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年社區里,並不總是熱鬧,但那是“有溫情的地方”。圖為YOU+北京蘇州橋店公共空間。 (南方周末記者 張雪彥/圖)
年輕人的荷爾蒙、生活與社交方式,被置於一個有限空間中摩擦、碰撞,所激發的能量與活力超乎想象。於是,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因群居而產生化學反應的青年社區誕生了。
王鵬飛搬進來住的時候,整棟公寓算上他,只有3戶。
這是一幢新奇的公寓:剛進公寓門,擡頭就是一張花哨的彩繪墻。大廳里亂糟糟的,到處堆著水泥磚。王鵬飛學的是美術,那張彩繪的水平實在不怎麽樣,但“總比沒有好吧”。
由高露潔廠房改造而來的公寓,每一間都被設計成LOFT結構,當時的房租2000元左右。房間里的紅色管道和消防噴頭,也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在他看來“挺有意思的”。
這個看起來雜亂,有著工業質感的公寓,有一個洋氣的名字:YOU+國際青年社區(以下簡稱YOU+)。
王鵬飛此前從沒住進過這種公寓,不過從2012年6月的那個暑天,他拖著行李走入公寓的那一刻開始,一種新公寓模式開始在國內發軔。
目前,以YOU+、自如寓為代表的青年公寓,正迅猛在全國複制擴張。至2015年12月底,YOU+在三年間開了11家店,全國已有近萬名年輕人投身到21世紀的群居生活中。
這些青年公寓的房間設計時尚,但只有二十多平米,“小得像監獄一樣”,逼著住戶花更多時間,與各色人等待在一個“像客廳又不是客廳”的公共區域里。
按照房產中介鏈家旗下的青年公寓“自如寓”於2015年對住戶的調查,超過60%的住戶年齡在25到35歲,白領居多,30%左右從事IT互聯網行業,60%有過海外求學或生活經歷。他們在同齡人中年收入較高,是一群“生活獨立,觀念開放,能夠接受新型的租住產品,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年輕人”。
正是這群年輕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置於高度共享、頻繁社交的居住環境,試圖在繁忙都市中重構親密的鄰里關系。這種主動選擇之中,蘊含著一種新穎又懷舊的生活哲學。
“每天下了班,經過餐桌的時候,看著這一群人,覺得自己是群體中的一部分,這種感覺已經很好了。”YOU+住客劉輝說。
“當時,YOU+可不光是沒有名氣。”王鵬飛對新事物的好奇和期待蓋過了公寓所有缺點,於是,在剛入住的那段時間,他每夜就睡在“乒鈴乓啷”的裝修噪音里。
2012年6月1日,全國首家YOU+在廣州鳳凰新村正式開業。王鵬飛入住後的一個多月內,133間客房滿租。
說不出是哪天,王鵬飛突然發現,YOU+多了許多人。大家開始互稱“家友”。“那時所有人都坐在大廳里”,YOU+的兩位創始人劉洋、劉昕也坐在一張“不知道從哪兒淘來的很醜的沙發”里,和他們的每一個種子客戶熱情打招呼。
就在公寓大廳里,劉洋看到了“群居”帶來的化學反應。年輕人的荷爾蒙、生活與社交方式,被置於一個有限的物理空間摩擦、碰撞,所激發的能量與活力,幾乎超出了劉洋的想象。
“2011年啟動這個項目時,定位是一個平臺,有共同標簽的一群人,會形成不同圈子的社區,所以品牌的名字才叫‘YOU+’。”劉洋說,YOU+即“你,還要加上其他人”之意。
在王鵬飛眼中,這個青年社區就是他們“玩”出來的。氛圍最好的時候,整層樓的人夜不閉戶,共享空調,共享外賣,“你有了難了,絕對有人挺你,就鐵到這個程度”。
“YOU+並沒有主動去倡導一個社區,這種社區文化氛圍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沒有誰給你指一條道。”
自如寓業務中心負責人苗婧擁有同樣感觸。“有了公共區域之後,我們發現大家就開始玩轉了。”
房產中介鏈家旗下的“自如”創立之初,只不過想改善下年輕人“一塌糊塗”的租房狀況。一年後,自如旗下的“自如寓”——這一與YOU+類似的青年社區品牌創立,“自如”開始真正發揮公共區域價值。“不管是一兩百平還是七八百平,有了場所,才會有發生。”
為了讓居住在青年公寓中的這群年輕人之間的化學反應,良性且持續地發生,催化劑必不可少。
苗婧說,“自如寓”招募了二十多個“自如管家”,“產出持續的、有頻率的活動”,並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做幕後支持,這些活動就是帶著住客夜跑,學插花,做小蛋糕等。
作為YOU+北京蘇州橋店的店長和運營官,王家豪最重要的工作是“帶著大家玩的同時,去連接他們”。連接的方式並不複雜,除了把新入住的人拉進微信群做自我介紹,不過是“每天拎一箱啤酒,誰來了拿一瓶”,想盡名目吃喝玩樂。
苗婧對“自如管家”提的要求是:“一個優秀的自如管家可以熟練地背出12個人喜歡踢足球,20個人喜歡打桌遊。”
範乃振已經能熟練地背出哪幾個家友的酒量最好。今年讀大三的他每天晚7點至淩晨1點,在YOU+北京蘇州橋店的酒吧吧臺兼職做調酒師。這里的雞尾酒賣得並不貴,最暢銷的是喜力啤酒。由於家友們常常喝得興起而忘了時間,他總是加班陪聊,卻不長工錢。
白天,掛上一張寫著價格表的黑板,酒吧變成了咖啡館。37歲的雷陽在這里做咖啡師。半年前,他還是一名結構設計工程師。他和每一個人講咖啡,每一個人卻給他講創業。他這才學會了“A輪B輪”“天使投資人”,只不過在他眼里,和他從前“拿著設計圖紙去找老板,有了錢就投入生產”沒什麽兩樣。
支阿姨聽不懂年輕人嘴里的創業。她只負責每天燒兩頓飯,給十幾個孩子吃。“他們總說我的菜淡了。該吃得清淡點。”YOU+在她眼里,和從前的筒子樓差不多。她第一天來時,被保安攔下,問“你進來幹什麽,我們這兒都是年輕人”。如今,她和年輕人坐在一張沙發上,連著同一個wifi,一起玩手機。
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走在社區里,並不總是熱鬧。但在廚房周圍,飯桌旁邊,如劉輝所說,那是“有溫情的地方”。
公眾廣泛認識YOU+及這種居住方式,是在YOU+被貼上“小米公寓”標簽之後。
2014年8月,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宣布領投YOU+的A輪融資,YOU+由此走上快速擴張道路。7個月後,三千多個房間投入北上廣深,迅速住滿。YOU+聯合創始人蘇菂稱,YOU+至今已在全國簽下20棟樓。
YOU+還提出了“青年創業社區”的概念。據蘇菂介紹,在全國第一家“創業社區”即北京蘇州橋店,創業者占比約40%。他們試圖在居住空間構築創業生態,配比了一定數量的成功企業家、媒體、法務、財務、金融從業者和投資人,其中包括愛國者董事長馮軍,幾位YOU+聯合創始人也住在這里。
據南方周末記者向多位家友了解,一些創業者確實在社區內找到了合作夥伴,甚至整個團隊都是鄰居。但一位接近核心管理團隊的家友透露:“合夥人層面也在討論,到底是做創業社區,還是創業者的生活社區。畢竟這還是一個居住場所。”
“現在YOU+做大了,關註度也更高了,但動作有變形的地方,人情味下降了。”今年是王鵬飛住在YOU+的第3年,鄰居換了一批又一批,慢慢歡迎會和歡送會都懶得辦了。
除了著名的“三不租原則”(45歲以上的不租,結婚帶小孩的不租,不愛交朋友的不租),YOU+還設立了內部投票制,每季度由家友投出最受歡迎與最不受歡迎的人,後者強制退租。但王鵬飛表示,“實際上YOU+沒有踢走過一個人”,包括“三不租”,也“只是個說法而已”。“不愛交朋友的人,他會來嗎?”
風頭正盛的YOU+面臨諸多質疑。其中包括空氣、采光、漏水等產品質量問題。據劉輝介紹,北京蘇州橋店開業不久,就曾爆發過集體抗議的“甲醛事件”,家友大會也受到工作人員阻撓,一度造成YOU+封鎖媒體,去知乎上刪帖等緊張局面。“我同意外界的所有批評,他們說的都是準確的,而且並不誇張。”YOU+住客劉輝說。
“我調整了2年產品,才有現在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烏托邦的基礎模樣,但還有非常多的不足。”劉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美國總統初選第二戰,桑德斯讓最被看好的希拉蕊吞敗,他不抹黑對手,但批華爾街貪婪、自貿協定剝削,換來選票相挺。 西諺曾云:「三十歲前不信社會主義是無情,三十歲後還信社會主義是無知。」但七十歲後還信社會主義呢?日前美國總統新罕布夏州初選,原先最被看好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敗在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手下。這位以社會主義者自居的七旬老翁,能在全世界最資本主義的國家獲擁戴,要歸功他「局外人」及「均貧富」的主張。 他是政界一匹孤狼 游離兩大黨外,誓顛覆體制 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民調,希拉蕊這次在新州初選,只獲四四%女性選民支持,比對手桑德斯少十一個百分點。據美國廣播公司(ABC)調查,四十歲以下新州民主黨女性選民,近七成支持桑德斯,三十歲以下更逾八成。想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總統的希拉蕊,如今卻面臨女性同胞棄她而去的困境。 桑德斯能成功挑戰希拉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局外人」身分。雖然去年四月宣布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桑德斯並非正式註冊的民主黨成員。踏入政壇超過四十五年,桑德斯絕大多數時間都游離於兩大黨外,他也是美國議會史上任職最久的獨立議員。 同樣是特立獨行,桑德斯和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 不同:川普口無遮攔、四處傷人,桑德斯卻不出惡言,面對攻擊時他也不抹黑對手,而是正面解釋自己的政策。加上他過去言行一致,矢言顛覆現有體制,格外有說服力,吸引不少對現況不滿的選民。 他不屑宣蒙捐款 斥貧富不均,激起選民憤慨 另一原因是他的左傾路線,桑德斯認為當前窮人困境是富人造成的。他曾表示:「我不屑富豪的捐款,我只向平民大眾募款。」至今他收到三百七十萬筆個人捐款,創下美國史上最多個人捐款的紀錄,平均每筆捐款為二十七美元,捐款者多到甚至塞爆他的募款網站。 德國媒體《德國之聲》日前走訪新罕布夏州一位女選民格林諾(Peggie Greenough),她沒有餘錢可捐款,但她和丈夫及三個兒子卻挨家挨戶幫桑德斯拉票。格林諾因久病須長期服藥,但保險公司只支付一部分費用,她每月須付三百美元,這對她是巨大負擔,她認為這是政府和大藥廠狼狽為奸。上次選舉格林諾支持希拉蕊,「但她沒有為我們做任何事,現在我們唯一希望就是桑德斯的理想,我們的革命叫希望。」在選民眼中,桑德斯的「理想」,正是他和傳統政客如希拉蕊最大不同。從指責華爾街「貪婪無情」、批評自由貿易協定是「富人剝削窮人」,桑德斯對富人們貼上為富不仁標籤,痛斥社會貧富不均,激起多數民眾的憤慨。《政治家》(Politico.com)引述共和黨選舉策略師邦臣(Ron Bonjean) 的說法,桑德斯的選戰本質是「左翼民粹運動」(left-wing populist movement)。 但實踐理想的代價,不會因為道德口號就一筆勾結。 最大難題是財源 政見落地,首當其衝就是錢桑德斯的政策如果落實,結果就是要大幅加稅。例如,對醫療保險,桑德斯主張「單一支付制」,即主要由政府負擔醫療保險。《經濟學人》預估十年就要花十四兆美元,要將美國工人八.四%的所得拿來繳稅才足以支付。艾莫力大學(Emory University)教授索普(Kenneth Thorpe)曾計算,桑德斯的計畫每年會短缺超過一兆美元資金,相當於美國一年GDP的六%。事實上桑德斯所屬的佛蒙特州,在二〇一四年就放棄「單一支付制」,原因正是須大幅加稅。 桑德斯還鼓吹擴大社會安全計畫,若依照他對富人課稅的計畫,這將使年收入在一千萬美元以上家庭,其聯邦邊際稅率達六七%,也就是每多賺一美元,有近七成要繳稅,若計算各州地方稅,稅率將更高。 雖然桑德斯主張對投機活動課稅,不過人們可以賣掉資產,使資本利得稅很容易被規避。教育民眾財政知識的機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ommittee for Reaponsible Federal Budget)計算,桑德斯對未來十年的預算收入,至少高估三兆美元。 桑德斯還反對自由貿易協 定,從過去美、加、墨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到近來美、日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他看來都是圖利大財團。然而如英國《電訊報》專欄作家路易士(Matt Lewis)指出,關稅降低讓美國民眾能買到更便宜的外國商品,這些受惠者也有窮人。桑德斯反對自貿協定,但若維持關稅壁壘,民眾只能買更貴的本國貨,窮人並不會因此變更好。 桑德斯的理想與真誠無庸置疑,但任何政策不是看主張者是不是好人、出發點是否良善,而是要看其成本效益。這是桑德斯旋風給人們帶來的啟示。 撰文者楊少強 |
首爾最貴地段的江南區、一坪約百萬元台幣,有一條為紀念首爾與伊朗首都德黑蘭締結姊妹市而取名的「德黑蘭路(Teheran-ro)」,短短三.五公里,原本是大財閥如三星、現代等總部大樓的所在地,現在舊區卻注入新血,有了七家新創育成中心,匯聚創投、風險資本家,以及無數的新創公司,折射出韓國新創生態圈的蓬勃生機。 這些新創育成中心,各有來頭。功能最多元,規模也最大的「夢園」(D.Camp),由韓國二十家銀行出資五千億韓元(約台幣一三八億元)成立。六層樓的獨棟大樓,提供八十個免費座位和設備,讓年輕創業家不花一毛錢,便能專心在此築巢逐夢。 兩年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和兒子郭守正到此參訪,不僅簽下合作備忘錄,還捐贈了包括筆記型電腦、顯示器等硬體設備。 毗鄰的「新創者聯盟」(Startup Alliance), 背後金主是LINE的母公司、入口搜尋網站NAVER,出資一百億韓元(約台幣二.七四億元),任務是串聯官方與民間網路業者、電信商,帶領韓國新創團隊揮軍海外市場。 亞洲唯一、全球第三座Google創業園區,落腳在現代集團大樓的地下二樓;諾基亞(Nokia)的通訊研發中心也設在德黑蘭路。 在這條新創街上,政府也沒缺席。由韓國中小企業管理處成立的「TIPS Town」,負責提供政府資金,與私募基金和加速器(編按:為新創業者提供資金、指導、人脈、訓練、活動等支援)合作,投資新創公司;首爾市政府成立的「開浦數位創意園區」(Gaepo Digital Innovation Park)預計九月開幕,瞄準物聯網和金融科技。 如今,江南區幾乎每天都會舉行與新創企業有關的會議或活動,七家新創育成中心把投資、人際網、空間等創業生態系統的要素結合起來,形成良性的生態圈,人才、資源、資金和培訓,一次到位。 有別於美國矽谷,許多新創公司如臉書、推特等,都是在大學「玩樂」中誕生;在韓國,新創公司被當成「事業」,由政府號召大企業出錢出力,形成新創生態圈的三大特色。 第一個特色,政府揪財團打群架,建立起完善的生態系統。 「亞洲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出各項鼓勵新創的政策與計畫,但也逐漸發現到,僅僅獎勵新創企業的成立,無法直接複製另一個矽谷。」台灣新創競技場執行長黃蕙雯指出,更多的資源應該放在建構強健的在地生態系統。 扶植新創的育成中心、加速器等,台灣也在做,韓國和台灣有何不同?黃蕙雯指出,韓國政府號令大企業掏錢支持新創,並統整分散在各政府部門的新創計畫,這種打群架的模式,在「新創一條街」充分展現。 舉例來說,政府成立的韓國風險投資公司(Korea Venture Investment Corp)提供二十億美元資助韓國創投,目前已催生三百八十個新的創投基金,成為年輕人創業的活水。 此外,韓國中小企業管理處和十八家創投基金合作,以一比五的出資方式支持新創,也就是當創投基金對一家新創公司投資十萬美元,政府將投資五十萬美元,最高達到創投基金投資規模的七倍。目前,已有九十家新創公司分別獲得六十萬美元的投資。 他,開拓O2O旅遊平台靠韓流魅力,打進中國市場旅遊O2O(從網路到實體)平台「在首爾」,就是其中一家受惠於政府和創投聯手投資的新創公司。 「政府和天使基金的投資,是創業的第一桶金。」當初募集到三億韓元,讓三十四歲的李敬俊有了第二次創業的機會。 二○一○年「在首爾」創立時,主要是出版中文旅遊雜誌,一三年轉型為旅遊平台,以中國遊客為目標,提供自由行的行程規畫、旅遊地圖、觀光巴士、購物網站等O2O服務。 一四年,「在首爾」獲得韓國創投K Cube投資七億韓元;一五年再獲Nice集團注資三十億韓元,用來拓展電子商務。李敬俊指出,借助韓流風靡中國的力量,針對中國消費者打造購物平台,讓觀光客透過「在首爾」網站,一次購足各種流行的伴手禮、美妝、服裝等商品。 由於瞄準中國市場,該公司有九成員工會講中文,目前微博有一三三萬粉絲、雜誌讀者達三萬人。 韓國新創生態圈的第二個特色,是透過「學長拉學弟」的引領方式,帶來人際網的加乘效果。 黃蕙雯指出,韓國的新創育成中心講究傳承,例如「夢園」以校友、學長姊制來引導新創業者;加速器SparkLabs則有類似當兵的「梯隊」制,因此,在短短二、三年就孕育出一百多個新創團隊。相較於韓國新創的集體性行動,台灣顯得單兵作戰。 不僅如此,創業成功的韓國企業家也搖身一變,成為天使投資人或成立私募基金,在創業路上,以學長身分拉拔學弟,形成良性循環。 他,投入Fintech領域推理財機器人,用戶超過20萬Newsy Stock共同創辦人文景祿,就是受到學長們創業精神的感召,原本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韓國資誠(PWC)上班,也曾在香港寶來證券工作的他,在二十九歲那年毅然辭職創業。 文景祿投入的創業領域,正是時下最夯的金融科技(Fintech),為投資人提供量化的選股資訊及理財機器人的股票推薦服務。「這項服務是在一二年八月,股市表現不好時推出的,對象是需要準確數據和量化分析的專業投資人。」目前用戶超過二十萬人,每月收費一百至五百五十美元,早在對外募資之前,就已損益兩平。 去年一月,距離文景祿創業僅兩年半,這個新創公司就被韓國移動媒體企業聯盟 Yello購併,文景祿更登上了《彭博商業周刊》評選的「五十位亞洲之星 」榜單。 韓國新創生態圈的第三個特色是:在創業之初,就制定全球發展目標,首爾只是跨足世界的跳板。 近年來,簽訂多個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韓國政府以全球市場為舞台,推行「K-Global」計畫,提供新創公司進軍海外市場所需的一切支援,包括品牌和行銷策略。 雖然首爾人口約一千萬人,密度高且相對同質,是創業者練兵的理想實驗場,但群聚在首爾的創業家都深諳,他們的市場在海外。 他,開發企業通訊軟體「創業的第一天,我們就全球化」開發出企業通訊軟體「JANDI」的Toss Lab,是韓、台、日共同創設經營的跨國新創公司。Toss Lab目標很明確:「從創業第一天,我們就全球化,同時在台、韓、日本上線。」目前JANDI已有三萬個台、韓、日企業用戶。「我們將通訊及檔案管理功能整合在一起,讓企業及團隊內部溝通及合作更加便利。」Toss Lab經營策略經理金秀英解釋。成立不到兩年,Toss Lab已募得四五○萬美元的外部資金。其實,在選擇投資者之際,他們就以「得到創投在市場人脈和策略布局的協助」為主要考量,例如日本軟銀創投及台灣心元資本,幫助他們順利進入日本及台灣市場,韓國創投HnAP則有東南亞市場經驗。 「政府的最大作用在於,打造良好的生態系統,讓年輕人實踐夢想,同時,讓創業的成功故事激勵更多年輕人,勇敢創業。」夢園總經理金光鉉對韓國新創發展,下了樂觀的注解。 撰文 / 鄧麗萍 |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
伴隨著目的地旅遊等垂直旅遊電商的大熱,民宿、短租等概念日漸興起。但與發展多年商業酒店相比,這些搭載分享經濟熱潮的住宿地依然面臨著運營機制不成熟,住宿條件良莠不齊等諸多問題。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這是態客想做的。
態客定位為精品民宿指南,目前滿足用戶瀏覽、收藏等部分功能,“現階段更希望態客被放在用戶手機里關於閱讀的文件夾,而不是出行。”態客創始人吳偉告訴i黑馬。
在他看來,市面上並不缺一個預定平臺。預定的前提是基於喜歡,態客希望先建立用戶信任的基礎,讓用戶在做決策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有辦法解決,用戶可以通過瀏覽頁的電話盡可能準確的了解。”
吳偉透露,態客上展示的內容由百里挑一的試睡員現場體驗釆集後上傳分享。在態客註冊的用戶均可以報名成為“試睡大師”。審核通過的試睡員,可以選擇態客上收錄的一家民宿免費入住,要求是撰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體驗、入住的有趣故事、對該家民宿的評分,並提供自己拍攝的照片。目前已經有近萬人報名參與試睡員審核。
事實上,除去一些話題討論和專題以外,態客上的內容都是由試睡員提供的。這也讓態客能以一個9人的團隊,從近萬家民宿中篩選出三百多家精品民宿上線。
對於民宿的選取標準,吳偉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在地性,選出在旅遊目的地具有當地特色的;二當代性,獨特不是目的,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比如要有設計感、有逼格、有顏值;三日常性,符合民宿本來的特質,就像在朋友家住了幾天一樣。
吳偉告訴i黑馬,態客面向的消費群是18-35歲的城市中產階級,追求生活品質,經常旅行,被人定位為文藝青年,買無印良品,喜歡民謠或搖滾樂...
換句話說,態客希望這部分中產解決更詩意的消費時間。“這群人的需求長時間被忽略了,需要喚醒激活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
在資本方面,2015年態客獲得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數百萬元天使投資,2016年4月初拿到阿米巴資本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投資。
但是,對於這個不到十人的團隊來說,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激發用戶瀏覽分享參與的同時,態客未來仍然要面臨如何變現、用戶留存率等諸多問題。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
伴隨著目的地旅遊等垂直旅遊電商的大熱,民宿、短租等概念日漸興起。但與發展多年商業酒店相比,這些搭載分享經濟熱潮的住宿地依然面臨著運營機制不成熟,住宿條件良莠不齊等諸多問題。
如何在這樣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從眾多信息聚合中,篩選出適合適合自己的民宿,這是態客想做的。
態客定位為精品民宿指南,目前滿足用戶瀏覽、收藏等部分功能,“現階段更希望態客被放在用戶手機里關於閱讀的文件夾,而不是出行。”態客創始人吳偉告訴i黑馬。
在他看來,市面上並不缺一個預定平臺。預定的前提是基於喜歡,態客希望先建立用戶信任的基礎,讓用戶在做決策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有辦法解決,用戶可以通過瀏覽頁的電話盡可能準確的了解。”
吳偉透露,態客上展示的內容由百里挑一的試睡員現場體驗釆集後上傳分享。在態客註冊的用戶均可以報名成為“試睡大師”。審核通過的試睡員,可以選擇態客上收錄的一家民宿免費入住,要求是撰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體驗、入住的有趣故事、對該家民宿的評分,並提供自己拍攝的照片。目前已經有近萬人報名參與試睡員審核。
事實上,除去一些話題討論和專題以外,態客上的內容都是由試睡員提供的。這也讓態客能以一個9人的團隊,從近萬家民宿中篩選出三百多家精品民宿上線。
對於民宿的選取標準,吳偉稱,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在地性,選出在旅遊目的地具有當地特色的;二當代性,獨特不是目的,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比如要有設計感、有逼格、有顏值;三日常性,符合民宿本來的特質,就像在朋友家住了幾天一樣。
吳偉告訴i黑馬,態客面向的消費群是18-35歲的城市中產階級,追求生活品質,經常旅行,被人定位為文藝青年,買無印良品,喜歡民謠或搖滾樂...
換句話說,態客希望這部分中產解決更詩意的消費時間。“這群人的需求長時間被忽略了,需要喚醒激活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
在資本方面,2015年態客獲得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數百萬元天使投資,2016年4月初拿到阿米巴資本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投資。
但是,對於這個不到十人的團隊來說,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在激發用戶瀏覽分享參與的同時,態客未來仍然要面臨如何變現、用戶留存率等諸多問題。
原來我是一個正直的,對是非善惡感受強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則,有堅持的熱血青年,並且還是個聰明的,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來源:羅永浩(ID:smartisan2013)
文丨羅永浩
一九七二年,我出生在吉林省和龍縣龍門公社,那是我父母被下放的地方。據說他們是失手懷上了我,本來是想墮胎的,但是鄉下的醫療衛生條件很差,出於安全的顧慮,他們才沒有把我打掉。
“你看你,多危險,龍門公社的醫務所但凡靠譜一點兒,你就不能來到這世上了。”我稍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經常拿這樣的話來逗我玩。在意識到生命苦樂參半之前,我無知地為此出過許多身冷汗,誤以為能來到世間是一件格外值得慶幸的事情。
他們的玩笑有時候會使我對如果我沒來會是什麽樣子的可能性遐想不已,鉆牛角尖的時候,我會連續想上好幾天。由於那時候我還不是一個無神論者,所以需要照顧到的可能性比現在多了很多倍。
在我長大後看到很多反映類似“殘酷青春”這樣的主題的文藝作品之前,我還以為我的青少年時期過得還算順利。我後來發現我經歷過的很多真實事件,比如我小學的時候被幾個人渣般的老師輪流摧殘(一個老師派兒子來打我,另一個老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誣陷我是小偷),比如我在中學的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定期被一群學校附近的大幾歲的流氓無端羞辱和毆打,比如我離開校園之後跟一個女孩子熱戀但她一直對我隱瞞著她的妓女身份等等,這些事情放到這些作品主人公的生命里,都會成為一個足以使他們殺人放火,或是徹底頹掉成為一個虛無主義者的充分條件,實際上,這些事情放在真實的生活里,對大多數人好像也是這樣的結局。但是在我身上,這些好像只能讓我紮紮實實地難過一段時間就過去了,甚至沒有留下什麽陰影。作為一個心理素質奇差、隨便有點什麽事情都會瞬間就緊張出一身冷汗的笨蛋,我又漸漸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內心強大、擇善固執的好青年^_^
堅定地選擇做一個好人,讓我在面對鋪天蓋地的流氓和道德感模糊的笨蛋的時候心理上充滿自信和鄙視,但有些人給這種理直氣壯的鄙視另外起了個名字叫道德優越感,不知道為什麽,一件本來好像無比正當的事情因此又顯得面目可疑了。
和那個時代的很多傻男孩一樣,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都以為女人是對男人的長相全然不感冒的,所以二十來歲也沒顧上讓我的嬰兒肥退下去,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女朋友被一個帥哥勾走。二零零六年深夏,我看到深夏老師的文章“帥哥都是小甲魚”,看得我老淚縱橫,唏噓不已,在王力宏的“愛你就等於愛自己”的背景音樂聲中,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做了深老師的鐵桿粉絲。
長得難看又打心眼里熱愛婦女,為了親近婦女,我想我應該是下意識地讓自己練就了花言巧語的本事。由於這方面我天分好,態度又比較務實,所以基本上還很順利。不過如果有得選,我還是寧可笨嘴笨舌,然後帥得氣貫長虹。
有時候,你也會碰到在閃亮的人格和有思想的頭腦面前兀自巋然不動的固執女孩。如果你同樣固執地喜歡她,就不得不考慮快速減掉五十斤肥肉。
回想起來好像無限漫長的青春期里,除了每個孩子都會感到迷茫的性問題之外,暴力問題也常常讓我感到非常困惑。在我校某個同學被“敵校”的某些同學打傷後的報複行動的計劃會上,我以我認為很正常的方式詢問了受傷同學的受傷原因,結果換來的是一堆白眼和“這個節骨眼上,你還問這個有勁嗎?”的表情。為了不被夥伴們孤立,我在心里不是很理解的情況下,以超出實際需要的積極性參與了群毆,換來了大家的諒解和尊重,然後我們得知我校同學挨打受傷的直接原因是他之前調戲了敵校打人同學的女朋友。
讓我繼續困惑的是,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了人的同學中的大部分人這時候仍然紛紛表示“這不重要”。終於讓我明白了他們只關註本幫還是外幫,本班還是外班、本校還是外校之後,他們給我造成的新的困惑是:他們看武俠小說的時候,竟然對小說中的人物的“武德”非常挑剔。(這幫精神分裂的家夥後來和我一樣長大成人走進社會娶妻生子,在某些時期的晚上七點鐘,他們會指著電視屏幕對老婆說,他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不過他們要是想分家我們就得殺過去幹掉他們。然後看著孩子迷茫的臉愛憐地點點頭說,對,會死人的,不過這是必須的,對分裂主義分子你決不能手軟。)
如果不幸生在一個這樣的國家里的小地方,成長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肯定沒有人能在思想上給你很大的幫助,除非有奇跡。很多時候,不要說幫助,就連能互相理解和溝通的人也很難找。除了性和暴力,我在青春期的最主要的煩惱就是幾乎找不到能暢快交流想法的人,總感覺身邊的人好像不是笨蛋就是壞蛋。(好在我自己在很多方面也非常笨,所以也經常被他們嘲笑,於是大家心平氣和)這樣想來,那時候我把退學後的大部分時間用來讀書或多或少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了。只是那時候我過於熱愛文字了,以致於把瓊瑤全集這樣的都通讀了一遍。我是我認識的男人里,唯一一個通讀過瓊瑤全集的奇男子。
我做了教師以後,有些和我一樣生長在小地方的學生來信說,他們在身邊找不到能溝通交流的朋友,感到很孤獨。而且到處都是善意地摧殘他們的長輩,整天打擊他們拒絕同流合汙的信念,搞得他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的堅持和這種堅持的價值了,問我如何保持飽滿的情緒和旺盛的鬥誌。對於孤獨的問題,我想限於條件,只能用讀書的方式來解決,至於肯定自己的堅持和價值,我自己長大的時候自我調節的方式及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我不斷聽到那些在人品和能力上都讓我由衷鄙視的長輩們對我說,你不要生氣,中國的事兒就是這樣,你生氣也改變不了的,其實你到哪兒都一樣,一定要學會適應環境,你不要太較真兒了,差不多就行了,你這樣的態度到哪兒都吃不開......這種話聽得多了,我就慢慢明白了,哦,原來我是一個正直的,對是非善惡感受強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則的熱血青年。
過了些年,這些長輩們再次見到我的時候又驚訝地說,咦?你怎麽和小的時候一模一樣?一點都沒變?奇怪,你還是這個臭德行怎麽沒被人搞死?嗯?聽說你小子混得還挺好?我勸你還是小心點吧,你這麽臭得瑟沒什麽好下場......這種話聽得多了,我又漸漸明白了,哦,原來我是一個正直的,對是非善惡感受強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則,有堅持的熱血青年,並且還是個聰明的,有勇有謀的熱血青年。
創業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最重視的,是創意、能力和資源,而不是年齡和資歷。
文|黑馬哥
黑馬說:
創業當然是要做好準備、積累行業經驗,但是創業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它重視創意和能力,而不是年齡。
這些青年創業者們,在很年輕時就已開始創業,他們如今功成名就,已成為青年創業者的案例,希望能給年輕人們借鑒。
又是一年青年節,有許多年輕且富有夢想的小夥伴們在校園里開始萌動創業的想法。
對此,許多創業導師都曾諄諄教導,年輕人要積累經驗再開始創業更好。
因為,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曾經被追捧的90後創業者的項目跌落雲端。
那麽,年輕人該不該開始創業呢?
黑馬哥倒是認為,創業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最重視的,是創意、能力和資源,而不是年齡和資歷。
創業不打無準備之仗是條不變準則,但是,只要你對市場和用戶足夠了解。雖然他們在創業時經歷了失敗和波折,但最終,他們都成功站穩了腳跟。
通過總結,我們發現,這些在少年時期就創辦自己事業的創業者們,失敗的項目,都為他們日後真正的成功積累了資源、人脈和經驗。
借鑒他們的經驗和經歷,或許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創業前進行自我積累這件事。
國內篇
NO.1 王健 魔方網CEO
出生時間:1988年
首次創業年齡:14歲,創辦頁遊媒體07073
魔方網CEO王健雖然年輕,但也可以稱得上是遊戲領域創業的“元老”了,自從他在2002年創辦07073網至今,已經有13年了。對於當年創辦07073,王健的總結是“創業要有興趣”。當然,這也和生活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關系,王健從小就開始接觸網絡,小學時是打遊戲,初中開始瀏覽網頁,高中時他已經是資深網民和遊戲迷,並且學會了網站設計和維護。為了便於更多的人交流網遊經驗,他創辦了07073,起這名字是因為當時17173如日中天,它是“1”,他的網站就要是“0”。
王健的成功也托了入行早的福,當時網絡競爭並不激烈,他的網站追隨當時火爆的遊戲開討論區,很快就聚集了大批用戶。2004年時,一家蘇州的遊戲公司想投放廣告,不滿18歲的王健拘謹地談成了第一筆生意,對方投入了4000元做了半個月的廣告。從此,王健開始學習網站經營,07073開始了商業之路。
2007年,在創業上嘗到甜頭的王健又去啟動新項目,這時網站因事故關閉,導致了其他項目也沒有資金來源從而失敗。1個月後網站重新開啟,但也已受到打擊大不如前。2009年,他關註到,網頁遊戲經歷了2008年的開荒,開始進入井噴期,熱度早已超過了端遊。王健接受了投資商的註資,將07073從遊戲論壇改變為頁遊垂直媒體,正式註冊公司,並轉戰沈陽。這也是王健真正“入行”,思考行業發展、運營一個創業公司的開始。2011年,07073獲得百度1000萬元戰略投資。
2012年,在07073穩定運營的基礎上,王健啟動了魔方網的計劃。這時,手遊已經勢不可擋,王健計劃做一個全新的手遊媒體。2013年7月,魔方網獲得了經緯創投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在2014年6月發布了移動遊戲玩家平臺“魔方遊戲寶”。今年年初,魔方網宣布,完成了1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創投,經緯創投跟投。這也是移動遊戲媒體行業最大的一筆A輪融資。
NO.2 蔣磊 鐵血網CEO
出生時間:1984年
首次創業年齡:17歲,創辦鐵血網
蔣磊的創業經歷,說起來和王健在某些方面是類似的,那就是少年天才“把興趣變成職業”。自小希望做個科學家,迷上軍事、想自己造火箭大炮的蔣磊,在2000年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材料系。
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後,蔣磊有更多的時間瀏覽軍事網頁,閱讀軍事小說。當時的電腦和互聯網遠沒有現在這麽普及,蔣磊發現很多軍事網站很不人性化,閱讀小說很不方便,搜索引擎也不發達,尋找軍事小說很不方便,於是就萌生了自己創辦網站,整合軍事相關資源的想法。一開始網站叫“虛擬軍事”,後來更改為“鐵血軍事網”。沒有資金支持,剛開始蔣磊的網站只能將自己的網頁掛在其他網站上,使用免費空間,直到第一桶金的到來。
2004年,蔣磊和同學湊了十多萬元註冊了北京鐵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不久之後,當時已是國內知名軍事類網站的鐵血網也獲得了100萬元的投資。可兩年之後,100萬就燒得差不多了,依靠廣告和付費閱讀的盈利模式並不足以支撐網站的生存。已經被保送清華碩博連讀的蔣磊決定輟學,全力經營鐵血網。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磊考慮通過代理軍品賺錢。他寫了Email給20多家國外軍品品牌廠商,只獲得了美國阿爾法軍品的回複,他掏了自己的1萬塊錢買了17件M65野戰風衣,沒想到產品一上線就獲得了歡迎,一天功夫,就賣出了11件。
至此,鐵血網一直跌跌撞撞尋找的商業模式浮出水面。2007年,軍品電商鐵血軍品行成立。2008年,鐵血獨立電商部門成立,2011年,鐵血推出了自己的戰術裝備品牌龍牙。
NO.3 季逸超 Peak Labs創始人
出生時間:1992年
首次創業年齡:17歲,開發猛獁瀏覽器
少年極客季逸超,在高三時推出“猛獁1”瀏覽器,大一時推出的“猛獁4”瀏覽器,成為iphone上個人開發瀏覽器中下載量最大的產品,被評價為“重新定義了瀏覽器的標準”,並獲得Macworld 2011特等獎。
這又是一個和生活環境分不開的故事。父親是北大教授,母親是IT公司高管,季逸超幼年時在美國生活和學習,小學二年級時才回到北京。憑借著流利的英語,他被招進學校的機器人競賽隊伍,從此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知識。被Linux神話影響,季逸超迷上了操作系統研發。在高中階段,季逸超一共開發上市了7個蘋果App。
不過,猛獁瀏覽器嚴格來說其實還不算季逸超的創業項目,因為他認為創業做瀏覽器沒有前途,也表示不會在猛獁瀏覽器里放廣告,而是堅持收費,並面向全球市場,這也使得他拒絕了一切投資。
除了猛獁,季逸超還有一個代表作是Rasgueado輸入法,它可以解決iPhone輸入法文本選擇困難的問題,用戶可以在鍵盤上操作選詞。
在一次關於自己開發的產品的演講後,季逸超邂逅了紅杉資本的投資人。但不想接受投資的季逸超拒絕了,他不願意被資本所約束,不想用在開發上的腦力和時間被財務報表所占據。但最終,他被徐小平的建議說服了:成立一個實驗室,投資人不過問研發方向,讓他自由發揮。2012年2月,季逸超在微博上宣布,他已獲得真格基金徐小平和紅杉資本的天使投資,成立了Peak Labs,目標是做最狂、最新鮮的事。季逸超辦理了休學手續,全力投入開發程序之中。實驗室的研發方向由創始人的技術特點決定,從興趣出發,團隊成員民主決定。
2012年10月,實驗室第一次發布會,推出了三款產品,其中包括猛獁5瀏覽器。2015年3月,Peak Labs又推出了Magi,這是一個能夠回答複雜自然語言問題的搜索引擎,憑借出色的知識網絡與信息處理技術,當你搜索時,它能直接給出你答案,而非列舉網頁鏈接。
NO.4 舒義 力美科技創始人、CEO
出生時間:1985年
首次創業年齡:19歲,創辦博客網站blogku
2010年,舒義成立北京力美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國內移動營銷解決方案,相繼獲得IDG、KPCB兩家知名海外投資機構的近3000萬美元風險投資,2015年,力美科技宣布解除VIE結構,準備在國內創業板上市。
力美科技已經是舒義的第三次創業了。家境艱難的舒義和做生意的生父一樣有著經商的本能,他的創業,完全是自己不斷摸索和試錯的結果。2003年上大學之後舒義才接觸到了電腦,立刻迷上了互聯網,他做區域互聯網起家,做了一個“四川大學生網”,幫大學生發兼職、社交等信息。2004年,19歲的舒義在網上偶然認識了紐約大學畢業的華裔艾德維,兩人隨後創建了博客網站“blogku”。“我們做得比方興東還要早。”舒義說。
當年創業的舒義,據他回憶,極其興奮,仿佛自己就是新一代的互聯網領袖一樣。但現實是骨感的,如同許多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一樣,網站沒有辦法盈利,四處借錢找投資未果,舒義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為了賺錢,生活拮據的舒義只好去打工,但舒義的優勢在於敏銳的商業嗅覺,2007年,舒義再次開始了征程。不過吸取了之前互聯網創業的教訓,他開始務實了,覺得做媒體太難,還是互聯網廣告代理比較靠譜。舒義創辦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成都力美,它的主營業務很簡單:代理地方網站的廣告。在一線城市,與互聯網相關的公司已經太多,而二三線城市還是未被充分發掘的市場。當時正值騰訊在成都開放大成網,尋找廣告代理商,舒義提出免費為騰訊做成都地方站的外包,靠這個條件拿到了騰訊的代理權,並免除了第一年的保證金。他和騰訊簽訂了一百多萬元的任務,當年完成了1100萬,自己賺了500萬,收獲了第一桶金。
隨後,力美接下了騰訊在武漢、重慶等地的廣告代理。錢賺到了,舒義卻迷茫了。接下來要做什麽?他覺得這樣下去做一個土豪暴發戶,是沒有前途的。他開始到處去旅行,參加各種會議,和各種業內人士聊天,學習知識。2009年,安卓和iPhone手機開始受到大量關註,舒義決定轉戰北京,開始代理移動互聯網廣告。2011年,力美科技獲得IDG投資1000萬美元,2012年,獲得IDG、KPCB的2000萬美元投資,奠定了在行業中的位置。
2014年,也有人稱之為移動營銷元年,移動廣告也在這一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現在,力美已經實現了通過RTB技術對受眾進行移動程序化購買,並對接了谷歌、芒果、廣點通等多個移動廣告交易平臺,實現中國日均超過40億的競價請求;並已經在積極開拓海外業務,目前力美DSP全球流量的日均競價量已經達到100億。
NO.5 尹桑 一起唱創始人
出生時間:1992年
首次創業年齡:20歲,創辦KTV 團購App一起唱
尹桑高中赴美讀書,後來被美國賓利商學院全額獎學金錄取,就讀的是冷門的創業學,不過他把這門學問學以致用了。有感於學校衛生欠佳,他發起了一個校園家政O2O項目。之後又瞄準學校內部和大型超市的差價,做起了生活品配送。這兩項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不過他仍舊認為,這不算是創業,甚至不能叫做企業,因此,大二時,他決定放棄學業,回國創業。
尹桑認為,傳統的KTV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了,因此,他把目光瞄準了KTV團購,一家家跑遍了南京所有的KTV,和經理簽團購協議。2012年8月,一起唱官網上線,首日下載量超過2000,訂單達到160。然而,想靠一己之力撬動整個KTV市場談何容易,半年後,網站就陷入了用戶增長停滯期,甚至以往的客戶都以為他們已經倒閉了。
總結了經驗教訓後,尹桑再次出發,這次他開始從硬件系統切入。他研發了智能點歌系統,允許消費者提前點歌,同步到APP,嵌入了跨包社交和K歌錄音分享等功能。2012年底,他偶遇IDG投資人李豐,沒有商業計劃書,沒有PPT,一番談話,讓他得到了對方的認可。截止到2014年,一起唱已經接受了IDG的三輪融資,公司估值已經超過億元。
NO.6 黃愷 遊卡桌遊總設計師
出生時間:1986年
首次創業年齡:20歲,制作《三國殺》遊戲
一款時隔7年仍舊活躍在桌遊市場的遊戲《三國殺》,就是出自於當年只有20歲的大學生黃愷之手。他當時也沒想到,自己上課走神設計的“三國殺”遊戲紙牌能在短時間內就賣出了10萬副。
讀大一時,學遊戲設計的黃愷接觸了在國外已經有五六十年發展歷史的桌遊,加上當時國內非常流行“殺人遊戲”,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設計一款“不插電”的遊戲,讓人面對面交流,而不是像電子遊戲一樣緊握鼠標、盯著屏幕。至於怎樣靈光一現,有了用三國人物作為遊戲人物的念頭,黃愷說,自己都很難說清楚,因為靈感總是很難琢磨的。不過,他從小就喜歡三國故事,熟讀《三國演義》、《三國誌》等,他明白三國故事肯定是遊戲的好題材。於是,三國殺卡牌就這樣畫出來了。好在他本身是學遊戲設計的,這也做得更專業了。
2006年,黃愷開始在淘寶上賣三國殺卡牌,沒想到大受歡迎。於是,畢業後的黃愷沒有去找工作,他和杜彬、李由三個小夥伴一起成立了北京遊卡桌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黃愷擔任總設計師,他們湊出5萬元發布了第一批正式產品《三國殺》。之後,遊卡桌遊也推出過其他桌遊產品,但還沒有一款能夠在影響力上超過《三國殺》的。2011年,杭州邊鋒全資收購遊卡桌遊,遊卡桌遊原產品設計部門的員工由黃愷牽頭負責《三國殺陣面對決》這款產品的設計和發行工作。
海外篇
NO.1喬丹·凱西 Eventzy CEO
出生時間:2000年
首次創業年齡:12歲,創辦遊戲公司Casey Games
創辦自己的公司時,愛爾蘭男孩喬丹·凱西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CEO。和其他00後一樣,遊戲是他的日常消遣,9歲那年,他突然迷上了一款名為《企鵝俱樂部》的遊戲。為了把遊戲玩得有模有樣,凱西經常逛各大遊戲論壇並和玩家交流。他逐漸發現,自己對編程技術的興趣甚至比遊戲本身還要大。於是,凱西讀完了很多連大人都覺得相當枯燥的編程教材,學會了編程,他第一次萌生了創作遊戲的想法。
有一天,他踢球時突然來了靈感,想到自己以前玩過的經典遊戲《太空入侵者》。他馬上扔掉足球,回家對這款遊戲進行改編。於是,屬於他自己的第一款遊戲《外星球大戰人類》就此誕生。在凱西設計的遊戲中,玩家不再是保衛地球的英雄,而是入侵地球的外星人,這種逆向創作思維吸引了大量玩家,也被運營商看中,於2012年2月推出了面向蘋果客戶端的商業版本,在發布後迅速占據了愛爾蘭蘋果App store下載排行榜的首位。其他廣告代理商也找到他尋求開發遊戲的合作,在參加了各類活動和商業合作後,凱西決定成立屬於自己的遊戲開發公司Casey Games。由於他還未到合法年齡,由他父母擔任董事,凱西自己出任CEO。2013年,Casey Games被VentureBent收購。現在,凱西已經成立了新公司Eventzy,Eventzy的軟件可以為用戶提供舉辦各種活動所需的服務。
NO.2舒巴姆·班納吉 BraigoLabs CEO
出生時間:2002年
首次創業年齡:13歲,成立Braigo Labs
2014年2月,在偶然的機會下,美國加州的12歲學生班納吉看到呼籲人們捐款幫助盲人的傳單,於是萌生出設計盲文打印機的念頭。他將一套樂高機械人模型進行了改良,制造成本僅為349美元,配上打印紙即可使用。一般凸字打印機售價都超過都超過2000美元,而他的設計則便宜許多。他將打印機命名為“Braigo”,結合了Braille(凸字)和Lego(樂高)兩個單詞。隨後,班納吉獲得了英特爾的風投,成為獲得風投支持的最年輕的企業家、發明家。13歲時,班納吉開始自主創業,現在,他的公司有其他幾個在申請專利的產品,都和Braigo有關,但他並不打算在這款產品上盈利。他的新產品是英特爾的新芯片,叫做Edison,這個才是他計劃推向市場的真正的消費品。
NO.3 尼克·達洛伊西奧 Summly創始人
出生時間:1996年
首次創業年齡:15歲,創辦移動閱讀應用Summly
2013年,雅虎3000萬美元收購新聞閱讀應用Summly曾經讓業界很是轟動了一會兒,那是因為,它的創始人尼克·達洛伊西奧是位當時只有17歲的少年。
尼克·達洛伊西奧15歲時在倫敦的家中建立了Summly。這款軟件的過人之處,在於它能夠將繁冗的文章精簡成幾行關鍵句子。敏銳的技術觀察者們立刻認識到,在這個新聞在掌上快速閱讀的年代,這款軟件無疑具有很大的價值。李嘉誠給予了他種子投資。在2011年,從Horizon Ventures處募得150萬美元之後,他成功地將自己的產品推向了近百萬用戶。
被收購後,達洛伊西奧與他的團隊都加入了雅虎,作為雅虎移動軟件工程團隊的一名關鍵專職人員,設計了全新時尚應用——Yahoo News DIGest,並且獲得了2014 年蘋果設計大獎。
NO.4拉朱·紮帕德 FlightCarCEO
出生時間:1995年
首次創業年齡:19歲,創辦租車公司FlightCar
FlightCar是一家初創公司,但卻是共享經濟中又一家受人關註的矽谷企業。FlightCar的業務和Airbnb異曲同工,它能幫助人們在度假期間,在機場把自己的汽車出租給剛出機場的遊客,既節省了昂貴的停車費又能賺錢。2014年,FlightCar獲得了1350萬美元的A輪融資,使兩位年輕的聯合創始人拉朱·紮帕德和凱文·佩特夫維奇的募資總額達到了2000萬美元。這也是兩個中途輟學的優秀學生,他們分別拒絕了哈佛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以專註於他們的初創公司。
最一開始,他們試圖運營這個項目只是因為自己想到了這個點子並且非常好奇,覺得去試驗人們是否會應用它是個有趣的挑戰。當然,質疑他們的創意和經驗的人非常多,一開始他們籌不到任何資金,但有一位導師發現了這個項目並支持他們,創業孵化器YCombinator和Brandery也幫助他們完善了創意。這之後,他們正式將其上線,再次融資就變得容易多了。他們的經驗非常少,但這帶來的優勢是他們能夠用全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且,他們沒有負擔,所以能夠全身心投入公司。
魏則西事件,扯出中國醫療外包亂象,同時揭發搜尋引擎「唯利是圖」的真面目; 這種「競價排名」的獲利模式,重創百度形象,也凸顯中國醫療改革還有一段路要走。 生命無價,但如果真的要問一條人命值多少?那麼,近期一位中國青年之死,讓互聯網搜尋龍頭百度市值暴跌逾兩千億元新台幣,或許是個指標。 今年「五一」長假,中國青年魏則西的死訊,引爆全中國對醫療體系的怒火,而受直接衝擊的,也包括百度。 原來魏則西罹患罕見癌症後,透過百度,以「滑膜肉瘤癌症」關鍵字搜尋,找到排在搜尋名單第二位的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二醫院;但他與家人不知道,該院已將腫瘤科外包給非科班出身的民間醫療組織「莆田系」經營。 魏家四處借貸,才湊來二十萬元人民幣醫藥費,讓魏則西接受號稱「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保你二十年沒問題」的免疫生物療法,不料魏則西仍因癌細胞轉移,在今年初逝世。 百度「行銷收入」 莆田系一年貢獻百億人民幣魏則西到生命最後,知道自己接受的療法,在美國頂多算是臨床實驗階段,療效可能只是宣傳用語,他透過網站披露親身病史,整件事才在七億中國網民間轟傳開來。 盛弘醫藥董事楊弘仁,曾成功改造歌手王菲開辦的「嫣然醫院」,對中國醫療市場有深刻觀察,他指出:「中國允許醫療業廣告,但缺乏明確規範,莆田系醫院砸大量資金買百度排名,因而誤導病患」。 由於魏則西利用百度搜尋到該醫院,而且公開資料顯示,百度來自莆田系的「行銷收入」,在二○一三年就超過一百二十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百度透過收費調整搜尋結果的「競價排名」機制,等於間接從客戶的非法所得中獲利,股價因此重創。 事前,百度在美國股價最高達二四九.七○美元,消息一傳出,當天百度就暴跌近八%;截至五月六日收盤,短短一周之間,百度因魏則西事件發酵,累計跌幅竟逼近一三%,相當於市值減少二二五○億元新台幣! 從財報看,去年百度稅後淨利三三六億元人民幣,較前年大幅成長逾一倍,各家法人多用「增長強勁」、「華麗轉身」表達肯定態度;想不到魏則西事件一出,就抵銷了所有正面評價。 其實,百度在整件事當中稱不上禍首。問題根源,還是充滿灰色地帶的醫療環境。多次主導中國衛生服務研究、上海交大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院長饒克勤坦言,中國醫院的亂象來自:「政府出資把公立醫院蓋起來了,醫院如何生存、發展就沒人管了。醫院靠自己賺錢、給醫務人員發工資、維持運作。有些地方乾脆把公立醫院實行股份制,或是乾脆賣掉。」 偏方醫療廣告坐大 紅杉資本等財團也投入 莆田系能否被攤在陽光下,則是中國醫療業改革成敗的另一關鍵。莆田系以陳、詹、林、黃「四大家族」為首,最初的成員全憑偏方行醫,沒有正式醫學經歷。 他們從中國各地的電線桿上,張貼性病治療廣告起家,迄今超過二十年,在全中國經營大量的民營醫院,累積驚人資產。 如今,莆田系積極轉型之餘,背後甚至有新希望集團、紅杉資本等知名財團的影子,牽動的利益盤根錯節,一時之間很難改變。 莆田系的影響力有多大?「他們的手法是,透過鋪天蓋地的行銷廣告,在中國民眾心中建立深刻印象。」一位醫療業人士舉例說:「莆田系的牙博士診所,在江蘇蘇州一帶開了五家,一年廣告預算是兩千萬元(人民幣);還有一家在昆山,光是電視廣告,一年要花掉五百萬元(人民幣)這些錢怎麼賺回來?大家心知肚明。」醫療糾紛過後,莆田系醫院的廣告,可能會暫時銷聲匿跡,空出來的醫療需求,會不會流向台灣醫院?台籍醫師們能否因此得到新的市場?「不見得往台灣醫院跑」,首批考取中國牙醫師執照的牙醫師葛建埔觀察,醫療產業仍是大者恆大。 中國病患可能會更加相信當地公立、尤其是最知名的「三甲醫院」。 至於百度,執行長李彥宏已被約談,他在給員工的信中痛陳,公司對短期KPI過度追逐,讓價值觀嚴重變形,演變至此,則百度的「金雞母」未來恐怕也有變數。名利雙殺的危機,正是百度市值暴跌的原因。 魏則西形同受騙、最後病死,不僅父母傷心欲絕,也引爆中國民眾對醫療業潛規則的怒火。 即使少了強敵Google,百度一家獨大的模式,如今也面臨考驗。 三甲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的簡稱。依中國現行《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是等級最高的醫療機構。 撰文 / 周岐原 |
你知道嗎?年輕人平均月收入十年只多了七百五十元,相當一罐奶粉錢,根據統計,創業成功者平均薪水一口氣增加一•四萬元, 透過連鎖加盟,讓更多人複製成功經驗,你也能擁有「致富人生」。 一九七六年,世界第一家專為窮人服務的「鄉村銀行」成立,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曾經這樣勉勵年輕人善用自身天賦,將自我價值極大化。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未滿三十歲年輕人平均年收入從二○○四年到一四年,僅從四十二•五萬略升至四十三•四萬元,平均月收入僅增約七百五十元、相當一罐奶粉的錢,「青貧世代」成為所有年輕人共同的煩惱。 最新的職場調查報告指出,三十五歲以下青年中,八成六有創業意願,最大的動機是「想增加收入」。其中創業成功的人士,創業前平均月收入為二•七萬元,創業後為四•一萬元,一口氣可為自己加薪一•四萬元。從中可以窺探,年輕人正為自己找新出路,而創業可能是一種捷徑。 創業成功率 靠實質工作經驗累積 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七成青年認為創業技能累積,主要來自打工或職場經驗。《新創聖經》一書作者、美國創投公司菲諾克斯執行長安尼士•吾札曼就曾表示,「實質工作經驗」在成功創業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的觀點與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全台擁有近兩百家連鎖早餐店的蕃茄村總經理李俊雄,創業前曾擔任機械工廠品管員,充分運用職場的「標準化流程」,連「煎台」每個區塊要炒什麼,都有嚴格規定;近年快速拓點的滷底撈創辦人林致兵,曾當過房屋仲介,他善用「創新服務」,將滷味店打造成「時尚餐飲」,吸引年輕客戶;而曾經在知名餐廳做過行政總廚的冠廚總經理陳宏賓,賣醬料兼創業輔導,提供另類「餐飲加盟」模式,幫助更多人能夠創業。 他們都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轉化成創業的基石,並進一步將自己的事業開放加盟,讓更多人能直接複製成功經驗,快速換得「致富人生」。 撰文 / 黃家慧 |
24歲的在京打工青年,因為低廉的房租選擇北京廢品村里居住。(視覺中國/圖)
“空巢青年”是什麽鬼?——“孤獨得像條狗,但其實連狗都養不起…”、“我和siri成為了好朋友。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了發現一切如舊,沒人給我蓋被子,沒人關電視……”幾乎所有的“空巢青年”都是背井離鄉者,因為只有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他們的夢想。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誰是“空巢青年”?
最近“空巢青年”這一詞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不少年輕人都自稱是“空巢青年”。那麽,誰是“空巢青年”?這個詞的流行背後又寄寓著怎樣的共同情感?
與“空巢老人”相對應,“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獨居、租房的年輕人。《南都周刊》曾邀請了兩位“空巢青年”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為我們還原了“空巢青年”真切的生存體驗:
來到城中村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住的地方是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月租550元人民幣,押一付一,看得到的陽光。一個臥室,一個小客廳,一個廁所,三位一體,白天盡量在客廳呆著,不用開燈,晚上在臥室呆著,洗澡的時候打開廁所的燈,就要關掉臥室的燈,有時候我在想,我在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移動著,如果也能像舞臺上的主持人一樣該多好,走到哪,聚光燈就打到哪,省得我一遍遍地轉換開關,一個月指不定也得省下不少電費錢吧……
事實上與其說一個年輕人獨居在城中村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不如說它是一件很具體的事情,吃喝拉撒之外,你還要會洗衣服,換燈泡,修家具,記得倒垃圾……當自由變得很具體之際,當你心中那點小資情調在城中村發酵時,是否還能感受到浪漫會成為一個問題,有一條獨居經驗是這樣說的——千萬不要午睡,因為等你傍晚醒來時,看著窗外緩緩下沈的夕陽,會有一種給全世界拋棄的感覺。
而問答社區知乎上也出現了“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問答。不少知友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從醫而終: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
@丶墜湮:孤獨得像條狗。但其實連狗都養不起。
@Evan Wang:過年回家,我媽要我留一個我在上海的緊急聯系人電話,萬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個人,結果我一個名字都想不出來。
@21424:我和siri成為了好朋友。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了發現一切如舊,沒人給我蓋被子,沒人關電視……
通過這些當事人的描述,我們不難描摹出“空巢青年”的影像:他們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打拼;因為物質上的窘困,他們租住在地下室、破落不堪的城中村或者離市中心非常遙遠的郊區,並且生活拮據、捉襟見肘;他們孤身一人,沒有太多朋友,也沒有什麽業余娛樂,日子孤寂單調無聊;而現實生活的這諸多不順意,最終讓他們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空巢感”和“被拋棄感”,他們與人群背離,與城市的繁華背離,也與希望背離。
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空巢青年”就是新時代語境下的零余人。他們離開故鄉來到繁華的大都市,這城市里有權力、名聲、財富、美貌和才華的傳奇,有摩登建築、車水馬龍、舞榭歌臺、橫流物欲,有國際化面貌、最多最好的資源……然而,這一切與他們無關。他們是這個繁華都市里多余的那一個,形單影只、煢煢孑立、一無所有、無所作為。城市越是喧囂、人潮越是擁擠、成功者的故事越是傳奇,越是映襯出他們的孤獨、艱辛以及虛妄。
2015年02月20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最大的城中村瀝滘村。每當夜晚來臨,“空巢青年”們便會紛紛從上班地點回到昏暗的城中村出租屋。(視覺中國/圖)
幾乎所有的“空巢青年”都是背井離鄉者,因為只有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他們的夢想。
中國有幾個巨無霸式的城市。比如北京,它不僅是權力中心、政治中心,還是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醫療中心、演藝界中心、創業中心,資源過多積聚無限膨脹,一點也不願意往外放,導致很多人的理想只能在這里才能實現。因此,有時不是青年願意“北漂”,而是不得不“北漂”。
而北京等一線城市一貫的高房價,不僅讓北漂者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像2015年北京新房平均價格達到了32131元/平方米,房價收入比高達14.5,也就是一個家庭要不吃不喝14.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高房價必然導致租房貴、租房難,我們不難在豆瓣等社交網站看到關於北京租房的各種帖子,也經常看到網友曝光在北京租房遭遇的種種奇葩經歷。“蟻族”一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火起來的,北漂者像螞蟻一樣蝸居在看不到陽光的地下室、隔斷房、城中村里的破落老民居,擁有一間“看得見陽光的房間”是奢望,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生活甚至是一次簡單的做愛”。因租住的地方往往遠離城市中心與工作地點,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個小時,每天除了上班睡覺,其余時間就是在去地鐵站的路上或者在地鐵上,他們沒有閑暇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社交或者娛樂。
個人生活的“空巢”,極易導致精神上的“空巢”。如果前者是物質上的窘迫、一人應對生活的疲憊和艱辛,後者則是一種精神上的寂寞、虛無和無所適從,因為看不到希望。城市繁華背後不為人知的血淚、高居不下的房價、貧富差距、戶籍制度、工作上付出與收獲的不對等……這一切都輕易讓青年感到上行的受阻、上升的無望。固然階層之間的流動並未完全封死,但不必諱言,階層固化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戶籍、城鄉二元、收入分配、教育等諸多領域的落後甚至是不公,早就實現了精英和底層、上流階層與下流階層的分層和固化,個人要突破階層之間的天花板代價太大,成本太高,過程太過艱辛。這或許才是真正令“空巢青年”沮喪的地方。
其實,“空巢青年”這個詞並不見得有多少新意,它更像是“北漂”“蟻族”等詞語的某種更新和進化,因為這些詞語背後觸及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大城市病、高房價、社會不公、階層固化……
想來是有點沮喪,因為每一次類似的詞語流行,我們就會呼籲:房價要降下來啊、社會分配要有公平正義、戶籍制度要改革……然而,我們知道,不存在一個快捷鍵,一按下去所有的困境就迎刃而解,改變不僅很難,而且漫長。因此,與其等待戈多來了一樣地期待某個政策改變一切,我們不妨嘗試著主動從自身去做些改變。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說,“對一切權力的批判,往往不一定能換來正義的降臨。有時候,對事件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的結果,不但未能實現匡扶正義的效果……對一切權力進行批判其實是容易的,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事件中區分輕重,有的放矢。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報以虛無的態度其實是輕松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她的意思是,當社會有病時,我們很容易將自己遭遇困境的全部原因都推給社會,這固然有某些合理的之處,但卻也可能由此忽視了對自我的反省,因為困境的某一部分其實是我們自身造成的,並且要改變困境從來都離不開自身。
也就是說,如果說“空巢青年”是某種既定的現狀,偶爾地抱怨和吐槽並非不可,但我們也要警惕自己變成一個憤青、一個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者,因為“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當改變遲遲不來的時候,我們的奮鬥本身就是推動社會改革的一種力量。因此,在知乎上關於“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提問里,千篇一律的悲觀論調中,@DK瑋的回答最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啊?還有這種稱呼,我一直將自己看做為,在大城市的戰鬥者。”
“空巢青年”很孤獨嗎?很孤獨。很艱辛嗎?很艱辛。上升很難嗎?很難。但即便如此,除了奮鬥,別無他法。畢竟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