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騰訊平保流通量大 合基金買股要求
1 :
GS(14)@2017-12-26 14:06:52【明報專訊】每逢長假期,基金經理的取態通常都是審慎為先,在沒有確定因素之前,通常將倉位減低都是最安全的做法,這是兩手準備,假設市况下挫,手上仍然有子彈就可以應變,這是基本的操作,因此在價位相對不錯的情况下減持,就是市場的共識。
股票的流動是靠資金,而資金的流動就要看ETF的走勢。ETF的走勢其實是看股價的強弱而定,市場佔有率大的股票影響就會變大,現在的市况都由高增長股票左右,如果業務上可以「踩過界」,甚至蠶食別人的市場的話,就會十分吃香,就會有壟斷的出現。
業務踩過界有優勢 蠶食別人市場
有些專家說騰訊(0700)來年將難重現今年的境况,因為今年股價上升了一倍,明年就頂多只能升25%,這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說法。騰訊來年升到800元的話,騰訊就會變成了一個市值達到8萬億的龐然大物,這有可能嗎?當然不能抹殺這個可能,但似乎現今世上還沒有一隻股票達到一萬億美元以上,這樣對騰訊來說是否有點苛求?是否不切實際?這就要投資者自己去理解和決定了。
隨便說說其實穩賺不賠,而且還覺得很「有型」,但結果是否合理就要看你的想像空間了。如果專家說的就是最終結果,相信通街都是有錢人了。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但後果是否需要負責就是另一件事了。「信者得救」還是「信者孭鑊」可以是冰火兩重天,結果只有用時間來證明了。但問題是這些預測對基金經理的操作來說有沒有用呢?
買賣操作不方便 好股也難吸引基金
基金經理的操作其實並不完全着眼在股價,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市場的深度。這些強勢大股一天的成交額現在接近100億元,一般基金假如要沽出1億元的貨,以一天6小時的操作來說,可能平均只需要數分鐘就可以處理完畢,但是如果是深度不足的股票,相信要處理數天還沒可能完成任務。在市場中瞬息萬變,基金經理要時刻斬虎屠龍,又怎能左等右等呢?基金經理只會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來操作,就算你是絕世好股,但不能適應處理也要棄之如敝屣,否則在市場中就會舉步維艱,結果只會是事敗身亡。因此,那些所謂神仙股,其實並非基金經理那杯茶!
生存要有靈活的適應力 不能單看股價
中國平安(2318)、騰訊這些大股始終是基金的寵兒,不能因為今年的升幅大,就預期明年的升幅將會變小繼而拋棄。市場深度甚至可以決定一切,一般散戶沽出一二十萬的股份是輕而易舉的事,當然走位可以靈活多變,但基金經理相對來說就是可能要做個大動作了。如果不能做出大動作,航空母艦也會變成廢鐵,這些隨便說說的廢話其實可以說是語言偽術的一種,只是紙上談兵。在市場中要生存就要有市場的適應力,單看股價而不問其他只能說是「書生論政」而已。
香港的情况早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不單樂壇上只有一個容祖兒獨霸江山,就算在投資市場中,也有同樣的情况。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老鬼」在指指點點,新血並沒有湧現,其實是一個不理想的現象,只能說是市場吸引力不足而後繼無人。年輕人對投資的看法可能滲入一種原罪,認為投資就是邪惡,拒絕探討,就算個別有些想進入市場的人也不知如何入手。
優秀炒家聚集外匯市場 初哥練武之地
若從練武的角度來說,投資外匯比投資股票困難很多,但如果想修練絕世武功,就應該從外匯入手,因為外匯市場集中了全世界最優秀的炒家,而且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經歷過大生大死的循環,當投資者有機會原原本本地參透「生死玄關」,才有可能脫胎換骨,這些經歷就是以後賺錢的本錢。
股市卻相對容易得多,既可守,又可等,選擇又多,如果追求技巧就當然要找一個難一點的來開始,早一點受打擊、早一點失敗,才能早一點成功!如果你買了股票坐上十年八載,操作技巧上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只會蹉跎歲月。因此如果有志在這個行業中有作為的話,就要多做功課,期待自己有朝浴火重生。
豐盛金融資產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75&issue=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