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受賄超2000萬,遼寧“首虎”陳鐵新被判13年9個月

據新華社報道,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22日公開宣判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陳鐵新受賄案,對被告人陳鐵新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九個月,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二百萬元;對陳鐵新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2008年至2013年,被告人陳鐵新利用其擔任中共朝陽市委書記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發展、項目建設、融資貸款、職務晉升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195.0143萬元。

宣判現場(來源:央視新聞)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陳鐵新的行為構成受賄罪。鑒於陳鐵新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罪行,主動交代辦案機關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認罪悔罪,積極退贓,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具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法庭遂作出上述判決。

據悉,陳鐵新系十八大後遼寧首位被調查的省部級官員。2014年7月,中紀委通報稱,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陳鐵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0月28日,陳鐵新被"雙開",經查,陳鐵新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收受禮金禮品;與他人通奸。

【陳鐵新簡歷】

陳鐵新(資料圖)

陳鐵新,男,漢族,1955年4月出生,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975年3月入黨,1988年6月獲工程師職稱,1995年6月獲高級經濟師職稱,1995年12月畢業於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2.09——1969.08,大連市國營五二三廠子弟小學、中學學生

1969.08——1972.12,遼陽市燈塔縣邵二臺鄉中學學生

1972.12——1975.08,遼寧省燈塔縣邵二臺子鄉黑山村知青、大隊革委會副主任

1975.08——1978.03,遼陽化纖公司熱電廠汽機車間團支部書記

1978.03——1982.01,沈陽機電學院機械系鑄造專業學習

1982.01——1982.05,遼寧省委黨校第一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

1982.05——1983.05,沈陽鑄鍋廠副廠長

1983.05——1987.07,共青團沈陽市委副書記(其間:1984.08—1985.08借調省委組織部工作)

1987.07——1991.03,中國沈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副總經理

1991.03——1992.06,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沈陽分會副會長(主持工作)

1992.06——1996.03,沈陽市政府駐歐洲代表處總代表、比利時沈華貿易公司總經理(1991.09—1995.12在吉林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6.03——1997.05,沈陽市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主持工作)

1997.05——2000.01,沈陽市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市政協常委

2000.01——2002.03,遼寧省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2.03——2004.03,遼寧省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2003.03—2004.02參加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班學習)

2004.03——2008.02,丹東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2008.02——2013.01,朝陽市委書記。

2013.01——,遼寧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44

“65後”吉林省副省長姜有為調任遼寧沈陽市委副書記

據《沈陽日報》報道,12月6日,沈陽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傳達中央和遼寧省委關於姜有為、潘利國同誌職務調整的決定。

中央決定,提名潘利國同誌為遼寧省沈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不再擔任遼寧省沈陽市市長職務;提名姜有為同誌為遼寧省沈陽市市長候選人。遼寧省委決定,姜有為同誌任沈陽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

姜有為,1967年9月出生,此前擔任吉林省副省長。

姜有為

姜有為簡歷

姜有為,男,漢族,1967年9月出生,吉林農安人,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管理經濟學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

1985.09吉林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

1989.07吉化公司有機合成廠橡膠車間技術員

1994.10 吉化公司有機合成廠廠長辦公室生產秘書

1995.04 吉化公司有機合成廠調度處副處長

1996.04 吉化公司有機合成廠苯乙烯車間副主任

1997.02 吉化公司有機合成廠副廠長

1999.02 吉化集團生產安全技術部副部長

1999.05 吉林省吉林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0.12 吉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4.04 吉林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3.06-2004.0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管理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

2005.07 吉林省白山市副市長(2005.09-2007.04兼白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2006.07 吉林省白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2007.04-2008.01兼市行政學院院長)

2008.01 吉林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省政府副秘書長(兼)

2009.02 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黨組書記、省政府副秘書長(兼)

2009.03 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黨組書記

2010.07 吉林省遼源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

2011.06 吉林省遼源市委書記

2013.03 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2015.11 吉林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6.12 遼寧省沈陽市委副書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43

財政、招商等數據都曾被造假 遼寧省長稱頂著面子壓力擠水分

17日,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註入水分。

報告稱,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財政數據造假問題,不但影響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還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的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有財政數據造假也有招商引資作假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巡視報告發現,2014年以來,遼寧省14個地市中曾被公開通報存在經濟數據作假的就有8個,其中不僅包括財政數據造假,還有招商引資弄虛作假。

2014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遼寧時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其中,重點提到大連虛增財政收入,沈陽、營口、盤錦等市招商引資弄虛作假。

隨後,遼寧省給出整改報告,對於虛增財政收入,大連市高新園區、普蘭店市和莊河市主要領導被嚴肅批評,莊河市塔嶺鎮問題較為突出,鎮長被免職。同時,要求各地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和確定財政收入預算目標,並報同級人大審議。

當年,遼寧取消了考核56個城區財政收入指標,不再對城區和縣(市)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及增幅進行排名。

招商引資弄虛作假方面,遼寧采取的整改措施是取消利用外資指標考核,重新確定引進外資的統計範圍和辦法,並且調整招商引資工作重點,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改進招商方式,規範數據統計,優化投資環境。

對於一些市縣為追求政績弄虛作假的問題,則要求各地嚴格審核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融資,制止違規融資及擔保等行為。制定舉債償債規劃,加強政府債務借、用、還的全過程管理。對工作嚴重失職、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行為進行問責。

2015年初,國家審計署發布《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指出,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

同年,遼寧省委巡視組在對各地市的巡視中發現:本溪某些單位和部門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經濟指標弄虛作假;阜新經濟數據存在較大水分;鐵嶺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參雜水分,開原市、調兵山市為了爭取百強縣虛報各項經濟指標,有的縣直部門和地區為完成招商指標東挪西借。

而據官方媒體從有關渠道獲悉,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一些地市巡視期間GDP增速曾出現大幅下滑

2016年2月27日至4月28日,中央巡視組“回頭看”,再次重申遼寧經濟數據造假。8月,遼寧省委在巡視整改通報中指出:“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對經濟數據造假的,一經發現依紀依法追究責任。”

有統計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數據造假實際上非常難,因為統計環比、同比數據是環環相扣的,不同經濟指標之間又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一年一個數據造假就意味著後面所有的年份都需要造更多的假來填補以前的“坑”,最終根本不能圓謊。

也正因為如此,在數據造假被發現後,由於基礎數據被擠水分,2014年以來,遼寧經濟數據很難看。地區生產總值是負的,財政收入一段時期兩位數下滑,固定資產投資60%-70%的下跌。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降,但經濟社會基本穩定,民生也未受太大影響。

就在中央巡視組“回頭看”期間,遼寧去年一季度GDP增速僅-1.3%,成為全國唯一經濟實際增速負增長的地區。

一些地市的情況表現的更為突出,其中鐵嶺市在遼寧省委巡視後的GDP增速也出現了暴跌。其在整改通報中稱,已完全杜絕虛增收入現象。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0.3億元,下降46.1%。

遼寧頂著面子壓力認真擠水分

對忽悠成風,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屆遼寧省委深惡痛絕。遼寧省委書記李希強調,“絕不能讓忽悠成為文化,要讓忽悠沒有市場,讓忽悠者沒有前途!”。

在中央巡視組巡視後,遼寧針對一個時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要求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

同時,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對經濟數據造假的一經發現依紀依法追究責任。其中,遼寧省統計局就披露,去年3月8日至10日,遼寧省統計局抽調18名業務骨幹,組成5個抽查組,深入大連、本溪、丹東、錦州、阜新、朝陽、葫蘆島等7個市和8個縣(區)的統計機構進行抽查和指導,同時隨機抽取69家企業,對其是否是虛假調查單位,是否獨立、真實上報統計資料等情況進行重點抽查。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項核查工作。遼寧省統計局還組成了8個核查組,深入一線開展核查。省局工業、能源、貿易等專業統計,針對專業統計發現問題,制定措施制度;各地統計部門也采取完善制度、強化培訓、做好普法等措施,推動專項整治。

讓真實可靠的數據來確定地方實際的經濟情況,地方痛定思痛後才能在新的起點拿出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

陳求發說,“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數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2016年遼寧克服重重困難,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199億元,同比增長3.4%,超額完成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94

遼寧省官方首次對外確認:2011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

1月17日,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在遼寧人民會堂開幕。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遼寧克服重重困難,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199億元,同比增長3.4%,超額完成目標。

報告中的一大亮點是對過去出現的問題、偏差,絲毫不回避。陳求發在工作報告中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註入水分。

2015年遼寧財政收入增幅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對此,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解釋,“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收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

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出口額等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這里固然有“三期疊加”的影響和主觀努力不夠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思路一度背離中央的決策部署,背離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含有水分。

報告援引了國家審計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財政數據造假問題,不但影響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還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的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財政數據外,其他經濟數據也存在不實的問題。”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面對遼寧的數據造假和部分幹部忽悠作風,省委書記李希多次嚴厲告誡全省各市委書記和主要廳局負責人:哪位同誌擔任負責人,都想讓本地區發展快一點,數據好看一點,這是一種擔當。但我們要追求實實在在的發展,追求沒有水分的發展,追求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我們追求的政績,要對黨的事業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這是更大的擔當。

對忽悠成風,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屆遼寧省委深惡痛絕。省委書記李希強調,“絕不能讓忽悠成為文化,要讓忽悠沒有市場,讓忽悠者沒有前途!”。

2014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遼寧時嚴肅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不客氣地說,在經濟數據上,前一任挖了一個巨大的坑。”遼寧一位地級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說,“而且欠下了近萬億元的巨額債務,遼寧現在不是在平地起樓,而是在坑底爬坡。”

2014年以來,遼寧經濟數據很難看。地區生產總值是負的,財政收入一段時期兩位數下滑,固定資產投資60%-70%的下跌。主要經濟指標大幅下降,但經濟社會基本穩定,民生也未受太大影響。對此,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研究員直言,一段時期的這種斷崖式下滑,很難用經濟模型來解釋。除了經濟自身確實困難外,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之前的經濟數據不真實,存在大範圍造假。

當地經濟研究專家介紹,一些縣區過去經濟數據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陽周邊一個縣,2013年統計的財政收入是24億元,審計署審計後“修改為”不到11億元。類似情況的並非個別現象。比如,岫巖滿族自治縣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高出同年實際財政收入的127%。開原市是前幾年的明星縣、百強縣,可隨著擔任過開原市委書記的省政府副秘書長魏俊星落馬,開原的財政收入也攔腰斬。

財政收入數據造假,“吹牛也要上稅”,也讓遼寧一些地市付出慘痛代價。一個地級市市委書記告訴記者,在分稅制體制下,財政收入虛增的稅收數額,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繳。前幾年財政收入虛增空轉,百姓沒有得到好處不說,相當於平均每人要多交稅收1000元!

2016年8月,遼寧省委在巡視整改通報中指出:“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加大統計執法力度,對經濟數據造假的,一經發現依紀依法追究責任。”目前,遼寧正在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落實統計數據質量責任制,提高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99

財政部回應遼寧財政數據造假:誤導了中央決策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1月20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遼寧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答記者問。該負責人指出,遼寧省此前搞假數字、帶水分的財政收入,嚴重違反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以及預算法的規定,影響了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誤導了中央決策,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同時也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的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遼寧省能夠公開對外確認財政數據造假,直面問題,不遮醜,不護短,既是對自身的反省和鞭策,也可以對其他地區起到警示作用,值得肯定。財政部對此高度重視,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嚴防財政數據造假。

以下為全文: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遼寧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答記者問

問:近日,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2014年期間存在財政數據造假,請問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答:黨中央、國務院一貫要求嚴肅財經紀律,確保經濟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預算法》也明確規定,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征收應征的預算收入,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減征、免征、緩征應征的預算收入。遼寧省此前搞假數字、帶水分的財政收入,嚴重違反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以及預算法的規定,影響了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誤導了中央決策,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同時也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的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此次遼寧省能夠公開對外確認財政數據造假,直面問題,不遮醜,不護短,既是對自身的反省和鞭策,也可以對其他地區起到警示作用,值得肯定。財政部對此高度重視,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嚴防財政數據造假。

問:遼寧省有關市縣財政數據造假有哪些方式?

答:經調查,遼寧省有關市縣虛增財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如2012年,某縣將原縣委和縣政府機關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劃撥給縣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再由該公司對外轉讓,轉讓行為未實際發生,卻對此征收土地增值稅等5671萬元。二是通過虛假拆遷或轉讓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虛增非稅收入。如2012年,某縣重複轉讓4家糧庫土地,虛增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65萬元。三是違反國家規定對企業稅收實施先征後返。如2011-2013年,某縣對33戶企業以先征後返的方式返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2224萬元。四是有的市縣還通過違規編造、隨意調整財政月報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

問:近年來,財政部在防止地方財政數據造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問題,綜合施策防止地方財政數據造假。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建章立制加以規範。在《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規定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根據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預測,弱化對政府收入預算的考核,為依法征收確保收入質量提供制度保障。在布置編制地方預算的通知中,也強調要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二是建立健全“自動補償”機制。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例,如果地方虛增財政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標準收支缺口自動縮小,中央財政對其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也將相應減小。三是進行正向激勵。出臺《財政管理績效考核與激勵暫行辦法》,把收入質量納入考核範圍並賦予較大權重,激勵地方做實財政收入,提高收入質量。四是加強日常監管。把財政收入質量作為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監管的重點內容之一,就地就近實施監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地方財政收入造假行為。

問:針對個別地方存在的財政數據造假行為,財政部下一步還將采取什麽措施?

答:在已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礎上,下一步,財政部還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督導遼寧省各級財政部門落實好各項整改措施,並形成長效機制。密切關註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地方財政收入運行情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二是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大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強化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地方做實各級財政收入。三是繼續將財政收入質量監管作為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的日常監管重點,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四是加大問責力度。督促地方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依法依規對弄虛作假的地區和人員進行問責,堅決防範和制止財政數據造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87

31省份GDP比拼:遼寧“大縮水”,多地富可敵國

國家統計局於22日發布了31個省份201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DP)數據。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廣東、江蘇不出意外地牢牢占據著排名第一、第二的位置,不過廣東的第一經濟大省位子更穩了;在名義增速方面,則呈現了南快北慢的趨勢,西南地區的西藏、貴州和重慶均超過了11%,位列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擠水分”後,遼寧在全國的GDP排名,從之前的第10名下滑到14名,排在了中部省份安徽的後面。

遼寧縮水6000多億

數據顯示,2016年,遼寧實現GDP達22037.88億元,比2015年少了6705.5億元,“縮水”幅度高達23.3%。縮水幅度這麽大,主要原因在於之前的數據存在較大“水分”,2016年擠掉了“水分”。

1月17日,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註入水分。

報告稱,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在2011年至2014年,遼寧省所轄市、縣累計虛增財政收入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遼寧省財政廳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5.6億元,下降33.4%,其中稅收收入1650.2億元,下降29.2%;非稅收入475.4億元,下降44.9%。遼寧省財政廳當時對此的解釋是,造成全省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排在首位的是按“三嚴三實”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做實了財政收入的影響。

遼寧數據造假的消息是在中央關註之後披露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遼寧時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其中重點提到大連虛增財政收入,沈陽、營口、盤錦等市招商引資弄虛作假。2016年2月27日至4月28日,中央巡視組“回頭看”,再次重申遼寧經濟數據造假。

在這之後,遼寧針對一個時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要求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

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解釋:“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收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

也就是說,遼寧此次GDP數據縮水,是繼2015年擠掉財政收入數據的水分後,2016年再次對GDP數據進行了“擠水分”,也因此遼寧的GDP在全國的位次,從此前的第10位下降至第14,位居安徽之後。改革開放之初,遼寧的GDP總量高居全國第3,現如今卻只能位居全國中遊。

“這是一個好事,以前經濟下滑時,臉上掛不住,就開始拼命註水。”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擠掉水分之後,更有利於當地經濟健康發展。

名義增速南快北慢

各地統計部門目前發布的均為GDP實際增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用名義增速來觀察各地的經濟表現更為直觀。

通過對於30個省份(遼寧數據不具同比性,故未納入統計)名義增速的統計發現,2016年,名義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為西藏、貴州和重慶,均超過11%,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們全部位居我國的西南地區。

三甲之後,上海、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海南、廣東的名義增速也位居前10。前10名的省份基本位於南方地區,其中既有上海、福建、廣東這樣的發達省份,也有貴州、重慶、江西等中西部省份。

在榜尾,名義增速位居後10位的省份全部位於北方,主要來自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有5個省份的名義增速低於5%,分別是山西、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和吉林。其中山西的名義增速僅為0.98%,黑龍江的名義增速也僅為2%。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不少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在過去幾年能源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這些省份受到的沖擊比較大。相比之下,南方省份的能源、重化產業占比較小,輕工業比較發達,因此名義增速也較高。

廣東總量比肩西班牙

如果將各省份近年的GDP總量單獨拎出來與其他國家做對比的話,中國已有不少省份“富可敵國”。

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已經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世界排位約居第15位。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實現GDP為79512.05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是11578.8億美元,大致與墨西哥相當,直逼老牌發達國家西班牙。

有媒體報道,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可以對標墨西哥,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則可與印尼相提並論,而這兩個國家的GDP排名位列全球前20,而經濟總量全國第五的河南則超過排在世界第21位的阿根廷。

不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放緩,這種趕超的步伐也隨之放緩。

以廣東為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其經濟30多年來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先後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國香港、2007年超越中國臺灣,2014年一度有望趕超“亞洲四小龍”中最大的經濟體韓國。

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經濟增長為8.5%,GDP達6.23萬億人民幣,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超6萬億的省份,同時突破1萬億美元,也成為我國首個萬億美元區域經濟體。當時廣東上下樂觀預計2014年即有望趕超韓國,從而完成對“亞洲四小龍”的集體超越。

不過3年過去,廣東並沒有超過韓國,目前與韓國的總量差距仍有2000多億美元。

“這樣的差距,顯然不是一兩年就可以趕上。”彭澎分析,近幾年廣東的增速明顯放緩,追趕的步伐變慢,相比之下,韓國這幾年經濟增長勢頭不錯,其經濟總量從之前的世界排名第15位升至現在的第11位。此外,人民幣貶值也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因素。

不過受韓進海運和三星等著名企業的影響,未來韓國經濟很可能放緩。彭澎說,2017年廣東有望縮小與韓國的經濟總量差距。

同時,彭澎也提醒,廣東不能只盯著經濟總量趕超韓國,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提升方面,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社會保障水平。韓國在創新能力、社會保障、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都值得廣東去學習。

彭澎曾到韓國考察,有一個細節讓他感受深刻,即韓國農村的房子雖然不新,但十分整潔。經濟總量只是一個表面,而內在的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反映出真正的差距。

表1:2016年31個省份GDP

省份 2016年GDP(億元) 廣東 79512.05 江蘇 76086.2 山東 67008.2 浙江 46485 河南 40160.01 四川 32680.5 湖北 32297.9 河北 31827.9 湖南 31244.7 福建 28519.2 上海 27466.2 北京 24899.3 安徽 24117.9 遼寧 22037.88 陜西 19165.39 內蒙古 18632.6 江西 18364.4 廣西 18245.07 天津 17885.4 重慶 17558.8 黑龍江 15386.09 吉林 14886.23 雲南 14869.95 山西 12928.3 貴州 11734.43 新疆 9550 甘肅 7152.04 海南 4044.51 寧夏 3150.06 青海 2572.49 西藏 1150.0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2:2016年各省份名義增速

省份

2016年GDP(億元)

名義增速

西藏

1150.07

12.05%

貴州

11734.43

11.73%

重慶

17558.8

11.70%

上海

27466.2

10.02%

江西

18364.4

9.81%

福建

28519.2

9.77%

安徽

24117.9

9.60%

湖北

32297.9

9.30%

海南

4044.51

9.23%

廣東

79512.05

9.20%

廣西

18245.07

8.58%

四川

32680.5

8.56%

河南

40160.01

8.51%

江蘇

76086.2

8.50%

北京

24899.3

8.40%

雲南

14869.95

8.40%

浙江

46485

8.39%

寧夏

3150.06

8.19%

天津

17885.4

8.14%

湖南

31244.7

7.56%

河北

31827.9

6.78%

青海

2572.49

6.43%

山東

67008.2

6.36%

陜西

19165.39

5.47%

甘肅

7152.04

5.33%

吉林

14886.23

4.29%

內蒙古

18632.6

3.33%

新疆

9550

2.42%

黑龍江

15386.09

2%

山西

12928.3

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98

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排名:江蘇、遼寧、廣東居前三位

中國各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如何?2017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28日在京發布。藍皮書稱,在全國省域政府作用力競爭力排名中,江蘇省、遼寧省、廣東省居前三位。

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評價結果根據政府作用競爭力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對采集到的2014~2015年全國31個省、市、區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了統計和合成。評價指標包括政府發展經濟競爭力、政府規調經濟競爭力、政府保障經濟競爭力。

藍皮書課題組稱,2015年全國各省、區、市政府作用競爭力處於上遊區(1~10位)的依次是:江蘇省、遼寧省、廣東省、浙江省、天津市、山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海南省。

排在中遊區(11~20位)的依次排序為:山西省、吉林省、安徽省、福建省、黑龍江省、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南省、湖北省、重慶市。

處於下遊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河南省、江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與2014年相比較,排位上升的有12個省、區、市,上升幅度最大的為海南省(8位),其他依次為山西省(4位)、河北省(4位)、江西省(4位)、江蘇省(3位)、安徽省(1位)、雲南省(1位)、天津市(1位)、遼寧省(1位)、山東省(1位)、湖北省(1位)、貴州省(1位)。排位沒有變化的有4個省、區、市。

排位下降的有15個省、區、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龍江省(6位),其他依次為四川省(5位)、福建省(4位)、北京市(2位)、廣東省(2位)、浙江省(2位)、湖南省(1位)、重慶市(1位)、內蒙古自治區(1位)、寧夏回族自治區(1位)、陜西省(1位)、廣西壯族自治區(1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位)、甘肅省(1位)、青海省(1位)。

課題組稱,在政府發展經濟競爭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山東省、江蘇省、天津市、福建省、遼寧省、浙江省、上海市、廣東省、安徽省、河南省。

在政府規調經濟競爭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天津市、山西省、北京市、黑龍江省、浙江省、遼寧省、河北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

在政府保障經濟競爭力方面,2015年排在前10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海南省、遼寧省、江蘇省、上海市、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從指標變化趨勢看,黑龍江省9個二級指標中,有2個指標處於上升趨勢,分別為財政金融競爭力和發展水平競爭力,這些是黑龍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升動力所在;有3個指標排位沒有發生變化,分別為宏觀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和知識經濟競爭力;有4個指標處於下降趨勢,分別為產業經濟競爭力、發展環境競爭力、政府作用競爭力和統籌協調競爭力,這些是黑龍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下降拉力所在。

課題組稱,從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3個三級指標的變化中可以看出,經濟比較活躍和發達的省、區、市3個指標大多數表現較好,3個指標表現欠佳的多數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表明,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政府作用對經濟增長有著直接影響,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必須全面提升政府作用競爭力。

課題組建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切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惠,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政府作用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60

習近平到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76

遼寧政法委原書記蘇宏章受審:受賄1996萬、行賄110萬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2017年3月27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中共遼寧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蘇宏章受賄、行賄一案。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蘇宏章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庭審現場

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4年至2016年,被告人蘇宏章利用擔任中共沈陽市委副書記、遼寧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遼寧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等職務上的便利,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案件處理、興辦學校、職務晉升、獲得選舉投票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非法收受上述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996.8097萬元;2010年至2011年,蘇宏章為競選遼寧省副省長、省委常委,先後給予相關國家工作人員金條、美元、購物卡等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0.6949萬元。提請以受賄罪、行賄罪追究蘇宏章的刑事責任。

庭審中,公訴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被告人蘇宏章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充分發表了辯論意見,蘇宏章還進行了最後陳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記者及各界群眾50余人旁聽了庭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02

山西、黑龍江一季度財政收入告別負增長 遼寧繼續向好

財政收入尤其是稅收收入是經濟的晴雨表。去年財政收入陷入負增長的山西省、黑龍江省,今年一季度實現正增長,釋放當地經濟企穩積極信號。

山西省財政廳數據顯示,1-3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稅收完成356.4億元,增長高達40.7%。

黑龍江省財政廳官網頭條則以“我省財政收入實現首季‘開門紅’”,來宣告當地財政收入告別負增長。

1至3月,黑龍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20.6億元,同口徑增收24.5億元,增長8.3%。

去年財政收入扭負為正的遼寧省,今年一季度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遼寧省財政廳數據顯示,一季度,該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2.5億元,同比增加58.6億元,增長10.2%。

山西、黑龍江和遼寧財政收入實現逆轉是全國財政收入回暖的一角。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1%。

在近日召開的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最主要的因素是價格上漲因素、經濟企穩向好因素和進口量價齊升因素。

劉祝余表示,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相應地帶動了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而受價格回升等因素的帶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趨於活躍、企業利潤明顯增加、社會投資信心增強。這帶動了工業和服務業稅收的增長。

以遼寧為例,今年一季度遼寧省工商等部分實體行業稅收企穩態勢明顯。

遼寧省財政廳稱,自2016年9月份以來,遼寧省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同比連漲6個月,2017年2月份增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增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主要是受煤炭、石化、鋼鐵、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恢複性上漲的拉動。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的同比上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采礦、石化、鋼鐵、有色等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改善了盈利狀況,帶動了稅收同步增長,加之該省汽車行業穩定增長,以及增值稅共享體制調整翹尾因素等利好影響,一季度全省采礦、鋼鐵、石化、有色、裝備制造行業稅收分別增長82.8%、37.9%、32.4%、83.2%和52.2%,占全省稅收收入比重分別提高2.2、0.6、1.2、0.4和4個百分點。

此外,石油、煤炭、煙草等大宗商品批發增加,帶動商業企業稅收增長57.8%,稅收占比提高3.4個百分點。

煤炭大省山西省一季度稅收收入大幅增長(40%),也與當地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息息相關。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24.5%。

加強稅收征管工作也是保持收入增長重要因素。黑龍江日報報道稱,今年以來,面對大慶油田減產、結構性減稅等諸多財政收入減收壓力,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進取、迎難而上,積極實施挖潛增收措施,省國稅、地稅部門加大督促力度,推進市縣加強稅收征管工作;省財政部門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強化非稅收入征繳工作,努力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為實現首季“開門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祝余預判,在今後一個時期,特別是二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回落甚至明顯回落。

這一判斷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包括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將趨於減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可能會放緩,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和去年收入基數較高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