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猛人入股-香港體檢(397)、元昇國際(925)


397的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841


其之前大量發股,欲以每股15仙(50合1前0.3仙)發行12億股,集資1.8億,但最終停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8/LTN20090518493_C.pdf


公司出售一年前換股購回來的確思醫藥(8250,前稱普斯基因生物科技)44億股出售套現,售價由2.4仙-3.3仙不等,套現約1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05/LTN200806054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4/LTN20090604998_C.pdf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2(L)
442,220,000(L)
HKD 0.024 15,591(L)
0.00(L)
03/07/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987,740,000(L)
  442,235,591(L)
5.00(L)
02/07/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1,690,000,000(L)
  1,429,975,591(L)
16.18(L)
30/06/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15(L)
    3,119,975,591(L)
35.31(L)
12/06/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110,000,000(L)
HKD 0.029 3,119,975,591(L)
36.36(L)
27/05/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662,780,000(L)
HKD 0.030 3,229,975,591(L)
37.64(L)
26/05/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65,000,000(L)
HKD 0.031 3,892,755,591(L)
45.36(L)
25/05/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300,000,000(L)
HKD 0.032 3,957,755,591(L)
46.12(L)
22/05/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180,000,000(L)
HKD 0.032 4,257,755,591(L)
49.61(L)
18/05/2009
Spring Biotech Limited 102(L)
371,000,000(L)
HKD 0.033 358,955,240(L)
4.18(L)
14/05/2009
Town Health Bio-Medical Technology Limited 102(L)
371,000,000(L)
HKD 0.033 358,955,240(L)
4.18(L)
14/05/2009
Town Healt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2(L)
371,000,000(L)
HKD 0.033 358,955,240(L)
4.18(L)
14/05/2009
Hong Kong Health Check and Laboratory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4(L)
    4,437,755,591(L)
51.71(L)
13/05/2009

上星期二,公司公佈業績,雖虧6.37億,但淨現金仍有1.38億,加上出售確思醫藥所得,應有2/6億,應該足以應付較大資金需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1/LTN20090721561_C.pdf


公佈業績後,康健陸續減持,售價在60仙。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Top Act Group Limited 102(L)
8,986,800(L)
HKD 0.600 9,756,097(L)
2.88(L)
23/07/2009
Town Health (BVI) Limited 102(L)
8,986,800(L)
HKD 0.600 9,756,097(L)
2.88(L)
23/07/2009
Town Healt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2(L)
8,986,800(L)
HKD 0.600 9,756,097(L)
2.88(L)
23/07/2009
Top Act Group Limited 103(L)
11,000,000(L)
HKD 0.600 18,742,897(L)
5.53(L)
22/07/2009
Town Health (BVI) Limited 103(L)
11,000,000(L)
HKD 0.600 18,742,897(L)
5.53(L)
22/07/2009
Town Healt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103(L)
11,000,000(L)
HKD 0.600 18,742,897(L)
5.53(L)
22/07/2009

今日終於真相大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0/LTN20090730859_C.pdf


公司委任匯富及名不見經傳的福財,分別批售2.325億股及盡力批售1.344億股,批股價分別是40仙(合股前0.8仙)及50仙(合股前1仙),集資淨額1.55億。


其中第一批2.325億股,分別批售給四個基金,其中有一批賣給劉央的西京、兩批賣給曾為該公司股東的China Alpha Fund、一批賣給匯富自己的基金。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上市法團名稱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作出披露的原因 每股的平均價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債權證權益
14/03/2007 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控股有限公司   102(L)
  105,000,000(L)
4.59(L)
   
12/03/2007 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控股有限公司 55,000,000(L)
101(L)
HKD 0.148 105,000,000(L)
5.02(L)
   

據公告稱,集資用途為:


配售配售股份之所得款項總額及所得款項淨額合共最多將分別約為 160,000,000港元及155,000,000港元。本集團擬將所得款項淨額用作以下用途:


(1)約 50,000,000港元用作支付收購物業,以開設健康檢查及醫療診斷中心或作為物業投資,使本集團產生穩定收入來源;


( 2)約 80,000,000港元用作支付資金所需,使本集團業務更多元化發展至提供健康檢查及健康護理相關服務之業務以外之範疇;


及╱或( 3)所得款項淨額之餘額用作本集團之一般營運資金及╱或於機會出現時用於日後可能進行之投資。倘已配售之盡力配售股份數目並非數目上限,上文所述所應用之所得款項淨額將按比例減少


但公司現時持有這樣的現金,足夠應付以上1、2項有餘,為何仍是要這樣多錢?又為何不用金利豐?無人知道的。


但現在我可以推測,康健看來想放棄體檢。


925的故事:


公司被北京人控股,股價持續上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611


又出售九龍灣辦公室,作價2,780萬,幾乎值錢的東西都賣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5/LTN20090715434_C.pdf


今日,公司批售5.4億股及2億認股權,認股權價格1仙,批股及行使價均為50仙,集資2.72億。


其中郭鶴年先生持有的、嘉里建設(683)、SCMP(583)、香格里拉(69)的母公司嘉里控股附屬公司TImekey認購各2億股新股及認股權證,最多斥資約2.02億元。


此外,公司易名北京建設控股﹙控股)有限公司。


找這樣的股東,改這樣的名,反映些甚麼,大家明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0/LTN20090730858_C.pdf


明天,因名人效應,應會上升,但後者表現應持續較前者(謝龍生提醒)好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6

中银香港启动内地业务整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3/HTML_G0RPVAKKPQJW.html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银香港”)开启内地机构整合之路。

本报获悉,8月1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将对辖下的上海分行、深圳分行(含福田及宝安支行)、青岛分行及汕头分行(“原境内分支行”)进行改制,并合并入南洋商业银 行。南洋商业银行是中银香港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附属机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并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银行。改制后,南洋商业银行将作为中银香 港集团在内地的主要业务平台及主打品牌,在内地开展全面银行业务,而中银香港亦结束以外国银行分行的身份在内地经营的历史。

总裁办金晓丽表示,此次中银香港集团队其内地分行的改制整合,既是南洋商业银行业务网点扩张的重大举措,也是中银香港集团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全力拓展内地业务的战略的体现。

南洋商业银行于1949年12月14日在香港开业,在香港设有41家分行,其服务网点还延伸至美国旧金山。

如今,南洋商业银行努力“重拾”内地市场。改制后,南洋商业银行国内网点将由9家分行4家支行增加为11家分行7家支行。金晓丽说,重点区域发展是其发展思路,未来将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业务以及配合国家海西发展政策。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原中银香港上海分行则保留为南商的内地记账分行,并更名为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从事外汇批发业务。

整合后,中银香港集团在中国业务方面将采取“双线并进”的策略,南洋商业银行全面经营银行业务;另一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将发展企业银行批发和外汇业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66

黄光裕16亿资产被香港高院冻结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08/20090808023605112.html


每经记者  吕波

        据媒体报道,因涉嫌证券交易欺诈或欺骗,国美电器(00493,收盘价2.37港元)前主席黄光裕及其 妻子杜娟被香港证监会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要求法院冻结黄光裕夫妇及两人控制的两间公司的相关资产约16.55亿元。香港证监会称,香港高等法院已发出临时 强制令,并将案件排在9月8日提讯。

        昨日上午8时许,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回应称,目前没有任何监管机构或司法机构就该项法庭命令与国美接洽,同时强调,媒体引述的“法庭命令”,仅涉及黄光裕夫妇私人财产,与国美及其子公司业务无关。

涉嫌证券交易欺诈或欺骗

        去 年1月至2月,黄光裕夫妇策划国美电器在市场上进行回购操作,而同一时期,黄光裕将手中股份出售,售股所得款项用于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 人贷款。据了解,国美电器去年1月22日至2月5日在市场购回1.298亿股国美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

        香港证监会认为,上述股份回购对国美电器的财政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不符合国美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股份回购在黄光裕沽售股份时对国美股价起稳定作用,使黄光裕售股获利更多。证监会指出,这是一宗欺诈或欺骗的证券交易,致使国美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

        香港证监要求法庭下令,被告黄光裕夫妇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的“涉及在证券、期货合约或杠杆式外汇交易方面使用欺诈或欺骗手段等的罪行”,以及他们向国美电器赔偿损失。

        根 据证监会的入禀状,除了10万元或以下的讼诉费用外,禁止4名被告处理或转移在港的超过16.55多亿港元的资产,包括入禀状列出的持有股票,以及4名被 告名下的20个户口。若资产超过此价值,他们可动用多余的资产,但动用后资产必须维持16.55多亿港元以上。此外,证监会要求4名被告将手上的价值 16.55多亿港元的国美电器股票,交予法庭。

国美:未获相关司法机构通知

        昨日上午,国美在香港联交所 发布公告,指出目前没有任何监管机构或司法机关就该法令与公司接洽。公告称,媒体所报道的“法庭命令”只涉及黄光裕夫妇私人资产,与国美或其子公司业务无 任何关系。国美同时表示,将采取行动向有关机关就媒体报道的事件进行了解,一旦取得进一步资料,在有关法律法规容许的情况下会再次发出公告。

        昨日本报记者向香港证监会求证此事,媒体联络人表示暂不方便就此事进行置评。

        在国美发布公告后,昨日国美电器股票以2.5港元开盘,随后股价急跌,一度下跌至2.33港元,跌幅达9.34%,收盘时略有回升,全天下跌7.78%报2.36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5

香港高院8页文件裁决 冻结黄光裕16亿资产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0/HTML_SBMHBKLFYCIK.html



那个仍名黄俊烈的商人,在香港的名字才叫黄光裕。黄俊烈还在北京警方的羁押中,但黄光裕因涉嫌欺诈,被香港证监会诉至香港高等法院。

8月7日下午,本报记者从香港高院取得了这份编号为1496号文件,该文件签发日期是8月5日,共有8页,性质为传票(非正审强制令),涉及黄氏家族控制的16.55亿的资产。

按照这份文件的要求,黄光裕夫妻及旗下两家控制公司,需在9月8日上午9点30分,第一次聆讯,时间长度约为30分钟。

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在2008年策划用国美电器的资金,回购本来由黄光裕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使黄光裕得以将售股所得款项用来偿还一笔24亿港元的私人贷款。

香港证监会称,上述股份回购对国美电器的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也不符合国美电器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证监会表示,上述股份回购导致国美电器及其股东损失约16亿港元。

文件明确显示,香港高等法院已经批准该申诉。申述内容还包括香港证监会提出的让上述被告向国美电器作出赔偿的要求,这需等待法院聆讯后的裁决。

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黄俊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

8月7日上午,国美电器开盘交易后,发布公告称,该法庭命令只涉及黄光裕及杜鹃的私人资产,与国美及其子公司业务无关。

但其股价在7日开盘交易后,仍应声下落,最大跌幅为9.34%。

香港法院“8页全文”

香港高等法院的文件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出四名被告。第二部分是被告收到传票后应该怎么做。第三部分则是法院的裁定。

在这份文件中,香港证监会要求申请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兼大股东黄光裕夫妇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指称的原因则是涉嫌欺诈,要求黄光裕夫妇向国美电器赔偿损失。

他们依据的法条或可提供四名被告的涉嫌罪名。

法院裁定部分出现在第三页,“本法院在听取了原告律师递交的材料之后,做出了如下裁定”:

A 部分:被告人不可以做:1,从香港境内转移任何财产,不论是否在其名下,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2,不能通过任何途径使用、 处置、或减少被告人在香港境内的任何资产,不论是否在他的名下,无论是独有或者共有,总价值1,655,167,000港元。

B部分:1、2、3、4号被告立即向法院或法院指定的人士交出国美电器价值16亿港元的股份证书。

在 A、B部分冻结了黄光裕等4名被告的资产之外,法院还在C部分要求,黄光裕等4名被告要以书面形式向证监会交代,他们在香港存放的5万港元至16.5亿元 的资产,包括资产的价值、存放地点等,此外还要提供最近2年内出售国美电器股票的数据,包括交易时间、数目和收取资金的性质。为了确保被告没有控制资产, 他们还要表明交易的对象。

香港高等法院要求,黄光裕在内的4名被告在7天内交出上述资料,若未能依时交出数据,或会被检控,若黄等要向银行偿还贷款,则不受禁制令所限,而且在命令准许下可以从银行提款,银行亦不会因此受调查。

根据文件,上述法庭法令有效期将维持到本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有关人士说,“关于这次案件的第一次聆讯将安排在9月8日,但是目前不清楚4名被告人是否能够出席。”

从去年11月开始,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羁押,其后其妻杜鹃也被监视居住。相关法律人士判断,黄光裕和杜鹃能否出席,主要取决于内地司法部门的态度。而公司实际控制人黄光裕的缺席将不会影响对另两个公司被告的司法调查和聆讯。

国 美电器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给出第三被告将“可以出庭”的答复,“今年7月下旬黄光裕夫妇就是通过其控股的Shinning Crown Holdings Ltd出售了接近2%的股权来套现4亿港元,并在国美电器的供股中积极参与保持了34%左右的股权比例,所以Shinning Crown的代表应该可以出庭。”

黄光裕资产被冻结的消息一出,引得国美电器的股价再次大跌。但其实质是对股权收益做一个“可进不可出”的限制,并不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动造成影响。

德意志银行表示,证监会冻结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的资产,预期不会影响公司营运,而国美电器将会在8月24日公布业绩。该行目前给予国美2.02港元目标价,评级为“持有”。

为什么是这两家公司?

香港证监会提交的指控里,提及的两个公司被告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 和 Shine Group Ltd是国美电器的两家相关境外离岸公司。

本报记者通过香港联交所官方网站核实,该两家公司确为黄光裕家族100%全资所有。

其 中,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是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国美电器33.3%的股份(黄光裕家族一共持有35.5%)。该公司曾经在2002年9月前后控制了国美电器高达 83.4%的股份,甚至超过了香港联交所规定的75%的全面收购的条件,随后逐步抛售。

Shine Group Ltd也同样在国美电器的庞大财务运作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黄光裕曾在2008年2月通过Shine Group转让1.82亿股给黄光裕家族成员,以及2007年配售1.7亿股给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等。

记者亦发现,黄光裕及其家族并不仅有上述两家离岸公司。仅注册在同一地址的,就有黄光裕之妻杜鹃100%全资所有的另两家离岸公司。

这四家公司构成了黄光裕家族控制国美电器股权的主要棋子。而香港证监会此番直接“点名”,则可能与其在近期频频参与国美电器的“供股”动作有关。

记 者调阅了Shining Crown Holding Ltd的近期持仓动作,其曾于7月20日以1.704港元的价格增持国美电器2.35亿股,股比达27.94%,又于7月27日以0.672港元的价格继 续增持6.84亿股,股比达33.3%。而后一次举动正是其代表黄光裕家族实施的“供股”,增加了黄光裕家族的持股比例和权益。

“不能说香港证监会的举动与这些离岸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动作有关,但这些举动肯定加快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进程。”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律师称。

“撞题”与协调

黄光裕案并非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司法体系“撞题”孤案,双方曾多次在类似案件中,积累了诸多“协调”经验。

2004年6月,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第一次入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其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虚报注册资本等罪名成立。2005年12月,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上海地产”前总经理毛玉萍(周正毅之妻)涉嫌串通“做市”、行骗中国银行以及妨碍司法公正三项罪名成立。两年后,2007年,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宣判周正毅行贿、虚开增值税发票等5项罪名成立,处以16年监禁。

在那个同样重量级的案例中,内地和香港司法机关各自办案,并先后审判了周正毅和其妻毛玉萍。在内地审判周正毅之后,香港相关部门仍将其列在通缉之列。

根据内地刑法律师的经验判断,在黄光裕去年11月被带走后,内地的司法系统应该已经控制了其在内地境内的相关资产。但黄光裕拥有多家海外离岸公司,且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部分境外资产,内地司法系统如何控制,这是一个难题。

此番香港证监会申诉要求冻结其资产,正是在这个领域的作为。

“资产冻结只是一个暂时的程序。在英美法系中,对于资产处置的证据标准比对人处置的证据标准低得多。冻结资产并不代表是否会对个人采取进一步的司法程序。结果取决于聆讯和进一步的调查。”一位研究过中外刑法比较的相关法院人士称。

相关办理过此类案件的法律界人士称,香港警务局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用于与内地司法机构取得案件上的联络,而内地亦有相关机构,并设立在广东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6

富邦香港:3.13亿港元迷债拨备未入账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2/HTML_E5JT85804GL7.html


8月11日,富邦银行(香港)(0636.HK,下称“富邦香港”)成为香港中小型银行中首家披露中报的银行。雷曼迷债回购方案究竟将对中小型银行盈利造成多大影响,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不 过,富邦香港在上半年并没有就雷曼迷债的回购进行拨备。该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李晋颐在记者会上表示,由于目前还未能掌握有多少客户会接纳回购方案,相 关迷债的抵押品最终可以收购多少款额现在也不确定,所以目前难以估计需要拨备的金额,希望下半年事件有更清晰的进展再做决定。

上半年,富邦香港盈利1.01亿港元,同比下跌60%,不过与2008年下半年的1.5亿港元亏损相比,则大幅改善。

李晋颐表示,该行对区内收购投资抱开放态度,会持续检讨具策略性项目,并继续维持对厦门市商业银行的持股。现时富邦香港持有厦门市商业银行19﹒99%股权,上半年为富邦香港带来约800万港元盈利贡献,符合预期。

迷债暂未拨备

香港证监会、金管局在7月22日与16家分销银行达成了回购雷曼迷你债券的协议,当时估算银行需要支付的费用总额约为63亿港元。其中,若回购全被接受,则富邦香港的最高回购金额为3.13亿港元。

此前有分析人士预测,富邦香港的全年盈利可能只有1.3 亿港元左右,如果要支付3.13亿港元,则会亏损约达2亿港元。

8月11日该行表示,前一天富邦香港已向合资格客户发出建议回购的通函。

该行高级副总裁兼财务主管王浩人指出,已售出的迷债票面价值余额为5.09亿港元,按照香港证监会、金管局以及业界三方订出的回购方案,预计富邦香港需要为此前已作出和解的客户赔偿800万港元,另外需要向信托人提供1200万港元,以帮助信托人收购抵押品余额。

未来两天,永亨银行(00302.HK)及创兴银行(01111.HK)也将公布业绩等,它们同样涉及迷债回购而需要作出拨备。其中创兴银行涉及回购的金额为2.39亿港元,永亨银行涉及回购的金额为3.569亿港元。

减值亏损翻倍

其实,除了迷债的拨备压力外,富邦香港在上半年录得减值亏损2.29亿港元,按年大幅增加1.1倍。其中,受到经济下滑以及信贷环境恶化的影响,客户贷款净减值亏损按年上升了1.88亿港元至2.06亿港元,主要是由于中小企客户的贷款个别减值亏损有所上升导致。

财报指出,借贷成本在2009年第二季开始稳定,减值亏损总额显著下跌8500万港元或29%。由于减值贷款结余在2009年上半年上升,加上贷款结余下跌8%,减值贷款比率由08年12月31日的1.22%,上升至2009年6月30日的1.86%。

今年上半年,富邦香港在净利息收入方面录得强劲增长,不过因为市场相关活动减少,以及疲弱的信贷环境使净费用及佣金收入下降、借贷成本高企而被抵消。

业 绩报告显示,富邦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利息收入总额较去年同期减少26%,至8.62亿港元,利息支出总额则下跌58%,至2.62亿港元,因此期内净利息收 入增加13%至6亿港元。净利息收入上升是受惠于平均生息资产增加,以及港元最优惠利率与银行同业拆息息差扩阔。此外,近乎零息的利率环境令资金成本低 企,加上信贷息差扩阔,实际净息差由2008 年上半年的1.90% 扩阔15个基点至2009年同期的2.05%。

富邦香港执行董事兼金融市场部主管叶强华表示,富邦香港在去年12月发行了1.2亿美元优先股,主要目的就是提升集团资本,利于日后的业务发展以及提升资产。因为发优先股到现在只有7-8个月时间,目前没有计划进行回购,而未来会否回购该批优先股,则要看该银行的营运能力以及资产负债结构而定。

富邦香港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富邦香港的资本充足率为16.18%,在2008年底为14.04%,2009年上半年的平均流动资金比率为47.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06

中国建设重工借壳保兴发展登陆香港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13/20090813024317986.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昨天,已经停牌大半个月的保兴发展  (01141,HK)发布公告宣布,将斥资20亿收购中国领先 的基建重型装备提供商——中国建设重工的全部股权。换言之,中国建设重工将借着保兴发展的  “壳资源”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从而拉开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序 幕。

        保兴发展昨日公布,公司已经落实收购中国建设重工全部股权及贷款,并已经与相关方面订立了买卖协议。据此,保兴发展将以不超过20.43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国建设重工的全部已发行股本以及相关贷款。

        据 了解,在支付总价的20.43亿港元中,有共约5亿港元将以现金支付,另外的15亿港元将通过按照每股1.116港元的价格向卖方相关人士发行代价股份支 付。据悉,该部分代价股部分全部发行后,卖方相关一致行动人士将拥有保兴发展扩大后已发行股本29%的权益。

        于此同时,保兴发展还公布,公司将通过发行股本或股票挂勾证券方式进行集资,以拨付收购部分代价及于收购完成后拨付中国建设重工的营运资金及资本开支等。据悉,保兴发展的集资金额最多将为7亿美元,有可能是以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集资。

        在完成上述收购后,保兴发展将完成“华丽的转身”。公司表示,公司的名称也将更改为与其新业务相匹配的  “中国建设重工集团”。

        一位参与保兴发展与中国建设中国重组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保兴发展将于近期发布融资计划,该人士透露,目前已确定有多家基金积极参与配股认购计划,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以及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

        恒丰投资分析师梁渊表示,骏新能源(00091,HK)、结好控股(00064,HK)、中国资源开发(00661,HK)等多家公司均有收购及引进策略股东的举动。

新闻背景:中国建设重工集团

中国建设重工集团是由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大方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并重组而成。而苏州大方及郑州大方在内的企业,均为占据内地基建重型装备市场一定份额的龙头企业。

        资 料显示,中国建设重工集团主要在内地从事设计、制造、销售及租赁基建设备,并向中国内地高速高架铁路、城市地铁建设,以及货运及集装箱市场提供相关施工及 技术人员售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DCM液压模组车、液压平板车、提梁机、运梁车及龙门起重机等。目前,该集团计划开发隧道钻挖及开凿用盾构机的全新业务分 部。截至今年3月底止,中国建设重工未完成合同总额约4.86亿元人民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18

熊维平香港放言下半年不亏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7/HTML_6J0GABVMNMPU.html


又到企业中考期,而中国铝业(02600.HK)给股东交出的成绩却是“-35.22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成为企业利润亏损的老生常谈。

8月26日香港新闻发布会上,中铝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熊维平表示,由于销售价格下降,中铝上半年产量下滑,业绩受到影响。但他强调,将尽最大努力,争取下半年不再亏损。

董事兼总裁罗建川表示,考虑到世界经济正在企稳,在房地产行业的良好预期下,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中铝下半年很可能“不亏”。

然而,在已披露中报的9家铝企中,除中铝和关铝股份外,其他7家公司的上半年销售毛利率均为正值,其中,电解铝企业的平均毛利水平在8%~9%。

铝产品供过于求惹的祸?

按照中铝的说法,其三大主要产品即氧化铝、原铝、铝加工在上半年均出现了价格与成本倒挂,总亏损达31.6亿元,其中,亏损最大的为氧化铝板块的20.4亿元。

罗 建川在会上表示,作为中铝的主要产品氧化铝和原铝,今年以来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一季度,国际市场现货氧化铝到中国口岸价格最低跌至170美元/吨,国 内市场最低跌至1800元/吨;6月底,两类价格分别为270美元/吨和2150元/吨。另外,铝价在2月份跌至年内1288美元/吨最低点后,3月伦敦 金属交易所(LME)三月铝期货价格最高达到1700美元/吨的高点。”

然而,氧化铝和原铝的价格反弹并没有给中铝亏损带来明显缓冲。按照 罗建川的说法计算,氧化铝在6月份的口岸价已经较一季度上升了近60%,而销售价涨幅亦接近20%,原铝价格在中国政府的收储影响下也反弹不少。罗建川在 回答记者时透露,“国家储备局收储的57万吨原铝当中,有65%是中铝生产的。”

一季度中铝亏损18.9亿元,二季度净利润亏损为16.3亿元,在相关铝产品价格大涨的背景下,中铝的净利润回调幅度却显得有些不相称。

记者从中报中发现,上述造成企业亏损的行业因素,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根据中报,2009年上半年,中铝的借款增加了近70亿元。其中,长期信用借款上半年增加了15亿元,短期信用借款增加了54亿元。另加2008年发行的100亿元中期票据,使其增加了近3亿元的财务成本。

开源节流进行时

熊维平表示,上半年正是加强了内部管理,降低成本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中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他认为,这种情况是阶段性的。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国深入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铝工业仍然是一个朝阳行业。

接下来,中铝将实施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企业区域结构区域布局的调整,生产供应流程、资产负债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的调整,来淘汰一些不具备竞争力产品和产能。

罗建川在会上预计,国际铝价将在每吨1800美元~2300美元间波动,国内铝价则将在每吨1.4万元~1.6万元人民币之间运行。

熊维平表示,中铝是力拓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力拓9%的股权,虽然第二阶段合作没有成功,但中铝很欢迎包括力拓在内的其他同行的合作。

罗建川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中铝为直购电的试点单位。中国铝业将争取年内签订直购电协议,计划落实后,可望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87

香港租金回報率低 王雅媛

2009-08-28  上海證券報




  一個朋友搬了新家,昨天邀請了一班朋友去了他家參觀。房子是租的,在九龍站的上蓋,是香港樓齡比較短的豪宅區。他租的屋苑叫凱旋門,發展商是新鴻基地產(00016.HK)。在香港,聽到新鴻基的名字,就會聯想到品質的保證。

   一進入凱旋門的大廳,就看到幾個操著普通話的人在地產經紀的陪同下看房子。而那幾個人,還是拖著行李箱來的。報紙新聞常常說,九龍站上蓋的房子有非常多 的買家是來自內地的,其中包括很多投資移民。而且有一些人,從看房子到拍板只用一天時間,看來這是一點也不誇張呀。我們先去了設在60幾層的會所,果然是 超級華麗。維多利亞港、中環的寫字樓、美麗的城市夜景,一一盡收眼底,簡直就是五星級賓館。接著去朋友的家,在50幾層,5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 23000元港幣,市價買的話,是800多萬元。他告訴我們,原來23000元的租金在這裡算是便宜的,因為這個單位是看不到海景的,因此才如此“便宜 ”。

  我覺得如果有800萬,應該是可以改善生活水平的。但是原來在這個豪宅區,800萬只能買到個50平方的小窩,值不值得真是仁者見 仁,智者見智了。我覺得,買來自住,真不算太實惠。那這房子如果是買來放租又如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香港這個城市的租金回報率是極低的。調查發現,在 112座城市中,只有6座城市的整體租金回報率超過10%。這包括摩爾多瓦的首都基希訥烏(14.17%)、開羅(12.00%)、雅加達 (11.27%)、菲律賓首都馬尼拉(10.99%)、馬其頓斯科普里(10.11%)、秘魯首都利馬(10.09%)。而香港的排名是倒數的,回報只有 3%左右,所以“以租養房”在這裡行不通。買來為了收租,倒不如買點香港本地地產股來得方便。

  收租回報不夠理想,那就只有一條路,等升 值。香港樓價的升值空間能有多少,我有點懷疑,至少我覺得長遠空間一定不比上海北京來得大。其實這在股票市場上也可見一斑。只做香港本地地產的公司,一般 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是有不同程度折讓的。而幾乎所有的內房股,及主要投資在內地的香港地產公司,股價相對資產淨值一般呈現一個溢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3

又再次轉手-香港建屋貸款(145)


公司歷史: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9/LTN20080319538_C.pdf

公司公佈虧損二百多萬,無甚意義。

但公司持有近二點二億的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證券及少量貸款資產,但隻有一項一百萬的負債,以公司的發行股數二點二五億股來計,折合約一元。

但現在公司的股價大約一點七元,市值約三點八二五億,即殼價每股一億六千萬,折合每股約七毛錢。

但這家公司的控制權,卻於這八年間轉來轉去,但隻是系內的一家公司轉至第二家公司,可是隻是用來控制盈利/虧損的把戲。

轉來轉去的過程如下:
(1) 2000年5月,華人銀行(655,後來出售銀行業務,易名華人有限公司)先購回這家公司的重要資產,作價八點四一億元,大部分用作償還貸款。然後出售其58.6%的股權,每股1.337元予同系的力寶華潤(156),華人銀行隻保留5%的股份。

最後收購得約87.1%的股票,為遵守25%流通量規定,將12.1%配售予獨立第三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510/LTN20000510032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912/LTN20000912035_C.doc


(2) 五年之後,力寶華潤(156)又出售該公司74.8%股權股權予聯合集團(373)持有的50.91%的亞洲聯合財務(亞洲聯合財務7.27%股權在聯合集團(0373)同系的新鴻基公司(0083),該公司也持有力寶10.13%的股權),每股1.0932元,作價1.84億,於是建屋貸款控制權暫時在聯合集團手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707/LTN20050707033_C.pdf


(3) 又過一年,聯合集團把持有亞洲聯合財務50.91%的股權及香港建屋貸款的UAF HOLDINGS 的股權,其以43.28億元全數轉讓予新鴻基公司,以15.28億現金及28億元可換股債券支付,換股價7元。以該年盈利2.31億計算,市盈率約18.73倍,算是頗貴,雖獲得寶貴的殼資源(?),但還是不超值。這意味著建屋貸款的控制權已由聯合集團轉移至屬下的新鴻基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04/LTN20060704104_C.pdf


(4) 由於收購建屋貸款已得手,所以新鴻基公司出售其於力寶的10.13%的股權,共4,395萬股,每股3元,套現約1.3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131/LTN20070131060_C.pdf

(5) 新鴻基持有建屋貸款74.99%股份剛過一年後,又出售予一外國基金Mercurius Partners ,其控制權由炒細價股出名的Penta Investments的創辦人所擁有,其作價為每股1.45元,總代價為2.48億元,其作價如以該公司的2.2億流動資產來計,殼價約為:

以75%的權益計 = 2.48 - 2.2 x 0.75 = 8,300萬
以所有權益計 = 2.48 - 2.2 = 2,800萬

其殼價也可算是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15/LTN20070515065_C.pdf



至此也可以作一個總結,這家公司如市況較好,應有一輪炒作(那時一度炒至3-4元),但是如遇上市況不佳,股價下跌,持貨人如沒有任何其他協定,也要上身,所以可能要以部分方式來維持股價,不過在股市低迷時期,此股應會下跌,但亦是他們收集的好時機,以便於長線炒作。

以攤佔流動資產折讓30%計,如該公司價格低於0.70元,可嘗試購入作長線投資,其回報應不甚差。


-------------------------


其後股份因金融海嘯關係,股價一度跌至38.5仙,但一時不察,又缺水,所以沒留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6/LTN20090326691_C.pdf


公司扣除所有負債後仍約持有2億可變現資產,折合89仙,其中1.22億為現金。


(6)十一日前,湯毓銘先生購入Penta Investments的創辦人持有的建屋貸款74.99%股權,作價每股1.78元,共3.09億元,兩年計及耗用公司資財的代價賺約6,100萬,以過去兩年市場情況來看,回報24.5%,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8/LTN20090828591_C.pdf


以75%的權益計 = 3.08 - 2 x 0.75 = 1.58億
以所有權益計 = 3.08 - 2 = 1.08億


湯先生資歷如下:


湯先生,39歲,為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之董事總經理。湯先生負責其投資活動、經營業務及業務發展。


於共同創辦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前,湯先生由一九九二年至二零零七年從事金融資產管理業達十五年。湯先生積極投資於公開買賣公司、PIPEs、未首次公開發售公司、私人公司及結構交易。


湯先生於一九九二年畢業於賓夕凡尼亞州大學Wharton School,獲頒理學及經濟學學士學位,主修財務及會計。


這家Shikumen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如果大家好記性的話,筆者在佳邦環球(471)一文談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224


另外,提據股權披露,Shikumen是曾經持有佳邦和東方銀座的股權,他們曾經持有近20%股權,但其後已減持至不須披露的水平。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上市法團名稱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作出披露的原因 每股的平均價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債權證權益
14/03/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2(L)
  300,000,000(L)
3.10(L)
   
21/02/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4(L)
  2,500,000,000(L)
37.56(L)
   
25/01/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4(L)
  2,500,000,000(L)
68.39(L)
   
17/01/2008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100,000,000(L)
104(L)
HKD 0.150 2,500,000,000(L)
151.02(L)
   
27/12/2007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2,600,000,000(L)
101(L)
HKD 0.150 2,600,000,000(L)
157.06(L)
   

那為何能購入這樣多的股票呢,就是因為這次配股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2/LTN20071212350_C.pdf

該次配股的代理為金金證券行,他一次過拿得配股的32.5%,可見和他們關係非常密切。

其後換股價降至2.92仙,其後現時股價上升至超過10仙,他們陸續減持,並已套回成本,可謂大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23/LTN2009032350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4/LTN20090514335_C.pdf


香港建屋貸款易手後復牌後股價大升,不知此君意欲何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4

香港高等法院继续冻结黄光裕夫妇16亿港元资产(更新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243164&time=2009-09-08&cl=100&page=all





【《财经网》香港特稿/记者 王端】香港高等法院9月8日上午决定,与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00493.HK)前主席黄光裕先生及其妻杜鹃女士有联系的两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不得处置7.79亿股国美电器股份,直至法院另行颁令为止。

  高等法院此前已发出临时强制令冻结黄、杜及两家公司达16.55亿港元资产。

  根据香港证监会9月8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上述两家公司现已依据有关强制令,将代表有关股份的股份证明书存放于法院。

  香港证监会指出,就香港证监会所展开的有关法律程序而言,这两家公司将有关股份证明书交付法院保管,加上法院8日颁令禁止处置上述国美电器股份,这批股份便得以保存。

  而针对上述两家公司的临时强制令因此解除,但对黄光裕及杜鹃的临时强制令则仍然有效。

  当天的聆讯从早上9时30分开始,为时三个小时,比计划聆讯时间超出两个半小时。作为第一、第二被告的黄光裕及杜鹃夫妇并未派出代表律师出席, 第三、第四被告,即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则由律师潘松辉代表出席。

  在庭上,身着黑色西装、打着花色领结的潘松辉,气势逼人。潘在之前的电讯盈科(00008.HK)私有化案件中,曾出任香港证监会的代表律师。而本次庭审的法官关淑馨,亦曾担任过电讯盈科私有案件中的法官。

  证监会则派出Simon Westbrook作为代表律师。

  证监会认为,被申请临时冻结的第三、第四被告资产,即其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会随着大市上下波动,因此建议对被告持有的股份进行重新估价。

  证监会建议,若存放于法院的国美电器的股份价值跌至低于16.55亿港元,有关被告须提供额外的资产。

  但在经过辩论之后,证监会的建议,遭到法官拒绝。

  不过,证监会代表律师Simon Westbrook在聆讯后指出,若国美股价未来大幅下跌,证监会保有重回法院、要求被告提供额外资产的权利。

  8月4日,香港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申请,以涉嫌“证券欺诈或欺骗活动”为由,要求冻结黄光裕、杜鹃夫妇及其所控制公司Shinning Crown Holdings、Shine Group Limited价值16.55亿港元的资产。

  证监会早前调查指出,黄光裕、杜鹃夫妇在2008年1月及2月进行国美电器股份回购计划,目的是以国美电器的公司资金购买本由黄持有的股份,从而协助黄光裕向一家财务机构偿还一笔24亿元的私人贷款。证监会指上述计划引致国美电器损失约16亿元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8年1月22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国美电器在市场购回共计1.298亿股国美电器股份,总值约22亿港元。

  香港高等法院于8月5日批准了香港证监会提出的临时资产冻结申请,冻结期限至2009年9月8日。

  证监会8日晚间指出,该会已向身处内地的黄光裕及其妻子杜鹃送达有关法律程序文件。为协助法院文件送达,证监会一直与内地机关保持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