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挪威首相點贊馬雲的全球責任 不做首富做“首負”

“有很多政府領導來訪阿里巴巴,但他們很多人來到,都是討論商業、合作、財務支持或其他事情,而這是首次我們有政府領導前來討論可持續發展。”4月9日,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馬雲致辭歡迎到訪的挪威首相索爾貝格時,如此說道。

在各自的政商界身份之外,索爾貝格和馬雲二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因此,他們的對話,圍繞著公益、環保、教育等核心詞展開。

“14年前我去達沃斯,那個時候我們完全沒有錢。我去那兒是學習如何賺錢,因為我知道那里有很多的企業,但當天他們討論了社會責任,全球化, 我學到了很多。如果你想要做生意,你就必須更能負責任。你必須學會分享、做許多別人不能做的事情。”馬雲說。

“這個世界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我們要如何讓我們的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是對環境更友好的?我們面對的這個挑戰是極度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何,不僅是馬雲及阿里巴巴的公益工作如何重要,你們的商業如何運作也很重要。”對於馬雲在公益與環保等領域擔負起的全球責任,索爾貝格毫不吝嗇,送上了一個大大的贊。

眾所周知,作為一位有著巨大國際聲譽的企業家,馬雲在商業領域的頭銜,有這麽幾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浙江商會會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

而馬雲為人所知的更多身份——比如,浙江馬雲公益基金會創始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一號誌願者、TNC(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聯席主席、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理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青年創業和小企業特別特別顧問等,以及個人微博認證的“鄉村教師代言人”,則在他的企業家背景之外,構築了另一番圖景:對一個企業家而言,既是事業的格局與視野,又是生命的韻味和使命。

環保與發展:馬雲的公益軌跡

2013年5月10日,馬雲宣布,結束自己14年的阿里巴巴CEO生涯,將把更多精力放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關註水、空氣和糧食。實際上,後來的行動又為這個清單增添了一個詞——教育。

這一年,馬雲夫婦加入“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捐贈300萬美金,此獎被稱為“超豪華版諾貝爾獎”。同年他又捐給中國全球保護基金500萬美金。

隨後,接連幾個備受矚目的公益大手筆,不論是大額資金捐贈,還是具備國際視野的公益方式,都讓馬雲成為當之無愧的2014年度首善。

2014年4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蔡崇信宣布,捐出阿里巴巴集團2%的期權,成立公益信托基金,用於環境保護和教育等多個領域。這樣一筆捐贈刷新了2014年和馬雲個人捐贈的多項紀錄,按目前股價,這筆捐贈超過50億美元。

這筆巨額捐贈令中國公益界又驚又喜。“這是劃時代的,”有評論稱,“十年前,中國每年的慈善捐款不足百億,而現在,馬雲一人的捐助額就超出了數百億級別。”

同一年,浙江馬雲公益基金會成立,並於次年4月作出首筆捐贈,設立了一億元人民幣的“杭州師範大學馬雲教育基金”。

浙江馬雲公益基金會為馬雲個人出資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兩年之內,基金會設立了馬雲鄉村教師獎,每年出1000萬元獎勵100名優秀鄉村教師,隨後又啟動馬雲鄉村校長計劃,投入2億元表彰潛在的鄉村教育家……

2015年,投資10億成立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會,資助香港青年創業,一個月後,出資百億臺幣成立臺灣青年創業投資基金會……

同年4月,馬雲聯手馬化騰,在寧波宣布成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

馬雲在接受采訪時曾袒露心跡:“其實我和太太在創業之初還沒什麽錢的時候就想好了,50歲之前賺錢,50歲之後要投入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現在有這個機會了,要趕緊實現自己的願望。之前我們花了大量精力做方向規劃、設立架構,現在終於做得差不多了。我感覺到自己已經50歲了,公益的事情要趕緊做起來,不能再拖了。”

這一種赤子的心跡,於今已劃出美麗的軌跡。

“我已經捐贈了(按目前的股價)超過50億美元的股票用於設立這個基金會。馬雲公益基金會聚焦於這樣幾件事,一是教育,二是環境,三是健康。這些是我們一直以來就集中在做的事。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個團隊,建立一種理念,去做我們認為是正確的事。因為我曾經是一名教師,我試著幫助更多的教師,所以馬雲公益基金會聚集於教育。”在4月9日的會談中,馬雲這樣向挪威首相剖白自己的心跡。

首富為首負:馬雲的公益哲學

這一軌跡,既是對馬雲所作承諾的印證,也是他個人對生命思考,對公益哲學思考的拓展。

“我認為,企業家就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科學家。當今,各國最大的問題都是經濟問題,而經濟問題的第一擔當者、第一責任人是企業家群體,我們必須要有這份擔當,必須要學習。希望媒體不要評比‘首富’頭銜,我最怕看到誰是首富,這樣的財富評比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並不好。我們不應該僅僅關註一個人的財富值,‘首富’應該是‘首負’,負責任的‘負’。”馬雲曾說。

這個‘負’,就是負責任。企業家精神宏闊而又細微的體現,在於以高效工作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也在於以高度情懷推進人類公益的進步。

時至今日,最令馬雲驕傲的,不是淘寶、天貓的GMV,而是他和阿里巴巴建立起的一套社會誠信體系。

雖然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今日已成為中國最大獨角獸公司,但馬雲創立支付寶的初衷僅僅是,“幫助中國人建立一個誠信體系”。

支付寶現在做成了“中國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公益性網絡平臺”。

據統計,2016年,包含來自淘寶公益寶貝、淘寶公益店鋪、淘寶公益眾籌、螞蟻金服愛心捐贈、網安誌願者及大眾評審等阿里巴巴業務產品公眾參與人次約45億,獲得公益捐助金額約4.9億元。

2014年,阿里巴巴布局農村戰線,用電商扶貧,著手解決農民“買進來”和農產品“賣出去”的問題,給農村和農民配備可持續發展的發動機。

天生自帶公益屬性的村淘項目隨即誕生。僅2016財年,就有超過800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零售平臺上完成超過200億元的銷售額。

重慶奉節縣草堂鎮竹坪村的貧困戶蔡茂林是受惠者之一。村淘服務站開業當天,他收獲了上萬元傭金。

換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讀到一組有意思的數據。

網購本身作為一種綠色消費方式,為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減排效應。據中國社科院數據,2016年,阿里零售平臺相當於貢獻減排3800萬噸二氧化碳,是709萬畝森林、近2個太湖水域產生的綠色效應。

索爾貝格還表示,在包裝、塑料等問題上,全世界都連接在一起。據菜鳥網絡總裁萬霖現場介紹,2016年由菜鳥牽頭發起的物流綠色行動吸引了全球數十家物流企業參與,成為了全球供應鏈和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截至目前,近100萬個全降解的綠色包裹已經送達消費者手中。

公益與環保,在於馬雲,在於阿里巴巴,每時每刻都是進行時。

價值與行為:馬雲的公益輻射

對於馬雲和蔡崇信以公益信托的方式設立基金的行為,比爾•蓋茨表示:“在中國公益事業不斷發展的這個關鍵時刻,這將會帶來極大的示範效應。”

這種示範效應,最直接和最快的反應,就在阿里巴巴內部。

在馬雲的影響下,公益早已延展為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一部分。2010年,阿里巴巴集團公開承諾,將拿出每年營收總額的千分之三,投入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由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和社會誌願者管理,關註焦點為水和空氣。這一舉動,創國內企業可持續公益行為之先河。僅2017財年,阿里巴巴通過集團公益基金實際捐贈支出超1.6億,共資助國內外項目76個,其中環境保護領域項目51個。

十余年來,從汶川地震,到江蘇阜寧大風災害,每一個需要援手的地方,都能看到阿里巴巴員工的身影,阿里巴巴集團為救災累計捐助,也數以億計。

在阿里巴巴,有一項著名大獎,無關業務、無關KPI,只關公益——“感動阿里獎”。此11年來這個獎頒發了6次,得主都是舍己為人的愛心員工,其中包括“最美媽媽”吳菊萍,她用雙手托住了從10樓墜下的2歲兒童……

不論是“潤物細無聲”的員工行動,還是危難時刻顯身手的公司表率,公益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的固定屬性。

“15年前,阿里巴巴在公司成立之時,就確立了以社會責任為核心的價值觀體系和行為準則。‘回饋社會’的理念已成為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阿里人為改善社會生活環境作出的貢獻,讓我無比自豪”。馬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57

英國首相宣布被迫提前舉行大選,難道脫歐英國更受傷?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於當地時間18日上午發表演講表示,“英國將於今年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 特蕾莎·梅稱,在脫歐公投後,英國需要確定性、穩定性以及強有力的領導。

難道是脫歐後,英國會比歐盟誰受到的傷害更多,以至於英國需要提前舉行大選來化解?

英國和歐盟失去了相互的依托,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脫離了歐盟的英國如能把英聯邦的力量發揮起來,其效用或許並不遜於歐盟。在全球經濟鏈條中,英國始終與大陸霸權有所分離,從來就不支持歐盟形成政治經濟統一協調的一致聯盟。特雷莎·梅的說法是,“脫歐”不會讓英國成為“內向型”國家,相反,英國將因此把目光放眼全球,成為一個“真正全球性的英國”。

硬脫歐,就是英國在短期內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並在最低程度上實現靈活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基本的降低關稅及相關商品交易等。如果英國直接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Article 50) ,英國將不會與歐盟協商任何新的協議,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將完全遵循WTO規則,這就屬於非常強硬地退出歐盟。

總體來說,脫歐對英國利大於弊,而對歐盟引發的壞處就比較多。目前脫歐影響的魔咒並未影響英國,各國都爭相與英國建立貿易關系。失去英國這個世界GDP總量排名第五的國家,歐盟在貿易、金融、就業等方面無疑會大受損傷。英國是歐盟的主要出口市場,倫敦擁有歐盟近一半的資產凈值,還有一些東歐國家十分依賴在英工作者的外匯收入。自1973年以來英國加入歐盟以來已交5000億英鎊會費,是第二大會費貢獻者,失去英國的預算支持對歐盟意味重大的經濟損失。

從政治力量上看,英國退出,破壞了歐洲一體化進程,會讓歐盟內部分裂力量增強,原本自相紛爭的歐盟更有進一步崩盤的危險。英國和歐盟失去了相互的依托,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脫離了歐盟的英國如果能把英聯邦的力量發揮起來,其效用或許並不遜於歐盟。同時,在恐怖主義日益猖獗的今天,英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安全及軍事系統。失去英國情報和軍事系統的依托,歐盟面臨著東歐動蕩的壓力。

英國脫歐帶來的挑戰可能真的被外界過度誇大了。特蕾莎表示如果英國與歐盟不能達成有利的貿易協議,將訴諸世貿規則,貿易合作並不一定需要貿易協定。同時英國脫歐也得到了美國新上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特朗普早就預言了歐盟的死亡,並發表了強硬的親英申明:“如果歐盟不想與美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合作,美國當然要選擇最親密的盟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15

突然宣布提前大選,英首相勝算幾何

英國突然決定提前大選,宣布得出人意料。

倫敦時間4月18日上午11點,複活節後上班第一天,唐寧街10號拋下“重磅炸彈”,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將於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梅講話結束返身走回首相府的身影尚未消失,現場記者炸開鍋不說,歐股隨即大跌,英鎊應聲跳水,首相府新聞主管辭職。

那麽,此前屢屢否認提前大選的梅這次為何出其不意?

名正言順進入脫歐談判

“自從去年夏天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之後,英國需要政治和經濟的穩定,我當選首相之後,正是與同仁們一起這麽做的。”梅在聲明中表示,“盡管普遍預測英國的經濟會受到脫歐負面沖擊,但我們看到,公投後消費者信心十足,就業和經濟增長都超過了預期。而且政府已經被授權向歐盟提出了脫歐申請,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短短幾分鐘的聲明中,梅陳述了提前大選的原因:來自上議院、下議院保守黨內部,在野黨工黨、自由民主黨和其他黨派,以及蘇格蘭議會等在脫歐問題上的各種反對聲浪越來越大,甚至企圖改變局勢。

“如果我們現在不舉行大選,他們就會繼續玩政治遊戲——我一直強調在2020年的大選期限之前不會提前舉行大選,但現在看來,為了保證政治穩定來面對脫歐談判,我們需要這樣做。”梅表示提前大選違背了她的本意,但這是審時度勢的決定。

梅走後,首相府前的記者甚至沖著正好由里往外走的外長鮑里斯·約翰遜大喊:“鮑里斯,準備好當首相了嗎?”

掀起軒然大波

正在伯明翰忙著地區選舉的工黨領袖科爾賓(JeremyCobyn)很快發表聲明對梅的決定表示歡迎:“這是給英國人民機會選出一個將多數人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同時,科爾賓指責現任政府在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失敗,而工黨會提供一個更好的替代選擇。

一直阻撓和抵制脫歐、不懈呼籲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的自由民主黨領袖法容(TimFarron)則直接呼籲選民行動起來:“提前大選將給選民們一個改變我們國家方向的機會……如果你想避免一個災難性的硬脫歐,如果你想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如果你希望英國是一個開放、寬容而聯合的國家,這是你的機會。”

這樣的呼籲在一個小時後竟然令自由民主黨收獲了1000份入黨申請。

已經宣布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蘇格蘭第一首相斯特金更是得意地認為,這是一個改變英國向錯誤方向發展的機會,她並疾呼“讓我們支持蘇格蘭”。

當地時間19日,英國下議院將最後對提前大選作出投票,梅必須獲得2/3的支持才能通過。但從目前各黨派的反應和歡迎程度來看,在議會得到通過應該沒有什麽懸念。

梅的勝算多大

英國輿論普遍認為,提前進行大選,是梅希望獲得重新授權,成為民選領導人。

很顯然,脫歐談判帶來的巨大變數,令梅對於自己從辭職的卡梅倫手中接過的首相一職感到缺乏民主體制下的“名份”。即便面臨著給工黨、自由民主黨等主要在野黨重新沖擊執政權的機會,梅還是要放手一搏,但勝算如何還拭目以待。至少從目前來看,若贏面不大,梅也不至於敢做出如此決斷。

再看各黨情況,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工黨一直在內亂中無法自拔,外界對工黨領導人的質疑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一些輿論甚至評價工黨是“扶不上墻的爛泥”。

自公投決定脫歐以來,工黨內部出現重大分歧,科爾賓被指在公投脫歐宣傳活動中懈怠,使大批工黨選民對公投本身了解不足,導致脫歐發生。在此之後,科爾賓的領導力受到極大挑戰,大批工黨影子內閣成員處於對科爾賓的表現不滿而相繼辭職,甚至要拉他下臺,黨內矛盾因此加劇。直到去年9月工黨舉行代表大會,他才在黨內選舉中勝出,連任黨首。

英國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由於2010年與保守黨聯合執政之後在很多執政理念上與保守黨趨同,大大影響了自由民主黨的聲望,特別是一些執政方針在聯合執政過程中被放棄而引起支持者的極大不滿,導致該黨在2015年大選中遭遇滑鐵盧。

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由於工黨內鬥持續不斷,很多對工黨感到失望的選民倒戈向自由民主黨。

在梅宣布提前大選之後幾分鐘內,就有自由民主黨議員湯姆·布雷克(TomBrak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由民主黨在去年10月就有預感可能會提前舉行大選,從那時起,他們就開始在各搖擺選區選定一些黨員,為奪取席位而做準備。”事實上,自由民主黨在反對硬脫歐的問題上態度一向明確,並以各種方式在民眾中作宣傳。

“就業問題是根本,如果我們留在單一市場,我們就能保證就業。”布雷克認為,梅應該清楚,接下來談判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會給英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按照YouGov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保守黨的梅支持率為44%,工黨的科爾賓為23%,自由民主黨的法容只有12%。

這樣來看,梅還是很有把握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16

英國首相梅:6月8日舉行提前大選

據BBC報道,當地時間18日11點15分,英國首相梅在唐寧街發布重要聲明,宣布提前進行大選,不過唐寧街此前一直以來都否認將在2020年前舉行大選。

去年9月,梅曾對BBC記者Andrew Marr明確表示,不會“提前選舉”。

梅表示,我們需要重新選舉,而提前大選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她說,“保證未來幾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唯一辦法就是舉行這次選舉。

梅稱,威斯敏斯特現在需要團結,但實際政府卻存在分歧;其他政黨反對政府的退歐方案,而這種反對會削弱英國和歐盟的談判地位;明天將就提前選舉的立法事宜進行推進,將在周三向議會提出提前選舉的議案供議員投票。該議案需要下議院三分之二的議員通過。

梅說,英國面臨的抉擇關乎領導力,英國將重新獲得貨幣、法律、邊境等的控制權,也將在歐盟外達成新的貿易協定。

梅宣布提前大選消息後,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

據路透社報道,歐洲證券波動指數上升6.3點至23.58,觸及今年高位。

據YouGov民調,當前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支持率為50%,工黨領袖科爾賓支持率為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19

英國首相梅:不排除上調個人稅的可能

22日據路透社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當地時間周六稱,如果她贏得6月8日的選舉,則不排除上調個人稅的可能。

特雷莎·梅和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在今年初被迫放棄了上調就業稅的計劃,因此前有批評稱,這一措施違反了他們在2015年保守黨選舉時的承諾。

有關6月8日提前舉行選舉的決定已經引發人們猜測,梅將在2017年的競選綱領上放棄此前不上調增值稅、所得稅或國家保險工資稅的承諾,以幫助減少政府的預算赤字。

當地時間18日,梅出人意料地宣布將在6月尋求提前大選的消息,並表示希望借此對處於歷史性脫歐進程中的英國獲得更大的掌控權。19日,英國議會以522比13的投票通過首相梅有關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的動議。

目前的民調顯示,梅領導的保守黨在選舉中有較大優勢,甚至有民調專家認為,幾乎可以確定保守黨將贏得大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08

全球頭條丨英國工黨稱執政後將廢除首相退歐計劃

——CNN——

【英國工黨拉票宣言:執政後將廢除首相退歐計劃】英國工黨宣稱,若能在6月的大選中獲勝,將會廢除首相梅的退歐計劃,工黨發言人斯塔梅爾周二指責首相梅的退歐計劃十分魯莽,並承諾工黨在執政後會維持在英國生活的歐盟公民權利,同時維持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聯盟。工黨的拉票宣言直接針對了首相梅的“硬脫歐計劃”,不同於梅主張的“一刀切”,工黨更加強調了退歐軟著陸。

——華爾街日報——

【白宮官員透露更多特朗普稅改計劃細節】白宮高級官員周二透露了更多特朗普稅改計劃的細節,據悉在特朗普計劃本周三公布的稅改方案中,對於那些稅賦由合夥人繳納的公司(pass-through businesses),企業稅最高稅率或由39.6%降至15%。包括大型律所、對沖基金,私人企業甚至特朗普自己的地產公司在內,美國有大量的公司采用的是pass-through制,以上公司在報稅時收入按照股東個人所得稅繳納稅賦,無需繳納企業稅。據美國非營利中立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估算,到2011年,這類企業的收入占美國企業總收入的54.2%。

——Reuters——

【Uber2020年要造會飛的出租車】Uber CPO Jeff Holden周二在Uber首屆Elevate VTOL峰會上宣布了一項計劃:到2020年時在得州的達拉斯-沃思堡地區(Dallas-Fort Worth)和迪拜世博會上展示“空中出租車”原型,並在2023年進行大規模生產, 未來用戶將可以通過Uber的APP預約飛行汽車服務。Uber的飛行汽車將采用垂直起降(VTOL)的方式,並將采用充電運行的模式。目前Uber已與多家商用飛機制造商,地產商和政府空管機構,就原型制造、停機坪和飛行網絡監管等事宜進行了商談。

——Bloomberg——

【特朗普移民庇護政令再遭美司法系統禁止】美國聯邦法院周二以違憲為由,禁止特朗普此前簽署的、要求扣留庇護城市聯邦撥款的行政令。特朗普於1月25日簽署行政命令,稱某些美國城市和地方政府蓄意地違反聯邦法律,為非法移民提供庇護,要求削減這些移民庇護城市的聯邦撥款,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和紐約等城市均榜上有名。周二的訴訟由舊金山市和聖塔克拉拉縣提出,兩地地方政府指責特朗普的禁令違法憲法。

——德國《商報》——

【聯合國警告沙特停止對也門港口攻擊】周二,聯合國官員警告沙特稱,沙特聯合部隊不應該攻擊也門叛軍掌控的荷臺達港口,因為該港口是負責對數百萬也門饑民進行食物援助的主要交通樞紐。沙特主導的聯合部隊進行的空襲實際上打擊了進口糧食等物資援助人道主義行動。現在,港口五臺起重機已經被摧毀,迫使數十艘船等待海上中轉船停靠 。

——CNBC——

【蘋果打造無人駕駛車團隊,吸納前NASA員工】據CNBC周二報道,蘋果公司邀請了前NASA機械專家及前特斯拉技術員組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團隊,雖然蘋果公司目前仍對雇傭名單保密,但它對無人駕駛領域的野心卻昭然若揭,在獲得在加州對無人駕駛汽車路測的資格後,蘋果一直在內部推動無人駕駛的研發,力圖在與汽車巨頭的對抗中分一杯羹。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風力發電容量超320億瓦,名列全球第四】印度中央電力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風力發電容量已經超過320億瓦,預計在2018年前能將風力發電容量增加至374億瓦。這讓印度成為繼中國、美國和德國之後,風力發電裝機量第四大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022

英首相發表競選宣言:英國將更強盛、更公平、更繁榮

當地時間18日,英國現任首相特蕾莎·梅召開媒體發布會,正式公布其所領導的保守黨針對6月8日大選的競選宣言。

梅表示,未來5年英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脫歐將決定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英國的經濟安全以及其未來的繁榮。因此,英國現在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強勁而穩定的政府來獲得對國家和人民最為有利的脫歐協議;英國前所未有地需要強大和穩定的領導來為努力工作的家庭通過脫歐爭取最大的機遇;英國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個清晰的計劃。“通過這個計劃,我們將為我們所有人建立一個更強盛、更公平、更繁榮的英國。”

承諾

保守黨的競選宣言由五大部分組成:1.有利於每一個人的強盛經濟;2.在變化的世界中強大而團結的國家;3.任人唯賢;4.老齡化社會;5.數碼時代的繁榮和安全。

保守黨的承諾包括:

為國家醫療服務(NHS)增加80億英鎊預算,要求海外員工和學生為享受NHS服務付費;

2020年之前增加對學校撥款40億英鎊;

支出更多於研發;

建造公路、鐵路、機場以及商業所需的寬帶;

上市公司必須公布高管薪資與普通員工薪資比例;

2020年之前將公司稅降至17%;

改革商業稅,增加重新評估頻率;

簡化稅收系統;

富有的退休者將承受社會照管成本;

將終止退休金的三重鎖定;(三重鎖定為英國政府2011年引入的政策,保證養老金隨物價、收益上漲或者2.5%三者中最高者上漲);

廢除免費的小學午餐,轉而提供免費早餐;

廢除保守黨在2015年競選宣言中不提高國家保險和收入稅的承諾,但承諾不提高增值稅;

將凈移民數降至10萬人,公司要雇傭外籍員工需額外付費;

封頂能源收費。

脫歐

對於脫歐,梅再次強調不會“半留半退”,但將與歐盟建立“深入和特殊”的關系。而英國將會因新的貿易關系而屹立於世界。

當被問及保守黨若能在此次大選中取得更大的優勢是否意味著“軟脫歐”更有可能,她回答稱,對“軟”“硬”脫歐之爭不感興趣,她只想得到對英國最有利的協議。

梅承諾,將秉持真誠的合作精神與歐盟進行談判。她認為有必要在兩年內與歐盟就未來關系達成協議,英國向歐盟交大筆會費的日子將結束。英國將在進行脫歐談判的同時進行貿易談判,英國將尋求與歐盟達成數額合適的“脫歐費用單”。

梅說,她依然相信如果達成不好的脫歐協議,還不如達不成協議。如果我們在脫歐問題上失敗,將帶來可怕後果。

移民

記者提問道,是否考慮過削減移民的影響?梅回答道,政府想要削減移民,是因為移民過多令低收入人群受到最大損害,工資降低,公共服務承壓。梅表示將減少和控制來自歐盟的移民,將保留熟練勞動力。

對於英國的自身狀況,梅表示:”不公平是我們國家靈魂的傷疤,我將在任何發現它的地方與之戰鬥。”梅列舉了一系列“戰鬥方式”,比如提高國家最低工資、恰當的權利和保護、封頂能源價格、提供更多的可負擔住房、強化經濟以提供世界級的公共服務、投資於技術並建設國家醫療服務(NHS)、為學校提供資金,以及設置支付社會看顧的計劃。

梅表示,要讓英國人民可以通過努力和才華獲得機會,不管他們來自哪里。

經濟

談及經濟,梅引用今日公布的數據,指出國家就業率提高。她承諾英國將成為企業成長的最佳選地。

梅預計,英國將在下個十年中期達到預算平衡;將簡化英國稅制,將不會提高增值稅,將堅持2020年下調企業稅至17%的計劃。

對於飽受爭議的取消養老金三重保護計劃,梅表示,此政策制定時退休者正處境堪憂,而如今年輕一代更需擔憂。養老金將繼續上漲,雖然取消了三重保護,但仍有雙重保護,養老金會隨收入和通脹中較高者上調。

而此次記者會中梅也一再被與英國上一任女首相撒切爾相提並論。《每日郵報》記者提問:“你將你自己視作撒切爾主義者嗎?”梅答道:“撒切爾是保守黨人,我是保守黨人,這是保守黨的競選宣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84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所有人幸福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在讓全世界所有人都幸福。“一帶一路”建設便是一項具體行動,通過促進各國合作,實現共贏共享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讓所有參與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從中受益,增進所有國家人民的福祉。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是具有跨時代意義、非常了不起的倡議。作為鄰國,日本理所當然應該加入到“一帶一路”倡議之中,並與中國合作一起造福各國人民。

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新型國際關系理論是緊密相連的有機整體。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我一直期待著主席就國際關系發表清晰明確的看法,令人高興的是,他提出了新型國際關系理論。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理論貫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人類夢想作為最終目標。對於主席提出的新型國際關系理論,我舉雙手贊成。

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進步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曾經經歷過的情形非常相似。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在被迫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後,日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也對日本的市場、產業、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現在中國不僅對美國,對很多國家都有貿易盈余。這說明中國在全球化體系中發展得很好,說明中國企業抓住了全球化的本質,獲得了利益。全球化是什麽?全球化就是以低的價格生產質量好的產品。各國人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能生產物美價廉產品的國家貿易盈余自然就會增加。如今美國的貿易赤字,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深受美國人民喜愛。在深受貿易赤字困擾的同時,美國更應該反省的是本國的生產模式。

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和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世界各國都非常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傾向。中國和美國早已是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美國有很多產業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產品,與此同時,美國也有諸如農業等不少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產業。特朗普政府急於求成,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暫時緩解美國的貿易赤字,但如果不改變美國的產業結構,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貿易赤字問題。相信美國國內會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特朗普政府停止目前的貿易保護措施,美國政府應該及時進行政策調整。

中國的不斷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中國強大後會走向何方表示擔憂。在關鍵時刻,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麽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主席的外交思想對於打消國際社會的擔憂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10月,十九大發表了非常精彩的報告,不僅對中國未來發展描繪了方向,還為解決世界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國際社會希望能進一步聽到中國的看法與主張,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相信通過媒體的客觀準確報道,世界各國將會越來越了解中國。(作者為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

來源:《人民日報》( 2018年04月09日 21 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71

大馬首相打壓異己拘律師

1 : GS(14)@2015-10-11 01:42:39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備受貪污醜聞困擾,對異見者的打壓變本加厲。繼前執政黨巫統黨員凱魯丁(Khairuddin Abu Hassan)上月因要求徹查貪案而被控「損害議會民主罪」後,其代表律師鄭文傑(圖)前日探望他後亦被捕。警方未透露會起訴鄭文傑甚麼罪名,但根據大馬國家安全法例,當局有權在未經審訊下拘捕疑犯一個月。他被捕後開始絕食,並發表聲明譴責當局「對爭取公義及真相的馬來西亞人作出粗暴恐嚇」,目的是把對抗納吉暴政及貪腐的人滅聲,手段令人髮指。鄭文傑曾是前首相馬哈蒂爾的親信,曾與凱魯丁走訪多個國家,要求當地政府調查納吉涉嫌收受一馬發展公司近7億美元(54.6億港元)賄款。二人被捕後,人權及法律團體批評當局拘捕異己的行動「令人恐懼及憤怒」。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0/19327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028

大馬政黨聯署籲踢首相納吉落台

1 : GS(14)@2016-03-06 03:14:28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圖)貪腐醜聞纏身,當地不同政治光譜下的58名各黨派領袖,昨日罕有發表聯署聲明,呼籲國民團結起來,將納吉攆下台。



前首相馬哈蒂爾牽頭

「我們呼籲所有馬來西亞人,不論種族、宗教、政治立場、年幼或年長,跟我們一起,從納吉政府手中拯救馬來西亞」。聯署的領袖包括執政黨、反對黨及主要民間協會組織的重量級人物。各派這次能摒棄分歧,全靠前首相馬哈蒂爾牽頭,他表明大家都有同一目標──將納吉攆下台。納吉自去年中被揭國家主權基金「一馬發展公司」數以十億計美元「失蹤」後,只承認收過6.81億美元(53億港元)海外「捐款」,拒絕辭職,反而狙擊執政巫統內的異己,並粗暴中止有關調查。馬哈蒂爾跟納吉劃清界線,上周退出巫統;正在獄中服刑的反對派領袖安華都表態支持納吉下台。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