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方證券赴港上市或引爆大盤新一輪行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421.html

券商赴港上市,總會引發市場一番躁動,2015年4月廣發證券上市前港股突然暴動,券商股見頂;華泰證券5月底赴港上市前後引發大盤最後的瘋狂;中金公司赴港上市前A股迎來10月到11月反彈最肥美行情,12月底開始迎來大跌。

除此以外,過去幾年不少大券商的上市,總能激發大盤的做多熱情。而現在以自營業務倉位較重著稱的中型券商東方證券(600958.SH)上市在即,會否因此引領大盤再掀起一波高潮?對此市場人士看法不一,畢竟東方證券體量上無法跟上述大券商相比,不過深港通可望在未來一個月成為刺激行情上漲的催化劑。

已於去年3月份在A股上市的東方證券6月21日宣布,將從22日起開始在香港招股,並計劃於7月8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作為今年首家將在港上市的內地券商,東方證券拉開了新一輪內地券商赴港IPO的序幕。

招股文件顯示,東方證券將於22日至27日在香港公開招股,招股價介於每股7.85港元至9.35港元之間。此次在港IPO擬發行9.57億H股,其中92.5%為國際配售,7.5%為在港公開發售。以招股價上限計算,此次IPO將最多集資89.48億港元。據介紹,該集團已引入10名基礎投資者,共認購約4.79億美元的股份。這10名基礎投資者包括紅佳金融、交銀國際、Great Boom、保銀投資(Pinpoint)、上海實業旗下SIIC Treasury、東航國際、上海電氣,惠理,雲南能源及民生投資子公司CMSI等,並各自分別認購2500萬美元至1億美元不等的股份。

東方證券計劃7月8日在香港掛牌,對於東方證券赴港上市對市場造成的影響,華林證券策略分析師胡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深港通開通預期比較強烈,很可能在近日就正式宣布,大盤也會有一輪上漲行情,對東方證券來說,現在這個時間赴港上市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不過華南某QDII基金經理則認為,東方證券體量比較小,本身自營業務占比較高,不可以跟去年廣發、華泰、中金的上市相提並論,投資者不宜期望值太高。南華金融集團策略師岑智勇稱,市場上已經有不少同類公司,除非東方很有賣點,不然很難吸引市場關註,而其自營業務占比較大,而近期內地市況平平,也會影響表現。

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近日市場因為英國脫歐的機會下降,而趨向穩定,資本市場表現較為穩定,提供了窗口予新股。另外市場對深港通有所期待,亦對券商類股份有帶動作用。但是東方證券在國際市場知名度不高,赴港上市有助提升品牌效應。但是香港IPO估值遠低於A股,上市後再融資功能有待發掘,此外東方證券規模相對較小,知名度較低,難以掀起券商熱潮,反而是後續數家內地券商的上市計劃較為觸目。

盡管近日並購重組監管越來越緊;6月21日(周二)盤後,央行公布了2015年年報,表示在未來一段時期,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優質外國公司在境內發行股票,考慮推出可轉換股票存托憑證(CDR)。不過大盤再次對上述這些利空因素“麻木”,22日早盤大盤維持平穩,此前無論是人民幣不斷創出新低,A股再次被MSCI拒之門外都沒有引發市場明顯波動。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稱,經歷了三輪大跌之後,熊市的主跌浪也已經過去,展望未來,中期市場將進入震蕩階段。短期A股牛熊市漲跌90%來自估值波動,而震蕩市中估值繼續下移、盈利支撐股價,震蕩市階段,市場業績為王。結構上,存量博弈的震蕩市中建議以20-30倍PE的白馬成長股為底倉持有,高成長股可以做波段,關註智能制造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24

時隔22年信托行業上市再起 山東信托赴港IPO獲批

時隔22年,信托公司IPO大幕有望重新啟動。6月30日,山東銀監局已經批準了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信托”) 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相關事項。

如果山東信托在港股IPO順利,將打破22年來信托公司再無上市公司的僵局,成為首家H股上市信托公司。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山東信托作為地方國企,其政府支持因素在上市過程中或將發揮重要因素,不是其他信托公司完全能複制的。

山東信托備戰赴港上市 

6月30日,中國銀監會網站披露, 原則上同意山東信托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647,080,000股。若行使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不超過744,120,000股,所募集資金若扣除發行費用,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且山東信托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費用後,應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事實上,山東信托為上市準備已經早有端倪。2015 年 7 月,公司順利完成股份改制工作和工商登記變更相關手續,正式更名為“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沖刺上市。

山東信托初創於 1987 年 3 月,2002 年 8 月,完成了增資改制和重新登記工作, 由國有獨資公司轉變為有限責任公司。2007 年 6 月,獲得中國銀監會批複同意換發新的金融許可證,名稱變更為“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截至 2015 年 12 月末,山東信托註冊資本為 20 億元。

2015年年報顯示,山東信托管理資產規模2463.59億元,營業收入16.16億元,同比增長18.3%,歸屬於股東凈利潤9.31億元,同比增長25.23%。

公司前三大股東為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魯信投資控股集團”)、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63.02%、25%、6.25%。第三大股東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山東魯信投資控股集團。

山東魯信投資控股集團的前身即為山東信托,目前已經通過控股、參股信托、證券、銀行、保險等不同金融機構,發展為省級金融控股平臺。

對此,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山東信托赴港上市如果成功,那麽對於信托公司自身發展和品牌都有積極意義,也為信托公司境外上市提供了借鑒意義,然而山東信托作為地方國企,其政府支持因素在上市過程中或將發揮重要因素,不是其他信托公司完全能複制的。

信托公司上市路還有多長?

目前68家上市公司中,僅安信信托和陜國投信托兩家公司於1994年在A股上市,以後的22年間,信托公司再無上市的身影。

按照完成股份制改造、獲得銀監部門、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審批的步驟,如果能夠順利在H股掛牌,山東信托將成為內地信托公司中首家H股上市公司。

對此,袁吉偉表示,山東信托赴港上市也是解決內地上市審批難以及等候時間長的一個曲線路徑,不過境外投資者對於內地信托公司投資價值認可度依然不確定。

近年來,信托公司面臨著嚴格的資本約束機制和監管考核標準。《進一步加強信托公司風險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2014年上半年完成信托公司凈資本計算標準修訂工作,調整信托業務分類標準,區分事務管理類業務和自主管理類業務,強化信貸類信托業務的資本約束,建立合理明晰的分類資本計量方法,完善凈資本監管制度。

面對凈資本管理約束和增強風險防控實力的雙重壓力,信托公司除了增資擴股以自有資金或股東增資方式增強資金實力外,如何形成長效的資本補充機制也是信托業亟需攻克的難題 。

信托公司借助資本補充工具、發債進行再融資,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認可。2015年6月銀監會發布的《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首次提出允許信托公司申請發行金融債券、次級債券及依法須經銀監會許可的債務工具和資本補充工具,

但令人玩味的是,此前的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信托公司IPO以及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等事項並未呈現在正式文件中。征求意見稿指出,信托公司申請IPO應具備的主要條件包括:最近1個會計期末凈資產不低於10億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3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0億元;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長性,業務在行業內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有明確的市場定位。

近年來,試圖闖關上市閘門的信托公司並不在少數,但多無疾而終。中海信托曾在2012年遞交招股書預披露稿,最後撤回招股書,上市計劃終止。

在袁吉偉看來,山東信托是繼中海信托之後又一家直接申請IPO的信托機構,近年來銀監會對於信托公司持積極態度,所以獲得銀監局批準也並不意外,其上市過程還需要經過證監會、香港聯交所審批,未來的審批流程要更為艱難而具有實質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08

記者觀察:為何券商赴港上市前總是利好不斷?

又是一次券商股赴港上市發行H股造就的“吃飯行情”。

在2015年,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市場都有重大利好釋放,大盤也提前進入了癲狂狀態;這次東方證券上市前也不例外,國企改革概念和券商股可望帶領大盤繼續上攻。

7月4日晚間出現了兩個重磅利好,一方面是國家領導人強調要“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淘汰落後漢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7月4日午間,有消息稱中金公司(03908.HK)可能要收購中投證券,中金公司也在午後被突然拉高,A股券商也有較好表現,大盤全面向好。

中金公司昨晚8點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與中投證券就戰略合作及業務機會進行探討,彼等探討目前處於非常初步階段,並未與中投證券達成任何意向或訂立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

盡管中金公司澄清了,但顯然中金公司的潛在並購,跟國企“做大做優做強”的表述遙相呼應,這也讓人想起南北車合並前的模糊表述,最終合並成行,也牽起大盤最猛烈做多行情;現在,券商股和國企改革概念可望帶領大盤更上一層樓,如果把上述兩個對大盤重磅利好綜合起來,都放在7月8日東方證券正式登陸港股前,這不禁耐人尋味。東方證券的上市保薦人為高盛、花旗及野村等,也已經公布了發行價是8.15港元。

歷史上每一次大券商到香港發行H股,幾乎都可以引爆一波維持最少半個月的放量上漲行情,也很可能有政策配合,比如去年4月初廣發證券上市前,監管部門宣布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通道投資港股;去年5月底華泰證券上市前也有兩地基金互認推進,大盤進入最後瘋狂;去年11月10日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因為股災而一度冰凍的IPO也基本重啟,11月初在券商股帶動下大盤也開始放量上漲行情。

筆者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作為這些大券商上市的“豪華”投行團隊,他們總能夠掌握比廣大投資者更多的信息,因此在選擇上市的時間窗口方面,尤其會選擇好日子,而在這些日期前,總能夠有較大好釋放;而這次東方證券上市前的國企改革和中金公司潛在重組,對於以自營業務著稱的東方證券來說,無疑為上市首日表現打了一次強心針;而六月底七月初大盤已經提前啟動,顯然有不少“聰明錢”早已對此提前布局。

去年5月底華泰證券發行H股後,因為遭遇了三輪股災,華泰H股長期遠低於發行價,認購了華泰證券的廣大投資機構苦不堪言,遭遇深度套牢,這也對後續券商發行造成了一定影響,無論是去年11月上市的中金公司和現在的東方證券,定價方面都估值不高,貼近每股凈資產發行,而且也面臨著人民幣不斷貶值的利空,以港元計價的發行要獲得海外投資者青睞,其實並不容易。

接下來,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都公布了赴港上市計劃,如果投資者在東方證券的IPO上面嘗不到“甜頭”的話,券商H股缺乏賺錢效應,後續多家券商的發行會變得更加困難,這也是這些券商的豪華承銷團隊所不願意看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200

宮頸癌疫苗內地獲批為何催熱“赴港疫苗團”

“宮頸癌疫苗時隔十年在內地獲準上市”的消息這兩天在朋友圈里炸開了鍋。有趣的是,經過一輪信息“轟炸”後,生活在香港的林潔(化名)也忙了起來,許多原本不怎麽聯系的親友占據了微信對話欄的前排,向她咨詢赴港註射宮頸癌疫苗的事。

“他們聽到新聞後就一窩蜂地給我發消息,有的還是以前的男同學,都是替老婆們來問的。”林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事實上,葛蘭素史克(GSK)生產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希瑞適雖然日前獲得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許可,但要等到明年初才能正式上市,而適用的女性年齡為9~25歲。已經25歲的王薇(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擔心自己等到明年就過了接種的年齡了。”

當然,除了考慮年齡原因,還要考慮赴港接種HPV疫苗的性價比如何。但更為重要的選擇是,究竟應該接種二價HPV疫苗,還是接種能覆蓋90%病毒的九價HPV疫苗。

年齡限制是一個原因

宮頸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家熟知的香港明星梅艷芳也是因此病逝。

2015年中國癌癥統計報告顯示,在女性特有的腫瘤中,乳腺癌位居第一,宮頸癌第二,且發病年齡日益年輕化。2015年國內宮頸癌新發病例估計9.89萬例,死亡人數有3.05萬例。於是,GSK的HPV疫苗獲批在內地上市引起了廣泛關註。

“當時看到這條新聞後,就在想要不要去打這個疫苗,後來發現只有9到25歲的女性可以打。”王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後來她和朋友聊天時得知,宮頸癌疫苗很久以前就在香港上市了,且年齡限制放寬到了45歲,便盤算挑個時間赴港註射疫苗。

同樣是HPV疫苗,甚至是同一家公司的產品,為什麽在內地和香港的年齡限制存在差距?

香港家庭醫生朱偉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世界所有藥品在申請時,都是基於研究結果來確定適合年齡的,卉妍康(GSK旗下的二價HPV疫苗)和加衛苗(默沙東旗下的四價HPV疫苗)在香港上市之初,年齡限制也是25歲。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明,HPV疫苗對25~45歲的人群依然有效時,很多醫生會根據新的研究成果建議給25歲以上的女性使用。“這被稱為offlabeluse(標簽外使用)。於是,適用HPV疫苗的年齡限制便逐步放寬了。”朱偉星說。

香港HPV疫苗宣傳圖

朱偉星同時表示,45歲以上的女性再註射HPV疫苗的價值不大,原因是這類人群已經有20多年暴露在HPV病毒的環境中,如果真正關心健康的女性可以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檢查是否感染了HPV病毒。

另根據中國《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進口疫苗必須在內地進行臨床試驗才可以上市,盡管早在2002年,默沙東和GSK已經開始在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進行過大規模臨床試驗,並獲得了美國藥監局(FDA)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但這些結果並不適用內地的相關規定,所以要引進HPV疫苗,須重頭開始。

GSK的資料顯示,公司在內地開展了一項長達6年的希瑞適臨床試驗,有6000多名受試者分別接種疫苗和對照,朱偉星推測,如果要盡快進入內地市場,追蹤9~25歲的試驗對象顯然容易得多,如果25歲以上女性要註射HPV疫苗,就可能存在違反法例的情況,這也是促使王薇想赴港接種HPV疫苗的原因。

赴港疫苗團的“秘密”

像王薇一樣,打算赴港接種HPV疫苗的人不在少數。實際上,早在幾年前,赴港疫苗團就已絡繹不絕,不僅有旅行社參與,還有不少香港的保險從業人員涉足其中。有疫苗中介粗略估計,香港每天要接待5000名以上的疫苗遊客,這與赴港的內地旅行團形成了鮮明對比。

香港旅遊業議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赴港內地旅行團只有4577個,平均每天只有153個團,同比下滑47.6%,連續下跌17個月。今年上半年,赴港內地旅行團僅2.79萬個,同比減少54.6%。如果以每個旅行團的規模為25人計算,那麽如今的赴港疫苗團比內地旅行團的人數還多了兩三成。

北京一家醫療機構的宣傳資料顯示,赴港註射HPV疫苗團可以從北京、上海及成都三地出發,價格從6299元到7199元不等。以赴港接種HPV九價疫苗的旅遊產品為例,包含總共3針疫苗,以及三次行程的往返機票、價值800元的酒店住宿一晚,多數為周六出發次日返回。此外,還有7座商務車接送,全程有醫療顧問領隊陪同解答,贈送最高價值25萬的醫療旅遊保險。

香港地區市場上,HPV九價疫苗的均價目前為3900港元(約合人民幣3360元),HPV二價和四價疫苗的均價為2700港元(約合人民幣2326元)。香港醫療機構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需求量比較大,HPV九價疫苗價格可以壓到3500港元(約合人民幣3015元),HPV二價及四價疫苗價格可以低至2400港元(約合人民幣2068元)。

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3次往返機票3000元計算,加上商務車的費用、酒店住宿費、旅遊保險費,再加上2000多元的HPV疫苗註射的費用,基本超過了上述HPV疫苗旅行團的報價。那麽醫療機構的利潤從何而來呢?

事實上,HPV的疫苗團產業鏈不僅僅於此。曾有香港媒體曝光,有保險從業人員兼職做“疫苗中介”,順便銷售保險、水光美容針療程、體檢等其他附加的收費項目,並從中抽傭。

一名保險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HPV疫苗需要赴港三次,即便第一次客戶還抱有半信半疑的態度,那麽其他兩次也會增加成功的概率。一旦有消費者願意選購這些其他項目,特別是利潤較高的美容等項目,那麽HPV疫苗的薄利確實可以忽略不計。

“還不如去香港一步到位”

雖然HPV疫苗團可能存在貓膩,但在林潔的親友李瀟(化名)看來,香港地區醫療機構接種HPV疫苗的價格可能會比內地低不少。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內地獲批上市的二價HPV疫苗雖然覆蓋了75%左右的病毒,但畢竟是腫瘤疫苗,而在香港能夠接種到的九價HPV疫苗能覆蓋約90%的病毒,使得接種者感染HPV病毒的概率進一步降低。

GSK中國企業溝通及政府事務部負責人章英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曾表示,目前GSK正在與相關部門探討將HPV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計劃(NIP)等事宜,並強調價格不會高於中國港臺地區,且正在探索新的定價方式。但究竟可以浮動多少仍是未知數。

有業內人士猜測,此次希瑞適在內地的定價很可能為每針1000元人民幣左右,3針的總價約為3000元人民幣,而創新的定價方式可能會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出現,不過具體的價格目前仍難確定。

參考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HPV疫苗定價,接種3針希瑞適需要3000元人民幣的花費並不算便宜,更何況與赴港註射包含更多病毒預防的九價HPV疫苗相比,這一價格並不具備競爭力。根據前文所述,香港地區HPV九價疫苗的團購價格最低可以壓到3500港元(約合人民幣3015元)。

另一方面,盡管GSK表示正在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將希瑞適加入國家免疫計劃,但是實際能否達成仍存在很大問題。一般情況下,進入免疫計劃的流程包含了篩選這一項,同一品種需要三個以上的廠家共同比價,但默沙東及國產的HPV疫苗能否上市,現在仍未知。

一名外資疫苗企業的高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跨國企業的藥品定價方法比較複雜,作為首款HPV疫苗,GSK應該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全球指導定價原則、周邊價格、公費自費市場策略、消費者彈性測試,包括未來默沙東和國產HPV疫苗上市後競爭策略的考慮等,影響的因素很多,很難簡單猜測。”該高管透露,一般來說在外資藥企涉及藥品定價時除了本國的管理層,總部很多部門都有權利給予意見,內部分析決策再到申請溝通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李瀟則認為,GSK的希瑞適疫苗要明年才能真正在內地上市,價格卻不得而知,而香港地區目前的價格不算太貴,二價和四價疫苗均價在2700港元(約人民幣2326元)左右,盡管會麻煩一些,但可以順便旅遊和逛街購物。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明年初在內地正式上市的二價HPV疫苗雖然覆蓋了75%左右的HPV病毒感染,但畢竟是腫瘤,“別說是25%了,哪怕是1%的可能,病人都要淚奔啊。”第一財經記者一名女性友人表示,“在內地打了二價HPV疫苗,是否等四價和九價HPV疫苗上市後,還要再去補幾針呢?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去香港打,一步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20

國泰君安回應赴港上市傳聞:尚未制定具體募資方案

國泰君安9月12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回應公司赴港上市傳聞稱,根據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公司一直在對發行H股事項進行研究和探討,並與多家中介機構進行過接觸和交流。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制定包括“在香港上市募集至少20億美元”在內的相關方案。

9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國泰君安計劃在香港上市,募集至少2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46

中國郵儲銀行赴港IPO總額將逾600億港元 今日開始招股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簡稱“郵儲銀行”,股票代號:1658.HK)於9月14日在香港進行公開招股,向全球公開發售121億股H股,每股發售價定於4.68至5.18港元,集資額最高將近620億港元,這將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以218億美元赴美上市後,全球第二大集資募股額。

此次郵儲銀行的全球發售於9月14日上午展開,預計於9月20日中午12時結束,9月28日上午9時以每手1000股H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進行買賣。

郵儲銀行董事長李國華在13日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郵儲銀行上市後會高度重視股東的價值回報,每年將以不低於10%的凈利潤率用於派息分紅。

郵儲銀行為此次IPO做足準備,已經敲定6家基石投資者,分別為中國船舶、上港集團、海航資本、國家電網、中國誠通和長城環亞,預計在全球發售後占H股認購總數的77%。

郵儲銀行於2007年成立,是國有銀行中最後一間赴港上市的銀行。對比其他四大國有銀行,李國華表示,郵儲銀行的優勢首先是在全國覆蓋範圍廣,目前的基礎客戶數量已超過5億,網點超4萬個;其次是資產質量優,不良資產率在2015年底僅為0.81%,遠低於同業水平。

李國華稱,郵儲銀行歷史包袱輕,由於一直秉承審慎的風險偏好,對於高風險及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堅持“寧願不做,也不涉足”的原則,目前高風險行業的貸款占比僅2.5%,不良率僅0.34%。他表示,郵儲銀行目前的存貸比不到40%,主營業務為結算支付類,資產及財富管理類業務剛剛起步,因此發展潛力巨大

截至今年3月底,郵儲銀行的資產總額、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分別為人民幣77萬億、67萬億和27萬億元;資產總額於2015年底在全球銀行中位列22位。

對於同大股東中國郵政集團的關系時,李國華稱,郵儲銀行的資產、財務、業務與郵政集團完全獨立,兩者是基於市場化原則下的代理關系,銀行為甲方,集團為乙方,經營活動中以銀行為主導。另外,在銀行成立9年間,郵政集團未要求過銀行分紅,利潤全部作為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李國華表示,未來郵政集團將利用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優勢,繼續大力支持郵儲銀行的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11

招商證券赴港IPO 引入馬化騰等11位基礎投資者

繼東方證券及光大證券後,又一內地券商開啟南下募股之旅。9月26日,招商證券(股份代號:6099.HK)宣布於27日在香港公開發售8.91億股H股,每股定價為11.54至12.78港元,集資額逾100億港元。

本周內,招商證券還將於新加坡、倫敦和紐約進行IPO路演,公開發售時間定於9月27日上午9時,預計於9月30日中午12時結束,並在10月7日開始以每手200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引入的11位基石投資者中的Advance Data,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馬化騰全資所有,預計發售後認購約2000萬股,占總發售股份的2%。

對於今後是否會與騰訊公司有所合作,招商證券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宮少林表示,此次募股限於與馬化騰個人,按照市場規則,不便透露兩家公司之間的其他事宜。

其他基石投資者包括了中國人保壽險、東海聯合、中國人壽、複星、南方工業資產等,預計發售後認購量約為5.5億股H股,約占發售股份的60%。而有市場消息稱,目前可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國際配售已經足額。同時,在完成H股上市後,招商局集團仍將為招商證券的控股股東,並間接持有已發行股本的約44%。

對於此前傳聞的集資額縮水一事,宮少林並未做出正面回應,僅表示市場波動會影響IPO計劃,屬於正常現象。

據招商證券副總裁兼首席風險官鄧曉力介紹,公司的年度利潤額由2013年的22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09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1%,在中國十大券商中排名第四。2015年,資本回報率為4.5%,較2013年上升1.7個百分點,股本回報率為24.3%,較2013年上漲15.9個百分點。

但同時,招商證券也明確表示,中國貨幣政策以及證券市場的波動將對公司業務帶來極大影響。2016年上半年中國股市的大幅下跌,令其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下跌54%,而投資及交易業務的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下跌超過88%。

對於此次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招商證券表示,25%用於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25%用於向招證國際提供資金支持,拓展海外業務,25%用於拓展機構客戶服務及其他其他金融產品,20%用於子公司及聯營公司管理,5%用於公司內部營運。

宮少林在香港記者會上稱,希望公司能通過香港平臺加大海外業務。他表示,在中國經濟“走出去”的潮流下,境外並購及財富管理的需求快速上升,為此次公司來港上市提供了機會,加上目前很多在港發展業務的銀行、企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在投資者推介會上,一位中資銀行的資產管理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內地券商來港募股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一方面是為了補充資本,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開拓多元化的業務版圖。

一名私人投資者何宗盛則表示,招商證券的海外拓展計劃令他看好此次IPO,並計劃購入。他認為,在目前內地券商數量增多的背景下,該公司擴展海外市場的定位極具吸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15

興業證券:子公司赴港上市獲批 明日正式開始IPO招股

興業證券9月2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所屬企業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獲其聯席保薦人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及興證國際融資有限公司告知,聯席保薦人已於近日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發來的信函,原則上同意興證國際遞交的發行股票並於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的申請。

興證國際(8407.HK)於今日下午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9月30日正式開始IPO招股。本次招股價區間在1.18港元至1.39港元,集資金額約為11.8億港元至13.9億港元(不包含超額配售)。這也成為境內上市券商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的首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27

山東信托赴港IPO落定 已提交招股說明書

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信托”)IPO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10月3日,山東信托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主板IPO申請。如果一切順利,將一舉打破22年來信托公司無成功上市先例的歷史空白,也將成為首家赴港上市的境內信托公司。

20多年來,在監管層對於信托公司主營業務不明晰、盈利模式不明確等“思慮”下,導致信托公司在上市路上屢戰屢敗。

此次山東信托轉戰港股被許多業內人士解讀為“曲線救國”,同時也反映了信托公司A股上市障礙重重的無奈。同時,山東信托上市後或將面臨在借道資本市場初衷下估值不高的未來——招股說明書披露顯示,山東信托信托資產規模在已有的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二十,占據整體行業份額的1.5%。截至2016年5月末,山東信托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為2407.50億元。

其實,上市之路早已在謀劃路上。2015年4月10日銀監會下發《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行政許可辦法》),其中關於信托公司股權再融資首次明確,包括IPO、掛牌新三板及借殼上市的條件。

從“99號文”到《行政許可辦法》,監管層對於信托公司上市的明確態度,讓行業對於信托公司上市路重燃希望。

約兩個月後的2015年6月4日,山東省銀監局下發《關於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變更名稱的批複》,三個月之後的2015年7月31日,山東信托發布公告稱已經順利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為山東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在當時的行業人士看來,股改以及更名等“步步為營”成為山東信托上市的前奏,但是此後並沒有更多進展。直到2016年7月30日,山東銀監局發布魯銀監準〔2016〕232號文件,稱“山東銀監局原則上同意山東信托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6.47億股,若行使超額配售權,則發行規模不超過7.44億股;同時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費用後,應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但讓人困惑的是,該份批複如今已經無法在銀監會以及山東省銀監局官網上搜尋到。

在招股說明書中,對於此次山東信托赴港IPO的募集金額也並未具體說明。但可以了解到,此次山東信托IPO聯席保薦人分別為建銀國際、交銀國際和海通國際。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3年-2015年間,山東信托的經營收入總額連續上漲,分別為15.367億、17.662億以及17.857億,該三年中,歸屬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8.897億、9.855億以及10.755億。

目前,山東信托的信托產品線包含主動管理型信托和事務管理型信托,其中主動管理型信托包含融資類信托、投資類信托。融資類信托集中於房地產、政府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工商企業,投資類信托包含證券投資信托、間接投資信托、家族和全權委托財富管理信托。

招股說明書同樣披露的還有山東信托面臨的風險,稱融資類信托業務的數量和收入可能會持續下跌。融資類信托是山東信托信托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及2016年5月31日,山東信托融資類信托資產規模分別為329.22億、279.57億、170.47億以及194.55億,分別占同期所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的11.1%、8.6%、7.1%及7.9%。

此外,事務管理型信托的數量和收入可能會持續減少、拓展集中於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投資類信托業務的不確定性以及由信托業務創新和擴張帶來的挑戰成為山東信托主要面臨的風險。招股說明書指出,在過往的記錄中,已經產生26個問題信托項目,並用固有資金向其中18個項目提供流動性支持。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及2016年5月31日,已為問題信托項目提供流動性支持所用固有資金分別為0.505、3.42億、8.882億及7.4億,相當於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規模的0.1%、0.68%、2.24%及1.68%。

資料顯示,山東信托的控股股東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占股69.27%,主要股東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占股6.25%、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占股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57

國泰君安:股東大會通過赴港上市議案

國泰君安10月24日晚間公告,公司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議案》。

根據此前公告,國泰君安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擬發行的H股股數不超過10.4億股(超額配售權行使前),並授予國際承銷商不超過上述發行的H股股數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增加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用於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及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