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海电气换股吸并上电股份启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11/0135548967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

賣殼進程啟動-駿科網絡訊息(8081)

前文: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7/06/%E7%9C%8B%E5%BE%97%E6%98%8E%E5%89%87%E7%9C%8B%E5%BE%97%E6%98%8E%EF%BC%8C%E7%9C%8B%E4%B8%8D%E6%98%8E%E5%89%87%E7%9C%8B%E4%B8%8D%E6%98%8E-%E9%A7%BF%E7%A7%91%E7%B6%B2%E7%B5%A1%E8%A8%8A%E6%81%AF808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827/GLN20080827038_C.pdf

公司宣佈,兩大控權股東宣佈出售股權。Aplus Worldwide出售1,250萬股,CL International 出售1,350萬股,共2,600萬股。

出售對象為Merryway、Asia Financing及陳元壽,每股作價0.7元,其中 Merryway、Asia Financing 購入1,040萬股,陳元壽購入520萬股,兩大股東共套現1,620萬。

本次收購一來三者不是一致行動人士,二來又不購入30%股權,相信是避免全面收購。

這次買殼和下述很像,雖然遲了些,但估計無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707/GLN2008070702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2

SOHO中国启动200亿元并购计划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4/110112193.html


公司董事会主席潘石屹称,中行给予SOHO中国的100亿元授信和融资,及公司的100亿元存款,将全部用于新项目的收购和兼并

  【《财经网》专稿/记者 程华 张映光】在获得中国银行各类授信和融资安排共100亿元后,SOHO中国将使用这笔资金及公司自有的100亿元存款用于收购和兼并北京、上海的商业地产项目。
3月4日上午,SOHO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410,下称SOHO中国)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下称中银北京分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下称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五年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前述100亿元授信和融资安排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开发贷款、资产支持贷款、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具体以双方签署的确定性协议为准。
SOHO中国当天下午发布的公告称,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
信贷紧缩的情况下,中银北京分行授予其100亿元的融资安排是“罕见的”,此举将增强SOHO中国的财务资源,使其得以在目前的行业下滑环境中加强和扩大并购规模。
“这次获得的100亿元授信和融资,将会与我公司的100亿元存款一起,全部用于新项目的收购和兼并”,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在签字仪式上表示。
据他透露,SOHO中国已看好的收购对象,依然是商业地产项目,位于北京和上海的繁华地带,“就北京而言,不是CBD、南三环等地区”。
但潘石屹没有透露更多的收购细节,并否认此番并购计划是在“抄底”。
潘石屹称,“底是永远找不着的,不过现在我们谈的项目价格与2007年底相比,跌了一半。这意味着,我们拿出100亿元加上中国银行帮助的100亿元去收购,相当于2007年底的400亿元。况且,过去几年,谁也不愿意将繁华地段的项目出手。”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低迷的市场情况下,一些主要靠银行贷款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由于迅速回笼资金的希望落空,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市场会出现一定的投资机会。
中银北京分行行长助理臧新军表示,“SOHO中国准备在市场低谷的时候并购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我们会参与前期的跟踪、调研,贷款的具体利率将根据每个项目的情况来定”。
臧新军认为,
楼市仍然处于低迷阶段,但是从最近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成交量有所回升,今后银行将会有选择性地支持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根据SOHO中国的公告,中银北京分行还将为SOHO中国提供资金投资管理、按揭贷款、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服务。而SOHO中国将在对方从事存款、国内外结算、信用卡等业务,总额应与其获得的贷款额相匹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00

汽车摩托车下乡正式启动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4/110120914.html


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或购买微型客车,可获10%的财政补贴;业内人士认为,该政策效果恐因10%购置税存在而削弱

  【《财经网》专稿/记者 梁冬梅】自3月1日起,农民换购轻型载货车或购买微型客车的,可以获得10%的财政补贴。
2009年3月13日,财政部网站公告称,财政部等七部委已于近日联合印发《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汽车摩托车下乡。
汽车下乡政策在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该规划称,从2009年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但未提及补贴细则。
摩托车下乡最初被纳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3月5日,商务部紧急叫停准备了近四个月的摩托车下乡招标,将其归入汽车下乡范围。
上述财政部公告没有提及在增加了摩托车下乡之后,财政补贴资金是否有增加,仅表示,该项政策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根据实施方案,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并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微型客车的,按换购轻型载货车或微型客车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单价5万元以上的,每辆定额补贴5000元。
对报废三轮汽车每辆定额补贴2000元,报废低速货车每辆定额补贴3000元。每户农民限购一辆,两年内不得过户。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日产
公司董事长郭振甫在两会上提交的议案认为,如果50亿元的补贴资金全部用于汽车,按每车享受5000元计,最多能带来近100万辆的更换量。
实际上,汽车和农用车的价差才是换购和新增的瓶颈,微型客车与农用车价差2.5万-4.5万元;轻卡与农用车的价差更大。
在他看来,即使50亿元的补贴资金全部用于汽车,对销量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有限。
根据摩托车下乡的补贴政策,农民购买摩托车按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单价5000元以上的,每辆定额补贴650元。每户农民限购两辆享受补贴的摩托车。
宗申集团总裁左宗申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对摩托车进行13%的补贴来看,力度不算小。但是,由于购买摩托车,同样需要交纳10%的购置税,因此,农民实际享受到的政策补贴不超过3%,这会令摩托车下乡的效果大打折扣。
左宗申认为,如果能够在取消购置税的基础上,进行5%甚至更多的补贴,效果会比现在的方案明显。郭振甫也在议案中呼吁,取消商用车的车辆购置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20

黄秀虹执掌鹏润投资第一枪 国美系地产全面启动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090317/06175984379.shtml


  □ 本报记者 李冰

  有些人总能成为焦点,即使他不在现场,比如曾有中国首富之称的黄光裕。

  自2008年10月传黄光裕因经济犯罪遭查后,其旗下的鹏润地产一直没有什么“作为” ,在国美系地产沉寂许久后,由黄秀虹执掌鹏润投资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现在开始突然发力。

  记者日前获悉,国美系旗下的明天第一城与中卡商业集团就整租运营明天商业中心超级购物港项目达成协议。

  而这也是黄秀虹执掌鹏润投资后的第一枪。2009年3月16日,记者致电其国美地产业务总监贾玉鹏,但并没有人接听。

  黄秀虹掌舵

  鹏润地产后的下一步

  据记者了解,明天商业中心的购物港将由中卡商业整体运营招商,商业运营面积为1.35万平方米。

  中卡商业将引入其核心连锁品牌“中卡花卉居家饰品城”,打造该区域居家用品采购中心。

  黑石商业营销顾问董事权京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天商业中心地处区域交通咽喉,是进出拥有30万人口的天通苑居住区必经之路,形成了奥北区域商业都无法比拟的消费基础客流。

  在目前商业地产遇冷的情况下,国美系地产通过服务社区的区域商业运营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国美第一城居家装饰一条街已经完成了80%的招商。

  2004年至2005年,国美系地产在北京分别开发了国美第一城和明天第一城两个项目,主做住宅销售,不过其后国美系地产并没有太多的动作。

  “首富”留下的资产,似乎是一把“烫人”的交椅。

  正如国美集团声明的那样,黄光裕不是国美的全部。虽然黄光裕遭查,但是至少目前,鹏润地产业务仍在继续运行。

  后黄光裕时代,黄秀虹执掌鹏润投资将如何整合国美系旗下的地产业务,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曾担任过国美地产总经理的禹晋永曾对黄秀虹接手鹏润地产这样评价:“之前,黄秀虹没有实质性地接触过地产,所以下一步在地产上会有什么动作还真不好说。但我想,她总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对地产业务的整合不会太快。”

  国美系地产

  曾经的功臣回来帮忙?

  1999年,黄光裕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约50亿元,鹏润投资下属企业包括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

  虽然鲜有拿地的消息传出,但有报道称,鹏润地产已经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积蓄了大量的土地。

  到了2008年,有统计数字显示,鹏润地产的土地储备已经达到亿平方米级规模,鹏润地产的扩张步伐已经迈出北京,到达重庆、无锡等地。

  在鹏润地产的发展历史中,有个不可磨灭的功臣,他就是张志铭,黄光裕小妹妹黄燕虹的丈夫。

  1997年,黄光裕把国美电器交给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当时中国的家电零售业有“三张”之称:南京苏宁电器(17.01,0.94,5.85%)的张近东,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北京国美电器的张志铭。

  2004年张志铭开始担任鹏润房地产总经理,具体运作开发“国美第一城”,最终销售达到三十多亿元,一举成为当年北京市单体销售最大的楼盘。就这样,在几乎没获得什么资源的情况下,张志铭统领的鹏润地产获得了一次大胜。

  之后有传张志铭因与黄光裕不合而分家。不过不争的事实是,2005年下半年,张志铭注册成立了明天地产,将鹏润地产的名称和品牌还给了黄光裕,并又成功开发明天第一城。成为张志铭与黄燕虹夫妇全资拥有的企业,张志铭成功单飞。

  而黄家兄妹四人——大哥黄俊钦、二哥黄光裕、三妹黄秀虹,及小妹黄燕虹,随着国美的创建后,从1993年开始,四人的生活与事业轨迹均交叉往复。另外,黄光裕的夫人杜娟、黄燕虹的丈夫张志铭更是在鹏润系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这六个人,联手缔造了黄氏家族的财富传奇。

  在黄光裕出事后,黄秀虹明面上接手了黄光裕的地产业,但是曾经鹏润地产第一笔单的妹夫张志铭还在,而这次启动的国美系北京商业运营的两个地产项目——国美第一城、明天第一城最熟知情况的非张志铭莫属。

  似乎不排除张志铭回来帮忙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70

马云开“巴菲特式”股东大会 启动反季节投资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8/20090508024551465.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每年5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盛会,巴菲特的“粉丝们”聚首一起,分享投资的心得,其中,“股神”巴菲特的经验常常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昨日上午,在香港君悦大酒店也举办了一个“巴菲特式”的股东大会。主角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01688,HK)。来自阿里巴巴的股东、员工、媒体等300人参加了这次股东大会。其中还有50名香港大学的在校学生。

港股首例

        “ 这样的开放式股东大会是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第一例,之前没有其他公司做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股东大会,让马云、卫哲这样的公司高层直接与投资者、公众近距 离接触,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司一直坚持的‘投资于客户、让利于中小企业’这种投资理念。”阿里巴巴的股东说。

        马云本人则表示:“巴菲特在美国教大家怎么投钱,我希望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能够跟大家分享怎么办企业、怎么聘请人、怎么分享人,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应付困难的,对这些内容做交流。”

        马云在股东大会上预测,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超过美国,“十年以后全世界肯定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是世界第一,是不是阿里巴巴我不知道,但这家公司一定来自于中国,这是我的结论。”

        马云还表示,明年的股东大会他会和股东们分享怎么招聘人、怎么开除人、怎么管理、怎么决策等内容。

        前 一天,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受益于交易市场买家及卖家数目继续增长,阿里巴巴公司两个交易市场的总付费会员 净增长数为历史最高,达4.95万名,较2008年同期增长47%。两个市场用户的首季度增幅都创了10年来的最高记录。

        “ 公司的目的是你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给你钱。员工是让这些目的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员工的创新和努力不可能有很好的收入。这世界可以有很多比阿里巴巴更挣 钱的公司,但是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不多。阿里巴巴希望做这样一家企业,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对无数中小企业和家庭有贡献, 加入阿里巴巴的年轻人因为这个平台得到了成长,当然股东也有挣钱。我希望十年以后阿里巴巴公司是全世界甚至全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但它不是目的,只是结果。 ”马云说。

启动反季节投资

        目前,很多方面似乎都表明经济已有触底回暖的迹象,对此马云的看法是,“阿里巴巴已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现金储备最多的。去年不能乱投资,今年可以考虑了。”

        阿 里巴巴200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拥有69亿元现金储备,并无负债。此外,阿里巴巴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递延收入及 客户预收账款增加1.91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28%;经常性经营自由现金流  (非GAAP)为3.43亿元,同比增长25%。

        “2008年最大的决策是顶住诱惑不投资,2009年最大的考验是怎么把这个钱替股东投资好。”阿里巴巴CEO卫哲说,接下来阿里巴巴将会更积极地考虑可以投资的项目。

        阿 里巴巴选择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时投资是基于信心和眼光,也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冬天的时候买什么都便宜,在夏天的时候买什么都贵。”现在,3000万美元 的推广,每1美元都比得上过去几年3、4美元所达不到的效果。今天所投资的技术成本要比经济过热的时候便宜很多,“冬天的投资一定会在夏天、秋天有收获。 ”

        马云昨日现场送给到会的50名香港大学学生每人100股阿里巴巴股票,他希望中国年轻人能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特别是阿里巴巴的成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5

AIG断臂求生 友邦保险正式启动香港IPO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19/HTML_2HIV7TFMMR5Y_2.html


“期待独立IPO给AIA带来新的希望。”一位曾经任职于AIG的人士如是称。

5月18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将加快把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友邦保险集团AIA)定位成为独立法定机构的程序,若市场情况许可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会将友邦保险集团在亚洲其中一个交易所上市。

AIG同时宣布,已经向相关机构“展开要求建议书的程序,为首次公开招股拣选全球协调人及配售经办人”,被视为正式启动IPO的序曲。

而独立的IPO对此刻的AIA意义非比寻常,对其自身价值的巨大提振不言而喻。

IPO“是最佳的决定”

自去年母公司AIG惊爆巨亏之后,从AIG最初计划出售AIA不超过49%的股权,到后来发布“独立宣言”,将AIA在亚太地区的多家企业组成“友邦保险集团”,到目前的单独IPO,AIA的命运一直一波三折。

AIG在其18日的声明中称,将AIA上市是AIG于3月2日宣布的重组计划当中重要的一环,亦将令AIA拥有独立于AIG的董事局及管理层。

AIG主席兼行政总裁爱德华·李迪(Edward Liddy)表示,公司将继续透过既积极进取而又有系统、有规范的程序,去考虑各种策略性的选择。“我们相信在此阶段,友邦保险上市对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美国纳税人、保单持有人、员工及销售伙伴,都是最佳的决定。”

“ 今日的宣布正式为我们的独立定出了清晰的路向。现在,我们对友邦保险的结构和未来都有明确的启示。友邦保险拥有超过二千万客户和25万代理人,资产超过 600亿美元,销售伙伴网络广阔。我们能够抵御经济动荡的冲击而仍然屹立不倒,足以证明我们营运机构的实力、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和销售伙伴对我们的支持。” 友邦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智信(Mark Wilson)18日说。

目前,AIG宣布已经向众多投行发出“邀请”,展开要求建议书的程序,开始为首次公开招股拣选全球协调人及配售经办人。该程序将由AIG重组计划的全球金融顾问及AIA的公开招股顾问——The Blackstone Group负责安排。

香港一家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已经开始相关的准备,而各家国际知名投行都对此项业务趋之若鹜,预计将在2-3周内见分晓,“毕竟这将是近两年内香港市场上最大的一笔IPO业务。”

该人士续称,为解资金的燃眉之渴,AIG计划将AIA25%以上最高可能至49%的股权让给公开市场进行融资,以AIA计划发行总规模为200亿美元的融资额计算,其计划从AIA的是次IPO中套现50亿-100亿美元。

“虽然100亿美元仍不能实质性的解决AIG的资金问题,但已是不得已为之,毕竟连日本总部的大楼都已经变卖了。”前述曾任职AIG人士称。

“ 该IPO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准备时间,在不考虑资本市场状况的前提下,也要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才能正式完成上市的过程。”前述投行人士称:“世事难料, 是否能够成功融资200亿美元,取决于其上市时资本市场的状况,如果市场不能在明年一二季度成功转暖,200亿美元的融资难度相当大。”

除去资本市场的变数外,AIA的亚洲业务质量还是比较吸引人的。一家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如是称。

据AIG声明称,AIA的分公司、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遍及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内 地、香港、印度、印尼、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泰国及越南。而AIG亦计划将美国人寿 (ALICO)在台湾的业务,以及(若获监管机构批准)其在菲律宾的Philam Group of Companies全部纳入友邦保险集团旗下。

而目前,AIA是亚洲最大的人寿保险机构之一,拥有超过90年的经营历史,25万名营销员和2万名员工,并覆盖13个区域市场,为超过二千万保单持有人,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人寿保险、退休计划、意外及健康保险以及财富管理方案。

AIA在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的业务都是以个人营销渠道的业务为主,保单内涵价值较高,业务结构优良,对其估值会有很大提升。“相信20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就是在其高内涵价值的基础上做出的。”该分析师认为。

IPO提振AIA

而IPO正在提升AIA的内在价值。这一点从AIA频频高调宣布其计划的策略上亦可窥见。

在美国政府决定援助AIG后不久,为偿还美国政府开出的“救赎条件”,AIG第一时间启动了资产的出售计划,其中也包括出售AIA在亚洲的资产。

但最初出售49%股权的计划实在称不上“上选”。前述曾就职AIG人士认为,竞标的最终失败已经足以说明,应标者愿意拿出上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收购AIA的股权,势必要取得其控股的权利。“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试问哪家机构会如此无私?”

前述投行人士亦表示,包括中资机构在内的一些意向竞标者的确有这样的疑问。而对于中资机构来说,文化整合及驾驭AIA全部的亚洲业务,也的确有难度。

之前曾有传闻利,中投公司、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三家国内机构组成竞购团,共同参与AIA亚洲业务的竞购。

三家机构抱团,以解决巨额资金的来源问题,而若竞购成功的话,中国银行将取得AIA在中国国内的业务,中国人寿得到其在亚洲地区除中国本土以外的业务,而中投公司则作为单纯的财务投资分享收益。

但一位权威人士否认了上述传言,他告诉记者,以中国保险业目前的人才储备及经营管理能力而言,驾驭AIA本土及香港地区的业务基本相当,而对更大范围的业务则需要慎重考虑,甚至是不能驾驭。

除非是AIA将香港业务和中国内地业务单独打包出售,那么中资机构的竞购意愿会非常强烈,也更有希望得到监管机构的支持,毕竟已经有中国平安投资富通上的惨痛教训在先。该人士续称。

但这似乎又不在AIA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是次通过启动IPO进行新一轮融资的方式,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大大提升。

前述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之前的意向竞购者可以通过几种途径进入AIA股权,首先是在其IPO之前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例如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5%甚至更高的股权,锁定3-5年,分享每年AIA带给它的分红收益,锁定期结束后,可以长期持有也可以择机溢价出售。

“或者在一级市场上参与战略配售,这两种方式的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动用的资金量较少,并可以分享AIA成长带来的收益。”该人士续称。

他认为,如果以这两种方式进入的话,中资公司,尤其是中资保险公司一定会“很有兴趣”。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就曾表示,中国人寿曾考虑收购AIA,而且中国人寿对AIA除内地以外的亚洲业务,包括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业务都很感兴趣。

但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投资机会也时过境迁。

杨超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时间长了,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包括业务情况、资产品质、内涵价值、品牌、队伍都较前些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跟当初中国人寿与AIA谈的时候有一定差距,所以决定退出竞购。”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友邦保险在中国内地实现保费收入18.6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64亿元,下降近10%。其外资寿险的“头把交椅”已经被中意人寿轻取。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比较特殊,中意人寿的后来居上与其从股东那里获得的大单不无关系,因此还不能轻言“友邦外资寿险老大地位不保”,但以目前其在国内业务的下滑趋势来看,如不尽快加以改善,今年底或明年初,恐怕上述说法即将成为现实。

这位高管同时透露,虽然最初的退保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之后公司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对于人才奇缺的保险公司来说打击更为严重。

“期待独立IPO能给AIA带来新的希望。”前述曾经任职于AIG的人士如是表示,他认为IPO会大大增加AIA的品牌价值,对公司留住人才大有裨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1

中国铝业母公司高规格启动内部重组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21/02546253155.shtml


 见习记者 陈颖晖

  “由于规模很小,没达到上市规则披露要求,因此都没披露。”2009年5月19日,中国铝业(10.73,-0.28,-2.54%)(601600.SH)董秘刘强向本报记者表示。

  据悉,中国铝业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简称中铝)已经启动分公司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其中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已经完成合并,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也正计划与当地非上市部分进行合并。

  不过此次中国铝业内部合并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国铝业一位中层透露,“可能会在整个集团进行,但现在还未看到在中国铝业全面推行的计划”。

  中国铝业另一中层透露,此次中国铝业的内部合并,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公司”实行。青海分公司、中州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以及已经完成合并的广西分公司,近些年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现在其未上市部分资产较小,负担较轻,因此可以进行合并。

  不过虽然刘强强调合并规模较小,但中国铝业对于此次合并仍然给予了最高水平的关注。以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为例,其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吕友清,吕为中铝公司副总经理。

  一位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非上市部分的资产质量与上市部分相去甚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中国铝业的业绩。

  广西试点

  此次进行合并重组的分公司大都为中国铝业2001年在香港上市时的组成机构。

  据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贵州分公司、中州分公司的人士透露,上述三家公司的合并重组将大体与广西分公司的模式相同,青海分公司的人士透露,青海重组方案还在讨论中,重点是如何把广西分公司模式在青海分公司推行,“基本上是全盘复制”。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一中层向本报透露,公司在2009年春节后正式启动合并重组,其具体方案是:所有生产主体二级厂归入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其中 核心主体氧分铝厂分为红和白两个区,红区负责铝土矿采挖,白区负责把铝土矿冶炼氧分铝;另外原隶属于生产主体的检修、计控等部门,以及非上市部分——平果 铝业公司等合并成生产服务部。

  上述人士透露,广西分公司大厂合并,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后,原有管理干部的安置问题。

  不过,上述人士补充道,现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重组仍在推进,“从实际行动来看整体是朝那个方向走,但具体措施可能会有变化”。

  本报记者从其它渠道得知,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早在2008年就进行过一轮改革,旨在减少管理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总经理瞿向东曾表示,经济危机给了公司改革的机遇,“因为危机来临,问题暴露彻底,大家容易形成共识,改革的承受能力也最强”。

  遗留问题

  不过,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国铝业之所以力推上市与非上市部分合并重组,一方面是利用当下低迷的经济环境挖潜增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解决历史问题。

  2001年中铝从国家获得十二家运营实体,其中包括平果铝业公司(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前身)、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前身)、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前身)、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州铝厂(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前身)。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中铝在成立时虽然获得了大量优质资产,但也承担了不少的不良资产,“中铝所接手的资产都是当地的大型企业,当地政府不会给中铝太多的选择空间”。

  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衡昆表示,中国铝业的资产主要通过债转股得来,因此股权关系非常复杂,而复杂的股权关系也增大的中铝进行内部调整的难度。

  中国铝业公司在2001年2月成立,当年12月完成香港和美国的上市。中国铝业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时不到一年。

  在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看来,中铝一直想处理接手的不良资产,在中国铝业上市后,中铝的操作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上述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人士透露,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处理非上市部分的资产,“不良资产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次合并进来的都还是能达到盈余平衡的资产”。

  “小”合并的高规格

  不过,对于上述如此重要的重组,中国铝业却只字未提。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中铝的内部合并重组已进行半年有余,而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法规,上市公司重组,特别是资产并入是需要披露的。

  中国铝业董秘刘强声称此次重组的资产规模小,可不必披露。但面对如此“小”的事件,中国铝业仍然派出了高规格的队伍。

  2009年4月9日,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亲临青海,主持中铝青海企业的合并重组工作。而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总经理黄卫平称,上市与非上市部分的合并重组是“重点要抓好的工作”,中铝青海铝业公司经理张建国也要求,中铝青海企业要提高对重组合并的认识,积极参与。

  为推动青海铝业合并重组,黄卫平要求上市部分与非上市部分合署办公,统一决策,统一开展工作。

  上述熟悉中国铝业的人士透露,虽然中铝的非上市部分资产规模较小,但涉及的利益方较多,处理不当可能会损害上市部分的利益。

  据本报记者了解,正在进行合并的中铝非上市部分,主要资产是医院、学校、氧化铝编织袋等生产服务资产。

  上述人士坦诚,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虽然减少了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减少,“原来一正一副的部门管理架构,变成了一正多副,或者管理人员变成技术人员,待遇变化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5

中保国际并购民安控股 “太平系”整合启动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6/HTML_0XA851NC8QU0.html


中国保险集团的全方位、大规模资源整合正拉开序幕。

5月上旬,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保控股”)更名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而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与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中保”)正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因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复杂的集团架构,未来的太平保险集团将怎样整合这些涉及海内外、多类型业务的众多公司主体,将以怎样的新面貌示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5月25日,中保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66.HK,下称“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有限公司(1389.HK,下称“民安控股”)发布联合公告,称中保国际计划收购民安控股47.8%的股权,并可能随后将其私有化,昭示着太平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10换1购民安控股

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同为香港中保的控股子公司,也是香港中保20家子公司中仅有的两家上市子公司,两公司在香港中保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中保国际于2000年6月2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中保持中保国际53.9%股份,其余为公众所持有。

中 保国际的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其业务分为四类,由不同的独立附属及联营公司经营:全球性再保险业务由全资附属公司中国国际再保险公司经营;寿险业务由直接 控股占比50.05%的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直接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由占40.025%权益的联营公司太平保险公司从事;其他业务包括资产管理及再保险经 纪,分别由全资附属公司——中保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和华夏再保险顾问公司从事。

与此同时,太平人寿还分别持有太平养老和太平资产管理60%和50.1%股份,居控股地位。

由此可见,香港中保在内地的主要业务都通过中保国际控股的几家公司完成。

而 民安控股成立于2006年9月5日,作为中保控股的控股子公司于2006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其股东包括香港中保、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保国际和持股公众,中保国际、香港中保和汶豪(香港中保投资平台)分别持有民安控股已发行股本的 3.54%、47.78%和0.02%,长江实业持有20.96%。

民安控股的主要资产是香港民安保险公司,香港民安保费收入位居香港财产保险公司第五位,为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客户提供包括汽车险、财产险,、责任险,、水险以及意外及健康险等财产保险业务。

根据公告,中保国际对民安控股的收购将以非现金方式达成。中保国际向母公司香港中保收购民安控股47.8%股份,代价是每10股民安股份由1股中保国际新股支付,涉及1.39亿股中保国际股份。

收购完成后,中保国际持有民安控股股份将由3.54%增至51.34%,按中保国际4月30日停牌前收市价13元计算,相当于每股民安控股股份约1.3元价值,即较同日民安停牌前收市价0.9元溢价44%,相当于民安控股去年底账面净值的1.1倍。

在此之后,中保国际计划进一步全面收购民安控股,按照时间表,如果进展顺利,民安控股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在香港联交所摘牌。

全面收购的条件同样是每10股民安控股股份可换1股中保国际新股份,即民安私有化作价相当于每股约1.31元,仍低于两年多前民安上市时的招股价1.88元。全部收购后,中保国际有意将其股份买卖单位由1000股改为200股。

在5月25日召开的记者会上,中保国际总裁兼执行董事吴俞霖表示,私有化民安控股一事,已透过独立财务顾问美林(亚太)于发表公告前通知长江实业,并已向证监会提交申请豁免长实为非一致行动方,让其可于私有化民安第二阶段交易中,即中保国际向母公司完成收购约48%民安股份后,长实可于全面收购要约,法院会议及股东会上投票。

“我们有信心私有化议案最终可获通过。”吴续称。

他还表示,收购可以创造双赢局面,民安控股目前的流动性低,经转为中保国际股份后,可以得到提升,而民安财务实力强劲,2006至2008年在港偿付比率超过1000%,也有助于中保国际偿付比率获得提升。

公告显示,预期新发行中保国际股份相当于目前已发行股份增加19.7%,将民安控股投资换为中保国际投资,相当于用弱流动性换取较强流动性,去年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的日成交额分别为3429万港元和267万港元。

受 累资本市场,中保国际业绩从2007年盈利超15亿港元,滑落到2008年亏损近3亿港元。2008年中保国际承保保费及保单费收入由2007年的 179.34亿港元大幅增至250.038亿港元,同比增长39.4%,然而受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旗下子公司加速扩张及天灾导致赔款支出增加等因素,中保 国际2008年综合亏损近3亿港元。

5月25日,民安控股暴涨45.56%,以1.31元收盘,中保国际也上涨了8.46%。

对于中保控股的更名,中保国际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宋曙光表示,日后中保国际整体品牌或会考虑跟随母公司进行更改,但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整合太平和民安

收购对双方的影响更直接的反映在两家财险公司的资源整合上。

公告显示,公司合并后将打造出一个更大的平台,新公司将因此得以在香港及大陆的财险、寿险及再保险领域实现扩张,而此前中保国际和民安控股在国内的财产险业务此前分别由附属的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经营。

民安控股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港元,业务范围包括各种财产保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及再保险业务等。

民 安中国前身为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于198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是首家获准在中国境内经营的在港中资保险公司,2004年获保监会批 准改制为全国性外资财产保险公司,总部设于深圳,2006年民安中国经财政部和保监会批准,正式确认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企业性质,按中资保险公司身份进行 管理。

太平保险于2001年12月20日全面恢复中国境内财产险业务,属于业务增长稳健、盈利能力较强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其股东包括中保 国际、中保控股和中国工商银行所属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保国际和中保控股分别持有太平保险50.05%和42.02%的股份。

2008年,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分别获得保费收入42.61亿和9.4亿元,占1.74%和0.38%市场份额。

吴俞霖表示,收购的目的是提高中保国际在中国财产险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香港中保过去要将精力注于两家公司,今后将着重于在中国财产险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上,收购可以产生协同效益,令成本大为缩减,并扩大业务规模。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的 各自扩张对母公司而言都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投入,今后,太平保险将重点强化其作为中国境内综合性、业务多元化的财产保险公司的定位,以实现在各分 销渠道,包括代理人、经纪人、银行保险等渠道的多元化均衡增长,加快实现规模经济;而民安中国将利用太平保险已建立的全国性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以及两家公 司整合后的后援支持平台,专注于在中国建立全流程的直销运营模式。

太平保险已建立的全国性查勘、理赔系统可直接为民安中国所用,并可以更好的开展交叉销售。

“我们相信整合后,有利于寿险及财险业务交叉销售,业务网络遍布全国23个省,将整合后勤资源,提升资本运作效率,并期望透过共保分散风险,以降低整体赔付比率,提升承保效益。”吴俞霖表示。

公告称,民安中国充足的资本金也将更高效的发挥作用,太平保险和民安中国将可以进一步开展再保险业务合作,太平保险可以把承保的业务分保给民安中国。目前太平保险的注册资本金为13亿元。

2006至2008年,香港民安和民安控股的偿付能力比率分别高达1,000%、2,387%,1,721%和2,629%、1,841%、461%。

“如果两家公司合作,还可以通过共保安排,共同参与大型财产保险和工程保险竞标,提高他们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一业内人士称。

以去年两间公司的基础计算,公司合并后,财险业务保费收入合计达68亿元,当中86%来自内地,14%来自香港,经整合后集团财险业务中国可排名前10位,在港则可排名首5位。

对于民安上市短短两年多,就被安排私有化,吴俞霖表示,是由于两年前未能预计民安旗下民安中国以及中保国际旗下太平保险两者均快速发展。

内地财产险行业人士表示,太平和民安的整合将会对目前国内势头较猛的财险第二集团军造成威胁,尤其是那些此前只关注规模,而忽视技术基础的。

“但是毕竟两者独立经营多年,真要实现整合的初衷还需要很长的磨合期。”该人士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85

中银香港启动内地业务整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3/HTML_G0RPVAKKPQJW.html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银香港”)开启内地机构整合之路。

本报获悉,8月1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将对辖下的上海分行、深圳分行(含福田及宝安支行)、青岛分行及汕头分行(“原境内分支行”)进行改制,并合并入南洋商业银 行。南洋商业银行是中银香港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附属机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并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银行。改制后,南洋商业银行将作为中银香 港集团在内地的主要业务平台及主打品牌,在内地开展全面银行业务,而中银香港亦结束以外国银行分行的身份在内地经营的历史。

总裁办金晓丽表示,此次中银香港集团队其内地分行的改制整合,既是南洋商业银行业务网点扩张的重大举措,也是中银香港集团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全力拓展内地业务的战略的体现。

南洋商业银行于1949年12月14日在香港开业,在香港设有41家分行,其服务网点还延伸至美国旧金山。

如今,南洋商业银行努力“重拾”内地市场。改制后,南洋商业银行国内网点将由9家分行4家支行增加为11家分行7家支行。金晓丽说,重点区域发展是其发展思路,未来将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业务以及配合国家海西发展政策。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原中银香港上海分行则保留为南商的内地记账分行,并更名为南洋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从事外汇批发业务。

整合后,中银香港集团在中国业务方面将采取“双线并进”的策略,南洋商业银行全面经营银行业务;另一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将发展企业银行批发和外汇业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