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米手機:按需定製的輕資產模式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2/226916.html5月10日,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華為移動終端董事長余承東宣佈與奇虎360合作,向奇虎360公司特供360手機。此前,5月5日,奇虎公司董事長周鴻禕通過微博宣佈了一個「思考了半年的決定」:進軍智能手機。
而就在同一日,百度宣佈與長虹合作,推千元智能手機。
這是互聯網大佬第二次集體「撞機」。早在去年,百度已經與戴爾合作智能手機,阿里云與天宇合作推出阿里云手機,而騰訊也與華為、HTC等多家手機廠合作推出手機。
互聯網巨頭們試水智能手機已有半年,多為「雷聲大、雨點小」,產品質量、售後屢被質疑,無論渠道、營銷都與傳統手機廠商的產品相去甚遠。再次撞機,所為者何?
5G創始人洪波認為,一則互聯網大佬探索移動互聯網,或推產品(比如瀏覽器),或推應用(比如移動微博),或推亞操作系統(比如軟件商店),但無一
成功;二是小米手機的成功,讓互聯網大佬們覺得,蘋果模式仍然是最正確的道路,重回「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道路,即所謂的鐵人三項模式。
但小米手機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除了「鐵人三項」,小米手機目前的成功,緣於用互聯網技術對手機製造業的改造:一是戴爾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實現了零庫存,按需定製;二是類亞馬遜模式的渠道,降低了渠道成本;三是基於社會化媒體的「零費用營銷」。
除了「為發燒而生」的產品營銷之外,最優性價比更是吸引「屌絲」的原因。黎萬強說:「最優性價格」就是通過「零庫存供應鏈+電子商務+零費營銷」練成的。
洪波認為:解密「小米模式」,就是解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製造業。
零庫存供應鏈
小米手機用戶通過網絡下單,獲得市場需求,然後通過供應鏈採購零部件
南京英華達工廠有一個手機展廳,展出了諾基亞、三星、摩托、飛利浦、NEC等數十個品牌數百款不同時代的手機,這些手機都由英華達代工。在一個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款小米手機,標籤顯示,1000001(1百萬零一台)台,2012年3月12日展出。
此前,很多人質疑小米手機的出貨量。黎萬強說:3月12日出貨100萬台,聯通定製機、電信定製機分別在4月份之後才供貨,下線時間均晚於3月12日。加上那之後的網絡預購,截至4月底,小米手機已經出貨180萬台。
「這不是奇蹟,小米零庫存在才是最大的奇蹟。」英華達南京公司品管處協理、小米事業部主管黃建勳認為,小米手機零庫存,在智能手機行業尚無人做到,類比PC產業,唯有戴爾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戴爾模式的實質是「按需定製」,據介紹,小米手機用戶通過網絡下單,獲得市場需求,然後通過供應鏈採購零部件,比如向夏普採購屏幕、向高通採購芯片、向索尼採購攝像頭,再通過其他廠商採購其他非關鍵零部件。
黎萬強認為,手機供應鏈比之PC產業鏈更為複雜,很多關鍵零部件需要提前預訂,從下單到出貨,各種部件時間不等。屏的採購時間最長,一般為三個月,電池的時間一般為兩個月,芯片時間至少兩個月,攝像頭至少一個月。從零部件預訂到整機出庫,時間至少需要三個月。
對於PC廠商來說,這三個月時間可以大幅縮短,其原因即是PC產業發展已經成熟,如同功能手機供應鏈,所有零部件已衍化為「通用件」,基本沒有「定製件」,不需要「定製」時間。
戴爾零庫存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是對「通用件」供應鏈的管理,小米零庫存的管理是對「定製件」的管理。長期看,零部件將由「定製件」向「通用件」發展,以適應「規模生產、社會化大生產分工的需求」。
目前由於小米手機的市場供不應求,處於「飢渴」狀態,供需尚不需要完全對接。在供需相對平衡的情況下,如能打通供、需兩端,就能實現真正的「按需定製」。
黎萬強表示:未來的理想流程是,小米下單,採購零部件,生產,物流系統分發至倉儲中心,如風達配送到用戶手中。這需要一個前提條件,即從用戶下單到送達用戶時間大幅縮短。戴爾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智能手機廠商的整個時間必須更短。
黎萬強預計:「定製件」轉為「通用件」之後,15天至20天可以完成整個流程。
在家電、PC、功能手機時代,很多廠商因庫存而倒閉,「零庫存」模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由於對供應鏈的優化,縮短了產品到達用戶的時間,使傳統手機這一「重資產模式」轉變為「輕資產生產模式」。
用戶自定義手機
小米手機正是通過一個開放系統,成為一款真正的「用戶自己定義的手機」,這是另一層面的「按需定製」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不同場合稱自己「向喬布斯」致敬,在心裡,他還向另一個公司致敬,即亞馬遜,向亞馬遜致敬實現「零費用」營銷。
黎萬強認為,亞馬遜的勝利源於一套用戶感知系統。通過亞馬遜網絡,用戶評價、用戶購買狀況,確定某款產品受歡迎程度,最終定義產品、確定供貨量。基於這套「用戶感知系統」,亞馬遜打敗傳統商超,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傳奇。
小米電商系統如同亞馬遜,本質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握,這套系統包括MIUI論壇,基於「xiaomi.com」的預購系統,微博、論壇等新媒體平台。通過MIUI論壇,發燒友可以隨時跟蹤小米手機的開發過程,提出對產品的修改意見。確認正確的意見會被小米開發團隊採納。
同時,通過MIUI論壇、微博、論壇等進行營銷,對發燒友極別用戶單點突破,成功實現口碑營銷,避免了電視廣告、路牌廣告等「燒錢」式營銷。
「xiaomi.com」電商平台通過限購、預定等環節準確地預測了市場容量,還避免了傳統手機商面臨的渠道商壓款問題及退貨風險。
黎萬強表示:未來,「xiaomi.com」電商平台會積累成一個大數據平台。在這個數據庫裡,有用戶郵箱、支付寶賬號、家庭地址等核心信息。這些信息將成為小米手機瞭解用戶需求、定義產品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小米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180萬台,「xiaomi.com」註冊用戶數量超過280萬。
黎萬強說,互聯網的本質是開放,小米手機正是通過一個開放系統,成為一款真正的「用戶自己定義的手機」,這是另一層面的「按需定製」。
售後服務體系也將成為小米手機把握用戶需求的平台。在最近三個月,小米公司啟用了新的倉儲物流中心,擴充客服團隊至400人,分佈在全國的「小米之家」已達到27家,在237個城市設立完成325個特約售後網點。
通過這套售後感應系統,來自消費者的信息會被小米售後服務系統實時錄入,成為小米手機改進產品與服務的參考。
類PC生產
智能手機時代,一款手機銷量低於100萬台,則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黃建勳認為,智能手機的生產正在發生改變,就是類PC化生產。功能手機時代,一家大的品牌廠商,比如諾基亞,每年推出新款手機上百款,一款手機銷量達十萬台已經算不錯的產品,超過百萬台算行業奇蹟,LG巧克力、摩托羅拉刀鋒銷量達數百萬,則成為功能手機時代的傳說。
「通用件,標準化時代」的另一個現象是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長得「越來越像」:屏幕大小、芯片、攝像頭等「趨同」,就像PC時代,品牌不同,但產品類似。
正是智能手機「趨同」,出現單款手機過千萬、過億台的現象。蘋果一直以單一款式手機打天下,單一一款手機通過軟硬件不斷升級。三星、HTC等也重點推一款或兩款機。「一年百款手機」已經成為功能手機時代的歷史。
黎萬強認為,小米手機系統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優勢,取決於智能手機產業未來的兩個趨勢:一是硬件生產的標準化;二是智能手機系統的開放,特別是應用提供商的開放程度。
智能手機產業未來會跟目前的PC產業一樣:供應鏈會標準化,零部件會成為行業「通用件」。供應鏈標準化,零部件通用化,產業會變成幾家巨頭控制的格局。
蘋果、三星、HTC以及小米手機的故事證明,單款手機銷量過千萬台,甚至上億台的時代到來了。智能手機時代,一款手機銷量低於100萬台,則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雷軍則認為,硬件趨同是一趨勢,軟件趨同是另一趨勢,不論iOS、Android、WP,其應用也將趨同:用戶只要需要,可以通過各種應用商店,「自定義」手機中的應用。
OPPO音樂手機、黑莓郵件推送功能,曾經成為市場的奇蹟,自進入2011年以來,這樣的奇蹟不復存在。單一功能已經失去用戶青睞:每款手機都是應用整合平台,而不是單款應用。
「開放」是終端趨同的最大動力,正是平台開放,在不需要太多二次開發的基礎上,應用提供商可以向各種平台提供自己的應用。硬件趨同、應用趨同,在這
樣的大背景下,手機廠商能否獲得市場認可,將不再依賴於「產品創新」,而是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具體來說,就是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戴爾的供應鏈管理
模式。
思考的碎片--5.22 手機+HTC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173.html王雪紅:機海戰術害了HTC
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4/1/1236851/1.html
我的解讀:
HTC早期的機海戰術我也非常看好,股價一路衝到過1200。我還後悔當時沒看明白智能機的玩法。有過自責。
大概是iphone4出來後,AT&T將iphone3GS做成0元購機+入網2年。這時候和@linan 有過探討,判斷這個方案對HTC打擊最大。時間點是2011年8月。當時2098的股價在800一線,當下已經是400.
@linan 大牛提出這觀點是6月份。我靠!這要更正下,6月的股價是1200!@linan: 合同免費的iPhone,或者裸機399美金。你說買iphone3gs,還是android的三星華為htc?/核心是這句話
linan:
No Cheap iPhone 4S This Year, Instead Apple Makes The iPhone 3GS Free, Says RBChttp://163.fm/NwHOyc 如果真這樣,app市場和icloud要瘋漲 @潛水員
2011-06-29 22:36 來自雪球轉發(4) | 收藏 | 評論(3)
思考的碎片--5.22 <wbr>手机+HTC
潛水員: 我買iphone3GS。經典機//@linan: 合同免費的iPhone,或者裸機399美金。你說買iphone3gs,還是android的三星華為htc?//@sylvieluk:do consumers really want iphone that'r 2 yrs' old when there'r brand new android phones out there?(2011-06-29 23:06)
修改刪除回覆
現在復盤整個case有如下思考:
A. 機海戰術適合智能機初期的遊戲規則,同時機海的成功讓HTC逐步開始走高端,這樣後期和iphone算正面衝突。
我剛剛有回溯下手機的發展歷程 VS 電腦 VS 電視機
有很類似的地方特別是在中國的發展。
早期的電腦是拼裝機 ---品牌機--筆記本 最後現在PC的消費很簡單 3年換一台。
如果3年後不需要換就說明你當時買的配置超配。
18個月差不多1.5年 等於隔代換機。很清楚。硬件到最後弱化為數字對比。Sony還是HP還是IBM差別很小。
核心是軟件。
這點上手機也是最早是品牌機,因為太貴導致山寨,最早還不是叫山寨,05年時候叫黑手機對應的是沒有入網許可證的手機。智能機對應的是早期的筆記本。
殊途同歸。最後發展的趨勢都會是弱化硬件。轉向軟件和應用。這個路徑和PC一樣。
最後手機也會從C/S的app 走向 B/S 的HTML5殊途同歸。
不會有例外。
這是Big Picture.
機海迎合的市場很類似早期的筆記本市場
當機海戰術成功後,企業還是以硬件配置為核心競爭力,同時試圖走高端路線。那麼最後碰到高帥富的iphone那麼只有失敗一條路。
so失敗很正常。
B.HTC還是路徑依賴沒有適應時代變遷。還在走硬件競爭的道路。沒有轉型app競爭。
單就我的角度看智能機,核心就是兩點
第一是軟件應用這對應的就是app市場。手機的好壞是看有哪些可用的軟件而非硬件指標。
第二是必須實時在線。real time/bandwidth
手機廠家能做的只有第一點。沒有好的app應用光靠硬件競爭那個是上個時代的玩法。不可能獲得成功。或者說必須建立ecosystem。
早前我有提過我對手機的看法,未來是標準機的市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nr2.html
4.標準化手機
沒有必要搞那麼多型號
4」是屏幕極限
現在iPhone4s我就覺得單手輸入短消息已經很不便。
也沒必要更輕更薄
2核還是4核關係大嗎?
電池是致命的幾乎。
標準化手機就是硬件的末日。
然後價格歸零,運營商模式
即可屏幕CPU之類標準化適合app適合html5的應用。走向低毛利。能建立起足夠好的app市場和html5 應用市場才是王道。
尋求硬件差異化的死路一條。
這點上我覺得360的做法看上去還有點意思。和我的思路最match。
另外說兩個插曲。
1.ZTE被爆有backdoor
週末爆出來的。週一股價大跌。
我相信沒任何一家海外運營商還敢買他們貨,這次是抓了現行哈哈
這個新聞的影響力我看大家是非常非常的低估。
按照我的解讀ZTE壓力會非常非常大出口市場會急劇萎縮。股價壓力非常大。
當然蒙牛現在還活的很好哈。這是題外話。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5/18/zte-phone-idUSL4E8GI3K020120518
2.小米已經上市一年,1999並不便宜,還沒有降價!
@炳叔的這個鏈接很棒。
買VANCL的誰看《Vogue》, 買小米的誰看評測啊?(在投訴這件事兒上,微博相當於CCTV315,關鍵在於敢和動,而不是懂。)
◆◆
@許傳朝 新浪个人认证 : 測試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小米手機,看發熱、重啟、死機是怎麼發生的? from 搜狐數碼http://t.cn/zOukoLK
作為總結,我覺得HTC的反思是正確的,但是他們沒找到正確的路。即棄硬從軟。
關於手機的大小——多大合適。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0hef.html
兩年半前,我買摩托的「里程碑」時,被他碩大的身軀所震憾,當時就想啊,3.7吋好大好大啊,若再大,帶在身上都不方便,更不用說打電話了。
後來,手機陸續出了4.0,4.3吋的,這麼大的手機,方便打電話嗎?能好賣嗎?
事實告訴我,4.0,4.3吋的手機好賣得不得了,高檔手機現在全是4.0,4.3吋了(除了蘋果)。而且現在4.7,5.0屏的手機都開始出現了,似乎手機變大是一個趨勢。
今年3月,我的「里程碑」出了故障,換了個4.0屏的手機,發現這個手機用起來也很方便,看著文字還更大,更舒服,我就想,4.0應該已經是極限了,更大有用麼?最近我又試了一次4.3屏的,用著也還方便,感覺也還值得買。那,到底是我哪點想錯了?
再後來,終於想明白,手機於我已經不完全是打電話的工具了,更是一個上網,看郵件的工具。很明顯,屏幕大一些對上網,看郵件來說確實有優勢,而且,稍大一些屏,只要控制重量適宜,對打電話也確實沒什麼劣勢。
以前我買手機追求打電話舒服,所以要小要輕。現在我更追求上網,看郵件舒服,而打電話則只要求聲音清晰就夠了,那麼為了上網舒服,手機稍大一些還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手機屏幕最終大小將以(在單手持有手機時打字翻頁方便的基礎上)人們隨身攜帶所能忍受的極大值為準。
低端王聯發科期待復甦:不再依賴山寨手機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26/227471.html
在經歷了連續衰退後,有著「山寨機之王」之稱的台灣地區芯片廠商聯發科,最近似乎開始走上復甦的道路。這家功能手機時代的芯片王者,是否能在智能手機時代打個翻身仗?
5月25日,聯發科中國大陸區總經理呂向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承認,智能手機時代的山寨機已不太可能重現當年功能機「百花齊放」的局面。山寨之王的復甦,或已很難再依賴山寨手機。
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猛增
在功能手機轉向智能手機的過程中,步伐慢了半拍的聯發科隨後對內部高層大換血,重用創業時的老將。
2011年,聯發科約賣出5億5000萬個芯片,其中智能手機芯片只有約1000萬個。與此同時,世界手機市場已風雲突變,由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不可避免。聯發科去年營收衰退17%,相比之下,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展訊去年營收卻暴增95%。
在手機產業中,聯發科以其著名的「Turn Key」(交鑰匙)解決方案而崛起,即聯發科把客戶需要的手機功能都集成在自己的芯片上。手機廠商採購了聯發科的芯片,只需要加上手機外殼,安上電池板,就可以把成品生產出來了,手機入行門檻近乎被「踏平」。
但在功能手機轉向智能手機的過程中,聯發科的步伐卻慢了半拍。聯發科的智能手機方案,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推出,當時聯發科和聯想率先合作,推出基於聯發科平台的聯想智能手機,量產初期的芯片出貨量有限,大部分都供給了聯想,整體出貨量不大。
與此同時,在聯發科起家的2G芯片市場,展訊、晨星對聯發科發起兇猛的價格戰,這讓聯發科非常難受,是其業績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聯發科創始人蔡明介在2010年底重掌帥印,並親自上陣拜訪天宇朗通等大客戶。與此同時,聯發科對內部的高層進行大換血,重用創業時的老將。
在此之後,該公司的情況有所好轉。從3月份開始,聯發科的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開始猛增,包括華為、中興、聯想、OPPO在內的眾多廠商都採用了聯發科的智能手機方案。例如市面上大紅大紫的華為360特供機「閃耀」採用了聯發科的MT6575芯片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近期聯發科將其智能手機芯片的全年出貨目標由5000萬個上調為7500萬個。聯發科的芯片之所以今年出貨較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手機市場「快魚吃慢魚」的市場態勢造成。
今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特點,被業內形容為「快魚吃慢魚」,即出貨快的企業能佔到很大便宜。這是因為經歷了去年的市場培育,在運營商千元智能機的攻勢下,國內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認知度大大提升。
而市場上產業鏈也更加成熟,智能手機的應用變得非常豐富,因此國內出現了一波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過渡的換機潮。與此同時,市面上可供選擇的低端智能機相對較少,一有新機型推出,便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聯發科的「Turn Key」方案,恰恰符合了國內手機廠商快速出貨的需求,使其能夠以最省力的方式開發出一款手機。
手機廠商拿到聯發科的方案,最快一兩個月就可以設計完成一款智能手機然後出貨。而一向重心在高端廠商的高通,其方案也往往還需要手機廠商在其基礎上做較大的二次開發和適配,需要3到4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才能出貨。
山寨智能機不再百花齊放
在今年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的預估當中,沒有品牌或品牌較小的手機廠商,只佔其出貨量的20%左右。
與聯發科業績變化形影不離的是,中國的山寨手機產業在最近幾年經歷了大滑坡。
呂向正坦承,山寨手機很難在智能手機時代重現當年其在功能手機時代的「百花齊放」。在今年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出貨的預估當中,沒有品牌或品牌較小的手機廠商,只佔其出貨量的20%左右——山寨廠商的市場地位在智能機時代已經明顯被削弱。
「在2007年、2008年以後,山寨手機就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了。」深圳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研究組長潘九堂指出。這是因為山寨機的典型用戶多為第
一次購買手機的低端人群,但在2007年前後,迎來了這批人的第一波換機高潮,大部分人在換機時傾向於選擇具有品牌、更有保障的手機,近幾年山寨手機產業
一直處於衰退狀況。
而由於山寨機市場魚龍混雜,一些不法廠商開始用吸費軟件等危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牟利,中國政府由此提高手機的入場門檻。按工信部規定,所有在市面上
銷售的手機都必須送往工信部的泰爾實驗室檢測通過,但這一過程費時費力,一款手機沒有十幾萬的支出很難順利通過檢測,許多山寨手機廠商並沒有這個能力。
此外,智能手機的進入門檻依然比功能手機要高很多,即使是聯發科的「Turn Key」方案成熟,手機廠商也不再是「加塊電池,配個塑料外殼」就能出貨。做3G智能手機還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費,中小手機廠商也很難拿到比較好的顯示屏、觸摸屏這樣的緊俏零件,並不是每一家山寨廠商都有能力轉型做智能手機。
從整個手機市場的情況來看,大型手機廠商的智能手機售價同樣壓的非常低。例如華為和360合作的特供機「閃耀」,被市場認為擁有很高的性價比,其售價並不比中小及山寨廠商的價格高,這進一步壓縮了山寨廠商的空間。
潘九堂指出,宇龍酷派這樣的品牌廠商近期之所以出貨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價格壓得較低——今年許多品牌廠商的策略就是快速搶佔市場,先把市場份額佔住再說。
近期深圳的山寨手機廠商大都被迫轉型做出口。對此呂向正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國內的中小手機廠商很難打入,因此大部分廠商還是要從第三世界國家入手。
「許多較落後的國家,3G網絡還沒有建起來,因此出售給他們3G手機沒有意義,但是一些用戶有Wifi上網的需求,因此出售2G的智能手機給他們市場也不錯。」 呂向正指出,因此聯發科也供應許多2G智能手機芯片給山寨手機廠商。
「所以山寨廠商需要升級,升級成為規範、有品牌的廠商。」呂向正指出,中國手機會越來越規範,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對聯發科來說,山寨廠商群體的式微恰恰是它的一大挑戰,這意味著它不得不去積極開拓聯想、華為、中興等大型品牌廠商的智能手機市場,而這一塊也恰恰是高通重點開拓的領域。
去年年底,高通也推出了自己的「Turn
Key」解決方案,並在積極推出自己的低價芯片,在低端智能機市場上,高通和聯發科必有一場惡戰。呂向正指出,聯發科的優勢在於它在「Turn
Key」方案上的經驗,在和國內中小手機廠商的長期合作當中,聯發科和他們積累了比較好的合作關係,因此聯發科的智能手機「Turn
Key」方案,比一些國際大廠的方案更加容易讓中小廠商上手。
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方案開始放量,一個直接的影響便是帶動智能手機的價格大幅下降。
去年國內運營商的千元智能機大戰已經使得智能手機價格第一次出現大幅下拉,今年下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最大的變化將是眾多二三線、山寨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因為運營商限於財力開始減少補貼力度,大批難以進入運營商補貼序列的手機,將依靠價格優勢出貨。
「短期內聯發科不會考慮依靠互聯網、軟件等方式賺錢。」 呂向正表示,雖然智能手機時代,依靠這些方式賺錢很誘人,但是聯發科短期內將專注於IC設計硬件領域。
聯發科財報顯示,其2012年第1季單月平均營收表現約在新台幣 66億元的水平,離2010年1月所創下的135.8億新台幣單月曆史新高紀錄,已腰斬一半多。聯發科要想重返輝煌,今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
1499,什麼樣的手機
http://www.howqee.com/yuedu/ydpage/?raid=1596
發佈價格同為1499元的新款手機,也都是手機市場的新兵,還都要以性價比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加上金山與360之前的恩怨,小米和360之間的口水戰幾天內在微博上迅速升?級。
在小米手機青春版與華為閃耀(360特供機)的爭論中,高通中國區副總裁沈勁的一句「各位有興趣討論智能手機芯片,先上高通微博進行科普」有點為兩家公司圓場的意思。但他後來又自信地說,「瞭解了我們的技術,就是瞭解全球大部分的智能手機。」
硬件配置和工藝是決定手機價格的重要因素,1499元,你究竟能買到一個什麼樣配置的手機?
從2008年至今,高通一共發佈了四款處理器系列平台,也就是Snapdragon(驍龍) S1、S2、S3、S4,覆蓋智能手機的高中低各層次的終端產品。
要理解這些產品的進化,首先需要解釋幾個概念,2008年推出的驍龍S1級別處理器採用Cortex-
A5架構,45nm製造工藝,主要針對千元級入門智能手機,其中,「nm」是指CPU(中央處理器)製程工藝單位,數字越小代表工藝越先進。MHz和
GHz是主頻運行速度單位,主頻運行數字越高,說明手機的運行速度越快。
在同樣工藝和架構下,處理器有著最優工作頻率,一旦超過最優頻率,耗電量和發熱量都會猛增,並且需要提升工藝。高通驍龍S1、S2和S3處理器系列平
台都採用了Scorpion核心,也就是後來提升到雙核、四核的基礎。Scorpion使用指令集ARMv7-A是高通獲得指令集授權後在
ARMCortex-A8基礎上設計的。在如今的智能手機性能比較時會涉及A8和A9架構,事實上如果你記不清楚這些字母和數字的結合都脫胎於哪些複雜的
技術,只要知道CortexA8主要見於Android2.0時代的設備;而CortexA9則是一個多核優化版本,通常為雙核或多核設備,在多線程多任
務處理方面能力更強。
到了2010年,高通先後推出驍龍S2、S3系列處理器,分別針對中、高端Android手機。其中驍龍S3處理器完全採用雙核架構,默認頻率為
1.2GHz(可以穩定運行在1.5GHz下)小米青春版正是採用高通驍龍S3雙核處理器,採用A8架構,主頻1.2GHz,電池容量1930mAh。與
小米青春版同樣售價1499元的華為閃耀(360特供機)在配置上採用A9架構的雙核1GHz處理器,電池容量為2000mAh。
雙方爭論的正是兩款處理器的優劣。但是,A8、A9只是處理器架構,而處理器的性能還取決於芯片製造商的設計生產工藝、二級緩存、設備屏幕分辨率的高低等等多種因素,所以雙方才有爭論的空間。
無論是小米、360還是華為,在硬件上的喋喋不休為的是手機熱賣,而不是只賣給小部分發燒友們,所以爭論這兩款手機的硬件配置誰更高、哪款處理器跑得更快沒有太多意義,畢竟一款手機的用戶體驗還需要操作系統、軟件、製造工藝等方面的配合。
小米在去年夏天開始發售時就號稱用互聯網的方式賣手機,從每週更新一次的MIUI系統到全部網上預訂,優化Android體驗和早於微信的語音對講工具米聊給小米手機積攢了不少人氣。當然,還有雷軍團隊持續營造的品牌效應。
爭論中,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公開表示肯定小米的「互聯網的方式」,畢竟360本身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在安全、瀏覽器等面對大量互聯網用戶的領域中都有著豐富的經驗,稱讚對手的同時是為了更好地突顯自身優勢。這應該也是華為選定360合作的根本原因。
而回到1499元的手機爭論,所謂「互聯網方式」也就是更多用軟件、服務的收費代替賣硬件的利潤,這也是雙方產品提高性價比的關鍵。
社交網絡為什麼要做手機?
http://xueyuan.cyzone.cn/moshi-moshi2/227571.html
有史以來最大的 IPO 把 Facebook
推到聚光燈下,公司前途、股價變化、創始人婚禮、移民逃稅以及套現風波都是媒體追蹤的素材。互聯網垃圾信息集散地還把矮窮挫、高帥富的討論套了上去。最近
兩天被拉到台上的消息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傳聞——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要推出自有品牌手機。
據《紐約時報》下屬的 Bits 博客報導,Facebook 已經挖了至少七名曾參與 iPhone 研發的軟硬件工程師,以及一名參與
iPad 研發的工程師。最終產品將在明年上市。自去年和 HTC 合作開發代號「Buffy」的智能手機開始,Facebook
就已經在著手組建硬件工程師團隊。其中一位參與過 iPhone 的前蘋果工程師私下對 Bits
博客的作者說,自己已經見過扎克伯克。扎克伯克問了一些關於智能手機研發的細節問題,包括所使用的芯片類型。
聽上去很可信,但一個社交網絡為什麼要做自己的手機?
有人說是為營收。蘋果確實通過 iPhone
獲得了令人眼紅的收益,但移動市場依然是「血腥」的戰場,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基本都屬於蘋果和三星,其中蘋果一家獨佔七成以上。惠普、戴爾幾番努力均以失
敗而告終,摩托羅拉、索尼、LG
這幾年也已經不知道虧了多少個季度。而且利潤一家獨大似乎是這個行業的傳統,現在是蘋果,五年前諾基亞也曾一家佔有市場大半利潤,其它廠商過得很艱難:
手機行業利潤分佈,來自 Asymco
很顯然,投入手機行業很冒險。不過從 Facebook 近期種種動向來看,扎克伯克已經在一步步完善智能手機所需要的各軟件部分。Business Insider 梳理出其中四點:
Facebook Camera,提供了與 Instagram 非常相似的拍照、裁減、濾鏡功能。不過最神奇的地方可能還是它的名字——在 iPhone 和 Android 均直接顯示為 Camera,一幅系統內置拍照應用的樣子(見題圖)。
Facebook Messages,直指 iMessages、BBM 以及傳統短信的通信應用。同樣和系統應用重名。
Opera。有消息稱 Facebook 正考慮購買 Opera。儘管 Opera 在桌面市場一直沒太大進展,但它在移動市場佔有率依然超過任一競爭對手。
App Center,Facebook 的在線應用中心不但將鏈接指向蘋果應用商店、Google Play 商店等官方市場,也在力推各種跨平台 Web 應用。
不到兩年前,TechCrunch 曾爆料說 Facebook 準備推出自有手機。當時 Facebook 很快就公開否認,說自己的目標是與廠商合作,深度集成 Facebook,不會與它們競爭。
Facebook 已經實現深度集成的目標。webOS、Windows Phone 7 從一開始就將 Facebook
作為基本功能。Android 方面,HTC Sense、摩托羅拉 Blur 等 OEM 定製系統不但提供深度集成,還在海外銷售的版本裡內置
Facebook 官方應用。唯一的例外是蘋果。兩家公司曾合作開發 Ping,但 Ping 比 Google Buzz
還要差得多,雙方的合作也因不為外界所知的原因而中止。不久之後蘋果便放棄已經進入測試階段的 iOS 4 Facebook 整合,轉而支持
Twitter。
深度集成方便用戶使用,有助於一個社交網絡擴大影響力。但這也有不利的一面,畢竟深度集成後的控制權在手機和系統廠商,他們在設計用戶界面時更考慮
用戶體驗,社交網絡的廣告收益不在其考慮之列。更有甚者,微軟在 People Hub 把 Facebook 信息流變得像 Twitter
一樣以文字為中心。這對於用戶群已經突破九億,但營收模式不明朗,上市至今市值不斷縮水的 Facebook 不是好事。
此外 Facebook 一直在嘗試更多商業模式,包括在線遊戲以及鼓勵企業通過自己搭建的平台銷售實物和數字內容。深度集成無助於這些嘗試。
有位 Facebook 員工對《紐約時報》說:
「馬克(扎克伯格)擔心如果公司不能很快推出手機,Facebook 只不過是其它移動平台上的一個應用。」
扎克伯克說的很可能是心理話。各大平台都在努力完善自有廣告和付費內容平台,也都在窺視社交網絡市場。移動領域留給第三方社交網絡盈利的空間將越來
越小。不過很遺憾,現在不是打造新平台的好時機,iOS 和 Android 已經非常成熟,微軟 Windows Phone
尚且需要為生存而戰。除非 Facebook 能帶來類似 iPhone 的變革,否則定製 Android 幾乎是唯一選擇,同時也不是什麼好選擇。
Facebook 手機對於國內的幾大社交平台來說也是一種動力。而且在這樣一片土地,他們「發揮」的餘地更大,W808
這種「內置二十多個無法關閉無法卸載的騰訊服務」的產物只是初級嘗試。新浪微博官方手機客戶端曾通過移動閱讀頁面截留其它網站流量,如果有一天某家國內互
聯網公司推出一款手機,從瀏覽器開始掛廣告,請不要驚訝。
還原應建成:從手機商販到「萬家神話」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4/5ONDE5XzQ1Mzk5OQ.html
「互聯網讓我更加自由,我嚮往有一天通過互聯網掌控自己的生意。」一個月前,在一檔「免費經濟的領導人」大型勵志訪談電視節目上,應建成如此推銷他的免費經濟理念。
談及結識網絡的初衷,他說,「互聯網就是一個最廉價、最快速、最大信息量的載體,我覺得這個載體是最有希望的。」
由毫不知名到成為所謂的 「傳奇」,應建成只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由其掌控的浙江億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億家電子商務)及其平台累計營業額增至290億元,「膨脹」了一萬多倍。
然而,正是這位操著得意互聯網「生意經」的風雲人物,因其旗下「萬家購物」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涉嫌傳銷,剛剛被警方控制。
是開創者,還是破局者?是創業王,還是傳銷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為您揭開應建成以及他的傳銷王國。
曾是手機商販
17歲那年,應建成放棄學業。「我覺得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更想到社會上鍛鍊自己。」應建成說。隨後,應建成跟隨大哥學習鑲牙,此後做過很多其他行業,包括養牛蛙、種藥材、去工廠打工等。
「成功並不需要很出名或者很能幹,只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也一樣可以去成就人生,通過把握機會去改變人生。」應建成把機會看得很重要,「希望有一天通過互聯網掌控自己的生意。」經歷了眾多行業的應建成,最終將目標落在網絡購物平台。
「應建成原來很窮,房子都買不起。」昨日(6月13日),金華當地一位熟悉億家電子商務的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應建成曾是賣手機起家的小商販,其發跡就是來自於萬家購物,公司營業額和稅收突然之間呈現爆髮式增長,好像一夜之間他及他的公司都被業內知曉。
「如果營業模式是健康的,應該就不會有這麼快。」他認為。
億家電子商務的員工卻將應建成「發明」萬家購物的模式看做 「有智慧」,在員工眼中,應建成將萬家購物發展到全國最大的購物返利網站,並是這一銷售模式的創始人。有員工認為,應建成很有智慧,很有魄力,對每件事情都執著,「帶著我們一起奮鬥」。
億家電子商務2010年5月31日成立之初,「萬家購物」只是一家年營業額165萬元的第三方導購網,網站業務基本侷限在浙江省金華地區。記者獲悉,當時,該公司只在金華市區金帆街旁的一個科技孵化園裡,公司辦公場所後來搬至金華市區更為繁華的創新大廈。
「剛開始就是建立一個網購平台,後來有一個股東主張做直銷,於是規模越來越大,但性質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向傳銷性質轉變。」熟知應建成的金華當地業內人士表示。
爭議不斷
實際上,自2011年打著「滿500返500」等旗號,開展「消費=存錢=免費」等煽動性廣告宣傳後,「萬家購物」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就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受人追捧,一方面又飽受爭議。
「沒有爭議就是不正常。」應建成「免費經濟的領導人」大型勵志訪談電視節目上公開回應。
「所
謂龐氏騙局,是其設計了很高的利益報酬,設計了45天返還50%,以這樣的高額利潤來誘騙人。而我們跟它的不同在哪裡?我們的商家和會員都是免費的,那個
龐氏騙局是投資與回報,而我不涉及任何投資,也沒有說什麼回報,我們是為消費者爭取更大的利益。消費者到其他地方不會有利益回饋,而在我這裡每天多多少少
都有。」應建成這樣來辯解他的經營模式與龐氏騙局模式的差異。
應建成還和淘寶網模式進行了對比:「馬云把商品銷售引入了電子商務,可以讓消費者買到更加廉價的產品。我們這種模式與它的區別在於,我們可以讓消費者的利益更大化,淘寶網只是買到便宜的東西,而我們給消費者的可能是一個免費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把花掉的錢拿回去。」
「蒸
蒸日上」的應建成,開始頻頻以開拓經營模式創新的方式亮相媒體,除了「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他還用自己的邏輯來闡釋商家願意合作的可能性,「如果與商
家合作,商家無論採用哪些促銷手段,目的都是吸引顧客,鎖定顧客。但過去一些手段很難達到這種效果,而我們這種模式能夠幫助他們迅速鎖定顧客,吸引顧客,
所以商家也非常樂意。」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述金華當地電子商務業內人士處獲悉,萬家購物線上(網絡)的交易並不好,主要是線下生意好,到後來主要就做線下生意,尋找線下合作商,發展會員。其途徑主要是每天搞會議營銷、網絡營銷等。
「一定要記得會議營銷,會議就是批發」,「大小商家會要經常開,要建立商家QQ群,每天跟進商家理念,深入一家,帶動一片」,「核心就是會員」……在萬家購物內部的精英培訓會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
「剛開始確實不信任,好像天上掉餡餅,怎麼會砸到我呢?」有商家亮相電視介紹自己的加入經歷。這個號稱開創了電子商務四贏模式的平台不斷迎來新的成員,美容美發、地板、足浴保健,甚至有從事教育業的人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並認為免費教育已經到來。
「創新」陷阱
浙江金華官方消息稱,在成立之初,「萬家購物」只是一家三方導購網,網站業務基本侷限在金華地區,後來不斷向傳銷靠近。
「萬家購物並不是第一家倡導消費返利的購物平台,但是目前做得規模比較大的。」中國反傳銷志願者聯盟會長凌云向記者介紹,當時應建成是從同類企業學到的,他的成功一是得力於理念的傳播,二是此前在媒體上正面形象的樹立與推廣。
「這只是互聯網上一種新的模式,如果沒有商品交易,只是空對空,這就有問題了」。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戴志敏認為,這個模式與其他直銷模式相似,但與規範的直銷模式唯一不同的是,規範的直銷模式雖然不設門店零售,但有其自己的實物交易。
「區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會出現,同時經濟落後的同樣也出現過,國外以及國內曾經也產生過這種模式,他們都是想一夜暴富」,戴志敏認為,上述涉案經營人員投機心理強,創業心切,這種涉及傳銷的遊戲終究會結束。
60周鴻禕:小米手機每部利潤七八百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1/yNNDE1XzQ1MTEyNw.html
「小三大戰」自從360將要推出特供機便開始了。兩大公司大佬也不遺餘力的加入了這場口水戰。近日,360董事長周鴻禕在微博上抖出小米每部手機利潤七八百元人民幣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周鴻禕透露,小米手機40億美金融資成功。而且融資文件透露2012年將賣300到500萬部手機,每部利潤七八百元,總利潤在25億人民幣。

小
米手機不僅僅以發燒友級手機著稱,在其宣傳過程中,也是以高性價比著稱。雷軍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小米手機永遠會堅持這個方向高性能、高性價比。」對
此,周鴻禕也表示小米剛發佈時絕對是當時性價比最高的手機,確實不賺錢。但是,隨著在目標人群中建立了知名度和體驗,在國產手機中已具備了品牌溢價能力,
產量的大幅提升帶來了採購價格的降低和元器件的降低,網絡推廣和電商銷售消除了巨額廣告的渠道成本,因此小米手機可以從硬件銷售中獲得豐厚利潤。
小米董事長雷軍多次聲明,小米手機不靠硬件賺錢,主要靠服務盈利,已做好了幾年不賺錢的準備。據瞭解,自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佈手機之日起,截至目前,出貨量已經達到180萬台,已經經歷了8輪10萬台開放購買,並且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大運營商展開了合作。
互聯網企業染指智能手機 能否成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31608.html「小米開創了新模式,跟風者眾。」互聯網和手機通信看似不大重疊的兩個行業,近日卻頻頻碰撞,高度「吻合」。6月
15日,在天翼3G手機交易會上,騰訊聯手9家手機廠商推出10款QQ智能手機。此前宣稱「不做手機」的周鴻禕,不斷挑起話題為360手機造勢。在杭州養
豬的丁磊,也放話插足手機業。這遠不是全部,百度、盛大、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也已經撲向智能手機。
傳統的手機業生態不可避免地被改變。對此,硬件廠商HTC、摩托羅拉等皆表示,商業模式上可借鑑,技術層面可以融入更多業務、功能,對於廠商是「反向推動」。
互聯網企業的手機衝動
「前兩天我向雷總(即小米手機董事長雷軍)學習,發了幾條微博,試驗了一下效果很好。」6月16日,宣佈進軍手機領域的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在
2012移動互聯網論壇上直言,互聯網有很多口水戰的先例,互聯網通過直達用戶營銷,可以省掉每年在電視投放6億、8億的廣告費。
不過,這一次,「躲著也中槍」的雷軍沒有對360發表任何意見。此前,業界盛傳該論壇上雷軍和周鴻禕會同時出現——不過最終中國電信選擇了「錯
峰」。「不踩小米就不叫發佈會。」雷軍淡定地稱:「不在乎同行怎麼說。」同時,他表示,歡迎同行大佬批評質疑。這話是針對丁磊說的。網易CEO丁磊公開指
責小米MIUI是偽操作系統。他說,千元以內「網易手機稍後將會擇機向外發佈」。
創「增值」模式才能生存
在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孟樸看來,無法預知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市場會取得成功。他認為,互聯網和手機業差別大,產業基因並不相同。如果簡單地嵌入互聯網公司業務,無法讓用戶獲得良好的體驗。「我用360瀏覽器,為什麼一定要用內置該瀏覽器的360手機?」通信業資深人士駱生質疑。
被認為是互聯網手機模式創立者的小米,其創始人雷軍也小心翼翼地表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最大的優勢是「無知者無畏」,敢想敢幹。與雷軍總結的「鐵
人三項」模式更直接,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向記者表示,小米能成功,在於創立了「增值」的模式。既包括互聯網方式營銷,又包括高性價比的產品。更重要的是,
讓玩家成為手機的「設計者」,深度參與進來。
孟樸認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是想控制移動互聯網「入口」,並將流量轉換為收入。但沒有為消費者帶來「增值」服務的互聯網手機,是難以成功的。
硬件廠商笑納互聯網應用
「很多業務、功能硬件廠商做不出來,互聯網企業介入則可以反向推動。」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在談到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時談到,互聯網企業採用電子商務平台,這是傳統硬件廠商銷售渠道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在技術層面上,互聯網企業讓手機廠商擁有更多個性化應用。「蘋果的軟硬結合很難模仿,而Android開放,為互聯網企業和手機廠商提供了機會。」目前,HTC已分別與騰訊、新浪、迅雷、FaceBook等合作推出定製手機。
孟樸舉例說,摩托羅拉微音樂手機XT553就配備了獨立音樂按鍵,支持天翼愛音樂應用,還預裝了新浪的微音樂應用,用戶無需過多操作,就能夠分享音樂鏈接。「這是互聯網與手機結合的成功案例。」
廣州出云諮詢分析師黃林認為,手機廠商不會排斥互聯網企業的應用和功能,也容易成功。但互聯網企業自己做手機另當別論。「華為與360的合作,無助於華為高端品牌形象。」他說,如果首批定製機銷量一般,合作是否半途而廢?此前,阿里云手機的溫吞表現,就是前車之鑑。
業內人士觀點:
絕大多數互聯網品牌對手機不但不加分,還要扣分;不以用戶需求為使命,而為嵌入自己服務為目標,無法得到用戶口碑;不願意嵌入用戶愛戴的競爭對手服務會被詬病。
——創新工場董事長 李開復
網絡公司做手機是東施效顰。蘋果是用手機進入互聯網業,谷歌是用操作系統鞏固其網絡業的地位,網絡公司為什麼要進產業鏈下游的手機業?即使賺錢也是戰略失敗。
——IT評論人 謝文
互聯網做手機長期看最大的問題是:門檻靠營銷,營銷無門檻。但短期內或許還行,因為市場有空白,填空就賺錢。
——易凱資本CEO 王冉
360盛大開始手機預售:雷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周鴻禕之身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28/228833.html
手機配置對比(騰訊科技配圖)
互聯網江湖充滿戲劇性。在遭遇「戰爭之王」周鴻禕瘋狂阻擊1個多月後,IT勞模雷軍與這位九頭鳥老鄉互換了一下位置,在360特供機發售前夕發起阻
擊戰,雷軍以其人之道還置其人之身,不斷指360特供機硬件粗糙,還逼問周鴻禕曬360特供機成本清單,為何在堅稱零利潤、卻低配置的情況下,360特供
機售價高達1699元。
此外,雷軍將周鴻禕「緊咬」小米不放鬆的原因歸咎為「羨慕嫉妒恨」,並拋出當年周出售3721獲利幾十個億的往事,要求其以實際行動回饋用戶,以回應周鴻禕對小米的暴利指責。
360公開回擊,稱:「最近雜糧(小米公司)的表現來看,雜糧對自己不夠自信。」周鴻禕則反諷:「雷不群(雷軍)今晚怎麼像打了雞血呢,很不淡定。」周鴻禕指出,雷軍一反常態上竄下跳,是因為在阿爾卡特官網、淘寶和京東上將同時開賣第一批360特供機AK47。
在這場雙方的攻防戰中,雷軍和周鴻禕上演了一場場揭露黑幕的大戲。不過,在這場大戲酣戰之際,新湧入的「盛鬥士」卻顯得落寞。同樣是6月28日,盛大手機也將正式發售,8G版本售價為1299元。不過,雷軍與周鴻禕團隊雙方你來我往,全然無視新玩家的進入。
實際上,整個市場混戰的背後國產智能手機已擺脫了山寨機的帽子,為國內用戶認可,市場孕育著巨大機會。不過,上海自然道公司總裁,「多普達之父」楊興平指出,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就像圍城一樣,進入的人很痛苦,外圍的人很羨慕。
楊興平警告說,隨著新玩家湧入,手機企業將更難賺錢。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一定要把控好手機質量問題,否則可能會引發災難性後果。
IT勞模對決戰爭之王:死咬特供機低配置
隨著發售日期的臨近,周鴻禕加緊了對360特供機AK47發售的籌備。按照計劃,將在阿爾卡特官網,淘寶和京東上同時開賣第一批AK47手機。

360特供機AK47
不過,一場對360特供機AK47發售的阻擊戰也已經打起。昨日晚間,360特供機AK47被拆機的截圖流出,硬件看上去拼湊而成,極其山寨。小米
科技副總裁黎萬強直諷刺做工粗糙。「那兩根線和焊點,怎麼感覺像收音機?」雷軍也附和說,360特供機AK47做工的確寒磣。「周老闆,我可以幫忙推薦富
士康或英華達,需要嗎?就是成本貴點。」
360特供機AK47硬件成本和供貨商成為小米主要攻擊方向。雷軍直接在微博上向周鴻禕喊話,「周老闆,別生氣,用國產屏不丟人,但您不要掖著藏
著,要告訴消費者呀。今天我不問,您是不是就隱瞞了?還有傳聞說,除了奇美外,您還採購其他更便宜的國產屏?煩請周老闆一次說明,還採購哪家的,包括這兩
種屏的成本?」
「您一直堅稱零利潤,而您採購能力遠超過小米,雙核1.2G、5M相機和國產屏的手機怎麼還要賣1699元?也請周老闆或專家曬曬神機的成本清單吧。您的神機比小米青春版貴200元,成本多少?真的零利潤嗎?」
這一策略何其熟悉,與當初周鴻禕質問雷軍的方式如出一轍。雷軍甚至舊事重提,指出周鴻禕當初出售3721獲得數十億元資金,也應該拿出來補貼用戶。
周鴻禕則反擊說:「雷不群(雷軍)今晚怎麼像打了雞血呢很不淡定。」並指出雷軍一反常態上竄下跳,平時偽裝斯文的君子劍也不要了直接赤膊上陣,因為在阿爾卡特官網,淘寶和京東上同時開賣第一批360特供機AK47。
周鴻禕直指:「從飢餓營銷製造缺貨買不到的假象,到現在放開銷售變相降價300也賣不出去,已經過氣的非主流配置雜糧手機,還想糊弄消費者幫它清理
庫存,號稱割喉價原來是割消費者的喉嚨。故意不推米2是捨不得米1的暴利,最後還要忽悠冤大頭消費者替你慶祝,雷軍的精明厚黑沒法效仿。」
被冷落的「盛鬥士」: 產品被指賣點不足
實際上,在360特供機AK47發售的同一天,盛大Bambook智能手機官網也在開始預售,8G版為1299元、16G版為1499元,盛大手機搭來自意法愛立信Cortex-A9架構1GHz雙核處理器,內置盛大文學數百萬種圖書及盛大遊戲旗下眾多手機遊戲。
按照計劃,盛大手機已與中郵普泰簽訂包銷合同,中郵普泰將在一年內包銷300萬台盛大手機。此外,盛大已與手機連鎖迪信通簽約,利用迪信通營業網點和售後點為盛大手機用戶開放,並將利用京東、亞馬遜中國等電商第三方物流實現對盛大手機配送。

盛大手機宣稱是90分的中學生(騰訊科技配圖)
盛大果殼CEO郭朝暉曾表示,盛大在銷售手機過程是擦著成本賣,不僅不賺錢,甚至會微虧。郭朝暉很有信心,他把用高通Snapdragon A8架構處理器的小米手機比作95分的小學生,盛大手機是90分的中學生。
不過,在這場智能手機大戰中,盛大手機無疑顯得落寞,不僅被小米手機與360特供機搶過風采。在新一輪的「小3」大戰中,盛大手機甚至是一個被遺忘的對象。來自百度指數顯示,目前盛大手機關注度也遠低於小米手機。
談及這位新加入戰場的「盛鬥士」,黎萬強(微博)表示,從目前看盛大手機熱度不夠高,產品賣點不足,手機內置的遊戲和文學內容不足以拉動產量銷售。
實際上,儘管盛大CEO陳天橋一直對「硬件」唸唸不忘,近些年盛大卻一直在走向沒落。不僅與騰訊、百度、阿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從最初的「盒子」到電子書,從盛大社區「糖果」到LBS應用「切客」,新項目鮮有成功。這也使得外界對盛大手機項目也心存疑慮。
手機市場就像圍城一樣 進入的人很痛苦
華寶證券報告顯示,國產品牌手機雖然佔據國內50%智能機市場,但都集中在低端智能機市場。三星和蘋果占據手機市場99%的利潤,國產品牌只能去爭奪剩下的1%利潤。
在這一情況下,「多普達之父」楊興平對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持消極態度,稱這將使本來就很艱難的手機市場面臨更艱難局面。手機市場就像圍城一樣,進入的
人很痛苦,外圍的人很羨慕。實際上,在過去十年,國內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倒閉了數十家手機廠商,包括波導、夏新都曾輝煌一時,最終成為歷史煙幕。這也是自
己不再做手機的重要原因。
楊興平指出,相比於國際手機企業諾基亞、黑莓擁有多年的設計、製造手機經驗、在革命大潮衝擊都已失去往日輝煌,互聯網企業在技術等各方面並不佔優
勢,憑什麼可以改變手機行業。「包括小米手機一直強調所謂的鐵人三項,這也只能讓外行人信服,其本質並無核心競爭力,沒有獨創的技術或用戶體驗。」
楊興平建議互聯網企業做手機需要提防幾大風險:出現庫存、產品質量問題。他指出,對於小米、阿里、盛大等企業來講,一旦質量問題失控,可能會引發災難性後果,甚至直接導致這家公司關門。「諾基亞一個季度虧損10多個億的美元,互聯網企業誰能承擔這樣的虧損。」
TCL通信副總裁肖鋒相對樂觀,稱現在製造手機門檻已經很低,不需要太高投入,對於盛大這類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好質量管控,並有開放合作的心態。對於TCL通信來說,一直堅持專注、開放、合作和分享,願意為其他企業提供硬件生產的能力。
作為已在手機行業摸索一年的 「老資格」,黎萬強則給新進入者指了一條路:發展初期一定要將產品爬坡做好,尤其是當產量達到10萬台、20萬台、30萬台時是道檻,質量是第一緊要的事情,必須能夠對手機質量進行有效監控。
黎萬強指出,目前階段,小米已賣國銷量300萬台的門檻,售後服務體系已經完整建立起來,優勢得到有效建立。但未來的路才剛剛開始。
實際上,成功獲得2.16億美元融資的小米並不輕鬆,在清一代手機庫存的同時,也在精心籌備二代的發售,與做出不一樣的二代手機。雷軍此前透露,準備推出WP版小米手機,爭取小米手機可實現WP和Android操作系統互刷功能。此外,小米手機將在移動電商方面做出嘗試,並欲通過底層將信息PUSH給用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