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it爆身形唔似70歲健身婆婆學舉重回春

1 : GS(14)@2017-03-22 00:47:10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熱愛健身的婆婆雖然一把年紀但仍寶刀未老,年輕外貌加上結實肌肉,實在很難讓人猜中她的年紀。70歲的希爾伯特(Peggy Hilbert)是私人健身教練兼有氧健身操導師,活力十足的她全靠多年來訓練有功。希爾伯特一直熱愛健身,20至30多歲時有跑步習慣,但其實到她50多歲開始舉重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希爾伯特表示:「這(舉重)對我身體帶來如此重大改變。2001年我開始參加健身比賽,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勝出大部份比賽。」希爾伯特在教授學生同時亦不忘鍛鍊,她每周兩次找私人健身教練訓練,又隔日散步。舉重時不費吹灰之力的秘訣,亦在於一日吃六餐,當中包括兩杯蛋白奶昔。希爾伯特的朋友大多數都較她年輕近20年,她說:「我保持年青,因為我思想年青,而且追上今時今日的音樂、新聞及運動。」雖然三年前她丈夫離世,她仍要活得精彩和保持活力,她說:「在你年紀漸長時,保持健美及健康至為重要,好等你變老時可維持獨立及快樂……當我告訴年輕人及較年長的人我年紀多大,他們都目瞪口呆及感到震驚-這令我感到自己在世界之巔。」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1/199653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04

聯航拒照顧94歲婆婆被逼商務降經濟位

1 : GS(14)@2017-04-15 23:27:46

美國聯合航空強拖乘客落機一事曝光後,公司苛待乘客的醜聞越揭越多。一名94歲菲律賓裔殘障婆婆,原本獲孝順兒孫買了一張商務位機票飛長途機,但家人指控職員變相強迫婆婆「降級」,長達16小時坐在經濟客位上,令婆婆的痛症加劇。事發在2月,當時乖孫女阿圭勒(Marianne Santos Aguilar)在社交網訴苦,稱婆婆奧基薩(Paz Orquiza)到美國洛杉磯探親後,便要飛回澳洲墨爾本。婆婆身患多重殘疾,包括嚴重關節炎、頸部骨骼結構退化,要長時間臥床,她的家人合資逾3,500美元(2.7萬港元),為婆婆買了聯合航空商務位,希望她在長途旅程中可以坐得舒適一點。阿圭勒稱婆婆的去程非常舒適,職員亦會讓婆婆坐在經濟艙同行的女兒露絲(Rose)到商務艙幫忙,例如是幫婆婆打開餐盒或是調較座位等。不過,回程一趟卻讓婆婆如坐針氈,職員除了拒絕讓露絲間中到商務艙打點外,亦拒絕協助婆婆。當下她們一家只獲兩個選擇,一是將婆婆移去經濟艙好讓露絲服侍婆婆,一是兩人改乘下一班機,要露絲買一張商務位機票。兩人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將婆婆「降級」到經濟位,婆婆受到職員苛待後不禁落淚,忍受長達16小時的痛楚,抵達澳洲後雙腳腫脹全身疼痛。阿圭勒一家非常傷心,直言這趟痛苦的回程,「毀掉了一次美好的家族聚會」,她們事後向聯航投訴,最終僅獲500美元(3,900港元)旅行券,以及退款800美元(6,240港元),她希望航空公司不要再歧視殘疾人士及長者。英國《每日鏡報》/Rachfe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5/1999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30

【老而彌in】日本髮型師操刀 71歲婆婆即變型女

1 : GS(14)@2017-05-07 15:31:30

Kantaro San覺得Jenny原本的中分髮型太普通,於是提議剪空氣感的層次髮型。



呢個年代唔止後生仔,連銀髮族都跟上潮流,看看時裝界甚有名氣的Iris Apfel和時尚blogger Lyn Slater,真是分分鐘型過我同你,着得潮都未夠,連個髮型都要緊貼潮流先得。這次我們找來71歲的江妙玲(Jenny)客串做模特兒,一試日本髮型師Kantaro san的手勢,一於在母親節前來個大改造,等各位考順仔女參考一下,不用每次母親節也例牌飲茶和送花。



剪髮前,平日也貪靚的Jenny也有染髮的習慣,留着中間分界髮型也有一段日子。

剪髮後,先剪短瀏海看上去精神又年輕,兩邊不平衡感覺更型格。

後面剪得輕薄點更可營造空氣感,立時清爽得多!

場地提供:HOW記者:畢慧婷攝影:許先煜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07/200130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20

【動畫】車禍瞬間推開老伴婆婆犧牲自己救丈夫

1 : GS(14)@2017-05-13 02:04:06

一對相互扶持了半個世紀的老夫妻,終因一場車禍,瞬間陰陽永隔。周日(7日)凌晨4時,江西臨川80歲老伯萬祿春和老妻在過馬路時,一輛電單車突然快速駛來,就在快撞上兩人時,老妻突然伸手將走在前方的萬伯推開,自己則被撞飛至10米外,最終因傷重不治。閉路電視拍下了這令人感動且感傷的一幕。警方說,當時老伯挑了一擔菜,婆婆走在後面,事故發生瞬間,婆婆把老伯推開,自己被電單車撞倒,經搶救無效。據了解,不幸身亡的婆婆74歲,姓曾,萬伯則在事故中毫髮無傷。據萬伯的兒子說,12日就是老父80歲大壽,母親一直在張羅辦壽的事宜,沒想到卻突然發生這樣的意外。萬伯憶述,那輛車撞過來,他摔倒了,坐到原本挑着的菜籃子裏面,他起來後,跑到被撞飛的老妻身旁,看到她流着血,不清醒,便不停呼喊她,又拍打她的身體,但她卻沒有動。他趕緊叫路過的電單車騎士打電話叫救護車來。萬伯說,他們結婚50多年,平時感情非常好,一直沒有吵過架,更不要說打架。「不管走哪裏,我去哪裏,她就跟我去哪裏,從來不離開我」,他悲傷地說:「就是她推我,她去了一條命,保了我一條命,有甚麼辦法呢?」據報道,肇事電單車駕駛者在事故中受了輕傷,事後被帶到交警大隊接受調查。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當中。看看新聞/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1/200180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07

【fashion icon in town】95歲潮婆婆:護膚只用保濕

1 : GS(14)@2017-05-14 10:51:53

L其蹤影。今次她在Landmark舉辦展覽,一共展出六套衣飾。Iris她直言想到玉石市場行逛,在港的這幾天,礙於需要接受多個訪問和出席分享會,所以並未曾離開過Landmark,期望能在明天能遊歷一番。而受訪期間,Iris亦未曾吃早餐已經與一眾傳媒見面,真的不得不佩服她異於常人的精力和深深體驗到她的時間有多緊湊。



好多人應該感到好奇對她為什麼戴那麼大的眼鏡,和喜歡戴如此巨型的飾物。她就說這樣大的眼鏡能夠看得清楚大家而且感到十分有趣,自己亦十分滿意其造型。她同時亦喜歡戴巨型誇張的飾物,對她來說一點也不感到沉重而且十分舒適,她直言不會戴任何令自己不舒適的東西在身上,若然感覺不好,你便會很不自在和看來十分愚蠢。是次展覽更展出她八套的私人珍藏,有希趣的不妨前來觀賞。而當中更與本地的設計師一起合作推出飾物,如她所說,一起支持年輕人。



展覽詳情:
Wisdom of individuality時間:5月12日至21日地點:中環置地廣場中庭記者:陳煥欣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4/20020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01

【慕思口感】無啖好食喊濕飯碗 婆婆試肉菜軟餐:食得好有滿足感

1 : GS(14)@2017-06-18 11:19:12

細心的李安華(Grace)見媽媽Margret近年受到牙肉萎縮問題困擾,特地為她訂購軟餐。



聖雅各福群會剛推出八款家居即食軟餐「盛饌」,有魚又有菜,口感似慕思,適合有咀嚼和吞嚥困難的長者,只需解凍後用中火蒸25分鐘即可食用,有試過味的老友記勁讚軟餐好味,令她再次享受到吃的樂趣。首批推出的「盛饌」軟餐除了有素食,如甘筍、紹菜、白菜和豆腐,還有雞肉、豬肉、魚柳及牛肉,廚師把食物煮熟和攪成幼滑糊狀後封口,再以速凍方法處理,沒有添加防腐劑都可儲存六個月。



八十多歲的李陳寶珍(Margret)牙齒差不多全部脫落,加上牙肉不斷萎縮,已經有五、六年沒有吃肉。「第一次試食時真的感到很驚訝,怎麼可以做到嬰兒食物般軟滑?」她最期待試牛肉軟餐,「真的有牛肉味,加點白汁,再配上甘筍,顏色配搭美得讓人想快點吃。」向來嗜食的她說以後都不用擔心無啖好食,皆因牙肉退化問題一直困擾她。女兒李安華(Grace)說媽媽以前的食量極少,「要剪碎食物,又要花時間咀嚼,花一個小時才吃得幾啖。」婆婆分享:「看着先生開心享受美食,我忍不住哭,眼淚滴在米飯中,沒心機吃。」軟餐色香味俱全,令Margret婆婆胃口也好了,「現在見吃完飯後仍有軟餐剩,不如再多吃點飯吧,吃得很開心。」從婆婆的笑容可見其滿足感。



「盛饌」軟餐保留食物原本營養,也加入適當的纖維素。

只需解凍後用中火蒸25分鐘就可食用。

聖雅各福群會營養師關建慧(Joyce)建議長者每餐一肉一菜,再配稀粥或白飯。

聖雅各福群會營養師關建慧(Joyce)說一般長者每餐需要至少二兩肉和半碗菜,「選用軟餐的長者可每餐一肉一菜,再配爛飯或者稀粥已有足夠營養。」蔬菜的纖維被打碎,營養價值不會減少嗎?Grace說蛋白質和纖維均不會減少,「我們也考慮到每個軟餐只有約100克,所以加入了適當食用蛋白粉和纖維粉等營養素。」她又說老人家普遍有便秘問題,額外的水溶性纖維也幫助通便。軟餐推出個多月,聖雅各福群會已售出過千盒,更計劃於第二階段推出更多口味,如菜心和甘薯,讓老友記更有口福。



製作團隊以工業用攪拌機把食材打至軟滑糊狀,有咀嚼和吞嚥困難的長者都可以進食。

現有雞肉、豬肉、魚柳、牛肉、甘筍、紹菜、白菜和豆腐八款口味,而菜心和甘薯將會在第二階段推出。

「盛饌」精緻軟餐價格:肉類每款$27、菜類每款$22、套餐(一菜一肉)$40記者:列淑華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8/20059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96

【婆婆小蘭】75歲時裝設計師:想開間舖頭仔

1 : GS(14)@2017-06-22 08:03:58

小蘭平日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



「最緊要簡單舒服。」這句話在訪問中出現得最繁密的一句,嘹亮的笑聲更此起彼落。



年屆75歲的小蘭,孩提時代在內地已經幫媽媽用手縫製衣服,23歲時更一夫當關開始度身訂做衣服的服務。她擅長做中國傳統服飾,好像是唐裝、中山裝、平裝和西裝等等。80年代才來港生活,並在製衣廠工作,那時才學懂如何操作衣車,有時候更會獲得一些布碎,便用作縫製衣服。退休後,小蘭對於做衣服的熱誠並無減退,有時從街訪或布店老闆獲贈布料。有一次她收到麻質布,便製作成布袋,定價100元。女兒將製成品上載至社交平台,怎料反應熱烈,收到15張定單,簡直就是超額應購。有一位客人認為定價應該更高才合理,出150元購買。三年前,機緣下女兒在西九搞地攤活動,遂邀請小蘭一起擺地攤,當時售賣鴨仔袋和帽子,銷情不錯。後來更兼售衣服,亦開始了替客人度身訂做的服務,2014年正式成立「小蘭訂造」。



鴨仔袋是一開始在擺檔的產品,銷情十分熱烈,售80元。

小蘭做帽子十分有心思,做的都是雙面,可以說是一頂帽兩個款,售100元。

最受歡迎的款式,當然是日式道袍,這個款式是女兒讓小蘭看,但小蘭一看就感到闊袍大袖太「論盡」,便添加自己的元素,收窄袖子,並參考漁民的衣着改裝而成。在2015年底,獲邀參加深水埗棚仔時裝周的「棚仔花生騷之似水流年」設計而成的。客人對於小蘭做的衣服讚口不絕,自己亦很滿足。「最大樂趣是做的衫褲有人要,有人欣賞有人買,個個穿上去好開心。」或者你會認為客人有感於小蘭是老人家,才更擁護她的作品,不過若穿上小蘭的做的衣服,就會消除心中的疑慮。事實上,小蘭從買布的一刻,心中已盤算哪塊布應該做哪個款式。她十分着重布料,夏天一定用涼爽的物料,如棉和麻,若着她用不吸汗的質料做衣服,她會疑不猶豫地拒絕。而且並非你叫她做,她就聽你的,她會視乎客人的身材去訂做,好像是肥胖人士就不太適合穿旗袍款的裙子。小蘭會建議做A字裙,因為較貼身,不會突顯下身擁腫的問題。如小蘭所說「我不會聽你咁樣講,咁樣做。你着一件衫舒服就可以,不要理太多,顏色和款式襯到你就可以了。」所以小蘭在訪問中一而再地強調衣服最重要是舒服簡單,以及懂得配搭,外表反而是其次。



日式道袍和連身裙子都是熱賣的款式,可見袍子的袋口都是向下斜,不致東西容易跌出,而底部加深了,可以容納較多東西又不會漲起。連身裙子定價為200元,日式道袍300元不等,需視乎質料和客人要求而定。

小蘭的家亦成為小小商店,讓客人預約到訪購買。

如此多客人欣賞小蘭,主要是細心和做事從不馬虎,也絕不會為了一樁生意而hea畀意見。小蘭不但擁有多年的做衣經驗,基本上甚麼款式也難不到她,有些客人只是拍一張照,小蘭亦輕易做出該款式更會改良當中的細節讓客人方便活動。或許你會覺得做一件衣服很容易,做一件好的衣服,首選當然是好的質料。不過設計手藝才是最值錢的部份,小蘭的衣服絕不能以現時的所謂小店推出的「自家款」相提並論,他們自以為將流行的款式抄襲再找人縫製,就是懂設計。其實好的設計,離不開的是改善人的生活。不用多說,小蘭已用行動證明了一切。說到底,你能否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而且仍懷着當初的熱忱嗎?記者:陳煥欣攝影:蕭志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0/200615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82

60年前遭棒打鴛鴦香港8旬婆婆上網尋失聯舊情人

1 : GS(14)@2017-06-25 10:11:16

老一輩生於動盪年代,做很多事都是迫不得已,結果留下遺憾。一位香港婆婆已屆85歲高齡,還兒孫滿堂,但對60多年前未能成眷?的一位「想見最後一面」的舊情人仍念念不忘。她的孫女從小聽嫲嫲遺憾的愛情故事,決定在網上幫她尋找一甲子前的男友。她表示,嫲嫲認為這位爺爺已經成了美國華僑,因此希望將尋人訊息發佈至美國華人圈。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很多人在網上尋人,例如最近華裔女生余嘉珏(Joceline Yu)透過Twitter想尋找4年前在三藩市航班上有過一面之緣的「男神」,引起全球熱話。而85歲的黃君萍婆婆,則想在Facebook,尋回一位60年前沒有開花結果的舊情人。尋人帖內容道:「這件事幾十年來都藏在我心內,無時無刻壓在我心頭上,好比一塊大石,本來打算就此受苦一生……」內文還提到,這封帖是寫給一位名叫「余嘉華」的先生看,表示當年「我突然離開你,乃不是自願,而是被逼的。」婆婆希望能親自向舊情人解釋,當年沒有隨他到美國結婚,是因為跟他交往後,被另一位有黑道背景男士追求,對方蠻橫不讓她與男友繼續保持聯絡。這位黑道男士後來成為她的丈夫,現已離世。婆婆表示,出於保護的心情才沒再找舊情人。她表示,只是很想對余先生親自解釋這一切。「希望你有個幸福家庭,兒孫滿堂。」還附上一幀二人拍拖時的舊照。黃婆婆的孫女,在大學主修翻譯系的蘇小姐向《蘋果》解釋,爺爺已離世多年,這封信更是由嫲嫲本人親撰,由她協助網上尋人。蘇小姐細個時聽嫲嫲講相中人「華哥」的往事無數次,知道嫲嫲當年在香港的工廠認識「華哥」後拍拖幾個月,但最後沒跟他到美國結婚,嫁了給爺爺,但都不以為然。近年,嫲嫲聽力衰退,要配戴助聽器,惟教識她用Whatsapp溝通後,發現她字裡行間流露未放低此事,令這位孫女想幫她一圓一甲子的心願。「我想嫲嫲不是那種很『情愛』的掛念,而是視華哥作一位舊朋友,想解釋當年為何不辭而別。」黃婆婆的執著,在家中沒得到兒子的諒解,但兩嫲孫感情要好,「其實我也覺得希望很微,即使找到也不知道能否帶嫲嫲到美國這麼遠,但值得一試。」她表示,這封「尋人?事」,本來曾刊登於Facebook「香港人Secrets」的群組上,得到很多祝福,但就沒收到進一步的消息,故她希望在美國的華人圈作最後的嘗試。黃婆婆尋人全文:「余嘉華(鄉名:余X?)先生你好,六十多年沒見,希望你有個幸福家庭,兒孫滿堂,我真心祝福你。數十年前,我突然離開你,乃不是自願,而是被逼的。已死去的黑社會丈夫威脅我離開你,否則就殺死你全家還有淋我鏹水,這事又可怕又殘忍,我當時心痛。我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在香港無親無故,當時社會環境非常困難,工業淡薄,人人只為自己,沒人關心我,我真是走投無路,無可奈何,含着眼淚離開你。我為了你全家生命不被他人傷害,我決定犧牲自己一生幸福。我所講一切都是真事,希望你原諒我,知道我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這件事情幾十年來都藏在我心內,無時無刻壓在我心頭上,好比一塊大石,本來打算就此受苦一生,幸好我有親人知道我的往事,提議上網尋人,希望能找到我想見最後一面的人,解釋這件事,我就能放下心頭大石。不知你現在身處香港,還是當時你邀請我前往結婚的美國。可能的話,希望相約見面。現在附上相片,希望你認得,請在此帖留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3/200662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93

69歲花姨 熱褲襲港鐵自比時尚婆婆

1 : GS(14)@2017-07-01 10:29:22

【似足大媽】■宮雪花日前頭戴數朵紅花、穿上熱褲配四個骨白襪襯涼鞋,現身荔枝角港鐵站。讀者提供圖片



【爆相爆片】宮雪花早於95年以47歲之高齡參選亞洲小姐,成功殺入決賽,兼奪取第5名,成為亞視傳奇。雖然花姨今年已經69歲,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但她依然活躍於娛樂圈,除了穿梭中港兩地工作,又兼顧畫畫拍賣外,也醉心於PS(修圖)並分享到社交網,保持一定的曝光率,故讀者羅小姐日前在港鐵站一眼便認出花姨,事實上花姨當時的打扮,也實在太吸引人眼球。



【養眼金袋】■帶着金色袋及乾衣店大膠袋的花姨,在車廂內十分吸睛。讀者提供圖片

■花姨於95年以47歲之高齡參選亞姐。資料圖片

■95歲的Iris Apfel被封為時尚婆婆。


「塊面化到好白」

羅小姐透過本報「爆相爆片」提供了兩張照片,目擊花姨頭戴數朵拳頭般大的粉紅色系列頭飾花、身穿貼身白色T恤、超短熱褲及腳踏四個骨白襪襯涼鞋,一身打扮十足妙齡少女,她當日下午獨自一人在荔枝角站準備入閘,羅小姐說﹕「一眼就認到係宮雪花,見佢塊面化到好白,同平時PS過啲圖個樣差勁遠,而佢pat pat露咗少少出嚟,有一條好深嘅痕。」花姨雖然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因揹着一個金色大袋,手上又拿着一個乾衣店的大膠袋,所以入閘時也顯得有點狼狽,幸好入到車廂內有位坐。


「我係跟上潮流」

花姨昨日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滔滔不絕地說:「希望多啲寫我正面經歷,可以畀到大家知道呢個歲數嘅人,都會去讀兩個碩士,跟住去讀博士。」她又重申時裝和年紀不應該劃定一條界線:「好似嗰位時尚婆婆Iris Apfel都95歲,大家都贊同佢,我覺得中國人都應該要越嚟越年輕,T恤好似今年流行,證明我係跟上潮流,唔係因為年紀問題,年紀大咗更加要多學習,各方面都唔好同時代脫節。」採訪:嵐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28/200706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56

【唱出歷史】婆婆少女時代的山歌 拍片記錄水口村好聲音

1 : GS(14)@2017-08-06 11:41:19

「升字」是水口其中一種獨特文化,池婆婆(左)三名兒子結婚後,另起名字掛在家中東邊牆上,她和幼女陳鳳明住在水口。



「呢!」鏗鏘的一個字,概括了大部份城市人對山歌的認知,然後?乜都唱唔出了,說來有點慚愧。其實香港都有山歌,隱藏於大嶼山掘蜆勝地水口。非牟利網上媒體「城市日記」及紀錄片導演陳浩倫,「掘」出「水口好聲音」──被遺忘已久的圍頭話及山歌,並把居民的故事及歌聲拍成紀錄片《水口婆婆的山歌》,最近公開放映。



「我把聲唔得啦,依家無樣得!失禮街坊!」89歲的池娣婆婆是紀錄片主角之一,她謙虛地慨嘆,卻聲如洪鐘,唸出少女時代「聽聽吓就識」的山歌,「歌仔好唱起頭難,胡椒好食種唔生,朝朝擔水淋花蕊,十條花蕊無條生。」女兒陳鳳明鼓勵她:「阿媽呀,以前山歌係咪有音韻?你試吓哼個原裝版畀我聽呀?」池婆婆認真又努力地唱,看着她十多年前表演山歌的嘉許狀,不難想像她的少女時代實為唱得之人。



池婆婆家門位於嶼南道當眼處,如果經過問路,記住跟她打招呼。

前往水口泥灘掘蜆,謹記放過細蜆。

明姐錄下池婆婆唸山歌的聲帶,繙譯山歌歌詞,「上高山麓一竇蕉」可能表示水口的山頭曾經種了很多蕉。

水口山歌題材廣泛,圍繞生活點滴、喜慶儀式等。看着池婆婆母女的家,牆上有一些紅底大字,原來這是水口男居民的成人禮──「升字」。他們結婚後,便根據族譜另外起名,代表成年,寫好名字後便掛在家中東邊,解釋後池婆婆又唸着升字歌曲,「西邊嗰個唔成字,東邊嗰個就成人。」由於山歌混合白話及圍頭話,繙繹工作相對困難,除了女兒明姐協助,製作單位亦尋找學者幫忙。有首山歌用不同雀鳥比喻不同月份,例如十月的雀鳥「屎忽無毛失禮人」,其外形描述十分生動有趣。製作單位尋找香港觀鳥會,從婆婆唱的歌推測雀鳥品種名稱及習性繙譯,有些品種可能今時今日已絕種。



水口村有三百多年歷史,約有二百多名村民,約有170位是原居民,主要姓池、陳及馮。池婆婆廿多歲跟同是原居民的陳壽結婚,育有九名子女,明姐排行最小。池婆婆為養大子女,刻苦耐勞,耕田、當家傭、又曾於興建石壁水塘時當短期泥工,擔得抬得,含辛茹苦,「家家人都係咁,捱到依家長壽,子女好彩聽話,否則有頸無繩吊。」明姐於水口土生土長,長大後在市區讀書及工作,之前因照顧家人回到水口居住,她覺得水口是自己的家,很有歸屬感。「我本來不太在意唱山歌及圍頭話文化,只因母親年長,想錄下她的聲音,留下回憶,這次紀錄片製作,啟發我對本土文化的反思。」提及水口近年轉變,池婆婆二話不說道:「多咗人掘蜆同問路囉,問路最好有禮貌叫聲婆婆先,入屋叫人,入廟拜神嘛。」水口泥灘生態價值高,被劃為海岸保護區,除蜆類多,亦是馬蹄蟹的棲息地。遊人越來越多,明姐看見越來越多人亂拋垃圾,擔心生態受破壞,此外,她認為不應帶走太細的蜆。



陳浩倫(右)是紀錄片《水口婆婆的山歌》導演,主角之一的池婆婆(左)看畢後謙稱「失禮街坊」,但為當地歷史留下重要紀錄。

馮裕新的爸爸曾是水口村村長,五、六十年代有份跟官員商討大嶼山重要建設,例如石壁水塘及嶼南道,她為爸爸的付出引以為榮。

整個研究計劃及拍攝工作歷時約一年,「城市日記」編輯黎穎詩發現香港每個地方的圍頭話都可能是獨有的,「元朗圍村的圍頭話已跟水口圍頭話不同,想用紀錄片保留獨特的文化。」導演陳浩倫認為拍攝難度不低,「婆婆唔意識到山歌係文化,有保留及承傳價值,唔明我拍嚟做乜,要說服佢哋。」紀錄片除池婆婆母女的故事,更有擅長製作茶果、幼時喪母由外祖母養大的徐德娣婆婆,及自小跟隨水口村長爸爸、跟英國官員開會的馮裕新婆婆。今個周末,大家可來水口看紀錄片,更可參加生態導賞團,多點認識這個世外桃源。「同話水口」日期:8月5日至6日地點:水口鄉公所查詢:城市日記 Urban Diary記者:梁慧琳攝影: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5/20111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