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pp Store免費遊戲榜第一名:中國遊戲開發者下一個山寨的對象ToF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15.html

7月8日消息,一款名為」True or False – Test Your Wits!」(正確或錯誤——考考你)的遊戲目前正位居美國App Store免費榜第一名 。令人驚奇的是,該款遊戲的開發商正是國內遊戲瘋狂猜圖的模仿對象Games for Friends。

該遊戲公司旗下的Icomania和瘋狂猜圖極為相似。鑑於國外熱門遊戲總是中國遊戲公司樂於模仿的對象,這不禁引人猜測,True of False是否將成為下一個被模仿的目標。該遊戲於6月27日上線後,目前在App Store排名榜首的同時,獲得的用戶評論數也已超過900。

True or False同樣是一款結合了競猜和社交元素的遊戲應用。用戶可以選擇單人或雙人模式進入競猜模式。競猜的題目都是一句話,用戶來判斷這句話講述的信息是正確還是錯誤。

True or False應用界面

比如,其中一道題目這樣寫道:成龍在中國同樣是一名歌手。如果用戶認為這句話所說的內容正確,他可以按題目下方的「TRUE」按鈕;如果認為錯誤,可按「FALSE」。

如果用戶判斷正確將進入下一題,回答錯誤將顯示正確的答案後進入下一題。不同的遊戲等級將面臨不同數量的題目,以Level 2為例,該環節有9道題、5條命、3個pass的機會,每道題限時20秒。雙人模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如果對方先回答且答題錯誤,則算另一方成功。

從遊戲性質來看,該款遊戲的內容並不算新穎。但其值得關注的地方是,融入了競賽和社交性質的休閒遊戲目前正是國內容易引爆流行的遊戲類型。

無論是此前成功過的保衛蘿蔔、找你妹還是瘋狂猜圖,都從易上手的休閒遊戲模式入手。如果遊戲當中帶有可以分享的元素,則為遊戲傳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此外,國內遊戲公司在雙人對戰模式還缺少代表作品,像True of False或者LetterPress的遊戲應用都可以讓朋友參與到遊戲當中。

你認為該款遊戲會成為下一個被模仿的對象嗎?True or False,請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58

「山寨貨」的品牌逆襲:一個外貿商人的中國夢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69966.html
少在半年之前,譚繼華還沒聽到過「中國夢」這個說法。作為一個打拚了10多年的普通中國外貿商人,一個草根創業者,他有著屬於他個人的三段式夢想:首先,看準行業,從入門到精通,潛心苦練,做一個小有成就的外貿商;其次,借助外貿電商平台,利用中國製造質優價廉的優勢,為自己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最後,也是讓他願意傾盡全力的,是擺脫賣山寨貨的窘境,自主研發創立小而美的中國品牌,從單純的供應商走向製造商和品牌商的道路。

我這裡想講講深圳外貿商人譚繼華的創業故事,因為從他的故事裡,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一個外貿商人的中國夢,一條中國山寨貨如何實現品牌逆襲的典型路徑。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前後,一大批懷揣著掘金夢想的年輕人來到深圳打拚,很多人踏入外貿這一行業,譚繼華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到2008年期間,譚繼華是一個外貿業務員,找訂單、跑業務、報關、商檢、訂艙,經歷過艱辛,也和大批傳統外貿人一樣分享到了中國外貿黃金時代的紅利。

而他事業的轉折是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的。那一年,譚繼華參與的外貿生意陷入了低谷,渠道難做,庫存難清,業務告急。很多人認為外貿的好時候已經結束了,也正是這個時候很多外貿人開始退出江湖,大部分OEM工廠主則處於寢食難安的被動地位,繼續靠數量有限的大單薄利,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不過學金融出身的譚繼華仍然看好外貿這一行業。他認為外貿是一個有待繼續開墾的金礦,只是掘金的方式需要改變。這時候他開始關注起電商這個行業。此時國內的電商剛起步,他開始嘗試著在淘寶代理產品銷售。試水內貿電商帶來的利潤,使他轉而對外貿電商產生了更強烈的創業衝動。於是,他逐漸將業務拓展到外貿電商領域,主營高端藍牙耳機。他先後在eBay、敦煌網等幾個平台同時運作,他的外貿業務快速起步,年銷售額在短短數月內就突破了數百萬美元的關口,比他之前預料的要早許多。

譚繼華的夢想,沒有在賺得第一桶金之後止步。按理說,一個傳統外貿商踏准了節奏,安然走出經濟危機的低谷,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意平台,生活富足,家人滿意,已經算是實現個人夢想了。天生創業者的基因,使他馬不停蹄地向第三階段的夢想前行。當別人說「做外貿電商的成功就是靠賣,山寨貨」時,他開始制定了更加長遠的計劃。對於中國的外貿電商賣家來說,擺脫賣「山寨貨」的尷尬標籤,只有自主研發創立品牌。而他堅持認為,中國外貿要實現從山寨到品牌的逆襲,外貿電商是最短最有效的路徑。

2011 年,譚繼華創立了國內唯一的高端藍牙品牌「賽爾貝爾」,研發了數十種領先國際的專利產品,以主動降噪、無輻射、智能切換、遠距離無障礙藍牙接收、高品質立體原聲空放、設計時尚環保舒適等特點,迅速成為全球三大高端藍牙品牌之一。公司的營銷團隊也從當初的18人,發展到一個擁有研發、銷售、售後服務一體化的80多人規模,年銷售額從30萬美元增長到5000萬美元,利潤率更是原來做傳統外貿利潤率只有5%,擁有網絡品牌後利潤上升為30%。

譚繼華第三階段夢想的實現,僅僅用了2年多的時間。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譚繼華成功自創品牌的幾個關鍵節點:

1. 自建工廠保持質量創新。賽爾貝爾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並自建工廠。譚繼華重視產品的創新和專利的保護,每年都會申請大量的發明專利和外觀專利。他說,「有一些技術中國還沒有做,比如說我們的藍牙加降噪加空放,這種結構的話中國還沒有,全球也只有三家在做。」

2. 價格策略。據瞭解,目前「賽爾貝爾」分價格段採取不同的生產策略,售價200元以內的低端產品,交給外包加工;200元以上的產品全部交給自己的工廠生產。他說,「特別是我們在美國、歐洲有一些在歐美擁有發明專利和外觀專利的產品,我們都是自己的生產部負責生產,絕不會交給外面。」

3. 建立海外分公司提升售後服務。「賽爾貝爾」計劃今年9月份在俄羅斯成立第一個分公司。海外分公司主要充當海外倉以及售後服務店的作用,以提高海外買家的體驗,並幫助推廣品牌。此外,海外分公司還負責當地銷售渠道的擴展。「在英國,我們已經找到一個合作夥伴,他在那邊幫我們在當地的連鎖賣場銷售產品,而英國的eBay、亞馬遜等線上渠道的拓展也交給他們。」

4. 品牌價值來自於品質和服務。譚繼華坦承,目前的產品依然比海外同類型產品要低至少30%,這一方面也是中國商品質優價廉的持續優勢所在,另一方面,他認為中國的生產商應該將品牌價值的核心做在品質和服務上。「產品是會說話的,它會給客戶帶去最直觀的感受,它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只要我們的產品在質量和性能上靠得住,有特點,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服務,真的不用擔心沒有客戶上門。」

草根創業,外貿電商平台入門,賺得第一桶金之後逐漸做大,自建和收購工廠,譚建華堅信中國的山寨產品可以升級到自有品牌。通過打造網絡微品牌走向海外市場,不失為一條中小企業切實可行、而且成本可控的新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75

在非洲賣手機:山寨退出品牌吃香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600.html

在一些人奮力紮根北上廣時,一些人卻將視野投向了遙遠的非洲。

張霖(化名)大學一畢業就來到非洲賣手機,不到兩年時間裡,他跑遍了非洲許多地方,也見證了這裡手機市場的變化。

談起非洲顧客的喜好,張霖頭頭是道,比如,南非偏向歐美的消費習慣,北非則偏向中東的消費習慣,有著石油國家的「闊綽」,更愛品質好、價格較高、有一定品牌的手機,而東非和西非購買力相對落後,中低價位尤其是絕對低價位的手機賣得最好。

再比如,這裡的顧客更看重手機的拍照功能,手機像素越高越好賣。此外,FM外放功能也為不少人所關注,「這裡人們大多喜歡表現自己、愛拍照,婦女喜歡邊干家務邊收聽廣播。」張霖說。

山寨手機節節後退

張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非洲山寨手機市場下滑,品牌手機卻呈上升趨勢。去年他所在的公司共賣出2400多萬台手機,而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完成了全年的銷售任務。

張霖說,剛開始做品牌的尷尬是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儘管我們很用心在開發,但很多當地人習慣地認為『中國=山寨』。」張霖表示,隨後,他們的品牌形象有所改觀,當地人開始稱其產品「a little original」(有一點點原創) ,這讓張霖的團隊感到欣慰。

讓張霖煩惱的是,他們的產品熱賣之後,也開始被拷貝。張霖說,其公司將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在品牌公示期過後,將加大對拷貝者的打擊力度。「這裡知識產權保護也在慢慢改觀,不少國家由於是前英法殖民地,具有這方面的法律意識。」

張霖稱,就像非洲其他對外開放的市場一樣,例如衣服、藥品等,手機市場目前還是中國商家佔據絕大多數,韓國則是為數不多的進軍非洲手機市場的其他國家之一。

三星已經準備將自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智能手機份額翻倍,在2013年達到20%,它將集中精力提供較便宜的手機。三星將其2015年非洲營收目標定在100億美元。

談及自己的選擇,張霖坦言,困惑在所難免,但非洲生活節奏比較慢,比起國內北上廣這些城市,壓力也小得多,「下班可以去河裡游游泳,去林子裡打打獵。」張霖說。

據相關數據統計,去年我國通信設備對東盟、拉美、非洲出口情況不佳,尤其是對非洲出口大降,去年上半年手機產品對非洲出口額降幅為18.8%。

在張霖看來,其公司的銷售業績之所以在中國手機銷售非洲市場普遍走低的情況下逆流而上,在於老闆的深謀遠慮。

三四年前,非洲還是中國山寨手機的天下。一家主攻海外市場的國內手機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那時候賣手機就像賣玩具,「誰進入這個市場誰就能賺錢。」

然而好景不長。一方面,由於山寨機賣家之間大打價格戰,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另一方面,隨著收入的提高和市場的不斷發展,非洲居民的品牌意識提高。此外,知識產權保護逐漸加強,非洲市場的山寨手機最終節節後退。

「現在不僅是在非洲,全球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品牌型為主導,山寨機沒有機會了。」上述手機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市場初期,大家「亂棍打死老師傅」,但市場最終將走向品牌,「消費者的認知成熟了,品牌的引導力度在加強,市場以品牌為導向是必然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這些新興市場,如果只是做山寨機、靠打價格戰,幾乎已經沒有機會了。」

上述手機企業負責人還透露,目前,一些非洲國家政府為了阻止中國手機的大量進口,又新增了幾項進口條款和認證門檻。

就在大家爭奪山寨手機這塊蛋糕時,張霖所在公司開始專注打造品牌。起初,他們只在幾個國家布點,如今銷售網絡已經遍佈非洲。張霖所在公司同時經營高、中、低三檔品牌,低端產品價格在9~70美元之間,中端價格區間則為100~400美元。

品牌建設

張霖說,在非洲賣手機,廣告宣傳很重要。他自豪地宣稱,在非洲許多「上檔次」的場合,都有他們的手機廣告,公司今年將投入700萬美元廣告預算,在電視、電台、路牌、機場、商場、超市投放廣告。

然而,品牌建設不等於簡單地廣告投放。張霖說,以前品牌建設比較簡單,只是做做廣告、投個電視廣告,而現在除了廣告外,還要在自主研發上加大投入。

渠道搭建方面,張霖表示,其公司傳統渠道與自己創建的渠道並重,在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策略。傳統渠道主要是賣場、大集市以及商場。在一些對高端手機需求量大的國家,張霖所在公司建立起VIP渠道,發展自己的專營店體系。

除此之外,張霖所在公司還與南非當地運營商品牌合作,在加納、尼日利亞、烏干達、盧旺達等國家建立起運營商渠道,做定製機,運營商下訂單後,張霖公司交給國內手機生產商生產。張霖表示,出於避稅需要或由於一些政府為吸引投資、增加就業主動拋出免稅政策,其公司在部分國家建有自己的手機組裝工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14

山寨兆元商機 讓明日之星鋌而走險

2013-09-09  TCW
 
 

 

什麼樣的動機,會讓一個年薪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上、備受看好的明日之星,甘願鋌而走險,寧可背叛一手提拔他的公司,也要竊取商業機密?

答案是,一個高達新台幣一兆元的龐大市場!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測,二○一三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三億六百萬支,比前一年成長四三.二%,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其中人民幣一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三百元)以下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一億八千六百萬支。若換算成產值,即人民幣二千八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億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經理謝雨珊指出,今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將達到四億六千萬戶,將引爆一波換機潮。而既有的本土品牌廠商如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加上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並不能完全滿足此一市場需求,這讓三、四線本土手機廠商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因為市場太過龐大,一度沉寂沒落的山寨產業開始起死回生。

走一趟深圳的華強北,第一排正規商場,想花人民幣五千元買一支正版的iPhone 5或New HTC One,很可能因為缺貨,有錢都買不到,但若一路往後走到第四個街道、俗稱的山寨大本營,竟然隨處都是各個品牌廠的新機,不只外觀相似,一開機,就連使用者介面、圖形都一模一樣,而且售價只要人民幣七百元到九百元!

製造環境大躍進山寨業者不只抄,現在還自行研發

實際使用才會感覺到,該支「New One」的外殼設計雖然相同,但缺少了金屬拋光質感,一體成型的背板竟然可以輕易拆開,上下揚聲器也只有上面有聲音,下面根本就是裝飾用,並且觸控體驗差,也沒有Zoe、Blink Feed等酷炫軟體功能。

一位中國品牌手機製造業者觀察,上一波功能型手機山寨風潮過後,雖然淘汰掉大部分的廠商,但也有不少本地設計工作室(design house)技術升級,拿著各個品牌廠流出的設計圖操兵,三、四年來竟也練出一身功夫,不少人已跳脫出模仿的範疇,自己進行研發。

硬體製造環境也大幅升級。該業者指出,這些山寨商砸下比之前更高的成本,蓋出無塵生產車間、成品倉庫等,有些甚至可以開出八條生產線。軟、硬體能力都大幅升級,加上聯發科去年十二月推出四核心處理器MT6589,一下子加速了整個山寨市場的發展。

該業者推估,若不計算研發設計的成本,一支山寨機的製造過程從購料、開模到組裝、銷售,製造成本大約在人民幣兩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元)左右,而售價是隨市場喊,中間的利差相當大。

諷刺的是,會刺激山寨市場重新蓬勃發展,竟然也跟宏達電、蘋果強調創新設計與差異化的文化有關。

中國最大平板電腦晶片供應商,瑞芯微電子副總裁陳鋒觀察,三年前,智慧型手機還屬於非常高端與個人化的技術,大家拚的是手機的軟體功能,而非外型,「每一家出的都是一塊黑色板子,你叫山寨商怎麼仿?」

軟體功能都趨同山寨品牌打天下,自己變身品牌廠

但從去年開始,軟體功能大勢底定,高端智慧型手機成長開始趨緩,品牌廠不得不再回到外型上做文章。例如蘋果(Apple),把iPhone 5拉得更長更薄,索尼(Sony)持續做出優美圓滑的弧線,宏達電則是砸重本,弄出鋁合金一體成型外殼,這些創新反倒讓重視外觀的山寨商有機可乘。

但這些畢竟還是違法的生意,事實上不用去搞山寨模仿,像宏達電研發部副總經理簡志霖這樣擁有十年以上手機設計製造經驗的人,只要找到人肯投資,搞定通路,再套上聯發科的晶片,很容易就可以在中國自立門戶,甚至拓展海外。

斐訊科技就是一個例子。這家連在中國都很少有人知道的手機品牌,創辦人顧國平年僅三十六歲,沒有通訊科技的背景,卻靠著上述的模式打下一片天。成立不過五年,已經推出十四支產品,平均售價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元上下,年營收達到人民幣三十億元,預計今年還會再翻倍。上海松江區政府為了鼓勵創業,甚至還補貼他廠房租金、水電等費用。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現在是處於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陳鋒說。除了中華酷聯四大品牌之外,還有更多像斐訊一樣的不知名品牌不斷冒出頭,將價格不斷往下拉。未來宏達電在中國最大的對手,既不是蘋果、三星,也不是底層的山寨商,而是這些挾著成本與通路優勢狂打價格戰的攪局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68

雷軍:西方媒體叫我雷布斯 暗含對中國山寨的批評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223.html

雷軍的野心,遠比我最初想像得大

而且,這野心,並不是空中樓閣

中國本土已經可以支撐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騰訊成為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帝國,微信在海外已有超過1億用戶,阿里巴巴放在全球電子商務的舞台上也是翹楚。小米,用3年4個月的時間,達到100億美金的市值,史無前例。面對這樣的成長速度,雷軍說:「小米才剛剛開始,我們的未來會更誇張」。

此前人們對雷軍的概念是「中國的喬布斯」,小米也被認為是最有「蘋果」氣質的產品。然而,雷軍並不滿足於成為成喬布斯第二。採訪中,他對我說,不喜歡別人叫他雷布斯,尤其是西方媒體,裡面暗含「中國山寨」的批評。他說,雷軍有雷軍的精彩。

對「小米模式」,雷軍給出的定位,說實話,有點令人咋舌,這也是我覺得他的野心遠比我最初想像得大的原因。他說,小米模式,相當於蘋果、谷歌、加亞馬遜。

跟一位IT業內的朋友聊天,說到雷軍這個提法,得到的評價是:「可真敢說呀!」這不禁讓我想到,跟另一個企業家朋友聊天時候,他談到的對馬云的看法,他說:剛開始馬云說一些話,什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類,人們聽了都笑。後來人家真的做到了,別人再想笑的時候,也不敢笑了。

反過來,我問自己,雷軍為什麼不能呢?如果3年4個月市值100億美金算第一個奇蹟的話,為什麼不會有第二個?

前谷歌全球副總裁、Android產品副總裁Hugo Barra用他自己的加盟為這個奇蹟增加了砝碼。

我問雷軍,虎哥加盟是因為花邊新聞嗎?雷軍笑笑說,我不知道。可就算因為谷歌創始人搶了虎哥的女朋友,全球希望虎哥加盟的公司也數不勝數,能忍著北京PM2.5爆表的空氣,到北京的清河來工作,也足以說明這位安卓的全球領軍人物,看好小米的發展。

去位於北京清河五彩城的小米總部採訪的時候,聽員工介紹,小米員工的工作時長是6乘12小時,這還是標準時長,雷軍等高管恐怕還要更長。其實,在做小米之前,在金山的時候,雷軍就有「中關村勞模」的稱號。但這位勞模的前40年總是不能大成,以至於年逾不惑,還是心有不甘,冒著被人恥笑的風險,仍要創業。

雷軍自己說,光靠勤奮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創業要想成功,得在颱風口放風箏

不知道移動互聯網這場颱風,能不能承載雷軍的野心。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05

「山寨」比特幣扎堆 「萊特幣」異軍突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20

隨著比特幣的火爆,全球湧現出了大量「山寨」比特幣的電子貨幣。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經存在至少30種其他的電子貨幣,如萊特幣、質數幣、比奧幣、瑞波幣、招財幣、美卡幣等等。

這些山寨幣中名氣最大的就是萊特幣,業界甚至還流傳著「比特黃金,萊特銀」的說法。我們昨天曾報導,在比特幣突破1000美元時,萊特幣也奮發向上,突破了25美元,一週內漲了400%。萊特幣也被認為是「改良比特幣算法最成功的虛擬貨幣」。

萊特幣的創造者Charlie Lee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曾經是Google的員工。他於2011年設計了萊特幣,目前萊特幣的市值已經達到6.7億美元。

據Lee介紹,萊特幣與比特幣的區別主要由以下幾點:

  • 1、萊特幣挖礦比特幣更容易,普通的計算機就可以進行挖礦,而比特幣需要專用的挖礦機或超級計算機。
  • 2、萊特幣的數量預計共有8400萬個,而比特幣為2100萬。
  • 3、萊特幣確認時間更短,只需要2.5分鐘,而比特幣需要10分鐘。

根據CoinMarketCap.com,目前僅次於比特幣和萊特幣的第三大市值的電子貨幣是Peer幣,在過去24小時內上漲了22%,目前的總市值是7700萬美元。

虛擬貨幣集中湧現,市場也是魚龍混雜。中國新聞社曾撰文報導過其中亂象,並提醒投資者,目前我國第三方交易平台實力參差不齊,其一旦倒閉,那意味著用戶可能永遠無法收回存儲在上面的金錢和電子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20

SENSE隨筆131204地下經濟與山寨文化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04/sense%E9%9A%A8%E7%AD%86131204%E5%9C%B0%E4%B8%8B%E7%B6%93%E6%BF%9F%E8%88%87%E5%B1%B1%E5%AF%A8%E6%96%87%E5%8C%96/

SENSE隨筆131204
地下經濟與山寨文化
執筆人:Kan

〈地下經濟〉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交易活動。
社會的演進從漁獵採集型態到農業,再到工商業;交易貫穿各時期而無處不在。 不管是以物易物, 或是用金錢做媒介,無論是否合法,交易都令雙方得到了好處。 只要有需求,人們就會創造供給來滿足它。 反之,只要有供給,商人都會想盡辦法創造需求來促進營銷。 這是古今恆常的道理。***

香港大多數人或創業開店,依法規營商及繳稅;或在辦公室上班,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每年繳入息稅。 這種我們視為正常的經濟制度其實反而是異常的。 全世界有一大半人口投身於非正規的經濟體系,從事「地下經濟」的營生。
《地下經濟》作者Neuwirth美其名為debrouillards,這個法語的意思是 “充滿創造力的經濟模式”,簡稱「D體系」。「D體系」是流傳於非洲法語系國家與中南美地區的俚語,指的是地區盛行的:未向政府登記、沒被納入管理、以現金支付,且不繳稅的生產與交易活動,以及其所形成的經濟體系。***
經濟學文獻上與此相近的用詞,包括了非正式Informal、未納入管理Unregulated或無組織Unorganized之體系,或簡稱其為 黑市Black Market、地下經濟Underground Economy或 影子經濟Shadow Economy,並將同時兼有地下經濟及正式體系的經濟,稱為雙元經濟體Dual Economy。

根據書中引用的估計數據,全世界地下經濟約有十萬億美元的規模,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地下經濟普遍存在於未開發國家、發展中地區、先進國家的發展初期,甚至先進國家的落後地區。 由於體系具有不繳稅及不受政府規範的特質,故多予人以落後髒亂、破壞市容與公共秩序之不良印象,且易讓人將之與黃、賭、毒或走私軍火等犯罪活動聯想起來。

但是此體系亦發揮許多正面的功能:它為不計其數的社會底層人士提供了就業機會,因而活絡了整體經濟。 人們在「地下體系」中鮮少接受政府協助,他們努力奮鬥,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其中某些人終至事業有成,升級轉型進入「正式體系」。 由D體系演化為雙元經濟,再進化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全球所有已開發國家皆曾經歷的發展路程。***

〈山寨文化〉
1979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 同時亦成為聞名遐邇的世界山寨。 山寨産品防不勝防地混雜在各種衣物、皮革、手機的貴價品牌當中。
在山寨手機大本營的廣州大沙頭二手貿易中心, 人們可以隨便買到幾十款不同型號、幾可亂真的最新款手機,有些甚至附上產品防偽標誌。 這些手機外表非常漂亮,螢幕顯示與正品一樣清晰,所有功能都能運作,看起來就像原廠的完美複製品,但價格只是正品的五分之一,如果大量購買還能再打折扣。
成千上萬帶著滿袋人民幣現金的非洲顧客穿梭在這個雜亂無章的市埸中, 運著一箱箱被膠袋層層包裹的手機回國,進貨成本加上機票運費, 也最少能賺取一至兩倍的利潤。
除了偶爾應西方政府或品牌公司的要求施加取締, 中國政府基本上對盜版製造商採取不干涉的態度。 工廠和展示廳通常會在假日營業,因為執法公務員大多不用上班。 盜版商亦總是「剛巧」在員警突襲臨檢前關店。即使店鋪掉以輕心被突襲,老闆亦從不會在當局抵逹時出現被抓,最多只是仿冒品被沒收而矣,幾天後盜版商改頭換臉用個新店名在新地點再次開張。

如果想生意做長久,仿冒品的公司會繳一丁點稅, 向政府申報合法部分的收入以掩飾其盜版生意。 這些公司都有僱用員工,參予提振經濟及促進消費,因此政府也不想進行嚴厲打擊。 硬要所有店舖都賣正貨或根據實際經營數據交稅,許多商店根本不能賺錢或者存活。
有些合法商店賣的也可能是假貨, 很多高質仿冒品好到就連原本設計或生產的人都無法分辨。 其實這些超A級仿冒品通常由那些與品牌廠商簽約的工廠製造:他們白天生產品牌商品,晚上和周末則製造仿冒品。***

事實上,盜版活動未必一定損害版權持有人的利益。
「商業軟體聯盟」是一個監控非法軟件的工業團體,該聯盟估計2008年全球盜版軟件導致軟件公司損失了530億美元, 當年全球有百分之四十一的電腦上安裝的軟件是非法的。 聯盟的統計數字其實過度誇大了軟件公司的損失,他們假設每一個盜版的使用都代表軟件公司損失了一個正版銷售, 亦即是假設沒有盜版出現,所有使用者都會出錢購買正品。 但事實上大部分受歡迎的軟件都非常昂貴,大多數盜版使用者(尤其是學生,即未來社會和IT界的棟樑)根本無法負擔,這意味著該損失估計並不可靠。***

不少有能力負擔正版的人亦會使用盜版,這的確造成了軟件公司的銷售損失,但盜版對軟件公司的影響未必全是負面的。 對軟件公司來說,建立市場和使用者基礎是件有價值的事,正如 蓋茲 說的:「只要他們能偷走,我倒是希望他們能偷我們的。」 因為盜版有市場即意味著有更多人使用微軟的產品,某程度上幫助了微軟宣傳及擴大市場佔有率, 即使暫時在銷售環節沒有收入,但建立了強大的使用者基礎,能加強市場對產品的信任和依賴, 對未來的銷售肯定有莫大好處。 正如很多人在學生時期會使用盜版軟件,但畢業後能負擔正版時,都會盡量轉用正版,而他們的公司當然亦會為僱員購買正版。

歷史顯示,仿冒行為是驅動藝術和文化成長的重要力量。*** 歐洲在中世紀前,書籍與文學只是貴族的奢侈品,十六世紀初,盜版小販將流行文學帶入鄉村。 十八世紀時賣盜版書籍的小販生意比合法書店更好,以致書商一方面振臂疾呼要求政府加以取締,另一方面卻在幕後供應貨源。 這使教會得到靈感,僱用流動攤販售賣聖經和分發傳單,成為當時傳播福音最有效的方式。

此外,盜版亦幫助不少文學家如Elizabethan和 Shakespeare的作品死而復生。這些作品初時只在少數貴族間流傳, 原著甚至因為刪減內容或改編成圓滿結局而被嚴重破壞。 在十八世紀前,大多數的莎士比亞作品不但不曾以單行本發表,也不曾在舞臺上演出過。 1734年,在合法發行人對抗盜版商的一場出版戰爭中,莎士比亞的作品一夕之間在倫敦各地都能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 這使瀕臨停版的名劇突然流行了起來。

除文學外,一些亟需創新的高度競爭行業也從盜版活動中得益。 例如時裝是個淘汰速度極高的行業,今天人們爭相購買的新設計作品,明天一定會被剽竊。 仿冒加快了淘汰過程,因為物以罕為貴,任何東西一旦變得普遍,就注定無法停留在時尚的尖端。 如形隨形的仿冒品迫使設計師持續創新,激發了新風格,這點正是服裝行業成功的必備要素。****

在《罪惡之城娥摩拉Gomorrah》片中,Roberto Saviano指出:「如果伸展臺上的模特兒是唯一穿得起高級時裝的人,流行業就無法賺錢。」 盜版就是將原本只會於上層社會流行的品牌, 注入下層社會民眾的潛意識中;它是免費的品牌廣告,使奢侈品成為大眾夢想的主流。
根據一份中國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人在市場里會考慮仿冒品,只因有了多項選擇;當他們有足夠的金錢時,還是會購買正版商品的。***

以上資料出自
《地下經濟:透析全球網路拍賣、攤販文化、山寨仿冒、水貨走私、盜版猖獗的金錢帝國 The Stealth of Nations: The global Rise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作者:Robert Neuwirth 譯者:林豐智/張維書/王淑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45

東奧山寨中華會計網為什麼沒有成功? Ricky

http://xueqiu.com/6654628252/29505414
$正保遠程教育(DL)$ 貢獻最大收入的子網站是中華會計網校,市佔率70%+,貌似沒有什麼對手,唯一能拿出來說一說的好像只有東奧會計網了,2008年前後東奧會計網曾經給正保造成一定的壓力,當時東奧挖了中華會計網的幾個核心名師過去,完全複製中華會計網(網站設計、課程產品、推廣方式等全方位模仿),並把課程價格壓得非常低,而且東奧是財會出版行業的壟斷,他的經銷商渠道又正好是正保的學習卡經銷渠道,所以對當時的正保造成了很大的衝擊(看2008財年正保的年報,正保的學費直接半價促銷)。

按理來說,東奧挖到了名師、有自己的渠道、產品也能山寨,應該也能做起來....但是幾年過去了,東奧貌似並沒有逆襲中華會計網,反而是中華會計網活得越來越滋潤,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賺錢,兩家網站的差距越拉越大。
查看原图哪位懂行的說說為什麼東奧山寨中華會計網為什麼沒有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64

【黑問專欄】H5遊戲的山寨坑,繞不過只能跳了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29.html

i黑馬:隨著《圍住神經貓》等虐心小遊戲一次次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一個全新的遊戲種類——Html5遊戲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同時也吸引了知名遊戲公司的目光,隨之而來的便是不可避免的山寨。

\文/張書樂
刊載於《法人》雜誌2014年10月刊
 
《圍住神經貓》《看你有多色》《打企鵝》《捏泡泡》⋯⋯今年以來,類似的虐心小遊戲一個接一個地占據著朋友圈。這些遊戲的規則極為簡單,遊戲時間也極短,一兩分鐘就可結束遊戲。但它們充滿誘惑,朋友圈內總有人分享自己的遊戲戰果。
 
這些如露珠般大多只存在不到一周的遊戲,也在極快地推進人們對一個全新遊戲種類Html5遊戲(下稱“H5遊戲”)的關註。而同時,眾多機會主義蝗蟲也在全面進軍H5遊戲領域,並將其變成了一個暫未發作的山寨大坑。
 
激活移動遊戲的潛力
 
在今年崛起的H5遊戲中,最負盛名的是7月末一夜爆紅的《圍住神經貓》。
 
整個7月下旬,微信朋友圈被一只表情很欠、身材妖嬈的貓無情“刷屏”了。遊戲規則很簡單,在一個異化版的圍棋界面上,玩家需要做的只是點擊圓點圍住神經貓。但其默認分享的模板設置,讓朋友們紛紛陷入“秀智商”模式,你追我趕地比拼最小步數,按遊戲宣傳語的話說,就是“根本停不下來”。
 
這個用H5技術創造出來的遊戲,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點擊即可遊戲,也就是說,不用如過去在朋友圈中爆紅的《瘋狂猜圖》《天天連萌》等那樣,需要另行下載App才能遊戲。這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轉換率。據數據顯示,同樣是在朋友圈開分享爆紅的遊戲,使用App的《瘋狂猜圖》,在火爆的那一周,日增用戶最高峰值也只是30萬;而僅2014年7、8月間,《全民尋找房祖名》2天內被玩了6000萬次,《看你有多色》上線2日用戶數達3000萬,《圍住神經貓》更創造了3天500萬用戶和1億訪問的奇跡。這些無一例外都是H5技術創造的遊戲。
 
據業內人士介紹,H5是一系列制作網頁互動效果的技術集合。簡單來說,它能在移動端做出Flash做不出的動畫效果,即H5就是移動端的web頁面。由此不難得知,H5遊戲,其實就是網頁遊戲。
 
而H5遊戲顯示出來的巨大影響力,讓眾多在移動遊戲上拓荒的創業者們感覺到了希望,也吸引了知名遊戲公司的目光,隨之而來的,則是在過去興起的諸多遊戲類型中都發生的一幕——山寨。神經貓大熱不到一天,各種山寨遊戲紛紛出現,各類“圍住XXX”之流的山寨小遊戲也頻頻見於朋友圈,其中不乏知名公司,如多玩遊戲就第一時間山寨了一個《圍住YY熊》,低技術含量是讓其快速被山寨的一個關鍵。神經貓的創造者秦川就估計:山寨神經貓大約分走了500萬的訪問量。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依然還是H5遊戲的門檻非常低。業內人士指出:圍住神經貓只用了一個程序員、一個設計師總共一天的時間,其開發成本較之本來就很低廉的App小遊戲更為低廉,須知,《瘋狂猜圖》這樣極其簡單的遊戲,也花了近10萬元成本。
 
超低門檻、超低成本和超強轉換率,更吸引了肆虐過網絡視頻、網頁遊戲、團購和移動遊戲的機會主義蝗蟲們覺得有機可乘。
 
神經貓們的版權困局
 
然而,即使是神經貓本身的版權,也有原罪。據《北京晨報》報道,有網友吐槽。“圍住神經貓”模仿的是2007年一個日本遊戲設計師開發的“黑貓”遊戲。兩個遊戲除了貓咪的形象和頁面的顏色有些區別,其他都差別不大。遊戲里的神經貓采用了日本漫畫《全是貓》的形象,但並未取得漫畫形象授權。已經有律師在網上指出這一問題,這意味著遊戲面臨巨大的侵權風險。
 
與之相似的是,其他的神經貓們也或多或少有著類似的版權困惑。如同樣風靡一周的現象級遊戲《打企鵝》,就有遊戲業內人士指出,其的原型來自奧地利JoWooD公司開發的雪人運動(Yeti Sports)遊戲,該產品2004年上線後迅速風靡全球。引入中國後,研發“打企鵝”小遊戲的公司不止一家,百田、91、豆豆遊戲、6egame等都制作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版本,但玩法類似,僅僅在數值上做了不同的調整。
 
而看到此中利好,越來越多在客戶端網遊、網頁遊戲和移動遊戲初期,通過大量山寨遊戲,獲得大量收益的投機者們開始蠢蠢欲動。據筆者了解,有三線遊戲公司已經將大量舊式小遊戲轉換成H5遊戲,預計有千余個,隨後將以平臺的形式對外發布,以打造手機上的小遊戲平臺。
 
“通過流行H5遊戲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IP,但以目前H5遊戲的技術含量,要想防止山寨,近乎不可能。”業內人士指出:不久之後,在整個遊戲產業里,因為巨大的利益刺激,勢必掀起一股不可遏抑的H5遊戲山寨風。
 
面對山寨,技術上暫時是沒法防止複制的,現在能做的只是混淆代碼而無法加密,早期也有開發者嘗試過加後門、設暗崗,但遇到某些大公司的技術團隊來複制代碼的時候,基本形同虛設。此外,代碼著作權的行政申請周期很長,而H5遊戲的生命周期比較短,所以從法律上來說這也是無解的。
 
自身的原罪以及無法遏制的山寨風,加上超低門檻的吸引,都將在最大限度上催化山寨行為的蔓延。而大量山寨遊戲出現,不僅僅會分散玩家的“聚焦度”,更會造成快速的審美疲勞,這些在中國遊戲產業其他種類興起初期,出現山寨風潮時,都曾經發生過。
 
H5遊戲,不過是陷入了一個歷史周期律而已。
 
越複雜越難山寨
 
“其他遊戲門類遏制山寨的不二法門是複雜化。從類似《俄羅斯方塊》這樣的小遊戲,快速變成類似《魔獸世界》這樣的大型遊戲,這樣再想山寨,難度和成本壓力都會無限擴大。”業內人士稱,但就目前H5遊戲而言,這幾乎不大可能。
 
即點即玩,這個最大的優勢,同時也成為H5遊戲防止山寨的最大劣勢。受限於技術與內置瀏覽器的功能影響,目前在網絡上火爆傳播的H5遊戲均為輕量級的小遊戲。這類遊戲創造的用戶價值是有限的,在用戶黏性與忠誠度等方面都很低。同時,采取小遊戲模式,也讓遊戲的體驗變得單調乏味,也正如此,導致了此類小遊戲一夜之間異常火爆,但也不過短短幾天的生命力,猶如流星一般。
 
但業界對H5遊戲依然有著極強的信心。為神經貓提供遊戲引擎的Egret公司創始人陳書藝就認為:移動社交網絡的興起,遊戲“即點即用”這個需求是存在的。其次是HTML5的規範標準日趨穩定,Google的Chrome、微軟的IE、蘋果的Safari都開始支持規範的標準化。再加上移動硬件的進化已經能滿足運行遊戲的需求。2010年前,很多智能手機配置不夠,這使某些遊戲開發者有心無力,而現在就連紅米Note都配備了8核處理器。
 
而從長遠看,盡管被山寨所圍困,但H5遊戲的未來依然被看好。H5其實更多實力發揮並非在移動端,而是跨越多個屏幕,H5遊戲,則是用來打破屏幕切割最為合適的尖兵。就和智能電視很期待用電視遊戲來破局的狀態一樣。
 
通過H5技術,讓原本被電腦、電視、手機等不同屏幕割裂的各種遊戲,能夠在不同屏幕、不同的時間上,玩同一個遊戲,延續統一的進度,這才是H5遊戲的大未來。一位H5遊戲研發者很有信心地認定這就是他用來進軍遊戲領域的最佳選擇。
 
然而,留給中小遊戲研發者的時間已經不多,除了要面對各種山寨遊戲的困擾外,大型遊戲公司也正在H5遊戲上發力。據報道,目前 “QQ空間手機版”已經率先引入了第三方遊戲,可以被看作是社交與HTML結合的範例。內置了霸氣水滸、西遊爭霸、俠行天下、群雄OL、QQ水滸等多款H5網頁遊戲,其中不乏用戶量百萬以上的產品。
 
H5遊戲的大蛋糕,在機會主義者們以山寨遊戲進行掠奪後,或將最終難以逃脫被大遊戲公司切分的宿命。 【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上黑馬專欄和導師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article/11

 

從「脫山寨」、「去中國」到「專利規格戰」瞄準「超級中端市場」蔡明介拚了!

2014-10-13  TWM
 
 

 

英特爾入股清華紫光,直接點名聯發科、高通與台積電,首當其衝正是聯發科。

磨練多年的聯發科決定拉高競爭層次,降低過度倚賴中國市場的缺憾,還要挑戰高通、英特爾,拿下專利規格制定權。

撰文‧林宏文

傳了一個多月,英特爾證實要入股清華紫光。早在英特爾宣布入股之前,就有美國分析師建議英特爾應收購聯發科,因為聯發科對英特爾來說,才是加分最大且最快的選擇,但聯發科並無意出售。

在英特爾決定與清華紫光結盟後,首當其衝的不是別人,正是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然而,深謀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就感受到中國半導體廠崛起的氛圍,今年大打行銷戰,擴大國際布局,全力塑造聯發科的新品牌,就是為了因應新一波兩岸半導體競賽,端出「去中國」的新策略。

據了解,早在過去幾年,透過聯發科董事王伯元的深厚中國人脈,蔡明介積極拜會中國官方,不只談聯發科與中國品牌的緊密合作,也表達聯發科與中國企業結盟的意願,這背後要傳遞的訊息很清楚:聯發科是中國產業的夥伴,不是中國的競爭對手。蔡明介之所以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

不能單押中國市場

Android One開紅盤 聯發科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前二十五大IC設計廠排名裡,台灣以聯發科、聯詠、晨星︵已併入聯發科︶、奇景拿下四席,中國只有展訊與海思,其他多半被歐美業者所占據。「所以,兩岸應該要一起合作,才能突破目前歐美廠商寡占的局面。」聯發科內部人士透露,蔡明介深信兩岸要用合作取代競爭,而不是一刀劃下分兩邊,把彼此當對手。

不過,蔡明介的說法,顯然並未打動中國官方。今年中國培養自家半導體產業的大旗一揮,聯發科成了中國業者的假想敵,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更在與英特爾結盟後,公開表明,「清華紫光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讓聯發科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一位在中國半導體外商擔任總經理的台灣主管表示,中國在十二五及十三五規畫中,已提出自主發展晶片「中國芯」的目標,即使過去幾年,聯發科積極協助中國企業擺脫山寨形象,走向國際品牌,但中國政府仍視聯發科為外商,與高通沒什麼兩樣,都是中國發展自家半導體產業的頭號勁敵。「這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台灣所有半導體公司都要有所警覺,中國半導體業的殺戮戰即將開打!」該名主管警告。

面對中國政策風向的轉變,蔡明介早就嗅到了。他很清楚,聯發科不能單押一個中國市場,一定要朝向國際市場布局,發展更高階的客戶與市場,並將原本的技術與成本優勢延伸至品牌與行銷,才能抵擋來自低階競爭者的挑戰。所以今年以來積極建立聯發科品牌,還從高通找來首席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就是在替聯發科走出中國鋪路。

例如,在中國之外,聯發科就鎖定了印度、印尼、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尤其是成長最快、號稱「下一個十億用戶」的印度市場,聯發科就找上谷歌合作,共同開發一款要價僅一百美元的智慧型手機Android One,還找來印度當地品牌MicroMax、Spice、Karbonn等一起合作果不其然,Android One才開賣沒多久,就在印度亞馬遜網拿下銷售排行榜第一名,聯發科美國行銷副總Mohit Bhushan更預估,未來三個月,Android One的銷售數字有機會達兩百萬支。

印度市場開紅盤,這也讓聯發科信心大增,預計要將Android One手機推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市場,唯獨就不考慮中國,因為谷歌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也不是那麼好。

除了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過去聯發科將研發重鎮放在台灣與中國的策略,也開始有了改變。十月,聯發科才剛啟用了位在加州聖地牙哥的研發中心,加上聖荷西、波士頓、加州爾灣、德州奧斯汀,聯發科在美國的研發中心已多達五個,加上歐洲、印度、新加坡等地,分散研發布局的意圖不在話下。

瑞典行銷大將加盟

賣「MTK Inside」 才能與對手拉開差距另一方面,聯發科為了增加自身的競爭實力,也逐步滲透進高階產品市場,不只拉中國品牌採用,也打入宏達電、索尼、LG及摩托羅拉等國際品牌。

今年,聯發科把擴大品牌價值當成首要目標,因為要綁住國際品牌,聯發科就必須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更好的品牌印象,就像是當年英特爾喊出「Intel Inside︵內建英特爾處理器︶」口號,如今,聯發科也積極創造「MTK inside(內建聯發科晶片︶」的形象。

蔡明介大膽找來兩位瑞典行銷大將||羅德尼斯與出任聯發科全球行銷通訊總經理的皮爾森(Patrik Persson),目的就在於希望複製瑞典平價時尚服飾品牌H&M的成功經驗,快速拉開與展訊等競爭者的差距,讓聯發科的產品線可以從手機晶片,再延伸到平板電腦、電視、智慧車等物聯網領域,串聯成﹁MTK Inside﹂的數位家庭平台。

這些年,聯發科能夠在高通的專利壟斷下快速成長,最主要還是在於亞洲市場的崛起,當時歐美大廠主宰中國手機市場,卻有一些中國手機業者希望擺脫歐美大廠的桎梏。這些廠商本身規模小,也沒有技術基礎,無法取得像德州儀器︵TI︶這種國際大廠的青睞,即使取得手機晶片的供貨,但手機市場變化快速,這些業者如果無法迅速解決技術問題,也無法在瞬息萬變的手機市場中取得優勢。

聯發科迅速切入這個國際大廠無暇照顧到的市場,除了手機晶片的品質及價格都有競爭力外,更整合各種影音多媒體功能、軟體操作介面等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還派出工程師直接到客戶端協助解決技術問題,讓這些手機廠商能夠快速出貨並取得商機。那時許多聯發科的客戶都說,「遇到問題時,打電話給德儀或高通的工程師,最快兩周才會來;但聯發科的工程師隨時都在待命,一通電話立刻幫你解決問題。」在好產品搭配好服務下,聯發科的客戶遍及全中國,囊括中國手機品牌市場七、八成市占率,從2G時代的主力客戶天宇朗通,到3G的「小中華酷聯(小米、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客戶也從山寨機變為白牌機,到如今成為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大廠。

此外,聯發科更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裡,明顯區隔出一百美元到八百美元的中低階市場,聯發科就聚焦在這些中低階市場,用成本競爭力與服務實力,硬是從高通手上搶下市占率。

蔡明介認為,二○三○年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將達五十億人,其中超過三十億人口來自亞洲,這種「超級中端市場」的崛起,將擴大涵蓋至八成的消費者,也是聯發科未來發展的最大機會。

聯發科從手機核心晶片出發,將各種功能整合進一顆SOC(系統整合晶片),維持晶片價格競爭力,逼得產品線齊全、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在今年六月黯然宣布退出手機晶片市場,這是聯發科的強項,也是高通至今仍有待加強的地方。

其實,聯發科藉著整合能力的成功模式,與英特爾過去的成功模式有些類似,英特爾從微處理器的核心逐步往外擴充,將影響力擴大至晶片組、記憶體等周邊產品,建立了英特爾三十年市占率不曾低過八成、無競爭者能撼動的PC霸權。

升級打規格制定戰

想追上高通、英特爾 標準制定是關鍵一直以來,高通與英特爾打的都是專利規格戰,像高通在3G、4G領域裡,布下天羅地網的各項專利,讓各家手機品牌業者都必須支付大筆權利金給高通,即使聯發科的客戶也不例外,讓高通得以坐收行動晶片市場崛起的最大利益。

如今,全球5G標準尚未定案,專利布局戰還沒開始,聯發科要搶占的位置,是在五年後才可能開台的5G,要想追上高通、英特爾,甚至超前,聯發科就必須在下一階段的標準制定上,打出漂亮的一戰。

面對中國業者的猛攻,後進業者不斷往上擠壓,尤其清華紫光與英特爾合組「奧運代表隊」,而華為集團旗下的海思也展開國際化布局,就是為了打造「中國芯」。在推動﹁民族工業﹂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對外商展開一連串反壟斷等調查,甚至限制對外商產品的採購,從微軟、IBM到高通,都感受相當大的壓力,聯發科一定也會有壓力。

但許多業界人士認為,聯發科逐步完成國際化後,面對清華紫光與英特爾的結盟,短期內不用太擔心會對聯發科造成影響,多家外資券商也分析,認為未來十二至十八個月,聯發科還不需為此擔憂,但未來如何往更高階市場走,並拉到與高通、英特爾同一層級來競爭,才是蔡明介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傳了一個多月,英特爾證實要入股清華紫光。早在英特爾宣布入股之前,就有美國分析師建議英特爾應收購聯發科,因為聯發科對英特爾來說,才是加分最大且最快的選擇,但聯發科並無意出售。

在英特爾決定與清華紫光結盟後,首當其衝的不是別人,正是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然而,深謀如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就感受到中國半導體廠崛起的氛圍,今年大打行銷戰,擴大國際布局,全力塑造聯發科的新品牌,就是為了因應新一波兩岸半導體競賽,端出「去中國」的新策略。

據了解,早在過去幾年,透過聯發科董事王伯元的深厚中國人脈,蔡明介積極拜會中國官方,不只談聯發科與中國品牌的緊密合作,也表達聯發科與中國企業結盟的意願,這背後要傳遞的訊息很清楚:聯發科是中國產業的夥伴,不是中國的競爭對手。蔡明介之所以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

不能單押中國市場

Android One開紅盤 聯發科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前二十五大IC設計廠排名裡,台灣以聯發科、聯詠、晨星︵已併入聯發科︶、奇景拿下四席,中國只有展訊與海思,其他多半被歐美業者所占據。「所以,兩岸應該要一起合作,才能突破目前歐美廠商寡占的局面。」聯發科內部人士透露,蔡明介深信兩岸要用合作取代競爭,而不是一刀劃下分兩邊,把彼此當對手。

不過,蔡明介的說法,顯然並未打動中國官方。今年中國培養自家半導體產業的大旗一揮,聯發科成了中國業者的假想敵,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更在與英特爾結盟後,公開表明,「清華紫光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來超越聯發科,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出貨量第一的IC設計公司。」讓聯發科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一位在中國半導體外商擔任總經理的台灣主管表示,中國在十二五及十三五規畫中,已提出自主發展晶片「中國芯」的目標,即使過去幾年,聯發科積極協助中國企業擺脫山寨形象,走向國際品牌,但中國政府仍視聯發科為外商,與高通沒什麼兩樣,都是中國發展自家半導體產業的頭號勁敵。「這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台灣所有半導體公司都要有所警覺,中國半導體業的殺戮戰即將開打!」該名主管警告。

面對中國政策風向的轉變,蔡明介早就嗅到了。他很清楚,聯發科不能單押一個中國市場,一定要朝向國際市場布局,發展更高階的客戶與市場,並將原本的技術與成本優勢延伸至品牌與行銷,才能抵擋來自低階競爭者的挑戰。所以今年以來積極建立聯發科品牌,還從高通找來首席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就是在替聯發科走出中國鋪路。

例如,在中國之外,聯發科就鎖定了印度、印尼、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尤其是成長最快、號稱「下一個十億用戶」的印度市場,聯發科就找上谷歌合作,共同開發一款要價僅一百美元的智慧型手機Android One,還找來印度當地品牌MicroMax、Spice、Karbonn等一起合作果不其然,Android One才開賣沒多久,就在印度亞馬遜網拿下銷售排行榜第一名,聯發科美國行銷副總Mohit Bhushan更預估,未來三個月,Android One的銷售數字有機會達兩百萬支。

印度市場開紅盤,這也讓聯發科信心大增,預計要將Android One手機推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市場,唯獨就不考慮中國,因為谷歌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也不是那麼好。

除了積極拓展中國以外的市場,過去聯發科將研發重鎮放在台灣與中國的策略,也開始有了改變。十月,聯發科才剛啟用了位在加州聖地牙哥的研發中心,加上聖荷西、波士頓、加州爾灣、德州奧斯汀,聯發科在美國的研發中心已多達五個,加上歐洲、印度、新加坡等地,分散研發布局的意圖不在話下。

瑞典行銷大將加盟

賣「MTK Inside」 才能與對手拉開差距另一方面,聯發科為了增加自身的競爭實力,也逐步滲透進高階產品市場,不只拉中國品牌採用,也打入宏達電、索尼、LG及摩托羅拉等國際品牌。

今年,聯發科把擴大品牌價值當成首要目標,因為要綁住國際品牌,聯發科就必須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更好的品牌印象,就像是當年英特爾喊出「Intel Inside︵內建英特爾處理器︶」口號,如今,聯發科也積極創造「MTK inside(內建聯發科晶片︶」的形象。

蔡明介大膽找來兩位瑞典行銷大將||羅德尼斯與出任聯發科全球行銷通訊總經理的皮爾森(Patrik Persson),目的就在於希望複製瑞典平價時尚服飾品牌H&M的成功經驗,快速拉開與展訊等競爭者的差距,讓聯發科的產品線可以從手機晶片,再延伸到平板電腦、電視、智慧車等物聯網領域,串聯成﹁MTK Inside﹂的數位家庭平台。

這些年,聯發科能夠在高通的專利壟斷下快速成長,最主要還是在於亞洲市場的崛起,當時歐美大廠主宰中國手機市場,卻有一些中國手機業者希望擺脫歐美大廠的桎梏。這些廠商本身規模小,也沒有技術基礎,無法取得像德州儀器︵TI︶這種國際大廠的青睞,即使取得手機晶片的供貨,但手機市場變化快速,這些業者如果無法迅速解決技術問題,也無法在瞬息萬變的手機市場中取得優勢。

聯發科迅速切入這個國際大廠無暇照顧到的市場,除了手機晶片的品質及價格都有競爭力外,更整合各種影音多媒體功能、軟體操作介面等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還派出工程師直接到客戶端協助解決技術問題,讓這些手機廠商能夠快速出貨並取得商機。那時許多聯發科的客戶都說,「遇到問題時,打電話給德儀或高通的工程師,最快兩周才會來;但聯發科的工程師隨時都在待命,一通電話立刻幫你解決問題。」在好產品搭配好服務下,聯發科的客戶遍及全中國,囊括中國手機品牌市場七、八成市占率,從2G時代的主力客戶天宇朗通,到3G的「小中華酷聯(小米、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客戶也從山寨機變為白牌機,到如今成為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大廠。

此外,聯發科更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裡,明顯區隔出一百美元到八百美元的中低階市場,聯發科就聚焦在這些中低階市場,用成本競爭力與服務實力,硬是從高通手上搶下市占率。

蔡明介認為,二○三○年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將達五十億人,其中超過三十億人口來自亞洲,這種「超級中端市場」的崛起,將擴大涵蓋至八成的消費者,也是聯發科未來發展的最大機會。

聯發科從手機核心晶片出發,將各種功能整合進一顆SOC(系統整合晶片),維持晶片價格競爭力,逼得產品線齊全、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在今年六月黯然宣布退出手機晶片市場,這是聯發科的強項,也是高通至今仍有待加強的地方。

其實,聯發科藉著整合能力的成功模式,與英特爾過去的成功模式有些類似,英特爾從微處理器的核心逐步往外擴充,將影響力擴大至晶片組、記憶體等周邊產品,建立了英特爾三十年市占率不曾低過八成、無競爭者能撼動的PC霸權。

升級打規格制定戰

想追上高通、英特爾 標準制定是關鍵一直以來,高通與英特爾打的都是專利規格戰,像高通在3G、4G領域裡,布下天羅地網的各項專利,讓各家手機品牌業者都必須支付大筆權利金給高通,即使聯發科的客戶也不例外,讓高通得以坐收行動晶片市場崛起的最大利益。

如今,全球5G標準尚未定案,專利布局戰還沒開始,聯發科要搶占的位置,是在五年後才可能開台的5G,要想追上高通、英特爾,甚至超前,聯發科就必須在下一階段的標準制定上,打出漂亮的一戰。

面對中國業者的猛攻,後進業者不斷往上擠壓,尤其清華紫光與英特爾合組「奧運代表隊」,而華為集團旗下的海思也展開國際化布局,就是為了打造「中國芯」。在推動﹁民族工業﹂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對外商展開一連串反壟斷等調查,甚至限制對外商產品的採購,從微軟、IBM到高通,都感受相當大的壓力,聯發科一定也會有壓力。

但許多業界人士認為,聯發科逐步完成國際化後,面對清華紫光與英特爾的結盟,短期內不用太擔心會對聯發科造成影響,多家外資券商也分析,認為未來十二至十八個月,聯發科還不需為此擔憂,但未來如何往更高階市場走,並拉到與高通、英特爾同一層級來競爭,才是蔡明介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擴大品牌價值 拉開與對手差距 —— 聯發科大事紀

2010/10

聯發科原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徐至強離職,展訊快速提高市占率,蔡明介承認企業失去原來的創新與創業精神,親自跳下來帶領團隊。

2012/07

聯發科營運策略主管袁帝文及資深工程師鄭國忠離職,後來加入競爭對手,引發後續聯發科發動商業間諜案控訴。

2012/12

聯發科陸續自IBM、高通等公司延攬各方人才,宣布任命高通資深產品行銷副總Johan Lodenius為公司首席行銷長。

2013/10

美國求職網站 Glassdoor 統計,聯發科資深工程師平均年薪可達新台幣248 萬元,為全台最高,超越台積電的新台幣167萬元。

2013/12

聯發科主力客戶小中華酷聯(小米、中興、華為、酷派、聯想),躋身全球手機品牌前十強。

2014/02

重新打造聯發科企業標識,主推MTK inside。並首度宣布要推出3G八核心晶片,高通從質疑到後來也考慮跟進。

2014/09

發表創意實驗室計畫,加速穿戴式與物聯網設備開發,並與谷歌合作打造「Android One」手機平台,切入印度市場。

於聖地牙哥設立美國第五個研發據點。

聯發科後有追兵

── 高通、聯發科、展訊比較公司名稱 市占率(%) 2013年

全年營收(億元) 市值

(億元) 產品線

高 通 66 7532 38068.7 CDMA/WCDM

等通訊晶片

聯發科 15 1360 7320.9 通訊晶片

數位電視晶片

消費性電子晶片

光儲存晶片

網通晶片

展 訊 5 324 1367.9 通訊晶片

數位電視晶片

註:以美元兌新台幣匯率30.29計算 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