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傑:全球經濟無力 難加息
1 :
GS(14)@2017-09-16 22:29:50【明報專訊】目前距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幾近9年,但迄今為止,全球經濟似是反彈無力,美國、歐洲及日本在貨幣及利率都採取穩健策略,守多於攻。因此,筆者估計息口大幅上升存在很大困難,但這樣卻令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物業投資者享受到超低按息好處。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在全球央行年會上演說,內容未有就美國「縮表」及進一步加息作出表示。她只表示,美國金融系統在金融危機之後更有抵禦能力,當局仍需努力,但不能保證危機不會再次爆發。看來對美國經濟前景有相當保留。同日美國商務部公布,7月份耐用品訂單大減6.8%,扭轉6月份升勢,也是3年來最大跌幅,差過市場預期的下跌6%。美國經濟有轉弱之勢。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繼續表現鴿派,重申歐央行在可以撤出貨幣刺激措施之前,保持謹慎的必要性,尚未看到通脹持續向央行中期目標靠近,認為通脹要達成目標仍有一段路要走。他有信心通脹將在中期內繼續向目標進發,必須有耐性,認為仍需要大規模貨幣政策刺激。筆者預計在低通脹環境之下,歐元加息機會有限。
置業人士享低息漁人之利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說得更明白,日央行需要繼續實施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在現財政年度經濟增長,有望達到2%,但相距2%通脹目標仍然非常遙遠。
歐盟及日本兩大世界經濟體系的央行行長都對本身經濟偏於保守,美國耶倫沒有談及利率走向,但然提及美國金融危機,都傾向於偏淡一方。相信美歐日對未來的經濟及加息審慎,本港置業人士享漁人之利。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00&issue=20170911
陳永傑:今年實物表現好
1 :
GS(14)@2017-09-25 04:08:29【明報專訊】長期以來,筆者都奉勸本港投資者投資在物業及黃金等實物,因供應量始終有限,比較容易達到保本增值目標。就以本年初至今9月上旬計算,本港二手住宅樓價及金價均上升,皆表現不俗。
看好實物的原因,是美元長久以來匯價都是跌多升少,再加上美國似乎無止境地開動印鈔機印銀紙,美元幾十年來都是貶值。但香港卻有聯繫匯率制度,港元與美元自1983年來掛鈎,港元跟隨美元貶值,購買力不斷縮水。既然現金不能達到保本增值目的,必須尋求其他投資工具為港人守住財富。
投資物業及黃金利多於弊
因物業及黃金等實物供應有限,難以大量生產,確實是比較理想的投資工具。以代表二手樓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而言,自去年底的144.72點升至9月上旬的160.61點,經已有大約11%的升幅,成績相當不俗。
黃金走勢更理想,由去年底每盎司1152美元上升至同期的1350美元,升幅是17%,比較本港住宅樓市更強勁。
本港許多人都埋怨樓價太高,但筆者覺得如果能夠買得起樓的市民,不妨買入,解決自己的居住及投資問題,一舉兩得。不過,明白到未必每個市民都能夠負擔得起樓價,所以,退而求其次,仍然可以吸納黃金作為保本增值的投資工具。
美國經濟近期有回落之勢,債務又與日俱增,再加上可能與朝鮮開戰,又要增兵阿富汗,在在需財,唯一應對之法又是大開印鈔機印銀紙。近期美元匯價江河日下,相信與這些問題擺脫不了關係。在此形勢之下,對於投資於物業及黃金等實物的投資者,是利多於弊。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09&issue=20170918
陳永傑:港樓跑輸港股
1 :
GS(14)@2017-10-01 19:18:48【明報專訊】本港二手住宅樓市今年上半年,有10.59%的升幅,無可否認跑贏了許多投資產品。但如果與股市相比,就相形見絀,因為恒指同期上升了17.11%,贏了一條街。
全球股市升幅 港只排第四
許多人都感到樓市半年升了超過10%,比起通脹以至加薪幅度高得多,令部分未上車的港人感到差距愈拉愈遠。今年以來美匯指數愈跌愈有,使持有美元現金的投資者爭相物色投資產品,以求保本。去年底已經有不少人四出尋找投資工具,由於股市流通量比較樓市更大,而且港股多年來未有表現,處於偏低水平,吸引到不少資金流入,今年上半年已勁升17.11%。雖然同期港樓上升了10.59%,卻被港股搶了鋒芒。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港股如果比起世界其他股市,亦遜色不少。全球升幅最大的股市要數阿根廷MerVal指數,勁升29.52%;其次是土耳其ISE國際100指數28.54%;備受朝鮮威脅的韓國竟然位列第三,韓國綜合指數亦升18.03%,香港恒指升幅只是「阿四」而已。
投資者或向港樓施回馬槍
雖然本港樓市上半年表現不俗,但因近年有一定程度的累積升幅,年中開始已經見到徘徊有需要回氣的現象。其他股票市場卻繼續愈升愈有,美國標普500指數又再創新高。單以恒指而言,亦觸及28000點,比較年中時再升逾8%,股市已逐漸成為投資者的熱門投資工具。
港樓儘管在調整中,但實物始終是穩健的投資,投資者再向港樓施展回馬槍,可能性是不低的。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93&issue=20170925
陳永傑﹕港樓價有勝有負
1 :
GS(14)@2017-10-08 22:01:06【明報專訊】今年上半年,本港二手住宅樓價如果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而言,上升10.59%,無疑與港股上升17.11%相比,失色不少。但與內地及外國大城市樓價比較,又不算太差,有勝有負,不太失禮。本港樓價與外國大城市樓價相比,可謂是大超班,因為加拿大、美國及英國的樓價升幅,都比香港失色。表現最好的要數到加拿大溫哥華,獨立屋上半年大約有6.73%的升幅,在外國大城市之中表現算是突出,因為美國及英國表現更不濟。
美國紐約上半年升幅大約是3%,洛杉磯大約是上升2.6%,三藩市則只上升1.3%左右。英國好一點,上升2.6%。至於內地的樓價,縱使受到限購、限貸、限價、限登記等多種措施影響,成交量明顯萎縮,但上半年樓價依然走勢堅挺。其中以廣州升幅最為凌厲,上漲17%;上海則上揚13%,北京得有11.6%的進帳,表現比較遜色是深圳,僅升3%。全球樓價升幅今年出現放緩,估計是與許多國家政府都採取遏抑樓市措施,令買家購買成本大增,影響投資意欲。
全球股市紛創歷史新高
此外,還有世界各個主要股市都走勢出色,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例如美國三大指數都齊齊破頂,德國及英國亦不遑多讓,都以歷史新高姿態示人,而且愈升愈有,所以,吸引到不少投資者進入股市。香港股市就更具吸引力,儘管已經突破28,000點,但恒生指數市盈率還是大約14倍,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進捧對象。因此,本港樓市未來會面對港股爭奪資金的挑戰,資金被分薄。不過,處於調整期的樓市,反而提供一個相對廉宜的低吸時機。
中原地產 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28&issue=20171003
美縮表 無礙港股樓再上陳永陸指不明朗因素消除 施永青:大時代再臨
1 :
GS(14)@2017-10-09 03:15:32■未受縮表消息影響,apm天橋昨午仍出現晉海睇樓人龍。李家皓攝
【本報訊】美國下月啟動縮表,市場估計港股樓牛氣不受阻!美國聯儲局本港時間周四凌晨一如預期宣佈啟動被視為「收水」行動的縮表程序,但對於過去8年受惠低息及資金氾濫環境而水漲船高的樓市及股市,專家及業界均表示縮表影響微,基金經理林少陽指股市仍未到估頂階段;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更相信股樓有機會進入一個「更大時代」。記者:莫亦熙 陳東陽在縮表消息下,恒生指數昨未有大震盪,收市報28110點,跌17點或不足0.1%。主板全日成交額達1,084億元。即使跌市但多個板塊繼續熱炒,內房股恒大升4.6%再破頂;濠賭股美高梅漲3.5%;H指在比亞迪及一眾券商股帶動下逆市向好,升24點或0.2%,收報11198點。以立投資管理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認為,市場已消化縮表消息,對港股「唔估頂,估嚟冇意思,就算指數唔郁,但個別股都有唔錯升浪,市場資金喺度,一路冇走過,仲有資金一路入緊嚟」。他認為股市仍未過熱,「除非成交額去到2,000至3,000億,出現一兩次,先至要擔心」,目前可以留意科網、環保及內銀等估值相對落後的股份。
恒指年底望30000點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亦指縮表規模未算大,大市昨仍錄得過千億元成交,加上對息口敏感的地產股未見大跌,認為縮表影響不大,反而因為不明朗因素消除下,後市仍有力再上,估計恒指下月可挑戰2015年「港股大時代」高位28500點水平,而年底則上望29000點至30000點。至於樓市方面一樣未見淡風。下季將有超過5,000伙新單位有望應市,發展商齊聲高呼樓市不受其害,下半年散貨壓力最重的新地,扣除已開價的日出康城晉海,系內尚有4項目、涉及近2,000伙短期內推售,集團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昨指市場資金充裕,相信縮表對樓市影響不大,且料加息幅度不大,晉海將會日內加推,涉及不少於104伙。
資金流向非債券市場
晉海昨午如常開放示範單位,惟人龍不及周三首日開放予公眾,且參觀者對縮表不甚了解,市傳項目累收逾2,300票,較首張價單208伙超購逾10倍。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亦指縮表對本港股樓影響不大,旗下OASIS KAI TAK周三深夜加推90伙輕微加價1%至2%,折實平均呎價22,791元,將於周日賣樓。至於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更表示,市場將縮表解讀為對世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只是傳統分析,他個人傾向相信縮表影響視乎資金流向,資金一旦流入非債券市場資產如股票、物業、黃金,反而有機會刺激價格上升,股市及樓市將進入另一個「更大時代」,預期第4季將會出現「股跑贏債,股跑贏樓」情況。
睇樓客心聲
梁女士:「睇吓啱唔啱先決定買唔買樓,如果係嘅話隊晒啲錢落去、full pay,咪由佢加息囉,唔擔心樓價波動。」
廖先生:「睇咗樓一段日子,想買啲細單位,一房或者兩房。冇聽過乜嘢係縮表,正路嚟講,樓價負擔得到就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22/20160621
陳永傑:稅改擴赤字 美元跌港樓升
1 :
GS(14)@2017-10-15 13:58:07【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稅改方案終於公布,寬減了公司利得稅及個人入息稅,但卻未有提及採取什麼方法填補減稅所失。筆者相信稅改將會令美國赤字嚴重擴大,又要開動印鈔機印銀紙度日,勢必令美元匯價再跌,投資者為了保值,很可能要增持物業,造成樓價再升。
稅改方案提議將公司稅由目前35%大幅削減至20%,比較特朗普之前所講的15%高。個人入息稅階由現今的7級簡化為3級,即12%、25%及35%,最高稅率比較目前的39.6%低。
美國商務部表示,稅改實現之後,聯邦政府的稅收將增加約3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增加1個百分點。但市場估計,稅改令美國在10年內減稅5.8萬億美元,扣除經濟活動改善所增加收入約3.6萬億美元,未來10年財赤會增加約2.2萬億美元。
美國目前收取高昂的稅率,政府國債仍然超過20萬億美元。稅改之後,稅收再減,很可能會令債務進一步推高。
投資者自保 資金流入港樓市
雖然美國企業減稅之後盈利理應增加,但如果一切以「美國優先」,減少入口廉價的外國貨,而且生產純美國貨品,美國又面對勞工短缺的問題,美國貨品一定昂貴,隨時滯銷。屆時美國消費市場生意有機會不增反減,經濟更差,政府減稅增加收入的算盤未必打得響。減稅有可能像在身體上開多一個傷口,令血液流失的更快。要急救,唯有重施故技印銀紙,卻令美元加速貶值。目前美國政府與國民的總債項升至67.85萬億美元,再加新債上去,美元更為氾濫,資金自保,繼續流入香港等大城市的樓市,有何稀奇!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47&issue=20171009
陳永傑:隔夜息抽升非樓市凶兆
1 :
GS(14)@2017-10-22 14:06:23【明報專訊】上月29日,本港銀行同業拆息隔夜錢突然大幅抽升,由約0.31厘勁升上0.92厘之上,立即惹來本港樓市及股市凶兆的評論,筆者認為不必過分擔心。因為是日除了是投資市場季結之外,港股今年首三季勁升25%,自然會有人「食糊」計數,結算引致資金緊張,故毋須過慮。
當日本港隔夜拆息爆升上0.92厘,比起上日狂升超過0.6厘,升幅約兩倍,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高位。隔夜錢飈升,對當日港股無影響,恒生指數更上升132點或0.048%。但投資市場有人表示,隔夜錢上升得如此厲害,威脅到樓市,港樓很快會被息魔突襲。
投資市場,不論是黃金、外匯、股票及物業,每日皆有風險,不可能一帆風順無風無浪,市場出現突變,投資者必須有心理準備。只要投資者量力而為參與遊戲,風險就可以減低,但不可能全無風險。
港股季結 抽緊資金
造成隔夜錢急升的原因,筆者估計是當日是第三季季結,金融市場出現比較顯著的波動是正常。港股今年首三季的升幅已經多達25.24%,升幅是亞洲之冠,有基金大戶埋單計數獲利是正常現象。將港元資金兌換成為美元調走,亦會造成資金外流情况,也會令隔夜錢抽高。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常有大額資金進出,發生這種場面不會使人意外。本月3日,隔夜錢已經回落至0.31厘附近,9日更低見0.123厘,顯示隔夜錢抽升只屬短暫情况,不必過慮。不過,投資有如行船跑馬總有三分險,無論在樓市、股市等投資市場逐鹿,都應該為自己留有退路餘地,不宜過勇,以免造成尾大不掉的危境。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63&issue=20171016
陳永傑:低息不買樓 莫非等高息
1 :
GS(14)@2017-10-29 22:23:02【明報專訊】香港地少人多,能力許可的話父母扶子女一把買樓安居,亦無可厚非,留心風險亦屬合理。但「靠父幹」置業,每個樓盤僅約佔一兩成買家,比例不高。而且入市當然是低息勝高息,低息不買更待何時。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香港父母資助子女上車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屬人之常情,尤其是許多年輕一代未能負擔高樓價。父母資助子女付首期的方法,包括用儲蓄、投資套現、或將自己的物業加按,雖然抵押品比率方面無問題,但家庭要留心風險。
陳德霖稱,現時樓市過熱風險仍存在。目前按揭利率太低屬於不正常情况。他提醒當利息上升時,樓市下行壓力會導致經濟逆轉,大家要小心考慮將來的還款能力,量力而為。
對於「靠父幹」置業,筆者相信金管局數據未能完全解釋情况。現時按揭利率低,部分父母作出轉按是為了節省利息開支,不一定是幫子女付首期。目前每個樓盤僅約一兩成買家為父母資助年輕人入市而已,比例不高。
市民自衛被迫買樓都有錯?
自從2010年以來,政府辣招不斷,樓價卻愈來愈升。部分父母連棺材本也拿出來協助子女置業,是前朝政府房屋政策做得不好之過。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是每一個政府必須負責的工作,但香港長期以來房屋土地供應不足,才導致樓價飈升現象,市民自衛被迫買樓解決居住問題都有錯?
市民解決居住及投資問題,置業是合理舉動。而且樓宇按揭長達二三十年,現在仍然是超低息環境,今時低息不買樓,難道等到高息時期才出擊?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58&issue=20171023
陳永傑:明年聯儲局是另一世界
1 :
GS(14)@2017-11-04 15:13:00【明報專訊】最新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局今年12月加息的機會,已經由9月份的22%大幅跳升至逾80%。因此,末季再加息一次0.25厘機會是存在的。不過,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聯儲局新任主席明年接任,屆時美國的利率政策將會有變,很有可能跟著特朗普的低息意向運作。
特朗普絕對是一個難以招呼的總統,聯儲局現任理事會成員將會在新主席來臨前盡量施壓,將自己的理想盡量實現。連現任主席耶倫近月來都可以突然間由利率鴿派變為鷹派,傾向加息,路線與希望採取低息政策的特朗普來個大相逕庭。
耶倫傾向加息的理由是對美國低於2%的低通脹難以理解,她相信拖累通脹的因素屬短暫,故聯儲局轉為傾向進取的加息鷹派。這樣最低限度反映她們在換屆前是有所作為,但明年換屆之後,則非她們能力範圍所能控制,交由新一屆理事會處理吧!
美國繼續低息機會不小
不管誰來做新一任聯儲局主席,都要經由總統提名,以特朗普的性格,必定揀選「自己友」進駐。他在聯儲局的影響力日漸擴大,早已陸續安排心腹入局,以落實自己的政治經濟理念。所以,明年聯儲局將會是另一個世界,有別於現時的路線。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明白低息環境對經商的好處,而且自己也曾表白這種傾向。只要他能夠在局內話事,推行低息政策的可能性甚高。現有勢力在利率政策與他不盡相同,在角力之後採取低息路線是有機會的,只要他能控制到局面,明年美國繼續低息的可能性不小。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8&issue=20171030
陳永傑:美國低通脹皆因窮
1 :
GS(14)@2017-11-12 16:38:39【明報專訊】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耶倫對於美國通脹長期處於2%之下表示不解。事實上,美國出現這個怪現象,一個「窮」字便能解釋得到。加息4次之後,美國政府及國民總負債經已增加至約68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人均利息負擔增至近6.2萬港元,何來消費,通脹自然低!
耶倫指出,聯儲局對通脹持續低於2%的目標,理解不足,相信拖累通脹的因素只會暫時。美國勞工部公布,今年9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上升0.5%,市場原本預期上升0.6%,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7%,按月只微升0.1%,遜於預期。
美國自前年底開始加息,迄今4次,各加0.25厘,合共1厘,加幅不算大,但從經濟角度分析,加息的確能夠壓止通脹上升。加息對於美國這個負債沉重的國家是百上加斤。因為美國目前負債總額高達約68萬億美元,家庭欠債是638萬港元,人均欠債亦達162萬港元,加息4次後,人均利息增至6.2萬港元,對於美國人的最新儲蓄率只得3.1%,加息一定削弱其消費力。美國負債重,當然可以用「窮」字形容,所以,美國通脹低企是事出有因。
國民負債沉重 加息削消費力
加息是打擊通脹的強力工具,今年底美國再加息0.25厘,美國負債再增,消費力當然再減,通脹自必回升乏力。通脹低企,美國亦難以大幅度加息,否則可能引起社會的激烈反彈。
雖然聯儲局有意在明年後年再加息,也要看通脹及國民負擔能力。加上美國負債有增無減,加息面對更大阻力。本港置業人士有需要關注美國息口,但不必過分恐懼,因加息基礎不穩。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92&issue=201711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