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千余上市公司紮堆“甩”房 樓市調控見成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08/1146214.html

近日,上市公司萊茵體育公告稱,2億元出售位於杭州、南通的54處房產,這是上市公司賣房的最新一例。其實,今年上半年樓市遭遇“史上最嚴”調控後,上市公司賣房潮就已暗湧。統計顯示,千余家上市公司投資性房產環比減少,有的甚至直接清零。

政府多措並舉調控樓市,讓市場心態開始轉向,就連最為堅挺的北京學區房,房價也出現松動。上市公司紛紛拋售房產,是否意味著樓市拐點來臨呢?

17家上市公司房產投資清零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在1494家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的上市公司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也就是說,披露投資型房產情況的上市公司中,有77.8%的公司在賣房子。其中,17家公司對房地產的投資“清零”,13家公司減少超過1億元投資,3家公司減少超過10億元。

根據中聯重科半年報,公司資產構成重大變動情況顯示,上半年公司處置掉價值6539萬元的投資性房地產,這類資產已被清零。遠大控股半年報也顯示,占公司總資產0.24%的投資性房地產,今年上半年也已清零,總價值超3000萬元。

另一家上市公司紅豆股份,雖以男裝品牌為人所知,卻也是一家隱形地產公司,近年來房地產業務占據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14至2016年,公司房地產業務營收分別為16.8億元、14.1億元和15.8億元,在總營收占比中分別為58.7%、52.9%和52.2%。不過,今年4月,紅豆股份卻將持有的紅豆置業60%的股權出售,總價值約9.55億元。拋售房地產業務後,目前紅豆股份已無投資性房地產項目。

此外,天壇生物、天夏智慧、山東藥玻、西部礦業、晨鳴紙業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產也都已清零。

從瘋狂炒房到紮堆拋售

2004年以來,中國樓市持續火爆,期間雖歷經數輪調控,房價卻在節節攀高。投資房地產的“暴利”,讓上市公司買房炒房並不鮮見。

數據顯示,去年上市公司炒房達到高潮。2016年第三季度,在A股不到3000家上市公司中,有1321家公司參與炒房,投資房產資金高達625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5.5%。

一些公司將上市時募集的資金改變用途或用超募資金買房,還有的直接收購房地產企業或向原先持股的房企增資,或者將上市公司資金投向房地產私募基金,很多公司為此賺得盆滿缽滿。樓市高燒不退,以至於去年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半年利潤竟不如炒房收益。

從瘋狂炒房到紮堆賣房,畫風轉變,不過數月之間。上市公司紮堆處置投資性房產,顯而易見的原因是,政府接連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讓房地產的升值空間受限。業內人士分析,上市公司作為炒房大軍的一部分,自然也有“恐高”者,高位拋售套現在意料之中。

不光是上市公司,房地產商拋售房產的消息也接二連三。今年6月,地產商潘石屹高調出售上海虹口SOHO。此後不久,SOHO中國再次釋放要整售光華路SOHO2和淩空SOHO兩個項目的消息。萬達集團今年也賣掉了文旅和酒店地產持續瘦身。(本文有部分刪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68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4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35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7/165588.shtml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會有更多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來源 | 洪言微語(ID:itakethat)

作者 | 薛洪言

加快了赴美上市的速度,進入9月以來,已有3家互金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投身到上市大潮之中。

timg (5)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使得在行業集中整治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平臺便開啟了上市之路呢?甚至走在了一眾互聯網金融巨頭的前面。下面用三個問題,來大致解答這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上市有什麽用?

timg (6)

對互金平臺尤其是網貸平臺而言,上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是品牌效應。通常而言,上市是企業標準化、規範化運營的標誌,能夠極大地提升品牌聲譽,尤其是網貸行業正面臨著汙名化的困擾,上市對於品牌提升的效果更為顯著。

當然,實事求是來講,在國內上市的品牌效應要遠遠強於美股上市,無他,平臺的潛在客戶都在國內,而1億A股股民對美股的關註非常有限,成為A股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至於為何不在A股上市,會在第二個問題中進行詳細討論。

二是融資渠道。上市開辟了公開的股權融資渠道,一方面為原有股東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為平臺打開了融資的大門,為後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所以,借著此次上市潮,不僅會在互金創業者中創造一批富豪,也會有一大批風險資本順利退出、功成身退,以便釋放資金尋找新的風口和新的潛在獨角獸創業機構,完成其自身商業模式的動態循環。

同時,正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步入拐點,科技成為新的驅動力,IPO上市將為平臺的後續的科技投入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助力其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第二個問題,為何平臺紛紛赴美上市,A股上市不行嗎?

7144bc62c61b4f51ab1d58ce53ac1bf7

不難看出,互金平臺紛紛選擇了赴美上市,為何不是A股呢?不是不想,更多地還是不能。就此問題,筆者專門請教了一位資深的投行朋友,討論下來,大概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行業模式有待周期驗證。2016年5月,證監會曾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等四個行業,這四個行業的典型問題便是輕資產、運行時間短業務模式有待進一步檢驗、Pre-IPO前高估值等問題,上市之後比較容易發生業績變臉,誘發估值的大幅波動。

二是創業板審核要求提高。A股市場尚未建立起完備的退出機制,有進無出,結果只能是門檻越來越高。從現實中來看,盡管目前IPO加速,但審核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的盈利要求、持續經營要求等,很多互金平臺未必能達到門檻。

三是戰略新興板進度暫停,大型互金集團的國內上市計劃推遲,很多中小平臺更是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基於上述原因,當前互金平臺在國內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經有了成功的模式,對於著急上市的平臺而言,赴美國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會有更多地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針對近期的平臺赴美上市潮,不少朋友都很疑惑,為何大家都要趕在年底前上市呢?討個好彩頭嗎?

還真和年底沒關系。應該說是很多平臺都有著比較急切的上市需求,但上市過程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自然要緊緊抓住。

金融行業具有典型的風險滯後效應,也是典型的嚴監管行業。所以,金融機構的上市之路,總是會比一般行業更易遭遇曲折,無論是趕上不良資產的披露暴露,還是趕上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都會使得IPO上市窗口暫失。

舉例來講,不少P2P平臺早在2015年前後就開始籌備上市之路,後來,隨著監管趨嚴和行業整頓開始,嚴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業務模式和發展空間,給企業的長期估值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上市之路便都暫停了。

而從現階段情況看,監管框架初定,互金機構估值有了比較明確的空間,是一個比較好的上市窗口期,前期暫停腳步的平臺怎能不抓住這個時機呢?畢竟,誰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使得企業估值再次面臨不確定性從而妨礙上市之路呢?

那麽,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更多地平臺湧現出來嗎?短期看,在這批準備充分的平臺沖刺完畢後,上市潮應該會暫緩下來,IPO上市畢竟需要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

赴美上市 互金平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98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7/165588.shtml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互金平臺紮堆赴美上市,潮流背後有哪些焦慮?

會有更多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來源 | 洪言微語(ID:itakethat)

作者 | 薛洪言

加快了赴美上市的速度,進入9月以來,已有3家互金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投身到上市大潮之中。

timg (5)

那麽,到底發生了什麽,使得在行業集中整治尚未結束的背景下,平臺便開啟了上市之路呢?甚至走在了一眾互聯網金融巨頭的前面。下面用三個問題,來大致解答這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上市有什麽用?

timg (6)

對互金平臺尤其是網貸平臺而言,上市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是品牌效應。通常而言,上市是企業標準化、規範化運營的標誌,能夠極大地提升品牌聲譽,尤其是網貸行業正面臨著汙名化的困擾,上市對於品牌提升的效果更為顯著。

當然,實事求是來講,在國內上市的品牌效應要遠遠強於美股上市,無他,平臺的潛在客戶都在國內,而1億A股股民對美股的關註非常有限,成為A股上市公司就不同了。至於為何不在A股上市,會在第二個問題中進行詳細討論。

二是融資渠道。上市開辟了公開的股權融資渠道,一方面為原有股東提供了退出通道,另一方面也為平臺打開了融資的大門,為後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資金基礎。

所以,借著此次上市潮,不僅會在互金創業者中創造一批富豪,也會有一大批風險資本順利退出、功成身退,以便釋放資金尋找新的風口和新的潛在獨角獸創業機構,完成其自身商業模式的動態循環。

同時,正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步入拐點,科技成為新的驅動力,IPO上市將為平臺的後續的科技投入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助力其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第二個問題,為何平臺紛紛赴美上市,A股上市不行嗎?

7144bc62c61b4f51ab1d58ce53ac1bf7

不難看出,互金平臺紛紛選擇了赴美上市,為何不是A股呢?不是不想,更多地還是不能。就此問題,筆者專門請教了一位資深的投行朋友,討論下來,大概是下面幾個原因:

一是行業模式有待周期驗證。2016年5月,證監會曾經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聯網金融、遊戲、影視、VR等四個行業,這四個行業的典型問題便是輕資產、運行時間短業務模式有待進一步檢驗、Pre-IPO前高估值等問題,上市之後比較容易發生業績變臉,誘發估值的大幅波動。

二是創業板審核要求提高。A股市場尚未建立起完備的退出機制,有進無出,結果只能是門檻越來越高。從現實中來看,盡管目前IPO加速,但審核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的盈利要求、持續經營要求等,很多互金平臺未必能達到門檻。

三是戰略新興板進度暫停,大型互金集團的國內上市計劃推遲,很多中小平臺更是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基於上述原因,當前互金平臺在國內上市仍缺乏成功的先例,而美股上市已經有了成功的模式,對於著急上市的平臺而言,赴美國上市便成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第三個問題,會有更多地平臺加入赴美上市大潮嗎?

針對近期的平臺赴美上市潮,不少朋友都很疑惑,為何大家都要趕在年底前上市呢?討個好彩頭嗎?

還真和年底沒關系。應該說是很多平臺都有著比較急切的上市需求,但上市過程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自然要緊緊抓住。

金融行業具有典型的風險滯後效應,也是典型的嚴監管行業。所以,金融機構的上市之路,總是會比一般行業更易遭遇曲折,無論是趕上不良資產的披露暴露,還是趕上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都會使得IPO上市窗口暫失。

舉例來講,不少P2P平臺早在2015年前後就開始籌備上市之路,後來,隨著監管趨嚴和行業整頓開始,嚴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業務模式和發展空間,給企業的長期估值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上市之路便都暫停了。

而從現階段情況看,監管框架初定,互金機構估值有了比較明確的空間,是一個比較好的上市窗口期,前期暫停腳步的平臺怎能不抓住這個時機呢?畢竟,誰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使得企業估值再次面臨不確定性從而妨礙上市之路呢?

那麽,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更多地平臺湧現出來嗎?短期看,在這批準備充分的平臺沖刺完畢後,上市潮應該會暫緩下來,IPO上市畢竟需要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

赴美上市 互金平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99

大搜車獲3.35億美元融資 二手車電商紮堆新車融資租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1/1157979.html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11月1日,大搜車宣布完成3.35億美元E輪融資,本次融資為阿里巴巴領投,華平投資、春華資本、招銀國際跟投。

就在一年前,阿里系螞蟻金服領投了大搜車C輪融資。大搜車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本次E輪融資後,阿里巴巴成為大搜車除管理層外的最大股東。

大搜車成立於2012年12月,在上述阿里投資的背景下,正在從原來的“二手車交易服務商”轉向定位“汽車新零售和新金融平臺”。

記者註意到,僅今年上半年,二手車電商平臺的融資金額就已接近90億元。不過,以大搜車為代表的二手車電商巨頭們在“燒錢大戰”中,已不約而同將戰火燒向了新車交易,背後直指汽車金融新藍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二手車電商紮堆新車融資租賃

針對此次融資,大搜車創始人兼CEO姚軍紅表示,通過大搜車、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三方在線下渠道、線上電商和大數據風控的全面合作,將加速構建更為完善的汽車新零售和新金融生態圈。

就在10月30日,大搜車剛剛宣布完成對中國最大的新車B2B交易服務平臺“車行168”的全資收購。此前,大搜車已經與螞蟻金服聯合推出融資租賃產品“彈個車”。

無獨有偶,10月31日,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宣布通過整合現有業務,將公司升級更名為車好多集團,集團下除了瓜子二手車,同時推出基於融資租賃模式的汽車新零售平臺——毛豆新車網。同日,另一家二手車電商巨頭優信集團亦宣布推出“優信新車一成購”,正式進軍新車融資租賃行列。

汽車融資租賃,通俗講也可以叫“以租代購”,即消費者可以較低的首付+月供的方式擁有車輛1-3年的使用權,到期後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該車輛或者更換新車,將舊車交還給融資租賃服務提供商,被視為分期購車的另一種新方式。

事實上,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在2016年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後,被認為駛入快車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市場持續火熱,累計交易二手車583.71萬輛,同比增長21.53%。

而二手車電商們之所以紛紛轉向新車融資租賃,據記者了解,一方面因為“燒錢大戰”已相對進入焦灼狀態,競爭加劇態勢下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加之持續瘋狂的廣告營銷大戰,平臺始終面臨盈利難題,亟需造血功能。

渠道為王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新車融資租賃雖然是新藍海,但對二手車電商而言仍然面臨三大難題,即如何保證持續優質的車源、倉儲物流成本的增加,還要應戰經驗豐富的專業汽車金融機構。

對此,大搜車方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強調,公司攜手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是要共建汽車交易生態系統。大搜車認為,汽車零售渠道互聯網化已不可逆,而市場贏家定律依然是“渠道為王”。大搜車建立的渠道護城河則是汽車交易生態系統。

據稱,大搜車的汽車交易生態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基礎設施是通過SaaS數字化整合汽車零售渠道,上層建築是依托阿里平臺合作的新零售和新金融。

大搜車提供的數據稱,中國目前每年3000萬輛乘用車零售,4S店占到50%,新車二網(汽車綜合品牌經銷商)占到約30%,二手車商占到20%。大搜車通過SaaS數字化已經整合了中國60%的汽車經銷商。在此背景下,2017年1~9月大搜車在線交易額已達到915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5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79

年內票房收入增長近八成 11部電影紮堆春節檔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4/1186506.html

經歷了兩年調整期後,傳媒行業於2018年1月22日強勢反彈。按照中信證券行業分類,當日123家上市公司中,有95家公司股價飄紅。這究竟是短期回調,還是價值回歸?

2018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逐漸回暖。截至1月22日,累計票房收入達38.8億元,同比增長78.72%,僅《前任3》一片就拿下18.81億元的成績。

同時,春節檔在即,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將有11部電影定檔大年初一,其中包括國產熱門IP的續集《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業內普遍對春節檔票房持樂觀預期。

11部電影紮堆春節檔 《逐夢演藝圈》意外入圍

春節檔是影視公司歷年來的必爭之地,今年也不例外。淘票票專業版APP顯示,包括《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熊出沒變形記》在內的11部影片,計劃於大年初一(2018年2月16日)當天上映。

從淘票票用戶的“想看指數”來看,截至1月22日記者截稿,《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最受期待,表示想看的用戶分別達46.9萬和43.9萬。《西遊記女兒國》緊隨其後,超過38.8萬的用戶表示想看。

《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都是熱門電影的續集,已有成熟的觀眾基礎,是今年春節檔奪冠熱門,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電影檔期安排與往年不同,因為情人節與傳統春節日期相近,以往會有電影選擇在情人節上映,分散流量,但是從今年已經披露的情況來看,所有電影都擠在大年初一當天上映,可以說,今年春節檔競爭格外慘烈,勢必會有一些影片成為炮灰。”

一位不願具名的院線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春節檔是流量盛宴,熱門電影排片率永遠不夠,所以針對市場關註度低的電影,我們會盡量少排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飽受爭議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簡稱:《逐夢演藝圈》)也將於春節檔上映,在此之前,已有33612人在豆瓣平臺為該片評分,截至1月22日,該片豆瓣評分2.1分,創2017年豆瓣電影平臺最低分。

《逐夢演藝圈》的市場表現可能會超出業界想象,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有話題就有流量,口碑和票房並不都成正比,我們經常看見叫好不叫座的電影,也有不少電影口碑一般收入卻不少,熱映的《前任3》豆瓣評分也只有5.7分,甚至沒有達到及格線,仍然收獲了近19億元的票房。”

傳媒行業整體回暖 逾九成公司業績向好

實際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回暖跡象已經顯現。從財務數據來看,根據Wind數據,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有48家傳媒公司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其中只有3家公司預計虧損,93.75%的公司業績同比向好。

其中,慈文傳媒2017年全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3.8億元-4.7億元,同比增長30.99%-62.01%;天神娛樂2017年全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9億元-11.25億元,同比增長64.61%-105.77%;唐德影視2017年全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2億元-2.5億元,同比增長11.66%-39.57%;萬達電影2017年全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約13.66億元-16億元,同比增長約為0%-20%。

在資本市場上,影視公司也受到熱捧。按照中信證券行業分類,1月22日,傳媒行業板塊上漲2.43%,123家上市公司中,有95家公司股價飄紅。其中,光線傳媒當日漲停,而華錄百納、新文化、華誼兄弟、中國電影等公司股價當日漲幅均超過5%.

東興證券分析師鄭閔鋼認為,2018年以來,多部國產電影票房表現出色,將推動相關影視公司一季度業績增長。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電影票房市場回暖,票房增速達13%.國產電影質量整體提升明顯,出現了多部“爆款”國產影片。2018年有望延續這一趨勢,具有強勢渠道的院線以及具備優質內容制作能力的影視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45

IPO觀察|不僅券商紮堆IPO,期貨商也正集結沖鋒

紮堆上市的不僅有券商,擬IPO期貨公司正在“集結”,奔赴資本市場。繼瑞達期貨更新招股書之後,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華期貨”)於3月30日也向證監會報送了新的招股書,在證監會4月13日最新披露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中,南華期貨已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除了瑞達期貨及南華期貨,目前排隊IPO的期貨企業還有金瑞期貨及弘業期貨。而這4家排隊的期貨公司中僅南華期貨一家目標登陸上證所主板,其余3家皆目標沖刺深交所中小板。

據了解,南華期貨排隊IPO已有近3年時間。根據預披露招股書(下同),南華期貨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經證監會批準經營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的期貨公司。南華期貨的控股股東為橫店控股,因橫店社團經濟企業聯合會直接持有橫店控股70%的股權,成為南華期貨的實際控制人。

此次南華期貨沖刺A股擬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截至2017年年底,南華期貨的資產總計達人民幣127.71億元。根據中期協披露的期貨公司財務數據,2014 年至2016 年,南華期貨的凈利潤指標分別位列行業第13位、第 29位和第18位, 其凈資本指標分別位列行業第 11 位、第 12 位和第 11 位。截至2016年底,南華期貨的凈資本為人民幣12.9億元。此次南華期貨公開發行股票所得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公司資本金,具體用途包括設立子公司、增設營業網點、開展創新業務及兼並收購等。

業績方面,2015年至2017年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南華期貨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8.89億元、7.77億元和 20.4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8109.18萬元、1.6億元以及1.94億元,其中2017年的營業收入相較前兩年呈直線上升趨勢。

而南華期貨在招股書中表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出現波動的原因主要由於公司“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風險管理業務涉及的貿易收入與“其他業務支出”中該類業務涉及的支出同步波動所致。 南華期貨的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包括貿易收入、交易所會務費收入等,其中貿易收入在報告期內占比均在90%以上。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中國境內共有期貨公司 149 家。南華期貨表示,長期以來,中國期貨公司盈利模式單一,主要依賴期貨經紀業務。期貨經紀業務對期貨市場高度依賴的盈利模 式導致期貨公司較為依賴外部環境和市場行情,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市場環 境發生重大變化,期貨公司的經營狀況將受到較大影響。

上述報告期內,南華期貨的期貨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45 億元、5.89 億元和 5.50 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0.81 億元、1.60 億元和 1.94 億元。

業務區域分布方面,南華期貨集中在浙江上海及廣東設立營業部及分公司。

據了解,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南華期貨在國內共設有 38 家期貨營業部及分公司,其中 13 家位於浙江地區,3 家位於上海地區,5家位於廣東地區。其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中來自浙江、上海和廣東地區的占比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70

AI手機紮堆出爐 能否“拯救”滯漲市場

對於眼下“拼紅了眼”的智能手機市場來說,全面屏似乎已經成為上個世紀的產物。如果現在在發布會上不提點“人工智能”的東西,很抱歉,下一波手機洗牌中,也許很快就會被其他廠商“秒殺”。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幾乎所有的手機產品在發布時都搭上了AI的概念,比如三星的AI助手Bixby可以通過攝像頭完成智能翻譯、匯率轉換等。華為也發布了首款集成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芯片,隨後發布的Mate10、P20、榮耀V10、榮耀10等產品中都加入了拍照識物的功能,榮耀10更是能對專業攝影師的取景、參數、構圖經驗進行深度學習。就連低調的蘋果,也在芯片上加入了“仿生”的噱頭,表示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高達6000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而“神經網絡”一詞的使用,也帶動了今年一波手機發布會PPT的跟風。

但AI在當前更像是營銷噱頭,千篇一律的技術渲染並沒有在一季度給這個市場帶來更多的好消息。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一季度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7.9%。

“AI不是一個功能、一個模塊或一項技術,而是由芯片算法、系統等共同組成的完整系統,一個公司如果想構建真正的AI能力體系,硬件、智慧系統和應用這三個層面必不可少。”榮耀總裁趙明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指出,當前行業中擁有大量的“跟風式”AI,即算力無本質提升的包裝式AI、功能無實質落地的炒作式AI、缺乏生態建設的封閉式AI。

新品含金量幾何

集邦咨詢行動式記憶體研究經理黃郁琁2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智能型手機領域來看,近年上遊廠商在芯片開發上都包含AI應用,相信AI的應用會更加普及,觸角也會向下延伸至中端手機。但品牌若要做出差異化,必須投入巨大資金進行AI應用的構建。

在他看來,AI分為三個層次,包括第一層的芯片和硬件,針對AI的核心處理打造適合於AI算法的硬件,以及第二層打造AI智慧系統,增強自我學習認知、計算機視覺,還有第三層,應用生態。在其中的任何一個層次發力,都可以享受到這個產業發展的紅利。

但實際上,目前市場上更多的AI手機仍處於“跟風式”營銷狀態。比如使用較老的芯片架構,沒有本質的升級,卻“包裝成”第三代、雙核等AI芯片概念,實際上算力卻遠遠落後於行業水平。又比如說,在拍攝功能上冠以AI的名頭,宣傳大於實際體驗,但是實際拍照效果不佳,甚至有的只是在發布會PPT上包裝場景識別分類,在手機功能上沒有任何體現。

“的確,目前很多AI手機上強調的能力還是主要集中在圖像識別和處理上。”黃郁琁對記者表示,比如打開照相機,如果你把相機對準一個人,那麽預覽畫面的左下角就會出現一個“人”的小圖標;如果你對準植物,就會出現一個植物的小圖標。更確切地說,這種AI仍然是“嬰兒”狀態,即需要用戶發送指令,手機上的AI才能發揮作用,執行的是“被動式反應”。

“以目前AI的發展來看,多以單一的AI應用為主,像是語音辨識、智慧環境感測拍照等。”黃郁琁對記者說。

“但實際上,人工智能未來會成為人腦的協處理器,縮短與專家之間的差距。”趙明對記者表示,AI技術可以讓手機基於用戶行為習慣自我學習,進而優化、智能感知用戶場景、預測用戶行為再智能分配資源。更直觀地說,隨著AI在手機中的應用,手機開始主動觀察你、理解你,手機原來只是個工具,但在未來會變成一個外腦,不再只是一個硬件狀態。

能否“拯救”滯漲市場

隨著AI手機產品的密集發布,一場場AI手機營銷戰呼嘯而來。

但無論是手機廠商負責人的公開表態,還是調研機構透露出的數據,焦慮的心態與膠著的市場態勢並沒有在一季度得到緩解。相反,更多的中小手機廠商的生存變得更加困難。

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當前T形格局下,頭部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在他看來,首先自己不能犯錯誤,如果犯錯,規模很快會被其他競爭方吃掉。可以等到競爭對手犯錯,來獲取對方的市場份額。

而頭部企業的圍守攻讓更多的中小品牌面臨著份額持續減少的壓力。從分析機構賽諾提供的數據排名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一季度兩極分化明顯,排名前六的廠商一季度出貨量均為千萬級,從排名第七的魅族開始,金立、三星、小辣椒的出貨量卻都是百萬級。這也意味著排名在十名以外的手機廠商,出貨量在第一季度不及百萬,每個月平均下來連40萬的銷量都達不到。

對於中小品牌來說,市場嚴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諸多分析師看來,AI能否拯救“滯漲”的手機行業,目前還說不清楚,但不可否認,手機和AI的結合將會是未來科技風口之一。

黃郁琁認為,猶如科技叠代總是需要周期,手機進入真AI時代、開辟出顛覆性的變化並且找到落地場景也需要走更長的路。

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曾經將集成NPU人工智能處理單元的芯片稱為芯片中的“核武器”,一顆手機芯片背後站著上萬人的研發團隊,都是碩士、博士,采用的是集成了專用獨立硬件處理單元的NPU,由NPU獨立完成專項的AI運算任務,提升AI運算能力。

相較之下,高通運用的是CPU、GPU、DSP三大模塊進行AI運算,通過神經處理引擎(SNPE)對具體的AI任務進行分析與下發,而聯發科則是使用“雙核APU”,通過多顆DSP的能力來提升圖像後處理的運行效率,再做AI相關的圖像處理算法。

“像AI、芯片都是重資產投入的,而且一投就是十年,十年才打造出今天在人工智能上面領先的芯片。”趙明對記者表示,在充分比較和選擇的時候強者會更強,手機品牌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94

IPO觀察|農商行紮堆申請上市,“同質化”遇資本補血壓力

2018年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是上市大年份,銀行、證券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紛紛選擇今年“紮堆”上會,目前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84家,包括正在排隊的17家銀行。

今年3月份,安徽亳州藥都農村商業銀行(下稱“藥都農商行”)首次遞交了招股書(預披露,下同);時隔一個月,江蘇大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豐農商銀行”)及安徽馬鞍山農村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馬鞍山農商銀行”)兩家農商行也相繼在4月中旬和下旬更新報送了招股書。

年內安徽兩家農商行出征IPO

4月13日,江蘇大豐農商銀行向證監會更新了招股書,距離其首次報送招股書僅僅過去了5個多月的時間。

而就在大豐農商銀行更新了招股書的兩周後,馬鞍山農商銀行也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但與大豐農商銀行不同的是,這是馬鞍山農商銀行的首次報送。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就在3月份,同屬安徽省的藥都農商行首次報送了招股書。

與藥都農商行不同,大豐農商銀行和馬鞍山農商銀行計劃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這兩家農商行在招股書中均表示,募集資金都將用於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大豐農商銀行此次的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而馬鞍山農商銀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第一財經記者對比發現,目前在排隊的17家銀行中,超過一半銀行機構的保薦工作由中信證券包攬,共有10家。而招商證券位於中信證券之後,目前有4家銀行的保薦工作,其中包括和東吳證券共同保薦的蘇州銀行。值得註意的是,中信證券保薦的擬上市銀行機構的目標上市地都為深交所中小板。

亟待融資“補血”核心資本

第一財經記者整理發現,目前排隊的8家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營收來源皆為凈利息收入,貸款業務為這8家農商銀行的核心業務。

其中,在4月分別更新遞交招股說明書的大豐農商銀行和馬鞍山農商銀行在業務結構、業績和總資產方面十分相似,這兩家銀行也都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總資產方面,以2017年年底為結點,大豐農商銀行的總資產為人民幣431.19億元,馬鞍山農商銀行為人民幣551.23億元。不同的是,大豐農商銀行的總資產中,吸收存款余額占70%,而馬鞍山農商銀行的總資產一半由發放貸款和墊款構成。

從營業收入來看,馬鞍山農商銀行營收較大豐農商銀行創造的營業收入稍高。2015年-2017年,馬鞍山農商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15億元、12.89億元和11.94億元。

但兩家銀行在報告期內的凈利潤一直趨於一致,在2017年兩家銀行的凈利潤皆人民幣為4.3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馬鞍山農商銀行在2017年資本充足率和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均出現大幅下滑,這可能是馬鞍山銀行今年迫切謀求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報告期內,馬鞍山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24.27%、24.86%和17.78%,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20.36%、21.05%和14.81%。

而大豐農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雖在報告期內逐步上升,但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仍處於較低水平,該行在2017年年底資本充足率卻仍不足15%,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三年均未超過13.5%。

馬鞍山農商銀行不良率超2%

2015年至2017年,馬鞍山農商銀行在報告期的各期末,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62%、2.75%和2.32%。目前,馬鞍上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主要分布在制造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其中,報告期內制造業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6億元、2.38億元和1.96億元,馬鞍山農商銀行稱,制造業不良貸款率相對較高的主要原因為該行制造業貸款總額較大,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對傳統制造業沖擊較大,以至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大豐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且呈逐年下降態勢。截至2017年年底,大豐農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56%。

但大豐農商銀行的股權結構較為複雜。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以證監會的回饋信息以及經驗分析,農商銀行上市除了要符合業績和合規性要求外,股權結構也是上市的大門檻之一。

大豐農商銀行最新報送的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1月26日,大豐農商銀行的法人股東36戶,社會自然人股東453戶,職工自然人股東227戶,待確認的股東10戶。在僅在報告期內該銀行發生股權變動就共有74筆。另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股東所持的該銀行股份質押在他人處共計159戶,涉及股份占總共股本的29.97%。其中,該行前十大股東中有5家公司均因生產經營問題出質了所持的大豐農商銀行股份。

而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早已對此做出詢問,並要求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對發行人股份質押、凍結或查封是否符合首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對股權質押和凍結是否存在導致發行人股權發生重大變化的風險發表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