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生活中,孩子病一時半會兒好不了,有些著急的家長最常用的辦法是加量,一片不夠吃兩片,一種藥不行再加幾種,但是這樣的用藥習慣卻有可能帶來難以挽回的悲劇。兒童專屬藥品短缺、兒童用藥面臨的尷尬局面如何才能得到解決。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了《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兒童患病數量占患病人數 的19.3%,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余種,不足2%。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僅10余家。因用藥不當, 我國每年約有3萬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
缺乏專用的兒童藥物,很多醫院的藥師只能把片劑碾成粉狀再分劑量。一些藥片的1/2片、1/4片、1/8片等服用劑量,更是讓孩子的家長無從下手。一位家長說:“小片直徑不到1厘米,怎麽平均分成4份?分偏了怎麽辦?”
而除了兒童專供藥存在較大缺口外,部分家長的安全用藥意識匱乏也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生活中,孩子生病恢複的慢,著急的家長最常用的辦法是加量, 一片不夠吃兩片,一種藥不行再加幾種。為了讓小孩子吃下藥,家長們甚至將藥摻在牛奶、糖水、飲料、粥湯里餵孩子服用;沒有醫生指導,家長們就根據自己或親 友的經驗給孩子用藥等等。
對此專家表示,由於兒童各身體器官發育尚未成熟,肝臟和腎臟對藥物的消化和排泄能力較弱,擅自讓兒童聯合用藥,會加重其肝臟和腎臟功能負擔,甚至導致肝腎中毒。
二胎政策放開與科技消費習慣的養成,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擠進中國,與“本土狼”初創企業一起分食智能玩具這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上周末,葡萄科技向市場推出了一款兒童機器人電腦PaiBot,它在語音交互、笑臉識別拍攝等功能上的突破,將傳統電子玩具概念升級到人工智能階段。聯合創始人、CEO朱偉松在臺上感慨,這是一年多前創建公司第一天就夢想推出的產品,“為孩子做一臺專屬的機器人電腦”。此前,這家上海初創企業的產品思路大多是在圍繞iPad進行一些科技玩具的研發,這次相當於從iPad硬件中解放出來,轉向機器人電腦方向。
另一邊,風靡西方市場的智能玩具品牌WowWee本月中旬高調進入中國,這家上世紀80年代以生產電子狗出名的玩具品牌商這次選擇了中國70後、80後父母作為目標消費群,並一上來就將天貓、京東等電商網站作為主要渠道進行鋪設。而美國兒童平板電腦品牌NABI早在3年前就已經進入中國,但目前並未在實際銷售中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品牌。
除了葡萄科技、小魚在家等兒童智能玩具初創公司,像騰訊、360等大公司也在試水布局這個領域。
而在資本層面上,李開複的創新工場至少在一年前就在篩選智能教育與兒童娛樂領域的投資標的,並在今年8月份領投了位於美國矽谷的一家K12編程玩具機器人初創企業Wonder Workshop,助其落地中國。該公司推出的Dash & Dot機器人是一款以互動遊戲方式指導5-12歲小朋友學習邏輯和編程知識的玩具,美國的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學)教育理念正在慢慢得到中國市場的認可。
但無論資方背景如何,眼下進入中國兒童智能玩具市場的廠商正在呈現出同質化競爭的趨勢。拿目標用戶來說,各家瞄準的基本上都是中產家庭,像葡萄科技、WowWee各自的旗艦產品售價均在大概在兩、三千元,已經超出傳統玩具的價格區間。各家普遍采用的智能芯片、操作系統、語音語義分析、人臉識別、VR、Wi-Fi模塊等技術和硬件產品使得這類智能玩具的成本不可能太低。畢竟靠規模化的硬件去賺錢目前仍是各家可以想象的可行盈利手段。
渠道上也表現出趨同性。像WowWee除了天貓和京東旗艦店外,也在鋪設線下體驗店、Shopping mall、玩具連鎖店等,甚至包括電視購物。這個全渠道的布局策略看起來更像是這位“外來和尚”在對國內渠道進行測試。而葡萄科技也是全渠道鋪設,線上的天貓、京東以及官網,與線下的主題樂園、品牌店、代理商等,線上線下渠道比例在4:6左右。
同質化競爭下,硬件產品背後所聚集的“打包配套”資源將成為廠商競爭突圍的核心因素之一。
“葡萄科技未來走的將是一條生態路線。”葡萄科技COO(首席運營官)林泰君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這個方向。在葡萄科技的業務矩陣布局中,除了硬件產品,還包括圍繞自有IP生產的動畫節目、電影、微信表情包等內容產品、甚至周邊衍生品,以及線上分發商店,線下用於科技展示和教育的門店(下個月將在上海大悅城開第一家店,明年下半年計劃開設20家)、K12教育培訓等。
林泰君的前東家是盛大集團,葡萄科技的這個生態型布局思路依稀能看到當年陳天橋“娛樂帝國”構想的身影;而圍繞IP做內容開發、再“反哺”硬件的做法也和騰訊以互動娛樂IP來驅動智能玩具的思路有些類似。
但一家初創企業一上來就將業務觸角幾乎伸向全領域,這本身在業界就比較罕見,而且自2014年11月成立至今,葡萄科技尚未進行過融資,以創始合夥人的自有資金啟動並維持到今天,三位合夥人的職業背景分別是遊族網絡、英特爾和盛大。但如果想要支撐起一個如此龐大的線上線下兒童娛樂與教育平臺,後期對資金的依賴將會更明顯的顯現出來。據林泰君透露,他們計劃在上市(最早2019年IPO)前只進行1-2輪融資。
浙江省工商局最新一次的抽檢顯示,標稱“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男嬰皮鞋,有害物質鄰苯二甲酸酯超標20多倍。童鞋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可能來自塗層、塑料、印花塗料等。這種物質可能會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也可能會引起兒童性早熟。
據央廣網報道,本次抽檢中,個別童鞋檢出甲醛、鄰苯二甲酸酯超標。如標稱“上海中靈童鞋廠”生產的品牌為“Zhong Ling”,貨號F15202B由“百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貨大樓”經銷的童鞋,甲醛測試值為220.8mg/kg(大號童鞋標準要求甲醛含量≤75 mg/kg)。標稱“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品牌為“YEEHOO”,貨號1014012021162282由 “杭州大廈有限公司”經銷的男嬰皮鞋,經檢測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為2.237%(標準要求鄰苯二甲酸酯含量≤0.1%);另外,本次抽檢服裝類商品有牛仔褲、連衣裙、針織衫、短袖T恤等,合格率是91.7%,明顯高於往年流通領域服裝質量水平,往年合格率在75%左右。不合格服裝商品的問題主要包括:pH值和纖維含量不合格。服裝總體合格率大幅提升,明顯高於往年。
針對本次抽檢發現的甲醛、鄰苯二甲酸酯、鋇含量超標商品,浙江省工商局已專門下發案件重點交辦函,由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立即對相關當事人進行立案查處;並對供貨商進行追查,責令轄區內立即停止銷售同一商標的同一規格型號的商品。同時,對當事人經銷的同一商標但不同規格型號的商品作進一步擴大抽檢,以核實當事人的同類商品是否普遍存在類似問題。省工商局已將抽檢結果通報生產者所在地質監部門。
對其他判定為不合格的商品,依據《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工商部門已責令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對名單中所列不合格商品的經營者,由被抽檢經營者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立案查處。
繼2014年發布成人(18歲及以上)研究成果後,環境保護部9月30日向社會發布兒童(0~17歲)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成果。
成果顯示,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12.7%飲用未經基礎衛生設施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內有石油、石化、煉焦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為了解我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特點,提高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科學性,環保部於“十二五”期間首次組織全國性、大規模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介紹,環境汙染對健康影響不僅與環境汙染物的濃度和毒性有關,還與人的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密切相關。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人體生理特征,如:身高、體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觸空氣、水等環境介質中汙染物的時間、頻率、途徑和方式;三是人居環境中汙染源分布情況;四是人對暴露風險的防範行為。
鄒首民說,本次研究發現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有以下特點:
一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存在明顯的年齡、性別、城鄉和地區差異。以身體特征參數為例,同一年齡段,我國男童身長/身高、體重和皮膚表面積高於女童,城市兒童高於農村,華北、華東和東北總體高於其他地區。
二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與成人存在較大差異。從攝入量看,兒童單位體重呼吸量高於成人,是成人的1~2倍。
三是我國兒童環境暴露行為模式與國外同年齡段兒童存在較大差異。以室外活動時間為例,我國兒童是美國同年齡段兒童的0.8~4.3倍。
四是我國兒童面臨傳統型和現代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雙重壓力。本次調查的兒童中,26.8%暴露於固體燃料做飯或取暖帶來的室內空氣汙染,12.7%飲用未經基礎衛生設施集中處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1公里範圍內有石油、石化、煉焦等環境健康高風險企業,14.6%主要活動場所周邊50米範圍內有交通幹道。
五是我國兒童環境健康風險相關的暴露及防範行為與撫養人的文化程度密切相關。
鄒首民介紹,本次研究從我國30個省(區、市)的55個縣/區、165個鄉鎮/街道和316所學校選取0~17歲兒童共75519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於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進行。樣本人口性別、年齡結構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無統計學差異,具有較好的全國代表性。
據介紹,為保證質量,本次研究制定了統一的質量控制方案,建立了國家、省和縣/區三級質量控制網絡,對各關鍵環節實施嚴格的質量控制,問卷應答率為97.2%,問卷有效率為99.96%,對14%的調查問卷進行抽查,漏項率、邏輯錯誤率和填寫不清率均低於10%;對5‰的身體測量結果進行抽查,複測合格率為96.69%。
鄒首民對記者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身體特征參數和行為模式也會發生變化,環保部將定期組織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研究並更新暴露參數數據庫,開發適用於我國人群的暴露評價模型,制定暴露評價技術方法及標準,並繼續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工作,以提高環境健康風險評價的準確性,為研究制定更加科學的環境對策措施提供依據。
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估計,過去兩年內,歐洲至少有1萬名孤身赴歐的難民兒童在抵達後失蹤。這些存活在政治家、邊境管理局和公眾視線之外的難民兒童被忽視、被遺忘。混亂之中,這些孩子究竟去了哪兒?
男孩占91%
“這些無人陪同的兒童走丟的原因有很多。”“失蹤兒童歐洲”組織秘書長莫拉利斯(Delphine Moralis)表示,“這些兒童中有一部分由他們的父母送出祖國,希望他們能過躲避戰火,擁有更好的生活。有些兒童被走私販強制和父母分開,以更好地控制,有一些則是在混亂中失去了雙親。”
根據“失蹤兒童歐洲”公布數據,去年只身抵達歐洲的難民兒童中男孩占91%,其中51%來自阿富汗。
難民兒童中男女比例以及年齡都在不斷變化。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女孩孤身逃往歐洲,而失蹤難民兒童的最小年齡也在不斷降低。去年首次出現了年僅4歲的失蹤兒童。
這些難民兒童走失之後可能面臨什麽?沒有人真正知道。因為來自敘利亞、阿富汗或者北非的難民兒童如果在希臘或者意大利失蹤,幾乎沒有人會在意,邊境管理局也很少會提交失蹤人口報告。
現在最普遍的擔憂是,走私販會把他們帶到歐洲的難民兒童轉賣給人販子賺錢,而這些被拐賣的兒童可能會被迫從事性交易或被奴役。
“走私販們會壓榨這些難民兒童。”莫拉利斯說,“問題是這些難民兒童通常不會向當地機構尋求幫助,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求助於這些走私販們,這讓他們很容易受傷。”
狠心燒掉指紋
踏上逃難之路時,帕薩雷(Gulwali Passarlay)年僅12歲,他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從阿富汗來到英國。剛和走私販接觸,他就被迫與親哥哥分離,不得不自己掙紮著來到歐洲。
他曾連續步行數天,藏在大貨車上或跳火車,向歐洲前進。在剛抵達土耳其邊境時,他被邊境警察發現,關進一所成人監獄長達2周時間。為了跨越地中海抵達歐洲,大量難民被塞進擁擠的小船,帕薩雷乘坐的那艘船,規定載客量僅為20人,卻塞了足足120人。
“我那艘船中途沈了。”帕薩雷回憶,“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海。當時我完全嚇傻了。我向祈禱說‘我不想死在這里。至少不想死在地中海上,那樣我媽媽就永遠不會知道我是生是死’。”
好在邊境人員沈船後幾分鐘就發現了他們,隨後他們被帶往希臘。帕薩雷被交給當地警察,之後又被轉交給軍方。希臘軍方采集了他的指紋,並且告知他必須在1個月內離開希臘,否則將會被遣返回阿富汗。
當時得到消息哥哥在英國,所以帕薩雷就像成千上百的難民兒童一樣,從難民營消失了。
“我們沿著鐵路線走,這樣那些警察就看不到我們。”他說,“我們非常小心低調。”有些難民兒童為了不被認出,不被遣返,會狠心燒毀自己的指紋,甚至直接把它們全部磨掉。
最終,帕薩雷來到法國加來,他嘗試了數十次都繞不過英國邊檢人員,直到有一天,他藏在一輛裝滿香蕉的大貨車里,成功溜進英國。
經過5年努力,帕薩雷獲得了難民身份。他重新開始上學,考進大學,在去年出版了一本講述他逃難經歷的自傳。
艱苦自尋出路
帕薩雷僅是一個特例,而成千上萬的難民兒童無法像他一樣,不過和帕薩雷一樣的是,他們覺得悄悄離開比留在難民營更有安全感。
在愛爾蘭國立高威大學教授法律的史密斯(Ciara Smyth)在歐盟內政事務委員會稱確實有保護兒童的法律,只是相關法律沒有得到很好地遵守。
“在意大利和希臘等難民熱點地區都設有難民營,應該確認尋求庇護者身份,可惜卻被用作拘留中心。”她表示,當孤身抵達的難民兒童遭遇可怕的對待,他們不會長久地待在難民營,因為環境太惡劣,未來太不確定。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希臘和意大利。
史密斯揭露道,有證據顯示有些歐洲國家會積極勸說難民兒童放棄申請尋求庇護,因為想讓他們自動離開,前往別的國家。
她說:“在前往北歐逃難路線上的許多中轉國家都采取一種‘揮手放行’的政策。他們故意忽視這些孤身逃難的兒童,不登記他們的身份,進而鼓勵他們繼續前進,不要停留在此處。”
只能靠自己
和帕薩雷一樣,很多難民兒童持續前進的主要目的是要尋找親人,但理想和實際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
《都柏林公約》中規定,當難民兒童首次在某個國家登記身份後,當地機構應該幫忙查詢其親人目前的所在地。如果能夠在系統里找到信息,該兒童將被送往親人所在地,並且在那里申請庇護。但是現實中,這種按照公約行事的情況鮮有發生。
按規定,如果難民兒童想在一個國家申請庇護,應有專人幫助其完成申請過程。但史密斯表示,該規定的執行在歐盟各國的參差不齊,有些國家比較健全,另一些國家則極為落後,甚至沒有。
現在,要申請庇護這些難民兒童中大多數都只能靠自己:經歷一系列醫學檢測,以確保他們沒有在年齡上撒謊,接著被反複詢問離開祖國的原因,一遍又一遍地回憶和述說他們逃難路上的艱辛經歷。
“通常情況下,這些兒童可能記不清路上所有的事情了。”史密斯說,“他們很難能做到線性敘事。但是要成功申請避難,必須要提供一個完整的逃難經歷。”
郭長琛200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主修人工智能專業,是國內最早從事人工智能研究開發的一員。
i黑馬訊10月12日消息,KeeKo兒童教育機器人向i黑馬獨家透露,已於日前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盧智資本領投,賽富資本跟投。此前,KeeKo在今年1月獲得賽富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KeeKo創始人兼CEO郭長琛告訴i黑馬,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的技術研發,課程開發和供應鏈完善等方面。
郭長琛200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主修人工智能專業,曾擔任SUN Microsystems亞太區高管,是國內最早從事人工智能研究開發的一員。
在大公司經歷各種大小職位的郭長琛,從一個工程師逐漸演變成一個管理人。2010年,出於要不斷顛覆自己的想法,他離職創業,先後做過企業級通訊、物流SaaS等項目。2014年下半年,看到機器人市場的日漸成熟,郭長琛重回老本行,成立了智童時刻。
智童時刻創始人兼CEO郭長琛(受訪者供圖)
智童時刻主打兒童教育機器人研發,其第一款產品就是KeeKo。之所以從兒童教育領域切入,是因為在郭長琛看來,機器人現在的智力尚未達到成人水平,而它淺層長時互動的特點正好契合兒童需要,在教育場景中非常適用。同時,家庭消費中,針對兒童的購買力非常強,商業模式也相對簡單,能夠為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足夠的後續支撐。
目前,KeeKo的用戶群體更偏向於10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郭長琛認為,在中國國情下10歲以上的孩子教育還是屬於題海、題庫的市場,在這塊做其他類型的在線教育,會非常艱難。而偏向於幼兒園階段,則非常便於實施兒童機器人教育。
在產品特性上,區別於樂高機器人針對10歲以上的小孩可自由拼湊各種模型的做法,考慮到10歲以下的兒童難以自主拼裝和安全性問題,KeeKo機器人在設計上去除棱角,做成了一個完整光滑的機器人,通過運用卡片、觸摸、語音,外設等方式,讓3-10歲幼童進行可視化的機器人編程,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KeeKo也針對老師提供一個可視化的內容編輯系統,老師在里面制定課程如同做PPT,不需要懂人工智能專業知識,就可以編出相關機器人課程,並像插件一樣,將制作的課程教育文件植入機器人內。
同時,KeeKo為教師研發了一款APP,所有的課程流程都集中在上面,教師可通過終端控制幾十臺機器人進行課程教學。
在商業模式上,KeeKo的做法是借助不同地區的經銷商向幼兒園和培訓機構銷售機器人產品與課程,並不直接面向C端用戶。現在KeeKo兒童教育機器人的售價是1萬元/臺,同時KeeKo也會對課程進行更新叠代做系列課程的銷售。郭長琛稱,Keeko機器人在8月份下旬開始正式銷售,一個多月已覆蓋80多所示範幼兒園,完成數百臺銷售。
KeeKo團隊現在共有50多人,以技術開發和課程研發為主。談及人工智能的未來,郭長琛表示,人工智能還是朝陽行業,在5-10年內會迎來發展的高峰。但他也認為,在這個領域創業存在著較強的壁壘,創業者除了要具備資深的從業背景外,還需要找到特定的應用場景,為社會提供實際價值。過去兩年KeeKo在研發上投入了幾千萬元,力爭讓產品基礎更紮實,迎接行業的更多挑戰。
現在網購強大,一些年輕的媽媽、準媽媽們都整日掛在網上,不是海淘奶粉,就是囤積尿不濕,但凡提到給孩子買吃的東西,一定要買標註“兒童”字樣的產品,如兒童醬油、兒童鹽、兒童蜂蜜、兒童奶酪等等,聲稱要充分做到成人與兒童分餐制,認為“兒童食品”一定適合孩子。跟普通食品相比,“兒童食品”往往賣相更“萌”、口感也更甜,因此頗有吸引力。不過,除了噱頭大、價格高,兒童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會更高嗎?
專家提醒,對於3歲以上兒童的食品,我國並未出臺相關食品標準。“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營養均衡,市面上部分兒童食品為追求口感,添加糖、鹽、脂肪和食物添加劑等多吃無益的配料,家長應慎選。”
兒童醬油並非想象中的健康低鈉
貼上“兒童”標簽身價飆升
如今,熊孩子們正餐外的食品費用已成為家庭重要開支之一,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記者采訪發現,超市貨架上有各種兒童食品,包括餅幹糕點、含乳飲料、果汁等,幾乎涵蓋各類食品,以兒童牛奶、奶酪和面條最受歡迎。這些食品絕大多數“價格不菲”,比普通款的貴1~3倍。
超市里某款豬肉青菜餡的“兒童小水餃”,比普通水餃重量少近一半,價格卻高出幾元;“兒童面條”也比普通面條貴10多倍。兒童奶包裝規格雖以100ml~200ml小包裝為主,但價格普遍偏高。一些進口兒童成長牛奶(200ml)售價為6.4元,同規格普通牛奶僅為2.5元/盒,高出2倍。熱賣的“成長奶酪”則比該品牌其他的奶酪貴約50%。
超市里貼上“兒童”標簽的醬油價格也比普通醬油貴不少。普通的瓶裝醬油500毫升售價賣8元,袋裝的價格則約2.5元。而一款專為兒童設計的有機醬油,僅160毫升,售價就超過15元,如果再冠上“有機”、“進口”之名,售價則可能達到30元,身價翻了好幾倍。
兒童醬油比普通醬油還高鈉
高價兒童食品有什麽特別?記者發現,兒童食品往往讓家長聯想到“低鹽”、“無添加劑”、“強化營養”等,但實際上,不少兒童食品的營養成分與普通食品無異。超市里一款“兒童面條”的配料表為面粉、食用鹽,與同款成人面條並無區別。一些兒童水餃聲稱,不添加防腐劑和人工合成色素,但仍含有香辛料、味精、碳酸鈉等食品添加劑。在一款“高鈣”兒童成長奶酪的配料中,含明膠、卡拉膠、刺槐豆膠、乳酸、山梨酸等食品添加劑。
多數人認為“兒童醬油”是低鈉調料,事實上,記者看到一款宣稱“減鹽”、“淡口味”的兒童醬油,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為523毫克/10毫升,同品牌成人醬油的鈉含量為609毫克/10毫升,並無實質性的減少,且原料均為水、大豆、小麥和食用鹽。
在電商平臺,貼上“兒童”標簽的醬油價格平均為普通醬油的2.5倍。營養成分表中,部分兒童醬油的鈉含量竟比普通醬油含量還要高,一些廠商還用障眼法,在標簽上動手腳:乍一看兒童醬油每份中的鈉含量比普通醬油中的鈉含量低很多,但其實,成人醬油的成分是按照一份15毫升算的,而兒童醬油是按照10毫升算的。
我國尚無“兒童食品”標準
針對“兒童食品”的安全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消費警示指出:在我國,除3周歲以下嬰幼兒必需食品外,尚無有關“兒童食品”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即使標註“兒童”字樣或印有兒童頭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標準進行管理。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針對嬰幼兒奶粉、輔食的安全標準,年齡層次覆蓋的是0~3歲。對於3歲以上的兒童,我國目前並未出臺兒童食品標準。對於兒童食品添加劑,目前的標準是成人食品安全量,其添加量並沒有考慮相關兒童身體的安全因素。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差,按照成年人的標準攝入添加劑,無疑給兒童健康帶來了風險。
專家表示,家長們不要被眼花繚亂的“兒童專用”迷了眼,選購時仔細看營養標簽和成分表,並不難判斷其高價是否名副其實。“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營養均衡,比如小孩平日攝入蛋白質較多,那麽在兒童食品上就該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若小孩只吃富含維生素的菜而不吃肉,則應補充蛋白質。”
貪口感高油高糖 謹防調味依賴
除了並未排除添加劑,一些兒童食品為了討孩子歡心,更是“糖油大戶”。例如頗暢銷的兒童牛奶,以“營養”為賣點,價格是普通純牛奶的2倍多。然而有檢測結果發現,市場上3款兒童牛奶與純牛奶相比,均呈現“低蛋白質、高蔗糖”的特點。記者在“兒童牛奶”成分表中發現,用料最多的原料是生牛乳,之後連續3個成分都是各種糖和甜味劑,甜味和糖分遠遠大於普通奶。一些兒童牛奶還有檸檬酸鈉、阿斯巴甜、黃原膠、食用香精等食物添加劑。某款兒童乳酸牛奶碳水化合物單位含量達10g/100ml,幾乎與可口可樂10.6g/100ml的含量持平。
一些號稱高纖維的兒童餅幹,可能為了改善粗糙口感而多加油脂;造型可愛的兒童包子只是比普通包子多了煉乳、可可粉及羥丙基二澱粉膦酸酯(增稠劑)。專家表示,兒童概念食品往往添加一些適合兒童味覺喜好的味道,但通過調味來增加兒童食欲,只會讓孩子對調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博士範誌紅提醒,經常讓孩子飲用甜飲料很不健康,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風險,還會增加齲齒危險、影響骨骼健康。“市面上部分兒童食品為追求口感,添加糖、鹽、脂肪和食物添加劑等多吃無益的配料,家長們最好謹慎選擇。”
看配料表選食物最靠譜
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含量最高的原料,按照排位順序,含量依次遞減。盡量選擇前幾位是天然原材料(如面粉、牛奶、雞蛋、水果),而不是添加劑在前面的深加工食品。警惕配料表特別長的,通常是添加劑種類比較多的。
主要營養物含量:
碳水化合物:盡量選擇數值低的。現在的營養成分表中沒有專門標明糖含量,都統一包含在碳水化合物中。
鈉:含量越低越好,建議不超過300mg/100g。
反式脂肪酸:很多食物聲稱“絕對不含反式脂肪”,食品營養成分表中通常會標註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為0,但不代表沒有。因為含量小於0.3%,是可以標註為0的。建議看一下配料表,如果里面有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植脂末、起酥油、代可可脂等這些成分,建議還是少選為好。
晨悅生活欄目的互動時間為每周一至周四早上8:00~9:00,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以下為第一財經App上網友與記者的精彩互動
問:最近想給孩子補鈣,聽說奶酪含鈣量非常高,於是到市面上看了下,發現有很多種“兒童奶酪”出售,該怎麽選?
答:跟所有3歲以上的兒童食品一樣,兒童奶酪也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我們只能根據奶酪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同時考慮兒童生長大於特點和營養需求來判斷“兒童奶酪”是否適合兒童吃。奶酪是高度濃縮的奶制品,其鈣和蛋白質的含量相當豐富,相當於牛奶的9~10倍左右。可是對於奶酪生產過程中用到的大量鹽,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鹽攝入量過多會增加其腎臟代謝負擔。所以我們需要盡量選擇含鈣量高而含鈉(鹽)量低的品種,才能保證在攝取足量鈣的情況下不至於攝入過多的鈉(鹽)。這就需要家長在購買奶酪是註意比較其配料表上的鈣和鈉含量,默默計算出究竟哪種奶酪高鈣低鈉。
問:可不可以不用管什麽兒童食品,直接給兒童吃成人一樣的食品?
答:雖然我國目前對兒童食品尚未出臺標準,但不代表家長可以不區分兒童食品跟成人食品。業內人士表示,關於兒童食品,我國目前只有對0~3歲以內的兒童設立食品標準,3~14歲之間的兒童,其食品生產標準是與成年人一樣的,均是按照60公斤的成人體重去制定。但兒童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排解能力較差,這無疑就給兒童的健康帶來了風險。因此家長需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謹慎挑選適合自己孩子的食品。
問:面對市場上各種貼著“兒童食品”標簽的食品,我該如何選擇?
答:兒童食品就是針對孩子成長的需求,一個是減少添加劑,保障安全;另一個就是會加一些特殊的營養成分。”對於“兒童食品”的定義,超市銷售人員表示並無明文規定,主要還是要看食品廠家的標註,而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好就是看原料表、營養成分表。業內專家認為,從理性角度來說,與其花大價錢買所謂兒童食品,或者補充各種營養素,不如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
問:既然標註“兒童食品”的產品可能是個概念也無國家標準,那麽該如何給孩子挑選食品呢?
答:有關專家認為,為孩子購買食品要做到6個“關註”,一是關註購買地點,不要在路邊小攤點購買食品。二是關註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不要購買“三無”產品。三是關註食品配方和功能,即食品的適齡性。四是關註加工方式。有些產品包裝袋中填充的是壓縮空氣,這會對產品的口感、保質期等產生影響。可選擇包裝袋上標註有“充裝氮氣”的字樣的產品。五是關註產品包裝質量和贈品。許多企業在食品包裝袋里加裝卡通卡片、玩具等贈品。這些贈品大多體積比較小,容易讓幼小的孩子當作食品吞下。六是關註食品顏色和香味。雖然適量食用色素對身體並無危害,但是對於孩子來講顏色越清淡越好。同時,父母們應該了解產品包裝上標明的種種口味,如草莓、香蕉等很可能都是化學調味,並非天然物質哦。
問:我家孩子今年上幼兒園,學校門口有很多食品攤販,每次放學寶寶都嚷著要買,我該如何引導我的孩子不要亂買東西吃?
答:首先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念。家長和學校都要對兒童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少年兒童的食品安全意識。其次,家長在選擇兒童食品時,應盡量遠離色彩過於鮮艷的產品,以減少孩子食用含添加劑的食品,多吃新鮮天然、保質期較短、口味色澤樸素的食品。同時,教育孩子還要少吃零食,即便要吃,最好也要在正餐兩小時後,並且要有選擇的吃。比如,可以給孩子吃一些新鮮水果、營養價值高的堅果等,盡量少食膨化食品。
問:對於市面上生產兒童食品的企業而言,有什麽建議嗎?
答:第一,低端調味”向“高端健康”轉變。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兒童概念食品,基本都是通過“調味”的方法來吸引兒童。一味追求調味的做法不但可能起不到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反而有因為添加了很多添加劑給兒童健康帶來隱患。因此兒童食品生產廠家應該把適合兒童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其次,“概念營銷”向“內容營銷”轉變。兒童食品企業在保證了自己的產品真價實之後,就需要從單調的“概念營銷”向“內容營銷”轉變,將自己的真材實料讓消費者生動地感受到。最後,“傳統渠道”向“現代渠道”轉變。目前,網購已經成為居民購買商品的主要渠道,因此企業也需要重視這一渠道。
19日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總量超過6000萬的留守兒童面臨教育和親情的雙重缺失,心理健康存在威脅,亟需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註和扶持。
過去數十年間,中國流動人口數量持續上升。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總量已經達到2.47億,每六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員。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導致中國兒童群體出現急劇分化。部分兒童跟隨父母進城的同時,更多兒童以留守的方式滯留農村。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已經分別達到2880萬人和6100萬人,占全國兒童的比例分別為10.3%和21.9%。在中西部典型的人口流出地,農村兒童中留守者的比例已經過半。
當流動兒童在城市的生存面臨種種挑戰時,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們的生存狀況更加艱難。《報告》稱,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校教育和親情慰藉的雙重缺失。
留守兒童的高中凈入學率比全國水平低20個百分點,不到城鎮兒童的一半,也低於農村非留守兒童。同時,留守兒童還存在比較突出的教育進度滯後和超齡就學現象。初中和高中推遲入學率分別高達21.3%和56.5%。
不能與父母保持日常的、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是留守兒童們最大的煩惱。《報告》認為,親情慰藉的缺失,將會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根據貴州省遵義縣和江西省修水縣的“留守兒童健康和生存狀況調查及幹預項目”,6歲以下兒童留守現象普遍,占比接近一半。留守兒童的主要養護人為祖輩,缺乏科學的兒童健康照料知識。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的比例高於非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和人格發展問題突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指標異常檢出率高於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情緒控制問題,在探索主動性和獨立性方面都落後與非留守兒童。
《報告》提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得到家庭、社會和政府的重視。托幼機構和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留守兒童教育的關註與資金投入,積極對留守兒童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展。
根據《報告》,中國流動遷移人口總體出現家庭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舉家流動。尤其是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更願意選擇與配偶、孩子,甚至是老人一同流動。這意味著,有更多的留守兒童將會轉變成流動兒童。雖然流動兒童的成長環境仍待優化,但對於眾多留守兒童來說,能跟父母家人在一起朝夕相處,夢想就已經部分實現。
鑒於近年來與留守兒童有關的傷害事件增多,今年初,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做好依法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完善關愛服務體系,打擊侵害留守兒童的各種違法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學者段成榮認為,通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流動人口帶孩子進城、推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引導扶持返鄉創業就業等措施,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從而緩解留守兒童面臨的教育和親情缺失的困境。
“空氣汙染是造成每年全球約6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並且每天對數億兒童及他們的未來造成威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表示,“汙染物不僅對兒童正在發育的肺部造成損害,還可能侵入血腦障壁,永久性損傷兒童正在發育的腦部,從而影響他們的未來。空氣汙染給社會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忽視的。”
2016年10月31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最新的《為兒童凈化空氣》報告中指出,全球3億兒童,即大約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了國際標準的6倍或者以上。
上述報告借助衛星圖像技術首次呈現了正在遭受戶外空氣汙染兒童人口的數量及他們在全球的分布,他們所在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標準。
南亞成重災區
根據衛星圖像證實,全球約有20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世衛組織規定的空氣質量標準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是由機動車排放、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粉塵和垃圾焚燒造成的。
其中,南亞有6.2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居世界首位;非洲僅次於南亞,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的兒童達到了5.2億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有4.5億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超標地區。
同時,研究探究了室內汙染的嚴重影響。室內汙染通常由用於做飯和取暖的煤炭和木柴等燃料燃燒引起,主要受其影響的是農村地區低收入家庭的兒童。
而戶外和室內空氣汙染與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直接聯系,這些疾病是造成近十分之一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罪魁禍首,空氣汙染也因此成為影響兒童健康的首要危險因素之一。
具體而言,兒童的肺部、腦部以及免疫系統仍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呼吸道更容易被滲透,因此他們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的影響。此外,幼兒呼吸也比成人要快,與他們自身的體重相比,幼兒吸入的空氣更多。最弱勢的兒童在空氣汙染所導致的疾病面前處境最為不利,因為他們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本已不佳,又無法享有完善的醫療服務。
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
此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呼籲采取以下4項措施來保護兒童免受空氣汙染的影響:第一,減少汙染:為了增強兒童的安全和健康狀況,所有國家應努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空氣質量標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國政府應采取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投資於增加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第二,改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投資於全面的兒童衛生保健服務,包括免疫接種活動、提高認知、改善社區管理、使更多的肺炎(五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殺手之一)患者就診,從而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提高兒童患病後以及受到影響後的康複能力。
第三,盡量避免兒童暴露在汙染的空氣中:工廠等汙染源不應靠近學校和遊樂場所。改善垃圾管理可減少社區內的垃圾焚燒量。更清潔的廚竈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從整體上減輕空氣汙染有助於降低兒童暴露在空氣汙染中的風險。
第四,監測空氣汙染:改善監測力度已被證實有助於降低兒童、青年人、家庭和社區在汙染空氣中的暴露度,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汙染的成因,並倡導行為的改變以使空氣更安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Rana Flowers)則認為,減少戶外空氣汙染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目標,可以通過立即采取行動來實現。
這些行動包括使用清潔能源、確保良好的通風、建造節能的住宅和學校、在所有室內場所禁煙。花楠表示,家長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兒童對空氣汙染的抵抗能力,以降低患上因空氣汙染所引致的疾病的風險。具體措施包括,減少孩子暴露在煙草環境中、避免營養不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進行純母乳餵養。擴大肺炎疫苗的接種覆蓋、提供適當的治療以減少肺炎的發病率也是挽救幼兒生命的關鍵措施。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七分之一的兒童、相當於3億人生活在室外空氣嚴重受到汙染的地區,當地的空氣汙染水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質量標準的6倍以上。
兒基會發表的報告題為《為兒童清潔空氣》,使用衛星圖像首次展示了有多少兒童暴露在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標準的室外汙染之中,並標示出他們生活在地球的什麽地方。
報告指出,空氣汙染是導致每年6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新華社報道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萊克表示,對正在發育中的兒童來說,空氣汙染不僅會危害肺的健康,還能跨越血腦屏障,最終對兒童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
根據報告,南亞居住在汙染地區的兒童的數量最多,達6億2000萬人,非洲其次,有5億2000萬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共有4億5000萬名兒童生活在汙染超過世衛組織標準的地區。
本月7日-18日,摩洛哥馬拉喀什將召開聯合國氣侯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中國政府將派出由80多位各有關部門的代表組織代表團參會,談判幾十個議題。
此次氣侯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主要談判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任務,提出規劃安排,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前應對氣侯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