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層衝刺》楊顏伊從服務生到「店王」店主任選對老闆熬七年 二十八歲年薪破百萬

2011-3-28  TWM




誰說七年級生是吃不了苦的草莓 族? 楊顏伊從服務生開始做起,一路打拚了七年,終於晉升為鼎王年營收破億元光復店的店主任,年紀輕輕就成為「年薪百萬俱樂部」成員!

撰 文‧林讓均

去年奇冷的跨年夜,「鼎王麻辣鍋」光復店的排隊人龍一路綿延到台北市南京東路口,七十二年次的店主任楊顏伊,沒和朋友去跨年,從 早上十點忙到凌晨十二點,一直守在店門口招呼一波波湧進來的客人。當客人興奮倒數時,這卻是楊顏伊第七個在工作中度過的跨年夜。

逢甲大學國 貿系畢業的楊顏伊,從大二開始在台中鼎王麻辣鍋店打工以來,重大節日就等於加班日。

由於鼎王採計月薪外加獎金津貼,大學時一天打工六小時的 楊顏伊,一萬八千元月薪再加計獎金,一個月經常可領到三萬五千元,已比大部分的社會新鮮人還多。

去年初,楊顏伊在鼎王光復店沒有店長的情況 下被升任為該店主任,光復店是鼎王旗下年營收破億元的「店王」,讓她二十八歲就晉升為「年薪百萬俱樂部」成員;她也是鼎王全台七家店中,年薪破百萬的八名 幹部之一。

「熬」功了得!

九十度鞠躬待客,每天九小時不喊累「我真的是選對行業了!」笑容甜美的楊顏伊說,當初進入鼎王體系 打工,因為興趣還一度打算轉到餐飲科系,沒想到隨著餐飲服務業的內需擴大,居然就此讓她站上趨勢的浪頭。

從一○四人力銀行的資料庫看來,今 年二月的店長工作機會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七成,其中大部分是餐飲業,然而求職的人才數卻比同期減少了兩成,想在金融海嘯過後大規模展店的台灣餐飲連鎖品 牌,普遍鬧起了人才荒。

發跡於台中的「鼎王麻辣鍋」,連同旗下「無老鍋」品牌,創立二十年來才展了七家店,但今年卻一口氣想展七家店。鼎王 人資副理梁靜軒表示,如果加計流動率風險,預計需要增聘八百人;其中,對於店長、副店長與儲備幹部的需求也將高達五、六十人。

就因為需才孔 急,鼎王加速培訓楊顏伊這些核心幹部。今年四月,楊顏伊將再接受廚房事務、採購食材等內場的訓練,屆時更能掌握全店營運需求的楊顏伊,可望再被拔擢為年薪 上看一百五十萬元的「店長」。

台灣餐飲業普遍起薪兩萬元出頭,經常被認定是低薪行業,流動率往往超過一○%。因此想和楊顏伊一樣年薪百萬 元,除了選對老闆,還得要「熬」功了得。

「我大學時幾乎都忙著打工,主修是麻辣鍋啦!」上班時總身著唐裝、將長髮綰成單髻的楊顏伊笑說,大 學時一下課就在麻辣鍋店端盤子,過了凌晨十二點才能下班,而且由於鼎王規定做完桌邊服務就要鞠躬九十度,一天九個小時下來,真是腰痠背痛。許多人就因為不 習慣工時長或放不下身段來鞠躬,紛紛打了退堂鼓。

同樣也是七年級生的梁靜軒說,台北光復店「天高皇帝遠」,是目前鼎王在台北的唯一一家店, 但卻幾乎天天滿座,一天翻桌次數至少六、七次,因此要獨力掌管這家「店王」,還得有絕佳的EQ、應變力以及業務力。有這些特質的楊顏伊,因此能從工讀生, 一路升遷到領枱、儲備幹部與主任的位階。

應變力高!

巧妙提醒顧客用餐時限、化解客訴由於鼎王有一個半小時的用餐時間限制,楊 顏伊經常以巧思提醒顧客按時離席。通常她會說:「我們這個湯底以中藥材熬成,倒掉了很浪費,我幫您打包起來好不好?」如此一來,客人也就開心地拎著湯底離 店,皆大歡喜。而幫客人介紹食材時,也得有業務技巧,楊顏伊總是有辦法推薦好吃且附加價值高的燙滷類小菜給客戶。

楊顏伊靈巧的特質也展現在 大場面調度上。例如今年跨年夜,鼎王光復店預約、外帶人數都爆滿,連現場排隊也綿延近兩百公尺,負責全店人手調度、耐心化解客訴的就是她。

楊 顏伊大學畢業時,因為鼎王還未在台中以外展店,想到台北發展的她因此轉而投入知名藝人開設的川菜餐廳。

但是,過了半年之後,楊顏伊發現該川 菜餐廳並非績效獎金制,且教育訓練又不夠充實,所以她選擇回頭參與鼎王台北光復店的籌備。

梁靜軒說,這其實點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流動率高、 普遍缺工的餐飲業,愈來愈需要獎勵方案來留住人才。而鼎王的作法,是提撥店頭九%到一一%的淨利來犒賞該店員工,以此激勵員工:幫公司賺錢就是幫自己加 薪!

光是上一季就領到十六萬元獎金的楊顏伊,家境並不富裕,還是靠助學貸款才念完大學。但在同學普遍從事保險金融業、飽受金融海嘯衝擊,甚 至還在深造之時,在餐飲業熬了七年的楊顏伊,已在去年自力還完助學貸款,甚至有能力與家人合資在屏東故鄉買房子。

儘管一天幾乎工作近十個小 時,但楊顏伊從不喊苦,誰說七年級生不耐操?楊顏伊靠著努力,不僅幫自己撕下了「草莓族」標籤,也讓自己晉升為百萬年薪一族!

楊 顏伊

出生:1983年

現職:鼎王光復店主任

經歷:鼎王服務生、川菜餐廳服務生

學 歷:逢甲大學國貿系

職場心法:

1.耐得住長時間工作。

2.應變能力強。

3.情緒 管理能力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2

基層醫改的邏輯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794.html

朱恆鵬

  以安徽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配套改革為代表的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建立的是公立衛生院(及社區中心)佔據主導地位的基層醫療組織結構。其中村醫 又被納入鄉村一體化管理。衛生院和社區中心採取的是「定崗定編」的人事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績效工資制度」的收入分配製度。這種體制,形成的是「行政等級 制+弱激勵機制」。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基層醫療機構吸引不到、留不住好醫生,同時在位的醫生人浮於事,嚴重缺乏工作積極性。

  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結果?

  首先,一旦整個醫療服務市場形成以公立機構佔據主導地位的格局,那麼就必須建立嚴格的行政等級制。也就是說,在公立機構主導的情況下,醫療資源 包括作為核心資源的醫生,也包括與之相對應的醫務人員工資水平等都必然按照行政等級分配,優質資源包括醫生這一核心資源必然呈現金字塔結構,行政級別越高 的醫療機構獲得的優質資源包括好醫生越多,而處於最底層的基層醫療機構獲得的肯定是最差的醫生。

  因此,一旦將基層醫療機構回歸到由國有事業單位體制主導的格局,行政等級制必然出現,留在基層的醫生必然是水平較差的醫生。

  在目前的鄉村一體化體制下,村醫作為衛生院的下屬,成為這個等級制體系的最底層;同時村醫沒有國有事業單位身份,這又使得村醫成為受衛生院管理和控制的體制外人。既是最底層、又在體制外、還被管理,當然就成為最弱勢、有義務和責任,卻沒有權益和保障的一個群體。

  其次,公立醫療機構中實際實施的必然是「收支兩條線+財政支付工資」體制,由此形成的薪酬制度必然是論資排輩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同樣的學歷、資歷和崗位,拿同樣的薪酬。個人薪酬與個人的實際勞動付出,並無多大關係,必然是一種弱激勵制度。

  原因在於:(1)行政部門沒有能力對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績效考核;(2)政府官員缺乏積極性把考核工作認真做好;(3)公有體制下,不允許醫療機構擁有收入自主權,不允許醫生之間和醫療機構之間出現較大的收入差距。

  於是乎,毫不奇怪,當形成由真正的公立機構主導的基層醫療服務供給格局時,城鄉居民在這些公立衛生院(社區中心)看到的基本是最差的醫生以最差 的態度在工作。所謂「真正公立」的含義,正是某些人近年來一直呼籲的「醫務人員的工資由財政足額發放、醫療機構的運營經費和基建經費財政給予充分保障、醫 務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再和醫藥收入掛鉤」,也就是「收支兩條線+財政保障工資和基本運營經費」的制度。

  安徽模式的另一個問題是把醫改變成了藥改。由於基層醫療機構面臨很強的市場競爭,高價賣藥的能力較弱,和二三級醫院相比,其藥價虛高問題要弱得 多,城鄉居民的不滿也弱得多。所以藥價虛高問題不是基層醫療機構的主要矛盾。基層醫療機構的突出問題是醫療服務水平嚴重偏低,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就近方 便看病的需要,從而使得城鄉居民蜂擁到大醫院就診,加劇了看病難和看病貴現象。因此,基層醫療機構的改革和建設應該著眼於能力建設而非藥價問題。基本藥物 制度的根本問題就在於它不僅不能提高、反而明顯弱化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供給能力。

  行文至此,基層醫療改革的目標模式已經相當清晰:除執業資質要求,放開准入,形成自由執業的、以私營診所為主體的初級醫療服務供給格局。

  至於「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政策目標,應該通過全民醫保制度來完成,政府的任務是為全民醫保籌資補需方,同時為形成競爭性的醫療服務格局創造政策和制度環境。

  具體說來,基層醫療機構改革的目標模式是:(1)提供初級醫療服務的全科醫生以個體或合夥執業為主體;(2)城鄉居民的基本門診費用60%以上 由醫保負擔;(3)全科醫生成為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守門人,城鄉居民首診須到全科醫生診所;(4)城鄉居民擁有自由選擇定點門診機構的權力;(4)醫保對 作為守門人的全科醫生採取按人頭付費或其它適宜的(比如門診個人賬戶)付費機制,醫保資金跟著參保者走;像婦幼保健這類公共衛生經費,也完全可以採取按人 頭付費,並且費用跟著參保者走的模式。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6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一位基層官員想對80位市長說 「要破解中國城市水患,有必要『師夷長技』」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3

劉波的信,旨在力促市長們能夠響應他的呼籲:採取措施,共治城市病,尤其是科學利用和管理城市水資源。不過,截至2012年7月11日,他隨信留下的電話、郵箱和地址這三種通聯方式,尚未收到回覆。

湖南常德的正科級公務員劉波最近有了一個新身份——向中國80個城市的市長建言的人。

2012年5月4日,常德市環衛處宣教中心主任劉波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寄出了80封信,收信人是全國共計80個城市的市長。這些城市遍佈長江、黃河、珠江等全國七大流域的幹流區域,統稱「流域城市」。

劉波的信,旨在力促市長們能夠響應他的呼籲:採取措施,共治城市病,尤其是科學利用和管理城市水資源。

「他們(市長們)對我的信的內容不會反對。」劉波對此堅信不疑。

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這些城市都已經「病得不輕」。由於城市硬化面積無限制擴張,城市濕地被大量侵佔,再加上城市地下管網的破損、斷裂等原因,城市生態系統已經變得非常脆弱,應對極端氣候條件的能力普遍降低,後果是城市內澇、熱島效應、城市天坑、水質污染。

「無論是武漢的內澇,益陽的天坑,還是北京熱力管網塌陷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乃至洞庭湖江豚的大量死亡等等,都是這種城市病的病歷記載。」劉波說。

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劉波認為,只能實施全流域的頂層管理,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作。為此,他希望流域城市的市長們能夠同意他起草的《中國流域市長宣言》,各城市政府積極開展流域治理實踐活動,科學利用與管理城市水資源,推動城鄉水資源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劉波並不是一個城市水管理領域的門外漢,他的另一身份是常德市江北水系綜合治理辦公室項目協調員。所謂項目是指「以常德市城區穿紫河 為例——促進亞洲城市可持續發展項目」。自2006年起,劉波擔任這一歐盟資助項目的中方協調員。多年與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城市水環境和水資源管理專家 的接觸及親赴國外考察的經驗告訴他,要破解中國城市水患,有必要「師夷長技」。

歐盟在流域管理上遵循的《歐盟水框架指令》等措施令其相信,水系治理要實行從源頭到入海口的全流域綜合治理。而中國現行的「九龍治水」的水資源管理 體制和一直糾結於流域管理與區域行政管理之間的模式則效果相背。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推行城市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模式,現有水資源分散管理體制無法集中行 使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行政管理職能。

「有利的都爭著去搞,無利的則拚命推掉。」擔任項目協調員以來,劉波與住建、水利等部門打交道的體會是,要系統解決水資源和水管理問題,「只能和全流域的市長們溝通。」

「我只是希望市長們能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他希望市長們能夠充分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流域上下游地區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任何城市開發措施都要照 顧到本地區和上下游地區人民的合理訴求,積極參與流域地區的環境與發展對話,制定流域治理行動計劃及時間表,支持建立科學的全流域包括城鄉小流域的行政管 理體制。」

全流域行動迫在眉睫。以城市內澇為例,現在城市的急劇擴張帶來的是城區地表幾乎被整體硬化,一般城市開發區域,硬化部分均在70%以上。其結果不僅 導致強降雨下猛增的地表徑流對城市排水管網產生巨大壓力產生內澇,且會導致河流徑流量增加,令下游沿岸城市的防洪壓力有增無減。

據此,劉波希望市長們可以達成共識遏制城市無限制硬化趨勢。他在宣言中列出的指標是:「各流域城市政府以2012年城市硬化面積為基準,從2013年起,每年減少城市硬化面積3%-5%,同時對農村地區城鎮化過程中的地面硬化情況進行管理,維護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

雖然飽受內澇之苦的武漢等城市已經開始試行透水磚等提高雨水滲透的措施,但劉波認為這還只是小打小鬧。他認為市長們應該都有決心把自己治下的城市變 成「海綿體城市」。通過有步驟地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開發、改造城市社區建築物、道路、綠化帶、停車場、 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蓄留雨水的生態功能,儘可能恢復城市原有河道、水塘、溝渠,減弱城市熱島效應,提高城市雨水滲透率,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普查、檢測 和修復工作,防止城市地質災害。

按照劉波原來的設想,如果有超過60%的城市回覆同意他起草的宣言,就可以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天宣佈生效。接下來的計劃是,把宣言交給國務院及國家有關水資源管理組織備案,並建議第三方機構對宣言中的一些實踐內容進行跟蹤評估。

不過,截至2012年7月11日,他隨信留下的電話、郵箱和地址這三種通聯方式,尚未收到回覆。

莫非沒有收到?2012年5月10日,在掛號信寄出六天之後,劉波到郵局查詢,三個營業員核對後證實,所有的信都已經簽收了。

看來,劉波還要耐心地再等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7

台商實習篇》碩博士生選擇吃大鍋飯、當基層作業員「自討苦吃」實習法 猛增十年功力

2011-7-23  TWM



有別於以往在國內企業實習的舊模式,大學生赴海外實習取經已成為主流。目前就讀於中興大學碩士班的曾啟華和成功大學博士班的吳宗諭,在去年就都遠赴大陸在台資企業內實習,從他們的經驗,可一窺海外實習的價值。

撰文‧李建興

如果你是大學生,四十五天的夏日假期,你會如何運用?旅遊、海邊狂歡、無所事事,還是出發到陌生的國度,住宿舍、吃大鍋飯,被人當菜鳥呼來喚去?大部分人會選前者,但是就有一些人選擇提早到大陸吃苦,他們為何﹁想不開﹂?

去年,分別至捷安特昆山廠以及連展科技深圳廠實習的曾啟華和吳宗諭,就是自討苦吃的少數案例!

卸下學生的特權與姿態

事實上,在踏上這趟旅程之前,目前即將從中興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班畢業的曾啟華,其實也有過幾次到企業實習或是打工的經驗。但由於目前大學所安排的國內實 習課程,企業往往有心無力,而學生也在企業採取放牛吃草態度下,陷入了「想做的做不了,想學的學不到」的窘境,只能虛耗這個寶貴的機會。有了大學時期的前 車之鑑,在去年碩一升碩二之際,曾啟華就決定自己安排實習課程。

只是,有別於其他同學選的多半是「事少離家近」的國內企業,曾啟華告訴自己,「實習,就是要體驗到真正的國際格局,否則還不如到速食店打工來得實際!」於是,從一開始,他鎖定的即是到大陸或國外的實習機會,因緣巧合下,參與了由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研習活動。

「我很幸運,一去就碰到了重量級的企業人物!」曾啟華表示,由於他所實習的單位︱︱ 捷安特(中國)十分重視每年這群遠渡重洋的台灣實習生,因此公司派了創辦人劉金標的女婿︱︱捷安特中國商品部經理汪家灝親自帶領。在「學生有心、業主有 情」的情況下,汪家灝安排了一系列的見習課程,讓曾啟華有著截然不同的歷練。

曾啟華回憶,當他報到的第一天,在門口迎接的就是汪家灝,當時汪家灝沒有過多的客套之辭,見面第一句話就說:「你要記住,來這邊你就是捷安特的員工,你得 卸下學生的特權和姿態,一切比照員工的待遇!」於是放下行囊後,曾啟華立即換上捷安特大陸員工的制服、住內地員工的宿舍,吃同樣的伙食,甚至清晨時分在值 星官的集合下,就得和全體員工在廣場下作操、聽訓,展開一日的工作。

見識利益的角力與退讓的拿捏然而就在這鐵血、戰戰兢兢的作息當中,讓過去一直生活在「舒適圈」的曾啟華體會到在企業上班最真實的一面。從捷安特紀律嚴謹的 管理中,更認知到何以這家來自台灣的外來企業,面對來自於大陸各省五湖四海的員工,能整合成超高效率部隊。不過,在曾啟華的心中,捷安特成功的真正關鍵, 則是企業對員工的栽培。

在這四十五天裡,曾啟華發現捷安特的幹部對於基層員工可謂無所不教,從不藏私。拿他自己來說,儘管只是個過客,但在汪家灝的帶領下,曾啟華見習了大大小小 多場的業務談判,每次一結束,汪家灝也總會不厭其煩地與他討論會議的心得,於是短短的一、兩周內,曾啟華就能快速掌握每場會議的話題,並聽出客戶與廠商間 利益的角力和退讓的拿捏。

而除了教導,捷安特更不吝給予員工表現機會。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汪家灝帶著他到數百公里之外的南京巡店,在行前汪家灝就耳提面命:「看店不是去彰 顯官威,而是要看出基層通路面臨的問題,總部得想方設法幫忙解決。」曾啟華發現捷安特各店,對於產品擺放位置沒有所謂的標準規格,尤其一些偏遠店面,更還 發生黃金櫃位竟擺放他牌寄賣商品的情形。在曾啟華主動提議下,汪家灝授權他自行為捷安特設計了一套「產品櫃位規格」,而在微幅修改後,曾啟華的這套設計, 竟成了捷安特通行於各通路的標準模組。

而去年在連展科技深圳廠見習四十五天的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班學生吳宗諭,儘管事隔一年後,仍然對當時的體驗津津樂道。

其實,一提到海外實習,大家都會好奇地問吳宗諭,頂著博士生的光環,找工作並不是一件難事,為何還要千里迢迢跑到海外去實習?「但我的想法不一樣,假使沒 有行萬里路,我的萬卷書也只是紙上談兵!」有別於一般大學生遠赴海外實習,多半有鑑於台灣大學文憑不值錢,工作難尋,因此想藉到大陸實習,投石問路,成為 踏入職場的跳板;相對而言,未來想朝著學術領域發展的吳宗諭,去年的這趟實習生涯,則充滿著濃濃的學術味。

攤開吳宗諭的學歷,大學念的是外文、研究所學的是企管,到了博士班則主攻政治經濟學,在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學涯中,對於國際政經局勢有深厚興趣的他,卻是一脈相承的學習版圖。

首先,將語文的硬底子打好,以成為未來走訪體驗各國政治與經濟樣貌的工具,其次將企管的學問作為基礎,以當研究政策與經濟發展互動關係的最佳印證論述。

但待在學術象牙塔近十年,讀過無數著作後,面對快速變遷的國際政經局勢,吳宗諭常有「理論與實務鬥不攏」的困惑。在盤點了自己的學習版圖後,他發覺,整個 學習拼圖裡,缺少的正是「實務經驗」這一塊。因此去年他主動報名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所提供到大陸台商企業實習的名額,成為去年唯一的博士實習生。

體認政治文化牽動經濟現象雖然,當初吳宗諭的這項決定,引來學校指導教授的質疑,不少老師認為,大陸的學術遠落後於台灣,又何必捨近就遠,多此一舉?但事 隔一年後,證實了這是「報酬豐富的投資」。畢竟,這是吳宗諭從事學術研究多年以來,最貼近實務的一次經驗,讓他得以從更豐富的角度檢視所學。

對吳宗諭而言,企業如何面對來自世界各國同行、供應商與客戶的挑戰?在一夕數變的政策下如何快速因應?以及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下做決策,這些才是自己最想體驗的重心,而堪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是最佳的觀察樣本。

因此,在這四十五天的實習生涯裡,吳宗諭除了與其他實習生一樣,體驗生產線員工的生活,更時時細膩地觀察企業對於每一個變局的反應。

也因此,除了平日窩在工廠外,每逢假日,吳宗諭總是將自己行程排得滿滿,走訪各大城市,觀察老百姓的作息與消費,見證內地的經濟實況。

另外,吳宗諭也會主動安排訪問大陸的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甚至在台商和當地學者的引薦下,接觸到了不少企業高層,在深談後,得知了業界最真實的反應。

就拿去年大陸一連串的打房政策,吳宗諭就發現,有別於台灣成效不彰,在大陸的威權體制下,政策一下達,房地產相關企業果然就大幅緊縮投資,讓他深刻體驗到「政治文化牽動經濟發展」的特殊現象。

在這四十五天中,吳宗諭印證了許多書本上的知識,也推翻了學術象牙塔裡過時的觀念,更觀察到了不少還未被研究的現象,讓他的學術生涯如虎添翼。

「回顧起來,那一段海外實習的經驗,至今仍是我生命中無可取代的閱歷!」一提起去年在大陸台商企業的實習,吳宗諭和曾啟華很有默契地道出相同的感受。

誠如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所言,「活在地球村裡,現在的大學生很難閉門造車了!因此走出海外,已成了必修的學門!」而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 順更直接建議:「未來大學課程,更應將海外實習經驗視為學分!」畢竟,要與其他國家的人才同場競爭,台灣的年輕人恐怕得提前累積更多國際化的職場閱歷了。

曾啟華

出生:1987年

學歷: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實習單位:捷安特(中國)

吳宗諭

出生:1984年

學歷: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班

實習單位:連展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0

【新醫改3年】新醫改之後怎麼改 改了基層改城市,用完計劃用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142

編者按: 新醫改三年,開出什麼藥方?是否對「看病難、看病貴」這一世界性疑難雜症見效?

1985年放權讓利的市場化醫改之後,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政府主導,市場讓位。顯而易見的改革成效是,對醫療的財政投入劇增,醫保覆蓋到全民。

但未來的挑戰同樣嚴峻:如何讓大醫院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如何為社會資本打開大門,如何讓管醫院的和辦醫院的各幹各的事情?答案恐怕將再次回到市場化的軌道上。

為了探索下一步改革,全國各地都在進行各種試點。南方週末選取其中兩個加以記錄:一為「管辦分開」目前最徹底的成都,一為最先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價」的深圳。兩處試點,各有得失,以為改革提供鏡鑑。

醫改是世界性難題,迄今各國都沒有完美方案。中國能做的,誠如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組成員劉國恩所說:「不改革看不出問題,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2012年9月17日上午,國新辦在北京召開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進展新聞發佈會。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會上宣稱:2009年3月新醫改啟動以來,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五項重點改革統籌推進,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

三個月前,國務院醫改辦在其起草的一份總結報告上也作出了類似的樂觀結論。國務院醫改辦是2008年12月為統籌協調新醫改相關工作而成立的新機構,與以往醫改主要由衛生部推動不同,新醫改參與部門多達20個,發改委系統的主導權明顯增強。

但在學界、基層醫改參與者中,對新醫改成效的判斷卻有另一種聲音。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在他考察基層之後撰寫的一份調研報告 中寫道:新醫改加大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對公立醫療機構定崗定編、財政保障醫務人員工資等把公立醫療機構恢復為傳統國有事業單位的做法,無助於 降低城鄉居民的醫療負擔。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也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事實上重回了計劃體制,「大鍋飯」的種種弊端可能捲土重來。

新醫改三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以政府主導的方式來推行的「藥方」是否能收得奇效?

從市場化到政府主導

在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幾乎每隔十年,就有一波事關改革方向的爭論發生。爭論的核心無非是政府主導還是市場化、強調公益性還是強調效率。

1985年啟動的第一輪醫改,其核心思路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這種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成了此後20年裡的主旋律。1996年,《中共中央國務 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下發,繼續強化這一市場化方向,其中對醫療機構的改革,與國企改革思路一致,以「放權」和「醫院自負盈虧」為核心。

但在權力下放的同時,政府對醫藥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卻逐年下降。而醫院的逐利衝動演化成了種種亂象,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市場化醫改的反思。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政府主導派佔了上風,2009年實施的新醫改打出了強調公益性的旗號,試圖依靠政府主導來解決難題。

在「公益性」大旗指引下,「強基層」成為新醫改突破口。國務院對新醫改第一階段(2009年到2011年)五項重點工作的安排中,四項皆圍繞基層展 開: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這裡的基 層,指的是城市裡的社區醫療機構和農村的鄉鎮衛生院。

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組成員劉國恩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群眾看病就醫的重要平台,也是市場失靈的地帶,加強對基層的投入,是政府公益性的體現。另外一個現實的考慮是:基層醫療機構利益糾葛比大醫院少,易於推動。

「藥品零差價」改革,成為撬動基層醫改的第一板斧。所謂藥品零差價,即取消基層醫院的藥品加成,將藥品以進貨價賣給患者,以此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體制,降低患者負擔,解決「看病貴」難題。

但取消了佔醫院收入六成以上的藥品加成,基層醫院如何生存?「原本的思路,是按15%的加價率,由財政直接補損失,後來發現,各地實際加價率都不一 樣,很難據此算出補貼數額。」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最後不得不配套出兩個辦法:人員「定崗定編」和「收支兩條 線」。

在北京南彩鎮衛生院,實行「收支兩條線」後,醫院的收入通過財政專戶直接上繳到區財政,支出則由財政以補貼和專項資金的方式下撥。

醫務人員薪酬制度也進行了調整。改革後,醫生的「公務員」性質更加明顯,名額定崗定編,工資由區財政劃撥。職稱、工齡和績效決定了不同醫生的工資水 平。體現醫生不同工作狀態、能力的績效工資,由醫院定指標考核,不同醫生間最多相差幾百塊。「改革前醫生平均工資也就兩千多元,現在平均能拿到四千多 元。」南彩鎮衛生院副院長朱春麗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一系列改革,重建了基層醫院的管理制度和權力結構,院長的多項權力被上收到行政管理部門。而有了投入,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得以改善。南彩鎮衛生 院就重新進行了裝修,增添了彩超機、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信息系統也進行了更新,電腦裡裝上了全北京統一的門診系統,方便以後醫療資源的共享。

但新的「大鍋飯」體制不免產生諸多問題。朱恆鵬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據其在安徽蕪湖的調研,原來幹得好的醫生被「逼」走了,「改革前衛生院自主經營,好的醫生年收入5萬-6萬元,有的甚至達到7萬-8萬元,改革後財政發工資,年收入僅為4萬元左右。」

對於陳竺在發佈會上所說的「醫改三年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比改革前增加8.43億,增長了28.5%」的統計數據,朱恆鵬也在基層調研中 不止一次發現了「指標」背後的秘密,「為了完成門診量的考核指標,有的醫生誘導輕病病人甚至無病者多看門診,比如建議老年人兩天來量一次血壓,以此做大門 診量同時降低均次費用,同時滿足了兩個考核指標的要求。」

「這說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效率在下降,與改革希望將患者留在基層的目標相悖。」朱恆鵬說。他在安徽蕪湖縣的調研數據顯示,2008年到2011年以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和城鎮居民參保者的縣內住院率下降幅度較大。

藥品「統購統銷」

除了取消藥品加成的管理制度變革,過去3年在基層醫療機構推行的「基本藥物制度」,亦是新醫改主推的理順「醫藥關係」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

所謂基本藥物,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並倡導的概念,幾經修改後的最新版本是指能夠滿足人群衛生保健優先需要的藥品。本輪醫改中,衛生部在2009年8 月發佈《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遴選確定了307種基本藥物,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和群眾用藥習慣,平均增加210種,正式在基層醫療機構全 面建立基本藥物制度,與之配套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也同步推行。

「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並不簡單只是為了降低藥價,更主要的是確保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安全,讓基層用藥質量過關、可及、價低。」一位不願具名的醫改參與者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2010年,安徽省副省長孫志剛擔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後,將安徽同時考察藥品生產能力和價格的「雙信封」招標模式,上升為國務院56號文在全國推廣,基本藥物制度的主推者也從衛生部轉移至國務院醫改辦。

國務院醫改辦提供給南方週末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7月底,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在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經全面覆蓋,實行新的基本藥物採購機制後採購的藥品價格比制度實施前平均降幅30%左右。

但採用這種賽馬機制後,很多藥企不得不壓低報價,以迎合「價低者中標」的遊戲規則。甚至,一些藥品的中標價已經明顯低於成本。

中國藥品企業協會會長於明德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招標辦用「單一貨源採購」和「30天付款」的承諾吸引藥企主動降價。於是,個別企業甚至不惜低於成本 報價,但中標後卻發現政府的採購量遠遠達不到承諾量,政府的付款期又慢,壓力之下就用劣質藥品以次充好,才爆發了毒膠囊等問題。

「二百多家企業集中出現問題,你說是什麼問題?」他說。

而朱恆鵬的調研結果則揭示出另外一種現象,在2009-2010年各省份實施的藥品省級集中招標採購中,中標藥品價格沒有實質性下降,甚至相當一部 分明顯高於此前基層醫療機構的零售價。以陝西延安市子長縣醫院為例,採購額排名前10的藥品的總採購金額佔了該院藥品總採購金額的42%,而這些藥品的採 購價格是市場平均價格的4.9倍。

「集中招標採購制度,實際上就是統購統銷,強化了行政權力帶來的壟斷,不僅藥品價格沒有實質下降,反而醫藥企業負責政府公關的部門越來越龐大。」朱恆鵬說。

大醫院改革艱難推進

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被列入新醫改的五項重點改革內容之一。但在此輪新醫改中,醫改的核心命門——大醫院改革,卻始終推進艱難。

2009年,國務院醫改辦在各地試點城市中,選出16個有代表性的城市,作為國家聯繫指導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2010年起開始正式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12年1月份,我們幾乎跑遍了所有試點城市,說得刻薄一點,公立醫院改革基本沒改。」朱恆鵬說。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在2011年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也承認,儘管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距離社會各界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醫院,是一個行政和市場的奇怪結合體。根據衛生部的數據,中國至少九成的醫療服務,由事業性質的公立醫院提供,在這些公立醫院裡,院長由組織部任命,醫生由人事局招聘,藥價受發改委管制,而營收則要面向市場。

新醫改方案,實質上是要給公立醫院鬆綁,「像國企改革一樣,讓公立醫院成為獨立的市場法人主體。」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生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因此,國務院在醫院改革的指導方針是: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

但目前的改革試點,真正觸及體制的並不多,部分地區以「管辦分開」為突破口的改革探索也阻力重重。管辦分開,就是要把辦醫院的職能從衛生部門分割出來,實質是為接下來的公立醫院的產權改革打下基礎,也為引入社會資本辦醫創造平等競爭環境。

未列入試點城市的成都卻是推行「管辦分開」力度較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劉國恩,同時也是成都醫改專家諮詢組組長,他認為成都「至少從形式上和框架上是最徹底的分開」。

但在參與了幾輪公立醫院談判後,劉國恩明顯感到阻力:「部分年輕醫生期待改革,願意承擔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換取更好的發展機會。但醫務人員普遍對身份的變化感到恐懼,不願放棄醫院目前事業單位優厚的福利保障,一些既得利益的醫院高層態度曖昧。」

但對於醫生是改革阻力的說法,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生來強烈反對:「醫生也想光明正大掙錢,哪個國家能像我們這樣三天兩頭打醫生的?」

一位接近醫改辦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改革實際拆解的是衛生管理部門的利益。推進管辦分開,不同部委也有較大分歧,「發改委想推,衛生部不願意, 國家方案出來後,衛生部的人在十幾個試點城市到處飛,強調不主張脫離衛生系統。」在一些地區的管辦分開中,醫管局依舊是衛生局的一個處。

「國務院有關部門也早已意識到上述問題,在2012年剛剛發佈的『十二五』醫改規劃及其實施方案中,已經將醫院改革列為下一階段醫改的重點。」國務院醫改辦一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下一步,市場化?

2011年5月,國務院醫改辦牽頭研究制定了《十二五醫改規劃》,並在3月21日以國務院名義正式印發。這份醫改規劃,明確了2012-2015年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階段目標、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俗 稱「三醫聯動」。

以此為標誌,新醫改進入第二階段。縣醫院被確定為此階段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第一批311個試點縣市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已經啟動。

和第一階段向上收權、行政力量強勢介入不同,最近連續出台的醫改文件似乎正在強化醫改中的市場化方向。

2012年8月31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大病醫保納入社保保障範疇。指導意見的亮點在於首次將商業保險引入社保。

此前,新醫改三年最值得稱道的是醫保制度的推進。據國務院醫改辦發佈的報告,到2011年底,基本醫保已覆蓋全中國13億人口,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政府補助標準從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

就在大病醫保政策公佈的同一天,北京終於祭出徵求意見半年之久的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具體政策,政策強調民營資本可以進入各種類型的醫療機構,並將在財政稅收政策上予以平等待遇。

針對這一趨勢,上述不願具名的醫改參與者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說:「醫改從來也沒說要排斥市場力量,這是醫改一以貫之的思路,如果各地嚴格按照中央精 神推進,是不會出現效率下降等問題的,但目前我們的文件都是指導性文件,允許各地試點,有的地方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也瞭解到這些問題。」

那麼,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進的縣醫院改革,會延續基層醫院的改革思路,還是更傾向於市場化的改革方式?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2012年6月18日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演講中提到:「今後四年,公立醫院改革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破除以藥補醫,二是創新體制機制,三是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提出在大醫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打算。」

不過,醫改推行部門之間仍存在不同意見,並正在進行各種試驗。2012年9月17日的發布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明確表示,基本藥物制度也必須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擴展,也就是說要向醫院擴展,從而進一步擴大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成效。

新醫改的另一個壓力,來自財政補貼的可持續性。「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未來三年政府對新醫改的投入力度和強度要高於2009-2011年的投入水平。但在目前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下,普遍存在隱性赤字的地方政府多面臨財政壓力,地方消極觀望,推動醫改動力不足。

朱恆鵬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是開放市場,引入社會資本辦醫,同時改革公立醫院,使雙方真正在平等環境下競爭,提高醫療服務供給數量和質量。

但要營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卻不是僅僅政策鼓勵這麼簡單。公立醫院在體制內不僅享受政府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還擁有民營醫院所不具備的體制優勢。

「大量好醫生集中在公立醫院,最主要的吸引力不是收入,而是公立醫院明顯優於企業的退休保障,以及對學術地位的壟斷。好的醫生很看重這些。」北京三博腦科醫院院長張陽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除此之外,在醫院評級、醫生評職稱等方面,民營醫院都屬於「被忽略」的角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69

基層實戰十八年 練就領導企業的能耐 和泰蘇純興 用微革命驅動六十年老店

2013-01-14  TWM
 
 

 

過去兩年,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交出漂亮的接班成績單,市占率創新高、穩坐市占第一名。這一役,他不僅為自己打拚,更肩負長輩交付的使命。到底他如何帶領一家六十年歷史的老企業,再創巔峰?他的致勝之道為何?

撰文‧許瓊文

根據交通部數據所資料統計,二○一二年台灣汽車市場新登錄的總輛數約為三十六萬多輛,比去年小幅衰退三.三%,在各家車廠普遍小幅衰退情況下,代理銷售豐田(TOYOTA)、凌志(LEXUS)、日野(HINO)汽車的和泰汽車卻逆勢成長,市占率回到三三.八%,創下○五年來的新高,更連續第十一年穩坐市占第一,創下每股盈餘十三元的佳績。

從數字看來,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接班上任兩年來,可以說是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但是,競爭對手、自家的經銷商也都瞪大眼睛,在看他要如何帶領這家六十年的老企業,不但持續保持市占第一,還要不斷進步。

保持第一 換血提升戰力蘇純興接手父親蘇燕輝立下的基業,看似幸運,卻也伴隨更大的壓力。對這位四十七歲的年輕總經理來說,不僅要維持市占第一的地位不墜,更要帶領上千人的集團,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蘇純興,經過十八年從基層做起的實戰經驗,擁有完整的學經歷,他現在要把過去累積的所學,透過內部的「微革命」,重新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重新定義「第一」。

在進入蘇純興辦公室採訪前,他在聽取外派日本受訓的員工進行述職報告。這是和泰一直以來培育人才的方式之一,蘇純興早年也接受過這樣的訓練;如今,他的身分已經不同以往了。

蘇純興走到辦公室門口迎接記者,他中氣十足、笑容爽朗,帶點美式口音的語氣,與原本期待「中規中矩」的日系企業氛圍不同,感受得到這位年輕的總經理,正在從自身做起,帶領整個企業更加年輕、有活力。

和泰在○九年底,為使人事年輕化,進行過一次年資的全面結算,同時也減輕企業的財務包袱;蘇純興上任後,任命五位副總、協理級的本部長,年紀皆在五十歲上下,讓一級主管的平均年紀大幅下降了至少八歲。

但是,這些都只是量變而已,才比蘇純興大一歲的管理本部長謝富來說,「現在要進行的是『質變』。」進行質變 引進美式作風所謂的「質變」,從蘇純興身上就可以看到。在他接任後的兩年,尾牙活動顛覆了以往邀請藝人演唱的戲碼,反而是由總經理帶領所有高階主管,變裝埃及豔后、超人等造形出場亮相,成為年度尾牙的最高潮。

蘇純興哈哈大笑地說,「他們叫我扮什麼,我就扮什麼,大家開心就好。」充分展現出他親和力的一面,公司任何活動、大小事,只要他時間允許,幾乎不會拒絕。

不只如此,蘇純興希望能夠調和日系企業過去重視位階、長幼的企業氛圍,他會直接稱呼謝富來的英文名字(Fred),也希望大家能效法美商企業,直呼他的英文名字(Justin),而非「總經理」的稱謂。

為拉近高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距離,蘇純興上任後,一定會與新進員工進行面談,而且很充分地告知員工,公司正在推動事務背後的原因,「我不是要帶他們喊口號而已。」他說。

其實,接手一家第一名的企業,大可以承襲過去的作法,保守穩健就好。但是,對蘇純興而言,並不是要大刀闊斧地全面改革,而是選擇一種從細微調整、潛移默化的「微改革」模式。

蘇純興上任二年以來,一點也不輕鬆,和泰面臨金融風暴後的緩復甦,且又遇上全球召回的危機事件。他自己形容就像是當紅的清宮連續劇「步步驚心」一樣,「好像每兩、三個月就會有一個狀況發生,最近的勞退問題也會直接對車市產生影響。」回歸根本 精簡績效指標面對多變的外在環境,蘇純興的第一步,就是從「回歸基本」開始。他說,過去和泰總是不斷地追求業績,在與經銷商的互動上,多半是以業績作為衡量標準。現在,他要把數十年前所制定的績效標準,重新調整更新。

看似口號式的說法,蘇純興卻付諸實踐。因此,他重新檢視經銷商的KPI(績效指標管理),發現許多規定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時空背景,卻仍在沿用,使得經銷商為了滿足這六十多項績效指標,徒具形式,結果完全沒有達到效果。

舉例來說,過去為了要求第一線業務做到售後服務,在交車後的三十天內,提醒客戶回原廠做定期保養。但是,有些車主可能忙碌,或許三十天內的駕駛公里數也還未達保養的標準,沒辦法準時回廠。

業務員為了要追上回廠定期保養的比率,會用各種方式達標,造成車輛未真正達到保養標準就回廠保養;或是因為不斷打擾客戶,造成客訴,甚至有客人懷疑是不是車子有問題,業務員才會不斷要求把車子送回原廠,反而失去原本美意。

蘇純興與業務員討論後,將這個指標放寬到三十天前後,甚至到六十天內皆可。如此一來,不但業務員不必為了回廠定期保養的業績數字煩惱,也更能貼近客戶的需求,給予適當的服務。

重新檢視績效指標的作法,看似與經銷商站在對立端,負責豐田汽車北區銷售的北都汽車總經理許志寬觀察,「一開始蘇總的作法,會讓我們以為要制衡經銷商。」但事實上和泰是與經銷商成為夥伴關係,而非上下游的品牌商與銷售業務端的關係。

除了重新制定經銷商的績效指標,蘇純興上任後對內部做了一個大工程,就是投入「員工滿意度大調查」,並且列為與業績同等重要的指標。

「我們過去都不斷在數字上追求第一,但是沒有想過我們的員工是不快樂。」蘇純興看到了追求業績背後的隱憂。

整合標語 省成本、求效率蘇純興發現,在調查中,員工的身心狀態「覺得累」的比率偏高,且不只是中高階主管,連基層員工也都如此。「過去比較Top Down(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太會去注意這個部分;現在時代不一樣,要用比較平行的態度對待員工。」他強調。

因此,從人力的配置做調整,包括經銷商的後勤行政單位,要給予第一線銷售人員更多支持;增加電話客服人員的員額,並提供全員健康檢查的員工福利等。

蘇純興從問題的根本去詮釋檢討,即使無法立竿見影,也持之以恆地推動。

蘇純興經過長達十八年基層實戰的磨練,才正式接班。過去在各個部門輪調、歷練,成為他今日領導全公司的能耐。

追求創新的同時,蘇純興仍不忘講求效率、降低成本。例如一輛車上原本有將近二十至三十張警告標語,而和泰代理的十多輛不同車款,每年至少印十二萬張不同款式的標語。

在和泰服務超過二十八年的國都汽車總經理劉源森透露,蘇純興上任後,整合所有不同車款新車上的警告標語貼紙。

蘇純興將警告標語及操作說明全部整編,只需適用各種車種的一至三種款式,每年至少可以節省九百多萬元新台幣的印刷費用。

「像操作說明,經銷商必須負擔部分印刷費,但和泰把省下的費用回饋給經銷商,大家都滿意。」劉源森說。

因為誠實面對,需要勇氣,有勇氣才能改變。蘇純興不斷地提到「誠實」面對,透露出這個接班人,越是成功也越謙卑的態度,以及誠懇地調整企業內部缺失,進行緩慢的變革調整。而事實證明,蘇純興正帶領和泰走在康莊大道上。

蘇純興

出生:1966年

現職:和泰汽車總經理

經歷:國瑞副總經理、和泰財務部經理、和泰LEXUS部協理、和泰資深副總經理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碩士成績:上任兩年,帶領和泰股價歷史新高,2012年EPS超過13元

和泰汽車

成立時間:1955年5月資本額:5,461,791,840元主要業務:代理豐田、凌志、日野汽車近3年獲利:2010年獲利32.78億元,EPS6元;2011年獲利48.54億元,EPS8.89元;2012年獲利65.86億元,EPS12.0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5

最近外資醫藥企業討論所謂基層市場,我對朋友的回覆. mynameispang

http://xueqiu.com/1759100637/23977563
鬼兄及各位高人好:

前段時間在魔兄微博中稍有討論廣闊市場,對眾多高人之論述受益匪淺,鬼兄之拋玉,閱後表敬意,隨磚,.因水平和理解有限, 言語不到之處請見諒,本文為業務零散時間碼字,只為討論交流,少數據,少框架,多調侃,多不成熟個人感觸,不談定義,不談理論,只回憶初之經歷.

廣闊市場之詞確源自外企,故名思義,廣而闊,增加標準化難點,如marketer所知,標準化,討論化論述有其難點,如九寨溝之風景,紅黃綠白青黑,如中國之白酒,各位之鮮明,仁智各見.

然市場之耕作,早為沃土,個人以為上世紀80年代終末期,計劃經濟尾期,國家醫藥管理局體制下,國藥集團還是部署行政單位幾大醫藥採購供應站之總體,供需信息不對稱,市場經濟萌芽頂破堅土之時,有了很大的政策真空,少數敏銳之人,抓住機遇,利用好政策漏洞,把握需求,找廠家,計劃生產任務完成後,部分緊缺少的品種醫院或下級單位的需求卻沒有得到滿足,於是與廠家調度搞好關係,與醫院採購達成協議,謀取差價,富裕了一些早期藥蟲,建立初期網絡,人脈,供產銷,財務體系熟悉建立初步框架.

其中傑出敏感人士,採取更激進的手工作坊創業模式,找產品,利用以往渠道銷售,貨,票滿天飛,河南,安徽,遼寧,廣東皆有類似期貨的現款交易甩貨市場,其中以上海藥廠的小產品-特色專科小藥,外資的OTC,醫院雙跨產品為扣率最高,流通最快,類似標準貨幣的交易產品, 假藥,過期藥,無療效藥等充斥的黑金年代.也是豪傑備出的年代,其中有很多目前看來匪夷所思的創奇故事.在此不多論述,如大家有興趣,待後敘.

上述傑出人士中,對市場深度理解,地方的行政資源掌握到一定程度後,深感風險和不確定性受廠家制約,具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家怎願如此,於是掌握產品權,謀取更大利益,自身的 營銷強項相結合,跌跌撞撞的大浪淘沙,有專注地方,有覆蓋全國,有開發市場熱點產品,有強調中藥,有看上外企產品,殊途同歸,走上與銷結合的產銷結合之路,目前國內在市場內有聲有色的特色企業,早期之江南某子江,北方某正,某花,華東某和等和未提及的藥企.均有此特色的影子.

大浪淘沙後的今天,各區域頗有實力的大包商,很多出自類似企業,你可以想像與一個二十年紮根本地,隨著醫院成長,以醫院為家的人,可以與連續二到三代的同崗位交易的人及團隊去競爭的難度嗎? 他所擁有已不僅僅是關係資源,利益鏈上隨社會發展已經錯綜複雜到難以割捨理清,深深掩埋下的雄厚及堅固,不僅僅是利益,更多的是目前逐步被挑戰的信任,從前的業務基礎建立的血肉共贏關係,各位可能都聽過做銷售就是做人的道理,我認為執行最好的就是這些逐步離去市場,頗具江湖色彩的大包商,這裡的故事傳奇卻更加樸實,貼近我們,卻更加無法複製,再寫下去就停不住了.

在這階段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 安徽某地的快批形式雖名聲不佳,假次品層出不窮,但發展迅猛,出現不應該出現的各大外企產品,引起軒然大波,更曾有高級領導人因此地快批假藥產品造成命案而勃然大怒,九死一生,卻還是發展下來,此地為中國醫藥發展中,絕對會有大筆墨書寫,創奇故事太多了.是我所知道的,農民,木匠,泥瓦匠全民殺向全國賣藥的典範,圈內有..幫之稱,以凶悍,敢為而著稱.部隊系統內強勢.

話題回歸外企.

我所知道的時間,有可能更早,有待高人糾正,是約2002年底,2003年初,以廣告深入人心的部分合資製藥公司內部檢討PROCESS,優化流程時,發現總銷量與所掌握渠道總量相差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此銷量流入何處?是否可增長,是否可掌控,為何出現此種情況,其中OTC和醫院雙跨品種較大的二家公司產生興趣,開始調研,並借助商業夥伴縱向探索,其時範圍不大,僅為糾因之項目小組,後逐步查到部分流失銷量去向,因當時商業渠道的信息化建設剛處萌芽,所以很難落實到深處,彙總信息後,開始內部討論,看是否有培育之價值,僅靠廣告,沒有任何人工推廣就產生效益,若能進行有效推廣,是否會提升效益呢?帶著疑問,控制了規模,抱著實際尚不明確的目標,在現在看來有很大問題的績效考核及管理制度下就組織團隊開始嘗試推廣.

主要形式:

與一級商業客戶,重點二級,篩選出的三級(一級客戶推薦)合作,下降彼時無代表直接覆蓋的部分發達地區市縣,形式主要以選定客戶組織的週期的訂貨會上宣講產品,介紹公司,分發品牌提示物,贊助訂貨餐會,並繼續向下拜訪會中所確認的重點商業公司,如初步形成小規模的縣鎮衛生機構採購聯合體,當地較大的連鎖藥店,地市級別當地的國有商業大戶,所涉及的產品主要為醫院和OTC的雙跨產品,當時政策鬆散,無處方可買到處方藥,效果稍顯,但卻因多種原因,表面看來為人力和渠道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受限,無法掌控實際流動渠道的頭和尾,並對產品銷量增長的促進作用,在不同區域區別非常大,可說難以總結出標準化的形式予以大範圍推廣.而且只能與當時略顯正規的大商業公司合作.宣講教育會一年幾千次,至於推廣方式不斷調整,借用醫院渠道使用技巧,部分奏效,部分無用,大家都是專家,不費口水了.

閒談部分管理特色:當時的團隊管理為特色的臨聘-也即目前的合同工制度,半年或一年簽,甚至人頭是掛靠在當時商業夥伴公司,獎懲制度及標準與正式RX員工區別甚大,逐步推行中產生了一些變化,報假量,為得到返點的重複進退貨,樣品的再銷售,兼職,最嚴重的就是參與或直接造假藥銷售,引起社會關注,幾大公司雖進行處理,但力不從心,這批銷售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曾有同事放在辦公室裡的外套,電話非手機,筆記本非電腦,及品牌提示物等,啼笑皆非的被盜,也為趣聞.

鬼兄文中所言的幾家外企公司採用不同分類方式,各有道理,然業績目前看來大家認可不一,歸根到底,還是各公司自己規劃的市場是否是自己目前文化,合規,模式所能取得業績的呢? 不評論哪家公司論述市場是否正確,我也見過幾家公司部分操作市場的幾批人,只說一句,少有見過在集市中肉搏見血的悍將,這和主流醫院的相互對抗不同類型.

2005年-2006年,因種種原因,再次與所謂熱談的第三終端,所謂基層市場又有了更加直接的接觸,投入半年時間(多項目同時運作,可不是完全半年全在此市場),
在四川,云貴,陝甘寧,廣西,重慶,江西,湖南等地累計拜訪近二百家縣市級醫院,大小藥店, ,與上述幾家有特色,或只做此類市場內企的一線業務人員,省市地級經理實地工作,與所謂市場部及大小老闆討論,有了一些收穫.不想寫的太細,一定有目前還在直接操作的朋友在看此文,不班門弄斧.

人海戰術,每人負責幾個縣,鎮鄉,主要二個任務,

第一, 與商業公司協做,參與商業,或組織企業專場訂貨會,煙酒糖茶, 電飯煲,非常可樂,電熱毯,棉被,床單,被套,豆油,手電筒,你能想到的所有生活必需品,抽獎,按訂貨金額比例分發. 季度一次,再下沉到較符合投入產出比的富裕縣鄉,或小規模的鎮,村衛生所.因國家政策影響,村醫必要考試,後來添加了衛星鄉村醫生學分教育,邀請縣市專家講課的形式互動,也促進了北京某公司學分教育公司的發展,據我所知,某公司的銷售總監曾為AZ的銷售代表,並無貶低之意,為更能大展拳腳致敬.

第二,學術及感情營銷,找定位,分析競爭對手.銷售,回款均為此代表負責.

部分公司的業務人員以縣為單位配備幻燈機,2006年後,基層人員擁有筆記本電腦,投影儀,激光筆等工具讓我驚訝,至於大醫院推廣會流程裡的種種產品資料,會議簽到等面面俱到,事前有計劃,事後有追蹤,過程有監控,費用要申請,也是外企培訓出的一線代表給內企帶來的貢獻呀. 區縣討論會議中已經是PPT導向了,雖然文中一半是先誇老闆如領袖般的高瞻遠矚,如太陽般的普照大地,業務人員吸取能力後的功力大增,老闆語錄更是為模板,讓我SHOCK了一下外,其他市場管理工具應用不次於外企地區經理級水平了.

會議討論部分要點

1.老闆要開始的秋收戰役如何確保成功?

2.遇到客戶問外企的產品管用,你們推薦的不管用如何回答?

3.部分地區以特色農產品代替貨款是否可以推廣,財務是否可以接受,一線人員去集市將農產品變現,再匯回公司,佔用銷售時間太多.

4.外地區兄弟公司串貨如何對戰? 其老闆言我支持串貨,他能你為何不能,賣到月球上的銷售才是好銷售.所以敵對心態有趣.

某次總部會議:

1. 公司要不要進入發達地區的三級醫院,如何進入?

2. OEM代工據銷售要求為養活隊伍還需要100個產品以上,以前產品不好賣了.

3. 兼職發現後需要嚴重處理,但是否考慮公司層面來做,成立商業公司承接訂單.

4. 員工家屬開拓市場的保證金是否比外面人要便宜.

5. 公司批發來的床單質量較差,建議更換廠家,非常可樂供貨價提高,可否更換會議飲料及抽獎所用品牌.

6.沒與公司簽訂正式工作合同的推廣人員是否給印名片,否則在外面可信度不高,印了的風險如何抵禦等.

插曲:2003年的某天

鞭炮聲,劣質白酒,不衛生飯菜,吵鬧聲,攜妻帶子佔名額,划拳,一個大型的訂貨會如同縣裡富翁紅白喜事的熱鬧,.帶著雞籠,騎馬,抗鋤頭,挖煤的,村醫生活之苦呀.甚至部分場合有縣局領導出席,拿三瓶藥的就有面子可以和組織人員的酒司令共飲,至於一件貨則可以做到靠近表演的前排,廟會前的歌舞,我只能承認自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新奇,原來可以這樣?讓我打開眼界,以後有機會,可開單帖描述,很有趣的人生經歷.

小結: 小結寫得較早,看了大家對鬼兄的回覆,裡面很多高人的建議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沒有修改,小結內容也是一邊中午吃飯,一邊打字,所以質量不高,慚愧.

1.大而全的概念不適合中國國情,基層市場此概念在目前不會有外企對市場定義的統一,不同地區應區別對待.

2.外企大規模進入所謂基層市場時機未到.

3.外企在基層市場如何獲得成功,需要對成功進行定義,在部分地區,部分產品可獲得成功.

4.不是所有外企都適合所謂基層市場.

5.戰果是打出來的,分析太多無用,一定要去做,做事前分析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未知變化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不過界的解決,解決不了就改善.

6.對目前強調流程規範的外企,很難有限掌控全流程,這也是為何不能委託第三方銷售,或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的顧慮.

7.合規不僅僅是要求自己的銷售人員,甚至對渠道合作夥伴也是有要求的,而日益規範或苛刻的合規要求難以在這個市場有所大做為,部分試點擦邊球的成功不能做為成功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25

楊浩湧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基層招聘市場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7616764
感謝E*TRADE的冠名贊助,美股開戶點擊 http://goo.gl/R10vi4 ,E*TRADE是全球領先網絡券商,提供專業美股投資服務

要點提煉:

1. 趕集招聘去年全年增速是180%,前程無憂的增速大概是10-15%,很明顯的趨勢在往基層、在往下走。我們每天的簡曆數已經是他們的4、5倍了。按照銷售規模去算的話,如果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前程無憂去年線上招聘收入預計在10億左右。而趕集在線招聘業務今年三月份預期的收入,是8000萬。按照這個增速,去年180%增長,今年絕對不會低於這個100%。按照這個增速,到明年年底我們整個銷售額和規模是會比前程無憂高。

2. 招聘佔趕集網收入第一位,超過房產,超過服務,但這個沒有那麼明顯,我們現在差不多是433。

3.今年趕集在招聘市場的投入過億,春節期間。全年廣告預算將不止兩億。

4.趕集在未來,我們認為一定會是一家移動公司。我們認為明年趕集的目標,移動和PC的佔比應該是7比3,應該是兩倍的差距。

5.我們給自己定的預期是兩年後招聘收入,明年的目標15億。15億應該比前程無憂大,因為前程線上大概10億左右,根據它的增幅,我覺得它不應該超過14億,這是我們做的大概的判斷。為什麼做到15億,去年我們是180%的增長,今年3月份,我們看最近的數據,我們對3月份預期單月收入超過8000萬,以這個做推導的話,我們覺得做到15億是有信心的一個數據。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以下是訪談實錄:

整理:i美股資產管理/李妍
持倉披露:文章發表時,本人所在機構持有$58同城(WUBA)$ 多頭倉位。發表此文對相關股票不形成任何投資建議。


一、基層招聘市場現狀及需求


問:整個招聘市場有專業垂直網站在做,趕集網現在做的規模在今年一年內能夠在招聘市場有多大的預期?趕集網比垂直招聘網站,51Job和智聯相比有什麼特點?


楊浩湧:我們做分類廣告已經快10年了,2005年做分類,當時我們說做招聘的時候,有很多媒體記者,包括投資人也在問這個問題,這些藍領上網嗎?隨著這十年的變化,尤其是手機的出現,移動互聯網出現,大家通過手機找工作變得非常普遍。

  我們一開始定位的時候,把整個招聘領域看成一個金字塔,我們認為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大型企業是專注於金字塔的上半截,我們專注於金字塔的下半截。我們堅信這塊市場長期來說一定比上面要大。針對這些用戶的產品形式、找工作的形式,很多未來的形式和上面的是不太一樣的,包括企業的付費意願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主要是趕集網一開始到現在,企業在上面發佈職位,到現在還是免費的。這對很多小企業,比如我兩三個人幹家鮮花店去招人,你說讓我去大公司花兩千、三千元去買一年的套餐招一個人(相比),這些企業自然就會到趕集網上來,趕集是免費的。如果特別著急就花100元錢置頂排到前面去,把人招回來。這種天然的產品形式就適合幾千萬的這些中小企業去找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針對手機特性,我們的首頁針對這些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剛進來你看到那個大屏上顯示的這些職位,你在前程無憂可能翻到第三頁都找不到,保安、前台、銷售、助理。在前程無憂上面顯示的都是高級經理、軟件工程師之類的,所以,整個產品形式包括我們的商業模式就會導致我們這種模式隨著時間的積累會越來越大。

  我們為什麼認為現在時候也到了?第一,隨著互聯網的擴張,越來越往下走,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移動已經開始在互聯網上找工作,這種規模和趨勢非常明顯。我們去年全年增速是180%,前程無憂的增速大概是10-15%,很明顯的趨勢在往基層、在往下走。我們每天的簡曆數已經是他們的4、5倍了。按照銷售規模去算的話,如果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前程無憂去年線上招聘收入預計在10億左右。而趕集在線招聘業務今年三月份預期的收入,是8000萬。

僅指招聘這塊我們就是8000萬。我們覺得按照這個增速,去年180%增長,今年絕對不會低於這個100%。按照這個增速,到明年年底我們整個銷售額和規模是會比前程無憂高,可能將來最大的招聘網站應該是我們,不是說趕集做得有多好,我覺得是由這個金字塔原型造成的,像沃爾馬這種商城一定比高端的國貿商城做得要大,因為它是金字塔的下半層。

問:咱們的付費模式是怎樣的?

  楊浩湧:如果企業是長期招人的,比如是連鎖餐飲,就會需要長期招人,它也會花1000-2000元買套餐。我們也有特別好的,針對很多小企業的,你看一份簡歷我們收3-4元。我們看到數據,大概平均看6份簡歷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所以,這個性價比是非常高的。平均我們算差不多50元錢的規模。

我們特別靈活,你可以按照每個簡歷收費,覺得這個人合適,就可以下載個簡歷。還有我特別著急,我沒看到那些簡歷,我也希望他們回來找我們,我們就有一個一週花100元,做一個置頂,比如說餐飲招洗碗工和服務員,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數據顯示目前最火的就是餐飲類,節後招工特別緊張,餐飲類很多在上面做置頂。所以,這個東西就比相對高端的要靈活得多。所以,我們是這麼大平台,下面這麼大一塊,下面很多小量的企業,幾千萬的企業在趕集上面招聘。

問:8000萬收入裡面一半來自於套餐?

  楊浩湧:可能差不多是一半一半,一半來自於套餐,剩下來自於置頂和看簡歷。

  問:您剛才說的幾個數字,比如說看6份簡歷就能找到一個人?

  楊浩湧:可以找到一個人過來面試。我們算大概每4、5個面試會找到一個人。所以,我們算一下,平均的成本,因為我們現在大概4元一個簡歷,平均下來大概50-100元就能招到一個人,這對很多企業來說性價比非常。

現在要通過傳統線下職介招人,每推薦一個人到崗大概是1000元,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帶來的一個巨大的變化。

問:您有沒有給個人做一些積累。因為招聘行業有個問題,比如這個人剛畢業,四、五年內會選擇招聘網站跳槽,但是再往後都是熟人關係了,熟手不會再上招聘網站找工作,都是SNS的。對這方面是否有一些產品的考慮?

  楊浩湧:目前來說,因為如果他們通過熟人找工作就不會通過網絡了,可能就是老鄉間,線下的介紹。但即使這樣我們看到很多餐飲類門口貼個牌子找人,這種太旺盛的需求,在接下來十年、二十年都會是存在的一個問題,通過熟人介紹是不能完全解決他們的問題。

  趕集目前的定位還是幫他們解決找工作難和招聘難的問題,現在兩頭都有這個問題。很多農民工或者做基層崗位的,春節過後幾億人湧向大城市,舉目無親,哪些企業在招人?我也不知道肯德基和麥當勞是不是在招人,即使招人是真的在招,還是職介在騙我?他們很依賴於網站的推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集中讓他們去選擇,在很密集的一週內能收到很多面試的邀請函,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如果說聖誕節、「雙十一」是淘寶、京東的購物節,我覺得每年三月份就是找工作的季節,所有人討論的都是找工作,是不是可以找到薪水更高的職位。幾億人來到大城市,第一個問題就是找工作的問題。

問:招聘在趕集網中的位置能形容一下嗎?

  楊浩湧:招聘是我們現在的標竿。佔收入第一位,超過房產,超過服務,但這個沒有那麼明顯,我們現在差不多是433。

招聘已經很領先了,我們的流量規模比競爭對手高50%,那是12月份的數據。通過這次我們春節打的廣告,覺得應該是更高的。所以,我覺得招聘來說,當時我們在想在這麼多品類裡,我們在過去先找某一個做到行業第一,我們一直認為在行業裡做三個第二,不如做一個行業第一,第一的話就有很多品牌的優勢。現在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我們在招聘領域已經比對手,不管是簡歷還是企業、產品上已經領先了,我們和他們其實已經是矩陣式領先了。今年我們春節的時候推了一個房產,我們是階段性的去解決一些問題。

  問:在招聘裡面,最熱的職位是什麼?是保姆、飯店服務員?有沒有這種明顯的趨勢,特徵是什麼?

  楊浩湧:整個是服務業上升非常明顯,製造業在下降,非常明顯。

  問:富士康不會到你們這裡來招吧?

  楊浩湧:富士康其實也有。我們還去他們廠裡做過走訪,我們做產品調研真的是下到基層,和這些找工作的人聊天,你平時怎麼上網的,你手機上哪些網站,有哪些習慣,用趕集方便不方便。

  問:他們平時用趕集嗎?

  楊浩湧:用趕集,他們看湖南衛視,「找工作用趕集」。

  問:我看到一個數據,2013年通過趕集找工作的人達到10.9億,那麼這10.9億中最終通過趕集找到工作的人有多少?10.9億人次中哪些人次是屬於中低層的人?

  楊浩湧:我們基本上都是中低層的,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這快。

  問:找的這10.9億人次中大概有多少通過趕集找到工作的?轉換率是多少

  楊浩湧:轉換率旺季的時候達到20%,平均是10-15%左右。平均每個用戶每七個月會換一次工作,這是這個行業的特點,他們非常的動態。

 問:現在和你們建立這種合作,有這種招聘需求的中低層企業大概有多少?

  楊浩湧:整體規模大概有大概三、四百萬企業,但基本上所有的大企業,包括京東,好幾百萬家企業,基本上每家都和我們有合作,包括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公司只要有大規模的招聘,和我們都有合作。

問:你們的業務會和線下的勞務中介做競爭,你們覺得線下勞務中介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讓你們有這種的機會,主要是成本優勢還是其他的一些優勢?

  楊浩湧:我們是沃爾瑪和一個小的零售店的區別。小的零售店進貨價很高。在我們這裡企業在我們這裡招一個人平均成本50-100元,線下職介是1000元,所以,這和我們的規模有關係。

  第二,選擇,對用戶來說我們最大的吸引力,這麼大一個平台,上面有幾百萬家企業,和你到一個線下中介說有10家企業在這裡招人是不一樣的。作為互聯網公司,用戶對我們的信任度比他們更高,因為我去一個職介,我也不知道你是干嗎的,如果你出了問題我找誰去?我們對用戶從頭到尾都是免費的,很多職介甚至會收一些介紹費,在我們這裡完全是公開透明,幫助用戶找工作的,所以,其實對新單來說選擇性也更多。

問:「兩年招聘超過15億」,這主要是你們的新模式的帶動?

  楊浩湧:其實原因很多,但我說數據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說兩年招聘超過15億,我們給自己定的預期是兩年後招聘收入,明年的目標15億。15億應該比前程無憂大,因為前程線上大概10億左右,根據它的增幅,我覺得它不應該超過14億,這是我們做的大概的判斷。

  為什麼做到15億,去年我們是180%的增長,今年3月份,我們看最近的數據,我們對3月份預期單月收入超過8000萬,以這個做推導的話,我們覺得做到15億是有信心的一個數據。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第一,我們這個流量、簡曆數規模已經是最大的,簡曆數比他們大四五倍,每天用戶訪問量,在基層找工作已經是領先的地位。

  第二,我們整個的創新,我們是業內第一個說把招聘行業的誠信問題徹底解決一下。這個是我們作為一個行業的領先者去做的事情,不是打口水仗,你要在這個行業做出什麼樣的事,是引領這個行業往下發展,是引領行業生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你要看到行業最大的問題要想辦法解決。我們看到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從數量到質量,這和當年淘寶做天貓是一樣的,你的商品貨物很全的時候,淘寶為什麼做天貓,這是一樣的,我們要解決質量的問題,要解決用戶的問題。



二、2014年業務重點及對行業的看法

  問:咱們今年的定位是什麼樣的?前幾年趕集有了一些變化,今年有變化嗎?

  楊浩湧:去年是招聘,今年是招聘和房產。我們去年專注招聘的時候,房產和服務也是做了很多的投入,去年我們招聘偏優先,我們希望招聘先站出來,成為我們的標竿。今年我們希望房產也站起來,和招聘一樣成為我們的標竿。我們的生活服務、二手車增速其實比那兩個還快。

問:短租呢?

  楊浩湧:短租我管得比較少,短租已經剝離出去了,我們只是作為一個股東存在,他們在獨立運營。

問:你們現在註冊用戶有多少?

  楊浩湧:其實我們不看註冊用戶數,我們每個月的月獨立訪客大概是1.5億。

 我們城市覆蓋已經150個城市,今年會到200個。如果說到地域,美團剛剛才到100,對我們來說下沉是非常天然的事情,因為我們二、三線城市本來比一線城市增長快,尤其在移動更明顯了,很多一線城市我們看流量絕大部分來自於手機。

  問:您對現在分類信息市場是什麼樣的看法?未來是一家獨大或者幾家都會活得很好?

  楊浩湧:下面幾年從行業來說,已經是雙寡頭兩家公司。相比視頻和電商,競爭經過十年了,畢竟時間比較久,已經到了雙寡頭。雙寡頭的好處,可能兩家公司都會快速增長,同時在不同的領域相互會有競爭,比如我們的招聘已經非常明顯了。我們和同行可能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領域會有一些交叉。

  移動互聯網帶來一個非常大的機會,大家都會非常重視移動。看整個行業,我們整個增速,去年是超過100%,今年也是超過100%,增長非常快速。兩家公司目前都處在一個很賺錢的狀態了。

問:現在從流量貢獻來講,你們手機和PC的佔比是多少?

  楊浩湧:這兩塊差不多。無線增速明顯比PC快,具體的數據,我們目前還在看,有可能到3月份比較明顯一些。但是到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已經在PC流量上差不多了。我們在招聘的流量上,移動比PC要大,在北京是2比1。

現在對哪家公司來說,2014年毫無疑問,不光是我們,現在你去問阿里巴巴、網易都是一樣的,每家公司今年在移動端的投入肯定是大的。

  趕集在未來,我們認為一定會是一家移動公司。我們認為明年趕集的目標,移動和PC的佔比應該是7比3,應該是兩倍的差距,所以,不管看產品研發還是其他方面。現在不光是我們一家公司,據我們瞭解美團和大眾點評,像這些行業巨頭阿里巴巴最近做的一些動作,我覺得移動是整個互聯網的未來,我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未來的互聯網就是移動互聯網。

問:移動和房產的結合是很容易想像到的,包括周邊。但是和招聘怎麼結合,這個我想聽到一些關於生活場景的介紹。

  楊浩湧:我們看到數據,用戶在周邊工作的興趣是其他地方工作的三、四倍,非常的明顯,能夠讓用戶早上多睡一會兒,可能比一個月多掙兩百元更重要,大城市這種交通成本也挺高的。所以,在移動上週邊也很明顯。

  我們移動上有一款創新產品叫做「橄欖樹」,橄欖樹的特性非常明顯,我們管它叫做「好聲音模式」,讓好工作來找你。這在PC上很難。PC以前是用戶看了簡歷走了找不到他,現在有了手機客戶端以後,你說我想找2000元以上的,做服務員的信息,一定要在海淀,你把這個需求劃出來以後,我們一旦有匹配的工作,這些企業你就能看到這個。我說想面試企業就會給你打電話。第一,沒有人騷擾你,第二,你每天都能看到這些好的工作,也不會有大量的騷擾電話打過來,我這裡有一個做保險的來不來,過來面試,你不關心的可以不看,這些企業通過我們的客戶端每天向你發送,改變了找工作的人之前是弱勢的,不知道哪個工作好,哪個工作壞,現在我把我的需求放在這兒,這是我的需求,你符合需求的來找我,不符合需求的別騷擾我。

  所以,為什麼叫做好聲音模式,因為好聲音是評委找選手,捧著選手,我們這裡是一樣的,這裡有個人,好企業來找你,我這兒有個好工作,你願意不願意過來。現在都是移動端的。



三、競爭

  問:趕集有沒有針對競爭對手有差異化的競爭方式和戰略?


  楊浩湧:不是針對競爭對手,按照我們業務分類,也是每個品類在逐漸的發力。我們的策略,去年我們把招聘做到領先競爭對手超過50-60%,他們追不上我們,這個追不上不只是市場投入,還有整個產品,你看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招聘節、我們的「橄欖樹」,我們在移動上創新的很多東西都不是一天積累起來的。這塊今年我們在房產領域也會看到我們很多產品很大的變化,包括生活服務和二手車,我們會選擇在不同的類別,在不同的城市做。

現在我們整個生活服務,包括招聘在內,我剛才說招聘比較明顯的是移動互聯網帶給我們非常大的機會。我們在招聘領域,整體在移動上帶來的流量比PC大,這是大勢所趨。

  我昨天看到數據,最有意思的就是看到北京是移動互聯網最明顯的城市,我們在北京移動流量和PC流量大概是2比1,這是我們自己看到的,遙遙領先,逐漸首都手機上網率很明顯。

  生活服務也是一樣的,我們覺得它的的特性未來一定是移動互聯。生活服務的特性,是及時性和靈活性。所以,我們很多品類在移動上,用戶在手機上找這些更方便。比如說用戶找服務,我周邊有房子出售,一搜都出來了,比如我在這個小區有房子出租,你點周邊房子都會出來了。你找送餐送水的也會看我周邊有什麼信息,或者你家裡修鎖和修馬桶,我肯定希望這個人5分鐘就能過來,不會海淀找朝陽的。另外這種及時性,路上輪胎壞了,找個人過來換輪胎,回家忘帶鑰匙,找個人過來開把鎖,這些都是要求非常及時的,所以,我覺得移動肯定是大趨勢。天生的,移動服務肯定要及時。


問:今年趕集在這個市場的投入大概是什麼樣的級別?

  楊浩湧:春節期間過億。

問:廣告效果是怎麼量化的?

  楊浩湧:商戶對它的反應,用戶的反應,有多少用戶看到我們的廣告。

  問:今年預算是多少?春節已經投了1億了,今年整個一年預算多少?

  楊浩湧:預算會根據我們的銷售情況做調整,整個今年我們還是挺樂觀的,在線下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不用設預算,每個季度做調整。

  問:有可能達到2億嗎?

  楊浩湧:不止兩億。

其實我們去年春節的時候打了個廣告,我們後來也沒有意識到會去投《好聲音》《最強音》包括《爸爸去哪兒》,去年所有的熱播媒體,只要是好媒體,包括今年世界盃,我們都會去看去投。


  問:趕集網在上市方面有什麼進展?

  楊浩湧:我覺得上市,我們內部一直沒有進具體的時間點,雖然我們規模早就夠了。公司也蠻掙錢的,但我們現在會找到一個最好的時間點。現在我們覺得現狀很好,想幹啥幹啥,不管是市場投入還是研發更靈活,而且對我們現在來說,我們也不缺錢,每個月帳上多幾千萬資金沒有那麼多作用,對我們來說上市沒有那麼迫切。我們就有點像當年淘寶,但是規模上還是比他們小,因為很多收入進來,也有很多利潤,對我們來說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但合適的時間點我們一定會做這個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73

六都新政》凌晨一點還在LINE 基層課長被加五個群組 柯P嗡嗡嗡100天 「每天都是星期一」

2015-04-06  TWM
 
 

 

過去一百天,台北市長柯文哲的一言一行被媒體用放大鏡檢視。儘管質疑與掌聲交雜,但民調顯示,多數台北市民仍相當挺他。除了柯文哲,其他直轄市長連任或新上任一百天以來,做了那些改變?《今周刊》本周起將推出系列報導。

撰文‧鄭閔聲

「從『二二六專案』最能看出素人參政的柯文哲,和一般政治人物有多麼不同。每一件事情都講SOP(標準作業程序)、要求最快的速度,同時替公務員排除一切外在壓力,只要專心做好分內的事。」一位任職於台北市的中階公務員,被問到對柯文哲就職一百天來的印象,立刻提起了這項他曾參與其中的違建改善計畫。

「過去的市長不是沒有處理違建,但柯文哲說做就做的魄力,再加上強大的媒體效應,讓違建戶知道市府這次是『玩真的』,不會想找民代關心施壓,也不會藉故刁難,公務員做起事來順利很多。雖然一直被追著要進度壓力很大,但也比較有成就感。」這位公務員笑著補充。

二二六專案源自於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北市南港區頂樓加蓋違建的一場大火,一名房客葬身火窟,柯文哲在兩天後公布二二六戶因危及公共安全遭市府列管的違建戶,並限期在一五年三月二十日前改善,否則市府將強制拆除。

拆違建、釋出共構宅?

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

原本民眾對市府能否如期完成任務仍半信半疑,但柯文哲硬是在三月二十三日上午宣布,清單上的違建戶已全數在期限截止前「自行」改善完成。

「過去政府施政困難主因是人民不相信政府會嚴格執行法律,我們藉由二二六專案讓市民看到新的政治文化精神,只要我們繼續堅持做對的事,有一天,人民會重新開始相信政府說的話。」柯文哲為這項民意支持度超過八成的拆除專案,下了這段注腳。台北市政府發言人林鶴明也認為,這項成果彰顯了柯文哲與市府團隊,在重建人民對政府信任上的努力。

從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取消免費停車位、釋出捷運共構住宅,一直到改善違建,執行力與魄力,確實是柯文哲上任一百天來讓市民感受到「改變可能成真」的關鍵。

對效率的執著,也讓柯文哲常常不留情面,就連在音樂圈輩分頗高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也曾被柯文哲教訓「動作怎麼會這麼慢?」但倪重華也不甘示弱地回說:「文化就是要慢慢來!」但在「柯P新政」震撼教育下感受最深的,或許還是第一線的公務人員。

時間拉回一四年除夕下午,台北市民政局突然對全市十二個行政中心發出一紙公文,要各區民政課訪視轄區內重大違建戶,了解是否有弱勢住戶需要市府協助,並且在連假後的第一個上班日下午前,彙整所有資料回報。

「接下來就是四天連續假日,如果找不到人怎麼辦?假日繼續跑嗎?」一位基層里幹事看見長官傳來的LINE之後忍不住抱怨,但還是只能認命地返回辦公室領取資料,馬上尋找違建戶。

上任百天 他們有話說

急著要成果

里幹事:我們不是醫生啊?

「我們一面跑,LINE還是一直響,長官不斷提醒我們,因為市府急著要成果,所以回報資料的時間從上班日下午提前到中午,再提前到十一點、十點、九點半……我當下聯想到的,是岳飛被秦檜連下十二道金牌的故事。」這位年約三十五歲的里幹事哀怨地說:「我好像能體會急診室團隊的緊張節奏,但我們不是醫生啊!」一位區行政中心的課長則秀出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說,「才三個月,我就被加入了五個群組,隨時隨地都會有工作上的訊息要即時處理。」「這個時代不是強的打敗弱的,是快的打敗慢的。」柯文哲這句名言,讓部分台北市民政局、社會局、建管處的公務員,不得不犧牲假期訪查違建住戶。儘管柯文哲在專案完成後,公開感謝市府同仁的努力,但第一線公務員卻有兩極化的反應,信義區民政課長楊永年就認為,獲得市民高度肯定,身為市府團隊一員的他與有榮焉;但也有公務員抱怨,自己犧牲假期,事後連加班津貼都無法申請,深怕「責任制」日後可能成為台北市政府的組織文化。

「責任制」在過去一百天裡,確實不是偶然。柯文哲上任後,每天上午七點半固定舉行晨會,這項會議原本是選戰輿情會報的延續,只有少數幕僚與會。但隨著市政問題日益繁複,晨會逐漸演變成市府的「重大議題會報」,只要各局處有複雜難解或須跨單位合作的案件,都可透過市長機要蔡壁如安排,在晨會上討論。

市府將每次晨會時間控制在九十分鐘、討論三項議題,所有相關人員不論職等都可參與並發表意見,若沒有結論或來不及處理的案件,可延後再議。這項制度雖讓市政整合更有效率,卻也讓部分承辦公務員因為要趕在七點半前上班備感壓力,「柯P的特色就是勤奮,我們進入市府工作之後,一點也沒有比打選戰時輕鬆。」一位自選舉期間就進入柯文哲團隊的幕僚這麼說。

有次凌晨一點,柯文哲在市府團隊最大的LINE群組(共一二八人)中,提醒有局處對民眾的態度很不好,結果一位局長到了一點二十九分,還在回應此事。

每早跨部會議題會報

局長:我看到柯P的決心

「這一百天每天都是星期一,每天的第一節課都是從七點半開始,因為一天都不能等。我覺得這是決心,我看到了柯P的決心,我也很願意一起把事情做好。」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

「撙節開支」是柯文哲另一項最讓民眾有感的施政理念。柯文哲上任藉由刪減加班津貼、交通補助、取消YouBike前三十分鐘免費等「三漲三砍」措施,替台北市政府省下近六億元公帑,同樣獲得不少掌聲,但看在部分公務員眼裡卻相當不是滋味。

「柯文哲上任後,我每個月少了三千多元的交通補助,所以我下個月就要調到離家近的單位服務。」一位家住新北市、每天必須開車通勤的基層公務員說得平靜,他的主管臉上卻滿是無奈:「單位現在少了四個人,不知道該怎麼補齊,就連當年陳水扁當市長都沒把我們操得那麼慘。」感受到公務員的焦慮情緒,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呼籲柯文哲不要成為「酷吏」,雖然長久以來公務系統常被批評沒效率、僵化,但柯文哲領導市府時,應該試圖發揮同理心,透過願景式的領導,激勵公務人員的熱忱與創意。

「同理心」,或許就是柯文哲在未來的任期裡,最需要學習的一堂課。細數過去三個多月來,柯文哲被迫改口甚至道歉的爭議事件,例如稱台灣「進口」外籍配偶、稱英國官員致贈的懷錶是「破銅爛鐵」,但其中又以在檢調尚未釐清山老鼠疑案真相之際,就發飆要求撤換內湖分局分局長張夢麟,招致「未審先判」的批評。

常常變自走砲

議員:應該適度放慢步調

「柯P確實會講出不合適的話,有時候也急了一點;但很多時候他並沒有說錯,如果真的錯了,他也願意調整,把錯誤當成學習的過程。」對於頻頻發生的「失言」風波,市府幕僚如此緩頰。

台北市議員洪健益直言,真性情是柯文哲的優點,但擔任市長應該適度放慢步調,深思熟慮後再發言,避免影響團隊士氣;因為市長自己發言如果常常「凸鎚」,實在沒有立場要求屬下不要犯錯。

「我還是會繼續失言,但次數會慢慢減少,因為每次踢到鐵板我就會修正。」三月二十五日,柯文哲就職滿三個月的這天,他在一場論壇上的發言,證明了他對自己的盲點並非一無所悉。但在同個場合,面對媒體質疑他在施政上「除弊大於興利」時,他又反駁:「講政策人家又不聽,老百姓的水準就是這樣!」讓人捏把冷汗。

過去一百天來,媒體給予柯文哲最高規格的關注,但這道光環就像是把兩面刃,雖能讓柯文哲推動政策時事半功倍;卻也讓他的一言一行被不成比例放大。雖然質疑與掌聲交雜,但根據各項民調數字顯示,一百天過後,多數台北市民仍願意接受這位有些古怪的外科醫師,以及他嘗試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瘋狂企圖。

柯文哲百日新政重點

政策 內容

成立廉政透明

委員會 聘請過半的外聘委員以落實外部監督機制,讓施政更公開透明。

推動台北西區

門戶計畫 台北車站周邊地區整體土地利用及再調節,提出未來8年開發期程與內容。

拆除忠孝西路

公車專用道 上任後第一件工程,北市府趕在兩天內完成。

規畫興建

公共住宅 清理閒置市有土地及國有土地,以興建公共住宅,預定4年完成2萬5千戶。

公共住宅出租 推出龍山寺站、港墘站、台北橋站及新店機廠4處捷運聯開宅,租給20至45歲年輕族群,租金採浮動方式計費,都發局4月7日起公告受理共570戶承租申請。

拆除226處

違安違建 1月時要求226戶違建要在3月20日前自行拆除,已全數改進完畢。

定期舉辦

市政座談會 每周舉辦一次市長與里長市政座談會,讓里長包山包海的提案都獲得明確裁示。

社區安寧

服務計畫 推動市立聯合醫院作為社區照護系統的後盾,提供居家護理及居家安寧,成為全國社區安寧典範醫院。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