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央視廣告尋潛力股王 因念

2010-11-11  AD




 

又一次明白,為何祖國同胞總是「趕着趕着」,說好免費1個月的廣州地鐵,不到10日,變回收費。上星期有份趁墟的百姓,肯定在村口榕樹頭下大聲叫囂:「都說早點去,遲了就沒了。」還是我們祖國對人民培養有數,假如發生在香港,突然轉軚,死罪!

治 國跟投資不同,前者方向、政策、手段不應話變就變。後者剛好相反,市場千變萬化,分秒不同,為保盈利,有可能隨時變身變臉。2010年尚有不到兩個月便結 束,大部份投資者仍在奮力作戰,埋單還遠呢!不過部署明年方向,特別是由國策領導的中國市場,從這個季度開始,一些蛛絲馬迹已陸續登場,些微變化,會否影 響從現在到2011年第一季的股市行情?看官要做的功課,又多幾門。

筆者廣東投資友人,最近特別關注內地企業來年的廣告開支。自從金融海 嘯,國家一直大力推動人民消費,以便把外向型經濟調整為內外平衡。這種意識形態,過去兩年,經濟結果反映在部份公司的盈利增長上,不斷攀升的股價,更加不 用筆者費唇舌。不過,如何判斷明日之星?友人從經驗告訴筆者,客觀而有預期性的資訊,他會看中央電視台的2011年度廣告投標結果。

新能源隨時跑出

本 周一舉行的2011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會,預售總額逾126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增長約16%。一如以往,FMCG類最為狠勁,例如蒙牛 (2319)以2.3億元奪下上半年電視劇特約劇場時段廣告,比去年加碼3000萬元,雨潤食品(1068)出價5010萬元拿下第一標─《新聞聯播》後 7.5秒標版第一時間單元第一選擇權,高於去年中策橡膠的4720萬元。其他搶眼行業,還有汽車、家電和金融保險等。

友人發掘今年一支「異軍」:新能源,包括幾家太陽能發熱家電公司,投入1億多元。筆者想起,去年家具行業在央視賣廣告也是後起之秀,部份家具股今年股價翻倍,難道新能源股也會照辦煮碗?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

兩岸三地:為8億農民漲價 因念


2010-11-18  AD




 

「左一個十條, 右一個十條」,連總理溫家寶也表示,國策難影響市場,跟正常市場由黨領導的中心思想有點偏差,這代表前者力量膨脹,還是後者留力?將會是決定投資者食「鮑 魚餐」抑或「鹹魚白菜」的重要因素。

市場短期波動,今周有目共睹,認為是暴風巨浪前奏的,可能已跳船,覺得會雨過天青的,卻正是天降甘霖。

物 價飆升「潮語」抗議

筆者跟內地好友討論國家大事,多次涉及物價飆升,當然這幫豬朋狗友,沒有幾個是到市場買菜煮飯的宅男。所謂深受通脹之 苦,實情只是埋怨給家中「老闆」的家用有升沒跌。

不過,自從十一黃金周後,物價齊齊暴漲,中港兩地,沒有人感覺不到。內地最近流行的「潮 語」:蒜你狠、薑(將)你軍、糖高宗、油你漲、玉米瘋、蘋(憑)甚麼、辣翻天、藥(要)你苦、棉裏藏針、煤(眉)飛色(有色)舞等,每個背後都是民間對這 次全面價格升溫的「有聲抗議」。

友人高談闊論,認為中央是始作俑者,筆者明白這些「阿媽是女人」的道理,在市場裏跑來跑去的資金,來源不就 是中央兩年前的救市巨資。不過,由政府「好心」演變成「民怨」,那才是大問題。再者,中央真的出手改變物價飆升時間和手段,會否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也是重 點。

友人黑亮的眼光瞄一下手上拿着的一根快燒完的香煙,淡淡說:「老兄,你們香港人就是不明白國家,這次漲價其實不是壞事,柴米油鹽,這些 都是我們8億農民生產出來的,一直都說農民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賣得便宜沒得賺,假如這次漲價為他們帶來直接收入增加,農民補貼對政府財政壓力自然緩和 了,你說黨怎樣算這一條數呢?」

筆者沒有經歷過土法煉鋼,不明農業社會的經濟理論和實踐,但假如中央的考慮真的以8億農民為先,這次出手的 時間和力度,會快和狠嗎?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69

兩岸三地:後市看好提價有理 因念


2010-12-03  AD




 

過去兩周真精采,國內國外新聞特別多,應驗多事之「秋」!看官在股海裏拼搏之時,有否一葉知秋,避過這個小浪的冲刷?2010年將盡,放心開船,平安回家過節。

香 港回歸13年,名字越來越貼題─中國香港,就是中國的香港,所以官方行為、習慣和面對的問題,不知不覺已跟足北大人。就以最近官員執行政策的態度,簡直如 出一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賴皮說「沒有牙力」,香港學生從自家領導人中又學會一招。跟發改委從11月20至26日,連續5天發出9個管控物價的相關檔, 就是「通知、通知、再通知」相似乎?

兩地面對的經濟問題,也是同病相憐─通貨膨脹、資產價格堅挺、熱錢衝擊等,「負責任」的政府紛紛出手, 壓制人為價格暴漲。香港增加短期轉賣印花稅,國務院則發佈《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準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等9個物價調控組合拳,連帶召開煤炭、棉花和 化肥行業會議,要求行業不得盲目漲價。更對化肥實施嚴格出口限制措施,把二胺的離岸徵稅基準價,從目前每噸4000元(人民幣.下同)下調至3400元, 一胺每噸3700元下調至2900元,迫使化肥行業把出口轉回內銷,讓國內價格因供求而受控。

消息市考驗投資者定力

投資市場 上,政府出手前後,永遠就是「政策市」以外,令大小投資者既愛且恨的「消息市」。當有任何風吹草動,市場反應往往偏離正常範圍,考驗投資者定力和膽量。從 根本經濟範疇看,這一輪價格上升,正如筆者之前提過,於中國複雜的人口經濟層面來說,不一定全是壞事。正如內地報道,2010年對大部份內地企業,都是利 潤增長的一年。對於2011年,雖然面對成本上升,但如果社會共識「提價有理」,企業要保持發展速度,不是不可能的事。就連國資委也打算提高央企國有資本 收益收取比例,證明國家對往後的日子,信心十足。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2

兩岸三地:熱錢與黑錢 因念

2010-12-9  AD




 

香港官員對待傳 媒,可說有求必應,現在連內地的報道也主動交代。看這兩周我們的最高領導人,包括特首、財爺和港交所(388)行政總裁等,對中央電視台報道10萬億熱錢 囤積香港,紛紛作出高調否認和解畫。筆者奇怪有20多個頻道的央視,假如任何一個節目內容說到香港,也勞煩領導回應,這可得了?不過,凡事也親力親為,可 代表「做好哪份工?」得看真正的中央!

熱錢問題在把關

話說回頭,香港以金融為「業」,不是甚麼新鮮事,而且正大光明。實際 上,連內地大城市,最有名的上海、暗裏出招的天津、有樣學樣的深圳等,都說過要搶金融這塊不只「肥肉」,簡直是「唐僧肉」,在本土落地生根。跟農業、工 業、甚至其他工業無異,金融也有「本」,農業是「種子」,工業是「機器」,金融當然就是「錢」,所以對任何事業,要做到人人期盼的一本萬利,那金融事業把 「本錢」放在「田裏」,有罪嗎?

另一角度,香港一直推銷的基本法,當中最主要的一國兩制,這次應活學活用。中國是「外滙管制」國家,任何外 來的錢須經有關部門審批,才能進入國境。同樣,任何境內的錢,一樣要經審核,才可以離開。內地起名的「熱」錢,其實指的是「黑」錢,即沒有經合法途徑進入 國家的資金。香港沒有外滙管制,國際資金自由進出,所以沒有不合法途徑進入的資金。當然我們會有犯法所得的資金,比如像澳門歐文龍貪污的金錢,但把兩制下 同一名詞作同樣解讀和處理,那不是違反基本法嗎?

要知道,中國發展金融30年(就算跟改革開放同步),我們走西方財經之路超過百年,今天由 「老闆」下面、下面、再下面的一個記者提出我們有問題,而且危害國家經濟。其實要緊張的,應是外滙管制的有關部門,不是香港政府,因為這是「把關」的問 題,不是「數量」的問題,請搞清楚。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77

兩岸三地:內地何時加息? 因念

2010-12-16  AD




 

「今期六合彩號碼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加息、不加息,特別號碼:上調準備金率,頭獎:有人中!」看官本周的心情,是中獎抑或是有賭未為輸?中央政府的行為就是猜不透。

筆 者得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馬上電賀廣東友人。之前友人指導,香港人要明白中央的心,通脹對中國暫時不是問題,物價提升對農民增收的「利益分佈」,才是 政府密切關注的事情,所以加息決定,絕不輕易。筆者致電友人,真正目的是想聽聽國家金融策略的短期狀況。根據友人意見,應該注意國家幾方面發展。

要去問胡總 人行也不作準

首先,國家已經明刀明槍要控制物價,跟所有能約談的企業、行業學會、政府機關等等,面對面地表達:「哥兒們,幫幫忙,少賺點,讓大家可以過個開心年。」

當然每個企業聽話與否,真是各想各的,有些食用油生產商,你政府不給漲價,我就提前過年──停產,說是不做虧本生意。

這種矛盾,其實不止事業單位。第二個友人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與中央之間的角力,自08年尾開始,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中央出「雞」,地方出「豉油」,結果甚麼地方債券、銀行向地方貸款等,百花齊放。這些中央必會問「你花了我的錢去哪兒?」,究竟最後演變成怎樣?

還有上周筆者議論過的熱錢問題,這些資金的具體流動方向,從進出中國,到在本土往哪些行業、商品、市場裏轉,也影響國家採取哪種手段控制局面。說來說去,究竟甚麼時候加息?筆者斬釘截鐵地問友人,沒想到友人回應:「你去問胡總吧,上次連人民銀行行長說過的也不算呢!」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33

兩岸三地:光榮結業回鄉耕田 因念

2010-12-23  AD





 

筆者兒時聽老人家說,農曆正月十五後不把揮春移除,那就要貼一整年。上周拜訪廣東廠家,除了從去年一直貼到現在的「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揮春,還有「招聘大量人手」之類的招工通告,亦是貼足整年。

把工人短缺問題作為拜訪話題,今年的確容易引起廠佬「開金口」,讓煩惱了一年的老闆,好好趁筆者到訪發洩一下。比起那些生意如可?最近忙嗎?等問候語,感覺更貼近他們的現實生活。

國策扶持做農民勝工人

大部份工廠自去年下半年起,算是金融海嘯過後復蘇開始,工人短缺情況,一直沒有改善。這段時間,工廠定單數量雖然也是上上落落,但對於一些不需要長工的工廠來說,在真正要人時,即感到請人難的切膚之痛。

不過,其他需要大量熟手工人的工廠,可說無時無刻在為人手問題擔心。工廠沒定單的時候,怕工人收入少了會離開;有定單的時候,又怕其他行家高薪挖角。這種日日擔驚受怕的情況,廠佬說「百年一遇」。

究其原因,不同國籍的廠佬,都有同樣看法,就是國家政策的轉變。其中一條是「三農扶持」的成果,現在當農民好過當工人的說法,已不是甚麼新聞。筆者在廣州,就親眼見過店舖貼出「光榮結業,回鄉耕田」的標語,讓人相信店主另謀高就的決心。

其次,隨着國家一孩政策,部份農鄉人口,已不是3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的人丁鼎盛,城市內年輕一代,更不以在工廠打工為榮。

這種社會變化,今日靜靜降臨。最關鍵的一條,在資訊流通發達的年代,工人對物質的追求,也是在通脹中,心頭越來越高的。

可能就在經歷過一段短時間的「工廠少林」之後,自家闖蕩江湖去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9

兩岸三地:2011熱錢不絕 因念

2010-12-30  AD




 

聖誕過後,天氣依然寒冷,但萬里無雲,日光普照,與市場氣氛有點互相輝映,就是「清晰」中帶點「低溫」。突然看到冬日下,螞蟻還在努力搬動食物,還是早點調整情緒,準備迎接春戰。

有 感市場比較明朗,多謝中央的加息決定,假如消息提前公佈,想必影響西方友人放假的心情。不過,在假日第一天發放,正好「有事留待回來再說」,中國人美德, 又一實例。果然,西方市場反應循例──微跌,反而中國和香港股市,2%的波動,向國家交個差,盡了力。行文之時,香港方面,更加收復失地,又一次表演 「V」型反彈,但成交金額僅四百多五百億元,殺傷力有限。筆者相信,部份勤力的看官,這份遲來的聖誕禮物,真是要感恩。

保險業明年千億入市

禮 物收下,生活還是依舊,更加重要的,卻是下回如何。觀乎中外評論,中國再來數次加息,好像已經加印在2011年月曆上。這些預期,完全源於內地通脹,把利 率提高,讓資金停留在銀行系統內,是對抗惡性通脹的不二之門。不過,過程中由於種種統計和行政偏差,對於投資者的獵食結果,勝負往往只在時間的拿揑。可以 想像,往年除了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負面消息,今年加上預期頻繁的中國加息壓抑通脹,2011年股市,能平靜嗎?

從內地的報道看,國家除了對抗 物價暴漲,同樣關心資金流動,這些直接影響資產價格的投資,不單止筆者之前提過,在內地算是違法的熱錢,現在還有合法的熱錢,比如從保險業收取的保費,單 由1到11月,全國1.3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1.6%,就算保費跟今年持平,2011年將會有超過1000億元投入資本市場。

事實上,還有其他國企、央企的投入,2011年的股市,看來只會更加「多姿多采」,看官,不要做螳螂了,冬天真的沒見過!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3

兩岸三地:廠佬有苦自己知 因念


2011-1-6 AD




 

新年伊始,祝願看官事事順境,夢想一一實現!最近拜訪廣東廠家,部份忙着節日補貨追單時,都一如既往,在筆者面前申訴外資企業在內地越來越難做。

不要說生意受環球經濟影響,單是中央對待的態度亦有改變,80、90年代曾經「熱烈歡迎」,今天則要求「內外合一,無分彼此」,把所有實施多年的優惠政策,一一撤除。

香港老闆說着不禁無明火起,直指中央過橋抽板,利用完外資的資源,現在國富民強,立刻不理這些曾幫助中國重新站起來的同志。

外資企業徵附加稅

令外資企業頭痛的,原來是兩個月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從2011年12月1日開始,對外資企業徵收兩種稅項,按現有稅收制度,作為附加稅種,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主稅實際繳納額為計徵依據。

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納稅人所在地分別按7%、5%、1%,三個稅率徵收(市區為7%,縣、鎮為5%,其他地區1%),教育費附加目前統一按3%比率徵收。

就這一《通知》,幾位廠佬計過,每年支出在原來稅費上增加4%至10%,就是500萬元人民幣的稅賦,現在多給20萬至50萬元。廠佬說,2011年是自己沒有工資的一年!不過,真正下來,廠家面對成本一年比一年上升,只有從降低成本或壓縮開支着手。

如 筆者拜訪的其中一位廠家朋友,對於廠內水電成本,看得非常仔細,所有與用電用水相關的地方,基本上每天監查。這種對於工人覺得帶來不便的工作,廠佬說是外 人不知道的苦衷。中央「為人民服務」,不是新鮮事,從改革開放第一天,立下「內」、「外」之分,今天對中國人民一個交代,只有一視同仁,管你以前所作所 為,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嘛。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

兩岸三地:殘疾財稅通知藏玄機 因念


2011-1-13  AD




 

內地最近出台的一個標題為《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等通知》的文件,居然讓內地報紙頭版報道,抓到筆者「癢根」,一於作研究。

不到300字的《通知》,從標題理解只是一份關於殘疾人的財稅政策,但內容所涉及的,卻跟標題風馬牛不相及,有關部門假如「認真」執行《通知》,對房地產的影響相信不只是如標題僅「殘疾人」那麼簡單!

理清房產稅法律問題

《通 知》分三部份,只有第一部份是有關標題的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城鎮土地使用稅問題;第二部份卻是關於出租房產免收租金期間房產稅的決定,就是對這段在租賃合 同上約定的免租期,按房產原值繳納房產稅;第三部份是說明將地價計入房產原值徵收房產稅,地價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價款、開放土地發生的成本費用等; 宗地容積率低於0.5的,按房產建築面積兩倍計算土地面積計入房產原值地價。

《通知》後兩部份,被認為是日後推動房產稅的「前哨兵」;第二部份容易理解,因為現在內地企業對租金收入,要求繳納12%房產稅,個人出租住房則按4%優惠稅率徵收。

為 了避稅,免租期是一個「普通」做法,《通知》這部份是堵塞蓄意逃稅的漏洞;第三部份的產生, 是因為在2006年開始的新會計準則中,對土地以無形資產形式與房屋價值單獨核算,房產稅是按照賬面價值計算繳納,企業房產稅變成按房屋建造成本計稅,導 致企業繳納的房產稅中不含土地價值。

看完有關《通知》,奇怪為何「利用」殘疾人作掩護,把政府應做的「理清」法律問題工作,變得偷偷摸摸,說好聽點是不希望「炒家」利用政府作為興波作浪的工具,說不好聽點就是讓「下面」工作的人又有機會「以權(明白知道政策真相之權)謀私」!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5

兩岸三地:有色金屬市場「倒掛」 因念


2011-1-20  AD




 

剛過聖誕,不到個半月就是農曆新年,打工的、做生意的,還是歡天喜地,中國人嘛,過年大過天!不用等到年三十,筆者今周已開始團年活動,與各個工廠客戶、廣東友人乾杯、乾杯!

頭炮是廣東投資友人,和他的一幫自稱「小康」但身家數億的有色金屬行業老闆,中午在廠內到會團年,跟數百工人載歌載舞!老闆高興起來,本來筆者對杯中物過敏,也給他不留面子的指罵:「不是請你過來吃飯的,是請你喝酒的。」筆者知道話已出口,再不喝會反枱的,只好捨命。

平時很少見到老闆如此兇猛,有點不服氣,但不敢報仇。跟他的拍檔問個究竟,原來2009年公司受累金融危機,有色金屬商品價格暴跌,虧損之大從未試過。終於熬過2010年,把所有輸掉的全贏回來,而且還每個股東有錢分,老闆不高興才怪。

努 力有成果,當然為他們錦上添花,乘機追問2011年預測,沒想到回覆是:「你沒見到老闆喜中有悲嗎?多跟他喝酒你就知道喇!」原來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內地 有色金屬價格追不上國際價格,出現行內所謂的「倒掛」現象,對於他們以進口材料為主的貿易加實業公司,可以想像,入貨價比賣價更貴,能笑乎?但做這行不能 停下來,進口貨源只可拖慢,比如延遲發運,到貨後租用保稅倉一個短時間等,但這些都是費用,且誰敢保證延遲後的價格可升。

供求問題 國策影響大

這個情況,根據友人分析,全因國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財政收緊政策,把國內需求一下子壓住,結果形成供過於求的現象。至於國外價格,由於美元持續貶值,商品價格只是反映這個事實而不斷上升,正是此起彼落。

對 於我們這些沒有直接參與商品投資的,中國與海外市場差距,理應不會有甚麼影響。不過,倒掛如一直維持,理論上市場力量肯定會把其中一方推往另外一方,以達 到平衡,所以2011年商品價格走勢,也是一如既往,讓中國發揮最大影響力。看官,手頭上持有有色金屬股或投資,不能不注意這方面的發展。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