次港股的調整未必會很深。雖說調整未必很深,但是最近一輪帶動大市上升的本港地產股、房地產信託以及大型公用及增長股,其估值已升至一個頗高的水平,相關股份或未必能在下一輪的上升周期中,繼續帶領大市上升。假如本欄對今年先低後高的預測最終證實生效的話,今年底前的升浪很有機會由一些投機味道較濃的中小型股份帶動。當中可能較能吸引市場注意的,應該是樓市處於歷史高位,而股價處於估值底部的多隻內房股。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1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94

立論:順藤摸瓜尋覓機會

1 : GS(14)@2016-09-07 21:44:13

近日港股成交開始活躍,惟每日成交金額仍然不夠800億元,較去年市況最熾熱之時仍有一大段距離。目前港股只是剛從谷底回升,不少股份目前的估值,相對其歷史平均值仍然有頗大的折讓,不排除今年底前,港股的估值,或將重返2010年至2015年間的平均值水平,以本欄不太科學的推算,大概相當於恒指約25500點左右的水平。指數的實際水平,很視乎市場資金的充裕程度,以及當下的市場氣氛而定。年初至今,大市升勢主要集中於最大市值的藍籌身上,這明顯反映市場氣氛仍然異常審慎。一個正常的市場周期,往往是由極度悲觀,走向極度樂觀的過程。依目前投資者的審慎程度看,本欄傾向認為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只是由今年初極度悲觀,重返正常水平。正如本欄早前提及已公佈業績的多個行業,似乎即使在異常具挑戰性的2016年上半年,不少企業因為生產及利息成本下降,即使營業額只是持平,但是毛利率及淨利潤率普遍改善。本欄亦留意到,今年5月1日開始,國內稅制實施「營改增」(取消營業稅改為只收增值稅)後,為不少零售企業節省回不少稅務開支,當中以在國內設有生產工場的餐飲集團,所省回的稅項開支最為可觀。其他零售商實際受惠,可能未如餐飲集團明顯,不過整體而言,簡化稅制對商家及消費者均屬有利。


港零售料有所好轉

其次,是今年上半年本港及國內多個省市,均不約而同出現多年以來的特大降雨量,對整體零售市道造成打擊。然而,下半年情況稍有改善,下半年國內消費市道,或在低基數之下,下半年將普遍有較佳的盈利表現。除此之外,過去一年多,本港零售市道受累於港元強勢,不單旅客減少來港,本港市民出外旅遊的次數亦大幅增加。港人其中一個最熱門的旅遊地點日本,年初至今因為日圓大幅升值,市民出外旅遊的意欲有所減弱,反之日本國民更傾向出國旅遊。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樓市升溫,雖然對大部份小業主來說不過是紙上富貴,但樓市交投活躍,對不少依賴樓宇物業買賣維生的地產經紀、物業發展商、建築商,以至相關做樓宇按揭的律師樓及金融機構等均有所得益。由此可見,隨着本港股市及樓市逐步回升,已衰足幾年的本港零售市道,相信將於今年下半年內有所好轉。經濟與金融市場之間的良性循環,或有望在今年餘下時間逐步形成。一旦市況繼續升溫,市場上買賣殼及大型的商業物業買賣將再次活躍。較早前南潮控股(583)「一雞幾味」變賣旗下傳媒、收租物業、舊電視城地皮,以至整間上市公司之地位,正是一個最佳的示範,讀者不妨順藤摸瓜,看看能否找到相關的投資機會。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7/19762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44

立論:唔加息仲令人擔憂

1 : GS(14)@2016-09-14 05:46:55

在剛過去的周末,美股受到聯儲局個別鷹派成員言論左右,擔心今個月及12月底前,將連加兩次息,為近期波平如鏡的美國股債兩市,泛起了一個不小的漣漪。本文出街之時,筆者正在海外出席會議,執筆之時,暫未知本周初港股的反應有多大,然而,有幾點值得中長線投資者留意的趨勢,其實並不會因為港股是否已屆調整,而出現根本性的變化。


美股走火警屬虛驚

日本經濟很可能是全球經濟的領先指標,其經濟於1990年見頂之後,隨着人口逐步老化,國民消費能力大不如前,即使日本央行持續多年量化寬鬆,依然未能重燃通脹。日本經濟見頂之後,中國崛起成為新的環球經濟增長火車頭。但與日本經濟不同的是,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仍然遠低於其他成熟經濟的水平。假如中國有能力透過提升個人生產力,即使較低的人口增長,亦可維持中國經濟增長,以高於環球平均值的水平運行10至20年。提升國民的平均生產力所面對的困難遠比釋放過剩勞動力的價值大。在中國國家的政治及經濟領袖成功找到推動經濟增長的新藥方之前,環球經濟增長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繼續以「低波行車」。假如上述推論成立,美國即使在今年底及明年連番加息,其加息的步伐將會非常溫和。反之,日本、歐洲以至中國,可能仍需要為刺激經濟而繼續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基於上述原因,上周五美股的那場走火警,很可能只是虛驚一場。自今年初以來,連續多年跑輸成熟市場的環球新興市場,一反過去五年的常態,重新跑贏成熟市場。根據過往經驗,上述的趨勢變化,一旦形成之後,往往會歷時多年,並不會於短期之內輕易逆轉。年初至今跑輸新興市場的美股,只要調整的深度不至於大幅拖垮環球資本市場氣氛,其弱勢反而對新興市場有利,因為這將推動資金由美股等成熟市場,轉投其他新興市場。事實上,年初至今新興市場流入的資金,主要透過ETF進行,對新興市場的中小盤股份的提振作用不大。因此即使恒指已較年初低位回升約6,000點,大部份中小型股份仍然大幅落後於大市,反映他們目前的估值仍未偏高。因此,雖筆者並不清楚港股是否已屆中期調整。然而,即使在宏觀形勢極其困難的2016年上半年,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上市股能夠為股東創造價值,只要相關行業的增長持續,其股份的升勢,應該不會在短期之內逆轉。其實,投資者真正要擔心的,並不是美國加息提速,而是連美國這個全球經濟火車頭也加不了息,因為如果環球利率能夠重返較為正常的水平,那是顯示環球經濟增長已有足夠能力重回升軌!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4/19769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00

立論:北水流向緊要過大選

1 : GS(14)@2016-09-28 04:58:47

美國總統大選兩大候選人首場辯論周二早上完結。由於今次選舉希拉莉及特朗普民望相當接近,首場辯論給選民的第一印象將對11月初的投票結果,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市場普遍非常看重今次辯論,因為這將關係到下屆美國總統的政治及經濟政策方針。一般相信,市場認為如果希拉莉當選首任美國女總統,很可能只會緊隨奧巴馬任內的政策方針,政策風險相對較低;反之,若特朗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其保護主義及種族主義色彩主張,或將為美國經濟以至全球政治,帶來不確定性。周二辯論結束後,市場調查顯示大部份美國民眾認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於辯論中表現較佳。電視台其實不用花錢做民意調查,因為去到辯論中段開始,墨西哥披索滙價急升,顯示市場認為對墨西哥不太友善的特朗普於辯論中處於下風,亞洲股市在日股及港股帶動下,低開高收,可見當今時勢,做投資都好難唔同時做埋政治分析。話雖如此,政治新聞對股市的影響力,其實是相當短暫。因此,即使是希拉莉今次真的遙遙領先特朗普,投資者亦不宜開心得太早。影響港股近期表現的因素,除了美國總統大選之外,還有港股通的資金流向。內地國慶黃金周在即,加上不少藍籌股自今年低位回升不少,大媽或有暫時沽貨套現的誘因。對股市中長線發展方向有影響力的,始終是行業及個別股份的盈利趨勢。今年以來,國內多個周期行業紛紛觸底回升,才是推動今次港股反覆向上的主要動力所在。因此,讀者與其花精神研究誰會勝出今次美國大選,不如多加留意中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致力增加市場資金流動性,力壓信貸市場利率,以及去產能等的成效,是否逐步反映於企業損益賬之上。踏入10月,個別H股將逐步公佈第三季度業績。從已公佈的國內宏觀經濟數據,以及本欄跟多家在國內有業務的上市公司會面所得的資訊反映,我們預期今年第三季度的企業盈利將持續好轉。當中收入見到明顯持續改善的行業,包括多家自主品牌的乘用汽車品牌,以及上半年因為持續降雨令工程動工推遲至第三季度的基建,以及相關工業原料(尤其是大量應用於基建及房地產市場的水泥及鋁材)供應商。此外,多家國內餐飲零售商不約而同地在中期業績宣佈,他們將受惠於國內盈改增稅制改革。當中,我們對向來管理能力勝於同業,但已連續三年盈利倒退的稻香(573),很可能已於去年下半年見了多年盈利周期底部。今年上半年,國內餐廳業務已見起色,而一直虧損的國內餅店業務,管理層亦已作最壞打算,如短期內仍未見起色,或壯士斷臂,止血離場。在不少於5厘息的支持下,股價或已於年初的1.66元見了多年大底。作者客戶持有稻香股份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8/197838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382

立論:人幣貶值利好港股

1 : GS(14)@2016-10-12 07:50:10

重陽節補假過後,港股復市高開低收,與外圍市況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顯得格格不入。港股昨日之跌,一般相信與中國外滙儲備加速外流,以及人民幣滙率重返下降軌道有關。上述解釋頗為牽強,事關A股在黃金周過後連升兩日,假如市場真的憂慮走資,對國情更加敏感的A股股民,斷不會嗅不到絲毫走火警的味道。周二港股之跌,較大可能是因為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市場已累積了太多短線好倉,而且大多不懷好意,都在等待黃金周假期完結後,港股高開之時沽貨套現。人民幣滙率在假期之後回落,很大程度是受制於美元強勢。不經不覺,日圓現價已較9月低位回落近4%,英鎊更較9月初貶值近9%。事實上,滙率的升降與當地股市的表現關係非常模糊。例如,英國及日本的本地投資者,明顯地認為買入當地掛牌股份,為對沖日圓及鎊滙貶值的有效手段。因此,當英鎊及日圓自上月底加速貶值之時,英國富時100及日經平均指數節節上升。香港的情況比較複雜,港人日常用港幣消費,而港幣與美元掛鈎。人民幣貶值減低港人進口成本,港人沒有誘因透過買入跨國企業或出口股對沖人民幣滙率下跌的風險。目前,港股逾半市值的上市股份,其主要結算貨幣是人民幣,因此折算為港幣,人民幣貶值是不利港人及以美元本位的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然而,在內地擁有重大市場佔有率的大市值股份,滙率貶值將引發通脹,通脹有利企業盈利增長。因此,滙率貶值對境外投資者的負面影響,其實並不顯著。事實上,近年不少國際投資者均視日圓貶值為買入日本股票的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為日圓貶值有助對抗當地通縮,有利上市股份的盈利增長。年初至今,最積極買入港股的投資者,來自港股通的資金流入。這批投資者的想法,其實與英國人及日本人的想法一樣,買入藍籌股份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沖本土貨幣貶值的風險。假如上述分析與事實相距不遠,則只要人民幣貶值幅度不足以引發市場恐慌的話,其對港股的影響,其實是中性偏好。自去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大幅放寬銀根。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於已公佈的上半年業績中稍見端倪。假如即將公佈的第三季度H股的業績繼續這個趨勢,本周的短線調整,將是投資者逢低吸納的機會。年初至今,全球新興市場有重新吸引資金流入的趨勢。除了香港因大量中資股份在港掛牌,收到近水樓台之效外;年初至今,一直跑輸成熟市場的日本股市,亦大有機會借今次日圓滙率見頂回落,而重新受到國際投資者的垂青。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2/197978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