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基因問題上最有發言權的國家阿根廷:農業官員一周至少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在阿根廷,除了足球,還有轉基因作物。

從1996年首次引進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阿根廷已經有20年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實踐。在討論轉基因這一話題時,有著20年種植經驗的阿根廷是最有發言權的國家之一。

日前,阿根廷農業專家團到訪中國,在同農業部磋商事宜間歇,舉辦了一次媒體見面會。阿根廷生物產業部副國務秘書馬里亞諾·勒查多(Mariano Lechardoy)、阿根廷駐華使館農業參贊赫爾南·維埃拉(Hernan Viola)、阿根廷農業質量衛生局農業生物安全科科長西爾維亞·帕薩拉瓜(Silvia Passalacqua)等專家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

今年是生物技術作物(又稱遺傳改良作物或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0周年。連續20年關註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國際組織ISAAA(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發布報告稱,20年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種植面積達到空前的20億公頃。其中,阿根廷作為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大國,以245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位列世界第三。

勒查多介紹道,最近阿根廷政府換屆以後,原來的農業部更名為農業產業部,這體現了政府對新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重視。他說,如果綜合考慮給環境、人、國家帶來的整體利益,轉基因技術已經產生了高度的積極影響。網絡上有人將殺蟲劑、除草劑不規範使用導致的問題與轉基因聯系在一起,在沒有科學依據和嚴肅研究的前提下就質疑轉基因,並宣稱食用轉基因產品對人類健康有害。他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其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可能是受某些國家或者某一方利益的驅使,才出現了這些言論。

帕薩拉瓜表示,阿根廷1991年成立了國家農業生物技術委員會,1996年批準並引進了首例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進行商業化種植。目前阿根廷的糧食生產面積為3000萬公頃,其中2400萬公頃種植的是轉基因作物,最主要種植的是轉基因大豆,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其次是轉基因玉米,約為400萬公頃,隨後是轉基因棉花,約51萬公頃。其中,種植的大豆基本上100%為轉基因大豆,玉米96%為轉基因玉米,棉花也是100%為轉基因棉花。

阿根廷轉基因種植面積為2400萬-2500萬公頃。其中,種植的大豆基本上100%采用轉基因大豆,種植的玉米96%采用轉基因玉米,種植的棉花100%采用轉基因棉花。來源:阿根廷生物技術信息和發展委員會(ArgenBio)

總體來看,阿根廷對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規定了較為嚴格的審批條件和程序,一種轉基因作物要想獲得產業化種植方面的批準,至少必須滿足四個條件:其一,通過農業生物技術咨詢委員會(CONABIA)的環境風險評估,獲得環境釋放和生產性試驗許可;其二,符合全國農產品健康和質量管理部(SENASA)關於食品安全評估的規定,產品被證明是安全的;其三,經國家農業食品市場部(DNMA)的市場分析,得出該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將對阿國際貿易產生利大於弊影響的預期;其四,獲得農畜漁食秘書處的最終批準後,在其下設的國家種子研究所(INASE)進行新品種登記。

維埃拉表示,阿根廷國內不需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這是因為考慮到轉基因作物通過審批之後,其食用安全性便已經得到確認。阿根廷消費者之所以信任轉基因,在於民眾充分信任本國國內的法規和標準體系。阿根廷的食品法規和標準體系1991年就已經形成,而1996年第一個轉基因作物才獲批。在獲批之前,轉基因品種要進行一系列的田間試驗、實驗室試驗,以充分證明它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在它獲批之日起就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

“一星期至少要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記者:中國一些民眾會擔心轉基因的安全性,出現很多類似於“能不能先讓政府官員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至少要先試吃100年”等言論,不知貴國是如何讓民眾相信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

勒查多:對阿根廷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實際上,在我們國內銷售轉基因食品就像銷售一盒牛奶一樣,沒有任何區別,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沒有顧慮。

至於你提到民眾所擔心的那些問題,在阿根廷從來就沒有過。請允許我冒昧地問一聲,是不是你們對民眾的擔心有些過度關註了呢?或者,有沒有可能這些擔心或反對聲僅僅來自某個小群體?是否調查過反對轉基因的聲音到底來自哪一部分人呢?

實際上,網絡上一些反對轉基因的內容我也曾了解過,在我看來,那些言論完全是無稽之談。作為阿根廷政府官員,我們都吃轉基因食品,而且我的家人、孩子們也都在吃,完全沒有問題,我一個星期至少要吃三次轉基因玉米。

記者:阿根廷有沒有種植非轉基因作物呢?

勒查多:在阿根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非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都非常低,非轉基因玉米品種主要用途是加工成爆米花。

“阿根廷國內不存在轉基因謠言”

記者:在中國國內有著很多反對轉基因的聲音,在阿根廷是否也有,貴國政府的官方態度如何?貴國是否也有關於轉基因的謠言?

勒查多:我不知道你所謂的謠言具體指什麽,但阿根廷國內不存在關於轉基因的謠言。

在轉基因的應用方面,農民和科技人員的態度高度一致,他們都認為轉基因技術是有益的,它能夠並且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實際的收益,未來還將繼續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當然,應用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抗性雜草。但要想解決抗性雜草這一問題,絕不是去減少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相反要更多地使用生物技術,準確地說,要更多地使用多樣化的生物技術。

從消費者角度來講,實際上阿根廷人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沒有任何疑慮或者有任何其他問題,相反,社會上更為關註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不當操作和過度使用。

反對轉基因並非科學問題

記者:中國民眾對於轉基因的接受程度不高,你如何看待?

維埃拉:在與中方人員的交流當中,我們確實就公眾接受這一話題進行過探討,而且這也是近兩年一直關註的議題。讓我們回到網絡上流傳的一些謠言:盡管並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但由於其文字或者所配圖片貌似都很完整,容易迷惑中國民眾的認知。比如,曾經流傳的一些關於阿根廷轉基因農業聳人聽聞的謠言,只要大家理性認真地去研究一下,很容易發現一些內容無法自圓其說。還有一些內容一看就是不真實的。但不得不說,那些配圖的確很具有沖擊力,容易引起大家的關註,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我們知道中國農業部也開展了很多工作,積極尋求有效的信息傳播機制,將這些科學信息向公眾進行宣傳,但是需要以一種公眾容易理解、能夠接受的語言進行科學普及。也許,中國可以借鑒阿根廷過去20年來生物技術使用實踐中的一些經驗。

記者:對於有調查稱絕大多數人是反對轉基因的,你怎麽看?

勒查多:我一再強調,這是一個政治、經濟的問題,而非科學問題。

關於轉基因的言論,有些人是基於謊言而非科學依據,他們蓄意把農藥濫用問題跟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混為一談。在阿根廷,一些年輕農民由於沒有接受過培訓,對農藥操作不當從而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實存在的,但有一些人蓄意將這些問題和轉基因聯系起來,這便是其他性質的問題了。

一般都是謠言和小道消息最容易傳播。這麽多年來蓄意的負面宣傳,一些謠言在消費者腦海中已經形成負面烙印,這樣他們也就達到了自身目的。實際上,不論是中國政府還是阿根廷政府,發現這一問題都為時已晚,直到現在才意識到大力宣傳的重要性。最後說明一下,不論是中國、阿根廷的政府官員,還是國際組織的官員,都有義務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對抗這些謊言。

記者:最近俄羅斯禁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和使用,貴國如何看待此事?

勒查多:反對食用轉基因食物實際上是一種貿易壁壘,比如,歐盟一些國家就有類似的壁壘。這樣的禁止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以我反對這樣做。一句話來總結,這不是科學,是交易。

帕薩拉瓜:我再補充一點,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超過90億。要想養活這麽多的人口,推廣轉基因食物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目前,全球的耕地面積十分有限,但如果采用轉基因技術,將能夠突破這樣的限制,從而增加糧食產量。很遺憾俄羅斯會做出禁止轉基因食品進口的決定。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轉基因評估的法律框架體系都是非常堅實的。

不強制要求標識

記者:從1996年允許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至今,20年來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達到2000多萬公頃,政府是否采取了刺激措施?

勒查多:在轉基因大豆種植之初,政府並沒有采取任何的刺激推廣舉措。相反,這20年來,阿根廷政府對轉基因大豆、玉米還有小麥的種植采取的是出口征稅的抑制措施。直到2015年,對於出口的轉基因大豆,政府還征收高達35%的重稅。(據新華社報道,2015年12月14日,阿根廷新任總統馬克里宣布,即日起大豆出口稅率從35%降低至30%)盡管出口稅率很高,但得益於生物技術、免耕直播技術的使用,農民還是有錢可掙。促使國民種植的原因,是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在不斷升高。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後期增加的種植面積,是原來的半畜牧半農業用地,由於種植農作物的收益較高,牧民就遷出去了,這些土地也就變成了真正的農業種植區。另外還帶動了土地價格的高企。

1997-2015年,六類主要作物在阿根廷的播種面積和產量示意圖。其中,1996年政府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農業面積增幅約80%,產量增加約185%,很重要的原因在於GMOs(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的不斷攀升。

記者:貴國有在做轉基因食品標識嗎?效果如何?

勒查多: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在營養成分方面並無不同,也沒有負面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應該強制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當然,如果企業認為消費者希望對轉基因產品知情的話,他們可以標識有或沒有轉基因成分。從阿根廷政府的角度講,這並不是國家的政策,我們的態度是不強制要求標識。

尚未商業化種植本國轉基因品種

記者:阿根廷是否有本土研發的轉基因品種?

勒查多:按照現行的法規,一些阿根廷本土企業已在開展環境釋放之類的試驗,但目前還沒有本國轉基因品種的種植和商業化。本國農科院正在研發一種具有更好固氮功能的轉基因小麥。

記者:據了解,有中國企業在阿根廷進行轉基因品種的研發、種植,貴國在這一方面有何政策?

勒查多:無論是對中國企業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企業,我們在轉基因品種研發和種植方面的政策都是一致的,都需要按照阿根廷現行的法律標準體系和要求開展有關工作。在本次跟中方的交流訪問中,這也是我們非常關註的一點。而且,已經有一家中國企業和阿根廷企業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他們將共同研發轉基因品種,將來不僅要在阿根廷生產,而且還要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這是雙方開展良好合作的見證,也展示了未來雙方的合作機遇。

記者:有謠言稱,貴國使用孟山都轉基因種子每年需要向其繳納巨額種子專利費,剛才你也提到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都是采用國外專利產品,專利費用情況如何?

勒查多:阿根廷不對任何企業支付這些專利費用。準確來說,阿根廷的農民在購買種子時向這些企業支付的是其產品的研發費用,從而使企業能夠持續進行產品和技術方面的改良。阿根廷有一個相當於中國種子局的政府機構,負責監督本國所有種子的使用,保證每一顆種子都有來源信息。實際上,農民購買種子所花費的資金,是為了保證研發商對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改進。有一些種子農民有權留種自用,但是禁止將種子作為商品再銷售給他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36

阿根廷密集發起對華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高度關註

14日據商務部網站消息,阿根廷當地時間12月7日,阿根廷生產部對中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板、多功能食品加工機、金屬防護網、家用洗碗機、鋼管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表示,阿根廷在一天之內對多種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方對阿如此密集地對中國產品啟動貿易救濟調查的做法表示高度關註。

王賀軍指出,今年以來,阿根廷已對華發起11起反傾銷調查,數量居拉美國家之首。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審慎、克制、規範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各種貿易措施應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公平、公正、透明地實施。中方希望阿方嚴格遵守通行的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充分保障中國企業抗辯權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14

困阿根廷動物園20年猩猩判擁人權獲釋

1 : GS(14)@2014-12-24 02:03:33





紅毛猩猩都有「人權」,阿根廷法院日前裁定一隻被困動物園20年的紅毛猩猩,享有得到更舒適居住環境的權利,頒令將牠釋放。該隻29歲大的蘇門答臘紅毛猩猩名叫「桑德拉」,1986在德國動物園出生,94年送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動物園。阿根廷捍衞動物權益專業律師協會早前替「桑德拉」申請人身保護令,指牠雖然生理上跟人類不同,但在情緒上卻像人類那樣,而且有充足認知功能,不應當作物件來對待,將牠拘禁在動物園是非法剝奪紅毛猩猩的自由權利,有必要將牠放回到能夠接觸大自然的半封閉式野外保護區,這樣牠不會再抑鬱,將會變得更開心。假如動物園不上訴,「桑德拉」將會轉送到巴西靈長類動物保護區,半自由地過日子。法新社/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223/18978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59

「女版李小龍」阿根廷教功夫

1 : GS(14)@2015-03-22 22:30:52





■陳敏醉心武術並曾入選國家隊。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蘊含傳統文化及美德。為了弘揚國粹,三十歲的陳敏隻身遠赴阿根廷開武館,推廣功夫文化(圖),經過多年努力,加上在電視節目的精湛表演,終於達成夢想,還獲得「女版李小龍」美譽。





陳敏在浙江省出生,五歲立志習武。憑天賦及努力,她入選國家隊,開始職業武術運動員生涯,屢獲獎項,更在東亞運動會摘金。她這股對武術的熱情,沒有因運動員生涯終結而減退。二○○七年退役後,她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推廣功夫,翌年乘北京奧運會舉行,開設功夫學校,但只得一人報讀,比導師數目還少,令她心灰不已。惟陳敏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終於取得回報。學校目前有逾九百名學生,不少學生學成後,更在各地開班授徒。而陳敏也因在電視節目中展露身手而走紅,獲封為「女版李小龍」。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2/190851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75

遲足12年先有得睇《天國的階梯》權權友姐攻陷阿根廷

1 : GS(14)@2016-02-18 08:54:26

由權相佑、崔智友、金泰希及申鉉濬主演的經典韓劇《天國的階梯》雖然已播畢12年,但劇集依然令人百看不厭,近日《天國的階梯》終於成功打入阿根廷,在當地最大的民營電視台播出,權權和友姐的魅力沒法擋,上周三首播即刷新當地收視紀錄,成為同時段收視的第一名,認真犀利。《天國的階梯》於2003年12月首播,直到2004年2月才播完,劇集在亞洲各地都大受歡迎,更掀起一股韓劇熱潮。雖然遲了成12年,但近日《天國的階梯》終於登陸到阿根廷,並成為《秘密花園》之後,第二齣韓劇在當地播放。上周三《天國的階梯》在阿根廷最大的民營電視台首播後,火速摘下同時段收視的第一名,亦都創下了同時段新聞、電視劇等全部電視節目中瞬間最高收視紀錄(10%),而劇集更成為當地即時搜尋榜的第一位,可見《天國的階梯》深受當地觀眾歡迎,亦預示韓劇將會在當地掀起煲劇熱。



■阿根廷不少報章都大肆報道有關《天國的階梯》的消息。

■Rain(左)在《回》劇中一臉凶神惡煞。



Rain凶神惡煞

據知《天國的階梯》是於三年前開始進行洽談,最後成功在阿根廷電視台播放,而購買部的部長更表示:「如果首播標準的平均收視率(9.43%)能持續一至兩周的話,今年將積極考慮最少增加兩部韓國電視劇的播放。」而阿根廷當地的輿論亦對《天國的階梯》表現得非常關心,亦十分積極進行報道。《天國的階梯》總共有20集,在阿根廷電視台的播放計劃中就預計在之後4周內,逢周一至周五下午3點開始播放,每集播放60分鐘。另外,金泰希的男友Rain主演的SBS新劇《回來吧大叔》將於下周三首播,昨日劇組公開男女主角脫胎換骨後的劇照,變成了「花美男」的Rain表現得凶神惡煞,不知發生何事。與Rain新劇同日首播的《太陽的後裔》昨日亦都公開了主角宋慧喬和宋仲基的官方海報。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18/19494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33

稱入侵海域非法捕魚阿根廷擊沉華漁船

1 : GS(14)@2016-03-17 14:51:58

■阿根廷海岸防衞隊公開瞄準「魯煙遠漁010號」開火片段。



中國一艘遠洋漁船被指在阿根廷海域非法捕魚,並且企圖撞向追捕的巡邏船,阿根廷海岸防衞隊稱鳴槍示警無效後,開火擊沉漁船,船員獲救,船長等4人被捕候審。中國大使向阿根廷政府提緊急交涉,外交部要求阿方立即徹查事件,並採取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



事發在馬德林港對開水域,阿根廷海岸防衞隊指周一發現「魯煙遠漁010號」無許可證下在其專屬經濟水域非法捕魚,於是發無線電要求對方停下接受檢查。



32名中國船員獲救

但「魯煙遠漁010號」沒有停船,反而全速向國際水域逃走,即使海岸防衞隊開槍警告也沒用,阿方並公開片段,顯示漁船多次嘗試撞向巡邏船,「為了保護隊員的安全,於是向漁船多處開火。」32名中國船員被阿海岸防衞隊和趕到的其他中國漁船救起,事件中無傷亡。南大西洋水域的非法捕撈多涉及中俄漁船,但將違法漁船擊沉卻甚為罕見。中國是阿根廷最大的農產品和原料出口國,但在前總統克里斯蒂娜任內兩國關係緊張,今次事件將考驗新總統馬克里與北京的關係,外界料他會避免將外交風波鬧大。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7/195329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270

「全球最慘北極熊」命喪阿根廷

1 : GS(14)@2016-07-06 08:11:21

■阿圖羅的悲慘一生結束。


被喻為「全球最慘北極熊」的阿圖羅(Arturo)前日逝世,終年31歲。長期一臉「愁容」的牠,是阿根廷最後一隻圈養的北極熊,大半生都被關在環境欠佳的門多薩動物園。一般野生的北極熊壽命只有20年左右,圈養的會長一點,大約可活到26歲,所以阿圖羅算是高壽。可是,長命不一定好過,阿圖羅8歲時被人由美國賣到阿根廷,從此命途多舛。門多薩夏天嚴熱,溫度可達38℃,不適宜在室外飼養北極熊,更糟糕的是動物園未能提供充足的消暑設施,只得一個淺水池。動物權益組織一直批評,阿圖羅長期出現抑鬱症狀,例如行為遲鈍、坐姿搖晃和經常張口露齒。兩年前,阿根廷有逾50萬人聯署,要求把阿圖羅送到更適合牠的加拿大居住,但園方認為牠年紀老邁,未必捱得住長途舟車勞頓,婉拒了搬遷的請求。去年,一位美國專家為阿圖羅做檢查,指牠一把年紀健康算是不錯。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0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91

【阿根廷風味】紅酒釀海鹽調味 牛扒帶淡淡煙熏果香

1 : GS(14)@2016-09-24 23:31:27

紅酒與牛扒一直都是絕配,但要配搭講究,帶出牛扒肉味的同時,也豐富紅酒的質感,我想阿根廷人確實是最有心得。



一支好的紅酒需要時間醞釀,正如一塊好的牛扒也需要經過時間熟成。通常牛扒熟成越久,質素越高,而以自然過程乾式熟成的牛扒更是當中的珍品。說阿根廷人對紅酒牛扒配搭有心得,是因為阿根廷最受歡迎的Malbec葡萄酒與牛扒實在是完美配搭,像是Terrazas de los Andes酒莊出產的Reserva Malbec單寧就十分之高,很易刺穿牛排的大理石油花,而油花則能軟化Malbec的口感,配搭一流。如果怕飲酒易醉,但又想享受這種絕配口味的話,Terrazas de los Andes的酒莊廚師更親自研發了一種紅酒海鹽,以注入了Reserva Malbec釀製的海鹽為牛扒調味,不失牛扒原有的油脂香之餘,亦有Malbec淡淡的煙熏果香,效果幾特別,可以試試。
Ma Maison地址:天后香港天后天后廟道僑興大廈L舖記者:黃子卓


Terrazas紅酒海鹽用以煮牛扒時調味,牛扒會帶有Malbec淡淡的煙熏果香。

Terrazas de los Andes Reserva Malbec2013每支$168(已包紅酒海鹽)顏色呈深紫色,單寧細膩,除花香及紅色水果等香味外,其烤咖啡和巧克力的香味亦相當明顯。各大零售點有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24/197799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94

阿根廷少女遭姦殺萬人上街爭女權

1 : GS(14)@2016-10-21 05:28:02

阿根廷一名女高中生月初被兩名毒販輪姦致死,觸發多個人權組織發起女權遊行,數以萬計主要是女性的示威者前日走上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抗議當地歧視女性的文化。墨西哥、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等拉丁美洲國家,甚至西歐的西班牙都有群眾響應。



【智利】■智利聖地牙哥有遊行人士展示身上標語和繪畫而成的傷痕。 路透社

「一個都不能少」(Ni Una Menos)的遊行隊伍,前日在當地下午1時冒着風雨向總統府進發,他們大多響應了主辦機構呼籲,罷工一小時參與是次活動。隊列中有學生、手抱嬰兒的母親、七旬老婦,以至男士,部份人舉起寫有「你敢碰我們其中一人,我們定必全員還擊」標語的橫額。示威者怒氣沖沖,源於馬德普拉塔市16歲少女佩雷斯(Lucia Perez),本月8日被兩名分別23及41歲的毒販強迫服食大量可卡因後,遭二人輪姦兼性虐待,最終因劇痛觸發心臟驟停而死。檢控官形容佩雷斯曾遭不人道對待,控告兩名落網疑犯強姦及謀殺。遊行隊伍中,74歲老婦施利茨指佩雷斯遭遇駭人,「我來這裏是要為孫女們尋求正義」。14歲女學生雷西諾則為有女子遭姦殺感憤怒,但為「遊行人數眾多、可略盡綿力而自豪」。另有示威者指除表達憤懣,參與遊行的意義亦在於抗議社會輕視女性的文化,「強姦犯並非怪獸或有病,而是這制度產生出來、不曉得尊重女人的健全男人」。



■佩雷斯

每30小時1女因性別被殺

佩雷斯的遭遇絕非冰山一角。據統計,阿根廷每30小時就有一名女性因性別被殺。去年全國有275宗同類案件,其中6月更接連發生幼稚園教師上課期間被分居丈夫割喉致死、14歲少女告知男友懷孕後遭對方毒打生葬,以及女子光天化日下在咖啡店被前男友刺死等案。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1/19807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09

【動畫】fb舊相揭身世之謎阿根廷女求網民助尋生母

1 : GS(14)@2016-12-31 01:06:24

阿根廷布誼諾斯艾利斯一名31歲女子,在facebook偶然看到母親的一張舊照片,發現她並非自己的生母,於是毅然在facebook留言,希望借助網絡的力量尋回生母。平托斯(Silvina Martinez Pintos)發現養母在自己出生前的照片,發現她根本未有懷孕,因此自己是領養回來,故想網民幫助她尋回生母。「你好,我上傳這篇文章及我的照片,我看起來像我的生母,這些照片中的男子則是我的養父。我於1985年3月27日在特雷利烏(Trelew)出生,我最近才知道自己被收養。(我出生)數天後,我的養父母便帶著我在拉普拉塔(La Plata)定居,我在此住了11年,然後我搬到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她更指出自己生母誕下她時只有16歲,連替她接生的醫生名字都列出來。她強調只想知道生母是否仍健在,而並非要聲討她為何送走自己。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0/198817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