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年的廉政劇唔只一奶,二奶,仲有小三,勁唔勁

1 : GS(14)@2013-04-28 15:40:46

http://www.ichannel.icac.hk/tc/categorylist.aspx?video=2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24

劉松仁當年好宅男....

1 : GS(14)@2013-05-01 16:05:07

睇番38年前的片,個頭好老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80

歲月留影──麗的武俠劇點滴話當年 創.作.人杜若飛

1 : GS(14)@2013-10-12 17:44:32

http://kwahto200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86

財金猛人送別李福兆 馬時亨支持當年停市決定

1 : GS(14)@2015-01-08 16:13:1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08/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上月底去世的前聯交所主席李福兆,昨日在香港殯儀館設靈,有不少財金界猛人及政府官員前來送別。侄兒東亞銀行(0023)李國寶更攜同兒子和一眾東亞高層出席、「殼王」電視廣播(0511)主席陳國強、前港交所(0388)主席李業廣,及「樓神」長江實業(0001)執行董事趙國雄,曾有到場致祭。同樣有到場的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馬時亨說,支持李福兆在1987年10月停市四天的決定,並且形容李福兆對證券界貢獻很大。


在股壇有「李校長」之稱的李福兆昨日在北角香港殯儀館設靈。財金界猛人紛紛來祭。在證券界中,包括前聯交所兩任行政總裁袁天凡及辛漢權、李業廣、活躍股壇的詹培忠、蔡陳葆心、李君豪、大唐金融李和聲、六福金融許照中、英皇證券執行董事楊玳詩及前金匯證券主席馮家斌等。袁天凡在離開時,形容李福兆是股壇的奠基人物。

袁天凡:李是股壇奠基者

李福兆的親戚方面,包括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及李民僑父子、率領東亞高級顧問彭玉榮、陳棋昌及陳子政一同到場,約逗留近半小時後離開。姻親民建聯黨團召集人葉國謙亦有出席。多名政府高官,包括特首梁振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基本法委員會副委員長梁愛詩等均有出席。

商界代表除了趙國雄及陳國強外、香港飲食主席陳偉彰、曾文仲、前大富豪夜總會羅就、利昌金號胡經昌兄弟等,均先後到臨致祭。

特首財爺蘇錦樑等到場

另有份出席其中的馬時亨在離開時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早於1985年他在加拿大多美年證券工作時,已經認識李福兆。他形容李福兆是「好叻人,對證券界貢獻大」。他指李福兆雖基於性格問題,最終引發很多事情,但他很有主見。馬時亨回憶在亞洲電視的節目中,他和「末日博士」麥嘉華一齊接受訪問時,唯一他自己支持李福兆在1987年10月份所下的停市四天決定。他坦言,當時證券市場內出現股票交收不到的情況,因此認為李福兆的決定正確。

明報記者 陳偉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053

【蘋話當年】2002年「揚州炒飯」註冊惹爭議

1 : GS(14)@2015-05-15 08:44:41

相信香港人對揚州炒飯、星州炒米、福建炒飯、廈門炒米和海南雞飯皆不陌生,上述食物雖冠上外地之名,但在香港已流傳以久,因約定俗成,往往於烹調和用料上已融入香港特色。2002年,江蘇省揚州市政府突然要將「揚州炒飯」註冊,並公佈標準材料、烹調方法及技術要求,引起全球華人爭議。揚州炒飯相傳源於隋朝時期(公元581-618年),由隋煬帝寵臣越國公楊素傳入揚州。2002年5月15日,新華社報道揚州市烹飪協會成功註冊「揚州炒飯」為商標。該會當時解釋,希望透過法律手段,維護傳統名菜的品質。該會當時更公佈「揚州炒飯」的標準材料份量,包括雞蛋4隻、上等白米500克及雞腿肉30克等,指標準是根據多本古今淮揚菜譜的敘述和參考10多種食品工業標準訂定,故內地所有食肆皆需按新標準烹煮「揚州炒飯」,不合規格者則不可將成品稱為「揚州炒飯」。協會同時公佈炒飯建議售價為25元,比當時在深圳食肆索價數元至10多元要高。為確保食店的「揚州炒飯」符合標準,協會規定供應「揚州炒飯」的食肆必須為國家特級餐飲企業、市特級餐飲業、省旅遊定點飯店和定點餐館;而廚師必須持內地二級以上廚師證書。為維持「揚州炒飯」的正宗口味,工商局亦會巡查執法。此做法於華人飲食界引起爭議,有廚師直言「得啖笑」,認為不用「揚州炒飯」,亦可用「新揚州炒飯」及「洋州炒飯」等名字命名。當時有熟悉大陸商標註冊法的律師指,內地商標法規定,全國所有縣級以上的地名不能用作註冊商標,由於江蘇省揚州市是地級市,故「揚州炒飯」不能依法註冊為商標。港府當時亦有就「揚州炒飯」被註冊作回應,知識產權署指,內地商標法不會對本港商品造成規範。同月17日,新華社引述揚州烹飪協會澄清,無意限制揚州市以外的飲食業界製作「揚州炒飯」,只希望統一揚州市內「揚州炒飯」的製作方法,指各地口味、原料及習俗不同,廚師可根據具體情況作出調整。「揚州炒飯」標準用料:上等白米500克、清雞湯100克、菜油60克、蝦仁50克、雞腿肉30克、鮮竹筍30克、花菇20克、海參20克、火腿10克、乾貝10克、青豆10克、蔥花10克、雞蛋4隻、紹酒6克、鹽6克、蝦籽1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5/191485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71

話你知:當年金猴升值3倍

1 : GS(14)@2016-01-24 17:05:22

經過12年又到猴年,足金X猴事件終於重現,不過這12年變化都不少,當年一隻足金金猴只值1,100元,當年金價大概是每両3,888元,相隔12年,近日金價雖然回落,但每両都去到11,000元,隻金猴已升值3倍!今次又再玩當年的問題「2004年英超狼隊對曼聯射入奠定勝負一球球員是誰?」並送出三隻價值3,500元的金猴。此外,當年狼隊降班,如今在英冠只是中游位置。而曼聯04年球季失落聯賽冠軍,只能排第3,今季僅暫列聯賽榜第5位。至於入波球員答案:堅尼米拿,雖然已經36歲,早前轉會到蘇格蘭超級聯賽的格拉斯哥流浪,仍然踢前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124/19464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46

【奇聞】”Success Kid” 大個仔 其實當年想食沙

1 : GS(14)@2016-03-17 14:53:37

想跟朋友說聲加油,你一定有用過這個「成功小孩」(Success Kid)的頭像。最近網上瘋傳他長大後,拿着自己的figure拍照,網民都禁不住變世叔伯mode,感嘆時光飛逝,眨下眼又大個仔了,其實你又知不知道他的名字?「成功小孩」真名叫Sammy Griner,2007年他媽媽Laney Griner,把這張經典照片上載到Flickr後被網民廣傳,榮升正能量寶寶。據稱其實當時小森美並非想講「加油」而是想食沙。一開始,網絡cap圖的圖述是「我好憎沙城堡」(I Hate Sandcastles),之後才被借題發揮,改成「成功小孩」。而原來當時有不少廣告商嘗試跟媽媽洽談版權,最終Laney Griner決定自行申請成版權持有者。曾因某煙火公司使用相片,被她入稟法庭告他們盜用相片謀利及推銷與兒子年齡不符合的產品,媽媽更在2013年聘請「cap圖管理人」(meme manager),為他們處理網上cap圖使用權。小森美在上年2015年支持GoFundMe慈善活動,當時報稱為八歲。資料來源:reddit記者:馬朗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7/195323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15

當年被封毒瘤明冇得撈劉錫明泯恩仇 影YES!卡

1 : GS(14)@2016-05-08 02:56:15

■劉錫明廿年來首次回港工作,就幫有過仇口的《YES!》影Yes!卡。


曾經有劉德華接班人之稱的劉錫明,在90年代因為公開承認欣賞周慧敏而令其當時男友倪震不滿,最後倪震在自己旗下的《YES!》雜誌,連續三年以「毒瘤明」抹黑唱衰「情敵」,令劉錫明事業插水,最終被迫轉到台灣發展。直至08年,倪震終於對劉錫明表示歉意,劉錫明亦大方表示接受這個「遲來嘅歉意」。


■倪震當年為了周慧敏,利用《YES!》唱衰劉錫明。資料圖片

為囡囡出山

昨日在《YES!》的fb專頁上,上載了一條劉錫明接受訪問的短片,原來今次他應在下月3日舉行「YES!25周年演唱會」的主辦單位邀請回港拍攝,目前雙方正努力度期,希望到時可以參與演出。今年7月便52歲的劉錫明,外貌未見有太大改變,談到今次首次影YES!卡,他說:「我記憶當中應該係冇,今次覺得好開心,其實呢次嘅YES!卡係為咗囡囡,希望佢可以扭吓扭吓,見到爸爸噃。我最想自己嘅相可以印喺支筆上,囡囡返學嘅時候用到,寫寫下就會見到爸爸。」他亦透露如果今次成事,將會是20年後再度在港演出。撰文:唐琛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07/196012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977

張宗永﹕訪越南 憶當年港收容難民

1 : GS(14)@2016-05-19 02:08: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d4_ed4a1.htm


【明報專訊】目下全球的政治燙手山芋,非難民問題莫屬。

早前走訪越南胡志明市(前稱西貢),拜會了一批當地僑領。中越文化血緣深厚,早至2000多年前,越南的北部已入秦朝版圖,中國統治越南前後達千年,一直到19世紀末期,阮朝政治敗壞,法國為了控制整個越南,和清朝爆發中法戰爭(1883至85年),清軍戰敗,越南轉歸法國統治。今天,在越南的街道已經很少看到中文字了。

我們的嚮導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越南人,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語和廣東話,他告訴我越南人口內含54個民族,比中國僅少兩個,華裔按官方統計大約是100萬人,佔9000萬總人口約1%。我聽後非常詫異,我以為中越既是鄰邦,在歷史上又有那麼多交流,為什麼華裔比例會那麼低?

1973年越南發生第一次的排華潮,自此之後中越關係時好時壞,最近因為南海問題再次走進低點。當地僑領告訴我,越南報章近日評論對中國政府充滿敵意,華僑在當地亦保持低調。我在胡志明市被安排拜訪一些早年加入革命行列支持越共的華僑,更參觀了他們昔日的秘密基地,負責介紹的耄耋老者,後來也當過人民代表,我們問他對當前中越關係的看法時,他只是支吾以對。

船民問題困擾四分一世紀

返港後,理髮時看到一本舊《明報周刊》(2015年12月15日),封面文章是《重返越南》。當中訪問了很多曾經千辛萬苦要離開越南的華僑和他們的第二代,他們在香港難民營內苦無出路,最後唯有選擇「自願遣返」,當中大部分都重新投入越南社會,在各自的領域事業有成。然而有一個共通點,是他們大都不願意提起當年的事。

越戰於1955年爆發,1975年4月30日西貢被北越軍隊攻佔,1975年5月4日,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載着首批3743名越南難民進入香港,他們後來全數獲得收容。1979年7月,英國政府在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自此,從越南出逃的難民,會先由香港接收,再向西方國家申請收留。

從船民身上 港人應看到自身幸福

1987年,不少逃到中國的越南難民因為誤信香港特赦而大量闖入香港,1988年6月,港府實施甄別政策,把非政治難民定義為非法入境者,會被遣返越南,踏入1990年代,港府進行有秩序遣返,但接受「自願遣返」的船民甚少,期間難民營曾發生多次衝突,香港回歸中國後,特區政府於1998年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

1975年至2005年,香港總共收容了超過20萬名滯港越南人,其中143,714名難民獲外國收容,6.7萬多名船民被遣返。30年來,有1385名難民獲准在香港居留。英國政府令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把照顧難民的責任推給香港,令港府非常吃力。人生的際遇實在很難說,比起這些曾經顛沛流離的人球,我們這一輩的香港人,生活實在太幸福了。

[張宗永 翼之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63

【DSE放榜】30歲登酒店總廚 會考當年得7分

1 : GS(14)@2016-07-14 08:10:09

金池玉枕,蛋黃打成的茨汁帶出蟹肉的鮮味,搭配陳川粉更好吃。



深褐色的木板天花,吊着一盞華麗的水晶吊燈。服務員小心翼翼的依着總廚的指示放上鮑魚、黑豚等矜貴的菜式。鄧家濠,年僅30歲就登上香港JW萬豪酒店的中菜行政總廚。我看着他一臉專注的看着菜式,完全想像不到十多年前,這位微胖的小子竟然在火鍋店當侍應,「我的家經營茶餐廳,卻只會在早上開店。晚上我們的店就會租出去當火鍋店,我為了賺零用錢,就會在那邊打工。」他更試過去茶餐廳附近的街市魚檔打工,「那時候覺得劏魚很好玩,就去了。」他從小就接觸烹飪,因此他早就決定自己要當一位廚師。


那年他考完會考,不等放榜就去報考中華廚藝學院。「放榜那天,中學老師還打電話來罵我怎麼不回去。」他大笑道,當時他忙着在學院上課,連證書也沒有時間拿。後來看到自己只得七分,英文不及格,他卻說是意料中事,「我的時間都用來打球跟烹飪,哪有時間去溫習。」畢業後,他參加了不同的廚藝比賽,也得到不少獎項。二十歲的青年被周圍的人吹捧成少年廚神,難免會趾高氣昂。直至他在帝京酒店遇到他的師傅──陶國檢。當時他在酒店的員工餐廳打工,卻還在眷戀自己的得獎菜式,「師傅幫我取了個名字叫驕傲仔。」陶師博希望面前這位年輕人不要沈迷獎項,而是去打好自己烹飪的根底,「他有天跟我說,如果你只會煮得獎菜,卻不會煮乾炒牛河,那你根本談不上是成功的廚師。」後來他去了利苑當鑊廚(六鑊),卻依然被上司責備,「那時候主廚說,如果我們粉麵炒不好,廚師就要親口把所有粉麵吃掉。」一個短短的午市,他就吃過四大碟粉麵,雖然飽得想吐,卻吃到自己廚藝的缺點。他花了很長時間去觀察和學習,終於學會前面五位廚師的煮法,還多了一個名字「炒鑊影印機」。他每次都能複製其它廚師的煮法,終於用了半年時間,就從六鑊升做二鑊,比常人快了兩倍時間。今天他終於當上酒店的總廚,除了他一直堅持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因為他的一套烹飪哲學,「我比較著重整個菜單的平衡,而不是一兩道招牌菜。」客人每次都來吃招牌菜,總有一天會吃到悶,可鄧家濠卻想要帶點新鮮感給客人,「吃我的菜都有順序,先吃濃味,再吃個更濃味,再來個清淡的,就可以刺激你的味蕾。」從鮮甜的蒸蟹鉗,到香濃的黑豚肉卷,再回到平和的陳皮雞湯浸鮑魚,食材獨有的味道都在口腔散發,感覺就像去了一趟爬山,看到有趣的景色還在回味一樣。「遇到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多想,去實踐吧,這才是最重要的。」他最後跟等放榜的考生說,也是跟我們每一位香港人說。萬豪中菜廳地址:金鐘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香港JW萬豪酒店3樓記者:黃映嫚攝影:林栢鈞



紅梅子脆黑豚肉,紅梅子做成的汁酸酸甜甜,還有炸至爽脆的豬皮,稍為搶了主菜的角色。

陳皮雞湯浸鮮鮑魚,吃了這道菜會有溫暖的感覺,鮑魚入味而且肉質滑溜。

紫薯酥香脆奶,口感香脆,微甜不膩,即使吃完所有主菜仍吃得下。



鄧家濠,他稱自己的廚房為「快樂的廚房」,希望同事間也能成為朋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714/196936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