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簽署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要求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承諾持續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對違反實名登記要求的各級公司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從嚴進行問責。

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鄭重承諾,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政策要求,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委托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完善技術措施,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確保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完成實名制各項工作目標。同時,對本企業出現的電話用戶實名制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印發的《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要求,對違規較輕的,對相關省、市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對違規嚴重的,對相關省、市主要負責人進行警告、記過、記大過等行政處分,切實督促各級電信企業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主體責任。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切實履行《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措施,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各項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28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簽署承諾書 嚴格落實電話實名制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簽署承諾書,嚴格落實電話實名制。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簽署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要求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承諾持續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對違反實名登記要求的各級公司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從嚴進行問責。

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鄭重承諾,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和對委托代理渠道的監督管理,完善技術措施,從嚴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同時,對本企業出現的電話用戶實名制違法違規行為,將按照要求整改,切實督促各級電信企業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主體責任。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集團公司切實履行《電話用戶實名登記責任承諾書》措施,嚴格落實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各項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65

工信部:2017年去產能力度不減弱 首先取締地條鋼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國新辦17日就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樂江表示,去年去產能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17年去產能決心不會動搖,力度不會減弱。

堅決取締地條鋼

近期鋼材現貨和期貨市場價格短期內較快上漲,徐樂江表示,去產能是一項長期工作,當供需發生結構性變化的時候,這不是短期調結構能夠調得過來的。2017年是鋼鐵產業去產能的攻堅之年,其中質量不達標的地條鋼首當其沖,按照要求,6月30日之前要全部清除。

徐樂江強調,堅決取締地條鋼,如果在鋼鐵行業和市場當中允許地條鋼存在的話,一定是劣幣驅逐良幣。政府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今年6月底前,會把這項工作紮紮實實地推進,為鋼鐵市場的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

2月9日,工信部網站發布第一批擬撤銷規範公告的35家鋼鐵企業名單。徐樂江表示,在去產能工作當中,強調依法依規綜合施策,將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作為執法重點,堅決把不符合環保、安全、質量、技術、能耗等標準和政策的產能依法依規退出。

數據顯示,2016年實現了鋼鐵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02倍,虧損企業虧損額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51%,有些企業的職工收入也恢複性增長。

工信部明確,處置“僵屍企業”將作為化解今年過剩產能的牛鼻子。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產能過程中面臨三大難題: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債到哪里銷。目前來看,去產能資金相對容易解決,人員安置和債務問題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徐樂江表示,整個去產能工作最難的、最重要的,就是職工的安置。去產能工作要把職工的安置落實,營造一個很好的穩定的環境,特別是對這些職工,進行再就業幫扶,強化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做好社會保障銜接,加大對困難人員的援助力度,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妥善做好職工安置。

第一財經記者還從國資委了解到,今年央企去產能將擴圍。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2017年央企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 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473萬噸,並在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去產能工作。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應積極培育新經濟、新動能。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解決新舊動能的接續和轉換問題,關鍵還是要處理好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間的關系。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應該並重,這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客觀要求。

過去一年,產業結構優化轉型,新動能快速成長。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0%,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效果,去產能使傳統產業經營有所好轉,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開始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體量較小,卻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苗圩表示,今年培育工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首先要加快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充分發揮高技術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以《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為依托,加快推進制造業的創新中心建設,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綠色制造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其次要著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完善產業技術基礎體系,繼續組織實施好”一攬子"重點突破行動和"一條龍"應用計劃。

此外,要持之以恒地推進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促進供給結構適應需求結構新變化的要求。要繼續組織實施好消費品工業的“三品”專項行動、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等。堅定不移推進去產能工作,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利用好“一帶一路”的機遇,鼓勵工業企業開拓新的市場,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1

工信部談特朗普振興“美國制造”:不影響中國制造業發展格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就職之後一直強調“美國制造”,業界也預期特朗普政府會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美國制造商搬回美國。我們想知道,中國現在已經有《中國制造2025》等促進政策,但今年會不會推出針對特朗普政府政策和“美國制造”競爭的新政策?會不會有新的補貼還是其他方面的政策?”

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出了上述問題。

發布會現場

工信部部長苗圩就此回應稱,2015年,國務院發布實施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未來十年整個制造業發展的行動綱領。現在推出接近兩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期我們不會再出臺新的政策,更不會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采取的措施而出臺新的有關制造業發展的政策。

苗圩表示,關於特朗普總統提出的要振興美國制造業,要讓更多美國企業能夠搬回美國去,要雇更多的美國人,我們對這些政策也還在密切關註,但是不會影響到中國制造業大的發展格局。我想,整個工業制造業的發展有內在的規律性。中國制造業工業體系比較完整,相對成本比較低,特別是有一個巨大的市場,究竟是把更多的工業產品放在銷售地生產,還是放在非銷售地生產,它有客觀的規律性。還有,中國很多產業的產業鏈是比較完整的,包括上遊下遊,企業搬遷也一定要考慮到這些諸多因素。

苗圩同時也指出,中國從三十多年前一直實行的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我們擴大對外開放的目標不會變,在今後的發展當中,我們還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過去我們對外開放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引進來”,引國外的企業到中國來發展,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堅持“引進來”這條政策,鼓勵更多的國外企業到中國來發展,來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隨著中國制造業水平的提升,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們還要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不光是像三十多年前把產品賣出去,更多是鼓勵中國企業到海外去發展,到海外去投資,到當地去設廠,去投資、發展、銷售產品。“引進來”也好,“走出去”也好,最終還是由企業來決策,不是由我們政府這些部門來決策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5

工信部強調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一刻也不能放松

2月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向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問稱,在經濟換擋陣痛期,伴隨而來的是新舊動能尚未形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您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的銜接問題?目前支撐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對此,苗圩表示,解決新舊動能的接續和轉換問題,關鍵還是要處理好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間的關系。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應該並重,這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客觀要求。

發展新興產業是增加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後,也是新動能。但苗圩同時強調,不要把新動能片面地理解為只是新興產業。當然,像大數據、雲計算等過去沒有的產業,隨著技術發展和應用,可能會形成一些新的產業。但是,新興產業當中絕大部分還是通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來達到的,變成了新興產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動能。比如說新材料,肯定是新興產業。再比如說,汽車行業是一個傳統產業,但是新能源汽車就是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絕對離不開傳統產業汽車的發展,它不是憑空產生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前一段社會上有一部分人把這兩個問題截然分開了,甚至把它完全對立起來了,這是一種認識上的片面。所以我們覺得,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松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

苗圩指出,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當然不能完全代替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去年年底在整個制造業當中的比重只有12.4%,也就是有80%多的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事實上,它也在加快發展。同時,我們更要註意那80%多的傳統產業,也要通過改造升級達到新興產業,不要把這兩者完全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苗圩答記者問(圖:中國網)

談到培育工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苗圩稱,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快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充分發揮高技術制造業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以《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為依托,加快推進制造業的創新中心建設,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綠色制造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要著力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裝備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完善產業技術基礎體系,繼續組織實施好"一攬子"重點突破行動和"一條龍"應用計劃。

三是持之以恒地推進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促進供給結構適應需求結構新變化的要求。要繼續組織實施好消費品工業的“三品”專項行動、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專項行動等等。

四是堅定不移推進去產能工作,為優質產能的發展騰出市場空間。

五是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

六是利用好“一帶一路”的機遇,鼓勵工業企業開拓新的市場,尋找新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7

工信部: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

國新辦於2月1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上表示,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56家制造企業進入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4G網絡,網民總數從4.57億達到7.31億人,4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10名。

苗圩發言

苗圩介紹,本屆政府以來的四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持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戰略全局,著力加強戰略謀劃,尤其是推動出臺並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明確發展路徑和政策舉措。通過這兩年努力,制造強國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深入推進,“雙創”和“互聯網+”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和通信業保持平穩運行,結構調整持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一是總體規模和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我國穩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和網絡大國地位。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56家制造企業進入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建成全球最大4G網絡,網民總數從4.57億達到7.31億人,4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10名。

二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一批高端裝備取得突破性進展。“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制成功,ARJ21新型支線客機交付商用,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等產品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高鐵、核電、通信設備等具備全球競爭力。

三是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智能制造水平明顯提升,標準體系架構初步形成,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突破,部分智能制造新模式開始複制推廣,基於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快速成長。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1.8%、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45.4%。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紮實推進。

四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順利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快速增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左右。機器人及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產業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已連續兩年產銷量居全球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8

工信部部署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作

據工信部2月27日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28號),推動基於互聯網的制造業技術、模式、業態等創新和應用示範,工信部決定組織開展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作。

根據《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實施方案》,試點示範內容包括工業雲、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信息物理系統、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等方向,遴選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探索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增強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主要目標為:培育一批工業雲、工業大數據等試點示範服務平臺,工業雲企業用戶年均增長20%;培育一批具有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企業采購銷售平臺和第三方工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平臺交易額年均增長35%;信息物理系統技術支撐和測試驗證能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可推廣、可複制的行業應用模式;培育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試點示範企業,形成一批成熟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對試點示範申報書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範。試點示範期為2年。

附全文:

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落實《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切實做好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圍繞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環節,以探索融合發展路徑為主線,聚焦互聯網平臺建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推動跨界融合創新,在產業應用基礎好、前景廣闊、示範帶動作用強的領域組織開展試點示範,著力培育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增強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以探索融合路徑為主線。圍繞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結合點,著力探索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組織體系創新的實現方法和路徑,以及支撐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形成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圖。

以支持基於互聯網平臺的融合新基礎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聚集、整合、優化各類要素資源的優勢,以工業雲、工業大數據、工業電子商務等平臺建設為重點,探索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的平臺服務新模式,構建融合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以提升解決方案能力為支撐。圍繞增強融合發展的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支持解決方案企業加快突破關鍵集成技術和產業化發展瓶頸,強化自身綜合性設計、集成、服務能力,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率和層次。

以推動產用互動為抓手。面向融合發展的多層次、多樣化應用需求,鼓勵制造企業與信息通信技術服務企業加強跨界融合創新,探索多領域、多行業、多環節的協同合作機制,形成聯合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合作新模式。

二、主要目標

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培育一批工業雲、工業大數據等試點示範服務平臺,工業雲企業用戶年均增長20%;培育一批具有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企業采購銷售平臺和第三方工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平臺交易額年均增長35%;信息物理系統技術支撐和測試驗證能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可推廣、可複制的行業應用模式;培育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試點示範企業,形成一批成熟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

三、試點示範內容

(一)工業雲平臺試點示範

圍繞加快制造企業和信息技術企業各類工業雲平臺建設,探索企業基於工業雲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新機制。

1.企業級雲應用平臺。推動行業骨幹企業建立工業雲平臺,探索工業雲建設機制、業務遷移模式、管理服務體系,建立基於雲計算的協同研發設計平臺、網絡化生產體系和一體化經營管理新模式,提升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精細管理水平。

2.工業雲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面向離散制造行業的第三方工業雲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工業雲平臺運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實現工具庫、零件庫、模型庫等設計資源的共享,推動制造能力和生產資源的在線發布與交易,構建社會化協作的產業生態體系。

(二)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試點示範

支持制造企業探索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應用和服務模式,培育數據驅動型企業。

3.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汽車、工程機械等行業建設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平臺,探索基於大數據的產品質量管理、預測性維護等應用模式,提升產業鏈價值。

4.精細化能源管理。支持高耗能行業開展基於大數據的能源管理,探索節能診斷及預測、能源需求智能化響應等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模式,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實現能源動態分析及精確調度。

(三)工業電子商務平臺試點示範

支持制造業骨幹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企業建設工業電子商務平臺,深化重點行業電子商務應用,創新應用和商業服務模式。

5.大企業集采集銷平臺。推動行業骨幹企業構建在線采購、銷售和服務平臺,探索建立高效、陽光、低成本的采購新模式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新模式,降低企業采購成本,創新營銷服務模式。

6.工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鼓勵發展面向重點行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探索建立集網上交易、加工配送、大數據分析等於一體的工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提供一體化、精細化和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

(四)信息物理系統(CPS)試點示範

支持制造企業聯合系統集成企業、研究院所建立信息物理系統測試驗證平臺,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

7.信息物理系統測試驗證平臺。在航空、石化化工等行業構建面向設計、仿真、工藝、試驗、質量、生產、能耗等環節的信息物理系統測試驗證平臺,開展物理單元建模、數據互操作、標準協議兼容、異構系統集成、工業信息安全等方面測試驗證,推動跨界技術融合創新與集成應用。

8.信息物理系統行業應用。在鋼鐵、電子、裝備制造等行業開展信息物理系統示範應用,探索產品及生產過程虛擬仿真、研發制造一體化、企業資源管理與制造執行系統集成、新型工業操作系統及工業APP等應用模式,打造信息物理系統行業應用生態體系。

(五)行業系統解決方案試點示範

圍繞提升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企業架構設計、綜合集成和解決方案能力,開展設計工具、基礎資源庫、關鍵集成技術等研發和應用示範。

9.精益研發解決方案。支持面向裝備制造行業的知識庫、模型庫、工具集等基礎資源庫建設,提高面向產品和工藝的虛擬設計、仿真驗證、過程質量管理能力,探索建立集系統工程、知識工程、綜合設計於一體的精益研發服務。

10.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支持行業系統解決方案企業與制造企業協同創新,探索工業軟件、嵌入式系統、行業模型庫、專業工具集、大數據平臺等集成技術應用及推廣機制,提升集全面感知、設備互聯、協同優化、預測預警、精準執行於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四、申報條件和程序

(一)項目申報主體包括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申報主體應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其中,制造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較高,具有較好的互聯網應用、系統集成應用條件;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具有規模化應用的產品方案和為制造企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經驗。

(二)試點示範項目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推薦。2017年的試點示範內容包括5類10項,每個申報主體只能申報一個項目,每個申報項目所涉及的試點示範內容不超過2類。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試點示範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5項。各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試點示範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4項。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的試點示範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3項。優先推薦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主體所申報的試點示範項目。

(三)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試點示範申報書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範。試點示範期為2年。

五、工作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調動工信系統各方面資源的積極性,建立完善推進試點示範的工作機制和工作體系,加強對試點示範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加強部省合作,協同推進試點示範,指導企業做好試點示範項目申報、實施和示範推廣工作。

(二)加強工作實施

中央和地方工信主管部門加強資源整合,鼓勵各類財政資金、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試點示範項目,加強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建立信息反饋機制,組織開展試點示範年度評估、經驗總結、成果驗收工作,加強試點示範工作的階段性評估檢查和優化調整。

(三)組織示範推廣

加強對試點示範項目成功經驗、最佳實踐的總結提煉,組織開展系列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加大新模式、新業務等方面的經驗交流和宣傳推廣。通過編寫案例集、媒體宣傳等加強對試點示範工作的跟蹤報道,擴大社會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68

工信部:建材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沒有根本緩解

2016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呈現築底回升、穩中向好勢頭,主要產品生產增速平穩,價格理性回升,經濟效益持續好轉,發展質量有所改善。但產能過剩矛盾沒有根本緩解,供給結構仍待優化,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回升勢頭仍不穩固。

一、生產總體平穩

2016年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與2015年持平,比整個工業高0.7個百分點。主要建材產品產量與2015年相比均實現增長,其中,水泥產量24億噸,同比增長2.5%,平板玻璃產量7.7億重量箱,同比增長5.8%。商品混凝土、玻璃纖維、鋼化玻璃、建築陶瓷、磚瓦等產品增長7%以上。

二、產品價格回升

建材行業主要產品價格自2016年1季度觸底後,呈持續回升勢頭,扭轉連續兩年下滑局面,但全年平均價格仍低於上年水平。12月份,水泥出廠價格較年初上漲46.5元,漲幅20%,升至302.7元,重回300元以上區間,年末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18點;平板玻璃出廠價格也回到每重量箱70元以上,達到70.7元,同比上漲6.6元,年末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08點。

三、行業效益好轉

2016年,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6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4906.9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水泥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764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517.5億元,同比增長56%,均扭轉近兩年連續下滑局面;平板玻璃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82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283%。行業效益改善主要得益於大力推進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工作,業內聯合重組加快,無序競爭有所遏制,區域市場供求關系得到階段性改善。

四、固定資產投資降中趨穩

2016年建材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與前3季度同比下降3.9%相比,增速由負轉正。其中,水泥全年完成投資990億元,同比下降8.4%,,平板玻璃全年完成投資270億元,同比下降9.3%。這一方面說明抑制水泥、平板玻璃過剩產能投資效果顯現,另一方面說明建材新興產業發展逐步提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產能過剩行業投資下降。

五、出口量價齊跌

2016年建材行業出口310億美元,同比下降19%。除建築與技術玻璃外,占建材出口半數的建築衛生陶瓷、建築用石出口數量和金額均繼續呈現下降勢頭,其中建築衛生陶瓷出口1898萬噸,金額91.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6%和33.4%;建築用石出口1153.4萬噸,金額62.8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0.6%和17.5%。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低迷,建材產品出口離岸價格同比下降26.8%,導致建材出口量價齊跌。

六、發展質量有所改善

2016年,建材工業平均銷售利潤率6.4%,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高0.4個百分點。其中,水泥行業銷售利潤率5.9%,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平板玻璃行業銷售利潤率8.5%,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截至12月,建材行業虧損面縮小至11%,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全年人均創造利潤7.53萬元,人均創利同比提高11%;資產負債率51.3%,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6年中建材、中材兩央企實現合並,金隅和冀東、拉法基和華新水泥、昆鋼嘉華和華潤分別完成戰略重組,吉林省和河北沙河分別啟動壓減水泥和平板玻璃過剩產能試點,河南、內蒙古、遼寧等省區開始組建水泥集團,初步統計,2016年全國前10家水泥及熟料產業集中度分別為44%和58%,比上年分別提高5.0和7.0個百分點。同時,建材行業正由傳統產業單項支撐向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雙支撐轉變,2016年建材加工制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1%,增速比整個行業高1.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占整個建材行業比重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為全行業穩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48

工信部:今年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 重拳打擊“地條鋼”

3月1日,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發布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和2017年展望。對於2017年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工信部指出,2017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將更加強化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將“地條鋼”作為產能退出重中之重,堅決依法徹底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另外,2017年鋼材需求有望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以下為全文:

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和2017年展望

2016年,鋼鐵行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化解過剩產能,各項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效果開始顯現,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鋼鐵行業運行走勢穩中趨好。全年粗鋼產量同比小幅上升,鋼材價格大幅上漲,鋼材出口略有下降,企業效益好轉。但產能過剩基本面沒有改變,價格上漲、效益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困境,2017年仍要突出重點,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

一、2016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

(一)鋼鐵去產能超額完成年度任務。2016年是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的開局之年,鋼鐵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化解粗鋼產能超過6500萬噸,超額完成2016年化解4500萬噸粗鋼產能的目標任務。

(二)生產消費量雙增長。2016年,全國粗鋼產量8.08億噸,同比上漲1.2%。國內粗鋼表觀消費7.10億噸,在連續兩年出現下降後止跌回升,同比上漲1.3%。鋼材(含重複材)產量11.38億噸,同比增長2.3%,增幅上漲1.7個百分點。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比重為49.6%,增加0.2個百分點。

(三)鋼材價格觸底回升。國內鋼材價格在連續多年下降後,2016年止跌回升。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由年初的56.37點上漲到99.51點,上漲43.14點,漲幅76.5%。從品種上看,板材漲幅大於長材,其中板材價格指數由56.79升至104.60點,漲幅84.2%;長材價格指數由56.92升至97.60點,漲幅71.5%。

(四)鋼鐵行業扭虧為盈。2016年隨著鋼鐵去產能工作的推進和市場需求的回升,鋼材價格震蕩上漲,鋼鐵行業實現扭虧為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萬億元,同比下降1.8%;累計盈利303.7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779.38億元,利潤增長超過1000億元。

(五)鋼材出口略有下降。2016年,受國內鋼材價格回升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鋼材出口下降。我國出口鋼材(坯)1.08億噸,同比下降3.5%;進口鋼材(坯)1350萬噸,同比增長3.2%;折合凈出口粗鋼9855萬噸,同比下降4.4%,占我國粗鋼總產量的12.2%。

(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2016年,我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5139億元,同比下降8.6%。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投資4161億元,同比下降93.6億元,下降2.2%;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978億元,下降28.4%。鋼鐵行業投資處於萎縮階段,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3年下降。

二、鋼鐵行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處於低位,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

2016年,寶鋼、武鋼重組成立了寶武集團,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扭轉了產業集中度連年下降的趨勢,CR10上升為35.9%,同比增加1.7%,CR4上升為21.7%,同比增加3.1%,但行業集中度依然較低,仍處於近十年來的低位水平。雖然鋼鐵去產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產能過剩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行業惡性競爭依然激烈。

(二)鋼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出口秩序有待規範

全球粗鋼需求增長乏力與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加劇了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複雜,鋼鐵國際貿易摩擦更加尖銳。同時,國內一些企業在普通鋼品種上加入微量合金,冒充合金鋼低價出口,擾亂了國際國內市場秩序。2016年各國對我發起雙反調查共117起,其中對鋼鐵49起,占比42%。我國鋼材出口難度增大,出口同比下降3.5%。預計2017年我國鋼材出口將遭遇更多困難。

(三)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鋼鐵行業利潤率偏低

2016年,焦炭和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焦炭價格綜合指數從年初的618點上漲到年末的1983點;鐵礦石價格止跌回升,2016年末,國產鐵精礦價格為606元/噸,進口鐵礦石粉礦到岸價格為78美元/噸,較年初分別上漲40%及88%。受此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利潤率僅為2.63%,是16個制造業子行業中利潤率最低的行業。

(四)“地條鋼”亂象嚴重,市場環境需進一步完善

“地條鋼”一直是鋼鐵行業的頑疾,嚴重擾亂鋼鐵市場環境。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各地暴露出大量的“地條鋼”企業,這些企業不但在產品的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存在不開發票偷稅漏稅、假冒優質企業產品、無證生產銷售等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嚴重擠壓合法合規企業生產經營的市場空間,亟待全面取締。

三、2017年鋼鐵行業發展形勢展望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鋼鐵行業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抓住並利用好這個新變化,實現行業的脫困發展、轉型升級。

(一)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將持續加大

2017年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將更加強化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突出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安全標準,將“地條鋼”作為產能退出重中之重,堅決依法徹底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中央、地方、社會、企業通力合作,重拳打擊“地條鋼”,確保2017年6月底前將其全面取締,規範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秩序。

(二)有效供給水平將不斷提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促進鋼鐵行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不斷提升鋼鐵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有望在行業內得以進一步推廣;鋼結構建築應用將會加強;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電力等領域所需的關鍵品種產品將持續突破和產業化。

(三)鋼鐵行業兼並重組將深入推進

寶鋼、武鋼的正式合並,為鋼鐵行業兼並重組起到了示範作用,寶武鋼鐵集團深度整合的經驗,將有利於完善企業實施兼並重組的政策環境。以提升質量品牌、整合區域資源為主要任務的減量化兼並重組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國家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推進,鋼鐵產能會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產業集中度情況將會有所改觀。

(四)鋼材需求量將保持穩定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傳統制造業、房地產等行業對鋼材需求強度會有所下降,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用鋼需求會有所增長,總體來看,2017年鋼材需求有望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11

百度因搜索故障被工信部約談 督促做好信息服務運行保障

3月2日,據工信部網站消息,2017年2月28日晚8點39分,百度移動端搜索發生故障,搜索請求無法顯示結果,至晚9點21分恢複,歷時42分鐘。據估計,故障期間導致手機用戶上億次的搜索受到影響。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立即緊急約談百度公司,了解相關情況。據初步分析,故障原因是由於百度公司的軟件更新中存在BUG(漏洞),導致服務器停止服務。故障發生後,百度公司緊急處置並恢複服務,目前該軟件問題已得到修複。

針對以上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責令百度公司立即對本次故障進行深入調查,提出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堅決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3日內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書面報告。同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阿里巴巴、騰訊等各重點互聯網企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采取各項有力措施加強安全防範,尤其要做好全國“兩會”期間的業務服務保障,確保各類重要系統和業務平臺安全穩定運行,為廣大網民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一是認真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要求,對現有業務系統進行全面的風險排查,及時消除故障隱患,尤其是對軟件升級更新要在發布前進行全面徹底的測試驗證,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和安全防控,堅決避免出現系統性、全局性的大面積故障。二是科學預判業務訪問需求,合理增加線路帶寬和服務器資源,采取重要業務系統“雙活”或“多活”架構以及負荷分擔、自動倒換等措施,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確保關鍵系統穩定運行,業務功能服務正常。三是調集精幹運行維護人員加強一線維護保障,密切監控業務運行情況,在進行各主要業務系統的配置修改或數據調整時審慎操作,避免影響系統安全運行。確保用戶投訴受理渠道暢通,及時解決用戶所反映的問題。四是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出現突發故障要及時妥善處理,盡快恢複服務,盡量減少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並第一時間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值守人員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