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撐不起 累港股升幅收窄
1 :
GS(14)@2017-05-13 01:48:33【明報專訊】受「國家隊」托市傳聞刺激,恒指昨日突破25,000點大關,創2015年7月「大時代」後高位,內險股更一馬當先;然而午後受A股跌幅擴大所拖累,令港股升幅收窄,幸保25,000點不失。證券人士認為,恒指現時借利好消息炒上,但已逼近超買水平,而且A股「拖後腳」,升勢難持久,要注意周日及周一(5月14及15日)「一帶一路」論壇結束後或出現「散水」情况。
承接前日升勢,恒指昨日高開42點後升幅擴大,衝上25,000點後未見疲態,午後更曾升最多275點,高見25,164點,但A股下午愈跌愈有,拖累港股升幅收窄,全日收報25,015點,升126點;國指收報10,227點,升98點,成交額大增至936億元。
其中,中資金融股表現突出,內險股平保(2318)創一年半新高,收市報45.5元,升3.8%,為升幅最大藍籌,貢獻恒指26點;建行(0939)收升1.12%,報6.34元,貢獻恒指23點,兩隻藍籌合共已佔恒指一半升幅。
雖然港股做好,但午後升幅收窄主要受A股制約,滬指收報3052點,跌0.9%,已連續3日低於250天線;深成指報9756點,跌1.3%;創業板報1771點,跌1.73%,創2015年2月新低。除股市外,內地債市在加強金融監管影響流動性之下,國債息率繼續抽升,10年期國債息率升至3.7厘;另據彭博報道,債息上升吸引外資流入,上月有28億美元資金流入內地貨幣市場基金。
信誠:近超買水平 注意恒指隨時調整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稱,A股與港股背馳,國家隊入市目的是穩住A股跌勢而非要急升,另港股之前過靜,現借消息炒作。他認為港股後市仍會受制於A股弱勢,因在周日舉行一帶一路論壇前夕,料當局不願市場出現大上大落情况;此外,25,000點能否守住要拭目以待,尤其內地每當大型會議之後都呈「散水格」。他又稱,14天相對強弱指數(RSI)已十分接近70的超買水平,要注意恒指隨時出現一波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48&issue=20170511
王冠一:國際油價 扶不起的阿斗?
1 :
GS(14)@2017-05-17 22:35:30【明報專訊】油組(OPEC)與非油組共24國的石油減產協議,將於下月到期。近日忽然傳出,兩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已原則上同意,再度延長減產協議至明年第一季,相信本月底油組召開會議期間,有份參與減產的國家將達成共識。由於事先張揚放風,加上延長減產協議的期限較上次更長,近日國際油價明顯轉勢回勇;布蘭特期油價格由本月低位的每桶47美元已反彈超過一成!紐約WTI期油價格短期內亦有望重返50美元水平。
延長減產 勢在必行
多個主要產油國協力減產,對石油後市固然有提振作用。不過,要知道美國這新晉產油大國並未參與減產協議,美國反而視沙特俄國減產為搶佔市場的契機。加上利比亞與尼日利亞等獲豁免毋須跟從油組減產立場的成員國,過去半年產量持續增加,所以油價終歸是「扶不起的阿斗」。
難道沙特與俄羅斯倡議延長24國減產協議刺激油價反彈,又是另一次虛火?
沙特俄國利益一致
沙特阿拉伯過去半年動作多多,為貫徹國家經濟轉型大計,沙特政府籌備分拆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招股上市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早前沙特阿美更增持位於德州、北美最大的亞瑟港煉油設施至全資擁有,又獲准以殼牌品牌,在美國多個州銷售汽油與柴油,明顯是向中下游拓展業務。另外,沙特還向美國承諾,預算4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基建項目。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國事訪問沙特阿拉伯,相信就是落實這門大生意。
油價太低無好處 美不虞從中作梗
沙特與俄羅斯的國家財政皆仰賴高油價,兩者固然有托市動機;加上沙特阿美快將上市,國際油價積弱絕對不利沙特阿美估值與上市定價。不過,缺少美國配合的話,僅兩國減產恐怕只是白忙。難怪俄羅斯頻頻向特朗普示好,特朗普亦是生意人,明白到油價過於低殘,始終不利美國兼營賣油郎。
只要深入理解三大產油國(美沙俄)最新的立場,相信即使國際油價下半年尚未見到大幅飈升的本錢,但也不至於虎頭蛇尾重陷弱勢,很大機會是維持在企穩等候發力向上的狀態。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45.00 至 49.00 美元
加元(現貨):1.3600 至 1.3800 美元
標普(現貨):2375 至 2415 點
轉載自《王道財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
www.c1syndex.com)
王道財經創辦人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82&issue=20170517
【專題籽】國際學校學費昂貴 居港法國夫妻:負擔不起
1 :
GS(14)@2017-05-18 02:14:51Caroline與丈夫長居香港,但為了下一代亦不得不考慮回法國生活。
【專題籽:法國五月】大家也許估不到,香港現居有約二萬五千名法國人,是全亞洲最多法國人居住的城巿,他們在這裏定居、工作、生兒育女,在彈丸之地過着法式生活。
擔心小孩子未來的法國父母,還有居港超過11年的Caroline Fieux。最初利用獎學金在台中逢甲大學完成中國語文課程後,就來香港展開新生活,喜歡戶外活動的她,在龍舟隊中結識同為法國人的丈夫Guillaume Illien,婚後誕下女兒Léonor,一年後又懷上第二胎,憂慮就開始出現,「國際學校的學費非常高昂,我們只能選擇送她到本地學校,或舉家回法國。」她表示香港讀書壓力過大,學生每天都有學術性的課外活動,功課亦十分繁重,甚至聽過香港家長說兒女做功課至晚上10時才能睡覺,「他們才只有六歲!」她反覆說。「相比之下,法國的教育制度寬鬆得多,評分制度上,除了頭三名同學之外,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班中的名次,只知道自己是否達標,需要如何改進。」她續稱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都是無關學術,例如音樂、運動、做童軍等等。「在香港不時都聽到學童自殺,大都因為學業壓力,在法國我都從來沒有聽過。」然而要選擇,她亦表示法國的制度還是過於寬鬆,最理想是兩者間取個中庸。如今女兒一歲半,與所有香港家長無異,Caroline已經為她申請了一些學校,今年10月就要參加面試,「她生活在法英雙語世界中,一般會遲一點才懂說話,面試時也許只懂說5至10個字,我實在不清楚老師能如果評核,但還是要去面試,至少為她確保有幼稚園學位。」如此的生活壓力,只要居於香港,任何國籍亦是無一倖免。
面對即將出生的兒子,Caroline首要教導女兒Léonor愛錫弟弟。
一家人居住於上環多年,家中有不同中式擺設。
家中處處擺放着一家三口的照片。
記者:黃穎妮攝影:王國輝、張志孟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5/20019291
港人愛外遊 6月零售彈不起 按年僅升0.1% 遠遜預期
1 :
GS(14)@2017-08-03 07:57:10【明報專訊】雖說本港零售自今年3月起已重拾升勢,惟近月增幅僅徘徊不足一個百分點,6月本港零售銷貨值按年微升0.1%至337億元,遜市場預期的升2.3%。有經濟學家直言,港人外遊「血拼」已成習慣,加上旅客轉移到其他國家旅遊,本港零售市場份額正被其他地區攤薄,短期內不會有出路。
明報記者 邱曉欣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本港零售早於兩年前已經歷結構轉變:港人習慣外遊購物,「搭飛機去日本好似搭巴士一樣」;內地旅客轉移直接到東南亞國家 、日本、甚至歐洲旅遊,即使留港消費者,實際上亦大多「幫襯」海外代購或網購,因此,香港零售市場只得民生消費類別仍有增長空間。
東京奧運前 港零售料「無運行」
楊宇霆續稱,除非日圓升值10%至20%,機票及旅行社團費大幅加價,以及樓市大跌,否則,港人不會願意留港消費,他預期,日本在2020年奧運前仍會大力發展旅遊業,相信本港零售業於未來2至3年「無運行」。
按主要零售商類別,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銷貨值連升3個月後再度回落,6月按年跌0.8%,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跌1.9%,藥物及化妝品跌0.5%,百貨公司升0.8%;民生消費類別相對平穩,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升2.6%,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升3.5%,超級市場升0.4%。
民生消費錄增長
雖然6月銷貨值升幅近乎持平,惟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由於6月訪港旅客人次下跌,加上天氣不穩,原預期6月會錄得跌幅,惟數字反映該等因素對6月零售表現影響輕微,銷貨值錄0.1%增長已是「喜出望外」。他預期,下半年為傳統零售旺季,會員反映近月生意略見好轉,有信心本港零售額全年可按年持平甚或有低單位數增長。
重心移內地 里昂看好I.T
里昂證券零售業高級研究分析師高頌妍亦認為,現時具消費力的內地旅客偏好到其他國家旅遊,或索性於中國境內購物,本港零售市場份額正被其他地區攤薄。個別零售股如莎莎(0178)跟隨大市回軟,過去3個月股價累跌14.4%。雖然衣物及鞋類零售值跌1.9%,惟該行仍看好業務重心已轉移至內地的I.T(0999),該股過去3個月已累升逾兩成。奢侈品市場方面,雖然龍頭LVMH及開雲集團上半年銷售收入升勢凌厲,惟該行看淡PRADA(1913)走勢,預期上半年收入僅錄單位數增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69&issue=20170803
官媒:美國打不起對華貿易戰
1 :
GS(14)@2017-08-19 19:07:10【本報訊】官媒《人民日報》以「對華貿易戰,美國打不贏更打不起」為題刊出文章,指美國可能對華發起「301調查」,具有極強的單邊主義色彩,潛台詞是有可能將中國的貿易行為視作「非公平」與「不合理」,從而對中國實施徵稅、限制進口等單邊貿易制裁。文章指,在中美經貿關係裏中方態度積極,進步和成效有目共睹,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對於知識產權保護,中方一直高度重視,持續完善立法,不斷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和交流。文章並引述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稱,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手中的「武器」也很有分量。即使中國僅以限制進口美國飛機和大豆回敬美國,後果也將是「破壞性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目的地是中國。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指若美方不顧事實、不尊重多邊貿易規則而採取損害雙方經貿關系的舉動,中方絕不會坐視,必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9/20125841
龍淵子﹕小米撐不起千億美元估值
1 :
GS(14)@2018-03-06 03:42:28【明報專訊】香港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像樣的IT公司上市,港交所(0388)和證監一群不知所謂的舊電池,僵而不化,讓阿里巴巴萬億上市無緣香港。好在李小加還是有魄力的,在他堅持下,港股上市終於解決了同股不同權和必須盈利的限制,為IT公司和醫藥公司上市打開大門,港股未來三五年應該有一番好光景。打頭炮的大IT公司應該會是小米,今年幾乎肯定會來港上市,或者港股A股兩地同步上市。自去年以來,小米的上市傳聞已弄得人眼花繚亂,估值版本也是一個接一個,市場上曾有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三種說法。其中1000億美元的「呼聲」最高,這應該也是小米管理層奮鬥的目標。
銷售逆襲成功 雷軍態度急轉
2016年時,雷軍曾多次表態未來幾年內不會上市。當然那時候小米碰到經營和銷售上的大困難。但是到了2017年11月份再次談到上市話題時,雷軍表示,會到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才IPO,態度明顯大拐彎。年底的時候有消息傳出,雷軍11月份與投行進行了接觸,同意了2000億美元市值的目標。關於2000億美元市值,龍淵子不太信,但是這IPO看起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此前關於小米上市的猜想,大多認為小米將於2018年第三季度來港上市, 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當時分析認為,估值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PE為60倍。這樣的估值倒有可能,可難度也不小,40倍以上應該肯定有的,也就是700億美元左右。如果千億美元的估值成真的話,小米將成為中國第三大科技股,僅次於阿里和騰訊(0700)。市場一聽,自然興奮不已,最近這段時間,市場上有不少小米股權的投資額度在銷售。對IPO估值預計為1000億美元,看起來似乎好正,可小米真的能撐起千億美元估值嗎?
身價4年暴漲180倍
小米此前身家的暴漲的確是很傳奇且離譜的。從2010年到2014年,小米已經完成了五輪融資,身價也從最初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底的450億美元,4年增長180倍。投資方包括晨興創投、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雲鋒基金等多家VC/PE機構。可以說,對於小米上市,這背後的VC/PE期盼已久。現在市面上的產品,經常會拿上一輪的450億美元的估值說事情。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4年,小米的估值增長了四倍多。這裏面的背景是,小米2013年的營收是316億元,2014年是743億元,一年的時間翻了一倍還多。今輪入場的這些機構,之所以能接受這450億美元的估值,有很大程度是出於對小米高增速的預期。悲劇的是,後面的劇情並不是這麼美好。2015年,小米營收是7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僅為5%。2016年,小米手機出貨量暴跌36%。所幸,小米去年意外逆襲,10月的時候營收就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這背後的成功是小米放棄了完全基於互聯網的銷售模式,轉而開設實體店。根據小米去年7月初會議的一份紀錄,目前小米擁有123家實體店。到2019年將實體店數量擴大8倍,達到1000家。大家看到這,應該明白為什麼小米現在急着上市吧。一方面是業績剛走出低谷,另一方面,開實體店啊,缺錢啊!
大開實體店 缺錢要上市
目前騰訊(0700)市值5400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700億美元,百度880億美元。2017年前三個季度,騰訊和阿里營收分別為1713.68億元和1438.85億元人民幣,單看營收,小米似乎有一拼,市值千億美元也不過分,但小米淨利潤僅為10億美元,為騰訊、阿里的九分之一和七分之一。與手機廠商蘋果相比,小米營收約為蘋果的十六分之一,淨利潤僅為其五十分之一,目前蘋果的市值是9000億美元。如果是在美股上市的話,龍淵子覺得小米差不多可以弄個600億至700億美元的市值,上千億美元並不現實。
美國上市最多值800億美元
考慮到A股科技股的稀缺和頂級IT公司估值的相對更高,港股也基本是這樣,小米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話,市值衝上千億美元也不是不可能,700億至800億美元應該可以的。
同樣,對於小米的IPO,龍淵子覺得700億至800億美元估值以上吸引力一般般,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小米通過增設實體店來增加營收的方式,最終能取得怎樣的戰果尚不得而知。另外,小米這次是整個集團上市還是其部分業務上市也沒有明確,國內機業務和小米生態圈業務大概率會上市,海外手機業務就有點懸了,這部分業務吸引力一般般。
千億美元小米上市對港交所和香港資本市場肯定是大好事,對於股民嘛!坦白說,一般般,祝福小米,祝福港交所,如果估值能低些,大家共贏,應該更幸福!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17&issue=201803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