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的時候,只要租下200~300平方米的店鋪,就一定能盈利,每個店鋪年銷售五六百萬元是很平常的事。”青島紅領集團副總裁徐方曉日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那個年代,紅領的加盟商經常提著二三十萬現金坐在紅領的倉庫門口排隊提貨,“誰能把貨提回去,誰就能賺錢。”
然而,隨著服裝企業的不斷湧現,競爭越來越激烈,先生產再銷售的傳統成衣零售模式反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這是全球性的難題。”徐方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家品牌商當季新產品賣得再好,能清掉70%的庫存就謝天謝地了。
於是,許多企業開始通過降低成本來為繼,但這只能是惡性循環。值得關註的是,在全球經濟形勢不佳的大環境下,紅領卻出現了連續多次提價後訂單量翻番的“怪現象”。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紅領就開始嘗試走個性化定制路線,這一板塊的業績近年來的增長率更是超過了100%,而支撐這一商業模式的基礎則是大數據。
個性化刺繡
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表示,從2002年底開始,紅領開始積累並研究板型、工藝、款式、BOM(物料清單)等數據庫,於次年底開始在成衣店試點定制,用數據驅動個性化產品的生產。有趣的是,積累了多年“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經驗的紅領,還為其他制造業企業服務,做起了轉型方案提供商。
紅領的個性化成品區
傷筋動骨的變革
從貴陽回來已經一個月了,青島紅領集團企管負責人李海濱仍然有些激動。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參加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是為了將公司依托“互聯網+”開展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展示給更多的企業,讓它們找到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方法。
徐方曉也自信地表示,成功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在服裝制造領域,紅領是國內獨一無二的企業。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成交零售市場紅火的時候,幾乎開一家店就能盈利一家,初期較高的利潤率也足以覆蓋庫存產生的成本。於是,品牌商們紛紛跑馬圈地,卻忽略了庫存積壓的“頑疾”。隨著競爭加劇,這一弊端越發凸顯。
13年前,當整個行業正處於瘋狂生長的階段時,張代理卻開始研究定制化轉型,盡管這幾乎招來了所有人的反對。徐方曉表示,考慮到庫存積壓的矛盾,要想徹底解決,就要在服裝制作之前知道為誰生產,而個性化定制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零庫存。
轉型定制初期,張代理想通過前端引導定制訂單。於是,從2004年開始,張代理就在所有成衣專賣店內開設了50平方米的定制區域,引導客戶來體驗紅領的定制服務。“那時成衣的銷售是定制的10倍,但張代理還是要堅持推廣。”徐方曉表示。
不久後,定制模式可能成功的“苗頭”就出現了。徐方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時公司在青島和濟南開了兩家專做定制的門店,“每到過年的時候,客人都會來排隊做衣服,兩個店鋪一天最多可以產生80套定制訂單。”這樣的火爆場景讓張代理的信心更足了。
不過,在原有模式依舊處於上升期階段就向新模式的轉型也讓張代理嘗到了轉型的艱辛。光是資金投入就達到數億元,生產線也有數次結構性的大調整,尤其是這次公司推行個性化定制的轉型不僅是生產系統的變革,更是從前端的銷售運營到公司管理、公司組織架構,以及生產體系等方面的整體轉型。
手工組
定制平臺浮出水面
傷筋動骨式的變革也讓紅領嘗到了甜頭。
十多年來,紅領一直領先業內,定制業務近年來更保持著同比翻番的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服裝行業為出口競相壓價,而這一年紅領三次提價,漲幅超過200%,成為提價幅度最大的一年,訂單量也提升了110%。徐方曉說:“在所有成衣批量生產被逼迫要轉型定制的時候,紅領成為唯一能做大規模定制的企業。”
徐方曉表示,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一年,公司就已經將定制生產的各個模塊都打通了。隨後危機降臨,過去品牌商、渠道商所依賴的商業模式已經走不通了,就要尋求突破,降低庫存,能夠將庫存降至最低的就是定制模式。“越是經濟形勢不好,他們越有尋求轉型突破的動力,就會主動來找紅領合作,這樣話語權就到了紅領這邊。”
在改造升級個性化定制的過程中,紅領經歷了三部曲。張代理曾在國辦舉行的文津圓桌上表示,從2002年底開始,紅領開始積累並研究板型、工藝、款式、BOM(物料清單)等數據庫,於次年底開始在成衣店試點定制,用數據驅動個性化產品的生產,之後轉向做制造業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在紅領取得成功之後,張代理總結了紅領的演進過程,提煉出關鍵要素再創新,將要素集成協同寫成代碼,創造了向傳統企業輸出源點數據工程系統(SDE,SourceDataEngineering),專門幫助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科技、數據深度融合,實現轉型升級。
紅領的資料顯示,采用SDE系統能夠為供需雙方創造價值,比如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零庫存,而且還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實現需求驅動生產,最終讓改造後的企業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
而這一技術輸出背後也有著紅領的考慮,即通過SDE的推廣,幫助更多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並最終把轉型後的企業納入到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消費者對工廠)平臺。這個平臺上的企業都是利益相關方,共同經營平臺,共同創造價值,共同分享價值,形成以“定制”為核心的新產業體系——全球消費者在平臺上提出定制需求,平臺將零散的需求進行分類整合,分別鏈接平臺上運作的工廠,完成個性化產品的大規模定制和配送,凝聚出制造和服務一體化,跨行業、跨界別的龐大產業體系,產生非常價值。
徐方曉說,SDE系統已經成功地為35家跨領域傳統企業提供了升級改造解決方案。最終紅領也將轉型成為服務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平臺運營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為需求企業提供軟件定制開發、生產流程再造、管理咨詢等服務。
尤為重要的是,SDE系統適用於我國勞動力密集等基本國情,特別是中小企業,通過不同程度的投入,3個月及以上不等時間的升級改造,實現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實現“零庫存、高利潤、低成本、高周轉”的運營能力。
智能化生產線
重構商業邏輯
從成衣零售向個性化定制轉型,紅領突破了工業化與個性化的邏輯沖突,實現了以需求驅動大規模生產的全新邏輯。紅領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市場競爭力,把一個傳統的服裝企業變成了一個高附加值、智能制造的網絡科技企業,利潤是傳統企業的數倍。當前紅領的國內外定制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服裝定制板塊的業績近年來增長率超過了100%。
張代理稱,紅領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創造的C2M工業供給平臺顛覆了傳統的“微笑曲線”,重構了一套完全由需求驅動制造、由制造商直接滿足需求的商業邏輯。
他說,過去研發設計和渠道位於行業價值鏈的兩個高端,而制造業處於價值鏈的最底端。但如今,C2M工業供給平臺,研發設計在線上眾包,用最專業的人才、最專業的技術進行研發設計,“成本最低、效率最低、質量最高、服務最優”,銷售渠道采用電商模式。那麽,經過SDE系統改造後的企業就會成為價值鏈的高端,企業同時也會獲得充足的利潤空間,為持續創新創造提供源源不斷的利潤支撐。
在中國,服裝制造業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制作費,缺乏核心競爭力。但徐方曉認為,這並非意味著制造業沒有前途,而是說過去那種低端制造業的模式亟待轉型。任何商業模式,載體都是制造業,無論渠道如何壯大,最終消費者買到的都是產品。那麽在這個去中間化的過程中,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客戶既能夠得到性價比最優的專屬產品,企業也會因此獲得最大的價值。
張代理表示,紅領的經驗證明,互聯網沒有將實體企業消滅。企業必須紮紮實實做好基礎工作,把產品和研發做好,轉變思維融入時代,與互聯網、科技、數據深度融合,虛實平行交互,才是傳統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路徑。DT(DataTechnology)時代為傳統企業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大機遇。
宜家日前宣布召一款名為帕特魯安全門的產品。
據了解,這款安全門出現意外打開導致兒童跌下樓梯的情況。在其中幾起事件中,孩子需要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根據第三方調查,盡管產品已通過測試並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但其上鎖機制仍存在缺陷,給幼童帶來了安全隱患。
根據宜家公司今日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一份聲明稱,已購買此產品的顧客可以退回至任何一處宜家商場,無需購買憑證就可以得到全額退款。
宜家兒童部執行業務經理Maria Thörn表示:“宜家對威脅兒童安全的產品采取零容忍態度。我們致力於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產品,把兒童視為世上最重要的人群。一旦發現任何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我們將立即采取行動。我們絕不允許兒童在遊戲時的安全受到威脅。因此,為保障兒童的安全,我們決定立即召回帕特魯安全門產品。”
這不並這家家居巨頭的宜則在銷售產品中發生的第一次召回事件。
記者在其中國官網上看到,僅2016年上半年,這家公司召回產品的次數多達六次。在今年召回上述安全門之前,宜家4月份還召回國一款名為LATTJO拉特奧蝙蝠鬥篷。據稱,雖然沒有收到顧客受傷的報告,但宜家還是收到三起顧客反饋孩子在使用該產品後頸部出現了勒痕及刮痕。在這幾例事件中,系在兒童頸部的鬥篷粘得太牢,難以取下。
因此,“為杜絕窒息或頸部受傷的風險,宜家現召回這款產品。”這家公司在聲明中稱。
意外常常會發生,尤其是發生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去年7月,宜家就在全美召回約2700萬個抽屜櫃和梳妝臺,因為如果沒有錨定在墻上,這些家具可能傾倒並砸中兒童,此前已發生致死兩名幼兒的事故。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CPSC)與宜家當時共同宣布了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免費提供墻面固定的裝置。CPSC建議消費者即刻停止使用所有高度超過23.5英寸的兒童抽屜櫃和梳妝臺,以及高度超過29.5英寸的成人抽屜櫃和梳妝臺,除非它們已被安全地錨定到墻上。
該機構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小孩因為家具或是電視翻倒而致死,每24分鐘就有因此而受傷的小孩。
近幾年來,家具和電視機傾倒一直是CPSC擔心的一個主要問題。
CPSC主席Elliot Kaye正呼籲整個家具行業生產更穩定的家具。
據官方媒體消息,受國務院委托,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6月30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國務院關於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
據肖亞慶介紹,目前已相繼制定出臺13個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還有9個文件正在履行相關程序,相關配套文件即將全部制定完成。
2015年8月24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報告指出,以《指導意見》為引領,目前已相繼制定出臺的13個專項改革意見或方案,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的5個專項意見;第二類是深化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5個專題方案;第三類是貫徹落實《指導意見》任務分工等方面的3個工作方案。
國企改制面已經超過80%
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改制面超過80%,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及子企業改制面超過90%。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388戶,中央企業61.3%的資產、62.8%的營業收入、76.1%的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
肖亞慶指出,在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截至2015年底,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7.7%。
多省啟動“三供一業”移交工作
肖亞慶談到,通過進場交易、兼並重組等方式,實現低效無效資產穩妥有序退出,加快退出長期虧損、產業前景不明、缺乏控制力的資產,推進“去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工作。自2012年以來,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處置低效無效資產1080億元。
另外,報告也提及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報告指出,國有企業辦學校、公檢法機構向地方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部分企業辦醫院移交地方或進行改制。駐黑龍江省中央企業分離移交“三供一業”試點工作基本完成,河南、湖南、重慶試點工作全面推進,遼寧、吉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政企不分、政資不分仍存在
肖亞慶同時也指出,當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仍然存在。
肖亞慶成,經營性國有資產尚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監管,還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問題,國有資產出資人權利也未落實到位。此外,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還不到位,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仍存在管得過多過細問題,出資人監管定位不準、審批備案事項多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而監督機制尚不健全,也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違紀違法問題在一些領域和企業還比較突出。
7月15日,財政部披露了6月份財政收支情況,受部分地區商品房銷售回暖影響,房地產相關的稅收保持較快增幅。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8萬億元,達到85514億元,同比增長7.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接近9萬億元,為89165億元,同比增長15.1%,財政支出增速遠超收入增速,顯示出積極財政政策正在發力。
上半年稅收冷熱不均
2016年上半年,隨著政策寬松趨穩,各類需求集中釋放推動房地產市場整體高位運行,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百城價格上半年累計上漲7.61%,核心一二線及周邊城市輪番領漲。
受部分樓市回暖影響,上半年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均超過財政收入增速(7.1%)。
上半年,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7.3%,契稅同比增長14.8%,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13.1%,房產稅同比增長8.5%。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俗稱地方賣地收入)高達14303億元,同比增長9.7%。
同樣保持較高增速的還有個人所得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
上半年,個人所得稅5695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財產轉讓所得稅增長23.9%。
受5月1日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影響,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8.7%,其中6月份同比增長20.9%。而相應地,原營業稅納稅人已改繳增值稅,營業稅6月份收入同比下降86%。營業稅將退出歷史舞臺。
上半年不少稅收呈現負增長。
受部分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回升帶動,上半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降幅有所收窄。
受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政策性翹尾減收的影響,上半年車輛購置稅降幅達兩位數(-12.7%)。
上半年,印花稅同比下降34.4%。其中,反映股票交易的證券交易印花稅更是腰斬(同比下降49.9%)。受原油、煤炭等價格同比下降的影響,資源稅也保持兩位數降幅。
財政部稱,6月份則受前期清繳營業稅減少了部分收入來源、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政策性減收效應體現等影響,增幅回落到1.7%。
財政部預測,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政策性減收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各地財政部門要密切關註經濟財政運行變化,加強監測分析,對其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及時做好預研預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收入平穩增長,又不收“過頭稅”。
積極財政政策發力
為了助力經濟爬坡過坎,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速,積極財政政策正在發力。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5.1%,超過收入增速8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與基礎設施相關的支出保持較高增速。
上半年,城鄉社區支出9900億元,增長34.5%,住房保障支出2731億元,增長27.5%。
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也得到保障。
上半年,教育支出13098億元,增長1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95億元,增長15%,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178億元,增長23.7%。
值得註意的是,債務付息支出2347億元,增長高達38.1%。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下半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這將體現在6000億元減稅費舉措落地,總規模約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繼續被發行,財政資金撥付進度加快,10萬億PPP項目加快落地等方面。
今年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國務院估算此舉將給企業減稅5000億元,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同樣在5月1日,國務院再次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此舉將減輕企業費用負擔1000億元。
6月份的國新辦有關中國債務的吹風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在會上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可能會進行5萬億元的債務置換。這意味著今年置換債券額度將高達5萬億元,去年這一數字為3.8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此前數據,1萬億元的置換債券將給地方政府節約近500億元的利息支出。那麽,5萬億元的置換債券將可以給地方節省利息支出約2500億元。
制約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大瓶頸“社會信用標準化”有望在近期實現突破。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5日獲悉,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信用標委會”)已於當日宣布成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表示,信用標委會的成立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標誌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步規範化和制度化。
社會信用標準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技術支撐,其建設對於規範社會信用信息的征集,實現社會信用信息的共享,促進社會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應用,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也要求“建立健全標準規範。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存儲、共享、公開、使用和信用評價、信用分類管理等標準”。
陳鋼介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如果沒有健全的標準化體系作為支撐,將會出現不同行業、不同地方之間信用信息面臨信息源多頭采集,數據交換共享困難,信用結果表示不統一等各種問題,難以在全國範圍內建成邏輯集中、物理分散的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
“當前以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為重點的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加快構建,與此相關的標準建設迫在眉睫,亟待加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標委會主任委員連維良在信用標委會成立大會上說。
他介紹,近年來,我國在信用體系建設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實施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建立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享信息超過3億條;開通“信用中國”網站;推動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在7個工作日內雙公示;40多個部門聯合分別出臺了90多項聯合懲戒措施,包括稅收征管、工商監管、上市公司、法院執行、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
“所有這些激勵和懲戒措施,最終都有一個對懲戒對象的認定的問題,具備什麽條件、程序才能被列入,這迫切需要標準的支撐。”連維良說。
陳鋼介紹,由於各部門和各行業在信用信息系統建設上各取所需、各自為政,信用數據庫重複建設和技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已經顯現。
連維良表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社會各種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信用標準體系,不僅要充分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信用服務機構的作用,而且要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信用信息中心、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的作用,更要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和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
連維良介紹,新成立的信用標委會近期將加快建立完善信用標委會及秘書處的工作機制,加快提出社會信用標準的總體框架,抓緊研究制定一批亟需的標準,全面梳理已發布的標準。
7月15日,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攝影/章軻
上交所今日晚間發布公告,鑒於興業證券在*欣泰保薦業務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證監會行政處罰,根據相關規定,興業證券已經不符合上證公司治理板塊申報條件,經上證公司治理評議專家咨詢委員會審議,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決定自7月20日起將其從上證公司治理板塊中剔除,上證公司治理指數及上證180公司治理指數同時進行相應調整。
樣本股名單
附公告全文
鑒於興業證券(601377)在*欣泰(300372)保薦業務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根據《上證公司治理板塊評選辦法》規定,興業證券(601377)已經不符合上證公司治理板塊申報條件,經上證公司治理評議專家咨詢委員會審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公司決定自7月20日起將其從上證公司治理板塊中剔除,上證公司治理指數及上證180公司治理指數同時進行相應調整。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2016年7月18日
1985年8月1日,受到大客戶Acorn Computer遭受財困,正在重整債務,要求債權人減收欠款。雖王氏國際並非債權人,並預料能收回債款,但為保守計,亦先行撥備1,650萬,加上再為物業撥備390.4萬,故合共約2,040.4萬的特殊虧損,為造成全年虧損2,010萬的主因,如不計以上兩項減值,公司盈利約30萬元,較1983年盈利8,100萬元大幅減少,主要因電私人電腦需求下降及電路版競爭激烈,導致生意額及淨利率下降,至於貿易業務雖有利潤,亦因美國出口簽證延遲,影響1984年業績。
預期1986年業績,公司稱雖生產業務訂單仍較差,但仍在爭取訂單,加上提高生產效率,預計1986年能盈利,在貿易業務上,如出口簽證減少阻延,貿易業務會大幅增長,如無不可估計情況,1986年業務仍可維持利潤。
同時,公司宣佈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前身容永道會計師行辭任聯席核數師,由較次等杜羅司接任,以節省開支。
回到歷史,王華湘在1962 開設小型工場,後來乘著香港電子業低廉勞工優勢崛起,1977年改組為王氏電子,後獲得大客戶Atari(雅達利)支持,快速擴張,同時又發展貿易業務,兼售雅達利遊戲機。1983年又改組成王氏國際上市,但不幸地因為雅達利新機因為不能兼容舊遊戲,加上新主機遊戲不多,且質素極差,引起玩家不滿,造成「雅達利崩潰」(Atari Collarpase)現象,銷售暴降。
1984年,雅達利陷入財困,並分拆為兩間公司電腦部分Atari 及Atari Entertainment 出售,王氏國際陷入困境,但後來因電子市場逐步好轉,且生產成本仍具優勢而維持下來,而貿易業務的穩定利潤,亦是維持公司經營的因素之—。
因分家關係,故在1989年分拆貿易業務為王氏港建(532)上市,次年王華湘死亡,兩子王忠秣和王忠桐分別接手王氏國際及王氏港建兩家上市公司,同時後者也進行了由王忠桐為首的股權整合,正式成為王忠桐的控股公司。至於Atari 多次轉手後,最終遊戲部分被Namco 為首的日本人買入,電腦部分則經營不振輾轉由多間公司購入,最後法國公司購得,母公司易名為雅達利之名,但法國公司部分已正式破產,以避免債務牽連至母公司。
王氏港建其後經營回王氏國際類近業務外,分拆出王氏港建台灣外,也經營飲食、旅遊等業務,最近更經營藥業,在2006年至2007年兩度私有化但失敗。至於王氏國際業務仍然專注本業。
兩家公司均有在觀塘曾經擁有工業大廈,但面對新鴻基地產(16)的收購,兩者態度不同,王氏港建於2000年出售舊王氏港建大廈,後重建成apm 5期,後來不知是否以上市公司名義購入星光電訊大廈(前中南工商中心),又重新改名王氏港建大廈,為之後看到apm 5 期這麼旺,在2007年入紙重建,在2012年成為現時的1亞太中心,但年報不見其持有物業的披露。至於王氏國際的一座,在2008年,終於和新鴻基地產合資重建,項目名為One Harbour Square,2近期已完成第一期租售,預期於2017年全部完工,成為強勁現金牛。
兩者之抉擇,誰勝誰負其實不太重要,但都顯現在股價上。
1. 王氏國際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B0%8F%E5%9C%8B%E9%9A%9B
2.王氏港建主席 指港政經不穩 王忠桐憂爆移民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118/18512319
3. 1亞太中心
http://jpoon9394.blogspot.hk/2013/04/blog-post.html
5.雅達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9%81%94%E5%88%A9
5. 40年輝煌終結,Atari申請破產保護
http://myfun.gamedb.com.tw/News_Details.aspx?newsid=21747
6. 千禧創紀.盛世之城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forum.php?mod=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106288
7. 王氏港建私有化文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807/LTN200608070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925/LTN200609251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018/LTN2006101811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7/LTN200704170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04/LTN200706041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05/LTN20070605158_C.pdf
https://webb-site.com/articles/WKK.asp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18/LTN200706181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8/LTN20070628488_C.pdf
8. 王氏國際大廈和新鴻基地產合資重建大廈文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9/LTN2008100955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26/LTN20081126125_C.pdf
9.王氏國際擬加強自動化工序減人手 抵銷成本
http://www2.hkej.com/instantnews/stock/article/1315562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8日發布通知稱,掛牌公司募集資金應當用於公司主營業務及相關業務領域。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或借予他人、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不得用於股票及其他衍生品種、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交易;不得通過質押、委托貸款或其他方式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
通知並稱,掛牌公司應當建立募集資金存儲、使用、監管和責任追究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募集資金使用的分級審批權限、決策程序、風險控制措施及信息披露要求。
掛牌公司募集資金應當存放於公司董事會為本次發行批準設立的募集資金專項賬戶,並將專戶作為認購賬戶,該專戶不得存放非募集資金或用作其他用途;掛牌公司應當在發行認購結束後驗資前,與主辦券商、存放募集資金的商業銀行簽訂三方監管協議,三方監管協議應當在股票發行備案材料中一並提交報備。
通知還稱,根據相關規定,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公司等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掛牌公司,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前,應當暫停股票發行、重大資產重組等相關業務。
收購人在收購掛牌公司時,如收購人控制的企業中包含上述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或收購人自身為上述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應當承諾完成收購後不將其控制的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註入掛牌公司。被收購的掛牌公司不得經營上述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業務,但以募集資金之外的自有資金購買或者投資其他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相關資產,在購買標的或者投資對象中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0%,且不成為投資對象第一大股東的除外。
萬科9日回複深交所關註函稱,經自查,公司不存在私下提前向特定對象單獨披露、透露或泄露中國恒大集團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情況。
按照深交所《關註函》的要求,萬科亦向相關方進行了函詢。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回複中表示,“本公司或本公司董事、監事、高管或發言人從未接受過任何媒體采訪,也從未授權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向市場發布過‘否認公司或許家印以個人名義購買萬科股份’的言論或消息。本公司不清楚該等信息的來源。”
萬科並稱,2016年7月至8月4日(含當日),公司並未收到股東查閱公司股東名冊的申請。自8月5日起,陸續有部分投資者致電公司董事會辦公室,咨詢查閱公司股東名冊事宜,截止目前,本公司並未收到股東正式提出的查詢公司股東名冊的申請。
萬科並稱,恒大地產表示,恒大地產及一致行動人與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列示的前十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之間不存在協議、其他安排等形式共同擴大所能夠支配萬科股份表決權數量的行為或事實,亦不構成一致行動人。”
深交所11日晚發布公告,對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亞太實業存在虛增持股企業濟南固鍀凈利潤,虛增虛減控股子公司同創嘉業營業收入等會計處理不當等事項。
公告全文如下:
經查明,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亞太實業”)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一、濟南固鍀電子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固鍀)系亞太實業的投資持股企業。2012年及2013年濟南固鍀先後錯誤確認、沖減質量索賠款5,355,085.00元(原幣金額為85萬美元)。濟南固鍀會計處理不當導致公司虛減2012年凈利潤2,570,440.80元、虛增2013年凈利潤2,570,440.80元(未考慮所得稅因素),分別占公司2012年度更正前經審計凈利潤的227.48%、2013年度更正前經審計凈利潤的97.87%。
二、2013年12月31日,公司擬轉讓濟南固鍀電子器件有限公司21%股權,定價依據為截至2012年底濟南固鍀股權的賬面價值20,017,561.21元。但公司未能於2013年底根據前述定價依據對所持該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公司2013年凈利潤虛增2,377,904.37元(未考慮所得稅因素),占公司2013年度更正前經審計凈利潤的90.54%。
三、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創嘉業)是公司持股84.16%的控股子公司,同創嘉業未按公司披露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確認房產銷售收入,導致同創嘉業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9,714,582.00元、41,226,983.00元、11,230,060.00元、21,196,123.70元,導致同創嘉業2013年虛減營業收入9,890,010.00元。合並報表後,導致公司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9,714,582.00元、41,226,983.00元、11,230,060.00元、21,196,123.70元,占公司當期更正前營業收入的100%、100%、23.16%、61.75%,導致公司2013年虛減營業收入9,890,010.00元,占更正前當期營業收入的43.97%。
四、天津綠源生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綠源”)破產前系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為已破產終結的天津綠源提供連帶擔保責任的交通銀行的銀行借款19,800,000.00元、中國農業銀行的銀行借款44,800,000.00元均已逾期且涉及司法訴訟。2008年,公司為上述事項計提預計負債20,000,000.00元。2014年5月16日,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法院裁定天津綠源破產程序終結,根據該民事裁定書,交通銀行未清償金額為13,801,813.63元,中國農業銀行未清償金額為34,639,308.46元。以上兩貸款合計未清償金額為48,441,122.09元。2014年,公司未根據前述判決計提預計負債28,441,122.09元,導致2014年虛增利潤28,441,122.09元(未考慮所得稅因素)。
五、公司於2016年1月29日發布2015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0-60萬元,2016年4月30日,公司披露年度報告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59.37萬元,但公司未及時對其業績預告做出修正。
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第1.4條、第2.1條,《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1.4條、第2.1條,《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條、第2.1條、第11.3.3條的規定。
公司時任董事長龔成輝、時任財務總監張芳霞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和《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時任董事陳罡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和《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時任財務總監王金玉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的規定,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時任董事會秘書馬世虎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和第3.2.2條和《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2.2條、第3.1.5條和第3.2.2條的規定,對公司上述違規行為負有重要責任。
鑒於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依據本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7.2條、第17.3條、第17.4條以及第19.3條以及本所《主板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第四條的規定,經本所紀律處分委員會審議通過,本所作出如下處分決定:
一、對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予以公開譴責。
二、對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時任董事長龔成輝、時任財務總監張芳霞、王金玉、時任董事會秘書馬世虎、時任董事陳罡予以公開譴責。
對於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的上述違規行為和本所給予的處分,本所將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布。
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本所作出的上述公開譴責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本處分決定書之日起的15個工作日內,向本所申請複核。複核期間,上述決定不停止執行。
本所重申:上市公司、其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應嚴格遵守《證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及《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6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