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暴漲3.8% 成交額創歷史新高 文 / 張韜 ![]() 恒指今日高開高走,兩度沖擊26000點大關,終於在午後成功登頂,最高觸及26247.631點,創7年新高。 港股收盤報26236.861點,上漲3.8%。今日港股成交額高達2500億港幣,創歷史新高。 今日14點左右,港股通單日額度耗盡。這是自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港股通額度首次耗盡。 港股通每日額度為105億元,滬股通每日額度為130億元。 ![]() 板塊方面,農產品、保險、石油及天然氣領漲。 石油類股中,中海油田服務漲近15%,中海油漲4.1%,中國石油漲3%,中國石化漲3.4%。 同時,繼昨日在A股市場大漲後,中國南車H股大漲28%,北車H股大漲26%。上周五證監會通過南北車合並事項。 ![]() 恒指自去年9月突破25000點後回落,近期開始有挑戰26000點大關的趨勢。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稱,港股“窪地”優勢明顯,極具估值吸引力。 1. 從市場表現來看,去年11月份至今,上證指數漲56.8%,恒生指數僅漲4.9%,恒生AH股溢價指數從不到100飆升至132.48。從估值水平來看,差距極大:A股中小企業市盈率水平為59倍,創業板市盈率水平為99倍,而熱門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板塊的估值水平,都已經普遍在100倍以上。而港股市場來看,滬港通標的里面的電信/信息技術板塊,平均市盈率才18倍左右。估值“窪地”優勢明顯。 2. 政策支持為資金進入港股市場掃清了障礙,資金導向作用已經顯現 。我國內地股票型基金凈值1.32萬億元,全國保險行業資產規模達到10.5萬億元。目前A股市值總和已超50萬億,日均換手率超2.5%,創業板日均換手率更超6.3%;而從港股來看,全市場市值合人民幣20萬億,2015年至今日均成交額僅約合人民幣700億,換手率才0.26%,而其中創業板的換手率只有0.2%左右。 上個月底,中國證監會發文允許公募基金直接投資港股,港股迎來大量流動性支持。四天後,中國保監會發文,拓寬險資境外投資範圍,為險資打開了進入港股的政策渠道。而由於險資金額比公募大,並且保險資金更為自主,因此放開險資投香港創業板比放開公募更激進並且更有“殺傷力”。 不過,交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策略師洪灝表示,“現時大部分內地基金的倉位都好重,差不多達80%至90%,很多都滿倉操作,要投資港股就要先沽出部分股票,所以短時間不會馬上實現大量公募資金來港,但內地散戶會先將資金調來炒港股,再等待基金在之後入市。” (轉自華爾街見聞) |
港股這輪暴漲之後,還會怎麽走? 作者:小天 今天先上一張圖給大家看看吧,從實戰的角度和大家來講講恒指之後會怎麽走。 ![]() 上面的圖中我畫了3個箭頭,其實這張圖是最近三天的恒指分時走勢圖。第一個箭頭,星期三港股在清明節後第一天開盤,結果那天上漲了近1000點,讓人吃了一驚,其實因為A股已經觸碰了4000點的整點線,所以恒指大漲,加上當時的一些利好條件,資金南下,促使港股大漲5個多點,漲幅基本到了1000點,滬港通南下資金通道2點全部用完。 接著到了第二個箭頭了,瘋狂的一天,早盤因為股指期貨的夜盤大漲500多點,導致開盤直接高開600多點,然後幾分鐘之內,沖到了上漲1600多點,你敢相信,那個時候等於指數上漲了8個點,接近A股的整個大盤漲停板了,當然,這個狀態很短暫,又過了十幾分鐘,指數跌回到漲500多點,並且甚至調整到比開盤時候還低的位置。聰明的人這個時候就明白了,該買券商股了,因為第一天不確定行情是不是能持續,但是到了第二天看到量能這麽大,不買券商股對不起自己啊,而且這回調太難得了。同樣這一天,A股也經歷了盤中的大調整,所以這第二天大家是很不好過的,很多人早上因為券商宕機,追高了,賣不掉,股價標高了結果也賣不掉。而有錢的人反而慶幸自己早上因為券商的原因,買不進去股票,逃過了追高的風險。 到了第三個箭頭,也就是今天,因為夜間股指期貨繼續大漲,又是高開500點左右,很多股票都開盤,昨天抄底的今天都有盈利,但是早上開盤後大盤就開始跌,但是小天讓自己群里的朋友在箭頭所指的那個地方,趕緊撿券商股買進,因為又是好機會,很難得的調整機會,千金難買牛回頭啊。同時,想順帶提一下的是,昨天晚上,一幫朋友跟我說,下周A股IPO,估計今天A股大盤會回調200點以上,甚至回調到400點到3600點去,我當時就給他們說,說不定A股拉一根大陽線改變信仰。果然,今天,他們的信仰就改變了,今天國內B股暴漲,A股也被拉起來,B股出現前所未有的暴漲,日經指數創新高,整個亞洲的股票市場,顯得是那麽強勢。恒指到了下午,也漸漸的回來了,整個昨天加今天,來回震蕩真是夠了,估計甩掉了不少人,呈現了空中加油的組合,挺漂亮的,想想機構為了甩掉籌碼,還真是夠了。 接下來說說之後的機會吧,首先,科技股,尤其是和蘋果有關的科技股,大家千萬註意,蘋果的新產品apple watch即將上市,到時候又是一波搶購潮,和蘋果有關的股票,估計很受歡迎,因為他們本身素質也很好,加上蘋果產品的推出作為催化局,會快速發酵,都是機會哈,至於哪些股票我這里不便說,大家去找找吧。自己做點功課。 下來就是落後的科技股和券商股,有些類科技概念的股票,比如芯片,手機,電子等等的股票,券商股我不用說了,持有就好了。等到他們下次發業績差不多,或者等到開戶數下降的時候吧。 其實真的,港股最近很多股票都出現了需要大漲的信號,基本上屬於那種可以閉著眼睛買股票的階段了,只要是有跟蹤過一段時間,研究過基本面沒問題的股票,可以放手大膽的做。千萬別客氣。 對於A股,我還是希望繼續有人看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存在,才有人減倉,才有新人賺到錢,這樣的市場才健康,不然所有人都在賺錢,沒有人踏空,那是不正常的。 期待下周解放軍的先頭部隊殺入港股吧。 來源:小天工作室 |
炒完港股炒B股 B股指數暴漲近9% 從創業版到新三板再到港股,如今大風吹向B股這一估值窪地,加上AB合並預期再起,B股開盤後全線上漲,爆發掀漲停潮。截止發稿,B股指數放量大漲8.73%。個股方面,東信B等12股漲停。與此同時恒指由漲轉跌,早盤曾一度漲1.6%。 申萬宏源(000166)證券認為,A股上升速度超預期反映到B股上面就是兩方面的效應:第一,B股由於體量較小,形成先發效應,先於A股創下年度、跨年度甚至歷史新高,這在深圳B指上表現的尤為明顯;第二,B股由於投資者相對較少、機構較少,更多時候反映的是跟隨效應,由A股的漲跌來幫助完成中樞定價,因而中線趨勢向上非常明確。當然,市場短期可能會出現震蕩,或有沖高回落,上證B指近期將面臨2011年高點330點阻力,這或許就是短期調整的技術層面的因素推動。建議中線投資者還是持倉為主,短線投資者可在上證B指330點一線考慮波段操作。 中證投資參考分析認為,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發展和開放程度不斷提高,B股市場融資、價值發現、資源配置逐步弱化,因此導致當前B股市場相對A股大幅折價。但就長期趨勢而言,這種折價將隨著B股市場改革而逐漸收窄。尤其是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重申今年將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關鍵改革後,未來借鑒新加坡等國內、外資股合並的經驗,AB股合並是可以預期,也是水到渠成的。 合並不僅將使得相對低價的外資股迅速完成價格回歸,而且不少外資股股價將出現超越內資股的可能。 由此,建議布局兩類B股:一是差價大的;二是純B股。近期此兩類股票也一直領漲。自去年開始,B股改革似乎進入“沈默期”,B股公司雖然改革意願強烈,但沒有出現一單成功改革案例。而從上海國企B股公司最新動態來看,上海城投旗下B股上市公司陽晨B已經明確B轉A,A股城投控股(600649)與陽晨B醞釀的重組與以往案例均不相同,其表述亦為“重大無先例”。4月2日,老鳳祥(600612)和老鳳祥B同時公告,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此外,上海金山區國資委旗下金山B、百聯集團旗下百聯B等均處於停牌狀態。上述公司多處於籌劃重大事項等階段。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中,B股改革的趨勢已經明顯。此前,匯麗B由印尼富豪入主,*ST 中毅B也已股改、重組而易主。預計上海國資改革過程中,B股改革或將借其勢頭加快推進。目前上海國企中存在B股改革預期的有:上工B、海立B、老鳳祥B(900905)、錦江B、錦投B以及雙錢B(900909)、氯堿B(900908)、大眾B(900903)等。(華爾街見聞) |
港股暴漲港元需求激增,金管局註資31億港元接美元拋盤 作者:朱麗娜 4月9日,“港股通”買入成交7.51萬筆,成交金額達到127.06億元,而賣出成交累計5.43萬筆,金額達到38.72億元。相比之下,當日北向的“滬股通”每日剩余額度有179.8億元人民幣,余額約占每日額度的138%,顯示賣盤成交金額多過買盤成交金額。 在單日打破七項紀錄之後,香港股市繼續高歌猛進。 截至4月9日收盤,港股繼續大升707點,收報26944.39點,上漲2.7%,刷新七年歷史新高。主板成交亦創下新紀錄,達2915.29億港元。恒生國企指數攀升2.63%,漲351.78點,收於13748.37點;恒生紅籌指數上漲3.15%,升159.43點,收報5227.81點。 “現在買港股還來得及嗎?” “滬港通額度老爆滿買不進去了可怎麽辦?” “交易量放大後會不會像內地市場那樣暴漲暴跌?” 9日晚,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其最新網誌中說,這是最近他最被常問及的三個問題。 自去年11月滬港通啟動以來,港股通一度被戲稱為“幽靈列車”,額度持續使用不足。然而,“南冷北熱”自4月8日起發生驚天大逆轉,截至9日13:47,南下的港股通105億元每日額度連續第二日被搶空,比前一日提前一個小時告罄。而過去數月,港股通額度用量最高記錄僅為25.59億元。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坦言:“滬港通是港股成交破頂的催化劑之一,兩周前內地厘清機構投資者參與滬港通的政策,造就了港股成交急升。” 據港媒報道,由於散戶投資者湧入市場買賣盤激增,導致一通證券、耀才證券、渣打銀行及創興證券等網上平臺發生“大塞車”,用戶一度無法登錄。 對於“一片暢旺”的港股,李小加呼籲投資者,“不要急,不用慌”。他強調機會無窮而風險常在。並且他指出,盡管滬港通額度接連爆滿,實際上,相比內地股市日均一萬億以上的成交量來說,經由此管道進出的資金量仍然有限,截止8日,港股通總額度僅使用19%,約479億,而滬股通總額度也僅用了39%,約1157億。 資金流入跨境ETF “港股成交近日創下新高,港股通額度用完並且港元匯率偏強,這三個指標都表示外圍資金持續流入香港市場。”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股票副主管何偉華表示。 在巨量資金湧入香港的帶動下,港元匯率不斷走強。根據香港財資市場公會數據顯示,4月9日,港元兌美元即期匯率為7.7506,逼近7.75強方兌換保證。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4月9日晚間表示,該局按照貨幣發行局機制當日向市場註入31億港元承接美元沽盤,是去年8月以來首次註資。金管局表示,近日隨著股市暢旺,市場對港元需求有所增加。 “目前南下的資金還是以散戶為主,很多是通過銀行理財渠道,比如一些內地銀行幫助一些高端客戶進行資產管理,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配置在股票之中,而一些公募基金仍在集結之中。”某外資基金經理向本報記者透露。 他續指:“其實很多國內的基金早在去年就已經來香港了解港股的運作規律,但他們發現港股市場的玩法傾向於挖掘價值,和國內市場的玩法很不同。目前有些基金還在等待公司內部的批複,或者還在繼續研究港股的投資策略。”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港股上演報複性追漲行情之前,4只在內地掛牌上市的港股ETF基金成交已經激增。證監會新政一推出,H股ETF在3月30日第一個交易日即暴漲8.38%,4月3日和7日港股休市停牌期間,H股ETF再次暴漲,漲幅分別為5.62%、7.13%。 “這與當初很多香港投資者蜂擁購買A50基金一樣,因為通過港股通購買港股,散戶投資者需要兌換港元,過程中有一定的匯兌成本,同時還設有50萬元的資產限制,而港股ETF交投則更加便利。”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向記者表示。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4月9日最新參考匯率人民幣兌港元的買入和賣出價分別是0.7768和0.8248,而實際結算則為0.79885和0.80035。 在投資港股的一系列指數基金中,素有“小港股直通車”之稱的易方達H股ETF(510900.CN)管理規模最大、成交最為活躍。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顯示,截至4月9日,該ETF飆漲9.98%,單日成交量達568.16萬手,成交金額為8.4億元。該ETF最新份額為13.15億份,比去年年底1.27億份暴增9.35倍,單位資產凈值1.2541元,單日上漲5.53%。 同時,華夏基金旗下投資港股的華夏恒生ETF聯接(000071.CN)4月9日起已暫停定期定額投資申購,原因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保障基金平穩運作。”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目前恒生指數PE大約11-12倍,處於比較合理的水平,後市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雖然今日港股升勢比較急促,但相對歐美股市而言,自2009年3月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措施以來,香港和內地股市仍大幅落後於歐美市場。因此短期內出現大幅暴跌甚至股災的風險較低。” 同時,他指出,雖然港股整體向上的動力毋庸置疑,但由於內地投資者湧入,“港股的波動性將明顯增加,全年波幅將在5000-6000點左右。” 根據渣打的統計數據,今年迄今為止,港股的波幅達到4610點,相比之下,2012-2014三年內的年度波幅分別為4662點、4685點、4225點。同時,A股市場今年的累計波幅已達967點,前三年的波幅則分別為529點、595點、1265點。 市場主旋律:沽A買H 在南下資金連續兩日瘋狂搶購港股的同時,海外投資者正在積極沽出A股。 4月9日,“港股通”買入成交7.51萬筆,成交金額達到127.06億元,而賣出成交累計5.43萬筆,金額達到38.72億元。相比之下,當日北向的“滬股通”每日剩余額度有179.8億元人民幣,余額約占每日額度的138%,顯示賣盤成交金額多過買盤成交金額。 同時,多只A股ETF亦錄得大量沽空交易。安碩A50(02823。HK)沽空金額22.96億元,沽空比率35.6%,收報跌1.4%,總成交金額64.59億港元。南方A50(02822.HK)沽空金額17.59億元,沽空比率25.3%,總成交金額達69.43億港元。 “由於A股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飆升,而港股漲幅相對落後,隨著H股逐步追漲,目前整個市場的主流操作策略就是沽出較貴的A股,買入價格較低的H股。”黃國英表示。 同時,他透露,在過去兩周內旗下基金的A股持倉數量由過去十幾只一路減持至剩下兩只,“雖然以前A股市場貴很多,但成交量是港股的十幾倍,而且市場動力較好。目前在香港市場憧憬內地公募基金南下的刺激下,市場氣氛明顯改善,春風開始吹向港股”。 黃國英續稱,目前南下的資金主要追逐一些兩地上市價差較大的股票,以及目前未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國內公司,如騰訊控股(00700.HK)。根據港交所網站最新發布的3月“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票則包括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中國鐵建(01186.HK)、海通證券(06837.HK)等。 此外,他指出,隨著兩地股市差價不斷縮窄,市場的炒作重心或將跟隨估值變化而轉向。截至9日收盤,追蹤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股票價格差異的AH股溢價指數收報123.74,跌幅達3.33%,顯示出港股較A股的價格折讓有所減少,不過整體來說,A股還是較港股平均貴23%。 “一些對沖基金,由於單個基金規模小,適合快進快出的跨境套利策略。而對於一些長線的多頭基金而言,由於整個規模體量較大,目前還是傾向於吸納A股,從長期回報的角度來看,A股的這輪牛市才剛剛開始。”某外資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A股暴漲帶來新機會:股市財富效應與可選消費崛起 作者:格隆匯 佳明 截至今天收盤,這一輪牛市里上證的累計漲幅已逾110%,更別說有些小票連翻幾番(打開300431的K線,很多人一定以為行情軟件壞掉了……)。而拿了這些賺的錢,總有一部分要用來消費吧?想到這里我翻來覆去睡不著:這可是一大筆錢吶,股民賺錢後消費信心爆棚,對消費行業影響一定不會小。正好格隆匯還沒人說過這事,那就我來琢磨琢磨。 賺了多少錢? 都說賺錢,可是到底賺了多少?這事不能拍腦袋,得拿數據說話。 下圖是去年6月底行情啟動前,A股自然人賬戶持倉情況: ![]() 由於沒有更精確的數據,只能粗略估算:持倉流通市值1萬以下的賬戶按戶均5000元計算,1-10萬的按戶均2萬,10萬以上一律按區間下限(投資超過500萬的富人賺多少錢與本文主題關系不大,故忽略不計),算下來共有2.24萬億元。 另外還有基金。2014年公募基金半年報顯示,基金業配置的股票資產共有約1.21萬億元,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機構持有人平均占比為25%和22%,那麽暫且認為個人投資者占基金業股票資產的75%左右,也就是0.9萬億元。 以上二者相加,在2014年6月底,中小散戶手里攥著價值3.14萬億的股票。 這樣估算看起來有點懸?再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一下:2014年6月底滬深兩市總流通市值是20萬億,證監會最後一次發布A股自然人持有流通市值數據是在2011年,當時自然人占比26.5%。考慮到自然人持有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2014年20%左右是比較合適的推測。那麽自然人2014年持有的流通市值約為4萬億,去除大戶,加上基金持有的部分,與上文的3萬億在數量級上是相當的,可以認為這個估算結果是可信的。 而那時到現在主要股指都翻了1倍有余,持股到現在總盈利應該有3萬億以上。當然,肯定有提前下車的人,但由於後來進入的散戶為數眾多,實際盈利數字甚至可能更大。總而言之,可以大致認為,本輪牛市目前為散戶帶來了3萬億左右的個人財富。 賺錢之後做什麽? 賺錢總是為了花掉,除了繼續投資股票,肯定也要拿一部分出來犒勞自己。對於股市的這種“財富效應”,國內外都做過研究。美國的經驗是,股市財富每增長1美元,會使消費支出增長0.04美元左右,即4%。歐洲、日本也有類似的結論。A股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對於經濟總量都小太多,所以相關研究結論不多。但家庭財富對於消費的正面影響是公認的,而隨著A股規模擴大,股市對於中國家庭財富的影響也無疑在增大。如果用上文估算的3萬億財富增量和國外研究的4%測算,就是1200億的消費增量,對於不長的一段時間來說,這是相當可觀的數字,而且之前的估算假設也偏保守,實際情況可能更樂觀。 那麽,犒勞自己買什麽呢?買房恐怕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再多買生活必需品也沒有必要,不如就花在平時想要又不太舍得買的東西上面。出門旅遊一趟、下館子吃幾頓好的、買幾件名牌衣服、開一瓶名酒……這些行業有一個專門的歸類,叫 “可選消費”。顧名思義,可選消費就是可以選擇是否消費的商品和服務,不是生存必需的支出——說白了就是“吃喝玩樂”。品牌服飾、家庭耐用品、旅遊、高端食品飲料、外出餐飲等都屬於可選消費。由於這些支出是非必需的,“買不買都行”,所以對財富和收入的變化很敏感。 市場機會 過去幾年各種負面因素疊加對可選消費的沖擊是明顯的:宏觀經濟逐步走弱直接影響總體消費需求;高壓反腐導致高端消費品需求斷崖式下跌;房地產市場蕭條連帶家電、家具、家居等相關行業需求減少……多重因素嚴重,導致可選消費公司股票價格長時間走弱,腰斬已是比較溫和的跌幅。 雖然消費被普遍認為是非周期性行業,但可選消費受宏觀周期影響顯著: ![]() 然而“事情正在起變化”。反腐雖然繼續,但邊際效果已不會再加強;樓市新政一出,多地開始爆發式複蘇;隨著4月底政治局會議的表態,相信宏觀經濟面很快也將在政策推動下出現改觀……股價下跌是既成事實,但下跌的理由已逐漸消退,這正是趨勢性機會出現的時點。而此時財富效應這一積極因素又不斷發酵。看看媒體采訪的股民都說了什麽: “去年想攢錢買的幾個香奈兒包包,統統實現了,得感謝我買的那幾只股票。” “原本打算在母親節的時候給媽媽買個掃地機,之前的預算是1500元,結果上一波股市行情賺的錢,利潤超出了想像,就直接買了一只近5000元的掃地機送媽媽,索性一次性到位,讓媽媽高興一下。” “盈利了6萬多,先用4萬元重新裝修了小炒店,再用2萬元給兒子買了一輛高配山地自行車。” “去年賺的利潤,是陪媽媽去了一趟韓國濟州島,自己去了一趟日本,今年賺的則是剛剛去了一趟土耳其。把錢花在‘看世界’上,特別開心。” 股民在牛市中的獲利就這樣進入了可選消費領域。事實上,去年年末以來可選消費的不少子行業已開始出現業績複蘇跡象。比如這樣: ![]() 還有這樣: ![]() 既然明確了行業反轉趨勢,下一步當然是精選個股。可選消費行業範圍很廣,有機會的標的非常多。其實格隆匯會員這段時間已經陸續提到不少優秀公司,我在這里稍做梳理和補充,權當拋磚引玉: 1 匯銀家電(1280) 這只票放在最前,更多的是感嘆:永遠不要以為有某種想法你自己會比所有人都先想到。我還在梳理思維脈絡的時候,有人已經行動了: ![]() 關註點1:匯銀的主業是家電零售和批量分銷,以空調為主,是典型的可選消費; 關註點2:房地產行業回暖,對家電銷售是重大利好; 關註點3:公司12和13年出現虧損,14年剛剛扭虧,業績彈性大; 關註點4:公司正在積極發展社區O2O生活電商平臺,結合自有的實體網點,前景廣闊。 近三個交易日匯銀股價已上漲超過40%,最好的時機已經不再。不過不必懊悔,這種大的行業反轉機會,不會只有這一只標的。 2 統一企業中國(0220) 格隆匯周日發文(《統一企業(220):“關燈吃面”,這酸爽!》),精準預測了0220一季報的大幅超預期,本人著實佩服! 統一的第一主營是飲料。一瓶飲料沒有多貴,但絕對有可選特征,與個人收入和財富關系密切。雖然季報前後股價已有上漲,但相對於公司收入上升空間打開和成本下降,漲幅仍屬溫和。 3 國美電器(00493) 昨日黃光裕可能今年出獄的消息讓493拉升了不少。黃若出獄當然是利好,但拋開這一點不論,國美也仍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關註點1:家電是典型可選消費,上面已經提到不再多說; 關註點2:對手蘇寧以賣店租回方式勉強做出14年盈利,轉型電商數年未見實效。個人更看好國美穩紮穩打實體優先的戰略。美國的實體零售由於發展充分,並未被電商打垮,反而電商更多是補充。國美專註修煉內功,升級完善供應鏈管理,從而提供有競爭力的成本水平,這很可能才是實體店的正途。 4 李寧(2331) 有格隆匯會員前段時間推薦過這只股票,我很贊同,且現在看來邏輯仍然成立,不過要再加上可選消費崛起這一條。珠玉在前,我就不畫蛇添足了,詳情可見《李寧(2331.HK):戰略回歸會重現往日榮光嗎?》。就多說一句:其實運動鞋服全行業都已複蘇,但作為行業龍頭、品牌力最強的李寧,由於自身經營走過彎路,股價還在低位,這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5 銀基集團(00886) 銀基是白酒經銷商,早年專做五糧液,近年開始朝多元化發展。 關註點1:白酒行業可選特征明顯,近期普遍複蘇,而且白酒經銷商業績彈性遠高於白酒制造商; 關註點2:12-13年巨額虧損嚴重打壓股價,目前價格只有最高點的15%,以往績高點計算PE僅2.62倍; 關註點3:14年中報毛利由負轉正,扭虧為盈,有初步轉好跡象; 關註點4:劉央的京西集團在13年大舉減持,但14年又開始慢慢加倉,最近一次4月又有加倉。跟著大佬走,往往都是對的。 以上只是個人拙見,可選消費標的眾多,各位可再細細甄別。總之,在老百姓手頭財富增加的新形勢下,可選消費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一定要轉變思維,用新的眼光看待相關行業。抓住5月寶貴的布局機會,靜待6、7月的潛在利好政策和北水南下,大事可成!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以上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天堂與地獄——近期港股中那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暴漲暴跌 作者:小天 這是昨天(5月20日)發生在港股市場的一個暴跌:20分鐘,市值跌掉一半。故事的主角大家都已很熟悉了,前首富李河君的公司漢能(0566)。如果不臨時停牌,如果再持續交易哪怕5分鐘,我們很難預測漢能公司3000億的市值會不會如水蒸氣一樣全部蒸發掉。 這只是近期港股市場里一系列暴漲暴跌的案例之一。 作為全球資金的窪地,港股市場慢慢成為資本市場青睞的香餑餑。港股進入牛市的特征和後果之一,就是各路英豪,以及長期蟄伏的牛鬼蛇神一起出動,配合上沒有漲跌停板的機制,於是各種讓你目瞪口呆的漲跌就開始層出不窮:作為在港股汪洋大海中沈浮的投資者,你必須知道,在香港市場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在港股市場,有些股票的玩法,可能真和你想象的不一樣。一個月,可能讓你身價翻100倍,成為買樓買車的高富帥,也可能幾十分鐘,就讓你哭到底褲都沒有。 前幾天,有內地朋友誌得意滿地問我,你知道A股創業板漲了多少嗎,這半年漲了2.5倍了!有些創業板股票翻了3-4倍了,還有些都十倍了! 我回答說,你不妨看看港股,有半年漲100倍的,還有一個月漲50倍的。當然,也有20分鐘跌一半的。說完飄然而去,深藏功與名,剩下他獨自在風中淩亂。 不裝B。上圖上真相。 百靈達國際控股(02326.HK),2015年3月3日,它的股價只是0.260港幣,一個月後,2015年4月15日,股價0.450港幣,僅僅一個月股價上漲接近翻倍,夠爽了吧? 其實那只是剛開始,到今天(5月21日)上午,百靈達的股價已經達到了15塊港幣,市值300億。股價翻了多少倍,我幫你算算吧:15/0.26=57.7倍,2個月,接近60倍的漲幅。公司從一個5億市值的小公司,瞬間變成了300億市值的牛逼公司——是不是像童話故事一樣? 哪怕你投資10萬塊進去,想想兩個月不到,收獲到的竟是600萬元的賬面價值,在深圳或者上海,買個房,再買個車,是不是就是那麽隨意,那麽任性? 下圖是百靈達國際(02326.HK)今天上午10:30分的K線圖。當日上漲25%(這個漲幅絲毫不過分,因為前三個交易日,這個公司的日漲幅分別是42%、56%和39%)。 ![]() 可是,你應該聽過光良的那句歌詞:你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我再帶你看看下午交易時段的情況(下圖是百靈達國際下午2:10分的K線圖): ![]() 請註意右邊的買賣檔那里:買盤空了,沒了。 沒有承接盤的情況,如果你還幻想著靠著這票買房買車,屌絲變高富帥,首先,你要考慮,怎麽賣出去。 說話間,百靈達國際(02326.HK)的運作團隊又把股價拉回去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怎麽跌下去怎麽漲回來,當日振幅74%!理論上意味著你當天可以在這個票上賺2倍。 ![]() 我們該怎麽辦呢,你說是出手呢,還是不出手呢,還是不出手呢(請謹慎謹慎再謹慎,因為確實看不懂啊)。 一般這類股票,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殼股了,很多都是莊家故意做市。因為公司從上市之後,所有的流通盤經過多年股價橫盤沈澱都已經被莊家搜集完成,然後在拉升過程中,漸漸的放風出去給市場,因為籌碼在初期拉升階段沒有外人參與,所以在拉升到一個平臺的過程中不會存在意誌不堅定的籌碼,在之後的爬坡過程中,總有些人會心動,會想跟著賺錢,所以從市場中進入的籌碼也慢慢的多了起來,在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時候,都已經十倍二十倍甚至這次這樣的五十倍了。 當市場的籌碼已經多到足夠讓運作團隊有一定盈利的時候,莊家在拉升中慢慢出貨,或者橫盤出貨,接著,你所見到的正如煙花爆竹一樣,擡頭仰望,欣賞美好光景,但是煙火的光總是那麽短暫,繁華散去之後,落到身上的只是燃燒剩下的灰燼,一地雞毛,甚至連雞毛都沒有。 最近港股中這種幺蛾子特別多,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百靈達國際控股(02326.HK),甚至比如今天的高銀地產(00283.HK)、高銀金融(消息證實其為漢能薄膜的財務顧問),前幾天出現的恩達集團控股(01480.HK),去年的一只中國環保能源(00986.HK),現在看起來,貌似都是一樣的模式。他們的過程,就是沒有故事,也懶得講故事(講了養扇貝的故事,以後還要講扇貝離家出走的故事,煩),純炒作,漲了10倍了,你還不知道這公司怎麽回事。很多人稱之為財技,不過在財技利用上,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不過因為在現在港股市場炙手可熱,這種財技炒作所體現的效果,被完完全全的加強了。 ![]() ![]() 好了,看了這麽多,是不是有點心潮澎拜:港股市場里,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也許你會認為,是不是港股市場風險會更大?其實恰恰相反,上面說的這些股票,占比實在不高,香港幾千家上市公司,可能一年也就出現幾個這樣的股票,只是給港股市場帶來了一些關註度,並不會影響整個市場的整體趨勢的。但就這些少量的票,讓市場諸多貪婪資金如癡如醉,也吸引了大量眼光。 港股市場,絕對是一個可以充滿想象力的市場。按格隆匯大俠們的分析,港股這次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崛起到完成資本輸出的歷史使命,再到人民幣國際化打開面對全世界的窗口。港股市場作為中國與世界資本市場對接的重要平臺,其漲跌效應,在中資和外資,大媽和小散的共同參與下,正處於被加強的過程中。整個參與到港股市場里的資金,已經從之前的純外資和香港本地資金,慢慢的發生本質上、結構上的徹底改變,這也是港股市場通過這次滬港通,包括之後的深港通,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所以,正處於“轉型期”的港股市場,必將會讓全世界聚焦,吸引眾多目光,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大轉型背景下,發掘出有業績,有故事的好股票,伴隨著價值窪地的水漲船高,開心的做投資。 煙花美好,但總是短暫,我們真正需要培養自己做到是處變不驚,順應歷史潮流,插上想象的翅膀,認真研究分析,做一個港股市場的弄潮兒。正如同格隆所言:“取勢、明道、優術”。 來源:港股那點事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以上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兒童節暴漲,A股如亢奮的公牛,做笑到最後的放牛娃兒 作者:格隆匯 小天 5月28日的A股受到利空影響,暴跌6.5%,截至收盤,滬指跌超300點,創2季度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兩市超500只股跌停。幾組簡單的數據,背後隱藏了多少人的迷茫與無奈,悲傷與苦楚。 6月1日的A股如亢奮的公牛,暴漲4.71%,截至收盤,滬指漲超200點,創2季度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兩市超400只股漲停。幾組簡單的數據,背後蘊含了多少人的興奮與喜悅,笑容與幸福。 僅僅相隔1個交易日,短短的3天時間,從地獄到天堂,有些人賺到不少,但很多人後悔焦慮,更有人卻已經爆倉爆的底褲都沒有了。人的心態,必定是通過這千錘百煉才能變得強大的。 過了一個周末,在今天全國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中國股市作為人民的母親,給作為小朋友們的股民們了一個大紅包,還加了一句慰問:今天的漲幅,開心嗎?前幾天的調整,沒事吧? 對於這次中國股市的整體走勢,前幾天我們拿交易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來分析了,可以參考發表在格隆匯的《識透交易心理,就成功了一半》,文中主要意思是講在這個時候,可能不需要去猜測有什麽利空和利好,調整就純粹是覺得這個市場太浮躁,太亢奮,人人都希望調整,那麽調整就得真的來一次,股民們在這個位置,基本都是獲利的,現在要看的就是誰對盈利縮減的厭惡程度更小,誰是能笑到最後的人。 當買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當下跌已經讓你麻木,當社會上的流言蜚語已經不能阻擋你買入股票的沖動時,你所要做的,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我該什麽時候賣出股票,逃離開這個讓人醉生夢死的市場?這波中國牛市,會造就一大批富豪,就像06年到07年一樣,社會資源重新分配,財富榜上的名字要整個換一輪,很多人會賺些錢,也有些人因為股市而放棄了原本自己的夢想,整天就望著賬戶里的數字,在朋友圈里調侃著其他落後的兄弟們。記得07年牛市那會,確實很瘋狂,電視上隨處可見講評股市的所謂“專家”們,影視作品里有很多有關股市的作品,你出門如果手上如果沒幾個股票的內幕消息,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都沒話說。股市成了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人們樂於看到自己賬戶里每天變動的數字,願意關註那些跳動的紅紅綠綠的圖像,認為自己戰勝了別人,甚至是戰勝了時間,擁有了預測未來的神力,人生如此美好,對未來有了非常美好的憧憬。然而,結果呢? 即使我們都知道,牛市也許走的慢,但是暴跌會來得很快。中國的股民們,甚至機構,在2008年的崩盤中,為什麽一開始都賺了那麽多錢了,到最後還是被套了這整整7年?究竟是為什麽,人們在上漲的時候可以理智,但是到了下跌的時候,卻總是管不住自己? 不甘心,可以用這簡單的三個字來概括。牛市沒買股票看著別人賺錢不甘心,市場調整時,賣掉籌碼沒買回來不甘心,真正調整來臨時,沒止損虧錢了,不甘心。周圍人賺錢,自己沒賺錢,不甘心。入市較晚,覺得自己在牛市中都沒賺到錢,錯過了財富,不甘心。因為種種的不甘心,心態被影響,人變得很沖動,可是沖動之後又會造成更多的不甘心,心態變得越來越雜亂,結果到最後,現實讓你不能不認輸了,可是,也晚了。 人的心態是命運真正的主人,假如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態,人生必將搖擺不定,終極會與失敗為伍,與成功盡緣。 A股目前的狀態如一頭亢奮的公牛(這里還不能用瘋牛,因為還沒到那個程度),有一種橫掃千軍的氣勢,從2,000點漲上來的A股,順勢沖過了4,000點,只不過到了5,000點這個心理關口,必須來一個給股民們來一個心理上的影響,但調整過去之後,5,000點也就是一個數字,輕輕松松可能就過去了,銀行利率短期上不來,經濟處於底部企穩,但不會很快起來的狀態,國企改革進行中,資金繼續湧入市場,這是對股市最有利的狀態。 對於目前的市場,雖然火熱,但還不能稱之為火爆,國家的慢牛政策恰到好處,要爆的時候就降降溫,太慢就刺激刺激,總之目前的大趨勢,仍然是很明確的,資金繼續湧入市場,成交量持續維持在高位,有這些就夠了,繼續享受這場盛宴吧,但也要時刻警醒自己,泡沫的破滅一秒鐘就夠了。 之後的上漲過程中,類似於這幾天的大漲大跌,資金分歧,退出的股民和新進的韭菜會不斷的交替,人們開始慢慢變得麻木,因為已經賺了可觀的利潤,變得開始不在乎調整,但是當你真的發現調整來到的時候,又會覺得自己沒有賣在高位而不甘心,接著心態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你的潛意識中慢慢發芽,然後,任人魚肉,就真的沒有然後了。 “電視上隨處可見講評的所謂“專家”們,影視作品里有很多有關股市的作品,你出門如果手上如果沒幾個股票的內幕消息,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都沒話說“,這個狀態,一定會在今後的某個時間點上再次出現,不要以為有了08年的暴跌之後,這個狀態不會再出現了,照樣還會一模一樣的出現,也許到了那個時候,你真該要想想,你從股市里賺來的每一分錢,真的能拿走嗎?到了那個時候,真的能保持頭腦清醒嗎?到了那個時候,你能甘心收手嗎? 買點,總在下跌中形成,但恐懼阻止了你;賣點,總在上漲中出現,但貪婪阻止了你。貪婪與恐懼,記住,一定在那個時候戰勝他們。 |
在理性與瘋狂的交織下,深圳房價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暴漲。
當全國百城房價終於在5月止跌回升時,深圳的房價早在去年10月就已開始了“拉漲”之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深圳規土委的數據發現,從去年“9·30”政策出臺至今,深圳全市新房價格上漲了近30%,一些片區如龍華、前海、後海漲幅更是高達50%左右。
尤其是今年以來,深圳的新房價格連續2個月領漲全國,二手房價格更甚,連續4個月領漲,總價一天漲幾萬的例子比比皆是。
北京、上海、廣州的樓市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暖,但與深圳相比卻遜色很多。在這一輪樓市行情中,為何深圳樓市一枝獨秀?其房價暴漲的原因何在?
比北上廣更旺盛的需求
深圳房價暴漲的基礎,在於日趨緊張的供求關系。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人口數量雖然是最少的,但人口密度卻是最大的,購房需求也是最為迫切的。
深圳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達1077.89萬人。同期,北京、上海、廣州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151.6萬人、2425.68萬人、1308.05萬人,是深圳的2倍、2.25倍、1.2倍。
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廣州的土地面積分別是深圳的8.2倍、3.2倍、3.7倍。
本報記者計算得出,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約5400人/平方公里,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密度最高的。
而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的外來人口比例高達70%,遠遠高出北上廣35%~40%的水平。
大部分外來人口主要通過租房解決住房問題,這也直接導致深圳的住房自有率極低。截至2013年底,深圳住房自有率只有約30%。
由於深圳日漸提升的競爭力、不排外的移民文化、怡人的氣候,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希望定居深圳。定居的首要目標是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
值得註意的是,深圳人口具有年輕化的特點。相關數據顯示,深圳適齡購房人群(25~44歲)占比達到50.8%,遠高於北京的35.2%、上海的29.6%和廣州的39.9%。
由此不難理解,深圳的購房需求有多麽迫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在各大樓盤采訪發現,“80後”已經成為深圳購房的主力。
供應短缺拉升地價
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深圳樓市的供應卻日趨縮減。
據世聯行統計,截至5月31日,深圳一手房可售面積為368.71萬平方米,可售套數為33858套。若按近8周深圳新房銷售速度,目前的新房可售量消化時間約6個月。
從源頭的土地供應來看,通過“招拍掛”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在近兩年急劇下降。
本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2007~2010年,深圳市公開出讓的居住用地可建築面積平均每年為95萬平方米;到2013年僅出讓3宗居住用地,2014年只有1宗。
官方數據顯示,深圳的新增土地供應接近枯竭。
根據《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至2020年,深圳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976平方公里以內。而現在,這個數字已達約940平方公里。
而在這所剩無幾的新增建設用地中,住宅用地能分到的只是極少部分,即便加上存量用地,仍然很少。
2014年,深圳實際完成土地供應1368.9公頃,其中居住用地僅為184.3公頃,占比13.5%,其他為產業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用地。
今年,深圳計劃供應建設用地1600公頃,住宅用地僅85公頃,占比5.3%。其中,公開“招拍掛”的住宅用地指標僅占總住宅用地指標的11.8%。
公開出讓居住用地的規模縮減,進一步推高了地價。而高昂的地價成本最終會轉移給購房者,由此帶來房價飆漲。
去年深圳僅出讓的一宗居住用地,最終樓面價高達2.5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85%。該地塊位於龍華新區,於10月出讓成功後,便帶動該區域房價迅速上漲,隨後推出的新盤價格突破3萬,今年5月甚至突破了4萬。
政策引發需求“泄洪”
深圳旺盛的購房需求一直存在,為何在此時爆發?
“這幾年,由於限購限貸政策的影響,深圳的購房需求一直受到抑制,尤其是改善型需求。”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經理王飛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隨著購房政策的放松和貨幣環境的寬松,原本被抑制的需求就像洪水般席卷樓市。
自去年9月底以來,“9·30”政策、“3·30”政策等政策先後放開限貸、降低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營業稅免稅期限由5年改為2年,改善型需求被迅速釋放。
王飛說,今年4月以來,深圳的換房客比例攀升,高的時候達到45%。一些新樓盤的大戶型也賣得比剛需戶型好。
而信貸擴張歷來是推高樓市價格的關鍵因素,其根源就在於政府將新增信貸引入了房地產市場,壓低了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了購房門檻,推高了看漲預期。
與此同時,投資客的比例也在逐步升高。王飛說,在市場低迷時,投資客比例只有10%左右,而近期樓市中出現了大量投資客,龍華區的投資客比例甚至高達20%~30%。
牛市行情也為樓市提供了大量資金。許多股民從牛市中獲利後選擇套現,投入到樓市中,以尋求更為穩妥的獲益。
一位深圳市民章穎(化名)不久前就從股市中套現了部分,在龍華區投資了一套住房。
“股市這一輪漲了很多,套一部分現金出來買房更安心。”章穎說,她的一位朋友也從股市里撤出部分資金,買了兩套房,一套準備自住,另一套用來投資,過幾年再出手。
毗鄰香港是深圳房價暴漲的另一推手。王飛透露,今年到深圳購房的香港人明顯增多。
由於香港房價高達10萬~20萬元/平方米,深圳的房價對於香港而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即便是在蛇口前海片區,6萬~7萬元/平方米的房價對他們來說也很便宜。
在剛需、改善性需求、投資需求、香港等外來需求的一哄而下,“買漲不買跌”的情緒被肆意放大,加上日趨緊張的供應,深圳整體樓市看漲預期被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潮,由此帶來了二手房業主和開發商們的漲價底氣。
據房地產研究小組(RP Data)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悉尼房地產價格上升近60%。
研究還表明,悉尼如今的獨立式住宅的中位數價格是平均工資的13倍。同時,澳大利亞有世界第三高的房價收入比,僅次於比利時和加拿大。因此,對澳地產市場是否出現泡沫化的擔憂也迅速蔓延,而財稅部門財政部和貨幣政策部門央行的看法並不一致。
為應對澳大利亞多地,特別是悉尼房價猛漲危機,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官方提高了住宅房地產投資法律要求提高。
新法律規定,海外投資者在投資二手房時需獲許可,也就是說外國投資者購買二手房過程繁複,但可投資新開發的樓盤,同時海外投資人在購買住宅時需繳納申請費,不然會面臨極重的刑事處罰。
澳財長喬·霍克日前表示,195處由海外投資者購買的住宅房產正接受調查。他鼓勵違規投資者自行向相關部門報告,這些投資者的資產可能會被凍結但不會面臨檢舉控告。同時,Hockey也為地產泡沫化擔心降溫,他表示“現有供應量遠大於需求”。
此前在堪培拉一媒體會議上,澳財長喬言論飽受批評,他說“民眾應該找一份薪水高的好工作”,這樣才可以貸款買房。但公眾輿論指責其脫離實際,不了解大眾苦衷。
墨爾本銀行經濟學家漢斯質疑泡沫化言論,認為推動泡沫化的動因,如低利率和人口增長,“並不能快速起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真存在泡沫,人們也不會如此迅速感覺到”。他還指出,海外投資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仍會保持強勁。
不過,在政府加大力度打擊海外投資者的非法購買行為的同時,澳大利亞國內投機者似乎更加猖獗。據ABS本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四月份新增貸款為135億美元,而向房產業主的貸款額為近127億美元。另外,房貸總額四月份上升至126.331億美元,比三月份增加了3.5%,不僅如此,今年的貸款總額比去年增長了23.44%
此外,值得關註的時澳大利亞房屋租賃市場,CoreLogic RP Data的數據表明,澳大利亞租賃市場似乎並未從繁榮的地產買賣市場中“受益”。澳各大城市的房租今年5月只上漲0.1%,而房屋總租金收益率自2010年年末起,就低於最低水平,房租年增長也低於近十年的平均增長率。
為避免市場“閃崩”而設計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於明年中開始在香港現貨股市及衍生品市場正式推出。此前,港股中小盤部分個股一天內暴漲暴跌,已令市場亟待該機制的推出。
與A股漲跌停板限制不同,在港交所計劃推出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下,價格急劇漲跌將觸發機制,進入固定價格限制的冷靜期,冷靜期結束後則自動恢複交易。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將首先在證券市場推出,包括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的81只成分股;明年第四季開始在衍生產品市場推出,包括衍生產品市場的恒指、小型恒指、H股指數及小型H股指數(現月及下月合約)期貨,共8張期貨合約。
明年中,在市場波動調節機制推出前,港交所還將重啟曾推行不足一年就被迫取消的收市競價交易時段。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即在港股收盤後,再增加10分鐘交易時段。2009年,匯豐股價曾在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內重挫10%,港交所第二日即宣布在10天後取消收市競價交易時段,香港證監會也在第二天就啟動調查。
“引入這兩項市場新措施會讓我們將與其他領先交易所看齊。我們會給予市場一年時間以作充分準備。”港交所市場營運主管李國強表示。
全天45分鐘不適用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自提出以來,市場爭議不斷。港交所今年1月就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進行市場咨詢,一度引發市場質疑港交所效仿A股推出漲跌停板限制。但7月3日,港交所公布的咨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市場人士強烈支持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
根據市場回應,最終確定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較咨詢版本略作修改。每個交易時段觸發調節機制的次數由最多兩次變為一次,即整個交易日共可觸發兩次;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不適用的時段也有所增加,除了下午持續交易時段的最後15分鐘,再加入上午及下午持續交易時段的前15分鐘,即全天有45分鐘交易時間不適用該機制,以便市場自由進行價格發現。
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不適用競價時段。在持續交易時段內,潛在執行價格超出個股或者期貨價格在5分鐘前的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的±10%(個股)或±5%(衍生品),即5分鐘內價格波動超限,對應的買賣盤將被拒絕,觸動5分鐘冷靜期。在此期間內,仍可在於調節機制觸發前價格限制相同的價格區間內買賣,但超過價格上下限的高價買盤或者低價賣盤都會被拒絕。
衍生品市場的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也不適用市場波動調節機制,該時段內本身已經有靜態價格限制機制。此外,在個股觸發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後,其他相關產品的交易並不會受到影響。
10分鐘收市競價
有過2009年的經歷,讓散戶和機構對於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態度呈現差異。收市競價交易曾帶來的大幅波動,讓散戶記憶猶新,但在機構來說,設立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要求並未因此而消失。
追蹤指數的基金一般須要按收市價執行交易,香港證券市場上這類機構投資者每天發出大量買賣盤指令,但對其而言,香港現在的收市方式不能支持其按收市價執行交易,削弱了指數投資基金的表現。
4點收盤後增加的10分鐘收市競價交易時段,被進一步分割為四個時段——暫停、輸入買賣盤、不可取消以及隨機收市階段。為避免價格出現過度波動而設立的價格限制定位5%,比2009年時定下的2%更高。港交所表示,根據最近幾個月的每日交易數據,如果將價格限制設為2%將對交易造成過大限制,令買賣盤的執行難以完成,也可能令參與者輸入價格更激進的買賣盤,令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和流通量不足的情況。
根據市場意見,輸入買賣盤時段由7分鐘縮短至5分鐘,令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的收市時間從下午4點12分提早至4點10分。此外,初期將不包括有賣空價規則的賣空,但ETF將從一開始就納入收市競價交易時段。
港交所表示,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將分兩個階段推出,第一階段包括所有恒生綜合大型股及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有相應A股在內地上市的H股及所有ETF。具體名單將在正式推出前公布。第一階段實行半年後,港交所將做出回顧並推出第二階段,涵蓋範圍擴大至所有股本證券及基金。符合賣空價規則的賣空盤也將在第二階段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