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國藥控股首日招股,市場的反應非常不錯,還沒有到下午,證券行已經在嚷著要提高融資利息了。現在打新股的融資利息真的是低得很恐怖,在證券行借 2000萬港元或以上去打新股,年息率才1.9%,即使是借最少金額的,年息率也不過2.3%。由此可以看出香港銀行資金的充裕。 在香 港股市中,醫藥股一向為投資者所忽略,為何國藥控股會特別受到關注?除了因為近日市場氣氛再次好轉之外,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國藥控股的業務跟香港股市中的 很多醫藥股不同。大部分在港上市的醫藥股都是制藥股,如中國制藥(1093),主要生產維生素C,再如聯邦制藥(3933),主要生產原料藥。雖然這兩家 公司都有自己品牌的成藥,但是以營業額計,制藥仍然是它們最主要的業務。與之相反,國藥控股是分銷藥物及醫療用品的,是內地最大的醫藥與醫療器材銷售公 司,去年市場佔有率高達10.8%。 分銷藥物跟制藥行業,我認為兩者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分銷藥物要看你跟你的供貨商及客戶的關係,你的 供貨商便是藥廠,你的客戶則是診所、連鎖藥房及醫院。制藥公司則是看你有沒有能力解決制藥的汙染問題。我認為前者的門檻是比較低的,很容易入行,不過很難 做大。與之相反,制藥的門檻比較高,但是一旦入了行,便很容易做大,導致後者的盈利十分波動,例如當某種原料藥的價格上漲得十分厲害時,便會引來同行大量 投資新生產線。但基本上原料藥的需求是無彈性的,因此,供應一旦超出需求一點點,其價格便很容易大幅下跌。 昨天公佈了業績的聯邦制藥便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集團有兩大業務:一是生產原料藥,生產青黴素及頭孢菌素;二是生產製劑產品。跟去年同期比較,製劑產品銷售獲得不錯的增長,但青黴素及 頭孢菌素在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盈利卻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產能過剩,產品售價大幅下滑,而更重要的似乎是在可見的未來,兩者的售價都會 繼續受壓。這次聯邦制藥的盈利大跌,我形容為“自己打死自己”。2007年時,許多制藥企業因達不到國家標準而被迫減產或停產,導致青黴素及頭孢菌素的價 格大漲。那時候集團便決定在內蒙投資建造一座能夠年產5000噸原料藥的廠房。對於市場來說,5000噸根本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消化的,新廠房一開始投產, 便導致青黴素及頭孢菌素今天的低價錢。 |
| ||||||
【本報訊】滙盈控股(8101)行政總裁辛定華接受訪問時說,公司洽購香港華人(655)所持有的澳門華人銀行60%權益交易仍在進行,但要審視該行有否投資 次按產品,最終視乎交易作價。 他補充,2月底宣告上述交易「收購失效」,主因是當時澳門金管局並無任何表示,「當局只說仍在審批中,但冇話得定唔得。」倘 收購成功,滙盈將透過澳門華銀在當地拓展財富管理業務,「唔得都喺香港經營」。 辛定華透露,滙盈兩三個月內會與一間國際金融機構,合組成立及管理一個投資 於澳門發展物業的私募基金,基金規模約3億美元,投資期5至7年,冀回報率20%至30%。 他 說,今年起股市淡靜,旗下證券業務雖有增長,但因新股孖展收 入減,公司會加強一些目標公司的上市前投資(pre-IPO investment),現正留意一華東項目,不排除壯大後保薦來港上市。他指滙盈今年已有條件轉往主板掛牌,但要留待港交所(388)創業板改革方案結 果公佈才決定。 |
| ||||||
【本報訊】今年6月公佈收購國內三大煙卷包裝印刷集團之一的澳科控股(2300),昨日傳出上述收購有阻滯。本報昨日接獲一封匿名文件,指該項收購有問題,並已向港交所(388)作出投訴。 文件更附有一封聲稱由港交所於9月27日發出,寄予澳科執行董事李卓然的函件,要求澳科就有關疑點於10月8日前作出交代,並指港交所暫不會批准該宗收購涉及發行的2億股新股上市申請。 核數師對目標集團賬目有保留 事有湊巧,據澳科上月發出的收購文件指出,核數師亦對所收購的目標集團之會計賬目持保留意見,因賣方未能提供目標集團的聯營公司金鵬凹板印刷,於04及05年度存貨賬目及紀錄,以供核證04至06年度銷售額及銷售成本的完整性。 另目標集團往績紀錄,包括一些並非澳科收購計劃內的附屬公司,賣方認為屬機密資料而未有提供,此舉不符合本港會計準則中,所有附屬公司須計入母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之規定。該項收購及發行新股建議,已於上月25日的股東特別大會中獲澳科股東通過。 對於有關投訴,港交所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但指若收到任何投訴,會跟進處理。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若發現懷疑違規情況會跟進。 在國內從事印刷優質卷煙包裝及製造複合紙的澳科,於今年6月以總代價15.555億元,向獨立人士蔡德購入目標集團,為中國三大煙卷包裝印刷集團之一。 代價中,1.555億元以現金支付,餘額按每股7元發行2億股新股支付,佔擴大後股本20.33%,蔡德將成為澳科第二大股東。收購公佈後,澳科股價便節節上升,7月23日創新高見12.08元,昨日收報11.5元,跌1.37%。 |
原本想寫這個交易,和另外兩單交易比較比較現時的價值是多少(收購代價是麵價,以其代價股份及現時股價計算價格)。但是鱷兄今日傳來一信,說南嶺化工的交易原來和徐秉辰的訊通控股(8082)放棄的收購煤礦是一樣,且作價更高,條件更好,相信因此這位趙先生不賣煤礦予訊通控股,改賣給南嶺化工。
這項交易的由來如下:
「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買方(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賣方訂立買賣協議,據此,賣方有條件同意出售及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銷售股份,代價為1,855,000,000 港元(可予調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3/LTN20090923564_C.pdf
「於本公佈日期,按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所估計,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而恆泰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未經審核負債總額約為人民幣1,150,000,000 元(以賣方所提供之管理賬目為基準)。」負債總額驚人。
「代價乃按正常商業條款並經買方與賣方按公平原則磋商後釐定,所按計算基準為本公司委聘之專業獨立估值師保柏國際評估有限公司對煤礦所評估之估值之90%,減去恆泰之負債總額(按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管理賬目所記錄)。煤礦價值之10%折讓乃買方與賣方共同協定之商業條款。」(31億-11.5億)*90%=人民幣17.55億,再兌換成港元大概就是收購價。
賣方是趙明,現為山西省政協委員,也是在紐約泛歐交易所掛牌的山西普大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兼主席。
http://www.shanxizx.gov.cn/wy/myweb.asp?id=10229
普大集團網頁:
http://www.pudagroup.com/
目標集團是Triumph Fund A Limited,一間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唯一資產為其於山西恆創之投資。山西恆創將擁有山西普華之99%股本權益。山西普華擁有恆泰註冊及繳足股本之95%,而餘下5%則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普華德勤商貿有限公司擁有。
「恆泰現時之業務範圍包括銷售有關煤炭之機械設備及配件。於本公佈日期,恆泰為煤礦之採礦許可證之註冊及實益擁有人。恆泰現正對1 號煤礦進行測試,同時申請煤炭生產許可證與安全生產許可證及就政府之聯合檢測及接受程序作準備。預期整個申請過程將於不久將來完成,而有關許可證將於二零零九年十月獲批。」
翻查記錄,原來訊通控股(8082)曾經訂立協議,打算收購目標公司,銷售代價人民幣415,000,000元,另有一個認購代價人民幣500,000,000元。有點不同的是當時普華之註冊及繳足股本由Xue Zhendong擁有90%,其餘10%由Zhangwei擁有;恆泰之註冊及繳足資本之30%由Baotou Hengtong Group Co., Ltd.擁有,其餘70%由
Zhang Hongliang擁有。項目名稱叫做Nianpanliang。協議的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向買方委任之估值師取得估值報告(形式及內容均為買方所滿意),而顯示外商獨資企業、普華及恆泰之價值不少於1,109,987,913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8/GLN20080528012_C.pdf
後來經過多次延誤,到今年3月31日終於取消協議,理由是賣方未能完全遵守一些協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1/GLN20090401050_C.pdf
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訊通重新與趙明就建議收購事項訂立諒解備忘錄,須經買方、賣方及目標進一步磋商,指示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26/GLN20090626096_C.pdf
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擔保人(即是趙明)已向買方發出通知,確認其擬不再與買方就諒解備忘錄項下擬進行之建議收購事項進行磋商。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磋商因而終止。趙明與訊通訂立諒解備忘錄時,設定總代價不超過人民幣588,000,000元,但與南嶺化工訂立買賣協議,代價倍增為1,855,000,000 港元,趙明的選擇顯然易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728/GLN20090728043_C.pdf
現時沒有南嶺化工委聘之估值師的估值報告可研究,不能評論「煤礦初步顯示之總值約為人民幣3,100,000,000 元」的合理性。儘管南嶺化工聲言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但它以發行可換股票據之方式支付,而換股價作價0.0625 港元,較股份於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每股0.2030 港元折讓約69.2%,假設趙明會換股並以現價計算,很明顯見到賣方不是以估值的「折讓價」出售,而實際上是以估值的溢價出售。
「董事注意到代價較山西恆創就中國收購事項應付之原初成本有較大溢價。然而,董事認為,由於代價乃根據煤礦估值之90%達致,故代價為公平合理。」這個應該與訊通控股(8082)曾經提及的重組有關,至於是否公平合理就見仁見智。
網上有一則新聞。「已經出售的煤礦名為碾盤梁(Nianpanliang?)煤礦,原來由華泰汽車旗下的恆泰煤炭有限公司經營。新華信企業檔案在線數據顯示:碾盤梁煤礦總投資2.6億元,產能為300萬噸/年。這座煤礦實際年產120萬噸,2008年賣了7億多元,現在是一個山西煤老闆在經營。」
http://stock.sohu.com/20090904/n266458331.shtml
greatsoup:
7億多的東西,給它賣到可換296.8億股的可換股債券,昨日值60.25億,今日值44.82億,果真是天價。
延伸閱讀:
明日系收復河山: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663&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明日系: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8041&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