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统一全资控股健力宝贸易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8/HTML_L6EAO8NK2UWR.html


一边是大张旗鼓的亚运营销,一边是前集团的元老开庭受审,健力宝这个昔日的“东方魔水”总是不乏吸引眼球的新闻热点。

9月6日,记者又从佛山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李文杰处得到证实,台湾食品饮料巨头统一旗下的“开曼统一”刚刚斥资1196.9万美元,完成对健力宝贸易公司的全资直接控制。

此前,健力宝贸易公司分别由“开曼统一”和“中山统一”共同持有,其中“中山统一” 隶属统一旗下的凯南投资,主要营业项目是非饮料外的水产、畜产和宠物饲料产销,持有健力宝贸易公司30.23%股权。

“此次股权转移就是为了让架构单纯化。”李文杰表示,除此之外,“中山统一”入股可能也只是因为当初政策限制外资全资收购的权宜之计,目前该限制应该已经解除。

“完全归属‘开曼统一’体现出统一集团对健力宝贸易公司的重视。”一位饮料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目前在统一(中国)投资公司为统一在大陆的核心业务主体,同样也隶属于“开曼统一”,这次的股权转让,使得健力宝真正成为了统一(中国)投资公司的姐妹公司。

预期与现实

股权的转移表明统一集团对于健力宝的一种信心和预期。

2005年10月,统一集团100%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全面运营健力宝品牌,而健力宝集团则彻底变成了贸易公司的代工工厂,健力宝正式进入“统一时代”。

“作为台湾食品行业的绝对老大,统一对于其在大陆业务远远落后于康师傅一直‘耿耿于怀’。”统一(中国)投资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康师傅投资大陆食品的90年代初,统一企业早就称霸于台湾,几乎垄断了台湾的茶饮料、果汁饮料、牛奶、方便面市场,还拥有5000家“7—11便利店”以及多家大型连锁超市。

“然而,统一在大陆却在茶饮料和方便面领域大大落后于康师傅,果汁饮料也在可口可乐果粒橙的夹击下,仅仅保持在市场占有率第二的位置。”上述人士表示。

于是,通过收购的方式,走多元化、多品牌的路线,成为了统一与康师傅较量的战略选择。

凭借着在台湾地区积累的丰富的资金优势,统一开始在大陆大举并购,参股了全国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今麦郎集团、完达山集团、安德利果汁、桂林紫泉饮料以及此前的汇源果汁。

而在2005年收购的健力宝则被统一集团看做为其在大陆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所以,在几乎所有的大陆资产都归属于统一(中国)投资公司管辖的情况下,唯独只有健力宝直接被划归到“开曼统一”。

实际上,这是统一企业对于健力宝有着独立上市的野心,这一市场的猜测也曾得到过统一高层的认可。

然而,健力宝进入“统一时代”后仍异常坎坷。2005年底,时任统一华东区总经理吴福章调任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当年就提出了2006年销售过20亿的目标,并实现盈利。

但是,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的增幅都大大低于统一的预期,吴福章的职位在2008年初被原统一华南区副总经理李文杰所接任,并将健力宝重新定位为运动饮料。

2008年经过李文杰的一系列调整,健力宝的亏损幅度收窄,但是仍达到3988万。

半年业绩下滑

为了扭转健力宝的颓势,统一集团去年支持健力宝以8000万元的价格拿下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运动饮料”,并在今年初的3月份再次注资2.4亿助力健力宝的亚运营销推广。

而在今年的糖酒会上,李文杰表示,结合今年的亚运营销,将今年的销售业绩提升到18亿元,并实现扭亏的目标。

似乎一切的迹象均表明,2009年健力宝将成为复苏的元年。然而,金融危机的侵蚀又给蓄势待发的健力宝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今年第一季度,健力宝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挫,主要因为健力宝的销量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珠三角地区是受金融危机波及最为严重的区域。”李文杰表示。

工厂的大面积倒闭导致农民工大量回流,对珠三角区域的饮料销售带来了直接的冲击。一位饮料行业的高层对记者表示,饮料销售的重点区域东莞市的销量下滑的幅度在20%以上,有些工业园几乎成为了空城。

李文杰表示,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推广,第二季度的表现已经优于去年,但是因为第一季度下降幅度较大,所以半年的业绩来看仍与去年相比有所下滑。

不过,随着亚运推广的高峰到来,给健力宝带来了喘息之机。李文杰表示,前三季度的业绩应该会实现增长,全年的业绩应该也会有同比的增加,但是要想完成年初制定的18亿的销售目标仍有难度。

此外,因为今年亚运营销投入的大幅增长,今年亏损的局面可能还难以扭转。

“ 从亚运营销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推广费用都计入了健力宝的成本,所以今年的成本会大幅提升,但是因为今年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各产品的毛利润较去年出现了 增加,所以今年的亏损幅度应该会比去年进一步缩小。”李文杰表示,虽然今年因为外部因素较预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健力宝整体向上的形势没有改变,健力宝的 整体复苏只是时间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2

华润水泥拟控股国投海南水泥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8/HTML_3WMFT7EECOAY.html


9月7日,记者从华南水泥巨头华润水泥处了解到,在去年底获得国投海南水泥29.3%的股权后,华润水泥有意再增持国投海南水泥34.1%的股权。此番增持之后,华润水泥布局华南四省的战略脉络渐清。

作 为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水泥板块公司,华润水泥主营水泥、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华润水泥控制着沿海、沿西江航道逾60亿吨储量的高品位矿产,拥有新型 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3条,产能超过2000万吨;混凝土搅拌站16个,产能超过1000万方。“我们目前的战略还是深耕华南四省,这其中当然包括海南。 ”华润水泥销售总监纪友红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目前海南水泥市场主要由华盛天涯和国投海南水泥两大公司把持。其中,国投海南水泥目前拥有两条熟料生产线及一个混凝土厂,现正兴建第三条熟料生产线,预期投产后熟料及水泥产能将达300万吨及360万吨。

“华盛天涯大概有2/3的市场份额,海南水泥占1/3的份额。”华润水泥战略总监余忠良介绍,华润水泥身居华南,当海南水泥市场有公司有出让意向时,华润水泥当然就会考虑接手。

而 也正是在此种考虑下,去年底华润水泥通过拍卖获得了国投海南水泥29.3%的股权。初步入住海南水泥后,华润水泥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在今年之前再向国投海南 水泥增持34.14%的股权。“这部分转让目前还在洽谈,和前次拍卖有一些区别,这次是转让的方式,需要国资委的批复。”余忠良说。

深耕海南市场之外,华润水泥近期欲重返资本市场以期发展壮大也颇引人关注。据悉,曾于2006年私有化而退出香港股市的华润水泥今欲再返资本市场,目前已通过香港联交所上市聆讯。有消息称,此次华润水泥上市募资额约在24亿到39亿港元之间。

“ 华润水泥在3年前退市和这次重新上市的情况已今非昔比了。”余忠良对记者称。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就表示,2006年时华润水泥债务水平偏高,且面对行业低 潮,有亏损风险,所以华润集团才决定私有化该公司;而如今,华润水泥年产能达到2000万吨,到年底资产值将增至20亿元,未来几年盈利、产能的年增长率 有望达到30%以上。

不过,余忠良表示,此次收购国投海南水泥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与自有资金,不会动用到上市募集资金。“当然,上市对我们今后的很多的项目建设还是能提供融资渠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3

泛海27.55亿入股联想控股 柳传志筹谋上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9/20090909024934886.html


每经记者  任思强  发自北京

        不出意料,中国泛海集团以27.55亿元的交易价格,成为联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业内预期,新股东的加盟将推开联想控股在金融、能源和房地产三个领域的大门。

        “ 联想团队是一群高理想、高追求、高智商的年轻人的结合,但这只是结合,目前还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还不是一个斯巴达克方阵。”昨日,柳传志面对5位联想控 股旗下子公司高级职业经理人,由衷感言,“我下定决心,要把这支队伍带好,这是我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最重要职责之一。”

        据透露,柳传志对联想控股的未来上市也已提前筹谋。

将拓展五大领域

        昨日,柳传志以“一拍即合”形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的此次加盟。此次股权转让后,联想控股新的股权结构为国科控股占36%,仍为联想控股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占35%,中国泛海占29%。

        同时,联想控股公布了新董事会成员名单。包括柳传志、国科控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邓麦村、原联想控股董事长曾茂朝、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和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朱立南,柳传志担任新一任董事长。

        同 时,联想控股发布了“未来5年投资约100亿元发展核心资产”的战略计划。并将联想控股的直投业务关注于清洁能源及环保、新材料、高科技、金融服务,以及 与内需相关的行业等五个领域。同时,以“联想之星”为平台,联想控股直接投资也进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推动和早期科研成果的孵化。

“上市是第一愿景”

        联想控股旗下包括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置地五家子公司,其中融科置地主要投资中国房地产领域。这与泛海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存在竞争。

        对此,柳传志表示,泛海入股联想控股的主要目的是支持联想控股按照自己原定的战略方向发展。但在这个发展战略中,有若干项和泛海是可以合作的,比如说房地产项目,当然具体个案要跟泛海的管理层考虑联合行动。

        “联想控股将以上市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一愿景,上市将提供更充分的资金平台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昨日,柳传志表示,“我们五年将投入100亿元,收购大吨位的核心资产,联想控股将上市,这些不同的核心资产也将不断上市。”

        不过,由于目前内地还不允许这种母子公司同时上市的形式,所以联想控股将选择在香港挂牌上市。柳传志也表示,如果未来A股市场能在机制上发生变化,将为公司上市提供更大的空间。

        昨日,融科置地方面负责人表示,将在近期内实现A股上市,该公司目前已经聘请保荐人和承销团队,但尚未提交上市申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4

“粮王”中粮控股上半年净利润降38.8%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9/20090909024835330.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中国粮油控股  (00606,HK)(以下简称中粮控股)昨日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 收入减少了3.2%至196.17亿港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8.8%至10.32亿港元;经营利润率由10.6%下滑至6.1%。相关报告显示,中粮控股 上半年获得政府补助高达4.54亿港元,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四成多。其中根据财政部发出的有关燃料乙醇生产商的相关通告,公司旗下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 限公司以及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总计获得了3.39亿港元的政府补贴。

油籽加工毛利率大幅下滑

尽管中粮控股 2009年上半年的最大收入仍然来自于油籽加工,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这部分业务所占总收入及分部业绩的比重已分别从64.8%和73.0%,下降到了 60.3%及54.8%。期内,公司的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超过了原材料下降幅度,导致公司油籽加工业务的毛利率由11.5%下滑到了5.9%,这直 接导致了公司整体利润的严重下滑。不过对于目前的毛利率,中粮控股认为是“回归到了行业正常水平”。

大米内销增长3倍

        同 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大米出口商,中粮控股大米贸易及加工业务营业额于上半年增加12.4%至21.74亿港元。虽然出口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0.1%至 33.8万公顷,但因产品销售价格成交价高于上年同期,使得销售收入仍比去年上升12.4%,毛利率亦由2008年的14.6%提升到了2009年的 21.7%。

        上半年,中粮控股的大米内销销量达14.9万公顷,较去年同期增长335.2%,销售收入上升315.2% 至5.72亿港元。同时,公司期内获得出口配额近69.9万公顷,占全国大米出口配额总量的89.6%,继续保持其作为中国大米出口主渠道的优势地位。

        目前,中国两大粮油巨头——中粮和益海嘉里,纷纷加快大米业务的发展步伐,两者分别将食用油品牌“福临门”和“金龙鱼”,作为自家小包装大米的品牌,高调推向市场,都放言要打造中国第一大米品牌。

        中粮控股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面粉订造生产商,2009年上半年,小麦加工业务渐倾向于高价值产品,销售额上升8.3%至16.66亿港元,,而毛利率也维持在10.1%,与去年持平。

啤酒原料出口收入下降51.9%

        上 半年,公司的国内麦芽销售量达14.4万公顷,较去年同期的8.3万公顷增长73.5%,然而,国内麦芽销售价格受国际啤酒大麦价格急跌影响而出现下调, 导致公司国内麦芽销售收入仅较去年增长24.2%至4.88亿港元。出口方面,公司麦芽出口量下降48.2%至6万公顷,销售收入下降51.9%至 2.42亿港元。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滞后于麦芽销售价格下降,造成公司啤酒原料业务在期内毛利率明显下降并录得亏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7

國藥控股 緣何被另眼相待 王雅媛

2009-09-11  SSP





  

   昨天國藥控股首日招股,市場的反應非常不錯,還沒有到下午,證券行已經在嚷著要提高融資利息了。現在打新股的融資利息真的是低得很恐怖,在證券行借 2000萬港元或以上去打新股,年息率才1.9%,即使是借最少金額的,年息率也不過2.3%。由此可以看出香港銀行資金的充裕。

  在香 港股市中,醫藥股一向為投資者所忽略,為何國藥控股會特別受到關注?除了因為近日市場氣氛再次好轉之外,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國藥控股的業務跟香港股市中的 很多醫藥股不同。大部分在港上市的醫藥股都是制藥股,如中國制藥(1093),主要生產維生素C,再如聯邦制藥(3933),主要生產原料藥。雖然這兩家 公司都有自己品牌的成藥,但是以營業額計,制藥仍然是它們最主要的業務。與之相反,國藥控股是分銷藥物及醫療用品的,是內地最大的醫藥與醫療器材銷售公 司,去年市場佔有率高達10.8%。

  分銷藥物跟制藥行業,我認為兩者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分銷藥物要看你跟你的供貨商及客戶的關係,你的 供貨商便是藥廠,你的客戶則是診所、連鎖藥房及醫院。制藥公司則是看你有沒有能力解決制藥的汙染問題。我認為前者的門檻是比較低的,很容易入行,不過很難 做大。與之相反,制藥的門檻比較高,但是一旦入了行,便很容易做大,導致後者的盈利十分波動,例如當某種原料藥的價格上漲得十分厲害時,便會引來同行大量 投資新生產線。但基本上原料藥的需求是無彈性的,因此,供應一旦超出需求一點點,其價格便很容易大幅下跌。

  昨天公佈了業績的聯邦制藥便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集團有兩大業務:一是生產原料藥,生產青黴素及頭孢菌素;二是生產製劑產品。跟去年同期比較,製劑產品銷售獲得不錯的增長,但青黴素及 頭孢菌素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盈利卻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產能過剩,產品售價大幅下滑,而更重要的似乎是在可見的未來,兩者的售價都會 繼續受壓。這次聯邦制藥的盈利大跌,我形容為“自己打死自己”。2007年時,許多制藥企業因達不到國家標準而被迫減產或停產,導致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的價 格大漲。那時候集團便決定在內蒙投資建造一座能夠年產5000噸原料藥的廠房。對於市場來說,5000噸根本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消化的,新廠房一開始投產, 便導致青黴素及頭孢菌素今天的低價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5

李嘉诚减持保险股民安控股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6/20090916030719472.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据港交所披露,亚洲首富、长江实业(00001,HK)主席李嘉诚于8日减持民安控股 (01389,HK)249.8万股,每股作价2.133港元,涉及金额近533万港元。减持完毕后,持股量由之前的20.02%降至19.93%。昨 日,民安控股午后开盘后震荡拉高,至收盘报2.27港元,涨幅2.72%,全日成交898.88万港元。

        据了解,于 2006年12月2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民安控股,是一家以香港为总部、且具领导地位的保险公司,其业务主要覆盖汽车、财产、责任等一般保险产品。 2004年5月,民安控股全资附属公司—香港民安获中国保监会批准,将其深圳分公司重组为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即民安中国。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的半年内,民安控股录得中期业绩盈利5647.4万港元,较上期增长185.67%,另外2008年其全年则录得业绩亏损3.75亿港元。

        《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次是李嘉诚在港交所权益披露中,唯一一次减持民安控股。记者昨日致电民安控股投资者关系部获知,早在民安控股上市前,长江实业 (000001,HK)就是公司策略合作伙伴了。记者从投资中国网公开信息查询到,2006年,香港民安控股股东中国保险集团对香港民安实施股改,设立民 安(控股)有限公司,当时引进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成为第二大股东和战略性合作伙伴。

        辉立投资咨询(上海)研究部董事陈星 宇,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李嘉诚此次减持民安控股,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最近恒指涨至年内高点,同时民安控股从年初的几毛钱涨到目前 的2.27港元,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进行减持是一种较合理的选择;其二,李嘉诚是一位长线投资者,其选择持股民安控股,本身可能就是对未来保险业混业经 营及银保合作趋势的一种长线考虑,亦可能通过保险渠道向银行业进军,不排除他再度增持民安控股可能;最后,有消息称李嘉诚旗下和黄、长实未来均可能在A股 国际板上市,故李嘉诚可能通过此次减持对其旗下资产进行布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1

極速賣殼及矛盾-匯盈控股(821)、中國富強(290)、中國公共採購(1094)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323/00000MC20010322145130Q.htm


公司原名亞洲網上交易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網上交易系統業務。


而公司則由由何鴻燊父子、前馮兩老掌舵禹銘(666,現易名新工投資)、日本證券商Jafco等人創辦,為科網時代的產物。


公司在2001年上市,以70仙(合股後則7元),發行9,000萬股上市,集資淨額僅5,300萬。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101pro-20010323app01.pdf


公司2001年1月淨值約2,200萬,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期間4個月虧損800萬,估計其資金只可燒約2年。


當時股本為4.5億股,市值3.15億,可見水份很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911/00000MC20010911092543A.pdf


2001 年9月,公司宣佈收購CFN Hongkong 35%及 CFN (UK) 45%控制權(CFN Hongkong 原已持有CFN (UK) 15%,加上公司本交易購入30%,合共45%),作價共28,740,000元,以每股70仙(合股後則7元),發行合共41,057,143股支付。


股本增加至491,057,143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1023/00000MC20011023083653L.pdf


2001年11月,公司宣佈購入CFN Hongkong 65%及 CFN (UK) 55%股權,把兩家公司變成全資持有,作價合共53,215,000元,以每股70仙(合股後則7元),發行合共76,021,429股支付。

CFN Hong Kong 及 CFN(UK) 主要從事網上報價及交易業務。


股本增加至567,078,572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329/00000MC20020328215954N.pdf


2002年3月,公司又購入後勤辦公室及其軟件系統,以及知識產權,作價合共590萬,以15%現金,即88.5元,加85%股權,即以每股70仙發行7,164,286股支付。


股本增加至574,242,858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0716/00000MC20020716211710K.pdf


2002年7月,公司發行106,200,000股,每股10仙,較上市價70仙低85.71%,集資1,000萬,可見公司缺水。


 

股本增加至680,442,858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015/00000MC20021015081332J.pdf


2002年10月,公司宣佈購入加怡證券、加怡期貨及加拿大怡東融資全部股權,作價1.26億元。


為 此,公司以2供3,然後供3股送2紅股,每股10仙(合股後1元),即2供5,每股6仙(合股後60仙),共發行1,701,107,141股,集資約 1.02億元,而股份由當時何氏父子控制的新濠國際(200)包銷,若無人供股,新濠國際將持有約70%股權,成為大股東。

最後供股只成功發行21,803,333股,共餘1,679,303,811股由新濠包銷,持股量為70.5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121/GLN20030121008_C.pdf


2003年1月,公司易至現名匯盈控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03/GLN20030303012_C.pdf


為維持公眾持股量,新濠國際減持7,000萬股,每股6.1仙(合股後61仙),尚有微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221/GLN20030221016_C.pdf


宣佈10合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324/GLN20040324008_C.pdf


新濠購入匯盈原上市資產,作價27,900,000元,現時剩下業務僅加怡證券、加怡期貨及加拿大怡東融資原資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04/GLN2007070406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09/GLN20070709055_C.pdf


公司聲稱購入澳門華人銀行股權,故為收購該等業務,亦不失時機多次發行新股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10/GLN20070710100_C.pdf


2007年7月,公司以2.2元,配售5,068萬股,集資109,500,000元,包銷商為自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906/GLN20070906070_C.pdf


2007年9月,公司以4.2元,配售6,100萬股,集資247,800,000元,包銷商為自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03/GLN200710030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02/GLN20080302000_C.pdf


2007年10月,公司宣佈購入澳門華人銀行60%權益,作價3.84億,以3.24億現金加1,000萬股,每股6元的新股支付。此外,亦授予期權,可購入其餘40%股權。


2008年2月,公司宣佈尚未收到澳門金管局有關其批准收購事項之指示,故收購失效,但仍然有意收購澳門華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權益,並將繼續與賣方進行商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30/GLN20080430043_C.pdf


2008年4月,賭王辭任主席,由其子何猷龍接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2/GLN20080502093_C.pdf


2008年5月,公司發公告澄清生果日報的一項新聞


 
滙盈仍洽購澳門華銀




【本報訊】滙盈控股(8101)行政總裁辛定華接受訪問時說,公司洽購香港華人(655)所持有的澳門華人銀行60%權益交易仍在進行,但要審視該行有否投資 次按產品,最終視乎交易作價。


他補充,2月底宣告上述交易「收購失效」,主因是當時澳門金管局並無任何表示,「當局只說仍在審批中,但冇話得定唔得。」倘 收購成功,滙盈將透過澳門華銀在當地拓展財富管理業務,「唔得都喺香港經營」。


辛定華透露,滙盈兩三個月內會與一間國際金融機構,合組成立及管理一個投資 於澳門發展物業的私募基金,基金規模約3億美元,投資期5至7年,冀回報率20%至30%。


他 說,今年起股市淡靜,旗下證券業務雖有增長,但因新股孖展收 入減,公司會加強一些目標公司的上市前投資(pre-IPO investment),現正留意一華東項目,不排除壯大後保薦來港上市。他指滙盈今年已有條件轉往主板掛牌,但要留待港交所(388)創業板改革方案結 果公佈才決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05/GLN20080805061_C.pdf


該生果日報報導所指的澳門物業基金最終在3個月後組成,和麥格理合夥,各持50%股權,並向劉尹怡、陳慧、林潤垣及盧麗儀購入澳門一地,作價3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07/GLN20080807086_C.pdf


2008年8月,轉主板上市,編號8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1/LTN200909112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9/LTN20090429092_C.pdf


由於新濠大幅虧損,且公司現金情況緊張,現金僅5億元,但股東應付款及應付收購代價,以及一年內應償還銀行貸款已達此數,加上其在美國上市的附屬公司新濠博亞供股,需投入3億元去維持股權比例,可見財務壓力極大,故有出售匯盈的計劃。


這個賣殼計劃只有兩步,只用了12天。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666_C.pdf


2009年9月8日,公司宣佈配售2批年息1%可換股債券,每批3億元,共集資6億元。若全部配售完成後,新濠持股量由逾43%,降至約16.57%,持股量大幅減少,並無認購之意,可見公司確實是有賣殼的盤算。


最奇怪的是不用自己作配售代理,竟改用光大,故此可能為新主引入資金,作新的發展計劃。


發行可換股債後,公司股價在兩日內暴升1倍,至2元的水平。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8/LTN2009091845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8/LTN20090918578_C.pdf


2009年9月18日,公司宣佈第一批可換股債券配售完成,其中中國富強集團(前耀生行、中國環保電力,290)認購了其中1億元,以現時股價2.05元計,帳面獲利1.05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4/LTN2009091424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580_C.pdf


2008 年5月27日,由黃先生控制的奇駿有限公司持有40%及夏小姐控股領南有限公司持有60%的Jadehero Limited,認購中國富強集團(290)1.28億的無息的可換股債券,並附有等額的認股權,而每股換股價及認購價16仙,即共可認購16億股 (128,000,000 + 128,000,000)/ 0.16,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


2009年9月18日,公司宣佈委任黃先生為主席,其資歷如下:


黃 錦發先生,47歲,為嗇色園董事會副主席以及嗇色園人事及行政委員會主席。彼亦為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之校監。彼在與慈善團體合作及教育行業方面擁有廣博管 理經驗,並於印刷行業擁有超過15年管理經驗。彼為主要從事印刷業務之Hip Lik Design and Printing Company Limited之董事。


....


自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二日起,黃先生曾獲委任為中國公共採購有限公司(「中國公共」)(前稱新怡環球控股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該公司為一間於百慕達註冊成立 之有限公司,其股份在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1094)。彼於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九日進一步獲委任為中國公共之行政總裁。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七日,黃先生辭 任中國公共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並於同日調任為非執行董事並獲選為中國公共之主席。


黃先生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四日辭任中國公共之全部職務。


至於,根據股市神仙魚先生提供的資料,David Webb亦寫過一篇新怡環球的全史如下,發現該公司和火車系的必美宜(397)有關係。


http://webb-site.com/articles/cpp.asp


其 中黃先生任內有一項收購,是以30倍市盈率,以最高60億的代價購入Hero Joy International Limited,主要業務為間接控制一在建中的商業網站的90%股權,以發行價每股66.67仙的新股及優先股支付,但該公司資產可堪稱是一空殼,可謂空 手套白狼的極致。


Hero Joy的股權分佈如下:


(i) 由Ho Wai Kong (譯名何偉江) 全資實益擁有的Master Top Investments Limited (48.53%);
(ii) 由Lu Xing (譯名呂盛) 全資實益擁有的Mega Step Investments Limited (14.71%);
(iii)由Wang Dingbo(譯名黃鼎波)全資實益擁有的Favor Mind Holdings Limited (19.88%);
(iv) 由Zheng Zhi(譯名鄭智)全資實益擁有的Magical Power Investments Limited (13.94%);及
(v) Fong, Herman Yat Wo(由方逸和)全資實益擁有的Huge Ally Group Limited (2.94%)


其合作夥伴則控制該商業網站的10%股權,看來來頭很大:


(i) 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風險投資」,一家從事風險投資領域之公司),乃由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建國會」,主要由企業家、經濟師及經濟界其他專 家及學者組成之民主黨派)發起。成思危先生為當時中國民主建國會主席,亦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發起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風險投資將持 有中國夥伴30%股權。


(ii) 東方盛業投資有公司(「東方盛業」),一家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之公司,現正進行重組以成為中國電子商會(定義見下文)成員之一。東方盛業將持有中國夥伴24%股權。


(iii) 北京清軟英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清軟英泰」,一家由中國政府規管之清華大學軟件學院之全資附屬公司),主要業務為信息技術研發以提升中國企業及政府之信息交換之效益。清軟英泰將持有中國夥伴23%股權。


(iv) 北京華錄東方信息系統開發有限公司(「北京華錄」)為一家國有企業,並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助。北京華錄之主要業務為研究及開發信息系統。北京華錄將持有中國夥伴18%股權。


(v) 中國電子商會(「中國電子商會」,於一九八八年由中國民政部成立及註冊)為全國經營電子產品之單位及團體自願組成之電子行業全國性企業組織,其業務發展受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中國電子商會為目前電子信息產品流通領域中最大組織之一。中國電子商會將持有中國夥伴5%股權。


其現時情況如下:


於本公佈日期,EJV尚未成立。預期擬成立EJV將主要從事技術開發、顧問服務、業務策劃及網絡技術策劃之公共關係活動等業務。


預計EJV擬(其中包括)為中國供應商及公共採購商(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及公共機構)建立全國性之網上公共採購網;提高中國公共採購程序之效率、效益及透明度;提升中國之國際公共採購準則以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之規定。


此外,預計中國夥伴或擬成立之EJV將與10家首批公共採購中心訂立有關協議,據此每家公共採購中心將同意透過採購網進行其網上採購業務。亦預計EJV將於以上10家首批公共採購中心順利運作後尋求成立其自家採購中心。


其財務情況如下:


按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編製之目標公司未經審核財務報表,由二零零八年一月八日(即其註冊成立日)至二零零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淨虧損為1,700港元,而目標公司於二零零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淨負債約為920港元。


按 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編製之附屬公司未經審核財務報表,由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即其註冊成立日)至二零零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淨虧損為 76,543港元,而附屬公司於二零零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淨負債約為66,543港元。由於中國夥伴未來五名股東是公共事務單位,或者是中國政府 規管之單位,及/或非牟利機構,故其歷史財務數據並無公開發表。


至於在早期,該公司前大股東或有內幕交易的行為,詳情請看:


http://www.mmt.gov.hk/chi/reports/Sunny.Global.Holdings.Limited.Report.CHT.pdf


講回匯盈的賣殼過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468_C.pdf


今日,公司宣佈悉數出售160,930,980股匯盈股權,作價1.92元,由金英作配售代理,預料可套現約302,400,000元,相信可應付新濠博亞的供股開支。


至於其後的發展,估計新濠會購回麥格理合營,中國富強取得匯盈證券的業務,至於上市空殼則應屬新主所有,因配股後擁有巨額資金,故可能又有一些聞所未聞的做世界資產注入,取回該等資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6

回鱷兄-澳科控股(2300)、詩天控股(1008)


鱷兄:


對於該交易之財務影響,「本公司預期,於完成時將確認小額收益約10,000,000港元,乃經參考代價及出售事項所涉及之本集團資產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帳面值計算。」不過股份回購價是7元,我質疑如果交易完成時,股價上不到7元,交易實際會帶來虧損。

「本集團認為,銷售集團之盈利或會繼續下降,及╱或常德金鵬之牌照於二零一零年四月屆滿後將不會續期之風險有增無減。本集團獲常德金鵬之管理層告知,中方 夥伴在考慮到相關政府政策後或不會續牌。因此,透過該交易,本集團將可避免日後商譽大幅撇減之風險。」牌照將快到期,有可能不能續期,點解蔡生要買回這樣 的公司?

要解釋蔡生買回的公司動機,可參考2300收購銷售公司時的溢利保證和賠償機制。蔡生當初向2300保證,銷售公司的第二年及第三年溢利不少於2.1億及 2.2億港元。今年是第二年,半年稅後溢利卻急降至3291.1萬港元,賠償機制是要求蔡生賠償不足金額乘以7.5,可以推斷如果蔡生不買回公司,賠償金 額一定非常巨大;常德金鵬是之主要溢利貢獻來源,牌照明年4月可能不會續期,恐怕第三年溢利也不樂觀。

2300本來可以收賠償收到笑,現在好夢成空,難怪消失公佈後股價大跌。

我會呼籲2300小股東投票反對出售。


greatsoup:


該公司前稱偉誠控股,在2004年上市後獲澳洲上市公司Amcor入股及注入資產,成為大股東,舊股東亦退出,易名澳科控股。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16/LTN20040316000_C.htm


其後發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13/LTN2004121303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13/LTN2004121303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529/LTN200605290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027/LTN2006102720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24/LTN20080624292_C.pdf


購入該資產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LTN2007062101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31/LTN20071031290_C.pdf
公司購入此項資產作價15.55億,以7元發行2億股及1.55億現金支付。
交易在2007年10月底完成。

其實他都定位自己煙捲紙製造商,該等概念是主要是由購入這件資產構成,所以賣掉之,就失掉憧憬,這亦是股價下跌的原因。

至於盈利保證方面,是可以累計的,但最多為1,000萬,超過1,000萬則需立刻賠償,賠償額是以超過1千萬的數額乘以7.5。

此外,其2億代價股份,其中1億股設有禁售期,分三年解禁,首兩年解禁3,000萬股,最後1年解禁4,000萬股,以免股價波動,可能這位蔡先生賣這公司給2300,主要是為了套現。

他取得1.55億現金,當中應增持了1,686.6萬股,約用了1.2億,又陸陸續續出售5,004.6萬股,沽售價3-9.5元不等,估計套現約4.1億。

這已經套了4.45億。他套現錢去了哪兒?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SSList.aspx?sa2=ns&sid=50000112&corpn=AMVIG+Holdings+Ltd.&corpndisp=%bfD%ac%ec%b1%b1%aa%d1%a6%b3%ad%ad%a4%bd%a5q&sd=22/12/2006&ed=10/09/2009&sa1=cl&scsd=01%2f01%2f1900&sced=21%2f09%2f2009&sc=2300&src=MAIN&lang=ZH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8/LTN20090318009_C.pdf

其後1008上市集資,除取得5,000萬現金外,又為蔡先生卸下不少債務負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7/LTN20090917002_C.pdf

相信第一年肯定達標,但第二年由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限期隻剩下一個月,但是今年攤佔的利潤估計隻有1億上下,和保證利潤2.1億,賠的錢達7億多,接近8億元,以套現的紀錄看,蔡先生肯定不夠錢賠。

正如鱷兄所稱「常德金鵬是之主要溢利貢獻來源,牌照明年4月可能不會續期,恐怕第三年溢利也不樂觀。」,這是在常德金鵬不能續約的前提下作出的結論,但如果常德金鵬能夠在蔡先生下續約呢,這是否對澳科構成損害?

他雖然有籌資之意,但是發覺此等業績後,覺得自己會有機會破產,嚇得一身冷汗,所以我相信鱷兄所言,他是因為要賠大量的金錢,所以就決意購入公司,但除了這樣,是否有其他原因。

至於賣出的原因,如公告稱「常得金鵬的管理層」認為「相關政府政策後或不會續牌」,這個人的文字卻真的是用得很巧妙,這是指澳科派去的人,還是蔡先生的 人?如果「常得金鵬的管理層」是指蔡先生的夥伴,相信一者購入的原因,一者賣出的是非常清楚,是因為兩者的認知有落差,但為何澳科要玉成其事?是否有人誤 導之?

但是細看蔡先生購回之公告,亦是一項對公司有利的交易,並不存在不平等條約的情況,其作價應已包括蔡先生所付的賠償。

今次出售代價為20.48億元,較2007年購入時的15.55億多4.93億,加上這兩年所攤佔的約4億的盈利,對澳科的獲利貢獻達9億元(按交易計,不是按會計方法計算),可謂獲巨利。

至於付款方法方面,除以以7元回購166,814,000 股折1,167,698,000元外,其餘8.80302億元,付款方式為:

(1) 在2010年3月前支付1.38億人民幣/1.555億港元
(2) 交易完成後付7.24802億元

交易完成即可取得8.80302億元現金,和估計的賠償亦非常接近,所以交易誠屬公平合理。

2009年中期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9/LTN20090909670_C.pdf


雖然,高於帳面值約5.5元價回購股票是有點兒對股東不利,除減少每股股東權益外(雖則我認為這數字無用),亦會帶來約5.83819億元的虧損(7-3.5) x 1.66814,但是對財政情況來看,確是有利的。

至於對蔡先生來說,為何蔡先生肯淨付出約4.7億元購回該項經營期限隻有半年的資產(8.80302 -4.1)?

這可以從「常州金鵬管理層」的說話推敲出來,其實這可能是蔡先生的人對澳科的人說的話,為交易合理化提出原因。可以說,這項資產繼續經營下去的能力的成數是很高的。

由收購作價可見,代價竟有部分付港幣,有部分付人民幣,這些人民幣或港幣代價任一的大部分的或有可能是拆借出來。

所以對蔡先生來說,其收購該項資產,帶給他的財務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有儘快售出的誘因,而最方便的地方當然是自己的公司。

但為了要搞好盈利,以賣個高價,相信要等2010年末才可以成功,故賣出的時間相信是在2010年中左右。如果相快些,相信又要學他賣給澳科的這一招,但今次因為兩樣東西都是他的,所以可以設定一些對其有利的安排了。

至於,我和鱷兄一樣,對此次交易是有懷疑,但為免香港有多一個人成為老千股的潛在力量(因蔡先生買入失敗要賠錢,賠錢使他財困,解決財困的方法,一是賣 殼,賣給一些老千(通常新紅雞D殼賣殼的下場雖然都唔錯,但可能都有例外),之後上下其手,或是用自己隻殼,搞概念害股東,使小股東虧錢)的話,我寧選賣 資產給他本人,然後注入詩天,起碼澳科賣掉之後有錢,詩天 注入後有盈利基礎,也沒這樣易跌呢。


後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04/LTN20071004337_C.pdf


生果日報等報紙當年稱接獲匿名文件是項收購有問題,但其後公司澄清屬子烏虛有。


澳科收購傳遭港交所調查




【本報訊】今年6月公佈收購國內三大煙卷包裝印刷集團之一的澳科控股(2300),昨日傳出上述收購有阻滯。本報昨日接獲一封匿名文件,指該項收購有問題,並已向港交所(388)作出投訴。

文件更附有一封聲稱由港交所於9月27日發出,寄予澳科執行董事李卓然的函件,要求澳科就有關疑點於10月8日前作出交代,並指港交所暫不會批准該宗收購涉及發行的2億股新股上市申請。

核數師對目標集團賬目有保留

事有湊巧,據澳科上月發出的收購文件指出,核數師亦對所收購的目標集團之會計賬目持保留意見,因賣方未能提供目標集團的聯營公司金鵬凹板印刷,於04及05年度存貨賬目及紀錄,以供核證04至06年度銷售額及銷售成本的完整性。

另目標集團往績紀錄,包括一些並非澳科收購計劃內的附屬公司,賣方認為屬機密資料而未有提供,此舉不符合本港會計準則中,所有附屬公司須計入母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之規定。該項收購及發行新股建議,已於上月25日的股東特別大會中獲澳科股東通過。

對於有關投訴,港交所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但指若收到任何投訴,會跟進處理。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若發現懷疑違規情況會跟進。

在國內從事印刷優質卷煙包裝及製造複合紙的澳科,於今年6月以總代價15.555億元,向獨立人士蔡德購入目標集團,為中國三大煙卷包裝印刷集團之一。

代價中,1.555億元以現金支付,餘額按每股7元發行2億股新股支付,佔擴大後股本20.33%,蔡德將成為澳科第二大股東。收購公佈後,澳科股價便節節上升,7月23日創新高見12.08元,昨日收報11.5元,跌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8

澳科控股(2300)交易再拆局


麥提爽:

蔡先生一賣一買慘蝕,歸根究底是愚蠢的簽訂了7.5倍的賠償額條款,沒有這個條款,我難以想像蔡先生願意用這個代價收購。蔡先生有沒有後著是將來的事了,他當務之急是解決巨額賠償的困境。

正如湯兄所言,蔡先生購回公司「亦是一項對公司有利的交易,並不存在不平等條約的情況」,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如果沒有賠償因素,這是一個極有利的交易,如 果考慮到賠償因素,我會覺得澳科要價太低,因為以澳科現價計,交易是會帶來巨大虧損,不賣的話澳科得到的利益可能會更多。假如續牌成功以及生意好轉,銷售 公司價值自會水漲船高,萬一失敗,得到的賠償金額亦很可能高於出售所得,所以我不贊成出售。

澳科同意出售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潛在的賠償金額極高,但也要考慮蔡先生的支付能力,以現有條款,蔡先生需要向銀行貸款融資人民幣690,000,000元,蔡先生賠得了第二年,也未必賠得了第三年,勉強要蔡先生賠償,隨時適得其反。


呼噜:

湯兄,
1.555億是當初澳科買入時付的現金,現在還回來.
後付的7.25億中抵消貴聯欠澳科的2.15億是5.1億.
但蔡生2億股中已套現0.332億,我查了一下,均價大約8元,總共套現2.7億,也就是說這個交易蔡生虧了2.4億,和其承諾的利潤差額相近.
若按7.5倍的賠償額,蔡生隻好破産,澳科也得不到什麽,雙方讓一讓就是這個結果了.
上面是正常的商業推理,我倒是有另一個猜想:
07年的交易是爲了做報表利潤作爲炒作散貨用的,現在道具用不着了,當然原物奉還.
時間上很吻合.07年7月底8月初正是股價高點.之前3年漲了6倍,尤其之前半年更是上漲200%.

但有一點還是沒想明白,既然隻有1億股有禁售期,爲何蔡生隻減持了3300萬股?難道真的看好2300?


麥提爽:

呼噜兄:

澳科流通量低,就算想走也不易


呼嚕兄、麥兄:
其實2300這個交易,我在澳科財務角度來看,其實是不應出售,因為下一年盈利亦有機會不如預期,故對公司可能獲益更大。

但是我認為澳科對該公司的控制權是很低的,所以藉此機會出售之。從公告一句可見「自二零零七年買賣協議完成之日至本公告日期,銷售公司並無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可知澳科對其是並無財務控制權的,由此可見這銷售集團的用法只用來併報表,裝好看而已。

至於減持的問題,第一次申報有2.16866億股,但交易只取得2億股,故推估其增持1,686.6萬股。其後9.5元減持1,875.6股,8.2元及7.8元減持1,400萬及1,000萬股。

之後在2008年7-10月間減持100萬股,估計價值在3-7元間(推估),我推為7元。在2008年10-2009年9月間又減持529萬股(推估),估計沽售價為5元。

所以大約得「出售5,004.6萬股,沽售價3-9.5元不等,估計套現約4.1億」這些數字。

在購買此項資產前後,公司亦曾不計價回購股票,回購價更達10元,但股價愈回購愈新高,可見回購是拉抬股價的,故推度他們主要目的是股價為重。

以他的財務情況,相信其後也只會為減持套現,以賠償盈利不足代價,導致股票沽壓更大,使股價繼續下跌,這是管理層不樂見的。故為減少沽壓,亦是澳科管理層的售出資產的其中一個原因。

我認同鱷兄,蔡先生不是不想賣,是因為成交少,難以賣出。



至於蔡先生來說,作價實是低於20.48億的,據公告稱:


「不論完成是否會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後落實(須待買賣協議之所有先決條件均已達成或獲豁免(如適用)方可完成),買方均須於完成後開始承擔銷售集團全部盈虧,並對銷售集團之全部資產及負債負責,同時負責銷售集團訂立之全部交易,由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包括該日)起生效。」


即澳科的控制權已於2009年6月30日終結,由2009年7月1日的獲利,是屬於蔡先生的,據常州錦鵬的正常盈利約2,000萬一個情況來說,這兩個多月盈利可能接近5,000萬,故代價可能只是約20億。

至於其財務安排,我相信大約1億多是自己讓人借給他的或是自己的,至於其餘7億多,應該是向金融機構借回來的。


至於金融機構的還款來源,可分為兩塊,一塊是2.1億的股東貸款,其餘一塊是屬於派發銷售集團的派息5億多(要記得,這兩年多獲利並未當股息派發),所以才有人夠膽借錢給他購回這件東西。他亦可以無本購回這件資產,實現他的下一步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2

鱷兄恆泰的交易- 訊通控股(8082)、南嶺化工(0663)


原本想寫這個交易,和另外兩單交易比較比較現時的價值是多少(收購代價是麵價,以其代價股份及現時股價計算價格)。但是鱷兄今日傳來一信,說南嶺化工的交易原來和徐秉辰的訊通控股(8082)放棄的收購煤礦是一樣,且作價更高,條件更好,相信因此這位趙先生不賣煤礦予訊通控股,改賣給南嶺化工。


這項交易的由來如下:


「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買方(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賣方訂立買賣協議,據此,賣方有條件同意出售及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銷售股份,代價為1,855,000,000 港元(可予調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3/LTN20090923564_C.pdf

「於本公佈日期,按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所估計,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而恆泰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負債總額約為人民幣1,150,000,000 元(以賣方所提供之管理賬目為基準)。」負債總額驚人。

「代價乃按正常商業條款並經買方與賣方按公平原則磋商後釐定,所按計算基準為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保柏國際評估有限公司對煤礦所評估之估值之90%,減去恆泰之負債總額(按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管理賬目所記錄)。煤礦價值之10%折讓乃買方與賣方共同協定之商業條款。」(31億-11.5億)*90%=人民幣17.55億,再兌換成港元大概就是收購價。

賣方是趙明,現為山西省政協委員,也是在紐約泛歐交易所掛牌的山西普大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
http://www.shanxizx.gov.cn/wy/myweb.asp?id=10229

普大集團網頁:


http://www.pudagroup.com/

目標集團是Triumph Fund A Limited,一間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唯一資產為其於山西恆創之投資。山西恆創將擁有山西普華之99%股本權益。山西普華擁有恆泰註冊及繳足股本之95%,而餘下5%則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普華德勤商貿有限公司擁有。

「恆泰現時之業務範圍包括銷售有關煤炭之機械設備及配件。於本公佈日期,恆泰為煤礦之採礦許可證之註冊及實益擁有人。恆泰現正對1 號煤礦進行測試,同時申請煤炭生產許可證與安全生產許可證及就政府之聯合檢測及接受程序作準備。預期整個申請過程將於不久將來完成,而有關許可證將於二零零九年十月獲批。」


翻查記錄,原來訊通控股(8082)曾經訂立協議,打算收購目標公司,銷售代價人民幣415,000,000元,另有一個認購代價人民幣500,000,000元。有點不同的是當時普華之註冊及繳足股本由Xue Zhendong擁有90%,其餘10%由Zhangwei擁有;恆泰之註冊及繳足資本之30%由Baotou Hengtong Group Co., Ltd.擁有,其餘70%由

Zhang Hongliang擁有。項目名稱叫做Nianpanliang。協議的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向買方委任之估值師取得估值報告(形式及內容均為買方所滿意),而顯示外商獨資企業、普華及恆泰之價值不少於1,109,987,913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8/GLN20080528012_C.pdf


後來經過多次延誤,到今年3月31日終於取消協議,理由是賣方未能完全遵守一些協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1/GLN20090401050_C.pdf


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訊通重新與趙明就建議收購事項訂立諒解備忘錄,須經買方、賣方及目標進一步磋商,指示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26/GLN20090626096_C.pdf


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擔保人(即是趙明)已向買方發出通知,確認其擬不再與買方就諒解備忘錄項下擬進行之建議收購事項進行磋商。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磋商因而終止。趙明與訊通訂立諒解備忘錄時,設定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但與南嶺化工訂立買賣協議,代價倍增為1,855,000,000 港元,趙明的選擇顯然易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28/GLN20090728043_C.pdf


現時沒有南嶺化工委聘之估值師的估值報告可研究,不能評論「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的合理性。儘管南嶺化工聲言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但它以發行可換股票據之方式支付,而換股價作價0.0625 港元,較股份於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每股0.2030 港元折讓約69.2%,假設趙明會換股並以現價計算,很明顯見到賣方不是以估值的「折讓價」出售,而實際上是以估值的溢價出售。

「董事注意到代價較山西恆創就中國收購事項應付之原初成本有較大溢價。然而,董事認為,由於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故代價為公平合理。」這個應該與訊通控股(8082)曾經提及的重組有關,至於是否公平合理就見仁見智。

網上有一則新聞。「已經出售的煤礦名為碾盤梁(Nianpanliang?)煤礦,原來由華泰汽車旗下的恆泰煤炭有限公司經營。新華信企業檔案在線數據顯示:碾盤梁煤礦總投資2.6億元,產能為300萬噸/年。這座煤礦實際年產120萬噸,2008年賣了7億多元,現在是一個山西煤老闆在經營。」

http://stock.sohu.com/20090904/n266458331.shtml



greatsoup:


7億多的東西,給它賣到可換296.8億股的可換股債券,昨日值60.25億,今日值44.82億,果真是天價。


延伸閱讀:


明日系收復河山: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663&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明日系: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8041&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