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倒回到2014年,一家影視制作公司告訴你,它希望投入高達3個億,做一部基於網遊、從二次元向三次元破壁的影視劇,並希望把它作為視頻網站當年的主打劇,這靠譜嗎?
你很可能會說:“對不起這不可能,因為太燒錢了,太小眾了。”
“內容制作需要周期,2014年投入,能不能預估到2016年將會成為內容消費的主流,就是對用戶的洞察,就是前瞻性的判斷。”在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兼阿里音樂CEO楊偉東這樣說,並圍繞文化娛樂、內容制作、大數據和爆款等熱門話題分享了行業觀點。
爆款內容的三大趨勢
今年11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正式籌建。在阿里巴巴的體系里,文娛是“DoubleH(Happiness+Health)”戰略中“快樂”產業的載體,它承擔著阿里在未來30年重要戰略的落地。阿里大文娛目前采取“2+X”的組織形態。“X”代表各垂直業務縱隊,包括影業、音樂、體育、文學等,“2”是大優酷事業群和以UC為核心的新移動事業群的兩大用戶平臺引擎。
楊偉東援引德勤的數據稱,到2020年,中國的互聯網文娛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未來4年,產業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5%,增長強勁。國民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其中有44%的時間用來消費文化娛樂。
如果把這一市場數據再做細分,大優酷在文化消費領域的數據顯示:90後的年輕人在互聯網上主動搜索、討論文化娛樂類的內容大概占到將近30%,60後和70後在文化娛樂方面的討論要明顯少於90後這些年輕人,但是在衣食住行和生活方面二者都差不多;80後和90後在互聯網上對整體的主動搜索和主動討論的比例基本相同。楊偉東稱,這正是阿里巴巴看好這個文化娛樂產業增長的原因。
做文娛產業背後,拼的就是用戶洞察和創意表達。由於內容制作周期過長,如何準確地預判用戶的喜好顯得尤為重要。
當被記者問及優酷如何預判未來兩年的視頻內容的趨勢時,楊偉東笑言這是“商業機密”,但他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三大方向:一是快節奏內容會成為主流;二是內容整體的深層思考會越來越重要;三是更值得關註與中國歷史等相關的內容。
大數據不是萬能的
在通過大數據洞察未來趨勢的同時,如何才能打造《火星情報局》、《微微一笑》這樣的爆款內容?
楊偉東認為,過去的方式是有匠心的大師和有經驗的團隊最重要,以及一定的運氣;到了大數據時代,確實可以部分解碼爆款內容,幫助內容創作者提高生產爆款的成功幾率,但至少優秀內容人的直覺、經驗、匠心和手藝是不能被大數據替代的。
在他看來,“數據能夠做的事情包括對用戶畫像、洞察的判斷、播放數據的評估,以及對宣傳手段的建議,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多投放內容和爆款內容,讓我們的內容團隊和大師在判斷的時候多一個工具、多一個斧頭、多一把剪刀,但是不可替代‘裁縫’的手藝。”楊偉東說。
打造爆款的背後,是中國的整體內容產業正進入越來越看重品質化的時代,其中一個重要的思考維度就是品牌化思考。楊偉東稱他拒絕了去年《火星情報局》第一季紅了之後做電影和衍生品的提議,“剛開始的品牌規劃非常重要,我們針對重點投入的劇集一定要求至少做到三到四集的規劃,現在我們才開始思考《火星情報局》從網視變成網劇。”
楊偉東指出,做品牌好比蓋樓,地基深度決定了蓋樓的層級,是三層小樓,還是摩天大廈。投入較大的內容項目,在立項之初就盡量有品牌系列化的思考規劃。一個內容品牌只有前期做紮實了,它的生長和發展才會更穩,生命力才會更強,商業價值也會越來越大。
此外,進入大文娛的生態里,相對於單體公司,優酷可以協同盤活大生態里越來越多的資源,具備更強的組局、控局能力。從IP的源頭、藝人養成、品牌管理到制作宣推,再到衍生開發都可以主導,自制的內容也會增多。
在趨勢研判方面,楊偉東認為,以數據為代表的“理科生”進入內容為代表的“文科生”的時代開始了,這意味著“好萊塢+矽谷”的時代真正到來——“與好萊塢相比,中國的產業內容厚度不夠,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又完全和全球同步,這樣的對比會使得‘好萊塢+矽谷’的模式在中國產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大怪物’,這也是阿里巴巴文娛集團為推動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
視頻市場進入下半場之後,他們正在調整思路,重新布陣迎戰。
本文由羅超頻道(微信 ID: luochaotm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羅超。
美團CEO王興提出的“下半場”現象正在互聯網行業全面上演。O2O、App、電商、直播、地圖、金融,諸多細分市場都進入新的競爭階段,規則悄然生變,2016年成為一道涇渭分明的分水嶺。2月15日,樂視視頻發布全新slogan:“就視不一樣”,成為最近繼騰訊視頻和優酷之後第三家升級品牌的視頻平臺。視頻市場進入下半場之後,它們正在調整思路、重新布陣迎戰,而從這幾家頗具代表性的玩家的新思路中,也能窺見2017年乃至整個下半場網絡視頻的發展趨勢。
先來看看業已進行品牌升級的視頻巨頭們所講述的故事。
騰訊視頻:“不負好時光”,強化自制內容抓住年輕人
早在去年11月的“V視界大會”上,騰訊視頻就進行了品牌升級,將slogan改為“不負好時光”,繼續努力抓住年輕用戶。其白皮書顯示,90後已成騰訊視頻觀看主流群體、00後也正在迅速崛起,因此從內容、產品和模式上抓住這些用戶將成為其重點。事實上,抓住年輕用戶也是馬化騰欽點的騰訊大戰略,騰訊旗下所有產品甚至投資布局都在強調年輕化,比如手機QQ、QQ空間、騰訊動漫的用戶年輕化,再比如騰訊還投資了SnapChat、Bilibili這樣的年輕產品。
其戰略升級點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強化內容。加強自制力度,2017年自制投入增大8倍,在《鬼吹燈》等明星IP上開發精品內容;繼續版權采買,不論是影視還是版權都加強對優質頂部版權的采買;加強臺網聯動,與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達成版權和播放合作,內容互通。
2、升級產品,借助於騰訊在大數據和社交網絡上的獨家優勢,開發個性化的推薦系統和社交化的發布能力,同時開發類似於彈幕這樣的迎合年輕人的功能。
3、強調付費。除了創新廣告模式外,在付費會員達到2000萬之後,繼續加強付費會員業務,加強付費模式探索。
4、布局終端。騰訊沒有自己的硬件,但通過與創維等合作布局客廳生態。
優酷:“這世界很酷”,內容類型化和品牌化滿足年輕人
優酷曾經的slogan為“世界都在看”,去年12月十周年時,其更換logo的同時將slogan改為“這世界很酷”,強調“酷”表明其要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優酷是中國UGC視頻平臺的佼佼者,之後轉向UGC+PGC模式,這個品牌很有歷史也很古老,2017年算是其喊出年輕化口號的第一年,這與其母體阿里巴巴的年輕化訴求一致。
在落地方式上,優酷將會在內容、產品和運營三個維度來抓住年輕人,具體來說體現在幾個方面:
1、內容類型化和品牌化,它並沒有強調自制,而是精細化內容布局。大劇熱綜上,由燃血青春、純美絕戀、歡樂喜劇和超級熱劇組成的3+X布局網羅熱劇及題材;由脫口秀、喜劇、真人秀、親子、偶象養成、音樂和垂直爆款組成的6+V矩陣覆蓋當下主流節目類型。這就是所謂的類型化,在我看來本質是精細化運營,不再做所有人都感興趣的內容,而是抓住年輕人深耕。
2、產品上迎合年輕用戶,比如增強彈幕等互動功能。
3、強調付費,在阿里雙十一購物送會員活動的助推下,優酷付費會員已達到3000萬,且以年輕人為主,優酷希望花5到10年的時間去培養用戶形成內容付費習慣。
樂視視頻:“就視不一樣”,內容優勢+產品升級實現年輕化
如同樂視集團的宣傳風格一樣,樂視視頻曾經的口號很具攻擊性,為“顛覆·全屏實力”,現在升級到“就視不一樣”顯得溫和一些,且同樣迎合了年輕人,“追求不一樣”正是年輕人的標簽。樂視視頻宣布會將年輕化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面向不同用戶進行分年齡的精細化運營。
具體來說,樂視視頻的戰略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內容優勢的鞏固,樂視視頻是中國最早囤積版權的平臺,內容是其核心優勢,正是因為有內容的積累才能開拓互聯網電視市場並占據有利地位。樂視視頻率先采取自制替代純采購的策略,打造了《羋月傳》《太子妃升職記》《親愛的翻譯官》等精品自制內容,形成樂禧、樂漾、樂思放、花兒影視等自有頂尖制作公司,自制策略會延續,投入力度更大,涉足題材更多,且更精細,面向不同年齡不同圈層尤其是年輕用戶打造內容,再借助於個性化技術和臺網聯動進行精準分發;
還有一個是產品升級,在功能、交互、推薦等維度滿足年輕用戶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點是發揮樂視的生態優勢。與所有視頻網站不同的是,樂視率先涉足硬件即智能電視領域,之後又逐步形成了手機、體育、汽車、金融、互聯網及雲生態在內的七大子生態,短時間涉足如此之廣給樂視生態帶來了備受關註的資金壓力,但同時也讓樂視視頻形成了特有壁壘。正是因為有這些生態業務的協同,樂視視頻可以通過不同生態業務去滿足不同場景的內容消費需求,比如追劇的用戶可以無縫地在電腦、手機和電視屏幕之間切換。
從視頻網站品牌升級看視頻下半場之爭
查看了不少與三大視頻網站品牌升級相關的稿件,我發現大家的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具體來說,這些點是各家視頻網站達成共識的:
1、年輕化。年輕化在每家視頻網站的品牌更新中都重點提及,互聯網用戶本身就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泛娛樂用戶年輕化趨勢更明顯,反過來,年輕化用戶內容消費實力,包括內容付費、粉絲經濟、IP經濟甚至電商消費能力都比“老化用戶”更強。視頻網站是否年輕化已不是問題,如何年輕化才是,騰訊視頻、優酷和樂視視頻都是內容和產品雙輪驅動,迎合年輕用戶。
2、付費化。曾幾何時視頻網站商業模式主要是靠廣告,但在帶寬和內容成本面前卻都入不敷出。2016年對於視頻網站而言絕對是個驚喜年份,多家網站付費會員數量都高速增長,付費用戶數保守估計破億,年增長率高達241%,增速是美國市場9倍。同時,2016年付費網絡劇數量達239部,同比增長560%;網絡電影超2500部,增速為260%。整個互聯網內容產業方興未艾,2017年全面進入內容付費時代,就連內容超級平臺微信公眾賬號都要上線付費功能了。這意味著,付費將會進一步成為2017年視頻網站的重心。
3、自制化。視頻網站曾經只是內容方的分發渠道,現在則更多地成為內容生產者,在內容上遊參與更多,甚至通過臺網聯動的方式讓電視臺成為自制內容的分發者。2017年這個趨勢顯得更明顯,騰訊視頻表示自制內容投入是2016年的8倍,樂視視頻表示要拿出超70%的預算做自制,就連過去UGC為主的優酷也選擇了3+X和6+V的內容類別去布局內容自制。
視頻網站下半場,擁抱年輕化用戶,實行前向收費,以及強化自制內容已是大勢所趨。不過,大家的落地方式卻各有不同。
1、付費模式落地方式不同。
騰訊視頻直接賣會員,發揮了騰訊過去在“增值服務模式”上的優勢,可視作其是在綠鉆、黃鉆等模式的衍伸;優酷會員則跟阿里有更多的協作,雙11購物送會員快速上量再通過內容和服務留存;樂視會員則是與生態緊密關系,通過超級會員日等方式賣硬件送會員服務,其會員已細化出多個版本,不只是簡單的可以看付費內容,而是與線上線下生態服務打通。
2、自制內容布局思路不同。
騰訊視頻投入增速最快,比2016年多了6倍,正在加速追趕,其強調自有IP如《鬼吹燈》系列,與其泛娛樂戰略密切相關,視頻只是一個IP價值的一環,其在遊戲、動漫、文學等領域的優勢無需贅言;優酷在自制上投入相對更小,其高管的思路與樂視、騰訊也不同,其認為“接下來可能每個平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某幾個類型的內容,逐漸出現內容的差異化。”而樂視視頻、騰訊視頻則在涉足更多題材,通過精細化內容覆蓋不同圈層的用戶,樂視視頻就表示要加大投入、涉足更多題材,實行精細化運營,要拿出超70%的預算做自制,從這個數字來看,樂視視頻的自制程度最大。
3、硬件終端布局模式不同。
在硬件終端布局上,優酷與騰訊類似,並沒有電視影音類硬件,而是采取與小米等合作的方式,涉足客廳。樂視的做法是自制硬件,不只是電視還有手機甚至汽車,形成軟硬件和內容的一體化,與第三方合作還是一體化閉環,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樂視通過硬件生態布局就能跟用戶形成更持久的聯系、更強的控制力以及更好的體驗,但擴張相對更慢;而優酷、騰訊與第三方合作就可以更快地擴張到更多的終端,但控制力卻有限,受制於硬件廠商,我想這兩種模式將會並存。
中國視頻行業已走過十年,現在進入全新的十年,也是下半場的開始。承前啟後的2016年成為視頻行業的驚喜之年,視頻行業迎來“第二春”,2017年是下半場的開端,從各家視頻網站紛紛升級品牌摩拳擦掌備戰來看,下半場之爭將十分激烈,好戲還在後面。
5月12日消息,阿里文娛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昨日晚間就優酷與騰訊視頻員工打架事件作出回應稱,向騰訊視頻員工李女士道歉。
楊偉東表示:“1.無論何種原因,傷到你都是不對的,這是我們的錯;2.囂張罵人不代表其強大;我要告訴優酷團隊,謙卑雖然不代表我們弱小,但要知道修養和不怒,更不能波及別人,這也是我們的錯;3.競爭的方式要回到業務,要給用戶和行業創造價值,不要孩子氣,我們不能跟著犯錯。4.這是我們第二次發聲,也是最後一次發聲,兩個大團隊這麽解決問題,丟人! 5.再次向李女士致歉。代表我們公司。”
11日下午,騰訊視頻官方微博發表騰訊《關於優酷公司員工李某某傷人事件聲明》。稱在5月10日某影視公司年度新劇推薦會上,優酷員工李某某用酒杯砸傷一位騰訊的女性工作人員,騰訊視頻就此事要求優酷公司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並進行賠償和公開道歉。
隨後,優酷官方微博做出回應,稱“你們愛員工,誰不愛員工?但大家都需要真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江湖事江湖了是條漢子,鬥嘴鬥氣無意義,我們毫無興趣”,並附轉一文。文中消息顯示,晚宴中,先是有對優酷的謾罵聲傳出,幾分鐘後才發生摔杯事件。
今年3月,騰訊宣布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勝義不再擔負OMG負責人,改由騰訊COO任宇昕直接擔綱。OMG突如其來的換帥,由任宇昕整合騰訊視頻業務。騰訊方面表示,此次公司高層管理團隊職責的調整,是為更好地挖掘業務潛力,擁抱互聯網未來機會而做出的重要決定,將為騰訊廣告業務的資源整合與協同、騰訊國際化市場戰略的推動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將更深入推動騰訊在數字經濟時代娛樂和資訊的戰略聯動,以及內容產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2016年4月6日,合一集團(優酷土豆)(NYSE: YOKU)宣布,依據2015年11月6日宣布的合並計劃,合一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已完成合並交易,正式成為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子公司。根據合並協議的條款,這次私有化交易的價格為每股ADS(美國存托憑證)27.6美元。合一集團同時宣布申請停止其ADS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下發的官方郵件中宣布,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啟動籌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同時將籌集規模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大文娛產業基金。與此同時,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籌)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擔任阿里大文娛戰略和投資委員會主席,負責籌建大文娛產業基金,而古永鏘不再擔任優酷土豆董事長兼CEO職務。古永鏘也發布了內部郵件稱優酷土豆將作為大文娛其中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將繼續由楊偉東負責管理和運營。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距離優酷並入阿里版圖已經整整一年,曾一度稍顯落寞的優酷似乎正在努力找回昔日雄風。2016年4月,阿里完成對優酷的全資收購,2016年10月,阿里籌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隨後大優酷事業群正式成立。一年的磨合之後,10月25日的優酷秋集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宣布,阿里大文娛對優酷第一階段的整合已經成功完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俞永福強調了未來對優酷的投入將是“unlimited”(無限的),未來阿里對視頻內容產業的投入只會上升,不會下降。業內人士認為,在阿里強大的資本和流量加持下,優酷卯足勁要重回視頻行業老大的寶座,但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等強敵環伺下,資本護航的優酷要走的路並非康莊大道。
並入阿里之前,優酷已經獨立發展了10年。2006年,古永鏘創立優酷,10年里逐漸帶領優酷成為國內視頻行業的代表之一。2010年,優酷成為第一家登陸美股的中國網絡視頻公司。2012年,優酷宣布與土豆合並後迎來事業拐點,一度成為中國視頻網站的霸主。
隨著愛奇藝、騰訊視頻、樂視視頻的突飛猛進,加上傳統視頻網站的版權燒錢大戰愈演愈烈,優酷在此過程中並沒有占到上風,遭到狙擊之後的優酷最終選擇加入阿里,成為阿里大文娛版圖里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俞永福介紹,阿里大文娛的版圖可以概括為3+X,3指的是大優酷、大UC以及蝦米音樂、九遊等垂直生態,而X則對應內容生態,包括阿里音樂、阿里文學、阿里遊戲、阿里影業等等。
磨合的過程並不容易,有報道稱,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一年前接手優酷時,2017年的頭部劇已經被搶光,對於平臺來說這一影響無疑十分致命。按照內容的制作規律,一部作品從立項到出結果,綜藝至少需8個月,劇集則要1年半到2年,這意味著優酷在2017年將無米下鍋。
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對於優酷、愛奇藝這類平臺型視頻網站來說,沒有頭部作品的加持會讓用戶直接轉投其他網站,因為用戶並不忠誠。意識到現實的困境,楊偉東曾想讓身邊更多人接受優酷在競爭中暫時落後的事實,“不要再有任何的幻想”。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優酷2017年在劇集上的表現可以說讓人驚喜。在劇集上,依托強大的資本實力,校園類型劇《春風十里不如你》、二次元《鎮魂街》、甜寵類型劇《顫抖吧,阿部》和刑偵劇《白夜追兇》均取得了不錯成績。骨朵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以優酷、愛奇藝、騰訊為代表的頭部視頻平臺貢獻了60部劇,流量達315億(VV),其中優酷占比49%。業內人士認為,優酷正在進入一個再次加速度發展的狀態。
公開信息顯示, 2017年愛奇藝、優酷、騰訊、樂視視頻等主要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數量均超過2000萬, 中國視頻付費用戶已經超過1億。 截至2016年底,中國視頻付費用戶規模7500萬(該數據為有效付費會員,不包含各類渠道贈送會員),是全球第三大視頻付費市場。
在樂視已經掉隊的情況下,國內視頻網站已經形成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國殺”的鼎立之態。業內人士認為,大視頻行業的戰事進入了下半場,內容方和平臺方的關系正在發生明顯質變,各大平臺的打法決定了未來各自的生存空間。
在綜藝上,優酷近一年的表現稍遜一籌,紅極一時的《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均非出自優酷。楊偉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優酷戰略的保守,未來優酷的工作重心將會往綜藝傾斜,他會親自抓綜藝。
記者註意到,在優酷擅長的劇集板塊,優酷不滿足於單純的劇集制作和播出,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楊偉東指出,電視劇和網劇這種按播出媒介來劃分類別已經過時,按照媒體融合的今天,劇集市場應該分為黃金檔劇集、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不同的劇集適用廣告、會員付費以及衍生品開發等不同的廣告模式。
楊偉東透露了優酷在劇集上的進一步規劃,未來優酷將重點扶持中國的季播劇,推動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國產季播劇產生。對季播劇模式的探索,需要基於平臺和內容方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電視臺時代,一個內容采購完成,雙方基於這個內容的合作關系就基本結束。但現在內容方和平臺方在內容籌備階段就開始建立關系,要求內容方和平臺圍繞用戶做深度互動。“如果還把內容方和平臺的關系設定為簡單的一錘子買賣,這樣的內容方沒有未來。” 楊偉東表示,不轉變思路,未來三年部分傳統內容公司會面臨內容癱瘓的窘境。
官方數據顯示,阿里大文娛每個月已有5億活躍用戶,電商平臺每個月也有5億活躍買家,未來如何完成兩個5億用戶的融合連接,如何將活躍用戶變現為商業價值,是擺在優酷面前的一大難題。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優酷有著阿里系令人眼紅的巨大流量,同時又有官方宣稱的投入無上限保駕護航,在未來視頻行業競爭中具有優勢。但如何把這些優勢變成優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進一步完成商業變現,還需要時間檢驗。
熱鬧的世界杯即將到來,而該賽事的直播權,吸引了眾多在線視頻奮起爭奪,最終憑借阿里大文娛的綜合優勢,優酷最終拿下版權。
5月29日,優酷正式對外宣布成為2018世界杯央視指定新媒體官方合作夥伴,並拿到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包括賽事直播、視頻點播、賽場花絮等多項權益。這意味著,本次世界杯(2018年6月14日~2018年7月15日)期間,國內用戶將能夠直接在優酷手機客戶端和PC端觀看64場世界杯比賽直播,還可以通過CIBN酷喵影視在智能電視上或通過天貓魔盒、天貓魔屏收看世界杯賽事內容。
“世界杯直播權作為今年最熱的IP之一,誰不想拿到?”優酷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借此優酷也成為了國內三家主流視頻平臺中唯一擁有本次世界杯直播權的平臺。”不過對於具體金額,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可以看出,優酷拿下世界杯一方面肯定是阿里大文娛綜合優勢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在資金上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向第一財經表示:“世界杯直播權是世界杯最核心的內容,直接決定了世界杯期間全網流量走向,因此對在線視頻行業而言尤為珍貴,當然拿到之後能否盈利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優酷可以通過多重渠道實現營收,最大可能將世界杯直播權收益擴大。”
優酷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杯國內觀眾人數有望突破10億,相比2014年巴西世界杯將明顯增長。由於俄羅斯和中國時差僅5小時,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比賽將在北京時間淩晨前開賽,如重頭戲揭幕戰和最終決賽開賽時間都是北京時間23時,正是國內用戶看球的黃金時間。
三大主流視頻網站均早已意識到世界杯的重要性。目前騰訊視頻等平臺正在不斷推出世界杯相關自制視頻,如“豪門巡禮”“號碼傳奇”等世界杯預熱節目。對此,朱悅向記者表示:“該類節目目標用戶為中度或深度球迷,能起到在這部分球迷群體中為世界杯預熱的作用。而真正在世界杯期間決定全網流量走向的,仍將是能吸引所有世界杯觀看群體,特別是受世界杯氣氛帶動的淺層球迷的現場比賽直播內容,以及制作更加精良的官方版權內容。因此,優酷此番購買版權內容找準了發力點,把握住了廣大球迷最直接、最簡單的觀賽需求,是一次較為明智的決定。”
此次大手筆拿下世界杯也宣告了優酷全面發力體育賽事內容。優酷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意味著優酷正式全面進軍體育內容市場。朱悅認為:“由於體育賽事本身的高熱點、高流量以及球星、明星粉絲效應,可以幫助轉播或主辦平臺有效進行熱點營銷、衍生品開發和流量導流。除了傳統的賽事轉播廣告收入外,優酷還可以借助提高轉播清晰度、解鎖更多版權內容等賣點吸引更多註冊付費會員,從而提升付費用戶收益。”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處於阿里大文娛生態中,優酷和阿里可以通過‘內容+電商’的模式,將更多觀看用戶直接導流進淘寶或天貓平臺購買相關周邊產品如球衣、球鞋、文化衫,或啤酒、零食等產品,從而進一步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朱悅表示。
朱悅認為,未來視頻網站行業的視頻種類豐富程度將繼續提高,各平臺將不再局限於已有視頻內容的二次搬運,而是會越發向原創內容制作方轉型。視頻網站行業目前各類原創網劇和網絡綜藝節目不斷豐富,其產業鏈發展也趨於完善,制作商、營銷商、發行商、運營平臺各盡其職,推動視頻網站產業鏈生態融合。同時,由於目前觀眾網絡付費意識已經逐漸養成,未來網絡視頻廠商“廣告營銷+用戶付費”的營收模式將逐漸成型,為廠商帶來更加堅實的營收結構。因此,未來各視頻網站平臺將越發重視原創自制內容的創作,並將進一步爭奪存量視頻版權、IP,在各個方面提升自身網站的視頻豐富程度和視頻質量,從而力爭獲取更多的付費用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