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witter動大手術 新總裁操刀 精簡架構 新增多項功能

1 : GS(14)@2015-10-22 00:28: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8/news/eb_eba1.htm
Twitter動大手術 新總裁操刀 精簡架構 新增多項功能
  2015年10月18日

【明報專訊】Twitter(TWTR)本月初任命創辦人多爾西(Jack Dorsey)為正式的行政總裁,投資者關注他能否帶領TWTR刺激用戶增長。在他擔任臨時行政總裁期間,TWTR加快改革,例如與更多商戶推出「Buy Now」(即時購買)鍵,令其社交平台與電子商務更緊密結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與此同時又推出TWTR歷來最大改革,引入新功能「Moments」(前稱為閃電計劃),只需點擊「Moments」的新增標籤,就能看到所有熱門推文,確保用戶不會錯過最新的熱門資訊。

明報記者 黃展翹

面對Facebook和Snapchat等激烈競爭,加快產品改革對TWTR至關重要。當前TWTR的主要問題是用戶增長乏力,次季月度活躍用戶僅增長200萬,至3.04億人。相比下,fb次季月度活躍用戶按年增長13%至14.9億人。大量用戶登記了TWTR帳戶並沒有成為活躍用戶,主要由於產品不易用和吸引。

放寬私訊字數 增加表情符

TWTR近期加快改革,過去幾個月將私訊服務的字數限制,由原本的140字放寬為1萬字,並增加了更大的表情符號增加趣味。近日又推出「Moments」功能,由TWTR團隊對推文進行篩選編輯,用戶無論追蹤什麼人或帳戶,也可收看即時的重要資訊。這改革增加了TWTR作為實時網絡平台的競爭優勢,有助吸引新用戶。投資者寄望TWTR未來更積極推出新產品,令這社交平台更為普及化。

《福布斯》表示,TWTR董事會任命多爾西為正式CEO,是基於他過去3個月的改革表現,以至他對TWTR的深刻認識。然而,他同時也擔任自己創辦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的CEO,該公司已申請首次公開招股(IPO),可能令他未能全程投入TWTR的運作。不過由於任命多爾西令管理層的不確定性消除,帶動TWTR股價近期上漲。

市場初部受落 股價近期回升

多爾西上任一周之際,即展開任內首次裁員,裁減336名員工,相當於TWTR全球僱員人數8%。事實上,TWTR人手早前急劇膨脹,由2013次季上市前的2000人,增至今年6月底前約4100人,增幅達1倍。與此同時,客戶增長不足五成。

根據TWTR向證交會(SEC)提交的文件,TWTR改組旨在專注發展主要產品、提高效率。多爾西稱,工程團隊縮小後產品開發會更快,其他部門也會精簡人手。TWTR預計,重組後的第三季收入與除稅、息、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符合或超出預期。TWTR之前預計,第三季收入介乎5.45億至5.6億美元,EBITDA介乎1.1億至1.15億美元。

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對於TWTR這些本應屬於增長型的公司來說,切換至削減成本的模式,未必是投資者想看到的局面。起步階段的公司通常會大舉投資推動增長,期望未來實現盈利,提升公司估值。Twitter已實現收入增長,但用戶數量增長乏力,緊縮開支或反映公司對扭轉用戶趨勢缺乏信心。

較樂觀的看法是,多爾西想藉裁員釋出信號,以示他用心將公司引導至新方向。不過若要讓投資者將裁員視作真正的利好因素,多爾西需更多清晰的發展計劃。

設「Buy Now」鍵 進軍電子商貿

進軍電子商貿領域可能是重要的一步。經過約一年的測試,TWTR最近與Shopify、Bigcommerce、Demandware等主要零售平台合作推出電子商貿產品「Buy Now」鍵,供美國用戶網上購物。這些零售平台都能在各自的推文嵌入「Buy Now」鍵,提升與用戶的連繫,是TWTR進行商業化的新方式。自2013年起,TWTR已準備進軍電子商貿,聘請美國票務網站Ticketmaster前總裁Nathan Hubbard及其他專家。業界預期,TWTR未來電子商貿的發展將拓展至美國以外地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97

細劉利福個人持股 轉讓旗下公司 年初分家後新舉動 分析:簡化控股架構

1 : GS(14)@2015-11-08 23:52: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繼今年初鄭家純家族淡出後,利福國際(1212)大股東劉氏家族的持股結構,赫然又出現變動。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利福首席執行官兼大股東「細劉」劉鑾鴻申報,將部分個人名義及公司持股,集中至旗下一間全資子公司Dynamic Castle,涉及金額逾7億元。由於劉氏昆仲罕見精簡持股結構,加上利福近年持續回購股份,因此是次「細劉」申報持股變動,或引發投資者猜想該系或有新動作,甚至重組。

據劉鑾鴻在11月2日申報顯示,他原來分開三間公司及個人實益權益持股,根據最新的申報,他分別把原屬個人名義持有的股份,分成兩批為數約1370.9萬及5387.7萬股利福股份,轉入另一私人公司Dynamic Castle。

全部交易均以場外作價每股11.2元進行,總代價約7.57億元。是次交易作價,亦為11月2日全日的最高價。根據利福的年報顯示,前述的1370.9萬股股份,原為劉鑾鴻旗下的Synergy Smart Investment持有。

總作價約7.57億

完成交易後,劉鑾鴻透過Dynamic Castle的持股,將由原有約1.54億股,增至逾2.22億股,在利福國際持股比重達13.87%。他個人名義實益持股的股份數目,則由原先的1.19億股,降至6605.1萬股,持股比重只為4.12%。

個人持股比重降至4.12%

至於他與兄長「大劉」劉鑾雄各佔股80%及20%的United Goal Resources,則維持在利福國際持股5.4億股不變,持股水平維持在33.7%水平。劉鑾鴻間接申報利福國際在利福地產(2183)的持股,亦維持不變,繼續以個人名義持有利福地產(2183)共6274萬股。

9月上旬後停止股份回購

劉鑾鴻是次罕見在利福國際的股權變動,為今年初劉氏家族全面購回周大福企業手上的利福國際持股,及向利福國際提出全面收購後,另一項股權上的大動作。由於他罕見在今次將控股結構精簡動作之前,亦同時自9月上旬後停止持續多時的股份回購,利福國際往後的動向,頓時惹起市場關注。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5-11-08 23:53: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2.htm
大細劉頻換資產 鞏固架構
2015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近年大、細劉兄弟在股場方面,趨向將手上的上市資產持股結構鞏固,大打「穩陣波」。由劉鑾雄一房打骰的華人置業(0127),便將過百億元以上的尖沙嘴商業項目、澳門御海.南灣售回大股東,變相將部分資產「私有化」,將公司原先在2013年高峰時達472億元的規模,縮細至今年6月底時的366億元,並且讓第二代退下火線,繼續穩守一方。

私有化資產 第二代退火線

事實上,除了將大量資產私有化外,華置亦將成都三個項目出售予恒大地產(3333),甚至將從友好承購回來的至祥置業(0112,已改名勒泰商業)及金匡企業(0286,已改名同佳健康)股權轉手。

回購股份 進可攻退可守

至於一向由「細劉」劉鑾鴻操盤的利福國際(1212)一系,即使在合作伙伴周大福企業淡出之前,亦已經找來卡塔爾投資局參股。利福國際更從2008年至今年9月8日,中間除了在2010年當年停止股份回購之外,前後多年,累計斥資16.27億元,回購了超過1.37億股,令總股本數目縮細到16.02億股,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這樣亦變相鞏固劉氏家族在利福國際的持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74

新架構或側重單一方面

1 : GS(14)@2016-08-31 08:07:56

【明報專訊】雖然現行上市委員會有不足之處,不過天智亦指諮詢文件建議的新架構,亦不能解決問題,建議香港可參考海外做法,例如新加坡,建立獨立於交易所的機構,獨立負責上市相關職能,並由港交所(0388)及證監各自委任董事,平衡權力。

建議港效法星做法

天智對新架構擬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抽離上市委員會,解決利益衝突的問題表示贊成,但就對「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的實際運作效率存疑。它表示,該兩個新委員會分別只有8名及6名成員,難免令人質疑能否處理兩個委員會的各項重要事務;而且兩個新委員會的成員,均只與上市委員會相關或來自證監會,有可能令委員會的意見側重某個單一方向。

天智亦關注到,由於擔任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主席的港交所代表無權投決定票,因此當會內遇到正反意見持平時,證監會明顯佔優,故希望監管機構解釋具體投票機制,以及釐清證監會在兩個委員會中的確實權力。

天智又質疑,將審批工作分開由上市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的重要性及效用,認為新架構更複雜,未能改善上市企業的質素之餘,亦會增加在港上市的難度。

長遠而言,天智建議本港應參考海外市場,例如新加坡的做法,成立一個獨立於交易所的機構,將所有上市相關的職能全部移進該機構,同時港交所及證監會均有權委任董事,以作制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39&issue=201608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97

中央設多重架構操控

1 : GS(14)@2016-09-03 23:23:39

【本報訊】連日來各同鄉會紛紛為建制派催票,《蘋果》亦曾揭發有內地人被當地統戰辦上門催票,政協及中資機構亦各有配票任務。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形容,中聯辦近年成立多個地區工作小組,以確保地區樁腳無孔不入。


學者斥肆無忌憚毀兩制


近日不同傳媒相繼揭發有同鄉會催票,涉及來自廣西硂廣東及福建3省、最少12個同鄉組織,推薦名單幾乎一樣,均呼籲各會員全投工聯會或民建聯,而「新西環契仔女」新西候選人何君堯及新東候選人新民黨容海恩亦受到各同鄉會力捧。除了配票,它們更以免費飯局、禮物甚至現金誘使會員投票予建制派。呂秉權指,每逢香港有佔領及選舉等重大事件,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都會討論並訂立目標,向小組下的當然成員中聯辦、統戰部及港澳辦傳達,再由各部門執行。呂秉權估計,協調小組應就是次選舉達成某個目標,中聯辦轄下的社會工作部負責聯絡本港政協常委及中資機構,社團聯絡部則由旗下多個工作小組包攬地區樁腳,聯絡各地同鄉會及婦女青年團體;統戰部則負責港人內地親戚的催票工作。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批評,內地政府干預香港選舉已操作多年,於是次立會選舉更是肆無忌憚破壞一國兩制,「為咗達到目的已經唔理你點睇」。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3/197586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269

證監軟化上市架構諮詢延兩個月

1 : GS(14)@2016-09-10 13:48:43

【本報訊】改革上市架構的市場諮詢,在巨大市場壓力下,終延長回應期兩個月,最新結束日期為11月18日。


傳政府施壓

有接近監管機構消息指,是次是政府施壓要求延長諮詢期。證監會及港交所表示,鑑於自諮詢文件發表以來,各界極為關注該課題,並發表了各種不同意見,且諮詢期的大部份時間正值暑假,延長諮詢期可讓各界有更多時間提交意見。原本諮詢期由6月中宣佈,至下周一(19日)止。總商會本周三(7日)發聲明要求延長諮詢期。當時總商會主席兼九倉(004)主席吳天海表示,對於諮詢在暑假期間進行,總商會會員表示質疑,因為這意味着許多持份者未能投放大量時間充份回應是次諮詢。上市公司商會屬首輪表態反對的團體,昨發聲明認為諮詢期略為有點長,但歡迎最新安排,期望兩機構真心聆聽意見,「讓業界在不受壓力和干擾的情況下,自由表達他們的意見。」證券商協會副主席陳柏楠認為延長諮詢期「唔算勝利」,最重要還是改革內容會否修訂,希望監管機構「呢個姿態係有偈傾」,冀期內可縮窄分歧。詹劍崙參選立法會議員時,主打反對諮詢文件,他表示業界會另擇時機再發動遊行,但感覺近來「中聯辦唔想有矛盾,唔想有遊行。」市場傾向相信兩機構想避免證券界原訂於18日的遊行,亦可能希望拖延時間動員更多人支持改革,繼續向投行界施壓,令反對陣營「再而衰,三而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0/197661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443

港交所擬推遲創業板改革待上市架構諮詢有結果才討論

1 : GS(14)@2016-09-29 08:01:14

【本報訊】上市架構諮詢遇阻,港交所(388)擬推遲創業板改革諮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昨表示,待上市架構諮詢有完整結果才適合討論創業板改革,意味照原訂計劃,年底推出改革創業板諮詢機會極微。現時當局只能靠現有規例和行政手段「執正」問題,算是未正式改例根治問題的過渡方案。記者:黃翹恩



市場對改革上市架構反響極大,令諮詢限期由原本的9月,延遲兩個月至11月18日平息業界反對聲音,及有更多時間收集意見,亦令原先預告的連串監管改革諮詢步伐有變。改革創業板原訂於第三季「摸底」,第四季正式諮詢,連帶討論設立「新板」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



新股上市要求暗提高

李小加昨日表示,「等前面的諮詢(上市架構改革)完了以後,後面兩個問題(創板、新板)就可以比較容易談。」現時仍會進行創業板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但與監管機構就此全面溝通和諮詢仍未開始,意味照原訂計劃,年底前推出「大執」創業板、清理門戶的諮詢,甚難實現。創業板去年「啤殼」上市、股權集中令股價輕易被瘋狂舞高弄低的情況極猖獗。銳意根治問題的連串監管改革諮詢,卻因上市架構諮詢「塞車」而被迫推遲,此前只能採取過渡方案堵塞漏洞。就防啤殼方面,除早前傳聞的6大招數提高創業板上市要求外,有中資投行高層透露連主板要求亦暗暗提高,「上主板要三年5,000萬盈利,但實際起碼要6,000萬先有機會;以前只需交過去三年嘅會計紀錄,而家最好準備埋再前兩年嘅數」,行內已當成不成文規定。此外,最新消息指一海外公司原本希望以介紹形式來港上市,但當局暗示有「越洋啤殼」的憂慮,故公司須改以公開發售集資形式。對於市面上逾50間長期停牌公司(停牌3個月以上),明年初才諮詢似乎亦「等唔切」。若公司不再適合上市,聯交所可將其除牌。


逐宗個案決定加快除牌

據了解,針對加快除牌程序諮詢,目標是通過修例,解決現時只能處理一種長期停牌公司的窘局,但在修例前,只能逐宗個案決定能否加快除牌。如造假數的中金再生,證監會已完成調查並公佈結果,故有明確證據判定該股不適合上市。有市場人士同意,等上市架構改革有結果才展開其他諮詢合理,因上市架構改革關係到證監會與聯交所權力分配,若在兩大「老闆」權力未搞清楚前,聯交所輕言啟動由其牽頭的創業板諮詢及相關的第三板討論,會令業界感混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9/19785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520

樂視香港裁60人 稱「架構重組」

1 : GS(14)@2016-12-24 05:42:51

【明報專訊】憑藉以天價投得英超播映權一炮而紅的樂視,攻港才兩年多,近月已經頻頻傳出財困及裁員消息,甚至連原亞太區總裁莫翠天亦遭撤換。最新有報道更稱樂視香港裁員60人,樂視回應時默認傳言,稱是次屬一次性架構重組,相關員工可按照香港《僱傭條例》獲得補償。

樂視:一次性重組 現有業務不受影響

樂視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公司在港的生態戰略已從之前的快速擴張,進入現時的營運和管理優化階段;並隨即默認傳言:「是次架構重組屬一次性,相關員工可獲得按照香港僱傭條例規定的員工離職補償。」不過,樂視強調現有業務和會員服務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事實上,樂視裁員一事似乎有迹可尋,其新任亞太區總裁高峻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樂視正在進行亞太區、香港及樂視體育三大板塊的融合,並會通過重整架構以提升營運效益。

多次天價取獨家播映權 惹熱議

自樂視於2014年8月開始攻港,其土豪式作風往往引起外界熱議。於短短1年多,不惜豪擲千金先後取得英超、2016年歐洲國家盃播及NBA獨家播映權,每宗交易動輒逾億元;又常常以「買內容送硬件」為口號,甚至補貼1億元在港大搞「919樂迷購物節」,低價促銷品牌旗下的電視及手機等產品以搶佔市場份額。

近月屢傳欠債 創辦人承認財困

惟近月樂視屢傳欠債纍纍,先後遭不同公司入稟追債,關於樂視陷入財困及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連創辦人賈躍亭亦在上月向員工發出內部信中,承認公司陷入財困,更令外界嘩然。今月月初,內地體育媒體《懶熊體育》稱樂視體育內部決定裁員200人,當時樂視回應說屬末位淘汰;如今才裁60人,似乎樂視香港營運狀况不太樂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46&issue=20161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72

架構重組建議 未擺脫梁影子

1 : GS(14)@2017-02-07 05:07:59

【本報訊】曾俊華在政綱提倡「善治」,惟多項建議均未能擺脫梁振英政府影子。曾俊華提出改組政府架構,部份政策局重組方案,如設文化及體育局,理念與梁當年提出重組建議相似;至於一帶一路策略、填海拓地及開發新發展區策略,亦大部份繼承現屆政府政策。有選委表示,撇除發展郊野公園立場,看不清楚曾俊華在規劃發展方面,與梁有何分別。曾俊華提倡的政府架構重組計劃,建議將政策局數目維持13個,司局長及常任秘書長人數均不變,但將發展局及運房局職能重新分配後,變成工務及運輸局,與規劃、土地及房屋局。至於勞福局、食衞局、環境局及教育局,則調配成為教育及人力、環境及食物、衞生及福利3個政策局。他亦建議新設文化及體育局,同時增加財政司權力,將原屬政務司轄下的公務員事務局,撥歸財政司管理。


倡公務員歸財政司管


曾俊華重組政府架構建議,與梁當年流產的「5司14局」建議有不少相似之處,如運房局及發展局的重組方向一致,梁當時亦有設立文化局建議。曾俊華昨指,將公務員事務局歸入財政司管理,並非對政務司削權,更笑稱「到時已經唔同人做,相信冇咁嘅意圖」。他又稱,已有心儀財政司長人選,但不便公開。產業政策及一帶一路策略方面,他亦繼續承接現屆政府部份政策,包括強調發展傳統支柱產業,包括工商、物流、金融、專業服務、旅遊,同時發展創意產業,最少15次提及一帶一路,開拓沿線國家新市場。至於開拓土地議題上,他提倡繼續發展現屆政府提出的大型人工島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發展區,惟強調發展不影響郊野公園及海洋生態敏感地帶。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選委林芷筠指,曾俊華提倡的規劃發展政綱「同梁振英好似」,未見驚喜。林批評他無法為調控樓市投資需求,提出有效處理方法;亦欠缺勇氣優先發展已破壞的棕地,政綱無法說服她支持。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曾俊華參選時曾提出休養生息論,故其政綱無論於民生政策,或政治方面改變不大,「如果所有嘢改晒,就唔係休養生息」。■記者鄭啟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7/1992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57

海航披露股東架構﹕無官員持股

1 : GS(14)@2017-06-17 12:37:57

【明報專訊】近期頻頻接受媒體訪問的海航集團,日前接受內地傳媒《第一財經》專訪時披露公司股東架構,指出集團的單一最大股東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且並無任何內地官員及親屬持股。另外,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月初報道指,海航的最大股東是名為「Guan Jun(音譯貫君)」的神秘人物,海航集團表示,「Guan Jun」是作私人投資者間接持有海航股份,但非最大股東。

神秘股東指貫君只是私人投資者

據《第一財經》昨日報道,目前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海航集團70%股權,為控股股東,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以65%股權控股盛唐發展(洋浦)有限公司,盛唐發展則持有海南交管50%(見圖)。因此,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是透過幾層架構,間接持有海航集團22.75%股權。

慈航基金會是地方非公募基金會,由海航集團發起設立。

基金會之所以能成為海航集團實際控制人,是因為2013年4月,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宣布,向慈航基金會捐贈第一期價值3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用於開展慈善事業。集團又表示,海航高管在離職或離世後,亦會將從股權激勵制度獲得的海航股權捐贈給慈航基金會。

日前決定起訴郭文貴

就今年4月流亡美國的內地富豪郭文貴爆料指,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夫人姚明珊的外侄姚慶,疑持有海航股權,雙方有利益關係;海航集團前日發聲明指,郭文貴對集團的誹謗侵害了集團及員工聲譽及合法利益,決定起訴郭文貴。

另外,據《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中保監數據,今年4月安邦的保費收入大跌90%;安邦日前宣布,董事長吳小暉因個人原因無法履職,但實際原因仍然未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64&issue=201706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70

稱股權架構已公開海航:nothing to hide

1 : GS(14)@2017-09-17 14:49:52

【本報訊】海航集團投資總裁兼海航國際首席執行官王爽,昨出席美國商會中國會議時重提早前公佈的股權架構,指所有資料已經公開,「nothing to hide」。他又指,未來如果再有股權變動會樂意公佈,但相信公司很穩定,不會有改變。王爽被主持多番問到海航未來的最大擔憂時,他都未有正面回應,只表示相信未來是正面(positive),又強調自己只是生意人。他又認為,近期中央推出的海外投資指引是好消息,令企業清楚知道甚麼可以做及不可以做。提到債務問題,王爽指公司的CEO及CFO正為此努力,目前的槓桿水平是公司歷史上最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9/20147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