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低息異象 利世民
1 :
GS(14)@2011-01-30 18:57:172011-1-26 AD
昨天,在Money Cafe講2011年最有機會消失的企業。
過去幾年的經濟寒冬,這些企業尚且能夠捱得過去,為甚麼反而在大地回春,各國量化寬鬆的時候,才走進商業歷史博物館?這不是異象是甚麼?可是,我老早就立下了New Year Resolution,不再嘗試預測未來。所以,我也不會揣測,究竟這些企業品牌有多大機會消失。
不過,背後種種因果,我還是可以依書直說。像老牌消費品公司Sara Lee,幾年來將業務逐漸出售。評論認為這家公司將於今年內售予私募基金,實在是順理成章的推測;尤其是這家公司,到今天的CEO仍是Acting,那種雞肋的格局份外明顯。不過,我會加多一句:在低息環境下,甚麼能夠產生回報的生意,按道理都可以賣得不錯的價錢。
順藤摸瓜,往下游去,零售營運企業的故事,卻有180度的轉變。像辦公室零售商Office Depot,也被同一個評論認為是2011年消失品牌的高危一族,原因是在同一行業中,已有兩大對手Staples和Office Max,作為第三位的Office Depot,在競爭下非常有可能被淘汰。
經常從證券分析員口中,聽到類似的分析。可是,我永遠都會追問一句:Why now?要是分析解釋不到,為甚麼不遲不早,偏偏要在這一刻才發生,我會傾向相信,所謂的分析,只不過是「消息當分析」,再過三個月不見效,九成是流料。
財技是富者越富遊戲規則
其實,今年的財經故事,十居其八九都跟低息環境有關。像Office Depot的故事,重點其實在現金收入縮減對盈利的影響。
說到底,零售生意除了一買一賣的利潤,輸贏就在善用數期帶來的幾點子現金收入。財技是富者越富的遊戲規則,所以,世界各地的零售業,多數是由大戶一兩家主導,有沒有地產霸權,情況分別不大:超市如是,女士化妝品如是,電器、甚至寵物用品都一樣。
利世民
利世民你算老幾
1 :
GS(14)@2011-12-13 22:00:01教人睇書...書週街都有,睇得多就得,用不用你教,教來又洗腦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 ... 32-01&Itemid=83
自從去年獅子山學會的王弼想出了「文憑量化寬鬆」這個妙絕的名詞,去形象化地解釋大專教育的危機,社會上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既然一般大專的文憑沒有價值,便去考個獨立的專業試(例如CFA),就好像過去幾年買瑞士法郎保值的心態一樣。也有人索性去念個可以取代執業資格的學位,希望打入一行專業,賺取穩定收入。以外投機作比喻,這種做法就像過去幾年買澳元收息。
瑞郎和澳元在量化寬鬆下,毫無疑問確實升值了不少,正如獨立專業試和有執業資格的學位,在文憑量化寬鬆下仍然硬淨。不過,瑞郎和澳元,最終何嘗不是抵擋不住鈔票量化寬鬆的衝擊?大學文憑濫發既然有第一波,誰知道會否波及其他的所謂資格?
最終,究竟甚麼才是知識的金本位?學識既是無形但有價的資產,文憑量化寬鬆除了是對未來一代的剝削,其實也在破壞我們積累下來的知識財產。
我相信,追求知識的人聚在一起,是讓知識生生不息的最基本。我也覺得,上堂聽課不是追求知識的方法。所以,明年1月起,我決定組織「利字當頭讀書會」,圍繞貨幣理論、經濟學和歷史3個範疇,選擇經典著作,跟有心的朋友一起學習。
讀書會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參與者必須承諾,每次出席之前,把書讀完,並準備分享。以跑步做比喻,讀書會就是伴跑的朋友,讓我們的進步更有紀律。有興趣的朋友,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聯絡。
利世民
2 :
GS(14)@2011-12-13 22:00:40你去書局自己睇幾日,好過聽D乜洗腦讀書會
3 :
teawater(1794)@2011-12-14 10:33:04完全唔明佢D比喻, 只知他在賣廣告
4 :
摘星(6904)@2011-12-14 10:54:36我比较天真...认为这个安排好!
5 :
亞力士(1473)@2011-12-14 17:52:31其實我地都可以搞個 毒書/獨輸/讀書 會
6 :
GS(14)@2011-12-14 22:09:454樓提及
我比较天真...认为这个安排好!
我認為D書唔應該是他揀囉,是應該自己選一本感興趣,爛不爛不是重點之列,最緊要有喜歡這書的熱情
7 :
GS(14)@2011-12-14 22:10:135樓提及
其實我地都可以搞個 毒書/獨輸/讀書 會
ok ,你搞囉,定期出來食下飯ok的,不過我會唔來
利世民同張慧敏呢班奴隸思維的人成日想叫人學佢地
1 :
GS(14)@2012-01-14 16:07:02點解呢班老鬼成日都有D咁思維? 個老細畀錢我地當然做少D啦,白痴的,人地大把外快,駛睇你?
番屋企想想點解要他們的奴隸思維咁重? 我自己做主唔得,駛同班老細賣命? 你都傻的。
懶是工作懶,唔是在自己的東西度懶,明未?
如果他榨盡你,你邊有時間想其他東西,想的野咪同人一模一樣囉,就好似你呢兩個人的奴隸男女思維囉。
張慧敏寫D咁野都是想拉生意。利世民又唔是乜野識野人,成日扮有料,股票野唔識,成日叫人做奴隸,好醒咩?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 ... -10-32-01&Itemid=83
昨日,終於有幸和〈職場慧眼〉的Alison碰上了。這一頓午飯,真是獲益良多。
「份工沒有壓力,打工仔才要知驚。現在究竟有沒有人明白居安思危的意思?」我和Alison談到這一代後生仔,好像很滿足自己的位置。不過,從我們的角度看,反而擔心他們,五年,十年之後,要是還在同一個位置,他們老來怎麼辦?
許多打工仔都有個迷思,就是以為寧願人工低一點,工作簡單一點,就可以活在辦公室的一角,自由自在的過活。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嘛。但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個世界,要存在,就要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會浮上面。潛水,肯定不是一個選擇。
另一個打工仔的迷思是,機會來的時候,將就一點,就算薪水未到目標價,邊做邊等加人工。曾幾何時,有個剛出道的後生仔,忽然遇到了一個機會。他以為機會難求,所以沒有要求一個匹配這個工作的薪水。結果,老闆也沒有好好珍惜這位人才,讓他投閒置散。
收少了薪水,沒有人會多謝你,但肯定會有人將你放在不是最有價值的工作上。無論對老闆,抑或對打工仔,都是浪費時間。最重要是,長時間在這些位置,被環境限制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人才也變庸才。
打工仔要是知道自己的價值,叫價就一定要去到最最最盡,才可以迫使顧主將你用到最最最盡。經濟學上,這叫做signaling。當然,打工仔如果錯誤評估自己的價值,那又另作別論。有才華就要用盡,既是聖經的教訓,也是感受存在最直接的方法。
你又知唔知自己值幾多?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2 :
GS(14)@2012-01-14 16:10:18現在呢套唔work的啦老細,個社會有錢,你唔做野個社會會養你,餓你唔死的。
應該去想下在公餘時間點賺錢,工作的野做好本份就得啦,最少都想想點想在窮的時間應該點做至省錢
3 :
GS(14)@2012-01-14 16:11:23兩位,你地真是無sense...
4 :
GS(14)@2012-01-14 16:13:01D 奴隸就是咁產生出來的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979064
昨天世民哥的標題,我身為獵頭人,對這「論點」實在不能茍同。馬上細讀內容,只覺世民哥講得未夠清楚,萬一有讀者只看標題或未有足夠智慧解讀,只是一知半解以後亂咁叫價,就會死得人多。
我非常同意打工仔每份工作都要「賺到盡」!但非常不同意「叫價就一定要去到最最最盡」,因為「賺」的,何只是錢?世民哥所講的「叫價」方法,不是放諸四海皆準,只一小撮人適用。因為他份屬此一小撮,就是對自己,和自己在行業及市場的 Position及 Value都瞭如指掌的人。能為公司作些甚麼貢獻亦早有全盤計劃,這一種人叫價低才是不正常。可是現今大多數人,連他們自己到底何德何能,價值何在都未搞得清楚的時候,憑甚麼來作價? Pricing可是一門大學問!
如果那是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一個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人工多少不應該是個考慮。僱主不會因為你入職要求的人工,決定是否重用你,僱員更不會因此遭投閒置散。要「浮面」的就自然不會怕辛苦不停踩水,嫌辛苦放軟手腳自然「沉底」,所以絕對是個人選擇。天道只會酬勤,世上本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要出人頭地,最重要的是對工作的熱誠,做人處事態度要 Positive要積極。要是光會叫價,更要叫到最盡,但卻交不出超水準的功課,老闆不是儍的,很快就會動手「修正」。
所以要「賺到盡」的是寶貴經驗,不單止是工作,還有待人接物,及建立個人及行業的網絡,為日後更上層樓打好基礎做足準備。老闆上司賞識,當然是好事,只須繼續做好工作。即使不是,何須氣餒?更要埋首為自己「賺盡」,之後頭也不回跳槽去!
張慧敏( COREsearch Ltd)
[email protected]
5 :
GS(14)@2012-01-14 16:16:00仲有,我想講的是,網絡通常是信你間公司,唔是信個人,千祈唔好咁傻信他們
6 :
GS(14)@2012-01-14 16:16:32我非常同意打工仔每份工作都要「賺到盡」!但非常不同意「叫價就一定要去到最最最盡」,因為「賺」的,何只是錢?世民哥所講的「叫價」方法,不是放諸四海皆準,只一小撮人適用。因為他份屬此一小撮,就是對自己,和自己在行業及市場的 Position及 Value都瞭如指掌的人。能為公司作些甚麼貢獻亦早有全盤計劃,這一種人叫價低才是不正常。可是現今大多數人,連他們自己到底何德何能,價值何在都未搞得清楚的時候,憑甚麼來作價? Pricing可是一門大學問!
呢段叫拉生意
7 :
calvinx(8907)@2012-01-14 16:46:21湯大, 你同利生講既野都有道理, 分別係你講出而家既實制情況, 利先生既就講出前人既經驗.
其實大家都應該尊重份工, 但就吾係做份工既勞隸.
任何一個方向, 做得極端既, 有人會變做勞隸, 反之, 就變得連自已都吾尊重自已.
8 :
GS(14)@2012-01-14 16:56:117樓提及
湯大, 你同利生講既野都有道理, 分別係你講出而家既實制情況, 利先生既就講出前人既經驗.
其實大家都應該尊重份工, 但就吾係做份工既勞隸.
任何一個方向, 做得極端既, 有人會變做勞隸, 反之, 就變得連自已都吾尊重自已.
咁大家的思維是咁樣咪變唔到囉... 這是教育的問題,點解你要做到咁仆街先,要人迫你咁仆街
有時D野要從自己做起的,過得自己過到人就算啦,做得太耐,結果身體唔好,又被人裁埋有乜謂?
9 :
亞力士(1473)@2012-01-15 21:28:245樓提及
仲有,我想講的是,網絡通常是信你間公司,唔是信個人,千祈唔好咁傻信他們
某d自立門戶既高層下埸
10 :
草帽(1253)@2012-01-15 22:44:02利生既文冇睇好多年了, 因為我覺得佢既看法幾似火爎森, 又有D似龍生兄既走火入魔版.
11 :
honey(6546)@2012-01-15 23:51:52估計利世民同張慧敏講既係公司高層,唔係一般星斗巿民。佢地d文章未必適合類似生果既讀者
12 :
GS(14)@2012-01-16 22:28:599樓提及
5樓提及
仲有,我想講的是,網絡通常是信你間公司,唔是信個人,千祈唔好咁傻信他們
某d自立門戶既高層下埸
呢D專訪我最少看過十個八個
13 :
GS(14)@2012-01-16 22:29:5811樓提及
估計利世民同張慧敏講既係公司高層,唔係一般星斗巿民。佢地d文章未必適合類似生果既讀者
仲有iM的施伯樂,都是一樣,這種思維outdate了,有時間應該去想想找一條路給自己,因為他們實在太虛弱了
14 :
GS(14)@2012-01-16 22:30:3810樓提及
利生既文冇睇好多年了, 因為我覺得佢既看法幾似火爎森, 又有D似龍生兄既走火入魔版.
我都覺得你講得好,他們好friend 應該
利世民:價格分歧和劏客
1 :
GS(14)@2012-01-26 22:40:5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126/45433
農曆新年假期睇新聞,來來去去仍然係中港矛盾。孔慶東詆毀香港人係狗,之後又反口,死都唔認。唔通佢當香港人係白痴?另一邊廂,有大陸網民發起,年初五集體去地鐵食嘢。不過,有理由相信,中國人向來難以團結,呢個創舉,恐怕都係講就天下無敵。
早兩日《蘋果日報》有一單新聞都幾耐人尋味。話說一間名為廣東燒味嘅茶仔,餐牌實行一國兩制:「遊客價貴五成到一倍,本地人就收正價。」嘿!如果廣東燒味個老闆話撐香港人抗通脹: 「自由行遊客正價收費,本地人特惠半價。」唔知會唔會有人封佢做香港良心呢?
同朋友P講傾開劏自由行客。佢話去開上環一間涼茶舖食龜苓膏,舖外大大隻字寫「特級龜苓膏$300」。入到去,只要用純正港式粵語問:「有冇唔係嘅特級龜苓膏?」阿姐自然會好醒目咁話:「你咁靚仔,食平時個隻50蚊就OK啦!」
記得大教授張五常名作《賣桔者言》講過:「同樣的貨品,同樣的成本,以不同價格出售,叫作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 )。」
通脹令價格嚴重扭曲
張大教授通過實踐得出結論:只要訊息成本夠高,就可以實行價格分歧。遊客人生路不熟,訊息成本一定高。不過,最令我覺得有趣嘅係,涼茶舖竟然將個價錢貼出來,都可以玩價格分歧,道理又點講呢?
其實,聽到朋友P講呢間涼茶舖,我第一個問題係:「呢間舖嘅老闆唔怕趕客咩?」
朋友A插嘴話:「300蚊龜苓膏,賺死人咩。趕走晒啲本地客都唔驚啦!」不過,做食肆完全無本地客幫趁,一睇就知到係劏客啦。
我另一個問題係:「$300龜苓膏個牌,係唔係殘體字?」
朋友P:「好似唔係喎!成間涼茶舖都係正體字,忽然有個牌寫殘體字,你真係當自由行係白痴咩?」
言語不通,絕對係遊客嘅訊息成本。更重要嘅係,過去幾年,通脹令到價格嚴重扭曲;乜嘢算抵,乜嘢叫貴,越來越難單憑直覺去判斷。尤其是今日大陸嘅物價更加係完全無譜。
喺呢種物價亂晒籠嘅世界下,自然會孕育出靠價格訊息成本生存嘅人。所以,我幾時都話,通脹唔只經濟學咁簡單,更加係社會現象。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利世民:玩輪員回憶錄
1 :
GS(14)@2012-01-27 23:49:49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127/46072
過年前,大家都問究竟阿爺係唔係放水救股市。過年後,港股趁大陸放假,有理冇理繼續炒上去。尤其是大陸放水概念股,好似國壽(2628),真係升到阿媽都唔認得。
曾幾何時,國壽係我愛股之一。07年,用國壽來追大陸股市泡沫,其實都幾和味。07年初買入時,個決定一啲都唔難做,反正日日見住個價係咁升,就日日睇住自己的紙上財富,都不知幾過癮。
記得去到07年中,我見國壽股價一直升唔過25元,再加上覺得大陸經濟開始唔對路,所以我就盡放手上持貨,叫做賺幾個開就收手。啊,唔記得講,當年我個網名叫「玩輪員」;所謂持貨,絕大多數都係一路碌上來嘅「輪」,隻股唔升,我就要走。
落注容易清倉難
不過,到咗8月,先至係最戲劇性一刻。07年8月初,國壽已經升上30元,我嘅投機拍檔(我老婆)覺得好有把握,覺得可以繼續炒上去。我哋將之前贏番來嗰筆錢,過關冧莊買國壽。頭兩個星期,幾乎輸凸。我日日安慰佢話:「反正啲錢都係贏番來,只要有子彈,總有機會再贏過。」
點知,由8月第三個星期開始,終於出現泡沫最精彩嘅一幕:大奇蹟日。呢一轉,我哋賺嘅,係之前總額好幾倍。其實同期我有另一隻愛股:港交所(388)。當時,我賭港交所,因為港股直通車。清倉,係因為直通車死咗火。因為8月初嘅經歷,老婆都覺得執番一身彩,見好就收。之後,我哋就好似童話故事嘅主角,好開心快樂咁生活下去。
回想起來,07年股市泡沫嘅一個教訓係:落注容易清倉難。我哋永遠都唔知道,自己會唔會賺少咗。但係賭仔往往最受呢啲唔存在嘅輸贏影響自己判斷。所以,投機有個拍檔未嘗唔係好事,最好就係一個睇市,一個分析同揀股。當然,最最最緊要係兩個人要有絕對信任同包容。
講到尾,我都一定要認:呢世人最好彩,係娶到呢個老婆。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2 :
草帽(1253)@2012-01-28 08:54:34以前有個朋友, 玩國壽輪由二三十萬炒到千幾萬.
3 :
GS(14)@2012-01-28 13:37:422樓提及
以前有個朋友, 玩國壽輪由二三十萬炒到千幾萬.
so great
利世民:繼續犯眾怒 反對派錢
1 :
GS(14)@2012-02-01 23:26:1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01/48033
支持派錢理由一:「呢個政府咁大花筒,派晒啲錢,咪可以阻止呢個政府亂來囉!」
毫無疑問,呢個政治上嘅「焦土政策」,聽落真係好有道理,非常吸引。
回歸後,香港出現過連年財赤。當年特府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搞個資源增值計劃(EPP),想用三年時間去慳3%經常性開支,公務員都牙痛咁聲,仲要去到第二年之後,唔再講,亦無人跟進。之後,特府又走去聽班會計佬講搞銷售稅諮詢。
老實講,假如今日將特府儲備派到剩低唔夠12個月使用,恐怕只要出現財赤,呢個填鴨式教育嘅政府,定會提出要開乜稅物稅。再加上香港已瀰漫一股依賴情緒,經濟不景時,特府只要用「窮人好慘」四隻字做理由,就好容易就牽動政客去一齊支持加稅。
政府做所謂財富再分配,永遠最先攞錢嘅,都係識走後門入庫房嗰班既得利益份子。依賴公帑救濟嘅人,只不過係利益輸送嘅遮醜布。
我都好想根治呢個問題,但要明白,庫房水浸並非大花筒或系統性利益輸送嘅原因。要阻止政府亂來,首先要畀公眾明白,政府嘅本質並非仁愛關懷,政治亦只不過係利益掛帥,所以,最終都係要有更多人相信,要好好生活,總要靠自己。
事事依賴政府須反思
打個比喻:猛獸係一隻靠集體意志生存嘅猛獸。要對付呢隻猛獸,最緊要係唔再畀飽飯佢食。順服猛獸,過程將會好漫長。派錢掏空庫房呢一招,就等於將隻猛獸放血,只會惹來猛獸反噬。呢個係我反對派錢嘅第一個原因。
支持派錢理由二:「好多無交稅嘅人都有貢獻,派錢,佢哋就可以共享成果。」
有貢獻嘅人,好應該得到回報。不過,無理由要三九唔識七嘅納稅人幫手埋單。你有貢獻,自然有人直接得益;請你先向呢一班有直接得益嘅人,提出要求共享成果。
老實講,絕大多數人支持派錢,理由並非上面講嘅「焦土政策」,而係「幫補吓啦」。對唔住,政府唔係黃大仙。如果越來越多人認為,面對任何問題,都可以叫政府出手解決,淨係呢一個現象,已經值得反省。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利世民:甚麼是債市泡沫?
1 :
GS(14)@2012-02-08 23:00:59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208/51252
尋日做完開市埋位,見到孫柏文,第一句佢就話:「我唔贊成你節目入面嘅講法話債市已經去到泡沫末期!今時今日,市場集資最平,一定係債券。你睇,間間企業一回購自己股份,股價即刻跌到七個一皮!」
點解投機者追捧「企業債券」呢?高息?咁就唔係平啦。其實之前響《蘋果日報》「利字當頭」我都分析過,企業願意畀呢個息,一定唔會係蝕本生意。簡單講,就好似教科書入面所講,當市場息率跌到低無可低,惟一可以發展嘅方向,就係回升;利息升,債券價錢自然會跌,一切就係咁簡單。
投機者,尤其是聽左伯南克講話2014年之前都唔會加息,主流都認為利率會一直維持低位。對唔住,呢個諗法,非常之咁錯,亦好危險。伯南克話唔加息,唔代表市場利率唔會上。
息高唔代表經濟好
事實上,伯南克可以控制嘅係各大銀行存放響聯儲局嘅結餘利率,亦即係所謂Fed Funds。不過,市場對資金有供求,換句話說,資金成本最終都係由市場決定。資金成本,好籠統咁講,就係利率。
利率乜野時候會升?對拆借一方,如果預期有通脹,相信錢嘅購買力會減,就會要求利息高的;又或者,當前景多左不明朗因素,風險系數增加,要求嘅利息又高一啲。即係話,利率升唔代表經濟好;經濟差,資金短缺,訊息又混亂,利率一樣可以升。
向好方面諗,如果經濟環境回復正常,利率一樣要回升到自然水平。又或者,就係貨幣寬鬆造成嘅通脹不斷升溫,根據過往幾十年歷史,央行最終都要用加息,而且係不斷加息去抽緊銀根。
最後一個可能性,亦係機會率最低嘅一個,就係衰退令資金需求急減,即係有錢都無人肯借,最終演變成通縮。不過就算係咁,發債企業只要管理好滙率風險,最多都係還得辛苦一啲。歷史嘅教訓係,如果企業所在嘅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但係借嘅錢就用國際貨幣計數,呢一筆外債,就真係一世都還唔清。
講到尾,其實自從各國央行一齊量化寬鬆,好多經濟因素就出現不同程度嘅扭曲;當中,最厲害嘅扭曲,就係利率。發債其實代表睇死央行無可能永遠咁壓抑利率,呢個投機概念,我認為非常合理喎!
利世民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