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日前在新加坡啟動了一項旨在為升級該國高速公路籌資的債券發行路演活動。
24日CNBC報道,印度國家高速公路局(NHAI)正尋求出售500億盧比(合7.75億美元)的離岸債券,以用於建設高速公路、經濟走廊、橋梁和隧道等。此舉體現了印度總理穆迪對升級公共基建的承諾,而這被視為對印度未來經濟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地時間周一,印度道路運輸、高速公路及船運部長Nitin Gadkari表示,印度希望建造多車道公路、加快國家高速路建設的速度等方式來減輕交通擁堵。同時,提高現有基建的貨幣化,用以資助多模式樞紐的維護和開發也是重要目標之一。
印度的道路網絡為全球第二大。已經有超過10個國家投資了印度的多個基建項目,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和俄羅斯。
利民生物(836910)最近碰到了點麻煩,公司第二大客戶被調查,可是它還欠公司4400多萬元應收賬款,萬一要不回來,該咋辦?
1月26日,利民生物緊急發布公告稱,公司重大客戶安徽東方祥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被有關部門調查。鑒於此,東方祥雲的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存在無法將應收賬款全額收回的風險。
公告顯示,2016年,東方祥雲是利民生物的第二大客戶,公司對其銷售金額為339萬元,占年度銷售額的比例達到26%。
據利民生物披露,2016年底至2017年,東方祥雲與公司簽署了13份購銷合同,利民生物已履行了上述合同下的全部訂單,合計合同金額高達4452萬元。這4000多萬,是利民生物2016年全年收入的3倍多。
利民生物表示,公司正積極催收應收賬款,如無法收回,公司將追回本公司產品,減少損失。必要時,公司將啟動訴訟程序,維護公司權益。此外,公司將加強加強銷售團隊建設,擴大其他渠道的銷售,減輕產能及庫存壓力。
就上述事件,利民生物提示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東方祥雲註冊地在安徽省金寨縣,註冊資本為1.2億元,公司主營靈芝孢子粉、靈芝口服液、靈芝孢子油軟膠囊等中藥切片,以及天然純凈水和土特產。
另外,論壇君在金寨縣人民政府的網站上發現了與東方祥雲有關的舉報,舉報人稱東方祥雲涉嫌傳銷。
資料顯示,利民生物從事靈芝、靈芝孢子粉加工以及靈芝口服液相關保健品生產、加工、銷售。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491萬元,同比增長1.1倍,凈利潤476萬元,同比增長2.67倍。
2017年,利民生物完成一次增發,募資資金3000萬元,認購對象為公司實控人吳善良的姐妹吳桂紅、吳春紅。增發完成後,吳善良、吳桂紅、吳春紅分別持有公司股份占比為42.67%、17.33%、17.33%。
另外,利民生物董事長吳善良稱因個人原因,已於1月2日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
資料顯示,吳善良是利民生物的創始人之一,目前持有公司42.67%股份。公司方面表示,“吳善良先生辭去董事長職務,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附上吳善良簡歷:
吳善良:男,中國國籍,出生於1982年4月,大專學歷,中共黨員。2002年8月至2008年1月於上海丹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任生產組長,2008年1月升任丹華生產技術部經理,2010年1月升任丹華公司副總經理;2011年創辦利民生物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兼任丹華生物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利民生物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至2017年4月底。
來源:新三板論壇 記者:許擎天梅
阿里巴巴出資46.8億元、文投控股出資31.2億元,分別成為萬達電影第二、第三大股東。
i黑馬訊 2月5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簡稱“阿里巴巴”)、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文投控股”)與萬達集團今日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購萬達集團持有的萬達電影12.77%的股份。
據悉,其中阿里巴巴出資46.8億元、文投控股出資31.2億元,分別成為萬達電影第二、第三大股東,萬達集團仍為萬達電影控股股東,持有48.09%的股份。
萬達電影2015年1月A股上市,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已形成電影放映、發行、廣告、時光網平臺、遊戲等業務板塊。2017年營業收入132億元,會員數量突破1億;擁有直營影院516家,4571塊銀幕,約占全國電影票房市場14%的份額。
阿里巴巴於2016年10月正式組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包括阿里影業、優酷、UC、阿里音樂、阿里文學、阿里遊戲、大麥網等業務版塊,其中阿里影業是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擁有內容生產制作、互聯網宣傳發行、IP授權及綜合運營、院線票務管理及數據服務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其旗下淘票票是國內最大的在線票務平臺之一。
兩家戰略投資者將利用自身優勢與萬達電影開展全面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將利用大數據及內容網絡平臺,支持萬達電影發展。文投控股將與萬達電影在院線加盟、影院廣告等業務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文投集團利用豐富的土地和旅遊資源與萬達集團開展文化旅遊合作。三家企業承諾所持萬達電影股票至少鎖定兩年。
萬達集團表示,轉讓萬達電影股份主要是為萬達電影引進具有戰略價值的股東,並非單純回籠資金,相信兩家戰略投資者與萬達電影之間的互補效應,會對萬達電影長期利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編輯 姚治宇
作為影視劇老大哥的新麗傳媒,自2012年啟動IPO後多年來卻一直沒能圓到A股夢。而如今,市場上又傳來了其第二大股東準備出售股權的消息。
光線傳媒3月11日晚間公告稱,擬以33.17億元的對價將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股份出售給林芝騰訊,本次交易後,光線傳媒將不再持有新麗傳媒的股份。此次光線傳媒作為第二大股東轉讓其持有的新麗傳媒全部股權,這一重大變動勢必對新麗傳媒的IPO進程造成重大打擊。有投行專業人士就此表示:“應該是新麗傳媒暫停IPO了,不然在這個關鍵節點是不可能轉讓股權的。”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並發送短信詢問:“光線轉讓公司股權,是否意味著新麗傳媒放棄IPO了?”曹華益向記者回應:“是的,放棄IPO了。”
根據3月11日晚間光線傳媒發布的公告,光線傳媒與林芝騰訊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33.17億元的對價將持有的新麗傳媒27.64%股份出售給林芝騰訊,此次交易後,光線傳媒將不再持有新麗傳媒的股份。
工商資料顯示,林芝騰訊是騰訊產業基金100%控股的子公司。
光線傳媒在此交易前一直是新麗傳媒的第二大股東,2013年10月25日,光線傳媒與新麗傳媒及其股東王子文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以自有資金8.29億元受讓新麗傳媒27.64%的股份。光線傳媒表示,此次交易公司將取得22.66億元的投資收益(未扣除所得稅)。
按此次交易來計算,新麗傳媒的估值達到了120億元,而在光線傳媒2013年入股時,新麗傳媒的估值還僅為30億元。
同時,光線傳媒還發布了與新麗傳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約定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共同開發電影、電視劇項目。
對於光線傳媒來說,此次交易也算得上是“欣然離場”,2013年入股至今,4年多時間便可獲得22.66億元的投資收益。光線傳媒的公告也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能夠全額回收初始投資成本並取得很好的投資收益,增加公司現金流,將對公司當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但另一方面,對於新麗傳媒來說,自2012年便開始漫長的IPO之路,並且陳凱歌、胡歌、張嘉譯和海清等一大批明星都直接或間接持股新麗傳媒,但新麗傳媒自2012年啟動IPO後已經“苦熬”多年。而此次第二大股東的變動無疑對新麗傳媒的IPO進程有著重挫。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原則上來說,報到會里的項目,股權結構就不能再動了,尤其是第二大股東這麽大股權變動,如果動了的話,需要撤回材料,然後做股權變更,然後再重新申報重新排隊。
而長城證券收購兼並部總經理尹中余則對記者表示:“這個可能是上不了了,如果上得了,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賣的。”
與此同時,一位接近新麗傳媒的行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據其了解,新麗傳媒決定暫時放棄A股IPO,騰訊後續可能會接手新麗傳媒。而對於光線來說,這個投資收益也是非常不錯的,並且後續光線跟新麗仍然有長線合作。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的確認。以下是記者和曹華益的溝通過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給曹華益發布短信:“光線轉讓公司股權,是否意味著新麗傳媒暫停申請IPO了?”曹華益回答到:“是的。”
記者:“意思是新麗傳媒放棄IPO了嗎?”曹華益回到:“放棄IPO了。”隨後,記者再度詢問:“騰訊將成為新麗傳媒第一大股東了嗎?”稍後,曹華益再次回應:“是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騰訊此前以旗下世紀凱旋持有新麗傳媒4.08%股權,而此次林芝騰訊受讓了新麗傳媒27.64%的股權後,騰訊將合計持有新麗傳媒31.72%,較新麗傳媒董事長、第一大股東曹華益33.31%的持股比例,僅低了1.59%。
不過,盡管新麗傳媒暫時無緣A股,但從整體業績表現來看,依然是非常突出。根據此次光線傳媒的公告顯示,新麗傳媒2017年營業收入為16.70億元,凈利潤為3.49億元。而根據新麗傳媒此前公布的招股說明書來看,新麗傳媒2014年~2016年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31億元、1.17億元、1.56億元。因此,新麗傳媒2017年的凈利潤較2016年可謂大幅增長。
4月16日,安聯財險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的公告顯示,安聯財險中國獲京東等公司增資人民幣8.05億元,增資完成後,京東將成為安聯財險中國的第二大股東。
公告披露,此次增資完成之後,安聯財險中國將從獨資性質變為合資險企,股權架構為:安聯保險集團持股50%、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33.33%、深圳匯京通達商務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27%、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2.4%。
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由劉強東等3位自然人股東完全持有。其中,劉強東持股45%,其他兩位自然人分別持股30%和25%。
安聯財險中國表示,安聯集團與京東集團雙方已達成長期合作,將在中國建設數字化保險合資公司。雙方將集合各自優勢,開發並提供有吸引力的保障解決方案,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快速演變的需求。
怡亞通(002183,SZ)終於引入了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投控)作為股東,股票將於5月16日複牌。
5月15日晚間,怡亞通公告稱控股股東怡亞通控股5月15日與深圳投控簽署協議,約定前者將其持有的怡亞通13.3%股份轉讓給後者,轉讓價款為18.21億元,對應的每股價格為6.45元。
此次轉讓價較怡亞通停牌前收盤價折價約10%。5月2日,怡亞通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停牌前收盤價為7.17元。
怡亞通一季報顯示,控股股東怡亞通控股持有公司36.15%股份;第二大股東為持有怡亞通3.55%股票的信托基金。
這也意味著,股權轉讓完成後深圳投控將以13.3%的持股比例成為怡亞通第二大股東,怡亞通控股對怡亞通的持股比例降為22.85%。
怡亞通與深投控間的合作並不順利。怡亞通控股2017年就曾接觸深圳投控籌劃股權轉讓,怡亞通股票為此停牌接近一月,但當年的合作以流產告終。
2017年8月7日,怡亞通因籌劃重大事項即股票轉讓停牌;2017年9月1日,怡亞通公告稱,怡亞通控股與合作方深圳投控就戰略合作及涉及的股權轉讓等事宜進行了深入的洽商,期間,各方曾達成戰略合作框架,並各自履行審批流程,但最終未能簽署正式協議。
在後來的終止籌劃重大事項投資者說明會上,怡亞通方面表示,終止股權轉讓的原因為公司接怡亞通控股通知,經充分溝通與反複論證,各方一致認同怡亞通的發展戰略及前景,但亦認為控股權轉讓事宜尚不成熟,決定終止籌劃本次控股權轉讓事宜。
怡亞通正處於風口浪尖。停牌期間,一篇質疑怡亞通財務數據的文章在互聯網廣為傳播,該篇文章指出了怡亞通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與其凈利潤不匹配等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怡亞通2015年到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8.05 億元、-41.47 億元和 0.41 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95億元、5.19億元、4.92億元。
怡亞通在半年報問詢函回複函中表示,廣度供應鏈業務的代墊貨款、深度供應鏈業務規模增長導致的經營性占款和存貨增加是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主要原因。
6月6日,普華永道發布《2018-2022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娛樂及媒體總收入達到2420億美元。未來五年,中國將以7.2%的複合年增長率發展,至2022年,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總額將增加1010億美元。
普華永道將娛樂及媒體行業分為網絡廣告、OTT視頻、遊戲與電子競技、電影、音樂5部分。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將超越韓國成全球第二大遊戲市場。
2021年中國成全球第二大遊戲市場
普華永道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遊戲用戶數量達到5.8億,收入為200億美元。2017年到2022年,中國遊戲和電子競技預計將以9.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收入可達32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中國將超越韓國成全球第二大遊戲市場。
電競成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普華永道報告指出,中國大約有2億電競愛好者,未來五年電競將保持23.7%的複合年增長率,2022年收入將達到3.38億美元,超過美國。
在中國,騰訊和網易兩家獨大,累計占據了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行業在加速向巨頭靠攏,還是逐步向中小廠商分散?
普華永道全球科技、媒體和電訊行業主管合夥人周偉然對第一財經表示,遊戲市場份額向騰訊和網易兩巨頭聚集的趨勢仍在持續,兩家公司相繼推出了吃雞等廣受用戶歡迎的遊戲,從而占得更多市場份額。騰訊也在通過We Game等平臺幫助開發者發行遊戲,通過自身平臺舉辦電子競技項目等。
OTT視頻付費服務收入2017年超過廣告收入
普華永道報告指出,2017 年中國OTT(“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視頻收入達 24億美元,至2022 年,OTT視頻將保持 16.3% 的複合年增長率。
2017年,國內市場呈現出付費服務收入大於廣告收入的特征。普華永道稱,未來五年,OTT視頻網站盈利模式將實現從免費播放到付費服務的轉變,5年內僅付費服務將增加27億美元收入。
國內OTT 視頻行業的主導地位由BAT占據,BAT合計通過愛奇藝、優酷土豆和騰訊視頻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
但各家視頻網站仍處於燒錢嚴重的階段。普華永道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主管合夥人邱麗婷對第一財經表示,收費是近幾年才有的模式,用戶習慣仍在培養階段,對於平臺來說,廣告也能貢獻接近五成的收入,平臺會是付費服務和廣告收入雙向發展。
對於2017年火爆起來的短視頻行業,邱麗婷稱,國內短視頻網站和國外的重要不同在於變現方式。YouTube主播收入主要來自點播分成;而在中國,主播收入更多是觀眾打賞。另外,中國出現了針對特定市場的視頻平臺,如遊戲、化妝等,這在國外看不到。
邱麗婷稱,在短視頻領域,監管趨勢是在加強的,包括傳統版權和內容監管兩方面,這會促進市場有序發展,優質內容會吸引到更多更好的用戶群體。
始於2002年、總市值達到677億美元,新加坡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市場如今已成長為亞洲第二大REITs市場。
稅收透明是新加坡REITs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積極推進公募REITs試點也很重要。現在看來,新加坡的REITs市場法規制度和稅收配套已經趨於完善,但在稅收制度完善前,包括星展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試點公募REITs。
新加坡REITs占GDP比重高達22.1%,高於香港的10.3%和日本的2.3%,也遠高於全球最大REITs市場——美國的5.1%。通過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這一指標來估算,星展銀行預計,中國未來REITs市場規模將不低於1190億美元。
星展銀行看來,中國建立REITs市場對於發行人、投資者和市場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培育中國的REITs市場需要法規制度、生態系統、投資者教育和稅收激勵四大關鍵要素。
稅收透明、REITs試點先行
星展銀行資本市場部主管郭雪梅介紹,新加坡REITs市場最大的特征就是稅收透明。對於新加坡個人投資者而言,除了支付物業運營管理的費用和REITs管理者的傭金,全程無需支付任何稅費。
稅收透明是如何體現的?郭雪梅舉例稱,REITs層面只要滿足分紅比例超過90%,租金收入無需交所得稅,在REITs層面即可免稅;而投資者收入分配層面,如果投資者是企業,在新加坡是要交17%的所得稅,如果是個人就不用交稅。
現在看來,新加坡的REITs市場法規制度和稅收配套已經趨於完善,但實際上,在稅收制度完善前,包括星展銀行在內的當地金融機構已經開始嘗試推出公募REITs。
星展銀行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02年7月,在承銷新加坡首只公募REITs——CapitaMall Trust時,新加坡市場也沒有對個人投資REITs免稅的政策。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新加坡市場稅收優惠力度的增強和監管政策的完善是雙軌並行的。
如何進行REITs資產管理?
郭雪梅介紹,公募REITs是場內交易,需要積極的管理。
“投資者付一筆傭金,REITS經理扮演資產管理的角色,幫助我們進行或買或賣的決定。”郭雪梅稱,投資人也可以根據租戶的實際情況來增減持,大熱的情況下可以增持,如果住戶少也可以減持。
記者了解到,REITs投資的收益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穩定的分紅,另一部分則是二級市場上的資本利得。背後的邏輯在於,積極的資產管理下,REITs的價格會在二級市場上會體現出來。
REITs是如何收購更多資產的?星展銀行向第一財經介紹,90%以上的收入要分配給投資者,因此資產收購不能僅依靠留存資金。REITs在上市之後可以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來看待,可以發行股票實現再融資,也可以在銀行借貸來加杠桿。
郭雪梅告訴記者,根據現行的法律制度,REITs借貸也會受到限制,在新加坡是不能超過45%的上限。
中國建立REITs市場意義深遠
星展銀行認為,培育中國的REITs市場需要四大關鍵要素。第一是法規制度方面,設立專門的REITs法規來規範REITs上市及後續發展;第二是生態系統,這包括培育專業人才,包括REITs上市及REITs管理的專業人才,並制定透明的評估方法標準和信用評級制度。
第三是投資者教育。在星展銀行看來,中國國內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對發展一個活躍的REITs市場很關鍵,其中,對個人投資者的教育很重要”。
第四是稅收激勵。“按中國目前的稅收法規,中國REITs會面臨多重征稅的問題。” 星展銀行分析,制定穿透的稅收激勵制度會對中國REITs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益處。
星展銀行分析,中國建立REITs市場對於發行人、投資者和市場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發起人而言,發行REITs能夠降低發起人財務杠桿,將存量資產套現並為後續發展提供資金,REITs上市後也可以樹立市場品牌與形象;而對於投資者而言,不僅可以獲得穩定可見的收入,二級市場還有足夠的流動性,兼具股債的優勢,另外也為中小投資者參與商業地產投資的機會。
在星展銀行看來,在中國,有著大量尋求穩健投資渠道的市場存量資金,而這些大規模的存量資金恰恰是發起人可考慮的新融資渠道。
郭雪梅告訴記者,在新加坡,50%以上的公眾投資者都會參與REITs的投資。
“由於這一產品不同於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很多投資者最開始並不能理解REITs投資。”郭雪梅介紹,最初試點公募REITs時,金融機構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也經歷了非常長的一個過程,這種面向公眾投資者的投教工作非常重要。
郭雪梅還認為,除了發行人和投資者層面,推出公募REITs有利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此同時,完善REITs市場建設更有利於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布局。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