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447】十八年股市精煉總結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8d.html

十八年股市精煉總結

閱讀下文請打開上證指數K線圖:(月線)
一、實況回顧:
1、總結範圍:
1994年7月29日-2012年10月18日

2、重要點位:
A、1994年7月29日-點位325.89 點  
B、2001年6月15-點位2245.43 點 
C、2005年6月10日-點位998.23點
D、2007年10月19日-點位6124.04  
E、2008年10月31日-點位 1664.93 點
F、未來某高點

3、五段三個上升週期
第一個上升週期是A->B   1994->2001  上升接近600% 歷時7年時間
第二個上升週期是C->D   2005->2007  上升超過500% 歷時2年多
第三個上升週期是E->F   2008->??  上升??%    歷時?年(有待未來填寫)

在三個上升大周期之間部分當然是回落週期 特點指數至少下降50%開始1-4年不等

二、統計總結及教訓

1、十八年裡真正的頂部只有2次!(實際驗證:就是大約漲五倍以後的位置)
-先給那些十八年(四千多個交易日)裡天天預測頂部的人一記重拳!其實只需要你大致模糊評估兩次高點區域就可以了。

2、十八年裡真正的底部只有三次!(1994、2005、2008-就是指數下跌50%以上後才出現)
也給那些不斷預測底部的人重擊!

3、若只抓兩個上升週期,從1994年到現在理論上的成績應該是接近50倍,18年年均複利大約20-25%以上。

有人反問:「誰能高點低地點都吃到?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是天方夜譚!」其實這只是指數的成績,如果稍微研究下會選擇個股,通過我們的實踐總結分散投子精選個 股之後,在嚴格按照價值正確的投資原則進行投資操作,成績應該大大超過指數的這個成績,而且還是拋棄了魚頭和魚尾只取中段的成績。
比如在第二上升段裡很多個股都有十倍二十倍以上的漲幅,如果你只取得5-6倍以上還是可行的。(我們是實踐證明的了)

4、十八年裡其實可供交易的次數很少很少,持股時間有長有短,關鍵看漲幅、估值或是大趨勢的是否結束。

5、回顧下我們自己的操作是否有很多的「胸懷不開闊,肚量不大,眼光不甚遠」的教訓呢?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有隱忍精神,以大的價值長週期為投資操作依據,以企業價值為基礎,摒棄恐慌和貪婪,嚴格堅按照我們以上制定的交易原則進行操作,並不斷化簡思路。

    以上簡單的指數點位的大方向總結會逐步引入一個最能接近成功的正題----長期價值投資!
    只有長期價值投資才能和長期的牛熊輪迴比較吻合,我就不展示幾個特殊位置的平均PB、PE了,也不用分析個股了,這個大家都很在行。
     核心要點就是我們一直在博客和微博裡念的投資經,逆向投資-價值投資的精髓所在。
以上只做拋磚引玉,如何做價值投資才能取得最豐厚利潤呢?我也在不斷實踐中探索著分析著總結著、、、一起上路,共同見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12

投資札記【446】一念間:人類誤判心理學-社會認同傾向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5o.html

一念間:人類誤判心理學-社會認同傾向

 (2012-06-03 14:31:21)

本文選自:一念間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65cba01013wqo.html

@本在一念間 人生而殘缺,對自己極度不自信,面對自然、世界和自己時充滿了恐懼和無力感——無論是肉體上還是精神上。於是只好求諸於神、佛、聖人以及其他同類。當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時,社會認同成為人類最有用最強大也最可怕的一種傾向。尤其現在的中國社會,信仰的缺失使人們更加依賴社會認同。

 

大家不妨仔細想一想,每天有多少時間/多 大比例是自己真正的在思考和做決定?結論恐怕是大家都不願面對的:我想大部分人不到十分之一,很多人可能不到百分之一。其他的時間只不過是像草履蟲那樣簡 單的回應刺激,或者思維處於無序狀態(行尸走肉)。我們從小機械地按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吃飯、睡覺、上學,選擇大家認為不錯的工作,然後像草履蟲一樣機械地 按公司的要求作出反應(大多數人回郵件只不過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無意識活動),之所以買房、結婚和生子只不過看到周圍的人都這麼做。我們穿流行的衣服,去 人山人海的景點旅遊,看熱播的電視劇,然後上網去用掉剩餘的最後一點時間。很多人有上網強迫症,不熬到半夜絕不睡覺,其實什麼也沒做。我常說一句話:身體 的苦行來自於內心的空虛,而放任自己的空虛就是最大的懶惰。大家拚命地做各種無意義的事情來填滿自己的時間,逃避不思考的內疚感和空虛感。通過不停重複同 樣的動作而躲進了人群,逃避了自我,逃避了思考。我們每天做的事真的是我們發自內心真正想做的嗎?人雖然自詡為萬物之靈,但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和草履蟲 沒什麼區別。

 

社會認同原理指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當我 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情,我們就會斷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一般說來,當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時,當形勢變得 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佔了上風時,我們最有可能以別人的行為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銀行擠兌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當中對某些食品物品的瘋狂搶購,就是例 子。

 

至此,我們理解芒格的人類誤判心理學中的社會認同傾向、西奧迪尼的社會認同影響力、《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到群體各種匪夷所思的行為、格雷厄姆的市場先生等概念時就容易多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群眾遊行】現在的人很難理解文革或其他群眾運動(比如《烏合之眾》一書中描述的法國革命),我之前也覺得像天方夜譚,直到美國打南斯拉夫時轟炸/誤炸了中國大使館。那時大家本來在教室看書,突然各個學校的遊行隊伍唱著歌走進學校,去看熱鬧的人漸漸地就成了遊行隊伍的一員,然後大家繼續去其他學校,人越來越多。大家喊著口號唱著歌,漸漸地都變得很亢奮,群情激昂,進入一種很奇怪的狀態(讓我想起太平軍高喊著刀槍不入走 向八國聯軍的槍炮)。然後大家一致同意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走到美國大使館去!沒有任何人考慮過到底有多遠,要在平時這種提議絕沒人會同意。大家最終聚在美 國大使館外扔石頭,每當有人打中窗戶等目標時,人群就會爆發一陣歡呼。但當石頭在使館內堆了厚厚一層,扔石頭就很難有新的進展了。這時一件可怕的事發生 了,有人指著使館附近的一輛車說:這可能也是美國使館的車,砸!於是瞬間那車就千瘡百孔了,雖然有人說看車牌不是使館的,但所有人都選擇性地聽不到他的話。

 

【市場先生】如今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面對網絡上浩如煙海的信息也越來越無助,於是大家索性將選擇權交給別人。人們關注熱門/頭 條新聞,查看論壇回覆最多的帖子或點擊最高的博文,關注粉絲最多的微博,在網購時也必然選擇最多人選擇的那款產品。因此,股票投資中市場先生的情緒反覆無 常也就很自然了。我們大多數人關注的股票其實是對自己有影響的某個人在關注而已,我們每天所謂的研究不過是尋求心理按摩/心理安慰而已。

 

【尋找比賽場地】如果一個人自動依照他所觀察到的周圍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去思考 和行動,那麼他就能夠把一些原本很複雜的行為進行簡化。而且這種從眾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例如,如果你在陌生城市想去看一場盛大的足球比賽,跟著街道上的 人流走是最簡單的辦法。由於這樣的原因,進化給人類留下了社會認同傾向,也就是一種自動根據他看到的周邊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去思考和行動的傾向。

 

【電梯實驗】心理學教授喜歡研究社會認同傾向,因為在他們的實驗中,這種傾向造成了許多可笑的結果。例如,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 0 名實驗員靜靜地站在電梯裡,並且背對著電梯口,那麼當陌生人走進電梯時,通常也會轉過身去,擺出相同的姿勢。心理學教授還能利用社會認同傾向促使人們在測量東西時出現很大、很荒唐的誤差。

 

【壓力的影響】社會認同傾向在什麼時候最容易被激發呢?許多經驗給出了下面這個明 顯的答案:人們在感到困惑或者有壓力的時候,尤其是在既困惑又有壓力的時候,最容易受社會認同傾向影響。由於壓力能夠加強社會認同傾向,有些卑鄙的銷售機 構會操縱目標群體,讓他們進入封閉和充滿壓力的環境,進行一些像把沼澤地賣給中小學教師之類的銷售活動。封閉的環境強化了那些騙子和率先購買者的社會認同 效應,而壓力(疲憊通常會增加壓力)則使目標群體更容易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當然,有些邪教組織模仿了這些欺詐性的銷售技巧。有個邪教組織甚至還使用響尾 蛇來增強目標群體的壓力,威逼他們加入該組織。

 

【謝皮科綜合症】由於壞行為和好行為都會通過社會認同傾向而得到傳播,所以對於人類社會而言,下面兩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1)在壞行為散播之前阻止它;(2)倡導和展現所有的好行為。並非所有人都能抵制壞行為的社會傳染。因此,我們往往會遇到謝皮科綜合症:它指的是弗蘭克·謝皮科所加入的那個紐約警察局極其腐敗的情況。謝皮科因為拒絕和警察局的同事同流合污,差點遭到槍殺。這種腐敗現象是由社會認同傾向和激勵機制引起的,這兩種因素共同造成了塞皮科綜合症。我們應該多多宣講謝皮科的故事,因為這個可怕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社會認可傾向這種非常重要的因素會造成一種非常嚴重的邪惡現象。

 

【天上有什麼】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可以證實這一點,站在一條繁忙的人行道上,選定天空中的某一快空白,盯著看上1分鐘,在這段時間裡你的身邊大概不會發生什麼事情;第二天,你帶上四五個朋友到同一地點一起往上看,不出1分鐘,就會有大群路人停下來,把脖子伸得長長的,跟你們幾個一起往天上看;即使是那些沒有加入你們的行人,也無法阻抗那種至少往上瞄一眼的壓力。

 

【小費】酒吧招待常常會在酒吧開門前在自己的小費盤裡放上摺好的幾塊錢,假裝是前面的顧客留下的,讓人覺得用折好的錢給小費是酒吧裡應有的禮貌。教堂的募捐人處於同樣的理由也事先在收錢的籃子裡放些錢,這樣效果非常明顯。我發現很多乞丐也深諳此道。

 

【多元無知】然而在觀察他人來消除我們自己的不確定性時,我們很可能忽略一個細小但很重要的事實,就是他人可能也正在觀察中尋找社會證據。特別是形勢模糊不清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看一看別人正在做什麼,從而致使一個極為重要的現象的出現──「多元無知。書中提及一個曾經轟動美國的案例,那是1964年,一位叫凱瑟琳吉諾維西的三十歲女子在深夜下班回家的途中在紐約皇后區一條街道上被刺殺,在長達35分鐘的時間內,攻擊者在接上追逐、襲擊了她三次,整個過程中凱一直在尖叫呼救,而她的38個鄰居從自己窗戶裡觀看了謀殺的整個過程,卻沒有一個人報警。後來,在問及為什麼不報警的時候,目擊者都聲稱我不知道,有幾個人說是害怕或不想捲進去。而實際上一個匿名報警電話並不會對他構成什麼威脅;《紐約時報》以及其他媒體的後續報導都將這一事件聚焦到美國國民的冷漠無情自私自利上。然而來自紐約的兩位心理學家(比布拉湯內 約翰達 雷)卻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人採取恰恰是因為有太多的旁觀者。原因至少有兩個,第一、當週圍有幾個可能幫忙的人時,每一個人的責任感便降低了, 每一個人都以為其他人會去幫忙或是已經幫了忙,而結果卻是沒有一個人幫忙;另一個原因則建基於社會認同基礎上,和多元無知效應有關。人們習慣於從其他人的 反應來對事件的緊急程度作出判斷。但人們卻忘了,目睹事態發展的其他人也在尋找社會證據。而且因為我們都喜歡在他人面前表現得信心十足、沉著穩健,因此尋 找證據的過程也是不動聲色的。結果每個人都顯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於是按照社會認同原理,這件事情被解釋成為了一個非緊急事件。

 

【相似性】社會認同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上文中提及的:不確定性,還有一個則 是:相似性。也就是說,與我們類似的人的行為對我們最有影響力,因此,我們更有可能效仿與我們相同、而不是與我們不同的人的行動。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電視上 由普通人做的廣告越來越多的原因。向來怕水的小孩在看到別的小孩在水裡歡騰跳躍時,也會萌發試一試的念頭。依據社會認同理論,媒體上對自殺事件的過分渲染 會導致社會其他人的自殺傾向上升、或者嘗試自殺行為的幾率增加,這種傾向曲折地表現為飛機失事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這也正是聖地亞哥大學社會學教授戴維菲利普斯所提出的維特效應所 要闡述的主要內容。後續研究進一步發現,在這些自殺事件的主人公和後續的交通事故事主之間存在某種相似性;在擴大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媒體上對暴力的過分 宣揚與實際生活中的暴力事件增多有必然聯繫,而且,在前後的事件主導者身上都存在者一定相似性、比如說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13

投資札記【448】認識投資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9u.html
認識投資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談的都是過去,有誰知道未來?】有人笑談這兩年在賺錢,有人苦悶這兩年挨套。賺與不賺大家說的都是過去,有誰能知曉未來了?古語云:「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 」,不知這能否應驗?許多人都在困惑,我的想法是:過去的盈賺不要再去想,未來的漲跌也不用去預測,多關注、把握現在的「價值」吧!

 

【思考是為了站隊】市場不乏短期消息製造者和市場各種概念的追捧者,你如何站隊? 最值得思考的決策是:人多的地方肯定是獲取成功最難得地方!因此首先你注意熱鬧的隊伍後面絕對不能站!首先就要排除它,然後將冷落的隊伍再仔細分析分析, 大的勝率就出來了!但是有個問題,我們不從眾但不能保證就一定會勝出,總結過去的規律性東西目的就是為了思考在冷清的隊伍裡找一條必勝的隊去站。

 

【如何才是正確的反思?】正確的反思路徑有以下幾條:1、反思必須符合價值規律。2、多理性的感悟少些感性認識。3、儘可能拉長時間去考察。4、理論結合實踐才能進行有效反思。

5、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或生搬硬套大師的標的來作為自己分析的基礎。6、多在市場冷門地方找機會。

 

【三個階段認識】對待過去、未來和現在三個階段要有不同認識方法和內容。

1、反思過去:主要是投資前輩的投資經驗和實例中找到具有規律化的東西,然後精簡成能為己所用的理論做未來的指導思想。自己的投資如電影回放一樣歷歷在目,不是去回味贏的驕傲輸得悲慼,而是要細緻地找到輸贏的原因。

2、展望未來:對於企業成長多一些定性的把握,少些定量細化的分析。需要有夢想的企業,但不需要做夢一樣的估算成長,諸如市夢率,未來現金折現等等,能有幾成把握?

3、正視現在:認真衡量企業的性價比,對企業保守估值,跟蹤企業日常活動信息。現在是基礎,是關鍵。過去未來都是以現在為中心,是起輔助現在對價值機會進行深刻認識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3

投資札記【449】標記一下特色「煙蒂股」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dc.html

標記一下特色「煙蒂股」

 

以下是微博裡標記的一些股票,經過未來長時間的發酵,檢驗其是否能帶來豐厚的利潤:

一、【成長投資起於飄渺是 制勝根本】當蘇寧上市時候他的成長有些飄渺,當茅台上市時候他的連續兇猛提價還看不出端倪,當白藥只是一個小瓶子黃白粉末的時候,我們看不出大的醫藥產業 鏈和日用家化產業鏈,當上海家化還是花露水級別的時候,我們什麼也不敢說。投資成長當一切都有結論的時候,他已經飛了。

 

二、【標記一下:PB小於1.5同時PE小於20的隱形冠軍】江蘇曠達、齊峰股份、魯泰A、天汽模、松芝股份、浙江永強、巨星科技、偉星股份。(中國石油)(另少超一點的也做觀察:浙江醫藥、中國玻纖、瑞貝卡、王府井、飛亞達、錦江股份、中原內配。不作介紹,標記在這裡,以今天算起看三年內高點距今多少??

 

三、【標記一下:傳統紡織與成長酒類PK】傳統紡織類隱性冠軍:魯泰A、江蘇曠達、偉星股份具有低PE、低PB、冷門、傳統行業、困境反轉等特點,以今天收盤價格算起和成長類正酣型的洋河股份、貴州茅台與成長遭遇暫時打擊的張裕A對比PK一下,看未來3-5年內的高點誰的空間更大一些。實踐出真知,到時候見!

 

四、【標記一下:絕對價格很低的煙蒂】又一特色的價值股---特點是:絕對價格很低。也是隱形冠軍,也是備受冷落的煙蒂,也再次標記一下:宏圖高科、瑞貝卡、齊心文具、銀輪股份、魯泰、天潤曲軸。七元以下,若具備成長基因的價值型股票,是否能夠成為更具魅力的煙蒂??深深標記在這裡,有待檢驗!

 

五:【檢驗目的】1、是否困境反轉的利潤更豐厚?2、隱形冠軍們的到底有幾成的成長概率?

3、其中具有何種特點的煙蒂股最值得擁有?

 

註:目前不好下任何結論,只等待時間檢驗,不做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0

投資札記【450】榮令睿:出色的,良好的和糟糕的公司——(Buffett 2007)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h5.html

 榮令睿:出色的,良好的和糟糕的公司——(Buffett 2007

 

榮令睿博客 http://ronglingrui.blog.cnstock.com/2325075.html

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樣的公司能讓我們眼前一亮。在關注於此時,我們同樣也要探討,哪些是我們期望極力避開的企業。查理和我要尋找的公司是 a)業務我們能理解;b)有持續發展的潛質;c)有可信賴有能力的管理層;d)一個誘人的標價。我們傾向買下整個公司,或者當管理層是我們的合夥夥伴時,至少買下 80%的股份。如果控股收購的方式不可行,我們也很樂意在證券市場上簡單地買入那些出色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權,這就好比擁有「希望之鑽」(Hope Diamond, 世界名鑽,重45.52克拉)的一小部分權益也好過擁有一整顆「萊茵石」(一種人造鑽石)。

一家真正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有一道「護城河」來保護投資獲得很好的回報。但資本主義的「動力學」使得,任何能賺去高額回報的生意「城堡」,都會受到競爭者重複不斷的攻擊。因此,一道難以踰越的屏障,比如成為低成本提供者,象蓋可保險(CEICO)或好事多超市(Costco,或者擁有像可口可樂、吉利、美國運通這樣曉譽世界的強大品牌,才是企業獲得持續成功的根本。商業史中充斥著「羅馬煙火筒」(Roman Candle)般光彩炫目的公司,它們所謂的「長溝深塹」最終被證明只是幻覺,很快就被對手跨越。

我們對「持續性」的評判標準,使我們排除了許多處在發展迅速,且變化不斷行業裡的公司。儘管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的破壞」對社會發展很有利,但它排除了投資的確定性。一道需要不斷重複開挖的「護城河」,最終根本就等於沒有護城河。

另外,這個標準也排除那些依靠某個偉大的管理者才能成功的企業。當然,一個令對手恐懼的 CEO 對任何企業都是一筆巨大資產,在伯克希爾,我們擁有相當數量這樣的經理人。 他們的能力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這是讓一般 CEO 們來運營,根本無法實現的。但是如果一個生意,依賴一個超級巨星才能產生好成效,那這個生意本身不會被認為是個好生意。一家在你們地區首席腦外科醫生領導下的醫療合夥公司,可能有著令人高興的巨大且增長的收入,但是這對它的將來說明不了什麼。隨著外科醫生的離開,合夥公司的 「壁壘」 也一起消失, 即使你不能叫出梅奧診所 Mayo Clinic)(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CEO 的名字,你也能計算出它的「壁壘」能持續多久。

我們要尋找的生意,是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如果它的成長迅速,更好。但是即使沒有成長,那樣的生意也是值得的。我們只需簡單地把這些生意中獲得的可觀收益,去購買別處類似的企業。這裡沒有什麼規定說,錢是哪兒掙來的,你就必須花在哪兒。事實上,這樣的做法通常是一個錯誤:真正偉大的生意,不但能從有形資產中獲得巨大回報,而且在任何持續期內,不用拿出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再投資,以維持其高回報率。

一個出色的生意,讓我們來看看這種夢幻般生意的原型——我們擁有的喜詩糖果公司(SeesCandy)。盒裝巧克力業的經營,一點不會讓人興奮:在美國,人均的消費量非常低而且沒有增長。許多名噪一時的品牌都已消失,並且在過去 40 年中只有三個公司賺到的收益是超過象徵性的。真的,我相信,儘管喜詩糖果的收入大部分來源於很少幾個州,但卻佔到整個行業將近一半的收入。

1972 年當藍籌郵票公司(Blue Chip Stamps)買下喜詩糖果時,它年銷售1,600 萬磅的糖果。(那時查理和我控制著藍籌郵票公司,後來將其併入伯克希爾),喜詩去年的銷售額是 3,100 萬磅,年增長率只有 2%。然而由喜詩家族在50 多年裡,建立起來的持久競爭優勢,隨後被 ChuckHuggins  Brad Kinstler繼續鞏固,給伯克希爾創造出超乎尋常的成果。

我們用 2,500 萬美元買下它時,它的銷售額是 3,000 萬美元,稅前所得少於500 萬美元。企業的運營資本是800 萬美元(每年有幾個月,它需要適度的季節性負債)。從此,公司為投入資本賺取 60%的稅前所得。有兩個因素幫助了營運資金的最小化。一是,產品是現金銷售,消除了應收賬款;二是,生產和分銷的週期很短,使存貨最小化。

去年喜詩糖果的銷售是 3.83 億美元,稅前利潤是 8,200 萬美元,運營資金是 4,000 萬美元。這意味著從1972 年以來,我們不得不再投資區區 3,200 萬美元,以適應它適度的規模增長,和稍許過度的財務增長。同時稅前收益總計是13.5 億美元,扣除 3,200 萬美元後,所有這些收益都流到伯克希爾(或早些年的藍籌郵票公司)。利潤在繳納公司稅後,我們用餘下的錢買了其他有吸引力的公司。就像從亞當和夏娃最初喜好(Adam and Eve kick-started)的活動,帶來了 60 億人一樣,喜詩糖果開啟了我們後來的許多滾滾而來的新財源。(它對於伯克希爾來說,就如聖經上說的:「豐腴膏沃而且生養眾多」)在美國的企業中,象喜詩糖果這樣的企業並不多。一般的做法是,要將公司的稅前利潤從 百萬美元提升到 8200 萬美元,需要投人 億美元或更多資金才能辦到。這是因為成長中的業務,既會因銷售額的上升,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也會需要更多對固定資產的投資。

一個公司為滿足它的成長,對資本的需求是否有大幅增長,正好證實它,是否能成為一項滿意的投資。順著回到我們的例子,當一個用 億美元的有形資產淨值,能賺到 8200 萬美元稅前收益的公司,實在沒有什麼好自慚形穢的,不過它業主的現金平衡表與喜詩糖果的是完全不同的。擁有一條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能帶來滾滾財源的業務,這真是太棒了!不信去問問微軟或谷歌(google)吧!

一個良好的生意,但不出色生意的例子是我們擁有的飛安公司(FlightSafty)。這家公司為它的消費者創造利益,就如同其他我知道的類似公司一樣。它同樣擁有一項持久的競爭優勢:參加飛行訓練,如果選擇其他公司,而不是它這家頂尖的飛機訓練公司,就像在一次外科手術前,對價格斤斤計較。

當然,這項生意如果要增長,需要將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再投入。當我們1996 年買下飛安公司時,它的稅前營運收入是 1.11 億美元,在固定資產上的淨投資是 5.7 億美元。自從我們買下後,在產生了總計 9.23 億美元的折舊費後,資本支出總計為 16.35 億美元,其中的大部分用來購買飛行訓練模擬器,以配合那些經常被提及的飛機的新型號。(一個模擬器花費超過 1,200 萬美元,我們有273 個),現在我們的固定資產,扣除折舊後,達到 10.79 億美元。稅前營運收入在 2007 年達到 2.7 億美元,與 1996 年比,增加了 1.59 億美元。這個收入帶給我們的回報,對於我們增加投入的 5.09 億美元投資來說還不錯,但和喜詩糖果帶給我們的,根本沒法比。

因此,如果僅僅計算經濟回報,飛安公司是一個良好的,但絕非超乎尋常的業務。它那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經歷正是許多公司面臨的。例如,投資公用事業公司,我們巨大的投入在以很快的速度貶值。從現在開始的十年裡,我們可以從這個生意裡掙到相當多的錢,但是我們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才能實現它。

現在讓我們來說說糟糕的生意,比較差的生意是那種收入增長雖然迅速,但需要巨大投資來維持增長, 過後又賺不到多少, 甚至沒錢賺的生意。想想航空業,從萊特兄弟飛行成功的那天到現在,這個行業所謂的競爭優勢,被證明純粹子虛烏有。事實上,假如當時有某個富有遠見的資本家在基蒂霍克(Kitty Hawk,萊特兄弟試飛的地方)的話,他應該把奧利佛·萊特打下來,給他的後輩們幫上一個大忙。

航空公司從它開出第一個航班開始,對資本的需求就是貪得無厭的。投資者在本應對它避而遠之的時候,往往受到公司成長的吸引,將錢源源不斷地投入這個無底洞。就是我,也很慚愧地加入這場愚蠢的活動,1989 年我讓伯克希爾買入美國航空公司(U.S.Air)的優先股。可付款支票上的墨跡未乾,美國航空就開始了盤旋下落,不久它就不再支付給我們優先股的股息。不過最後我們算是很幸運的。在又一輪被誤導的,對航空公司的樂觀情緒爆發時,我們在 1998 年賣掉了我們手裡的股票,竟然也大賺了一筆。在我們出售後的 10 年裡,美國航空申請破產了,兩次!

總結,對這三類「儲蓄存款賬戶」的看法。出色的賬戶,能逐年帶來異乎尋常高收益率增長;良好的賬戶,能帶來有吸引力回報率,掙到的錢也在增加;最後,那些糟糕的賬戶,既給不了足夠的收益率,又需要你為那些令人失望的回報繼續投入。

===========================================

巴菲特的經典論述,值得再次學習。「買什麼」應該在「花多少錢買」的前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57

投資札記【451】股林外傳(1)引子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na.html


股林外傳(1)引子

「股林」是敘述自己的組合持股,並分析理念以及選股理由,對其進行長期跟蹤論述。「外傳」的意思是博主我儘量選擇一些不同於大眾的思維模式「正傳」之外的手法來分析敘述投資前後的故事,用「旁門左道」去理解自己的長期持股對象,近兩年內我蒐集了一些資料,不斷的思索和研究:「我們到底做怎樣的價值投資」才可能獲得長期最豐厚的利潤呢?從今兒個開始將我的一系列思想展現在此,與眾好友分享。

閱讀之前我先拋棄你腦中固有的一些投資大師們和投資門派、投資教條等。

一個故事,是我編的。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兩位老兄都想成為天下最牛掰的豪傑,偶然間救了一位落魄神仙,神仙提出能給兩位老兄每人一顆神丹做報答。但有兩種選擇,一顆是甲丹,即為天下第一勇士丹,吃完會很快成長,最後成為天下武功第一的勇士,第二顆乙丹,即是天下無傷丹,吃完後誰也甭想再使食者肉體受大傷害,能平穩保全,但成長取決於自身努力或偶然事件的促發,想成為最強者很難。兩哥們兒一位想都沒想搶了天下第一勇士甲丹,另一位只好拿了乙丹。好吧,這兩位老兄就叫做甲兄乙兄。

後面的故事發展先別急,先給兩個俺自編的價值投資醒言,以便理解投資:

企業成長立於底線,起於飄渺。

企業底線永守住,發展機遇會無限。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嘮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58

投資札記【452】股林外傳(2)秘籍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ny.html


股林外傳(2)秘籍

上回書說到甲乙二人各得到仙丹一枚,接下來情節如何進行?走常套,肯定要有比武選秀大賽,肯定要有本秘籍,肯定要涉及到華山!話說那一年華山舉行股林選秀比武大賽,獲勝者可以得到據說是曠世投資秘籍,江湖上傳說好像是《股穆遺書》之類的絕版,比武當天二人早早來到華山腳下,山腳下是海選現場,自古一條登山路上是入圍賽,上山頂就是十進八進四進二到奪魁之戰!

有仙丹相助二人直殺到華山頂無人能擋,回首望山下已經血流成河。最後只剩下二人進行奪魁之戰,乙兄明智,佯裝「錯殺」倒地,甲兄奪冠,此時天上突然飛來一隻大鵬鳥,嘴釣一包袱輕放於甲兄面前,然後急速飛走,無影無蹤。乙兄從地上爬起,二人急忙解開包袱,裡面有一寶箱,打開後,竟沒見有什麼典籍,只是一布條,打開布條定睛瞧看,二人不免倒吸一口涼氣,只見布上書寫四個端端正正的金色小字:

「低吸高拋」

從此後兩人邊以此四字作為自己投資的座右銘,去闖蕩險惡的投資江湖去了

所不同的是:(時刻記住,兩位吃的是不同的藥丸子,忘記的看客可戳回第一章)

甲兄認為:能大幅成長快速湮滅當前價格視之為低吸高拋的低,長持,高而無限量。即為「未來成長能更高者目前價格合理就是低」

乙兄認為:未來長期來看不會再更低即為低吸高拋之低,有成長基因的首選,成長起於飄渺,長期動態持有高度不可精確猜出,步步為營走著看。即為「具成長基因的穩定經營式企業,市價大概率不會更低者是為低」

此一役乃是行走江湖的開端,今後的投資江湖會更具挑戰性!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嘮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59

投資札記【453】股林外傳(3) 園丁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ps.html

股林外傳(3) 園丁


  這一年投資天下大熊,甲乙二兄在京城城郊切磋約辯昇華功夫,於是進行了一場激烈大討論。

  甲兄經過數年征戰,並在成長中途殺入白藥、小茅、家化、大華,成四重倉利器,雄踞江湖老大,他主張看清成長道路,力擒天下第一成長股,不在乎估值十分便宜與否。

  乙兄靠著無傷丹西天取經借來格老、巴神、林師的經文,不斷摸索上乘功夫,主張必買那些有穩定經營特性等公司,在「大家都欠我帳的時候買入」,何意?既是:我買入了它,第一低估之後市場欠我個價值回升的帳;第二穩定企業有成長基因,向上進取的忠厚優秀企業必定欠我個不斷成長的帳;第三,牛熊輪轉,產品價格輪迴,未來有欠我個牛市合併經濟高漲的戴維斯雙擊的帳。

  乙兄堅定信念,認為「三欠」之後必出十倍股!哪些神話般的高成長企業要看在誰的手裡,蘋果落在喬老爺手裡,微軟落在蓋幫,其實普通人很難預知它們是如何顯赫起來的,之前起始幾乎沒有太多徵兆,即便有徵兆此同類陷阱也比比皆是。而那些中途介入的成長股,雖耀眼奪目,但成長如追風無痕,光鮮的似乎看不出各家有誰還「欠你些什麼」了,紅火必定是一時,世間第一勇士也就是個名號,時間拉長無法帶來更大的超額收益。

  激辯無果,只是甲兄將自己後花園的一名園丁介紹給了乙兄,乙兄投資思路漸漸清晰,閒來無事籌備擴建後花園,以備靜下來修身養性之用。

  這位園丁不是別人,正是在下,老佐是也。(於是此傳主人公現身)

  江湖還得繼續,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62

投资札记【454】股林外传(4)育苗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rj.html

 股林外傳(4育苗

 

 在甲兄那裡藉著甲兄的仙丹冒著仙氣,幸運地實踐了小茅,但俺離開後細細琢磨:單靠幸運的投資是不會走得太遠的。俺必須籌備研究進行一場更大戰役,一役戰五年、十年,一戰定乾坤(N倍)。尋找這樣一類型的企業,比上回說的「三欠」更多地讓企業和市場以及未來欠俺的,並會大概率地隨著時間慢慢還給俺。

雖然老佐遠離江湖,只是乙府園丁,但堅信:不想搞個皇家園林的園丁不是好投資人。

在兩位高人門下打工經耳濡目染,學習了一些投資皮毛,發現他們行走投資江湖的最大共性就是選則企業的這兩條基準:「1.鶴立雞群。2.能相對長遠維持第一條」 ,因為有這兩條,他們才可練得超人一等的功夫。這很重要,值得堅守的企業必須先過這兩關!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空氣也太渾濁,我寧願就在這後花園當一名園丁,親密體和安靜地守護自然生命之成長。歸隱這裡不是鬧著玩的,是為了修身養性,為了潛心提升功夫,為了過有價值的生活,做有價值的投資。

在培草育苗修枝賞花喝茶賞月的同時,第一個納入我的研究長持的目標就是小魯,人棄我取,最初介入一個傳統行業的冷門企業猶如給花枝上糞育苗,別人看起來過程臭不可聞,但的確那是生長的營養和希望所在,先說一段:「生產的襯衫是茅台酒,然後賣個二鍋頭的價格給服裝巨頭去貼牌。看看雅戈爾襯衫2011毛率68%,它的呢?只有34%,自有品牌推廣和累積不夠,銷量可憐。是弱項,也是未來潛力,好處就是他在織世界上最好的布,他有時間慢慢琢磨這事兒,他可以漫悠悠去累積品牌效應,但的確他非常摳非常穩。能從種棉花變成襯衣,從資源到消費全產業鏈,步步為營。

小魯的章節頗多,從棉花到色織布,從對手到員工,從襯衫到電商,且聽俺以後慢慢道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93

投資札記【456】巴菲特早期中期的投資方法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6wk.html

巴菲特早期中期的投資方法

 

@周貴銀--巴菲特研究會@上海證券報  我們都知道,價值投資的鼻祖是格雷厄姆,巴菲特從他那裡學到了安全邊際原則並在不斷的實踐中賦予價值投資更為豐富的內涵。然而研究巴菲特早期利用價值投資獲利的方法對於我們學習價值投資理念會更有意義。巴菲特習慣性地將資產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用於尋找便宜貨,一部分用於無風險套利,一部分用於買下整個企業。從1956年到1969年的14年基金管理生涯中,巴菲特每年都取得了超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績,其中有5年指數還出現了大幅震盪。其核心秘訣就是套利類投資無論牛熊市都有突出表現。
  低估類投資(Generals):是指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證券,特指股票市值低於企業的有形資產。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信中這樣描述了低估類投資:「多年來,這類投資一直是我們佔比最大的投資。通常,我們會在5-6只這類證券上建立相當大的倉位(大約佔合夥基金資產總額的5%-10%),在其餘10-15只證券上建立相對較小的倉位。我們對這類公司的經營管理沒有意見,也無法判斷市場糾偏的確切時間。有時,它的市場價格很快就會回升,但大多數時候,這需要數年時間。這類投資和市場整體走勢的聯動性很強,與道瓊斯指數基本同步。所以需要注意的是,東西便宜並不意味它的價格不會進一步下跌。如果市場突然下跌,這類投資通常也會和指數同步下跌」。這有點類似專買跌破淨資產的企業,只不過當時巴菲特判斷淨資產的標準是用運營資本(流動資產減去所有負債)而非賬面價值。該方法儘管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購買的企業大多都是經營狀況較差的。在1989年巴菲特做回顧的時候,對該方法做了批判和修正,因為他後期的投資理念越發成熟並把重點放在了購買具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上。其實,該方法只要稍做修正即可,就是用低估的價格購買經營穩健的企業。巴菲特購買中國石油就是使用了該方法。前幾天金地集團在跌破4.5元時,其總市值就明顯低於運營資產,結果在跌到4.3元時便遇到資金抄底。
  套利類投資(workouts):這類方法有點類似於國內的要約收購或上市公司吸收合併另一家上市公司時出現的無風險買入機會。套利類投資其收益比較穩定並在很大程度上與指數表現無關。如果持有該類投資比重較大,熊市時,投資業績就會較好,遇到牛市時,投資業績就會較差。巴菲特在任何時點,都會持有10-15只這樣的股票。實際上套利類投資正是巴菲特取勝的關鍵,因為在配有大量套利類投資的時候,遇到股市暴跌,他總是有資金加大對低估類投資的配置。國內的可轉債也可以運用套利模式進行投資。
  控制類投資(Control):所謂控制類投資,是指要麼控制了這家公司,要麼買入了相當多的股份,從而可以影響公司的經營政策,這類投資的表現與指數也沒有什麼關係。控制類投資是巴菲特正式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後的主要投資方法,在經營有限合夥企業期間起到的作用不是非常突出,但他多次通過購買大量股份進入目標公司董事會並影響其經營決策,也為後面的大規模控制類投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當然,價值投資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在實踐的過程中並非一成不變,尤其是對普通股的投資。巴菲特在選擇企業的理念方面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這就需要解讀「價值投資的繼承與發揚」。
--------------------------------------------------------
如果把巴菲特早期的投資哲學定義為雪茄煙蒂式投資,即「購買便宜貨」,那麼中期的投資哲學就是「用低估或合理的價格購買優秀的企業」,這個中期我們特指從1969年到1989年。

  很多人覺得巴菲特在購買一個企業時,會進入目標企業董事會並用自己的理念去左右或者改變管理層。首先,我們要承認在他全面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之後,開始頻繁進行控制類投資,但同時他也沒有放棄對普通股的部分股權投資,而巴菲特對這部分投資並沒有經營權。但無論是控制類的還是少數股權投資類的,他選擇企業的理念都沒有差別。他第一次向外人公開他的投資哲學是在1975年他寫給股東的信中,這時他已經45歲。他在信中寫道:「有利的經濟特徵、德才兼備的管理層、以誘人的價格購買並長期甚至永久性持有」。很顯然,這個表述與早期的不管什麼企業只要便宜就可以購買有天壤之別。

  在緊接著的1976年,他對這一投資哲學作了更進一步完善,即增加了能力圈的表述。我們以長期投資的眼光來選擇這些股票,並像購買一家經營性公司100%的股份一樣來考慮以下因素:(1)良好的長期經濟特性;(2)管理層有才能且誠實;(3)以低於私人所有者價值標準的誘人價格購買;(4)這個行業是我們所熟悉的,且我們有能力判斷該行業的長期前景。

  其實,巴菲特在總結自己投資哲學時並沒有集中持股這一點,但是我們在解讀他的投資行為時卻發現了這個特點,那是因為巴菲特在根據上述特徵選擇企業時,能符合這些特點的企業較少,因此一旦發現這類企業他就會購買大量股份,演化為集中持股。

  在這裡,我們需要思考巴菲特在實踐價值投資理念時,是如何從購買便宜貨轉變成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優秀企業呢?這應該從三個角度去理解。首先,他自己購買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一個便宜貨,但是紡織業的艱難經營讓他感覺到再便宜的東西如果隨著時間推移以及企業每況愈下,價格優勢很快就會被持續的虧損和不斷的資金需求所吞噬。其次,受到了查理·芒格和菲利普·費雪的影響。用巴菲特自己的話說就是「查理把我推向了另外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芒格的建議下,他們通過藍帶印花公司購買了生平第一個優秀企業「喜詩糖果」,通過觀察喜詩糖果的經營和財務表現,讓他深刻感受到一個優秀企業和一個便宜貨的巨大差別。

  巴菲特說:「因為我把自己當作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了更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作投資人,所以,我成為更優秀的經營者。」從此,他徹底扭轉了早期的投資哲學思想,但安全邊際原則永遠不會放棄,用套利類投資和其他無風險資產配置的方式,讓自己時刻處在防守反攻的狀態也沒有改變。不過,以上仍不是他投資哲學的全部,這還需要進一步解讀巴菲特後期的投資哲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