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消息,輝山乳業發布晚間公告稱,蘇永海及郭學研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目前董事會僅余實控人楊凱及已失聯高管葛坤。於本公告日期,仍未能聯絡到葛坤,由於董事會不符合公司章程所規定的最低董事人數要求,故目前董事未能在一般情況下代表本公司行事。
公告稱,郭學研先生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 該辭任後,郭 先生亦不再為本公司食品質量與安全咨詢委員會成員。盡管從董事會辭任 ,郭學研亦仍 於本集團任職副總裁,主要負責本集團的乳品原料業。蘇永海先生正從近期預約進行的心臟手術恢複,因健康理由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該辭任後亦已不再為本公司之首席財務官、薪酬委員會 、提名委員會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咨詢委員會的成員。
公告還稱,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余下董事為楊凱先生及葛坤女士( 仍未能聯絡 ),且董事會董事人數已減少至低於本公司章程細則所規定最少三名董事的要求。因此,除委任額外董事加入本公司及召開股東大會外,董事會不再能代表本公司行事,直至符合最低董事人數要求為 止。楊凱先生正在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以物色適當人選以填補董事會空缺。
據港交所數據顯示,輝山乳業實控人楊凱在3月28日、29日、30日、4月5日分別減持九臺農商(06122.HK)1225.5萬股、223.1萬股、118.9萬股、6100萬股,減持的均價在4.58港元/股至5.144港元/股之間,合計套現逾3.55億港元。
港交所數據顯示,楊凱3月28日以4.763港元/股價格減持1225.5萬股、3月29日5.061港元/股減持223.1萬股、3月30日以5.144港元/股減持118.9萬股、4月5日4.58港元/股減持6100萬股,合計套現逾3.55億港元。九臺農商銀行(06122-HK)今年1月12日剛剛登陸港交所,輝山乳業主席楊凱原來透過Champ Harvest Limited持有1.18億股九臺農商銀行H股,股權占比15.55%,在近期連續減持後楊凱持有九臺農商的股份下降至3.57%。
輝山乳業港股股價3月24日出現“閃崩”,隨後停盤至今。而九臺農商銀行(06122-HK)在隨後的3月27日也放量大跌約10%。3月29日,九臺農商行公告稱,2016年12月以來,先後為輝山乳業提供兩筆融資,總金額13.5億元,融資目前尚未到期,該行亦未計提減值損失。但其中一筆6億元融資,為擔保借款,將於2017年6月到期。
輝山乳業債務危機持續發酵,部分卷入的金融機構披露了對輝山乳業的貸款金額。在這些銀行中,九臺農商行顯得尤為矚目,雖是小型城商行,但是債權排名第二,達到13.5億元。
每經編輯 李凈翰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有用戶從一兩個月前開始,網約車易到用車,便一直叫不到車,且無法退款”,並且“易到司機也遇到提現難”。
▲圖片來源:東南網
在此背景下,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4月17日突然通過自媒體發表聲明稱,由於樂視眾所周知原因,不可避免殃及易到本身。他表示:
“據我所知,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周航的言論一時間震驚整個互聯網界,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樂視控股則與易到在昨日(17日)深夜發表聯合聲明怒懟周航的言論,並透露了一個關鍵的細節。
周航:樂視挪用易到13億元資金
這篇署名為周航的聲明中提到:
“2015年10月以來,樂視啟動了對易到的並購式投資,易到的董事會也進行了相應的改組。樂視相繼派出何毅出任董事長、彭鋼出任易到總裁。並在2016年6月完成了對易到及相關公司法人的變更。回顧這段歷程,從2016年2月起,本人及原易到管理團隊,一直積極配合並全力支持以彭鋼為首的樂視派駐新管理團隊在易到的工作,幫助他們盡快融入,過渡和完成工作交接。在此期間,我們曾一度很高興的看到新管理團隊在投入、能力上的積極表現。也正因此,在完成易到的法人變更後,在希望平穩過渡、不引起外界誤解的考量之下,我本人逐步平穩地退出了易到的實際管理層角色。”
聲明同時稱,“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著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易到所面臨的並非簡單的債權債務糾紛,而是可能會引發妨礙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社會穩定問題的主體責任首先應該是企業,企業在任何時候都應將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
周航表示,作為易到用車的創始人,他代表易到的初創團隊以及所有用戶,強烈呼籲現在的實際控制人——樂視和賈躍亭,能夠優先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妥善處理好易到的問題。據其了解,易到的資金問題並非像外界一些傳言那般危言聳聽。對於這件事,誠懇希望心系易到的朋友們能夠理性客觀的關註,同時也能給予樂視團隊一些時間,支持他們去妥善解決這次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就上述聲明第一時間聯系當事方了解情況,易到方面表示“晚點會有回應”,隨後稱是“農夫與蛇現代版”,關於周航今日(4月17日)誹謗樂視挪用易到13億資金等各項事宜,易到和樂視控股將聯合發布嚴正聲明。
樂視易到聯合聲明:周航還領CEO工資,上演農夫與蛇
4月17日晚11點半左右,易到和樂視控股兩家公司共同署名發表《易到與樂視控股就周航惡意誹謗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作出四點回應,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聯合聲明》中提到,周航“截至本月依然在易到領取CEO的工資、並報銷相關費用”,也疑似對此前周航離職傳聞的回應。
▲圖片來源:@易到 官方微博
一、今日周航在聲明中指稱,“易到當前確實存在資金問題,而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
在此,易到與樂視控股嚴正聲明:樂視從未挪用過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易到任何資金,而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支持易到發展。
周航所說的“挪用13億”,事實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單獨貸款困難的情況下,樂視控股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樂視汽車生態內的易到為主體取得的一筆14億聯合貸款中的一部分。當時雙方已明確約定,該筆資金用於包括易到在內的樂視汽車生態的日常經營資金周轉,其中,1億用於易到,13億用於樂視汽車生態。
對此,周航本人不僅知情,也在相關的董事會文件上簽字確認,並且易到與樂視控股也已經簽訂了相關協議。但是,目前仍為易到二股東及CEO的周航,此時卻汙蔑樂視控股為“挪用”,並且惡意誤導易到資金問題是由所謂“挪用13億”引起,用心險惡,該等不實言論嚴重侵害了易到及樂視的名譽權,已涉嫌誹謗。
二、網約車是一個資金高投入、高消耗的產業,2015年10月,樂視戰略投資易到,當時正是易到和周航最困難的時候,樂視此舉可謂雪中送炭,解救易到、周航於危難。當下,易到確實面臨一些資金困難,樂視作為大股東一直在積極幫助易到融資渡過難關,已經與戰略合作夥伴拿出解決易到問題的方案,並已啟動易到的上市融資進程。
然而,身為易到創始人、CEO的周航,卻在此時拋出聲明,反刺一刀,打著維護用戶利益的旗號,實則在司機和乘客端制造恐慌,引發擠兌,誤導公眾,試圖制造群體性事件,影響公司正常運營,企圖從中牟利。此舉堪稱農夫與蛇的現代版,令人憤慨。
三、周航在聲明中稱其本人已退出了易到的實際管理層角色,但其實截至本月依然在易到領取CEO的工資、並報銷相關費用,公然撒謊、毫無誠信,嚴重違反了忠實勤勉義務。易到即將召開董事會,討論對於周航的處理,並就上述行為追究其法律責任。
四、易到始終將司機、乘客的利益放在首位。樂視控股作為易到的大股東,會鼎力支持易到業務發展,確保易到資金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竭盡全力保障司機及乘客利益。
對這起紛爭,互聯網分析人士柳華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
樂視集團內部拆借款問題,在企業間屬於正常行為。樂視應該不止拆借易到一家,拆東墻補西墻,但是,其他業務都不是高利潤的。共享出行市場本來就是靠補貼催起來的,專車市場的消費人群規模比補貼時期少很多,現在神州專車、首汽、滴滴等都有強勢背景,易到的存在必要性正在降低,恐怕很難維持下去。
柳華芳認為,可能是之前網絡流言蜚語說周航跑路,影響了其個人聲譽才站出來的。
“農夫與蛇”與“化反補貼”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中國網約車的“鼻祖”並非滴滴,而是周航在2010年5月創立的易到(曾用名易到用車)。此後幾年,滴滴和快的加入移動出行競爭,這一市場在資本助力下迅速增長,通過補貼快速培育起了大批用戶。之後,Uber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與由滴滴、快的合並組成的滴滴出行繼續展開補貼PK,直至以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收尾。
而樂視控股於2015年10月宣布樂視汽車獲得易到用車70%的股權,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並擁有控股權。按照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賈躍亭的設想,樂視未來要打造“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的下一代汽車,即“打造開放的汽車生態閉環”,易到是樂視汽車“生態化反”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吸引更多用戶,易到曾加大乘客補貼力度,除了“100%充返”,還聯合樂視提出“化反補貼”,比如充值送樂視會員、樂視手機、樂視電視等。
然而,易到並入樂視後,無論從易到的市場推廣投入、車輛配置、司機招聘等看,均沒有發現明顯的“生態化反”,倒是易到自己不斷地推出“充100得200”、“80%充返”等被業界看不懂並為其後續資金鏈的安全性擔心的瘋狂促銷方案。
業內認為,樂視根本就沒把易到當做一家網約車平臺,而更像是“提款機”。易到用車的充返取得的短期現金流,才是樂視所真正想要的。
如業內評論所言,與周航一樣,賈躍亭也是傳統生意起家,從中國互聯網的邊緣地帶來到舞臺中心,願意給已經靠邊站的易到出10億美金的作價,並且大部分是現金,這是賈躍亭的風格,也符合周航的風格。
農夫與蛇的故事究竟會有怎樣的結尾,還要靜觀其變。但一位不願具名的樂視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大家真的關心,誰是農夫,誰是蛇嗎?不,看客只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不關心雙方誰對誰錯。傳播的目的不是大家恨蛇,而是讓大家幫助農夫。”
值得註意的是,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後,移動出行市場的整體格局已趨於穩定,其中一個明顯跡象就是,各平臺的補貼力度逐漸減弱。
此背景下,易到曾幾次被傳資金鏈斷裂、融資遇阻。去年下半年,曾有媒體引用了“拿到易到融資相關文件的投行人士”的說法稱,易到訂單量較高峰時期下滑50%,其現金流減少已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對相關表述,易到方面當時則稱:
“該文純屬謠言,懷疑為競爭對手偽造,意圖抹黑易到。近期有競爭對手從多種渠道打探易到內部數據,遭易到員工嚴詞拒絕,不排除是對手打探數據不成,只得捏造數據迷惑視聽。”
▲圖片來源:易到官網
此前,“易到”僅僅是我個人腦子里蹦出來的一個思想火花而已,但現在,它已初見雛形,更重要的是對它的未來我們愈發清晰和充滿信心!
——如今,易到創始人周航的這句話和他的照片依然掛在易到官網的重要位置,只是不知道經過這件事之後,他又將何去何從。
4月26日晚間,易到發聲明稱,有網絡媒體發布公安機關或將“傳喚實際控制人賈躍亭”的失實報道,對樂視及易到的正常經營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嚴重侵害了賈躍亭的社會聲譽。
此前,據媒體報道,4月25日,有媒體獨家獲取一份易到此前發給北京市公安局的《北京東方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關於處置來訪司機提現的工作說明》文件,該文件顯示,易到從4月17日起每日安排線上資金300萬元用於司機隨時線上提現。另有報道稱,如果易到不能履行文件內容,將傳喚實際控制人賈躍亭。
消息稱,上述文件還顯示,易到將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北京地區司機線下提現,保證每位來訪司機能夠在15天以內線下提現成功,5月5日前所有涉及提現困難司機的問題全部處理完畢。此前有易到司機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稱,從今年2月開始,部分易到司機出現無法提現情況,隨後司機端關閉了“提現”按鈕,必須親自攜帶終端綁定的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到易到總部進行人工提現。
易到提現風波在易到原創始人周航爆料“樂視挪用易到13億資金”一事後再次發酵。
4月17日,周航發布公開信稱,易到當前出現資金困難主要原因是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達13億元,並呼籲樂視妥善處理好易到的問題。隨後易到和樂視聯合回應稱,樂視從未挪用過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易到任何資金,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支持易到發展。
4月20日晚間,周航再次發表聲明宣布易到3位創始人周航、楊蕓和湯鵬正式離職。
4月21日,易到方面宣布任命全新管理團隊,原易到總裁彭鋼出任CEO,全面負責公司戰略、管理工作;原易到首席運營官馮全林繼續擔任COO,負責公司運營事務;原易到首席財務官任汝嫻繼續擔任公司CFO,負責公司財務及投融資事務;此外,易到還迎來了幾位樂視系高管加入核心管理層:袁斌任易到CTO,負責產品及研發工作;馬冬任易到HRVP,分管人事及行政工作;劉曉慶任易到法務副總裁,負責易到法務相關工作。以上高管均向彭鋼直接匯報。
*ST德力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施衛東先生部分質押的公司股票已觸碰平倉線。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的相關規定,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股票簡稱:*ST德力,股票代碼:002571)自2017年4月28日(星期五)開市起停牌。
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控股股東施衛東先生持有16554.5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24%,質押公司股票總計11,432萬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69.06%;截至2017年4月27日收盤,相關股份質押已觸碰平倉線。
公告稱,停牌期間,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施衛東先生將積極采取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者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降低融資風險,以保持公司股權的穩定性,並在實施相關措施後,公司申請股票複牌。
必康股份晚間公告,實控人李宗松5月4日耗資2.5億元通過集中競價增持了906.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9%,增持均價27.56元/股。本次增持後,李宗松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52.77%公司股份。
必康股份5月3日晚間披露實控人李宗松增持計劃,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堅定投資者信心,結合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李宗松先生計劃在未來 12 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票,擬增持不低於1%、不超過3%的股份,增持價格為不高於35元/股。
必康股份今日股價放量大漲7.79%,報收27.67元。
必康股份早前公布2017一季報,營收8.27億元,同比下降5.74%,凈利潤1.66億,同比下降28.74%。
因媒體報道涉嫌嚴重財務造假而停牌的爾康制藥5月10日晚間公告稱,由於網絡上出現一些關於爾康制藥的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公司正對相關情況進行核實,鑒於柬埔寨進出口數據及相關憑證的獲取需要時間,公司股票繼續停牌,預計5月15日起複牌。
當晚,公司還公告,2017年5月10日,公司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帥放文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通知,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03,130,016股,占總股本的4.9999%。本次減持後帥放文先生持股比例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1.4366%,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
據公告披露的減持情況,最新一筆減持發生在5月5日,且所有減持均以大宗交易成交,成交金額合計約12.37億元,減持價格在11.93元/股至12.64元/股之間。
爾康制藥曾於2016年12月7日披露提示性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帥放文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曹再雲女士計劃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自公告之日起兩個交易日後六個月內,擬減持不超過199,000,000股公司股份,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9.66%。
5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爾康制藥涉嫌嚴重財務舞弊,報道中對18萬噸木薯澱粉生產項目實現的6.15億元凈利潤提出質疑,並質疑爾康制藥有虛構資產嫌疑。
2013年11月,爾康制藥擬使用部分超募資金2億元投資建設年產18萬噸藥用木薯澱粉生產項目,實施主體為公司全資孫公司湖南爾康(柬埔寨)有限公司。爾康制藥董事長帥放文曾表示,玉米澱粉幹法制取方式不同,木薯澱粉采取濕法制取,通過把木薯快速粉碎、過濾和高速離心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制成。其中大腸桿菌、蟎蟲等微生物含量得到有效控制,更適合用做藥用輔料。
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3232.84萬股,減持均價34.68元/股,成交總價約11.21億元,占公司股份的0.5%。
美的集團5月15日下跌1.23%,收報35.31元/股。
5月15日,山東墨龍公告,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張恩榮及其子張雲三涉嫌內幕交易和超比例減持未公告,被罰沒1.53億元。與此同時因信息披露違法,山東墨龍等18人收到了證監會的罰單。
證監會行政處罰提前告知書顯示:
一、張恩榮涉嫌超比例減持“山東墨龍”未信息披露
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墨龍)董事長、實際控制人張恩榮分別於2014年9月26日、2017年1月13日減持“山東墨龍”股票1390萬股、3000萬股,減持比例分別為1.74%、3.76%;副董事長、總經理張雲三於2016年11月23日減持“山東墨龍”股票750萬股,減持比例為O.94%。張恩榮、張雲三系父子關系,兩人作為一致行動人,在上述期間累計減持山東墨龍股票5140萬股,合計占山東墨龍總股本的比例為6.44%。張恩榮、張雲三所持山東墨龍已發行的股份比例累計減持5%時未進行報告和公告,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二款所述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二、張恩榮、張雲三涉嫌內幕交易“山東墨龍”股票
(一)山東墨龍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發生重大虧損並持續至2016年全年重大虧損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山東墨龍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發生重大虧損並持續至2016年全年重大虧損的信息屬於《證券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即“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按照《證券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山東墨龍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發生重大虧損並持續至2016年全年重大虧損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二)山東墨龍發生重大虧損內幕信息的形成過程
2016年10月10日左右,山東墨龍財務部經理丁誌水、財務部副經理楊俊秋向財務總監楊晉匯報了公司三季度的財務情況,當時財務報表顯示公司存在重大虧損(截至三季度虧損2.19億元,公司於2017年3月31日發布公告確認公司截至三季度虧損的事實)。隨後楊晉向總經理張雲三匯報了公司財務情況,在張雲三的授意下,10月17日左右,楊晉要求丁誌水、楊俊秋對相關數據進行調整,以達到盈利目的。丁誌水與楊俊秋商議確定後,楊俊秋安排財務人員劉洪濤修改了公司財務系統的相關數據。公司於10月27日公開披露財務信息為前三季度盈利834萬元,並預計全年盈利600萬元至1200萬元。
2016年10月、11月,公司經營狀況依舊沒有好轉,處置子公司股權和工業園一塊土地的計劃沒有實際進展。公司因要償還到期銀行貸款,資金壓力一直較大。
2016年12月30日,東營銀行400萬美元的貸款需要公司法定代表人當面簽字。自2005年張恩榮已將公司管理權交給張雲三,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權均授權張雲三代為履行,自己很久不過問公司經營,由於當時張雲三精神和身體不好,外出看病,楊晉便直接到張恩榮家,請張恩榮當面簽字。經協商,東營銀行工作人員到張恩榮家履行了簽字手續。
2017年1月11日傍晚,楊晉和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國煥然到張恩榮家,匯報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請張恩榮想辦法籌措資金,希望資金到位時間不能晚於1月18日。
2017年1月25日,公司召開總經理辦公會,通報了公司發生重大虧損的情況。同日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均同意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之前楊晉與負責年報審計的會計師有過溝通。017年2月3日,公司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及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
綜上,2016年10月10日,山東墨龍財務報表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公司發生重大虧損,該時點為內幕信息敏感期的起點;2017年2月3日,公司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及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預計公司虧損4.8億元至6.3億元,該時點為內幕信息敏感期的終點。期間,內幕信息知情人為張恩榮、張雲三、楊晉、丁誌水、楊俊秋、劉洪濤、公司其他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會計師等人。
(三)張恩榮、張雲二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交易“山東墨龍”。經深圳證券交易所計算,“張恩榮”賬戶截至2月3日公開重大虧損信息,避免損失金額20,324,100.00元,“張雲三”賬戶避免損失金額17,929,425.00 元。據悉,張恩榮賣出“山東墨龍”股票所得資金,主要用於借款給山東墨龍,借款金額為2.1億元,其中2017年1月18日借款1.5億元,2017年3月30日借款0.6億元。張雲三賣出“山東墨龍”股票所得資金,主要用於借款給山東墨龍,借款金額為O.6億元。張恩榮證券賬戶為本人開立,本人操作。辦理股票轉托管是授權趙洪峰完成。張雲三證券賬戶為本人開立,授權妻子張新蘭操作。
賬戶交易特征分析顯示,“張恩榮”賬戶為新開立賬戶,開立目的僅為減持所持有的“山東墨龍”股票,之所以轉托管,是考慮到可以得到稅收優惠。“張雲三”賬戶為新開立賬戶,原賬戶在北京,為“山東墨龍”原始股份上市時開立。為方便使用,於公司所在地營業部新開立賬戶。該賬戶部分減持“山東墨龍”股票,除用於借款給公司外,主要是用於打新股和買理財產品。
張恩榮、張雲三稱減持“山東墨龍”股票,均為了向公司提供周轉資金,支持公司發展。但二人均不能合理解釋其作為內幕信息法定知情人,在信息未公開前賣出股票的原因。事實證明,2017 年2月3日信息公開當日股票價格下跌8.89%。張恩榮、張雲三作為內幕信息法定知情人,有強烈交易動機,利用公司虧損的內幕信息未公開之際賣出股票,獲取更多資金。張雲三刻意隱瞞公司實際虧損的事實,同期賣出公司股票獲利。張恩榮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雖長期不過問公司經營,但在減持前與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晉有過接觸,且不能合理解釋自己在不了解公司經營情況下就願意減持股票並借錢給公司的原因。
證監會擬對張恩榮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張恩榮內幕交易行為沒收違法所得20,324,100.00元,並處以60,972,300.00元的罰款。二、對張雲三內幕交易行為沒收違法所得7,929,425.00元,並處以53,788,275.00元的罰款。
另外,5月12日,公司及張恩榮、張雲三、楊晉、趙洪峰、林福龍、國煥然、肖慶周、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冀延松、權玉華、郝亮、樊仁意、張九利、鄭建國、丁誌水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一、山東墨龍披露的2015年、2016年部分定期報告涉嫌虛假記載2015年以來,為了粉飾季度報告、半年報財務數據,公司在真實財務數據的基礎上,通過調增《借出明細表》中的銷售單價虛增暫估收入,同時少結轉銷售成本(包括暫估銷售成本和已開票收入對應的銷售成本),從而實現凈利潤的虛增。經上述調整後,公司2015年、2016年的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從虧損調整為盈利。
(一)山東墨龍2015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涉嫌虛假記載
2015年一季報實際凈利潤為-1,945.54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2,411.49萬元,多結轉成本6.72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2,404.77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林福龍、國煥然、肖慶周、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監事郝亮、樊仁意、張九利,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2015年半年報實際凈利潤為-7,182.72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7,318.97萬元,少結轉成本895.08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8,214.05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林福龍、國煥然、肖慶周、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監事郝亮、樊仁意、張九利,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2015年三季報年初到報告期末實際凈利潤為-9,247.24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2,167.73萬元,少結轉成本8,351.34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10,519.07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林福龍、國煥然、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監事郝亮、樊仁意、張九利,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二)山東墨龍2016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涉嫌虛假記載
2016年一季報實際凈利潤為-5,828.78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4,140萬元,少結轉成本2,000 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6,140 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林福龍、國煥然、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監事郝亮、樊仁意、張九利,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2016年半年報實際凈利潤為-14,627.68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10,000萬元,少結轉成本5,801.64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15,231.64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國煥然、楊晉、郭洪利、王春花、秦學昌、冀延松、權玉華,監事郝亮、張九利、鄭建國,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2016年三季報年初到報告期末實際凈利潤為-21,897.21萬元,山東墨龍通過虛增收入6,049.28萬元,少結轉成本17,582.29萬元,導致凈利潤虛增22,731.56萬元。上述事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為總經理張雲三、財務總監楊晉,其他責任人員為董事張恩榮、國煥然、楊晉、郭洪利、王春花、秦學昌、冀延松、權玉華,監事郝亮、張九利、鄭建國,董事會秘書趙洪峰和財務部經理丁誌水。
二、山東墨龍涉嫌未及時披露重大投資事項
根據舉報線索,山東墨龍分別於2014年12月、2016年6月對子公司壽光懋隆新材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增資4億元和3億元,山東墨龍2013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為26.74億元、2015年度經
審計凈資產為24.33億元,未披露事項涉及金額均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一千萬元。屬於《證券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第(二)項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但是公司沒有及時披露,而是分別在2014年年度報告及2016年半年度報告中進行了披露。其中2014年12月的增資信息未及時披露,已過2年的追溯時限。董事會秘書趙洪峰是未及時披露行為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上述違法事實,有公司公告、公司定期報告、公司出具的說明、相關明細表、相關憑證、董事監事高管的任職情況和相關人員詢問筆錄等證據證明。
上述行為涉嫌違反《證券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
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證監會擬作出以下決定:
一、對山東墨龍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
二、對張雲三、楊晉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的罰款;
三、對張恩榮、趙洪峰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10萬元的罰款;
四、對林福龍、國煥然、肖慶周、郭洪利、約翰·保羅·卡梅倫、王春花、秦學昌、冀延松、權玉華、丁誌水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5萬元的罰款;
五、對郝亮、樊仁意、張九利、鄭建國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萬元的罰款。
7月12日晚,正陽生物(832034)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曾勇涉及仲裁的公告,曾勇於近日收到上海市仲裁委員會的仲裁通知。
仲裁起源於正陽生物2015年的一次業績承諾。
2015年,呈瑞投資代表其所管理的“永隆呈瑞新三板一期投資基金”,與正陽生物簽訂了協議,約定“永隆呈瑞新三板一期投資基金”投資495萬元,認購正陽生物15萬股股權。
簽訂協議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業績對賭:
正陽生物承諾2015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不低於2000萬元,2016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不低於3000萬元,2017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不低於4000萬元。另外,雙方還約定,正陽生物需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
論壇君發現,正陽生物定增方案是2015年6月11日公布的,而其2014年凈利潤僅為322萬元,要想實現2015年2000萬元凈利潤,難度不小。
最終的結果也的確如此。2015年,正陽生物營業收入1607萬元,同比減少8%;凈利潤則大幅減少92.4%,僅24.4萬元,與業績承諾中的2000萬差距懸殊。
新三板定增捆綁業績承諾並不少見,但實際業績與承諾業績差距如此之大,並不多見。
不過,更“厲害”的還在後面。
2016年,正陽生物營收規模進一步萎縮,營業收入下跌25%至1207萬元,凈利潤則暴跌至-519萬元。按照對賭協議約定,如若出現虧損,則當年凈利潤以“0”計算,而正陽生物原本承諾的凈利潤為3000萬元。
呈瑞投資本次申請仲裁,除了要求正陽生物實控人曾勇承擔全部仲裁費用外,還根據對賭協議,要求曾勇支付業績補償款371.3萬元。
正陽生物主要從事天然煙草提取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卷煙行業、煙草香料行業企業,主要產品為天然煙草提取物。
公司表示,2016年受煙草行業去庫存影響,營業收入減少,同時廢舊物品變賣收入減少,再加上運營成本增加,導致公司出現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正陽生物此前實施的增發方案中,呈瑞投資所管理的基金僅是參與認購的機構之一,另外還有深圳泰德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永隆呈瑞新三板二期投資基金(特殊機會),兩家機構認購股份數量都多於呈瑞投資,二者或許同樣有權要求業績補償。
另外,從目前的營收情況來看,正陽生物要在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上市,幾乎不可能。而一旦上市未完成,還將觸發對賭協議中的回購條款,屆時曾勇可能需要按約定的方式計算交易價格,回購呈瑞投資等投資者手中的股份。
目前,該仲裁程序尚未進入審理階段,正陽生物則表示,本次仲裁案為公司股東之間的股權引起的糾紛,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