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同時,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減少,中國勞動力優勢開始喪失,且資源環境的約束不斷增強。
福建農林大學兼職教授、高級統計師姚美雄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提出,服務業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擴大就業、化解產能過剩、抑制房地產泡沫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他建議,中央把“新五化”升級為“新六化”即服務業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以此提高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新五化”到“新六化”
第一財經:您提出要把“服務業化”加入“新五化”,升級為“新六化”,是出於什麽考慮?
姚美雄:中國對現代化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提高,從“舊四化”到“新四化”,又加上“綠色化”升級為“新五化”。當前,全球經濟正向服務經濟轉變,中國經濟也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把服務業化納入現代化重要組成部分恰逢其時。因此,我建議中央把“新五化”升級為“新六化”即服務業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
從中國的現實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根本癥結在於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同時疊加了人口危機。由於未富先少、未富先老,目前,中國勞動力優勢開始喪失,而且資源環境的約束不斷增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應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服務業化,加快實現由出口導向、投資拉動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以內需為主、消費拉動、創新驅動的以服務業為中心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服務大國轉變,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常關鍵的一步。
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無疑需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然而,僅靠“新五化”同步發展,還難以實現現代化,還必須大力推進服務業化,實現服務業化。
服務業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樞紐和主動力,各種生產活動只有在服務意識的支配下,借助於特定的服務手段、服務工具和服務內容等才能生產出來、銷售出去,從而實現價值。
“新五化”也與服務業化密切相關。如服務業化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保障,發展先進制造業需要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強化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服務環節。沒有服務業化的提升,綠色化就難以落實到位。
第一財經:過去多年,中國的服務業也有了快速的發展。將“服務業化”列入“新五化”,會帶來什麽變化?
姚美雄:服務業化是指服務業由產業支撐轉變成主導產業的過程,是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服務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提高的過程。
過去多年,中國的服務業確實有了很明顯的增長。根據統計,201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0.5%,服務業從業人員占整個從業人員比重為42.4%,跟我們自己相比確實是增長迅速,但從國際上看,仍然大大低於發達國家70%以上的份額,甚至比同等收入水平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要實現產業升級,走向中高端,成為國際大國和強國,必須在研發、信息、文化等服務業領域上發力,成為服務業大國和強國,服務業要由產業支撐轉變成主導產業,以改變目前處於國際分工和產業鏈低端狀態。否則只能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繼續充當打工仔角色,獲取廉價利益,付出的是高昂的汙染環境代價。
體制障礙制約服務業發展
第一財經:您認為,中國服務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姚美雄:從總體上看,服務業供給不足、比重偏低、結構落後、質量不高、競爭力差和國際貿易逆差大等問題仍很突出,服務業發展的滯後,成了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
當前服務業發展緩慢,最大制約是體制機制障礙,根源在理論認識上的不足。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只有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郵電算作是物質生產部門,服務業的許多領域不創造價值被當作非生產活動,這個理論一直影響到現在。
至今在不少地方、不少部門,服務業還沒有真正被當作一個重要產業來看待,認識上依然存在重產品輕服務,把服務業的不少領域當作公益性、福利性或純意識形態的思想比較嚴重。這直接導致服務業許多行業過於依賴政府的投入,缺乏自我發展機制。
另一方面,政府財力有限,福利性服務事業支出常常不得不讓位於生產性支出,不少服務業領域發展經費捉襟見肘,造成服務業發展緩慢。同時也導致不少地方和部門在發展經濟的思路上,重工業輕服務業的現象依舊,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多數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出現了服務業稅負和用電、用水、用氣等高於制造業現象,影響了服務業的發展。
從三大產業來看,目前中國制造業產出已占了世界的20%,眾多低端產業已在全球占據支配地位,一般工業產品供應充足,不少行業還存在嚴重產能過剩現象,進一步發展空間有限。同時,農業的需求彈性較低,農業與工業再保持高速增長將相當困難。
而服務業眾多領域卻供不應求,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國際經驗表明,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居民消費將由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升級,服務消費將會出現快速增長。目前中國人均GDP達8000美元,服務業將呈現加快發展態勢。
服務業作為潛力最大的產業能否繼續快速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作為中國最大內需潛力所在,服務業化的發展將使中國發展由外在推動轉變為內生驅動,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服務業化可有效減霧霾擴就業
第一財經:這幾天北京又是霧霾籠罩,而且不止是北京,全國越來越多的地方空氣質量堪憂。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服務業更有其急迫性。
姚美雄:是的。傳統粗放型增長方式帶來了過度消耗能源資源以及嚴重汙染生態環境的問題,在中國已經集中出現。服務業是“無煙產業”,具有知識密集、技術含量高、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特點,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可以帶動著整個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業態創新,實現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從就業來看,服務業化是是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天然“蓄水池”。與其它產業部門相比,服務業具有就業彈性大、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並存的特點,能夠吸納各種不同素質的勞動者。
中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始終存在。近年來,就業市場呈現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並存格局,癥結在於教育與經濟發展脫節。教育實行精英教育,而經濟發展卻長期停留在粗放型增長方式,造成整個社會對熟練技工需求量大,對高端人才需求量較小,尤其是服務業發展滯後,提供就業崗位能力弱。
除了環境和就業外,服務業化也是化解產能過剩和抑制房地產泡沫的需要。產能嚴重過剩和房地產泡沫是當前中國經濟棘手的兩大難題。尤其房地產泡沫已成為當今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基本矛盾的重要根源,已危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房地產產業鏈長,抑制房地產泡沫,不管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都會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產生較大規模失業人員和地方財政收入減少。服務業加快發展可以充分吸納因化解產能過剩和實現房地產市場軟著陸而下崗的人員,並保持經濟增長平穩。
目前,中國服務業無論是在增加值還是在就業上都已超過制造業,超過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產業,已經從產業支撐逐步轉變成主導產業,從國民經濟配角轉變成主角。同為國民經濟三大產業,農業、工業在現代化建設中都有具體發展目標要求即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而作為主導產業的服務業卻沒提更高發展目標要求,這亟需調整和改變。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本文為創業派原創文章,首發於快刀三俠(ID:iyqkpd),作者:胡二夥,轉載請聯系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作者和微信公號ID
你只要經歷過霧霾,就一定戴過口罩。你只要戴過口罩,就一定知道3M。
3M口罩不是來自義烏的小商品,3M公司也不是一家五金雜貨店。它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百年老字號,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構,全球員工接近9萬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在現代社會中,世界50%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一、7萬種產品,爆品制造王,靠小發明成為百年企業
想要成為一家生存了115年的公司,秘訣在於保持創意。
1902年,美國淘金熱的尾聲。5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采礦公司,打算開采該地豐富的剛玉礦石,用來做砂輪。
▲3M五個創業的小夥伴
公司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於是就被簡稱為3M公司。
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挖到適合做砂輪的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3M公司因此經營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債。
1907年,助理薄記員威廉·麥克奈特加入3M 公司,他看到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受到賞識。
在威廉·麥克奈特的帶領下,3M於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研磨砂布,幾年後又升級為幹濕兩用砂紙,成為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魯的員工,因為看見修車工人對遮擋噴漆的膠帶的苦惱,於是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隔離膠帶。之後,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
▲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像帶,60年代的幹銀式膠卷、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
▲風行於大街小巷奶茶店的報事貼原型
在100多年的時間里,3M 平均每兩天研發出3個新產品,品種類超過6000種,包括無痕掛鉤、便利貼、信用卡、百潔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麽都造。”有人說,3M一直在追求下一個爆品,“如果你沒有不斷地改變你的產品,沒有爆品出來,公司會死。”
▲3M的一堆小發明
二、“15%規則”,不務正業和犯錯成了文化標誌
3M有一個著名的“15%規則”,是1948年威廉·麥克奈特提出的。
他規定研發人員每個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在那個“人人都在工業流水線上擰螺絲釘”的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不論這些研究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威廉·麥克奈特有一句著名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墻,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3M 在管理上的創新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規則做了升級,允許谷歌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項目。
3M對創新的定義是這樣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思想,而是一種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思想。
▲位於聖保羅市的3M總部
如今3M涉足63個行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分公司或實驗室。因此,3M的每一個獨立技術員都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特定業務、實驗室和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3M全球技術社區的一部分。
在創新的道路上,3M鼓勵員工犯錯,3M的哲學是: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麽都沒有做。
比如3M一個化學家的故事——她偶爾把一種新化學混合物濺到網球鞋上,幾天之後,她註意到濺有化學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會變臟,該化學混合物後來成為斯可佳牌織物保護劑。
▲保持織物面的潔凈3M織物保護劑
早在2005年,3M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12.4億美元,這些研究費用大部分用在基礎研究或者非直接實用性研究上。
此外,3M對創新的獎勵也非常給力,每年都會選出年度最佳創意,給出的獎金高達是10萬美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新的火種,它有多大的能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空間和多少給養。3M 公證明了一件事:創新不是刻意求來的,更不是被擠壓出來的。
《基業長青》中這樣寫到,“如果拿生命做賭註,賭我們研究的哪一家公司會在今後50到100年繼續成功和適應,我們會把賭註下在3M上。”
三、3M口罩,因霧霾在中國火了,一年賣一億個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
3M生產口罩有50年的歷史。1967年,3M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是幫助采礦、冶煉和爐窯等工人應對惡劣的職業環境所用。
其實,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設計的原型是以前發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後經過幾次改進,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臉上。
1984年,3M進入中國,開始向國內工廠銷售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客戶都是礦產、鋼鐵和造船廠等重工業。
因為工業把安全放在第一,導致3M口罩有種粗獷的風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無紡布制成,口罩上留有明顯的警示語和標識,兒童口罩型號缺失,以及用戶體驗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因為工業防護的產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設計方面躑躅不前,只是把工業防塵用口罩進行民用化。
▲隔著口罩親吻的一對情侶
霧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3M。
惜命的中國人開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場上最受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最難買到正品的品牌。
2013年,在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3M中國公司很多員工都在上班時間找口罩,要麽幫朋友,要麽幫客戶,那時官方網店中3M的口罩早已賣斷貨。
以往3M口罩零售占20%,工業銷售占80%,而2013年有好幾次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突如其來暴漲的口罩需求,讓3M難以招架。
▲晨練的北京老人
即使對3M這樣有經驗的企業來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購置口罩的情形。市場來得太快,3M被龐大需求打暈。
於是,來自全世界3M工廠的口罩都被調到中國,2013年3M在中國銷售的口罩價值達到1億美元以上。
2013年中國防顆粒物口罩市場需求達到25.3億元,75%的份額被其他公司瓜分,其中包括3M的假貨。但產能不足讓3M交出了大部分市場。
供應不足、設計缺陷和假貨橫行讓3M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國組建消費品事業部,承擔零售包裝口罩的銷售工作,業務劃分調整後,3M口罩正式和超市里販賣的百潔布、報事貼和無痕掛鉤等擺放在了一起。
四、結語
3M的偉大不是建立在中國的霧霾之上。
如今霧霾從北方飄到了南方,從大都市肆虐到小縣城,以犧牲環境來拉動經濟,靠再多的3M口罩,也拯救不了中國的霧霾,中國霧霾需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選擇權,是被霧霾改變生活,還是讓生活去改變霧霾。
墨跡科技也將積極探索To B業務,為行業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氣象產品和服務,降低極端氣候災害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文 | 徐建鳳
編輯 | 盧旭成
占據了大半中國智能手機用戶的墨跡天氣,經歷了六年的磨礪,也開啟了IPO模式。2016年12月23日,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的申報稿在中國證監會的信息披露欄目披露。
墨跡科技招股書披露,2013年到2016年6月30日的營收分別為1840.77萬元、4473.45萬元、12500.63萬元和10665.05萬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60.59%;凈利潤分別為64.32萬元、263.38萬元、2519.08萬元和1322.30萬元,複合增長率高達525.82%。
墨跡科技2013年-2016年6月30日營收和凈利潤:
墨跡科技的招股書也披露了它的股東結構。創新工場系股東,包括北京創新和工場基金,合計持有墨跡科技8.71%股份。阿里創投持有墨跡科技15.504%的股份。險峰創投,加上同樣是陳科屹為實際控制人的的險峰深圳、西藏險峰,險峰系在墨跡科技中的股份占比為18.97%,為第二大股東。
上市前,創始人金犁直接持有墨跡科技34.627%的股份,並通過跡將蔚藍間接控制墨跡科技2.567%的股份,合計控制墨跡科技37.194%的股份。上市後,金犁的股份會被稀釋到27.895%,依然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一個小小的天氣應用緣何能開啟上市之路,它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暴風嗎?
俘獲海量用戶
墨跡科技由金梨正式創立於2010 年3月18日。出生於1982年的金犁是個技術男,2005 年至 2007年任埃森哲軟件工程師,2007年至2009年在Symbian中國/NOKIA中國任高級軟件工程師。正是在諾基亞中國,金犁看到了天氣應用的機會。
在墨跡天氣APP誕生之前,天氣預報類APP的界面難看。“愛打扮”的金犁決定在工作之余開發一款界面漂亮的天氣預報應用。
金犁工作的Symbian當時是全球最大的手機應用平臺,所以2009年5月,他率先推出墨跡天氣的Symbian(塞班)版本。這款產品不僅外觀漂亮,還能同時支持2000多個城市的天氣預報,而其他同類應用覆蓋的數量則是500個,這成了墨跡天氣早期的核心功能。
早期的墨跡天氣APP以塞班平臺為主,因當時移動流量費用高,金犁利用數據壓縮技術,讓用戶每次更新只需耗費不到2k流量,另外,用戶把墨跡下載到手機後,在手機桌面可獨立運行,方便用戶在不額外耗費流量的情況下隨時查看天氣。
2009年5月4日,墨跡天氣問世的第一天,僅僅依靠論壇傳播,下載量就達到了2000,七八個月後,日活躍用戶量達到1萬。用戶的喜歡為金犁增強了信心。他下定決心出來創業。2010年年初,剛創立險峰華興的陳科屹250萬元天使投資了金犁,墨跡科技現在走到IPO階段,也證明了陳的眼光。2010年3月,金犁正式成立公司。2010年5月,墨跡天氣開始團隊化運營,同時發布了第一個Android版本。
不得不說,金犁選擇的創業時機很對。因為2010年開始,以iOS和Android為核心平臺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開始爆發。金犁也陸續把產品的開發和更新主要向Android 和iOS平臺轉移。2011年,墨跡天氣的iOS版本上線,天氣信息展示更加直觀,背景改為隨天氣而定的全景動畫,首屏增加二次元人物“小墨助手”,形象展示晴、雨、霾、穿衣多少等信息。同時新增了預警信息推送,確保氣象臺發布的預警實時推送給用戶。為了增強用戶之間的交互,在天氣分享頁面嵌入相機,可以隨手拍照片分享,為日後推出時景功能奠定了基礎。2011年墨跡獲得盛大的A輪投資,A+輪則由創新工場系投出。
*墨跡天氣APP界面
2012年,金犁曾經歷過一次團隊調整。據公開報道,原因是金犁跟其他合夥人在產品方向上有分歧。墨跡科技的招股書里,創業家&i黑馬註意到,2012年,董事趙東和孫增斌因離職的原因,不再擔任墨跡的董事,改由金犁的夫人孫錦楠和她的姐姐孫樹閣、姐夫胡立堂擔任。一直到2016年4月20日金犁才把這三個親戚董事換掉。
墨跡一開始從網上抓取天氣數據,後來氣象部門找上門來要求付一年幾十萬元的費用,沒有引起金的重視。這也可以理解,對於當時尚未實現盈利的墨跡科技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直到2011年網站被封,金犁才開始正視,再三跟氣象部門交涉付費授權一事,3個月後,網站才恢複運營。而最終從北京氣象局拿到天氣數據的授權則歷時一年多。
也許是意識到天氣數據受制於氣象部門,2012之後,金犁開始在產品里加強用戶產生的跟氣象相關的信息。比如推出“全時實景”的時景功能,由用戶拍攝帶有位置標簽的街景和天氣,並上傳分享,用戶可對圖片評論、回複、點贊。後來新開發的版本里,用戶還可以提交當天天氣情況,後臺通過用戶廣泛提交的數據修正天氣精準度。2014年,金犁甚至趁著智能硬件興起的風潮,研發了智能空氣檢測硬件“空氣果”,它可以接收空氣中PM2.5、二氧化氮、粉塵、氣溫等多項數據,建立了獲取天氣數據的監測閉環。
*空氣果
金犁一方面不斷加強產品版本更叠和數據閉環,一方面也加大對產品的推廣。2013年前,好的移動應用是有極大的用戶紅利的。比如早期的iOS商店,上面優秀的應用少,像墨跡天氣、航班管家這種好的應用,可以基本不花費用就得到很好的推薦,用戶獲取成本比較低。2014年開始,移動應用推廣商業化開始,2015年基本普及。所以,從墨跡的招股書可以看到,2013年—2016年6月30日,墨跡的推廣費用分別為41.45萬元、678.37萬元、3077.77萬元、4036.29萬元。也正是從2013年開始,墨跡科技APP新增下載量急劇上升,2013年為8857.1萬,2014年為6208.5萬,2015年為8736.58萬,2016年上半年為1.008億,最終累計用戶為4.7億。
移動廣告支撐上市
從墨跡科技披露的招股書看,這家公司是2013年開始規模商業化探索的。作為一款擁有海量用戶的移動應用,金犁能想到的變現方式首先是廣告。
而墨跡科技加速變現要從一個女人說起。2013年,張明明加入墨跡科技,成為銷售總監。張明明,出生於1981年,2004年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學市場營銷專業。她曾在3G門戶、億動廣告、艾德思奇工作過,諳熟移動廣告售賣。因為張明明的加入,當年墨跡的銷售人員首次達到10人,此後不斷上漲,截止到2016年6月,已達42人。
張明明的加盟確實讓墨跡科技的收入發生明顯的變化,2013年墨跡科技的收入達1840萬元,主要靠接入阿里巴巴集團、天津億瑪、銳訊靈通等平臺廣告獲取收入,2014年2月,張明明就因為業績突出被提升為墨跡科技副總經理。
除引入銷售強人外,金犁也同步引入阿里創投成為墨跡科技股東。要知道,阿里巴巴因為有全球最龐大的電商生態,一方面需要海量的投放引流到淘寶、天貓平臺,另一方面也能承受比較高的價格。股東的錢是要賺的。2013年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廣告收入為327.96萬元,占墨跡科技總收入的比例為17.82%。2014年阿里巴巴貢獻的廣告收入為2026.71萬元,占墨跡科技當年總收入的比例為45.31%。為弱化關聯交易,2015年,阿里巴巴貢獻的廣告收入降低到1865.86萬元。
打通廣告渠道和資源之余,金犁也帶領研發團隊,開發更多可售賣的產品(廣告位)供售賣。據墨跡科技招股書披露,墨跡科技主要的廣告模式為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效果廣告包括廣告聯盟、平臺倒流、應用推薦這三大類,嘗遍從CPT(以試玩為付費標準)到CPS(按收入分成付費)等所有的效果廣告方式。品牌廣告主要是通過直營或第三方公司代理的品牌客戶,比如伊利、可口可樂、聯合利華、迪奧、捷豹路虎、花旗銀行等的投放,主要廣告形式是開屏廣告、背景植入廣告、banner廣告等,2015-2016年6月,墨跡科技開屏廣告價格為14.7-52.5萬元/天,背景植入廣告價格14-56萬元/天,banner廣告價格7-17.5萬元/天。墨跡科技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收入見以下表格:
墨跡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具體構成
要讓廣告總收入增加,要麽增加新的廣告客戶,要麽廣告價格上漲,這兩個動作墨跡科技一直在做。以開屏廣告為例,墨跡科技2013年才12萬元-30萬元/天,2014年漲到35萬元/天。無論是廣告客戶的增加,還是廣告價格上漲,如果要保證每個客戶的廣告效果,首先需要增加裝機用戶數,上文提到2014年後墨跡科技增加推廣費用就是為了增加用戶數,效果確實立竿見影。第二還要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用戶粘性,兩個重要的指標是用戶日活和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這兩個指標在墨跡科技的招股書里也是增長的(見下表),這也跟2014年後金犁做的產品升級有關。
2013年以來墨跡天氣APP的主要運營數據:
2013年後,墨跡天氣的APP明顯增加了生活資訊類的內容,讓用戶不僅可以在APP上看天氣預報和指數,還能看相關內容。內容是增加移動應用用戶活躍度和粘性的重要手段,今日頭條用戶粘性強,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僅次於微信。萬能鑰匙、獵豹移動等都希望通過內容來增加用戶活躍和粘性。另外,墨跡天氣APP逐漸增加用戶互動的功能,比如推出空氣質量排行榜,比如做用戶社區墨圈,比如讓用戶提交實時街景和“我來報天氣”等,這也是提供用戶活躍和使用時長的方法。
經過種種努力,墨跡科技短短3年多時間就實現營收規模從千萬量級到億級的飛躍。
不過,很多媒體質疑墨跡科技的營收主要靠移動廣告,太過於單一,依據是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和 2016 年 1-6 月,互聯網廣告信息服務收入在墨跡科技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 97.25%、94.84%、98.10%和 98.70%。而且客戶集中度也非常高,主要是騰訊、阿里巴巴集團、藍色光標、安沃傳媒等知名IT企業以及知名廣告代理商。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6月,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395.41 萬元、3730.48 萬元、9502.94 萬元和 8479.49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5.81%、83.39%、76.02%和79.51%。
但這其實有誤解。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移動廣告收入規模都達百億元以上,今日頭條2016年依靠移動廣告收入也將達百億元規模。移動廣告是最主流的盈利模式之一。據墨跡科技主要依靠廣告在創業板上市,可能不但不是太大的風險問題,可能還有主業突出的加分。當然,墨跡科技也在嘗試做電商,以及直接做智能硬件來變現,比如推出空氣果,目前看營收規模還是偏小。
下圖為公司營業收入構成
墨跡科技的未來
未來,如果移動廣告依然是墨跡科技絕對的主營業務,它將如何布局才能跑在增長的高速路上?還是要做用戶增量。比如墨跡科技正在與OPPO等廣告平臺持續合作來拓展用戶。2016年03月18日,墨跡科技與OPPO廣告平臺簽訂了《2016年度框架合作協議及合作協議》,墨跡在OPPO平臺上進行軟件的推廣宣傳,並支付200萬元的費用,協議到2016年12月31日終止。時隔九月,在OPPO官網的社區頻道,創業家&i黑馬依然能找到“無廣告版墨跡天氣,喜歡的拿下”的宣傳語。顯然,墨跡科技所以跟OPPO合作,正是看中OPPO對四五線城市用戶的超高覆蓋。因為墨跡科技對一二線城市的覆蓋已比較到位,而四五線城市還有大幅的上漲空間。
為了拓展用戶,墨跡科技還將觸角伸到境外。招股書中顯示了墨跡科技在境外開展業務的訴求:未來將在不斷提升氣象信息預報精度和APP產品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海外業務,開拓海外市場。實際上,墨跡科技的創始人金犁早有這一規劃。金犁在2015年就曾對騰訊科技坦言,墨跡科技在國內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他們要通過海外市場的拓展增加規模。墨跡科技把國際化的第一站選在了東南亞。金犁認為東南亞的“市場空間足夠大”。美國、歐洲也將會是墨跡科技準備進軍的市場。
*金犁在矽谷演講
除了在增加用戶數量上布局,墨跡科技還會使出渾身解數來最大限度的留存和激活現有客戶。這從其募集資金的用途上就可見一斑。墨跡科技IPO的資金用途之一就是升級墨跡天氣APP系統。它計劃從服務端、客戶端、大數據技術三方面開展。服務端、客戶端的升級能夠直接帶來更舒適的用戶體驗。
而大數據技術則是墨跡科技目前進行用戶行為分析、精細化用戶畫像、個性化推薦的技術手段。大數據的升級方向重點在加強大數據的計算能力及數據吞吐量,形成完整的大數據平臺,以更適應氣象行業的特點,為未來整合氣象數據及用戶行為數據,開放天氣大數據平臺創造良好基礎。
未來,墨跡科技將以氣象大數據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更加生活化、場景化的“天氣+”氣象服務。目前,墨跡科技已經收集並建立的用戶檔案,包含了大量的用戶行為和偏好信息,細化維度達到上百個,這就是墨跡科技的“用戶畫像”。
墨跡天氣APP結合用戶畫像及行為分析,能夠使得廣告投放更為精準,提高流量轉化的效益。用戶畫像還是墨跡科技打造“天氣+”模塊的基礎。“天氣+”模塊升級包括場景、內容、服務三個子版塊。場景版塊從時間、地理、環境等維度劃分用戶,確定用戶所處的場景,是整個“天氣+”模塊的基礎版塊。用戶通過場景入口進入墨跡天氣APP,接收墨跡天氣APP提供的內容與服務。內容子版塊推送給用戶場景化的天氣數據、新聞資訊等信息;服務子版塊則推送給用戶場景化的打車、外賣、網購等生活服務信息,引導用戶進行付費操作。這不僅能夠持續增加用戶活躍和日均使用時長,還能進一步實現交易,將流量變現。
同時墨跡科技也將積極探索To B業務,為行業客戶和政府客戶提供定制化的氣象產品和服務,降低極端氣候災害風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To B業務也是基於用戶畫像。它可以用於指導指向性更強的市場推廣活動,以及提供垂直合作的平臺。例如基於氣象災害和定位信息的保險行業應用,基於精細化預報的農業行業應用,基於用戶群體、定位信息的物流倉儲行業應用,基於天氣和用戶行為的行程推薦應用等。
「灰色經濟」這塊蛋糕,已經有不少人先下手為強了。
本文由華興有個Alpha(微信ID:hxalpha)授權i黑馬發布。
2015 年,柴靜的《穹頂之下》讓社會對霧霾的討論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切入霧霾市場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馬化騰也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引入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的建議。
而今天,中國超過 6 億人被霧霾影響,刷屏的朋友圈、大排長龍的醫院呼吸科、新聞里反複播放的大氣圖都在告訴我們,人們對霧霾的危害性也越來越了解。
「灰色經濟」這塊蛋糕,已經有不少人先下手為強了。
暴利的空氣凈化器
霧霾直接導致了空氣凈化器銷量的暴漲。
與柴靜同樣關註霧霾的危害的還有三個爸爸的創始人戴賽鷹,他自己也是爸爸,找到另外兩個同樣關註霧霾的爸爸開始創業,做空氣凈化器。「三個爸爸智能空氣凈化器」於2014年9月開始在京東上進行眾籌,一個月後眾籌金額達到 1122 萬元,參與人數達到 3732 人,成為中國首個金額超千萬的眾籌產品。
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戴賽鷹提到,「今年連續的霧霾預警後,我們的空氣凈化器賣斷貨了。其中最受歡迎的市場是北京。」
兩個星期之前,有網友跟羅永浩在微博互動,表示希望讓錘子科技做一款空氣凈化器。隨後,羅永浩轉發了該網友的微博,並表示「好,一言為定」。
說到空氣凈化器,最知名的互聯網品牌應該是小米。2014 年,小米推出了其第一代空氣凈化器,隨後它成了小米生態鏈中最不愁賣的產品,至今小米空氣凈化器至今已經推出三代機型,總銷售量達 200 多萬臺。
據上海一家小米空氣凈化器濾網供應商透露,空凈產品的利潤高的驚人,一臺賣到三四千元價位的產品,造價也就在一千元左右,有的甚至百元,原理無非就是風扇加濾網,質量的高低主要還是看過濾能力和凈化速度。
另外據媒體報道,一家汽車用品店店主介紹,「我們店賣的車載空氣凈化器,價格從 1000 多到 3000 多,一天能賣幾十臺,1000 多元的已經斷貨兩天了,貨源根本供應不上。」
同樣價格的一臺互聯網電視或者手機,廠商可能還要倒貼幾百元來搶奪用戶。
空氣凈化器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戴賽鷹表示在小米加入之後他們明顯變得更加艱難,小米具有品牌與流量的優勢,價格又壓得很低,他覺得後來的創業者應該都沒有什麽機會了。
全國只有 128 家批準生產口罩廠商,網絡在售卻超過 1000 種
除了空氣凈化器,另外一款霧霾必備產品無疑就是口罩。
最知名的毫無疑問是 3M 口罩,據淘寶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霧霾高發期 3M 單日銷量破15萬。3M 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你應該知道的),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 公司位列第 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
雖然霧霾讓 3M 口罩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火爆起來,訂單量暴增,但是以工業生產為主的 3M 公司顯然跟不上這樣的產能,於是給了其他口罩品牌包括假 3M 巨大的市場空間。
學材料學出生的趙大樂就想占一塊口罩市場,他創業做了一款新風口罩。「常規口罩的體驗實在是太差了,我們不想成為第一批在霧霾里倒下的人。」他說道。
但是由於口罩市場門檻太低,以及大品牌的口碑壓力,讓趙大樂的創業困難重重。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統計,全國批準生產「一次性使用口罩」的生產廠家僅為 128 家,網絡上在售口罩品種不下 1000 種。因為缺少監管,市場上有的 PM2.5 防護口罩標註等級混亂,所標註的依據標準也是多種多樣。
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占世界 36%
2016年9月,荷蘭設計師丹·羅森加德(Daan Roosegaarde)設計的除霧霾塔落地北京 798 藝術區,凈化塔使用少量的綠色能源和專利的無臭氧離子技術,捕捉並收集空氣中至少 75% 的 PM2.5 和 PM10 霧霾顆粒,每小時可以凈化 3 萬立方米的空氣。
這位荷蘭人用收集到的霧霾做成戒指,售價 40 塊錢,他希望通過售賣戒指來覆蓋造塔的成本,這一方式他已經在荷蘭當地嘗試過了,但是在北京,霧霾塔由於凈化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將這一「霧霾凈化塔」更名為「霧霾警示塔」。
花了近十年時間研究大氣問題的王蘊剛做了一款基於環境大數據,對大氣汙染進行實時監測預警的產品。「霾圖」用地圖的形式實時展現我國任一地區的大氣汙染數據,並預測未來五天的空氣質量。而並沒有什麽工作經驗,還沒畢業在門診實習的魏震發現了一個恐怖的數據——中國新增肺癌病例大幅度增加,占世界 36%。
2016 年中國首個評估 PM2.5 對人影響的研究報告出爐。報告指出,大氣 PM2.5 汙染導致全國 31 座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 25.7 萬人超額死亡,超額死亡率平均接近 1‰。而在超額死亡的病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肺癌。
魏震也選擇創業,他與導師合作,用中藥的配方做了一款號稱可以「清肺排霾」的養生飲料,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推廣之後,銷量一度大增。
但是讓他頭疼的是,宣傳沒過久,市場上突然湧進了一大批做防霾飲料的品牌,他只有再繼續找其他出路。
有人因為霧霾放棄創業,有人卻因為霧霾開始創業。霧霾讓生活變得艱難,創業也是如此。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本文為創業派原創文章,首發於快刀三俠(ID:iyqkpd),作者:胡二夥,轉載請聯系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作者和微信公號ID
你只要經歷過霧霾,就一定戴過口罩。你只要戴過口罩,就一定知道3M。
3M口罩不是來自義烏的小商品,3M公司也不是一家五金雜貨店。它是一家來自美國的百年老字號,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分支機構,全球員工接近9萬人,年營業額超過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
在福布斯全球創新公司評比中,3M公司位列第3,排在蘋果和谷歌之後。在現代社會中,世界50%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它們的產品。3M自己的說法是:每天起床,3米之內就一定能看到3M的產品。
這幾年中國霧霾的突然爆發,讓3M被中國人熟知,從一個小作坊變為一個商業巨頭,歷經115年的3M又是如何保持企業活力的?
一、7萬種產品,爆品制造王,靠小發明成為百年企業
想要成為一家生存了115年的公司,秘訣在於保持創意。
1902年,美國淘金熱的尾聲。5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年輕人,決定合夥投資開一家采礦公司,打算開采該地豐富的剛玉礦石,用來做砂輪。
▲3M五個創業的小夥伴
公司取名為明尼蘇達礦業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於首字母都是M,於是就被簡稱為3M公司。
兩年下來,他們沒有挖到適合做砂輪的剛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鈣長石,3M公司因此經營岌岌可危,欠了很多外債。
1907年,助理薄記員威廉·麥克奈特加入3M 公司,他看到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後,向經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因此受到賞識。
在威廉·麥克奈特的帶領下,3M於1914年創立了第一個實驗室,同年推出了第一個獨家產品——研磨砂布,幾年後又升級為幹濕兩用砂紙,成為3M公司歷史第一個拳頭產品,從此名聲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魯的員工,因為看見修車工人對遮擋噴漆的膠帶的苦惱,於是獨自專研,發明了一種隔離膠帶。之後,又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家喻戶曉的世界性產品──“玻璃紙+粘膠”的透明膠帶。
▲影響了近一個世紀的透明膠帶
在此之後,3M公司又接連開發了更多新產品,比如40年代發明的用於高速公路標識的反光膜,50年代發明的錄音磁帶和錄像帶,60年代的幹銀式膠卷、無碳紙、投影系統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出世了,那就是報事貼。這個看著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成了一個劃時代的品牌。
▲風行於大街小巷奶茶店的報事貼原型
在100多年的時間里,3M 平均每兩天研發出3個新產品,品種類超過6000種,包括無痕掛鉤、便利貼、信用卡、百潔布和拖把等。
“除了上帝,什麽都造。”有人說,3M一直在追求下一個爆品,“如果你沒有不斷地改變你的產品,沒有爆品出來,公司會死。”
▲3M的一堆小發明
二、“15%規則”,不務正業和犯錯成了文化標誌
3M有一個著名的“15%規則”,是1948年威廉·麥克奈特提出的。
他規定研發人員每個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用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在那個“人人都在工業流水線上擰螺絲釘”的時代簡直難以置信。
不論這些研究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威廉·麥克奈特有一句著名言論:“切勿隨便扼殺任何新的構想,要鼓勵實驗性的塗鴉,如果你在人的四周豎起圍墻,那你得到的只是羊。”
作為一家傳統企業,3M 在管理上的創新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規則做了升級,允許谷歌的工程師把20%的工作時間用來做自己的項目。
3M對創新的定義是這樣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思想,而是一種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思想。
▲位於聖保羅市的3M總部
如今3M涉足63個行業,在全球70多個國家擁有分公司或實驗室。因此,3M的每一個獨立技術員都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們是特定業務、實驗室和國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們也是3M全球技術社區的一部分。
在創新的道路上,3M鼓勵員工犯錯,3M的哲學是:如果你不犯錯,只能說明你什麽都沒有做。
比如3M一個化學家的故事——她偶爾把一種新化學混合物濺到網球鞋上,幾天之後,她註意到濺有化學混合物的鞋面部分不會變臟,該化學混合物後來成為斯可佳牌織物保護劑。
▲保持織物面的潔凈3M織物保護劑
早在2005年,3M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就高達12.4億美元,這些研究費用大部分用在基礎研究或者非直接實用性研究上。
此外,3M對創新的獎勵也非常給力,每年都會選出年度最佳創意,給出的獎金高達是10萬美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創新的火種,它有多大的能量,取決於它有多大空間和多少給養。3M 公證明了一件事:創新不是刻意求來的,更不是被擠壓出來的。
《基業長青》中這樣寫到,“如果拿生命做賭註,賭我們研究的哪一家公司會在今後50到100年繼續成功和適應,我們會把賭註下在3M上。”
三、3M口罩,因霧霾在中國火了,一年賣一億個
數萬種產品中,3M口罩能在中國如此火爆,實在是有些尷尬。
3M生產口罩有50年的歷史。1967年,3M基於無紡布和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開始設計和生產防塵口罩,是幫助采礦、冶煉和爐窯等工人應對惡劣的職業環境所用。
其實,街上人手一只的3M口罩,設計的原型是以前發明的一款一次性胸罩,後經過幾次改進,戴在胸上的玩意戴在了臉上。
1984年,3M進入中國,開始向國內工廠銷售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客戶都是礦產、鋼鐵和造船廠等重工業。
因為工業把安全放在第一,導致3M口罩有種粗獷的風格。比如通常由白色或灰色的無紡布制成,口罩上留有明顯的警示語和標識,兒童口罩型號缺失,以及用戶體驗和美感度被放在了其次。
因為工業防護的產品定位,3M口罩在民用口罩設計方面躑躅不前,只是把工業防塵用口罩進行民用化。
▲隔著口罩親吻的一對情侶
霧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3M。
惜命的中國人開始信奉洋品牌3M口罩,3M成了市場上最受信賴的品牌,同時也是最難買到正品的品牌。
2013年,在霧霾最嚴重的那段時間,3M中國公司很多員工都在上班時間找口罩,要麽幫朋友,要麽幫客戶,那時官方網店中3M的口罩早已賣斷貨。
以往3M口罩零售占20%,工業銷售占80%,而2013年有好幾次零售的需求達到工業銷量的幾倍。突如其來暴漲的口罩需求,讓3M難以招架。
▲晨練的北京老人
即使對3M這樣有經驗的企業來說,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大規模購置口罩的情形。市場來得太快,3M被龐大需求打暈。
於是,來自全世界3M工廠的口罩都被調到中國,2013年3M在中國銷售的口罩價值達到1億美元以上。
2013年中國防顆粒物口罩市場需求達到25.3億元,75%的份額被其他公司瓜分,其中包括3M的假貨。但產能不足讓3M交出了大部分市場。
供應不足、設計缺陷和假貨橫行讓3M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2014年3M中國組建消費品事業部,承擔零售包裝口罩的銷售工作,業務劃分調整後,3M口罩正式和超市里販賣的百潔布、報事貼和無痕掛鉤等擺放在了一起。
四、結語
3M的偉大不是建立在中國的霧霾之上。
如今霧霾從北方飄到了南方,從大都市肆虐到小縣城,以犧牲環境來拉動經濟,靠再多的3M口罩,也拯救不了中國的霧霾,中國霧霾需要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有選擇權,是被霧霾改變生活,還是讓生活去改變霧霾。
沽出: | |||||||||
鞍鋼 | 4.71 | 0347 | 100000 | 471,000 | |||||
買入: | |||||||||
保利協鑫 | 0.94 | 3800 | 400000 | 376,000 | |||||
重慶機電 | 0.91 | 2722.hk | 106000 | 96,460 | |||||
佣金 | 2,830 | ||||||||
現金變動 | -4,290 | ||||||||
現金 | 184 | ||||||||
名稱 | 最後 | 代號 | 股數 | 買入價 | 交易日 | 總價 | 利潤 | 百分比 | |
1 | 惠理 | 6.31 | 0806 | 50000 | 4.27 | 11/8/12 | 315,500 | 102,000 | 48% |
2 | 中材股份 | 1.82 | 1893 | 127000 | 1.71 | 15/7/8 | 231,140 | 13,970 | 6% |
3 | 海田服務 | 7.49 | 2883 | 40000 | 11.42 | 15/9/30 | 299,600 | -157,200 | -34% |
4 | 重慶機電 | 0.91 | 2722 | 226000 | 0.94 | 17/1/6 | 205,660 | -6,000 | -3% |
5 | 中交建 | 9.09 | 1800 | 31000 | 5.22 | 14/6/30 | 281,790 | 119,970 | 74% |
6 | 招商基金 | 11.42 | 0133 | 24000 | 11.81 | 14/3/31 | 274,080 | -9,240 | -3% |
7 | 洛陽鉬業 | 1.93 | 3993 | 198000 | 1.15 | 15/7/8 | 382,140 | 154,440 | 68% |
8 | 民航信息 | 16.36 | 0696 | 36000 | 4.42 | 11/8/19 | 588,960 | 429,840 | 270% |
9 | 保利協鑫 | 0.94 | 3800 | 400000 | 0.94 | 17/1/6 | 376,000 | 0 | 0% |
股票總價 | 2,954,870 | 647,780 | 28% | ||||||
由 | 至 | 現金 | 184 | ||||||
05/5/27 | 17/1/6 | 總額 | 2,955,054 | 總利潤 | 196% | ||||
恆指 | 13,715 | 22,503 | 恆指回報 | 64% |
1月5日晚據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消息,北京市教委回應近日遭遇空氣重汙染天氣。市教委已發出通知,要求各區教委嚴格實施橙色預警應急響應措施,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戶外課程和活動。
北京市教委還回應稱,日前,市教委已部署中小學、幼兒園安裝空氣凈化設備試點工作,要求各區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市級財政將給予補貼。
北京市教委官微圖
1月7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獲悉,對空氣汙染物的健康風險監測研究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衛生部門將加強健康防護產品的標準制定,推動相關產品標識規範使用,指導公眾市場消費。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介紹,國家衛生計生委2013年起開展空氣汙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項目,為制定相關政策和預防幹預措施提供依據。從近期霧霾天氣監測情況看,監測地區醫療機構就診人數未發生較大變化。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說,這一監測項目目前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60個城市,共設立了125個監測點。監測顯示,隨著汙染濃度增加,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門急診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是很大,而且往往與冬季呼吸道疾病多發趨勢重疊。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說,從霧霾對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上來看,室內空氣PM2.5濃度在75以下時比較安全,誘發健康問題較少;家有孕婦、兒童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敏感個體時,室內空氣PM2.5濃度應盡可能降低至35以下。
王宇指出,空氣凈化器應明確標識包括可凈化的汙染物種類、潔凈空氣量、汙染物累積凈化量、適用面積、噪聲和能效水平等主要技術指標;選擇口罩時,優先選擇標有KN95或N95、FFP2及其以上標準的口罩,同時應考慮面部貼合性。口罩生產企業應在產品明顯部位附有清楚的標識,包括產品防護級別、使用說明、推薦使用時間及貯存期、消毒方式等。
毛群安說,國家衛生計生委下一步將繼續加強相關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工作,對醫療機構做好重汙染天氣診療指導,向公眾大力普及自我防護知識;加強重汙染天氣健康影響方面的科學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加大研究投入;加強科學防護措施,特別是加強針對個人防護、室內防護以及兒童、老人和患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還有學校、醫院等特殊公共場所的防護指導。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近日就大氣汙染防治問題向媒體提到:與發達國家同期相比,我們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並不慢,這說明我國大氣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
陳吉寧詳細介紹,大氣汙染治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冬季重汙染問題。2013年以來,冬季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今年延續了強厄爾尼諾現象,全球在進入秋冬季後普遍出現異常氣候,多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接連發生較高強度、較大範圍的重汙染事件。
按圖索驥,我們可以通過不少公開資料和報道看看這些國家面臨的汙染問題目前的狀況怎麽樣,以求和中國的汙染治理狀況做一個橫向比較。
歐盟最關心氮氧化物
要分析英法的情況,首先看歐盟的整體狀況。
根據《歐盟排放概述報告(1990-2014)》,從1990年到2014年的25年間,汙染情況有總體好轉,其中改善程度最高的是硫氧化物(燃煤所產生的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從2540萬噸劇減到310萬噸,降幅高達90%,其中大部分硫氧化物減排發生在能源生產和分配環節,同時也與燃料結構的變化有關。
歐盟28國1990~2014年期間大氣汙染排放量變化
其次是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從1700萬噸減少到670萬噸,下降了將近60%;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PM2.5也分別減少了1/3,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在25年里從1750萬噸下降到780萬噸,主要是道路運輸的減排發揮了作用。
氨排放下降了1/4,從510萬噸下降到390萬噸,且主要發生在農業領域。而PM2.5的下降主要歸功於能源行業和道路運輸,但商業、機構和家庭排放則占目前歐盟整體PM2.5排放的一半以上。
上述報告提到,歐盟在過去10年里細微顆粒物(PM2.5、PM10)的排放量總體下降,皆因為在能源行業、道路運輸和工業上引入和升級了減排措施,此外也歸功於包括以天然氣替代燃煤等能源革新。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和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最困擾歐盟各國的汙染物並非PM2.5,而主要來源於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在歐盟中氮氧化物排放占比最多的分別是德國(15.7%)、英國(12.1%)和法國(11.3%)。反觀PM2.5,最嚴重的則是法國(13.9%)、意大利(12.5%)和波蘭(11.1%)。由此不難理解,歐洲是多麽難以原諒2015年大眾汽車的“排放門”醜聞。
英國如何治理空氣
再具體看英國的情況。
總體來說,英國人多年來沒有停止過對空氣質量的抱怨。終於,2015年4月,在歐盟和一些環保組織的壓力之下,英國最高法院要求政府拿出解決英國空氣汙染的計劃。幾個月後,英國政府亮出一份5年計劃,在2020年令5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達標,倫敦的空氣則要到2025年才能改善。
根據英國官方的說法,英國每年有4萬人因室外空氣汙染而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英鎊。另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9月的一份報告,90%以上的英國人口所呼吸的空氣被高度汙染,空氣汙染所引起的中風、肺癌、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等早在2012年已經導致了超過1.6萬人死亡。
英國對空氣汙染的標準還是很苛刻的,以我們較為熟悉的PM2.5指標為例,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的標準是,日均濃度在每立方米71微克以上便視為最高等級的汙染,而歐盟的要求是不允許超過每立方米25微克。
霧霾下的倫敦
DEFRA在2016年發布的《英格蘭自然環境指標》報告中提到,2013年,英國30歲以上成人死亡案例中5.3%與長期暴露在PM2.5環境下有關,倫敦的數據更是達到了6.7%;該部門的另一份報告《2015年英國空氣汙染狀況》提到,在二氧化氮和PM2.5的綜合影響下,公眾健康遭到很大挑戰,其中,每年有2.9萬死亡案例與環境中PM2.5有關。
但是,從更長時間維度來說,英國的汙染狀況總體趨緩,DEFRA的數據顯示,2011年英格蘭城市地區中度到重度汙染的平均天數為24天,而到2015年該數據下降為9天。從威脅英國的汙染物構成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氮氧化物和非甲烷揮發性有機物是汙染物的主力,但是近半個世紀後,這兩類汙染物的水平已降至最初的1/3,僅有氨排放基本保持不變,而細微顆粒物始終不是主要汙染物。
此外,英國的空氣汙染更有跡可循,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也是造成英國時常遭受空氣汙染的原因。比較明顯的是,每年3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由於歐洲北部的高壓系統,容易導致季節性的春季微塵顆粒汙染。另外,每年11月初的篝火節也令空氣中的PM2.5濃度輕易破百。到了12月中旬,往往會由於非洲撒哈拉地區吹來的沙塵導致空氣汙染。
巴黎和韓國的經驗
另一個歐洲城市巴黎也是經常由於空氣汙染而見諸報端,去年12月,受冬季取暖、汽車尾氣,森林火災和空氣流動緩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巴黎遭受了10年來空氣汙染最嚴重的一個冬天,在一周多的時間里,巴黎的PM10濃度一直維持在超過每立方米80微克的水平。很快巴黎也再次啟動了公共交通對市民免費開放和單雙號限行政策來減少城市排放。
2016年12月5日,巴黎,霧霾來襲
法國的空氣汙染並非新鮮事,從2014年開始,關於巴黎空氣質量令人擔憂的新聞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法國公共衛生局去年夏天曾表示,空氣汙染每年在法國造成4.8萬人死亡。鑒於尾氣排放是最重要的汙染源,巴黎開始給機動車貼上不同標簽,比如清潔能源車將對應綠色標簽,會得到相應的便利,而一些高排放車輛則更容易遭到限行。這一做法未來還會推廣到法國其他城市。
本文開頭還提到韓國。實際上,在超過30年時間里,韓國已經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來治理空氣汙染,1993年出臺首部關於空氣質量的法律,在1995年就對PM10給出了標準。2002年,在全球142個國家的環境質量排名中,韓國倒數第四。最終,韓國在2003年通過了《都市空氣質量改進特別法》,於2005年開始實施。
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間,韓國的年均PM2.5和PM10濃度分別從70和44.4下降到46.9和23.4微克/立方米。
不過,就在前幾日,韓國首爾等城市也出現了嚴重霧霾天氣,韓國一些媒體稱是受到了中國霧霾的牽連,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華北地區的大氣停滯,霧霾難以擴散到朝鮮半島這麽遠,韓國街頭老舊的柴油車和不斷新建的火力發電廠或許要為空氣中的可吸入物負起更多的責任。
比如耶魯大學數據驅動(Data-Driven)項目有一個數據是,從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間,化石燃料在韓國的能源份額從51%一路上升到64%,研究人員認為,新的化石燃料發電廠將令來自能源行業的汙染提高50%。
華北制藥1月9日晚間公告,此前因霧霾停產的部分業務已陸續開工複產,經統計,此次停產對公司2016年收入不產生重大影響。公司相關單位在此期間如正常生產,按照實際經營情況預計停產期間可實現利潤1100萬元左右。
公告稱,按照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利劍斬汙行動結束後加強大氣汙 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公司及涉及停產的子公司分別由所在區政府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核實、認定,並經市環保、工信部門組織行業專家核定確認後,同意複產。自2017年1月8日起,公司及公司停產單位已經陸續開工複產。
經財務部門初步統計,由於公司庫存基本滿足了停產期間的銷售需求,本次停產對公司 2016 年收入不產生重大影響;經初步統計固定資產折舊、人工成本等相關費用,將減少公司 2016 年利潤 5493 萬元。公司相關單位在此期間如保持正常生產,按照實際經營情況預計停產期間可實現利潤 1100 萬元左右。具體準確的財務數據請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經審計的 2016 年年報為準。敬請廣大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