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獨立】集58萬個簽名推公投 民主黨華人:會投反對
1 :
GS(14)@2017-02-05 10:48:25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後,主張「加州獨立」(Calexit)的小火點愈燃愈旺,越來越多人關注以及支持加州獨立,脫離美國。加州州務卿於上月26日開綠燈,允許申請加獨的組織「Yes California」收集簽名,只要於7月25日前收集到585,407個簽名,就可以發起在2018年11月的大選公投;投票若然通過,2019年加州有機會成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洛杉磯的華人對於公投一事並不熱烈,意見甚至以反對居多。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特朗普上任後,路透社及研究公司Ipsos發表報告,指每三個加州人當中,就有一人支持加州獨立。調查的500名受訪者中,有32%的加州人認為加州應該和平地脫離聯邦政府,較2014年只有20%支持獨立大幅上升;而「CalExit」官網的參與人數亦由選前不足2,500人,至今增至約11萬人。美藉華人陳先生表示,本身是支持民主黨,對於共和黨特朗普上場不太滿意。而加州獨立這個概念聽起來很好,可是實際運行上未必可行,因為真正獨立,就無法影響美國其他州的政治方向。他知道「Yes California」已經開始在收集簽名,他說也許會簽一個名,讓加州人可以就獨立一事投票,不過就算有得投,他亦會投反對:「對加州不好,對於整個美國都不好,獨立以後加州就不可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影響到美國。」一名不願露面的退休華人表示,如果加州宣佈獨立,早年交的稅就白交了,到時加州能否提供與聯邦政府相約的退休福利仍是未知之數,而他作為美國公民,到時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或者會搬去美國其他州分居住,繼績領聯邦政府的福利。亦有華人對於加州獨立抱中立態度,Michael表示,加州獨立對他的影響不大,如果到時要投票就看看朋友的意見,就算最後成功獨立,脫離聯邦政府亦都「Okay」。不過,真正要讓加州獨立仍然要過五關斬六將。除本身公投,也要取得三份二其他州分(38個)的立法機構和美國聯邦參眾兩院各三分之二的議員同意,才能提出憲法修訂案。現在看來,「CalExit」仍是長路漫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4/19917845
【紐約直擊】花2.5億美元建東岸矽谷提供4萬個創科新職位
1 :
GS(14)@2017-02-19 13:59:34銳意把美國紐約市發展成為「東岸矽谷」的市長白思豪,今年宣佈市政府將斥資2.5億美元,在曼哈頓市中心興建一幢樓面面積逾25萬平方尺、全市最大規模的創新科技中心,以培養IT業人才。白思豪表示,該大樓將落成後集教育、培訓、就業於一身,有助推動紐約市每年創造一萬個高收入職位。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日前發表完市情諮文(state of the city)的白思豪,今日出席活動宣佈,在曼哈頓中城聯合廣場公園(Union Sqaure Garden)附近,興建一幢全市最大規模的創新科技中心。該中心落成後,預期將帶動紐約市在四年內,增加4萬個創業科技相關、高收入職位,成為他力谷於紐約市創造10萬個高收入職位的一部分。該位於紐約市市中心的科技大樓,由市政府投資2.5億美元興建,暫時命名為「Union Square Tech Hub」,樓面面積近26萬平方尺,預期明年動工,最後2020年落成。當局指,大樓內設有大量開放式工作間及課室,租予創新科技企業,並邀請非牟利組織及教育團體進駐,為紐約居民提供IT產業相關培訓;會上同時宣佈,推動科技應用於政府及公民社會的組織Civic Hall,將率先成為主要租戶(anchor tenant)。第二代移民、參加過政府科技人才實習計劃的Stacy Wang,有望成為大樓首批用家。她表示,小時候從未想到投身科技行業,「完成兩個月實習後,才發現『噢,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到』」,她透露,完成實習及畢業後,已獲成功時代公司(Time Inc.)聘用為初級網頁工程師。向來善於政治演說的白思豪,則不忘把興建科技大樓滲入政治色彩,「對,(投資大樓)是為了經濟、就業,但同時它也為了民主,我知道你們了解這是甚麼意思」,白思豪指,IT產業發展理念,往往離不開訊息開放、包容、多元文化等理念,「這正是我們、紐約市的核心價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9/19933390
向一萬個阿姨唱足三小時五月天紅館上班叫爽
1 :
GS(14)@2017-05-13 01:56:33台灣天團五月天前晚假紅館舉行首場「人生無限公司」演唱會,五迷齊齊唱到聲嘶力竭high足三小時,怪獸和瑪莎都用廣東話介紹自己,阿信更興奮說:「今日大家要加班!」全場叫到拆天,石頭笑說:「覺得自己在秘密集會結社一樣,今天上班很爽。」
指揮五迷讚冠佑
當唱到《乾杯》時,螢幕播出五月天的figure片,由於主題是飲酒,當阿信在台上走近石頭時,石頭則扮醉挨着他。其後播出《訓練及重返戰場》短片,更獲影帝梁家輝助陣拍攝。而唱到《知足》時,全場五迷亮起手機燈營造浩瀚燈海,十分壯觀。唱《離開地球表面》時台頂更爆出煙火,五迷又再high爆狂跳兼大合唱。五月天答謝觀眾支持,表示就算直到一日跳不動,都仍然唱歌給大家聽,阿信唱到《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更感性地說:「沒有遇到冠佑就不會存在這首歌曲,我想今天晚上不知會在哪裏,也許五月天會結伴來香港觀光。」阿信指揮五迷齊讚冠佑「靚仔」,笑說:「這裏有一萬個阿姨。」其他隊員忙喝止,阿信即補鑊:「是年輕貌美的阿姨。」
■安歌時阿信穿自家品牌T恤,笑言跟隊友開OT慰五迷。
■五月天的演唱會製作不惜工本,舞台大玩視覺效果。
■五月天坐在台前自彈自唱兼傾偈,螢幕播出短片配合。
■阿信指香港對他們有特別意義,承諾會繼續5月之約。
「沒香港就沒開始」
之後五月天想當年初來香港沒有人認識,於live house舉行音樂會,其後有機會跟譚詠麟同台,直至現在去過很多地方開騷:「香港對我們有特別意義,沒香港就沒開始,無論將來如何,也繼續香港的5月之約。」尾聲時再播出短片,梁家輝對五月天說:「人生係有限,但友情係無限。」安歌時,五月天先後唱出《傷心的人別聽歌》和《溫柔》,全場大叫「OT」,五子唱出《我不願你一個人》、《洋葱》及《倔強》後,並向五迷90度鞠躬十秒返後台,五迷才依依不捨散去。採訪:馬建華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2/20018336
GD加持5千元潮牌耳機台迷瘋搶逾萬個
1 :
GS(14)@2017-05-27 08:54:29韓國天團BIGBANG隊長G-DRAGON(GD)去年推出個人自家品牌PEACEMINUSONE,當中產品嘅價錢絕對唔親民,好似有款鐵夾子「PMO BULLDOG CLIP」就索價約235港元,由於外表同文具店嘅夾子冇乜分別,唔少網民都批評GD食水深,不過你有你話,GD呢個品牌嘅產品好多都買到斷晒貨。而近日GD仲將佢個潮牌王國進佔到台灣,佢嘅潮牌PEACEMINUSONE喺台灣推出耳機,當中前日就率先喺品牌台灣官網進行預購,GD硬銷嘅耳機價錢亦唔算便宜,由$4,380至上20,880台幣不等(約$1,135至$5,415港元),唔知係唔係價錢唔算勁貴,所以一公開預購,已引粉絲來搶購,根據台灣傳媒報道,開放預購已售出超過1萬個,可見只要經GD加持後,乜嘢貨品都會變成搖錢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7/20035148
中國億元富豪12萬個投資香港意欲跌
1 :
GS(14)@2017-06-23 02:48:04招商銀行(3968)與貝恩公司(Bain& Company)發表《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去年中國內地資產值逾1,000萬元(人幣‧下同)以上可投資額的高端富戶,由2006年僅18萬人,10年內升8倍至160萬人。而資產值逾1億元可投資額的超高端富戶,由2006年僅1萬人,10年內升11倍至12萬人。報告展望未來內地財富每年仍可維持雙位數增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分析指,高端富戶境外投資地區偏好於年底有所轉變,2015年底時,有71%富戶境外投資落腳地有提及香港,但今年跌至53%,仍然為首選;美國則由2015年54%,下跌至僅51%。至於以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國、法國、盧森堡的「提及率」均有提升。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解釋,現時國內人投資心態成熟,境外配置多元化,故此比率有跌有升。而香港由於地理位置靠近,亦沒有時差,故此仍是內地富戶首選地,只是財產亦會合理分布到其他地區。被問到外滙政策近年轉變時,王菁指,外滙政策並沒有改變,仍然維持每人每年兌5萬美元,而中國富豪主要的海外資金來源,不少是新股上市、分紅、減持所得,其次是生意來往,而若果有海外併購項目,需要外管局特批。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2/20064505
【專題籽】香港初代潛水人 66年潛2萬個dive
1 :
GS(14)@2017-07-05 03:50:26熊秉寬的工作室其實根本是博物館,收藏了大量水底攝影器材和古早潛水裝備。
【專題籽:胚芽故事】每逢周末,西貢市中心就很熱鬧,朝早在碼頭開出的潛水船一艘接一艘,橋咀、牛尾、東壩總有幾面潛水旗飄揚。回帶到50年代,還沒有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PADI)及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derwater Instructors(NAUI)等國際潛水會,潛水是很奢侈的玩意,莫說天價裝備,潛水課程亦幾乎沒有,要玩惟有靠識人私下傳授。1951年,熊秉寬(David)可能是其中一個終日流連岸邊、徒手潛幾米捉魚的小孩,朋友介紹下認識了幾位玩水肺潛水的朋友,一玩就66年。
是現代人比較襟老,還是潛水有助保養?眼前高頭大馬的熊秉寬行得走得兼且口齒伶俐思路清晰,至今仍然每個星期落水,月前還到訪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 Islands)潛水,難以相信是位已屆77高齡的長者,「科技日新月異,我到?家都仲學緊,每日都有新嘢學,唔學跟唔上。」這可能才是保青春的法門。
香港第一個華人潛水會:海龍會
「那個年代潛水是比較奢侈的運動,香港第一個潛水會是香港潛水俱樂部(Hong Kong Underwater Club),成員以外籍人士為主。」熊秉寬11歲開始徒手潛水,後來朋友介紹下認識了玩水肺潛水的廖氏兄弟,「50年代玩潛水的人好少,百幾二百人以內,廖文賓、廖文彪佢哋幾兄弟早已經用儀器去潛水,我就跟佢哋學。以前裝備好貴,請個工人一個月都只係三十幾蚊,去連卡佛買對蛙鞋都就廿八蚊了!」1957年,戚列飛、廖文賓以及他父親廖郁華成立了香港第一個華人潛水會——海龍潛水會,「當時海龍會設計了自己的教材開設課程,由徒手潛水學起,通過測驗就會發牌。後來日本和英國的潛水會都有來交流,亦引入對方的教材。有人以為海龍會已經消失,其實仍然健在,人在會在,只是沒有搞活動而已。」現時較大的兩家國際潛水會PADI和NAUI分別成立於1966年和1959年,水肺潛水在香港的起步一點都不遲,不過當時儀器缺乏,價錢貴之外,部份儀器有錢也買不到,「像現時BCD(浮力控制裝置)或較好的潛水鏡,當時根本沒有,要靠自己做,早期廖文賓利用車胎和玻璃做成鏡,甚至後來水肺調節器也自己設計,用兩隻不銹鋼碟合起來,加上消防儀器作為吸管,做了第一套調節器。」資源缺乏所以逼出創意,這套第一套Made in Hong Kong的調節器後來量產,更被英國和美國公司看中,出口到當地。「這個第一代調節器是我當時跟廖文賓買的,要二、三百蚊,整個月人工都買不起,要分期付款幾次才買到。」換算到2017年大約是近2萬元的價錢。後來,雙喉式調節器漸漸被單喉式取代,東南亞地區亦開始生產,競爭太大之下香港也就停產了。
1972年,熊秉寬(右)和朋友放好潛水裝備,在落水前留影。
香港海龍潛水會成立於1957年,是香港第一個華人潛水會。
自製16米厘潛水箱 漁農署邀考察
「我小時候有兩大興趣,潛水和攝影,選定了潛水作為嗜好,攝影作為職業。」潛水以外熊秉寬是位攝影師,說來似乎將兩大興趣分成楚河漢界,但係世事嘅嘢邊有分得咁清,「你識潛水,見到很多未見過的生物和環境,自然就會想影低佢。」法國潛水鼻祖Jacques Cousteau跟工程師Jean de Wouters於1963發明了第一部潛得水的全天候相機Nikonos Calypso,從此水底攝影不是夢,「當年還未有萬次閃光燈,每拍一張菲林都要燒一個燈膽,有時燈膽又會因接觸不良而燒不着,所以一筒菲林36格,每次都起碼帶40個燈膽落水,又會帶個網,把用完的燈膽帶回來。」不過,那時候影相冇?家咁隨意,「那時候菲林又貴燈膽又貴,每格菲林都好珍惜,要好有把握好有價值的才會影,有時潛完36張也拍不到。」影相都未夠,佢仲要拍片!「當時比較流行的是8米厘和16米厘,8米厘有潛水箱,但非常貴,16米厘更是無出產,要靠自己做。」熊秉寬打開木箱,掏出一個似係用來裝海味的膠箱,但拎上手沉甸甸的,就是當時花了兩個月時間做的16米厘潛水箱,「1967年當時的漁農署知道我們海龍會有玩攝影的,於是邀我們到南中國海中沙、海倫潮(或稱一統暗沙)一帶進行考察,拍攝水下的情況,幫助漁業發展。」當時只在香港潛水的熊秉寬,被海倫潮清澈如玻璃的水和大量魚群所震撼,至今念念不忘。潛足66年,朋友粗略地為他計算,估計應該已潛水超過2萬次。而海底66年來的變遷,他也看在眼裏,「現在大魚確實是少了,50至60年代魚很貴,很多人吃不起,即使捉到也不會太濫吃,60年代後期遠洋漁船發展,捉到很多靚魚回來,人們生活又安定,生活水平提高,供應又多了,開始大量吃魚。當時用到魚槍、炸藥甚至用到電來捉魚,嚴重破壞了生態。後來大陸實施休漁期政策,加上2013年香港開始禁止使用拖網捕魚,的確見到有些好耐無見的魚種返來。」
熊秉寬儲齊整套經典的Nikonos系列全天候相機。
熊秉寬於60年代花了兩個月時間自製的16米厘潛水箱,到今日佢仍然有信心可以帶落水,只是已買不到16米厘菲林。
好多人唔知香港曾經生產過調節器,這就是當初用兩隻不銹鋼碟合埋製成的設計。
以車胎和玻璃製成的潛水鏡。
望落現代水底攝影裝備比以往誇張得多,但事前事後的準備功夫卻要麻煩得多。
熊秉寬身上的海龍會風褸超過40年,身上貼滿不同潛水會的繡章,見證香港潛水歷史。
記者:曾冠輝攝影:梁志永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3/20074401
【有個台灣家】移民台灣的十萬個為甚麼(下集)
1 :
GS(14)@2017-07-29 03:25:25【文化籽:有個台灣家】世上並沒有烏托邦,每一個地方也有她的好和不好,有朋友常常問我們台灣真的那麼好嗎?當然我們一家來到這個新地方,總要欣賞這裏美好的一面,才能找到理由在這新天新地繼續勇往直前,建立我們的家,否則來到這裏只懂怨天怨地,這樣一家人會生活得很痛苦。與其說台灣的好,其實可能有更多朋友會想問我們,台灣有甚麼不好?
1.在台灣有甚麼是我們最難適應?
沒有家人朋友!雖說是一家四口齊齊整整的移民到台灣,但除此之外,我們要重新建立新的朋友圈,家人也全部遠在香港,有時候遠水不能救近火,尤其是我們兩夫妻要兼顧開餐廳和照顧孩子,那份無力及孤獨感,只能夫妻間互相安慰和鼓勵,咬實牙關挺過去。如是者兩夫妻之間的爭執,也只能培養出更大的容忍和遷就能力!
2.台灣打工收入低,聽說大學畢業生月薪也只有兩萬元台幣?
對,這邊打工的起薪點的確很低,但有時聽聞快餐店要用月薪四萬多元才能聘請到一位侍應,這裏衣食住行消費低,打工和做生意貧富懸殊很明顯,其實情況和香港很近似,有大學生月薪只有九千元,又有大學生畢業後做金融或政府工月薪四、五萬元!所以都是那一句,無論在香港或台灣,打工收入多少都要看自己的能力呢!
3.有人說台灣創業門檻低,但要持續經營下去好像非常困難?
世上應該沒有一處地方可以輕鬆創業後容易掘金,在台灣創業成本低是事實,但如何續後經營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我們在台灣開港式料理餐廳,選址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當地人對港式食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當然新鮮感過後,怎樣繼續維持生意?那只得靠我們用心經營,平衡成本和食物質素也很重要,台灣人很重視經營者的用心,在台灣做生意可能沒有香港的商機那麼好,但要搵食顧三餐還是不太難!
4.一家人移民到台灣,無人無物,怎樣克服離鄉別井的孤獨心境?
這個倒是沒有甚麼辦法,只好主動認識身邊朋友,還好我們有教會生活,可以在教會認識不少本地台灣人,遠親不如近鄰,也要好好認識我們身邊的好鄰居,還好香港和台灣的距離不遠,就多邀請香港的親人和朋友來我們家作客探訪,一解鄉愁!原來家人來台灣和我們小住幾天,那是一種很特別的相處經驗呢!
5.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還會選擇移民嗎?
會!我們還是會來!我們已經想像不到,如果我們還留在香港,現在我們會怎樣?兩夫妻是朝九晚五地上班,孩子留給工人姐姐帶嗎?移民後的生活海闊天空,趁年輕一試又何妨!
在台灣的教會生活,令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台灣鄰居和朋友,幫助我們更融入社區!
在城市長大的我們,來到台灣這個樸素地方,一家大小當然需要時間和空間去適應。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18
Next Page