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唱好經濟 國債急跌
1 :
GS(14)@2017-10-22 14:51:43【明報專訊】人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7%,對經濟前景的樂觀表態,令內地國債市場連日下跌,10年期國債利率更上升至近3.75厘,創近3年以來的高位(見圖)。
10年債息飈至3年新高
昨日中國銀行間國債期貨及現貨繼續走弱,12月到期的5年期國債期貨跌0.25%至96.795,跌幅為5月以來最大,而且已經連續第8天下挫,10年期國債期貨更下跌0.37%至93.995。另外,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3.4個基點至3.743厘,為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
分析:倘數據好轉 利率或升至4厘
有分析認為,內地債市重挫、利率上升主要是受周小川的言論影響,因為下半年內地的經濟增長若能達到7%,是遠超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債市下跌亦因為資金緊張的預期,尤其是治理金融亂象、去槓桿等,將會是「十九大」會議在金融政策方面的焦點,目前公布的9月份數據,大多較市場預期為佳,分析員相信,若數據持續好轉,市場對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愈趨樂觀,債市仍有可能下跌,10年期國債利率或達到3.8厘甚至4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25&issue=20171018
內地客新做保單急跌 銀聯禁購保 首3季保單保費減17%
1 :
GS(14)@2017-12-03 18:13:30【明報專訊】去年底內地當局限制內地人用銀聯卡來港買保險後,保監局停止發放有關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數據,至昨日重新發放。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仍然按季上升25%,但「落閘」措施影響在今年陸續浮現,首三個季度新做保單保費,均按季錄得雙位數跌幅。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去年人民幣匯價波動,中央為防走資,先後兩次出招限制內地客在境外以銀聯買保險,先是限制每筆5000美元,至去年10月底,嚴禁除了疾病及意外等旅遊消費相關的境外保險使用銀聯卡繳納保費。
保監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即使有關措施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實行,當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按季仍上升25%至237億元。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表示,主要因為滯後效應,有關影響在今年才陸續浮現。今年首三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分別逐步降至188億元、116億元及101億元。首三季合共為405億元,按年減少17%。
萬能險投保金額降近八成
至於內地客佔整體新做保單保費的比例,則由去年第四季的高峰45%,降至今年第三季的28%。受內地訪客減少影響,本港的個人業務總新做保單保費亦有所下降,去年第四季為528億元,今年逐季減少,至第三季為357億元。
許美瑩又透露,被視為走資渠道的萬能險,投保金額亦大減。內地訪客一次過付費買萬能險的金額,第三季降至只有9億元,較去年季度平均值的41億元,大幅減少78%。她認為,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下跌,原因之一是內地的外匯收緊措施。她表示,一直與內地當局就各種保險監管的問題保持溝通,但外匯措施則屬於國家層面,非只與保險相關。
內地訪客偏好長期保障產品
她又表示,數據顯示內地訪客來港買保險,較重視長期的保障,而少買短期的投資型產品。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內地訪客新做的人壽保單,95%屬醫療或保障型,只有5%屬儲蓄或投資型。從購買方式看,99%的內地訪客新做保單屬於分期繳付,僅1%是一次過繳付。
儘管「北水」減少南下,但保險公司各有對策,友邦(1299)表示,重視長期業務發展,而非季度之間的變化,並稱本地客戶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保誠香港則表示,注意到內地訪客新做業務主要在於危疾、醫療及保障等產品,大部分保費非一筆過支付。該公司將繼續開拓多元化的客戶源及銷售渠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07&issue=20171130
譚新強﹕科技股急跌後明年部署
1 :
GS(14)@2017-12-03 18:14:38【明報專訊】全球資產波動率加劇,尤其早前大摩開口降級的亞洲硬件科技股。就連比特幣都在一天內,先一口氣升穿10,000和11,000美元關口,然後急跌兩成,但後來又能夠反彈至10,000美元以上。
由高位計,三星已調整一成,海力士13%,連香港上市的瑞聲(2018)都一樣跌了13%。這個科技股調整浪更已波及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和BAT(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全球科技股龍頭,連騰訊都跌近7%。這次調整快而狠,按大摩計算,周三美國科技股調整的幅度接近5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我不清楚他們的計算方法,但感覺上有點誇張,5個SD的意思是一件每4000多年才應該發生一次的事情!如果科技股的調整速度真的是那麼罕有,那麼我覺得更神奇的是道指繼續創新高,已逼近24,000點!這證明美股實力的深度(deep bench),資金可在多個極具實力的不同板塊輪動。在這方面,中國跟美國的距離仍很遠。
港股必須調整 有利維持健康慢牛
近兩周我已多次提醒大家要小心市場的一些變化。首先是中國推出規範資管新政策,更傳將收緊微貸款監管,這些對長期資本市場發展都是好事,但亦在短期內推高長債息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10年債利率升穿4厘的重要心理關口。結果本已升得有點過分的「白馬股」開始下跌,上證指數從3400點回落至3300點邊緣。最「高興」見到的是本已幾乎變身為瘋牛的港股,都能夠懸崖勒馬,恒指衝穿30,000點後,亦已回落近千點。總括來說,我認為長痛不如短痛,這次調整既是必須的,亦接近無可避免,最重要一點是有助維持健康慢牛局面,希望牛市能夠再延續最少兩三年。
展望明年部署,讓我分析一下幾個重要市場和板塊的值博率。首先從估值和資金流走勢來看,我認為明年港股表現仍將不俗,大概率仍將跑贏A股和美股。我維持一年半至兩年內恒指升至40,000點的預測。下一個中途站將是升破32,000點的歷史高位,我希望不要太早發生,最理想是明年中或下半年才發生就更佳。但如要拖那麼久才能升至32,000點,那麼就需要這次調整再深和再長一點。技術上,29,000點附近有5000張牛證,先把這批殺掉比較合理,需否更深調整就要再看當時情况。另外,近期中證監似乎拖慢港股基金的審批和指引新產品降低港股比例,似乎是想稍為減慢「北水」流入港股的速度。
在板塊上,我仍然最有信心把重倉放在銀行股,首選是內銀,但連某些美國甚至乎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銀行都值得留意。全球經濟仍有不錯的增長,容許美國以至其他央行開始加息(韓國也開始)或收緊貨幣政策,對銀行業務和盈利非常有利。我預計建行(0939)、工行(1398)等的派息加股價上升,明年可帶來20%至25%回報,匯控(0005)可能也差不多(看好新主席杜嘉祺)。除此亦可小注放在管理優質但估值較高的招商銀行(3968),和相反質量較差但估值非常廉宜的中行(3988)。
環球央行開始加息 銀行股首選內銀
其他金融股尤其保險股也不錯,值得投資。中國保險業務增長迅速,滲透率仍遠低於成熟市場,亦受惠於加息和利率曲線變得更陡峭(跟美國有點相反)。我們仍然看好平保(2318)和正在研究其他同業,回報可能比銀行更高,但確定性可能稍低一點。早前已討論過一些對券商和資管業務的看法,基本經紀業務競爭激烈,佣金微薄,A股成交額亦並未顯著上升。港股成交前景較佳,但本地券商規模太小較難投資,港交所估值有點貴。我非常看好資管行業長遠發展,但選擇標的太少,諾亞可留意但也不廉宜,看好中信證券旗下華夏資管,但相對整體業務佔比較低,有人建議也可留意華泰證券(6886)。
除金融外,大家應該不會意外我長期仍然看好科技板塊。軟件方面,阿里和騰訊(0700)明年的盈利增長應能保持在三成以上,已非常厲害,唯一問題是P/E(市盈率)能否維持在現水平,還是有機會被壓縮一點,再擴大的可能已很低。但明年值得留意的中國科技股數量有望增加,包括已成功回歸A股的奇虎360(如再拉4個停板,周鴻禕或成首富),和日益壯大的新互聯網勢力「TMD」。不要心邪,TMD這個縮寫代表的是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出行。如他們明年上市,必帶來一番新氣象。另外亦希望大疆(DJI)和小米都考慮早日上市。美國的科技股前景仍極佳,亞馬遜、facebook等尤其不容忽視,增長迅速,facebook更快成為價值型股!
油價走勢還看沙特王室鬥爭
近日最令人困惑的當然是硬件半導體股的前景。記憶體股如三星、美光和海力士等的P/E當然超低,如果現時確已是周期之頂,那麼股價亦可能已見頂。大家都很清楚我的觀點,毋須再冗敘。長期我絕對看好,但或需要好幾個月才能證實這周期跟過去之不同,所以短期不用焦急加倉。
大摩當然把石油板塊提升至OW(高配),我們也在關注,但暫時配資比重仍然有限。但感覺上WTI油價要衝破60美元不太容易。沙特王儲已出了不少招,連老表都抓了一大堆,下次是否需要更激一點,索性把老爸都拿下來?反正早有傳聞國王將退位給兒子,如成真油價肯定升穿60美元;如動用武力爭位油價將更火爆,隨時升到70美元以上!
(中環資產持有大摩、三星、facebook、亞馬遜、蘋果、騰訊、建行、工行、匯控、諾亞、中信證券、美光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49&issue=20171201
「謎網50」開口中 醫生股逐隻急跌
1 :
GS(14)@2017-12-05 00:38:14前日證監打老虎將曹貴子旗艦康健國際(3886)停牌,被外界認為屬於風眼位置的康宏環球(1019),昨早一度跌逾一成,低見0.172元,中午跌14.6%,至0.176元,成交654萬元。市場傳出與曹貴子有關連、同為David Webb「謎網50」名單之中的香港教育(1082)及智易控股(8100)均大跌,惟成交疏落。香港教育曾跌兩成,中午挫13.2%,至0.53元,成交347萬元;智易控股跌6.25%,報0.45元,成交27萬元。君陽金融(397)曾成為主要股東的亨泰(197),曾經急跌37%,低見0.36元,中午跌幅收窄至1.75%,至0.56元,成交2,803萬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29/20229340
南韓擬禁買 比特幣急跌
1 :
GS(14)@2018-01-15 03:02:06【本報綜合報道】南韓司法部擬立法禁止比特幣(Bitcoin)交易,南韓稅務局又突擊搜查當地兩大交易平台Coinone和Bithumb辦公室,消息拖累比特幣價格昨日最多跌近2,000美元,低見13,105美元,較上周六高位17,712美元跌近三成。
稅局搜查兩大交易平台
追蹤加密貨幣價格網站Coinmarketcap顯示,比特幣價格本港昨日午後急跌,由15,018美元回落至13,105美元,單日跌1,913美元,主因南韓司法部長朴相基表示正草案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當地兩大交易平台Coinone和Bithumb辦公室則被南韓稅務局突擊搜查,要求交出各類加密貨幣交易資料,調查該兩個交易平台是否涉逃稅。儘管南韓總統府昨回應指禁止比特幣交易不是最終決定,比特幣價格截至昨晚約8時45分,報13,825美元,跌2.27%。以太幣(Ethereum)報1,214美元,跌9.14%,瑞波幣(Ripple)跌8.12%,報1.77美元。另外電指微軟周三一度暫停比特幣支付,擔心比特幣價格不穩。不過,微軟回覆查詢時指公司恢復比特幣支付。微軟於2014年首次於微軟電子錢包增設比特幣支付選項,允許美國客戶使用加密貨幣從Windows、Windows Phone和Xbox平台上購買應用程式、線上遊戲和視頻等內容。此外,SANS科技研究所日前發表報告指,有黑客利用PeopleSoft和WebLogic伺服器出現漏洞,當作加密貨幣掘礦機,掘了611門羅幣(Monero),市值約22.6萬美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2/20272353
龐寶林:美匯急跌更加不利美債
1 :
GS(14)@2018-01-28 15:10:28【明報專訊】美匯指數近期一路迅速下滑跌穿91水平,甚至朝向88水平滑落,或因市場擔心聯儲局加息不及預期,加上稅改計劃後不少企業已宣布將海外現金帶回美國,此時相對於美元急升的歐元、英鎊等外匯資產反而為企業帶來低位購入美元契機,美匯指數這般走勢似有政府操縱貨幣之嫌。同時主要的美債持有國卻在不斷減持美債,亦是令美元走軟的一大因素。中國11月持有美國國債減少126億美元至1.18萬億美元,但仍是第一大海外美債持有國;日本11月持有美債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中國和日本兩國所持有之美債比重均下滑至2000年以來的低位。
上周加拿大央行加息0.25厘亦給美元造成壓力;另外美債佔中國外匯儲備近三分之一,若美元下跌威脅外匯儲備,中國亦可能再度減持;歐洲央行可能收緊銀根引致歐債價格下跌。
走資加劇 10年債息或見3.5厘水平
現時投資者預期2018年美國聯儲局只加息兩次,少於聯儲局自行估計加息3次,不過,全球經濟復蘇加上美國退稅法案獲得通過,刺激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配合油價回升帶動核心通脹若回升至2%或以上,美國更可能加息4次, 不足為奇。
另外,聯儲局將逐步收縮資產負債表,多管齊下推動美國債息抽高;經濟向好,亦帶動企業盈利增加,利好股市走勢,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結果債價必然下跌,資金隨之離開債市,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有機會升至3厘甚至3.5厘。
人幣升GDP強勁 利好中國債市
中長線而言,亞洲債券相對具一定吸引力,目前亞洲高收益公司債及亞洲當地貨幣債息分別高達約4厘或以上,遠勝歐美高收益債及國債。在通脹緩慢的環境及經濟增長下,亞洲地區現時普遍處於寬鬆貨幣政策(包括中國、印度等),令亞洲高收益債券表現優於其他投資級債券。惟要留意其中三大變數:其一,中國會否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其二,若聯儲局加息速度及幅度比較溫和漸進,亞洲債券普遍較能抵禦美國加息的衝擊;其三,若美元後市再度走強,便須小心亞洲本幣債券的風險,相反,若美匯指數再跌至88水平觸底後走強,亞洲本幣債及債券基金反而可同時賺取債息及匯率升幅。
美匯持續弱勢提供人仔走強機遇,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再度升穿6.5的關鍵位,去年央行對人民幣的「逆周期因子」調整已被市場消化,德國、法國及北歐等國逐步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定向降準,對普惠金融領域貨款達目標商業銀行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預計於1月25日全面實施,進一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因此人民幣短期料持續強勢,配合去年GDP增長6.9%亦算達標,利好中國債市拾級而上。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49&issue=20180122
發改委促深圳港口劈價三成 港口股急跌 業界憂削港競爭力
1 :
GS(14)@2018-02-04 21:27:35【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前晚於官網通告,按照反壟斷調查有關要求,包括深圳港等多個港口從今年起要下調進出口集裝箱裝卸作業費,降幅高達30%(見表)。消息拖累港口股昨日插水,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樂見內地整頓港口密謀定價行為,但成本下降未必可以令貨主受惠。立法會交通運輸界議員易志明認為,長遠而言會進一步削弱香港港口競爭力。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國家發改委通告要求,以20英尺集裝箱重箱公示費率為例,深圳鹽田港從每箱1400元(人民幣‧下同)下調至980元;西部蛇口港及赤灣港從每箱1200元下調至800元;大連港從每箱642元下調至510元;廣州港從每箱668元下調至490元。以此計算,深圳的港口減幅最多,達到30%。以上調整每年可減輕進出口物流成本約9.6億元。
招商局港口跌逾5% 和記港口插7%
消息拖累下,招商局港口(0144)跌逾5%至19.34元,中遠海運港口(1199)亦跌5.1%至7.71元。新加坡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也大插7%。
發改委又強調,班輪公司應根據港口減費情况,盡快調整價格,確保減費成果能傳導至實體經濟。據了解,發改委針對沿海港口的反壟斷調查始於去年4月,並已於去年11月率先要求上海港、天津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等主要港口整改,第一批港口降費幅度,可令每年進出口物流成本降低約35億元。
瑞銀﹕和記港口受正面衝擊
瑞銀報告認為,是次發改委的第二輪港口壟斷調查是一個利淡消息。雖然降費對港口營運商盈利的負面影響有限,但市場情緒或因而轉差,預料和記港口信託、招商局港口及中遠海運港口的股價會有負面反應,最受影響的會是和記港口,因該公司正面對失去國內港口市場份額的困擾,例如在上海、深圳西及廣州;加上其盈利對港口費用下降最為敏感。
何立基表示,過去數年不少貨主曾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港口或涉密謀定價,以及收取大量雜費,例如旺季附加費、大霧附加費、文件打印費等,樂見內地整頓這等行為。不過,貨主是否真正可以受惠,還要視乎班輪公司會否因此下調相應收費。
有本港外貿公司表示,目前香港港口費用報價比深圳港口高近1倍。
議員﹕對香港始終有影響
立法會交通運輸界議員易志明表示,香港港口的價格早已沒優勢,只不過班輪公司選擇港口,價格非唯一考慮,香港的高效率能令班輪公司縮短時間成本,這一點比內地仍有吸引力,但長遠而言,內地港口減費,對香港始終有影響,如再不檢視費用,難免會進一步削弱香港港口競爭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57&issue=20180203
傳收緊房貸 A股急跌
1 :
GS(14)@2018-02-13 03:15:21【本報訊】A股持續弱勢,繼周二大跌3.35%後,滬綜指昨一開市跟隨外圍股市反彈,最多升1.6%,但之後倒跌,收市跌61點或1.8%,收報3309點。深成指亦跌130點或1.3%,報10246點。滬深兩市成交5,265億元人民幣。內地傳出收緊房貸消息,令銀行股、地產股大跌,成拖累大市元兇。《中國證券報》昨報道,記者調研廣州、深圳、北京等地獲悉,今年以來個人房貸利率持續上漲,並且銀行對貸款投放較為審慎。其中,廣州地區銀行首套房的房貸利率大多上浮5%至15%。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房貸將「緊上加緊」。《中國證券報》是新華社主辦的證券專業日報,是內地最權威的財經官媒之一。內地歷來在春節假期前水緊,有分析指,官媒放風可能為之後出台收緊政策造勢。報道令保利地產、華僑城A、招商蛇口等十多隻地產股跌停,銀行股方面,建行跌6%,農行跌5.3%,工行跌5.8%。
多隻股份停牌避斬倉
另外,A股難洗頹勢,亦與大量股份停牌有關。截至昨日,已有336隻股票停牌,佔A股總數約十分之一。這些股份停牌主要動機是避免股價再跌,令大股東質押股份被斬倉。據內地媒體統計,這些停牌公司中,累計質押數量佔大股東持股量比例90%以上的高達116隻,在80%以上的有148隻,在50%以上的高達206隻。2015年股災期間,A股有過千隻股份為避斬倉而停牌。由於市場普遍預期這些股份復牌後會再跌,持貨的基金面臨大量贖回,惟有沽出未停牌的股份套現,造成惡性循環。現時停牌股份數量不斷增加,有市場人士憂慮當年景況又再重演。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8/20298877
fb用戶平均瀏覽時間急跌25%
1 :
GS(14)@2018-03-12 02:06:10【明報專訊】外國媒體報道,facebook(fb)用戶平均瀏覽時間跌近四分之一,是演算法調整及產品老化帶來的後果。根據研究機構Pivota分析Nielsen提供數據顯示,fb去年12月用戶瀏覽時間大減18%。fb早前發表全年業績時亦稱,去年底平台用戶每日瀏覽時間減少5000萬小時,令華爾街一眾分析師及投資公司吃驚。
fb在去年開始調整演算法,據研究機構Pivota分析Nielsen提供數據,在去年11月時,fb用戶在核心平台瀏覽時間減少了4%。在剛公布的12月數據中,該百分比更一下子擴大至減少18%。Pivota表示,反映每名用戶的平均瀏覽時間下跌25%。fb旗下的Instagram亦無法倖免,每名用戶的平均瀏覽時間下跌9%。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22&issue=20180310
官方樓指跌足一季累挫近4% 10月急跌2.4% 3年最大單月跌幅
1 :
GS(14)@2018-12-02 07:31:42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595&issue=20181201
【明報專訊】樓市遇冷鋒再獲確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樓售價指數已連跌3個月,10月最新報380.3點,按月跌幅由9月1.3%拉闊至2.4%,為2015年11月錄約2.9%按月跌幅後,3年來最大按月跌幅,近3個月指數已累跌3.7%,令今年首10個月樓價指數升幅,由逾一成收窄至7.8%。學者估計,樓價短期仍將維持下行勢頭,但暫不會出現崩潰式跌市。
明報記者 林可為、張允亭
差估署數據顯示,私樓售價指數由2016年4月至今年7月連續28個月上升、累升約45%;當中2016年11月至今年7月更連續21個月破頂,到今年8月始「斷纜」調頭回落。若以今年7月錄得的高峰位394.8點,相對去年12月352.7點,累積升幅逾11%,雖然8至10月呈現3連跌,但此消彼長下,相對去年底仍然累升7.8%。
細單位10月跌2.5%最多
按單位類別計,10月全線售價指數按月挫1.8%至2.5%不等,當中A型單位(實用430方呎或以下),10月報420.4點,按月跌2.5%,跌幅稍高於大市;至於實用1722方呎以上豪宅單位,上月報323.2點,按月跌1.8%,跌幅相對最細。
另10月私樓租金指數報197.1點,屬連升9個月兼破頂,惟按月升幅由9月0.15%,略收窄至0.1%;總結今年首10個月,租金指數累升5.3%。
學者料租金快將下調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認為,樓市下滑情况短期不會逆轉,因市况受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打擊,其中中美貿易戰膠着,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均拖累樓市交投,買家亦由觀望轉悲觀;然而,冼認為樓價不會大跌,令香港經濟步向崩潰。
至於租務方面,冼日明認為,租金會因應樓價走勢而下調,預計樓價調整後,有部分業主轉賣為租,令租務盤源增加,拉低租金水平。
CCL追平3年前九連跌最長紀錄
另相對反映樓價最新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八大指數齊跌3周,是自2008年11月金融海嘯後再現,其中CCL報177.39點,按周跌1%,連跌9周即約兩個月共4.94%,追平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連跌9周的近年最長紀錄;反映大型屋苑樓價的CCL Mass報179.34點,按周跌1.01%,同樣連跌9周。
八大指數齊跌 海嘯後再現
事實上,跌勢蔓延到市區,其中九龍CCL Mass報176.19點,按周跌1.22%;港島CCL Mass報182.10點,按周跌0.27%。另新界東CCL Mass報189.92點,按周跌0.28%,連跌13周即約3個多月共9.05%,創該區最長連跌紀錄;新界西CCL Mass報162.68點,按周跌2.07%。
此外,CCL(大型單位)報176.73點,按周跌0.73%;而CCL(中小型單位)最新報177.52點,按周跌1.05%,連跌13周共6.17%,創該指數最長連跌紀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