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得有人去做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wg.html
我相信我的合作夥伴對我會不勝其煩。
對於我們要用的語言、數據庫、圖片等等,我要求要開源或者必須購買版權。最初,合作方試圖解釋,絕大多數客戶都使用盜版的,至今沒有問題。後來不再試圖說服我。
實際上我給合作方帶來不少麻煩,因為他們過去有很多成行的模塊,現在不得不針對我們的需求做新開發,速度和效率都低了,成本也相應上揚。
我說過一句話:我知道中國人習慣於不花錢---我沒有用偷盜這個詞語,但我們不想這樣,讓我們堅持一下。
是的,我有些天真了,在這個國度,但總得有人去做。
我和我們的形象設計師說起來,設計師在qq那頭沈默了一會兒,沒說什麽,但後來針對我們的設計非常用心,有時候要我去催他,而他卻寧願遲緩兩天,特地跑去找修哲學的朋友探討我們logo內涵的解釋。
我們的法務顧問是最理性的,他看了合作夥伴的合同後,直接指出:圖片必須要花錢買,以免別人告你。
這就好,中國人要是都和律師一個思維,道德就不需要了。
一個交往多年的朋友,從線上發展成線下,他是IT行業大佬,網上他知道我是包工頭,是分析師,是新的it從業人士,但他更知道我的價值觀,因而交往。
介紹我認識海外剛回來的技術大佬給我認識,對方初始也只是客氣。
後來我閑談起公司的未來願景,談起未來會做學術類的領域研究,希望能給堅守信念去做學問的學子一個出處,告訴他們不是只有功利性的應用科學才有錢途。
他開始變得熱情。
因為我告訴他,是的,這個國度都很看錢,我也很看錢,但總有些事要有人去做。
那我去做。
我希望告訴那些堅守知識求索的學子,即使做基礎科學,也有真實的財富可以伴隨。
我也想告訴認為我做戲的朋友,是的,你就當我做戲。
做戲就做全套,我這下半生,就這出戲要演,做一個人類知識庫,做一個人類行為全息圖,發現智慧,發現自由,發現財富。
江湖險惡,亢龍無悔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y9.html
江湖上笑面虎多,我只遇到過一個梟雄當面給我臉色看,就是絲毫當你不存在。而這個人的發家史是完全不在乎道德和所謂規範的,端的就是豺狼行徑。即使在後來大多數期貨業精英對我說,期貨人是一個拼人品的地方,我也沒看到多少光明面。
而對方活的很好,這讓我一直不相信金融市場是一個優質人品的集散地。
我認為這是個鯊魚集散地。
只是混亂時期,大家付出的代價太大,才約定成俗成了一個適當守規矩的地方。
我在雲南打工的時候,同事曾經在十數年前拿著二千萬在期貨市場玩咖啡,而雲南是咖啡產地,他們對基本面爛熟,因而中刀,在一個莊家可以不用保證金卻無限量開倉的市場里,血本無歸。
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因而在那時,我已經知道袁氏兄弟和劉漢的事情,從盤上到盤下,財富流失到流血到兩敗俱死,失控是必然的。
國債當年最為轟動的事件,無一贏家,敗者落獄,卻還能茍延殘喘活著,勝者歷年來,均死於非命。
大宗商品業我進來不多久,四年而已,卻聽得故事,看得血淚,聞得腥味,刀光劍影,殺人無形。初始我以為自己看得懂宏觀,找得到基本面,就可以做交易了。後來越做越沈默,這兩年推掉的資金累積也有幾千萬了。
何以如此?
只因我明白,江湖風浪急,小心駛得萬年船。
練功鑄劍,聞血知腥。
大宗商品從來不缺乏操控者,不缺乏莊家,不缺乏野心家,不缺乏牧羊者和羊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在業內目睹無數有力者謀劃,試圖謀勢做局,中刀者比比皆是。
參與者並不只有個人,還有國家。
從貨幣到原油、黃金、銅、膠、農產品逐個品種,到行業,到產業,權謀混用,利益橫飛,合縱連橫,挖坑使絆子。
紡織業死於棉花,糖產業死於糖,糧商死於大豆,橡膠業死於橡膠,善泳者溺。
我至少親眼目睹了四次蓄意謀劃的大宗商品做局殺大鱷的事件,讓我怦然而立。
去年我離國多半年,居美國看山水;今年我避開繁華地帶,在上海鄉間寂寞處靜心養花。
花盛易謝,辦公室里唯有喬木靜寂中成長,逐月抽枝拔芽;花草中,唯有中國蘭修長了葉子,隱藏了花朵,無聲無息的存在著。
那些花兒,我換了無數盆,只因花兒謝了,枯萎了,爛根而去。
昨夜,我和夥伴談,如我們三年間達目標,則大音希聲,浩然溶於江海大洋,天地遼闊。
是的,江湖險惡,我們看到了,我們來了,我們贏了。
大象無形,亢龍無悔。
從開車看中國人的性格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11.html
我這些年都沒開過車。前些時間租了一輛手動擋的賽歐上路熟悉手感,後又租了一輛斯柯達自動檔。每個月花幾千塊,我也蠻心疼的。練完這個月,我就還了車仍舊乘公交。
為了避免養成壞習慣,回美國考駕照就比較難過,所以我一直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你知道這在路上有多難了。
有些街區,人們把馬路當做自己家,隨意橫穿馬路,快車道散步,助動車當坦克開。馬路上汽車當街壓著黃線掉頭,街邊車不打燈突然啟動,兩根道壓著中間線開,轉彎車不讓直行車,紅燈堵塞司機眼瞅著前面無法通行也開上去把路堵了。並道時很少有人打燈,我打燈並道時永遠無人讓進,必須得硬擠。有些人離開你很遠,本來你不打燈並道,他速度還正常,一看你打燈要並道,迅速提速擠上來。
諸多行為,寫不過來,怎麽一個吐寫盡?
到了最後,你不想違反交規,也被逼的違規數次。
無論在美國還是泰國,你絕少看到馬路上人們隨意變道,人們都沿著自己的那根道前行,除非到了出口更換。無論是擁堵的路段,還是順暢的路段,直線車流匯入,都是主幹道的車和支線的車一輛交替一輛,沒有任何交警指揮,司機自然而然的這樣做。所有的車一定會保持距離,我在上海這樣做時,不停的有車插到我前面,永遠都是這樣。
中國人善於掩飾自己,言不由衷,但實際上上的行為展示了何等浮躁自私的性格。爭先恐後的混亂實際上是整個社會規則失效,效率低下的表現。我經常看到竄來竄去的車輛,過了半天,還是沒有比我守著一根道路更快。人們的急躁和視規則無物,使得整個社會毫無平和效率可言。
無論是行人、助動車、汽車,代表社會上的每一個層次都是無視公德,視公共為私器,盡私欲而絕無寬容之心。
現在每一個路段都有大量的攝像,每個街區都有探頭,每輛公共交通都有視頻,如果你把全中國城市里的這些錄像描繪一下中國人的行為規範,你會看到什麽樣的世界?
13億人有一半以上上網或用手機,通過對網絡痕跡的分析,看得到整個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價值觀和喜好,陰暗與光明都在。
不知道那位觀者作何設想?
是心造就了系統,還是系統造就了心?
是先改造心,還是先改造系統呢?
房產觀瀾19:債務與信用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15.html
債,是一個人立在責任邊上;責的象形字上半部分是鞭子,束的形體,下半部分是貝,錢的意思。古代用貝殼做貨幣。
債這個字的象形意義是,人因為錢的原因被人用鞭子追索。責,是追索的意思。
信,是一個人開口說的話。旁邊是舌字旁,代表誠實,古代有些地方對說謊的人是斬去舌頭,佛家有拔舌地獄之說,是對說謊的懲罰。
經濟建立在債務之上,你的債務是他人的資產,他人的資產是別人的債務,環環相套。之所以,人們相互借貸,是因為圖利,而圖利不能折了本金,所以要有信用。
當人們失去信用,債就變成追索。
我們看待中國經濟時,習慣性以中國政府願不願意讓經濟下滑來作為考量,比如無數人說:中國政府不會讓房地產下跌的。
這是把政府當做了造物主。
政府是一個經濟人,他所付出的的,必須要有來源,也就是收成和債務。收成是每年的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分為稅收和國有體系收入。而財政收入和經濟擴張緊縮是相輔相成的,當經濟下滑,收入減少,要刺激經濟,就必須擴張債務。
對於政府來說,人拿著鞭子去抽他追索債務是很難的,因為擁有國家機器,所以有國際信用體系來約束。
前些日子委內瑞拉對中國幾百億美金的原油違約,而中國對它是沒什麽辦法的,因為他是個失敗國家,已經躺在爛泥里耍無賴,不在乎你再踩他兩腳。而中國擁有太多這樣高風險的主權債權,實際上是對一些國家的信用過於自信了。
信用不僅僅來自於誠實,還來自於能力。
中國政府試圖將自己納入國際金融體系,同時預備建立人民幣國際貨幣體系,維系信用是重中之重,所以你指望中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印錢去拯救地產,說明你不了解經濟運行的基本原則。
中國政府必須要維系財政和匯率均衡,才能維持信用和國家經濟的運行成本。
對於房地產來說,長趨勢只有一個因素:人口。
短期趨勢是貨幣,貨幣的濫發會導致房地產暴漲,但根源還在於人口。城市人口的增長是房地產價格上揚的根本原因,貨幣是表象。
北上廣深擁有超過1億的手機,戶籍約9000萬,房屋擁有量6%,人口占全國城市比11%,而這四個特大城市的居民居住環境已經初步滿足,意味著其余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供需失衡。
接下去就是一個去庫存化和陰跌或者暴跌的過程。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每年的利息支出占gdp2成左右,財政收入占2成多,沒有哪個經濟能夠產生這樣高的收益覆蓋成本,意味著整個經濟都在虧損中運營,只是依靠房地產的增值浮贏來維系貨幣增長量和利息成本。
當經濟持續下行,人口增長的居住需求下滑,單純依靠地產來抵禦貨幣貶值,已經不是辦法。尤其是在人民幣內貶外升的過程中,整個經濟體的出口會遭遇競爭力下降,導致下滑,導致財政失衡,債務失衡。
現實如果逼迫人民幣貶值,降息,這兩點就可以摧垮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同時,美元走入強勢,收益率上揚,在人民幣降息貶值的過程中,將會導致資本外流,進一步導致財政失衡,債務失衡。
所以,中國政府並不是萬能的,能夠無休止的印錢,周邊世界也不是真空,貨幣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博弈的工具。
次年,中國政府或許會通過各種方式壓低利率,甚至整體降息,來降低債務成本,刺激經濟上行,但對於地產來說並不是恢複往日榮光的好時代了。
然而,我們講經濟崩潰,都是一個用詞而已,有片面之處。實際上大宗商品市場的崩塌,有利於制造業和消費者的購買力上升,可以修正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就像橡膠的下跌,已經帶來3年的輪胎廠正收益,對很多輪胎廠來說,他們如果不繼續貸款擴張,收益已經足夠償還半數信貸了;對於鋼鐵廠來說,焦炭和鐵礦石的價格下滑也帶來盈利,更不用說原油的下跌,給整個中國帶來的收益增長。
只是政府理解不了,他們急於一出現市場崩塌,在最尖銳的呼喊下,就急著救市刺激。
其實,政府和央行的作用是維持最後貸款人的職責,防止整個經濟因資金鏈全線斷裂而導致整個社會動蕩的局面,而非替代市場去強行大規模救助。
房地產和大宗商品上,中央政府會重蹈覆轍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註:關於東南亞地緣政治分析報告,我相信許多海外投資人有這樣的需求,甚至許多企業並沒有意識到這點:是的,你是需要的。許多在越南投資工廠,後來遭遇反華暴亂,導致大規模損失的,如果只是事先花些小錢來購買關於越南社會和中越關系的全面分析報告,就會在大的投資上控制風險。
抱歉,這不是免費的。
而對一位讀者,我也說抱歉。您說看在閱讀了我多年博客的份上,給您一份免費報告。您應該付我過去博客的錢,而不是我因為這個原因免費給您報告。是不是這樣?當然我寫博客從沒想過要別人錢,但這點成為理由,就有點怪異了。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8i.html
我在半年多前的博客《從常識看中國經濟社會》中,首次提及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坊間發酵這麽長時間後,突然間熱炒。
“
對於生產過剩,中國政府目前所做的泛亞鐵路和基礎輸出,非洲地區貸款和基礎建設輸出是非常精彩的一個策略。值得雙手舞動,來贊賞習李這個棋局。
這是美國曾經在二戰之後做過的馬歇爾計劃範本。
在中南半島和非洲友好國家的基礎建設輸出,可以幫助中國轉移過剩重工制造能力,這是很好的策略。
這不是我的建議,只是我作為一個經濟研究者,在漫天謾罵中,給與政府一個支持,雖然我聲音不大。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不必強求,但可繼續推行。”
我在西非有些新交的朋友,也曾因為大商所增加了膠合板的品種,去了解木工廠的過程中了解到膠合板熱銷非洲的狀況。尼日利亞作為新興的石油大國,這些年民主體系初步穩定下來,貪汙腐敗仍舊嚴重,但治安卻開始改善,基礎建設在迅速擴展。這是中國輸出產能過剩比較成功的地方。
對於新絲綢之路的建設,包括橫跨歐亞板塊的鐵路,支持者眾多,甚至包括美國IT業巨頭,這方面也偏謹慎樂觀一點。同樣,南美一些國家的成功概率也較高,但巴西卻拒絕了中國高鐵。
只是在我分析過東南亞地緣政治之後,我認為中國的泛亞鐵路計劃很可能會遭遇阻擊失敗。
新加坡一向是警惕中國的國家,因此盡管其贊同東南亞國家間的鐵路理解,有助於經濟成長,但卻迅速拒絕了中國高鐵,選擇了日本資金技術。越南南方系影響力巨大,傾向美國,正在向西方憲政體系傾斜和改革中,對中國屬於鷹派,明確拒絕了中國高鐵。緬甸擱置了中國高鐵計劃。老撾和柬埔寨會追隨中國,但前面的幾個國家卻是東盟最重要的幾個國家,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足夠龐大。剩下的是泰國,由於泰國不僅僅是經濟最好的國家之一,而且是整個中南半島的結合點,如果泰國不能由中國承建高鐵,則泛亞鐵路全線失敗。
這中間的原因複雜,既有美國的影子在,也有日本強力爭奪的原因,也有東南亞人對中國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基於對中國的圍堵,美國會希望盟國比如法國和大國的高鐵技術介入東南亞;從日本的生存擴張來說,東南亞和南亞是其廉價制造供應基地和新投資基地。拿下東南亞,並在印度擠出中國高鐵後,日本就能避免讓中國主導的高鐵連接中國西南市場和東南亞市場。
但東南亞人在上世紀中國六十年代輸出革命後反華留下的陰影,在中國日益強大下更是心存疑慮。新加坡為自己的地緣利益,會防止出現高鐵和運輸鐵路跨越中南半島,直接對接安達曼海港口的可能,危及馬六甲海峽的航運地位。新加坡的金融貿易中心地位是建立在馬六甲海峽的轉口物流地位之上的。
越南南方系主導政體之後,已經日益趨向美國,日本也給予大量資金,甚至因為南海利益與日本在軍事上開始接觸,美國的軍事接觸也已經開始;緬甸走向歐美世界,近些年對中國的大規模投資一再設置障礙。同時,泰國和緬甸均與日本有很深的淵源,泰國軍方與日本關系有持續大半個世紀的聯系。二戰中,泰日是同盟國。緬甸立國是由日本情報部支援建立。在緬甸擱置中國高鐵後,泰國巴育總理和中國簽了兩條鐵路的意向,但已經不是原來的高鐵概念,對外招標也未必是中國能夠贏得。
另一方面,印度定位於與中國爭奪世界低端制造業份額,因為領土糾紛也處於耿耿於懷的心結和警惕中。因此印度政府已經給了日本一條鐵路的建設權。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在泛亞鐵路的前景上,因為政治的因素,將會陷入非常不利的地步。
當然,任何事都有可能,結局尚未註定,尚要繼續努力。
兩個好人,但可能一起毀了綠城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e4.html
我在朋友公司遇見來訪的綠城相關人,問我對老宋重回綠城的看法,我因為很久沒有關註,只以為是資金的問題。
這幾天了解了一下,才知道是經營價值觀出現了碰撞。
我曾在兩家合並時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文字,稱贊我認為房地產行業兩個最值得尊重的創業者。是的,王石和任誌強都不算,因為兩人算是打工的,打工者的精神世界負擔是很輕的。
但在看過一些瑣碎之後,我嘆口氣:宋衛平總回綠城是個錯誤的決定。
是的,孫宏斌為讓綠城擺脫困境,采取了非常激進的策略,來讓融綠渡過困境。我不得不說,這是唯一的策略。
孫在綠城危機時,高溢價購買股份,是一種情懷,一種信念,一種對宋的尊重。甚至去掉了違約責任。
宋在回歸後,極力約束手下在外發布對孫不利的信息,也是一種尊重,一種情懷。
兩個生意上的成功者,在用最不生意的方法來處理一次巨額交易,這是中國人的特性,不能說好壞,只能說感動。
老宋耗盡心血,以理想主義的情懷傾註心力,打造中國最優秀的家居建築藝術成品,維系品質,甚至維系客商之間的情誼,這是我們心動的那一點。
老孫極盡資本運作的完美,以理想主義的情懷傾註心力,打造中國最現代化運作的房地產業,並二落兩起,這是我們尊重的一面。
但這兩者確實是沖突的,資本側重於生存和盈利,情懷讓位於理想,其次才是盈利。
在一個長周期的上行階段,綠城可以走的很好,兼顧理想主義和盈利,即使如此,也屢次遇見資金鏈危機。那麽,在一個長周期的下行階段,綠城再維系過往的做法,必死無疑。
所以,孫宏斌是一個非常清醒的地產商,他一切和原有體系沖撞的做法,都可以維持綠城生存,從而在生存之後,再談發展,甚至可以繼續宋的理想主義。
而宋衛平回歸綠城,必然延續以前的做法,而在未來的十年里,是房地產業陰跌的大趨勢,必然走向強者兼並,弱者大規模死亡的境地。這樣的傳統做法,必然讓綠城無法承受,走向死亡。
正確的做法是孫或者宋,無論誰做,快速出清庫存,獲得現金流,縮小高品質住房的規模,以高端產品做形象,低端產品做規模的做法生存下去。
很顯然,宋不是合適的人選。他的心太軟,太理想主義,不夠血腥,砍不下手去。
而很多時候,冷酷卻是活著的唯一選擇。
我這樣說,是因為了解自己,我也是A血型的天蠍座。
我也在做一個理想主義的企業,了解宋的一切情懷。但不同的是,我經歷過地獄般的生存境地,我知道僅依賴理想主義是無法生存在我們這個國度的。所以我在初始,就對夥伴說,該妥協的時候,我們要妥協。
某天,我和合作方簽合約,我要他們把營業執照正本和法人身份證拿來,並蓋章複印件。並去網絡調查他們歷史,親自去公司幾次看實地。合作夥伴說,他們從來沒遇見我這樣的人。
是的,我明白大家的不舒服,但就像我買機票一定會買保險一樣,把自己的死亡預計進去,然後去生存。
我以這個事情來告訴兩位老大哥:
好人,但是生意是生意,生存是生存,活著才有資格講情懷。
基礎科學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ip.html
外甥碩博連讀時,選擇了理論化學,因為他喜歡。家姐不反對,是因為孩子喜歡就好,問我的意見,我說很好,生存不是問題,國內混不下去,可以去海外做學術。其導師抓到了寶,學校簽下協議,不能亂跑,因為外甥全班只有他一個人做基礎科學研究,其余的全去了應用,無他,只因好找工作,好賺錢爾。
你街邊抓住一百個人問他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有何用?一百個人如果不當你是神經病會告訴你,這玩意又不能當飯吃,能幹什麽呢?
但是如果許多父母被告知,華爾街歷年來招無數數學、物理學科的畢業生,恐怕會悔了腸子;如果告訴你矽谷也同樣找無數數學、物理學學生,中國人也會目瞪口呆。
更深層的是,假如你知道無論哪個國家造飛機、發展生物基因科技、挖掘醫學新療法、人工智能、航天科技都離不開理論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基礎科學,你會吃驚嗎?
不會,你不會讓自己孩子去學這些無法立即換錢的玩意的。
中國的父母覺得金融系很高大上,計算機系很實用,醫學系可以畢業做醫生,旱澇保收,財經系可以出來進會計事務所,ok,立即可以變現,爽得很撒,誰去學勞什子理論物理化學數學。
不僅僅普羅大眾如此,政府也木知木覺,不知道應該如何激勵學子進入這樣的領域深造,體制和環境迫使有興趣的學生去了歐美,留在那里,因為那里有更廣闊的的天地。
當量子物理學成為最前沿超過半個多世紀之久,量子計算機正在研究中,生物學正通過數學模型計算系統,挖掘基因技術,混沌和非線性動力學廣泛的用於新型動力機械、化學應用、氣象研究等等方面,時間和空間在數學演繹下為空間探索提供幫助,數據模型為金融業和人工智能提供理論支持.......
這一切高科技的發展,因為中國基礎科學的不被重視而遲滯,因為體制和知識產權保護缺乏而導致私有研究機構的缺乏,科學家因為沒有錢途而不得不忙於其他事物的升官發財,因此中國人不得不在經濟的騰飛中付出高昂代價去購買高科技核心技術和成品,並喪失許多非商業化新型技術的發展機會。
所以,當一個國家的文明想要前進更深一步時,卻發現自己的基礎科學儲備遠遠的落後了。
基礎科學的落伍,會限制一個文明梯級上升的高度,導致在山寨文明中,迅速被其他文明替代,因為人口紅利會迅速的失去,地球不缺乏廉價勞工。
至於為何基礎科學會遭到忽視,是因為一個國家的價值觀追索僅限於金錢,是因為人們的自由精神只在權力和財富中心大賺,智慧和心靈自由的求索,落入俗世市井中,無法自拔。
而這樣的文明,不會尊重僅求索智慧的人,因而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會追索智慧為快樂,但他們的生存卻是被限制的。
房產觀瀾20:結構性趨勢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ir.html
一個月前到東莞參加朋友婚禮,偶遇河南投資者,我們泛談了一下,涉及房地產,才知道他是地產商。
當時幾個朋友圍觀,我們倆話多,就扯了很久。
我們倆觀點有所不同,其中一個在於需求。其認為還是要著眼於剛需,我則認為剛需已經暫時枯竭,應該著眼於改善型住宅。
沒有結論。
另一個觀點則延續需求問題,我認為二三線城市極度危險,核心城市還行。這個問題,大家也沒有定論。
在過去的十幾篇房產觀瀾里,我曾從人口結構和城鄉收入上,倒推房地產需求,認為城鎮化已經接近完成,二三線城市沒戲了。在最近的一個推斷中,我借助別人的一個推算,北上廣深,比如上海2400萬戶口,3500門手機,其他核心城市類似,四個城市實際人口1億,房屋存量占全部城市面積6%,人口占11%,同時北上廣深的人口居住初步滿足,略有不寬裕。這意味著其余城市人口與房屋存量失調,下行風險極大。
實際上,在十月份經過一番政策支撐後,成交量上揚,不僅僅是城市間的分化,上海郊區和內環內也產生巨大的結構性分化。核心四個區,價格堅挺,成交量上揚;而另有六個曲線成交量和價格都大幅度下挫,其中有些地區呈現為-6%。
而在數據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的庫存積壓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高。
另一方面的統計證實了我的看法,改善型需求成為這一波成交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此可以明朗,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帶維持了剛性價格,同時也是改善型住宅給與了支撐。但環外和其余城市則會呈現巨大的風險。
對於明年的結構性趨勢,將繼續演變。面對美聯儲加息的必然,中國政府托市的貨幣政策受制於人,以免出現資金大規模逃離。所以,明年結構性的貨幣支持,也會讓地產市場劇烈分化。大公司的並購,和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維系,和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下滑,中小型地產公司破產,交織在一起。
明年或許不會出現房地產的崩塌,中國政府也不會希望地產暴跌,但結構性衰退,將是新常態。
橡膠業的邏輯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24.html
這里把橡膠種植、生產、貿易、輪胎業和制品業都作為橡膠業來闡述。
橡膠到達頂峰後,突然暴跌,2011年是大家猝不及防的時間,那個時候輪胎廠中還有相當多的企業去做橡膠庫存,並陷入巨虧,同時面臨銀行信貸的斷供危險。
很快輪胎廠就開始放棄做庫存,這種不約而同的舉動很難說來自對經濟學原理的推斷,而是來自於一種本能,因為他們發現保稅區成為了巨大的現成倉庫,儲存量足以滿足全國一個月以上的消費量,且價格比海外低50-80美金,最嚴重的價差曾經到過100-200美金。
那個時候我開始看多輪胎業,如果你有耐心翻閱我兩年以前的博客,我曾推薦大家去買輪胎股。
客戶曾經問我橡膠業的發展周期會怎樣,我畫了一個簡單的鏈接圖:
流動性增加--- 橡膠價格漲---種植面積增加---實際利率上揚---資本類成本增加----經濟成本增加---經濟內在衰退---大宗商品首先反應開跌---輪胎業獲利---輪胎業擴張---財務成本上揚----輪胎業衰退---橡膠繼續下跌
我準確的預測到了中國的輪胎業會擴張。
這是因為輪胎業的暴利並非來自於一個長遠周期的洞悉,而是來自橡膠貿易業的財富轉移,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意外之財,因而會錯以為輪胎業爆發式增長的時代來臨了。
實際上,我為人處世非常糟糕,在山東這樣講究場面上做人說話的地方,形象不佳。所以,即使是應該不錯的關系,但也很難會有機會說服輪胎業聽取我的意見。
事後,我問一些輪胎業的人,如果以你們這些年每個月以億記的利潤,不去擴張,而是趁機還掉貸款,縮小資產負債表,會不會日子很好過?
答,是的。但他們沒去做。
輪胎業在經濟下行周期的擴張,引發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出口的一半產能對全球輪胎業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從而導致美國、俄羅斯、歐洲和南美等地今年頻發的雙反提議。
與此同時,橡膠種植周期的豐產期來臨了,伴隨著膠價繼續下行,橡膠貿易商已經接近全線崩潰,上遊也感受到凜冽寒風。
此時,正如我們看到的,各國政府和上遊利益集團開始試圖幹涉市場,通過收儲挺價等方式來維持膠價。
但有一點是不同的,這只是區域行為的橡膠貿易保護主義,由於海外不受此影響,當關稅壁壘和收儲行為在短期內影響國內膠價時,對於輪胎業和制品業又造成了禍不單行的打擊。
這樣,海外的輪胎業就會重新贏得市場,並導致國內輪胎業繼續衰退。
有這樣的看法,說海外雙反並不能減少全球橡膠的使用量。邏輯上是這樣,但你並沒有想明白,上海市場是一個特殊標的的市場,國內輪胎業的壓力最先傳導的是國內橡膠業。
這是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模式,不僅僅導致輪胎業衰退,而且將會導致國產橡膠上遊遭受巨大壓力,最終棄割和橡膠種植產業受損,會先出現在中國,而非東南亞。
輪胎業能夠自救的做法,是轉移到泰國、印尼、緬甸等地,一是規避關稅壁壘:雙重的,即來自中國本土的橡膠關稅壁壘,也來自歐美和其他國家的輪胎關稅壁壘。二是去庫存,減少開工,削減勞工。
中國橡膠業的上遊,不要對幹涉期望太大,因為每一次幹涉後,都是更大的暴跌。
而老牌橡膠貿易商對我說,海濱,不要以為貿易商死了後,和輪胎廠更容易做生意。輪胎廠處於強勢地位,不打定金,違約時你死的更慘。當輪胎廠大面積倒閉的時候,是最慘烈的時候。我們經歷過了。
冬天尚未開始,前面只是深秋而已。
交易的原則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1z.html
如有雷同,算我抄他們的。
1,生存第一。你死了,什麽豪情壯誌智慧超人都是假的。
2,趨勢明朗時,把你盤面上所有的錢都砸下去。
3,勢不可盡,勢盡則緣分盡。在一個品種跌幅超越以往所有波段空間前,離場止盈。
4,一切交易以吃散戶為核心。散戶的定義並非以金錢數量衡量,而是以智慧來衡量。但如果有大佬級人物或機構犯錯,螞蟻啃死大象。
5,不可以美聯儲為敵,不可與中國政府為敵。當他們錯誤的時候,避其鋒芒,擊其惰歸,政府機構往往制造最大的交易機會。
6,群體智商遠低於平均智商,君子慎獨,孤獨有益。
7,長年累月的賺錢是正道,複利給你驚人回報。求暴利並非錯誤,但回撤是你累積盈利的敵人,因為數學告訴你倒退比前進更容易。
8,盡可能的了解真相,但和真相保持一定距離。有時候,要相信謠言,唯一的原則是謠言落地前離場。
9,簡單分析,簡單交易。一切分析以常識為準,一切交易要避免複雜。
10,盲從者殺。
11,金錢只代表我們控制了自己的心靈,和控制世界無關。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