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一直是CES的主要部分,雖然受PC市場的影響,電視機的銷量和增速已經難複昔日光彩,但中日韓的電視巨頭們仍舊會將最新力作和技術成果放在CES上展出。適逢CES 50周年,包括三星、LG、海信、長虹、TCL、松下、索尼、海爾等家電巨頭都在CES的“黃金地帶”中央館參展。
明爭暗奪搶占顯示市場
CES場館開放的前一天,在拉斯維加斯的曼德雷海灣度假酒店,從早晨8點開始,LG、TCL、海信、三星、索尼的新聞發布會依次密集展開,而有關彩電行業下一代顯示技術究竟屬於OLED還是量子點的討論仍舊在繼續,且當這些技術逐步應用至新產品,成本不斷壓縮的情況下,這場對抗變得更為激烈。
“目前,彩電行業正在進入以技術為核心的高階競爭時代,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有話語權,而量子點扮演的正是這麽一個角色。”TCL多媒體CEO薄連明直言。TCL是量子點技術的堅持者,在“This is SMART TV”全球新聞發布會上,TCL重推兩款高端副品牌XESS創逸電視新旗艦X2、X3,以及兩款概念產品,均為超薄量子點電視設計。
海信同樣是ULED量子點電視的極力倡導者,就在不久前TCL牽手海信變身為海信的面板供應商。在此次媒體溝通會上,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直接表明海信的技術與產品路線選擇,“在‘屏’的領域,海信會明確地朝著量子點顯示、繼而是QLED的方向發展。”
在收購量子點企業QD Vision之後,三星的量子點技術之路變得更為清晰,從上遊專利技術到材料研發,再到量子電視顯示屏生產以及下遊電視生產,三星無疑成量子點電視陣營的主要力量。
在CES發布會上三星一口氣推出了三款全新的QLED系列電視——Q8C、Q9C和Q7,並且一改避談OLED的作風,直言“相比OLED電視,我們認為三星的QLED電視更為適合客廳。”
而在OLED領域,LG SIGNATUREOLEDTVW正式亮相CES2017,其面板供應商LGD也在不遺余力的研發、生產、推廣OLED技術,計劃於2017年生產量達到200萬臺。在LGD的積極倡導下,邁入OLED陣營的廠商不斷壯大,創維、長虹都在過去的一年推出OLED產品,而在今年的CES現場索尼也發布了旗下首款OLED電視,表示“OLED屏幕的選擇可以給電視畫面更純粹的黑色顯示、更逼真的色彩、更強的對比度和更廣的視角。”
電視行業的“重要時刻”
2017年,無疑成為電視行業的“重要時刻”,全球電視機廠家走到了技術路線和業務發展各自不同的“十字路口”。伴隨消費需求升級,出於對畫質要求的提升,原有的LCD液晶顯示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有關OLED和量子點的技術探索也隨之展開。
所謂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相較於傳統的LCD液晶顯示屏而言,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自發光和柔性特征,從物理特性而言,他使得電子產品可以變得更輕薄、更省電。
OLED的優勢顯然易見,在小屏手機市場三星是OLED面板的主要供應商,但在大屏市場三星卻舍棄OLED技術,主要原因在於成本高昂。從生產制造工序而言,OLED的背板精細度更高,封裝有機發光材料極易受到外界空氣和水的影響,有機材料在蒸鍍過程中不易控制合格率和制造效率,良品率在生產成本方面造成的損失使得成本拉高。
從京東平臺搜索來看,同為55寸的量子點電視售價大約在四五千左右,而OLED售價則在2萬左右。索尼新發布的OLED電視將分為55、65、77三個尺寸,雖然其目前並未透露價格,但參考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的價格,即便是最小的55寸也要到兩萬以上。
不管QLED、ULED都是基於液晶顯示的基礎上來提升畫質,通過改善液晶面板的背光源,借助納米晶體來改善藍光的過多現象,來提升畫質。例如三星在新品中不斷提升深黑水準,減少光反射,來改善液晶電視的漏光問題。而海信則是通過local dimming(分區背光)技術,進一步和量子點顯示技術結合,來提升畫質。
對於量子點技術而言不可忽略的挑戰是,從去年開始上遊京東方、華星光電都斥千億級資本大舉進軍OLED產業,投建OLED面板的生產,對於OLED面板價格的拉低起到了極大幫助作用,很大程度助力OLED市場的拓展。
“LCD顯示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後續顯示技術有QLED、Micro LED、OLED等若幹方向。在技術路線以及商業前景選擇的十字路口,很能考驗電視廠家的戰略眼光。”劉洪新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縱觀今年的CES各大電視廠商都想通過陣營擴容、價格落地、穩定技術來為OLED或量子點技術增添正面對抗的籌碼,技術、價格、用戶心智是產品勝出的三大關鍵因素,但短時間來看,未來的三到五年,一種技術替代另一種技術的可能性不大,並行發展應該是更為現實的競爭畫面。
在已是”血海“競爭的智能手機市場,聯想集團(HKSE:992)的手機業務依然難言起色。
聯想集團公布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的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移動業務集團(MBG,包括Moto品牌和聯想品牌智能手機)的季度營業額約為22億美元,同比下跌了23%。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26%,同時,其市場份額同比下跌至3.5%。
就在發布財報的約兩周前,聯想剛剛宣布了原三星高管姜震出任聯想副總裁的消息,姜震將全面負責MBG中國業務的產品策略及產品管理,包括產品組合、產品規劃和運營。聯想MBG由喬健和 Aymar de Lencquesaing 二人共同擔任聯席總裁,前者負責中國業務,後者負責國際業務。姜震加盟之後,其匯報對象是喬健。
聯想希望通過換帥來扭轉手機業務的頹勢。不過,至少從這份最新的財報來看,姜震肩上的擔子還是不輕。
財報顯示,在上個季度,MBG的營業額為20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2%,稅前虧損為1.56億美元。更早的一季度營收為17億美元,同比減少6%,稅前虧損2.06億美元。
第三季度MBG的稅前虧損依然達到了1.12億美元。聯想CEO楊元慶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我們將徹底扭轉這項(指MBG)業務。
為了扭虧,MBG部門采取過非常多的措施,包括收購摩托羅拉、推出高端機型、人事調整,以及最近傳出的整合品牌線等等。
但是從三季度財報來看,仍然是歐洲、中東、非洲和拉美地區的銷量帶動了移動業務銷量的環比增長。對於中國市場的狀況,財報解釋到,由於采取了非低價格而獲得高銷量的市場戰略,因此在中國的收入繼續在下跌。
此前,咨詢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稱,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4.32億部,同比增長7%。其中,蘋果手機占比為17.9%,三星排名第二,占比17.8%。
相比之下,本季度內,聯想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跌了26%。這一局面也直接導致了聯想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下跌。在中國手機廠商中,華為,OPPO,vivo都是強大的競爭對手。在2016年第四季度,華為和OPPO分別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9.5%,6.2%。
移動業務對於聯想集團整個業績的影響也在繼續。財報顯示,集團第三季度營業額為122億美元,同比下降6%;凈利潤為9800萬美元,同比下滑67%。
除了移動業務之外,聯想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2%至85.98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包括服務器、存儲、軟件及服務)於第三季度的營業額11億美元,同比下跌了20%。財報稱,這一下跌同樣是因為受供應限制導致行業主要零件的成本增加。
看來,不只是移動業務,數據中心業務也有待找到增長的突破口,因為上述原因可能將長期存在。
財報顯示,三季度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占到集團總體收入的9%,移動業務占到18%,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占到70%。各部門業務占比和中期業績相比基本持平。
中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之一,不過作為後起之秀的中國面板企業目前的折舊成本卻明顯高於國外的競爭對手。因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呼籲,希望國家未來五年內繼續加大對半導體顯示和芯片產業的支持力度。
在3月5日下午的發布會上,李東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在半導體顯示產業中推行6%的增值稅率;二是保持國家對項目資本金投入的政府財政貼息政策;三是免除企業利潤轉增資本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李東生介紹說,半導體顯示和半導體芯片兩個產業的單個項目總投資均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其中資本金約占50%。在經濟較好的情況下,凈資本回報率很難超過10%。一旦出現經營環境不好的情況,企業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虧損。如中芯國際、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等企業均出現過這種情況。TCL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也曾經有過季度性虧損,平均資本利潤率5~6%。
中國企業過去幾年新投入大量資本到上述兩個產業中,像華星光電2016年年底宣布在深圳上馬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令國內面板產業的規模正快速趕上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之下,韓國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日本顯示公司、東芝半導體以及臺灣地區的臺積電、友達、群創等企業,在半導體顯示或半導體芯片產業已經營多年,其大部分資產的折舊已經計提完畢;而中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入巨大,當期折舊攤銷很大,成本競爭力處於劣勢。如,2016年,LGD的折舊和攤銷占比是11.4%,京東方、華星光電卻分別達到18%和20.7%。
所以,李東生說,國家曾讓半導體芯片企業享受“兩免三減半”或“五免五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按照6%的稅率征收增值稅,而半導體芯片和半導體顯示產業都具有投資金額大、回報期長等特點,希望“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及6%增值稅率政策也在半導體顯示產業中推行。
其次,李東生建議繼續保持國家對項目資本金投入政府財政貼息的政策。由於半導體顯示和半導體芯片產業的資本回報率偏低,導致新投建項目社會融資面臨困難。政府已經發了三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在前兩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中,對經審批的項目給予低息的資本金投入支持,通常占總項目投資額的15%,企業在未來十年分期回購政府股份。但從第三期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開始,基金利息已經按照銀行同期的貸款利率執行,使得企業的財務負擔較重。因此,建議繼續執行國家對重大項目資本金投入政府財政貼息的政策。
此外,李東生還建議免除企業利潤轉增資本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鼓勵企業以稅後利潤再投資新項目。據了解,韓國為了鼓勵企業在電子信息產業的投資發展,針對半導體顯示及半導體芯片產業新工廠設備投資的10%,直接抵減投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目前,中國半導體顯示及半導體芯片產業蓬勃發展,建議國家出臺類似的財稅政策,對這兩個產業的企業以稅後利潤再投資新項目的,即利潤轉增資本部分,免除企業所得稅,並返還利潤再投資金額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實習生麥舒瑜對本文亦有貢獻)
今年對於蘋果和三星而言,都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蘋果在經歷了多年銷量持續下滑之際,急需一款能夠幫助其挽回銷售頹勢的變革性的產品;而三星去年在出現重大危機的背景下,也迫不及待想要通過一款能夠證明自己實力的機型為蒙受的陰影洗白。兩者的較量正在暗暗撬動整個產業的格局。
蘋果引領行業變革
盡管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能夠創新的空間已經越來越有限,但這並不妨礙最偉大的企業無止境地創造。上海翰臨科技創始人CEO、電子工程博士陳越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智能手機最大的改變還是會集中在顯示屏和電池上,這些是最有希望迎來變革性技術的零部件。”
陳越猛認為,在電池技術上,也許還很難在短期看到新的突破,但是在OLED柔性顯示方面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隨著蘋果和三星的加速推動,OLED的普及將會越來越快。“雖然OLED屏幕並不是蘋果首創,但是蘋果使用後,將會對整個行業的增量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星此前已經在多款產品中使用了OLED曲面屏幕。根據外媒報道,S8基本會采用無邊全屏OLED,並把傳統的Home按鍵埋在OLED屏幕之下,這樣顯示屏看上去就是完整的一塊玻璃,而且OLED屏幕將更加省電。
但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的產品或許更能引領主流時尚。蘋果每推出一項新技術,這項技術就必然能夠成為主流。就好像iPhone並不是第一個使用指紋識別傳感器的,但是在2013年iPhone 5S采用了指紋識別技術後,這項技術就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多方消息透露,蘋果為了保證新iPhone的初期供貨,已經開始大舉采購零配件,最重要的零部件就是OLED屏幕。陳越猛表示:“蘋果可能也會和三星一樣采取無框的設計,讓整塊屏幕變成一塊完整的玻璃,而且在顯示效果方面會更加明亮和清晰。”不過蘋果一直沒有對外透露過關於iPhone新機型的任何信息,有傳聞稱除了OLED屏幕以外,蘋果還將采用無線充電和增強現實AR技術,並搭載雙鏡頭、防水功能升級到IP68、強化散熱等設計。
目前在OLED屏幕領域處於壟斷地位的三星的產能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韓國媒體近期爆料稱,蘋果和三星很可能已經簽署了高達26億美元的OLED面板訂單協議。蘋果預計將從三星顯示器訂購7500萬塊OLED屏幕,占全球OLED屏幕產量的14%,而更多的OLED屏幕將會由三星自己消化——三星電子將會接收56%的屏幕。此外,OPPO和vivo也將分別保證13%和10%的OLED屏幕份額。三星和蘋果對此都不予置評。
智能手機使用的AMOLED技術主要在三星、LG等掌握著屏幕核心技術的公司手中,包括蘋果等巨頭的湧入必然導致OLED曲面屏大規模缺貨。分析預計,蘋果iPhone今年最後一季度的銷量就將達到9000萬部。
國產手機廠商的“硬通貨”
由於三星不肯敞開供應,蘋果也開始想辦法通過其他廠商籌措到更多的OLED屏幕。此前就有消息稱,蘋果已經與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和輝光電、昆山國顯和柔宇科技六家公司秘密洽談OLED合作。
對於2017年的國產手機生產商而言,OLED曲面屏也將成為最為關鍵的“硬通貨”。此前傳聞稱,由於三星對華為限制OLED面板的供應,導致華為Mate9系列推遲發布。對此,深圳諦源光科總經理黃少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限量供應是三星的銷售策略,OLED並不會因此供不應求,整個市場成本和產能的變化不會太大。”
需求的激增將倒逼國產化進程,已經有多家國內面板企業稱今年實現量產。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位於昆山的OLED技術公司維信諾就已經投資300億元人民幣發展OLED量產計劃,預計今年產能能翻三倍左右。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電子也都透露了OLED面板產線進度以及量產時間表。
第一財經上個月報道稱,蘋果對京東方的AMOLED屏幕測試已經進行數月,並可能考慮明年將京東方加入供應商名單。京東方已經斥資1000億元人民幣在四川成都和綿陽建立了兩條AMOLED生產工廠。如果兩條生產線全部開動,年產量能達到160萬平方米的柔性AMOLED玻璃顯示屏。這比IHS所預計的2016年全球OLED產量的總和還要略高一些。
“中國企業正在實施OLED面板的大規模投資,對抗韓國廠商。而隨著中國企業大舉發起攻勢,布局尖端電子零部件的路徑變得越來越清晰,國產OLED面板未來發展很可能超越日韓。”張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對國產手機制造商的發展也是一個大好的機遇。”
研究機構Stifel預測,除了OLED屏幕,蘋果iPhone旗艦機型還將會整合進iPhone的3D感應技術。近幾年,蘋果公司逐步收購了多家與增強現實技術有關的初創公司,包括FlyBy和Metaio,並且已經將一些初創公司整合進了蘋果的相機部門。幾周前,多位華爾街分析師分享了他們對於蘋果可能采用的3D攝像頭相關的信息。
知名蘋果分析師、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池的最新報告指出,今年秋天將發布的iPhone 8的前置相機系統會追加紅外線發送模組和紅外線接收模組,借此可以進行臉部識別、虹膜識別,還可進行3D自拍。他還預測,iPhone前置相機系統采用的紅外線發送模組將使用蘋果和Lumentum共同研發的3D傳感技術。紅外線接收模組將由鴻海或夏普制造,前置相機由索尼制造。
作為下一代的新型顯示技術,AMOLED技術獲得了包括三星、蘋果等智能手機廠商的關註。三星等韓系廠商搶先布局拿下AMOLED市場主要份額,國內廠商也逐漸呈現追趕勢頭。
近年來,國內廠商紛紛加大對AMOLED技術的產業布局。但由於新增產能短期內難以匹配快速增長的需求,國內AMOLED產能暫時未能匹配上目前的市場需求。在量產的成熟度方面,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數據顯示,三星顯示2016年AMOLED面板的產能達到了4億片的目標。國內廠商產能能否盡快釋放成為沖擊韓系廠商AMOLED技術在國際上地位的關鍵。為此,國內廠商加速布局AMOLED產線。
國內廠商加速布局
作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AMOLED具備高對比度、色彩表現優秀、響應速度超快等多重獨特的技術優勢,適合用於柔性顯示以及VR等應用場景,成為OLED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並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根據IHS等研究機構的預測,2018年,AMOLED技術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將達29.7%。
由於韓國在AMOLED領域布局較早,以三星為首的韓系廠商在AMOLED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目前,全球AMOLED顯示產品的技術和產能主要由三星等韓系廠商壟斷。2016年前三季度,三星在全球中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97%。
近兩年,國內廠商積極進入AMOLED領域。雖然在AMOLED領域處於後發地位,國內廠商也逐漸呈現追趕韓企的勢頭。
2015年-2016年,京東方分別在成都和綿陽布局第6代AMOLED生產線,位於四川成都高新西區生產線預計在2019年實現量產。
而同為國內最早布局AMOLED的公司之一,深天馬經營管理的公司目前布局第4.5代AMOLED中試線、第5.5代AMOLED產線及第6代LTPS AMOLED產線,其中第5.5代產線在2016年實現向移動智能終端品牌大客戶量產出貨,目前正處於產能和良率的提升中,第6代產線預計在今年內投產。同時,深天馬已經搭建完成基於AMOLED 技術的柔性項目開發平臺。
作為AMOLED主流背板驅動技術,成熟掌握LTPS技術能夠更好的為AMOLED提供支撐。在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高分辨率、大尺寸、觸控一體化、柔性顯示等差異化需求快速增長,中高端市場加速向以LTPS、AMOLED為代表的先進顯示應用技術切換。根據IDC預測,至2020年,LTPS和AMOLED在高端市場的滲透率將各達50%。
上周,深天馬發布相關公告,擬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廈門天馬100%股權和天馬有機發光60%股權,標的資產估值作價約107億元,將進一步完善其在LTPS、AMOLED高端顯示產業鏈的布局。
“本次重組完成後,深天馬將進一步整合包括廈門天馬、天馬有機發光在內的旗下各公司的研發、運營、采購、市場、客戶等資源,包括將天馬有機發光第5.5代AMOLED生產線相關經驗在武漢天馬正在建設的第6代AMOLED生產線上快速複制,未來將包括柔性顯示技術在內的領先技術導入量產時,亦能夠較快實現突破,有利於公司保持並且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深天馬證券管理中心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由於韓國在AMOLED領域布局較早,因此盡管國內廠商趕超意願明顯,客觀來講,短期內,包括京東方、深天馬在內的國內顯示面板企業與三星在量產的成熟度等方面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提升良率
手機可以隨意卷曲、智能硬件隨身攜帶,這或許是AMOLED帶給人們最大的想象空間。智能手機高端市場加速向以LTPS、AMOLED為代表的先進顯示應用技術切換,根據IDC等研究機構的預測,至2020年,柔性將占到整個AMOLED智能手機應用的40%以上,並將不斷提升。
過去,AMOLED技術尚不成熟,低良率、供給有限成為阻礙市場化的技術壁壘。
目前,市場上AMOLED(特別是柔性顯示產品領域)良率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未來AMOLED產能的逐步釋放帶來的成本下降對於進一步拓展市場具有更大幫助。深天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領先的顯示面板企業已在持續推進研究、開發AMOLED,特別是柔性AMOLED顯示技術的應用。未來,隨著良率進一步提升、產能進一步釋放、成本進一步降低,將為AMOLED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
此外,要實現柔性顯示市場化,不僅僅需要顯示面板具備柔性顯示功能,還需要其他配件也具備柔性顯示功能。比如在手機顯示方面,不僅僅要求屏幕做成可彎曲、可卷曲、甚至可折疊,還需要手機的集成電路板以及外殼等相關配件也具備可彎曲、可卷曲、甚至可折疊的效果。
4月11日,在國際知名雜誌《PLOS醫學》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極少吃新鮮水果的人相比,經常吃新鮮水果的人罹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性血管並發癥的風險明顯降低。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近1億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在9.7%,這一發現對他們來說,無疑有著重大的意義。糖尿病在中國呈快速增長趨勢,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低糖飲食已經成為了一個慣性思維。但在中國開展了一項涉及50萬人的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後,上述研究表明,新鮮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血管性並發癥的風險。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新鮮水果富含微量元素(比如鉀),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和其他各種對身體有益的活性物質,而且不含或只含有少量的鈉或脂肪及熱量。但是水果中所含的具有甜味的糖分,使人們擔憂水果的攝入對糖尿病可能有一定的危害(比如使血糖控制更困難),以致中國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都不吃或極少吃水果。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牛津大學陳錚鳴教授介紹,研究結果將為現有的(包括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指南,在倡導提高新鮮水果攝入方面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依據。如果這些保護作用代表因果關系,那麽對這一進步改善中國及其他地區糖尿病的預防和管理將起到積極作用。
在中國及許多其他亞洲國家,近幾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劇上升。然而,有關水果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並發癥的影響究竟如何,全球的研究證據還非常有限。
此研究從中國10個不同地區招募了50余萬年齡在35-74歲的成年人,采用問卷調查及體格檢查等采集了大量的數據,並通過住院記錄及常規死亡報告系統,了解調查對象的健康狀況。經過七年的追蹤隨訪,研究觀察了近1萬例新發糖尿病。此外,在加入研究時已經患有糖尿病的3萬余名調查對象中,觀察到1萬多例各類血管並發癥以及3400例死亡事件。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與新鮮水果攝入水平的關聯性。
在基線調查時,約有20%的研究對象每天都吃新鮮水果(主要為蘋果、桔子等)。此外,約有6%的人從不或極少吃新鮮水果。糖尿病患者中不吃水果的比例(19%)為無糖尿病的3倍(6%)。
和不吃新鮮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新鮮水果者七年隨訪期間新發糖尿病的風險下降12%。在加入研究時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新鮮水果的攝入也顯示出對健康的明顯益處,每天攝入100克新鮮水果可以使糖尿病患者中的總體死亡率降低17%,大血管並發癥(例如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降低13%,小血管並發癥(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的風險降低28%。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牛津大學杜懷東博士認為,這是全球首個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同時證實新鮮水果攝入與糖尿病發生以及發展的保護性關聯作用,分析時調整並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因素對研究結果的潛在影響。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表示,大多數中國成人只吃新鮮水果,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更多攝入加工水果或果汁。這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麽研究能得出比較清晰而明確的水果保護作用的結果。
當地時間19日,英國議會以522比13的投票通過首相梅有關6月8日提前舉行大選的動議。
據英國2011年通過的固定期限議會法案,梅需要得到下議院三分之二的支持才能進行提前選舉。
18日,梅出人意料地宣布將在6月尋求提前大選的消息,並表示希望借此對處於歷史性脫歐進程中的英國獲得更大的掌控權。梅表示,“保證未來幾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唯一辦法就是舉行這次選舉,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英國正在走向團結,而威斯敏斯特(議會)卻在分裂。
根據英國《國會固定任期法》的規定,下次大選應在2020年。梅選擇的這個時機,距離英國上次選舉不足兩年,距英國脫歐公投10個月,距她入主唐寧街10號僅9個月。
目前的民調顯示,梅領導的保守黨在選舉中有較大優勢,甚至有民調專家認為,幾乎可以確定保守黨將贏得大選。
據新華社報道,韓國民調機構17日就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發布調查結果顯示,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領跑其他候選人。
據民調機構“真實計量器”當天發布的調查結果,文在寅所獲支持率為44.4%;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位居第二,支持率為22.8%。兩人差距超過20個百分點。此外,自由韓國黨的洪準杓、正義黨的沈相奵和正黨的劉承旼排在第三至第五位,支持率分別為13%、7.5%與5.4%。
與上周調查結果相比,文在寅與安哲秀的支持率均有所下滑,但安哲秀的下滑幅度更大。另外三名候選人的支持率均有所上升。
因前總統樸槿惠遭彈劾被罷免,新一屆韓國總統選舉由原定的今年12月提前至5月9日舉行。目前,各候選人展開激烈拉票大戰,民調支持率波動較大。
調查顯示中國近七成女性名下有房(21世紀經濟報道/圖)
個體或合夥經營者、公務員、事業單位女性名下有房比例前三。
2017年6月28日,在第十二屆中國女性消費高層論壇上發布的2017《女性生活藍皮書》顯示,被調查女性中近七成(69.6%)名下有房。
其中,與他人共有住房的占比45.9%,自有住房的占比23.7%;名下無住房的占30.4%。
上述報告論壇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婦女雜誌社、華坤女性消費指導中心、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單位共同主辦。
該調查也發現,被調查女性名下房產狀況呈現出個人和家庭收入、學歷、職業差異。
1、個人收入越高,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也越高。
比如月收入10000元及以上的被調查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最高,達到81.5%。
2、家庭收入越高,女性名下有房產的人數比例也越高
根據家庭收入進行的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家庭月收入2萬元及以上的被調查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最高,達到82.9%
3、學歷越高,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也越高。
本科學歷被調查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為73.1%,碩士及以上學歷被調查女性名下有房產的比例為81.7%
4、個體或合夥經營者、公務員、事業單位女性名下有房比例前三。
根據職業進行的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在被調查女性中,個體或合夥經營者名下有房產的比例最高,為80.3%;其次是公務員,為78.2%;第三是事業單位人員,為75.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目前已經披露中報的三家上市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常熟銀行)合計的涉房貸款余額為5195.13億元,較去年年底的4512.91億元增長了15.12%。
“三家上市銀行的情況應該並非個案,從行業整體來看,涉房貸款的規模仍在提升,不過,增速確實明顯放緩;另外,從銀行的個體的數據還是可以看出來差異化的選擇”,有銀行業分析師近日對記者表示。此外,央行發布的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也顯示,涉房貸款增長勢頭回落。
目前已經披露的上市銀行中報顯示,三家上市銀行合計的房地產業貸款(開發貸)余額為2553.8億元,較去年年底2375.82億元增長了7.49%。
具體來看,平安銀行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由去年年底的1467.34億元、占比9.94%,增至今年中期的1588.15億元、占比9.96%;此外,該項業務的不良貸款率由0.06%上升至0.63%。
華夏銀行去年年底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為901.19億元,占比為7.41%,而今年中期貸款余額增加至955.24億元,但占比降至7.29%。
常熟銀行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由去年年底的7.29億元、占比1.1%增至今年中期的10.41億元、占比為0.15%。
住房按揭貸款余額方面,三家銀行今年中期合計為2661.33億元,較去年年底的2137.09億元增長了24.53%。
其中,平安銀行去年年底的按揭貸余額為852.29億元(占比為5.78%),今年中期則上升至1244.79億元(占比為7.81%);華夏銀行去年年底為1238.41億元,今年中期為1366.72億元,占比也由10.19%增至10.44%;常熟銀行今年中期為49.82億元,較去年年底的46.39億元增長了逾3億元,但是占比下降了0.37個百分點。
事實上,不僅是銀行的半年報繞不開房地產業的話題,上市房企的中報也多次提及銀行,部分房企與銀行的關系還在加深。
H股上市房企旭輝集團2017年中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總負債由去年年底的293.91億元增至395.57億元;融資成本總額約為人民幣11.2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61億元增加31.1%;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債務的加權平均成本(包括銀行及其他貸款、境內公司債券及境外優先票據)為5%,而去年年底為5.5%。
從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具體融資結構來看,境內銀行貸款總規模由去年年底的58.77億元上升至98.49億元;境外銀行貸款由去年年底的76.9億元上升至153.1億元;境內公司債券由去年年底的101.41億元降至97.74億元;境外優先票據由去年年底的56.83億元降至46.24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發現,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大幅度增長的負債由境內外銀行貸款支撐,而債券和票據融資規模都是負增長。
上述增長還是在宏觀調控收緊的背景下完成的。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超過40個城市密集加碼推出調控措施,包括收緊購房資格、房貸政策、嚴格限制預售、收縮銀行信貸額度、提高利率等等。
北京城建今年中期的長期借款由去年年底的102.46億元增至168.04億元,增幅為13.47%,公司對此的解釋是“銀行借款增加”。截止到今年中期,該公司總部及子公司可使用授信額度總計616.63億元,已使用額度302.53億元,尚可使用額度314.10億元;而截止到去年年底,該公司合計可使用授信額度279.4億元,使用額度181.49億元。
榮盛發展今年上半年共申請銀行授信總額度534.44億元,授信額度已使用287.44億元;去年年底,該公司共申請銀行授信總額度454.85億元,使用218.72億元。
陽光股份也強調,該公司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信情況良好,與國內主要商業銀行保持著良好的長期合作夥伴關系。
雖然今年上半年銀行與房企親密依舊,但是如果分季度觀察,二者的關系已經有了降溫的苗頭。
央行7月下旬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9.72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1.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3.0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的38.1%,比一季度占比低2.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0.1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4.9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速較去年年末低1.1個百分點。
央行有關人士表示,6月份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合同期限為269個月,比去年12月份縮短了兩個月。此外,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降低。今年6月份,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平均抵借比,也就是當月批準的抵押貸款金額與抵押品價值之比為59.3%,比上年12月份低2.1個百分點。
該人士同時表示,房地產信貸增長勢頭回落,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和期限均有所下降,這些變化有利於抑制房地產泡沫,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張歆 本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