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流股份19日發布公告,公司原計劃於2月22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議案。
但由於證監會日前發布了再融資新政,根據監管要求公司此次重組募集配資的定價需按照新修訂的《實施細則》執行。目前,公司正在對募集配資部分進行相應調整。
基於上述原因,公司決定取消原定於即將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待修訂方案確定後,公司將召開董事會對修訂後的方案進行審議。
據深交所互動易,紫光國芯公司正在與中介機構評估證監會再融資新政策對公司非公開發行項目的影響,可能會根據監管的新要求做必要的方案調整或變更。
證監會17日公布再融資新規,擬發行股份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20%、距離前次募資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等。
紫光國芯曾在2015年拋出的800億元定增的非公開發行計劃,如今在再融資新規之下,步入了十字關口。
2月20日,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涉及半導體行業的重大對外投資事項,預計此次交易金額將達到股東大會審議標準。經申請,公司股票於2017年2月20日開市起停牌。
2月21日,由央行牽頭、一行三會共同參與制定的一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在資管圈被廣為傳播,尤其是對定增、非標、股票質押、銀行理財等細分業務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業內反響不一。
首當其沖的,相當體量的業務和產品通過嵌套和通道運轉,若禁止多重嵌套,通過多重嵌套實現資管投向其他資管的模式會成為歷史。
不過,在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負責人看來,整體而言,包括跨行托管,計提風險準備金,非標投資不能錯配以及風險準備金要求等《指導意見》中的監管要求沒有超出之前銀監會理財新規指導意見的監管範圍,並不是特別嚴厲的要求。
定增受限 利好FOF
在禁止多重嵌套、限制杠桿以及雙十的限制下,資管的微觀業務也受到沖擊。其中影響較大之一的是定增。
“說實話,再融資新政對定增的影響還不是很大,因為現在主要是做一年期的,已經市場化了。而按照資管新政的話,錢就不太容易出來了,這對定增的影響是很大的。”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資管人士看來,《指導意見》可能對基金定增通道造成很大的影響。他認為,非信托自有資金的信托計劃作為資管產品參與定增報價,而由於資管產品不許嵌套資管產品,信托嵌套基金專戶的產品模式將難以有效;而如果信托非自有資金不能參與定增,又不需信托計劃嵌套基金專戶報價,意味著信托計劃被屏蔽在定增大門外。
不過,《指導意見》也指出,新政對於信托計劃投資還是放開了一道口子。按照規定,資產管理產品不得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但FOF、MOM、單層委外除外。
“按照新規出臺,就比如說信托計劃再去買基金專戶參與定增的這種模式就不行了,如果FOF和MOM的話,可以繞開這個條例。同時由於有委外單個項目投10%的限制,也沒有之前那麽便利了。”前述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於資管產品嵌套,《指導意見》明確了“除FOF、MOM”外,銀行資管人士認為這說明監管層終於承認了FOF與MOM的特殊性,是一大利好。但一位受訪的城商行資管負責人認為,MOM、FOF基本上投權益類資本市場,銀行理財資金客戶風險偏好比較低,所以配置MOM與FOF的比例都非常小,各家銀行占比基本都在1%-2%,大部分銀行的投資規模並不大。
“一個計劃做母基金,負責投資其他產品,剩下新發的計劃做子基金,負責融資,子基金投且僅投母基金。”上海一位私募FOF基金經理也表示。不過,他也表示:“FOF已經不怎麽走信托通道,因為限制太多。信托作為老通道,管的特別嚴,投什麽都有限制,有的限定只能投平臺上的產品,否則必須每日估值,再有的連股指期貨也不給開。”
“公募可以在FOF、養老金投資、國企改革、Reits這四個方面下功夫,幫助上市公司及大股東提供結構化杠桿融資方案,ABS也是基金子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上述北京大型券商資管人士進一步表示。
銀行通道需求被打壓
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的不一致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客觀上催生了通道業務。由於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機構主動管理能力不強,主動資管業務發展滯後,做通道的沖動明顯。
“有一些券商上通道挺猛的,也有的是精品化管理,註重自我的主動管理。”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師表示。
據銀行資管人士介紹,銀行嵌套通道主要有兩類。首先是基於開戶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並不是獨立法人主體,也不像資管計劃能以計劃開戶,地位比較尷尬。
華南一家股份制銀行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銀行作為委托人投資管計劃時,會遇到在交易所開不出戶來的情況,需要一層通道的嵌套走券商資管通道,《指導意見》會對股票質押業務產生一定阻礙。
他指出,銀行由於人手不足,資金的劃撥、開戶、簽合同等流程做不過來,通過找通道,將基礎工作外包,這也是銀行此前的需求。
“目前銀行實際投資過程中,涉資本市場投資和涉非標投資占銀行理財投資的大頭,中間都套著一到兩層通道。”某城商行資管負責人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個辦法還未發文,但是在現有已經發文的監管條款約束下,銀行只能做層層嵌套。“如果之後確實發文嚴格禁止多重嵌套,銀行會找原有規範性文件是否做了同步修訂。但在很多政策不確定之前,銀行投資策略不會主動做出調整。”
“證監會對基金子公司的監管的精神已經先在對子公司的文件中體現,比如說通道,不能做的還是不能做。原來只是說信托機會更多,但現在可能說信托也受到了限制,大家都不能去做。”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也談不上是對子公司的利好”。
可以說,由於多加一個通道就多出一道費用,對機構而言,也不希望嵌套太多的通道。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指導意見》唯一對委外限制的地方在於“禁止委外借道通道”,現實操作中由於交易所開戶等問題存在理財借道信托開戶、再委托給券商基金的情況,這些技術性問題未來應當有配套方案解決。
或影響銀行理財利潤
“去嵌套”直接影響到的另一個業務,則是非標準化資產的投資。本報了解到,一種投資模式是,銀行發行同業存單或吸收存款然後投資非標產品,如果未來投資非標被限,無疑會影響到銀行的非標業務。
同樣的影響不只是銀行,還有信托、券商等機構。“我認為主要是體現在對信托的影響上。現在市場上主要是單一信托,市場上約有一半是單一信托,一些銀行、券商、期貨也有私募的資管通過單一信托投非標。還有信托公司自己的私募基金投資於自己的單一信托,《指導意見》後這些都沒法做了。”一位券商非標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不嵌套的話,幾乎只能是私募做非標和信托直接投非標,還有就是放信托貸款之類。”
2月23日有消息稱,最新監管要求期貨公司回歸期貨主業,不再開展資管業務。無疑,該消息若為真,將是在《指導意見》基礎上對期貨資管業務實施的“封殺”。
《指導意見》指出,為防止金融結構借助資產管理產品規避資本等監管約束條件實現表外放貸,催生影子銀行風險,《指導意見》禁止資管產品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但允許具備評估和管控非標資產風險能力的金融機構發行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上述之外的其他非標資產,並提出限制管理、禁止期限錯配等要求,控制並逐步縮減非標資產規模。
對於銀行資管非標投資期限錯配的限制,對銀行理財影響也較大。上述城商行銀行資管負責人也指出,銀行理財資金基本上都是以長拆短,期限錯配來滾動發行的,如果監管嚴格限制將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指導意見》中,要求統一的風險準備金和資本約束,具體而言建立資本約束機制,按照產品管理費統一計提10%風險準備金。而目前銀行理財普遍沒有執行風險準備金的規定,如果執行的話,對於銀行理財的利潤沖擊將比較大。
(視覺中國/圖)
2017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頒布再融資新政,被市場人士視為股市重大利好。此次再融資新政包括兩部分:一是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二是發布了《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
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1、非公開發行規模不超過總股本的20%;2、再融資(包括配股、增發、非公開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上次募集資金到位日的時間間隔不低於18個月;3、申請再融資時,除了金融機構,不得有較大規模的財務投資;4、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定價基準日只能是發行期首日。
證監會此次新政,從再融資規模、頻率、資質和定價基準四個方面,遏制上市公司過度、頻繁融資和定增套利等頑疾,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新政將大幅壓縮股市再融資規模,利好二級市場。
中國A股市場再融資制度自2006年開始實施,由於非公開發行股票條件寬松、定價機制靈活,即使是虧損企業也可申請發行,而配股、公開增發、發行可轉債等對企業都有一定的盈利能力要求,使得非公開發行逐漸成為上市公司首選的再融資品種。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中,A股市場的股權融資總規模為8.36萬億元,其中IPO融資總規模僅為2.003萬億元,相比之下,增發融資募集資金高達6.17萬億元,規模遠超出了IPO融資規模。2016年,再融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達到IPO募資規模的12.15倍。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指出,上述政策使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過度融資傾向,有些公司脫離公司主業發展,頻繁融資。有些公司編項目、炒概念,跨界進入新行業,融資規模遠超過實際需要量。有些公司募集資金大量閑置,頻繁變更用途,或者脫實向虛,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
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把再融資當成廉價的圈錢工具。2016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合計發布了27938條理財公告,一些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甚至超過百億元,有的公司在定增融資完畢後就立即動用募集資金大手筆購買理財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A股上市公司共計有上千億募集資金閑置在購買理財產品等之中。此外,上市公司變更定增募資用途,並引發交易所發出問詢函的案例不勝枚舉。
為了避免上市公司手里“不差錢”還搞再融資,新政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經修訂的《實施細則》還修改了再融資定價機制,取消了原有將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作為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基準日的規定,明確僅以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期首日作為定價基準日。這可以避免再融資發行價大幅低於市價,也避免解禁後瘋狂出逃。
在原有再融資定價制度下,由於上市公司董事會召開到實際發行完成往往超過半年時間,發行時公司股票市價和發行底價之間已經形成顯著價差空間,形成“價格倒掛”和“折扣過低”,使得有些項目吸引數倍於融資規模的資金參與申購,產生巨大炒作空間。中信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發行的競價類非發行期首日定增項目平均融資規模分別為17億元、23億元,同時其發行底價分別為當時市價的6折和8折左右。
由於股票發行銷售供不應求,不存在任何發行壓力,也造成了投行競爭集中在項目承攬階段的粗放式競爭。
在融資規模和頻率上,此次新政規定非公開發行規模不超過總股本的20%,且再融資董事會決議日距離上次募集資金到位日的時間間隔不低於18個月。
總股本的20%的再融資規模,一般來說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的融資需求。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融資規模超過發行前股本20%的公司僅有496家,占比為19%。據中信證券資本市場部測算,已發定增融資預案尚未獲得證監會受理的有124家公司,融資規模超過2500億,其中42家公司新發股份超過了發行前總股本的20%,融資規模1496億。
在融資間隔方面,如果考慮到資金到位、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等流程,18個月的間隔時間意味著實際發行間隔的周期很可能長達3年左右。數據顯示,過去18個月內有過非公開發行(不包括發行購買資產及配套融資)的公司數量為562家、IPO家數為356家、配股家數為11家,合計929家。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數為3130家,意味著約30%的公司可能受到融資頻率限制的影響。
多家證券公司分析師認為,此次再融資新政將有利於減少利用定向增發制造概念題材、投機炒作、出利好減持跑路、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等現象,必將大幅減少市場資金壓力,擠出定增套利資金。
A股
浪莎股份獲西藏巨浪三度舉牌,大股東股權近乎全數質押
2月21日,浪莎股份(600137)發布股東權益變動公告,西藏巨浪科技自2017年1月16日至2017年2月21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買入公司股票後,累計共計持有公司股份1458.26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西藏巨浪表示,增持浪莎股份屬於財務投資,無意通過股份增持獲得浪莎股份的實際控制權。這是西藏巨浪科技第三度舉牌浪莎股份。
2016年12月,浪莎股份發布首份被舉牌的公告,西藏巨浪2016年11月3日至12月13日買入浪莎股486.1942萬股,占浪莎股份總股本的5%,本次買入的價格區間為41.32元/股—50.15元/股。彼時,西藏巨浪科技表示,買入浪莎股份是看好其長期表現。
2017年1月10日,浪莎股份再次發布公告,西藏巨浪自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9日買入上市公司股票後,累計共計持有浪莎股份972.1766萬股,累計占總股本的10%。
西藏巨浪的增持曾兩度引起監管部門的關註。2016年12月15日,浪莎股份發布了《回複意見公告》,上交所要求西藏巨浪明確說明,是否有意通過股份增持獲得浪莎股份的實際控制權,與浪莎股份其他股東之間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2016年12月31日,浪莎股份再次發布《回複意見公告》,上交所要求愛建民生證券投資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4個信托計劃與西藏巨浪說明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系等。
據浪莎股份發布的2016年三季報,其控股股東浪莎控股集團持有浪莎股份4149.5355萬股,持股比例為42.68%。據浪莎股份2016年12月29日公布的數據,浪莎控股已經質押了所持上市公司96.4%股份,累計質押4000萬股。在控股股東大比例質押的同時,浪莎股份股價可謂是“扶搖直上”。2016年8月份以來,其股價從低價28.3元/股漲至2016年12月14日最高價53.68元/股。
浪莎股份2016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預計其2016年經營業績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為1250萬元至1850萬元,2015年其凈利潤為-2068.3萬元。
網宿科技擬逾12億元收購海外同行,推進國際化布局
2月21日,網宿科技(300017)公告,2月17日其子公司香港網宿與 KDDI 簽署了《股權購買協議》,香港網宿擬通過現金方式向 KDDI 購買其持有的 CDNW 公司1214.98萬股股份,占CDNW公司發行在外流通股(不含庫存股)的比例為 97.82%。交易價格為211億日元(折合12.75億元)。網宿科技作為香港網宿的唯一股東,與 KDDI 簽署了《保證協議》,約定本次交易中網宿科技為香港網宿履行合同義務提供保證。
網宿科技主營業務是為客戶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內容分發加速服務(CDN)、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服務及雲計算服務。在國內 CDN 市場占據了領導者的市場地位。根據 IDC 出具的《中國內容分發網絡(CDN)服務市場份額》,2015 年網宿科技占據中國內容分發網絡服務市場份額 40.6%,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網宿科技自2010年開始進入海外市場,目前海外CDN節點覆蓋亞洲、歐洲、美洲以及中東和非洲的幾十個國家及地區。2016 年,網宿科技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近36億元,其中10.68億用於海外CDN 項目的建設。
CDNW於2000年5月在韓國成立,主要向客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內容分發與加速(CDN)服務,CDNW 總部位於韓國,在美國、英國、中國、日本和新加坡設有子公司,目前在全球已部署了 180 余個節點1,擁有4.2T儲備帶寬,覆蓋 49個國家的 98 個城市,為一家全球性的 CDN 服務提供商。
受融資新規波及,紫光國芯800億元定增或降至不到40億
再融資政策調整後,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計劃是否擱淺或調整保持高度關註。2月21日在互動易上,眾多投資者向紫光國芯詢問此事對公司再融資計劃影響。紫光國芯表示,本次證監會再融資的新規定對公司非公開發行有較大影響,可能會根據監管新要求做必要的方案調整或變更,具體方案目前還沒有確定。
此前,作為A股規模第二大的再融資項目,紫光國芯在2015年拋出的800億元非公開發行計劃,如今在再融資新規之下步入了十字關口。
2月20日,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其正在籌劃涉及半導體行業的重大對外投資事項,於當日開始起停牌。
證監會再融資新規發布當天,紫光國芯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就引發了關註,800億元定增去留被多次提問。按照原方案,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中,擬投入200億元分別用於收購力成科技25%股份和投資芯片產業鏈上下遊公司。後確定為使用募資資金約23.41億元入股臺灣南茂科技。但由於難以獲得臺灣投審會的核準,投資兩家公司的計劃紛紛折戟。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上,紫光國芯高管表示,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後,非公開發行方案將發生變化,將盡快完成其他募投項目的論證及準備工作,對方案進行必要調整。
如果按照新規不超過總股本20%發行上限計算,假設其他發行條件不變,紫光國芯再融資規模最大將不超過40億元。
海航現代物流擬斥資26.5億掌控海越股份
若不出意外,海航集團方面將正式收編海越股份(300387),旗下再添一上市平臺。
海越股份自2月8日起停牌,停牌之初即定調“控制權轉讓事宜”。2月15日,海越股份確認控制權意向接盤人為海航現代物流。
2月21日,海越股份公告顯稱,其2月21日接到控股股東海越科技通知,海越科技的股東——海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越控股”)和呂小奎等八名自然人已與海航現代物流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以其所持海越科技的全部股權以總價26.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航現代物流。這次股權轉讓將導致海越股份控制權發生變化。
海越控股持有海越科技47.24%的股份;呂小奎、袁承鵬、姚漢軍、楊曉星、彭齊放、周麗芳、趙泉鑫、徐文秀八名自然人合計持有海越科技52.76%的股份。海越控股和呂小奎等八名自然人合計持有海越科技100%股權。而海越科技為海越股份控股股東,持股22.31%。
若交易完成,海航現代物流將通過全資控制海越科技的方式控股海越股份。海航現代物流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海航現代物流將成為海越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海越股份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可能會導致海越股份未來發展戰略發生變化。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2月21日21時到2月22日11時,共有33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多達39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申科股份。
申科股份2月21日宣布終止重組,使得堅守“三方交易”等待監管放行的上市公司陣營又少一員。
在公告中,申科股份將重組失敗歸因於標的資產“擬開展新的資本運作”,但從再融資及重組監管環境變化來看,此類“三方交易”的重組通道已基本封閉。
“申科股份的案例揭示了另一類風險,即在監管從嚴、重組周期拉長的境況下,時間成本及風險把控變得不可測,交易中的變數驟增。”有投行人士還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配套融資定價模式變化後,通過配套融資鞏固控股權的套路“效力大減”,發行股票收購資產的“三方交易”模式前途更加渺茫。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財新、新財富輿情中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2月28日,新三板備受關註的神州優車定增案認購結果出爐,四家機構參與了此次認購,合計認購規模為46億元。
公告顯示,這四家機構分別是上海聯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認購24.87億,浦銀安盛資管-上信神州優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認購10億,上海谷欣投資有限公司認購7億,值得註意的是,由中金管理的產業引導基金業參與了此次認購,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湖北)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認購5億元。
據公告,神州優車本次發行股票價格為人民幣16.67元/股-17.00元/股。
公告截圖
資料顯示,神州優車曾於2016年10月17日發布定增預案,當時公告稱發行價格區間為50元/股-51元/股,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96億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00億元。
不過,隨後進行了三次延期認購。且與之前的定增預案相比,此次認購金額不到原定融資計劃的一半。
這次頗為戲劇性的定增可視為未來出行市場大規模競爭的預演。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蟲二。
去年11月,新三板市值三甲的神州優車突然發布了定增預案,擬以每股16.67元-17.00元的價格發行5.88億股,預備募集100億資金用於旗下的新業務神州買賣車,之前新三板歷史上也只有PE巨頭九鼎集團完成過百億級別的再融資。
但高調定增迎來的卻是三次意料之外的延期,繼去年12月2日及今年1月13日之後,最終的時間節點被鎖定在了2月28日,但誰也沒想到神州優車居然是在最後時刻完成了壓哨絕殺,宣布四家機構46億元的定增。
比奧斯卡烏龍還戲劇化的這一幕,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三次延期背後的中國式搏奕
去年中國出行市場有兩件大事,網約車新政出臺和共享單車突然崛起,整個行業的潛力前所未有的充分釋放,但也刺激了以短途需求為核心的激烈競爭。
所以行業中的幾位好基友都急著要給巨變的市場格局定調。
首先是滴滴。
它料到新政會收緊網約車的準入門檻,因此早早謀劃了與優步中國的合並,以圖在市場從過熱趨於規範之前占據有利位置。
神州專車則反其道而行之。
在新政之後快速推出C2C的優駕平臺,以不收取任何提成的承諾延攬司機,對企圖借著政策余威停補賺錢的滴滴做釜底抽薪。
身為政策親兒子的首汽約車就更狠了。
直接玩起了B2B模式的自我克隆,試圖與滴滴平臺上那些搖搖欲墜的服務商達成合作,同時還接力易到用車玩起了充值返贈的聚客遊戲。
這一波縱橫捭闔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資本力量,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麽圍繞定增會有那麽多爭議說法和傾向鮮明的研究報告了,現在的競爭首先就是對融資能力的狙擊。
但這其中有個不易察覺的邏輯漏洞,即神州優車的定增計劃早就言明是為了擴容買賣車的新業務,何以唱衰的評論只盯著不相幹的神州專車下手?一會司機流失,一會訂單下降,就情理而言,這是最不可解之處。
這招三十六計中的指桑罵槐,顯然別有深意。
神州優車CEO陸正耀之前受訪時多次談到“專車大戰已經結束,正準備下一場戰鬥”,言外之意,戰場大有從大出行領域向上下遊產業鏈轉移的趨勢。
相對於行業內的其他玩家,神州系有比較紮實的線下業務體系,它有打通汽車廠商的租車業務,也有為上市的財務閉環打造的二手車業務,再進入新車銷售以及衍生的金融場景,可說是順理成章,神州買賣車去年雙十一在天貓汽車預售破億,即是新鉶初試。
這背後的大背景在於,新政對網約車和巡遊式出租車做了明確切割,單純的網約車市場容量已經受限,加之短途需求面臨共享單車的激烈競爭,即將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競爭。在這種格局下,阻止神州系的新業務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成形,對行業內的其他玩家來說幾乎是一種本能了。
圍繞定增計劃的搏奕之所以如此戲劇化,原因在此。
而未來的行業格局,至少有三點已經初露崢嶸。
首先是主要玩家的錢袋空前充實。
去年2月,滴滴副總裁陶然就曾表示,公司現金儲備有30億美元左右,神州優車此番完成46億元定增,倘如公司副總裁所表示,“另一家重要投資人尚在履行審批中”,可支配的賬面資金亦相當可觀,再加上開啟力度空前的充值返贈,宣布用戶有300%增長的首汽約車,整個市場已有大戰方息,硝煙再起的征兆。
其次,行業內可能出現更多戰略性投資。
滴滴在兼並優步中國之後,已經出現多元化投資的苗頭,它之前就投過一些與優步存在競爭關系的公司,後來還投過餓了麽、ofo,在上海建立了汽車金融公司,可以想見,在網約車業務見頂的情況下,這會是滴滴保留想象空間的主要方式。
而對神州優車來說,已經有了神州買賣車(最近又更名為神州買買車)、神州閃貸兩個子產品線,更可能將觸角伸向更多的汽車衍生業務領域。
第三,大出行格局將更完善
短途出行市場的細分場景這幾年完成了基本覆蓋,要做的只是深度挖掘。滴滴之前透露的所謂2017年五大關鍵詞,修煉內功、智慧交通、專車決勝、全球布局、洪流落地,比較靠譜的還是前兩條。一方面是提煉梳理這兩年積累的大數據,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智慧交通的理念緩解它與主管機關之間的緊張關系。
神州優車則始終堅持各產品線之間的協同效應,依托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施加對上遊產業鏈的影響力,打通更多應用場景,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的策略顯露無遺。
這次頗為戲劇性的定增可視為未來大規模競爭的預演。
從好基友的傾力攪局到最後的壓哨絕殺,從投資商的深藏不露到喜感的吃瓜群眾,都CP得毫無違和感,大家也許還有噴一句的沖動:Are you kidding me?
3月3日消息,樂視網今日再度大跌5.51%,收盤報31.89元/股,全天成交金額26.6億元。目前股價已經接近2015年8月的底部區域。此前,以45元參與樂視網定增的財通基金、嘉實基金和中郵基金在內的三大公募基金和牛散章建平重度被套。
在去年8月4日樂視網曾發布公告稱,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106,642,968股,定於2016年8月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非公開發行價格為45.01元/股。截至2016年7月13日,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章建平、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郵創業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共4家發行對象,認購資金近48億元。
樂視網最近被爆出多個負面消息:昨日有媒體報道稱,疑似樂視第二大股東減持,減持金額達6.39億元。種種跡象顯示,本次大宗交易的賣出方為去年三季度的樂視網第二大股東鑫根資本。
昨日還有媒體報道稱,樂視網20億元公司債中止發行,其12家銀行授信額度已使用92.6%。隨後樂視網回應稱,因臨近2016年年報發布,根據相關要求,將在公司發布年報後繼續推進。
今晨樂視印度子公司又爆出裁員消息。據印度時報,樂視旗下印度公司LeEco(樂視生態)裁員85%,或離開印度。
A股
為解決同業競爭,天壇生物擬18億元向控股股東出售疫苗業務
在停牌3個月之後,3月2日天壇生物(600161)宣布擬進行重大資產出售及購買,擬以現金14.03億元的價格向控股股東中生股份出售北生研100%的股權,並以現金4.03億元的價格向中生股份出售長春祈健51%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天壇生物不再持有北生研和長春祈健的股權,中生股份將直接持有北生研 100%的股權及長春祈健61%的股權,並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長春所間接持有長春祈健39%的股權。
另外,本次資產購買交易為成都蓉生以現金3.61億元向中生股份購買貴州中泰8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天壇生物間接持有貴州中泰80%的股權。本次交易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
天壇生物之所以要進行重大資產出售及購買,主要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如果本次交易能夠順利完成,天壇生物疫苗制品業務的相關資產將全部轉移給中生股份。不過,天壇生物與中生股份在血液制品業務方面的同業競爭尚未完全消除。根據中生股份的承諾,該等同業競爭應該在2018年3月15日之前消除。
海信電器獲證金社保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
3月2日,海信電器(600060)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18.14%。在股東方,“國家隊”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在2016年四季度都大幅加倉,恒大人壽新進前十大股東行列。
年報顯示,證金公司持有2597.1785萬股,占海信電器總股本的1.98%。2016年度總共增持了588.9984萬股。
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萬能組合B此次也進入到前十大股東行列,以持有0.76%的股份位列第九大股東,為2016年度首次進入前十大股東。年報顯示,恒大人壽的這個賬戶持股數量與2016年度總共買入數量等同。
保齡寶:部分股份完成過戶,戴斯覺成為新實控人
3月2日,保齡寶(002286)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劉宗利及副董事長薛建平、楊遠誌、監事會主席王乃強已將持有的2708萬股,占總股本的7.33%,以20元/股的價格過戶至永裕投資名下。同時,上述股東擬將占總股本12.79%的表決權委托給永裕投資。過戶完成後,永裕投資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戴斯覺將成新的實控人。
新三板
天涯社區定增募資6600萬元,引入房地產企業股東
以產業新城為主業的華夏幸福(600340)近日投資了互聯網增值服務平臺運營商天涯社區。
2月22日,ST天涯(833359.OC)公告稱,以非公開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發行普通股300萬股, 每股22元的價格,共募集資金6600萬元,其中包括華夏幸福100萬股。天涯稱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建設泛文化娛樂平臺、研發移動端產品、升級雲計算大數據平臺及補充流動資金。
市值超770億元的華夏幸福,以2200萬元非公開認購100萬股,占股超1%,未進入前十大股東。有別於此前以旗下子孫公司認購新三板易雲股份(836286)、秋實農業(834384)等,此次華夏幸福以母體身份直接參與認購。有分析認為,華夏幸福此次投資更像是對市場的試探,畢竟“全球華人網上社區——天涯”名聲在外。
天涯社區創建於1999年,以廣告收入和增值收入為主要營收。天涯社區曾捧紅了當年明月、十年砍柴、芙蓉姐姐等第一代網紅,引領發酵朱令被毒案、山西黑磚窯、方韓大戰等社會熱點事件,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孔二狗的《黑道風雲20年》、熊頓的《滾蛋吧腫瘤君》、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諸多超級IP,最早都出自天涯社區。但天涯社區並未將IP變現,隨著其他社交媒體的崛起而日漸式微。
中概股
京東剝離京東金融,劉強東只占4.3%但有多數表決權
3月2日,京東(JD.NSDQ)宣布,剝離旗下京東金融,京東集團將不再擁有京東金融的法律所有權或有效控制權。
依照協議。京東出售京東金融68.6%股份,將獲得大約143億元現金。劉強東將按照和其他第三方投資人一致的價格購入京東金融4.3%的股份,依然擁有京東金融多數表決權。
另據澎湃:京東金融拆除VIE,估值逾500億元,尚無上市時間表。京東在美股價收盤漲0.85%,報30.93美元,盤中其股價一度上漲逾5%。
國際
Snap在紐交所上市,首日暴漲44%
3月3日,美國“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的母公司Snap成功登陸紐交所,代碼為“SNAP”,開盤報24美元/股,收盤價為24.48美元,相比17美元/股的發行價上漲44%。Snap的首次公開招股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IPO以來,美國證券市場最大的科技企業IPO,也是自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之後美國企業最大規模的IPO。
IPO首日收盤後,Spiegel和他的聯合創始人Bobby Murphy的財富又各自增加了15億美元,兩人身價已經超過53億美元,在富豪排行榜中的排名大幅上升。
今日輿情
根據新財富輿情小夥伴們的監測,從3月2日21時到3月3日11時,共有36條負面新聞登上今天的“上市公司負面新聞榜”,涉及多達37家上市公司。登上今日負面新聞榜首的是安碩信息。
2015年1月1日至5月13日,安碩信息股價大幅上漲,期間累計漲幅高達703%,股價最高達473元/股,成為當年A股市場與全通教育齊名的妖股之一。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安碩信息是如何漲到473元的?
安碩信息原本僅為一家以金融IT軟件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到一年時間,在主業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搖身一變為互聯網金融業務公司。這種外部形式上的重大變化,原因是公司編制從事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這一具有誘導性的故事。
在研究咨詢等人員的配合下,安碩信息從編故事,到講故事,再到信故事和炒故事,屬於這家上市公司的“故事會”,不僅短期內吸引了大量基金及個人投資者紮堆買入公司股票,導致股價短期內大幅上漲,更嚴重偏離市場指數,擾亂了市場秩序。
然後,安碩信息的“故事會”盡管邏輯縝密,終究還是被監管層拆穿,公司及高管遭到行政處罰,涉及配合公司炒作概念的券商研究人員亦受到相應的懲罰。其中,對安碩信息給予警告,並處以六十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高鳴給予警告,並處以三十萬元罰款;對直接負責的其他人員曹豐給予警告,並處以二十萬元罰款;鄭奇威二人則分別被責令改正,並分別處罰15萬元和20萬元。
公司負面新聞熱度TOP10
整合自證券時報、Wind、彭博環球財經、和訊股票、新浪財經、中國證券報、財新、新財富輿情中心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3月27日,方直科技(300235.SZ)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此次定增的亮點在於,定價基準為發行期首日,詢價後最終確定為溢價發行;按照公司此前發布的定增預案,若溢價發行,新增股份發行結束後便可交易;但兩家認購對象均自願鎖定12個月。
本月初,有市場傳言稱創業板市價發行將取消“無限售期”,監管層目前已啟動窗口指導。另據第一財經統計,近兩周以來,多起創業板定增預案進行了調整和修訂中,均增設了限售期的規定。截至目前,監管層並未予以官方回應。有投行人士對此表示,在主板市場全面啟動市價定增之後,限制力度已大幅反超,創業板市價定增規則調整亦在“情理之中”。
創業板溢價發行也鎖12個月
今年3月9日,創業板定增取消市價發行“無限售期”的市場開始發酵。第一財經就此求證於監管層,截至目前仍未獲得官方回應。市場開始在上市公司定增方案和發行中,尋找蛛絲馬跡。近日,方直科技溢價發行卻鎖定12個月,就讓規則調整的預期再次升溫。
公告顯示,方直科技本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2.38億元,認購對象分別為北京嘉豪偉業投資中心、前海開源基金。方直科技此次采取了市價發行,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即今年2月28日,限售期的規定也遵循了創業板此前慣用的方式。
2014年,證監會發布《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創業板的再融資。針對創業板定增的發行價格和持股期限,《暫行辦法》規定,若發行價格低於發行期首日前一交易日或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但同時不低於90%,本次發行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若發行價格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一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則本次發行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可上市交易。而後一條,也是創業板“市價定增不鎖定”這一規則的來源。
查詢方直科技的股價走勢,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為22.32元/股、前一日股票均價為22.94元/股。而此次非公開發行經過詢價後,最終發行價定為25.30元/股,為溢價發行。按照定增方案的限售規定,新增股份發行結束後即可上市交易。
但公告顯示,北京嘉豪偉業投資中心、前海開源基金自願承諾,本次認購股票自上市之日起12個月內不轉讓。“此次非公開發行最終是溢價發行,認購股份可以不鎖定,是認購方自願承諾增加限售期。”方直科技證券事務代表向第一財經表示,但其並未回應是否接到監管層的窗口指導通知。
無獨有偶,自上述傳言發酵以來,多家創業板公司進行了非公開發行方案的修訂和調整,紛紛增設限售期的相關規定。
楚天科技3月24日晚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關於調整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限售期的議案。調整前,仍按市場慣用的依據發行價定限售期;調整後,無論發行價是否溢價,都將鎖定12個月。類似的調整,還出現在新國都(300130.SZ)、三聯虹普(300384.SZ)、東方日升(300118.SZ)、長榮股份(300195.SZ)、綠盟科技(300369.SZ)等非公開發行方案修訂中。
鼓勵措施卻成套利捷徑
創業板市價定增不限售,並非制度上的“漏洞”,而是此前鼓勵市價發行的措施。但在再融資制度全面收緊的情況下,曾經的鼓勵措施卻被部分參與方演繹為新的套利捷徑。
在去年底之前,創業板市價定增一直波瀾不驚。數據統計也顯示,2014年以來的創業板定增整體情況來看,市價甚至溢價發行的情況並未成為行業主流模式;自2016年至目前,創業板共實施了約217起非公開發行,只有30起定增采用了市價發行無限售的發行機制。
“主要考慮是風險大,可以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為什麽需要市價甚至溢價拿這些股票呢?” 國內某基金公司定增業務負責人直言,該公司定增基金基本沒配置市價定增的創業板股票。而某大型券商投行部總監認為,對於創業板定增的參與方而言,更大的擔憂來自於市價和溢價參與認購後股票的減持壓力。
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創業板市價定增卻突然爆火起來。
據第一財經統計,自2016年四季度以後,創業板市價發行不限售定增的數量開始明顯增多。去年10月以來實施的此類定增就有14起,包括贏合科技、長亮科技、北信源、鼎龍股份、華中數控等,占2014年以來此類定增總數的一半。
主板市場再融資的全面收緊,是最關鍵的原因。從去年初開始,主板市場定增監管不斷加碼,包括鼓勵市價發行、以窗口指導形式增加限制條款,以及加強募集資金規模和用途的監管等。曾經以高折價率取勝的三年期定增受沖擊嚴重。而此時,創業板市價發行無限售期的“特權”優勢開始突顯。
部分投資觀點,甚至直接將創業板無限售定增視為新的投資“金礦”。東興證券在去年12月就曾發布研報稱,通過典型案例和樣本統計發現,相當一部分市價無限售定增的上市公司,之後都公布了一系列利好,包括高送轉、業績增長等,這類公司在定增完成後的股價表現相對強勢。大部分定增參與者在增發股份三個月內進行了大幅度減持,而多數市價定增完成後三個月內漲幅最為明顯。
東興證券還指出,創業板市價定增不限售的規定在2014年就明確,但2016年之前幾乎沒有上市公司采用這種方式發行,重要的原因是之前定增市場投資者大多追求折價收益率,按市價發行難有市場。但隨著這兩年市場大幅波動、定增市場新進入者不斷攤薄折價率,2016年市價發行不鎖定的公司超過了20%家,市價發行有望成為創業板一大趨勢。
最為極端的案例是,去年11月,北信源在實施無限售定增後發布高送轉預案,但認購方在公告同天進行減持,短期內獲取超高收益。但該現象隨即引發了輿論極大爭議,也被市場認為是此次創業板定增政策調整的導火索。
今年2月17日再融資新規出臺,新增了對定增發行的股本限制、整個再融資間隔期的設定。同時,新規還將非公開發行的定價基準日,明確為發行期首日。這意味著,主板市場直接進入市價發行。
“定增之前備受詬病的就是價差,這個現象定價發行中更為嚴重。之前為鼓勵市價發行,創業板有市價發行無限售期這一措施。再融資政策收緊後,市場有一種討論,認為主板也會參照創業板的市價發行不鎖定。”上述投行人士稱,新規出臺後,主板市場的再融資監管力度反超創業板,後者規則調整亦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