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9日發布會進入倒計時,蘋果公司已悄悄部署移動支付行業,與各大信用卡公司簽署重要合作協議,此舉可能直接威脅到PayPal和其他移動支付公司的主導地位。
Baird Equity Research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報告,稱eBay及其PayPal受到了即將推出的蘋果iPhone 6移動支付系統的直接威脅。
“多年來,蘋果在移動和在線支付方面被視而不見,而如今它們即將推出消費者支付方式iWallet。盡管支付系統不乏競爭,我們認為蘋果公司很可能是最有理由對PayPal主導地位構成潛在威脅的公司,尤其是考慮到銷量的增長潛力。”
有報道稱,蘋果與三大信用卡公司簽署了協議:美國運通、萬事達和維薩。
移動支付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需要用到不同的應用程序和服務來為購買商品完成支付,尤其是那些每天都要買的東西。比如星巴克的app、Amazon、Paypal,用戶可能需要下載和安裝各種各樣不同的程序,然後在這些程序上面輸入不同信用卡公司的信息。但如果蘋果能夠將這些信用卡都統一起來,就可以實現一站式移動支付。
近十億現有用戶
不僅僅是信用卡協議讓iWallet有殺傷力,問題是,蘋果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用戶信用卡信息。據彭博報道,iTunes賬戶共計超過8億個,其中多數都有信用卡信息掛鉤。過去幾年里,蘋果已經證明了消費者對信用卡信息存在蘋果那里的信任度,而且也相信蘋果能夠管理好整個支付過程的生態系統。無論是App Store還是iTunes,把信用卡信息交給蘋果似乎不是什麽問題。
指紋識別傳感器
蘋果移動支付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是TouchID(一種指紋識別傳感器)。這種傳感器最初是2013年在iPhone 5S推出的時候就引進的,要求用戶將手指放在Home鍵來掃描指紋,為iPhone安全提供了一層額外的安全保護。如果將TouchID和NFC支付(近場通訊技術)組合起來,蘋果的移動安全優勢就很明顯了:你可能會丟了手機,但沒有你的指紋,小偷們也無法進行任何支付。
三星也生產了有指紋傳感功能的手機,不過iPhone用戶更多、開發團隊更大,TouchID的優勢恐怕更大。
近場通訊技術(NFC)的崛起
智能手機公司對NFC下了很大賭註。這項科技能讓智能手機模仿信用卡,允許用戶在商店結賬的時候,輕點一下手機就完成支付。NFC的速度和便利性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都很有吸引力。
蘋果並不是最早使用NFC支付方式的手機。第一個使用NFC技術的智能手機是2006年的Nokia 6131,2010年時三星Nexus S的安卓系統也開始有NFC技術。iPhone 5推出的時候人們也猜測可能會有NFC,但目前為止蘋果的整個產品線都還沒有過。
競爭激烈
蘋果iWallet將面臨嚴峻的競爭環境。根據IDC的數據,全球移動支付市場預計將在2017年達到1萬億美元,整個行業到處都是虎視眈眈要分一杯羹的競爭對手。
PayPal2012年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系統。無需簽約,自由註冊,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選擇。和蘋果一樣,PayPal已經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零售商在一段時間內也被亞馬遜的移動信用卡支付系統所吸引。亞馬遜對美國當地註冊用戶的費用比很多競爭對手都低,對於美國零售商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Twitter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也迅速引入了新技術,其刷卡機能夠插入iPhone和iPad,將蘋果機器立刻轉變為移動零售支付點。盡管該公司的最新估值高達60億美元,但仍然受到不少負面評價。
全球第二大在線支付網絡PayPal開始接受比特幣付款。也許這只是比特幣成長歷程中的一小步,卻是數字貨幣的一大步。它表明這種波動性強的數字貨幣越來越得到認可,正在發展成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ayPal母公司EBay旗下移動領域公司Braintree的CEO Bill Ready當地時間昨日宣布,PayPal的支付系統從昨日起首次納入比特幣,今後幾個月將允許該平臺的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
EBay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和全球最大的支付服務供應商。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Gil Luria認為,上述決定意味著,PayPal系統合計1.52億美元的註冊賬戶資金有望使用比特幣交易,有助於比特幣擴大應用範圍,贏得更多認可。
“PayPal將比特幣與Braintree結合是一項突出的進步。它不僅會讓某些成長最快的應用與比特幣無縫融合,還讓PayPal可能將旗下錢包的主要功能與比特幣合為一體。如果實現這樣的結合,數百萬零售商將一下子就接受比特幣。”
此前一些提供支付服務的初創企業和實體店也接受了比特幣付款,六個月前一家熱門的在線支付初創公司Stripe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像Stripe所說的,比特幣的交易量還相對很小。
但PayPal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支付平臺,近兩年才被支付寶奪去頭名寶座,其接納比特幣的決定使比特幣向主流支付系統的懷抱又邁進了一大步。
Bill Ready表示,使用Braintree服務的數萬PayPal商家今後會接受比特幣。商家有這種需求,他們感興趣的事怎樣解決一些支付系統的遺留問題。對此他顯得有信心:
“我們有一些值得信賴的夥伴,比如比特幣交易公司Coinbase,他們在解決合規問題。”
Coinbase推出一種用戶可以存放比特幣的錢包,該司稱旗下網絡已有160萬比特幣錢包在用。
盡管一些科技業企業家、風投資本家和對沖基金都樂意為數字貨幣融入全球支付系統投資,懷疑派仍不在少數。
今年7月,彭博調查562名投資者、分析師和交易者的結果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虛擬貨幣交易不可持續,其價格類似泡沫。約14%的受訪者認為,比特幣交易正處泡沫邊緣。
周三,北京時間淩晨1點,蘋果公司的新品發布會在總部Cupertino拉開帷幕。蘋果公司推出兩款大屏幕手機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為其首次進入金融領域;智能手表Apple Watch,為蘋果四年多來第一款全新類別產品。(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可穿戴設備之智能手表Apple Watch,將健康健身與通訊相結合,售價從349美元起,將於明年初上市。這是蘋果四年多來推出的第一款全新產品。據路透社報道,CCS Insight分析師認為,智能手表將讓消費者認識新的產品領域,蘋果競爭對手面臨巨大壓力。目前,三星智能手表銷售並不理想。
諸多分析師認為,移動支付和智能手表將給蘋果更大的競爭力。蘋果股價波動大,盤中漲幅最高達4.8%,後大幅回落至跌2.3%,收跌0.4%。
關於iPhone:
iPhone 6共有兩種尺寸,分別是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大小為4.7寸和5.5寸。新款iPhone采用曲線邊緣,攝像頭是凸出的,與此前曝光出來的一樣。把iPhone 6 Plus橫過來用,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平板電腦。
蘋果副總裁Phil Schiller稱,新版iPhone比以前更薄,iPhone6的薄厚是6.9毫米。iPhone 6的分辨率(像素)為1334×750;iPhone 6 Plus的分辨率(像素)為1920×1080,也即擁有200萬像素。
蘋果A8擁有20億個晶體管,遠多於其前身。iPhone 6的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了25%,圖形處理器提升了50%。iPhone 6比原始版iPhone最多可快50倍。iPhone 6能更持久地保持性能,減少發熱。iPhone 6及iPhone 6 Plus電池續航時間有大幅提升。iPhone 6的Wi-Fi使用802.11ac協議,比普通的WiFi快3倍。
對於2年合約機,iPhone 6售價從199美元起,iPhone 6 Plus售價從299美元起。9月12日起預定,19日上市。美國、法國、中國香港、加拿大、德國、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日本九個國家及地區為首發地。此次中國大陸並沒有成為首批上市國家/地區。
關於移動支付Apple Pay:
蘋果的支付服務命名為Apple Pay。支付功能基於NFC近場通信加Touch ID指紋識別。Apple Pay包括線上和線下,只需在終端讀取器上輕輕一靠,就完成支付。
安全方面,Apple Pay所有存儲的支付信息都是經過加密的,用戶的信用卡號碼是不被存儲的,所以即使手機丟了,也沒有必要去註銷信用卡,用戶可以通過Find my iPhone關閉支付功能。
關於Apple Watch:
新品Apple Watch是一款全方位的健康和運動追蹤設備。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為iWatch。
Apple Watch有許多款式,包括古典款、運動款與黃金款,有兩種規格,界面和表帶可定制。Apple Watch有藍寶石屏幕,可觸控操作,獨立APP運行。由於屏幕尺寸小,蘋果公司盡量避免用戶在Apple Watch上直接輸入,主要通過塗鴉和可互動的動畫表情來與用戶交流。
Apple Watch的主要功能包括:
手表功能方面,時間誤差控制在月50微秒以內,有多種表盤可以切換。
健康跟蹤功能方面,它可測量脈搏心率,對運動全日追蹤。
短信通知功能方面,它可推送消息,語音、文字、表情回複。
其它智能功能方面,它的觸摸表弦可以在小屏幕上實現對地圖的縮放和檢索;支持Apple Pay;可錄音、聽音樂等。
Apple Watch號稱人機交互上的一次突破,售價349美元起,明年早些時候上市。
蘋果股價反應:
蘋果發布會開始後,蘋果股價先是自高位下跌,後大幅上漲4.8%;然而智能手表公布後股價上漲至4.8%,後迅速回落至下跌2.3%。蘋果收跌0.4%,收於97.99美元。
下圖為此次蘋果發布會和蘋果股價走勢。
iPhone 6用戶將有望用手機刷POS機付款。
據財新網消息,中國銀聯將和蘋果公司合作,將銀聯卡可以加載進iPhone,人們將可以通過手機在POS機上刷銀聯卡。
此次銀聯和蘋果的強強合作,可能將改變支付行業以支付寶為代表的二維碼技術以及與銀聯力主的NFC技術之間的戰局。財新援引業內人士評論稱:“這將讓銀聯和支付寶之爭掀起新的高潮。”
本周,蘋果公司宣布推出“蘋果支付”(Apple Pay),從而可以通過iPhone 6、iPhone 6 Plus以及Apple Watch等設備進行消費和交易。此次和蘋果公司合作的支付商包括Visa,MasterCard(萬事達卡),美國運通等公司。
財新網表示,中國銀聯也將成為蘋果公司的合作支付商。
中國銀聯此前在NFC手機支付領域做了不少嘗試,曾經和中國移動合作推出NFC手機支付,但只有少數型號手機可以使用該功能,例如三星的S3、S4,HTC ONE,小米2A等。
截至目前,用戶群體廣泛的iPhone無法使用NFC支付功能,一直都是阻礙NFC技術推廣的一大遺憾。如今隨著蘋果公司也終於采納了NFC技術,銀聯的NFC手機支付技術必將從“邊緣派”變成“主流派”。
預計銀聯版NFC手機支付也將隨著iPhone6在中國的發布而面世。三大移動運營商誰將加入NFC陣營,目前還不得而知。
與傳統支付最大的不同是,蘋果支付無需輸入密碼,只需指紋驗證就可實現交易授權。在商店中,消費者可以通過使用iPhone輕觸非接觸式終端,並將手指按在Touch ID上,進行交易授權以完成支付。
對於應用程序(app)內的支付,消費者僅需點擊支付,並使用指紋或密碼進行授權,即可完成支付,整個過程無需輸入卡號或離開當前的應用程序。
小貼士:
和其他條碼一樣,二維碼也是先將信息轉化為數字,再用圖形對該數字予以表達。二維碼既可以包含文字、圖片;也可作為導向數據的通道,如密鑰、網頁url。廣大消費者所熟知的支付寶、財付通二維碼交易,正是通過將商品頁面url或是訂單信息生成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碼讀取商品信息並生成訂單,或者掃訂單進入支付頁面,再進一步完成支付。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和二維碼支付不同,NFC技術是在手機中嵌入芯片,在單一芯片上結合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的功能,在短距離內與兼容設備進行識別和數據交換。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1 17:04 編輯 蘋果扛起全球NFC移動支付大旗:評Apple Pay對移動支付產業鏈影響 作者:龔浩/陸怡雯/盛紫薇 Apple Pay 成為 iPhone 6 和 Apple Watch發布會唯一驚喜。Apple Pay 通過NFC 技術完成近場支付,通過 Touch ID 技術完成遠程支付。現階段已與維薩、萬事達和美國運通三大卡組織、美國主流發卡行和主要化妝品、百貨類、餐飲類商戶達成合作。 Apple Pay 超預期。盡管市場此前預期到蘋果會支持NFC 技術,但是 Apple Pay在兩方面超出市場預期:1)推出一站式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硬件、卡組織、發卡行、收單機構和商戶受理完美融合,提供美國消費者優質的移動支付體驗和完善的受理環境;2)將 NFC 與已有技術(Passbook 和 Touch ID)完美融合,從 NFC 優勢領域(近場小額支付)延伸到移動支付全領域(近場/遠程和小額/大額)。 猜想 Apple Pay 在中國大陸的實踐。根據渠道調研,銀聯與蘋果就 Apple Pay在大陸應用合作洽談進展順利,因此我們估計大陸發售iPhone 6時Apple Pay很有可能支持銀聯。這也印證了時文朝領導銀聯後主導的創新合作開放的理念和之前《從商業模式看支付創新》強調的透過技術看背後利益分配和商業模式的思路。不過基於國情,我們預計 Apple Pay 中國版的支付限制會比美國版多,監管機構或更鼓勵其在小額支付上的發展。我們預計近場大額支付主流仍是金融 IC 卡插卡模式,遠程大額支付主流仍是 USB-KEY 和 OTP。中國金融 IC 卡遷移和非接 POS 設備的改造將為 Apple Pay 創造優秀的使用環境。 POS 制造商和金融軟件外包廠商受益。國內支持閃付和 NFC 的 POS 終端為 300萬臺,滲透率約 25%,按照集成 NFC 功能的 POS 比不集成 NFC 功能價格高 200元計算,保持 POS 正常更換周期的 NFC 增量市場價值為 18 億元。海外市場NFC-POS 受理環境更為一般,預計 Apple Pay 將在全球掀起 POS 升級浪潮。隨著支持 NFC 的手機產品逐漸豐富和受理環境逐步完善,手機可以成為一個應用推廣平臺。銀聯、銀行、運營商、政府、學校、企業和商家聯盟都在準備或者已經推出各自的 TSM 平臺和行業應用,在金融行業從事軟件外包或者服務外包的企業有望受益,卡片企業長期從事支付業務,受益程度可能較高。 對卡片業務、USB Key、OTP 業務的影響中性,對 IC 設計企業影響不一。未來持卡人將隨身攜帶更少實體卡,但在 ATM 取現、銀行櫃面辦理業務和不支持的 NFC 的商戶仍需使用實體卡。Apple Pay 在小額遠程支付滲透率將提高,但大額遠程支付仍需要 USB-KEY 和 OTP 等安全介質,安全介質使用頻率的減少並不影響安全介質的滲透率。Apple pay 將強化 13.56MHz 在全球和中國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位置,考慮到國產 NFC 控制芯片短時難以被主流手機廠商采納,建議更多關註安全芯片國產化和 NFC 標簽的發展機會。 iPhone 6 和 Apple Watch 支持 Apple Pay 北京時間 9 月 10 日淩晨蘋果發布了 iPhone 6 系列和 Apple Watch 系列,其中最大的亮點和唯一超預期的部分是 Apple Pay。Apple Pay 通過 NFC 技術完成近場支付,蘋果已與 Visa、MasterCard 和 American Express 三大卡組織合作,覆蓋美國信用卡購物總額 83%的主流銀行(Bank of America, Capital One, JP Morgan Chase, Citi 和 WellsFargo),且已支持美國主要衣食住行消費商戶(Bloomingdale, Macy, Macdonald 和Subway 等)。 Apple Pay 超預期 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蘋果會采用 NFC 技術,我們也一直看好 NFC 技術在近場小額支付的王者地位,但是有兩點超預期: 1)移動支付產業鏈較長,涉及硬件制造、卡組織、發卡行、收單機構和商戶等多環節,iPhone 6 和 Apple Watch 內置 NFC 硬件符合預期,超預期的是蘋果提供了一站式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讓產品發布第一時間即有完善的受理環境; 2)蘋果較好地融合了已有技術(Passbook、Touch ID)和新增的 NFC 技術,將Apple Pay從預期的近場小額支付領域延伸到了移動支付的全領域(近場/遠程,大額/小額)。我們相信這種模式在擁有良好信用體系的美國等發達國家是可以得到普及的。 猜想 Apple Pay 在中國大陸實踐 盡管 iPhone 6 首批發售國家和地區沒有中國,但是我們預期中國大陸會在第二批名單中,Apple Pay 在中國大陸的實踐會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1)據我們渠道調研,中國銀聯之前就開始和蘋果探討 Apple Pay 在中國的應用而且進展順利。我們預計在大陸發售的 iPhone 6 時會支持銀聯。這不僅體現出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更體現出銀聯總裁時文朝上任後主導的創新合作開放理念。對於銀聯來說,與其被動等待互聯網企業 O2O 侵蝕線下收單市場,不如主動出擊擁抱移動支付新浪潮。 2)考慮到中國的誠信環境和對支付安全更高的要求,我們預計中國版 Apple Pay的支付限制會比美國版大。我們估計國內 Apple Pay 主要會在小額移動支付(近場和遠程)有優勢。近場大額支付,因為消費頻率低和持卡人對等待時間沒那麽敏感,金融 IC 卡通過插卡消費更安全;遠程大額支付的主流方案仍為銀行的 USB-KEY、OTP等支付安全介質,安全介質發展的趨勢是支持移動設備。 3)中國版 Apple Pay 的使用熱情度和發展程度將迅速趕超首批發售的國家地區,主要原因是中國 300 余萬臺支持閃付的 POS 機具和與銀聯的合作為 NFC 的受理環境創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和政策支持。 Apple Pay 對移動支付產業鏈各環節影響 我們分析 Apple Pay 對於金融支付產業鏈 A 股和海外中概股標的公司的影響如下: 1)POS 制造商受益。截止到2014 年一季度末,全國可支持閃付和 NFC 的終端近 300 萬臺,占總 POS 比例約 25%。央行對 NFC 支付的鼓勵態度、銀聯對 NFC-POS的補貼和更多手機終端制造商支持 NFC 功能將共同加速 POS 的 NFC 功能升級節奏。與不支持 NFC 功能的 POS 相比,支持 NFC 功能的 POS 機售價會貴 200 元左右。假設商戶仍然按照原先 POS 壽命(3-4 年)進行更換,NFC 對 POS 機市場的增量價值為 18 億元。若收單機構主動鼓勵加速 POS 機升級為具備 NFC 功能,則相應的市場則更大。 海外市場的 POS 對 NFC 的支持情況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不同於 PBOC 3.0 遷移(將非接 POS 設備作為強烈推薦的標準),EMV 遷移對非接設備升級並無要求。此外,海外大都是由商戶自行承擔 POS 升級費用,商戶為一項不普及的技術付費的意願較低。我們預計Apple Pay將掀起全球POS機升級NFC的熱潮。按照Nilson Report統計,2013 年全球 POS 機發貨量為 2234 萬臺,估計支持 NFC 比例在 10%以下,未來 NFC-POS 的滲透率將逐步提升。 國內的 POS 生產商包括百富環球、新大陸、新國都和信雅達等。百富環球的海外 POS 業務發展迅猛。 2)金融軟件和服務外包廠商受益。隨著支持NFC 的手機產品逐漸豐富和受理環境逐步完善,手機可以成為一個應用推廣平臺,包括支付業務,也包括公交、社保、校園、企業和商家聯盟等。IC 卡和 NFC 手機支持一卡多應用,各類應用可以通過 TSM平臺以 OTA 或者現場加載方式推送到IC 卡和手機中,加快應用的部署速度,降低應用提供商的成本。銀聯、銀行、運營商、政府、學校、企業和商家聯盟都在準備或者已經推出各自的 TSM 平臺和行業應用,在金融行業從事軟件外包或者服務外包的企業有望受益。卡片企業長期從事支付業務,對支付業務了解較深刻,相關經驗豐富,其受益程度可能較高。 國內從事卡片制造的企業包括恒寶股份、天喻信息、東信和平、飛天誠信。 3)Apple Pay 對卡制造商影響中性。盡管Apple 產品發布會演示視頻傳遞出 ApplePay 可以免去持卡人錢包內的眾多實體卡,我們認為實體銀行卡的發放數量不會受影響,只不過更多是沈睡在家中抽屜而不是外出攜帶。未來更多的是一張實體卡配套一張虛擬卡,多張虛擬卡集成在 NFC 手機的安全芯片中。實體卡在不支持 NFC 的商戶、大額消費、ATM 取現和櫃面辦理業務等情形使用。考慮到運營商連續 3 年降低話機補貼由此對手機制造商的影響力削弱,我們預計更多一線手機制造商(三星、HTC、小米、華為、魅族等)會采用 eSE 方案並通過公開渠道出售 eSE 手機,由此對運營商和卡商的 NFC-SWP 業務產生壓力。我們未來也會積極與天喻信息、恒寶股份等溝通交流,探究 NFC 支付對於各家卡商的利弊影響。 4)對於 USB-Key、OTP 等安全支付介質制造商,ApplePay 的影響也為中性。Apple Pay 之前,支付寶等已將小額遠程支付的鑒權簡化為免密碼或 6 位快捷密碼,當時我們觀點就是,硬件廠商的收入與滲透率有關,與交易金額和交易頻率無關,用戶即使一年一次通過 PC 端進行大額支付,也需要使用 USB-KEY 等安全介質。同理對於 Apple Pay,手機端的快捷支付並不影響用戶對遠程大額支付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在銀行的安全體系下還是得通過交易安全介質來保障。此外,支付業務外,轉賬業務和其他網銀相關業務(如購匯、貴金屬投資和證券保險等)也需要依賴安全介質,Apple Pay 客觀上無法取代且主觀上銀行也不會願意 Apple Pay 取代。 5)對於芯片設計商,Apple Pay 的影響不一。ApplePay 將強化 13.56MHz 在全球支付領域的領先位置,但國內芯片設計商因技術上的差距尚很難進入海外市場。NFC 控制器因技術壁壘最高,國內唯一獲得 NFC Forum 認證的上海複旦微電子仍很難進入一線手機市場;安全芯片主要是 NFC-SWP 卡芯片,盡管NFC-SWP 市場未來存在壓力,但 NFC-SWP 被進口芯片壟斷的現狀未來仍可給國產芯片商帶來機會;標簽(NFC tag)業務,還需要拿到 iPhone 真機後進一步確認是否支持卡讀取模式。我們預計在金融 IC 卡國產芯片測試通過並批量出貨後,運營商會組織 NFC-SWP 國產芯片測試,NFC-SWP 國產芯片對上市公司利潤貢獻的時點不會早於 2015 年 6 月。建議積極關註同方國芯、國民技術、複旦微電子等公司在 NFC 業務的進展。(龔浩、陸怡雯、盛紫薇/申萬研究) |
阿里巴巴路演過程中,三年前剝離支付寶的舉動再次遭到質疑,投資者因此擔心阿里巴巴的公司治理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在路演中的一場不公開會議上,基金經理們質疑2011年支付寶被轉移至創始人馬雲控股的公司一事。該問題在此前紐約和波士頓路演的午餐會上也被提及。
對此,阿里巴巴對投資者表示,由於中國針對支付公司外資所有權的法規不明朗,所以支付寶的所有權被轉移至一家名為小微金服(SFMS)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權益被一份利潤分享協議取而代之。
馬雲也一再表示:“那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金融時報》援引科技業分析師、Loomis Sayles投資組合經理Tony Ursillo評論稱,支付寶的轉移過程此前似乎是“不完全透明的”,但高管們在波士頓午餐會上的回答緩解了擔憂。
Ursillo說:“最終而言,我押註的是管理層,馬雲談到阿里巴巴就像談到自己的孩子,他在把它撫養成人。這家公司擁有明顯的優勢,從龐大的市場占有率和受到信賴的品牌,到一個非常有經驗的管理團隊。”
在20011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支付寶事件中,阿里巴巴為了符合監管要求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在雅虎等董事並未完全同意的情況下,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了一家中國內資公司——小微金服。並簽署了利潤分享協議。
此次IPO前夕,阿里又與支付寶達成了新的利潤分享協議。阿里巴巴獲得的稅前利潤分享從上一版協議規定的支付寶公司的49.9%調整到小微金服集團的37.5%,盡管比例所有下降,但小微金服不再只是支付寶這一家公司,而是包含了中小企業貸款、眾安在線、天弘基金、招財寶等眾多資產,以及未來可能的網絡銀行業務。
新協議還規定,小微金服或者支付寶IPO時,原先的一次性現金回報60億美元的上限被取消,但IPO的條件是市值達到250億美元,這意味著小微金服付給阿里集團的一次性現金回報至少為93.75億美元。
新協議還規定,未來如果小微金服提出申請並獲得監管機構書面許可,小微金服將增發33%的股權以“交換”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的利潤分享和現金補償的權益。
這給阿里巴巴集團入股小微金服留出了空間,如果監管允許,阿里巴巴可以通過入股獲得更直接、更長期的收益。
盡管投資者存在質疑,但此次阿里巴巴IPO備受華爾街追捧。路演僅兩天,阿里巴巴就已經獲得足額認購。路演從9月8日開始,預計將於9月18日結束。
移動支付行業:硝煙散盡後的機會梳理 作者:格隆 格隆在今年年初曾經重點解剖和挖掘過移動支付這個風口行業,明確說明如果沒有人為壓制與非行業因素的攻伐,移動支付是確定的沃土,也很幸運找到了不少股價短期翻番的研究標的。隨著央行二季度開始整治第三方支付,整個行業的風戛然而止。但格隆註意到近期移動支付領域悄然發生了不少事情,包括蘋果手機推出apple pay,騰訊微信支持刷卡,央行正式對一批第三方支付商下發處理通知(要求退出部分省市的運營)等等。格隆的感覺是,經過一輪激烈的博弈與整治後,移動支付領域似乎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妥協,大家開始接受現實,停止赤裸裸的攻伐,開始把精力用到正兒八經賺錢上去了:這或許會掀開移動支付行業的一個新的發展里程碑,而相關細分行業,又會出現一定研究機會? 先從蘋果發布會說起 雖然是談移動支付,格隆仍先從蘋果發布會開始說起。雖然每一次蘋果的發布會都能感覺到庫克演講技巧的提升,但是產品本身讓人驚艷的地方實在是越來越少。蘋果給人的感覺已經從一家引導用戶需求的公司變成了一家迎合用戶需求的公司。當然這並不會影響iphone6銷售的火爆。本周五iphone6開賣當天,中環排隊的人多到讓人誤以為“占中”又開始了。 首先,iphone6仍然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手機,所有關於創新不足的抱怨都是來自於與蘋果之前產品的縱向比較,沒有橫向其他產品什麽事。其次,很多人換機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別人是否能在五米開外一眼就能看出我用的是最新款的手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iphone6做得遠比之前幾代iphone成功。蘋果的發布會上,由於iphone6早已被嚴重劇透,硬件本身並沒有給大家任何的驚喜。被稱為蘋果下一個劃時代產品的Apple Watch由於到15年才能出貨,發布會上並沒有透露太多大家真正關註的健康方面的功能。一場發布會看下來Apple Pay就成了蘋果為數不多的亮點。 由於智能手機硬件的飛速發展,幾年下來對於絕大多數用戶而言,手機硬件的功能基本都是過剩的。蘋果當然非常清楚自己相對於其他手機廠商的優勢更多的是在操作系統而非硬件本身,這也是為什麽庫克在13年的時候就明確的表示蘋果最大的對手是谷歌而不是三星。基於這樣一個基本的判斷,蘋果在最近幾次發布會上面的重點幾乎都是關於軟件層面的,都是在做生態系統方面的布局。幾次發布會看下來,目前蘋果重點在布局的領域主要有:遊戲、物聯網、健康和支付。 首先說遊戲。蘋果的歷次重大硬件升級,都會有一家遊戲開發商幫忙站臺。這不僅僅是因為遊戲是展示硬件機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是因為遊戲是蘋果應用商店中最能夠給蘋果和蘋果的開發者賺錢的類別。蘋果雖然沒有披露過目前應用商店中一百三十萬款軟件有多少是遊戲軟件,但是第三方統計的數據遊戲大概占到總應用數量的接近20%,是應用商店中數量最大的類別。而且應用商店最暢銷軟件排名(Top Grossing排名)中,排在前50位的幾乎清一色是遊戲軟件,足見遊戲對於蘋果的重要性。蘋果在遊戲生態方面的努力還體現在:蘋果最近的硬件升級,圖形芯片(GPU)的升級幅度都是比中央處理器(CPU)顯著;以及蘋果在iOS8中引入了名為Metal的遊戲引擎,使得iOS遊戲可以呈現出專業遊戲機級別的畫質。雖然蘋果沒有推出專業遊戲機的計劃,但是蘋果對遊戲行業的沖擊從任天堂的財報中就可以看到清清楚楚。 蘋果在物聯網的布局是從智能家具開始切入的。今年WWDC上,蘋果介紹了iOS8中的Homekit平臺,並公布了一系列的智能家居合作廠商,包括中國的海爾和格力。蘋果希望借助Homekit平臺打造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甚至制定行業標準的布局已經非常明確。接下來要看的就是iOS8正式發布以後,是否有廠家能夠率先與蘋果聯手打造出殺手級的產品了。 蘋果在醫療健康方面的布局軟件方面體現在iOS8中的Healthkit平臺,吸引開發者開發健康相關的應用。在硬件方面,Apple Watch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看看時間和消息的工具,更多關於AppleWatch在健康方面的應用,相信蘋果會在後面的發布會中(10月份的iPad發布會?)給出更加明確的答案。 蘋果四個生態系統當中,支付是目前為止除了遊戲以外路線最清晰的。蘋果在這次iphone6的發布會上花了大量篇幅來介紹Apply Pay的工作場景和原理,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蘋果關於支付的布局很早就已經開始。蘋果最早的支付布局是從應用商店開始的。蘋果的應用商店中綁定了用戶的信用卡信息,無論是用戶購買應用時支付的一次性消費,還是近幾年開始流行的內購模式(in App Purchase),都必須通過蘋果的支付渠道完成。因為這個支付渠道,所有應用的交易流水中的30%就變成了蘋果的營收。 蘋果將支付擴展到應用商店以外,是從iOS6的PassBook功能開始的,在iOS6中的PassBook還僅限於管理商戶的優惠券和機票。到了iOS8中,PassBook已經可以管理用戶的銀行卡。蘋果在支付方面第二個重要布局是在iphone5S上引入了指紋識別,這個功能顯然不只是讓用戶快速解鎖那麽簡單。到了iphone6上,指紋識別就變成了支付時驗證用戶身份信息的模塊。當然,最重要的一個硬件上的改變,在於iphone6終於支持近場通信功能(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終於在軟件和硬件層面上實現了O2O的閉環。 沒錯,蘋果此次給iphone6加入NFC模塊是格隆最看重的硬件升級。其實早在iphone5的時代,其他廠家的旗艦機型已經支持NFC功能。但是以蘋果的一貫作風,在這種關鍵的傳輸標準上面一定要用自家技術和與行業流行標準抗爭一段時間,到實在拗不過的時候才會妥協。從當初的火線接口與USB接口之爭,Mini Display接口與HDMI接口之爭莫不是如此。掙紮到現在,蘋果很難拿出一個自己的近距離無線傳輸方案來對抗索尼、諾基亞和恩智浦(NXP)聯合開發的NFC技術,才不得不妥協。 蘋果此次正式推出自己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無疑是給其他想要涉足移動支付領域的廠商樹立了一個標桿。正如庫克在發布會的時候所講的,在移動支付這件事情上最影響用戶體驗的兩個因素是便捷和安全。很遺憾這兩點是矛盾的。蘋果用指紋識別和NFC實現了便捷,用硬件的黑箱加密和NFC功能暫時不對第三方開放接口做到安全。對於其他廠商而言,便捷這一部分還相對容易模仿,而在安全方面恐怕只有軟硬件都是封閉系統的蘋果才能做得到對底層架構的掌控了。更可貴的是蘋果承諾不會獲取用戶的消費信息,這一點恐怕是很多廠商做不到的。因為附著在海量消費信息上的巨大價值要遠遠高於收取的一點交易傭金。 蘋果另一個讓中國同行羨慕不已的地方就是美國友好的商業環境。蘋果的支付解決方案剛一推出,就已經得到了包括運通、VISA、萬事達和美國銀行在內六家主要信用卡發卡行的支持(當然這也是因為蘋果自身的號召力)。更重要的是很難相信美聯儲會忽然下發一個文件,以蘋果的系統不夠安全的理由叫停Apply Pay。當然庫克也提到說正在與中國的銀聯洽談合作,希望ApplePay有朝一日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不過格隆真心覺得這件事情庫克想的有點遠,他的當務之急是應該考慮如何搞定工信部,讓他的iphone6能夠賣到中國大陸來。 在回頭看看國內支付市場的博弈 為什麽格隆要花如此多筆墨介紹蘋果在移動支付業務上的布局。因為蘋果在科技行業中的地位就如同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牽動著無數的上下遊產業。科技界近幾年刮起的臺風風口就是蘋果。沒有蘋果推出iphone,就沒有12年開始的智能手機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和13年的手遊行業投資機會。現在蘋果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物聯網和醫療健康平臺相信將推動這幾個行業在未來三五年內的高速發展。既然蘋果的支付路線最清晰,我們這次就只討論中國的支付行業。 中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在2010年之前都處於無監管的狀態。直到2010年9月,央行制定並實施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了三類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別是:(一)網絡支付;(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銀行卡收單。前期格隆已經逐一詳細解釋過每種支付牌照的功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於2011年5月獲批,才標誌著第三方支付進入到一個有序發展的時代。關於三類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功能,請參考格隆此前的文章: http://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extra=page%3D1 在以下的文章中,格隆就按照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三類參與者與技術提供方的順序來梳理一下香港市場上的投資標的,其中的很多公司都是格隆曾經仔細剖析過的。對具體公司感興趣的投資者請訪問港股那點事官方網站www.gelonghui.com閱讀相應文章。 (一) 網絡支付 網絡支付最好的公司無疑是支付寶,只是聰明的馬雲先生早早的就把金融相關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出來。未來阿里小微金融集團上市的時候,或許會是阿里巴巴一樣的體量(所以很多人說萬達在香港上市會讓王健林重回首富位置,馬雲首富地位很快不保。他們沒有意識是,阿里小微金融才是馬雲的大頭)。唯一可能與支付寶一爭高下的網絡支付平臺自然就是騰訊(00700)的財付通平臺了。雖然PC時代騰訊電商完敗於阿里巴巴,但是微信卻給了財務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彎道超車的機會。但是由於支付寶與財付通的巨大體量,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既得利益者不安。今年三月,央行緊急叫停了支付寶與財付通的二維碼支付。好在中國人民有著豐富的遊擊戰智慧,央行不讓微信用戶掃商家的二維碼支付,好了那就讓商家來掃微信的二維碼吧。2014年8月,在新的微信5.4版本中,二維碼支付以一種新的方式涅磐重生。這讓格隆想起了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互聯網彩票。按照財政部的精神,互聯網公司幫助省級彩票發行中心代銷彩票是不合規的,但是為什麽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做這個事情呢。互聯網公司自己解釋了,我們不是在幫彩票中心代銷彩票,我們是在幫我們的客戶代購彩票。看到中國人民的智慧了吧:)至於這場博弈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麽,格隆想引用樂視賈躍亭先生的話:我相信歷史的車輪不會倒退。 另一家容易被投資者忽視的具有支付概念的公司是中國信貸(08207),也是格隆年初梳理出的移動支付四車輪中的一個車輪。很多投資者可能只知道中國信貸的P2P貸款業務,不知道這家公司也是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並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所以中國信貸是具有P2P貸款和互聯網支付雙重概念的公司。中國信貸的互聯網支付服務的客戶主要是那些自身沒有支付牌照的P2P貸款公司。再過不久美國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 Club就將要上市,屆時相信P2P的上市公司一定會受到市場的關註。 (二) 預付卡 港股有預付卡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中國創新支付(08083)和中國支付通(08325)。 這兩家公司都有機會獲得全國的預付卡牌照(預付卡牌照並不稀缺,稀缺的是全國性的預付卡牌照),但是在執行層面都還有一些不確定性。格隆建議投資者最好等到這兩家公司全國性牌照落實之後再考慮其研究價值不遲。 (三) 銀行卡收單 港股從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公司是高陽科技(00818)。本來在13年的下半年,高陽科技已經見到了業績反轉的曙光。無奈這家公司悲劇之處在於他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是他的監管者。今年3月份央行叫停了高陽旗下隨行付收單業務發展新客戶。時隔四個月隨行付又被責令退出5個省的業務直至央行組織驗收合格。高陽的股價也因此一蹶不振。高陽股價複蘇也需要在央行的處理結果最終落地之後了。 (四) 支付業務提供商 格隆曾經在13年底提請投資者註意百富環球(00327),作為全球第三大POS機供應商,百富環球將受益於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和支付技術升級引起的POS機升級換代。自13年底至今,百富環球股價已經有非常大的漲幅,格隆建議各位投資者謹慎觀察。 金邦達寶嘉(03315)在IPO時格隆已經對這家公司做了詳細的分析。作為國內銀行卡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明顯受益於磁條卡向IC卡轉型所帶來的ASP上升。公司業績彈性最大的兩年是13年和14年,因為這兩年是IC卡在公司總的發卡數中滲透率增長最快的兩年。到了15年,預計公司將90%的發卡量都是金融IC卡,這將會使得公司的營收增長比13和14年放緩。但是從長線來看,公司將保持在國內卡商中的領先地位,也將受益於銀行卡新一輪的技術升級換代(比如銀聯的閃付技術)。此外,由於公司的服務對象是傳統銀行,也不會有其他第三方支付廠商所面臨的政策風險。 當銀行卡完成磁條卡到IC卡的遷移之後,下一輪的投資機會將出現在IC卡芯片的國產化。現在IC卡上的芯片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如恩智浦。相信今年下半年開始,IC卡芯片將逐步采用國產芯片。這個過程大概是:13年底國產廠商通過了銀聯的檢測,14年開始跟商業銀行做小範圍測試,15年開始放量遷移。港股中確定會在這個過程中受益的是中國電子(00085)和上海複旦(01385)。此外,如果NFC支付成為明年的主流支付技術,NFC芯片也將成為上述兩家公司的盈利驅動。雖然短期內還看不到他們進入一線手機廠商的供應鏈,但不要忘了NFC是一個通信技術,不但手機里面需要NFC芯片,還要有NFC讀卡器與之配合。另外,中國電子還具有中國電子集團(CEC)資產整合的概念。之前市場普遍傳聞中國電子集團旗下的芯片資產會整合到某一家A股上市公司。但是從上周四中國電子的配售公告來看,中國電子旗下的芯片資產中電華大將會繼續保留——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中國電子集團的資產整合可能是朝著市場預期的相反方向進行的(格隆建議投資者一定仔細閱讀中國電子的配售公告)。作為芯片設計正宗國家隊,中國電子必定會貨真價實受益於1200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支持。 |
自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已有近一年時間,更多的措施也將逐步出臺。據新華社,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即將落戶上海,保險交易所、區域性再保險中心也可望落地,此外,自貿區還有可能率先開展“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經過數年籌備,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終於有望落地開花。昨日,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在上海表示,CIPS建設已取得顯著進展,將落戶中國上海。
劉士余是昨日出席“2014年度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CCP12)全體會員特別大會”上透露這一信息的,打消了此前關於一些媒體關於“CIPS受阻”的猜測。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按照原定時間表,計劃在今年亮相。劉士余昨日的一番話,則表達了央行對CIPS系統積極推進的堅定態度。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未來該系統或與上海清算所有關,但不完全是上海清算所的業務,CIPS業務將獨立於上海清算所目前業務,但上海清算所的資金結算還需通過CIPS。
此前也有媒體報道,CIPS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按照原定時間表,計劃在今年亮相。
上海清算所董事長許臻表示,人民幣自由兌換,回流到中國市場需要一條路,CIPS就像是一條對境外人民幣支付清算的高速公路。目前這條高速公路已經基本建好,只待最後不斷的完善和演練。未來的實質性進展,還要等央行具體披露。
CIPS落戶上海,將對上海意義重大。不僅可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做大金融市場,同時對於支持人民幣跨境使用,完善人民幣支付清算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將大力助推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發展。
區域性再保險中心
此外,更多的保險創新將在上海先行先試。包括:保險交易所、區域性再保險中心有望率先落地上海;上海將成為第一批“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試點城市之一;結合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拓展保險資金對內對外投資的範圍和力度等。
據新華社報道,上海建設區域性再保險中心這個項目已得到保監會的支持,相關方案和章程正在進一步細化。
另外,上海率先試點“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這兩個項目上,也得到了保監會的支持。
近日,上海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金興明分別召集保險集團、保險資管公司、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座談。會上透露出的一個重要信息顯示,上海將制定全國首個地方版保險新“國十條”,10月底之前將推出具體的實施意見和推進方案。
金興明表示:
在巨災保險領域,上海下一步還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借鑒深圳等地經驗,支持上海保監局和相關保險機構研究巨災保險在滬發展模式和路徑。如,可在現由政府買單的社區綜合保險中,增加或提高有關臺風、暴雨等重大自然災害對居民人身和財產的補償保險;
二是鼓勵有關部門和單位利用保險機制,提升上海抵禦自然災害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以水災風險地圖等項目為起點,繼續鼓勵氣象、水務等專業部門,在巨災風險防範領域,加強與保險業的數據及信息共享、系統共建,為保險業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提供數據采集、整合的便利,以支持上海保險業參與國家層面的巨災保險制度建設。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9 13:02 編輯 北京移動支付創新論壇精要:支付創新與金融IC卡推進 參加論壇嘉賓:央行李司長、同方國芯董秘杜總、國民技術市場總監徐總 (一)支付創新監管與金融IC卡推進——央行李司長 一、金融IC卡對國產芯片的支持情況 1.電子支付WTO訴訟 2010年9月,美國政府通過WTO向我國提起磋商請求。2011年7月,院士寫信建議采用國產芯片和密碼算法。2012年7月,WTO發布專家組報告,初裁認為銀聯在人民幣計價的支付卡清算交易中存在壟斷,違反WTO相關規則,中國放棄上訴。 2.解決進展情況 1)明年八月,銀行卡國內清算市場將對外開放。VISA、萬事達等國外品牌卡組織若經人行批複獲得清算組織牌照,可以發行品牌人民幣銀行卡並接入央行支付系統,但是要遵循清算業務規則和銀行卡系列金融標準,如PBOC標準等。 2)國內發行的社會保障卡、居民健康卡已全部采用國產芯片。6家國內芯片企業的芯片已通過檢測,陸續開展試點中。 3)人行去年3月發布了PBOC3.0標準。 4)國家金融IC卡檢測中心建成。專司行業認證業務的中金國盛公司成立。 3.PBOC3.0對相關規範的影響: PBOC3.0最重要的兩點1)擴展了小額支付應用,分段計費2)明確借貸記的安全規範,引入國家密碼算法。 安全增強:單卡SM算法,指一張金融IC卡采用SM2/SM3/SM4算法。 單卡雙算法,指一張金融IC卡同時采用SM2/SM3/SMS4與RSA/SHA-1/3DES兩套算法。 QPBOC叫閃付,單算法可以在單算法終端也可以在雙算法終端上受理。 PBOC的安全體系由公鑰和證書組成。 1)PBOC3.0借貸記應用在脫機數據認證中采用非對稱密鑰體系,對信息的加密與解密都使用不同的密鑰,用來加密的密鑰是可以公開的公鑰。 2)非對稱密鑰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是CA,即認證中心,通過認證中心統一管理和簽發公鑰證書。 3)脫機數據認證包括PBOC動態數據認證(DDA)和qPBOC的快速動態認證(fDDA)。 4.金融IC卡技術特征:符合GP2.1規範以上的Java雙界面智能IC卡,qPBOC非對稱密碼認證、非接交易速度低於350MS。 IC卡的硬件,有JAVACOS(ChipOperatingSystem),JAVA虛擬機,選用了JAVACOS可以解決銀行的應用,聯機後加載,通過GP規範實現包的卡片的管理和一卡多用的管理。 64號文件的三句話基本原則: 1)結合國內信息化發展推廣應用:行業信息化/城市信息化; 2)以金融IC卡高安全、多應用、非接觸、脫機處理能力,擴大持卡人群可達到根本上消除磁條卡發生偽卡、假卡等安全隱患; 3)金融IC卡與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融合; 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在八大類28個行業實現突破,覆蓋公共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有效創新了公共服務手段,開創了金融IC卡服務民生的新局面。 社保卡就是native卡,社保卡現在已經累計發放了2.67億張,占金融IC卡30%,國內芯片設計企業的13款芯片,6款芯片通過了配置JAVACOS功能測試。 其他重要問題匯總: Q1:未來兩年的國產化率? A:一是國產化替代涉及企業政策。主導與制定不是在人民銀行和的履職範疇。人民銀行主要是從用卡安全、擴大民生公共服務方面履行職責。金融IC卡芯片化遷移是一個顯著的市場巨大需求,估計有千億。 二是遷移初期,金融IC卡技術要求與國際水準一致,明確統籌兼顧國內外市場、市場內規劃運作,尊重商業銀行市場主體的判斷與選擇。 三是對限於境內使用、加載重要民生公共服務應用的金融IC卡。人民銀行商相關部門意見,在與PBOC標準做到LevelI一致基礎上,全部采用國產芯片。如社保卡、居民健康卡、軍人保障卡。 Q2:金融IC卡芯片國產化進程,是否有相應的時間表? A:目前沒有時間表,正考慮將此列入金融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的研究課題。金融IC卡無論是在制造、封裝、設計三個環節都與國際有巨大差距。 Q3、央行現有組織芯片設計企業、卡商和商業銀行共同進行測試,具體是什麽模式? A:1、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密碼局、工業信息化部、人民銀行設立了“金融領域安全IC卡和密碼應用專項”,工商銀行、中國銀聯等六家金融機構選取為應用專項的試點單位。專項用於CA系統、數據準備、發卡、收單、支付交易、網關以及轉接清算等系統改造,支持密鑰管理、密碼機、金融IC卡芯片、密碼鍵盤、POS/ATM等產品選購與改造。目前,正準備開展項目中期檢查工作,初步總結試點工作經驗。 2、協調組織芯片設計企業、卡商和商業銀行會面溝通、推介產品,研討國產芯片金融IC卡試行、試用。今年以來,已有部分商業銀行在上海、重慶、廣東、河南、湖南開展試行、試用。 3、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專項支持下,完成“國家金融IC卡檢測中心”專項,使我國芯片安全檢測水平做到與國際水準一致,有效地促進了國產芯片提升IC設計的能力。 二、金融IC卡應用發展 1、研究/制定PBOC標準; 2、建立健全金融IC卡推廣應用管理體制; 3、金融IC卡基礎設施建設; 4、應用推廣策略: 目標:1)完善受理環境,擴大金融IC卡發卡量。2)實現金融IC卡在社保領域的應用。3)實現金融IC卡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4)實現金融IC卡在小額快速支付領域的應用5)實現金融IC卡在公共繳費領域的應用。 策略:1)政府主導、央行推進2)總體規劃、頂層設計3)市場運作、風險共擔4)重點突破、帶動發展5)擴大宣傳、加強培訓。 河北、山西、安徽、湖南成都已發文,關於推動金融IC卡在各省市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的通知。 公共交通領域:全國目前有150個城市在公交領域有應用,貴州省金融IC卡在公交上的全面應用,成都市在地鐵、公交、出租車上應用 典型模式: 1)貴州模式,背景就是不發達,公交等行業水平低,沒有自身行業卡,金融IC卡行業應用拓展相對容易,政府議案發文,全省快速發展。 2)成都模式:有行業卡,像蓉城通,一卡通形成規模,商業銀行形成合作,加載行業應用,形成市場,利潤分擔,一卡通合作,有補貼。成都地鐵、公交、出租都可以用金融IC卡。 3)上海模式,背景上海不願意向金融IC卡開放,避免在已經形成規模難以突破的行業直接推動,通過在某一個或多個領域項目合作的方式推動金融IC卡應用。通過某一領域項目如菜市場合作的方式實現應用,帶動金融IC卡普及。 4)中小城市包圍中心城市模式:在中小城市行業拓展成本相對低、難度較小,較容易實現公交等行業的突破,因此首先拓展轄內的中小城市或縣級市。通過中小城市的行業應用快速拓展,逐步推動大城市行業拓展。如合肥人民銀行先在轄內的地市推動金融IC卡公交應用,目前已基本實現地級市金融IC卡刷卡乘坐公交。 其他重要問題:金融IC卡進入城市一卡通的體系,還存在一些阻力,主要體現在金融IC卡若能通用會沖擊各地公交一卡通公司沈澱資金管理權和發卡權,這部分央行、銀聯和住建部IC卡中心的協調意見如何? A:1、金融IC卡技術水準、應用發展推廣策略,與信建部IC卡中心、各地通卡公司當地消化式應用發展模式不一樣,理念差異不易談。 2、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剛起步發展,在公共交通領域還沒有什麽太大影響。交通部已明確采用與PBOC兼容的標準,各地通卡公司一個主要問題是native卡技術體系不能實。 3、住建部IC卡中心與交通部相關司局就行政管轄權與市場關系意見不一、博弈之中。所以,人民銀行、中國銀聯不宜與住建部IC卡中心正式接觸。 三、移動支付創新 1.手機錢包 模式1:通過NFC手機的SE芯片,植入用戶金融IC卡個人敏感信息,前期的Googlewallet和APPLEPAY就是有卡支付。國際上的各個大的組織都認為有卡支付能保證安全、便捷。 模式2:後臺賬戶,移動運營商為每個手機客戶建立一個與手機號碼綁定的後臺支付賬戶,用戶為賬戶充值後,即可在遠程合作商戶購物,並通過客戶端軟件從該賬戶進行支付;這個模式走不下去,因為運營商經常充50塊算一百塊,從金融角度就是貨幣通脹,任何電子貨幣都是和實體貨幣一一對應的,人民銀行也明確告訴它不能這麽做,這個模式式微。 模式3:銀行卡綁定模式。用戶在手機錢包中將銀行卡與手機號碼綁定,在支付過程中,通過手機客戶端支付時手機號碼代理定制關系對應的銀行卡,用戶只需輸入個人銀行卡密碼即可。這個模式我們認為不是主導。 模式4: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賬戶模式,就是設立了擔保賬戶、虛擬賬戶、如支付寶,安裝APP賬戶,通過支付寶實現了所有的付費操作。 2.監管: 銀行賬戶:是有法律權益保證,實名賬戶,面對面開戶。 支付賬戶:手機賬戶就是有支付賬戶模式和線上虛擬有卡模式。支付賬戶是無法律權益保障。 支付賬戶是一個弱實名賬戶,弱實名賬戶不允許做儲蓄業務。上面的錢就是客戶備付金,來源充值返回必須返回到綁定的強實名管理,而且要進行限額管理。 3.以信息安全為技術監管的基礎:支付系統 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單系統與支付系統要達到等級保護二級以上要求,特別是要防止客戶信息泄露。我們對技術創新是持一個技術中立的原則。在秉持“技術中立”的原則下,新技術創新有利於支付產業市場化發展,監管技術評判標準主要是信息系統等級保護、檢測認證、運維保障、網絡安全以及防止客戶信息泄露等。 電子支付發展分析,發達國家是“卡強網弱”,我國是“卡網兩強對峙”。移動支付必然是“卡網合一”--廣義的O2O:1)線上線下持“虛似卡”支付,如Applepay、Googlewallet和我國金融移動支付;2)只要有利於解決線上走到線下的技術就應用,如二維碼、聲波、Beacon等,手機App應用內線上、線下支付合一。未來我國移動支付將會演化出這樣流派的“新兩強對峙”。 美國走的就是以主流的發卡模式,但我國從目前阿里的上市,會形成不同的模式,一個是基於賬戶的,一個基於有卡的。銀行通信NFC技術與金融IC卡有很強的關聯性,可以複用線下POS,可以與金融IC卡融合共存,能開展大額支付、信貸等重型化移動金融應用。 4.以信息安全為技術監管的基礎:技術創新 5.基於SE的手機信貸。SE在五個城市試點,可以走手機信貸,一次簽約,循環放貸,在浙江非常受中小業主的歡迎,通過SE可以實現個人信用報告的查詢,在SE里面有證書後,可以通過央行的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認證。可以把個人征信的數據發放到自己的手機上,而且現在已經基本明確了互聯網查詢,特別是移動手機的額征信報告查詢,都通過人民銀行的MTPS來查詢,也是有卡移動金融。SE也可以做手機銀行整合,商業銀行也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有了數字證書之後,可以做貸款轉賬。 6.HCE技術安全考慮:按照敏感數據處理和存儲方式不同,當前HCE技術相關安全方案可以歸類為四個層級的安全體系:主機(Host)層次、雲端SE(Cloud-basedSE)層次、可信執行環境(TEE)層次、硬件SE層次。SE安全性最高,HOST最低。 這四類根據安全性不同、應用場景不同,銀聯和握奇搞了個TEE。HCE方案,基於雲端和可信這兩個環境和層次是主要的途徑,各卡組織VISA、萬事達、NFC組織,總的來說對HCE是持歡迎態度,我們也是如此。HCE也有一些問題:核心是應用提供商如何有效的管理系統中存在的AID列表和路由表。 7.對我國移動金融發展: 正面影響:降低對運營商的依賴,如果少了移動支付這個重要角色,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整合難度也會有問題。如果要把HCE引進來,產業要跟上,標準金融技術,特別是用了TOKEN技術後,要從標準上設定。 其他問題:對於安全芯片全內置、SIM-SWP、SD卡和HCE四種NFC方案,是怎樣的態度? A:從可持續發展和市場方面看,eSE\SIM-SWP\HCE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1、手機產商支持eSE:產品增值+參與移動支付; 2、運營商支持SIM-SWP:渠道經營+空間租賃; 3、商業銀行、支付機構支持HCE:降低合作難度+小額快速支付 (二)同方國芯最新業務情況——董秘杜總 一、晶源電子 公司這塊業務一年2億收入,1500-2000萬凈利潤。LED襯底項目總共投資1億元,共有10臺60斤長晶爐,長晶能力5萬平,加工能力10萬平,年產能120萬片2寸片;未來這塊業務將保持基本持平。 二、同方微電子 身份證:同方、大唐、華虹、華大各25%份額,第一批2代身份證發卡高峰是05、06年每年2億張,10年有效期身份證估計占20%(按16-25歲年齡計算),ASP6-7元,毛利率60%以上,1.5億收入,由公安部統一采購。 sim卡:12年4.5億,13年6.9億張,全球市場規模50億張,ASP0.3-0.4元,價格基本穩定,現在給國外廠商供貨毛利率更好,過去兩年技術改進縮小存儲模塊,芯片面積縮小了30%,毛利率13%,今年20%;4G產品更高的存儲,所以價格更高;2億多收入。 社保卡:中電華大一家獨大,70%份額;去年公司做了6-700萬張,份額5%不到,今年招標中3各省,預計3000萬張,社保卡是接觸式。 健康卡:我們最早在和衛生部合作推,和醫院就診卡功能相似,衛生部沒有錢,要和銀行合作發聯名卡,和銀聯簽合作協議。全國20多個試點,去年全國300萬張,我們200萬張;上半年300-400萬張,我們預計全年1000萬張以上;18大之後衛生部、計生委合並影響,反腐也有所影響。ASP6-7元;廣西、海南中標成為首選供應商,競爭者:複旦微、華宏。 金融IC卡:國內芯片廠商都通過了銀聯的EML4+認證,最近拿到這批產品性能上和NXP差不多,成本上高一些,公司新產品縮小存儲器,現在產品成本上可以做到和NXP一樣;產品在與中行、農行、平安、招商做測試,這些銀行就會發一些試用卡;新卡今年年底前銀聯認證會做完;今年國家可能會叫工行來統一做招標。 SWP-SIM:目前國內就只有同方做出來了,卡10元左右, 三、國微電子 特種集成電路:全部軍工,70%航空,飛機、導彈;20%航天,衛星;10%陸地、海軍;去年2.6億收入,6000萬科研收入,2億銷售收入,軍方整個采購60億IC,10%采購國產,模擬和數字1:1;2020年目標做到90%;公司總人數400人,60-70%。 FPGA:2億經費做研發,工信部投了1個億,深圳市1:1;14-17年,當前該業務有2000萬收入,全部來自軍方;同創國芯,上海分公司,做硬件,北京買了個公司做軟件工具,矽谷團隊做軟件。同方國芯自己有60人,總共團隊100多人。計劃明年開始軍轉民,民用在通訊領域用的比較多,參數需要調,中興和烽火通信;12年國內100億人民幣,中興華為占一半。 (三)國民技術最新業務情況——市場總監徐總 一、公司情況: 國民技術2000年成立,起初是909集成電路專項工程,2010年的時候登陸了創業板。最主要的核心業務:安全芯片和無線射頻。這兩塊在國內都是領軍企業。在深圳、北京、成都、上海、洛杉磯都有分公司或總公司。 二、業務方向: 信息安全——公司國內最大的安全芯片廠商。累計銷售4億顆,占據70%以上份額; 移動支付——自主創新技術。開創了便捷的商務模式。申請專利600多項; 可信計算——國內絕對的領先者。全球唯一一顆可量產的芯片; 無線通信——射頻等。 四大方案: 1、安全芯片:包括電子銀行、電子簽名都是應用領域。特殊的芯片采用了特殊的加工技術,高度集成化的芯片。安全芯片跟工行和農行都有非常深入合作的關系。向金融系統供貨占到了70%以上。 1)USBKEY安全芯片:中國模式的網上銀行。提出安全技術的解決方案。用戶超過3.5億,基本覆蓋所有主流銀行,現在電腦標準配件。經過很多代的更新換代。 2)智能卡芯片:最主要應用金融IC卡。率先通過了EMACO高安全級別的認證,國內第一家。金融IC卡芯片第一批通過人行安全芯片監測並且具備大批量生產條件。 安全芯片的重要方向:社保卡和居民健康卡。首批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芯片供應商資質。 2、移動支付: 09年3月開始公司完成了產品的研發。7月份RCC方案通過了中移動的測試認證。國外也有開通RCC的市場,2011年的時候在阿塞拜疆和印尼開通了2.4G手機支付。6月,深圳通在深圳全面落地。RCC的移動支付是公司原創項目。RCC刷卡的筆數已經超過了1億筆,實踐檢驗這塊技術比較成熟可靠。深圳是RCC標誌項目,目前發卡160萬張,活躍用戶占比70%,推廣以來市場較好。 移動支付最主要的是用戶,對用戶來說只要換SIM卡或SD卡就能支持解決方案,無需更換手機,另一方面是POS的改造,能夠快速的實現,公司的解決方案在POS改造方面,第一,不需要改造POS機的內部軟件和硬件的設置。第二,不改變原有收單賬戶的系統,第三,不影響原有的應用。 3、可信計算:給機器一個身份。通過可信計算的安全芯片實現軟件版權的保護。具備防木馬能力。電腦中運行的任何軟件的程序都需要經過安全芯片的授權,從而能夠防病毒和木馬。 可信計算是INTEL和微軟主導,我們公司是作為這兩大集團的合作夥伴。可信計算是目前公司符合最新標準的就是TM2.0的芯片,目前這一塊處於小批量的生產交付。客戶包括微軟和聯想都在用。各種原因都有,包括市場環境等,都是導致現在只是處於小批量生產的一個狀況。 4、射頻和終端領域: 1)三大類業務——數據卡、MiFi、CT 主要合作夥伴是中移動,在推廣4G方面非常活躍。公司的產品恰好是抓住了這樣的時機,幾次中標投標項目。 2)射頻芯片: PA是屬於少數沒有辦法集成在手機里的獨立的芯片產品。屬於國際技術的壟斷。我們國家只是具備了某些條件可以與國際巨頭展開競爭。智能終端這一塊的發展趨勢已經確定,PA這一塊的產品市場空間是持續擴大的,公司已經實現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隊伍。公司已經確定為國家重大專項的科技承擔者。 三、其他重要問題 1、金融IC卡目前公司在與幾大銀行在做測試,已經通過銀聯認證,合作的卡商像天喻和中超,已經實質合作,還沒有銷售。恩智浦在金融IC卡領域耕耘的非常深,在四大行的工作做得非常深,特別是認證,以前國內的芯片不具備EMACO認證,要實現金融IC卡規模的銷售還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本身技術門檻較高。 2、RCC這一塊工信部對國家標準的征詢意見,雙頻POS機的采用將對推動RCC商業環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兩項標準都是征求意見階段,目前影響不大,從國家戰略和安全方面考慮,看到了國家支持的希望。 (來源:申萬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