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蛇斷正強國拍賣行湧港舉手黨造假掠水

2014-05-22  NM  
 

 

中央打貪加上經濟調控,一度火紅火熱的中國拍賣市場,一併被打殘,大大小小的內地拍賣公司遂轉戰香港。原來這兩年間已有三百家拍賣公司在香港成立。不過,這批南下搵食的強國大軍,大部分是三、四流的「山寨貨」,包括股東來自廣東博羅的「蘇賦比」、山東的「滙豐拍賣」,及安徽的「渣打拍賣」等。所謂拍賣會,亦只是一場又一場「呃錢」的大龍鳳。月前,本刊收到線報,有拍賣會委派「蛇頭」,公然透過WhatsApp,以日薪五百元,招募六十名「舉手臨時演員」。至上週三,「拍賣騷」正式在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上演,拍賣近千件「古董」,單是底價已近五十億港元。本刊記者全程直擊,拍攝整個「造馬」及當街派錢過程。一場假拍賣,成本只需四十萬,卻牟取過千萬暴利!台下的潛在買家及委託者,被蒙在鼓裡,有大律師直斥,此舉已屬串謀詐騙。招募「演員」

記者上月收到友人於WhatsApp傳來邀請,內容指有拍賣會招聘六十個臨時「舉手演員」,地點位於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上下午各一場,合共六小時,更寫明:「即pay $500現金,OT每小時$80。」記者立即登記,由於反應熱烈,十五分鐘後已宣佈「額滿」,「蛇頭」趙先生開了一個名為「5月14日,拍賣會舉手區」的群組,並用語音提示大家:「係一場古董會,你著得比平時端莊少少就OKo架喇,有咩當日朝早再brief大家。」

8:30am簡介骻分工

地點:尖東噴水池六十名「演員」準時於尖東噴水池附近集合。當中有拿著買餸環保袋的師奶,有著超短裙的少女,及滿頭大汗的宅男,雜牌軍味甚濃。為方便點人頭,「蛇頭」先指令演員分「十個一排」站好。接著,由兩名拖著旅行皮喼、操北方口音普通話的負責人先隨意點出其中四十人,再宣讀任務:「你們每人獲派一份圖錄(場刊),裡面有張拍賣紙牌(用來「舉手」投古董),拍賣官講到哪件拍賣品,你們就看一下圖錄,如果看到個拍賣品下面有數字,就按數字舉牌,『一』就舉一次牌,『二』就舉兩次。看不清楚,沒把握,不舉牌就行喇。拍賣師會調整。不用擔心,成交了也不會要你付款。」另外未獲圖錄的二十人,則負責「齋坐」,充撐場面。其間,負責人再三叮囑:「任何人問你們問題,一律不要回答,說我們是買家就成!」出發往酒店前,蛇頭幫口提醒:「依家三個三個行,鬆開啲,即係前後腳,好似啲明星拍拖咁呀!」

9:15am 開騷

地點:海景嘉福酒店瀚林廳到達會場,看到拍賣官及四名穿旗袍的職員已準備就緒。「舉手演員」坐好後,數十個真正的準買家亦陸續進場,幾乎清一色是內地人。連「演員」在內,約一百二十個「客人」。這時「蛇頭」在WhatsApp群組輸入:「俾啲心機,已經有好多強國人!」拍賣開始,共九百八十四件貨要拍賣,拍賣官節奏甚快,操普通話的他一輪嘴唸道:「一號,鳳穿牡丹青花扁瓶,底價一千萬(人民幣,下同),有沒有客戶有興趣。(他望一望四方)沒有,那下一個。二號……。」如是者,直到編號三十的「青花堆粉龍紋觀音瓶」,拍賣官問:「有無人承價?」才有一名「舉手演員」舉起手持的118號牌,拍賣官很快便敲槌:「底價二百萬成交,恭喜!」眾人鼓掌。成功「投得」的演員十分緊張,更忍不住掩嘴偷笑。這時「蛇頭」再WhatsApp提大家「提升」肉緊:「手要舉高啲,唔使怕醜。」之後,陸續有「演員」舉手拍賣的「古董」,均以第一口價成交,到第二百幾件貨時,「演員」們經過多次「舉手」訓練而變得熟習,眼神更堅定,有時一件貨品舉手多次,甚至搶著舉手,現場氣氛愈來愈激烈,拍賣官叫賣的聲音更高昂。其中一件底價二百六十萬的古董花瓶,「演員」舉手四次,最後以三百萬元「成交」!「蛇頭」即時再WhatsApp提大家:「啲嘢愈貴,就大聲啲拍手。」每件貨品成交後,穿旗袍的職員都會上前要求「演員」在單據上籤名作實。「蛇頭」表示:「名字隨便簽,無所謂,不簽自己名字都沒有問題。離開酒店後,單據拿走掉咗佢。」

2:45pm 收錢

地點:尖東噴水池旁據記者觀察,整場拍賣騷只有「演員」舉手,在場的其他內地人都無舉手。記者聽到坐在身後兩名內地人說:「價錢太貴了!」兩人坐不夠一個小時便離開。拍賣於下午二時多完結,整日共數十宗「成交」,「成交金額」五千多萬,但完結時連成交宗數、金額等通通無公佈!「成交」的「買家」亦不需要做「買賣手續」。及後,一眾「演員」按「蛇頭」指示,回到尖東噴水池集合,「蛇頭」趙先生大聲說:「今日非常成功!」並叫大家像早上一樣十個一行,然後從袋中拿出一疊五百蚊紙逐個派,有師奶接過銀紙後,興奮地說:「下次記得叫我呀。」趙先生即回答:「大家通力合作啦!」他指於本月二十六日在紅磡海逸酒店,再有「第二波」。

估計暴利過千萬

這場假拍賣由場地到演員的安排,都十分逼真,甚至在拍賣前一日,亦有在酒店搞預展,但職員「對待」動輒以百萬千萬計的「古董」,卻十分求其。當日,不時有內地客來參觀。記者向職員表示要看「斗彩葡萄紋碗」,員工李先生興奮道:「拿出來看吧,沒關係的!」他連手套也不戴,便拿起這隻起拍價四百八十萬元人民幣的古碗,更表示:「你彈彈看,聲音很通透的!製造年份久遠,經過多年氧化後,變輕了,聲音都變得通透。」另一幅底價二千萬元人民幣的「金絲白度母」唐卡被當枱布,上面擱著逾兩斤半重的圖錄。整場大龍鳳,計及聘請「演員」、員工,加上兩天場租、印圖錄等,估計花近四十萬港元,成本甚低,拍賣公司真正賺到笑。原來,這些拍賣公司,會向提供古董拍賣的賣家,收取底價百分之一的「拍賣費」,或稱行政費。是次拍賣近千件貨品,總底價超過四十九億港元,記者難以估計當中有否拍賣行自己安排的「假賣家」、「假古董」,但估計扣除「成本」,勁賺起碼過千萬元。假如有「水魚」上釣,貨品「真正」成交,拍賣商更可收取成交價超過一成作佣金,真正刀仔鋸大樹。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負責今次拍賣的公司名為寰冠國際,去年十二月才成立,董事為內地人歐筱竹,報住地址在上海。公司地址位於旺角荷李活商業中心,上門後發現只是會計師樓。內地一間名叫香港太古國際的拍賣公司,亦有份幫忙宣傳是次拍賣。這公司十分「騎呢」,商標抄足太古集團,真箇讓人有「十足信心」;公司登記地址為一間位於灣仔的「劏上劏」秘書公司,董事是湖南人周宏連,今年二月才成立。

買家賣家真假難分

記者在會場外,找到一名來自中山的賣家張先生,他委託寰冠代他拍賣一塊底價一千五百八十八萬元的「和田黃玉十三節龍鳳組玉珮」。他從裝著一份免費報紙的膠袋中抽出玉珮的證書道:「我這個東西有華義武和他太太簽發的證書,你上網查一查華義武是誰吧!我外父三十年代是官,留下了很多寶貝。」華義武是中央電視台《鑑寶》節目的鑑寶專家。不過「寶貝」最終無人競投,他表示:「這次買家實力不高,賣出的都是幾十萬的東西。」然而,他自爆已向寰冠國際付了百分之一的拍賣費,即十五萬元,另加百分之七的關稅、保險及運輸成本等。說著,他還掏出身上其他玉器,問記者有沒有興趣。誰真誰假?難以得知。會場內另一名自稱是古董收藏家的蔡先生,就表現小心:「國內近年多了很多拍賣公司,我只是交委託拍賣的費用,已經花了廿多萬元,所以這次來觀摩,看看這間拍賣行是否可靠。」離開時,他亦質疑「買家」真假:「你說奇怪嗎?有人一次過買六、七件貨品,而每件貨物只舉一次就成交。」

港古董專家被冒名

翻開今次拍賣會的圖錄,簡直「大開眼界」!一張不知年份的舊「美金債券」,底價三點五億元(人民幣,下同);另一份標著「習近平總書記就職演講詞」的毛筆字手稿,底價一百一十多萬元;還有叫價三百多萬的「 虎骨酒」及六十多萬的「飛天茅台」。另外還有三、四嚿隕石、恐龍化石及「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等。這些「古董」,大多都附有證書,但是真是假難以判斷。有行內人指,有內地專家收取五百元就可為「古董」出證書,他戲言:「古董嘅嘢、賣得出就係真!」上環永寶齋老闆、古董老行尊翟健民看過圖錄,「哈哈」兩聲後道:「仿製品都要花十秒、八秒先睇得出,呢啲睇都唔使睇。佢哋醜化緊香港!」他指圖錄內的「古董」名稱寫得甚有技巧,如沒有寫年份,「好像呢個『青花羅漢棒槌瓶』,無寫明幾時、來自邊度,唔可以說係『假』。有啲寫住雍正『款』,即係只係同一個款,呢啲咪係姜太公釣魚(意即願者上鈎)囉!」他指國內愈來愈多劣質的古董公司,上海甚至有一間偽冒他公司的「香港永寶齋拍賣有限公司」,他勞氣道:「有客人以為係我,俾咗件貨佢哋拍,收咗手續費就無曬下文。我去上海搵律師搞,但原來間公司喺香港註冊,我都仲諗緊點算!」資料顯示,永寶齋拍賣行的董事名為宋文平,是湖北人。翟的兒子翟凱東指,近年大型拍賣行如蘇富比等收取古董十分嚴謹,「寧缺勿濫」,要有齊出處、年份之餘,「最好係邊個富豪收藏過,邊個拍賣會賣過。」他叫大家「勿貪心」,「個個都以為自己件貨好靚、好值錢,嗌到好貴,先俾人有機可乘(收拍賣費)!」

香港無王管洗黑錢自由行

本刊於公司註冊處搜尋有「拍賣」二字的公司登記,發現共有六百零四個結果,當中有一半,即三百零五間公司,竟於一二年之後才成立,大部分股東皆是強國人。強國拍賣公司湧港,與內地近年大力打貪,以及拍賣市場監管嚴格有關。現時香港的「拍賣公司」只受商業法例約束,但在內地,因拍賣的關乎國家文物,所以同時受商業、文物保護及拍賣管理等條例約束。

劣質拍賣行湧港

本刊查冊時發現,新近成立的拍賣公司中,不乏騎呢之輩。如一間名為「香港蘇賦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擺明是A貨「蘇富比(Sotheby's)」;另外一間「佳士德藝術拍賣有限公司」,英文名「CHRISTIE'S」都與國際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似到足。至去年一月,才易名「佳德藝術品投資」,後再被公司註冊處強行改名為只有編號的公司。其他還有「滙豐國際拍賣」及「星展國際拍賣」等,股東都來自內地五湖四海;擺明與「國際知名品牌」魚目混珠,呃得就呃。前保利首席拍賣官劉新惠直指內地法制過嚴,拖垮了內地拍賣市場:「大陸文物法、拍賣法監管嚴格,稅金高,所以內地公司才往外走。」他指拍賣行不會收取寄賣者的行政費,只有三、四流的才會收,並透露:「以前舉手黨在內地十分普遍,拍賣行想營造氣氛,委託方則想托價。」而香港資金出入自由,不像內地有資金管制,亦令強國的拍賣行來港遍地開花。以往內地水源足,拍賣行賺買家錢;現時收水,主要向莫財的賣家收「拍賣費」。

打貪打殘「雅賄」

早年內地古董市場一度興旺,但亦成為了賄賂及洗黑錢的溫床。將黑錢買古董,再經拍賣行轉手套現,將錢「洗白」,自古有之;近年內地官場更流行「雅賄」,即行賄者以書畫等藝術品,取代現金、豪宅等,送予官員。雅賄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拍賣行。運作方法是官員委託拍賣行拍賣書畫,行賄者便透過第三方,以超高價拍得書畫,如此官員便可「間接」收取巨款。近年不少下馬官員被抄家時,都發現大批古董,例如重慶公安局前副局長文強被捕時,家中搜出無數名貴瓷器,以及張大千在內的名人字畫幾十幅。財經界人士、古董收藏家馮耀輝指:「官員喺屋企拎隻一蚊嘅碗出嚟,擺響拍賣行,自然有財團出一億買起佢。拍賣行嘅功能,就係『mark'番個價值。你唔好理真定假,有香爐就有鬼啦!」

山寨拍賣行

「演員」也犯法

大律師陸偉雄指,今次假拍賣主辦單位已干犯串謀詐騙等罪名。他指出,參與的「演員」亦已犯法。「如果無媒,氣氛就無咁熾熱,可能會無人拍賣。只要係令人覺得成個場面好有規模,員工企喺度都係犯法。不只員工,即使係禮賓小姐,明知做媒仍然參與其中,都算犯法。」當日拍賣會中,不少「演員」都有舉手托價,甚至「成功」拍得古董,陸偉雄說:「如果做媒嘅扮買咗嘢,就更加係典型嘅串謀詐騙。即使公司講明你扮買咗嘢唔會追究,但萬一佢反口要你找數,咁你會被人呃返,真係百害而無一利。」

雅賄風行內地官場

拍賣騎呢事件簿

保利香港名畫當垃圾今年四月,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結束後,職員清點拍賣品時,發現一幅由美籍華人書畫家崔如琢所畫,成交價達二千八百七十五萬港元的作品《山色蒼茫釀雪天》失蹤,報警求助。警方翻看閉路電視,懷疑有工人把該作品當作垃圾,送往屯門堆填區,最終拍賣行主動銷案。吳冠中親證假畫○五年,藝術投資者蘇敏羅在北京翰海公司舉行的拍賣會,投得吳冠中畫作《池塘》,連佣金共二百五十三萬元人民幣。○八年,吳冠中在該畫題上:「此畫非我所作,係偽作。」最後蘇敏羅起訴拍賣公司,要求退回拍賣費,此事更驚動文化部人員介入,最終翰海以「免責聲明」為辯護,指自己對藝術品真實性並無作出肯定的承諾及保證,最後法院要求雙方私下調解。四億名畫爛尾一一年,中國嘉德拍賣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四點二五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近代書畫,轟動國際。但此交易拖足兩年仍未完成,作為賣家的著名中國收藏家劉益謙,亦公開指未收過一分一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46

央視曝光中國銀行造假洗黑錢 外匯管制形同虛設

http://finance.21cbh.com/2014/7-9/xMMDA1ODlfMTIyNTkxMg.html

 「我們不管您的錢從哪來,怎麼來的,都可以幫您弄出去」中國銀行某支行的工作人員稱,別管您的錢有多黑,多見不得光,銀行都有辦法給你洗白,並且安全的弄到國外。

銀行走進移民會外匯隨便換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報告稱,近三年,我國年均向海外移民人數已經接近20萬,其中海外投資移民的人數增長迅速。要想移民到歐美等國家,投資移民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為什麼數額巨大的投資門檻卻擋不住一些人的移民熱情,是什麼人在拿投資移民做掩護,讓大量不明資金外逃,銀行和移民中介在當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北京,一到週末大大小小的移民中介就辦起各個國家的移民諮詢會。低端一點的場址就直接選在移民公司裡,而高端大氣的則要在國貿CBD附近的各大高端五星級酒店裡舉行。在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大廳裡正在舉行一場大型投資移民諮詢會,記者看到除了移民中介和不少客戶外,竟然還有中國銀行的身影。

「你要投資移民把錢轉出去肯定要走中行業務,駐展,要有需求就直接去找他們。」一位移民中介銷售人員這樣告訴記者,有投資移民項目的國家都要求投資移民人將一定數額的外幣匯到國外項目指定帳號上,才能辦理移民。由於我國控制個人換匯,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換匯五萬美元,要想湊夠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美元的投資移民款,只能去找中國銀行。

而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也證實了這樣的說法:「我們幫您做的是把您這麼大金額都換成外幣,一步匯走,就做這一步。」

跑到投資移民諮詢會上來開展業務,中國銀行的服務可真夠便民的,當然這外匯不能白幫客戶換,銀行還要收取一筆可觀的費用,手續費大概在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相當於匯率貴點。

「優匯通」一項見不得光的銀行業務

按照我國外匯管理規定,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換匯五萬美元,那麼為什麼中國銀行稱他們可以為需要移民的客戶無限額地換取外匯,並且還可以直接打到國外賬戶呢?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其實銀行的這項換匯業務並非是光明正大的正常業務,裡面還隱藏著貓膩。

在投資移民會上,雖然銀行的工作人員詳細地為客戶介紹著這項名為優匯通的無限換匯業務,但是記者在中國銀行的官方網站上卻並沒有看到所謂的優匯通無限換匯業務,在中國銀行的各家分支行裡,也並沒有相關服務的介紹。那麼這個所謂的優匯通無限換匯業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當記者主動問到銀行的工作人員時,他們才告訴記者,確實有這項業務,屬於是廣東分行牽頭的業務,各地的中行只有經過廣東分行才能做,但是不做任何宣傳。

中國銀行北京某支行的某位員工這樣告訴記者:「人民幣要先轉到廣東分行,然後換匯,這個優匯通業務我們都是和移民中介合作,不做任何對外宣傳,除非客戶主動來問,我們才說。」

在中國銀行深圳分行,在記者的要求下,一位工作人員才讓記者看了存在她辦公電腦裡的優匯通業務相關資料,裡面明確寫著這項業務是專門針對北美、澳洲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投資移民。記者提出拷貝一份以進行詳細的瞭解,卻被當場拒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份材料不能外傳,而這項業務不能公開。

不做宣傳,資料不能公開,客戶不問就不說,銀行如此隱秘的業務不免讓人生疑。北京某支行的一位副行長偷偷告訴記者,這項業務其實並不符合國家相關外匯管理的規定,不是那麼見得了光,所以中行只是偷偷在做,今年初就因為外管局檢查而停了一段時間。

突破管制銀行偷偷打通資金外流通道

作為一家國有大型銀行,中國銀行竟然還有優匯通這樣偷偷摸摸,似乎不能見光的業務,真是讓人匪夷所思,那麼這項無限額的換匯業務到底是如何操作,是否違規呢?記者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多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記者先走訪了北京的多家中國銀行,關於優匯通業務,他們都稱這項學名為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業務其實是廣東分行做的,北京各家支行最終還是要找到廣東的分支行去辦理,人民幣只有通過他們才能換成外幣。

「優匯通學名叫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它是金融服務項下,以前是被禁止的。」

「你要在廣東分行開個戶,但你不用過去,我們幫你弄。然後錢轉到那裡,再換成外幣匯出去。」

為了找到優匯通業務的源頭,記者來到了位於廣州的中國銀行廣東分行,一位營業部大堂經理告訴記者,通過國內各個分支行,各地來這裡辦理優匯通業務的顧客很多。

這裡的大堂經理告訴記者:「移民的人確實挺多的,全國各地是往我們這來,你不能光看櫃面有沒有這樣的客戶,因為有些是遠程處理的。」

據介紹,在廣東除了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可以直接辦理這項業務以外,它下面的很多支行也可以具體操辦。一家支行的客服經理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並不是在國內把客戶的錢兌換成人民幣,而是把人民幣先匯到國外,再由中行的國外分支機構兌換成外幣。

「因為這個要通過海外行來做,海外行報一個匯率給我們,我們折算後匯出去的人民幣,但是到那邊接收的是外幣,就是通過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或者東京分行,或者是巴黎分行。」

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在國內兌換外幣,而是利用中行自己的海外分支機構兌換外幣,這就是為了避開國家對外匯的管制,這樣就可以想兌換多少外幣兌換多少。「這雖然是人民幣跨境業務,但是沒有通過外管局的兌換系統,其實這麼做是一個灰色地帶,打一個擦邊球。」

專家:銀行不只是擦邊球涉嫌違法

銀行工作人員自稱優匯通業務是一種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是國內換匯,而是繞開國家外管局的監管,利用銀行國外分支機構換匯,他們認為這只是在灰色地帶打擦邊球。但是專家表示,跨境人民幣結算並不允許個人投資移民,銀行繞開監管,實現超額匯兌,已經涉嫌違法。

我國從2009年開始試點實施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中規定,國家允許指定的、有條件的企業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的結算,支持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專家指出,跨境人民幣結算只針對企業的國際貿易,而並非是針對個人的國外投資移民,個人換匯是不允許走這條通道的。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偉表示:「現在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個人能通過跨境購售人民幣方式,把人民幣資產直接轉移到海外去,他一定涉及中資銀行在海外清算行做了一個配合,這已經是違反現有外匯法律法規制度的根本問題。」

我國外匯管理條例規定,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或者以欺騙手段將境內資本轉移境外等逃匯行為,情節嚴重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上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專家表示,繞開監管的逃匯行為危害嚴重,有可能會引發人民幣外逃等問題。

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表示:「一個國家的外匯使用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監控,我們監控不到那就有可能出風險,比如資金外逃,或者造成熱錢集中湧入,都會對金融體系造成影響。」

一家支行六十億資金外流有多少?

繞開國家外管局的監管,偷偷將大量人民幣在海外兌換成外幣,再用做投資移民,這種違法換匯究竟有多大規模呢?

北京一家中行支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經常參加移民諮詢會,優匯通特別受歡迎,找他們辦業務的客戶就沒停過,光500萬澳元的澳洲移民換匯大單他們就接了不少。

「走了挺多錢其實,這一個項目就3000萬人民幣,我們半個月匯走3個,手裡還有幾個,就陸陸續續不停。」

北京中行的優匯通換匯業務還不算多的,在優匯通業務的發起地廣東,一家中行支行的客戶經理稱優匯通業務開展一年多以來,到他們這來辦業務的客戶越來越多,業務總量已經達到了六十億。

「我們支行屬於越秀支行,到今年已經做了60個億了,現在越來越多,特別是澳洲這塊,各個支行,我們也不是第一啊,我們是排在前五名。

一家支行光做優匯通移民匯兌業務就做了60億人民幣出去,面對記者的驚訝,廣東分行的一位大堂經理微笑著說,的確如此,這沒什麼可奇怪的。

「這不出奇。移民的人確實挺多的。」

面對如此紅火,卻並不符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可能給國內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投資移民大額匯兌業務,中國銀行廣東某支行的一位客戶經理,為業績高興之餘,也不免有些內疚。「其實流失了很多錢,在我們手上。」

髒錢出不去銀行中介合夥洗錢

中國銀行是我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是我國主要的外匯兌換銀行,這樣一家門戶銀行居然會為了自己賺錢而暗中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私自開通後門,允許不限額地為客戶兌換外幣,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記者發現,為了拉客戶,銀行和移民中介相互勾結,幫客戶造假洗錢。

記者走訪了北京、深圳、廣州的多家中國銀行和多家移民中介,銀行說的最多的是他們主要和移民中介合作,而移民中介更是齊刷刷的表示,換匯就要去找中行。「我們是走中國銀行的優匯通,一次性給你換出去就行了,這是我們合作的銀行業務,你放心。」

為了顯示他們和合作銀行的親密關係,這位中介銷售人員直接把記者領到了就在同一座寫字樓裡的一家中國銀行,銀行一位客戶經理非常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並也介紹起了移民的好處。

中國銀行廣東某支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有錢人有些人是為了拿個身份,出入境方便,有些客戶就是為了去國外居住,為了後代或者為了身體,因為國外空氣比較好嘛。」

移民中介直接把客戶領進銀行,也有的銀行把客戶介紹給中介。在北京國貿附近,中行一家支行的副行長和客戶經理兩個人直接把客戶領到了銀行附近的一家移民中介公司。由於客戶無法證明大量移民款的來源合理合法,為了做成這單生意,銀行工作人員和移民中介的移民顧問竟然合夥商量起了如何幫助不符合移民條件的客戶造假,如何人為捏造客戶的收入。

移民中介表示:「這筆錢哪來的,我們都能做。」

銀行的工作人員則跟記者說:「這就看我們銀行怎麼配合您了。」

一番商量之後,移民中介和銀行的工作人員終於幫記者想出了配合方法:「我們律師的意思是得找幾家公司,把他們公司打一個流水記錄,然後我們把款項PS一下,就做成給客戶的佣金。說白了就是做合同。」

對於這樣的做法,銀行表示認可。

一方面移民中介可以為客戶做假的收入合同,另一方面銀行也在想辦法,比如客戶先把移民資金存入銀行,銀行就可以通過存單質押業務,再把這筆錢貸款給客戶,這樣就可以解釋移民資金的來源,等於是在為客戶洗錢。

中國銀行北京某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所謂存單質押就是資金沒有合理來源,所以他們從(廣東分行)那邊做一手續,你這錢是存款的錢,走的質押貸款,這業務是人家廣東分行的。說白了就是給您洗一下錢。」

在中行廣東分行,一位大堂經理承認,為了投資移民,確實有一些客戶在他們這裡辦理這種質押業務。先借此證明資金來源,然後再通過優匯通業務把移民款打到國外換成外幣,可謂一環扣一環。

「您把資金存在我們這裡,然後再做一個抵押,然後再放貸,你貸出款項就用於投資移民。質押是你匯款這塊由於沒辦法提供資金的來源才需要,做完質押再做優匯通,這業務是一環扣一環的。」

灰色通道為投資移民火上澆油

不管是不是髒錢,只要有投資移民需求,移民中介和銀行就可勁招呼,甚至不惜幫客戶作假洗錢。就這樣,在投資移民的大旗下,一條灰色的匯兌通道暢通無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移民中介和客戶。

記者在北京看到,一到週末各個國家的的移民諮詢會就扎堆舉行,為了顯示高端,不少中介都選擇在五星級酒店裡辦。

「您只需要花50萬歐元投資於葡萄牙不動產項目,您就可以擁有5年的黃金居留身份,5年過後就可獲得永居,6年獲得國籍。」

這是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裡舉行的葡萄牙投資移民諮詢會,而就在這個小會場的隔壁正在舉行的另一家移民中介舉辦的美國投資移民諮詢會。移民中介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移民會都扎堆在週末辦,就是因為移民生意太火。

「現在辦移民的非常多,現在北京房價這麼高,賣套房子就能移民了,上週在移民會上我們現場簽了十幾單。」

據瞭解,海外投資移民主要包括美國的風險投資移民、歐洲的購房投資移民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的企業家投資移民等。辦理移民的客戶中不少是考慮子女上學、海外資產配置等問題。

一位前來諮詢的**這樣告訴記者「身邊朋友都辦移民,我就來諮詢諮詢。現在國內房價這麼高,你得在國外做一些資產配置啊,到時候想走就能走。」

記者從移民中介瞭解到,由於匯兌通道暢通,越來越多的客戶實際是在借移民名義偷偷向海外轉移資產。

「500萬澳幣(投資移民)的就是土豪多,一部分人是想把錢轉出去的,因為中國的錢很難出去的,所以他願意用這個機會把500萬都轉出去,等於不受外匯管制。」一位移民中介這樣告訴記者。

而一家大型移民中介的客戶經理則表示,一些移民客戶的資金由於是非法所得,中介必須得幫助作假,假的資金來源證明已經讓不少客戶移民成功。「政府官員太多了,政府官員灰色收入,錢就是撿的,你證明吧,很正常嘛。」

銀行搶地下錢莊生意幹起移民

髒錢也能通過投資移民的渠道逃到國外,這樣的話銀行跟非法地下錢莊又有什麼區別呢。記者發現,銀行不僅在幹著類似地下錢莊的買賣,而且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已經搶了不少地下錢莊的生意。

中行在海外一家合作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外國銀行,他們是協助中國銀行為中國客戶辦理相關投資移民工作的,通過與中行的多年合作,他們把中行當成了最安全的「地下錢莊」

澳大利亞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中行其實對我們澳洲投資移民非常重要,我們和它合作也是這個原因,錢會非常安全。資金通過一個非常灰色的通道離開國內,也就是它(中行)的概念是和地下錢莊一個概念。中行最大業務是海外業務,它的國內有大量人民幣,在海外有大量外幣,所以也只有中行能做這麼大規模。因為外匯管制,他們做得也是非常非常低調。」

記者發現,如今中行在海外移民市場中已經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位在澳洲和地下錢莊有業務往來的移民顧問告訴記者,原本國內移民客戶非法大額換匯很多都找地下錢莊,而自從近兩年有了優匯通業務後,如今從中國匯到澳洲的大量投資移民款中,中行的優匯通渠道已經搶了地下錢莊不少生意。

「我這邊五百萬(澳元)的移民客戶基本上分兩種,一半一半吧,一半走中行,一半走地下錢莊。」

光佔領匯兌通道還不夠,記者發現中行旗下專門面對高端客戶的私人銀行,如今已經開始自己扮演起移民中介的角色,為客戶提供從找投資項目到換匯打款的投資移民一條龍服務。

中國銀行北京私人銀行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投資移民不用找中介,我們就可以辦,我們現在可以做這個業務。」


銀行監守自盜影響惡劣危害大

一家銀行,一項業務,在投資移民的大旗下,造成大量的國內資金外流。專家表示,作為門戶銀行,這種監守自盜行為將帶來不小的危害。

記者在中國銀行的多家分支行採訪發現,面對紅火的優匯通業務,銀行工作人員在為業績高興之餘,也不免會對這條灰色通道可能造成的問題而感到提心吊膽。

中國銀行廣東分行財富管理中心的一位財富經理這樣告訴記者:「做這些就像做賊一樣,做又不讓說。」

而中國銀行北京某支行的副行長也很擔心這樣的業務:「如果哪天查的嚴了,那這業務還得停,風聲緊就肯定得停,這相當於中國資產無形中就出去了。」

專家表示,作為金融機構的銀行原本是有責任和義務對流出的問題資金進行監管,然而不僅不查,反而幫助問題資金外逃,其性質十分惡劣。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偉表示:「非常惡劣,如果出假的資金來源證明,明知道這些境內錢不乾淨,還主動幫客戶出謀劃策,那就協同犯罪了。」

鐘偉表示,在海外投資移民的大旗下,一些髒錢乘機外逃,這會對國內的反腐工作造成不小影響。

「(移民款)不少是來自於國內貪官污吏或者境內不乾不淨的財產收入,如果有金融機構、移民中介配合,把這些應該予以清理和罰沒的收入轉移到海外去的話,那麼對於懲處不法官員就是負面影響。有了這麼一個隨時出逃的機會和用髒錢度過下半生的機會,法律威懾力將大大下降。」

專家表示,即使大部分的海外投資移民款不屬於髒錢,但是由於沒有在國家外管局的監控下就偷偷逃到國外,如果形成一定規模,勢必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43

福建諾奇上市剛過半年出事 造假公司是否有區域特徵 夏草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6&extra=page%3D1
福建諾奇衝刺A股上市兩度被否,轉到香港上市剛過半年就出事,諾奇總裁丁與其妻陳瑞英詐騙及欠多人巨款,二人攜款潛逃。這幾年,福建、湖南等地上市公司涉嫌造假事件頻發,難道造假也有區域特徵?

新浪認證博主為泉州市鼎鑫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麗羚linda稱,福建諾奇總裁丁與其妻陳瑞英(順興建材總經理),詐騙及欠多人巨款,現二人攜款潛逃.

2014年1月9日,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得稱諾奇)作為新年第一隻非介紹上市的主板新股(H股)在港交所掛牌,發行股票1.50億股,每股發行價2.13港元,共募集資金3.20億港元。諾奇上市僅半年時間,近日在毫無先兆下,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由7月21日急瀉逾30%牽起洗倉序幕。股價昨日再跌26.5%至1元,集團昨日午休前匆匆停牌,,3日累瀉53.5%。

福建諾奇出事了,誰最感到後怕?國信證券!該公司兩度衝擊IPO,在2011年10月24日首次上會被否之後, 2012年6月份捲土重來的福建諾奇再次闖關失敗。2013年3月19日,諾奇提出撤銷第二次申請,並最終轉向港交所上市。這兩次IPO保薦機構都是國信證券,會計師均為華興會計師事務所。

A股上會被否轉向香港上市的泉州服飾公司,諾奇不是第一家,之前福建美克也是A股被否轉向香港上市的,實際上,泉州知名的體育運動品牌企業基本都選擇了香港上市,包括安踏、361、特步、匹克等,那為什麼就諾奇出事了?

2011年諾奇A股被否,證監會給的官方理由是:

你公司2004年創立諾奇服裝品牌且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報告期內你公司品牌推廣費和研發費用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你公司銷售模式由直營銷售為主轉變為加盟銷售為主,銷售模式轉變期間較短且新開加盟店盈利情況低於原有加盟店,本次募投項目以建設加盟店為主,你公司未來向全國擴張終端門店存在銷售效率降低的風險。你公司申報材料和現場聆訊未就上述事項作出充分、合理解釋,無法判斷上述事項對你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影響和募投項目能否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及盈利能力。

筆者理解,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對諾奇有兩個疑慮,一是懷疑沒有品牌影響力、沒有研發實力,二是懷疑加盟店沒有發展前景。由於對其商業模式、品牌和研發都存在疑慮,故將其否掉。當然,筆者更懷疑該司規模小是被否核心原因,2011年衝刺IPO時,2010年最高收入只有3億多元,且收入明顯有包裝甚至造假嫌疑:

2008年1個多億、2009年2個多億、2010年3個多億,那2011年是不是4個多億、2012年是5個多億?果然,在香港的招股書上我們看到這樣的一級數據:

那2013年是不是6個多億,據2013年報,2013果然實現收入6個多億:

那麼香港IPO和2013年報是誰審的?安永,作為四大所之一,我對其專業水平深表懷疑!還是國信證券、華興會計師事務所聰明,趁IPO財務核查之機逃之夭夭。如果諾奇在A股上市了,等待他們的是萬福生科中介機構平安證券、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下場。

福建中概股造假手法基本是虛增收入、虛增資產(核心是虛增銀行存款),虛增收入相對難查,但虛增資產還是有跡可尋,如諾奇2013年末財務狀況:

該公司截止13年末銀行借款2.39億元,但貨幣資金高達3.5億元,很顯然,這個貨幣資金餘額是異常,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名下各有預付款0.46億元、1.6億元,這2個億預付款也是不正常的。

實際上,福建上市公司造假成風,尤其是境外上市公司,在筆者蒐集到近年來涉嫌財務醜聞的境外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來自福建,鴻星運動、洪良國際、東南融通、高速頻道、中國高精密、思嘉集團、青蛙王子等等都在近年來爆出財務醜聞,筆者4年前質疑紐交所上市的左岸和希尼亞,跟諾奇一樣,也是來自福建泉州的服飾企業,但奇怪的,迄今沒有做空機構盯上這兩家造假股。中概股危機說白了實質是福建股危機。

諾奇上市半年就出了這樣的大事,這讓港交所及相關中介機構很難堪。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直言,港交所應為新股亂局負責,不能只稱這類只屬個別事件,而無做到把關責任,任由質素不好的民企來港上市。

「上市不夠1年已要發盈警,即是當初業績已有問題,為何港交所仍讓這些公司上市?」彭氏認為,現在已令投資者不夠沾手新股,長此下去勢打擊香港市場的聲譽,只得做得差的公司來港集資。

諾奇事件說明了什麼?

第一,A股的核准制不一定比港股的註冊制差,在中國擬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普遍性背景下,證監會的新股發行審核在短期內是必須的,故即使明年A股轉向註冊制,實質性審核仍少不了,實際上,香港的註冊制也是排斥造假企業上市的,之前服裝連鎖企業ITAT也通不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類似發審委審核);

第二,不要迷信港交所,也不要迷信四大,諾奇IPO財務核查撤回,這說明境內的中介機構已發現了其存在的問題,但安永竟然沒有發現,這說明在反財務舞弊方面,本土所的識別能力還在高於四大的;港交所也是,A股發審委否了,為什麼能通過港交所的聆訊?

第三,諾奇的保薦機構是中資投行建銀國際,因為香港保薦代表人因重大過失是要追究刑事責任;我希望中國保薦制度也學學香港,抓幾個保薦代表人進監獄,否則對不起保底年薪上百萬的工資。

造假公司是不是有區域特徵?勝景山河、萬福生科出事之後,A股對湖南股敬而遠之,湖南上市公司在A股名聲確實不好,2013年度暴出中聯重科造假,2014年又暴出山河智能巨額的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山河智能又是博導創辦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財務信息尚不可信,湖南還有沒有不造假的上市公司?當然,這樣說湖南上市公司,顯然是偏頗的,但一起又一起財務醜聞表明,至少在湖南,它有這樣的一種文化,如萬福生科龔永福聲稱的「包裝是上市正常的步驟」,他們缺乏敬畏資本市場的心態,總以為注點水、違點規沒什麼,他們排斥顯規則,流行潛規則。

但遺憾的是,學者們對會計舞弊研究集中在行業特徵上,不管是實務界還是學術界,均聞「農」色變,均認為農業企業是造假的造災區,可面對福建、湖南等區域的造假特徵,為什麼沒有學界對此展開研究呢?A股和中概股造假有什麼不同的?請聽下回講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12

中國貿易造假難清除 數據真實性仍是一個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193

中國嚴打出口貿易造假已經過去一年了,時隔一年,虛假出口、詐騙退稅的現象仍然存在。中國的貿易數據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仍然是一個謎。 下圖顯示,中國方面的出口數據和外國方面從中國進口的數據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的貿易數據仍然存在虛假成分: 去年開始,中國貿易數據就時常被籠罩在造假的陰影中。政府對數據造假、虛假貿易的嚴打,已經開始起到效果。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數據出現了很大波動,甚至有出口負增長的情況出現。 一年過去了,嚴打之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貿易數據不吻合的情況仍然存在。此前,一些出口商用虛假發票來逃避買入外匯的限制,造成了許多虛假貿易,從而導致中國貿易數據虛高。 今年6月,內地和香港方面的數據仍然有偏差,在中國對香港出口這一項數據上,內地數據是香港的1.31倍。這就造成了64億美元的偏差。 這樣的偏差也為許多統計制造了困難,比如,全球需求變化對於中國經濟究竟有何影響,不同的數據衡量出的結果不同,難以得到真實的答案。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誌浩表示,“(貿易數據)仍然有些神秘,從比例來看,用虛假發票詐騙的現象仍然存在。” 嚴打似乎並沒有消除詐騙行為,外管局去年12月表示,將加大對貿易融資的審查力度,銀行應該防止公司基於虛假貿易得到融資。而本月初的時候,國家稅務局表示,發現了一些公司利用出口詐騙獲得退稅的案例。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表示,“不能排除出口過程中資本流動有偽裝的可能性,隨著資本賬戶越來越開放,資本流將逐步走上正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45

研究爆造假 幹細胞重大突破逼死人


2014-08-18  TCW  
 

 

八月初,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笹井芳樹被發現在任職處自殺身亡。這起死亡事件背後牽扯的是一則令科學界上半年騷動不安、疑似造假的幹細胞研究。

門生被質疑,日教授自裁

今年一月,笹井的門生小保方晴子在重量級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一項振奮科學界的研究:一道可快速製造幹細胞的簡便方式,而且是能發展成各種組織器官的多能幹細胞(STAP)。

這項驚人發現立刻攻佔媒體版面,被譽為「卓越的重大科學發現」,因為它像徵突破性進展,從商業角度來看,不必藉由胚胎或昂貴的基因工程就可取得幹細胞,無異代表成本驟降,商機無限。一夕之間,小保方成為日本媒體眼中「問鼎諾貝爾獎的有力人選」。

然而,隨著關注而來的卻是更多質疑。除了批評她的研究學理和邏輯站不住腳,也有人指出,理應不同的兩張胎盤照,其實只是加工處理前一篇博士論文中的照片;隨後這份論文還遭檢舉,前二十多頁疑似抄襲美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網路上的文章!

成果瑕疵多,無人重現過

一連串指控像導火線一般引爆科學界大聲撻伐,認為小處都不求嚴謹,整體研究的可信度則蕩然無存。小保方解釋圖片問題為她個人疏忽,但不為學界採納,《自然》七月便以圖片捏造篡改為由駁回論文。

科學界最不能理解之處在於,小保方提出的多能幹細胞培養方法,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實驗室能成功重現。抨擊最力的幹細胞學家諾夫勒(Paul Knoepfler)提出具體疑點外,更在部落格開起擂台,廣邀各大實驗室公佈實驗結果。

這類說法對小保方未必公平。研究共同作者若山照彥就指出,他並非每次實驗成果都能成功;中國科學院專家周琪也認為,無法驗證不代表研究就是假造,他實驗中所使用的老鼠細胞全數死亡,代表建立實驗環境比想像中困難。小保方也一再表示,過去她成功製造出多能幹細胞兩百多次,即使是文字或圖像上的瑕疵也不能推翻這項研究成果。

當她努力捍衛成果之際,始終支持她的笹井卻不敵輿論壓力,選擇辭世。他留給小保方的遺書寫著:「不是妳的錯,請務必讓STAP細胞重現。」新科學或許不須用嚴苛眼光檢視,但小保方在過程中的輕疏卻釀成大禍,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6

香港今年最大IPO之一的上市企業純屬造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36

天合化工,港交所,IPO,魏奇,做空

今年6月在港上市的中國民營企業天合化工昨日遭到國外一家沽空機構“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曝光,被指誇大利潤,其上市是最大規模的一宗市場欺詐事件。被批為上市欺詐後,天合化工當日接近午時被迫停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6月20日,天合化工首次在港交所上市,IPO募資6.5億美元,規模為今年港交所IPO前列。據招股書所述,該司為內地領先的特種化工生產商,主要經營潤滑油添加劑和特種氟化物。

此前接近四年時間里,國外投行為爭取天合化工IPO的業務紛紛向該司示好,上月《華爾街日報》獲悉,瑞銀、Investec和摩根大通三家投行均曾聘請該司CEO之女魏嬌。摩根大通還多次滿足魏嬌的加薪要求。

遭“匿名分析”看空報告狙擊後,天合化工昨日股價當即下挫4.9%,從當天11點20分起停牌。該司發言人稱,“匿名分析”報告的指稱與事實不符,公司稍後會發布澄清公告。

“匿名分析”自稱網絡黑客組織Anonymous的分支,其宗旨是利用自身技能揭露上市公司的詐騙與腐敗。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Anonymous2012年2月襲擊希臘外交部和司法部網站,警告除非IMF退出希臘、希臘政府下臺,否則刪除所有希臘國民債務記錄。同年3-4月,該組織攻擊了數百家中國官方、企業和其他大網站,甚至向中國宣戰。

“匿名分析”在昨日公布的67頁報告中指出,天合化工是今年港交所最大的一只新股,市值80億美元,上市令該集團創始人兼所有者魏奇成為中國東北首富。但“匿名分析”調查發現天合化工是大騙局,強烈建議拋售該司H股,目標價零港元,意指該司毫無價值。

“匿名分析”報告稱上述結論是多項盡職審查、實地研究及分析的結果。報告披露了以下四方面問題,它們可以顯示天合化工存在虛報及作假行為:

1、誇大盈利

據中國國家工商總局(SAIC)存檔文件,2011年,天合化工旗下阜新恒通氟化學有限公司和錦州惠發天合化學合計營業額人民幣7.6億元,與IPO招股書披露營業額低77%,盈利相差94%。

2012年,上述兩家天合化工的下屬公司收入較該司外稱收入低85%,盈利水平相差100%。

2、並無外稱納稅

稅務監管機構的證據顯示,天合化工並未繳交其宣稱的稅項。若財務數據屬實,天合化工需要支付的稅款,將會超出其所在的地區政府收到的稅款。

3、做賬有假,兩本賬簿

為了與招股文件所述相符,天合化工遞交了有虛假內容的賬簿。最初的賬簿由當地審計公司審計,顯示該司造假。而遞交SAIC的賬簿由德勤審計,符合招股文件陳述。

4、隱瞞客戶及產品真實信息

天合化工最大的特種氟化物(SFC)客戶是該司的關連方,或是規模很小甚至不存在的機構。

天合化工宣稱其盈利來自產銷防指紋劑。但據行業報告估計,天合化工自稱的防指紋劑生產規模是市場實際規模的兩倍。而且業內廠家並不知道有天合化工這一競爭對手。

天合化工的前雇員還透露,該司根本沒有生產防指紋劑,而是生產利潤遠低於防指紋劑的一種溶劑。

“匿名分析”報告預計,證監會與港交所將迅速驗證該報告提出的證據,會將天合化工摘牌,並起訴該司主管及追求新股促銷的欺詐行為。

天合化工,港交所,IPO,魏奇,做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4

渾水:所有中國公司都可能造假 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67

20140911muddywaters

在中概股殺手Carson Block的眼里,所有中國公司都可能造假,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紐約時報》,渾水公司創始人Block周三在巴魯克學院告訴學生和投資者:“如果阿里巴巴想欺騙投資者,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Block今年38歲,他的渾水公司以做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而知名。該公司的名字源自中國的成語“渾水摸魚”,已經先後成功做空了東方紙業(ONP)、綠諾科技(RINO)、多元環球水務(DGW) 和中國高速傳媒(CCME)等四家公司。

Block表示:“中國的股票欺詐就像矽谷的科技公司那樣,遍地都是。”他認為投資者應該重新審視阿里巴巴下周IPO的定價,不過他並沒有給出阿里巴巴造假的具體證據

阿里巴巴已從本周一(9月8日)開始路演,計劃於18日完成,如果能夠如期結束,阿里巴巴的股票將於當晚定價,次日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BABA”。

據路透報道,首輪路演僅兩天之後,阿里巴巴就已經獲得足額認購。

此次阿里巴巴股票的發行價格區間為60至66美元,融資規模至多為211億美元,將超過Facebook2012年籌得的160億美元,一舉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科技股IPO。

若承銷商為滿足需求而執行超額配售選擇權,阿里巴巴可能創下全球最大IPO的新紀錄,最高或達到243億美元,並超過中國農業銀行2010年上市時籌得的221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56

東京著衣造假 掀業界不能說秘密

2014-10-06  TCW
 
 

 

東京著衣為慶祝創業十週年,九月二十七日才回到嘉義發跡地舉辦為期二十一天的特賣會,本來應該是件喜事,但活動前夕,董事長鄭景太對外承認做假帳,一夕之間恐怕東京著衣上市夢碎,如今,特賣會業績再好,員工恐怕也笑不太出來了。

這家曾被喻做「國內網路女裝龍頭」的模範生,因開立高達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的假發票,被檢調單位認為有掏空嫌疑,以違反《商業會計法》,將鄭景太、營運長郭奕麟、廣達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李憲宇等十一人移送法辦。

根據媒體報導,鄭景太已承認做假帳,但否認掏空,因為中國成衣廠未開發票,才選擇以假發票作為「進項憑證」,扣抵五%的營業稅。

有同業認為此案並不單純,東京著衣有國內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簽核,「這麼大的帳(新台幣一億八千萬元),會計會查不到嗎?」但也有人同情表示:「這是成衣業者普遍面臨的問題。」

危機一:營收成長率低跌下網路人氣三冠王寶座

每家業者都想省錢,但,開立假發票卻是最冒險的行為。「坦白講,(節稅)有很多做法,」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內行人都知道,開假發票目的為的是拿到進項憑證,但風險之大,得負刑責。

而讓鄭景太鋌而走險的原因,據了解,和他與股東不合有關。

根據目前東京著衣股東結構來看,日商三井株式會社和新加坡淡馬錫,分別擁有兩成、一成股權,其他六成多股權由鄭景太家族持有,若明年上市計畫順利,最大受益者應是鄭景太本人。

如今,他卻在關鍵時刻,願意冒險開立一億八千萬的假發票,就為省下五%、近九百萬稅金,敢做這種殺頭生意,若非關掏空,也凸顯出東京著衣營運出現瓶頸。

事實上,東京著衣業績並非如外界想像之好。同業表示,近年來國內成衣業受到淘寶賣家競爭打擊,東京著衣去年營收成長率為五年來最低。而且今年網路人氣賣家排行榜中,連續三年的冠軍寶座,被藝人團體五月天主唱阿信的潮牌StayReal搶下,再加上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讓鄭景太和股東之間的氣氛緊張。

危機二:與股東關係緊繃為拚上市,假發票美化帳面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他的股東都不是長線型的,是標準的創投,曾多次耳聞鄭景太與股東關係不佳。一般網路成衣業者沒有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壓力,帳面不好看就算了,不必要斤斤計較、衝高獲利,有時摸摸鼻子、多繳一點稅,省下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他推論,鄭景太會出此下策,目的是要美化帳面,在上市之前,向市場證明東京著衣還是昔日那位創造「平均每五秒賣一件」傳奇的網購模範生。

危機三:經營權歸屬不明股東拒周品均入主,撕破臉

不只業績成長停滯,曾被總統馬英九譽作「現代神鵰俠侶」、皆為創辦人的鄭景太和周品均,去年十月兩人的婚姻生變,東京著衣經營權處於未明狀態,也是股東另一隱憂。

原本離婚協議現金、房產歸男方,公司經營權歸女方,但今年二月,周品均卻對外指出鄭景太不僅未履約,後來甚至無故解除其在董事會的職位。

今年二月,鄭景太父親鄭結墩不僅在報紙刊登啟事,聲明周品均已非東京著衣股東,甚至把原本以周品均英文名「Mayuki」為名的官方網址,改為「tokichoi(東京著衣音譯)」,用盡千方百計,表明立場。據了解,其他股東不同意周品均入主,這才讓這位昔日枕邊人不顧舊情,撕破臉撇清關係。

承認做假帳,等於宣告IPO計畫停擺,除了股東急跳腳,某些同業同樣皮皮剉,因為鄭景太的「創造進項憑證」說法,等於是讓成衣界行之多年、「你不說、我不說」的避稅手法,浮上檯面。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部分中國成衣業者不開立發票眾所皆知,國內批貨業者為了降低稅金,都得從其他管道找進項憑證,如果要追究的話,很多人都在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些較大型的批發商,會視顧客類型或要求,決定開不開發票。換句話說,一些看似不開發票的店家,事實上有進項需求,「大家都在找進項……,我可以去A啊,或是去找誰開給我,看要多少就好了。」更何況有些老闆,旗下有十幾家店,進貨量之大,進項憑證需求超乎想像。

一般業者從海外進口貨物,會從海外寄件方(一般而言多是貨運公司)取得海外發票,但一般貨運公司能提供的發票額度有限,「你要它找一百萬發票給你還行,但如果要五千萬,它也無法負擔。」一位中國當地的批發業者指出,大型批發業者得另尋管道。而開立假發票,便成了業內非法的潛規則,而東京著衣正是把這個潛規則,當作救命仙丹。

這家當初以五萬元創業,十年滾出二十億元營收的網購女裝龍頭,原本預計在二○一三年IPO,不料因雙方婚變而延期。如今,面對外來者的威脅,內部又傳股東不合,鄭景太一步走錯,等於提前宣告上市計畫夢碎,要挽回昔日風光,恐怕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51

“收購-加工-銷售黑產業鏈已形成”瘋狂蟲草造假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017

南方周末實習生楊國要根據公開資料整理。(何籽制圖)

為了增加冬蟲夏草的分量,業界往往添加重金屬粉末——最早采用重金屬二氧化鉬,後來用鉛粉,甚至用水銀註射,最厲害的是浸泡含澱粉和一些特殊配方的液體。

市場上不少帶有蟲草元素的產品更打著壯陽、“喜馬拉雅偉哥”的旗號,“很多東西加的就是偉哥”。

造假層出不窮

淺黃或褐黃色、整齊的蟲體和子座、過渡處深淺不均、個頭碩大……乍一看,手上的“小物件”,跟真正的高檔冬蟲夏草幾乎毫無分別。

但這些品相更佳的冬蟲夏草,其真實身份卻是被加工企業收購加工後挑出來的贗品——它們由玉米粉、面粉、石膏等加工壓模而成,大小和色澤整齊一致。

“即使是我們,如果不仔細看,有時也會走眼。”此前從事冬蟲夏草制品加工的青海高德威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劉建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近年,用澱粉、可塑劑,甚至膠泥等化學原料,按冬蟲夏草的模子加工成的假蟲草,除了零售端,在批發市場已比較罕見,現在業內開始改用其他外觀類似的蟲草假冒。

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此前警示說,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廣西等地的亞香棒蟲草,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的涼山蟲草、地蠶、蛹蟲草、白僵蠶,這幾年成了新寵。這些假冬蟲夏草,外觀和真正的冬蟲夏草幾乎難以辨別,但價格卻有天壤之別。

不過,這些冒充物的性質卻截然不同。根據此前的醫學實踐,長期服用這些蟲草不但起不到滋補作用,甚至會產生頭暈、嘔吐、心悸等副作用。

相比之下,廢草的加工已算有良心,而有蟲無草或有草無蟲的冬蟲夏草,幾乎等於廢品。一些不法商人為了暴利,開發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通過膠水、澱粉等粘劑,將真蟲體套接、粘接到人工加工的假子座;或者真子座套接、粘接假蟲體的蟲草,混入好的蟲草。

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會長拉加才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協會曾對西寧幾大交易地的蟲草店進行調研。在向青海省工商局提出的建議中,他提到了諸多造假手段:

“用竹簽穿接、用502膠水粘接成‘整蟲草’;將粗粉條、面條塞進秕蟲草中;用雙氧水、明礬、硫磺、紅花水等加工保鮮增大染色……”

“‘收購-加工-銷售’的黑產業鏈已經形成。”拉加才旦在給青海省工商局的建議中警示道。

“造假目的主要是為了增重。”拉加才旦說。在貴比黃金的誘惑之下,為了增加冬蟲夏草的分量,商販往里邊添加重金屬粉末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研究了幾十年冬蟲夏草的沈南英教授曾親眼見過加工過程。最早用的是灰顏色的重金屬二氧化鉬。“800元一瓶的二氧化鉬,用膠水倒一點塗在蟲草銜接處。”一般大蟲草約0.3克一根,價格最高可達七八十元,只要塗一點,就增重一倍。

“每公斤蟲草如果有一兩摻假,就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暴利。”一位蟲草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沈南英指出,後來業界開始用鉛粉,甚至用水銀註射增重。一位冬蟲夏草加工企業主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更厲害的是浸泡。由於幹蟲草體內本被寄生細菌淘空,浸泡含澱粉和一些特殊配方的液體可以讓那些半溶解的物質附著在蟲草體內的中空結構,泡完後幹燥處理,重量大大增加。

“很多東西加的就是偉哥”

用硫磺熏蒸來保存冬蟲夏草,也一度成了業內公開的手段,這導致蟲草中硫、汞的大量超標。事實上,重金屬超標一直是行業內人士希望共同捂住的秘密,而其中隱藏最深的是砷超標。

冬蟲夏草是一種菌類生物,而菌類是自然界吸附重金屬能力最強的生物。由於特殊的礦物環境,不少蟲草的砷含量特別高,有時甚至超標二三十倍。

“這也正是冬蟲夏草為何被剔除出藥食同源目錄,禁止作為普通食品食用的原因之一。”上述企業主說。

原草不安全,而形形色色的冬蟲夏草加工產品也問題重重。市場上,帶有蟲草元素的產品屢見不鮮,其中不少更打著壯陽、“喜馬拉雅偉哥”的旗號。

“我們一直懷疑市場上部分含片的蟲草制品有複方成分。”拉加才旦表示。雖然拉加才旦沒有指出具體的企業和添加成分,但號稱“中國冬蟲夏草之父”的沈南英教授,卻對此直言不諱,“很多東西加的就是偉哥。”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前,他在山東接觸過一家出口蟲草酒的企業,一直宣稱有祖傳秘方。但有次按照其方法,調試許久卻得不到效果。最後他才被私下告知,此前的產品有效是因為加了偉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30

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孫旭東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v5pn.html

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對陳永洲事件的思考之一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第79期)

 

近來,財經媒體21世紀網涉嫌特大新聞敲詐案被查一事引人關註。93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上海市公安局日前偵破一起特大新聞敲詐案件,涉案的21世紀網主編和相關人員及上海潤言、深圳鑫麒麟兩家公關公司負責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專案組查明,21世紀網通過公關公司招攬介紹和新聞記者物色篩選等方式,尋找具有“上市”、“重組”、“轉型”等題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業作為“目標”。對於願意“合作”的企業,在收取高額費用後,通過誇大下面事實或掩蓋“負面問題”進行“正面報道”,對不與之合作的企業,在21世紀網等平臺發布負面報道,以此要挾企業投放廣告或簽訂合作協議,單位和個人從中獲取高額廣告費或好處費。

這一事件對財經媒體的公信力有很大的“殺傷”。然而,我們又不能因此就不再看新聞,畢竟,新聞報道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新聞就成為投資者必須研究的一個課題。不分青紅皂白地不相信任何新聞顯然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才能避免被假新聞誤導。

造假猛於虎?

陳永洲是廣州《新快報》記者,20131018日被湖南警方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刑事拘留。

20131023日上午,長沙市公安局向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表示,之所以刑拘陳永洲,是因為,經調查,自2012926日至201388日,《新快報》及陳永洲等人在未到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0157,以下簡稱“中聯重科” )進行實地調查和核實的情況下,捏造虛假事實,通過其媒體平臺發表關於中聯重科的負面文章共18篇,其中陳永洲署名的文章14篇。

陳永洲被拘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據中央電視臺20131026日報道,陳永洲被刑拘後,承認受人指使、收人錢財,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連續發表大量的針對中聯重科的失實報道,致使中聯重科的聲譽嚴重受損,廣大股民深受損失。陳永洲稱,他受人指使曾先後向香港證監會、香港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實名舉報中聯重科,並收受他人好處費50萬元。

在央視報道播出後的第一個交易日——1028日,中聯重科的股票跳空高開,開盤價比前一日收盤價上漲9.72%,收盤報於5.79元,上漲6.24%。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收盤下跌了0.11%

如果說,確有投資者因為受了陳永洲報道的誤導而遭受了損失,那麽,什麽樣的報道對投資者影響最大呢?陳永洲事件發生後,根據互聯網上的公開信息,我對陳從2012年開始在《新快報》發表的12篇報道相關情況進行了整理,詳見表1

1:陳永洲報道對中聯重科股價的影響

日期

新聞標題

交易日期

中聯重科

股價漲幅

滬深300

指數漲幅

超額收益率

2012年3月24日

中聯重科回應“三宗罪”

2012年3月26日

1.21%

0.10%

1.11%

2012年9月26日

中聯重科財技曝光:壞賬計提藏玄機 半年虛增利潤7億

2012年9月26日

-1.34%

-1.14%

-0.20%

2012年9月27日

中聯重科被指利益輸送

2012年9月27日

3.95%

3.06%

0.89%

2012年10月12日

中聯重科資產圖譜里的陰謀與陽謀

2012年10月12日

0.35%

0.09%

0.26%

2013年1月7日

向文波微博影射中聯重科“私有化”?

2013年1月7日

-0.11%

0.46%

-0.57%

2013年1月22日

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

2013年1月22日

-2.90%

-0.54%

-2.36%

2013年4月1日

中聯重科或財務造假 CIFA詭異業績涉嫌利益輸送

2013年4月1日

1.12%

-0.08%

1.20%

2013年5月16日

中聯重科一年花掉5.13億廣告費 畸形營銷高燒不退

2013年5月16日

0.83%

1.83%

-1.00%

2013年5月27日

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 神秘大戶逾億設備先買後退

2013年5月29日

-2.47%

-0.07%

-2.40%

2013年5月29日

中聯重科印證舉報材料屬實 大客戶銷售數據與年報矛盾

2013年6月2日

中聯重科股東去年減持現蹊蹺 機構紛紛下調目標價

2013年6月3日

0.42%

-0.15%

0.57%

2013年7月25日

新快報再質疑中聯重科 連發七問促繼續澄清

2013年7月25日

-0.58%

-0.51%

-0.07%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2013527日、29日的兩篇關於中聯重科業績造假的報道對股價影響最大,其次是2013122日的題為《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不過,從超額收益率(股價漲幅-指數漲幅)這一指標來看,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2013516日題為《中聯重科一年花掉5.13億廣告費 畸形營銷高燒不退》與《中聯重科頻攬公關高手 工程機械行業現畸形營銷》題材相同,但影響力大減,當天中聯重科股票的超額收益率僅為-1.00%

仔細閱讀上述兩篇報道,會發現文章中殺傷力最大的可能不是什麽畸形營銷問題,而是產品質量問題——“工程機械是特種設備,與大眾消費品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產品,其客戶相對穩定、專業。若企業不能更多投入資金到研發、設計、制造、服務以打造核心競爭力,最終會被專業客戶拋棄。近三年來,中聯頻頻引入公關人才、投入巨額廣告費,但設備卻在甘肅、上海等地施工中屢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經營者也該深刻反思經營戰略上的問題了。”在兩篇報道中都引用了“公關人士”這樣的評論。

然而,指責中聯重科造假的新聞卻多次產生了較大影響。在陳永洲的《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 神秘大戶逾億設備先買後退》一文發表前,201318日,香港《明報》刊登了題為《匿名信指中聯重科誇大盈利》的報道,雖然公司19日特意發布了澄清公告,股價卻仍然下跌了3.16%,同日滬深300指數還上漲了0.03%,當天中聯重科股票的超額收益率為-3.19%201324日,《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了題為《中聯重科銷售造假;客戶集中采購分批退貨》的報道,當天滬深300指數上漲0.17%,中聯重科的股價則下跌了2.27%,超額收益率為-2.44%

綜上所述,用“猛於虎”來形容業績造假對投資者的影響並不為過,問題是,造假真的有那麽可怕麽?

客觀評價“造假”風險

我認為,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事實上,根據陳永洲報道中的內容可以認定,即便他的質疑完全成立,中聯重科的“造假”情節也談不上嚴重。

首先,對於中聯重科為什麽“造假”,陳永洲在報道中有關中聯重科動機部分的描述如下:

“事實上,此前早有市場觀點認為,中聯重科去年不遺余力地在銷售等方面‘造假’,是公司管理層為了在2012年交上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因為2012928日,正是中聯重科20周年慶。而去年一季報、中期報表及銷後的三季報顯示,中聯重科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22%21.47%16.75%,為工程機械行業中屈指可數的‘白馬企業’。

但是,伴隨20周年慶的結束,去年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凈利潤驟變為同比減少9.12%。其中若只看第四季度單季,中聯重科凈利潤僅為3.7億元,同比、環比分別銳減82%72%,甚至創了2009年第一季度後的新低。”

了解國情的讀者會知道,在國企中如報道中所說的動機很常見,這與某些企業為了蒙混上市或取得銀行貸款等而造假有著本質的區別。

其次,根據陳永洲的報道,中聯重科“造假”的情節並不惡劣。報道中稱,“縱觀舉報材料,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一線銷售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波峰特征,即去年前三季度集中湧現銷售訂單,而第四季度的11月集中退貨。”

陳永洲的報道其實就是在驗證一份舉報材料,文章在開始部分稱,“近期,新快報收到一匿名投遞的U盤,內含據稱是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一線銷售數據的舉報材料,直指中聯重科去年在華中銷售存在大量造假、虛增收入。舉報信自稱完全真實。”

如報道中上述內容,則中聯重科即便“造假”屬實,該公司也已經在2012年(11月份)將虛增的銷售予以沖銷。因此,中聯重科2012年經營業績會低於投資者預期,這應該早已反映在股價中了。

還需要指出的是,中聯重科這樣做,應該不是因為“東窗事發”礙於壓力而為,畢竟,質疑中聯重科造假最早的媒體報道刊發於201318日。

即使是在國外發達的資本市場,與報道中中聯重科行為類似、惡劣程度相仿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成熟的投資者理應對這類事件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而不必聞“造假”而色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