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天增持香港小輪

今天早上買了一點香港小輪, 集團的現金和銀行存款高達20.15億元, 沒有任何銀行貸款, 每股淨現金(Net Cash) 5.654元. 

看集團的資產負債表, 負債項目只有3個, 分別是 (1) 應付賬款4.515億元, (2) 應付稅項2.09億元, (3) 遞延稅項負債 0.42億元, 非常簡潔的資產負債表. 即使把現金扣除所有負債, 仍然有淨現金(Net Net Cash) 3.683元, 一流的財務.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16.385元, 現價9.04元, PB 0.55倍, 扣除現金的PB只有0.42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71

今天買了一點恒隆地產(101)

今天以17.6元買了一點恒隆地產, 這可是市值796億元的藍籌股呀, PB只有0.595倍, 股息率有4.32%, 恒隆地產是一間經營很穩健的公司, 公司持有現金比銀行借貸多, 算是淨現金公司. 公司還有像摩西一樣的領導人陳啟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75

天生被坑!錘子T2還未發布,代工廠今天卻宣布倒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25/153478.shtml

導讀 : 12月25日,深圳中天信電子有限公司制造二廠發了一份《關於通知解除勞動的通知》宣布公司倒閉。

i黑馬訊(田牧)12月25日,深圳中天信電子有限公司制造二廠發了一份《關於通知解除勞動的通知》宣布公司倒閉。錘子即將於12月29日發布的新機T2即是由此代工廠生產。

883687954106746313

通知上寫道:“因公司無力持續經營,現經公司研究決定:從2015-12-25起解除深圳中天信電子有限公司所有在籍員工的勞動合同關系!公司已向政府部門申請結束營業,政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已經同意公司訴求。”

i黑馬記者聯系到中天信電子制造二廠一位負責樓層生產的陳姓經理,對方確認了公司倒閉的事情,但並未透露具體情況。

即將於12月29日發布的錘子新機T2目前全部的產量都是由中天信電子制造二廠生產。錘子公關人士陳昱錕告知i黑馬:“雖然暫時被迫停產,但新品照常發布,已經有備貨,首批銷售也不會受影響。”但備貨的數量和錘子目前是否已經找到下一家代工廠,陳昱錕沒有說明。

在12月19日曾有消息曝出中天信電子因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而倒閉。12月20日記者在采訪了該廠員工和錘子方面人士時證明工廠並未倒閉,還在正常生產。中天信電子老板劉超健當時正在緊急處理相關情況。

290947965587122193

但時隔僅5天後,當時還被稱作“假消息”的倒閉一事就成真。I黑馬在12月20日《曝錘子T2代工廠倒閉 官方:生產正常》的文章中對中天信電子的資金鏈危機有過披露:

中天信電子拖欠員工工資的行為確有發生。對於生產線普通員工,公司將員工10月份的工資分成11月底發放800或1000的生活費用,余下的在12月中旬發放。對於管理層的員工則是每月只發基本工資,其他補貼、加班費等工資部分會拖得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工資拖欠的情況基本持續了今年一年。

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對中天信電子的工商註冊信息進行查詢後發現,中天信電子的兩個股東香港超強健電子有限公司和中瀚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2月18日將各自持有的60%和40%股權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龍崗支行,質押期一年到期後,中天信電子並未歸還致使股權至今處於限制中的狀態。

這對於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來說,實在是糟透了的消息。在12月20日中天信首次被曝倒閉後,羅永浩於12月21日和錘子科技CTO錢晨就前往中天信電子的工廠考察,並於12月22日在其微信公眾號“羅永浩”上發了一封《致我錘全體同仁和錘友》的公開信,其中寫道:“祝福中天信的工友們,加油!”

然而在他發出這封信僅過3天後,中天信電子就宣告了倒閉。

不知老羅此刻的心情是否還能像他在公開信中寫的那句話一樣:“我們愛我們的倒黴工作,也愛這千瘡百孔的世界。”

附:錘子的官方回複

12月29日的新品發布會如期開展,新品銷售也在正常推進。

截至昨天生產的手機都已經進入我們的倉庫,但是我們自己的很多專用設備現在都扣在中天信廠房里不能運走,這對我們損失很大。我們理解相關部門在非常時期的臨時做法,會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也會提交物權證明,依法申請運走屬於我們自己的設備。我們在另一家代工廠有不止一套同樣的生產設備,所以目前新品的生產和銷售計劃不受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89

6家公司在今天打了雞血 22家店鋪成阿里反腐路上蒼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0/154052.shtml

導讀 : 合並後的去哪兒把高星級酒店業務交給攜程來做了,蘋果Apple Pay可能春節在國內上線,優酷土豆的老板古永鏘豪言說五年後超過netflix和youtube。

到了年底,各大公司都想玩點新的。比如,蘋果、去哪兒、優酷土豆……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公司事件對於消費者的一個影響就是,你可能得考慮在手機上再多裝幾個APP了。

當然,得是他們能讓你用舒服了。

【大公司新聞】

合並後,去哪兒的高星酒店業務也交給攜程去做了

1月29日消息,兩封關於去哪兒與攜程業務整合的內部郵件曝光:去哪兒網將停止高星級酒店自營業務,將全部移交給攜程。

郵件中稱“Qunar將高星酒店的采購權(包括談判、簽約、維護及結算等)交給Ctrip。即日起不再進行高星級新簽。處於合作中的高星級酒店,限期終止合作,包括下線報價”。

按郵件中稱,去哪兒與酒店終止合作的動作,將在2016年2月集中處理完成。

根據攜程CEO梁建章去年在媒體接受采訪時曾談到整合的方向中稱,攜程將會側重一線城市、中高端用戶的酒店,而去哪兒的重心將會在二三線城市、價格敏感型的用戶,此次郵件公布的調整與其表態相吻合。

蘋果支付Apple Pay或將春節在中國上線

1月2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有消息人士表示蘋果計劃Apple Pay有望於春節(2月8日)在中國上線。支持Apple Pay的中國銀行已經達到19 家,未來這一數字還有望繼續增加。

古永鏘年會演講稱未來五年優酷土豆要超Netflix和YouTube

1月29日消息,合一集團(優酷土豆)舉辦了2016年會,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在年會上表示:

“我們以前說,合一就是Netflix YouTube,可以看到,全球付費用戶領先的就是Netflix,而在訪問時間和自頻道生態上,全球領先的就是YouTube……

通過我們數據團隊的計算,在未來五到十年的區間,我們在付費用戶和訪問時間是有機會超越“NY”的,激進一些說,五年內我們完全有機會。“

黑馬哥點評:既然是年會,說點激進的話、給員工打打雞血還是可以的。

阿里反腐,關停22家店鋪 

1月29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今日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永久關閉平臺上22家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的商家店鋪。這是繼去年3月宣布關閉26家違規店鋪以來的又一舉動。

公開信披露,個別商家違背誠信經營的原則,通過朋友、同學、親戚甚至球友關系與小二拉關系,試圖通過阿里小二工作職權為自身謀取利益。這些行為已構成不正當謀利,情節嚴重的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依規被永久關閉店鋪。

黑馬哥點評:如果阿里打假也這麽厲害的話,我就放心了

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增強現實公司

1月29日消息,蘋果剛剛收購了增強現實公司Flyby Media,以強化其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團隊。這是過去幾年中,蘋果收購的第四家與VR/AR技術有關的初創企業。Flyby Media將加盟蘋果“秘密研究部門”,他們將在幾個月內開發出VR/AR設備原型。

對於收購Flyby Media,蘋果的回應依然是:“蘋果公司一直在收購規模較小的技術型公司,但我們通常不會討論收購的目的和未來計劃”

中國中車集團擬投資馬斯克的超級高鐵

1月29日消息,據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中國中車集團正在和馬斯克成立的Hyperloop Technology Inc(簡稱HTI)進行商討。據報道,此次雙方商討的內容包括相關的合作和投資事項。但這位消息人士還稱,這次商討還處於早期階段,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條款。

馬斯克最早在2013年提出了建造超級高鐵的設想,這是一套複雜的運輸網絡,通過修建一個低壓管道,並利用電磁力的加速效果,讓列車像膠囊一樣在管道中高速運行,時速可超過每小時500英里。

目前,HTI已融資3600萬美元,並計劃在B輪融資7000萬美元,其原始投資人中包括徐小平的真格基金。

黑馬哥點評:徐小平老師的身影真是無所不在啊!

瓜子二手車A輪融資超2億美金

1月29日消息,近日有投資人透露,瓜子二手車已經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億美元,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但瓜子二手車方面並未回應。

【行業新聞】

姚勁波等40人成湖畔大學二期學員

1月29日消息,馬雲、柳傳誌等企業家牽頭創立的湖畔大學今日公布新一期學員錄取名單。

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文、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西貝董事長賈國龍、58同城總裁兼CEO姚勁波、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胡郁、Ucloud創始人季昕華、虎撲體育董事長程杭等40人獲得錄取通知。

黑馬哥點評:不知這40個學員畢業後,有幾家會成為阿里系的新成員。

英國準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倫敦街頭上路測試

1月29日消息,英國交通部29日宣布,準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倫敦街頭上路測試。從今年7月起,“格林威治自動化交通環境項目”的第一輛無人駕駛車將在倫敦東南部的泰晤士河格林威治半島的道路上試車。

英國監管部門要求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必須有人監控,並且可以隨時切換到人工駕駛模式。

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無人駕駛汽車,願意購買的人只占20%,其余人持觀望態度。

黑馬哥點評:那80%的人會隨著時間改變他們想法的,當然前提是測試安全。

渣打銀行預測16年中國GDP增速或達6.8%

1月29日消息,渣打銀行全球研究團隊發布報告對2016中國經濟做出全面展望,報告表示,過剩產能逐步消化導致產出損失在所難免,但決策層或難接受經濟增長低於6.5%,預測2016年在更為寬松的財政政策作用下,GDP增長或達6.8%,且經濟下行風險和上行潛力並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84

全球股市暴跌,A股今天咋走 馬雲躺槍,簽到賺錢瘋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15/154239.shtml

導讀 : 今日A股開市,在全球股市暴跌的情況下,A股會怎麽走?

大公司新聞:

1.微信瘋傳"簽到賺錢" 馬雲躺槍

2月14日消息,最近一個所謂“簽到賺錢”的方法在微信群廣為流傳,宣稱馬雲跟借貸寶合作,每天只需要簽到就能賺錢,連續簽到連日翻倍,20天就可以日賺5000元。

對此,支付寶今日在官微進行了辟謠: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馬雲本人不可能也從來沒有推出過這種所謂“賺錢方法”,請大家註意辨別,以免上當受騙。

黑馬哥點評:其實歸根到底是想占小便宜的人太多,而且馬雲會讓你用微信賺錢?

2.鴻海拉攏日本軟銀聯手購夏普

2月14日消息,據日經新聞今日報導稱,鴻海目前已洽詢日本軟銀,是否有意共同收購夏普。報道稱指鴻海此舉是為了引進日本合作夥伴,以增加並購提案的吸引力,日本軟銀也是夏普智能手機的主要客戶。

鴻海計劃取得夏普的過半數股權,以掌握經營權。軟銀是夏普主力產品智能手機的重要客戶,鴻海顯示出通過尋求日本知名企業的出資,以保持經營的穩定,借此進一步推動收購談判的想法。

3.蘋果首次拍美劇 內含情色鏡頭

2月14日消息,據CNET等美國多家科技新聞網站報道,蘋果將會投資的這部美劇名叫《Vital Signs》,共分六集播出,其中不乏一些暴力和性的鏡頭。

這部美劇屬於半自傳體作品,主演將是擔任蘋果公司高管的美國知名音樂人Dr.Dre。

美國媒體指出,這部美劇的內容和“重口味”,和蘋果一直以來在媒體內容上的道德原則形成了鮮明對比。眾所周知,蘋果移動軟件商店一直以來禁止色情內容上架,蘋果其他發行渠道也反對色情內容。

黑馬哥點評:這是蘋果在歷史上第一次涉足影視制作,而第一次拍攝的作品就是限制級的!

4.蘋果召回新款Macbook USB-C數據線:因設計缺陷

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engadget報道,如果你是蘋果新款MacBook的早期購買者,那麽你就要註意了。蘋果公司表示,在2015年4月和2015年6月期間售出的Macbook可能會有一部分設備的USB-C數據線帶有“設計缺陷”。

用戶可以通過閱讀標簽,確定需要時候需要更換故障USB-C數據線。有問題的數據線會寫著,“由加州蘋果設計,中國組裝。”但後面無序列號,這就需要聯系蘋果官方進行調換。

5.谷歌圖片服務Google Picasa將於今年5月關閉

2月14日消息,四年來,Google Picasa 官方博客的首次更新帶來的就是一個壞消息:Google 將於今年5月關閉該服務。自從Google 推出 GooglePhotos 以來,人們就開始擔心Picasa 的命運,因為這兩款服務有很多相似之處,而 Google Photos 的機器學習和自動歸類要比 Picasa 強大的多。

Google Photos 的負責人 Anil Sabharwal 在博客中表示,把精力和資源集中在一款產品上能打造出更好的用戶體驗。圖片服務對任何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都具有戰略意義,尤其在智能手機成為最流行的相機之後,人們對存儲、管理和分享圖片的需求更大了。

行業新聞:

1.猴年A股首日走勢不樂觀

春節期間A股休市,但外盤依然交易。上周全球市場動蕩加劇,股市、原油等風險資產大跌,黃金等避險資產獲強烈追捧。上周五,歐美股市從前一天的大幅拋售中大幅反彈,受打擊的銀行股上周五大漲。不過,從全周看主要股指周跌幅仍然較大。今天是A股猴年的首個交易日,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外圍股市大跌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看淡,避險情緒濃厚,A股開盤難免受到沖擊,但決定A股中長期走勢的依然是國內基本面因素。

多位市場人士認為,節後大盤指數下跌的概率較大,但大幅下跌空間也有限。今年的行情賺錢不易,股民應當以保本為主要目標,不虧當贏。操作上建議以短線為主快進快出,對技術面不熟悉的股民建議暫時離場。

2.註冊制改革授權決定下月施行

2月15日消息,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授權決定的實施期限為兩年,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註冊制改革的一個核心是監管部門不再對發行人背書。註冊制實施前,證監會仍將正常進行新股發行的受理和審核,實施後,現有企業排隊順序不變。同時,實施註冊制過程中新股發行節奏、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3.英國16歲黑客被捕:連黑美國情報機構

2月14日消息,上周一,一位黑客在Twitter上宣布,他已經在網上發布了美國聯邦調查局超過2萬名員工以及美國國土安全部超過9000名員工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職務、電子郵件以及電話號碼。這名黑客還聲稱已經下載了美國司法部一部計算機數百GB的數據,但這部分數據尚未公布。

一周時間過去,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道,這名黑客已經在英國被逮捕。令人驚訝的是,他是一名16歲的少年。據悉,除了此次曝光美國政府雇員個人數據,他還涉嫌在去年10月攻破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以及國土安全部部長傑·約翰遜的個人郵件。

4.英國《獨立報》宣布關閉紙質版全面數字化

2月14日消息,英國《獨立報》宣布,將從下月開始停止發行紙質版,全面轉向網絡版。

《獨立報》的所有者亞歷山大·勒貝德夫及其子艾弗格尼·勒貝德夫還將把旗下另一份報紙《i》以24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當地發行商Johnston Pre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05

今天買289永安國際

今天以21.8元買入一些289永安國際, 集團每股資產淨值49.08元, 預期每股派息1元, 表示PB只有0.444倍, 股息率大約4.59%. 集團持有現金30.214億元, 銀行借款只有2.825億元, 表示每股淨現金9.26元. 集團還持有價值4.45億元的證券組合, 相當於每股1.508元. 永安國際是筆者價值組合第10大持股.


筆者第一次推介永安國際是在2009年6月2日, 當時股價只有8.4元. 筆者在2009年6月18日出席永安國際股東大會, 也在當日的網誌分享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重溫以下當年的文章.

零息時代買收息股: 289 永安國際

出席289永安國際股東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12

馬雲今天遭“圍攻”,留下這1萬字的現場記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0/154341.shtml

導讀 : “還有什麽東西比砍部門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業家,做企業永遠挑最容易的事情,這個企業怎麽做得好。”馬雲在演講中進行了回應。

i黑馬訊 2月20日消息 今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應邀出席亞布力論壇,並做了專場演講。

論壇現場,馬雲被問到如何看待京東CEO劉強東關於傳統企業砍掉電商部門的呼籲。馬雲回應,“還有什麽東西比砍部門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業家,做企業永遠挑最容易的事情,這個企業怎麽做得好。” 他認為,“電商不是一個零售的渠道,不是一個銷售的方式,而是一個思想觀念的進步,這種進步就像用電和燒柴的區別。所以我覺得,不是電商部門要關掉,而是思考如何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強大,真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隨後的論壇環節,馬雲還遭到了現場嘉賓的“圍攻”,就與騰訊競爭、蘋果支付進入中國,甚至春晚敬業福等進行了發問。

以下為馬雲演講實錄:

早上好!很多人都去滑雪,我沒有去,我第一次學滑雪是在亞布力,亞布力學完滑雪以後我去了瑞士。因為在亞布力學會了滑雪,我認為我在瑞士就可以滑雪,結果我坐了15分鐘纜車爬到山頂,一看把自己給嚇壞了,我不知道15分鐘可以爬得那麽高,一看山的坡度,以及所有的滑雪道根本就找不到道,我根本不敢滑,我就花了將近2個半小時走了下來。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知道很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如果不對未來有敬畏之心,不對未來、對昨天有感恩之情,對今天有爭氣之力,對明天有敬畏之心,我們可能永遠跌跌撞撞、磕磕絆絆。

看清災難,才能樂觀

今天整個企業可能碰到了困難,今天大部分人有的困難我都有,而且越來越大,越來越有煩惱。我相信我碰到的很多困難,在座的很多企業可能還沒碰到。但是怎麽辦?選擇了做企業,選擇了做阿里巴巴,選擇了做互聯網,選擇了一幫年輕人一起做這件事情,你只能堅持下去,你自己相信能夠忽悠。我們昨天說了“忽悠是讓自己不相信,而是讓別人相信”,其實我們不在乎別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阿里走到今天為止要面臨的問題挺多,所以那時候王石出去爬山,反正我是不去爬。我問他為什麽去爬山,他說爬到山頂上可以想得很清楚,我自己坐在馬桶上都能想得很清楚,我每天都在爬山翻雪山,我們所有企業家天天都在想辦法怎麽過雪山、怎麽過這個坎兒那個坎兒。所以其實來講,我們對未來必須看清楚災難,只有看清楚了災難、看清楚困難,知道有災難、知道有困難的人,才有資格樂觀,否則是盲目樂觀。你都不知道未來的災難在哪里,你的樂觀是盲目的。

所以,我是看了今天的中國經濟形勢對誰都不好,所以這就是好事情,如果就對你不好,那你的災難大了。更何況經濟好壞,跟你其實也沒多大關系,今天中國經濟有沒有問題,哪個國家的經濟沒有問題?都有問題。但是我自己來看,今天我們對經濟恐慌本身,要比經濟問題來的更大。整個轉型升級這麽多年,說中國經濟不可持續這麽多年了,說金融危機我們沒有充分認識到,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有這麽大的影響,金融危機爆發其實就像海嘯一樣,今天在美國然後到了中國,這是一個過程。

因為我們沒有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再一個我們對整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付出的代價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人人都在喊轉型升級,但轉型升級付出的代價是有多大,該怎麽去做我們也沒做好準備。但是今天來看,以能源、石油、資源為支撐的整個經濟下滑,轉型升級已經是勢在必行,必須這樣的。

另外一個,判斷經濟好壞,跟GDP其實關系不是太大。判斷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健康,是否有希望就看就業是否穩定,年輕人是否有就業機會。如果年輕人缺乏就業機會,這個經濟哪怕GDP很高也是不行的,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就業還沒有出現問題,如果這個出現問題,真是大家的災難。

中國須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家

其實中國現在出現了三個新的增長點,這三個新的增長點,第一,服務行業。第二,消費。第三,高科技。這是中國的新“三駕馬車”,如果把前面的傳統與基礎設施投資,出口導向,加上內需稱為馬車的話,那麽消費、服務、高科技是三輛奔馳轎車。因為只有這麽去思考,這也是美國經歷過,歐洲經歷過,日本經歷過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中國未來真想要三個檔次不是馬車的車,那就是把消費做起來,把服務做起來,把高科技做起來,這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從三駕老馬車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30年來投了這麽多錢,我們是否應該從基礎設施投資變成基礎設施應用,我們投了那麽多的設備,投了那麽多的錢,但是應用能力之差,是超乎大家想象的。如果你有一個飯店,是交給香格里拉運營,還是你們自己家運營?如果我們國家把幾十年的投資開放給民營企業,運營必須是專業的,必須要交給市場去運營。所以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所在,我們要把自己的資產盤活,把這個國家從前投資的東西做好。第二,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不可能持續,必須進出口平衡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巨大的市場,必須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買家市場。我非常同意要學會買,學會買其他的東西進中國,沖擊中國,加速中國的轉型升級。中國不是產能過剩,是落後產能過剩,高價值產能不夠,馬桶不是中國不會生產,是好馬桶,有創意性的馬桶我們不會生產,生產不夠多,所以必須考慮到進出口平衡發展。

在一個內需市場,什麽是內需?內需就是消費,“內需”這兩個字提法不對,內需是經濟學家提的,為什麽消費做不起來,內需做不好?因為投資和出口是政府導向,消費是市場導向,是企業導向,政府有可能有這個能力把銀行的錢給掏出來搞基礎設施投資,政府能夠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把出口刺激起來,但是政府很難把老百姓口袋來的錢掏出來做點什麽事。所以把老百姓口袋的錢掏出來的事情,這是企業家的創新,是市場的行為。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的道路上,應該加大力度不斷地走下去。

所以我自己覺得,消費和內需這兩個字要重新定義,實實在在的講我們就是拉消費。就像現在很多拍電影電視的,你問他幹嗎的,說是搞文藝,搞文化的。你傻在那兒,文化到國外去翻譯,有個演員說是搞文化的,你搞博物館還是搞圖書館,文化是這個概念,直截了當講我是搞娛樂的,這樣多好,大家也聽明白了。所以今天什麽是消費?消費的消是可以消耗的東西,所謂的費是可以浪費的東西。

這個也不是很難理解的,這也不是很難刺激消費的。消耗可以消耗,消耗品,優質消耗品是中國13億人巨大的機會,可以浪費,什麽叫浪費?我們以前以為汽車和房子是兩個內需,汽車,房子一年一輩子也就買一次到兩次,汽車和房子里面的東西才是天天可以消費的,墻上掛一幅畢加索的畫根本就是浪費。但是,這些東西消費起來中國的經濟才會起來,所以刺激創新是搞創新,搞市場行為。中國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我們企業在迷盲的過程中只有一個問題,你的想象力不夠。

我們去想象,美國在20多年以前是怎麽把自己也是以基礎設施投資,也同樣是以出口為主的市場迅速發動一次市場的消費。他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課。美國2億多的人口,中產階級也就是幾千萬,五六千萬人,但是他們以這個需求為主,拉動了世界經濟。今天中國的中產階級的人,中等收入人群有3億,我們的收入是中等收入,但是我們的消費能力還是農民水平。我們不鼓勵老百姓去消費,我們不鼓勵年輕人花錢,那就是我們對未來沒有信心。

其實對未來的信心也不是所謂的建立整套醫療保障,這又是學者思想,真正的我們對未來有信心是對年輕人有信心,所以今天看到中國大量年輕人加入了高科技行業,加入了消費行業,加入了服務性行業,這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我自己對中國經濟的長遠一直充滿信心,短期來看是有問題的,忘掉短期。如果你做企業是為了明年,為了下個季度,你只是個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考慮的是下個季度,作為企業要考慮的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如果從二十年角度來講,經濟有幾個輪回,只要經歷了幾個輪回的好企業,請問哪一家大公司沒有經歷過倒黴時期,沒有經歷過倒黴時期的企業絕對不能成為一個企業。沒有受過傷的女人哪叫女人,沒有受過傷的男人哪叫男人,那是男孩,女孩,企業也一樣。所以在座的每個人想想看,未來中國也只有這條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出口,我們今天繼續堅持是肯定不行的,那麽以消費拉動就是創意拉動,創造拉動,創新拉動,鼓勵創造,創新,鼓勵走向市場經濟,這是我們巨大的機會。現在是勇者勝,智者勝,能者勝。

所以我來看這是一個機會,大家不知道怎麽看,反正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但我對今天,明天,膽小的謹慎,如履薄冰。一句話,以前這樣說,今天依舊堅持這樣,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相信這個你就會走出去。

在演講結束後,馬雲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亞洲協會主席、美國前副國務卿施靜書,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炎等多位亞布力論壇嘉賓進行對話。

馬雲遭遇了論壇嘉賓的“圍攻”,紛紛拋出尖銳話題,譬如與騰訊的競爭,未來財富的安排,蘋果支付進入中國等等。

以下為論壇環節實錄:

不知道二次元不丟人

主持人蔣昌建(複旦大學副教授):剛才講了很多,只要擁有年輕人就擁有未來。所以接下來的這個問題跟年輕人有關,我考你兩個年輕人比較時尚的話題,什麽叫二次元?

馬雲:不知道。

蔣昌建:你不知道(阿里巴巴為二次元)要負很大責任嗎,因為阿里巴巴投了很多的娛樂項目。再問你年輕人喜歡一個劇,好多人不大願意看,但是在網上播放率已經超過30多億,它就是一個二次元的故事,你知道這個劇叫什麽嗎?

馬雲:不知道。不知道不丟人,不知道說自己知道很丟人。我們了解年輕人,最重要是尊重年輕人做他們自己的決定,但是不等於說我一定要知道年輕人知道什麽,因為我有我的麻煩,他們有他們的麻煩,我認為他們只要是健康的快樂的那就去做,我們自己都知道的事情讓別人去做,未必是好的。他們覺得很高興,我看電影比較多,看電視也比較多,但是怎麽看也看不過年輕人,所以要明白自己什麽是不如他們,他們跟我講講什麽是二次元,有多少人知道二次元的。

蔣昌建:昨天到今天很多人都談供給側的改革,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有他們的理解,我更關心的是作為一個作為企業家的角度來講,供給側改革你認為是什麽樣的?

馬雲:其實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中心,改變自己適應別人。供給側的改變,不僅僅是對企業,還是對政府,政府如果改變自己的流程,改變自己的工作去真正適應社會發展,企業也一定是這樣。我們今天原來的模式是B2C,企業自己的想象,我認為客戶需要什麽,我想象市場要什麽,生產出東西去找市場,而未來的變革是消費需要什麽,按需定制,但規模柔性化定制,必須要改革自己去適應未來,而不是改變別人適應自己。其實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我個人理解阿里巴巴講了很多,在20世紀的時候,整個生產制造業的模式只有B2C,而21世紀最大的變革是C2B,一切按需定制,這個就是供給側如何改變在供應方面,如何改變自己的流程,改變自己的文化,改變自己的組織,甚至改變自己的人才架構,來適應外面的需求,這是對的。

砍部門是最容易的事情

蔣昌建:如果結合昨天一位電商巨頭的觀點,比如說我們有很多企業,我們就是要適應客戶的需要,客戶不願意到傳統店鋪里面去接受我的產品,我自己建立一個電商的平臺,這就是C2B對我的要求,可是昨天一個觀點認為,把這些部分都砍掉吧,這樣並不能帶來很大的收益。

馬雲:還有什麽東西比砍部門更容易的事情,如果做企業家,做企業永遠挑最容易的事情,這個企業怎麽做得好。今天客戶不是不願意去超市,不願意去百貨,是百貨和超市沒有把客戶的體驗做到淋漓盡致。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不是因為中國電子商務企業做得多好,而是原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實在太差,原來的百貨行業沒有去思考,因為那時候純粹是粗放式發展,需求旺盛,所以很容易張三可以,李四可以,只要稍微聰明一點都可以幹,但是今天在考量客戶體驗感受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今天所有的企業請記住,電商不是一個零售的渠道,不是一個銷售的方式,是一個思想觀念的進步,就像電發明的時候,你原來是用火柴燒的,你是燒煤的,突然用電的時候你把原來的供應火柴、供應煤的供應商要改掉,企業內部的人才要改掉,很複雜。但是請問你願意堅持原來用煤燒,還是會用電的,你願意用電,一開始成本要高一點,你要有這樣的設備,但是改革的控制在於你是不是相信這是未來。如果相信這是未來,那必須得改。所以我自己覺得,不是把電商部門關掉,而是思考如何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加強大,真正以客戶需求為主要導向。

我們知道企業大了,很多人考慮到外包,我的公司里面有幾個部門是不外包的,服務不外包,銷售不外包,投訴絕對不能外包。如果你都不知道客戶投訴什麽,喜歡什麽,就等於一個人穿了十件衣服都不知道是冬天還是夏天。現在再仔細看一下,當年把服務外包的公司有幾家活得好,因為他們遠離了客戶的哭喊,遠離了客戶喜歡什麽,恨什麽。第二,銷售不能外包,銷售是一線跟客戶接觸的地方,知道客戶需要什麽,需要市場上競爭什麽,如果這兩件事情都外包你還做什麽企業,粗放式地搞一點產品坐在房間里面自己設計?以後如果是供給側改革,以後的C2B沒有消費者的需求,沒有消費者的痛苦,沒有消費者的眼淚和歡樂,你怎麽去改革自己?憑什麽改革自己?為了老板的喜好還是為了成本?所以我自己覺得要想明白,什麽是一定要的,什麽是可以不要的。

蔣昌建:細化一點。

馬雲:對我們所有人來講,銷售是真正的服務,因為銷售部門是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不是要賣一個機器,銷售是賣公司的理念和相信,賣公司的價值體系,賣你們公司的使命感。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拿回來不是錢,而是客戶的感受、客戶的需求、客戶的改變,這才是銷售最大的收入。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有一支鐵軍叫中國供應商,我們所有人傳遞的不是中國供應商的產品,傳遞的是我們對互聯網的理解,我們對互聯網使命價值的體系,我們收回來的收入不是每個產品3萬塊,而是每一個產品出去以後,客戶怎麽看我們的產品,怎麽看我們的服務,這些才是最大的收入。阿里巴巴前三年是沒有收入的,我們沒有利潤,因為根本沒有收入,前三年我們最大的收入是什麽?就是成千上萬的感謝信和投訴信,有了這些才可能完善自己的服務。所以為什麽給客戶免費?免費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我們只能免費,我們免費讓客戶參與,客戶用你這樣產品,他也要冒風險的,我們共擔風險,共同創造未來。

你可以盡量外包技術,甚至可以外包品牌,外包很多東西,但是銷售部門和服務部門,這兩樣東西是不能外包的,因為外包就等於把自己的核心客戶交給別人了。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蔣昌建:接下來我們把問題留給在座的各位。

亨利·吉斯卡·德斯坦(Club Med 全球首席執行官):互聯網可能滿足不了一些需求,最後可以使得很多人回到傳統的行業。客戶的需求跟股東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比如說每個人都希望我用很便宜的價錢買一瓶水一小時內送到我的家,客戶認為是滿意的,從公司角度成本上不一定劃得來。另外一個就是稅的問題,在互聯網就不用交稅了嗎,如果把這兩個因素都考慮進去,這時候會讓一些客戶回到門店。

馬雲:第一個問題,關於客戶的利益和股東利益的問題。阿里巴巴從第一天成立上市到今天為止,16年來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只有滿足了客戶需求,員工快樂,才有可能創新。客戶滿意了,員工滿意了,股東一定會滿意。不要相信股東對你講,我是看長期效益,因為他今天可以賣掉你買個新的,這就是你家的兒子你只能陪它到老。所以首先我要告訴大家,阿里巴巴堅定認為客戶付我們錢,只有服務好客戶,我才有衣食父母;只有員工是創造價值的人,只有員工開心才有可能股東開心,所以這是我們的定義。華爾街相信股東第一,股東第一問題就大,今天要這個,明天要這個,這樣的話基本上就完蛋了。因為絕大部分股東不會明白你的戰略,絕大部分股東不明白你的痛苦,絕大部分股東只是從數據上分析你,而你是最了解自己的。所以我先告訴大家,不要認為股東總是對的,但是尊重聽他們的,最後決定還是你做的。

八九年以前,北京曾經搞過一個實驗,有一個公司做電子商務,他可以在一個小時之內送任何東西到北京城里,結果人家說我就買一瓶可樂,結果這個公司很快破產了,因為他在一個錯誤的時機做了一個正確的事情。但是今天你可能在網上銷售所有的水,像龍蝦,我們去年有一天光是幫加拿大賣龍蝦賣了98000只,賣一只龍蝦肯定是虧的,至於互聯網上是不是交稅,那純粹是誤解,我們知道阿里巴巴2015年交稅多少,我們光在浙江一年交了178億,我們公司一年不包括我們投資控股的公司,光我們公司工作日每天要交8千萬稅。今天在全中國,你去調查一下,在各個縣市各個省里面,前20家盈利的大戶里面有多少是淘寶天貓店。中國正在誕生一個新的實體,所以人們講虛擬經濟,實體經濟都是對立起來,不是虛會贏,還是實會贏,而是虛和實加在一起才會贏。有人說零售行業被互聯網沖垮了,而是你被互聯網沖垮了。沃爾瑪上半年關了250家店,所有關店的老板都在關註一個問題,為什麽幾年以前就沒關註互聯網,都是互聯網把我搞壞了。人家都說是我自己沒抓住這個機會,所以最後我可以大膽地講,未來10年以後,整個中國納稅最多的企業就是今天使用好互聯網、使用好大數據高科技,完全挖掘消費和真正的服務行業的這些企業。

阿里誰會想過,2015年我們可以(在浙江)納稅178多個億,我們還要做得更好。(阿里平臺上)有90%多的企業我們是不收費用的,我們是靠規模,真正靠薄利,靠技術,靠產品去完善,而不是靠人。所以不管是增值稅不增值稅,納稅一定要做,但是有一點要記住,我們今天中國經濟的主力部隊是什麽?以前中國經濟的驅動是政府驅動,三駕馬車主要的部隊,是第一民企,第二國企,第三外企。改革開放前10年,民營企業發展,後10年外資企業進來,再前面10年是國資企業。現在來看,是以消費,服務,技術為支撐的未來的年輕人。雙11賣了900多億,百分之六七十的銷售額來自於那些企業,這些企業里你可能從來就沒聽說名字,5年以前根本不存在這些公司的。

所以這才是我們這個國家和這個時代未來的希望,這幫80後、70後創造的企業,他們用高科技的手段創造創新發現需求。為什麽今天的零售疼痛,百貨公司當年把小商小販全部打垮,他們當年發現了需求,創造了需求,而今天他們停留在房地產,今天是互聯網公司發現了需求,創造了需求,引領了需求,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李小加(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你剛才講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你覺得這是一個普世的價值,還是僅僅像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可以適用?因為畢竟你們公司發展到這麽大,從市值銷售,實際上沒有花太多資本,沒有太多的錢向資本市場或者其他股東去融資。對於一個傳統企業來說,資本相對密集的企業來說,隨時需要資本,因此資本市場的價格直接決定了是不是能夠進一步取得資本發展,他們如果也說股東利益第三,應該要適應怎麽樣的道理?

馬雲:我認為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是21世紀企業的普世價值。如果你要考慮創意,創新和創造,是以人為中心。上個世紀是以機器,生產資料,能源為中心,所以毫無疑問有錢就可以把機器買來,把資源買來,能源買來,生產就行了。而這個世紀是人的要素,創新、創意、創造。我想告訴大家一點,上個世紀以IT為主的時代是什麽概念?是把人當機器用,這個世紀以人為中心,是把機器當作人用,這是巨大的差異變化。所以人的要素將成為21世紀的核心要素,如果你把人的要素作為第一要素,你想把創新,創意,創造當做第一要素,那就把人作為第一要素,如果把人作為第一要素,就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我不會投資一家公司只靠一些資本,買一些機器,買一些原料,買一些能源就可以生產。永遠有人錢比你多,生產的機器更快,所以這是我不會幹的。確實,20世紀從房地產制造業來講,一定是股東第一,但是21世紀進入到以人創新為主的時候,必須也肯定是以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不管他們是否願意,反正我是這樣堅持的。

 BAT不是壟斷

閻焱(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過去的情況在“雙創”環境下,我們發現在整個大的互聯網領域,基本上形成BAT,三大家壟斷,很多年輕人也說如果在創業環境下這些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從長期來講,這個對於互聯網的創新會不會起到扼殺的作用?

馬雲:第一,我想告訴大家BAT不是壟斷,是暫時領先。到底BAT三家里面哪一家會下去,今天你聽到的(這個)問題,20年以前我都碰到了。20年以前我聽到比爾▪蓋茨,聽見IBM就猜測,估計天下沒有人推翻得了他們,那時候是我的心態,我老是希望成為比爾▪蓋茨,老是希望我們也成為IBM,最後我發現隔壁老王都比我好。慢慢發現世界的變化,只要抓住機會,只要堅持,只要不斷學習,還是有機會的。另外一點,今天的年輕人動不動就想成為下一個BAT,我們抓住歷史的機遇,有很好的時代,很好的行業,加上很好的員工堅持著使命走到今天,但是請問互聯網公司有幾家能夠堅持5年或者10年,誰都沒辦法忍到那時候。另外一點,村里面有地主,不是把地主滅了你就能富起來的。

吳鷹(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回到客戶第一的話題,互聯網公司現在這三大家也好,五大家也好,大家都碰到了成長的瓶頸。第一個問題,你認為三大互聯網公司有沒有必要相互聯合為客戶提供更方便的需求。如果你認為是必要的,從阿里的角度願不願意去把大家綁在一起,把這個市場做這大,更好地服務於市場?

馬雲:如果三家真的合起來做一件事情,真的變成一個壟斷了。我們三家一定要競爭,競爭的目的是讓市場更健康,讓自己更健康,對用戶更加公平。第二,我們必須聯合起來做這件事情,完善這樣的服務,我完全同意,並且其實阿里來講,我相信每家公司都在做這樣的努力,為此我跟馬化騰先從公益上聯手做起來,一步步達成共識。但是要想清楚一點,我們不能幼稚,三家別看這麽大,泰森有泰森的痛苦,在上面的時候其實難度更大,每個人也是如履薄冰,別看那現金收入很好,別看那利潤很好,當年的微軟是多麽強大,當年的摩托羅拉厲害得幾乎讓人望而卻步,形勢呢?十年來變化得多快,所以三大家十年以後是不是還是BAT,阿里巴巴是不是還依然存在,是不是還能夠引領未來,創造未來,這些問題我們更應該去思考。

講一個觀點,今天人家說BAT太大了,阿里巴巴太大了,大到不可倒。(我想說)沒有一家企業是不可倒的。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有多少像BAT這樣規模的企業,第二大經濟體歐美有多少像BAT這樣的企業,第三大經濟體日本有多少像我們這樣規模的企業,中國就這麽幾個而已,中國已經習慣了讓國有企業做大,民營企業真正做強做大就被嚇壞了,好像只有國有企業才能做這麽大,民營企業不應該做這麽大。我們這麽大的經濟體,中國不是需要一個BAT,中國需要幾十個BAT,幾百個BAT,這才會使得我們國家經濟繁榮起來。

陳琦偉(亞商集團董事長):馬雲現在是大家公認的最有思想力的企業家,剛才馬雲講到他坐在馬桶上想事情,王石是爬在山頭上想事情。我個人覺得坐在馬桶上想事情更加符合層次。中國的很多問題太缺乏層次了,所以錯誤也會層出不窮。請教一下馬雲,你思想力這麽旺盛的源泉是什麽,你的常識是從哪里來的?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還是一個複雜的事情?

馬雲:我都不知道二次元,但是我尊重年輕人,我敬重年輕人。如果說年輕人知道的我都得知道,我要比年輕人提前知道,那我就從上往下了。其實,我只知道支持他們去做,但是我想怎麽去思考。很多年以前,我剛開始做企業的時候,我也去學日本,後來學美國,後來學韓國,因為我們永遠在邊上學人家,我們永遠在歷史上學,我們從來沒有去學未來。中國文化很好,尊老愛幼,但是如果我們改為尊幼愛老(又會怎麽樣?)。

我特欣賞金庸,唯一看不懂的是為什麽年紀越大武功越高。所以我想明白一個道理,後來我發現歐美思想整個體系是基督教體系,而基督教《聖經》體系學習下來發現西方在禮上面極其高,中國在道上面極其好,西方的道也好,禮更強。所以道和禮合在一起,達成了無數成規模的數據。而中國是道很強,禮就差,術是偶爾有,偶爾沒有。其實我從來沒有在美國讀過書,我沒有在海外留學過,但是我從小對英文感興趣,我對西方文化感興趣,但是我是個中國人,我知道儒釋道思想里面寫到很多的創新。其實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加上基督教的結合,然後運用太極的競爭理論,我覺得其樂無窮。如果我今天去學習基督教,西方的管理體系,阿里巴巴再走也走不出西方的模式。所以我的想法在於我堅定相信,企業最終的創新,創意,來自於他的信仰體系,來自於對文化的理解,所以這是我的理解。

首富更大的是責任

李亦非(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你是個很智慧的人,我們都會考慮死亡,你考慮你離開這個世界以後,你希望阿里巴巴一直生存下去嗎?你會怎麽樣處置你的財富?

馬雲:我肯定是不聰明的,我覺得人類在21世紀要跟機器人比誰聰明,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跟機器人比的是智慧。但是我自己不覺得我是智慧的,智慧實際上是一個道德的擔當,智慧是對別人有用,聰明是對自己有用,記住這一點,智慧是幫助別人,我自己並不覺得我到了智慧這樣的地步。但是有一樣,我想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不能控制自己出生在哪戶人家,出生在哪里,但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怎麽死,我們知道自己怎麽可以不進監獄,如果不想被老虎咬死就別上山,如果不想被淹死就別到河上去。阿里巴巴最少要活102年,我從前面10年,20年,我從基因,使命,整個體系來保障,它未來會怎麽樣我沒辦法控制。

至於我有沒有考慮過我自己的死亡,我考慮得非常清楚,我知道我們都會有離開的一天,尤其到我這個年齡我經歷了見過的事情,想明白死亡並不可怕,但是死亡以後你說這個公司怎麽樣,這是我現在花最多精力的事情。如何讓這個公司我不在,我們不在的時候,依然能夠有一批比我們更厲害的人起來,發現人才,建立文化,建立機制,變得更為重要。所以我今天來講,如果你希望80歲,90歲,100歲怎麽死的時候,你今天就準備了,如果你要找接班人,趁你年勝力強的時候再找,不要到七八十歲再找,七八十歲再生兒子就太晚了。

汪潮湧(信中利資本集團創始人):阿里巴巴是一個電商,已經做到最高市值2800億美金,未來中國電商的發展支持5千億美金以上市值的阿里巴巴,今天螞蟻金服還沒上市,馬雲以後成為世界首富毫無疑問,財富過千億美金。後面還有阿里健康,阿里體育,阿里遊戲等等,如果阿里系成立100年,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那時候阿里的市值可能比世界五百強加起來還大。我要問一個問題,企業邊界在哪里?做到什麽時候是一個頭,就像你最喜歡的阿甘一樣,大家都在跑,我累了我不跑,這是不是一個邊界。

馬雲:邊界是什麽?首富,我認為第一首富有錢,第二是最大的負債者,第三是最大的負責任者。反正我肯定不是中國首富,首富大家知道是誰,我也沒想過,我剛創業的時候就跟老婆說,你想不想我成為杭州的首富,下城區的首富,她說算了算了吧別瞎扯了,你怎麽可能當首富呢。我說那你希望我將來很有錢還是受人尊重,當然受人尊重。

我認為“首富”的“富”是“負責任”,最重要的邊界我認為是“守福”,有福氣,有家庭的幸福,有朋友,這是最大的福氣。我們沒辦法做到首富,但是一定能作為守福氣的人,所以最大的邊界是我自己覺得快樂,今天我是不快樂的,今天因為我沒想到我可以做那麽多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做,這是不理想的,你去做了吧,可能更不理想了。但是我覺得今天社會給了我這麽多的資源,這麽大的市值,這麽多的利潤,這麽多的年輕人,這麽多的數據,這麽多的技術,假設不能今天努力,為這個社會做點貢獻我認為是不對的。所以,我不是因為貪婪,不是因為追求市值,說實在一點,兩千多億美金已經造成了這麽大的混亂,如果上萬億美金,我馬雲這點小身板是扛不下去的。什麽是邊界?無邊界。只要對社會有利,對自己有利的,對員工股東未來有利的事情,你又有足夠的能力,就可以去做,今後是跨界才能贏。

“我是嘴巴上硬,下手不夠狠”

張樹新(聯和運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問一個很具體的問題,問一下阿里跟騰訊的競爭,你們有兩個方面直面競爭,第一是社交媒體,第二是支付。關於社交媒體,阿里現在已經擁有新浪微博,你做過來往,是不是還要堅持自己做社交媒體?第二個問題,央視春晚支付寶搶紅包這件事情,大家都在吐糟支付寶紅包的複雜性,這是替客戶考慮嗎?

馬雲:第一個關於跟微信的競爭,我剛才講了,如果問馬化騰,你會不會跟馬雲競爭,他說不會那是假話,如果說阿里巴巴會不會,我告訴你我以前沒想過,現在我開始想了。以前我是嘴巴上硬,下手不夠狠。商場如戰場,在商場上絕對不是消滅對手你就能活了,我已經放棄“你死我活”了,但是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我們必須把競爭放在一個地步上,因為我們今天必須參與全世界的競爭,而不僅是國內競爭。社交網站和社區有巨大的差異,騰訊做的是社交,我們未來發展是社區,社交和社區是有巨大的差異,社交做的是分享,社區做的是共享,如何打造一個更加廣泛的社區活動,這是我們希望的。因為互聯網很快會成為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里面,如何共建共創,如何持久地創新是我們感興趣的,無論是來往也好,釘釘也好,不會放棄。我們不認為阿里巴巴是電商的大頭,超越阿里巴巴只是時間問題,只是理念,組織,人才上面不一樣,我不認為微信今天已經是大佬,超越微信不是模仿微信,而是在微信的概念理念上繼續對未來探索,這是阿里這家公司必須對未來進行探索的。今天的天貓、淘寶不是我們複制出來的,是對超越未來的探索,才有今天的。

大家講到支付寶紅包,講到敬業福的事情,我告訴大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阿里的出發點,純粹就是希望大家過一個好年。我們沒人說的那麽壞,我們肯定也沒有人說的那麽好,我們就是這樣。

蔣昌建:蘋果支付怎麽看?

馬雲:有一個這樣的公司進中國是好事,市場是大的,一家公司做市場做不大,幾家公司基礎上競爭才是正確的。蘋果、支付寶跟微信支付一樣是傳統金融的改良,21世紀進入大數據時代,如何保持80%的企業能夠發展,如何用低成本技術讓數據雲計算出來。所以我們的支付體系是想做出一個能夠支撐21世紀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而不是純粹做一個賺錢的金融工具,我對賺錢真沒興趣。

蔣昌建:這句話是真的嗎?

馬雲:是。你看我能花多少錢,這都是淘寶上買的。

蔣昌建:這叫腔調。

如果可以,希望和鄧小平喝茶

胡祖六(春華資本集團創始合夥人):21世紀中國真正要引領未來,需要更多的行業,更多的BAT,你對清華北大最大的建議是什麽?如果碰到習大大,跟他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麽?

馬雲:如果北大、清華、複旦說,用欣賞的眼光看看杭州師範大學的學生,跟杭州師範大學的學生說,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支撐中國經濟不是靠說,而是靠實幹,靠真正去一點一滴做出來的。阿里巴巴不是說出來的,我是比較會說,但是公司不是我說出來的,是無數的年輕人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如果碰到習大大,就說一句話,我會說,別太辛苦了。他太辛苦了。

施靜書(亞洲協會主席、美國前副國務卿):第一個問題是您之前提到作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應該看長期的企業發展,你提出了20年的時間軸,那麽在短期來說,你覺得季度性的報表制度是不是應該有所改進?第二個問題,是哲學的,一直想知道如果你有一個機會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在世還是不在世的,你希望和誰喝茶?

馬雲:董事長沒有10年,20年的思考,董事會沒有30年,50年的計劃這是錯的,一個董事會必須有30年、50年的思考,一個CEO必須有5-10年的思考,一個副總裁必須3年思考,總裁以下,經理必須是下個禮拜思考,一個員工是明天的思考,這是一個體系。

第二,不能因為員工討厭KPI,取消KPI,每個人的KPI指數不一樣。這不是數字的分解,是數字背後的東西,設計KPI是門藝術,管理公司是一個科學,這中間有巨大的差異。

再一個我想喝茶的人,今天如果在中國的話,我挺希望和鄧小平喝茶。

蔣昌建:為什麽?

馬雲: 他勇於改革,他很有勇氣,他的決策,一往直前的動作,都很值得我學習。

蔣昌建:我提最後一個問題。如果再有一個像這些頂級的世界財經媒體把你做封面的話,你希望封面的導語是什麽?

馬雲:第一我不能成為封面,如果真成為時代雜誌封面,就跟進入大眾電影封面一樣,是娛樂。第二個我自己知道我的出身,杭州平凡人家,今天人家把我弄成這個樣子,我只是個杭州人,只是時代給我一次機會,讓我折騰一下,直到我折騰不動坐下來。我感謝一個時代,感謝大家的信任。當然很多人對我不高興,我沒辦法讓所有人都高興,我認為如果你想有真正的朋友,必須不要被別人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37

民營銀行、險資舉牌、萬能險……尚福林、項俊波今天說了這些幹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32.html

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實習記者 袁園

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三會”領導同臺回答記者提問,除了股市話題成為輿論最為關註的熱點,對於銀行和保險行業,尚福林和項俊波也拋出了不少“幹貨”,比如說關於民營銀行,再比如關於去年以來引發廣泛關註的險資舉牌潮和萬能險問題。

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

近兩年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遇到了一些挑戰,凈利潤增速逐年放緩,現在又處在去產能、去杠桿的過程中,整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控壓力在逐漸增大。

對此,尚福林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首先要促進銀行業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包括推動投貸聯動試點等。

其次,要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的轉讓試點。

“我們現在貸款的總量是比較充裕的,但是貸款的周轉速度在逐年下降。通過開展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和不良資產轉讓,希望可以提升銀行貸款的周轉速度,這樣可以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而且,還要提升銀行市場化、多元化、綜合化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再次,支持壓降銀行運營成本,提升銀行的運營能力,推動“僵屍企業”重組、整合,或者是市場化退出,降低信用杠桿,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尚福林表示。

對P2P業務,銀監會繼續加強監管

今年來,監管層加大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力度,以防止外部風險向銀行業傳染。

“當前,非法集資的形勢比較嚴峻,案件處於高發和頻發階段,作案的方式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比如像e租寶這樣一個公司,打著互聯網和P2P的幌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立案查處,正在追繳資產,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尚福林表示。

他還特別指出,對P2P業務,銀監會也會繼續加強監管,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治理。

尚福林提示,在參與社會金融活動的時候,必須十分審慎,要著重做好“三看”:一是看對象。看它是不是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在籌集資金。二是看回報。看是不是承諾超常的高利回報。現在的企業情況、經濟發展情況大家都清楚,動則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幾的回報,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有涉嫌非法集資之嫌。三是看營銷。看營銷是否公開宣傳,以公開宣傳的形式募集資金。總之,看清三點以後再做審慎的投資決定。

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是誤判 

目前銀行業不良風險攀升,利潤不斷下滑,同時行業還面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下行的壓力,這引發了各界對於中國銀行業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評級機構巨頭之一的穆迪日前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穩定轉為負面,同時還將30多家中國國有企業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這25家金融機構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12家中資商業銀行、3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1家資產管理公司。

“防範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業監管所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目前,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還是可控的。”尚福林表示,“也註意到最近有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我們感覺這是目前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

他還進一步指出,到去年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45%,比年初有所提高,總體水平較高;不良貸款率1.67%,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同國際水平比較低;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181%,也就是說1塊錢的不良資產有一塊八毛一的支出,撥備充裕;行業利潤增速下降,但是盈利絕對額較高,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較強;銀行資產利潤率比較高,是1.1%,資本利潤率14.98%,高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12家新民營銀行在路上

銀監會此前表示,民營銀行會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不過,目前已經有5家民營銀行開業,但是近來並沒有新的民營銀行獲批。

對此,尚福林回答記者稱,對於新設的民營銀行,把審批權限下放給各地監管局,已經全面受理申請,並盡調審查,已經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下一步加強政策輔導和與政府的會商等。後面還是要按照成熟一家就設立一家的原則,來推進新設的工作。

他還指出,發展民營銀行受到民間資本的高度關註,到目前為止還是按照審慎積極的原則推進試點工作,現在進入正常的審批程序。2014年試點的5家情況,運行總體平穩,為傳統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由於民營銀行數量規模較小,整體效果還不明顯,但取得較好的反響。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794億元,負債總額651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基本達標。

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

據了解,近幾年銀行開發了一些理財類的金融產品,這些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會比一般的存款利息收入高,不過,在吸引投資者同時,也被人質疑存在監管套利。

“這些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這類產品當中有沒有套利的、躲避監管的?這個不排除,個別的有這種現象。但是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對於新的創新產品,我們也要要求它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準則來計提撥備。目前整體情況看,撥備還是比較充足的。”尚福林坦言。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相關規定,一是金融企業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應該計提準備金。現在理財實際也分很多種情況,有的理財是向大家公開發售的,有的是對高凈值客戶發行的,就是所謂私人銀行業務,完全是委托業務,這類是不需要計提風險撥備的。因為這個風險完全由委托人承擔,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方式來處理這類業務。第二,商業銀行全部的表內風險和表外風險,這些資產風險都需要按照要求計提資本,在資本計算時這部分都要計算進去。

險資舉牌:風險整體可控

保險資金舉牌潮後,受到各方關註。今年年初股市的大跌,一些在二級市場舉牌的保險資金被套入其中。保險資金舉牌的風險到底怎樣,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究竟如何,受到了各方的關註。記者會上,項俊波也就此問題給出了答複。

項俊波表示,監管部門也一直在高度關註險資舉牌問題。這兩年保監會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思路,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保險資金改革的監管政策。由於改革,保險資金投資的收益率從2012年的3.4%提高到去年的7.6%,達到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的最好水平。在放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同時,保險資金的運用依然保持了安全穩健,目前的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

首先,險資資產結構比較好。現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余額達到了11.4萬億,其中固定收益類的資產占比達到75%;二是資產質量比較好,持有債券的信用等級有90%達到AA級以上,股票、股權等權益類投資以藍籌股為主,基礎設施等投資AAA評級的占比達到了92%,有擔保的資產占到了88%,而且其中42%是商業銀行提供的擔保;三是資產流動性比較好,債券、股票還有基金等流動性比較高的資產占比達到56%,其中有34%是高流動性資產。

談到舉牌的問題,項俊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舉牌是二級市場普通的股票投資行為,國際上保險資金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都是長線資金,包括舉牌在內的投資行為,對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家都知道,在國外的資本市場上75%都是機構投資者,75%的機構投資者里面有70%是保險機構,因為是長線資金,需要找很好的出口。

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險資的舉牌行為總體風險是可控的。我們有一個數字,到去年年底,一共有10家保險公司累計舉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余額是3650億元,占整個保險資金運營的余額是3.3%,5%都不到,是很小的比例。平均持股比例是10.1%,涉及的36家公司中有21家是藍籌股,投資余額占全部被舉牌股票的93%。

當然,每個問題都有兩個方面,對於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一方面加大股權投資是今後一段時期國家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降低宏觀經濟杠桿的大方向,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對少數公司舉牌行為可能引發的風險保持警惕,防止投資激進所帶來的流動性和期限錯配等潛在風險。下一步我們會持續關註和監測險資的舉牌行為,強化監管措施,加強風險預警和管控,確保在規則允許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來進行操作。

萬能險:將展開風險排查

對於2015年聲名鵲起的萬能險,能險作為保險的一個產品能夠引起熱議和關註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大眾對保險業的認識在提高、廣大消費者保險需求的增強。萬能險在國際上是成熟的和主流的產品,同時兼具財富管理和保障的雙重功能。萬能現在美國已經有37年的歷史,中國是在2000年引入的,去年57家人身險公司開辦萬能險,占人身保險總體份額28%,和國際40%的占比仍是有差距的,相差10到15個百分點。

項俊波認為,萬能險在中國發展這麽快的有三個原因。第一,萬能險的功能比較多,具有保障和投資功能,比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保障性能更強一點,比如我國的風險保額和保單的價值比例是20%,韓國和香港大概是5%左右,高出15個百分點;第二,繳取比較靈活,投保人繳納保費以後,可以不定期、不定額的繳納保費,而且賬戶資金可以在靈活的條件下支取;第三,收益保底,通常設定的是最低保證利率,定期結算投資收益。正是因為有這三個特點,萬能險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項俊波同時表示,雖然萬能險在我國發展平穩,風險可控,但由於其繳費靈活、流動性比較強,資金在運用方面可能會出現錯配,進而引發資金流通風險。項俊波表示,對於這款產品,保險會是比較重視的,並從償付能力、產品報備、信息披露等方面實施了重點監管。而且從2014年以來,保監會先後18次對萬能險結費利率較高、存在銷售誤導等問題等15家保險公司采取了監管措施,近期保監會也會在系統內開展萬能險的風險排查,出臺規範中短期產品的監管措施,近一步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率的業務更好地服務民生和社會保障建設,守住行業的風險底線。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實習記者 袁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04

聯想今天進行了一次重大重組,然而很少人關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8/154766.shtml

導讀 : 今天,Lenovo又宣布調整業務和人員架構了。

i黑馬 3月18日報道

聯想終於來新聞了。

今日,聯想集團進行了組織架構重組,將原有業務分成四大業務集團,並於4月1日正式實施。

經歷多次架構調整的聯想集團,用柳傳誌的話來說,這一次聯想面臨的是第四個坎。先來簡要了解這次重組的四點內容:

1. 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從原本的PC業務集團獨立。

2. 移動業務集團(MBG)將由Aymar de Lencquesaing和陳旭東共同作為聯想全球移動業務聯席總裁。

3. 成立聯想創投集團(LCIG),由雲服務業務集團更名而來,包含之前樂基金等相關業務。

4. 原MBG旗下的平板業務,VR/AR部門劃入PC業務集團,將成立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集團(PC&SD)。

這次的調整又預示著什麽?

個人電腦業務一直是聯想的根基,占據著聯想的半壁江山。這一次調整,將平板業務和VR/AR業務劃入其中。到目前為止,PC&SD業務集團已經涵蓋個人電腦、平板、智能電視、智能家居和其他的物聯網設備。聯想的這一步舉動也算是穩中求進,平板電腦(包括二合一電腦)與PC的氣質更為契合,而VR/AR是當下火熱的領域,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歸入PC部門,無疑是想有更多的試水和扶持。

移動業務集團除了把平板業務移出,負責人陳旭東的權限也收縮了,由原來的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移動業務集團總裁調整為只負責中國市場端到端的產品、銷售和營銷並擔任MBG的聯席總裁。Aymar負責MBG國外區業務,包括包括研發、產品、供應鏈、以及全球4大區的運營。表面上看,國內外業務分開管理是一個更為合理的做法,但也不難看出,聯想高層對於陳旭東在此前一年的移動業務並不滿意。

聯想創投集團(LCIG)的成立也預示著聯想在投資模式上的轉變,該集團負責人賀誌強表示,聯想創投的組織結構將調整為“風險投資”+“投資管理部 + 子公司”+“聯想加速器和創業服務”的全鏈條架構。目前,集團旗下已經包括了晏飛領導的茄子快傳、柴海新領導的在線身份認證、林林領導的聯想智慧醫療、尉偉東領導的聯想企業雲、姚映佳領導的智能生活、白欲立領導的聯想智能眼鏡、王帥領導的聯想懂的通信。

成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雲服務業務集團與個人雲、應用相關的業務分散到其他業務集團。聯想將試圖通過現有雲端服務打造企業級服務應用,提振其在企業級服務中的占比。2014年初,聯想出資23億美元,收購IBM全部的x86服務器。

今年1月29日,聯想創始人柳傳誌現身聯想春節聯歡會,回顧了過去聯想遇到的三道坎,同時坦言正面臨第四道坎:PC業務的規模實際被壓縮,新業務如手機、服務器、互聯網服務等卻不盡如人意。

PC方面,受到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沖擊,全球PC出貨量下滑,而作為其中的龍頭之一,聯想受到的沖擊也相當嚴重。

手機方面,聯想手機在2015年的銷量同比大跌18%,市場份額也在下降;而友商華為在全球市場獲得了1.05億的出貨量,小米獲得了7000萬部的手機銷量,已經把聯想遠遠甩到了身後。

企業級市場方面,根據美國科技市場咨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聯想收購的IBM x86服務器領域,在2014年四季度的份額為9%,但是2015年二季度已經下跌到了8.3%,三季度增長到了8.6%。

不難看出,聯想當下的情況是基礎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又難以有太多突破。如溫水里煮久了的青蛙,雖然覺察到危險,卻總是掙紮不出來。

而這次聯想又一次架構重組,也是在針對未來進行一次新的轉變。但是研發的加強,以及內部制度的改進,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

Counterponit國際分析公司分析師閆占孟對此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覺得聯想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移動業務和人員管理架構。

“這次改革的核心是沖著移動業務和管理架構去的,關於雲服務和企業級業務相關的改革也有,但對比手機業務和管理架構來講,更多的是優化。”

閆占孟認為,聯想改革將會分三步。

第一步,是將企業業務和用戶業務分拆,因為這兩者業務完全不同。

第二步改革則是它的核心——移動業務。眾所周知移動業務是聯想整個業務中最差的一塊,所以它只能尋求變革。

第三步,是人員管理機構和架構。聯想研發實力並不差,能夠做出好的產品,但它的問題出在了內部管理之上,管理內耗導致聯想失去了很多機會。

而在移動業務上,由於前兩年聯想剛剛收購摩托羅拉業務,表面雖然已完成,但實際需要磨合消化。

對於聯想本次架構中提及,將雲服務分拆,成立聯想創投集團,進行創業投資和孵化。閆占孟對此認為,聯想要做創投的目的是因為它需要一些創業團隊幫它做創新產品和業務。而創新產品和業務不一定能在聯想的架構中產生,所以聯想才會成立創投集團。

“即便改革變化也不會很大,起碼今年是沒機會了。”閆占孟最後對i黑馬說。

而就在i黑馬采訪的中間,卻產生了一個有趣的事情。

獲得聯想架構重組的消息後,i黑馬也詢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想了解下此番聯想的動態。但連問了六七人,其中包括幾位分析師、聯想系出身的創始人、IT記者,結果得到的答案全是“不知道”、“完全沒聽說”、“我已經不關註了”、“沒看明白”等等。如果不是這些朋友都不便發言,那麽就是,聯想的變動,已經完全得不到行業的重點關註了?如果此事為真,那還真不由得讓人為這個PC帝國唏噓……

那麽,聯想架構調整,你關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39

發改委、央行今天聯手發了74億元紅包 誰是最大受益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8/992272.htm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便利店刷卡買幾十塊錢東西,卻被店主勸說用現金;在餐館吃完飯刷卡付賬,卻發現小票上標明是“超市”……不過,改變在今天發生:就在今天下午,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聯手發了一個74億元的大紅包。

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朱丹丹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便利店刷卡買幾十塊錢東西,卻被店主勸說用現金;在餐館吃完飯刷卡付賬,卻發現小票上標明是“超市”……

不過,改變在今天發生:就在今天下午,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聯手發了一個74億元的大紅包。

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聯合印發布的《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涉及取消商戶行業分類定價,實行借、貸記卡差別計費等多項內容等,降大幅降低刷卡手續費。

“從總體上較大幅度下調了費率水平,將直接降低商戶經營成本。初步測算,政策實施後各類商戶合計每年可減少刷卡手續費支出約74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融360理財分析師張建國表示,在刷卡手續費調整之前,除了公益類以外,其他各類商戶刷卡手續費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調,其中餐娛類獲利最大。

借貸分離塵埃落定

業界討論已久的刷卡手續費借貸分離終於塵埃落定。

3月18日,上述《通知》顯示,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由現行區分不同商戶類別實行政府定價,對借記卡、貸記卡(含準貸記卡,下同)執行相同費率,改為不區分商戶類別,實行政府指導價、上限管理,並對借記卡、貸記卡差別計費。費率水平降低為借記卡交易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35%,貸記卡交易不超過0.45%。

所謂“借貸分離”,簡單地說,就是持卡人在消費時,刷信用卡和刷借記卡,商家需要繳納不同的手續費。目前,借記卡與貸記卡(信用卡)執行相同的刷卡費率,但貸記卡的資金成本和借記卡並不一樣,這也導致一些行業亂象。

“對借記卡、貸記卡交易的發卡行服務費做出不同政策安排是因為兩類銀行卡交易成本構成、業務風險特征等方面存在差異。由於透支權限不同,與借記卡相比,商業銀行在貸記卡交易中需要額外承擔資金占用等成本,業務損失風險也相對較高。”上述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還進一步指出,此次政策調整,借鑒國外刷卡手續費通行做法,對借記卡、貸記卡交易的發卡行服務費做出不同安排,體現了貸記卡交易成本和風險較高的實際情況,有利於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推廣信用卡,拓展信用消費業務。

早在去年2月底,央行下發《關於2015年支付結算工作要點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按照“借貸分離、取消行業分類”的思路,制定定價改革方案、確定實施計劃並組織實施。接著,中國支付清算協會8月份下發了《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有關問題意見》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借貸分離和取消行業分類均被列入。

值得註意的是,支付機構時常吐槽“721”分配模式也被打破。

上述《通知》還顯示,銀行卡清算機構收取的網絡服務費費率水平降低為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65%,由發卡、收單機構各承擔50%(即分別向發卡、收單機構計收的費率均不超過交易金額的0.0325%)。同時,發卡機構收取的發卡行服務費,借記卡交易單筆收費金額不超過13元,貸記卡交易不實行單筆收費封頂控制。銀行卡清算機構收取的網絡服務費不區分借、貸記卡,單筆交易的收費金額不超過6.5元(即分別向收單、發卡機構計收時,單筆收費金額均不超過3.25元)。

分析師:餐飲行業最收益

一直以來,由於不同行業商戶的費率不一致,市場上“套碼”現象屢禁不止。而《通知》取消了商戶行業分類,不再根據商戶類別區分不同費率。

“現行政策是按行業類別實行不同的手續費費率。不同的行業手續費不一樣,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行業歧視。同樣是開門做生意,憑什麽因為行業不同,手續費費率就不同呢。這次調整解決了某些方面的不公平問題。同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從業機構的套利空間。因行業不同費率不同,個別不良的小型收單機構為了生存而套碼,影響了整個行業正常秩序,一定程度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唐淩表示。

國家發改委於2013年1月下發的《關於優化和調整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的通知》(即“66號文”),餐娛類商戶合計1.25%的費率,發卡行拿走0.9%,銀行卡清算機構(銀聯)的網絡服務費為0.13%,收單服務費為0.22%;一般類商戶上述三類服務費分別為0.55%、0.08%和0.15%。

融360理財分析師張建國分析指出,之前餐飲行業商戶的刷卡手續費是四類行業中最高的,取消商戶分類,最受益的應該是餐飲行業。

“初步測算,政策實施後各類商戶合計每年可減少刷卡手續費支出約74億元。”上述負責人表示,調整後不同行業商戶受益程度也存在一些差別。餐飲等行業商戶貸記卡、借記卡交易的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費率合計可分別降低53%~63%,百貨等行業商戶可降低23%~39%;超市等商戶通過實行優惠措施將在改革過渡期內保持費率水平總體穩定。同時,非營利性的醫療、教育、社會福利、養老、慈善機構將實行發卡行服務費、網絡服務費全額減免。

收單機構將擺脫套碼盈利局面

與此同時,上述《通知》中還提出了收單機構向商戶收取的刷卡手續費由現行的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收單機構與商戶結合自身經營狀況等自主協商確定費率水平。

“此次明確收單環節服務收費由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由各收單機構與商戶協商確定具體費率,同時鼓勵收單機構積極開展業務創新,根據商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增值服務。”上述負責人表示。

快錢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關國光分析指出,“商戶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他們需要的是一整套集成化的綜合服務,而不是單一的收單業務。市場化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創新的速度,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

唐淩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各收單機構均是按照政府定價來執行與商戶簽約,收單費率不能變動和調整。新政策實行後,收單機構可根據商戶的情況,在政府規定的價格額度內可自主定價,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如收單機構可根據商戶的交易量在100萬每月,或者交易量10萬每月,自主確定與商戶的費率,交易量大的可以適當優惠。收單商戶也可以對自已的信貸商戶,實行費率優惠。

他進一步分析,這些措施,不僅豐富服務品類,也便捷了商戶;這就給收單機構充分的話語權,可以更好地拓展商戶,專註於如何增強用戶粘性,吸引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以提升服務品質,讓收單機構擺脫只能套碼盈利的局面。此次政策調整,雖然總體上商戶的手續費有所下降,對收單機構的影響不一樣。對於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型收單機構,是一個重大利好。

事實上,2013年出臺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政策,對收單服務費實行政府指導價,以政府規定的基準價為基礎,允許收單機構在上下浮動10%的範圍內與商戶協商確定具體費率水平。

  • 每日經濟新聞
  • 張喜威
  •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