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日,歐洲央行發布了重磅報告,稱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歐元區銀行業壓力測試。如果說這一結果和預期一致,那麽此份報告中的一些數據可能會令投資者警惕起來。
在這份長達178頁的資產質量評估和壓力測試結果報告中,第75頁明白無誤地告訴投資者一個數據:歐元區130家銀行的不良貸款在2013年年底增加1360億歐元,至8790億歐元。
按照當前匯率換算,這就相當於1.114萬億美元!這筆數量驚人的不良貸款相當於歐元區所有經濟產出的的9%。
德國智庫Ifo經濟研究所(Ifo Institute)所長Hans-Werner Sinn表示,
歐洲央行此次開展的評估和測試不夠好,因為壓力測試情景中並未包含通貨緊縮的可能性。
歐洲央行為歐元區銀行業設立了通脹的假設環境,因此並沒有太多的銀行將低於紅線。
實際上,如此規模的不良貸款也恰恰是歐洲央行拒絕考慮通縮可能性的理由。通脹更有利於債務人,而如果剔除了價格上漲這種擺脫不良債權的腫瘤,那麽歐元區的所有銀行都將無力償還債務。
還有一點:不管這次壓力測試結果如何,130家銀行也僅為歐元區所有銀行數量的25%。
此外,部分分析人士對銀行資本金缺口也發出質疑。德國《商報》文章稱,一年前業界還預估歐元區銀行業至少面臨千億歐元缺口,如今差距之大令人懷疑標準過於寬松。
綜合性評估結果顯示,未能通過評估的25家銀行存在250億歐元整體性資本缺口。
資產質量評估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銀行業賬面價值需作出480億歐元調整。
路透社稱,歐洲央行此次對歐元區銀行進行獨立評估是在拿自身名譽打賭,目的在於與歐元區多年來的金融和經濟困境劃清界限。完成壓力測試後,歐洲央行將從11月4日起開始接管歐元區銀行業監管的重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壓力測試結果比看起來的更好。
歐洲央行昨日發布的銀行資產質量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末,區內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共存在250億歐元的資本缺口。 不過,在這25家銀行中,有12家銀行今年共增資150億歐元,彌補了自身的資本缺口。
實際上,今年仍存在資本缺口的銀行僅8家。評估報告的腳註顯示,在剩余13家銀行中,有5家(希臘和斯洛文尼亞各兩家、比利時一家)並不需要再額外進行增資,因為它們已經充分地削減了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
歐洲央行在報告中指出,投資者應該關註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該行希望通過資產質量審查報告讓投資者相信,銀行是幹凈透明的,並且能在經濟複蘇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產達3.9億歐元的APG資管公司基金經理Eli Haroush告訴彭博社:
有些人試圖因為壓力測試沒有產生“流血事件”,就否定其可信度。我認為它是可信的。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並且歐元區銀行今年確實顯著增加了資本。
半壁江山
在這8家銀行中,意大利占據了一半,其中以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的資本缺口最大,達到了21.1億歐元。據彭博社,當前該銀行已經聘請了瑞銀和花旗幫忙出謀劃策,尋求可行的彌補方案。
律師事務所 Shearman & Sterling的合夥人Barney Reynolds表示:
我的直覺告訴我,質量審查充分可信。
歐洲央行拖著銀行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讓它們達到該行希望它們達到的目標。這應當足以幫助它們走在這條路。
要通過該資產質量審查,銀行的核心資產充足率至少要達到8%。在壓力測試設定的“不利環境”中,達標要求為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最新出爐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報告顯示,大多數歐洲銀行都能經受住相當程度的沖擊。在所有123家銀行中,只有25家銀行未能通過審查。這當然是好消息。
但歐洲央行此舉,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促進銀行業的貸款。如今壓力測試結果不錯,是否意味著歐洲銀行也已經準備好增加貸款,為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資金了呢?恐怕不然。
素有美聯儲通訊社支撐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就認為,此次歐洲央行主持的壓力測試雖然看似“很圓滿”,但仍有許多值得警惕之處。一些大銀行只是勉強通過測試,在“不利環境”中,核心資產充足率僅比5.5%的警戒線略高。意大利共有9家銀行沒有通過測試,且該國最大的銀行UniCredit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僅6.8%。英國兩家在危機中接受救助的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僅比警戒線高一點。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勞埃德銀行在“不利環境”下的資本充足率不到7%。
用其他標準來看,一些銀行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歐洲央行表示,有17家銀行的杠桿率不足3%。如果按照美聯儲對於美國大銀行的不低於4%的標準,有36家歐洲銀行不達標。
Hilsenrath還舉了美國的例子。在2009年壓力測試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銀行業貸款增長都極為緩慢。在此輪複蘇期間,銀行業整體的貸款增長速度保持1.9%的溫和增長,工商業貸款增長僅為3.6%。一直到最近一段時間,也就是壓力測試結束五年之後,銀行業的貸款才開始真正上漲。今年9月,美國銀行業整體貸款同比增長6.3%,創2008年以來最快增速,工商業貸款更是暴漲12.3%。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分析師Alberto Gallo表示:“這(壓力測試)對於銀行的貸款意味著什麽呢?80%的銀行可能通過了測試,三分之二可能過得還很輕松,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準備好擴大貸款。正如我們上周所說,銀行業之所以在借貸上猶猶豫豫,是因為其杠桿率太低,資產質量太差和信貸需求疲弱。此次測試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銀行未能通過審查(尤其是來自外圍國家),這也證明了我們的判斷。自危機以來,歐元區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已經萎縮了5930億歐元,我們認為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正如《華爾街日報》記者Simon Nixon所說,壓力測試的重要意義不在於釋放了銀行的貸款,而是為創建歐元區銀行聯盟鋪平了道路,銀行的成敗將取決於其自身的信用,而不是其所在國的政府。作為一個單一的監管機構和銀行救助框架,這個聯盟將讓銀行業和政府之間“有毒”的聯系脫鉤。
Pimco前CEO El-Erian表示,就和五年前的美國銀行業測試一樣,歐洲嚴格的壓力測試將為歐元區更加長久的複蘇打下堅實的基礎。歐洲央行昨天公布的數據是個好消息。單要想讓壓力測試真正起到作用,歐洲還需要做的更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集團主席、荷蘭財長迪塞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表示,歐洲央行開展的壓力測試標誌著歐元區銀行業危機已經過去。
迪塞爾布洛姆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表示:
我肯定,銀行業危機已成為過去。(但)我從來沒有高枕無憂,因此我確實感覺到,銀行業需要持續管理風險,繼續加強資本充足率。
歐洲央行昨日公布了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在130家銀行中有25家未能通過測試,整體資本缺口達到250億歐元。
迪塞爾布洛姆稱,他“非常有信心”,那些未能通過測試的銀行將彌補資本缺口。“數據是可以管理控制的。做到符合測試標準非常重要,如此才能使每個人都確信,歐元區的銀行再一次穩固可靠了起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美聯儲檢查全球幾大銀行的交易賬簿的時候,他們可能發現這些銀行對垃圾債這一高風險市場的敞口低得驚人。
在美聯儲開展一年一度的壓力測試之前,華爾街最大幾家債券交易商在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拋售投機級債券(垃圾債)。美聯儲10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10月15日一周,這些機構把垃圾債持倉減少了68%,垃圾債市場當周下挫1.5%。
研究公司Portales Partners LLC駐紐約銀行業分析師Charles Peabody 說,銀行縮減與投機級信貸有關的風險是有道理的,因為監管機構將重點關註這類債券,測試”當垃圾債收益率之差,尤其是流動性較差的債券收益率之差大幅擴大時的情形,”。他說,投資者可能在未來一年左右看到信貸周期進入下行階段。
多家銀行一直在清理它們的資產負債表,為監管機構即將進行的新一輪測試做準備。這些測試旨在預防造成雷曼兄弟倒閉的金融危機再次上演。
“我們認為交易商風險偏好最近一直很低是大型銀行在美聯儲即將進行的壓力測試前對其交易賬簿進行評估造成的,”美國銀行分析師Priya Misra和Shyam Rajan在10月15日的報告中表示。”這可能加劇了市場價格的波動。”
美銀美林指數顯示,美國垃圾債9月份下跌2.1%,是2013年6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隨著一些投資者為了追逐更好的收益率返回垃圾債市場,這類債券10月份以來上漲了1.1%。
美聯儲把矛頭對準投機級公司債券,主要是因為此類債券和貸款在市況不佳時的表現往往比大盤更為糟糕。
根據美聯儲10月23日發布的報告,在美聯儲最近一輪壓力測試模擬的最糟情境下,“美國公司信貸質量大幅下滑”,高收益率債券和貸款的相對收益率會“升至可與2007-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觸及的峰值相當的水平。”
美銀美林指數顯示,垃圾債與美國政府債券當前的收益率之差為4.38個百分點,只是2008年12月份觸及的21.8個百分點的五分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香港新城數碼財經臺主持人陶沙,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文章亦刊登於微信公眾號:點金面對面(公共賬號mfd-11)
剛過去的萬聖節,香港警方指控一名前美銀美林的雇員Rurik Jutting,在其住所謀殺了兩名女性,隨著媒體披露出越來越多的細節,案情的震驚程度也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根據媒體報導和LinkedIn數據,Rurik Jutting畢業於劍橋,曾經在倫敦的美銀美林和巴克萊工作過,在去年夏天剛剛被外派來香港,於結構化股權部門任交易員。
香港本身是一個犯罪率很低的城市,除了謀殺案本身外,Jutting的背景也是引發震驚的點。為什麽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金融才俊,會做出這樣震驚世人的罪行?是工作壓力過大令他如此發泄?還是個人本身有精神問題?為什麽他的前任雇主沒有發現任何雇員的任何異常?
首先,金融圈的工作壓力都大,但有多少人因為壓力大就去殺人放火了呢?所以不能用投行的壓力來簡單標簽事件性質,個別黑天鵝事件不代表整體情況。其次,精神問題和智力、工作能力不一定相關,希特勒都能當上一國元首那麽久。
但是Jutting在美銀美林工作了近四年,需要問的問題是,美銀美林這樣的一線金融機構對雇員是做的怎樣的背景調查?犯罪記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藥物濫用歷史有沒有徹底調查清楚?從倫敦被外派來香港後,犯罪嫌疑人在工作上有沒有異常表現?他的老板、公司人力資源有沒有發現?
美銀美林對以上問題拒絕做出置評。
剔除Jutting的黑天鵝事件後,交易員的工作到底有多大壓力呢?
首先行業細分,交易員可分為賣方交易員和買方交易員。
賣方交易員大致可以分為做市交易員和自營交易員兩種。前者執行較多、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主要靠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交易賺取一定的價差和傭金,交易的不是自己的錢;後者用賣方公司提供的資金來交易,類似買方交易員,但隨著監管法律的嚴格,投行旗下的自營交易員越來越少。
買方交易員,交易的都是基金的錢,主要靠自己在市場中尋找機會來獲取利益,不會被人告知一定要交易,自己承擔全部的風險,交易員多為quant trader或者execution trader,前者需要編程和策略,後者主要是執行基金經理的指令。
在賣方交易員眼中,他們覺得自己比其它金融人士的智商更高,是整個銀行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金融產業的核心,自負程度和自己交易種類的難易程度成正比。
即使是一個剛入職的交易員,交易時段都能對sales和operation發號指令;而剛入職IBD的banker呢,只能接受associate、vp等的指令,還得費心費力討好客戶。工作時間,交易員再早也只要七點上班,市場休市就下班,雙休日也不用拿命去加班;而IBD第一年,一周120個小時那可是家常便飯,沒啥生活。再說model,交易員最煩IBD的人說自己會做model,他們認為自己使用的是高深數學,IBD僅僅是些四則運算,差距不是一條街。所以不難理解,交易員心中那份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自負感。
並且交易員的這份自負程度還會和自己交易的難易成正比,不管股票、債券、外匯還是大宗商品,公式如下:derivatives>quant trading> flow。聽起來非常的複雜,但賣方交易員最主要其實做的只有兩件事:定價(price)和對沖風險(hedge)。
以最難的結構性產品交易員一天的交易為例,因為他們不用給市場提供流動性,所以可以不用大早七點就去交易,大概八點、八點半到辦公室就好,看看隔夜市場變化對自己帳簿上已有交易的變化,如果有客戶來詢價,就去給產品做一個定價,然後交給銷售和客戶溝通。
接著就要開始為自己的trade book做風控管理,對沖風險。一些簡單的產品可以完全對沖掉風險,複雜一些的產品可能就需要做一些動態對沖(dynamic hedging);雖然有些產品的風險當天可以完全對沖掉,但交易員亦會根據自己的觀點決定會否將倉位持倉過夜,承擔一定的風險。
賣方交易員平時的工作壓力還屬可控,最大的壓力在於要完成每年的budget,因為監管的原因,大多數的賣方交易員並不能自營交易,所以需要客戶多交易才能完成年度目標。因此如果碰到市場波動低,客戶不願意交易的話,就必須抓破腦袋,找找市場上可能有的機會,push給客戶。
對做不了自營盤,只能做client flow的交易員說,市場可能沒有那麽興奮,碰到一些客戶都集體放大假的時候,工作是有些重複和無聊的,有一些desk根本也不賺錢,但是為了幫助公司別的desk更好的賺錢,也必須堅持著。好處就是至少hour不錯。
再到買方交易員。以quant trader為例,和賣方分析員的hour可能差不多,但也會更加自由些,業績取決於自己在市場中花的力氣。錢是自己的,策略也是自己的,不用為客戶交易,最大的特點就是比較自由,想交易什麽就交易什麽,想幾點走就幾點走,只要你賺到錢。
但是也沒有交易員能夠完全離開市場,比如在紐約交易時段,團隊中有人需要你幫他做件事,那肯定得做,不然等你的策略需要人幫忙、被拒絕的時候,就太晚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招聘人才的角度,一個交易員所需要擁有的特質包括反應力,直覺悟性,恰到好處的自信,專註力,聰明。但區別一個交易員和優秀的交易員,主要就是悟性,聰慧程度和對交易的熱愛程度。
說到底,交易員的工作也是一份工作,頭上光環的下降可能比工作壓力本身帶給交易員的心理落差會更大。前文分析過的交易員心理,大多數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也有人觀察出來,交易員的裝逼水平可能更甚於sales。
比如,上班一般就是剪裁精良的西裝,襯衫一定要有袖口,還要繡上名字縮寫(當然一些買方交易員的形象可能相對不羈),下了班的話,牛仔褲要顯身材,polo衫的領子一定要豎起來,並且墨鏡一定是標配。
在個人生活上,好一點的表現形式,喝酒,把妹,健身,吃,旅行,不好的表現形式就是黃賭毒了。有交易員說因為工作壓力大,所以下了班需要喝酒、娛樂活動來發泄下;也有交易員說,沒那麽外向的性格,還是回家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就好;還有的說,下了班就不談市場,看看落日、吹吹風,不要浪費了美景。
所以,剔除開頭的黑天鵝交易員,你覺得他們的壓力有多大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必和必拓在沒有獲得美國政府正式允許的情況下和國外買家達成了協議,將向國外買家出售價值5000萬美元的德克薩斯輕質原油。這或意味著有40多年歷史的美國原油出口禁令面臨重大變化。
由於油價下跌,包括美孚在內的許多美國原油公司正在呼籲政府放開原油出口限制。而美國政府內部對此分歧較大。支持者認為出口原油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貿易平衡,而反對者則表示這將導致汽油價格的上漲並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
過去40年以來,美國政府盡管允許出口類似汽油和柴油等成品,但是在只對極少數地區開放原油出口。即便在諸如加拿大這種有限開放的地區,原油公司出口也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許批準令。
由於正值美國中期選舉之際,因此對於該禁令的最終說法尚無定論,不過美國原油公司已經計劃在未來幾個月繼續遊說政府開放出口。
知情人士表示,必和必拓交易的買家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貿易公司、總部設在瑞士的維多石油集團(Vitol SA),該筆交易涉及未經精煉處理的65萬桶原油。。
早在6月25日,美國商務部允許先鋒自然資源有限公司和企業產品合夥公司出口凝析油,這被外界解讀為自1974年初美國禁止對加拿大以外市場出口石油以來首次放開原油出口禁令。不過,美國商務部對此予以了否認。
而在今年5月,美國能源部部長莫內茲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由於美國增產的頁巖油品質與當前的煉廠裝置不匹配,政府正在重新審視1974年以來的原油出口禁令。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美國最終允許開放出口的話,可能會給本已疲弱的原油價格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本周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剛剛宣布下調對美原油出口價格,並上調對亞洲市場的售價,暗示沙特為保證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正在采取行動。如果其他石油出口國也聞風而動的話,市場恐將出現激烈的價格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舉債規模創記錄,投資者又多了一個看空人民幣的理由。
彭博統計,本年度至今,中國企業通過貸款與發債方式舉債合計1960億美元,是2008年177億美元舉債額的11倍以上,與GDP百分比由2009年的110%升至124%。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總體企業債務與GDP比例為115%。中國企業今年發行的美元債券規模增長14%,2008年增幅僅2.4%。亞洲開發銀行認為,中國政府收緊放貸後,中國內地機構海外發債額增加。
由於中國經濟疲弱使國內企業的海外債務面臨風險,加之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美國利率上升的預期,法國興業銀行、日本券商大和證券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大和資本市場與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均預計,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下跌,人民幣匯率今年將現五年來首次年度下跌。
標準普爾旗下企業評級業務的董事總經理Christopher Lee本月4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的美元風險敞口會增加,因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還將走低,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的償還期比他們在國內的長。不過,這些企業的美元債務在負債總額中占比較小。
去年人民幣升值2.9%,今年前四個月又貶值3.31%。如此波動顯示,中國政府認可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業內預計,未來人民幣有彈性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大和資本市場估計,2008年美聯儲啟動QE以來,包括影子銀行渠道的融資在內,六年左右流入中國的熱錢高達1萬億美元。
RBC高級貨幣策略師Sue Trinh認為,杠桿的確讓中國成為亞洲風險更高的國家。但中國在減少對貸款的依賴,特別是影子銀行方面的依賴,這類行動不斷取得進展。有了這種努力,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可能受限。
據彭博的策略師調查,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預測中值為6.10,到明年年底為5.98。而大和資本市場預計到明年底人民幣匯率為6.60。該機構的高級經濟學家Kevin Lai上月底稱,開具出口發票造假行為使中國的出口數據虛高,外資也會以短期投機熱錢的形式出現。如果美聯儲最終開始加息,曾經湧入的熱錢撤離中國,明年中國的資本流出可能加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當今的投資界的一個“新常態”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這句話用在阿里巴巴上似乎非常貼切。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的銷量大超往年,創下90億美元的最高紀錄,比去年足足高出了59%。但這個“好消息”也讓阿里巴巴股價在周二美股市場創下了IPO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
周二盤中,阿里巴巴股價跌逾4%,最低達113.69美元。截至周二收盤,阿里巴巴股價收跌3.8%,報114.60美元。
大跌的背後是獲利回吐?好消息早已被市場預期?也有可能是馬雲周二接受采訪時的言論起了作用。
周二,馬雲在阿里巴巴位於杭州的全球總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阿里巴巴的高股價是基於很高的市場預期,這讓他感到壓力。
馬雲說:“我甚至不看我們的股價,因為那反映了別人怎麽想我們。我不看它,因為我想市場會決定它,而我們應該專註於我們的事業。”
馬雲周二接受CNBC采訪時還表示,他希望到2019年能把這一在線購物狂歡節帶給全世界的消費者。據統計,今年“雙十一”購物的買家來自超過217個國家和地區。多數買家來自香港、俄羅斯、美國、臺灣和澳大利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投機者看多石油的情緒有所加強,這是三個星期來首次。投資者預計,目前處於四年低點的原油價格將迫使OPEC采取行動。
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的凈多頭頭寸在截至11月11日的前一周內上漲8.7%。做多頭寸從17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反彈,而空頭頭寸下降。
WTI自6月以來下跌30%,美國原油產出攀升至30年高位。而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全球原油需求正在放緩。
來自OPEC的部長們上周互訪,希望能在11月27日的維也納會議前達成一致。
U.S. Bank財富管理部門資深投資策略師Rob Haworth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市場面臨巨大下行壓力,並將一直如此,直到OPEC采取果斷的行動。現在的格局必須有所改變,目前供應太多。
利比亞總理Abdullah al-Thani於11月13日飛往沙特阿拉伯。而此前,伊拉克總統Fouad Masoum對沙特阿拉伯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委內瑞拉外交部長Rafael Ramirez在阿爾及利亞和卡塔爾舉行了會談。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訪問了拉丁美洲。
OPEC上次削減產量配額是2008年12月。當時,OPEC削減配額246萬桶,以應對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使得WTI從2008年7月創紀錄的147.27美元跌至同年12月的32.4美元。
彭博新聞社的數據顯示,OPEC上個月每天生產3097萬桶原油。
Citi Futures 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師Tim Evans表示,油價越低,OPEC減產的壓力就越大。
在未來數月,油價可能進一步下跌。明年一季度,原油需求預計將環比下跌1%,至每日9260萬桶。IEA預計2014年原油消費增速將創下5年新低。在截至11月7日的一周,美國原油產量為每日906萬桶,為1983年數據記錄以來新高。
Evans表示,即使OPEC減產,短期內油價很可能不會上漲。油市轉向將需要一些時間。
咨詢公司Schork Group Inc.的主席Stephen Schork表示,油價持續下跌將減少頁巖油的投資,並將最終抑制供應。
今天,油價繼續下跌。截止北京時間22:10分,布倫特原油下跌3.06%,WTI原油下跌1.0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