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原子彈級?頂級專家稱埃博拉可變異成空氣傳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64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埃博拉是接觸傳播;然而近來幾位醫學專家稱埃博拉病毒可能會變異成通過呼吸傳播。更有兩位專家認為當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過氣溶膠傳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會傳至全球。

ebola20141003

當前主流認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接觸傳播,而非通過空氣傳播;只有病人在出現埃博拉癥狀以後才具有傳染性。

上月,紐約時報報道,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中心主任Michael T. Osterholm表示,埃博拉病毒的複制方式臭名昭著,進入人體A的病毒可能與人體B在基因上完全不同。當前埃博拉病毒傳播速度前所未有,過去四個月人與人間傳播量很可能超過過去500~1000年的總量。

Osterholm稱,如果某些病毒發生變異,可能會發展到呼吸傳播。若真是如此,埃博拉病毒會迅速傳播到全球。政府官員不敢談論這些,因為他們不想被指責是那個在擁擠的劇院里喊著火的人。Osterholm認為,需要指出這種可能,人們需要做好準備。

2012年,幾位加拿大研究者證實,Zaire埃博拉(Ebola Zaire)病毒可以經呼吸道由豬傳播給猴子,而這兩種動物的肺部與人近似。Zaire埃博拉病毒正是在西非肆虐傳播的病毒。Richard Preston的著作《The hot zone》記錄了1989年Reston埃博拉病毒的爆發,這種病毒通過呼吸在猴子間傳播,最後所有猴子都接受了安樂死,疫情才告一段落。

周四,據Guardian報道,聯合國埃博拉應急團隊主席稱,如果當前疫情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有這樣恐怖的可能發生——埃博拉病毒發展成空氣傳播。

美國UIC大學兩位國家級傳染病學專家認為,當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經能夠通過氣溶膠傳播。有科學和流行病學證據顯示,埃博拉病毒有可能通過氣溶膠顆粒傳播,這表明醫療工作者應戴呼吸罩而非口罩。

氣溶膠又稱氣膠、煙霧質,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一般大小在0.01~10微米之間,可分為自然和人類產生兩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3

恐怖疫癥埃博拉的危與機:來自業內專家的解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7&extra=page%3D1

恐怖疫癥埃博拉的危與機:來自業內專家的解讀
作者:格隆匯 Chris

埃博拉肆虐,人心惶惶,昨天歐洲所有股指因此大跌。在病毒面前,人類有多不堪一擊?有無醫治方法與藥物?研究機會在哪里?我們特地請到格隆匯會員,醫藥領域專家Chris為我們解讀埃博拉病毒的相關藥品以及醫藥類公司,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來自Chris的分享:

小時候看過幾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那情節就是埃博拉這樣的病毒擴散在世界的後果。如今埃博拉病毒尚未大規模擴散在歐洲與北美,但苗頭真是相當不妙。昨天西班牙產生第一位本土感染的埃博拉患者,同時美國第一位埃博拉患者宣告死亡。我們是否在見證一個大規模疫情發生的早期階段?我們只能祈禱這不要發生!

埃博拉病毒只有幾天潛伏期,發病後死亡率高達50%-90%,且死狀甚懼,完全符合中國的七竅流血暴死。最新的情況:3,439人已經死亡,受感染者尚有 4,000,他們當中的一大半將會死去,那麽很快我們會聽到死亡超過一萬人!歐洲與北美在感染數人後開始出現死亡。而這一切僅僅只用了三個月。最要命的是,我們沒有知識,沒有藥物,沒有時間。基本上除了隔離,大部分患者只能等待死亡。

言歸正傳,看受益股。實際上由於一種病不爆發,我們人類就不去投資研發疫苗和藥物,等病爆發時,我們手上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器,這就是當下抗埃博拉藥物的現狀。於是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狀態。因此炒作這些股票,其實是來到了醫學的最前沿,最冒險的部分,好在你的冒險和政府是在一起的。

以下梳理的是少數幾浮上水面的抗埃博拉藥物以及相關公司。這里面的驚喜無疑是含有一家港股上市的醫藥公司。

藥物一:美國馬普生物制藥公司生產的ZMapp,這款最近多次曝光的藥物在十幾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身上有效,尚未對人試驗,由於埃博拉的迅速傳播,美國政府無法依照正常流程審批,只好允許該藥物立刻用於人類。最早使用者包括在8月初死亡的西班牙牧師Miguel Pajares。目前看對部分人產生效果。兩位美國人Nancy Writebol 和 Dr. Kent Brantly感染病毒後使用了ZMapp並康複,但醫學界沒有肯定該藥物的作用,因為沒有時間研究。而且Brantly同時接受了另外一位已經康複的美國人的血清,這或許是他好轉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未定論。不過康複者的血液被當做寶貝使用,用來救治已經染病的人士。ZMapp的生產依賴美國雷諾煙草公司的煙草提取技術,但擴大廠房需要幾個月,種植煙草需要一個多月,因此生產一批藥物需要數月時間。因此,我們看到現在情況是埃博拉患者急需救民藥物,但生產商無貨。另外,美國馬普生物制藥公司為非上市公司。而一些投資者開始考慮轉炒雷諾煙草公司。

藥物二:屬於加拿大上司公司Tekmira(TKMR)的一款藥物TKM-Ebola。該藥僅僅只做了一期臨床就被美國政府緊急批準去非洲救火。8月9日該股因該消息大漲40%,並很快升了70%。在臨床中,在感染埃博拉病毒24小時或者48小時後,83%的靈長類動物接受治療後存活,而當治療時間推遲到72小時,存活率也達到了67%,而對照組則全部死亡。這已經顯示了該藥物的療效,盡管只是臨床一期。我們看到,接受該藥物使用的美國患者Rick Sacra本身也是一位醫生,他目前已經康複,但需要留意他也接受了其他康複者的輸血。無人能夠回答是藥物的作用,還是輸血的作用。另外一位患者Mukpo正在接受該藥物治療,同時接受了康複者的輸血,Mukpo是生是死等待新聞公布。因此,醫學界沒有肯定該藥物的作用。

藥物三:中國四環藥業公司的jk-05。該藥物是軍科院研究的產品,相信屬於國家機密,目的也是產出後供給中國的軍隊使用為先。今日四環公司的公告曝光了與軍科院合作,作價1000萬購買該藥物的權益,作為軍隊收儲(具體參加公告信息),從而讓我們驚覺中國在抗埃博拉領域的研究成果。面對埃博拉病毒大爆發的緊急情況,中國政府上月已經輸送一批藥物去非洲,目前尚未有效果方面的報道,主流媒體關註的依然是美國的藥物。需要指出,該四環公司參與的jk-05藥物已經在軍科院研制了5年,根據醫藥的研發流程,相信是達到某個程度,我們也祝願它達到了某一個程度,我們更加祝願該藥物能夠取得一定療效。如果埃博拉恐慌持續發酵,那麽四環是港股唯一一家概念股,將可能出現一波大漲。

藥物四:屬於上市公司Chimerix(CMRX)的藥物brincidofovir,該藥物仍然在試驗階段,但逼不得已施用在美國人鄧肯身上,但昨日該病人宣告死亡,成為美國首例死於埃博拉病毒的人,因而市場疑慮該藥物的有效性,並導致公司股價大跌13%。鄧肯在入境美國前已經感染了病毒,並且被誤診,醫生開了一些抗生素給他。直到確認他患上埃博拉,估計為時已晚,再用藥則效果大減。是否因為用藥太遲導致藥物療效不顯著,當下已經沒有人沒有時間去研究這個人身上的科學了,人們又將目光投向下一位患者。

藥物五:最新公布由美國猶他州大學研發出一種模擬肽,正處於試驗階段,具有廣譜的作用,可以抗擊幾種埃博拉病毒。由於是最新消息,且沒有任何試驗數據公布,且尚未運用於人類,需要進一步跟蹤。沒有相關上市公司涉及。

藥物六:拉米夫定。病急亂投醫之下,非洲的醫生在絕望中使用抗艾滋病藥物拉米夫定醫治患者。根據CNN在利比里亞的報道,來自一個醫生的使用,結果15人中13人生還,死亡率從原來的70%下降至13%。這是抗埃前線的白求恩們的選擇,沒有醫學上的證實。該藥物的生產商是大名鼎鼎的葛蘭素史克公司。如果該藥物真是如此有效,或許會收獲羅氏制藥的明星藥物特敏福在抗SARS中的巨大勝利。

最後,鑒於埃博拉病毒的發展態勢每日都有變化,相關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也在演進,投資者須密切跟蹤相關動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4

食品專家批頂新溯源管理落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989.html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

灣食品業巨頭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雖然外界很難窺見頂新集團管控情況,但從頂新集團三次陷入“黑心油”事件來看,頂新集團很可能存在溯源管理漏洞等問題。

頂新集團是由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等。雖然頂新集團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國大型食品巨頭,但四大創始人依舊掌控著各項業務,發展至今的頂新集團雖然劃分為多家公司,但是各家公司依舊存在較大的裙帶關系。

以上個月康師傅被卷入臺灣“地溝油”事件為例,味全被授權生產的康師傅品牌產品涉嫌使用地溝油,雖然康師傅方面向記者強調,康師傅與味全在股權上並無關聯,是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然而康師傅還是將旗下品牌授權給味全生產,品牌授權跟餐飲行業開加盟店一樣,存在較大的風險管控,康師傅將品牌授權獨立運營的公司味全生產更多是一種裙帶關系的體現,這樣做無異於將自己的品牌風險管控置於他人之手,風險可想而知。

再比如此次飼料油事件中,正義公司涉嫌向鑫好公司購買動物性飼料用油混摻入食用豬油中。而涉事的鑫好負責人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做特別銷售處處長,2004年離職,2009年獨資專營油品經銷業務,但本身並無制油設備,僅設儲油槽。業內專家指出,這樣一個設備不全、實力薄弱、新成立的企業卻能成為臺灣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正義公司的供應商,吳容合早年在正義公司的裙帶關系發揮的作用可見一斑。

朱毅表示,家族企業在創業初期有較大優勢,而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隨著管理人員親友化,人情因素會在企業管理中起到很大的影響,給企業食品安全環節埋下隱患。

此外,作為大型食品企業,溯源管理出現重大漏洞也難以容忍。

食品專家董慶利向記者表示,溯源一般指的是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過程中,從對食品生產的原材料(如油脂原料)的生產培育、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的所有過程的記錄和回溯,嚴格按照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實現食品可追溯化是食品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朱毅指出,本來臺灣是最早實施溯源制度的地區之一,食品溯源系統相對比較完整,屢出問題背後是溯源信息存在造假或者監管不嚴。“溯源管理雖然看上去很好,但前提必須是所有的記錄是真實的。企業在供應鏈上遊采購進貨等查驗記錄很可能在造假,才會讓一些動物飼料油、地溝油等非法原料堂而皇之進入生產體系。”

最後,企業過分追逐利益也是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縱觀頂新集團發生的數次“黑心油”事件,以遠低於市場成本的價格采購原料成為問題爆發的重要原因。以飼料油事件為例,朱毅表示:“臺灣地區政策規定,進口豬油需繳納20%的關稅,而飼料油進口免稅。本身就有價差,加上關稅差別,可以估算飼料用油比普通食用油成本低40%~50%,這麽高的利潤也誘惑了不法商販鋌而走險。如果負責任的企業發現采購成本遠低於市場普通成本,正常情況下都會擔憂降低產品品質以及原料有貓膩,除非企業過分追逐利潤,才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最終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相關報道

頂新集團三陷“黑心油”事件 旗下多品牌在臺遭抵制

隨著眾多消費者對頂新集團失去信心,在臺灣已經發起了一場抵制頂新集團的運動,頂新集團旗下味全、德克士、康師傅等多個品牌恐將遭受重大沖擊。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3

平台創造者 ╳整合行銷專家 呂宗熹 創新是唯一出路 失業記者變老闆

2014-11-03  TWM
 
 

 

十月十八日,在台北市花博公園有一場號稱「開心嘗甜點、快樂跑步趣」的「甜蜜路跑」,吸引了三千多名民眾參與,光是報名費就進帳二百多萬元,另有超過四十家的廠商贊助價值超過三百萬元的物資。

這樣一場適合親子同樂的路跑活動,出自一個八人團隊,外部動員一百多名人力,在兩個月內快速聚集在一起,完成這項任務。

場景來到隔一個周末前的周五晚上,加拿大戶外登山品牌ARC'TERYX始祖鳥和芬蘭運動錶Suunto共同舉辦秋冬款發表會暨試穿體驗派對,現場媒體、VIP接近百人,台上模特兒為最新款服裝走秀,台下展售女郎也熱情地招呼來賓介紹產品。

這場花了超過新台幣百萬元預算的派對,執行者和甜蜜路跑來自同一個八人團隊,這次所動員的是另一批工作人力。

而在這兩場活動之間的這一周,位在台北市復興南路上十坪不到的辦公室,同時籌辦活動的準備事項外,八人團隊成員也各自聯繫著外部的特約寫手、攝影及設計,盯催十幾篇文稿的截稿進度,以便各稿件能準時刊登到各雜誌媒體及網站。

呂宗熹是這八人團隊成員之首,二○○八年成立「我尚網」OnMyOwn數位科技,執行企業所需的代編代製內容行銷、網路行銷、活動公關等業務;一四年成立精實文創,鎖定運動行銷。

每有任務啟動,他總能在最短時間內聚集各領域人才,順利為客戶解決問題,因此讓Yahoo奇摩、中華電信、聯強、AUTODESK歐特克、凱絡廣告等客戶持續買單。

負責Yahoo奇摩旅遊及房地產頻道的媒體傳播事業群經理溫芳瑜,從○八年即開始和我尚網合作,除了每月固定供稿給這兩個頻道,還有年度主題企畫、業務專案配合,通常短時間內就要二、三十篇的稿量,呂宗熹總是「有求必應」,同時為客戶提出建議方案。

「近年來,行銷樣貌愈來愈多元,不少企業主或品牌主的行銷部門,也需要外部新創團隊提供新想法與企畫。」呂宗熹解釋公司存在的價值所在。

其實,在成立我尚網之前,呂宗熹是一名記者。他在二十年內經歷平面舊媒體的式微(很多他待過的媒體倒了),以及網路數位新媒體的崛起(二○○○年之後的主要工作接觸),更讓他體認工作隨時會消失不見,惟有不斷去掌握趨勢演變,才能具備生存能力。

呂宗熹跑過政治和影劇新聞,也採訪過3D科技路線,不論是對趨勢的掌握,乃至他現在所做的內容行銷,甚至是為客戶舉辦公關活動,都和過去的工作相關——採訪新聞貼近趨勢,也看過無限多場的記者會、活動;在不同媒體的工作經驗,掌握面對不同讀者的內容表現規則,如今都適用到他所經營的業務裡。

更重要的是,他所累積的人脈資源,以及因為變動而帶給他的創新養分,這包括提案的創新,也包括以有限的資源,搭建起創新的作業平台。

這個作業平台的協力工作者,有辦活動需要的硬體設備廠商、工讀生小組長幫忙找人,也包括許多文字和攝影記者。他所搭建的這個平台,為他的客戶解決問題,而在這個平台上的外部協力人員,也和他處於一種資源互相共享的供應鏈關係。

他既發包工作兼差賺外快的機會給外稿記者、攝影;而當他幫客戶辦活動時,這些外稿合作夥伴,則又成為受邀前來採訪的媒體,因為彼此熟識,這層媒體關係也讓我尚網的活動媒體曝光度大增,在客戶間留下好口碑,也才能有不斷的案源找上門。

走過不穩定的領薪水年代,呂宗熹的小創業,規模不大、換算收入大約是過去薪水的兩倍,但責任加重、工作時間更長。儘管如此,因為工作中更能實踐自己的想法,成就感不只以兩倍計算!

呂宗熹

出生:1966年╱現職:我尚網數位整合總監、精實文創負責人╱經歷:旺旺中時文化傳媒(北京)整合行銷總監╱學歷:政大公共行政系學士╱成績:年營業額1200萬元他如何搞定新形態工作?

1.自媒體年代,把個人也當作一個媒介、一個平台來經營。

2.要有憂患意識,常設想自己脫離舒適圈後,還能往哪裡發展?

3善用過去工作所累積的人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84

牛排館不願公開的真相:碎肉黏出丁骨、菲力 餐廳未標示重組肉 專家也被騙

2014-11-10  TWM  
 

 

國內最大牛肉供應商樹森使用頂新黑心油,引爆食安案外案,民眾驚覺市面上充斥未標示的重組肉,甚至連中高價的丁骨、菲力牛排都可能是碎肉黏拼而成。十年前媒體即踢爆重組肉問題,相關單位仍未要求餐廳強制標示,顯有怠惰嫌疑。

撰文‧何欣潔

頂新黑心油風波延燒,國內最大平價牛肉供應商樹森公司,因為使用頂新飼料牛油製作重組牛肉,而使「重組牛肉」又再成為輿論焦點。不願具名的牛肉業者向《今周刊》透露:「現在重組技術非常好,不但火鍋店圓滾滾肉片,都是由重組肉的『肉柱』薄切而成,牛排店裡的沙朗、菲力、丁骨、超大塊的厚切牛排,統統都可以幫你重組出來!」早在十年前,媒體便已踢爆,許多看來肉塊完整、豐厚多汁的牛排,其實都是由零碎肉塊黏著加工而成,但多年來狀況不但未改善,也很少看到業者依法標示,「衛福部全都知道,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業者說。

關於重組肉的說法,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解釋,研究牛肉二十餘年的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表示,重組肉的正確定義,是利用廉價的小蘇打或磷酸鹽為原料,再加上食鹽,抽出肉品中的鹽溶性蛋白,並輔以快速攪拌、加熱,最後裝入塑膠袋,進行擠壓、冷凍塑形,就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若遇重組肉品口感不佳、肉味流失,業者會再另外添加嫩精、肉粉來掩飾,對人體的傷害難以評估。

可別以為吃到重組牛肉,是逛夜市、吃平價牛排才會遇到的風險,業者透露,有同業早已替餐廳「重組」丁骨牛排多年。陳明汝也證實,確實有聽說過類似作法,「因為丁骨價格較高,所以把原塊丁骨兩邊的肉切下,分別當作沙朗、菲力賣出去,餘下的丁骨架,再以口感較佳的高蛋白黏上重組肉,技術上是可以的。」有「配方」!

高價肉、肉片都能黏出來

業者拿出一張密密麻麻的「配方」,上面寫滿肉品代號重組手法,除了丁骨可以巧奪天工地「黏」出來,台灣消費者愛點的沙朗、菲力也可以碎肉合成。價格略高、富含油脂的牛小排,可用背肩肉當原料,黏合上脂肪,再加上化學嫩精,就能製造出誘人口感。

涮涮鍋的肉片更堪稱是「動物聯合國」,業者用豬臉頰肉、碎肉合成羊肉片、牛肉片,端上餐桌。若基於宗教信仰或台灣農村文化而不吃牛、豬肉的消費者,恐怕都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犯戒。因祖母過世,而發願終身不吃牛肉的王小姐痛斥,業者這種行為,就算沒有觸犯食品安全法規,「也很缺德!」至於近年由中部平價牛排店開始竄紅的「巨無霸厚切牛排」,則是以梅花肉斷筋,再加上滾筒壓薄處理,「譬如某些雞排店,會將雞肉壓到極薄,創造出超大雞排的視覺效果,巨無霸牛排也是如此,可能還會將兩塊壓薄牛排黏接在一起,讓肉排體積看來更大。」陳明汝表示,業者出示的這張配方,在肉品加工技術上都可行。不知情的消費者,還以為吃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大塊牛排,殊不知只是以假亂真的重組肉品。

沒標示!

衛福部未嚴格稽查

面對重組肉亂象,衛福部認定,只要業者依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二十二條規定,使用合法添加,並詳實標示完整包裝食品中所含各項原料,重組肉品並不違法。

但這樣的說法,卻有一個巨大的漏洞。以近來被查獲的樹森重組肉案例而言,即便作為中盤商的樹森在包裝上有標示相關食品添加物,也如實標示重組肉字樣,但下游五百餘家向樹森進貨的餐廳業者,在將重組肉做成餐點時,食藥署卻未落實稽查、強制要求餐廳業者再次標示,等於變相剝奪消費者知的權利,也讓消費者暴露在食品風險之中。

針對此一漏洞,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表示,現行《食管法》二十八條本有規定:「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已足以處理組合肉相關問題,不會再另訂法規來規範組合肉標示方法。未來各縣市衛生局稽查時,若發現業者有未誠實標示組合肉之情形,即可依法開罰。

但在連番的食安風暴中,眾所周知各地衛生局有基層稽查人力不足、經費短絀問題,是否有能力再應付組合肉稽查工作,令人憂心。

重組肉風險一:

半生不熟易有細菌感染

陳明汝指出,重組肉製作過程中,由於將肉品拆解重組,會導致受汙染表面積增加,大幅提高細菌汙染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顏宗海也憂心,市面上重組肉標示不清,「如果老年人或是抵抗力較弱的人,吃下未經煮熟的重組牛肉,恐引發急性腸胃炎,甚至是敗血症。」兩位專家都建議,店家若以重組肉作為食材,務必煮至全熟再送給消費者食用,「絕對不該再問客人到底要吃幾分熟。」消費者在涮涮鍋店看到圓柱形切片、油花分布不自然的重組肉片,也該在鍋中煮到全熟再吃,不可再享受「涮」一下即半生熟入口的快感。

重組肉風險二:

添加物不明,增加腎臟負擔除了細菌感染風險,顏宗海也提醒,重組肉大量使用磷酸鹽黏著細碎肉片,消費者若過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血管鈣化。同時擔任腎臟科醫師的顏宗海更強調:「洗腎病人不能吃到重組的牛肉,過量攝取磷酸鹽,會導致身體中的磷無法正常代謝!」除了使用磷酸鹽、嫩精等傷害身體的添加物,重組肉多半使用廉價肉品作為素材,也可能提高消費者吃到不明毒物的風險。

賣毒肉!

樹森屢被查獲賣問題美牛

經營平價牛肉起家的樹森,除了供應數量驚人的重組肉品給全台餐廳,也在二○一一年、一三年多次被海關查獲,進口含有劇毒瘦肉精「齊帕特羅」的美國牛肉。若有未被海關攔截的廉價瘦肉精美牛流入市面,成為重組肉的原料,後果不堪設想。業者分析,「像樹森這樣的進口商,應該都知道美國哪一家牧場有用瘦肉精,理論上應該要避開、不再採購,但為了價格便宜,還是會去買。」對於外界批評,樹森公司皆不予回應。

政府未推動強制標示,消費者人心惶惶,市面上流傳各種辨別重組肉的撇步。陳明汝表示,用肉眼仔細分辨,重組肉的紋路方向不同、看得出黏接斷面,「退冰後,如果用力拉扯,就可以用手撕開。正常的肉排纖維組織完整,用力拉扯是不會斷裂的。」平價火鍋店中形狀渾圓、油花分布不自然的肉片,也有很大的機率應該是重組肉,「若筷子一夾,整條肉都整齊地從同一個斷面裂開,也是有可能。」但這些辨別的方法,都只是無力而消極的自救。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感嘆,她時常教導消費者如何分辨假食物,「只有重組肉,連我都被騙!」許惠玉指出,重組牛肉不但有健康風險,更涉及以低價食材牟取暴利,「別以為進貴的餐廳、點貴的牛肉,就代表沒有問題!」陳明汝也再三強調,所有辨識方法都未必能夠百分之百揪出重組肉,最關鍵的工作,仍是政府必須盡速推動「重組肉強制標示」。

許惠玉指出,衛福部曾在○四年訂定重組肉處理原則,但卻未落實執行,後因政府組織改造、法規修改等種種原因,相關處理原則更早已失效。目前衛福部欲落實強制標示,亟須立即修改相關規定,以保障消費者的食安權利。

重組肉手法大揭密!

品名 作法

合成肉捲

(火鍋用牛或羊肉) 碎肉+豬臉頰肉大丁骨 丁骨+次級肉+高蛋白標準牛小排 背肩肉+脂肪+嫩精合成沙朗、菲力 碎肉合成帶骨紐西蘭小排 帶骨肉+次級肉大塊牛排 梅花肉斷筋+粉末+滾筒壓薄處理

嫩肩肉 次級肉去筋膜

資料來源:業者提供 整理:何欣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06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2014-11-10  TCW

 

人的味蕾有多好騙?整人實驗證明,只要包裝漂亮,連美食家也上當!十月,影音平台YouTube瘋傳一則影片:兩名男子巧手改造麥當勞餐點,然後邀請美食家試吃,竟獲得滿堂彩。

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兩名荷蘭人,他們走進當地一場美食展,將速食產品裁切、擺設成宴會上常見的一口食(finger food),襯底是精美瓷盤,醬料改盛在透明玻璃器皿,然後有模有樣的打扮成服務生,向美食饕客推薦「來自米其林之流高級餐廳的有機美食」。

他們倆靠著華麗說詞,幫哈密瓜贏得「美味」、「更多汁」、「口感很好」的好評;重頭戲的雞塊和漢堡則囊括「肉質扎實」、「餘味無窮」、「層次豐富」的稱讚。當專家們被要求比較試吃品和麥當勞時,全都不約而同的說:「比麥當勞好太多,因為這是有機的嘛!」

專家的真實反應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大酸專家有眼無珠,光憑包裝和話術就認定,偽高級貨比較美味,實在有夠「假掰」;另一派則替專家喊冤,主張有機和美味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麥當勞本來就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有機與否也非味蕾可辨。

味蕾失準危機,席捲全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這則影片雖然讓所謂的「美食家」顏面掃地,卻凸顯出潛在的食安問題:包裝和行銷技巧已經把我們的味蕾訓練得更習慣調味料,一如惡作劇主角所言:「當有人保證某項產品是有機食物,你會信以為真,還覺得它吃起來很美味。」

更甚者,味蕾失準恐怕已是全球性問題。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國內近三成學齡兒童有味覺障礙,無法清楚分辨酸甜苦辣。研究團隊指出,味覺遲鈍可能和重口味飲食有關,因為這些無法分辨味道的孩童通常少吃蔬果,而且特別偏好速食和重口味飲食。

以美食著稱的法國也看到類似問題,因而展開搶救味蕾大作戰。今年政府祭出一套為期三年的教育計畫,在課堂上教導法國小學生品嘗食物的原味,記錄視、聽、嗅、食、觸五感體驗。

飲食作家勒比永(Karen Bakker Le Billon)說,如今法國小學生的午餐從前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而且一個月內都不會重複,連餐具都是動真格的刀叉和一摔就破的碗盤,儼然是餐廳格局的縮影;反之,美國小學生把番茄醬視為蔬菜,可見飲食教育的確有其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6

專家簡禎富 讓聯發科、廣達指名找他 良率贏對手 台積電的大數據競爭力

2014-12-01  TWM

 

當全世界都在談大數據,當美國要將高階製造搬回去、德國要做「工業四.○」,台灣製造業還有本錢等嗎?重量級專家簡禎富直言,用數據分析做決策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台灣不能再等下去。

撰文‧周品均

「如果,台灣製造業不升級,不用大數據分析這類新的思惟來想事情,我們只有一個結局,就是被上下夾殺。」說話的是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學系教授簡禎富,他是第一位被台積電借調到內部的教授,帶著一套決策分析的方法,幫製造業找問題,從研發技術、產品設計到管理者做決策,都會用到他的團隊,還讓台積電、聯發科、晶電、台達電、廣達、茂迪主動上門找他合作,就連阿布達比都有公司指名要挖角他。

如果你以為大數據是行銷人員在用的分析工具,可就錯了。因為簡禎富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製造業在研發設計、生產良率、採購維修都有大數據的分析思惟,競爭力才有機會向上提升。

簡禎富的冒險旅程,要從二○○五年說起,原本打算到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進修的他,因緣際會下,被台積電延攬,「他們對我說,既然你可以休假一年,與其去德國,何不來業界看一看?」簡禎富笑說,他沒想到,借調到台積電去,一待就是三年之久。

不靠經驗看數字,讓效率發揮極大化主修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出身的簡禎富,博士念的卻是決策科學,隨著決策分析成了企業營運的主流科學,還一度到哈佛取經,把大數據的決策分析方法帶了回來,「做研究的人,缺乏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機會,剛好台積電給我進入業界實做的機會。」剛進入台積電時,他其實有點摸不著頭緒,也不清楚自己滿腹的決策分析本領能用在什麼地方?後來他發現,真正站在第一線的業界人士,礙於時間壓力,很難坐下來好好替生產流程找問題,「我出身學界,時間壓力沒那麼大,反而看得比較廣。」簡禎富不諱言,二十年來,台灣科技廠能崛起,坐享了很重要的資產,叫作「管理經驗」。「所以很多公司在生產線上找問題、提升效率,都是憑經驗,或者看哪一個工作站的效率特別低,就只改善那個工作站。」這樣的作法,卻無法跳脫框架。

慢慢地,簡禎富開始在生產流程上抓問題。以設備維修為例,「製造業的機台維修,都是設備商告訴你幾時該維修,就付錢請設備廠來維修保養,可是真的有讓機台效率用到最大化了嗎?」假設機台的維修時間是每六個月要保養一次,每次保養就要停工,機器一停就增加成本;可是設備如果沒有按時保養,過度使用導致機台當機,不只產線上的半成品報銷,維修成本更高。

於是,簡禎富就把所有機台設備的使用數據分析,算出每一部機台的精準維修時間,以前可能十台機器都是半年維修一次,現在則是該維修保養才做。

靠數據分析,良率高對手十五個百分點簡禎富替台積電抓到的問題還不僅此一例,他發現要提升晶圓良率,不僅僅是改善製程與設備異常,他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出最具效益的晶圓產出IC尺寸,幫助不管是資深還是資淺的工程師,都可以快速決定晶圓曝光最好的配置方式,達到增加晶粒產出、提升工作效率與設備效益,而這個創新方式的成果很驚人,一年為台積電創造四.二億元的效益。

除了在生產製程上找問題外,簡禎富也將大數據分析搬到台積電的製造決策裡。「就像業務與行銷人員對未來市場需求看法可能會有不同,以往我們都只能靠對過去經驗和對未來市場情況的猜測進行產能調整,可是大數據時代,你要用數據來說話。」簡禎富說,決定未來產能的大小時,不能只靠行銷與業務部門對未來市場的預測,而是要結合歷史數據與未來展望,加上決策分析輔助,再進一步做備料、產能規畫,求取最大利益。

「全世界的製造業,很多人都以為只要花錢買機台就可以做,可是台積電的例子告訴我們,它們的良率可以超出同業,靠的不是前段的設備與技術投資,後段的數據分析與預測運算,才是它們能夠一直保持領先的關鍵。」工研院產經中心分析師戴熒美說。市調機構研究分析師估算,台積電先進製程良率比對手至少高出十五個百分點。

簡禎富將決策分析的理論用到台積電實務上的消息傳出後,他的名號在科技業傳開。因此,當他重回清大教書,一家又一家的產業龍頭廠開始來敲門,從最上游的半導體產業延伸到下游硬體代工廠、LED、太陽能等,他替聯發科做過供應鏈管理分析,也替廣達做產品設計決策,現在就連傳統腳踏車業、鞋廠都上門來向他請益,拜託簡禎富幫忙抓問題。

美國、德國搶著做!台灣製造業不能等「這些龍頭廠肩負產業發展的責任,它們都很清楚,大數據分析、智能化製造的重要性,這是它們一定要推進的趨勢。」簡禎富分析,因為這影響的不是台積電、聯發科、廣達、台達電任一家公司,而是整體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力。

過去這幾年,美國政府積極喊出「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要把高階製造搬回美國去,德國推動「工業四.○」,將高度自動化與數據分析的技術導入德國工業,往「無人工廠」的目標發展,都是著眼於提升自家製造業的競爭力。

「美國、德國把製造業價值最高的這塊拿走,便宜勞力、大量生產的低階製造,又被中國搶走,台灣剩下什麼?」簡禎富認為,這是台灣所有製造業者不能迴避的課題。

運用過去管理經驗,先從部分自動化做起「台灣過去總被稱為製造大國、軟體小國,如果不發展大數據,就如同我們把精良武器都賣到海外,但我們自己攻擊敵人的武器卻是弓箭與矛。所以,台灣製造業一定要升級,要用大數據的思惟來想事情,增加我們的產業競爭力。」工研院巨資中心主任余孝先說。

同樣的說法,也在對智慧工廠研究甚深的工研院機械所分析師黃仲宏口中聽到,「大數據絕對是開啟製造業往智慧化、自動化發展的一大關鍵。」相較於歐美製造業都在升級,簡禎富從另外一種角度想,「我們不能停在工業三.○,短期內又無法像美國、德國做到全自動化,可不可以用混合的方式,提出一個工業三.五?」簡禎富直言,台灣製造業仍未具備足夠能力,發展工業四.○的全自動智慧化工廠,但我們可以利用過去的管理經驗與智慧,先從部分自動化做起,再搭配數據分析的力量,從根本上提升台灣製造業的競爭力,因為這一戰,台灣已沒有本錢再等下去了。

簡禎富

出生:1966年

現職:清大講座教授

經歷:清大副研發長與產學合作辦公室執行長、台積電工業工程處副處長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決策科學與作業研究博士、工業工程碩士

避免被上下夾殺

簡禎富建議:台灣應獨創工業3.5

工業1.0

蒸汽機啟動機械化生產,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2.0

使用電力作為大量生產的動力來源

工業3.0

透過電子設備與資訊技術,進行自動化生產

工業3.5

台灣無法一步到位發展工業4.0,應掌握過去製造優勢與管理經驗,打造專屬台灣的工業3.5

工業4.0

透過機器人與大數據,達到生產少量多樣,兼具環保,又能在都市進行製造的智慧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98

施羅德亞洲主管保守看待「滬港通」 投資預言專家:中國面臨三大疑慮(144-145)

2014-12-04  TCW

「滬港通」是長線的利多政策,還是短期強心針?長期鑽研中國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對未來一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相對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的趨之若鶩,態度顯得謹慎。

撰文‧鄧麗萍

十一月十七日「滬港通」正式啟動,全球投資人終於可以真正首次直接投資中國股市,成為今年市場最後一個亮點,然而,金融海嘯後盤整已久的中國股市,有機會重振雄風嗎?

早在一九九七年就長駐亞洲,曾在菲律賓、韓國等地工作,迄今定居香港長達八年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Dr. Richard Coghlan),對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債市有深入觀察。

高倫目前掌管的資產規模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八百多億元),從○九年開始,每年固定針對全球市場提出年度的十大預測,並親自到台、港、新加坡等地發表,已成為許多法人機構做投資決策的依據。

有別於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趨之若鶩,高倫從香港就近觀察中國多年,態度顯得謹慎許多。高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針對二○一五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提出了三個憂慮。

疑慮一:

投資陸股長期不樂觀

首先,面對滬港通政策啟動,市場歡欣鼓舞之際,高倫看法卻相對保守:「投資陸股,長期可能會有好的報酬,但目前我很難樂觀。」高倫說,由於很多陸企在香港掛牌,兩邊股市的連動性很高,滬港通有機會同時帶動香港和上海股市的表現。其中,香港股市擁有很多品質很好的非中國上市公司,過去股價被打了折扣,隨著中國資金能夠流入香港股市,可望為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帶來正面效益。

不過,高倫認為,中國政策和中國企業的獲利表現沒有直接關聯。短期內,投資陸股有機會獲利,但從基本面來看,高倫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仍在進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中國金融業正面對隱藏的未爆彈,包括地方政府債、過度放貸給採礦業的壞帳等。「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而且眾所周知時,即使政策利多讓股市反彈,但這通常不會持續很久。」高倫認為,除非金融體系的陰霾掃除,否則中國股市將會繼續掙扎、難有大表現。

疑慮二:

中國GDP成長減速

高倫對中國前景感到憂慮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率(GDP)在二○一五年將持續減速,導火線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論是價格或是新屋開工狀況,都顯得疲軟。

高倫說,他認識的不少美國企業家都告訴他,正打算把所有工廠移回美國。隨著機器人取代人力、油價走跌,加上中國工資上漲等因素,製造業紛紛回流美國,讓原本大量委外的工作減少,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巨大挑戰。

不過,高倫發現,中國正傾全力改善經濟結構和企業效率。從中國推動國企改革與轉型,兩大國企南車和北車於十一月初合併,以及亞太經合會︵APEC︶在北京舉行期間,暫停北京周遭鋼鐵等重工業生產,以減少碳排放量,都預示著中國在經濟轉型上的努力。

同時,中國大量投資新技術,包括新能源、食品運輸和食物防腐等。「中國政府意識到,投資必須放在技術提升上,以確保經濟成長得以保持動能。」高倫以食品運輸為例,中國十三億人口面臨食物保鮮問題,因為中國生產及進口的食物有三○%是浪費掉的。中國政府正設法改善食物保存技術,包括找專家改善食物配送過程,引進新技術讓食物保鮮,提供更準確的購買資訊給消費者等,減少食物的浪費。

「中國有很多資源和工具,可以用來改善經濟結構。」高倫指出,中國持續靠投資拉動經濟,但投資項目卻從房地產轉向汙染控制相關產業,包括水資源、太陽能、電動車、空氣汙染控制等,中國可望從製造業出口國轉型為技術出口國。

疑慮三:

人民幣匯率將由升轉貶

雖然人民幣下半年以來對美元升值,但高倫認為人民幣的升勢即將告終,理由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將受到壓抑。

過去,人民幣在美國政府施壓下,連續多年緩步升值,但高倫認為,現在情況已經反轉,中國必須保持出口競爭力,而美國也不會有異議,因為美國經常帳赤字已獲改善。

高倫預期,人民幣匯率在這一波由貶回升之後,目前已回到過去的高點,未來將反向貶值,但貶幅不會太大,因為仍有很多投資人持續買進人民幣,看中它的長期匯兌收益。

總體來看,高倫雖然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股市前景不甚樂觀,但從中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中,也看見了一線曙光。以高倫去年對全球市場的預測,正確率高達八成以上,他對中國預測,值得投資人作為決定未來一年投資方向的參考。

高倫對2015年的10大預測1.美國持續復甦,美元相對強勢,美股表現優於公債。

2.原物料價格仍有壓力,油價在75至85美元區間波動。

3.中國GDP成長減速,人民幣匯價也受壓抑。

4. 澳洲出現20年來首度經濟衰退,澳幣繼續疲軟。

5.歐洲繼續低空飛過,歐元兌美元匯率低於1.25或更低。

6.新興市場走向分歧,看多印度、台灣,看空巴西、土耳其。

7.日本續推強力貨幣刺激政策,日圓匯率貶值至118以下,有利於日股表現。

8.美股以國內獲利為主的小型股,優於海外獲利為主的大型企業 。

9.美國汽車與零件類股受惠於能源價格下降。

10.金價將繼續探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400

【年度創業家】陌陌唐巖VS 9158傅政軍:誰才是洞悉人性的專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8/148222.html

2014年度創業家候選名單中, 共有20位表現出色的創業家入圍,他們是有可能把公司帶到100億美金量級的公司創始人。之前的兩天,i黑馬已經介紹了他們其中的四位,分別是科通芯城創始人康敬偉,房多多創始人段毅;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和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

今天i黑馬將介紹兩位有著眾多共性的年度創業家候選人—9158創始人傅政軍和陌陌創始人唐巖。同樣是做社交,成功模式都同樣帶著曖昧的色彩。創始人更都是洞悉了人性的專家。他們生產“神器”,也同樣生產“神奇”!


 \ 
i黑馬:從媒體人到上市公司老總,這是一個漂亮的轉身。從零到30億美金,只用了三年時間,這是一個奇跡式的成功。關於陌陌有太多曖昧的表述,也有太多同類公司想學陌陌用約炮成就自己的一飛從天,但是也只有一個陌陌,在微信的陰影下茁壯成長,從草創到沖刺上市,打造了騰訊系外另一片想象空間無限的社交平臺。


以下為i黑馬對唐巖的報道:

\==========================================


傅政軍:“土豪”剛需成就9158秀場模式

i黑馬:傅政軍的9158脫胎於韓國的在線視頻交友模式“十人房”,通過精確把握中國二三四線城市里的“土豪”的剛需,將韓國模式成功改造成9158在線視頻平臺,探索出“秀場”的商業模式,並成功赴港上市。目前9158正在向線下KTV滲透,傅政軍意圖對傳統KTV進行O2O改造,改變中國人的娛樂方式。

以下為i黑馬在9158上市的時候對傅政軍的報道:

\=============================================

“年度創業家”評選活動:《創業家》作為創業、創新領域的第一媒體平臺,每年都要對新冒出來的創業新貴進行表彰,是為“十大年度創業家”。“年度創業家”每年評出10個,獎勵通過產品、商業模式等顛覆性創新,挑戰行業既有秩序,並被公認取得成功的高成長企業創始人。這樣的創始人已有比較高的個人影響力和號召力,未來3-5年有成長為商業領袖的潛能。

歡迎大家一起 參與,評選出你心中的十大
“年度創業家”,猛戳點擊評選開始投票。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31

趨勢專家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3.html


市場之不幸,並非在於大鱷當道,而是太充斥Momentum Analyst,升市叫升,跌市喊跌,經濟數據好話回穩,數據差則大談危機雲雲。

今日,匯豐一出中國PMI初值,亦令無數MOMENTUM ECONOMIST現形!

博士陶冬認為經濟有回穩跡象、德銀相信,長遠保持七點五至八亦非沒有可能、匯豐相信改革足夠推動經濟等等。

無疑匯豐中國PMI初值來得較預期好,但MOMENTUM ECONOMIST忽略兩點:
一,之前市場太悲,包括他們在內、
二,整個數字之所以較七月有所上升,白一點,其實是美國欣賜、皆因數字中的新出口訂單部份,單月急升三點,到53.9水平,為四年以來最高,背後動力正正美國進口需求。

陶博士認為經濟回穩,但細心留意50.5初值數字,其實遠低於有記錄以來的51.4平均值,簡單而言,經濟活動依然屬於Below Trend。

美國需求帶動一個較預期好的Below Trend數據之餘,細分部份其實有兩項斷正,斷正意思代表,經濟非旦未有回穩,反而仍在爭紮當中。

首先是勞動招聘一環,數字由48.2,大跌至46.9,四年最低,跟出口訂單四年最高完全相反。

中央既然將刺激經濟政策與否、全視乎就業的話,該組數字足夠要萬億基建、以及雙降吧!!

同樣出現急跌來自產出價值,由48.9,跌至46.4,既是連續兩個月低於五十,更是半年低位。產出價格之所以重要,主要在於其對內部需求,及上遊通脹的指標性。

既然出口訂單多,但勞動投入反而減少,價格顯示工業通縮持續,MOMENTUM ECONOMIST之斷定的經濟回穩,很大程度上是聖誕、新年急單回穩,趨
勢回穩與否,卻完
全兩回事!!

內地經濟問題並非
數萬億、減減息可
以藥到病除,北戴
河會議披露寧七點
五不達標,但必須
保就業及防違約,
但調轉問,經濟唔
得,點保就業??
趨勢經濟師近日對
內地經濟判斷,某
程度上,或正可能
受樓繼偉言論、路
透報道,定出的框
框思路制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