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芯片巨人黃仁勛:時刻保持危機感
付出終有回報,這句話送給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作為過去一年的年終獎勵最合適不過。英偉達股價在過去的一年中上漲近200%,成為納斯達克表現最好的公司。
黃仁勛23年前創立英偉達起,就一直從事芯片制造。而他堅持走圖形芯片的小眾市場的策略也終於獲得了回報。
“下一個技術的大事件是什麽?”當愛丁堡基金公司投資經理PaulinaSliwinska在矽谷尋求答案時,她並沒有在炙手可熱的初創公司23歲的創始人身上找到答案,反而是在一個創業23年的“老頑童”身上獲得啟發。
CES的明星

今年1月,拉斯維加斯CES開幕第二天,LVCC的北3館依舊人聲鼎沸。北3館是汽車館,包括大眾、福特、本田、尼桑在內的眾多車企和供應商雲集,它們展示了智能汽車行業包括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在內的尖端的技術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英偉達(NVIDIA)的展臺藏在北3館的最深處,當天展臺人流達到了峰值,接連接待了好幾批前來參觀的同行和合作夥伴。英偉達負責自動駕駛和生態系統的副總裁SahinKirtavit在一遍遍地向參觀者介紹英偉達在CES上最新推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人工智能技術。
“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路試汽車BB8(名字來源於星球大戰),已經在加州和新澤西州經過多次測試,它已經可以在行駛的過程中識別出其他車輛、交通指示燈、車道線、路標等相關道路信息。比較有亮點的是讀唇,因為道路上往往噪音較大,對語音識別準確率有很大影響,語音識別結合讀唇想象空間很大。”Kirtavit介紹道。
人群中,一個穿深棕色皮夾克、皮膚黝黑、中等身材的男子正在認真聽Kirtavit做介紹。他就是英偉達創始人CEO,被稱為“教父”的黃仁勛。黃仁勛總是非常認真地聽員工的每一次工作匯報和每一個PPT。邊上走過來一些希望尋求業務交流的合作夥伴,他都以“我需要認真聽一下介紹”為由拒絕了。
在Kirtavit的介紹結束後,第一財經記者問黃仁勛對於CES的整體感受。黃仁勛表示:“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英偉達這次就帶來了和兩家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供應商ZF和博世,以及地圖供應商HERE和ZENRIN的合作方案。”
受到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大潮的推動,英偉達可以說是今年CES上一顆耀眼的明星。CES開幕前,黃仁勛就受邀作為今年首位主題演講的重量級CEO進行開場演講,介紹英偉達今年的產品和戰略重點及英偉達在遊戲、TV和駕駛上的願景。當時黃仁勛表示:“英偉達致力於用人工智能汽車重塑10萬億美元的交通行業,運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汽車駕駛更加安全,更加個性化而且更加快樂。”
英偉達在無人車上已經和包括特斯拉、奧迪、博世在內的車企廣泛合作,並且已經向特斯拉銷售了大量硬件。英偉達利用其Tegra處理器幫谷歌完善無人駕駛車,第一代無人駕駛平臺DrivePX被用在奧迪A7上,去年一發布DrivePX2無人駕駛平臺,特斯拉就宣布新的特斯拉車將搭載DrivePX2。沃爾沃開測的XC90SUV自動駕駛汽車搭載的也是DrivePX2平臺。
奧迪汽車美國總裁ScottKeogh也表示,奧迪和英偉達合作開發的人工智能汽車能在2020年之前上路。Keogh說道:“自從奧迪十年前與英偉達合作以來,奧迪銷量從每年6萬輛汽車增長到2016年的每年21萬輛。原因是我們兩家的工程師一起創造了瘋狂的技術。”
黃仁勛確實是一個為技術“瘋狂”的人。他的下屬稱他是“AI(人工智能)狂人”。隨著人工智能的趨勢蔓延,英偉達所主攻的圖形芯片(GPU)的需求也呈現爆發式的增長。這令英偉達股價在過去的一年中上漲近200%,在過去5年上漲超過500%。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尤其是幾百上千層的神經網絡對高性能計算要求非常高,GPU對處理複雜運算擁有天然的優勢:它有出色的並行矩陣計算能力,對於神經網絡的訓練和分類都可以提供顯著的加速效果。

因此,搭載GPU的超級計算機已經成為訓練各種深度神經網絡的最佳選擇,比如谷歌大腦早期就是使用英偉達的GPU做深度學習。世界上目前有3000多家AI初創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了英偉達提供的硬件平臺。AndreessenHorowitz風投公司的合夥人馬克·安德森也曾表示:“他們已經投資了大批基於深度學習的創業公司,幾乎每家公司都在采用英偉達平臺。”
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英偉達不僅僅賣芯片,還賣板卡,而且擁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以及加速計算等多個領域的研發,甚至已經擁有自己自動駕駛汽車。這是2016年英偉達業績出現爆發的原因。”
重視細節
付出終有回報。
1993年英偉達成立,4年時間里英偉達先後推出NV1和NV2芯片。由於押註在錯誤的技術方向,NV1耗盡了公司最早的投資,為了生存,公司從100多人裁員到30多人。這時日本遊戲巨頭世嘉拋出繡球,希望英偉達研發一款遊戲機芯片,訂金700萬美元。這筆錢拯救了英偉達的命運。但世嘉後來放棄了合作,NV2最終也失敗了。
一再的碰壁足夠讓許多創業者就此倒下,但黃仁勛是頑強的,他要為已然奄奄一息的英偉達找到一個突圍的出口。他將英偉達的戰略從遊戲主機轉向PC市場,並馬上從遊戲設計公司晶體動力挖來DavidKirk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研發團隊。
同時,黃仁勛決定采用微軟PC顯卡市場的Direct3DAPI標準。這一做法讓英偉達獲得了微軟垂青。在微軟帶動下,下遊廠商紛紛和英偉達結成夥伴。抱緊微軟大腿後,英偉達終於活了下來。
黃仁勛至今都以創業者的節奏來管理公司,他嚴格的管理方式有時也令員工直呼“受不了”。據英偉達亞洲一位市場部的員工透露:“黃仁勛每天都要看文件到深夜,睡得很少。而且他對翻譯的要求非常高,助手翻完的資料他都會親自驗證。”黃仁勛兒時就搬到了美國,英語熟練。
而到了年終各部門主管匯報工作時,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據英偉達員工透露,黃仁勛的風格是,不會聽一個人從頭到尾把他的PPT講完,而會采用“抽查”的方法,比如他會問:“請你把PPT上第23頁的第2個小標題的內容講一下。”因此員工必須親自編寫他的PPT,並且對PPT上的內容了如指掌才能“過關”。
“說話很有力氣,感覺可以從早到晚說個不停”是英偉達員工對黃仁勛的普遍印象。據他的手下稱:“黃仁勛自己還會讀很多論文,是大公司老板里面對新技術細節了解最深的。他會管第一線的工程師,給他們布置任務,檢查進度。要求任何可能會阻礙進度的事情需要第一時間跟他匯報。”
英偉達的員工還向第一財經透露,黃仁勛似乎不怎麽靠秘書,基本大部分行程就是他自己安排。“例如找他吃飯就直接給他發短信,然後直奔PaloAlto(英偉達總部所在地)那幾家他常去的餐廳就行。”該員工表示,“他有一段時間對深度學習非常著迷,只要以此為由就能把他約出來討論,即使他已經有約了,也會過來趕個場。”
去年英偉達爭取到了包括Sliwinska在內的眾多投資者的信任,成為炙手可熱的芯片制造商。黃仁勛表示,旗下產品如果繼續針對電腦遊戲機器的小眾市場定位,將脫穎而出,而語音識別及無人駕駛也將成為公司的主要新技術。

黃仁勛長期堅持的圖形芯片上的根本優勢正在快速發展的芯片的領域占據更廣闊空間和地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以及無人駕駛汽車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回報,並顯著提高英偉達收入。在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用於數據中心和車輛的芯片需求上升促使英偉達銷量猛增了54%,利潤也實現翻番,創下新紀錄。
“作為特斯拉今年最新的合作夥伴,特斯拉銷量的增長也推升了英偉達芯片的需求。”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斯拉的帶動下,英偉達正在成為投資人的新寵。目前Sliwinska所在的基金公司已經追加對英偉達的投資,現已成為英偉達第十大股票持有人。Sliwinska說:“黃仁勛工作十分投入,未來10年的機會是驚人的。”
英偉達生產的圖形處理器反映了市場的新趨勢。圖形芯片能呈現更真實的圖片,讓電腦遊戲玩家更加身臨其境,更具沈浸感。而在過去十幾年中,這部分市場非常小眾,電腦處理器和智能電話芯片大多被英特爾和高通壟斷。
在黃仁勛看來,公司業績的增長受益於在硬件及軟件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對於電腦和汽車自主學習方面的投入。但是他表示自己最終的勝利還未到來,因為英特爾和高通也正在相關領域奮力猛追,而且英特爾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是英偉達收入的兩倍,而高通則擁有充裕的現金流。事實上,高通是目前擁有現金最多的芯片制造商。
“我們唯一能保證的就是我們創新的速度。”黃仁勛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根據曾經為黃仁勛工作的英偉達員工反映,53歲的黃仁勛依然視英偉達為創業公司來運營,快速決策並要求快速執行。對於半導體制造商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芯片從設計開始,到投放市場以及進行生產可能需要耗費多年時間和數億美元投入。芯片公司通常會先發布路線圖,顯示那些複雜細節,然後據此創建團隊。而決定如何設立價值數億美元的工廠則需要周全的計劃。
英特爾的潛伏
黃仁勛曾自豪地說:“英偉達之所以行動迅速,是因為不考慮往後的兼容性。哪里快就走哪里,哪里不爽砍哪里。你看英特爾,要兼容各種老程序,所以新東西用起來就慢。”
然而,即使創建英偉達並將其構建成最大的圖形芯片制造商已經足以讓黃仁勛成為一個億萬富翁,時刻保持危機感仍是他成功的動力。
黃仁勛的擔憂是有道理的。英偉達成熟的對手英特爾,就位於加州矽谷SantaClara101高速公路對面。英特爾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有分析師認為,英特爾如果將其他計算機功能納入其現有的處理器中,將對英偉達構成潛在威脅。

事實上,當英特爾決定從2008年開始將芯片組技術應用到其產品中時,英偉達的芯片組業務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盡管如此,在圖形芯片領域,英特爾從來沒有成功說服其高端計算機用戶從英偉達切換過來。而與此同時,英偉達正在努力推動用於數據中心服務器的快速增長的芯片市場,這一部分也是英特爾最賺錢的業務。
傳統數據中心是配載在由英特爾最昂貴的服務器芯片驅動的電腦上的,許多潛在競爭對手一直在試圖打破英特爾在市場上的封鎖。現在,由連接設備和在線服務創建的大量信息,壓倒了傳統計算機分析和使用這些數據的能力。而基於英偉達已經做了好幾年的工作,圖形芯片越來越多地被編程用來運行人工智能系統,這些系統可以執行任務,例如沒有人類的幫助就能夠閃電般快地識別圖像和語音。
雖然英特爾處理器在執行複雜操作方面極其快速,但是它們在同時執行多個任務的時候就存在限制。而在這部分業務上,圖形芯片的市場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它們可以用於同時執行大量而又簡單瑣碎的任務。
目前谷歌和亞馬遜也正在把提供基於圖形芯片的計算作為其雲服務的一部分。盡管如此,大多數數據中心的工作還都是由英特爾的微處理器完成的,而其他類型芯片的供應商也在努力為市場定制低功耗的產品。現在,投資者認為英偉達正在引領為人工智能提供主要引擎的趨勢。Synovus信托公司的基金經理丹尼爾·摩根說:“英偉達是最為熱門的公司,你現在必須把它們放在列表的頂部,它們的定位很好。”
英偉達數據中心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顯示,收入為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200萬美元翻了近3倍。盡管如此,這也僅勉強撼動了英特爾在處理器市場占有率超過99%的地位。英特爾的服務器芯片業務在最近一個季度的銷售額達到45億美元,帶來了超過20億美元的利潤。
路透社去年在一篇分析英偉達進軍汽車電子業務的文章中,解析了從一家消費電子廠商轉向汽車元件廠商的轉變之路,不過文章同時稱:“在此過程中他們還需要學習很多,因為汽車行業跟消費電子行業有非常大的不同。”
2011年英偉達花了6年時間開發了用於3D導航信息系統的Tegra處理器,並用於奧迪A8豪華車型上,相比之下,英偉達開發用於遊戲平臺的芯片通常只要三四年。也正是這個過程,讓英偉達的工程師認識到了他們的工作並不是把筆記本或者主機芯片塞到汽車中那麽簡單。
英偉達汽車業務高級工程師DannyShapiro表示:“我們學到了‘汽車升級’到底是什麽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重啟,因為哪怕儀表盤偶然出錯,這不僅意味著用戶會發怒,還有可能導致昂貴的售後維修。”
十余年來,英偉達的努力現在看來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其在汽車電子行業依然是新兵,與傳統巨頭瑞薩電子、TI德儀、Intel及高通公司的業務相比還差得遠。
目前英偉達的汽車電子業務只占該公司47億美元銷售額的4%,只是TI公司去年在該領域18.6億美元的十分之一。不過公司預計未來該業務的營收將達到2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數字顯示系統。英偉達預計5年後它們的芯片將用於3200萬輛汽車上。
黃仁勛個人也非常喜歡跑車,英偉達一位員工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黃仁勛毫不避諱自己擁有2輛法拉利和2輛特斯拉的事實。他經常說:“當你跟汽車公司共事,你跟他們一起做產品開發,多年後你就會學到他們的文化,但是汽車工業需要新的發明。”
山影“強勢融資”:萬達華誼巨人爭相入股,“後侯鴻亮”時代依然價值40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0/161138.shtml
山影“強勢融資”:萬達華誼巨人爭相入股,“後侯鴻亮”時代依然價值40億?
山影作為國企,融資過程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誰來擔?
本文系娛樂資本論(微信 ID: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
山影,這家成立了38年“國企老字號”,即將完成與資本市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釋放15%股權,融資6個億。
在這次融資中,山影表現出的強勢、任性、苛刻,與眾多投資人的瘋狂追逐,形成了鮮明對照。這一幕,也成為這個優質內容稀缺時代的生動註腳。
山影曾出品《瑯琊榜》《偽裝者》《歡樂頌》等一系列精品熱劇,並給外界留下了“山影出品,必屬精品”的印象;但隨後,山影又經歷了核心制作團隊侯鴻亮、孔笙、李雪“鐵三角”的相繼離開。如今的山影,究竟價值幾何?這一點曾引發行業熱議。
對於“久旱逢甘霖”的資本而言,這一點似乎完全不是問題。
此次融資中,山影直接開出了40億估值的“報價”,並對投資方的資質提出了一系列近乎苛刻的要求,依然收獲大批投資人的追捧。
這包括:萬達院線,華誼兄弟、巨人遊戲旗下投資機構,乃至申通快遞、美的集團等公司的老板。
值得註意的是,山影2016年凈利潤預計在1億元以內,40億估值對應的PE倍數已超過40倍,而目前電視劇行業上市公司的PE倍數也不過在30倍左右。
換言之,資本很難在山影身上賺取超額收益。反倒是山影,提出了“不對賭、不回購、不讓山影裹挾進資本大潮”的口號。
當然,這件事的另一重背景是:山影作為國企,融資過程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誰來擔?
萬達、華誼兄弟、申通快遞等,多家上市公司爭搶山影15%股份
歷時2個月,山影股份的增資擴股基本宣告結束。
根據山東產權交易中心今天的公告,萬達院線、上海雲峰新呈投資中心等8家投資機構,奪得入股山影股份的機會,並擬定以6億元的價格買下山影股份15%的股權。
山影股份這次增資擴股的方案比較複雜,將15%的股權拆分成了A類和B類兩部分。這兩部分享有同樣的價格,但數量上不同。超過1%的屬於A類,低於1%屬於B類。

(來源:山東省產權交易中心官網)
據了解“這次只是公布擬定投資方,幾天之內,有可能還會有新的投資方在最後幾分鐘時間加進來,也有可能名單中現有的投資方退出。但大概5-7天時間後,就會有一個確定的公告出來。”
娛樂資本論註意到,山影股份在這次融資中顯得相當強勢,要獲得此次參與山影股份增資擴股的機會,並不容易。山影方面對投資機構的資質做了非常嚴格的限制。
以A類股權為例,投資方如果是股權投資類基金,除了對基金的資產規模(35億元以上)、基金管理人(5年以上投資管理經驗)、項目負責人(5年以上文化產業投資管理經驗)有限制之外,還需具有新媒體平臺、影視劇公司、網絡文學等領域的成功投資案例。
如果是非股權投資類基金,則需滿足4個條件,存續時間不少於10年,實繳註冊資本不少於10億元,近3年連續盈利且經審計累計凈利潤不少於20億元,為影視行業或影視行業上下遊的企業。
除了上述條件之外,投資方還需繳納相應數額的保證金,並且在增資完成後3年內不轉讓獲得的山影股份的股權。根據上述條件,影視巨無霸萬達院線拔得頭籌,以1.8億元獲得山影股份4.5%股份。
對於為什麽要入股山影,萬達院線一名高層告訴小娛,“從歷史上看,山影是電視劇企業里面的老大了;而且,山影是國有背景公司,山影制作的項目,其他電視臺應該也會優先采購。從財務方面來看,對於萬達院線而言,這就是一筆小投資,風險比較小,如果不可能上市的話,是不會投的,大家都是奔著上市去的,如果能上市,估值應該比現在高多了。有人想投,估值自然就高了。從戰略上來看,就是萬達院線渠道很強,但內容制作是短板,所以,在尋求一種業務互補,找一家國內有制作能力的公司投資。”
其他7家機構也來頭不小。其中,上海雲鋒新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之前曾經投資過螞蟻金服等知名企業,背後除了華誼兄弟、泛海投資、新華聯控股、巨人投資等機構股東之外,還有幾位國內巨頭企業的董事長。其中,陳德軍是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董事長,而方洪波則是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更有意思的是,這家背景豪華的有限合夥公司似乎就是為投資山影才成立的。根據工商資料顯示,上海雲鋒新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成立日期為2016年2月3日。而此時,萬達院線的一位朋友曾經跟小娛透露,已經在跟山影接洽關於新一輪投資事宜。
另外,泰州潤信泰嶽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為江蘇泰州市海陵區財政局,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則是濟南市國資委,而上海國和現代服務業股權投資基金則由上海國際集團等發起設立,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的大股東為山東廣播電視臺。
山影背後的股東們妥妥是財大氣粗的大戶人家。
侯鴻亮團隊出走,山影如何撐起40億估值?
根據山東文交所的公開資料顯示,山影股份近幾年的凈利潤並不穩定。2013年凈利潤為100萬,2014年凈利潤為289萬,2015年凈利潤為9108萬。據悉,盡管2016年財務數據還沒有完全統計完,但應該凈利潤應該在1億元上下。
這就意味著,按照此次增資擴股40億元的估值,PE已經超過40倍。山影股份這個估值是高還是低,我們可以通過業內以電視劇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估值做一個比較。
2016年剛剛完成借殼上市的歡瑞世紀,估值30億;2015年慈文傳媒借殼禾欣股份,估值24億元;更早之前的長城影視借殼江蘇宏寶,估值約23億。山影股份40億元的估值,無疑大大超越上述3家公司,相當於已經上市的長城影視總市值的2/3。
“現在對影視公司的評估和股價有時候是不合理的。有時候三五個人成立了一家影視公司,接著因為一兩個爆款,馬上估值二三十個億,屢屢創造出影視投資的神話,這是資本市場的玩兒法。但山影這次估值不是完全按照資本市場運作的,還考慮了我們38年歷史的,以及制作能力,和作品綜合影響力。我們山影提出的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二,就看未來30年,不做快,不做高,不做大,維持百年大計。”
在其看來,從第一屆金雞百花,山影三連冠,到後來的武打劇《白眉大俠》,再到商戰劇《闖關東》,山影是一直走在前列的。“比如諜戰劇《誓言無聲》也是山影最先拍攝的,以前中國是不允許拍攝諜戰劇的,是山影的領導說服了公安部9位副部長才讓拍攝的。一直到後來的《北平無戰事》、《瑯琊榜》、《歡樂頌》都是山影出品。”
本質上來說,這個40億也不是山影決定的。山影通過對標,研究市場,資產評估等一系列財務數據出來之後先提出一個意向價格,然後報告給省財政廳,它會提出一個指導價格,然後經過董事會、黨委會和股東會進行集體決議,決議完了之後才會出現現在這個價格。
山影是國有背景集團。所以,這次融資,其實是國有資產轉讓。正常的手續是,山影會掛到文交所發布招商書,經過層層審批。跟私企的老板把東西直接賣出去不同,因為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萬一你賣便宜了呢?
不過,問題在於,山影股份2015年至今的凈利潤更多靠《歡樂頌》《瑯琊榜》《偽裝者》等爆款大局支撐,而這些大劇背後的實際操盤手侯鴻亮等人已經重新創業成立了東陽正午陽光。人們不禁疑問,侯鴻亮出走後,山影還值40億嗎?

從這份表格來看,山影還是有比較多的主旋律影片IP。但問題是,這些主旋律影片的盈利水平可能並不高,山影該如何應對呢?目前的策略是擴大開源,以前是電視劇單收入來源,現在擴大收入來源,電影,網劇一起發力。根據介紹,山影股份未來將繼續在網劇上增加投入。
據了解,目前山影11個工作室都在,包括《闖關東》、《大染坊》的團隊基本還在,所以,基本創作能力還是會保持。今年剛開完2017年工作安排大會,每個工作室都有5-6個項目,今年一共有70多個項目上馬。其中電影兩部,其中《瘋嶽撬佳人》已經定檔今年情人節檔;電視劇有十幾部,馬上開機的有4部,包括《大運河》《溫暖的村莊》等,還有一部超級網劇。
無業績對賭,山影股份不著急上市?
還沒有上市的山影股份,其強勢不僅表現在估值高,而且不必像其他獲得融資的機構那樣面臨業績或者上市方面的對賭壓力。
早在去年11月,山影集團上市辦主任李鋒就曾表示,國內的頂級公司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山影股份第一輪融資,且給出了“不對賭,不回購,不把山影裹脅到資本大潮中去”的承諾。
相比之下,同樣是國有文化企業,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長江文化就顯得很弱勢。2015年10月,長江文化完成增資擴股募資3億元,並引入萬家共贏、建銀龍德、港中旅、上海思徵、東陽文瀚5家機構,其持股比例為25%。
值得註意的是,5家戰略投資者在入股的同時,還要求對長江文化未來的業績和上市進行約定。比如,建銀龍德要求長江文化2015年經審計凈利潤應不低於3631萬元,2016年至2017年經審計凈利潤年增長率應不低於30%。如果業績不達標,長江文化賠償的金額將以建銀龍德增資作價的市盈率24.79倍計算。
另外,根據對賭協議,長江文化至少要在2016年12月31日前實現股轉系統掛牌轉讓並采取做市方式交易,還要在2017年12月31日前在增資方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以首次公開發行或反向收購等方式實現掛牌上市。
不過,沒有上市方面的對賭壓力,並不意味著山影股份不想早點上市。
2015年12月,山影集團曾與魯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山影股份改制上市這個項目是雙方合作重點。2016年初,山影集團總經理晉亮就曾透露,山影股份上市預計在2016年五六月份可能會上報到證監會,先期是先上新三板,也可能直接上創業板或者主板。不過,最終兩者都沒有成行。
“山影從2013年就開始著手準備上市了,今年會準備好,明年報送上市資料。但是前一陣子A股掛牌審批比較嚴格,現在每個月能掛牌50家,按照前面有700多家公司排隊計算,大概還有1年多的時間才能上市。但是,具體在深市還是滬市掛牌還沒有最後決定。”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 ID: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山影
贊(...)
分享到:
奥克股份:化工“小巨人”的选择
1 :
GS(14)@2010-10-20 22:49:54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0/157950.html
一直在环氧乙烷领域深耕,先是靠切割液起家,现在已经占据全国70%市场;接着公司进入减水剂聚醚单体领域,目前也已经占据33%。这家公司还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吗?
过去几年间,朱建民找到了两个产品,让他参与创建的奥克股份(SZ.300082)在6年时间里净利润增加1200多倍。
这两个产品都是环氧乙烷(一种化学品)的衍生品——用于多晶硅生产的切割液、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的减水剂聚醚单体。
20多年来,朱建民的生活从未离开过环氧乙烷,朱对这种东西的喜爱简直就像华罗庚之于数学,以至后来它发威爆炸给朱建民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时,朱用了四个字来描述:无怨无悔。朱本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简单直接地表达观点:“我会很不客气地说人,也不太注意形式。反正我是非常简单,我觉得非常轻松,我希望别人也这么做。”
“环氧乙烷是公司的粮食,我们一切产品均以此为原料。”朱称。奥克最多时候曾经做过300多种环氧乙烷的衍生产品,但赚钱很少。后来朱把主导产品缩减到两种:切割液和减水剂用聚醚单体,前者属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游,后者是高性能混凝土上游,这两个产品都赶上了行业爆发期,奥克公司营业额自2003年起逐年翻番,2009年净利润达到1.67亿。今年5月,公司正式成为创业板的第81家上市公司,筹集资金近23亿元。
有环氧乙烷的省份,就有工厂
9月8日,经过三个月的试生产后,奥克股份子公司广东奥克化学有限公司的年产5万吨环氧乙烷基化系列产品项目正式投产。项目建于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内,既可充分享用邻居茂名石化的环氧乙烷原料,又能直接面对南方市场和目标客户。
这是奥克股份全国布局的一个重要棋子。
既跟着原料走,又跟着市场走。就公司的在建工程看,在沈阳,奥克股份有3万吨的聚乙二醇型多晶硅切割液项目,在扬州公司有3万吨的太阳级硅切割液项目,在南京有8万吨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项目。
“国内哪有环氧乙烷,我们工厂的布局就在哪。全国环氧乙烷的原料分布58%在华东,我们大规模的装置重心也在华东,包括南京、扬州、上海。”朱建民说。另一个方面,中国高速铁路的几个中心枢纽也是奥克股份的目标所在。奥克股份生产的减水剂聚醚单体正是用于高铁混凝土的必备之物。
环氧乙烷的易燃易爆属性决定了它不可以远程运输,这一点恰恰是公司战略布局的价值所在——日后谁要想和奥克股份叫板争抢环氧乙烷衍生品的老大地位,几乎绝无可能,因为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缝隙可钻。而这种产能扩张,一直是奥克股份的基本战略之一,也是公司6年1200倍净利增加的基础所在。
朱建民说:“我们历来都有3~4年的提前量,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工作都是3~4年以后的事情,特别是新工厂的建设。我们都是5年规划,我们十一五规划是15万吨,实际上今年会达到18万吨,所以十一五目标已经实现了,十二五的目标,应该是十一五的3倍。如果产能和产量一样的话,说明什么,你没有容纳的能力了。”
这一思路尤其适合那些产品需求异常爆发的市场,多晶硅切割液和减水剂聚醚单体正符合这一特性。即便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为规避风险,朱建民把办公楼、技术中心等非生产设施都停建了,却一直保持生产线的建设。随后的2009年,奥克抓住了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高铁市场机会。由于有新增产能,公司减水剂聚醚单体销售额从7600万元提升至接近3亿元,去年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成为全国第一,而之前只有几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已经上升至33%。
奥克股份的公开资料显示,未来三年,公司将实现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的产能30万吨以上,太阳能光伏电池用多晶硅切割液和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用聚醚单体的市场销量24万吨以上的战略目标。
如今,减水剂聚醚单体已经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产品,其地位甚至高于让公司真正跨越的多晶硅切割液。到今年年底为止,公司减水剂聚醚单体的销售额有可能超过切割液。
找到聚醚单体“新力量”
早在1998年,奥克股份曾经帮助过意大利一家公司加工减水剂聚醚单体,因为这个产品也是环氧乙烷的衍生品。但是连公司都不知道这种产品用在什么方面,国外公司也没告诉他们。后来通过广泛查询资料才知道用于高性能的混凝土,比如高铁。
后来的2003年奥克开始研究这种产品,公司始终希望多几种产品以增加安全边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性能太好,成本过高,大多数工程承担不起,当时国内只有三峡大坝在用。
“实际上,早在2000年就有一个说法,说混凝土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我们2003年研究的时候,中国虽然在开发高铁、磁悬浮,可什么都没有定论。但混凝土,就从建筑市场看,它的市场就不得了。另外,在新型建筑材料里,添加剂也是一个趋势。”朱建民说。
奥克几个人分析后,认为经济成本高用不起只是暂时的,在未来,这种产品一定会出现大市场。如今,发达国家减水剂的使用率是70%左右,而国内也接近30%。
时间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2005年起,国家开始在高铁发力,而这些工程是一定要用到高性能混凝土的。2007年,国家铁道部出台了一个技术标准,强制使用这个东西。在这轮增长中,奥克抓住了机会,去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全国第一位。按今年半年报显示,减水剂聚醚单体占有率已提升至33%。如今,依靠这块市场的拓展,奥克股份即可在未来数年保持不错的增长。这也正是奥克股份当初的战略意图所在。
“第一,你要有准备,就跟一直准备起跑等待发令枪到来一样;第二,你的产能在哪,这很重要。没有那么大的产能,是没有能力抓住机会的,即使你有资金也不行。”朱建民说。之所以能找到减水剂聚醚单体,是因为奥克股份的九个字战略方针: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这也是朱建民从创业伊始就坚持的。
为什么是多晶硅切割液
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战略方针在进入多晶硅切割液市场前已经确立,而这要从朱建民最初的创业故事谈起。
朱建民1985年读研究生接手的课题就是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非常特殊,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这种物理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能用于50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不仅包括日常洗涤剂、香皂、牙膏等,甚至能在顶尖的生命科学中用于生命蛋白的修复。”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朱建民继续研究环氧乙烷相关课题。1991年的一天,他和刘兆滨(奥克创始人之一,现为公司董事、副总裁)正在实验室工作,突然试验爆炸了!这次事故中,朱建民失去了一条腿。“你知道试验装置有多大?就跟一暖瓶似的那么大。2立升装置,实际上只有700多克的环氧乙烷。你说这威力能有多大?”
“当时我31岁,而立之年。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我没有掉过眼泪,尽管心里也很难受。我爱人当时带着孩子在医院照顾我,别人都说,短短一个月她好像老了十几岁。”朱建民的爱人还是他初中的同学,朱歪了歪头,笑说:“你应该能看出来,我这人很坚持,一旦看好的,绝不改变。”
1992年,朱建民和他的搭档们就和学校谈,搞校办企业,当时谈得很清楚,如果学校不做,他们就离开学校自己做。“我们是教师办企业,对企业很多事,比如经营都不太了解,后来都三个月了,还没搞明白销售是怎么回事呢。大伙就在一起琢磨什么经营计划、费用计划。一开始挺好,赢利了几个月,很奇怪第5个月怎么亏损了,一看原来是没记账。”刘兆滨笑着说。
他们做了几年洗涤助剂产品,稍有盈余,但很快学校体制弊端出现。他们给企业提出了5年规划,可是学校还没有5年规划呢,其他人都不理解:这个事以后让谁干还不一定呢,想那么远干什么?他们觉得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很糟糕,于是下定决心,早晚脱离学校自己做。
2000年,他们离开学校自己创办了奥克公司,还延续原来的产品做油田助剂、洗涤助剂、纺织助剂和农药助剂。这时候,公司产品已经有300多种了,但客户非常分散。“销售2000吨产品就有200个客户。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客户平均才10吨,这10吨他可能欠你2万块钱。”更大的困惑在于,“这么多高智商的人,就创造这么点利润?2000年是负2.49万,到2003年才14万,完全没有体现出附加值。”朱建民开始想办法。
他组织全公司的人学习比尔·盖茨的材料。其中一段盖茨谈到为什么IBM没有在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上取得大的成就。
通过这次学习,朱建民他们总结出做产品要眼光超前,要符合市场趋势。而奥克的优势在环氧乙烷领域,这是他们喜欢的事业,不会离开。
他们开始研究国内外跟环氧乙烷产品相关的大公司资料。“顺藤摸瓜,找国内外历史长、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专利领先的公司,看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其中和中国市场相关的有什么。后来发现德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非常好,速度飞快。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显然是大趋势。太阳能原材料是多晶硅,而多晶硅生产所用切割液则必须要用到环氧乙烷。按照九个字原则,我们选到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切割液。然后我们去查中国海关信息,在2003年就有这种产品进口过来,可是需求量微乎其微,全年只有100、200吨,都没有我们当时一个农药的客户大。但是我们还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搞开发。”朱建民说。
由于奥克最初是校办企业,在学术界很活跃,业内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终于在2003年的一天,施正荣的两位朋友出现在了奥克的门前。其实,从施正荣回国创业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发展,但光伏的上游设备企业,比如多晶硅切割机以及切割液都是国外进口,价格高、周期长,完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业内另一家公司北京有研的人告诉施正荣的朋友,全国只有奥克公司在做切割液方面的研发。
于是,日后全球最大的切割液生产企业迎来了它的第一笔业务。接下去的故事,顺理成章发生了。此时,朱建民已经在环氧乙烷行业“潜伏”了十多年。
下一个杀手级产品
是什么让奥克公司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朱建民坚持认为:奥克取得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光伏产业或者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爆发期,也不仅因为他们技术有多强,甚至也不是战略布局正确,而是他们在很早就学会了分享两个字。这产生的重要结果就是:聚人。
一个没有人的企业,什么都不用谈。有了人,一切才有可能。朱建民用两句话总结了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聚集了人,人创造了一切,也就是奥克的综合竞争力。”
奥克从校办企业开始就养成了分享习惯。所以很少发生因利益不均而产生的矛盾。“最初在校办企业时,我们签的第一个成果转让合同,得到了3万块。当时首期人家付了2万块,科研费提30%,就是6000块钱。最后到我们实验室手里一人只有1000块。剩下的都分给了学校各个部门,因为考虑到做实验要用仪器、药品等。”刘兆滨说。
这种类似“见者有份”的分享传统,一直跟随奥克到今天。2000年设置有限公司的时候,全公司50来个人有一半都成了公司股东。他们把奥克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共同创造,共同分享。这几个字在奥克的公司里随处可见:门上,墙上,画册上。
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已经在环氧乙烷领域成功运作两个杀手级产品之后,朱建民还能再度创造奇迹吗?奥克股份正在试图找到下一个类似产品。“有很多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事情值得奥克去做。几个方面: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技术、新医药。环氧乙烷本身可以做几千万、几个亿的生意,也可以做几十亿,上百亿的生意。”朱建民说。
朱建民希望在今年11月份,就公司的十二五规划以及超募资金投资的项目形成一个初稿,并在明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正式批准。
不要问下一个杀手级产品会是什么,只需记住,朱建民手握20亿现金、全国最好的技术团队,并已在全国环氧乙烷产能富足的各个地方布局。
在中国,已经无人可与朱建民在环氧乙烷行业抗衡。这是不争的事实。
红点分析
奥克股份先是找到了用于多晶硅生产的切割液市场,并做到了全球第一,占据国内市场70%以上;后来进入了用于高铁混凝土生产的减水剂聚醚单体市场,目前占据33%市场份额。
公司掌门人朱建民正试图在环氧乙烷领域寻找新的蓝海,他相信这块市场可以达到百亿元级别,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刚刚过8亿元。
朱建民手上握着一把好牌。有钱,光现金就超过20亿;有技术,全国最好的专家都在他的麾下;有团队,他们已经一起打拼了20年;还有,他们在全国环氧乙烷产能富足的各个区域布局,由于环氧乙烷不可以远程运输,这将给试图挑战的对手设置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IT巨人李開復 中國山寨版有出頭天
1 :
GS(14)@2011-02-17 22:55:112011-2-12 Im
蘋果、微軟和Google是當今全球最受矚目的三大IT巨企,能躋身這種巨企高管之列的華人已少之有少,能先後加盟這三巨頭、並身居要職的華人管理高層,更是屈指可數,現年49歲的李開復,就有着如此驕人的履歷。
伴隨三大巨企成長,見證美國矽谷和北京中關村的崛起,李開復將他所有這些職業經驗,融滙成對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敏銳洞察力。2009年他告別Google,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風險投資平台「創新工廠」,發掘中國互聯網的明日之星。
近年中國互聯網企業急促冒起,在港上市的騰訊(00700)股價一度破新高至200元,優酷網在美上市首日掛牌爆升1.6倍,破5年來新股首日升幅紀錄。
科網熱再度因中國捲起旋風,李開復這位中國IT領袖,近日分別在北京及香港開講,不吝跟有志投身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港人,上一堂免費的MBA課程,鼓勵中國人發揮「微創新」的力量,從而把握商機。不少人說騰訊是山寨版ICQ,百度是山寨版Google,淘寶是山寨版eBay,李開復說:「山寨現象也有正面意義,抄完以後,你還在上面有創新。」中國山寨版,可以更有創意,更有商業價值。
九十年代,李開復曾經在蘋果公司互動多媒體部門任副總裁;後來加入微軟並一手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至2000年已是微軟全球副總裁,為比爾蓋茨(Bill Gates)7位高層智囊之一;2005年,李開復又帶領Google在中國進行產品研發,出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地區總裁。
李開復每一次「跳槽」在外人看來都那麼的華麗,但對於祖籍四川,出生於台灣,受教育於美國的他而言,這些或華麗或艱辛的選擇背後,都有着一個主旋律──中國,所以他比許多IT界的海歸們都更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市場。
直至2009年,他揮別Google,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風險投資創業平台「創新工廠」,立志幫助中國青年創業,這又何嘗不是李開復自己的中年創業。
在IT界經歷幾許風雨的李開復,去年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學位,早前更在城大舉行講座,大談中國互聯網當前形勢,點評一眾IT巨企的成功之道,逾百教員學生一早慕名而來,迫爆講堂。
山寨明星華麗變身巨企
中國互聯網的競爭已經如此白熱化,還有甚麼機遇或者發展空間?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中國的三大互聯網巨企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都是在前人基礎上累積了眾多的創新,而成為今天的集大成者。李開復就指出,他們都走出了一條路──微創新。
在談論微創新之前,李開復也無法迴避要提及一種現象,即山寨現象,因為不少人都指稱騰訊是山寨版的ICQ,百度是山寨版的Google,淘寶是山寨版的ebay。
「山寨現象,從負面的角度來說,是在抄襲。但如果我們深度地去看的話,我覺得也未必是個壞現象,今天山寨這個詞,有正面也有負面意義。正面的意義就是真的做得好快,而且抄完了以後,你還在上面有創新,這個創新我們這裏叫Micro-innovation,或者微創新,就是在別人的基礎上面做點小東西,小東西做一個是很小,做兩個還可能小,做5個10個以後就是個完全不同的產品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開復說,韓國三星(Samsung)發布一款新手機,說可以做投影器,但三星的產品還未面世,山寨機已經出來了,不得不說是神速。他還補充,沒有盜取知識產權的前提下,只是看着你的樣子再造一套的做法並沒有法律責任。
有的山寨機因為裏面裝了20個音箱,播放音樂超級大聲,可以方便在地盤上工作的農民工使用,這方面的優越性是一般手機無法比擬的。所以,有的時候也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微創新擁更好商業價值
其實,如今在兩岸三地發展得紅紅火火的微博,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直言它是Twitter的翻版,但李開復這位微博玩家卻說:「如果用過新浪微博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它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看起來比較順眼。因為中國人用慣了BBS,所以有回覆、討論功能,Twitter就沒有;中國人喜歡非常繁忙的頁面,所以微博比Twitter更Busy;中國人喜歡色彩繽紛,所以微博有圖片、視頻。而美國人可能會說,怎麼這麼多複雜的東西。但是我覺得微博也未必不是一個更好的用戶體驗,至少對中國人絕對是,而且甚至對一些別的國家也可能如此。」
李開復直言,「中國公司未來很難做到一個突破性的大創新,但是很可能從微創新裏面產生還是很好的商業價值,畢竟我們做公司都是要產生商業價值,所以這方面我們還是蠻認可他們所做的。」接着他又逐一點評這三家中國巨企。
山寨版ICQ騰訊QQ 顯示中國式創意
「也許騰訊的第一個產品就是QQ(一開始取名OICQ),有人說她抄ICQ的,但是你今天看看ICQ長甚麼樣子,騰訊長甚麼樣子?ICQ最後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被賣掉了,但騰訊的QQ已經變成了一個生態系統,上面可以堆積遊戲,可以有Avatar,可以有商業模式,她把一個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的市值從IM(即時通訊)中創造出來,ICQ也許更創新,她第一個做了這個產品,但是以一、兩億美元被很便宜地賣掉了,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去低估山寨加微創新的現象。今天,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找到ICQ的創始者,讓他來看今天的QQ,他可能都會歎為觀止地說這個東西好創新。所以,英雄不論出身低。」李開復的話語很具感染力。
其實,不論是於MSN還是ICQ比,騰訊特色創新的例子都不在少數,李開復挑了一個趣味十足卻又不乏商業頭腦的例子︰QQ秀。
當美國人絞盡腦汁也不知道如何通過即時通訊賺錢時,「騰訊卻可以賺錢,他可以賣衣服給你。聊天的時候,買件衣服穿起來多神氣啊,那我為甚麼要買呢?騰訊過去這麼做,現在還有沒有這麼做我不知道。過去的時候,假如你剛去登陸,可能會提供你穿一個很普通的衣服,比如T恤。然後有一天(騰訊)就來跟你說:我有一個非常酷的,比如NBA或者很Hip-hop的衣服,這個衣服1元一個月,你要不要花錢來買,讓你在虛擬世界裏跟人交談時,感覺更光鮮一點。當然,大部分人說我不要買,沒這個必要。騰訊就說,我先讓你免費穿3個月,3個月以後你要就要,不要就不要。」
說到這裏,李開復又不自覺地笑了。「我覺得,中國人還是比較貪便宜的。(他們會想)這個東西明明1元一個月,你送我3個月,我等於賺了3塊錢,很好,就算有一天我不想要了,這3個月我還是很得意。
3個月過後,騰訊說我要收你1塊錢一個月了,你付不付?你如果付,那當然很好,他就賺錢了;你如果不付,你就沒衣服了。這個例子比較好笑,我覺得沒有關係,其實你聊天的時候,(虛擬人像)沒穿上衣也沒甚麼大不了的,有些人也覺得那就算了,也有人覺得這還蠻羞愧的,還是遮羞吧,每個月1元就花出去了。」所以,李開復堅決反對「中國人沒有商業頭腦,沒有創意」的說法。
山寨版Google百度 深度了解本土用戶
說完騰訊,他來說說中國的搜索巨無霸百度。被人稱為山寨Google的百度是靠甚麼打下中國市場份額?這位百度曾經的對手、Google大中華區總裁也毫不吝嗇他的溢美之詞。「她是靠『貼吧』和『知道』,其實這兩個東西很有創新,他們並不是那種科學的創新,也不需要甚麼技術,但是他們深度了解中國用戶,才做得出『貼吧』和『知道』,當然還有MP3的搜索,那個比較有爭議。」
他續道,當我們批評這種山寨現象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Google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微軟不是第一個做操作系統的,Word不是第一個文字系統,Microsoft Excel不是第一個Spreadsheet。「所以,第一個創新者並不一定是笑到最後的。對於這種山寨現象,我們應該用比較平衡的態度的眼光來觀察她。」
山寨版eBay淘寶 馬雲出奇制勝
至於阿里巴巴旗下被稱為山寨版eBay的淘寶,李開復承認她的第一個版本是山寨的Ebay,但是她能有今天的成績,跟阿里巴巴做對了諸多重要決定有關,不過李開復也不忘幽默本色,說也有可能是碰運氣碰上的。
「剛開始她為了打敗eBay,就用了Free Listing。拍賣東西,賣家不用付錢。她當時是為了市場份額來做這件事情的,但是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她佔據了(幾乎)所有的市場份額,她就想要開始收費了。但是她曾經答應過永遠不收費,要是收費,賣家就會來抱怨,結果她想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她把Google廣告的模式移植到淘寶上,也就是說,你要賣東西,我不收費,但是你想要排名高一點的話,你就要付費,然後她還會標注這是一個廣告,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我不知道馬雲(見上圖)是剛開始就想好了這兩步,還是想先佔了份額再想賺錢。但是無論如何,今天淘寶的商業模式是要超越eBay,eBay這個Listing Fee的方式是一個不可持續的,而且不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做法,因為互聯網精神應該是讓更多的東西免費,然後用廣告的模式來賺錢,其實淘寶走在eBay更前面,但是剛開始她是通過山寨的方法打出來的。」末了,李開復還不忘大讚馬雲是個奇才。
草根改變中國互聯網
再講這些案例的時候,李開復的用意非常明顯,除了為一些山寨明星「平反」,他更希望未來進入中國互聯網的創業者首先要了解中國用戶的習慣是甚麼,所追求的用戶體驗是怎樣的,因為就算能產生令人矚目的創意,但是忽略了本土的需求也是會造成水土不服,甚至最終導致失敗的。
要做一個成功的互聯網投資者,首先就要做個洞悉人性的社會學者,李開復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中國和美國有個巨大的差別,美國是個被高端人影響的國家,《紐約時報》的專欄記者寫了一個甚麼(文章),大家就會傳閱、相信、信任,很快地高端的1%就會影響10%會影響50%,慢慢整個社會可能都被影響。」他認為《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就非常有這種信譽的高端。
但現在中國社會裏,就不是如此,人們分割得比較清楚。「當然也有高端的人,他們彼此影響,他們喜歡用甚麼就會相互告知,比如說他們可能都喜歡用Google、喜歡用Facebook等,但他們的使用習慣不具代表性。」
為甚麼?李開復給出的理由如下:一方面,他們年紀都比較大,第二,他們的學歷比較高,第三,他們居住在城市裏,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一般的年輕人,雖然他們也容易被影響,但他們不是被這些高學歷的城市人影響,而是被周圍的人影響,或是被網吧的老闆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比較成功的互聯網現象,是從草根改變世界,而不是從高端改變世界,這個觀點是美國人非常搞不懂的。」李開復就舉了內地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和「百度貼吧」為例子。中國的草根網民覺得用「百度貼吧」來發表他對某一個超級女聲的愛,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因為非常簡潔方便,於是,《超級女聲》和「百度貼吧」就同時興起來了。「當你每天用『貼吧』功能的時候,『貼吧』的入口是搜索引擎,這個搜索引擎也就起來了,這是一個非常草根的現象,在美國會比較難發生。」
----------------------------------
解構網絡現象之一
網購為何能遍地開花?
早在2005年李開復加入Google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對他說,中國做不了電子商務,為甚麼?他們列舉了兩個理由:第一,中國的信用卡擁有比例很低,當時中國大概每200人才有1張信用卡,而美國1人就有兩張信用卡;第二,是信任問題,因為本來中國人就比美國人更難信任別人,而傳統電子商務是要買家先在網上付款,再等貨物送上門,他們認為中國人信不過這種做法。所以,「有人說電子商務在中國沒戲,而今天人人都在做網購。」
李開復笑言,後來他去內地大學演講時,問大學生是否進行網上購物,得到的回應是認為這問題很無聊,現在誰不網購呢?網購在中國遍地開花,但李開復發現,當年人們質疑網購發展的兩個理由,不論是信用卡擁有率還是信任度低,問題仍然存在。那到底中國人是如何智慧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呢?
「Cash on Delivery,就是先送貨再付錢,」李開復一語道破天機。「在美國就做不了,不論是買書還是買打印機,在美國一定要先付錢,比如用信用卡;在中國,我給了你我的手機號碼和地址,你就把打印機送到我家,我可以打開來看,一切都沒問題再付錢給你,在中國,因為送貨的人工足夠便宜,雖然把物流成本提高一些,但非常成功地解決了信用的問題。」
為了同時保障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李開復指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發明了一種好的方法──Escrow Payment(第三方託管),就是買家把錢放在支付寶帳戶裏,然後當買家要買貨品的時候,先把錢扣下來,還不給商家,貨品到了買家手中,確定沒問題之後,再讓支付寶把錢轉給商家。李開復盛讚這種做法,「他們非常聰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中國的電子商務,還是非常有突破性的」。
解構網絡現象之二
電子書如何能收費?
其實除了電子商務,李開復認為中國的虛擬商務也非常值得關注。「從我10多年前在微軟的時候,中國人就沒有付費買軟件的習慣。」記者聽罷忍俊不禁,確實,中國網民習慣了免費,對內容或服務供應商而言,也可以說是被免費寵壞了。
「我們知道,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過去沒有花錢去買Office軟件,現在可能也不覺得要花錢去下載電影或者歌曲。」那麼,這種情況下,內容供應商就束手無策了嗎?也許思維比較直綫的外國人只能聳聳肩,搖搖頭,兩手一攤,但是中國公司卻有了對策。
「我覺得盛大文學等公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們非常聰明。他們說,好,既然你沒有習慣付錢,我們就不要錢,電子書全部都讓你免費看……」李開復語氣一轉,露出古靈精怪的笑容,「但是看到70%,這時候要收錢了。你要不要看結局?你不要看結局就讓你看70%,在電子書方面,很聰明地化解了這個問題。」
當然,李開復也指出要做這種商業模式,就一定要打擊盜版,把網上所有盜版的數據內容都要刪掉,要不讀者可以在你這看了免費的70%,再去看盜版的30%,你還是收不到錢。
李開復預見未來中國的互聯網上,一定有兩批公司彼此競爭,一邊是支持正版,先讓你免費使用,到了某一個地步再收錢;另外一邊的公司則是讓用戶上傳內容,包括音樂等在內,然後公司靠廣告賺錢,而就算用戶上傳的內容可能是盜版的,公司則會說那是用戶的責任,不是公司的責任。
解構網絡現象之三
中國網絡遊戲公司突然「當機」?
港人比較喜歡使用Facebook,而內地網民則鍾情於開心網、人人網以及QQ空間等。Facebook有個著名遊戲叫FarmVille,而內地這些社交網也先後有了「偷菜」遊戲。李開復就指出,這也是個講述中美不同現象的一個好題材。「我們會發現美國的FarmVille,都是鄰居一起合作來把我們的花園做得更好。而中國用戶更喜歡的是,『我好得意啊,我偷偷摸摸到我的同事後院裏把他的靈芝摘下來了,然後變賣了多少錢。』」
後來因不少人沉迷於偷菜,還鬧過不少笑話,甚至有走火入魔的玩家,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偷別人家的菜。在文化部干預下,公司將「偷菜」改名成「摘菜」。「種菜摘菜,但是摘別人的菜是不是偷菜呢?每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如何,這變成了很好的商業模式。「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只要玩家買種子,或買一條狗來看菜園,或買隱身衣來偷菜,(商家)用各種方法這邊賺一塊錢、那邊兩塊錢,很快地錢就滾進來了,像騰訊的QQ農場應該就是賺了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以上。」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
後記 中國大學生的精神導師
李開復不時奔波於內地各大高校,為學生們開講座,他的影響力在內地大學生眼中絕不亞於任何明星偶像。除因他在IT界成績有目共睹,他在學術界的成就,更是引人稱羨。
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腦學士及卡內基梅大學電腦學博士的他,在學時曾開發過「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曾在1988年世界棋賽中打敗人類取得冠軍,聲名大噪;而他開發的全球第一個「不特定語者連續語音識別」系統,更獲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
記者一直想約訪李開復,可惜他較少來港演講,創新工廠面世不久,當記者相約他訪問時,他卻以希望踏實創業而婉拒,所以此次見面,還多虧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他。記者看到演講廳外都坐滿了慕名而來的學生與學者,頓時感歎他的魅力之大。當記者問他對於香港青年人有何寄望之時,他懇切地建議港生應該北望神州,畢竟香港市場太小。其實,那些未能聽到講座的創業者,或是望子成龍的父母們,都不妨閱讀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不同》,相信定有所收穫。
﹏﹏﹏﹏﹏﹏﹏﹏﹏﹏﹏﹏﹏﹏﹏﹏﹏﹏
李開復博士
49歲
生於台灣,祖籍中國四川省
家庭狀況:
˙已婚,育有兩名女兒
學歷:
˙1988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
˙198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學士
˙1972年:由台灣移居美國,升讀中學
經歷:
˙2009年9月4日:離開工作了4年的Google後,創立「創新工場」,任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旨在培育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
˙2005年:從工作了7年的微軟離開,加入Google,擔任全球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
˙1998年:加盟微軟,一手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擔任院長,兩年後升任為公司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茨的7位高層智囊之一
˙1990年:加盟蘋果電腦,工作了6年,晉升至副總裁
˙1988年:擔任卡內基隆.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助理教授,開發了全球首個「不特定語者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獲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9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
2 :
abbychau(1)@2011-02-19 15:04:37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感受最深是這裡, 醒悟"遊戲時間是有限, 那麼我決定不再去偷菜了"的是甚麼時侯呢?
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分別似乎在於中國人即使在遊戲方面都比較在乎人和人的交流, 即使在SNS 不興起時, 也很多時是因為朋友玩而玩, 而並不能很純粹地享受遊戲, 更不會自己去嘗試遊戲
3 :
GS(14)@2011-02-19 15:06:082樓提及
玩家遊戲時間有限
講到遊戲,李開復又開始提醒創業者和投資者。「如果你有買遊戲公司的股票的話,你會發現中國的遊戲公司怎麼突然都不行了?很多美國的分析師就會說,是不是中國的年輕人都長大啦?不玩遊戲啦?開始正經啦?」李開復停一停,接着自問自答:「其實不是的。因為遊戲公司的份額都被騰訊公司搶去了,這是主要的理由。你可以說,騰訊公司的遊戲跟那些『傳奇』、『魔獸』遊戲不一樣,怎麼會被她搶去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中國的年輕人,假設每天玩8個小時,那這8個小時你都玩騰訊的偷菜、QQ農場了,你就不會去打『魔獸世界』了,雖然這兩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競爭,但是搶的是同一塊餅。」
正因為如此,這些已經形成的巨無霸在市場份額上的絕對優勢,令新成立的公司必定面臨很大的挑戰,所以李開復表示他的創新工廠現在會多做移動互聯網,少做傳統互聯網。
感受最深是這裡, 醒悟"遊戲時間是有限, 那麼我決定不再去偷菜了"的是甚麼時侯呢?
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分別似乎在於中國人即使在遊戲方面都比較在乎人和人的交流, 即使在SNS 不興起時, 也很多時是因為朋友玩而玩, 而並不能很純粹地享受遊戲, 更不會自己去嘗試遊戲
這是文化的問題,群、族在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日不能突破變得個人化,這個情況只能繼續
4 :
GS(14)@2011-03-20 17:26:57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 ... a0aaab2b026049a3139
李開復:天使在美國
少女腦瘤變巨人 醫院賠1480萬
1 :
GS(14)@2012-08-03 12:55:29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803/16571507
兒時曾當童星的英國20歲少女伍德沃德( Kate Woodward圖),9歲起突發育異常,小學已身高1.75米(5呎9吋),可惜英國公營醫療系統疏忽,一直不知她原來在腦下垂體長腫瘤,令她患上巨人症( Gigantism),延醫令她長高至1.96米(6呎5吋),沒法再發展演藝事業,更自覺像怪人。
伍德沃德估計早於2001年10月開始,腦下垂體已長了一個腫瘤,令腦垂腺分泌過量生長荷爾蒙,導致她「快高長大」,但醫院方面疏忽情況,直至2005年才開始治理,但這時她已成近兩米巨人,背部、膝蓋、牙齒都有問題,龐大身形令她無法在時裝店買衫,飽受困擾。
早前她就這醫療失誤入稟倫敦高等法院索償,法官指失誤「影響她對未來憧憬」,判她獲122.8萬鎊(1,480萬港元)賠償。英國《太陽報》
2 :
Sunny^_^(11601)@2012-08-03 13:06:58而家先20...仲有50-60年命...如果一直都接受唔到既話會好辛苦呢
3 :
GS(14)@2012-08-03 13:13:09通常40就無命
4 :
Sunny^_^(11601)@2012-08-03 13:17:073樓提及
通常40就無命
好慘呀!!
咁快D揾人嫁左佢算喇...仲有廿年命仔...
5 :
GS(14)@2012-08-03 13:27:52嫁都無用
6 :
Sunny^_^(11601)@2012-08-03 13:32:525樓提及
嫁都無用
享受埋呢廿年囉.1480萬,分廿年姐係74萬一年,6萬幾一個月.
足夠養條仔啦
鄭家華:技術分析巨人叫買A股
1 :
GS(14)@2012-12-08 22:50:29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1206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恆指昨日大升近470點,亦以近全日高位22,270點收市。市場說法,港股是由A股帶動升勢,反觀香港市場內成交較大幾隻A股ETF(交易所掛牌基金),其實在港股開市時便已裂口高開。南方富時中國A50(02822),昨日開市價為9.03元,較周二收市價9元高0.03元。近期甚受市場歡迎的華夏滬深300(03188),開市價為27.3元,較周二收市價高0.2元。然而,昨日滬綜指開市反而開低,報1,973點,較周二收市價1,975點還要低。這令自己有個判斷,昨日A股絕地反彈,似乎是由外資買盤,間接買香港掛牌A股ETF所帶動的,但誘發點是甚麼呢?
我想,我或者有個言之成理的解釋。
早前為文談自己的山寨版技術分析,提到一位甚受美國對沖基金界推崇的技術分析大師,名為湯姆‧大瑪(Tom DeMark)。原來,此位仁兄於周一A股收市後,向旗下客戶發通知,謂他的技術分析系統,認為A股已有見底訊號,值得長線投資者買入。滬綜指在周一當天低見1,951點,為2009年1月已來最低點,但大瑪兄認為9個月內,滬綜指會由當天再升48%,升抵2,900點。
他在發給客戶的電郵中寫道:「差不多每一個人都對滬綜指走勢抱有負面的看法,而現在正是最佳做底的時候和環境。聰明的投資者從現在應該開始看好,因為基本上連最後一個沽家,似乎也沽清了!」大瑪去年預測,美股標普500指數的調整,會止於1,076點,最終標指於2011年10月4日低見1,074點後見底。當時,他亦預期標指會形成一個大上升浪,反彈至1,480點左右。雖然以收市計,標指最高只見過1,428點,但若不是太吹毛求疵的話,其預測的準確程度,已達致驚人地步。
假若大家覺得這個解釋還不足夠的話,大瑪哥的客戶清單,可能會叫你另眼相看。作為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成立至今近30年,擁有平均年增長近30%的SAC資本,是大瑪哥的客戶。一直想把奧巴馬總統拉下台的對沖基金界名人,奧米加顧問(Omega Advisor)老闆里昂‧高普曼(Leon Cooperman),對大瑪讚譽有加,更謂他的技術分析,是投資界的超級武器。大家耳熟能詳,索羅斯的資產管理公司,亦是他的客戶。投資界競爭激烈,能得這麼多超級大戶垂青,付費買他的技術分析。怎麼說,大瑪哥都不是省油的燈。
再者,大家只要不是太善忘的話,我在「西北偏西投機概念股」一文中早就明日,時至今日,中、港股市還是西方資本一錘定音。中、港尋常股民如何看A股前景,已經不再重要。只是上述提及對沖基金,相信大瑪哥分析買A股ETF,加上對沖基金超乎常人的槓桿能力,A股見短期底的機會甚大。
當然,無時無刻往陰謀論想的我,亦懷疑中央財金官員為了人民幣國際化,和A股回穩,特意讓那麼多A股ETF在港發行。不是嗎?一般香港股民和內地的民間大戶,根本不會買這種ETF。但偏偏這類基金愈發愈多,成交亦愈來愈大,不是外資買,還有誰有這種胃納?買了貨唱好人民幣,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便變得有意義!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巨人網絡專區
1 :
GS(14)@2014-06-16 18:13:3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a_eaa1.htm
中資網遊商 掀棄美回流潮
史玉柱旗下巨人 料明年港招股
201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京東及大眾點評等中資科網企業「漏夜趕科場」,準備到美國上市。不過,一批更早「走出去」的中資民企,卻「辭鄉歸故里」,籌備明年回流到香港再上市。消息人士透露,由內地商界奇人史玉柱擁有的巨人網絡,正在重組及準備私有化,預計明年來港掛牌。
早兩年,一眾於美國上市的中資民企,部分受到沽空機構如渾水研究狙擊,部分則因帳目不清,而在美國市場備受壓力。由於股價低殘,令不少老闆有意將公司私有化,再另擇上市地。消息人士指出,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已與多名基金股東,達成初步協議,並選擇香港作為重新起步點,但最快亦要明年才能成事。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集團正在重組架構,有機會將更多業務如手機遊戲等,納入來港上市計劃中,故屆時巨人網絡包含在上市公司內的業務,有機會較目前更多。同時,由於集團私有化涉及多項過渡性貸款,故來港上市目的亦為了償還貸款。同樣於美國上市的分眾傳媒,去年已完成私有化,而其他如盛大遊戲、七天酒店等中資民企,亦傳出將會回流香港(見表)。
分析:來港上市估值料更高
有基金分析員認為,巨人網絡若來港再上市,有望獲得更高估值,由目前約8倍市盈率,增至12至18倍市盈率。「不過,大前提是其他在港上市的遊戲股守得住,金山軟件(3888)之前季業績差,已表明網絡遊戲的收入,放緩得很厲害。除非金山守到20元,否則巨人回流都未必能獲較好估值。」上述分析員又指,史玉柱在市場名氣較大,或令巨人網絡受惠名人效應而獲市場追捧(詳見另稿)。
收入用戶量增長放緩
實際上,巨人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增長不足1%至9250萬美元,活躍付費用戶的增速,近數季亦正在放緩。至於,用戶ARPU(每月每戶平均收入),更是近兩年首次倒退,由去年同期的238元人民幣,降至230元人民幣。巨人業績放緩亦是行業趨勢,網絡遊戲近年備受手機遊戲挑戰,而不少人亦由重度玩家變成中度玩家。加上巨人的經典網絡遊戲《征途》系列、《江湖》等開始老化,令玩家流失情持續,故影響盈利表現(見圖)。
明報記者 岑豪、鄧偉忠
2 :
GS(14)@2014-06-16 18:13: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6/news/ea_eaa2.htm
內地傳奇富豪 賣電腦硬件起家
2014年6月16日
【明報專訊】巨人網絡主席史玉柱,為內地傳奇富豪之一,被市場視為營銷推廣的奇才。史玉柱最初靠賣名為「漢卡」的排版印刷電腦硬件,獲得第一桶金。再於90年代開始做保建產品生意,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腦白金」,當年四處均見產品廣告,令他從興建因資金鏈斷裂,而失敗的「巨人大廈」事件中重新上路。史曾自稱為網絡遊戲的「骨灰級玩家」,故選擇自行開發網絡遊戲,令巨人集團正式轉型為遊戲開發商,公司則於2007年11月於美國上市。
投民行損手逾40億
然而,史玉柱的投資非常進取,2011年時大手投資民生銀行A股,但隨民行於2013年中大幅下滑,亦令史的身家太大為縮水,損失逾40億元人民幣。有市場人士稱,由於史玉柱近年專注在股場上獲利,已較少將時間投放在巨人網絡上,同時因2013年投資損手,令他變得更為審慎。
聯手馬雲沈國軍 成立雲鋒基金
史玉柱與內地一眾富豪熟稔,2010年初更與阿里巴巴的馬雲、銀泰的沈國軍、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等人,成立雲鋒基金,找尋新的科網投資機會。此外,史玉柱的女兒史靜更為網民熟悉。這位從未露面的史家千金,於2009年時曾打上胡潤內地女富豪榜,以身家15億元人民幣排第49位。過去,網上更流傳據稱為史靜的照片,被稱為「網絡遊戲界的第一千金」,但照片真偽則無從證實。
柏林圍牆倒下25年德變歐巨人
1 :
GS(14)@2014-11-09 13:58:38
■圍牆遺址佈置了8,000枚氣球,今晚將放上天空。美聯社
今天(周日)是柏林圍牆倒下25周年,德國前天展開一連三日紀念活動,慶祝當年東德民眾推倒圍牆奔向自由、擺脫蘇聯宰制,觸發德國統一和蘇聯東歐共產主義集團崩潰。當年群眾也許想不到,他們一鼓作氣推倒圍牆,會成就德國今時今日成為歐洲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三日紀念活動以「爭取自由的勇氣」為主題,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憶述當年35歲在東德的見聞,指民眾突破圍牆之時,她剛洗完桑拿浴,聽到消息後只見人們湧到邊界,「我永不忘記那一天,這自由的感覺。我等了35年,這改變了我一生」。
奔向自由 成政經中心
默克爾當日只想到自由,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據報卻很有遠見地說:「我們(在兩次大戰)打敗德國人兩次,現在他們捲土重來了。」圍牆倒下1/4世紀後,德國經濟穩步增長,成為歐盟中無可置疑的巨人,獨佔歐元區27%經濟產出,希臘等「歐豬國家」債務危機都要德國出手救助,執行默克爾要求的緊縮政策;烏克蘭出現危機,歐洲也是以默克爾出面跟俄羅斯周旋。布魯塞爾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總監蘭諾說:「圍牆倒下前,德國可說是在歐洲邊陲,現在無論地理上、經濟上和政治上,德國都是歐洲的中心。它是歐洲的龍頭,我們可見金融危機時歐洲最重要的地方是柏林,不是布魯塞爾。」不過他亦指德國不太願意在世界舞台展示領導力,經濟遠景亦受人口減少影響,主導歐洲恐不長久。捲土重來的除了德國,還有俄羅斯。俄羅斯與西方爭奪烏克蘭引起的衝突,令柏林1/4世紀來首次在冷戰重臨陰影下紀念圍牆倒下。
■戈爾巴喬夫在查理檢查站出席慶祝活動。美聯社
戈爾巴喬夫訪查理檢查站
當年下令東德當局切勿血腥鎮壓示威者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前天造訪柏林分治時期地標查理檢查站時,說對自己的歷史角色感到自豪,但亦警告勿讓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東西方緊張擴大,指德俄維持良好關係很重要。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天發祝賀聲明時,亦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提醒我們要做多些工夫,去實現一個完整、自由、和平的歐洲願景」。他指「無論歐洲或其他地方,凡有公民尋求自決命運,我們都會受柏林的經驗指引」。不過對德國人來說,這三日仍值得慶賀。慶祝活動前天黃昏由亮燈展開,155公里長圍牆的其中一段15公里長遺址,近8,000個附燈的氦氣球亮起,沿途並設100塊告示板,讓前東德人分享共黨統治時期故事。默克爾昨天會出席一個紀念音樂會,今天主持柏林圍牆紀念館的大型展覽開幕禮,以及御林廣場的紀念儀式,晚上跟多名當年東歐政要和預計超過200萬民眾,在勃蘭登堡門慶祝,屆時將大放煙花和在貝多芬《歡樂頌》合唱演奏聲中,將8,000個發光氦氣球升空。法新社/德新社
柏林圍牆大事記
13/08/1961 柏林圍牆始建,全長155公里,阻東德人投奔西方,歷來有逾100人嘗試越牆而死06/10/1989 東德共產政權成立40周年出現大規模示威,東德在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警告勿阻改革後,沒有大力鎮壓18/10/1989 昂納克辭東德共黨總書記一職,之後輾轉由改革派上台04/11/1989 東德全國示威,東柏林逾100萬人要求政改和自由09/11/1989 東德當局在誤會中打開了柏林圍牆關卡,民眾趁機推倒圍牆18/03/1990 東德首次自由選舉,主張急統人士大勝03/10/1990 德國統一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9/18929018
奧巴馬:真正歷史巨人
1 :
GS(14)@2015-03-24 08:21:52
■奧巴馬 資料圖片
李光耀與全球政商界均有交情,他的死訊傳出後,各地政府紛紛發文悼念,盡顯其德高望重。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李光耀離世「傷痛不已」,形容他是「真正歷史巨人」,亞洲事務的偉大戰略家,是位高瞻遠矚的領導人,畢生奉獻公職,又讚揚他協助自己制訂「亞太再平衡」政策。
習近平:中新關係奠基人
中國也高度評價李光耀,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新加坡總統陳慶炎致唁電時,稱李光耀是「中新關係奠基人」。外交部盛讚他是「兼具東方價值觀及國際視野的戰略家」,總理李克強則稱他的貢獻會載入史冊。台灣總統馬英九則感謝李光耀促成第一次「汪辜會談」,感念他在促進兩岸和平的貢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午抵達新加坡駐港總領事館弔唁,向李光耀的遺照鞠躬,並在弔唁冊上簽名,向李光耀家人、包括李顯龍伉儷及新加坡人民致以最深切慰問。與李光耀相識多年的本港首富李嘉誠,昨日公開致李顯龍信件的撮要,指李光耀是「世罕其匹、東西一合的歷史巨人」。李嘉誠與新加坡淵源深厚,二○○三年更在李光耀八十大壽的宴會上坐其右首,被奉為上賓,他和次子李澤楷昨天已到了新加坡,出席李光耀私人追悼會。綜合外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81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