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間,攜程剛剛宣布梁建章辭去CEO一職,其將擔任攜程執行董事會主席,今天(11月17日)他就出現在“攜程第一屆全球酒店合作夥伴峰會”上,其表示,高層調整後,攜程的整體戰略不會有太大變化,未來,其會做更多的國際化業務拓展,希望攜程成為“走出去”的服務品牌先鋒。
國際化策略
根據攜程剛剛公布的人事任命,孫潔為首席執行官,即日起生效。孫潔將同時加入公司的董事會。攜程董事會主席兼前首席執行官梁建章將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
被譽為“神童”的梁建章是在線旅遊業界的傳奇人物,其數年前回歸攜程CEO職位後一路並購藝龍、去哪兒,改變市場格局,讓攜程稱為“OTA大家長”。接班梁建章的孫潔也是攜程資深員工,其於2005年加入攜程,自2012年5月起任公司首席運營官,並於2015年3月起兼任公司聯合總裁。
梁建章今日一襲黑西服、白襯衫出現在媒體面前,並未打領帶的他一如既往地淡然和放松。梁建章本人並不願意多談及此番人事調整的細節,但其表示,未來自己將專註於公司的創新、國際化、技術、投資和戰略聯盟。
“未來,攜程的戰略沒有太大變化 ,我會更多地去做國際化拓展,希望將來不僅僅是中國遊客大量地出境遊,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外國遊客到中國來旅遊,因此我們未來會做更多國際化發展。”梁建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產品要做深,尤其在亞洲市場,目前攜程的國際化業務還算發展不錯,今後其希望在服務好中國客戶的同時,也可以服務好海外的客戶,獲取更多海外的客源。
梁建章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從現在來看,很多攜程的高管都是創始團隊的。“我們的流失率很低,國際化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希望攜程成為‘走出去’的服務品牌先鋒。”梁建章表示。
建新型酒店生態圈
在峰會上,攜程再次升級了與高端酒店、連鎖酒店集團、單體酒店等的合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攜程海內外合作酒店總數超過122萬家,其中,國內酒店覆蓋達46萬家。
“酒店業務,是攜程發展到現在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也是攜程引領市場的基礎之一。下一階段,攜程仍會將‘創新’基因繼續傳承下去。”梁建章表示。
在會議現場,第一財經記者看到,攜程酒店展示了“空氣清新房”、“智能門鎖”、“智能房間控制”、“眼動儀”等“黑科技”,時下受到熱捧的VR科技也有涉獵。
“這只是創新的一部分。未來,我們期待用更多的創新,為海內各大酒店集團及連鎖酒店集團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也希望,通過與各方更好的合作,建立起真正三方,即消費者、酒店和攜程共贏的酒店生態圈。”攜程旅行網副總裁、酒店業務部總經理張嶸表示。
雖然攜程方面並未多言所謂“後梁建章時代”的細節和市場格局趨勢,但業界依舊關註。攜程發展的17年,是以酒店機票等標準產品及景區門票半標準產品為代表的OTA黃金17年,也是觀光遊向休閑度假轉變的17年。如果審視梁建章創業的起始點及回歸攜程及此次退居二線的的節點,也會發現發現一些契合點。而“後梁建章時代”或許會有更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OTA時代的梁建章離去了,但新時代的James(梁建章的英文名字)尚未走遠。他專註於公司的創新、國際化、技術、投資和戰略聯盟。可能今後縈繞梁建章心頭的問題不再是OTA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但也許是休閑度假大時代來臨的景象設想,新的競爭格局中群雄逐鹿的馬嘶疆場,下一個攜程十七年如何創新?國際化困境如何突破?梁建章留下的有多年深耕細作的產業布局,也有大手筆收編的曾經的挑戰者,但同時也有更大層面的巨頭戰爭對峙情形,以上遊資源方為主戰場的另一場戰爭里塊頭更大,‘法力’更廣的‘諸神之戰’已轉交給攜程更年輕的女將們。市場陣營里有熟悉的影子巨頭阿里系、騰訊系、也有旅業老將錦江系,首旅系,但也有闖入旅遊業的大鱷,海航系、萬達系和複星系,還有以黑馬姿態挑戰旅遊業的新美大。眾系之爭將是一個熱點戰區,但火藥桶將從攜程垂涎的新美大酒旅資源之爭點燃,另一個則是途牛,綜合資源的競爭將是未來旅遊業競爭的新常態。”執惠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分析,與其猜測梁建章或“退休”,不如說他是在進行角色轉變,這一轉變其實是休閑度假大時代的開啟,說“再見梁建章”,其實告別的是中國旅遊業一段發展史,迎來的是帶領中國旅遊走向一個大時代的,走向全世界的一個“華麗轉身”。
11月18日,“深港通•交易所論壇”上,中國結算董事長周明表示,“深港通”,包括“滬港通”還有進一步優化提升的空間,包括交易日歷安排、匯率機制、實際權益擁有人權益行使、標的股票退市等相關具體事項。他同時就“投資者通過滬、深‘港股通’買賣港股換匯能否合並成一個凈額換匯的問題”“換匯成本問題”和“‘港股通’標的股票退市後提供後續服務的問題”進行了釋疑。
周明在發言中提到深港通的五個重要意義:
一是“深港通”為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增加了一條新通道。開通之後,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可以投資深圳市場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股票,內地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市場主板股票及市值為50億元以上的股票。“深港通”項目開通為內地、香港以及海外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投資品種和投資機會。投資渠道、投資品種和投資機會的多元化,將更加有利於深港兩地市場融合發展和相互促進,並為內地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創業創新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二是“深港通”開通意味滬、深、港三地共同大市場正式形成,能夠有效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在全球金融資本市場的地位和作用,並將進一步提升內地資本市場競爭力以及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定價權及話語權,有利於內地股票市場盡快納入國際知名指數。
三是“深港通”開通意味內地市場對外開放的格局已覆蓋到多層次股權市場的各主要部分,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下一步還將包括ETF基金。目前滬、深市場股票近3000只,“深港通”開通後,兩市有近1500只股票可供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投資,只數占比約50%,市值占比約70%。
四是“深港通”開通將會進一步促進內地與香港市場在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系統性風險防範、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和股權文化建設等方面相互促進、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五是“深港通”將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國際化工作,加強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地位,為我國金融市場改革發展提供新的實踐經驗。
周明強調,證券登記結算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至關重要。由於內地與香港在法律制度上差異比較大,兩地市場在證券的登記、持有、清算、結算業務模式上的差異也非常大。“深港通”與“滬港通”項目有效地解決了兩地市場在法律制度上以及業務模式上存在的巨大差異。
因此,內地與香港市場互連互通在業務設計上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塊是“交易通”。即由兩地交易所各自歸集各自市場投資者的全部交易指令並發送到對方交易所的主機撮合成交。一塊是“結算通”。
在周明看來,“結算通”要遠比“交易通”複雜。“結算通”創造性地采用了投資者本地結算以及中國結算與香港結算互為代理人開展跨境結算的兩項核心制度安排。也就是說,對投資者而言,不需要辦理跨境結算,他們可完全按本地市場制度安排辦理清算及結算業務,投資者交易習慣和後臺業務處理沒有改變。跨境部分則由中國結算和香港結算互為代理人完成,中國結算、香港結算不光要各自負責各自市場投資者交易後的證券的登記、存管、清算和結算業務,就跨境差異部分,通過中國結算與香港結算互為代理人開展跨境結算這種特殊的制度安排予以轉換。一定意義上,內地與香港市場差異解決的轉換器主要存在於“結算通”環節。
對投資者前期較為關切深港通相關問題,周明作出以下回應:
首先,對於投資者通過滬、深“港股通”買賣港股換匯能否合並成一個凈額換匯的問題。周明表示,對於該問題,有機構建議采用一個凈額進行換匯。“深港通”準備過程中,對於滬、深“港股通”分別換匯還是合並換匯,曾進行過詳細的論證。論證下來,由於滬、深“港股通”是兩條通道,如果將兩個凈額合並成一個凈額換匯,則業務流程過於複雜,系統交互過多,耦合度極高,時間窗口有限,操作風險極高。為降低操作風險,滿足“深港通”推出時間要求,最終采用了分別換匯的方式。
其次,是換匯成本問題。周明回複表示,“深港通”與“滬港通”換匯匯率形成的機制完全相同,出現換匯匯率差異主要是因為買賣分攤比例差異造成,但差異極小。“滬港通”開通兩年來,“港股通”結算總額2萬多億港元,日均結算凈額8億多港元,累計完成近4000億港元的換匯。凈額換匯比投資者個人換匯成本要低。初步估算,“滬港通”開通兩年來,凈額換匯比投資者個人換匯節約成本數億元。下一步,中國結算將進一步加強對換匯銀行匯率報價考評工作,繼續致力於降低換匯成本。
關於“港股通”標的股票退市後提供後續服務的問題。周明表示,“港股通”標的股票退市後如何處理關系到內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為保護內地投資者權益,“滬港通”準備期間,中國結算經與相關各方多次反複溝通協調,並對“港股通”標的證券退市後如何處理研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經權衡比較,“深港通”及“滬港通”均采用了由中國結算提供名義持有人服務並代為行使權益的方案。這一方案既不改變內地投資者持有港股的習慣,也能夠充分保護內地投資者的權益。“港股通”標的退市已發生過1單。目前看,處理還是比較平穩有效。
應當說,“深港通”,包括“滬港通”還有進一步優化提升的空間,包括交易日歷安排、匯率機制、實際權益擁有人權益行使、標的股票退市等相關具體事項,“深港通”開通之後,中國結算將與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香港結算以及在座各市場機構一道,繼續精誠合作,不斷優化提升內地與香港市場互連互通機制,商討具體解決方案,完善業務細節安排,為兩地市場提供更為安全、高效、便捷的互連互通服務。
此外,周明還表示,“深港通”,包括“滬港通”還有進一步優化提升的空間,包括交易日歷安排、匯率機制、實際權益擁有人權益行使、標的股票退市等相關具體事項。
現在在城市里出行,似乎沒有人會擔心迷路了。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確定了起點和終點,除了具體路線之外,你還可以實現一鍵叫車服務——完全不用退出再開啟一個叫車App,因為它們的後臺已經打通了。
這個功能的出現源自對消費者的一次預判: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搜索包含當前位置和另一個位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搜索的人都要出發。基於對消費者即將發生出行行為的判斷,地圖服務才會嵌入叫車服務。
毋庸置疑,通過消費預判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謂的消費預判,就是基於數據連接,用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數據,全景研究消費者行為和消費偏好,判斷下一個消費熱點,下一個消費場景會在哪里。
作為數據分析的第三方公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報告,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變化,並且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更好地去發掘其中的商機。”
商業前景可期
幾十年前,沃爾瑪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同一區域擴大銷售成為消費預測的一個經典案例。消費預判對企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未來整個商業模式離不開數據,數據將成為技術,不僅能夠對未來產品設計產生影響,也能夠挖掘需求,引領行業趨勢。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商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敏感。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部韓劇就可以帶“火”多款美妝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太陽的後裔》“喬妹”在片中所使用的蘭芝雙色口紅在一個月之內銷售額增長了近550%,一、二線城市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歲年齡段輕熟女受熱播劇帶動明顯,對流行趨勢最為敏感。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在國產劇中,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也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產品植入到劇中——目前,23~28歲的泛90後消費者步入職場生活,隨著身份的轉變和購買力的提高,美妝方面的消費金額占比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行業的引領者。CBNData《報告》顯示,雖然人均購買頻次出現了下滑,但是客單價(人均消費)呈上升趨勢。
商家不僅僅可以對廣告投放作出判斷,還可以分析出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以美妝產品為例,國產系、日系、韓系及歐美系作為美妝產品最為重要的幾大派系,各類產品的趨勢也不盡相同。CBNData《報告》顯示,消費者們越來越偏愛基於符合亞洲人偏好設計的日韓產品,因此導致歐美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日韓產品擠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韓系產品更為註重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為關註的保濕、美白兩大功能。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美容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最基本的護膚化妝,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這些消費者偏好的洞察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來。 “借助數據分析,一個企業能夠看到全行業的整體。一個時間段內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歸納行業發展的邏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有機會占到全局的高度上,去尋找商機,並避免在數據統計上呈現出發展隱患,找到數據共性上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直覺和經驗是必備的,但如果加上數據賦能,企業的運營效率能翻倍地提升,這就是CBNData持續發布商業運營數據的出發點。”黃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預判帶來的是便利,而且一切似乎都是“潤物細無聲”。以今年的雙十一為例,很多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商品似乎比預想中提前顯示“在路上”,物流似乎變快了。雖然很多人會把一個大箱子里面只有一件商品看作是過度包裝,但是事實上,這是因為商家預判某幾款產品可能是爆款,並提前與倉儲物流合作放到單獨區域方便發貨。
不僅如此,倉庫還可以根據對客戶發貨數據的分析,得出滯銷和熱銷產品權重,給客戶安排生產和補貨提供及時的建議。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戶產品在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並以此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商品銷售趨勢。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消費預判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顯然,只有商家越來越“懂”消費者,才能打動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付費。
大數據掘金:在未知間建立關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註重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大數據掘金聽起來那麽近,實現卻又那麽遠。有一些公司發現伴隨著接觸用戶的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反而成為了“甜蜜的負擔”。
“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郭濤說。
為什麽企業不能自主擁有消費者的一手數據並加以運營呢?
當前,許多大公司不斷增加了IT系統的投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營銷和社會化營銷,開始了朝互聯網+的業務轉型。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新問題:如何整合分散在各個平臺的數據和信息積累,轉變成真正的數據資產,並最終最大化地體現品牌價值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回報。
黃磊指出,傳統的數據積累是一個封閉組織的內在沈澱,但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是全樣本,就是所有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所留存的行為軌跡,這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化的數據倉庫。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是對海量數據源進行全樣本的統計歸納,龐大的清洗挖掘一定基於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平臺。
賽捷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李瑋告訴記者,基礎數據好比是種子,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數據不會流失,多維度的數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如果是一般泛泛的統計數據是無效的;系統建設則是相應的土壤,成為打通數據的工具;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則是對種子澆灌和培養的過程,也是消費預判中最難的一步。“精準到每一個人的營銷很難,但是商家至少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差異化營銷。”
配合過萬科、漢堡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工作系統支持後,李瑋發現:“我們缺乏創造性分析的人才,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IT系統的問題。”他表示在進行系統搭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看到行業和行業之間已經有的關聯,而去著意打通,公司更註重的是如何在未知上建立這種關聯。
然而,目前互聯網巨頭缺乏數據交流意願;數據交易市場規範缺失;缺乏有足夠影響力的數據整合公司,這些都造成了第三方獨立數據管理平臺在短期內缺失,中國市場仍將主要依靠獨立數據管理平臺(DMP)公司自建DMP和互聯網巨頭DMP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份能夠證明行業關聯性的報告,並用系統輔助實施達到目標的完成,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將於北京舉行。此次盛典將以“數據連接共贏”為理念,集結互聯網九大消費領域頂尖公司,並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打通不同行業,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黃磊表示:“傳統的數據應用是數據源的擁有者和數據研究者在特定的場景中相對獨立的有限的開發,但是互聯網的共通共融的特征,促使不同的數據源可以組合進行交叉分析,數據需求、數據研究能力、數據源能夠充分互動,可以更大地釋放數據價值。”
現在在城市里出行,似乎沒有人會擔心迷路了。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確定了起點和終點,除了具體路線之外,你還可以實現一鍵叫車服務——完全不用退出再開啟一個叫車App,因為它們的後臺已經打通了。
這個功能的出現源自對消費者的一次預判: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搜索包含當前位置和另一個位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搜索的人都要出發。基於對消費者即將發生出行行為的判斷,地圖服務才會嵌入叫車服務。
毋庸置疑,通過消費預判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謂的消費預判,就是基於數據連接,用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數據,全景研究消費者行為和消費偏好,判斷下一個消費熱點,下一個消費場景會在哪里。
作為數據分析的第三方公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報告,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變化,並且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更好地去發掘其中的商機。”
商業前景可期
幾十年前,沃爾瑪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同一區域擴大銷售成為消費預測的一個經典案例。消費預判對企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未來整個商業模式離不開數據,數據將成為技術,不僅能夠對未來產品設計產生影響,也能夠挖掘需求,引領行業趨勢。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商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敏感。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部韓劇就可以帶“火”多款美妝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太陽的後裔》“喬妹”在片中所使用的蘭芝雙色口紅在一個月之內銷售額增長了近550%,一、二線城市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歲年齡段輕熟女受熱播劇帶動明顯,對流行趨勢最為敏感。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在國產劇中,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也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產品植入到劇中——目前,23~28歲的泛90後消費者步入職場生活,隨著身份的轉變和購買力的提高,美妝方面的消費金額占比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行業的引領者。CBNData《報告》顯示,雖然人均購買頻次出現了下滑,但是客單價(人均消費)呈上升趨勢。
商家不僅僅可以對廣告投放作出判斷,還可以分析出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以美妝產品為例,國產系、日系、韓系及歐美系作為美妝產品最為重要的幾大派系,各類產品的趨勢也不盡相同。CBNData《報告》顯示,消費者們越來越偏愛基於符合亞洲人偏好設計的日韓產品,因此導致歐美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日韓產品擠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韓系產品更為註重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為關註的保濕、美白兩大功能。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美容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最基本的護膚化妝,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這些消費者偏好的洞察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來。 “借助數據分析,一個企業能夠看到全行業的整體。一個時間段內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歸納行業發展的邏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有機會占到全局的高度上,去尋找商機,並避免在數據統計上呈現出發展隱患,找到數據共性上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直覺和經驗是必備的,但如果加上數據賦能,企業的運營效率能翻倍地提升,這就是CBNData持續發布商業運營數據的出發點。”黃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預判帶來的是便利,而且一切似乎都是“潤物細無聲”。以今年的雙十一為例,很多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商品似乎比預想中提前顯示“在路上”,物流似乎變快了。雖然很多人會把一個大箱子里面只有一件商品看作是過度包裝,但是事實上,這是因為商家預判某幾款產品可能是爆款,並提前與倉儲物流合作放到單獨區域方便發貨。
不僅如此,倉庫還可以根據對客戶發貨數據的分析,得出滯銷和熱銷產品權重,給客戶安排生產和補貨提供及時的建議。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戶產品在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並以此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商品銷售趨勢。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消費預判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顯然,只有商家越來越“懂”消費者,才能打動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付費。
大數據掘金:在未知間建立關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註重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大數據掘金聽起來那麽近,實現卻又那麽遠。有一些公司發現伴隨著接觸用戶的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反而成為了“甜蜜的負擔”。
“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郭濤說。
為什麽企業不能自主擁有消費者的一手數據並加以運營呢?
當前,許多大公司不斷增加了IT系統的投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營銷和社會化營銷,開始了朝互聯網+的業務轉型。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新問題:如何整合分散在各個平臺的數據和信息積累,轉變成真正的數據資產,並最終最大化地體現品牌價值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回報。
黃磊指出,傳統的數據積累是一個封閉組織的內在沈澱,但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是全樣本,就是所有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所留存的行為軌跡,這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化的數據倉庫。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是對海量數據源進行全樣本的統計歸納,龐大的清洗挖掘一定基於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平臺。
賽捷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李瑋告訴記者,基礎數據好比是種子,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數據不會流失,多維度的數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如果是一般泛泛的統計數據是無效的;系統建設則是相應的土壤,成為打通數據的工具;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則是對種子澆灌和培養的過程,也是消費預判中最難的一步。“精準到每一個人的營銷很難,但是商家至少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差異化營銷。”
配合過萬科、漢堡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工作系統支持後,李瑋發現:“我們缺乏創造性分析的人才,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IT系統的問題。”他表示在進行系統搭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看到行業和行業之間已經有的關聯,而去著意打通,公司更註重的是如何在未知上建立這種關聯。
然而,目前互聯網巨頭缺乏數據交流意願;數據交易市場規範缺失;缺乏有足夠影響力的數據整合公司,這些都造成了第三方獨立數據管理平臺在短期內缺失,中國市場仍將主要依靠獨立數據管理平臺(DMP)公司自建DMP和互聯網巨頭DMP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份能夠證明行業關聯性的報告,並用系統輔助實施達到目標的完成,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將於北京舉行。此次盛典將以“數據連接共贏”為理念,集結互聯網九大消費領域頂尖公司,並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打通不同行業,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黃磊表示:“傳統的數據應用是數據源的擁有者和數據研究者在特定的場景中相對獨立的有限的開發,但是互聯網的共通共融的特征,促使不同的數據源可以組合進行交叉分析,數據需求、數據研究能力、數據源能夠充分互動,可以更大地釋放數據價值。”
11月26日下午,2016年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評選的頒獎盛典暨高峰論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召開。在論壇現場,來自申萬宏源研究所、海通證券研究所、好買基金、中航信托四大機構的專業人士,對於2017年的投資熱點,個人資產該如何配置均提出了自身的觀點。
對於明年宏觀經濟的走勢,上述機構的專業人士均認為,整體形勢仍不為樂觀,經濟基本面沒有明顯好轉的信號。而在人民幣呈現快速貶值的背景下,2017年房地產投資將降溫,大宗商品市場或缺乏持續上漲的動力,而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的配置被看好。尤其在股票市場的配置上,價值投資將成為主流,A股波動率低、有業績保障的股票將獲得更多期待。此外,隨著深港通將通車,港股也成為值得關註的價值窪地。
經濟L型
實際上,在人民幣貶值,整體流動性無明確拐點之下,2017年經濟繼續L型幾乎成為上述機構的一致觀點。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就認為,2017年經濟企穩複蘇會相對困難,何時觸底還需觀察。他分析認為,房地產投資的降溫,將導致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原本市場預期較高的PPP投資,則整體面臨諸多困境,無法依靠其拉動投資,拉動宏觀經濟。此外,消費方面CPI數據難以上行,出口亦未有明顯複蘇。由此吳照銀預測,2017年整體宏觀經濟還將緩慢下行。
無獨有偶,海通證券宏觀研究員於博對明年經濟走勢的預判,同樣是緩慢觸底。他進一步分析認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並未釋放足夠積極的信號,經濟基本面未明確好轉。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亦明確其觀點——對未來整個經濟的增長並不十分樂觀,或是繼續L型。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貶值以及未來的匯率趨勢亦成為上述機構討論的核心之一。
“若有未來經濟是處於低位,整個貨幣政策也將很難有完全(好)的轉變。”對於人民幣匯率,曾令華談到,雖然人民幣貶值在10月後有所加快,但人民幣指數相對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單邊的貶值較多。
“從短期或者是從今年的市場運行來講,毫無疑問人民幣呈現出快速貶值狀態。而長期來看,匯率又是一個國家在全球的優勢反映最終經濟是核心(影響)因素。”申萬宏源研究所副所長董樑分析認為,若未來中國經濟複蘇的數據和跡象越發明顯,整體人民幣匯率,2017年仍有一定貶值空間。
由此,而從全球資產配置來講,董樑認為,中國居民在全球資產配置當中,更重要的應是看中基礎資產是否能帶來收益,而不僅僅是依據匯率可能升值帶來的收益。
在國內資產配置方面,曾令華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分析認為,明年期貨市場機會相對確定。其次在深港通即將開閘的背景下,港股機會比較確定。除此之外,國內基金方面,他看好量化基金甚至是技術增強基金。
對於今年火爆一時的大宗商品投資明年將何去何從,吳照銀給出的分析是,2017年恐將缺乏持續上漲動力。對於個中原因,他認為首先需求方面將轉差。其次,從供給方面來講,價格的上升將很快帶來產量增加,這同樣為不利因素。更為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方面的不樂觀,在他看來,明年整體流動性在今年基礎上,難再有大幅度增加。
價值投資或成A股主流
對於2017年的個人資產配置,股票市場成為繞不開的熱議核心。而價值投資在論壇上被多次提及,低波動、低風險以及高分紅的股票成為機構建議的首選。
於博首先表示,2017年,相對實物資產,海通團隊看好的是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資產。在股票資產中,第一可關註的是足以獲得高回報的股息類,第二類則是重新回到改革的結構上,尤其是國企改革的主旋律上。
“此前9月的發改委會議,以及多家央企出臺的一系列關於驅動東北經濟增長的改革政策,讓我們看到國企改革回到了主旋律上,此外加上物價下跌,改革創新等因素,使得總體配置邏輯,還是從實物資產切換到金融市場。”他認為。
而談到明年的A股市場,吳照銀認為,市場整體波動率在下降,緩慢的在上漲,資金從小股票流向業績股,如這樣的趨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對於具體配置選擇,吳照銀就更傾向於有業績保證的股票。
“看好穩定收益股票,這也是主流機構之間的一種看法。”他稱。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董樑認為,當然環境較為複雜,2016年黑天鵝事件頻發,而2017年這樣的趨勢還會增加,“見黑不怪”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想獲得相對可見的收益,固定收益產品可稱為配置的核心。
在A股方面,他看好較為有價值的周期性板塊,而保險公司的資金配置或成為可參的考配置方向。現金流好、分紅能力強的股票成為首先選擇。他強調,即使未來A股風格轉換,也應選擇有業績成長支撐的股票。
董樑同樣提到了港股的投資機會,他認為,市場的放開,使得香港市場成為海外投資的窪地。作為非人民幣資產,亦可配置。
不得不提的是,在論壇中,不止一家機構談到價值投資的思路。在他們看來,若2017年整體經濟明顯好轉,成長股則會有相對較好的表現,但尋找具備業績保證的成長股,仍然是最佳的選擇。
在一些熱點二線城市紛紛出臺供地計劃後,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率先制定並對外公布了未來三年宅地供應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一些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近日陸續出臺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以求穩定市場預期。此前,在這些熱點城市中,市場更為關註四大一線城市京滬廣深何時出臺計劃。
國土部調控和監測司近日表示,要堅持“因城施策,分類調控”,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督促和指導各地充分尊重市場運行規律,適時采取宏觀調控,通過密切跟蹤市場動向,及時分析研判;合理編制和公布供地計劃,穩定市場預期。
廣州三年計劃出爐
廣州市國規委近日公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未來三年廣州將供應總面積約1552萬平方米(一萬平方米等於一公頃)的住宅用地。其中,2017年565萬平方米,包括175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389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2018年495萬平方米,包括125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370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2019年492萬平方米,包括93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398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截至目前,廣州本年度已供應各類用地11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8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供應3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48萬平方米。
此外,廣州將繼續采取多種土地出讓方式加大土地尤其是住宅用地的供應量,以穩定市場預期。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對已供應住宅用地開工、竣工情況排查工作,保證已出讓土地及時開發建設。
從10月底至今,地方政府開始陸續發布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未來三年的供地計劃。
11月1日,合肥市國土資源局發布消息稱,按照國土部要求,該局擬定了全市2017-2019年住宅用地滾動供應計劃,三年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約為32500畝。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供需預期情況確定,實行動態管理。
天津市國土局近日對外也發布2017-2019年住宅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具體為2017年560公頃,2018年550公頃,2019年540公頃,三年合計1650公頃。
該局稱,這為今後三年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較為充足的土地,同時也為今後全市商品住宅持續不斷上市奠定基礎。
11月1日,濟南市國土局公布未來3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公告,2017-2019年,濟南市市本級計劃年均供應住宅用地7000畝左右。
10月底,武漢市國土局也在官網發布了2016年度第四季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及2017-2019年三年滾動計劃。
11月4日,鄭州市國土局發布消息稱,2017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840公頃,2018年計劃供應780公頃,2019年計劃供應780公頃,三年合計2400公頃。各年度具體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按照年度房地產市場狀況、市場需求情況進行編制,為住宅用地市場供應提供充足土地。
今年9月底至10月初,一些熱點城市紛紛出臺樓市調控措施,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要增加土地供應。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近日撰文表示,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增加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給,不僅可以從供給端緩解我國熱點城市房價過高、增速過快,而且有助於穩定公眾的預期。
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高漲
之所以中央要求地方盡快出臺未來三年供地計劃,其原因在於今年不少城市的土地價格上漲較快,高價地塊層出不窮,也推高了未來房價上漲預期。
國土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住宅地價上漲城市個數環比達到九成,同比超過八成;上報異常交易地塊數量、平均溢價率及平均競價輪次均明顯上升,一些城市“高價地”頻出。
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 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 宗,三四線城市上報 104宗), 比上季度增加了79 宗,漲幅為 81%;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趙松表示,下一步,在把握去庫存主基調的思路上,因城施策或將成為常態。既要推進庫存壓力較大城市土地供應計劃的調整,以利於達到庫存消化的合理周期,也要落實好熱點城市三年滾動房地產用地計劃的公布和房屋有效供應的形成,穩定市場預期。
民間機構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地方政府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已經大大超過去年。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介紹稱,截至11月29日,全國賣地最多的50大城市合計賣地金額達到了22103.3億,相比2015年同期16324億上漲35.4%。
這也是這50大城市歷史同期最高紀錄,但賣地數量並未上漲,截至11月29日,50大城市合計出讓土地建築面積為10.04億平米,同比減少了5.3%。
張大偉稱,從全國看,50大城市全部出讓金超過了100億,其中有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天津5個城市土地出讓金超過1200億。另外合肥、武漢、深圳、鄭州、濟南、寧波、重慶、北京、成都等城市超過500億。
截至目前,除了廣州外,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均未對外發布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一位房地產企業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情況可能有點特殊,其新增建設用地較少,可能會更多采用舊改的方式來增加房屋供應。
2016年以來,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呈現一波井噴式的波動增長過程,1~4月份的同比增長率一度達到38.3%,創造了2015年初以來的峰值。1~9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7.14%,比2015年全年高出20.27個百分點。一些熱點城市的外來需求超過50%,其中投機需求約占30%。
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6-2017)》披露了上述數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介紹,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扭轉持續俯沖式下滑趨勢後,於2016年初後有了明顯的回升。2016年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46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76%,
根據資本形成與固定資產投資比率在近年呈現的遞減趨勢,並對2016年前三個季度這一比率進行合理估值,在前三季度宏觀經濟增長6.7%的基礎上,房地產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為0.26個百分點,比2014年、2015年全年分別高出0.03個百分點和0.64個百分點。
考慮到房地產與其他有關產業關聯性高、帶動性強,本輪房地產市場回暖對宏觀經濟的綜合影響要更為明顯,貢獻為0.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房地產成交量的上升並沒有明顯帶動相關消費的增長。前三季度房地產成交量的上升並沒有帶動投資同比例增長,所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沒有2013年以前高。
美國籃球明星、“飛人”邁克爾·傑弗里·喬丹在2015年的10月曾來過一次中國,不是參加其它商業活動,而是為了自己的Jordan品牌30周年慶典站臺。當時現場群星閃耀,場內匯集了諸多國內文體界的明星。大咖們見到籃球之神,瞬間變成“小粉絲”,聲稱自己是Jordan鞋的狂熱收藏者。
但,那次由NIKE(Jordan品牌是其旗下子品牌)主導的廣受關註的活動並沒有給這個品牌帶來扭轉性的好運氣——在這家美國公司與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長達近五年的訟拉鋸戰後,終是塵埃落定。
今日上午,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喬丹”商標爭議行政糾紛系列案件進行公開宣判。
到底是誰贏了?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系列案件共涉及68件商標。今日最高院宣判的10件商標中,有3商標被最高院判不能使用“喬丹”中文商標。而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個商標實際上屬於喬丹體育的防禦性商標(被應用於酒精飲料等),且尚未被實際使用在生產銷售中。按照這家公司回複記者的解釋是,被駁回是“因申請時間較短。”
絕大多數人關心的實際上是喬丹的體育用品,即其鞋、帽、服裝等產品,這也是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此次卻並不在審判之列。喬丹體育對此給出的回複是,公司主要使用的4項商標(如下圖)在本案開庭前已被最高院駁回了Michael Jordan的再審申請。這家公司稱,“我司在該系列案件中取得了68件商標中65件的勝利,並且生產經營所使用的中文、拼音和圖形商標全部可以正常使用,生產經營並不會受到影響。”
“換而言之,喬丹體育主要經營的25類商標主要是鞋類、服飾等商品,並不在此次審判的範圍里。所以,按照法律來說,這家公司在生產銷售這幾個品類的產品時還是可以繼續使用這些中、英文商標。並且即使在最高院再審的這些案件中,最高院也僅僅是“判令由商評委重新裁定”,商評委最終會如何裁定還需等到正式的裁定文書出具後才能知曉。”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鞠秦儀解釋稱,從全局來看,其實中國的喬丹體育勝訴,美國公司敗訴了。“說成白話即是最高院給了美國的喬丹一個面子,讓他們拿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安慰獎。”
按照鞠秦儀的說法,技術上,美國的喬丹公司業已走完了全部訴訟程序,沒有了再上訴或申訴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著,整個這一系列訴訟官司到此已經全部終結。
口水戰依舊在繼續
在輿論上,無論是業內還是網絡上,兩邊站隊的派別觀點都很鮮明。
一方面罵那個中國的喬丹體育是“無良商家”、“無商業道德”。因為,說到底,提及喬丹這個名字,人們多少還是會聯想到“飛人”。最初抱著“僥幸”心理的“擦邊球”起名法如今看來成了“原罪”。
“其實中國喬丹也希望花錢搞定美國(公司),估計條件不能接受而放棄才打官司。”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楊大筠認為,“這個過程對中國喬丹打擊勝過律師的官司,我相信美國喬丹不會放棄的。”
“這個案若不駁回,那川普西服,奧巴馬休閑裝將有可能象喬丹體育一樣充塞市場,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國際影響會變壞。”美國極限運動運動用品品牌負責人Michael Zhang指出。
另一種則是認為,雖然最初,也許兩者是有相關聯的,但隨著十幾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喬丹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回顧來看,這與區域性的商業氣氛不無關聯。在喬丹體育公司所在的晉江陳埭,號稱是無一巷子不廣告牌地方。一位晉江當地的商人告訴記者,那里的公司名字不少都是極有“意思”的,比如:富達(富士達)、亨利 (亨達利)、美克(美克美家)。她打趣地稱,像這樣的企業太具有“晉江特色”,意思是80後的晉江,對於渴望的發展,在當時起家時,自己沒有文化,國內也沒有樣板可以拷貝,於是便“野蠻生長”。“大多數是小企業,不少都在大浪淘沙里死掉了。做成喬丹這樣有名的,也不太多。”她強調,喬丹不是一天出來的,而是累計了20多年。
對於法院的判定,喬丹本人倒是回答的大氣:“我很欣慰地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認可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的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和我並沒有任何關聯。沒有什麽比保護自己的名字更加重要的了,今天的判決彰顯了這一原則的重要性。我尊重中國的法律。”
好消息壞消息
Jordan品牌前營銷經理Eric Tian曾向《紐約時報》透露,在中國,喬丹65%的銷量得益於那些將其當作時尚品牌的消費者,只有35%的消費者看重鞋子的性能方面。 (耐克公司的發言人拒絕證實這一數字,但也沒有進行反駁。)
品牌方的理想目標客戶——通常是癡迷籃球並效力於專業籃球隊或大學籃球隊的二十歲出頭男性,他們都還能回想起邁克爾·喬丹職業生涯中的亮點:他在1998年打敗猶他爵士隊贏得的那場NBA總決賽,或是他對陣尼克斯時取得的勝利。
但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都太年輕了,他們不記得那些時刻,他們也不會每隔幾個星期就在體育中心重播這些畫面。 “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看過喬丹的比賽,”Tian說。
這樣的觀點也獲得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的認可,對於很多90後、00後的消費者來說,喬丹是一個過去式,他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籃球明星。
如今你在其官網上看到的千元的鞋子並不是那些狂人收藏者的目標。那些明星腳蹬的可都是限量級別的稀有品。回到本文的最初,要知道,在中國,購買一雙Jordan籃球鞋意味著你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起初,這鞋子在中國大陸的售價只在100美元左右,但很快地它的經典款售價就超過了500美元。
Matt Powell是一位資深的體育產業觀察家,他曾將Jordan籃球鞋形容為一個“高端、炫耀性的消費品牌。”
“Air Jordon 是細分市場,是給少數收藏者用的,有的款黑市已達一萬一雙。Air Jordon是耐克系列中皇冠。”Michael Zhang告訴記者。
這些人與喬丹體育的受眾顯然是兩類人。後者的銷售價格處於中低端,多為100-200元,主要的銷售市場在3、4、5線城市。據張慶判斷,喬丹體育目前在國內的體育用品公司的行業里在第二梯隊,一年的銷售額在20-30億元左右。
撇開侵權與否不談,從純商業的角度樂觀來說,在大體量的媒體曝光後,消費市場的旁觀者開始意識到了到底哪個是哪個,究竟是怎麽回事情,然後最終做出理性判斷,追球星的就去買貴的那個,而想要性價比的則是買便宜的那個,但也別炫耀有優越感,後者只是一個本土的福建品牌,和特步、匹克、361°一樣。
另外,今日的判決對於中國的喬丹體育來說或是一個好消息。這家公司在2011年11月公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謀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1.125億元股票並上市。但在數個月後受到美方起訴,陷入了長期的訴訟公司中。2014年,喬丹體育雖然過會但仍未取得批文,當時,證監會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處於重大未決訴訟中,所以受限。需要等相關因素消除後,才能按程序推進後續工作。
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趨勢,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1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維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很重要,從10月份和11月份的數據表現來看,房價漲勢在調控下得到了控制,熱點城市或者調控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其中,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個百分點。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10月末減少427萬平方米,連續9個月減少。
問:您怎麽評價房地產市場的趨勢?目前中國房地產有一些變化,請您對這些新的數據進行評價。
毛盛勇:10月份和11月份,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相繼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以抑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從10月份和11月份房地產價格的數據表現來看,調控應該說取得了初步成效。
國家統計局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10月份上半月和10月份下半月全國15個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環比情況。從10月份下半月和上半月環比數據來看,15個城市中,有7個城市環比價格是下降的,絕對價格在往下走,有7個城市環比漲幅在收窄,有一個城市是持平的,說明這些熱點城市或者調控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第二,房地產在中國很重要,既是一種有居住功能的消費品,同時也是一種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資品,既和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又對經濟的增長有重要貢獻,所以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十分重要。最近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農業供給側改革”——顯然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上新的熱門詞。
上周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繼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提“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這個概念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分析人士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有望成為2017年資本市場上的一條投資主線。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自12月份以來,機構和遊資大筆買入農業股,而與此同時,一些農業公司的股東卻急著減持。
農業供給側改革有望成為2017年投資主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據了解,這是繼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之後,本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到的供給側改革。
興業證券認為,會議再提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增加優質農產品、推進環境治理、收儲改革和土地改革等;明年是政策大年,農業供給側改革重視度高,年初1 號文件、3 月兩會等重大政策或會議有可能帶來實質性變化。
“總體上,2017年農產品價格將一方面受成本推動型通脹的驅動,一方面受到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因此農產品價格不排除上漲大幅超預期的可能。”長江證券分析師陳嘉認為。
東北證券分析師陳亞龍澤認為,考慮農業供給側改革在中央經濟工作中的地位明顯上升,而且,經驗上,在每年一季度(特別是一月和二月)和通脹時間,農林牧漁板塊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目前布局農業供給側改革主題正當其時。
機構遊資進場股東減持
事實上,上周以來,資金已經搶先布局。上周,滬深300指數下跌了4.23%,農業板塊上漲0.01%,在28個子行業中排名第一。其中,種子板塊作為歷來政策炒作的敏感標的,登海種業、隆平高科大漲,另外包括北大荒、海南橡膠等公司股價上漲。
從交易數據來看,近期機構和遊資對於農業股可謂信心十足。12月13日當天,就有機構專用席位買入3439.44萬元的登海種業,當天跟隨買入的還有銀河證券上海長寧區鎮寧路營業部、國海證券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證券營業部等各路資金。
宏輝果蔬本月連續幾天出現異動,12月19日,有機構專用席位買入了831.1萬元,此外營業部也有多筆資金買入。與此同時,多家農業公司股東的減持熱情卻不低。就在12月13日和12月14日,登海種業的高管分別減持了2400股和800股,減持的價格分別為18.83元和19.54元。
壹橋股份近日有兩筆高管減持,減持的數量為1064萬股,減持的市值大約在10253.11萬元。與此同時,溫氏股份、荃銀高科、聖農發展等農業公司在12月份以來都有來自於股東的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