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三四線城市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一邊是深圳、上海、北京幾個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等二線核心城市的房價節節升高。目前,樓市的分化仍在加劇。在三四線城市仍需一系列政策刺激加速去庫存的同時,幾個房價上漲迅猛的核心城市則在收緊調控,為樓市高燒降溫。
南京調控放“大招”
南京市政府日前出臺《市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將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政策工具箱,優化庫存結構,同時改善供求關系,實現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目前,南京房價面臨著較大的上漲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1月份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大漲2.5%,月漲幅趕超首都北京,僅次於深圳、上海,位列全國第三。同比來看,上漲10.8%,僅次於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大一線城市,位列全國第四。再加上,南京河西新地王樓面地價突破4萬大關,帶動周邊樓盤聞風而漲等因素,上漲壓力不小。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1月份50城庫存報告顯示,南京的存銷比僅為4個月,在所有城市中去化周期最短。而且有限的庫存還有相當大一部分在外圍區域,如高淳、溧水兩區庫存去化周期分別為17個月和23個月,扣除外圍區域因素,中心區域的去化周期更短。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像南京目前的去庫存周期如此之短,房價正面臨著相當大的上漲壓力。對地方政府來說,後續亟需加快供應的步伐。
《意見》提及了加大土地供應、調整拍地方式、嚴控捂盤惜售等方式為“高燒”的樓市降溫。在土地供應方面,去年以來,南京地王頻出土地出讓樓面地價屢創新高,對房價上漲推動明顯。
對此,今年該市商品住宅用地供應不低於500公頃,特別是在商品住房供應偏緊、庫存較少的區域,增加土地供應量;而在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區域,要減少土地供應量。同時,對商品住宅地塊,當土地價格溢價率達到45%時,調整競價方式,轉為競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或面積。據南京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供應偏緊的江北等地區將加大土地供應量,接下來浦口區就有兩個地塊入市。
針對南京土地拍賣場頻現“地王”的現象。《意見》明確“對商品住宅地塊,當土地價格溢價率達到45%時,調整競價方式,轉為競投配建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或面積。”
同時,為嚴格土地出讓合同管理,南京將加強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監管力度,確保開發企業按時交納土地成交價款,按時開發建設。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打擊故意囤地行為,對因各種原因暫未開發的土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消化盤活,增加市場供給。建立土地市場誠信體系,將存在拖欠土地出讓金、閑置土地等失信行為的單位列入黑名單,限制參與土地市場競買。
在房價上漲預期強烈的時候,不少樓盤即使具備大批量入市條件,但部分開發商為觀望市場往往只是以一幢樓節奏慢慢推,價格節節上漲,接下來,這樣的開發行為將被喊停。
《意見》明確,根據年度計劃指引,分季度、月度及時采集開發企業項目信息,結合土地供應、規劃審批、價格指導、信貸投放等情況,合理引導上市規模和上市節奏。為擴大形成有效供應量,適度調整單次上市量,供應偏緊區域普通商品房住宅單次申領規模宜為3萬平方米左右。
在價格方面,南京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社會反映強烈價格上漲壓力較大的區域和樓盤,及時開展商品住房成本調查,了解房價成本構成,掌握房價真實信息,督促開發企業根據城市和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依照市場情況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防止提前透支價格預期,造成房價虛高。
核心城市調控加碼
除了南京,其他幾個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如深圳、上海的調控也在進一步加碼。
在深圳,此前深圳市市長許勤在深圳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深圳去年房價上漲過快,和全國二線城市的房價方向不太一致。因此,深圳正在研究調控政策,確保房價在合理區間。
目前,限購進一步升級的消息已傳遍深圳。消息稱,深圳已計劃調整非本地戶籍人口的購房準入條件——購房人士社保繳納年限由1年變成3年,並於短期內執行。除了限購政策外,業內認為深圳還可能會在信貸、稅費等方面進行調控。對此,相關部門並未做出明確否認。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相關政策正在研究之中。
在上海,針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上海市發布新政要求進一步加大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住房供應比例,中心城區不低於70%,郊區不低於60%。此外,軌道交通站周邊區域(中心城區、郊區的覆蓋範圍分別為600米、1500米)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比例提高到80%以上。此外,保障性住房的中小套型住房的供應比例,中心城區為100%,郊區不低於80%。
“這顯示出地方政府對於房價過快上漲的擔心”。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樓市已經出現過熱的城市,政府對於樓市調控政策層面開始轉向,收緊信號出現。
不過,盡管調控加碼,但樓市供求關系緊張的格局仍將繼續。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新建商品住房用地主要來源於城市更新,未來5年,深圳每年僅0.33平方公里的新增住宅用地供應,新地幾乎無地可供,房地產住宅項目90%來自舊改。
張宏偉說,像深圳新增建設用地少得可憐,對住宅市場來講,勢必會造成未來供不應求的局面;從商品住宅市場去化周期來看,去年至今,整個市場去化周期也就6~7個月,甚至有時候更低。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今年樓市調控的一大焦點在於加快供給側的改革,尤其是土地供給的變化。目前在政策的持續刺激下,整體市場的分化仍在延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已十分火爆。因此,在土地供應方面,在庫存壓力比較小的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和二線核心城市必須要增加供給量,加大中小戶型供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台灣才準備政黨輪替,市場就傳出來自中國的水果訂單喊停,卻有人靠著獨家技術,光賣冷凍鮮榴槤就帶進上億元營收。 農曆年前夕,全中國規模最大的水果企業、擁有逾千家水果連鎖通路的百果園門市,出現一個特別現象:夏季水果之王,竟躋身冬天最熱賣水果行列。銷售有多熱?十四天內,一盒售價人民幣七十九元的「凍鮮榴槤」(編按:換算一斤約新台幣五百元),第一批約兩萬盒,全銷售一空。 讓新鮮榴槤突破季節限制,變身一盒盒凍鮮榴槤賺錢的幕後推手是個台灣人,他是掌握台灣水果外銷市占近四成的盈全國際開發董事長陳盈貴。今年試賣第一年,陳盈貴負責從產地泰國供應百果園近三十萬盒凍鮮榴槤,這筆訂單預期替他帶進約新台幣上億元營收。 當台灣再次政黨輪替、今年五月重回綠色執政後,市場陸續傳出來自中國的水果訂單恐喊停;但這宗兩岸水果大王首次的合作案,卻不受政治影響,而且有象徵意義,除泰國榴槤,還加碼契作三十貨櫃的台灣鳳梨。 「我們一六年的(台灣水果訂單)都已經全部下完了,三月份前,又會下一七年訂單,不受哪一個黨派執政影響!」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透露,台灣第一櫃巨峰葡萄出口到中國,買家就是百果園,其後陸續採購鳳梨、鳳梨釋迦、木瓜、蓮霧、茂谷柑、番石榴、楊桃、香蕉等台灣水果,目前以占比逾半的高甜度鳳梨最有競爭力,除榴槤外,也正計畫採購台灣製造的水果乾。 陸商看上他的保鮮強項 百果園不只是中國最大連鎖水果企業,也是進口台灣水果金額最高的企業,目前台灣水果約占其採購比重三%,產值約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隨著加大採購,「比率肯定會提高!」他強調。 兩岸水果王在這個時間點選擇深入合作,彼此究竟打什 算盤? 要吃到商機大餅,難度不低,余惠勇不諱言,「榴槤是所有水果裡最難做的,品質非常不穩定。」榴槤若未充分成熟,買回去會變成無法食用的啞巴果;成熟果則難判斷果肉甜度、品質,消費者要果殼裂開才敢買,一裂開生菌數超標,又有食安問題:其次,榴槤全年供貨期高低峰不穩定,造成數量、品質和價格波動;再來,鮮榴槤七0%外殼等於垃圾,只有三0%果肉,運輸成本偏高。 如果只是把榴槤冷凍,而不管解凍後的果肉纖維變化,技術含量確實不高,但他追求的是解凍後仍保有細胞生命力,口感和剛採、現剝的一模一樣,加上還得抑制生菌數,這樣的技術門檻,給了陳盈貴敲開和中國龍頭合作的機會。前端,他用媲美製藥業包裝生產線的品管抑制生菌數;後端,再用溫度控制品質等特殊冷凍技術,雙管齊下。他這套保鮮技術等農產品創新加值模式,對台灣的啟示在於,如此既能解決鮮果甜度不均勻問題,又突破供貨不穩,甚至盛產期生產過剩,果賤傷農等宿命。舉例來說,鳳梨釋迦也是有潛力的台灣水果,但一旦過熟變軟,最佳賞味期就只剩一、兩天,若能突破保鮮技術,便能增加在貨架上壽命,提高競爭力。 商機所在,陳盈貴又透過成本共享,確保利益極大化。打開雙方合約,原料、加工、運輸等成本雙方五五均分,通路銷售成本則由對方負擔,扣除總成本的淨利同樣五五均分,甚至有默契萬一銷售不如預期,降價促銷低於成本價時,由對方吸收,不讓產地虧損,「只有我能控制凍鮮榴槤的生菌數,有know-how就不怕泰國、馬來西亞競爭。」 他看上陸商的強勢通路 他這樣的合作模式,在兩岸水果界是獨創。和中國做生意,首先產品品質要有能和其他國家出口水果競爭,甚至創新加值的能耐,「自己沒兩把刷子,人家當然跳過你。」其次慎選合作夥伴,對方最好擁有強勢通路,甚至能做到彼此成本、利潤共享的「混血團隊」深入合作模式更佳:再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重壓中國市場。 這是因為中國市場商機看似無限,卻也可能處處藏危機,必須替自己多上一道保險。舉例來說,五年前,菲律賓因南沙群島議題,導致菲律賓出口中國的香蕉、鳳梨遭海關以檢疫未過等原因退貨、銷毀;台灣茂谷柑今年一月底同樣突遭中國禁止出口,約中斷二十天才恢復,難保接下來來自中國的訂單不會隨政策方向改變。 「政治訂單會受到影響,我賣生意人、有合作模式,(商業訂單)只有增加,不會減少。」陳盈貴坦言,做生意最重要是通路,百果園不只有上千家固定零售點,還有實力用約定價格買斷供應商水果貨源,可免去中國市場多數只能寄賣、拚市場價格而沒有明天的風險。 這位水果商人懂得利益極大化同時,又能避掉風險的趨吉避凶生意心法,值得搶進中國市場的生意人參考。 撰文者萬年生 |
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002292.SZ,下稱“奧飛”)借助資本運作的優勢,頻頻發起收購,加快嬰童產業鏈布局。
4月26日晚,奧飛宣布斥資1.4億美元,全資收購美國嬰童出行用品公司Baby Trend Inc(下稱“BT”),以及東莞金旺兒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金旺”)。交易完成後,奧飛將擁有兩家公司的所有資產、業務和股權。
其中,奧飛的全資子公司奧飛動漫文化(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奧飛香港”)與BT簽訂《收購協議》,協議約定奧飛香港以自有資金94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購買美國BT的100%股權。奧飛的全資子公司廣東奧迪動漫玩具有限公司(下稱“奧迪玩具”)與金旺簽訂《收購協議》,協議約定奧迪玩具以自有資金4600萬美元或等值人民幣購買金旺100%股權。
BT是一家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知名兒童耐用品公司,主要從事嬰兒車、安全座椅、睡床、高餐椅等兒童用品開發和銷售,擁有“Baby Trend”和“MUV”兩大獨立品牌,是美國第二大的嬰童出行用品公司。而金旺則是BT在中國的主力供應商,具備完整的采購和生產能力,並擁有進出口權及相關認證。
奧飛娛樂借助收購BT公司,進軍童車童椅市場,並與奧飛現有的玩具、服裝、童鞋、遊樂場、媒體、智能設備等嬰童業務形成良性互補,通過IP與科技的充分結合,搶占全球嬰童用品市場。奧飛全資收購BT和金旺之後,這兩家公司將在品牌、技術、業務、銷售網絡等多方面全面融入奧飛嬰童板塊體系。收購BT作為奧飛史上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海外並購,此次項目的操盤手、奧飛海外並購負責人坎博表示:“美國BT擁有頂尖的技術研發能力、成熟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以及優秀的管理團隊;而東莞金旺具備廠房和設備,在采購、生產、檢測、品控、物流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將大力支持奧飛嬰童板塊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此次收購不僅大大增強了奧飛的盈利能力,同時將奧飛嬰童業務的經營範圍延伸至童車、安全座椅、童床品類等,支持公司進一步向北美地區進行滲透,並逐步完善全球化服務和布局。”
Statista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嬰兒用品線上交易的規模為622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4.3%。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2016年美國仍然是最大的市場,貢獻了170億美元的收入;中國次之,市場規模為150億元。不過,中國嬰童用品的消費增速和消費潛力遠遠高於美國市場。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母嬰用品市場(包含線上和線下)整體交易規模為2.3萬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加25.2%。
奧飛董事長蔡東青認為,該企業在玩具和嬰童領域的全球化速度必須加快,只有全球化的公司才會獲得競爭優勢,因為可以吸納全球的資源、全球的人才,產生全球的價值。
早在2011年,奧飛便開始與美國孩之寶(Hasbro)聯手合作,並於2015年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玩具衍生品領域。此外,奧飛還參股美國451傳媒集團、韓國FunnyFlux公司,與美國新攝政娛樂公司加強戰略合作。從2015年起,奧飛的國際化布局開始飛躍式發展。在洛杉磯、倫敦、巴黎、首爾等地均設有分支機構,海外業務覆蓋超過40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於2015年4月推出的炙熱IP《超級飛俠》迄今已在69個國家和地區播出。近期,奧飛與美國新攝政(New Regency)娛樂公司的合作也備受矚目。
中國的保險巨頭正加緊步伐在海外搜羅優質投資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月30日從中國人壽相關人士處獲悉,中國人壽聯合美國不動產投資管理機構RXR,以16.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收購曼哈頓美國大道1285標誌性寫字樓項目,中國人壽為該項目單一最大投資機構。
這是繼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投資紐約曼哈頓核心區域的商業地產“翠貝卡111項目”後又一落地美國的項目。資料顯示,曼哈頓美國大道1285核心優質寫字樓項目是紐約今年成交的最大的不動產投資項目之一,總收購價格16.5億美元。
該大樓總規模約180萬平方英尺,樓高39層,地處紐約曼哈頓中城核心區域,距時代廣場和中央公園均只幾百米距離,為曼哈頓地標性建築之一。當前,美國經濟複蘇態勢明朗,美元資產價值凸顯,紐約作為全球最重要的不動產市場之一,成為各國投資者的投資目標。
“海外投資目前還很初級。”一位保險資管人士日前就保險公司海外投資問題如是說。按照《保險資金海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允許保險公司運用總資產15%的資金投資海外,而以目前保險公司實際的投資比例來看,離15%這一比例還相差甚遠。
針對海外投資是否會常態化,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海外投資是要常態化,現在監管放開後,這麽大體量的資產全困在一個籃子里實際上並不科學,我們會積極穩妥地推進海外投資,目前海外投資委托投資的選聘在進行中,初期會根據實際情況配置金額。”
江西銅業(600362.SH)近日發布公告稱,6月1日公司召開第七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並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和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方案的議案》(下稱“《議案》”),會議通過決議,公司將募資加碼自有礦山資源建設,提高盈利優勢。
作為行業龍頭,江西銅業正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就優化銅產品供給結構采取系列措施,並初顯成效。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補充流動資金,江西銅業董事會於2016年2月審議通過非公開發行方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35億元,投資城門山銅礦三期擴建工程項目、銀山礦業公司深部挖潛擴產技術改造項目、德興銅礦五號尾礦庫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議案》內容顯示,江西銅業擬非公開發行A股及H股。其中,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2.98億股,發行對象為包括本公司控股股東江西銅業集團公司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其中,江銅集團擬認購不低於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的10%。而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數量不超過5.27億股,擬全部由江銅集團認購。此外,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1.50億港幣,所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外媒報道,江西銅業公司已與必和必拓達成協議,將今年下半年銅精礦加工精煉費(TC/RCs)敲定在每噸100美元和每磅10美分。此前江西銅業與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敲定的2016年全年加工精煉費為每噸97.35美元和每磅9.735美分。江西銅業在加強自身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不斷增強與上遊礦企的定價話語權之爭。對比去年,由於2015年市場行情低迷,江西銅業、銅陵有色(000630.SH)、雲南銅業(000878.SH)、金川集團等10家企業共同參與聯合減產保價。此次江西銅業在行業低迷情況下,仍然采取大動作顯示出對江西銅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據江西銅業2015年年報,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56%至1857.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減77.65%至6.37億元。但相對於多數企業來說,江西銅業6.37億元的凈利潤的成績仍顯可觀。有分析表示,隨著金屬價格的逐漸反彈,江西銅業業績有望得到進一步回升。
5月26日,江銅集團副總經理吳育能在有色論壇“江銅專場”研討會上表示,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有色企業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存在不少機遇。國內部分地區和企業仍有繼續上新或擴建的勢頭,銅冶煉產能仍有繼續擴張的可能。
但是,江西銅業的一系列大動作,卻遭遇了最嚴“土十條”的到來。此次“土十條”主要對有色金屬企業汙染監管、汙染防控及企業建設用地規劃,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據多位業內人士分析,“土十條”發布後,有色金屬企業新建及運行中產生的汙染都將會受到嚴格把控,未來有色企業的建設或將日趨規範化。但對於企業來說,對汙染的後期處理費用或將令企業運行成本加大。
不僅“土十條”,近來環保大動作不斷。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印發《關於加強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16〕1162號,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圍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決策部署,立足指導紅線劃定工作,推動建立紅線管控制度,明確了加強紅線管控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管控內涵、指標設置、管控制度和組織實施。
在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意見不斷出臺,國家環保政策不斷收緊的當下,中國環境修複產業聯盟秘書處張旭輝進一步指出,作為綱領性文件的“土十條”只是起指導性作用,不會為市場帶來爆發性的增長。土壤修複產業要想迎來質變,還得期待土壤環境保護法的頒布。而這將更進一步對有色金屬行業形成硬約束。
在2013年,環保部曾公布一份72家企業超標排放的環保“黑榜”,江西銅業的名字赫然在列。而在2013年,江西銅業的汙染問題不斷見諸報端。此次江西銅業一系列大動作正好與“土十條”時間上重合,這是否會對江西銅業產生影響?據此,第一財經記者向江西銅業總經理辦公室求證,並未得到對方回應。但是據環保部公開資料,江西銅業已經於2015年5月12日收到環保部《關於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德興銅礦擴大采選生產規模技術改造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合格的函》。據悉,江西銅業此次德興銅礦擴大采選生產規模工程總投資25.77億元,其中環保投資達到1.09億元,占總投資的4.25%,也顯示出江西銅業在環保上的投入。長期研究有色金屬行業的某專家表示,此次“土十條”雖然嚴厲,但由於其自身的改善,約束將不會那麽強烈。
6月3日,以遊戲研發為核心業務的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002354.SZ,下稱“天神娛樂”)發布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形式購買北京合潤德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96.36%股份、北京幻想悅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93.5417%股權,合計作價44.18億元。
作為國內大型遊戲公司,天神娛樂收購幻想悅遊加碼布局遊戲產業容易理解,但是,收購影視營銷為主業的合潤是何目的?聯想到去年以來火爆的一個詞“影遊聯動”,不難發現,天神娛樂是想在加碼遊戲主業的同時,增加對影視內容產業的布局,推動影遊聯動,讓遊戲與影視能夠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作為主板上市公司,天神娛樂是MSCI中國A股指數成分股指數成員。公司以遊戲研發為核心,並在無線應用分發、移動互聯網、廣告、影視、娛樂、金融、教育等趨勢行業進行了長線布局。而合潤依托於影視劇文化產業、綜藝節目、互聯網視聽內容等文化作品,構建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品牌內容整合營銷平臺”,提供品牌內容整合營銷、內容創制和正版影視劇衍生商品授權合作、在線票務、在線廣告、體育、遊戲、藝人、在線直播、影院陣地活動等覆蓋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服務。目前,合潤已經成功與500多部影視劇、100多個片方合作,其中17部為好萊塢大片,創造了300多億的票房。
天神娛樂在公告中稱,此次並購完成後,天神娛樂的業務版圖將更加完整,各業務板塊之間將產生充分的協同和支撐作用。據悉,此次並購的兩大標的可以同時對上市公司的網絡遊戲、廣告傳媒板塊與影視內容三大板塊同時進行多重補強,打造“影視+遊戲+廣告”的泛娛樂產業聚合平臺。最終形成遊戲內容與影視內容互為轉化,品牌內容整合營銷與數字營銷渠道多維度推廣,內容生產與改編能力、媒體植入能力、互聯網技術能力同步增強的企業生態,完成內容生產能力、渠道鋪設能力及變現能力兼備的產業鏈閉環,將上市公司打造為具備完整產業生態的平臺型娛樂集團。
此次交易完成後,一方面,天神娛樂借助幻想悅遊在海外遊戲發行的經驗及資源拓展其遊戲發行業務,進一步擴大其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天神娛樂借助合潤傳媒在品牌內容整合營銷方面的經驗和資源,能獲取各類影視劇、文化作品的IP內容並擴寬公司營業範圍,並能實現影遊聯動。
事實上,影視業務是天神娛樂近期布局的重點。
去年10月,天神娛樂稱,公司參與設立的寧波天神娛樂文創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以現金購買股權方式向上海儒意欣欣影視工作室(有限合夥)購買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儒意影業”)49%股權,作價13.23億元。儒意影業專註於影視內容生產,近年出產了一批熱門的影視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六大影帝視帝合演的《北平無戰事》、去年熱映的影視劇《瑯琊榜》等出自該公司之手。
影視產業之所以引起天神娛樂乃至諸多公司的重視,是由於近年來,擁有熱門影視IP的遊戲屢屢能夠獲得大賣,同時,遊戲的熱銷又帶動了影視作品的火爆,因此,遊戲公司涉足影視產業、或者影視公司涉足遊戲可以更好的實現影遊聯動。以去年熱映的《花千骨》為例,《花千骨》讓整個手遊行業見識到影遊聯動的威力,首先在於《花千骨》電視劇的大熱,一開播就幾乎取得了年度最火電視劇的地位,其網絡播放量突破200億。2015年6月電視劇初播之後,手遊則隨後馬上上線,在電視劇熱播期間持續霸占暢銷榜前十接近3個月之久,最高月流水突破2億,遠遠超出發行方天象互動對其三五千萬保底的預期。熱門影視劇《青丘狐傳說》是一款仙俠題材的3D手機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為唐人影視旗下同名強檔劇集的影遊聯動,遊戲上線首日新增用戶超過70萬,流水超過500萬,上線六小時即沖入IOS免費榜第一名。遊戲也可以改編成影視劇,並且遊戲改編的影視劇熱映的也屢見報端。此前《仙劍奇俠傳》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近期即將上映的由熱門遊戲改變的電影《魔獸世界》截止今日上映首日預售的票房也已經突破5000萬。
根據伽馬數據《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407.0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自主研發網絡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86.7億元人民幣,國產原創遊戲占據市場絕對優勢。而來自國家電影局的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驚人的440.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7%,創下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占總票房的61.58%,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通過數據可以看到,遊戲與電影高增長、高收益的產值是吸引資本市場的硬基礎,業績一部推動了影視與遊戲產業加速結合,實現影遊聯動,互相促進。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並不是每一部熱門的影片都適合改成遊戲,為了能夠實現影遊聯動,一些遊戲公司很早就介入到影視作品的內容創作中,為以後的同名遊戲做準備,或許這也是天神娛樂這樣的遊戲公司需要深入布局影視內容端的目的之一吧。
美國時間2016年6月15日,攜程(CTRP.NASDAQ)公布了截至2016年3月31日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其中,攜程大住宿和大交通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旅遊度假業務亦是同行業中的最大亮點。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利潤為2.57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利潤3300萬元人民幣。
機票、酒店高速增長
攜程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攜程凈營業收入為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0%。
支撐起業績大幅增長的,是攜程旗下各大業務部門持續的健康表現。其中,攜程第一季度住宿預訂收入同比增長70%,為16億元人民幣。
住宿預訂持續增長,是因為攜程一直以來深耕上、下遊產業鏈,與酒店等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另一大重要業務——攜程交通票務收入今年第一季度則同比增長了106%,為19億元人民幣。目前,攜程交通票務覆蓋機票、火車票及公路長途客票等服務。
這其中,隨著中國出境遊人次的不斷增長,攜程機票業務將持續收益。而火車票一直是攜程內部創業和創新的典範之一,從成立至今,也一直在服務消費者。另外,攜程汽車票預訂業務繼續快速擴張,目前覆蓋了全國3000多家汽車站,並在汽車票信息化領域做著自己的貢獻。
與此同時,2016年第一季度旅遊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為5.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環比增長59%。據悉,該業務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團隊遊和自由行業務量的增長。
合並去哪兒的財務影響
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虧損為16億元人民幣(2億4500萬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虧損1億2600萬元人民幣(2000萬美元),相比上季度為凈利潤7600萬元人民幣(1200萬美元),主要是由於合並去哪兒網11億元人民幣(1億6700萬美元)凈虧損。若不計股權報酬費用,2016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攜程股東的凈利潤為2億5700萬元人民幣(4000萬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為凈利潤3300萬元人民幣 (500萬美元),相比上季度為凈利潤2億7200萬元人民幣(4200萬美元)。
談及攜程與去哪兒目前整合情況如何。攜程表示,其客戶服務歷來出色,去哪兒的技術實力非常強大。雙方取長補短,使兩家公司能同時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運營效率。需強調的是,去哪兒目前仍保持獨立運營,如有具體問題請直接向去哪兒管理層問詢。
加碼創新和出境遊
近期,攜程聯合總裁兼COO孫潔表示,創新驅動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過去幾年,攜程在產品、技術、營銷、服務等各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創新,這也是我們贏得市場和客戶的重要原因。
孫潔透露:“我們通過創新郵箱,創新大賽,Hackathon(編程馬拉松)等方式來鼓勵創新,讓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成長。為了進一步落實創新成果,形成鼓勵創新的機制,集團成立了創新工場。”
據透露,創新工場將包括新項目孵化和產品創新。事實上,自梁建章“二次創業”回歸攜程後,攜程內部就一直在展開各種創新項目。
攜程未來繼續增長的方向就是加碼出境遊。“攜程的出境遊產品在中國旅遊業內是最豐富的。”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梁建章表示,“公司有行業內最大的國際酒店庫存,在國際機票方面,攜程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均為行業領先。同時,公司的的國際火車票業務和租車業務也發展迅猛,幫助顧客實現無縫交通鏈接。”
艾瑞咨詢最近對外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旅遊度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出境遊市場規模為368.8億元。2015年各大在線OTA紛紛搶奪出境遊市場。攜程以25.1%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蟬聯在線出境遊市場第一。
總的來說,數據顯示,在線旅遊滲透率方面,中國2015年在線旅遊約占到整個旅遊市場的10%,美國的在線旅遊占到整個旅遊市場的50%以上。這也意味著攜程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享受到中國旅遊的發展紅利。
根據預測,攜程2016年第二季度凈營業收入年增長率約為70%~75%。而梁建章此前也說,預計到2020年,攜程整體交易額可以達到1.2萬億~1.4萬億元,這一水平對應2015年的350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要達到30%的年複合增長率。
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軟銀首次拋售持股,孫正義表面是為還債,其實是「中國out,印度in!」要南進千億美元印度電商市場。 身為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日本軟體銀行(以下簡稱軟銀)罕見的在近日宣布,將拋售阿里巴巴部分持股,套現一百億美元。 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貴人,他在二○○○年入股,此前從未賣過任何一股阿里巴巴持股。這也是他上千家投資案中,報酬率最好的一家,這波賣股獲利近千倍。 軟銀對外宣稱為了改善資產負債表,決定出售阿里巴巴持股。主因其二○一二年買下的美國電信商Sprint已連七年虧損,未來三年到期負債將達一百億美元。軟銀市值兩年來一路萎縮,負債也創下近十二兆日圓紀錄。 但拋售消息一出,受Sprint壓制股價的軟銀,反而急漲三%。金融市場很清楚,軟銀表面上是為了還債,真正動機,可能是為了收購日本雅虎,以及投資印度的「阿里巴巴」。 軟銀錢進印度電商 賭下個阿里巴巴:Snapdeal 根據《日經亞洲週刊》(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目前軟銀持有日本雅虎四三%股份,比雅虎美國總部持股三五%還多,而後者的持股市值約九十億美元,軟銀套現的一百億美元,用來收購日本雅虎,綽綽有餘。 更耐人尋味的是,軟銀變賣更多資產,可能是為了持續注資下一個阿里巴巴。這個阿里巴巴,可能出現在印度。印度人口是美國四倍、歐洲兩倍,平均年齡二十七歲,比美國年輕十歲。根據印度網際網路與行動協會,該國上網人口二○一五年激增四成,已達二億五千萬人。 二○一四年,孫正義從Google挖角印度裔、現年四十八歲的阿羅拉(Nikesh Arora),掌管軟銀海外業務,他的任務就是幫助軟銀成為科技界的波克夏,當年就主導軟銀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隔年也促成軟銀、阿里巴巴、富士康三方共同投資Snapdeal。 但,Snapdeal真能如孫正義所願,成為印度的阿里巴巴? 二○一○年成立的Snapdeal,最早是以模仿Groupon的團購網起家。今年二月,Snapdeal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班薩爾(Rohit Bansal)表示,該公司擁有一百萬交易用戶,比印度的亞馬遜加計另一主要對手Flipkart更多,並號稱二○二○年交易用戶數將衝到兩千萬。 衡量電商勝負的指標不少,據印度《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只看電商交易總額(GMV)的話Flipkart是絕對贏家,二○一五年約一百億美元,Snapdeal為四十億美元、亞馬遜為二十億美元。 亞馬遜砸650億拚進度 幫打包、填稅單無所不服務《財星》曾分析,亞馬遜在中國已經輸給阿里巴巴,因此在印度是勢在必得。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自認當初在中國投資不盡力,所以現在前進印度,不問何時賺錢,只問錢砸得夠不夠多。二○一四年,貝佐斯當眾遞出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五十億元)支票給印度亞馬遜總經理。 在中國得到的教訓,也讓貝佐斯決心在印度提供更多在地化服務。由於印度人習慣用現金,約一半的網購消費者選擇貨到付款,亞馬遜跟當地數千家小店家合作,將這些店做為取貨點,讓他們抽點佣金,也幫店家帶進更多生意。 由於外商不能直接在線上銷售商品,亞馬遜費盡心力,說服大多數都是家庭自營生意的中小企業上網賣東西:它免費幫店家拍攝商品照、填報稅單,因為二十九個邦稅碼不同,跨邦送貨很麻煩,它還幫忙挑選最適賣家。不只如此,亞馬遜還幫店家接電話訂單、打包、送貨。 面面俱到的服務,讓亞馬遜進軍印度剛滿三年,已成印度市場要角。根據《商業標準報》,去年亞馬遜業績是前年的二.五倍,今年迄今已是去年同期的一.五倍。物流商指出,這一年來亞馬遜是唯一出貨量有成長的電商。 研究機構Forrester分析師米納(Satish Meena)對《金融時報》表示,雖然Flipkart在網路流量、訂單量都居冠,與亞馬遜的差距卻是逐季縮減。 Snapdeal市占掉到第三還面臨塔塔、馬雲等新對手根據印度新聞網Vccircle,原本市占率最高的老大哥Flipkart,已從一年前的四三%掉到三七%,亞馬遜同期從一四%成長為二一%至二四%,Snapdeal則從老二變老三,從一九%掉到一五%。 Snapdeal的對手並非只有亞馬遜和Flipkart。阿里巴巴已開始在印度建立核心團隊,今年將展開營運。樂天兩年前在班加羅爾建立研發中心,也打算進入印度市場。 印度最大企業塔塔集團、最大私營集團信實工業(Reliance)等重量級玩家,也有意前進電商領域。塔塔已透過Unistore發表自己的電商平台,信實工業也推出了時尚電商平台Ajio。 因此,孫正義這次拋售阿里巴巴持股,看似與馬雲兄弟情轉淡,實則卻在另一個更有潛力的市場碰頭,合力打貝佐斯。 近來Snapdeal和Flipkart不約而同將眼光轉向增加廣告營收、提升獲利,亞馬遜若繼續在交易總額上加速,有機會超越Snapdeal、進逼Flipkart。 長期來看,穩健成長的亞馬遜,最有機會在印度電商市場稱霸,因為這家千億美元企業資本最雄厚,對於印度投資毫不手軟。Snapdeal是不是下一個阿里巴巴?或許不久將來,答案就會浮現。 【延伸閱讀】亞馬遜進軍印度 兩年半就成人氣王!—印度3大電商業者比較 Flipkart 市佔率:37% 活躍賣家數:10萬 每月不重複訪客:2,700萬 亞馬遜 市佔率:21-24% 活躍賣家數:8.5萬 每月不重複訪客:3,000萬Snapdeal(軟銀投資) 市佔率:15% 活躍賣家數:25萬 每月不重複訪客:2,000萬註:此處為《商業標準報》引述ComScore 2015年10月數字,以桌機、筆電端造訪者計算,不含手機App端訪客資料來源:《商業標準報》、 Vccircle 2016年5月報導 撰文者陳筱晶 |
本港時間星期三清晨,A股會否納入MSCI指數揭盅。緊接着六月下旬,將有日本及美國議息,及英國公投會否脫離歐盟等等,環球一個又一個影響港股的未知數,就在眼前。 有炒作空間,就有一班賭性極強的大鱷傾巢而出;一批焗住出來對沖風險的資金,亦被迫落場下注。 單在香港,估計已有$17000億賭注集結,等待環球局勢揭盅。大鱷擺尾,散戶想隔岸觀火已無!可!能!本刊追蹤到索羅斯在香港已增強兵力,並揭開大鱷對後市的部署,散戶請扣緊安全帶。 今年八十五歲的股壇大鱷索羅斯,一直「退而不休」。繼今年初連番唱淡A股,近日又出招,購入全球最大金礦公司Barrick Gold Corp1.7%股權,及增持黃金ETF認購期權,另外則大幅減持37%手持的美股。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索羅斯預期環球前景黯淡,決定親自部署一系列大型沽空行動。 當中香港人最擔心的,一定是這隻金融大鱷,會否食髓知味,如九七年般游來香港,篤正香港經濟的死穴;而事實上,他在香港市場,已作出重新部署! 四徒弟空降香港 根據證監會文件顯示,索羅斯的駐港公司SFM HK Management,今年初原本有九人作為持牌代表人,今年四、五月,有兩人離開,並增加另外四人至合共十一人,駐紮香港。這個索羅斯相當看重的對沖基金,其實早於一○年已在港成立分支,他的兒子Robert Daniel Soros亦有份坐鎮,並多次出遊中國考察,最高峰期在香港有二十多名基金經理。而在新增的四人中,有老將,亦有新兵。其中一名老將,叫Edward Hart Burdick,據資料顯示,他九二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二年已跟着索羅斯,專責倫敦的交易部門,其後返回紐約,在索羅斯身邊協助部署。另一名「增兵」,疑為前摩根大通執董Marc Andrew Talbot。他在網上世界極為神秘,記者多番追查仍未找到他的近照。而最接近的身份,就顯示Marc年約四十五歲,在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畢業,並於紐約大學修讀MBA。○二年《紐約時報》有報導他結婚的消息,指他的父親當時是上市公司 Loews Hotels的副總裁。 增兵網上留言 其餘兩位年紀較小的「幼鱷」:Matthew Fong Apechai及Kevin Scullin,皆出自傳統名校耶魯大學。證監會資料顯示,兩人於五月及六月獲發持牌代表人牌照。其中Kevin Scullin,就讀耶魯大學經濟系,○八年在資產管理公司Protege Partners擔任高級分析員,專責投資於小型對沖基金,於一一年八月他「自降身價」,在索羅斯有份投資的對沖基金Key Square Group擔任研究助理,兩個月後搖身一變,在「三百億家族基金」擔任分析員。而索羅斯早於一一年,已宣布退回客戶資金,將旗下基金變為一個純粹的家族基金。至於疑似亞裔人Matthew Fong Apechai,在一二年投資公司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擔任投資組合經理,而他的Linkedin更指現時負責為「三百億家族基金」管理財富。Matthew早年仍活躍於社交平台,有Twitter及Instagram賬號,更曾為「The Men of Branford」拍攝show肌肉的露骨月曆。本刊發現他去年尾最後一次在Twitter留言時,估計指:「未來數年,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會如過去數年進入商品市場般,投資於高科技及旅遊業(more Chinese investment going into tech and tourism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like commodities)。」反映他有關注及追蹤中國資金外流情況。 新加坡沽空近警戒線 索羅斯的最新部署,的確仍着眼於中國市場,而且沽空A股的意圖昭然若揭。據外電指,他其中一個布局在新加坡A股ETF市場。今年五月中開始,新加坡A50期指未平倉合約,張數節節上升。由五月十日約五萬張,急增至三十一日的五十六萬張!逼近中央出手調查海外沽空六十萬張的警戒線。由於場外期權的數量,約為場內四倍,保守估計集結約二百多萬張合約!而在美國,安碩中國大型股ETF沽空比率升至18%,創兩年來的新高;一個月前的沽空比率僅為3%。一名行內人士指:「未平倉合約多咗咁多嘅其中一個原因,係因為一啲持長倉嘅大戶,認為A股喺未來短時間會極為波動,所以紛紛做short,藉此對沖風險。」 萬七億對賭 港股方面,年初至今,恒指國企指數的未平倉合約亦節節上升。截至上星期五,國指期貨及期權合約張數,達三百零六萬張,而恒指未平倉合約期貨及期權張數,則有四十四萬張。當中認沽較認購合約略多。HKFIE研究部主管潘玉琪指,以國指每張合約四十萬,以及恒指每張一百萬計算,單單場內對賭合約的金額,已達到一萬六千七百億。再加上新加坡A股ETF的五百億及其他,相信在這個牽涉A股及H股的賭局中,已落注的金額達一萬七千億元以上!對期指及期權有研究的潘玉琪再分析指,回顧近日沽空情況,他相信有大鱷「做緊嘢」:「無論A股、H股同埋恒指,都見到五月底有大手造淡,主要係國企同追蹤A50指數基金方面,見得到國企指數個盤度造淡咗好多。」他續指:「索羅斯出嚟講嘢都係做show,你睇佢前幾次都係出咗手,先出嚟講自己會點做。同埋佢講得出,都係差唔多收手。」他預料後市會比較波動:「今個月跌多千幾點都唔出奇,去到一萬八千點左右。」 後市睇淡 事實上,恒指週一收市大插五百三十點,週二續跌,其中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市場對A股入到MSCI的信心突然回落,有投資者在結果公布前鎖定利潤︰「係本身打算沽貨,再借脫歐風險升溫,令恒指週一跌五百點。」溫傑預期,英國脫歐的機會低於一半,惟港股未來兩星期難以大升,「因為一日未雨過天青(即未知公投結果),一日投資者都未必會入貨。」他認為恒指在19800至20000點有支持。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則指,本週一跌市是由於起步位嚴重偏高︰「高咗成千五點俾你歎啊,大佬!夾淡倉夾得好行。」他解釋,即使本週一跌了五百多點,但指數仍較前低位高起碼八百點,因此還有空間下跌︰「之前係無名腫毒咁升咗好多,其實落番19600的起步位,係一啲都唔過分!」他續指:「如果真係發生(脫歐),真係我話齋『鑊鑊新鮮鑊鑊甘』,到時呢壇嘢就新鮮囉,就會跌得多啲。」屆時恒指可跌至18000點。 英國脫歐風險突增誠哥押錯注 本月二十三日,英國將就脫歐進行公投,這成為了大鱷其中一張最大的賭枱。近日當地民調顯示,投脫歐的民意開始比留歐多,在當地居住近四十年的阿豪,在當地有飲食生意及物業,明知公投會帶來經濟上的痛苦,但指長痛不如短痛,「梗係離開啦,歐洲『佗衰家』,佢哋個個都無錢,我哋英國係有錢o架,長遠計佢哋離開係好o架,英國又唔會暴動嘅。」在當地做保險的Maggie,從香港移居英國一年,指身邊很多朋友都贊成離開歐盟,反而剛買樓的她較擔心,「怕住喺度嘅歐洲人走咗,樓價會跌、物價會上升。」 長和千億收購「撻Q」焉知非福 與民調不同,記者登入當地的賭波網,買留歐的注碼卻比較多。究竟脫定留,可謂五五波,賭局一鋪,卻令過去一兩個星期,英鎊走勢極之波動。然而,一旦脫歐成大局,早前有大行估計,英鎊或有機會再插兩成。除了主要業務在當地的滙豐及渣打外,有近三千億資產在英國的李嘉誠,亦將首當其衝。過去,誠哥一直押重注投資英國,誠哥三月才公開講過,相信脫歐機會微,不過有見英國民調突變,上月過千億收購英國電訊公司O2「撻Q」,其長子、長和副主席李澤鉅已改口風,表示「焉知非福!」事實上,自二十年前李嘉誠開始投資英國,由電訊、碼頭、水電、鐵路瓣瓣都有,旗下三大上市公司電能(6)、長建(1038),及長和(1)來自英國的盈利貢獻已愈來愈多,分別佔約60%、70%及34%。大行野村曾發表報告,指當英鎊升跌每百分之一,對長和的每股盈利影響則是百分之零點五。然而,近期曾撰文、認為長和系股值偏低的經濟學者林本利認為,即使英國脫歐,對李嘉誠的王國雖有影響,但並不關鍵,「誠哥嘅資產係全個歐洲都有,當英國部分唔見一成呢,對比成個王國過萬億,幾百億算什麼?」他認為李澤鉅改口風並不代表他擔心,「佢要face咋!最影響李嘉誠同長和系嘅一定唔係脫歐,而係李澤鉅。長建電能合併失敗,O2收購又失敗!」不過他堅持認為、現時長和股價跌穿90元,股值仍屬偏低。 大劉英物業五千個Hermès被蒸發 不只誠哥押注英國,澳門賄賂案罪成的大劉劉鑾雄,早於○九年已經開始把資產轉移,埋單計接近六十多億港元。當中包括以三千三百萬英鎊,折合四點三億元港幣,購入倫敦市中心的伊頓廣場超級豪宅,其前身為比利時大使館。樓高五層的豪宅,面積一萬零七百一十平方呎。一一年他再以二億八千萬鎊,約三十五億港元,在倫敦Midtown購入一個寫字樓物業,面積三萬九千平方米,高盛倫敦的總部亦在其中。貪污案結束後,大劉頻頻出售華置資產及派息百多億給自己,另一邊廂,他再於今年三月以一點八三億英鎊,約二十點五億港元,於倫敦名店集中地牛津街,收購兩個商住物業,合共五萬五千平方呎。一旦英鎊大跌兩成,其資產市值蒸發逾十億,仍未計及英國經濟可能轉差的風險;不過對於大劉來說,都係幾千個「Hermès」手袋而已。香港人要關注的,是一三年金管局不理風險,曾利用外匯儲備,主動走去與英國發展商Great Porland Estates(GPE)組成合資企業,各投資兩億英鎊,以當時匯率即廿五億港幣,發展倫敦梅費爾區一個二十萬平方呎的項目。當中八成作甲級寫字樓,其餘為餐飲商場及六套住宅,物業估計於後年建成。這筆原屬於所有香港人的錢,未知是賺是蝕,但已被擺上賭枱。 撰文:財經組攝錄:鄭樹清、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
據電競圈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王思聰有意再次出手投資繼續延伸他那日益龐大的電競王國。而新的投資目標,則是在高校電競市場和海外電競市場已做出名堂的上海藍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遊文化)。
這一消息尚未得到當事雙方的確認,但藍遊文化策略總監馬旋偉向記者承認,公司確曾有過和王思聰投資平臺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的接觸,但以未得公司許可為由,拒絕與記者交談與投資相關的話題。
據藍遊文化官網公開資料顯示,藍遊文化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10月的電競企業。旗下擁有《創聯賽-全球電競嘉年華》和《BlueTV》兩大品牌。行業人士稱,王思聰對藍遊文化可能的投資,主要是對全球化戰略及電競嘉年華形式感興趣。
創聯賽是主要投資標的
過往媒體報道信息還顯示,藍遊文化曾在2015年10月的A輪融資中獲得了盤古創富領投的1100萬美金的投資。但相關報道並未給出藍遊文化的估值數據以及盤古投資的具體占比。馬旋偉也拒絕回答記者有關公司估值的問題。
打造全球首個高校泛娛樂文化交流平臺或許是創聯賽的一大賣點。目前在電競市場,廣為人知的職業賽事包括《英雄聯盟》全球冠軍賽、DOTA2國際邀請賽等,賽事主辦權都被遊戲開發商和運營商牢牢把控。創聯賽與這些賽事不同,主辦方藍遊文化並不從事任何一款電競遊戲的研發及發行,其賽事內容也不僅僅只圍繞一個項目。
事實上,在目前正在進行的創聯賽第三賽季的比賽中,參與者被分為英雄聯盟、DOTA2、FIFA online3、爐石傳說四個項目,均為當前最火熱的電競賽事。尤其在不同的賽季里,創聯賽完全可以根據電競遊戲的流行程度,自行調整參賽項目設置。有消息稱,當前火爆的守望先鋒遊戲,就很有可能被納入到下一季創聯賽的競技內容中來。
這一做法也使得賽事品牌可以擺脫受單一遊戲流行度的影響,獲得更長的生命周期。類似的教訓並不鮮見,曾經一度非常火爆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CS當前便已幾乎消失,那些圍繞其開展的一系列賽事也全都宣告終結。
此外,植根於高校人群,定位於草根賽事的做法也讓創聯賽不同於那些職業高手之間PK的單一品牌賽事。盡管在短期關註度上無法與這些明星賽事項目,但其參與度更高,延續性更強的特點也開始為人所關註。
馬旋偉表示,創聯賽目前已經舉辦到了第三賽季,今年第三賽季新增了韓國、北美、澳洲、東歐四個海外賽區,升級為“全球電競嘉年華”,初步統計的參賽人數就已經達到5萬多人次。外加全球每站嘉年華的參與人數,這樣一個參賽規模,也註定是職業比賽無法企及的。
“電子競技發展非常快,無論從廠商支持力度或市場需求而言,在細分市場,大學生群體是關註電競市場最活躍的人群。”在馬旋偉看來,相較於社會人士,大學生群體擁有更為充裕的時間進行電競娛樂,用戶粘度和活躍度都更高,與此同時很多快消品公司也瞄準了高校學生群體的消費潛力,成為高校電競比賽的贊助商。
王思聰的電競缺環是什麽
自2011年,王思聰發微博表示,要“強勢進入,整合電商”之後,一系列的投資消息不斷爆出,整個電競圈上下遊產業鏈王思聰基本都有涉及。但高校電競賽事卻是例外。
回顧王思聰的電競投資版圖,從收購快要解散的CCM戰隊,更名組建IG電競俱樂部,到後續啟動熊貓TV電競直播平臺,創辦香蕉計劃承辦2016年LPL 比賽,再到前不久其牽線與SMG旗下的紀錄片制作公司雲集將來創辦香蕉雲集新媒體有限公司,並親任董事長,打造電競視頻內容,打通電競產業鏈是必然趨勢。
但不難看出其所投資的公司大多聚焦於職業賽事,利用這些賽事資源進行向下的輻射。職業賽事所衍生出的俱樂部、直播平臺、社區運營等產業鏈已趨於完善,盈利模式也相對明晰。
在今年的LPL春季賽事中,雪碧斥資近1500萬成為比賽贊助商,並投入市場10億瓶帶有英雄聯盟主體包裝的雪碧飲料。在賽前發布會上可口可樂公司大中華區整合營銷市場總監匡非表示,和《英雄聯盟》合作目的在於提升年輕人對雪碧的品牌好感度。“雖然你可能不玩《英雄聯盟》,但是你周圍的朋友在玩。”
但同時,職業賽事卻也成為諸多參與者激烈競爭的紅海。即便是王思聰,也得為投入所能得到的回報再三思量。 而高校獨立品牌電競賽事,卻是才剛剛開始。
“以前電競是個非常小眾的領域。現在整個電競圈紅的不行,已經有公司開始在走細分領域。目前我們和藍遊文化新啟動的遊戲大篷車全國巡遊項目,高校也是非常重要的點。”另一家電競原創內容供應平臺IMBA TV的聯合創始人海濤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