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a La Land》帶旺埋旅遊?帶你去戲中浪漫場景

1 : GS(14)@2017-01-18 22:21:20

電影《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日前在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大獲全勝,包括喜劇類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音樂等七項提名全部獲獎,可說是典禮上最大贏家。由於片中故事主要發生在洛杉磯,也間接地帶動了LA旅遊業。許多影迷在看了電影之後,都按圖索驥來到片中場景朝聖。今次《蘋果》記者就當地頭蛇,帶大家看看不一樣的洛杉磯。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看過電影的影迷想必對格里菲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不陌生。這座位於洛杉磯的西北方的天文台,一直以來都是著名約會景點。男女主角薩巴斯安(Sebastian)與美亞(Mia)關鍵的定情場景便是在此地拍攝,兩人經典歌舞一幕亦製作成電影海報,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男女主角偷偷進入天文台之後看到的傅柯擺(Foucault pendulum)、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也在電影上映後,成為影迷打卡聖地。另外一個影迷喜愛造訪的熱門場景,則是位於洛杉磯西南方的赫莫薩海灘(Hermosa Beach)。片中薩巴斯安在碼頭上戴着帽子獨舞、唱着《City of Stars》的畫面就是在這裏取景。不同於聖莫妮卡(Santa Monica)般的繽紛熱鬧,長1,000呎(約304米)的赫莫薩碼頭還保有一種恬靜的氣氛,造訪此處最佳時間就是在日落前後,夕陽餘暉在海面閃耀,好不浪漫。即使是平日,還是有許多人坐在長椅上享受陽光與海景。距離碼頭不遠處,則是另一個片中拍攝地「燈塔咖啡屋」(The Lighthouse Cafe)。男主角薩巴斯安為了讓美亞了解何謂他理想中的音樂,特地帶她來到此地看表演,為的就是要讓美亞了解甚麼是「純粹不含雜質的古典爵士」。而燈塔咖啡屋平日也真的是個爵士聖地,時常有爵士樂手駐紮表演。《蘋果》記者拍攝的同時,也的確看到許多來自亞洲的影迷來到此地,甚至還與片中男女主角做出一樣的動作拍照留念,果然是死忠粉絲。其實由赫莫薩海灘向北行駛約20分鐘,就可以到達另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威尼斯海灘(Venice Beach)。這裏雖然不是《星聲夢裡人》的拍攝地,但也曾出現在許多電影之中。該區域內有很多特色小店與人氣美食。就算是平日,也可以看到排隊人潮。來到這裏,除了可以到海邊欣賞海景之外,一旁的「威尼斯運河區」更是不可錯過。這個區域從1905年由發展商基尼(Abbot Kinney)發起,模仿的就是義大利的威尼斯運河。發展至今,一直都是許多當地人心中的秘密景點。運河的兩岸有許多具有特色的住宅,每一戶都精心佈置,非常吸引人。來自台灣的馬丁(Martin Huang)是第一次來到威尼斯海灘區,他對這裏感到十分驚艷,「很多台灣朋友都推薦這裏,說這裏不但很漂亮,東西也很好吃」。他說以前來洛杉磯時,都是去迪士尼樂園或是其他主題樂園,今天第一次來到威尼斯海灘,真的覺得很棒。他表示這裏的住宅都很有特色,環境又是鬧中取靜,讓他很有身心解放的感覺。他說,「這裏人潮不像主題樂園那麼擁擠,風景很有特色,就像在電影裏看到的,散散步也很不錯,我絕對會推薦朋友來」。下次來到洛杉磯,除了迪士尼、環球影城、以及荷李活之外,你也可以當個深度觀光客,跟着喜歡的電影一起走入當地景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8/199009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57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賭俠陪我歡度「後金融風暴聖誕」 2016-12-23

1 : GS(14)@2017-01-24 03:33:53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aa%95%e3%80%8d-5107

1998年聖誕,我已是個返緊工的成年人。當年每一個成年人,都需要面對金融風暴(所招致的後果)。


1.但,又到聖誕喎。佳節當前,點都要開心吓。要開心,自然要搵節目。
2.於是我去了看《賭俠1999》。散場,我唔算好唔開心,但肯定稱不上開心。真正感覺是:我好似被人狠狠地摑了好多巴。
3.入場前,我一心以為陳刀仔回來了,即使沒有星仔同行,但應該點都會把當年睇《賭俠》時的亢奮——就算少少都好,帶俾我吧。
4.「賭俠」原來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指涉的虛名。劉德華的角色名字,不是刀仔,而是阿King。一個一出場就剛剛搵完情婦減壓相當無情的——老千。《賭俠1999》的Universe再沒有甚麼賭俠,而只得一班老千。
5.這是一齣起圍好現實,一開始已摑醒了我的電影。不像90年代初盛行一時(但濫拍到拍無可拍)的賭片,再沒有好架勢的「神、聖、俠、霸、王」,有的,是「千門八將」:正、提、反、脫、風、火、除、謠。「正」,專門出面賭的;「提」,負責設局呃人;「反」,專用女人呃麻甩佬;「脫」,幫人事後甩身;「風」,收風;「火」,有事時用武力解決;「除」,講數;「謠」,製造及散播謠言,讓被千者更易入局……各有職分,媲美古代「吏戶禮兵刑工」,而且仲多兩個部門。
6.阿King所扮演的是「正」——老正。他曾經以為自己天生注定是贏家,人生最大目標,是跟傳說中坐擁超龐大賭業王國的「馬交文」賭番鋪……直至在搵完情婦減壓後的一場賭局(嚴格來說是千局)中,臨尾香,失手,仲殺埋人,順利踎監;踎監期間,他頓悟,明白「十賭九騙」這真理(但他以前不是一直做老千的嗎?Why而家先明?),於是決定努力進修,學習用電腦儲存、分析賽馬結果,快人一步進入大數據年代。但無論點改變自己,他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永恆地失去老婆以及尚未出生的兒子。
7.當日在戲院睇完以上一段序幕,心,已經唔知沉咗去邊。
8.好在有化骨龍。之後的故事,就是描述阿King出獄後與化骨龍的相知相遇,既讓化骨龍(呢個熱愛賭錢的九流古惑仔)明白「十賭九騙」(其中最大快人心的一鑊是,智破由黃子揚呢個警界敗類所操控的射龍門騙局),也讓化骨龍個妹知道自己原來一直俾隻鴨呃(鴨叫Raymond周,自稱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經濟,個個月需要化骨龍個妹寄錢接濟,但真身原來是專媾「驅風行血老耆英」的鴨王)。Yes,《賭俠1999》的世界只有兩類人:呃人的人&被呃的人——就連深諳塵世間諸種呃人伎倆百毒不侵的阿King,原來都一直俾人呃。
9.《賭俠1999》時而悲情時而好搞笑,到最後甚至出現堪稱史上最離譜的騙局(也是張家輝/化骨龍生命中一次經典演出),個感覺,的確好難捉摸,但有一點倒是一以貫之——成齣戲由頭到尾都在努力拆散、瓦解90年代初那個賭片(濫拍)熱潮下,所營造的虛假浪漫世界,把曾經沉浸在那片虛假浪漫中的我們一嘢拉回現實——現實就是:你以為自己贏梗?其實一直被千咋傻仔。然後,金融風暴唔該都冇聲就殺到,世上從此滿布被千的人,過其千後餘生。
10.言猶在耳。「你講嘢吖?乜嘢叫做賭神呀?而家乜嘢咁巴閉吖,咪係啲老千仔~」《賭俠》一開波冇耐就出場的CN戴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7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賭俠 陪我歡度1990年聖誕 2016-12-16

1 : GS(14)@2017-01-24 03:35:09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81%96%e8%aa%95-3730

有些電影對白,你真係會一世都記得。



1.「昨日,我菲律賓工人行過街市,聽到有個賣魚佬講話有條友仔叫做賭神——係你,哈哈哈哈哈……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呢個世界,居然有人自稱為賭神,咁即係分明當我流啫——嗱我就叫做賭聖!你賭啤都要戴隱形液晶體眼鏡吖,我就睬你都嘥氣直情睇穿牌嘅,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呢度有隻煙屎,只要我輕輕一啜,就即刻變為一隻……巢咗嘅煙屎,因為我未發功吖嘛,我發咗功呀變副麻雀出嚟都得。睥——咩吖?學嘢唔使錢吖?抄低我聯絡電話係香港3345678,我再重複一次,係香港3345678。你唔搵我我冇所謂,因為呢啲係你嘅損失。十點後唔好打嚟,因為我瞓咗。」

2.曾幾何時我真的可以在同學面前一字不漏地將以上對白背出來——嚴格來說,不是背,是演繹,有表情有動作有埋抑揚頓挫嗰種。其實,我可以演繹得更好,只要有女同學願意為藝術犠牲——扮演賭聖身旁嗰位正職夜總會小姐的「王晶姐姐」。如果你記性好,應該記得當賭聖講完「我當堂嚇一跳」後,會叫對方攞碗麵出嚟;講完「然後得啖笑」,就擘大口食啖麵——以上都唔難,最難是呢一下:當賭聖講完「呢啲就係叫做特異功能」,就再次呼喚「王晶姐姐」,身穿低胸裙的「王晶姐姐」隨即醒水地從自己胸前,輕輕地,不徐不疾地,潛出一隻「煙屎」……

3.「發.神.經。」就像刀仔睇完那餅自薦Video之後的反應,這是女同學給我的即時回應(回想,佢哋唔告我,已經要還神)。


4.《賭俠》,肯定是令我呢世人在戲院場內笑得最奔放的電影。

5.那是26年前、1990年聖誕假期。我讀緊中三,正面對人生一個重要關口——隨時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四,但我冇理,只管跟同班同學黑鬼(仲有聯絡及見面)和另一班的同學阿業(N年冇見了),前往沙田UA6買飛欣賞《賭俠》。

6.發.神.經。我們買的明明是中午場次,竟然剩番頭三行位置,我們仨只能買到第三行、最側邊的戲飛。事實證明,悶嘅戲,坐得再comfortable一樣會全程坐立不安;正嘅戲,卻會令你渾忘了毫不舒適的坐姿。

7.成齣戲基本上找不到半滴冷場。由一開波賭俠輕鬆賭贏CN戴,到星仔倒立出場;然後兩叔姪登門造訪拜師(但賭俠回港行蹤不是好神秘的嗎?),到殺手殺上門,刀仔星仔逃過一劫,並以賭俠賭聖名義上船決戰老千侯賽因,點知中伏,中了對方的電腦偷窺陷阱輸到身敗名裂……成個過程有笑有淚兼而有之,但最正的還是:到最後,二人痛定思痛,以刀仔星仔的素人身份再戰侯賽因,用借來的廿蚊,贏夠三百萬美金,參加慈善啤王大賽,攞番晒失去咗嘅嘢!絕對比起塵世間所有正規勵志片更加勵志!


8.即使在日後我也看過不少超正香港電影,但就是沒有一齣,能夠俾到我當日睇《賭俠》時的超級亢奮,一種又喊又笑兼夾勵志的亢奮。裡頭冇一個角色多餘,不計作為主角的刀仔星仔和三叔(吳孟達令我笑到噴水!),就連夢蘿、龍五、龍九,甚至明明喺公廁小緊便但因為聽到自己個名而標出嚟的「X家剷」,真的,統統一個都不能少。最不能數漏的,自然是「你簡直係卑鄙下流,冇深度兼無厘頭;教壞晒啲後生仔,敗壞社會嘅風氣」的Final Boss侯賽因,單立文交出了生命中一次經典難忘的演出。

9.事隔多年,我依然忘不了那個坐第三行最側邊同黑鬼阿業以及成場三唔識七的人,一齊狂笑爆笑怒笑的聖誕節。今時今日的我們可能嚴肅了,今年聖誕,想搵齣笑片都難。

10.有一點我咁多年都唔明。Why星仔和阿叔的屋企會裱起一幅賭神專注賭啤時的沙龍?賭神唔係從來唔影相嘅咩?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8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經有個高中生, 趕返屋企睇 朱茵~ 2017-01-13

1 : GS(14)@2017-01-24 03:36:15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c%b5%ef%bd%9e-11091

請明瞭,我心癡,這是毫無心理準備下突然想寫的一篇。


1.初中年代的我是個熱愛球類運動的小夥子。每個放學後,例牌駐守籃球場,揮灑青春的汗水……


2.上了高中,不再打波——我給波友們的解釋是:要預備會考了,不得不放棄Basketball。狀甚無奈的我從此謝絕波友們邀請。


3.其實我只是為了一放學即搭81K返屋企,然後連校服都唔換,趕住收看《閃電傳真機》——嚴格來說,是為了欣賞朱茵。


4.朱茵有甚麼吸引我?我不知道,只知道1992年某一天睇完《逃學威龍2》,腦海便Keep住浮現她——她在戲中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她的嬌嗔和嬲怒、她對愛情抱持(過分)浪漫幻想的天真,以及佢個靚樣——Yes,吸引我的,就是所有構成她的物質與非物質元素。我明顯將戲中那虛構的「Sandy」跟現實的「朱茵」,混淆了。


5.我不知道自己把那餅經由Laser Disc複製的錄影帶翻炒了多少遍(但其實我不認為《逃學威龍2》好睇,根本只是將首集Copy一次,但又冇晒首集趣味),只知道自己深深被這個100%的女孩吸引,書又唔溫,波又唔打,不能自拔……


6.1993年,對朱茵來說是極重要的一年。電影,她拍了《超級計劃》(可惜她的角色可有可無,主要用來製造危機)、《的士判官》(可說是女主角,但因成齣戲由始至終的主角只得一個:黃秋生,做吳孟達個女的朱茵其實純屬配角,作用,是為那個暴戾的Universe加添一點可愛和調皮,以及吸引男性觀眾如我入場觀看)、《風塵三俠》(也是配角,但如果冇咗佢,成齣戲要扣五十分)——但最重要的還是兩齣電視劇,《原振俠》&《都市的童話》,而當中又以《都市的童話》更重要。


7.故事的主要設定,應該參考了桂正和《電影少女》——一個虛擬少女錯誤地來到現實世界,不自覺地跟人類男主角日久生情,嚴重地愛到不能自拔,但又無奈地注定不能一起,嗚嗚。配合埋由黎明主唱的主題曲《傻癡癡》,實在為我帶來一種如夢似幻但又有層悲哀墊底的甜絲絲感覺。這種複雜(到要動用多組形容詞來描述的)感覺,在電視史上,只有《都市的童話》帶過給我。你可以話有冇咁誇張吖,但,就係咁誇張。


8.最大功勞是朱茵。且讓我再誇張一點:朱茵絕對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最重大的發現——唔知點解地,她就是能夠為一個普通角色Add上難以估計的Value,把普通變得好唔普通;而如果,好彩地,角色本身已經寫得極度精彩,朱茵就更能動用她那得天獨厚的特質,讓該角色成為不能磨滅的經典——例如,紫霞仙子。


9.她就是這麼與別不同,單憑一雙眼已足以訴說塵世間各種不同情緒。只是到了後來,可能為了挑戰自己、或開發自己更多可能,又或……我都唔知點講好了,總之就是走去同馬德鐘拍那齣甚麼誘惑……OK,你可以話我偽君子,但看在眼裡,我是傷心的。


10.好多年後,當我正在為「浪漫月巴睇90s」煩緊寫乜時,「朱茵」這名字突然在腦裡唔知邊忽閃過,然後寫了以上一大段字,我終於明白:朱茵絕對是構成「我的90年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只是當年那個為了收睇《閃電傳真機》連波都唔打的月巴,就像《都市的童話》的她,化成泡沫,煙消雲散。這一刻有點感觸的我,只想祝福朱茵永遠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9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幾何時,入場為了睇周星馳(上) 2017-01-20

1 : GS(14)@2017-01-24 03:37:52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6%b3%e4%b8%8a-14326

上星期在觀塘睇《天煞異降》,開波前,先送上由周星馳和徐克親身演繹的《西遊伏妖篇》第二段trailer,即徐克玩緊扭計骰,周星馳上前話啲電腦特技好正嗰段……


1.全.場.靜.默。不是單純冇笑那一種靜默,而是根本連些微反應都沒有的死寂。不是咁邪吧?我立即四圍望,咦唔係冇人喎,仲坐滿了4/5觀眾。

2.Why會咁?我明明經歷過一個只要見到周星馳(就算企棟棟保持緘默)都必定全場爆笑的年代,而我,亦自然是其中一個,仲係笑到最癲嗰個。

3.於是突然想回顧那一個周星馳嚴重支配我們面部神經的90年代。就由1990年開始。那一年,周星馳已經OK紅,而當年不少OK紅的電視演員,都會拍埋戲(今時今日反而壁疊分明),而事實是,他早在1988年已經開始拍戲。

4.但那段時間的戲,大抵都抓不住(又或根本冇諗過要去抓住)周星馳的個人特點——嚴格來說是都抓不住當時觀眾喜歡的周星馳個人特點。

5.還有一個嚴重問題:濫拍。睇番1990年,10齣。除咗1月、11月和12月,每個月都有周星馳(掛帥的)電影上映,當中除了5月《咖喱辣椒》和8月《賭聖》真正奠定他的地位,其餘的,應該都冇乜人會再提,只當是香港電影市道興旺時,亂咁拍的過眼雲煙——偏偏我有睇晒,我當時實在太鍾意睇周星馳嘞,但再鍾意,理性還是要話俾我知,拍得極度粗疏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實在唔算好睇,最好睇嗰場就只是周星馳上台高歌「你老竇有身紀~紀~紀~紀~~恭喜~恭喜!」,問你死未?《風雨同路》,根本唔需要搵周星馳拍囉。《小偷阿星》,主角由始至終都是陳觀泰,海報卻用周星馳個大頭作招徠,呃鬼我。《師兄撞鬼》其實唔太差,但周星馳明顯擠唔入驃叔和馮淬帆個Universe……還有(牌面好笑其實好悲的)《龍鳳茶樓》、(真係得啖笑的)《無敵幸運星》、(完全唔識形容的)《江湖最後一個大佬》——問題是,即使成齣戲再有問題,周星馳的演出部分其實冇問題,只是那一年的他仲未能夠單靠個人光芒去凌駕成齣戲。

6.當然,之後再冇呢個問題。1991和1992那兩年,他拍戲數量依然嚇死人,但每一齣都收得(最唔收得是《情聖》,個感覺太80s,不合時宜,但都收過千五萬喎)。當年的我太Crazy,每一齣我都例必入場觀看然後再租LD並Dup成帶以便不時翻炒,在我眼中,周星馳電影只有「好睇」和「好好睇」之分,甚至被植入一種觀念:他的電影充分展現「後現代主義」(而我當時連「現代主義」係乜都唔知)。

7.但到了現在,我會說,那一批在90年代初相當收得的周星馳電影,並非每一齣都是佳品——票房數字(這種數據)所反映的不是質素,而只是熱潮,熱潮就是一種社會大多數人都在參與(而未必理性的)的事;至於所謂「後#現代主義」的展現,不過是有些人(食飽飯冇屎屙)對熱潮所做的一種詮釋,一種過度詮釋。或許,「無厘頭」的興起,真的跟「後六四」情緒的釋放有點關係,但其實,香港人一直都咁鍾意睇笑片,就像80年代某些明明不旨在搞笑的戲,都要夾硬攝入大量搞笑場面和情節。

8.「周星馳笑片」,一種轉變了形態的香港笑片——不再像過去般純以情節作為產生笑意的主導(以便由任何演員去演,觀眾都會識笑),變成了必須要由周星馳本人親身去做,總之一切都要由他主導,才能真正直達爆笑的根源。唔信?不妨看看古天樂事隔多年後,將《家有囍事》常歡所患的「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重新演繹……那一刻,我是戥佢尷尬的。

9.原來當時的我,入場只是為了睇周星馳個人表演——但,咁仲算睇戲咩?一齣真正好電影,包含的應該更多更多;好在,1994年及之後幾齣周星馳電影,都是真的好電影。但冇位了,下星期再講。

10.補充少少:1990年周星馳還有一齣《望夫成龍》,一對夫婦由鄉間走進城市,感情由鄉間的純真,到城市後逐步變異。成齣戲近乎完全不搞笑,但真摯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60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感謝上官小強 2017-01-27

1 : GS(14)@2017-01-31 18:13:59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0%8f%e5%bc%b7-15822

是《小強漫畫集》帶我進入港漫世界。

1.這個港漫世界,跟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好唔同。


2.一般(從來唔睇甚或蔑視漫畫的)人所認知的港漫世界就是:打打殺殺。咁又難怪,因為長時間在書報攤所能買到的主流港漫,就是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和殺——不同漫畫的不同角色在不同Universe,同樣需要終日面對不同戰役,打得贏自然好,唔夠打?就要練功。好彩(定唔好彩?),有大把強勁武功等住佢哋去練,練完,又再打……他們的命運,恍如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分別是薛西弗斯永恆在推一塊永遠會碌番落嚟的石頭,港漫的主角們就Keep住打一班永世都出唔完的高手(但我承認,當日睇住王小虎用「霹靂狂龍」踢爆火雲邪神時我超級興奮)。


3.《小強漫畫集》給我看到的,完全不同。基本上冇乜涉及打鬥的漫畫,有的,是題材、畫風、表達、技巧上完全不劃一的短篇作。這些短篇作,絕大部分均由一群當年的漫畫界新人(有一些甚至是助理)負責。


4.Yes,《小強漫畫集》就是一本沒有固定題材、專俾機會新人發表作品的漫畫結集。這本結集的出版時間是——唔知,因為是不定期刊。


5.所以每當行經書報攤瞥見出版了最新一期《小強漫畫集》,就會不禁Yeah出來;假如咁啱撞正是由邱福龍精心繪製的封面,更是Yeah上加Yeah——全靠《小強漫畫集》,才讓我知道香港原來有一位彩稿極度強勁的人物,兼且最叻畫機械人幪面超人異形怪獸等等,一般香港漫畫家唔會畫的題材事物。我永世難忘那一個S.F.3.D.機械人的封面。


6.邱福龍以外,《小強漫畫集》還先後讓我認識了:利志達、甘小文、羅永康、祖兒、狄克、大粒墨等等。他們的作品讓我知道,原來在那個招式不同但本質相同的打打殺殺表象下,有一班欠缺知名度的香港漫畫家,努力用不同方式去畫不同故事,而因為上官小強,他們得到了難能可貴的發表機會。只要你(曾經或依然)有創作,自然明白創作人最需要的,就是發表機會。


7.因為《小強漫畫集》,我開始睇埋《壽星仔》。問心,我不認為故事超級好笑,而只會說,《壽星仔》透過對其他漫畫和電影的二次創作,唔覺意令我認識了更多漫畫和電影(例如望月三起也《七金剛》);書內極度貼地的對白,教識了我一些廣東字的寫法和應用(另一本教我廣東字的課外書是《加菲貓》中文版)。而成本書我最鍾意睇的是:A.上官小強專欄。字裡行間我感受到小強份人應該好Nice,而且極度喜愛英美音樂,兼夾留意流行事物;B.讀者投稿。分兩種,一頁完漫畫&半版篇幅的專欄,當年的我自問冇能力畫一頁有故事性的漫畫,於是決定專攻半版專欄,記憶中仲苦心孤詣地畫咗隻(甩漏的)異形皇后,結果——冇刊登,失望自然有,但反而激發我努力練畫的決心。


8.上官小強在80年代末自組公司,《小強漫畫集》繼續出版,只是名字變成《小強畫集》,而我依然期期捧場。90年代初,是香港漫畫(最後)的高潮——沒有了統一局面,各公司先後推出了足以代表港漫最輝煌時期的代表作(但同樣離不開打打和殺殺),而上官小強,繼續畫他的壽星仔、小強和彭蛇,繼續提供機會,讓擁有創作熱情的新人發表跟主流迥異的漫畫。


9.直至他退隱,與太太留守在信和「壽星專門店」。外面的港漫世界經歷風風雨雨,由掛愛情賣色情到人人爭住濫出兵器到江湖書,日日出版到市場逐步萎縮到今時今日——係點?大家有眼睇。


10.上官小強離開了,我是真的有種傷感。傷感是因為,在那個漫畫界光芒耀眼到好多人盲目的時候,上官小強為很多有志於漫畫的新人提供了機會,而他這樣做,並不因為要做甚麼漫畫大亨,或甚麼漫畫之神,而只因為他是一個好Nice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53

【專題籽】求婚諗計結婚破格 Plan出來的浪漫

1 : GS(14)@2017-02-03 03:11:08

【專題籽:港情講趣】婚姻是人生重要階段,不過很多時候太多繁文縟節,又要兼顧雙方家長意願,令這人生大事並不完全屬於兩人。越來越多人希望多花心思締造那只屬於你倆的一刻,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專門幫人出謀獻策的團隊,這次就讓大家認識一下求婚策劃(Proposal Planner)及婚禮統籌(Wedding Planner),如何一改傳統地助情侶求婚結婚,成人之美。

【結婚篇】時興平價個性化婚禮 婚禮統籌師有乜計

在不少人心中,結婚乃人生大事,婚禮自然不能敷衍了事。但籌辦一場婚禮包含的步驟何其多,忙到新人踢晒腳之餘,更可能超出預算。想減少婚禮開支儲錢買樓,又在百忙之中難以應付辦婚禮的繁複程序,不少人選擇尋求婚禮統籌師的協助。「以前很多人辦婚禮,總是沿用那些服飾、那些環節、那種裝修;現在潮流婚禮漸偏個人化,新人不希望和其他人一樣,辦倒模式婚禮,想顯出自己的特別之處。」從事婚禮統籌逾八年的邱配文(Polly)說。身為婚禮統籌師的她,半年要籌辦60至70場婚禮。她一般會先與新人會面,了解他們對婚禮的期望和預算,再為他們制訂計劃書,安排每月需完成的工作,例如預約攝影師、編寫婚禮流程、安排場地佈置、分配人手等等,為新人度身訂做獨一無二的婚禮。時興的婚禮形式再不只限於設宴,亦有中午雞尾酒會或開席前證婚,Polly就曾經替客人舉辦反傳統懷舊式婚宴,選址為古色古香的大舞臺,「他們當日的服裝、髮型、所有裝飾都配合場地,連請帖都設計成戲票,裏面加入dresscode,希望客人配合服飾,拍照時好像時光倒流回到以前那樣。」對於婚禮統籌師新人李文晞(Janice)而言,工作中最有趣的環節是度橋,與新人一起計劃進場方式。有在飛機上相識的新人,選擇在進場時一起拋紙飛機;更有趣的是曾有新人帶同AK46進場,「新人拿起AK46,加上槍聲背景音樂,賓客全部嚇呆了,因為他們的興趣是打野戰和游擊,所以想把這元素加入他們的專屬婚禮。」除了婚禮變得個人化外,近年海外婚禮亦是熱門之選,目的地首選關島及沖繩,Polly說:「因當地一些教堂面向海,通常新人較嚮往香港少見的景色,去註冊、證婚和拍照。」以為海外婚禮定必價錢不菲?其實10萬元內有找,本地舉行的婚宴一般也在10萬至30萬元之間,與海外婚禮相差不大。籌辦過這麼多別人的婚禮,自己又喜歡怎樣的婚禮?Janice表示會選擇簡單的西式婚禮,「以前覺得結婚可以自己一腳踢,總之最後簽到紙就可以,現在發覺原來有很多瑣碎事情要處理,希望自己辦婚禮的時候可以簡單一些。」已婚的Polly卻偏好傳統婚禮,看似年輕的她,早已為兩子之母,更能理解長輩視擺酒為不可或缺的原因,「以後小孩結婚,我也很希望可將這份喜悅告訴身邊的人。只是成長年代與角色的關係,新人和家長未必明白彼此的想法。當新人將來為人父母時,可能他們會有不同的感受。」



Polly從事婚禮統籌逾八年,貴為兩子之母的她,表示能夠理解家長想讓親友見證子女成家立室的喜悅。

原為空姐的Janice投身婚禮統籌逾半年,已為超過60對新人籌辦婚禮。

時興的婚禮形式再不只限於設宴,亦有戶外中午雞尾酒會或開席前證婚。受訪者提供



曾有婚禮主題是打野戰,進場時拿起AK46,配上槍擊聲,嚇壞一眾來賓。受訪者提供

籌辦婚禮過程中,不少新人倍感壓力,Janice(右)有時更要充當心理輔導師。受訪者提供



曾有新人選址大舞臺,請帖亦設計成戲票,賓客到場時簽名恍如置身首映禮。受訪者提供

近年海外婚禮亦是熱門之選,目的地首選關島及沖繩。

ClubONE會所1号:https://www.clubone.com.hk/記者:封愷瑜攝影:鄧鴻欣、伍慶泉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2/19914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57

浪漫月巴睇90s: 月巴氏 曾幾何時,入場為了睇周星馳(下) 2017-02-03

1 : GS(14)@2017-02-06 12:10:05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6%B3%E4%B8%8B-16299

續上回。周星馳由一個好多戲爭住搵佢拍但仲未搵到定位的演員,好快地,變成一位人人入場就只為睇佢個人表演的喜劇之王。


1.喜劇之王,就是單憑個人之力,便可把最爛的Gag變成全場大笑的笑話。

2.但笑話的本質是甚麼?冇人得閒去理,畢竟入得場就只是為了笑。Why笑?好笑咪笑囉——曾幾何時的港產笑片,功能就只在令人笑,笑像本能,要被滿足,被餵飽。

3.撇除那些單純以演員身份參與的電影,周星馳在90年代,用了四齣戲,去拆解/探索/鑽研/提升「笑」這一回事。笑,不純粹是擘大個口的行為,行為背後可以包含一大堆複雜情緒,只不過殊途同歸以「笑」展示出來。

4.像賀歲片《大內密探零零發》,不只是效法其他古裝笑片,用一班笠住古裝的現代人,去演繹其實好Modern的笑話(古裝不過是俾人睇的表象,核心還是現代的觀念思維)。表面上,《零零發》或許也是這樣,但電影更想做的,是戲謔我們自小被灌輸的那個約定俗成「武俠世界」:原來古龍筆下的西門吹雪可以是一個地中海月巴中坑,葉孤城竟然可以是完全不型,甚至甩皮甩骨的黃一飛;決戰紫禁之巔原來是違法的,是要踎監的(武俠世界從來沒有甚麼合法違法的觀念,畢竟大俠要踎監實在成何體統)。當時在戲院一睇見呢個開場,已經爆笑,而爆笑,是建基在一種對武俠世界固有概念的幽默瓦解。

5.瓦解,還包括主角的設定。作為「保龍一族」的零零發,竟然是一個連前滾翻都打得唔好、只醉心科學研究的發明家,而不是武功高強的人(反觀其他「保龍一族」成員,又鐵布衫又五形拳,個個都好打得);偏偏就是這麼一個最唔打得的發明家,才是最有用的人——回看中國歷朝歷代,科學的頭腦根本不曾被重視。

6.《食神》則要用笑片去講一個其實極度嚴肅的故事:一個明明人間失格(但又被捧成神)的人,怎樣做回一個似模似樣的人——「人」與「非人」的最大分辨,在於有沒有「心」——而「心」,固然可以反映在行為,在《食神》裡,則呈現在一碗雪中送炭患難見真情的叉燒煎蛋飯。問心,到最後那場對決突然搬出滿天神佛埋尾,是一種失控的埋尾,也削弱了故事原有的「用心重新做人」主旨,但至少,這主旨還是一以貫之,由頭貫穿至尾。《食神》的笑,有著一種不露骨的人性感動墊底。

7.《喜劇之王》把這份人性感動再推進一步。尹天仇不像零零發及食神,他由頭到尾都沒有成功過,他唯一的成就,在於沒有離棄柳飄飄(這一個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就是這份完全懶理身份地位的情義,尹天仇展示了人心中最難Keep而又最Core的東西——即使他始終做不成著名演員,而只能留守在那條村,在那個冇人識欣賞佢的地方,同一班甩皮甩骨的人共演悲劇《雷雨》。「喜劇之王」,由始至終,一個反諷。

8.反諷不止於抽水。抽水,抽完就算,只有(輕輕的)破而沒有任何建立。《國產凌凌漆》是一場極強的反諷,諷甚麼?如果你睇過,應該好清楚(對比起來,《表姐,你好嘢!》就純屬抽水)。而我最佩服是那一組人物設定,以一個政治成分良好,但被喻為廁紙的廢柴特務,配一個(天生就注定的)漢奸走狗賣國賊,反諷地,合力地對付表面最義正辭嚴其實最X街的高官,好笑,笑裡卻藏悲。

9.悲到盡頭的笑,是哭笑不得的苦笑。

10.周星馳在90年代,把「笑」提升到一個過去從沒有人到過的層次。靠的,純粹是他本人的演繹以及鑽研到極其深邃的劇本。千禧後,他戀上人人都有能力去做(只是未必個個都做得好)的特技(連《西遊.伏妖篇》Trailer都不斷強調特技特技特技)。「周星馳」這名字過去所代表所包含的,被他自行瓦解。

news-images
《大內密探零零發》完美拍出兩公婆嗰份甜蜜。劉嘉玲代表作。
news-images
《喜劇之王》的尹天仇究竟是一個好演員還是渣演員?不重要。最重要,他是一個好人,而且不是做戲咁做。
news-images
去錯麗晶飯店呢一場,My Favorite。
news-images
化灰都記得呢一幕。
news-images
政治成分良好的廢柴特務配漢奸走狗賣國賊。
news-images
《食神》頭30分鐘史提芬周嗰份賤,億看不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28

【動畫●浪漫道具】朱古力催命快過催情 可可鹼會毒死貓狗

1 : GS(14)@2017-02-08 22:32:33

朱古力經常跟情人節拉上關係,成為一個浪漫故事的重要道具。



情人節是朱古力大傾銷的藉口,還大條道理說朱古力為女士恩物,甚至解釋內的裏化合物苯乙胺(PEA, pheneylethylamine),有催情的作用云云。這個故事說了幾十年,究竟有沒有根據?



其實越來越發覺這是廣告商的陰謀,訛騙大家去買朱古力,尤其經常聽說可可濃度高的黑朱古力裏可可豆的苯乙胺多,所以我們吃得會特別興奮。不過有研究指出,我們從朱古力吸收的苯乙胺,輕易就被肝內單胺氧化酶分解掉,尿尿兩下子就排出體外,根本沒機會high到上腦,因此大家若再聽到甚麼苯乙胺催情之類的說法,大可不理。反而可可豆所含的可可鹼(theobromine),我們反而要加倍提防,尤其是養貓貓狗狗的朋友,別亂給牠們吃朱古力,因為牠們代謝可可鹼較慢,小量都可以引起嘔吐、腹瀉副作用,嚴重可致命。一般來說,每公斤體重攝入約300毫克的可可鹼份量已可致命,例如一隻15公斤(33磅)重的狗狗,吃660克(1.5磅)的黑朱古力就遭殃了。大家參考《國家地理雜誌》網頁,可協助狗狗的主人計算和了解危險的份量: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 ... e-chart-interactive至於我們代謝可可鹼的速度遠勝貓狗,除非吃大量的黑朱古力,否則中毒機會微。有指一個10歲小孩,要一次過食16磅黑朱古力,才會毒死他。大人大概要一口氣吃約20磅才會可可鹼中毒。換言之,朱古力的故事其實不很浪漫,養寵物的尤其要小心。參考資料:
Fiona Finlay,"Chocolate poisoning"BMJ.2005 Sep17;331(7517):633."The Poisonous Chemistry of Chocolate". WIRED.14 February2013."Canine Taboos"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Oct2007記者:陳以恒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寵物忌吃朱古力,因為牠們跟人類不同,代謝可可鹼速度很慢。

人類除非一口氣吃上廿磅的黑朱古力,否則中毒的機會很微。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8/199209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32

心形不只代表浪漫紐約愛情新地標撐移民

1 : GS(14)@2017-02-09 23:43:52

「我們都曾是新來者(We Were Strangers Once Too)」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兩年多前在移民政策演說中的這番話,如今被搬到了紐約時報廣場賦予了新含義。情人節將至,代表着愛與共融的裝置藝術雕塑「我們都曾是陌生人」周二揭幕,33根錯落的柱子拼成粉紅色巨大的愛心,而走近一看,這些柱子上還藏有玄機,上面標示出不同國家的移民人數,呼籲每個人都應該用大愛擁抱不同族群。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雕塑的創作者之一,來自創意研究辦公室(The Office for Creative Research)的藝術家索普(Jer Thorp)對《蘋果》記者表示,深淺不一的粉色柱子不僅代表愛情,每一根柱子上都標示出不同國家、地區的名稱和數字,代表這些生於國外而定居紐約的移民群體,藉此為反對「禁穆斯林令」、「築長城」的特朗普移民政策發聲。「當你走到這些柱子當中,總會看到一些與你有關的國家,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街角的陌生人所來自的地方,每一個紐約人都如此緊密的彼此聯繫在一起,移民社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基礎。」索普稱,他們的團隊在創作初期,並沒有想到要如何去定義這件作品,直到11月特朗普當選:「發生了那麼多事以後,我們想通過這件作品告訴人們,移民才是這座城市的心臟!」他表示,在他和團隊的調查下,紐約市有超過三百萬人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外來人口,而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築牆、禁穆令、種族歧視等等一系列舉措已經變成了真實的「納粹」:「11月以來,形勢正一天比一天嚴峻,特朗普競選時的口號已經演變成行政命令,以致許多家庭支離破碎。」被問到如何描述這件作品時,索普只用了一個詞,那就是「愛」:「我希望人們能走到這顆『心』裡,了解到他們都與這些國家緊密相連,了解到我們需要的是愛而不是恨,去相互交流,打開彼此的內心。」柱子上每一英吋代表1000個移民,粉色柱子的長度就代表來自這個國家移民的比例,通過顏色深淺來表示移民增減的比例,包括歐洲、非洲、大洋洲、亞洲、美洲的各個國家及地區,台灣也以20,784人位列其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9/199228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