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azer快招股 估值468億具電競概念 瑞信:最快2019年扭虧

1 : GS(14)@2017-10-22 17:46:27

【本報訊】近期電競概念風靡本港,焦點新股之一的遊戲設備公司Razer(雷蛇)本周一已通過上市聆訊,開始初步推介,暫定11月1日開始招股。據保薦人瑞信的報告指,Razer估值料介乎45至60億美元(約351至468億港元),惟公司蝕住上市,該行估計Razer最快要2019年下半年才能扭虧。記者:卓茗



市場消息指,Razer集資額約為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瑞信報告認為,在全球遊戲市場中,Razer是一間定位獨特的公司,正建構電競生態,暫未有同類公司可作比較。目前主要以遊戲周邊設備如滑鼠、鍵盤,以及電腦系統為收入來源,兩者佔收入分別約七成和三成。



明年收入料大增75%

瑞信預計,Razer今、明兩年收入可達5.19億美元及9.08億美元,即分別大幅增長32%和75%,主要由於周邊遊戲設備銷售持續增長,而電腦系統將於歐洲和亞洲擴大銷售,提升市佔率。然而,Razer料為美圖(1357)後,另一隻蝕住上市的科技股。2015年起錄得虧損,去年更擴大至5,961萬美元(約4.6億港元)。瑞信預料,電腦系統銷售擴大後,明年Razer的營運虧損有望收窄,2019年下半年扭虧為盈。值得留意的是,Razer雖有電競概念,但無意晉身遊戲開發商,料未來維持設備股的定位。今年3月Razer推出虛擬信用積分服務zGold,冀發展「課金」平台,每1美元可兌換84 zGold,用以購買遊戲內容或工具,目前有210萬註冊用戶。瑞信指,Razer僅有意提供平台,並無打算開發遊戲內容。


擬推流動裝置攻歐美

Razer早前放風將於年底推出首部流動裝置。瑞信指,公司尚未公佈流動裝置詳情,但該行預計將載入Android系統,初步以美國和歐洲為目標市場,其後再打入亞太區、尤其中國,屆時可能與內地品牌合作以擴大銷售網絡。瑞信認為,按照公司過往產品策略,流動裝置相信走高端路線,對比全球手機平均價格292美元,料Razer將定價500美元或以上。出貨量方面,估計明年逐步提升至每月100萬部,至2021年每月300萬部。不過,新業務zGold和流動裝置對Razer並非立竿見影。瑞信認為,兩項新業務的貢獻微,同時可能使毛利率較波動;並預期流動業務至少虧損四年,是為瑞信列出投資者需留意的主要風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9/201875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37

瑞信料恒指明年升至31500點

1 : GS(14)@2017-12-05 01:18:26

【本報訊】瑞信料港股明年向好,該行給予恒指的3個月及12個月目標價,分別為30000點及31500點,對H指3個月及12個月目標價,則分別為12000點及12500點。連同息率回報,港股明年料有一成回報。瑞信副總裁兼亞太區投資策略師邵志銘解釋,港股企業盈利增長不俗,且估值僅處中間水平,而在全球股市氣氛向好及成熟市場股市昂貴下,港股料受帶動兼獲外資垂青,資金未來料由強勢板塊轉投更具價值的板塊,例如內銀股。邵志銘又認為,市場對內銀股熱情將會重燃,因內地經濟趨穩且債息上升,料可帶動銀行盈利回升。該行又估計,決策者未來12個月或會宣佈對內銀注資,以解決內銀資產品質和資本不足的問題。他續指,內銀股現估值便宜,有空間回升至歷史水平,股價升幅可達三成。除內銀股外,瑞信亦看好內地消費如體育股。本地樓市方面,瑞信料未來3至12個月樓價指數仍會趨穩並上升,因買家需求仍在增加,並足以吸收供應。不過邵志銘認為,本地物業並非吸引投資選擇,除因樓價升值空間有限,其他投資所提供的收益率亦較佳,他對樓價長遠看法亦有保留。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2/20232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68

瑞信:明年看好內銀內險消費股

1 : GS(14)@2017-12-18 03:40:29

【明報專訊】恒指年初至今累升三成,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預期,在環球企業盈利持續向好、通脹低企和環球股市前景看好的因素帶動下,對明年香港和中國股市保持樂觀看法,預期明年投資回報約10%。現時恒指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12.4倍,國指為7.2倍,料國指有追落後空間。

明年預期回報低於今年的升幅,謝琳指今年的股價和估值皆錄得上升,明年在基數較高下,股價維持升幅有一定挑戰。該行看好內銀、內險、消費股,以及5G設備和電動車供應鏈。不過科技股不在推薦之列,謝琳解釋今年不少科技股上升逾50%甚至1倍,明年要如今年般上升有難度。

法興料明年港股升8%至10%

法興亞洲股票策略主管Frank Benzimra預計,明年港股有8%至10%上升空間,貼近亞洲市場。即使今年科技股為恒指貢獻30%回報,但他稱現時估值偏高,貢獻將減少;並指科技股盈利預測已脫離現實,長期盈利增長不可能高於整體經濟增長。

Benzimra建議增持亞洲金融股,當中較看好大型內銀股,即使不會有高增長,但估值仍然合理。他又指部分大型內險股估值偏高,但具不俗增長勢頭。他又指明年市場最大風險來自美股,因估值極高,不需特別原因下也可能出現調整,未來12個月美股或會下跌兩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65&issue=20171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93

瑞信謝琳:消費股有能力加價

1 : GS(14)@2018-01-08 01:06:21

【本報訊】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圖)認為,個別市佔率高的中資必需及非必需消費股有能力加價,而且經過過去兩、三年成本控制後,營運槓桿料改善,故睇好該板塊。她又指內地千禧世代是拉動消費增長力量,因此與消費品升級的行業料繼續有增長。

內險股勢受捧

另外,內地維持中性偏緊貨幣政策下,她亦睇好內銀股及內險股,指可受惠加息與資產質素改善,而保險產品滲透率具增長空間,亦可望帶動內險股。長線而言,謝琳料5G設備廠商及電動車供應鏈會有不俗結構性增長。她解釋,中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推出商業化5G,隨着內地未來兩年開始投資5G網路及網路設備,資本開支擴大下,供應鏈上的生產商將因而受惠。電動車方面,內地逐漸取締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車,意味電動車供應鏈可長期受惠。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7/202565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31

瑞信「買股變賣股」遭索償

1 : GS(14)@2018-02-04 23:18:26

【本報訊】內地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9月在美國上市,一名居於內地的工程公司主席為了認購和買賣阿里巴巴股票,同月在本港瑞信銀行開設證券戶口。翌月,他致電銀行職員以每股87.2美元的價格買入2萬股阿里巴巴,但職員卻將「買」聽錯為「賣」,在同一價位為他沽出2萬股。主席指若非職員出錯,他理應可以較高價錢出售相關股份,現入稟要求對方賠償,惟入稟狀未有註明索償金額。原告張星黎,控告Credit Suisse Ag。原告指他於2014年9月22日透過被告證券戶口購入29萬股阿里巴巴,翌月10日,他要求職員以每股87.2美元的價格買入2萬股,但對方卻在同一價格沽出2萬股,直至10日後他收到買賣信息才驚覺出錯。原告即聯絡經理反映,對方承諾進行內部調查,但至今仍未就該錯誤買賣作出修正。原告指被告職員違反責任,令他招致損失,而被告亦沒制定有效步驟去確保職員正確執行客戶買賣指示。案件編號:HCA236/18記者楊思雅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30/202900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803

違反多項證券監管規定 瑞信罰款3930萬

1 : GS(14)@2018-02-12 07:16:25

【明報專訊】證監會就瑞信違反多項監管規定,包括未有分隔客戶證券、沒有遵守賣空及電子規定等,罰款3930萬元。證監指瑞信在調查中表現合作,已經減輕刑罰,否則施加更嚴重的制裁。

瑞信發言人稱,公司已採取措施以確保符合監管要求,並會盡力避免類似的情况再次發生,相信證監的裁決並不會影響瑞信在香港及其他地方的業務。

證監指瑞信於2010至2016年間,沒有將客戶證券及公司證券分隔,導致有客戶及公司的證券混合在一起,並先後672次使用客戶證券為自營交易進行交收,違反《客戶證券規則》。

另外,在重組交易冊時沒有遵守賣空規定,2014至2015年出現159項超買交易,其中94項為無擔保賣空指示。期間瑞信亦在未有確保銷售的投資產品是否超出客戶能承受的風險能力,沒有將交易放進風險錯配監察報告,又沒有按要求向客戶披露某些資料,證監認為其監督的過程有所不足。

證監:瑞信合作 已減刑罰

證監又稱,瑞信就10項被發現不合適的交易,已同意以760萬元全數賠償受影響客戶,瑞信亦自行向證監匯報違規行為及關注事項。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表示,瑞信合作令證監關注的事項能更快解決,否則類似的違規行為施加的制裁將更嚴厲。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17&issue=201802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71

A股全周跌一成 瑞信:H股拖累

1 : GS(14)@2018-02-12 07:17:46

【明報專訊】即使去年大幅跑輸港股及環球主要股市,內地A股本周仍然受到跌市拖累大跌,而且累計下跌9.6%,跌幅較恒指更大。分析相信,主要是受到H股拖累。瑞信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股票研究主管謝琳表示,A股本身已較H股貴,一旦H股下跌,A股亦必定跟隨下跌。

事實上,近日跌幅較大的都是上證50成分股。昨日上證綜指跌4%或132點至3129點,全周計上證50亦大跌10.8%,跑輸整體內地股市。昨日深證成指及滬深300指數,亦分別跌3.58%及4.27%。

內地股市一向較少受外圍影響,今次市場憂慮的可能是內地自身的問題。昨日亦有媒體重新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1月中發布的文章,指要提高對股市正常波動的容忍度,不再賦予救市資金維穩市場職能,並明確救市資金退出目標。

彭偉新:市場對內地去槓桿太樂觀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認為,難以知悉沽A股的資金是否救市資金,但從另一角度分析,由於2015年救市關鍵人物,包括中證監主管及券商的高層,其後先後被指違紀,因此今次即使跌市,內地當局亦可能不會再採取干預措施,在這預期下,市場或將跌得更深。

另一方面,彭偉新表示,早前市場對內地金融去槓桿措施過度樂觀,但措施執行期間,金融業會出現震盪,市場明顯忽略政策的負面影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348&issue=20180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99

瑞信違規被罰3,930萬

1 : GS(14)@2018-02-13 03:45:45

【本報訊】證監會就瑞信於2010至2017年期間,因違反監管規定向其作出譴責並罰款合共3,930萬元。證監會特別指出,瑞信表現合作,否則制裁會更為嚴厲。

表現合作 未有重罰

證監會發現,瑞信期內沒有把客戶證券與公司證券分隔,先後過百次使用客戶證券為自營交易進行交收,導致出現多宗無擔保的賣空指示,沒有向證監會呈報逾1,200個須申報淡倉,又逾時或重複向聯交所申報等。在銷售投資產品方面,瑞信期內沒有向客戶提供及披露某些資料等。證監會認為,瑞信的系統及監控措施並不足夠,及未能確保監管條文獲得遵守。但考慮到瑞信自行向證監會滙報其違規行為及缺失,及同意向受影響客戶全數賠償760萬元等,表現合作,故未有重罰。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稱:「否則證監會就類似缺失所施加的制裁將更為嚴厲。」瑞信回應指,事件將不會對瑞信在香港或其他地區的業務活動造成任何影響和限制。該行已採取適當相應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9/2030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39

瑞信陳昌華:高鐵效應拉近港深穗樓價

1 : GS(14)@2018-06-28 10:38:53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877&issue=20180628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剛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匯報香港社會和政府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巿場憧憬相關規劃會對包括香港的區內城巿經濟和樓巿有進一步利好作用。瑞信中國股票策略主管陳昌華接受《明報》專訪指出,目前廣州、深圳及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具活力的城市,隨着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通車,可望縮減這些城市的交通往來時間,形成高鐵都市群,當中由本港到深圳福田及廣州分別只需14分鐘及48分鐘,有機會吸引部分本港中產階層到當地居住,縮窄港深穗住宅樓價的差距。

去年7月1日本港回歸20周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分別代表發改委、香港及澳門,在本港簽訂《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區內城市群包括本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和江門9個廣東省城市。

光陰似箭,下周日(7月1日)香港便踏入回歸21周年,政商界普遍預期,待中美貿易戰的不明朗因素消除後,中央短期內會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細節,意味該政策將進入落實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將為區內房地產市場帶來哪些影響?陳昌華接受訪問時就此從國策宏觀大局分析。他表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2010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任職時已啟動「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課題,研究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和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發生、演變和影響,並且結集成《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期望以史為鑑,了解今天、展望未來。

劉鶴主張發展大都市群

在上述著作中,劉鶴已經表明傾向發展「大都市群」,即是在某一大都會附近建立衛星城市,陳昌華認為此規劃與時並進,「過去內地經濟以重工業為主,但目前已轉型至由內需及服務業主導,此一經濟增長方式最重要便是樞紐(hub)及匯聚效應(critical mass);而即使同樣是製造業,運作一間晶片廠需要的土地面積比鋼鐵廠低,而且晶片廠可以分為多層興建,土地使用效率更高」。

事實上,近年內地已經先後出現長三角經濟帶(以上海、南京及杭州為核心)及環勃海經濟帶(以北京、天津及雄安新區為核心)等大型都市群,當地居民乘坐高鐵往返區內城市十分便捷,形成兩小時生活圈,「目前長三角有不少人住昆山到上海上班,環勃海也有很多人住天津到北京返工,高鐵車程都是兩小時內」。

深圳赴港僅需14分鐘 料吸引港中產北移

陳昌華指出,目前廣州、深圳(包括東莞)及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活力的城市,隨着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通車,可以縮減這些城市的交通往來時間,效益相當大,從而帶動整個大灣區經濟規模及人口倍翻,「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個政策目標,是吸引廣東省其他人口轉移去大灣區的城市群居住,目前區內人口約6500萬,翻一番則是1.3億,這完全有可能實現,區內經濟規模(去年約1.3萬億美元)也可望有相若增長」。

由於目前廣州及深圳住宅樓價明顯低於本港,陳昌華預測,隨着廣深港高鐵通車及大灣區都市群成形,有關差距日後將逐步收窄,「深圳福田今時今日經濟發展不遜於香港,而當地樓價只是每方呎萬多元人民幣,對比本港市中心樓價仍有較大折讓,廣深港高鐵通車後,由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到福田只需14分鐘,到深圳北站亦僅半小時,到廣州亦不過48分鐘,車費估計只是百多元。以我的情况來說,日後若住在福田每日來港上班(編按:瑞信香港總部位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較住在港島南區駕車過兩條隧道才可抵達公司更節省時間及金錢,屆時會否有本港中產階級因此也考慮搬到福田居住呢?」

大灣區西部 宜發展養老旅遊區

除了廣深港高鐵外,港珠澳大橋也將於年內開通。陳昌華認為,雖然該大橋可以縮減本港往來珠海、澳門及其他廣東省西部城市的時間,惟這些城市的經濟活力不及廣州及深圳,故短期經濟效益不及廣深港高鐵。他相信,澳門、珠海、中山及江門等大灣區西部城市,較適合發展為養老區及旅遊區,而非大都會。

至於有分析認為,隨着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通車,方便廣東省居民往返本港,吸引他們來港置業,將進一步推高本港樓價,陳昌華卻不認同。他表示,目前本港樓價之高,相信只有內地富豪才可負擔,而這些富豪部分早已來港置業,故跨境基建不一定會推升本港樓價;相反,他認為若高鐵通車,能吸引本港中產階級到深圳及廣州居住,加上若監管當局放寬港人到當地置業的限制,兩地樓價將因此受惠,可望縮窄目前與本港樓價的差距。

■兩個月前測中 恒指見28000點

恒指昨日大跌525點,收報28,356點,陳昌華在《Money Monday》第144期(4月16日出版)封面故事的專訪中預測恒指將下試28,000點,是少數測中港股近月跌浪的券商代表;他現仍維持恒指在未來12個月合理值為28,000點的預測。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帶來哪些股市投資機會呢?陳昌華早前發表報告,看好在區內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時代中國(1233)及龍光地產(3380)。

明報記者 葉創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72

瑞信陳昌華:高鐵效應拉近港深穗樓價

1 : GS(14)@2018-06-28 12:21:0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877&issue=20180628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剛向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匯報香港社會和政府對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意見,巿場憧憬相關規劃會對包括香港的區內城巿經濟和樓巿有進一步利好作用。瑞信中國股票策略主管陳昌華接受《明報》專訪指出,目前廣州、深圳及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具活力的城市,隨着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通車,可望縮減這些城市的交通往來時間,形成高鐵都市群,當中由本港到深圳福田及廣州分別只需14分鐘及48分鐘,有機會吸引部分本港中產階層到當地居住,縮窄港深穗住宅樓價的差距。

去年7月1日本港回歸20周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分別代表發改委、香港及澳門,在本港簽訂《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區內城市群包括本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肇慶和江門9個廣東省城市。

光陰似箭,下周日(7月1日)香港便踏入回歸21周年,政商界普遍預期,待中美貿易戰的不明朗因素消除後,中央短期內會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細節,意味該政策將進入落實階段。

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將為區內房地產市場帶來哪些影響?陳昌華接受訪問時就此從國策宏觀大局分析。他表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於2010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任職時已啟動「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課題,研究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和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發生、演變和影響,並且結集成《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期望以史為鑑,了解今天、展望未來。

劉鶴主張發展大都市群

在上述著作中,劉鶴已經表明傾向發展「大都市群」,即是在某一大都會附近建立衛星城市,陳昌華認為此規劃與時並進,「過去內地經濟以重工業為主,但目前已轉型至由內需及服務業主導,此一經濟增長方式最重要便是樞紐(hub)及匯聚效應(critical mass);而即使同樣是製造業,運作一間晶片廠需要的土地面積比鋼鐵廠低,而且晶片廠可以分為多層興建,土地使用效率更高」。

事實上,近年內地已經先後出現長三角經濟帶(以上海、南京及杭州為核心)及環勃海經濟帶(以北京、天津及雄安新區為核心)等大型都市群,當地居民乘坐高鐵往返區內城市十分便捷,形成兩小時生活圈,「目前長三角有不少人住昆山到上海上班,環勃海也有很多人住天津到北京返工,高鐵車程都是兩小時內」。

深圳赴港僅需14分鐘 料吸引港中產北移

陳昌華指出,目前廣州、深圳(包括東莞)及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活力的城市,隨着廣深港高鐵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通車,可以縮減這些城市的交通往來時間,效益相當大,從而帶動整個大灣區經濟規模及人口倍翻,「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個政策目標,是吸引廣東省其他人口轉移去大灣區的城市群居住,目前區內人口約6500萬,翻一番則是1.3億,這完全有可能實現,區內經濟規模(去年約1.3萬億美元)也可望有相若增長」。

由於目前廣州及深圳住宅樓價明顯低於本港,陳昌華預測,隨着廣深港高鐵通車及大灣區都市群成形,有關差距日後將逐步收窄,「深圳福田今時今日經濟發展不遜於香港,而當地樓價只是每方呎萬多元人民幣,對比本港市中心樓價仍有較大折讓,廣深港高鐵通車後,由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到福田只需14分鐘,到深圳北站亦僅半小時,到廣州亦不過48分鐘,車費估計只是百多元。以我的情况來說,日後若住在福田每日來港上班(編按:瑞信香港總部位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較住在港島南區駕車過兩條隧道才可抵達公司更節省時間及金錢,屆時會否有本港中產階級因此也考慮搬到福田居住呢?」

大灣區西部 宜發展養老旅遊區

除了廣深港高鐵外,港珠澳大橋也將於年內開通。陳昌華認為,雖然該大橋可以縮減本港往來珠海、澳門及其他廣東省西部城市的時間,惟這些城市的經濟活力不及廣州及深圳,故短期經濟效益不及廣深港高鐵。他相信,澳門、珠海、中山及江門等大灣區西部城市,較適合發展為養老區及旅遊區,而非大都會。

至於有分析認為,隨着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通車,方便廣東省居民往返本港,吸引他們來港置業,將進一步推高本港樓價,陳昌華卻不認同。他表示,目前本港樓價之高,相信只有內地富豪才可負擔,而這些富豪部分早已來港置業,故跨境基建不一定會推升本港樓價;相反,他認為若高鐵通車,能吸引本港中產階級到深圳及廣州居住,加上若監管當局放寬港人到當地置業的限制,兩地樓價將因此受惠,可望縮窄目前與本港樓價的差距。

■兩個月前測中 恒指見28000點

恒指昨日大跌525點,收報28,356點,陳昌華在《Money Monday》第144期(4月16日出版)封面故事的專訪中預測恒指將下試28,000點,是少數測中港股近月跌浪的券商代表;他現仍維持恒指在未來12個月合理值為28,000點的預測。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帶來哪些股市投資機會呢?陳昌華早前發表報告,看好在區內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時代中國(1233)及龍光地產(3380)。

明報記者 葉創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