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羅斯的反擊:禁止歐盟對烏克蘭“再出口”天然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63

周一,英國金融時報稱,俄欲阻止歐洲將俄出口給它們的天然氣,再出口給烏。俄總理警告稱,俄將對歐盟新制裁回應,可能對飛往亞洲的歐洲飛機關閉領空。同日歐盟公布對俄最新制裁,但何時生效未定,稱取決於停火協議進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sanction20140909

今年6月,由於俄烏未就天然氣價格談攏,烏克蘭欠俄羅斯巨額天然氣費用,俄方切斷給烏克蘭天然氣供給。俄烏天然氣談判預計9月重啟。烏克蘭天然氣短缺,於是向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進口天然氣;而這幾個國家的天然氣也是由俄羅斯供應的。

一直以來,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抱怨歐盟給烏克蘭反向供應天然氣,譴責稱這是半欺詐行為。俄羅斯欲尋求阻止歐洲將俄出口給它們的天然氣,再出口給烏克蘭。此舉將威脅到烏克蘭天然氣的關鍵來源,加深烏克蘭在冬天到來之際面臨的能源危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高級官員們稱,俄羅斯公開表示,可能減少給歐洲國家天然氣供應量,因此他們不會有多余的天然氣反向供應給烏克蘭。還有官員指出,雖然俄羅斯此舉是針對烏克蘭,但增加了歐盟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可能,天然氣價格也存在大漲風險。不過,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發言人否認威脅歐盟天然氣供應量的說法。

俄羅斯曾威脅稱,可能對歐盟更多制裁進行報複。據俄羅斯報紙Vedomosti消息,俄總理梅德韋傑夫警告稱,若歐盟出臺新制裁,俄方將作出回應,俄可能對飛往亞洲的歐洲飛機,關閉俄領空。

周一,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發表聲明稱,歐盟采納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方案,但何時生效尚未有定論。這主要是為了留出時間評估烏政府與東部分裂派達成的停火協議以及和平計劃。隨著烏克蘭局勢的發展,歐盟會以局部調整或整體調整的形式重新確定對俄制裁方案。

歐盟對俄最新制裁計劃中,將禁止銀行向俄羅斯三大能源巨頭Gazprom、Rosneft和Transneft提供任何貸款。此前7月下旬公布的制裁中,這三家石油巨頭被禁止從歐洲進行30天期限以上的融資。

俄烏停火協議仍在進行中。據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網站,普京與波羅申克同意繼續開展對話,討論實施停火計劃,並由歐安組織負責監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12

制裁大戰又升級 俄羅斯掐波蘭天然氣、擬擴大進口禁令還擊歐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03

俄羅斯,制裁,歐盟,普京,默克爾

昨日歐盟宣布推出力度更大的新一輪制裁方案。制裁宣布前,歐盟成員國波蘭的媒體稱,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本周已減少45%。俄羅斯外交官稱別無選擇唯有反擊。俄高層經濟顧問稱,俄方已準備對策,可能將當前對歐盟的食品進口禁令範圍擴大到汽車制造與服裝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制裁生效時間確定之後,俄方的反應極為強烈。當天,俄羅斯的股票及外匯交易市場全線下跌,盧布兌美元的匯率跌至近一段時間的最低點。

同日,俄羅斯常駐歐盟大使Vladimir Chizhov將西方的新一輪制裁斥為“毫無邏輯”,稱最近烏克蘭達成的停火協議已經明顯減少了烏方沖突。他向本國媒體表示:“俄羅斯已經別無選擇,唯有采取措施反擊。”

事實上,在歐盟從上周末就傳出決定對俄進一步制裁的消息後,俄羅斯已經未雨綢繆,甚至做出了還擊的試探。

在歐盟宣布上述最新制裁前,波蘭金融網站biznes報導,截至本周三,俄最大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已連續三天減少約定供應的天然氣,減幅達到了45%。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席經濟助理Andrei Belousov在當日歐盟宣布新一輪制裁生效前就表示,俄羅斯已準備了針對歐盟的反擊措施:

“在許多消費品的貿易領域,我們的歐洲合作方更依賴俄羅斯,比俄羅斯對他們的依賴度更高。這其中包括俄羅斯進口的汽車,特別是二手車,也有某些我們自己也生產的輕工產品,並非全部而是特定類型的服裝。”

Belousov說,他相信俄羅斯經濟部已確定具體禁止進口哪些產品。

此前媒體披露,歐盟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加強了對俄羅斯進入歐盟資本市場的限制。在深水石油開發、北極石油勘探、俄羅斯頁巖油項目上,歐盟不再提供有關鉆探、試井、測井等服務,軍民兩用產品和軍事用途技術的出口也受限制。另外,將禁止24名自然人進入歐盟並凍結其在歐盟的資產。

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昨日發表聲明強調,歐盟的最新制裁仍有撤銷余地,本月底歐盟成員國大使將全面評估烏克蘭和平計劃,視烏克蘭局勢發展屆時可能部分、或者全面修訂制裁方案,甚至可能中止或撤銷該方案。

範龍佩的聲明是各方博弈妥協之後的產物。兩天來,歐盟成員國大使在布魯塞爾就何時實施對俄羅斯最新一輪制裁方案展開激烈討論。

與俄羅斯經貿往來密切的意大利、奧地利、芬蘭等國不希望對俄實加新一輪制裁。德國則是力推制裁的“急先鋒”,傾向於立即實施制裁。

今年7月末,歐美相繼公布了截至當時最嚴厲的對俄制裁,直指金融、國防、能源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

歐盟當時禁止五家俄羅斯國有銀行在歐洲募股和發債,限制對俄出口促進石油業現代化的設備;禁止歐盟國家與俄方簽署新的軍售合約;禁止向俄軍方客戶出口機械、電子產品和其他軍民兩用產品。

俄羅斯於8月初公布了反制裁措施,決定一年內禁止從美國和歐盟國家進口果蔬、肉類、乳制品等食品。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盟這次繼續加大制裁力度的一個理由,如彭博公布的下圖所示:紅色區域代表的歐盟28個成員國天然氣儲存量升至最高水平,歐盟成員國的天然氣儲備已達到創紀錄的高峰,所以對俄羅斯出口天然氣依賴度降低。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但問題是,就算挺得過今年冬天,明年春季會怎樣?屆時德國企業會不會需要能源?

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歐洲統計局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數據制作了以下圖表。它展示了部分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口能源的依賴度。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1

歐美制裁倒逼中俄合作 “習普會”中方敦促加快建設西線天然氣管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09

習近平,普京,俄羅斯,中國,天然氣

歐美相繼決定推出更嚴厲的新一輪對俄制裁,西方壓力倒逼中俄加快深化合作。昨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時強調,要盡早啟動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普京稱,希望推進油氣、核能、航空、金融、基建等領域重大項目。(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到,繼決定貿易結算中增加使用人民幣和盧布後,中俄在討論成立新的銀行間交易系統,替代現有全球系統SWIFT,“去美元”道路上更進一步。俄副總理舒瓦洛夫稱,中國銀聯已準備與尚未成立的俄全國支付系統全面合作。

昨日習近平在會晤時提到,中俄正積極探討高鐵合作,強調雙方要繼續促進兩國戰略性大項目合作,特別是盡早啟動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推動兩國能源合作,還要擴大金融合作,推動雙邊本幣互換。

習近平稱,願意繼續同普京保持密切溝通,推動雙方加大相互支持,擴大相互開放,相互給力借力,共同抵禦外部風險和挑戰,實現各自發展振興。

普京稱,他本人高度重視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該項目互利共贏,要加快建設,希望雙方繼續著力推進油氣、核能、航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重大項目。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俄中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和協作。

今年5月習近平與普京在上海會晤期間,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與中石油簽署了為期30年、總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購銷合同。根據中俄雙方2010年簽訂的協議,中國將通過西線Altai管道和東線西伯利亞管道進口天然氣,年進口量最高可達680億立方米,其中西線300億立方米/年,東線380億立方米/年。

本月1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方境內段開工,這條名為“西伯利亞力量”(Sila Sibiri)的管線耗資50億美元,全長4000公里,最快可能於2017年正式向中國境內送氣。

俄羅斯,天然氣,中石油,Gazprom,中國

對於當前的烏克蘭危機,昨日習近平強調,有關方要追根溯源,從根本上去理順和解決矛盾。中方主張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呼籲烏克蘭方面盡早開啟包容性對話,達成全面解決危機的政治方案。

當地時間昨日,歐盟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和國防領域展開新一輪制裁,進一步加大對俄進入歐盟資本市場的限制,禁止向5家俄國有銀行和3家俄能源公司提供貸款,擴大對俄出口軍民兩用品的限制範圍,實行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制裁的俄公民增加24人。

歐盟理事會範龍佩稱,未來歐盟可能視烏克蘭停火進展推遲或修改制裁計劃,甚至可能部分或全部撤銷制裁。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日發布聲明稱,美國將與歐盟共同“深化和擴大”對俄羅斯金融、能源和國防工業的制裁。新制裁措施的更多細節將在本周五公布,當天立即生效。

華爾街見聞兩天前文章曾提到,面對新一輪更嚴厲歐美制裁,中俄不但加強兩國銀行合作,而且中方也將增加對俄能源和基建領域的投資。

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將持有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俄油)旗下最大油田Vankor10%的股份,投入約合10億美元。俄油與中石油還在商議合作開發北冰洋的巴倫支海(Barents Sea)及其東南部的伯朝拉海(Pechora Sea)。

全球三大運輸企業之一俄羅斯鐵路(Russian Railways,俄鐵)第一副總裁Alexander Misharin向俄媒透露,以國開行為首的中國銀行有意投資4000億盧布,資助俄鐵修建莫斯科高鐵的項目。

俄羅斯副總理 Arkady Dvorkovich本周曾表示,全球需要更加穩定的貨幣流通環境。人民幣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他還說,和中方談到“其他許多項目”,世界需要“不止一個權力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55

美國加大對俄制裁力度 涉及最大銀行最大天然氣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0

irIXYQDyIE_Q

美國大幅增強對俄制裁力度,為政府俄羅斯軍事幹預烏克蘭,美國制裁目標瞄準俄最大天然氣企業,最大的銀行,和一家關鍵武器制造商。

周五美國宣布追加制裁和歐盟對俄新制裁生效安排在同一日。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歐盟已經禁止俄羅斯主要的能源和國防企業在歐洲融資,並凍結一些俄羅斯政治領導人的資產。

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說,“考慮到俄羅斯的直接軍事幹涉和明目張膽試圖顛覆烏克蘭,我們同我們的歐洲盟國一起,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

奧巴馬政府一位高級官員稱,這些措施“通過剝奪俄羅斯企業獲取必須的商品、技術和資金,實際上將起到打擊俄羅斯石油勘探和工業產出能力。”

美國制裁把矛頭指向俄羅斯銀行最大銀行Sberbank。規定美國公民和機構不得向Sberbank提供超過30天的貸款

美國的企業也將被禁止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盧克石油公司(Lukoil)以及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等五家俄羅斯能源企業合作。Gazprom負責俄羅斯向歐洲供氣的最主要能源公司。

此外,美國還禁止任何美國企業和個人與俄羅斯技術和國防公司Rostec進行交易。

這是美國同歐盟聯合制裁俄羅斯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懲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所謂軍事幹預。

奧巴馬政府同時表示,如果俄羅斯“完全履行在東部烏克蘭的和平協議”,美國可以收回這些制裁。這與此前歐盟開出的解除制裁條件一致。

在9月5日烏克蘭停火協議正式生效後。北約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仍然有一千多裝備了重型武器的軍人,在邊境附近地區部署了兩萬多軍人。

俄羅斯否認給予烏克蘭反叛以直接的軍事援助,堅持說在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士兵是“誌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86

希拉里·克林頓是如何把頁巖天然氣推銷到全世界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58

clinton_bulgaria_1_630_0

2012年2月一個大雪清晨,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的飛機降落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機場專門在暴雪中掃出一條報道供美國飛機降落。身穿厚大衣的希拉里著陸後,迅速進入一輛轎車直接駛往保加利亞總統官邸。當天下午,他與包括保加利亞總理Boyko Borissov等人討論了從敘利亞沖突到聯合搜查核走私等一切問題。但是他們的最重要的話題是水力壓裂法。

就在希拉里到訪的前一年,保加利亞與美國雪佛龍公司簽署一份價值680億美元,為期5年的頁巖石油開采合同。保加利亞人民憤怒了。在希拉里抵達索非亞的當天,數以萬計保加利亞人走上街頭抗議,他們舉著“停止用我們的水去壓裂”,和“雪佛龍回家”的標語,保加利亞國會投票決定暫停使用“水力壓裂”。

希拉里則呼籲保加利亞再給水力壓裂法一次機會。據Borissov透露的信息,當時希拉里“保證用最好專家實施這一最新技術,保證讓保加利亞人民獲益。”但是實施水力壓裂法的阻力依舊。

在希拉里出訪保加利亞之後的一個月,數千羅馬尼亞人抗議雪佛龍另一個水力壓裂法項目。羅馬尼亞議會開始考慮暫停當地的頁巖石油項目。這一次希拉里又出面幹預。她派出國務院特別大使Richard Morningstar前往羅馬尼亞排除阻力。美國的遊說最終在2012年5月份起到效果。Morningstar與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高層官員舉行會談,並且在保加利亞國家廣播電臺說,美國人的技術能讓當地天然氣價格下跌五倍。最終羅馬尼亞國會投票否決了水力壓裂發禁令提案,保加利亞國會放松了禁令。

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克林頓外交生涯中重要但又鮮為人知的一面。在她的領導下,美國國務院與能源巨頭密切合作,在全球大力推廣水力壓裂法。這凸顯了美國對抗全球氣候變暖,提高全球能源供應,並以此對抗俄羅斯手握的能源大棒的策略。但是環保團體擔心美國出口水力壓裂法,可能給那些環保法規薄弱的國家造成生態災難,事實上這一技術在美國引發了對飲用水汙染和誘發地震的擔憂。

美國媒體Mother Jones援引訪談、外交電報和其他文件報道稱,美國部分官員與石油行業關系深厚,他們正幫助美國企業獲得海外頁巖石油開采權,這引發了令人擔憂的問題,究竟是誰會在這些項目中獲利

地質學家早就發現頁巖層中蘊含大量天然氣,但是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開采這些化石能源在經濟上不可行。當時一位名叫George Mitchell技術人員,設計出在原始鉆井邊上開鑿附井,然後再里面灌註水、化學物質和沙子用以擠破頁巖層,這種技術最終被定義為水力壓裂法。 George Mitchell不但擠出了石油,他還造就了一場能源革命。從2006-2008年,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飆升了35%。美國一躍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這導致天然氣價格跌至歷史最低,美國開始擺脫對煤炭、石油的進口依賴,降低了對中東能源進口的依賴。全球天然氣產量飆升,削弱了俄羅斯經濟影響力。僅僅在2008-09年一年時間里,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利潤下降了60%多。

希拉里於2009年初宣誓就任國務卿,她相信頁巖天然氣能重寫全球能源版圖。她在喬治敦大學曾發表演講說:

“這是一個大變革時代。”

“那些曾經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現在成為了生產國。這將如何重塑世界?誰將受益?誰不會得利?問題答案正在被寫就,美國要在其中扮演主角。”

gas_lands

希拉里任命過一名叫做高德溫(David Goldwyn)的律師充當國務院能源特別事務大使。這項任命旨在“把能源問題提升到美國外交事務中的一個關鍵位置。”

高德溫(Goldwyn)歷來就有能源戰略推廣人的名聲。在比爾·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他是美國能源部關於,並曾是美國石油產出的代表。從2005年到2009年,他負責美國-利比亞商會,這個組織資金主要來自美國石油企業,包括雪佛蘭、埃克森美孚、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他曾遊說國會制定有利利比亞的政策,甚至反對國會立法允許洛克比空難受害人起訴利比亞政府。

維基解密(WikiLeaks)曝光的一份外交文件顯示,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國務院首要任務,就是聚集石油和天然氣高管“討論頁巖天然氣對全球的潛在影響。”這些工作最終促成了美國國務院發布了《全球頁巖氣倡議》,這份宣言明確表示美國願意幫助其他國家開發頁巖資源。希拉里承諾美國將“盡一切可能開發不會對環境有害。”

但是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咨詢過環保組織,石油行業在其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2010年4月高德溫(Goldwyn)在美國能源協會會議上公布倡議書,這個組織是由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組成,他們都是頁巖石油天然氣的倡導者。當時美國的首要目標是波蘭,初步勘探發現這個東歐國家頁巖天然氣儲量巨大。就在高德溫(Goldwyn)的倡議書公布後第二天,美國駐華沙大使幫助組織了一場頁巖天然氣大會,這次會議同樣由這些公司資助(外加油田服務公司Halliburton),並由美國國務院和能源部官員參加。

在某些場合,希拉里本人推廣頁巖天然氣。在2010年華盛頓一次外交官聚會上,她談到美國準備把水力壓裂法推廣到海外。“我知道在某些地方這項技術有爭議。但是天然氣是能用於發電的最清潔能源。”她隨後飛往波蘭與當地官員進行了一系列會談,最終波蘭同意加入《全球頁巖氣倡議》。

就在那年的8月份,17個國家代表抵達華盛頓參加首屆全球頁巖大會。媒體禁止到場,官員拒絕透露信息,包括具體哪些國家參加了會談。

在會議以後的新聞發布會上, 高德溫(Goldwyn)說各國政府將竭力避免水力壓裂法引發環境汙染,他認為其他國家能仿效美國的做法,用“立法和監管撐起一張保護傘。”有記者認為美國自己的發展“超出了有效控制風險的能力”,那麽憑什麽保證同樣的問題不會發生在海外。Goldwyn回答說,與會者已經聽取了能源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地下水保護協會(Groundwater Protection Council)的建議,不過後者本身收取石油公司的捐款,並反對制定聯邦政府監督水力壓裂法廢水排放。

美國國務院能源計劃主管Paul Hueper說:“我們不是石油公司的代言人,對此我非常肯定。”

盡管這次大會引發了人們對頁巖天然氣的興趣,但是直到2011年水力壓裂法才在全球被熱炒。那年出臺,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及(EIA)公布了對全球頁巖天然氣儲量估計,預計全球32個國家有可觀的儲量,估計全球可采量約為6600萬億立方應以,按照目前全球消費水平,足夠供全世界使用50年以上。這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機會,因為他們中很多錯過了美國的頁巖天然氣熱潮,並且在華爾街的壓力下努力尋找增長點。

美國石油行業開始努力向海外推廣頁巖天然氣,推銷天然氣作為首要燃料,來削減二氧化碳排放。在歐洲遊說者分發了一份報告稱,如果投資天然體,而不是可再生能源來實現2050年氣候目標,可以節約9000億歐元投資。這激怒了環保主義者,他們認為水力壓裂技術幾乎無助於緩解全球變暖,因為油井和管道會泄漏大量甲烷,而這正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他們還擔心這可能擠出可再生能源投資。

到2011年年初,美國國務院啟動了一個新的部門,把能源政策整合到外交政策中每一個方面,這正是高德溫(Goldwyn)長期以來所主張的。2005年,他和雪佛龍一名叫做Jan Kalicki的高管,出版了一本叫做《能源與安全:邁向新的外交政策戰略》書( Energy and Security: 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主張能源獨立不可能在短期實現,華盛頓應該改為改變能源策略,即通過提高全球化石能源產量,從而減弱某些地區動蕩造成的沖擊。高德溫(Goldwyn)的想法促成了美國國務院設立這個新部門,令觀察家驚奇的是,就在該部門設立前,他宣布下臺。

就在他離職後不久,維基解密公布的外交電報稱,在2009年一次會議期間,高德溫(Goldwyn)和加拿大官員討論了開采阿爾伯塔省油砂,這個項目同樣將讓美國利比亞商會成員獲益。電報稱,Goldwyn曾指導加拿大官員潤色有關“油砂的信息”,並設法弱化把油砂原油運到美國市場引發的擔憂。曝光消息讓美國國務院尷尬,因為美國國會正在對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Keystone XL作環評,環保主義者抨擊這條管道可能會汙染美國關鍵的地下水源。

高德溫(Goldwyn)卸下官職後,加入了Sutherland律師事務所,這家法律公司以解決“石油管道”糾紛著稱,他隨後開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高德溫全球策略(Goldwyn Global Strategies)。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90

交通天然氣產業:等待臺風口的起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0

本帖最後由 千與千尋 於 2014-9-17 10:57 編輯

交通天然氣產業:等待臺風口的起飛
作者:王曉夏



以下內容轉自王曉夏,石油觀察網CEO兼總編輯~
(本文系言者在2014年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上的主題發言)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中國交通天然氣市場機遇分析報告,這個報告是今年七月份我們石油觀察網出品的一個內部報告,我們也召開了一場石油觀察家私享會,邀請了企業家閉門進行了討論,針對目前的市場情況還有行業發展的趨勢做了一些碰撞,我整理出一些趨勢性的判斷和市場熱點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交通天然氣市場這個話題意義重大,但又出滿了無限的商機。意義重大是因為霧霾,交通能源領域清潔化對於中國而言是迫在眉睫。根據國際能源屬的統計,交通行業是世界碳排放汙染第二大戶,僅次於能源行業,如何推動交通能源清潔化意義重大。

交通能源市場規模龐大,對於很多投資機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中國LNG四個主要的消費方向,一個是工業31%,交通25%,城市燃氣24%,發電20%。

在這四個領域里面我們判斷未來有很大增長潛力的有兩個領域,一個是交通能源領域,另外一個是電力。目前我國的天然氣發電只占2%左右,但全球來看發達國家占到30%,因為中國電力市場的特定機制,現在天然氣發電的競爭力不是很明顯,所以真正比較有潛力的是交通天然氣市場,交通天然氣市場是一個比較高端的市場,附加值也相對來說比較高。


傳統意義上大家講LNG加註業往往只是公路交通市場,但是從去年開始水運包括今年海運市場的大門也在慢慢打開。

先看傳統的公路市場,公路市場特別是2012年13年期間速度增長非常快,因為是在包括國家政策還有地區政策推出了油改氣政策利好情況下,各地紛紛搞LNG加註站建設,2013年底達到了兩千座,盡管發展很快,但是加氣站不到兩千座,加油站目前有十萬座,未來發展空間是很大的。

目前,天然氣加註站產業布局往往都是分布在油氣田的周邊,以及有管網還有LNG接收站的地方,主要是分布在氣源地。未來我們分析一個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在東北地區,因為中俄今年簽署了天然氣大單,未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成後,首先會優先供應東北地區,東北三省未來必然將氣化,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機會,這是一個市場窪地,大家可以關註一下。

除了東北地區這一新興市場空間外,在傳統的熱點區域內,依然有很多商業機會可以挖掘,包括一些固定線路的LNG重卡也好,或者是公交領域也好,都還是有機會的。民營企業的特點在於創新能力,而且特別善於雙贏式的分利模式創新,民營企業完全可以和物流企業或者是地方市政國企通過混合所有制方式,實現強強聯合,可以獲取一些新的商業機會。


總之,盡管面臨暫時的市場供給過剩,但從長遠來看公路交通天然氣市場空間依然巨大。這個需要補充一下,很多人在擔心電動汽車會對天然氣市場造成威脅,這里我們需要形成三個大基本判斷。

第一,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天然氣應該是更環保的,電池使用階段看似環保,但是在生產和報廢階段,電池對環境的汙染也是相當嚴重的,去年的時候就曾經有人質疑特斯拉的股價為什麽那麽高,然後拿鋰電池拿出來說事,現實憂慮是存在的。

第二,電動車能源效率無法和天然氣汽車比擬。電力是二次能源,使用效率上肯定不如一次能源的天然氣,天然氣的能源效率會更高,這將意味著更有成本優勢。此外,LNG的續航能力和動力優勢是現在所有電動車沒有辦法匹敵的。

第三,從新技術誕生到逐步實現產業化市場化這一過程是需要時間的,無法跨越式發展。交通天然氣市場已經發展了這麽多年,已經經歷了市場的洗禮,一些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市場認可程度也很高,電動車才剛剛開始,路還很長。


再看一下水運和海運市場。2013年國內開啟了內河船舶油改氣的熱潮,2014年5月交通部法文批改了武家嘴57輪作為LNG燃料動力試點船舶,這標誌著中國海航LNG燃料動力試點也正式啟動。

相比公路市場,未來船舶市場可以繞開土地使用的審批流程。目前,陸上加氣站的審批程序是很痛苦的, 但未來內河航運和海運市場完全可以采用專用駁船來避免土地使用審批的問題。


從全球來看,2013年瑞典已經投資建設了LNG海上的加註船,他們主要是未來對海上LNG動力船進行海上的移動加註,這種模式突破是不是對海運和水運市場能產生一個新的觸動,大家可以關註一下,這個是一個方向。



未來LNG能不能成為飛機的動力燃料?最近美國一家企業已經把CNG的儲罐用在飛機上了,主要用來訓練。盡管這個市場的商業化還有很長時間,但是美國公司把CNG用於飛機後的經濟和環保數據提供了一個非常誘人的想象空間,成本降低了80%,汙染減少了90%。

航空天然氣市場這個可能比較遠,但是我們認為是很富有藍海意味的真正的高端市場空間。航空運輸業受燃料成本壓力和環保壓力最大,去年歐盟推出的航空碳稅政策甚至形成了國際爭端,盡管最終政策沒能落實,但未來航空業的環保壓力必然將繼續加大。

事實上,殼牌已經開始嘗試用天然氣為航空領域服務,就是為天然氣做的合成油摻燒普通航油,空客A380已經做過實驗。未來能不能用LNG作為燃料,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前蘇聯已經在技術上驗證了,剩下的就是不斷改進改善的工作,從新技術實現商業化過程。



為什麽天然氣將會占據交通能源市場?答案是基於天然氣的三大優勢,剛才專註上遊的嘉賓已經講了,儲量沒有問題,儲量是非常豐富的,然後經濟性也是沒有問題的,經濟性很多人只關註運營成本,但基於交通載具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講的比較少,除了運營成本外,天然氣在維護和維修成本上也具備優勢,因為 天然氣更純凈,對發動機的傷害更小,生命周期能夠延長。


未來的空間在LNG。
我們認為LNG比CNG的空間更大,首先因為LNG標準化,LNG純度很高,經過低溫處理以後,純度能達到97%以上,這就意味著它的純度為其提供了標準化的基礎,而標準化具有通用性,對於交通領域的很多發動機來說通用性是非常具有優勢的。LNG還具有標準化,更安全,更穩定,更環保,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更高意味著更大的續航能力,所以說LNG是未來交通天然氣市場的主力。



天然氣經過勘探開發然後凈化生產成LNG,經過儲運環節,通過物流最後到市場銷售環節。在這三個產業齒輪上,資源是驅動性的力量,沒有資源一切無從談起,而交通天然氣市場始終是整個產業鏈條最末端的一環,要進入這一產業首先要保障自己的原料氣源或者LNG貨源,特別是在一個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市場中,更要保障自身貨源的穩定性。


從生產LNG到最終的加註終端,在整個投資環節中產生了六個核心成本,既燃料氣成、天然氣升級改造成本、配送距離、容量、投資/運營成本和其他成本。在LNG產業鏈條中如何布局?應該根據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確定。
所以說需要看清楚自己的核心優勢,根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選擇成本最低的運營模式。根據氣源的不同,我們把主要的幾個鏈條列出來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管道天然氣,這是油田氣,這是生物氣,管道天然氣,還有LNG的進口終端,這是這幾個商業模型,各種商業模型六大成本各有利弊。
最後,談一下對未來LNG市場的判斷。


未來LNG市場將會有兩個發展趨勢,第一是市場化程度將加深,必然會金融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這必然導致更多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使得LNG成本下降,LNG市場的繁榮必然將會使天然氣市場從區域化市場演變成為全球市場,象石油一樣。

LNG市場第二個趨勢就是價值會凸現出來,目前天然氣本身清潔性所產生的環保價值,相比其他非清潔能源產品如煤炭在市場上沒有形成經濟優勢,未來政府需要對各種能源產品所產生的外部性進行定價,使得各種能源產品進行公平競爭,實現優勝劣汰。中俄天然氣大單已經簽訂,如果不能給予天然氣真正的經濟性優勢,未來中國如何消耗巨大的天然氣進口量?

盡管,LNG市場已經展現出供過於求的嚴峻局面,但天然氣行業如同移動互聯網行業一樣,都屬於站在臺風口的未來行業,都是潛力行業。對於任何一個新興的行業來說,在發展的初期階段,都是會面臨一個一擁而上,然後大浪淘沙只留下一少批人的過程。

我們石油觀察網也是一家新興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勵誌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加速塑油氣行業的信息和人力資源的流動,我們也面臨很多苦惱,但方法總比問題多,我時常借用馬雲當初困境中勉勵自己員工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今天把這句話送給那些勵誌在LNG市場中堅守的企業家們:“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轉自勾股定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69

美國再生能源成本直逼天然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37

p032112lj-0275

英國《金融時報》訊,投行Lazard指出,美國多數地區的大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已具備成本競爭力,就算沒有政府補助也能和天然氣發電廠相匹敵,意味著美國能源市場移轉至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大幅提升。

Lazard表示,太陽能面板和風力渦輪的成本逐漸下滑,效率也已經提升,在風大和日照強烈的地區甚至能提供比化石燃料發電廠更便宜的電力。

Lazard的電力、能源和基礎建設部門主管George Bilicic指出,“我們以前常說有朝一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將能和傳統電力相競爭,如今那一天已經到來。”

風力發電成本已較5年前大幅下滑,據Lazard周四公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未補經助的風力發電成本最低為101美元每百萬瓦時,而現今每百萬瓦時最低為37美元。

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更是巨幅下降,約較5年前暴降近80%,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最低成本由2009年的每百萬瓦時323美元,陡降至目前的72美元。

太陽能發電技術日益精進,再加上中國大舉投資提升太陽能模組產能,造成全球市場供過於求,進而導致太陽能板價格崩跌。

在日照強和風力大的地區,未經補助的發電成本就已經和天然氣發電廠相當,後者的發電成本估計在每百萬瓦時61至87美元之間。

不過Lazard亦指出,並非各地的可再生能源都能和石化燃料相競爭,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板和離岸風力技術成本相對較高,仍需仰賴稅額抵扣和州政府補助才具備商業可行性。

可再生能源成本下滑可望鼓勵發電業者和電力公司進一步投資。

例如巴菲特已經投資150億美元至可再生能源產業,到2015年,該公司位於加州的太陽能電廠將建成,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廠之一。

據悉,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能源子公司資產規模約為700億美元,公司持有或依據合同管理的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400萬千瓦,其中風電、太陽能、水電、地熱和其他新能源電廠占了產能的約四分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們獲利頗豐。”巴菲特對這些可再生能源項目如此評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33

能源大戰:美國頁巖氣出口將重創俄天然氣收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95

winter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稱,因面臨美國頁巖氣出口的競爭,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收入可能因此減少18%。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發布的分析,因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上升施壓全球天然氣價格,預計歐洲消費者支付的天然氣費用將下降11%,這將打擊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Gazprom。

盡管美國頁巖氣出口將嚴重損害Gazprom的利潤,但其對俄羅斯整體的出口收入影響細微,表明美國頁巖氣出口不太可能迫使俄羅斯改變現有政策。

研究同時發現,歐洲將依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消費者,所以其需要加強能源基礎建設,來解決潛在的供應中斷問題。

同時,全球天然氣價下滑也將打擊其他地區的天然氣出口計劃,比如非洲莫桑比克海岸發現的大型油田開發計劃。

美國頁巖氣革命已經促進了該國LNG產出,並促使市場預期,美國可能成為主要LNG出口國,而LNG價格也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性。

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已經批準三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計劃竣工,此外還有十三個項目待審批。

頁巖氣繁榮使美國無需再進口LNG,也釋放了卡塔爾和其他地區向歐洲和亞洲出口的頁巖氣供應,已經對全球天然氣市場構成顯著影響。這也給予歐洲和其他天然氣客戶更大籌碼,與Gazprom重新協商天然氣供應訂單。

研究預計,美國將在2016年開始LNG出口,數量可能最終超過俄羅斯對歐盟出口的145億立方英尺/天。

“大部分美國LNG出口很可能前往亞洲,因為亞洲的天然氣價更高,但額外的供應依然會令全球天然氣價格承受下行壓力。合理保守的估計,這將令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收入減少27%。”

前白宮能源官員,哥倫比亞大學的Jason Bordoff表示,這對Gazprom來說可不是什麽小事。

不過,天然氣占俄羅斯出口收入的比例僅為14%,該國出口主要以石油為主,這意味著美國頁巖氣對俄羅斯經濟的整體影響將遠遠更小。

即使天然氣價格下跌,歐洲很可能依然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因為後者是歐洲天然氣最低成本供應者。Bordoff表示:

這意味著,歐洲需要投資天然氣儲藏和傳輸,並發展自己的天然氣產出,以減少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中斷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56

歐盟威逼利誘俄羅斯:別用天然氣當“武器” 否則擴大制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94

5923

周二,歐盟警告俄羅斯:不要在烏克蘭危機中拿天然氣當作武器。

歐盟能源事務專員Guenther Oettinger稱,將於本周五在柏林舉行的俄羅斯、烏克蘭政府和親俄派三方會談中,他希望俄羅斯與烏克蘭就長達三個月的天然氣斷供問題達成“過渡性解決方案”

我們正努力達成一個務實的方案,一個臨時性的過渡方案,一個同我們的俄羅斯簽約合作夥伴達成的妥協。

不過,他還暗示,如果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案,歐盟可能迫不得已擴大當前的對俄制裁名單,其中就包括其天然氣部門。

我們希望避免最糟糕的事情發生。這是我們以及我個人的立場,以避免制裁……任何天然氣行業。我們明確希望達成臨時協議,以及從俄羅斯得到足夠多的天然氣。

由於烏克蘭政府拒絕支付高於先前協議的天然氣價款,俄羅斯曾在今年6月對烏克蘭斷供。

作為俄羅斯輸往歐洲的主要天然氣運輸國,烏克蘭仍然為俄羅斯的客戶們運輸著大量天然氣。但是歐盟擔心,一旦冬季取暖季開始,烏克蘭政府可能被迫利用自己的俄羅斯天然氣運輸國地位來對抗俄羅斯。Guenther Oettinger表示:

天然氣部門和能源部門不應該被當作政治工具;在現在這種困境之中,在烏克蘭和俄羅斯危機之中,在歐洲和俄羅斯危機之中,它不應該被當作武器。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俄羅斯承擔著歐盟1/3的天然氣供應。這些天然氣通過前蘇聯時期建設的輸氣管道和新開辟的、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北溪管道(Nord Stream)進入歐盟境內。

而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有一半都要經過烏克蘭。很多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極高,比如意大利就基本要完全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50

莫名其妙暴漲股專題探討之一:中國天然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28&page=1&extra=#pid5788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25 22:49 編輯

莫名其妙暴漲股專題探討之一:中國天然氣
作者:格隆匯


都說A股垃圾股炒作瘋狂,但是比起A股績差股爆炒背後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不同,港股經常有一類股票你不知道什麽原因股價就漲了幾倍,甚至十幾倍。股價漲起來的時候,你不知道為什麽,漲完了,你也不知道為什麽。股價漲跌完全找不到理由,拿著睡覺也不安穩,這樣的股票不少人寧願選擇回避,但是股價炒升後也引來不少人去關註,技高一籌者能獲利不少,不過要是技術稍差,操作慢了一步,可能讓你一分鐘就從天堂直接墜入地獄。

對港股市場上那些股票借殼後,基本面突變,股價暴漲如光啟科學,尚可理解。而有些股票動輒漲十倍,比如中國天然氣、德普科技、漢能太陽能、中國微電子、奇峰國際、信利國際、萬威國際、匯銀家電、巨星國際、康健國際、漢基控股、確利達國際等等,大幅上漲的理由並不充分。

請問格隆匯朋友:

1,這些股票為什麽能漲十倍?
2,誰在推高股價?
3,股價推高後的結果?
4,你買過這類股票嗎?
5,你知道關於這些股票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歡迎廣大的會員分享關於這類股票的體會和看法。分享請發至:[email protected]。我們隨後將把分享的內容整理出來,反饋給大家。
本期港股那點事先和大家探討一下最近一個月飆漲3倍,但今天一度大跌70%的中國天然氣(00931)。



中國天然氣今日盤面走勢
該股825日前5個月一直在0.4-0.8元,825日收盤0.88,今天925日最高價3.02元,漲了3.4倍。但是下午兩點開始放量加速跳水,盤中振幅達75.8%,最大跌幅達70%,完全抹掉近一個月的累積升幅。最終收盤收跌36.84% ,成交額28.71億港元,成交量完全秒殺騰訊(成交額21.5億港元)、工商銀行(17.39億港元),市值單日蒸發118億港元,盤中巨幅震蕩大量成交為近幾年罕見。

中國天然氣暴跌可謂觸目驚心。公司之前股價暴升的底氣來自哪里?

先來看看公司的基本面:

公司年初還名為「宏通集團」,6月才正式易名為中國天然氣,業務集中在物業、證券投資,中報公司主動提到的資產只為香港三處住宅物業。大股東簡誌堅持股逾73%,過去他出身會計業,並在多家小盤股公司任董事。

公司去年盈利只有2,060萬元,今年上半年同比轉賺2.8億元,主要受惠出售持有的上市公司可換股債獲厚利所致,燃氣業務仍然分文營業額都未有進帳。

公司現有的實際資產除了在古洞、半山及淺水灣的三處住宅物業,就只是六、七份省市、企業之間的天然氣合作框架協議。

此外,據彭博數據,公司至6月底只有8名員工,與已上軌道的內地燃氣公司員工,人數以兩、三萬計,相距甚遠。

不過這並不影響市場對公司前景產生幻想:


公司大股東簡誌堅曾於2004年曾入股中國燃氣(00384),獲發1.8億份認購證,每服行使價0.66元,到2005年就分多次出售股份,平均作價約1.23元至1.52元,一年間獲利逾倍。

另外,公司今年3月公布與中海油雲南合作,發展液化天然氣業務,正式為發展天然氣打開門路。一紙公告引發無數聯想。

還有新聞報道,已故日本股神邱永漢“徒弟”、京華創業株式會社董事徐學林來香港考察多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就是中國天然氣。

市場猜測大股東的人脈以及與油企合作可以讓公司脫胎換骨。

燃氣業務還沒見到影子,不過而公司馬不停蹄簽署訂單,給投資人畫了一個大餅,股價一路狂升,市值超越300億,一舉超過經營了十余年的港華燃氣(01083),這讓港華情何以堪。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升勢驚人,估值同樣令人咋舌。公司歷史市盈率高達1188倍,就算今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盈利看齊,市盈率仍達57倍。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而就在昨天,公司就股價及成交量上升發聲明指,正就發展液化天然氣業務於內地若幹省份與獨立第三方及政府部門商討若幹框架協議。此外,近期正處於商討階段框架協議為在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然而,至今框架協議尚未落實。

當投資人的美夢破滅,股價大幅下挫也令人觸目心驚。

其實,在中國天然氣暴升的過程中更,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

香港經濟日報稱,市傳簡誌堅當年助中國燃氣引入中石化(00386)等策略股東,但據內地資深燃氣業人士指,當年中燃策略股東都是管理層親自引入,與簡誌堅無關。有曾與簡誌堅接觸的基金經理指,他個多月前從新加坡回來後,便表示有主權基金有興趣入股,而新加坡只有兩只主權基金,但直至現在仍未有聲氣。

不過在股價大漲的時候,質疑的聲音被掩蓋了。

類似的故事今後可能還會上演,尤其是這波港股細價股炒作熱潮破滅後。誰會是下一只?



相關閱讀:中國天然氣 1個月飆3倍之謎
一絲氣都沒的燃氣股如何一飛沖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